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招生制度
近年来,各农林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影响生源质量,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由于报名门槛较低以及在当今社会热门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初试阶段的考试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初试内容主要靠死记硬背,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验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入学考试过于强调英语成绩,这样很可能把一些具有创新思维但英语稍逊的学生拒之门外。复试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高校复试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不变的题型以及提问的偶然性难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复试过程缺乏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难以达到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导师
在我国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上,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短,一般多为2年,最多为3年,并且上课时间占总时间比例比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说高质量、创新型科研项目了,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在潜意识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极态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型科研,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整体质量,特别是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具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研究生导师相对不足,这样一个导师将会带几名学生,导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
国内部分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
(1)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强,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科渗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开设较少,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足。
(3)许多高校开展工商管理学术交流严重不足,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林类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大量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实验室建设,没有形成凝聚力强的科研团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钻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缺少联系互动,不重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因此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实践,阻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环境
1.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设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研究相当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师授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林高校基础教育设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开展的学术活动及讲座较少,以至于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视野狭小,因此,难以实现学科创新研究。
(六)科研课题经费
目前,部分农林高校科研课题经费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够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而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更加倾向于把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短期内能看见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项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而对见效慢,成果不显著的工商管理类研究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科研课题经费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打击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模仿、循规蹈矩、思维守旧、不敢打破常规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在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时不懂变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样化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生生源也渐渐开始出现多样化倾向。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各阶层,这样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领域,基础不统一,层次不均匀,年龄跨度大,很难统一授课。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在学校外有工作,有的学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负担比较沉重,这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学科科研创新研究中去了,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缺乏学术道德
毕业论文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是不行的,选题太小太简单,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应从实际出发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小编采编了工商管理博士论文题目给大家参考。
1.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国际认证研究
2.法国尼斯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班(贵州)招生启动
3.从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看AMBA认证的价值诉求、实施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4.工商管理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关键过程与要点
5.国企当自强——访华彩咨询集团董事、工商管理博士白万纲
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
8.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工商管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
10.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1.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1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3.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4.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15.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1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7.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
18.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9.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
20.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1.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RP实验教学探讨
22.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分析
23.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4.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与分析
25.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26.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7.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28.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29.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以普通财经类院校为例
30.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
31.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3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3.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34.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
35.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36.国外工商管理教材浅析
37.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
38.对工商管理类重点大学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考
39.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41.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
4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43.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4.以ERP模拟实验室平台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4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6.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7.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8.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49.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50.Wiki环境下“工商管理模拟”教学的探索
51.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2.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53.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54.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55.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
