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承公证书范文

继承公证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承公证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继承公证书

第1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董现民,男,1968年7月10日出生,现住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南后街27号3号楼2单元1号。公民身份号码:410901196807100053。

继承人:董绍文,男,1932 年 6月 1日出生,生前住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解放路办事处南后街濮阳土产3号院2单元2号。

公证事项:继承权公证

申请人董现民因继承被继承人董绍文的遗产,于20XX年5月28日向我处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我处对申请人董现民提交的权利证明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了审查核实,并对申请人进行了询问,审核情况如下:

一、被继承人董绍文于1995年7月24日死亡。

二、被继承人董绍文死亡时在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解放路办事处南后街濮阳土产3号院2单元2号(房屋所有权证号为房权证北关区私字第1331009324号,建筑面积为81.12公 证 书

平方米)留有一处房产,此房产是董绍文的个人财产。

三、据申请人称:被继承人董绍文生前无遗嘱,亦未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四、被继承人董绍文的妻子李桂兰已于20XX年3月27日死亡,二人是原配夫妻,只有一子一女,分别是儿子董现民和女儿董菊梅。李桂兰自董绍文死亡后未再婚。

五、现董菊梅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董绍文的遗产,董现民表示要求继承被继承人董绍文的遗产。

根据上述事实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被继承人董绍文的上述个人财产为董绍文的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被继承人董绍文的遗产应由其配偶、子女和父母共同继承。因被继承人董绍文的妻子、父亲、母亲均已死亡,现其女儿董菊梅表示放弃对上述遗产的继承权利,故被继承人董绍文的上述遗产应由其儿子董现民一人继承。

第2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关键词:涉外法定继承;继承公证;问题

涉外继承公证与一般性继承公证办理时,要按照程序规则及涉及的关键问题并存在原则上的差异。如何在中国法律法规框架内,在符合国际司法规则为基础,挑选适用于法律解决确定继承人的范围、界定夫妻财产等。下文针对涉外继承公证法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以期采用准确的适用法律解决涉外继承公证问题。

一、涉外法定继承公证概念及范围

涉外法定继承是指包含涉外因素的法定继承,主要表现如下:主体或客体涉外;与继承有关的法律事实涉外等。涉外继承包含一系几种情况:继承人或被继承者一方或双方均是外国人或身处境外;有待继承的全部或部分遗产在国外;产生继承法律事实出现在国外。必须注意,涉外法定继承最少需要一个涉外因素,但无需全部具有涉外因素。

二、如何办理涉外法定继承公证

(一)严格按照管辖权各项规定

明确管辖权直接影响法律法规的使用度,进而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由此可知,确定管辖权具有重要意义。《公证法》第25条指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向居住地、常住地或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外不动产公证过程中,申办人应向不动产所在地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外法定继承公证时,并非简单套用以上规定,还应按照《司法部公证律师司关于涉外遗产继承公证书如何出具事的复函》各项规定。该复函指出:“中国公民继承居于在国内或国外中国人、外国人在境外的动产或不动产时,都不宜只开出关于继承事项的公证书,也应开出国内当事人与死者亲属关系的证明书或当事人的出生证明,依据被继承人居住地法律或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法规进行办理。遗产继承适用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公证部门应根据继承人提出的申请,为他们开出法律继承公共公书。

(二)准确适用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公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对继承公证是否合法存在一定争议,但笔者认为,合法性审查对涉外法定继承公证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和祖国的怀抱,标志着我国成为一个多法域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香港、澳门两个地区均是中国内地平等且独立的法域。台湾已有法律制度与我国大陆有所差异,对,我国可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进行解决。区际继承就是在一个多法域国家之内,继承法律关系中主、客体及内容这三项要素最要由一个或多个与另一法域有一定联系。世界上多数复合法域国家通用做法就是把住所地法律当做区际冲突上的属法人。目前,我国各地已有自己的国际司法立法或不成文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部分单行法规明确规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标准。因此,在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时,中国大陆、港澳台可以退出适合自身需求的国际司法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办理涉外法定继承公证过程中,明确管辖权以后,要根据冲突规范指引明确办理法定继承公证适用的法律。同一继承案件适用的法律有所差异,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存在显著差异。由于不同法域,对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份额等有一定差异。因此,法律适用准确性显得尤其重要。中国涉外法定继承法律适用方面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该法律指出,我国在涉外法定继承法律使用上均采用区别制,即:动产要采用被继承人死亡时居住地的法律法规处理遗产,不动产则运用不动产所处地区的法律。必须注意,若继承者为居住地处于中国大陆的公民,被继承者居住地也在中国大陆,这种情况隶属于国内法定继承情形,不属于涉外法定继承范畴,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三)确定最合适的继承人

办理涉外法定继承公证中继承者身份认定尤其重要,我国有关继承者身份认定的法律法规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夫妻关系的认定,本法第23条明确规定:“夫妻人身关系,可以采用双方共同经常居住地的法律法规;不在一个地区居住,可采用共同国籍法律法规”。对父母和子女关系的认定,该法第25条规定,父母子女关系适合共同经常居住地所用法律;缺少共同经常居住地,适用于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法律或共同国籍国法律,以此保障弱者的权益。对收养关系的认定,该法第28条表明,判定收养的条件及手续,可采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住地区的法律。收养效力,则采用收养时收养人常局居住地区的法律。解除收养关系时,应根据收养时被收养人常居住地的法律或法院地法律。

三、结论

总之,涉外法定继承公证业务重点在于通过冲突规范指引明确准据法,以此判定继承人、遗产范围等各项要素。本次研究以涉外继承公证的概念及范围展开分析,提出一系列创新公证理论、促进该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蔡国钦.浅谈涉外法定继承公证[J].商情,2016,41(33):245,270.

