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范文

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

第1篇: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范文

年终将至,县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检查学校的办学水平,会组织专人对各个学校进行年终评估。一般流程是:分块依照表格逐一看资料评分——各块分数汇总——与学校领导交流、提出改进意见——给出终结性评价。这种年终评估确实对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办学水平的高要求,这种整齐划一的年终评估方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年终评估缺乏针对性,不考虑发展问题。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年终评估时,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乡镇学校、农村教学点;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是采用同一张表格、一把尺子来衡量。这根本没有考虑学校地域、教育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的事实,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结果不仅影响了评估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信度,还不利于调动学校领导改进的积极性。

2.重文字材料查阅,轻现场指导。评估工作一般是提前发个通知,被检查的学校在评估之前会调动所有力量依据表格做文字材料,应付检查。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所有文字资料很容易准备,导致评估完全失去了意义,久而久之,基层学校还有谁平时愿意扎实工作?

3.重行政领导,淡化教育教学指导。年终评估一般是翻翻资料,询问一下分管领导,听听校长的书面汇报,主要是了解学校行政管理手段与方法,而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只要大面积听教师的课,内行的人就可以了解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基本情况。但事实上,年终评估几乎没有走进课堂的评估者,更不可能指导课堂教学行为。难怪,不少校长特别善于做文字资料和表面工作,不深入中心工作。

综上所述,县市教育主管部门由年终评估学校转为平时督导学校已迫在眉睫。怎样有效督导,让教育督导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催生出更多特色化的学校呢?

1.制订可行的督导实施方案。尽管各地在努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级各类学校实际上存在差异,督导部门要深入调研,制定出符合各类学校发展的的督导细则。其制定要广泛听取学校的意见,结合学校师资、硬件设施等情况,科学合理,真正让学校全体教师能跳跳摘到桃子,最终使学校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灵活督导方式,重视过程督导。学校的发展是持续的,不能忽视过程,更不能只看重文字材料而忽视实际情况。这样就要求教育督导部门平时要深人学校,由文字材料检查转向现场查看和现场指导,可以根据学校活动情况,指派督导成员暗访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提炼学校特色,发现问题;也可以参与学校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筹划等相关管理,提出具体操作性意见,切实起到教育督导的诊断、改进、提炼、提高的作用。

3.加强教育督导的监督力,建立督导的回访制度。目前,年终评估结束后,往往由教育主管部门写一份检查报告公布在当地教育信息网上,虽然指出了缺点,但是由于没有回访制度,尤其是对于校本教研开展的有效性、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软实力的提高策略等问题,学校整改到不到位根本无人过问,没有达到督导的真正目的。因此,笔者建议,督导部门要给学校提出具体意见,现场办公,责令限期整改到位。

4.学校特色申报,重视专项督导。为了催生特色学校的形成,督导部门不妨在年初让学校向上级申报本学期或本年度工作特色以及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邀请督导组专家成员督导工作开展的情况,学期末通过召开现场会,请相关学校参观与交流。

5.强化督导队伍建设,严把督导人员准人关。教育督导成员应该是行家里手,至少要熟悉学校管理,在学校管理的某一方面是出类拔萃的,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能深入教育一线研究,指导工作,在广泛的督导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受督导的学校和当地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第2篇: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13-02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文件,保障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评选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通知”(川教〔2012〕147号),2013年9月,教育厅将成都七中等195所学校命名为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013年11月01日,四川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3〕737号),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为了更好地完善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估体系,本文通过对候选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评估状况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参评学校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候选评估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的学校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几个准备评估阳光体育示范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

三、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估状况调查及分析

(一)领导对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的认识

1.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的重视程度。据调查显示,90%的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阳光体育示范校的评估,因为,四川省教育厅明确规定,没有取得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资格的学校,不但不能进行省一级、二级示范高中的评选,而且也不能招收体育特长生。自从取消了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称谓后,省级示范性高中就成为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条件,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各级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这次的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只有少数的学校,本身的实力很强,完全具备了评估的要求,只要保持现有的情况,顺利通过验收的几率很大。另外,几所偏僻地区的学校,认识到自身学校实力的悬殊,没有信心通过验收。因此,根本没有重视这次评估。

2.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作用的认识。

基本上90%的学校领导认为,评估成功对于提高学校知名度有重要意义,86%的领导认为这次评估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的意义,62%的学校领导认为,评估细则的明确规定,能够更加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使每项活动都科学化、合理化。比如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测定,学校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等,这些评估就要求安排体育课、大课间等活动都必须科学合理,另外还有领导也认识到评估能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各项体育政策的落实。总之,阳光体育示范校的评估有助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的认识