56.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实践与探索
57.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识来源与结构——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
58.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59.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
60.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61.工商管理学位论文质量分级评价问题的探讨
62.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
63.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64.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
65.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
66.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67.浅析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68.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69.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0.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
71.工商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
72.工商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73.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
74.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75.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6.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77.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探讨——基于一项案例教学实践调查
78.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79.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内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80.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81.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8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83.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
84.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85.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86.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87.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
88.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89.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9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9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来自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启示
9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
93.论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研究
9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95.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96.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97.走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
98.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99.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以英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
100.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01.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02.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分析
10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宿迁学院为例
104.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
105.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106.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规范化八个问题
107.以能力为本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108.中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09.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110.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11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12.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113.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探析
114.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5.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116.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17.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118.工商管理培养系统思维创新:面和脸的辩证法
119.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20.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121.从工商管理教学改革机遇看应用型人才培养
122.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
123.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
124.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思路与实践
125.浅析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6.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
127.浅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28.论概念、人际与技术“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然而,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实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毕业论文应有的价值[1]。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管理制度上的原因[2],如高校更注重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程序性要求,而在毕业论文质量及答辩能力的要求方面缺乏针对性措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3],如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业压力导致态度不够端正;也有指导教师的因素[4],如教师的投入精力和重视程度都有待改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方法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5],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徐海成等[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论文指导因素,包括学术水平和指导方法等,在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影响中具有0.3的权重。因此,提高指导水平和方法对有效实现毕业论文环节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入手,剖析当前该类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改善指导绩效的对策。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真正发挥技能培育功能和学业评价功能,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最根本的要求,具体可以从选题、内容、写作和格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选题
选题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第一步,关系整个论文的成败[6]。
首先,选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这是专业教学目标决定的。毕业论文应该聚焦于某个理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展开分析。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专业教学效果的一个最终衡量指标[7]。毕业论文应该通过分析某个企业存在的具体管理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科生不具备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但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比学术性要求更高。第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要足够小。要避免大而空泛的选题,一方面使得学生有可能针对性地展开理论分析,另一方面也使得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2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至少应该包括:文献综述,体现学术性的要求;某企业的管理现状和问题描述,体现实践性的要求;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分析问题,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最后,提出管理对策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论文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
在内容的要求上,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肤浅的理论文章[4],另一方面也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毕业论文不能是对一般性管理问题的老生常谈式的重复分析,而应该鼓励学生发现新市场和新技术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商业模式中的最新的管理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结论。
2.3写作和格式