第3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新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目前我国城市快速的发展过,使市政工程的质量好坏已成为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市政工程测量作为城市公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竣工和运营管理的各阶段需要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根据业务范围的不同,主要包括城市定线拨地测量、市政工程(如道路、排水、桥涵和各种管线工程)测量、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和地下通道工程测量等。因此,需要有效的保证市政工程的测量和施工质量,以打造一个让人们放心的民心工程。这意味着加强市政工程测量技术,是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掌握各类测量技术,以其在测量过程中作为市政工程数据的有力支撑。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测量质量及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高质量水平。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要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主要的市政工程建设可以分为5大类,分别为道路交通工程、河湖水系工程、地下管线工程、架空杆线工程和街道绿化工程。

评价指标应该选择对项目影响最大的多种因素,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成功程度,随后将各种指标的层次划分,构成指标体系。

指标总共为4层,以新技术应用成功度为目标层,记为S;准则层记为W,即:W1为工程安全,W2为工程质量,W3为工程成本,W4楣こ探度,W5为环保影响。第一个子准则层为X,第二子准则层为Y。

2、市政工程施工的设计原则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在建设前,需要对所要施工的项目进行设计。主要的设计原则有:

①设计必须要在施工开始前完成,以保证施工的时间不会被打乱,并且能够保证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②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方案需要经过相关单位的审批和允许才能够进行施工建设,在方案不够完善、需要进行变动的情况下,要在所有的改动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改革后,再进行施工建设。

③要在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市政工程设计,确保不产生环境浪费,不产生环境污染等。

④在有天气影响的气候条件下,要做好对雨雪大风天气的防范,确保施工效果和施工时间的同时,避免气候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效果。

3、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是指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对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和验收,在发现施工质量问题时及时进行纠正。但在当前的市政施工建设过程中,质量监控单位对质量监控的认识不够,无法做到对建设中的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管理,导致施工过程出现许多质量安全问题,进而影响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市政工程的使用效果。

(2)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突出、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薄弱施工单位作为建设市政工程的主要责任单位,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得到良好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自身建设工程的责任意识却远远不足。在进行施工时盲目的为了赶工期而加快建设速度,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的自身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许多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求工人昼夜加班的工作,使得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质量的关注少,忽视了建设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的管理都流于形式,使得施工建设出的市政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市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4、市政工程施工的优化对策

(1)提升市政工程进行中质量监控力度在进行市政工程建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市政工程建设进行监管,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到每次的施工都具有高质量的施工效果。而这方面的监督,则要通过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建设周期以及人力物力的规划等统一进行了解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为前提,保证质量为目的,进行施工期间的时间安排、工期、成本、资源等方面进行最优化配置,并对上述内容的进行程度和质量进行监控,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质量监控的重要性,建设单位应积极主动的向相关部门进行相关内容数据的提交,监控部门则应走出办公室,到施工现场去进行实地的监督和考察,以便监督假设单位的建设质量,从而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力度。

(2)加强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提高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保证质量针对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薄弱,施工过程中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一问题,需要在进行施工时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规范,施工单位应从企业高层开始重视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对施工人员和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施工和管理,务必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和工作效果,不允许施工单位为了抢赶工时而超限度加班,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提高质量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确保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性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结论

文中首先研究构建了新技术应用成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新技术应用成功度”为目标层S,以“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环保影响”为准则层W,准则层下有子准则层X和Y,指标体系共计四层。评价指标的赋权采用改进型的层次分析法。为此,本文设计了指标赋权问卷,收集了若干位来自市政工程领域和建筑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的意见,最终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赋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程成本”与“工程进度”的判断依据级别的确定在本文中完全依赖于专家的工程经验,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验证;“环保影响”指标下的污染物种类选择和权重的确定可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自杰,市政工程设计与施工[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郭显光,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组合评价方法,统计研究[J],1999,53

[3]黄渝祥,后评价的内涵及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7

第4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 技术通病 成因分析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市政工程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比如,新修建的道路桥梁、下水管道工程等等,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市政工程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和建设,技术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最近几年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市政工程纷纷上马,但是工程质量却令人堪忧,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通病分析

随着国家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工程迅速的发展,但是质量问题却不容乐观,近年来一些质量事故频发,如桥梁垮塌,路面出现大面积沉陷,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国家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市政工程质量不容小视,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通病应提起足够的重视。

1.1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市政工程的使用年限,工程预算的多少,都是由材料所决定的。将质量不达标的施工材料应用与市政工程建设,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还会极大的缩短建筑物使用的寿命,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产生。因此,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是有序实现工程施工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1.2工程检查程序缺乏规范性

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需要竣工以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以后才能投入使用,这个自检的过程同时也是工程质量检查程序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但现阶段来讲,我国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够健全,且质量监管的力度也比较薄弱,现有的质量检查机构和自检机构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不能仅仅依靠施工企业的自觉性,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的力度,完善工程质量检查程序的规范性。

1.3 施工测量工作不够仔细

施工测量存在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一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按质完工与施工测量是密不可分的。施工测量是市政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密的设计图纸转化成实体,需要科学准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虽然有些错误不起眼,但是也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出现人员伤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尺寸与设计标准的一个微小的差距,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施工测量工作不仔细,有可能使得原本的设计结构出现位移,埋下安全隐患,或者是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使得工程预算超标。