通过对195份教师问卷的统计,54%的老师非常重视这次阳光体育示范校的评估。另外,也有的学校承诺评估成功后会给体育教师一定的奖励,这也是一些教师重视这次评估的原因。

近47%的教师不重视这次评估,主要是因为对评估细则不了解,准备材料工作繁琐、花费时间多;学校教学工作氛围不具备;对一些评估内容规定的工作没法胜任;评估成功与否与自己无关等。这就反映了一些学校平时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对学校体育工作不重视,也间接的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有的学校领导,对于评估细则及评估要检查的内容没有反馈给体育教师,导致很多教师无从着手,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平时工作任务重,没时间静心准备资料,另外有少数部分教师由于知识层次的欠缺,评估中要求完成的工作无法胜任。总之,评估学校的领导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评估准备会议,明确评估重点,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工作的补助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评估主要检查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评估过程先是听学校的汇报材料,PPT,然后分组查看档案材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会抽部分教师及学校领导提问材料准备情况,检验材料准备的真实性,找学校教师谈话,询问学校实际的一些情况,另外在大课间活动开始时,观摩现场的组织情况、学生的完成情况。之后,观看学校教师上课情况,抽测学生的脉搏,运动负荷测试,检验教学内容是否达到锻炼的要求,下午观看学校的课外活动情况。

在评估中最主要的是看学校的汇报材料、大课间活动现场、体育教学情况、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这也反映了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与其他评估的区别,是否真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是否将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调查发现,评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真实性及分析报告的专业性,占到90%,一些专家也看到很多资料恶补,为迎接检查,突击时间补材料,很多材料的真实性,值得深思。另外,大课间活动中学生懒散,动作不规范,这些与活动内容安排有直接关系,很多学校几年大课件内容、音乐都是重复缺少变化。还有一些体育课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有关。

(四)影响评估结果的主要因素

如表二所示,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的师资力量及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情况,学校体育氛围,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等,这些就需要今后评估的学校引起重视,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保证顺利通过此次评估。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大部分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阳光体育示范校的评估,认识到此次评估的积极意义。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示范校评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积极性有待提高,很多学校评估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评估过程主要参照评估细则的要求进行,查看大课间活动现场,体育器材室等,重点关注体育科研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二)研究建议

1.学校建议。学校领导要把学生健康作为首要的关注点,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将体育教师与其他科教师待遇平等,促进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各部门在评估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团结合作,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共同做好评估工作。

2.评委领导专家建议。制定更完善的阳光体育示范校监督与评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建立暗访小组,关注评估学校平时的大课间及课外活动竞赛等。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学校学期考试内容,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3.体育教师建议。体育教师要端正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在教学方法及教学科研上下功夫,更好地为学校的评估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川教〔2014〕7号)[R].2014-01-15.

[2]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评选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通知(川教〔2012〕147号)[R].2012-07-24.

第3篇: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范文

一、强化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在于队伍建设。我校在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1. 做好教师校本培训。我校一直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抓,组织教师苦练内功,强化培训提高。一是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组织校内省、市骨干教师选取适合的内容为其他教师做业务培训或专题辅导讲座,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二是扩大外出培训成果。学校规定,凡参加上级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对本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形成汇报材料,进行大会交流,其他教师共同研讨、反思。

2. 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相应拓宽和提高。我校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基本功训练:一是一般教学基本功。包括三笔字、朗读、普通话、简笔画等。二是学科教学基本功。学校要求教师“三册在手”,即:《教学资料册》、《教学札记册》和《习题演练册》,并统一规定了“三册”的内容范围。三是现代化教学基本功。我校现有37个教学班,每班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所授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二、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延伸、发展的生命线是教育科研。我们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线,开展教育科研能力有限,但我们觉得,发挥自身优势,从实际出发确定课题,大家一起努力,会成功的。近些年来,我们相继向上级行政部门申报了多个实验课题,并获得了立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平市2001-2002年度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全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2010-2012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基地、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先进单位。

三、开发校本课程,突出教学个性

为了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特长,实验小学校充分考虑教师的特点和能力,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儿童英语、心理健康等课程。自编了一二年级适用的《古诗词吟唱》、三四年级适用的《趣味数学》、五六年级适用的《美文欣赏》6本校本教材。在使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重视教学教研,坚持教学活动多样化

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坚持以下原则:把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改实施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基本点,把学科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作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切入点,把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作为生长点,广泛开展多样的教研活动。