大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写出规范和符合实践要求的管理报告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必须在写作和格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要求。毕业论文一方面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殊性,毕业论文还应该贴近实践中管理报告的要求,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符合格式要求。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根据笔者论文指导经验和相关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3.1态度不重视
由于各高校普遍对毕业论文采取高通过率甚至是完全通过率,学生不存在压力。而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学生更关注找工作。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往往敷衍了事,态度不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加上很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注重程序而不重视质量,在学生心目中毕业论文成了一桩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3.2选题不合理
很多学生的选题较大而空泛,脱离实际。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与实践接触较少,对实际管理问题没有深入地认识,往往凭主观臆断选题;二是小而有深度的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触企业,而理论性的论题的相关资料较易获得。
3.3内容无创新
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没有创新,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当一部分的论文重复讨论往届学生的论题,没有展开实质性的研究。从学术性角度看,很多论文简单堆砌网上的资料,没有梳理已有研究的脉络,更没有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实践性角度看,很多论文只是对企业现状的肤浅描述,无法分析实质性问
题,更没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3.4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表现在:逻辑层次不清晰,标题同级而内容在逻辑上不同级;论文结构不完整,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结构性;基本表述不过关,很多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尚有欠缺,表述不清、缺乏论证等现象常有发生。另外,论文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包括字号、字体、行间距、标题规范等。很多学生在格式初审时就不能通过,表现出较差的行文和工具操作能力。
4指导方法分析
4.1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要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措施是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实证研究也说明,态度是造成论文质量差的最重要因素[5]。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最根本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4.1.1科学精神的培养
指导老师是学生大学四年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客观性和辩证性的认识,树立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研究的重视程度。
4.1.2与实习相结合
整个指导过程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解密地结合在一起。指导老师要跟着学生一起了解实习单位,共同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习单位的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兴趣,也增加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的感性认识。
4.1.3减少指导学生人数
过多的指导学生人数,造成老师精力不足,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指导到位。而学生也会根据老师指导人数的多少来判断老师的重视程度和决定自己精力的投入程度。因此,要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首先必须学校和老师重视,每个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宜超过5-6个。
4.1.4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论文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必须高度重视。很多学校仅仅将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性工作,学生开题的状况较差,后续的质量就很难获得提高。因此,指导老师要将开题报告过程正规化,对不合格的开题要退回去让学生重新准备。几个回合下来,不但质量可以提高,学生也会对整个毕业论文持更严肃认真的态度。
4.2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
指导老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还应该采取正确和恰当的指导方法,包括:
4.2.1结合实践选题
必须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习进行选题,否则不予开题。事实上,随着新技术发展、国际合作加深,以及我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崭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论文选题必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具有微观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4.2.2重视资料准备
目前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还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学生对如何收集和梳理相关学术资料尚较为陌生。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特别是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对研究论题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所处位置有一个基本认识。这是保证毕业论文学术性要求的关键因素。
4.2.3适当降低研究深度
要重视毕业论文与现实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适当降低研究深度。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综合性和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能力,整个毕业论文时间也不是很长,学生还承受着就业的压力。过多强调研究深度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后续的指导工作也较难展开。只要能针对某个管理问题的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样的论文就是合格的。
4.2.4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
指导老师要通过面向整个团队的指导课的形式来传授和指导共性问题,如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发挥团队精神,也让学生们有一个参照体系。指导老师也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展开具体的个体指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如实习单位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法的设计和研究结论的讨论等。只有把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效果。
4.2.5增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
多数学生不熟悉论文写作,甚至有的学生在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应该通过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可以通过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把这样的课程或专题放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
1.1管理力量不足、档案建立不完善
管理力量的不足是造成煤矿企业工作出现问题的因素之一。部分煤矿企业只是重视机械设备在煤矿工作中的运行效率,从而在管理和维护工作中投入的力量不足,例如管理维护资金不足、人工力量的不足等,甚至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设备运行成本,盲目的裁减管理工作人员,或者没有单独地设立设备管理和维护部门,造成了设备管理工作的脱节,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地位。还有一部分煤矿企业没有设置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造成了工作的盲目性,同时煤矿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造成了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
1.2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煤矿企业工商管理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个煤矿产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并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具体的岗位。但是,我国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并没有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得在煤矿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不能体现出工商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积极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合理,造成煤矿设备受损
不少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往往是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部分。虽然部分煤矿企业也把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不存在工作的死角和推诿现象,但是对于煤矿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采用忽视的态度,长此以往的病态运行,甚至会导致整个煤矿企业的工作出现停滞等问题。有的煤矿企业不能发挥“点查制度”的实行优势,在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不能及时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至于造成煤矿企业产生更大的损失。
1.4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差
在煤矿企业实际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无关紧要。管理人员思想松懈,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档案资料缺失甚至丢失等。在很多单位,工作中文件、资料和证明等造假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严重破坏了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给煤矿企业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1.5煤矿企业工资差距太大