2.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原因分析

以往对于现代市政工程的管理,通常只关注其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而对忽视其它方面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现代市政工程的技术管理存在着很多的漏洞,也是造成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原因,使得当前的施工技术管理很难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步伐。

2.1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素质偏低

现在大多数市政工程都会实行承包制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很多施工的工人和施工队伍都是学历比较低的人群,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民工,他们有一些是建筑行业中的精英,但是有一些人员并不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和工程技能。施工队伍和工人的素质高低关系工程质量的好坏,他们对工程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建立明确的管理和用人机制,不能在用人上采取随意的态度,对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制定一些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人员的行为。

2.2施工过程的关键部位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比较先进和新鲜的工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这些方法难免会出现一些生疏的问题,比如说,对新技术应用的不是很灵活,所以,特别容易发生质量问题,此时,我们就要注意对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整体控制,在钢筋的选择和移位上,一定要密切观察。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这些问题要讲究一定方法来实施,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建议来进行正确的维护,之后再进行良好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好,才能保证工程的良好顺利完成。

3. 对于市政工程通病的防治对策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也是非常紧迫的工作,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让市政工程在建设中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让整个工程如期进行,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任何经济上和人员方面的损失。

3.1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

管理现代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第一便是对于原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控,对其进行检验、接收与入场。材料接收前,专业技术人员均需对其质量、规格及型号进行全面的检验,对于材料合格证件、质量检验合格单检验不及格的不给予接收入场,而不管材料来源于自身企业的采购还是甲方的供应。并且对入场的材料数量进行清点,并按型号规格存放。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对于现代市政工程中用到的所有设备尤其是大型机器或者重要的大规模的建材,均需要在性能、规格,材质型号、国家要求的出厂质量合格证等方面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与规定,并且也要符合现代市政工程的设计要求。

3.2 选用科学的施工工艺

在市政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对于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环境、施工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要进行全面的考察,寻找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困难点,提前做好预案。项目的工程师对于建设工作的流程要安排合理,对于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具体问题要在施工前确定好,并制定出详细的检测流程。除此之外,工程师还需要事前确定工程施工需要的材料、机械设备等。

3.3 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程序的控制

管理现代市政工程施工中,因为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十分多,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进行管理中需分别对可能引发不好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方案。首先,对于工艺的施工流程需接设计严格执行,它不但是施工现场操作的根本依据,并且也是确保工序施工技术的根本保证;第二,对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要重点把关,确定质量控制点,以此保证施工工序的强化性管理,进而确保施工技术的良好管理;第三,对现代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中需对施工环境、环节、方法、原料、机械、人员实行全过程监管,也只有将上述所有的因素进行系统有效的管控才能够确保各个工序的施工技术达到要求;第四,对于管理施工技术得出的结果及时检查,进而确定该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是否满足预定的目标,并且依据所反馈的信息对其施工管理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现代市政工程全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均符合要求。

4. 结束语

虽然市政工程存在着很多通病,但是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可以改正或者是避免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的可能确保工程质量,使得工程项目达到设计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浅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J].山西建筑. 2011(24)

第5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措施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是提高我国城市交通运输质量、完善我国城市建设效果的重要基础。若想提高公用工程道路施工效果及工程建设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增强路基结构的坚固性及路基建O效果,从而保证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效果达到相应建设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型的施工方法不断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得以应用,同时使得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程度提升,从而带动道路施工质量及路面承载及加强,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1 道路施工技术对市政公用工程的重要性

路基是道路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结构形态和施工质量对道路路面的承重能力和运力水平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路基建设的效果会对整个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路基施工由多个操作环节共同组成,在施工时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施工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采用适当的方式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可靠性和平稳度。路基施工的质量对路面的性能和施工效率有决定作用,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就极易造成渗漏问题,如果渗漏程度过于严重就会对路面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有时还会发生路面踏陷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质量管控工作,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同时也能减少在工程中隐藏的安全问题。相关工程单位在施工时要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合理使用施工方法,尽最大能力完善工程是方法的作用效果,以保证道路建设水平提高,进而促进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推动我国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

2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2.1 路基的强度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的道路施工建设包含很多个步骤,其中路基施工是最重要的质量决定因素。而工程建设人员必须使用合理手段增强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路基材料的总体强度,这样才能保证路基施工成果符合相关工程规范,从而使在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下路基可靠性和稳定度遭受的破坏减少。在开展具体路基施工工作时需要对路基的强度及施工中所需水源的温度保持平衡的操作进行管理,运用可行性较高的施工方法来增强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给路基结构承载力增强创造前提,为造建成后的路面使用时的路面运输能力增强提供保证。提高路基强度有利于减少城市在道路建设中路面因外力因素存在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另外,路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可能破坏施工效果的主要原型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对其中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改进,从而延长道路的可使用年限。

2.2 路基结构稳定性

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是决定道路运载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提高道路路面的可承受重量,其稳定性的高低对道路整体建设效果和城市建设水平有决定性意义,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展施工之前需要对不符合路基施工标准的奠基土壤经营处理,从而加强土壤的强度,提升地基土质的可承受重量。道路在建设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后能够会接受到来自外界的作用力,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增强其结构强度,防止道路经车辆碾压后发生形态变化所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发生。

3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3.1 路基挖方

需要做好路基挖方前的准备工作,在确保截水沟和排水沟排水通畅的基础上,还要做好防渗工作,避免路基用地附近的建筑发生渗水。对于影响路基挖方施工的障碍物需要进行拆除。在路基开挖后,需要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确保开挖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结构物带来不利影响。通常都是会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路基土方开挖,利用挖掘机和自卸式汽车来完成开挖和运输工作。