1. 立足课堂常规,开展教学评估工作。依据“一评三考”机制要求,我校每学年都要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并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估办法。

去年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估是把校内评估课和组内教研课结合起来。抽调本校“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担任评委,分成两个评估小组同时进行。提前一周通知授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目的就是了解教师最高的课堂教学水平。

今年的课堂教学评估采取的方式是由教学领导做评委,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提前一天通知授课教师,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正常进度必须同步,课后检查个案设计是否与课堂教学相符,目的是检验教师常规备课与教学的能力。

2. 实施小课题研究,组织多样的研讨活动。为更好的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在各学年与学科中开展了以《探究有效教学 提高学生技能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总课题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全体教师参与此课题研究,各学科学年依据所任教学年学科特点,从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实际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子课题,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搞教研。

3. 优化集体备课,抓好网络教研工作。我校的集体备课不走形式,不摆架子,而是将集体备课研讨、教师听课评课融为一体。具体做法就是由教研组长利用每周四下午集体备课时间,带领组员集体研究一课,形成教学预案,然后随进度由一人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同组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反思改进。有效促进了教师备课水平和授课能力的提高。

自进修学校建立网络教研平台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进修学校教研员组建的QQ群教研活动,同时学校也成立了教师QQ群,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教师可以在群内和博客上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上传创新的教学方法、自制的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五、关注学生发展,促进特色教学常态化

1. 营造适应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我校秉承“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逐渐打造完美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楼前绿化带里修建了24米的文化长廊,背面彩喷校风、校训,正面给每个学年一个区域,让学生自己进行版面设计与涂画;教学楼内每个班级的后墙彩喷了墙报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版块;教学楼内走廊的墙壁上,展示学生自制的粘贴画、手抄报、书法漫画等作品,为学生搭建了多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2. 开展促进学生发展的特色活动。学校本着“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的理念,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校的特色教学工作。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解决体育教师匮乏的问题,我们在上好体育课、两操及大课间活动的同时,发挥本校教师优势,在三、四学年开设乒乓球课。学校投入资金购买室内球台5副,室外球台3副。在前操场还设置了2个羽毛球网、1个排球网。让学生在大课间及午休期间有了很好的体育活动场所。

第4篇: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范文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凉州区吴家井乡新建小学位于吴家井乡新建村八组,学校占地面积为34775.19平方米,校舍面积为910平方米,服务半径为9千米,覆盖人口为2600人。现有5个教学班,154名学生,11名教职工。教职工队伍中有中级职称人数为5人,初级职称人数为4人。学校办学条件优良,设有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及卫星接收教室室等几个专用教室。建有200米环形跑道和学生运动场。

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管理策略,以“整体优化、个性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争创规范学校。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领导机构设有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肩负着领导本校的全面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校风、教风、学风良好,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宗旨,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在上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正以雄健的步伐向规范化的模式迈进,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维系学校团体的精神力量正在凝聚,新建小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2.“两基”概况

我们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来,我们把“两基”工作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做到“两基”队伍不散、政策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监测考核工作不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两基”巩固提高成果。

(1) 学生数:

2008年共有学生184人,其中男生85人,女生99人。其中一年级30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二年级32人,男生17人,女生15人;三年级27人,男生14人,女生13人;四年级30人,男生14人,女生16人;五年级38人,男生14人,女生24人;六年级27人,男生14人,女生13人。

2009年共有学生187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100人。其中一年级33人,男生18人,女生15人,二年级30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三年级32人,男生17人,女生15人;四年级27人,男生14人,女生13人;五年级30人,男生14人,女生16人;六年级35人,男生14人,女生24人。

2010年共有学生181人,其中男生90人,女生91人。其中一年级29人,男生12人,女生17人,二年级33人,男生18人,女生15人,三年级30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四年级32人,男生17人,女生15人;五年级27人,男生14人,女生13人;六年级30人,男生14人,女生16

人。

教师数:2008年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2009年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2010年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2)新建村基本情况:

新建村共有村民小组八个,总人口1679人,15-50周岁青壮年1030人。其中一组234人,15-50周岁青壮年152人;二组194人,15-50周岁青壮年113人;三组205人,15-50周岁青壮年124人;四组214人,15-50周岁青壮年133人;五组216人,15-50周岁青壮年135人;六组210人,15-50周岁青壮年129人;七组209人,15-50周岁青壮年128人;八组197人,15-50周岁青壮年116人。

(3)新建村文盲人数:

2008年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为20人,其中女6人;2009年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为10人,其中女3人;2010年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为0人。