据调查,煤矿企业的一线工人工作最危险最累,但是,他们的收入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私有煤矿企业老板年收入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元,甚至更高,一般煤矿企业领导年收入也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部分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而承担生命风险的煤矿工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因此,煤矿企业工资差距太大,从而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其长远发展。
二、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快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煤矿设备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进而实行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使得管理工作和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化,以保证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建立完善的煤矿企业统计制度,加强煤矿企业的统一管理,尤其是要建立详细的管理档案,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同时,完善的管理体制还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再次,为煤矿企业配备专门工商管理人员,以保证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
2.2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也是煤矿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煤矿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提供能源,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需求量很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一些发电厂和企业单位等。然而,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一般是根据以往的市场情况来进行下一年的预算,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由于预算管理是一个企业生产策略和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从而对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3加强职工培训与教育,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煤矿企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加强职工培训与教育,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煤矿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煤矿企业产煤操作原理,还要具有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因此,煤矿企业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其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而满足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2.4加强煤矿企业的档案管理
使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不定期地做有关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最好是让每个工作者都能参与到档案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让他们对煤矿企业档案工作有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维护煤矿企业档案的真实性十分重要,不真实的信息会给煤矿企业的运行管理带来一连串的麻烦。所以,要认真核实档案真实性情况,更不能肆意篡改信息。
三、总结
在我国,每年有几百万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工商管理的就业形势来看,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都是用人单位重视的能力,许多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近年来的调查,还有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大多数雇主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端正和责任心强,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不够的,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实践和培训活动,打破古老的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就业为指导方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竞争。
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学校和教师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目前,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的比较少,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实施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工作评估中实践教学工作所占的比重比较低,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的非常困难,甚至在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实施或不实施。较少的投资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学校,在教学评估中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老师觉得教学实践太累,还占用教师的工作量,报酬还比较低,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所以教师不愿意把重心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
2.2教师经验不足
国外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兼职做商业顾问,与实际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对现实环境的企业管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此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但在我国,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和实际运用有着很明显的分离现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大多集中在基本的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有时候还是从国外引进一些实践研究成果做展示,但很少有人能提出针对国内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看法,很难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2.3教学实践的投入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目前很多的学校都会面临的资金不足和专业实践缺乏的问题。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实施。近年来,由于缺乏资金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比较困难。同时,相关部门对教学实践指导的管理是不够的,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和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实践教学不能得到落实。
3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制
实践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不单单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还要体现在科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专业课程分类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综合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2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能够应用到实习基地中。这种双方得益的模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科学技术,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建立生产和研究参与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前,能够进入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实习。能够从各个方面理解企业管理,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老师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者,他们自身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3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还要加强建立实验的建设和设备维护系统,开展教学中实践质量的综合评价。把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的现状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体系,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参与的实践研究的进行评价。发现学生有突出的表现和创新性成果,应该及时鼓励那些学生,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总结
1.企业工商管理中企业经营模式的适应性不强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盲目的生产产品,而忽略了市场的真正需求,造成量的堆积,质却没有得到提高,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没有达成一致,企业用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企业市场部不能掌握市场的真实需求,企业生产部对生产的产品没有改革和创新,生产的产品销量低,货品在仓库大量堆积,造成企业经济的亏损。
2.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部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顾追求产品给强企业带来的利益,忽视了对企业文化传播和企业的管理目标。在新时期经济体制不断变化,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的到改革和完善,企业应该具备社会责任,不能盲目的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社会与公众的利益。把企业生产和党的思想紧密的结合,是企业在收获利益的同时,树立诚信,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企业管理进行管理,自觉遵循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3.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部门企业仍然实施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或效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没有加以改革和创新,导致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利益,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应该以知识理论为基础,把工商管理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管理模式,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奠定基础。
4.品牌化意识在企业没有得到重视