3.2 路基排水

需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这样雨天或是雪天路面范围内的降水能够迅速排出路面,避免积水过多导致路面下渗问题的发生。在地面排水中主要以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为主。集中排水主要是在路面两边设置横坡、边沟、急流槽,这样能够使雨水顺势排出。分散排水主要是针对于平坦地势情况下采用的排水方式。在做好路基排水工作时,还需要对路肩进行硬化,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特别是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绿化地带,通过设置路肩排水沟来进一步使沟坡的排水量得以扩大。

4 强化币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措施

4.1 强化路基软基处理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软基会对城市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路面基础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出现基础沉降及塌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行车的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因此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软基处理工作,对于软基区域的地基,需要提前施工,利用适宜的施工处理技术来对软基进行加固,提高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当软基区域地基土固结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时,才能进一步实施后续的施工。

4.2 重视路基排水施工

在进行地表排水时,施工人员应认真研究本城的地形、排水系统以及天然水系,合理布置路基地表排水设施,从而形成科学、完善的排水系统。同时,还应对地表排水的进出口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和及时处理,保障水流的畅通无阻,避免发生堵塞、淤积、冲刷、溢流以及冻结等现象,危害路基、路面及其相邻地带。

4.3 强化路基防护

首先,需要做好坡面防护。在雨季,雨水会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外界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也会对道路路基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植物、挂网喷护、浆砌片石及混凝土骨架等来对边坡进行有效防护。其次,支档防护。对于地基基础较好,而且石料较为丰富的路段,可以利用石砌重力式挡土墙的方式来对路基进行防护。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工程施工方法逐渐丰富,在市政公用工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方法也越来越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并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路基建设是道路工程施工的基础,对市政道路总体施工质量提升及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还有利于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加快,市政道路建设要求也随之提高,加强路基施工质量成为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牟守国.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关键程序及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第6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一、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概述

排水工程排除多余地面水、生产中各种废水、人类生活污水的工程。由最终处理设施、废水处理厂、排水管系等组成。排水管系又称为沟道,是输送和收集污水、废水的管网,有分流管系和合流管系。分流管系有两个排水系统,污水系统收集需要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称为污水管道。而雨水系统收集冷却水和雨水等低污染程度的、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该管道被称为雨水管道;而合流管系仅有一个排水系统,污水和雨水同用一个管道进行排输。废水处理厂包括修理工厂、污泥脱水机房、化验室、泵站等建筑以及澄清池、生物滤池、曝气池、沉砂池、沉淀池等设施,改善耗氧性、去除悬浮物,进一步消毒和处理,就是废水处理的目标。而最终处理设施则根据排水对象的不同来设置提水机械或水泵,在土地上或水体中排入经过废水处理厂处理的、达到排放要求规定的废水。

二、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管道施工较为简便,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各项施工环节的监管,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特别是对垫层、安管、接管、稳管、分层对称回填等多道关键工序严密监控。

(一)管道材料验收

管道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特别对管材插口外径与承接口内径不相合、已经弯曲变形等不符合要求的管材不能使用,否则会严重影响管道接口质量。其次是严格控制管道的顺直度和坡度。

(二)管道安装

安装管道时要在管道半径处挂边线,线要拉紧,不能松弛;在调整每节管子的中心线和高程时,要用石块支垫牢固,相邻两管不得错口;在浇筑管座前,要先用与管座混凝土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把管子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填实,再在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两管对接时,橡胶圈的位置应放置在第二根与第三根钢筋之间的槽内,连接时要严格按技术规范做好对接。同时在雨季施工时,尽可能缩短开挖长度,且开挖快、回填快,并采取防槽措施。一旦发生泡槽,要将受泡的软土层清除,并换填砂石或粗砂。

(三)管道测试

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其余封堵坚固不漏水。闭水试验的方法:排水管道作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段试验完毕,可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用水。

(四)管沟回填

管沟回填前清除槽内遗留的木板、草帘、砖头、钢材等杂物,且槽内不能积水。将所有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其最佳含水量附近(其差值不超过40%)。还土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管腔两侧也同时进行。工程完工后,迅速、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达到监理认可的程度。并维护上述地面直至缺陷责任期结束。

(五)路面恢复

沥青混合料摊铺。摊铺前将熨平板预热15~20min,使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65℃以上再新开始铺筑路段。应使高度为各层的厚度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使熨平板与路面横坡一致,然后在全宽度范围内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当接着已铺好的沥青层铺筑时,应量出横缝处新铺路面的实际厚度,再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确定在已铺路面上应垫的高度。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经过终压后,由专人检测平整度,发现平整度超过规定时,应在表面温度较高时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壅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

三、市政道路排水工程防治问题对策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

(一)闭水试验未达标,管道出现渗漏水的情况,如管道基础条件不良造成基础和管道产生不均匀沉陷;与检查井井壁相接连管的连接处出现渗漏;管道接口处填料等施工问题造成管道的开裂或破损;管材质量不过关,裂缝存在于管壁造成抗渗能力下降等,通常管道出现渗漏水时,局部会形成积水,严重的情况会出现接口开裂或者管道断裂等现象。对此,可采取如下对策,在选择管材时应具有质量部门所提供的力学实验报告及合格证等资料,在进行安装前,应对、逐节检查管道;为了确保管道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应按照设计要求认真施工。