(4)新建村扫除文盲人数:

2008年扫除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10人;2009年扫除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10人;至2010年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为0人。

3.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①普及程度

新建小学学生辍学率为0%,新建小学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100%。

②师资水平

新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校长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比例为 100%,专任教师师生比 1 :15 ,我校无代课教师。

③办学条件

新建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910平方米,生均5.9平方米;其中危房120平方米,危房率为 14 %,D级危房率为14%,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为50%,学校有图书1890册,生均图书册数为 10册,大班额班数比例为0%,超大班额班数比例为0%。

④教育经费

近三年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例:2008年为3.7万元,比上年增长23%;2009年为4.87万元,比上年增长31.6%;2010年为6.2万元,比上年增长27.3%。

近三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2008年240元,2009年300元,2010年300元。

近三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2008年240元,2009年300元,2010年300元。

二、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认识,增强“两基”工作责任感。

1.加强宣传力度,在校园内、校墙上展示标语,并悬挂横幅。

2.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增强“两基”

工作责任感。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纳入议事日程,做到有规划、年度计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

3.制定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突出“六项”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

1.积极筹措资金,优化育人环境。一是主动排危;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绿化、美化校园;四是大力实施远程教育,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2.严格控制辍学。采取严格学籍管理、加大帮扶力度、掌握学生去向、建立责任追究制等措施,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关注残疾儿童,积极动员和协助政府做好适龄少儿的及时就学工作,配合政府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3.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政策、编制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①统一思想认识;②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差距;③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加强培训;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⑤建立监测评估体系。

4.严格遵守教学时间,杜绝大班额,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四)推进“两项改革”,增强教育创新活力

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完善对教职工的考核,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建立表彰奖励制度。

二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改革课堂教学。

(五)狠抓“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一是抓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学历拔高和外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抓素质教育工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五认真”检查,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办法,培优补差,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是抓行风建设工程。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

2.学校建设亟待加强 。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办公条件、仪器设

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将逐步改善,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认真健全“两基”档案,加强督导检查。

3.加大经费投入,美化校园环境,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办公条件、仪器 设备。

我们深知“两基”工作任务繁重,迎接国家级验收工作责任重大,我校将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整改,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通过国家级验收。

吴家井乡新建小学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第5篇: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范文

学校秋季开学督导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xx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xx市大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2016年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 (x足府教督〔2016〕x号)要求,结合区教委8月27日秋季开学工作会精神,2016年9月1日至7日,龙岗棠香教育督导办公室组织两个检查组,与区教委财审科、发展规划建设科一起,对片区7所中学(职高)、10所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和1所特教校进行了开学检查。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记录、阅资料、访学生及家长等形式,重点针对开学准备工作、师生到校情况、学校收费工作、安全稳定工作、开展入学教育、办学行为规范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准备及区教委在开学工作会上安排的其他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学校开学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检查。龙岗棠香片区学校的开学工作,呈现出师生到校齐、常规管理实、教学到位快、安全无事故的良好局面,展示了新学期的新气象。现将片区春季开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开学准备充分。各校(园)均于8月28日前召开了行政班子会,研究新学期各项工作;8月29日前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部署安排各项工作;8月31日学生报到注册,9月1日正式行课。师生的用书、学习资料、生活用品准备,校舍安全排查,清洁工具的购买、课桌凳的维修、提前备课、新教师课程的安排、校园的清洁卫生彻底整治等在假期均已完成。昌州小学行政一班人放弃假期,搬迁新学校、布置学校、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大足中学、城南中学、海棠小学的后勤管理人员牺牲了假期休息时间,全力以赴准备开学有关事项。实验小学改建了进校门过道和厨房外的坝子,安装了防滑地板,校门口栽种了桂花树,建设了80平方米的星空文化玻璃钢彩绘浮雕墙,办公室安装了空调。教职工除个别请假的外,全部到岗。所有学生食堂按时供餐。

(二)办学行为规范。昌州小学、西禅小学在校舍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深度挖潜,确保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严格执行市教委关于2016年秋季教育收费的五条禁令和贫困生减免和学生资助政策;没有侵占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有偿代购教辅资料、桶装饮用水、保险费、校服等情况;各义务教育学校均是零收费;生活费按月或按期收取;教辅资料按自愿原则,由学生、家长自主选择。幼儿园严格按照核定的收费标准亮证收费,无乱收费现象。课程计划得到严格执行,办学行为规范。