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约束和管理也逐渐削弱,产品样式在地域之间变得模糊起来,企业在生产产品的结构和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企业在管理上有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就应该有属于自身的品牌形象,来稳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地位。但部门企业树立品牌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品牌对企业效益的深远影响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
二、提高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对策
1.企业工商管理向国际化趋势发展
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中国企业在国际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企业树立品牌化形象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我国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建属于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火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就需要有广阔的国际意识和理念来实行企业实践和管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
2.加强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合理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工商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员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市场的重要,企也的成功有优秀的员工的付出和努力,企业工商管理的制度是利、权、责的合体,也作为激励与惩罚的有效依据。企业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实施管理时有据可循,方便企业人才管理和推动企业的进步。
3.企业工商管理应注重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进行不断的维护。企业工商管理的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营销、规划和管理。能准确及时的分析企业中存在的利与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企业应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增加企业市场竞争的薄弱环节,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我国的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大背景应运而生。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由于独立学院都是依附于一所公立大学举办的,母体高校的专业优势往往就成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基础。因此,除各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雷同外,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专业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专业设置同质化的不良后果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办学特色无法凸显、办学优势不明显。现行的专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就业和后续发展图4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要求调查图5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求调查以我校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为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表述是: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及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或生产管理岗位胜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特色是以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为主线,重点训练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但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大众化和普通化,如除去专业公共基础课不谈,专业技术基础课有9门: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企业战略管理,资本营运,国际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专业课有12门:工业生产技术学(金属工艺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多媒体制作,管理心理学,项目管理学,财务管理,中国税制,货币银行学,专业英语;任选课有6门,部分课程的开出不尽合理,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的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实际存在脱节比较突出的是所选用的教材与实际联系不够,理论性太强,应用性不足。课程设置有重复和低效情况存在,如专业技术基础课中,国际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专业课中,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就属于此种情况。轻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还会转向“普及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能在各种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我们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留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我校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只设置了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结合工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进行企业考察),企业系统决策ERP课程设计,专业论文,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这些内容,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差甚远。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对策
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二是管理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三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部门;四是在国内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到国外学校深造学习。但不论是何种就业渠道,用人单位都会给毕业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层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很多毕业生经过职场的碰撞后,觉得原来我们院校的工商管理培养广而不精,使其感到在工作岗位上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也不会做,很是尴尬。那么用工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呢?图1-5显示的调查数据就能说明问题。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没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想直接进入各级单位的管理部门是不太现实的,专业博而不精是主要原因,缺乏实践的历练是其最大的“短板”,如何才能克服“短板”,使毕业生在就业求职时更具有竞争力呢?对于我们独立学院来说,就要修正培养方案使之更为贴近市场才是关键。目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非常多,本科一批、二批、三批,专科院校中均有开设。从近几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二是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入学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如:北京大学按照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分为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三个专业方向。新生入学后,统一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英语和数学强化训练,二年级第一学期末根据学生志愿和学习状况再分专业。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应做重大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模块,四年本科的前一年为基础模块,后三年为专业模块。这样可起到前一年是厚基础,后三年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由其自我选择以后作为职业方向的专业。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其经管学部目前有8大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课根据意愿选择在其他专业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前一年的基础模块设置如表2。通过这样的修改,就能较好地改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困境,也可使我们独立学院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更加具有实用性而受市场欢迎。
本文作者:廖宇工作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
教学材料的完善是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其中,教学大纲是所有教学材料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资源。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四年中,为避免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复,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大纲必须内容精炼不重复。因此,应有驾驭全局的专业带头人统一制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避免内容重复。如会计学方向课程中,《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均包含“财务分析”模块内容,如何合理安排此模块内容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进行统筹,不能每门课都安排,实际上又被学时所限,却可能都忽略不讲,造成知识的盲点。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等专业方向课程都存在类似问题。经济管理专业往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国家每年都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法规,如税法的不断调整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出台,使财经类教材不断随着国家的政策法律的变化进行修订完善,但配套的实训教程却很缺乏。许多高校要么没有配套实训教材,要么实训教材陈旧过时,与当前的法律政策不相符,导致学生的课程实训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效果差。
2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践行