(二)构配件质量较差,检查井出现下沉、变形等现象,具体为检查井出现下沉、变形,井盖自身质量差、安装质量不过关,井内爬梯的使用质量及其外观,安装过于随意。对此,在砌筑检查井时应对井口中心高度和位置以及井室进行控制,避免井体发生变形;为防止井体下沉,在施工时应做好检查井的垫层和基层;座和井盖应配套,进行安装时确保座浆饱满,以上下第一步位置为基准,控制好铁爬梯安装,注意平面位置的准确、且将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错用面底和轻重型号。

(三)管道积水或位置偏移,由于意外避让原有建筑物、施工走样、测量误差等原因,造成立面上产生倒坡或积水现象,平面上管道产生位置偏移现象。预防该问题的对策:在进行施工前,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程和规范进行复测、保护交接桩工作;在施工放样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计要求、埋置深度,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实施放样,交付施工前为确保误差符合标准、要求,应进行复测检验;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如需要避让构筑物时,连接井的增设应选择适当的位置,连接井转角应超过135度,并采用直线连通。

(四)由于未控制好含水量、施工填料质量欠佳等原因,导致回填土沉陷,在进行施工时,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照要求分层夯实,都会对压实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施工结束后沉降过大。对此,应采用达标的回填填料,为了取得最佳压实效果,根据施工条件和回填的部位,回填管槽时选择适合的压实和填料机械。沟槽过于窄时,杜绝采用水夯法施工或带水回填,可采用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填。

四、结论

城市排水工程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只要施工方法合理,技术措施得力,就能使排水工程已为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显著的效益。新建的城市市政排水系统一般是作为城市新道路的附属设施而一起建设的,因此,许多单位把工程的重点都放在了道路的施工上,对于市政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并不严格,质量低劣的城市排水管道对城市的建设是不利的。随着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后的市政管道工程也会更加的得到重视。现代企业大都制定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质量检查制度,落实好这些制度将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除了施工单位的自检外,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的监理制度将是工程质量检查制度中的第三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金龙,张清,王振宇,王鹏山,戴继航,排水暗管间距对滨海盐土淋洗脱盐效果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2(09)

[2] 翟俊,李华飞,关东,黄河笑,刘石虎,叶文明,大管径排水管道清淤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2)

第7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关键字】市政工程,管道,施工技术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市政工程中的管道工程对各个公司和居民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要提高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就要在加强管理施工的过程,采取优秀的施工方法技术,坚持改掉各种质量通病,最终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达到好的标准。现在投入使用的市政工程有相当部分存在着质量问题,其中市民反映比较普遍的是管道排水问题,例如管道穿越上下层楼板处、管道接口处、管道本身出现沙眼、爆裂等漏水点,这些问题如果不杜绝,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有必要针对其施工管理进行探讨。

二.市政工程管道施工前的准备

1.图纸的会审:施工的计划图纸是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一定要保证图纸的准确性,坚持各个相关单位图纸的会审制度。具体与图纸相结合,掌握管线的各个要素以及各个与工作面开挖有关的因素等情况,之后要根据图纸确定的桩号走向对水准测再一次进行测试,以避免错误存在。

2.检验排水管材:排水管材中经常出现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管材质量差、存在局部混凝土酥松或裂缝等问题,容易被压或产生渗水,管径尺寸偏差大等等;为了进一步精确管材的质量,应采用检查措施,比如最初要选择正规的厂家生产的管材,并且检查管材的出厂是否合格及相关证件,以及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然后应重视检查管材的外观,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使用。

3.测量放线:施工前需严格按图纸进行放样,根据对方所提供的控制点及现场加密闭合的控制 点用全站仪测定出管道中心线,并测定出检查井的原地面高程及其平面位置。开挖时根据图纸设计高程,再计算出规定深度,按照一定坡度来放坡,并且进行专业的跟踪测量,沟底每隔一定的高度将会测定出一个平面位置及垫层面高程控制桩,必须严格的控制好沟槽底的高程和品面的位置,垫层浇筑完毕后要立即在垫层面上用全站仪测量管道定中心的平面位置并弹出墨线。管道安装时需要进行跟踪测量,复测管内底高程与图纸是否对应,管道施工完毕就做好竣工测量。任何工序都要做好记录,以备查询。

三.市政工程管道施工技术与管理

1、管道特点及选用原则

目前出现的新型市政给水管材包括以下几种:)(一)聚氯乙烯类(PVC-U,PVC-C);(二)聚乙烯类(PE,PEX,HDPE,MDPE);(三)聚丙烯类(PPR,PPB,PPC);(四)聚丁烯类(PB);(五)工程塑料类(ABS);(六)复合管类:钢塑、铝塑、铜塑复合管等。管材的选用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并根据地区特点、工程性质、设计标准等因素综合选取。

2、管道施工技术

(一)PPR 给水管。在做热熔连接时,要掌握好加热时间和连接插入的深度。插入太深,造成管道断面减少;插入太浅令接口处强度降低。温度、加热时间和接缝压力是热熔连接的三个关键因素。

(二)铝塑复合管。卡套式连接处渗漏的主要原因是:O 型橡胶圈和C 型压环套的相对位置没有调整好,另有管口剪切不垂直、螺帽没拧紧等原因。铝塑复合管属半软性材料,其转弯时应尽量利用管道自身直接弯曲,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5 倍。对于直埋暗敷热水管,为防止在转弯段填塞的水泥砂浆出现裂纹,应注意管槽砂浆填塞做法。

(三)钢塑复合管。采用螺纹连接时,旋入配件的长度应严格按照标准旋入牙数进行控制;管端、管螺纹清理加工后,应进行防腐密封处理,采用防锈密封胶和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缠绕螺纹;外露的螺纹部分及所有钳痕和表面损伤的部位均应涂防锈密封胶;用厌氧密封胶密封的管接头,需养护24 h 以上才能试压。采用专用施工机具,不能随意替换。沟槽式连接要采用专用橡胶密封圈,不能用普通非衬塑钢管连接所用的密封件代替。PEX 给水管。暗敷在地坪(含木地板)架空层内的热水管宜设防护套管,既起保护管道和隔热保温的作用,又便于更换管道。套管可采用硬聚氯乙烯波纹管。安装De≤25 mm的管道时,利用管道自身的可弯性能,不设或少设管道连接件,弯曲半径(以管轴线计)不得小于6De;90°转弯时设金属弯管夹,并与管道固定牢靠。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管道施工

1.做好闭水试验

(一)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检查管道和井外观的质量是否合格;管道是否回填且沟槽内是否有预留的进出水或者积水管外,预留的全部孔洞都要封堵且保证不发生渗水现象。

(二)闭水试验的方法:管道作闭水试验时,为了节约用水,适合从上游开往下游分段进行实验, 上游段试验完后就可以往下游处倒水。试验管段应按井间距离分隔, 且带井试验。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不大于十米,但是仍已超过上游检查井的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的检查井的井口高度为准。

(三)判断闭水试验:在满水条件下的浸泡时间不能小于二十四小时,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的水头时开始计算时间,与此同时要观测管道的渗水数量,当观测结束时,需要不停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以此来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必须大于三十分钟。

2. 检查井,截门井施工

市政给排水检查井的施工常常出现高程和基础砂浆不密实、尺寸偏差较大且不饱满、抹灰面起鼓发裂等各种质量问题,所以在检查井和截门井施丁中必须尽量不要用水浇筑垫层,并要保证基础的高程都要必须符合与几何尺寸设计才可以达到要求,再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当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就能够砌砖施工。砖缝要平整,抹面要压光;污水检查井的雨水流槽的高度需要与主管内顶相平,上半部分必须和两侧的井墙相互平行,下半部分与主管的半径相同于它的半圆弧;如果为灰口铸铁材质一定要保证其安装牢固,井盖安装时确保井圈座浆饱满,井盖与井圈配套,某些时候需采用重型井盖。

3. 管沟的回填及路面的恢复

(一)排水管的回填:应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沟内禁止有积水,禁止使用腐植土,淤泥和垃圾土等。由专业人员采用核子密度仪测录它的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原道路结构情况,使其恢复施工前的状态,达到各方都认可的程度,因而要求在施工时必须仔细专心地对照设计要求,进行道路恢复。

(二)土方的回填:必须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内部禁止含有碎砖,硬土块等各类石块,回填土含水量必须接近最佳含水量,在回填前一定要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检测土壤的最大干密度:回填时应确保槽内无积水;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在30厘米以内.在夯实后对每层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够继续回填,再一次对管道两侧进行回填,保证两侧高差在30厘米以内;最终保证管沟胸腔部位密实度在百分之九十以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城市管道的施工技术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美化城市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市政工程管道施工技术与管理,是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阎利荣.庶谈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2]王浩远.浅谈排水管道施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7 

[3]徐朝晖.长距离大口径钢管顶管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 

[4]胡义光 市政工程管道施工管理初探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年7期

第8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发达国家的土地整治技术比较成熟,土地整治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信息技术、规划技术、乡村景观保护与重建技术等。德国的土地工程始于13世纪,在土地整治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现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土地整治信息系统(LE-GIS),将土地整治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该系统中。俄罗斯的土地工程技术可追溯到15世纪,1996年12月,在莫斯科通过成立“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土地关系与土地整理问题国际研究会”,提出了统一进行研究和判定土地利用与土地整理的理论与标准,研究景观的、生态的土地整理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澳大利亚的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重点是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复垦问题,在土地复垦整治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取得了大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重视土地生态系统重建研究。Caya等将模糊专家系统模型(FuzzyEx-pertSystem)应用于土地整治后的土地重新安排中,使土地权属分配得到更多农户满意。使整治前后的所有地块总价值相等,是成功的土地整治工程,因而必须要对地块的价值进行评估,GIS技术在价值评估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国外土地整治的上述技术已经比较科学、系统、规范,适应了土地整治实践的要求。我国土地整治起步较晚,有关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甚少,土地整治实践中非常缺乏技术支撑。我国急需从土地整治技术的工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系统化等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支撑体系,我国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是景观设计与生态化整治技术。胡静等为实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监测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从建设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出发,构建了“中央—省级—县(区)级”三级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王金满等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借助GIS软件的统计功能,研究了山地丘陵区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测算方法和流程,并为测算土地整治量提供了方法借鉴;叶艳妹等设计了农地整治中急需解决的路沟渠生态化技术和灌排沟渠生态化设计技术。2008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了首个土地工程研究项目“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技术、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土地整理质量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土地整理实施信息化管理技术、东部基本农田优质精细型土地整理技术、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技术以及西部生态脆弱区保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这也充分说明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适应了时展的需要和趋势。

2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包括:

①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如根据需求和现状将未利用地改良为农地或建设用地;

②对已利用地的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值,如对农地的改良、配套,进行集约化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

③对现状土地进行土地市场一级开发支持经济建设,对污染、灾毁及破损土地的整治利用等。笔者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2.1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工程