2.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素质也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就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都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调查与研究,甚至对未来三五年内地方或具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当前,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准。高校应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缓解社会需求和高校产品供给质量缺口的矛盾。因此,应合理定位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能力、服务就业”为宗旨,突出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
2.2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尽量避免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以技能要求为依据构建知识模块。为培养应用型、有用性、毕业能够上岗就业的工商管理人才,配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尽量压缩原理性理论课程,突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做到“厚基础、精内容”。支撑实践体系的基础课程要够,同时要精心选择课程内容,按照内在逻辑设置课程序列及内容。课程体系以提高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导向,需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课程实践或实验学时,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不同专业方向所需的共同知识和技能,又要有某一专业或某一专业方向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主干课程的课内实训学时,比例应占20%左右,以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和讨论分析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实践教学效果,要求指导实训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应用型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也需重新定位——既有丰富、成熟的职业技能,又能教书育人。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应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也应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人力资源师、会计师、经济师、市场营销师等。同时加强系(院)和企业师资的双向交流,一方面要求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聘请取得高级职称的企业高管到学校兼职任教,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水平。
2.4重视教材资源建设
当前高校都致力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围绕精品课程介绍建设需要规范化的教学材料,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讲义、题库等建成标准化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既避免同头课教师教学资料的不一致,又减轻了其他授课教师的负担。另外,目前经管类专业采用的国家规划教材少有配套实训教材,而真正操作强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等课程,完全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的企业仿真题型作为教材,导致实践教学材料严重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编实训教材,特别是和企业深度合作,编写来源于企业实际的案例,或者将企业一段期间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编写成会计实训教材,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实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加强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一、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决策,必须依赖对市场信息精确、规范地了解和掌握,才能科学地制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应承担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神圣职责。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信息渠道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处在“源头”的位置。由此可见,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2、科学的决策,则要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主要任务,基层工商所此时则是“总装车间”的角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得到体现。经济学有一所谓的“木桶理论”,木桶盛水容量的多少并不取决构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恰恰相反。
二、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在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方面,还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展要求。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将是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将牵动利益格局的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的历史惯性以及利益关系的牵制,其反作用力仍十分巨大。
3、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造成的经济落后、偏远地区,严重的缺乏人才、缺乏经费、缺乏“优惠政策”。
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人文环境。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有人误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更重要地是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长远目标及规章制度。
三、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
监管模式的改革,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说,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必须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传统的监管模式甚至不能适应这种技术要求。因此,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监管模式改革的进程。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监管模式改革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城区工商所,今年一月使用计算机管理,(仅仅是一个单机版的收费监控软件)结合监管模式的改革,收到了如下的效果:(注①)
1、适应了转变监管模式、实行市场巡查制的要求,解决了“轻管理、重收费”的矛盾;老实讲,收费问题一直是压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心头的大石头,收费工作占据了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工作的大量时间和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使用监管应用软件,结合实行监管模式的改革,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可以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是工商人员“上门收费”和经营户“上门交费”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户到大厅交费,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法规政策所规定的交费义务,交费交的心服口服;二是力求做到定费的公平和准确,尤其着力于公平。“民不患寡,患之不匀”,避免定、收费的随意性。采取外勤巡查核定,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然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制度,杜绝了收人情费,尤其是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堵塞人为造成规费流失的漏洞。“公生明,廉生威”,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威望,树立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市场巡查制的有效实施,全面了解掌握所辖范围的动态,及时合理制订对策,下大力气扫除死角。四是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水养鱼”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则招来了更多的经营户,增加了费源。如此下来,仅统计这个所在今年一至四月份的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了二十万元,增长了四十八个百分点…尤其有意义的是,对外勤巡查人员不下任何收费任务指标,而是强调在监督、管理、服务上多下功夫,收到了“重管理”,管理上层次;“轻收费”,规费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效果。
2、解决了内部分工不匀,所谓的“工种”好坏的问题。传统的监管模式一般是根据“六管一打”的业务区分来安排设置人员分工,上级机关有多少科、股、室,工商所就设置对应的组、室和“专管员”,且不说因用工不合理造成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单就谈完成上级下达的收费任务,工商所一般都要分解到各组,个别的甚至分解到个人所产生的弊端。如市管、个体有收费"阵地"的就可以轻松完成,为什么?有收费任务只要简单地往经营户头上加上去就行,甚至还会滋生腐败;而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合同有收费也是有硬性规定定死了的;而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只出不进,只有打“游击”;还有些“工种”比较辛苦,有些比较轻松,大家谁都愿意分到好“工种”;还有业务交叉部分,有利大家抢,无利互相推,由此引发的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市场巡查监管模式实行区域巡查、路段管理,同人同岗同责,责、权、利高度透明,不给“黑箱操作”留有余地。每一个同志因为要接触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需要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同时又深感功力不足,自觉地充电加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对提高自身执法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有深切的紧迫感。
3、效率的提高增强了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现象的查处(尤其对公用事业的部门垄断、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和环境保护等密切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的违法现象的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占大多数合法经营户的支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优良执法环境。尤其是在目前企业改制、下岗工人较多,国家需要安定团结的局面情况下,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说,有着重要政治意义.