非农用地是指农业用地和暂时难于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裸岩、裸土等)以外的土地,通常包括农村聚落,大、中、小城镇,工矿区,交通运输、名胜古迹、旅游、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占用的土地。我国非农业用地约占国土中面积的22.9%。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指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非农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功能,有利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田、水、路、林、村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对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积极整合、有效利用以及资源集中集约化发展,有效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土地工程。土地工程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在工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系统性、整体性和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成土、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及水利配套、电力、林业、道路等内容。在土地开发工程中应兼顾国家惠农政策,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2.2建设用地整备工程

建设用地,是指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城镇村及工矿等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它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据土地所用权特点,建设用地整备工程,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企业,对一定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清表、整治、平整并进行适度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之达到“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和土地平整)或“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热力、燃气和土地平整),从而符合建设用地标准的过程。建设用地整备工程中的整治工程,主要指通过一定工程、生物或技术手段,使海域、沼泽或土质难以为建设用地所利用的土地达到建设用地的标准。例如,荷兰、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填海造地工程,将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作为建设用地,需要围堰、基槽清淤、基坑填沙、填砂等工程;沼泽地区的地基承载力较低,当作为建设用地开发时,要注意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等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2.3污损土地改良改造工程

污损土地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污染和损毁,使土地完全或部分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建设功能,包括污染土地和损毁土地。对污损土地进行改良改造区别于其他废弃地的改良改造,需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去除污染物、恢复损毁土地,并通过污损土地利用评价,使其达到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使用标准。

2.3.1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对空气、生物、水体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使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受到影响的土地。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改造使其恢复到未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按地点可分为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和异位改良改造技术。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即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改良改造;异位改良改造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土地污染改良改造按操作原理主要分为物理改良改造技术、化学改良改造技术和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的物理改良改造是指通过物理过程的调节或控制,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或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的改良改造过程。主要的物理改良改造技术有客土和换土技术、蒸汽浸提技术、玻璃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电动力学技术、热处理等。污染土地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是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聚合、沉淀等反应,从而使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转化、降解成无毒或低毒性物质。典型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有化学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溶剂浸提技术、施入改良剂或抑制剂等。污染土地的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依靠某些生物的活动和具有某些特的微生物,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得以清除或降解,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它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改良改造的目的。狭义的生物改良改造仅指微生物改良改造,广义的生物改良改造包括微生物改良改造和植物改良改造,有时也包括动物改良改造。

2.3.2损毁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损毁土地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表土丧失或整个土地毁坏而造成土地第一生产力的丧失。损毁土地改良改造工程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损毁土地进行改良改造使其恢复成可利用的有效土地,包括生境建设和群落建设两大内容。生境建设是对地貌的重塑和土壤改良培肥,其核心在于“造地”,为生物群落建造一个良好的生境。群落建设则包括植被重建和引入土壤微生物及动物,其核心内容是植被。对于凹型地貌的重塑,通常采用填充和客土的方式。对于凸型地貌重塑则采用土地平整、建梯田的方式。目前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损毁较为严重,对于矿山损毁土地的地貌重塑一般采用“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实现“边开采,边复垦”的良性循环。

2.4低标准用地提升工程

2.4.1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高标准农业用地可定义为: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耕地,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其他高标准农用地。低标准农业用地变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是通过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使其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水源覆盖实现方田化,灌溉实现节水化,秸秆实现还田化,耕作实现机械化,施肥实现配方化,种子实现良种化,田间道路实现沙石化,农田林网实现网格化,田间种植实现规范化,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

2.4.2低标准建设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建设用地工程。高标准建设用地可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合理布局各业用地,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监管,通过科学技术增加对存量土地的各种投入,实现边际投入等于边际收入时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利用状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使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高标准建设用地建设最终是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优化完善。高标准城市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各业占地布局,严格控制大面积囤地现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标准农村建设可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对原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减少或消除农村大片闲置地,消除空心村,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对旧工矿用地进行考证,对废弃区进行生态修复,拆并不合理采矿区,做好原矿用地生态修复工作。

3未来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使规划、设计、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信息、监测及标准规范等不同领域进行有效交叉和融合,通过系统集成与自主创新,使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得到全面提升。未来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以提高土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具体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技术将向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发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全面和深入的应用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模拟土地整治生态变迁;土地整治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互操作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向生态化、智能化、节水节地型和可视化发展;质量型和生态型土地整治技术将实现针对性、高效性和最优化;土地整治的景观重塑和恢复工程技术;土地整治监测将从注重数量监测向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监测发展;土地整治的施工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3.1农田建设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的土地整治因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支撑,导致农田路沟渠使用寿命短,土地平整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再加上因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利用方式对于诸如沟渠、道路设计强度、建设材料、成分配比、施工工艺、使用周期等要求均有明显差异,对一些关键景观断裂点的修复也缺少精细化的工程技术支撑,这些均影响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研发新的适应农田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提出专门的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技术,应用激光技术进行土地精细平整作业,自主研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材料、新产品与施工工艺,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育工程能力等领域将是未来农田建设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2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把复垦工程作为矿区开采的一部分,十分重视矿区生态恢复、景观重塑、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土地复垦、复垦工程与周边景观协调以及复垦土地的跟踪监测与评价。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地表稳定与侵蚀控制技术、土壤结构破坏与污染的重构与修复技术、防治矿山生态灾害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技术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集成技术等是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3污染土地修复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污染土地修复工程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中试或现场试验研究—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基本模式,修复基质由单一的土壤修复过渡为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治理,修复技术涵盖了物理、化学及其生物修复类型。因此,研发绿色可持续单一修复工程技术、多种修复方法耦合联用技术、研制专用修复设备和药剂产品是污染土地修复未来发展的趋势。

3.4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第9篇:继承公证书范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日益加快,为了进一步缓解城市自来水的市政给排水矛盾,并逐渐增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供水能力及其供水效率,同时降低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出现爆管或者漏水等问题的频率,恢复乃至提高因给排水管道腐蚀而导致被削弱的供水能力,从而为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建设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给予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因此,对于市政管网的水质改善以及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的有效控制都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可以说,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是市政给排水管网建设过程中的一道重要而关键的工序,也是城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及管理分析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1、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布置的施工设计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布置的施工设计过程中,为达到供水经济合理,应保证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至少需要两条引入管,从建筑物侧接入管道,在室内将管道连成贯通状或环状的双向供水。如果不能满足条件,可采取增设第二水源或设贮水池等安全措施。管道应与墙、梁、柱保持平行,管路力求简短,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在用水量大的配水附近布置干管,可以减少不合理的转输流量,节省管材,还可以使供水更加安全。在一般情况下,给排水管道应该暗装。立管设在管道竖井内,横干管敷设在技术层内、管沟内或吊顶中,支管可敷设在管窿、地板平层、墙体、吊顶内,这样可以达到美观、卫生的效果。同时,应确保管道不会受到损害。供水管道应避免穿过沉降缝、伸缩缝,也不允许穿越生产设备基础,不宜布置在受重物压坏处,不得布置在风道、烟道和排水沟内,不允许穿大小便槽。另外,管道还应具有防振隔音、防露、防冻功能,同时在穿楼板和墙处应预留孔洞,穿水箱、水池处应预埋套管,管道的布置应便于安装维修。

2、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中的道路开挖与恢复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定的市政道路开挖和恢复施工,为了可以确保管道的施工安全以及道路的路基质量,在市政道路开挖前要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来计算其开口的宽度,并用灰线标出开挖边线,然后通过切割机将市政道路的路面切断,并通过反铲挖掘机对破碎的市政道路路面混凝土结构层及其碎石等垫层进行挖除,并将其予以合理堆放以备后用。而管道施工结束之后的管道施工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路面质量及其使用功能,特别是在高原地区更要对沟槽的回填质量意义重视,一般可以对回填土或回填砂采用分层夯实或者灌水密实,然后通过压路机来进行分层碾压,其每层的回填厚度均应控制不超过三十公分,并在夯实后通过核子密度仪来对密实度进行检测,只有当压实率达到97%以上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中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过程中,对于管道沟槽的施工要按照地质条件来采取科学的支护措施,以免导致滑坡、塌方,如果管道遇到市政构筑物基础或者电杆、灯杆等,要施工好避免下沉和变形的措施之后才能开始施工,通常可通过钢板桩来进行加固和支护;当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情况复杂时,则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排水,因而要施工科学的措施来确保不发生过大的地面沉降而影响周围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安全;在埋有高压线等电缆光缆的区域附近进行施工时,应严禁采用机械开挖,而应通过人工来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所遇到的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均要尽量迁移,如果不能迁移则要通过人工开挖使其外露之后再施工吊、托等加固措施。

4、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中的开挖与支护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地质情况来确定沟槽开挖的放坡坡度,对于较深的沟槽应当进行分层开挖,开挖的土方严禁乱堆乱放,以避免塌方;按照沟槽底宽、沟槽深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来确定管道沟槽的开挖断面,并按照管道结构宽度加上两侧的施工操作宽度来确定沟槽底部宽度;在雨季施工时,要在管道沟槽的四周至少施工好简单的挡水,必要时在挡水外侧施工排水沟以避免雨水流入管道沟槽内,当水量较大时还应加设集水坑并通过潜水泵来进行抽排水以避免管道沟槽泡水;开挖过程中随时对管道沟槽进行标高复核,进行机械开挖时,在沟槽底部标高以上的二十公分土层开挖要改成人工来进行清理以避免超挖,如果发生了超挖则要采用碎石回填到施工标高或填土夯实,并确保其密实度不低于天然地基的密实度。

5、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中的管道基础混凝土施工

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的垫层要根据施工的宽度和厚度来进行铺筑施工,在其铺筑结束后要尽快浇注基础混凝土以免对垫层造成破坏,基础混凝土施工往往通过钢模板立模,并要对沟槽底部标高和模板顶弹线高程,以确保管道基础的厚度和标高,并避免支杆会直接支撑在松散土层上,因此可以通过铺设垫块甚至打木桩的施工措施来确保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管道基础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当先通过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密实之后再通过平板振动器来进行振平收浆及抹平,通常第一次先将管道基础浇平至管座底,再进行管座的二次浇注。施工中如果发生雨水或其它地表水进入管道沟槽,应施工抽排水措施来将其清除干净,然后通过铺设砂垫层来确保管道沟槽基础混凝土施工中避免造成混凝土夹泥的现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是市政给排水管网建设过程中的一道重要而关键的工序,也是城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经济建设,配合我国当前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宏观策略,改善城市的供水水质和供水能力,就应当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严格管理,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圆满完成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 胡立潮.白霞.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J].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16).

[2] 胡立潮.白霞.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J].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16).

[3] 李青云.朱国东. 小议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J]. 建筑经济,2008(S1).

[4] 吴耀红.童林祥. 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 [J].中国科技信息,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