4、监管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工商所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市场巡查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使指挥员(所长)能全面掌握和及时处理市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动态的对市场进行监管。保证执法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尤其对处理紧急突发事件,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令有快速反应能力。对消除“中梗阻”,保证政令畅通有重大的意义。
5、以上各方面的变化,计算机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实现信息共享,工商所电子经济户口管理薄建立,使我们能快捷、方便、准确地分析、处理监管对象的信息,使我们的监管和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合法、规范,并消除了管理的“交叉盲区”;二是应用软件的运用,有效地遏制了办证、收费的说情风,制止了办人情照、收人情费的现象,加强了廉政建设。这里举一个办公电话费控制的例子加以说明,曾几何时,为了控制办公电话费过高的现象,把办公电话拆下,锁在抽屉里;也有用铁匣子锁起来,效果都不是很好,后来,用有微电脑程序的话机,每人发一电话卡,原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三是办公效率的提高,例如欠费统计,由于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尤其是电脑非常轻松就能解决的分区、分段、分行业等排序功能,手工操作出来后,因变更或歇业等原因,已是时过境迁,造成规费流失。使用计算机监控后己基本解决;四是对提高人员素质有极大的促动作用,尤其对基层工商所所长会有更高的要求;五是上级领导可随时调阅数据库中的数据,便于对工商所工作的准确指导和及时纠偏。加强了对基层工商所的领导。
分析这个个案的目的在于想说明,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对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事关重大!这个个案虽然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从一滴海水可以看到大海,可以想象,按照省局的规划,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到位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办事效率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小政府、大市场”趋势的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人员精简和任务加重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仅仅依靠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从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入手;二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计算机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它总是严格按照规定好的程序运行,这就给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队伍素质。计算机、网络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科技精华所在,经常和这些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交流,学会利用它们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是提高我们干部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捷径。工作职能是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如果完成得好,甚至能够超额完成,那么就会赢得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就会把更多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就会增加。要想不断地超额完成政府交托的任务,仅凭干劲、觉悟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有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一个人就可以干以往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更好,这样我们才有精力去拓展职能。
特别要提到的是,计算机有这样的特性,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写进程序,固定成一种模板,(编制成应用软件)极易推广运用。推广技术的同时也推广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把满足监管模式改革需求,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及时推广运用。换句话说,把监管模式改革的成功典型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推广运用,将对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基层工商所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运用
1、在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我们认为,在设计编制软件前,要充分考虑具体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软件要在规范和合理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贴近现实,即为,软件跟着现实走;软件编制后,具体工作则要根据软件来规范安排,则为,现实跟着软件走。在具体运用方面,-、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比如系统的维护、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权限的分配等);二、要有一套与软件设计的管理流程相适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三、新的监管模式的实行,必将与旧有的管理模式及一部分人的惯性思维和观念相冲突。所以,应用软件投入运用本身就是一项改革,是一个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的过程。需要逐步转变观念。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运用要比软件的编制艰巨的多。好的应用软件只有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2、基层工商所软件开发人员,对工商所的工商行政管理日常业务自有切身体验,这对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须做的前期工作(沟通客户需求的环节)是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因为身在基层,对上级关于开发应用软件有关精神和具体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与掌握,对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免是“游击队”的风格。软件的开发只能是“手工作坊”式的制作。应开拓思路,如采取课题研究之类的多种方法,会有更好的效果。
3、优化软件开发的外部环境,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要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方面的人才,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网络版的软件和单机版的软件的关系。毫无疑问,网络化是趋势,单机版是补充。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软件的研制亦是如此。网络化是目标和方向无需多说,只谈单机版的问题,因为各地还有这样那样的个案需求以及基层工商所需求变动较大等因素,单机版软件较容易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考虑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所以,要采取实事求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做好网络系统开发的同时,做好单机版软件的开发。
5、充分考虑以先进的监管模式为“模板”,开发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
五、结束语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长远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机遇、齐心协力,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努力奋斗。
注①详细情况见宜春市袁州区工商局城北工商所长张炜在江西省工商局第二期全省工商所长培训班上发言稿《转变观念,勇于实践监管模式改革创我所工作新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