(三)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各校(园)开学前进行了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并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确保师生到校安全,不留一丝安全隐患。如希望小学、实验小学、大足中学、龙岗一小、城南小学、双塔中学、实验幼儿园、龙岗幼儿园等开学前进行了多次安全隐患排查,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加强了特异体质学生排查、流行病疫情防控、食品卫生监控。在开学典礼上,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安保、警务落实较好,安保人员到位,校园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城南中学、大足田家炳中学、双塔中学、城西中学特别是对特异体质学生建立了学情档案,进行了跟踪矫正教育。

(四)精心设计,开展入学教育。各校(园)确保9月1日正式行课,把开学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节点,突出主题,精心设计。全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各具特色的开学典礼,上好了开学第一课,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如龙岗一小举行了以历史不能忘却的纪念主题开学典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推行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落实开学三日训工作;实验小学建设了80平方米的星空文化玻璃钢彩绘浮雕墙;西禅小学、海棠小学希望小学等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足中学、大足田家炳中学等精心安排开学典礼、新生军训,对学生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五)常规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建设规划立足校情,措施得力,注重实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龙岗中学对存在的困难主动想办法解决,不找客观原因,不抱怨。城南小学、希望小学、双塔中学非常重视学校内部均衡发展,治理薄弱学科和薄弱村小。特色学校打造深入推进,宝顶实验小学继续打造 石魂文化昌州小学着力创建以善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验幼儿园因地制宜添置幼儿活动设备设施,更新家教、保教理念,改革会议制度,工作安排都利用QQ群,将会议时间用于教师业务培训。龙岗中学、双塔中学学校定位清楚,走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大足中学、城南中学毕业班工作抓得早、工作实、效果好,各校的管理理念不再是粗犷式的结果管理,而将管理重心移向了过程督导,让学校管理更加接地气,有着力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效果会更好。控流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六)认真准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为了迎接10月份进行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工作,各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机构、充实人员、细化职责;及时落实人员分工,结合市级综合督导的实际,切实整改,上期的资料已经收集完善,本学期的资料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学校的功能室的设备已经完善并投入使用,并安排相关人员管理,核实教学设备设施的种类、数量,按规入柜,明细台账;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实验室、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建设和教学设备的应用;充实和完善各类佐证资料;按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迎检资料精准分类归档;对存在缺口的教学设施设备、图书等,已经核实上报了技装中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学科教师紧缺,影响课程的安排。如大足中学、大足田家炳中学、西禅小学、实验小学北校区。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如城西中学、双塔中学、龙岗中学的教师平均年龄都在46岁左右。城区学校(幼儿园)入学矛盾突出,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昌州小学、西禅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矛盾非常突出。

(二)个别学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龙岗一小外十字口实行单循环通车后,学校周边通车量增加,学生放学回家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城南中学、城西中学周末放假,学生返校时交通堵塞、拥挤;宝顶实验学校翻盖瓦盖顶资金缺口大;城南创新小学、大足中学初中部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多,出售香烟及不合格小饰品,环境差,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民办学校(幼儿园)食堂管理不规范。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有困难。有的学校教学用房十分紧张,差功能室,校园内环境较杂乱,操场破损严重,师生无活动场地。西禅小学、上游小学教室、功能室、活动场地严重不足。西禅小学、城南小学食堂狭小,就餐压力大,组织就餐时间从11点半到12点半方能结束。龙岗明德小学缺160多套学生课桌椅,学生暂坐幼儿班的凳子;学校教室紧缺,功能室被挤占3间,配置的实验仪器设备无房屋摆放学校欠账30多万元;师生饮水困难,现有饮水极不卫生。不足大足中学初中部教室陈旧且数量不足,

(四)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放教师目标考核奖由学校自筹经费解决带来沉重债务负担,影响后续发展,如大足中学、大足二中、职教中心、龙岗中学等。初中学校教师早晚自习辅导管理学生的教师待遇亟需解决。龙岗幼儿园活动室不配套,午睡条件不够好,9个班的孩子共用6个班的盥洗室、卫生间。

三、工作建议

(一)加快城区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进度,特别是要加快城西中学、特教学校、南山(累丰)小学建设进度进度,扩大实验小学北校区招生规模,分别在龙岗和棠香街道规划建设2-3所幼儿园,缓解入学(园)矛盾。

(二)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主动邀请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反弹。细化校园内安全管理,务必消除安全隐患。

(三)强化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增强民办幼儿园年检结果的运用,强化对举办者的培训提高,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规范各校的招生行为,严惩违规者,特别是纳入违规学校的校长考核权重中。在教委根据学校的教师结构,尽量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学校内部要积极培养 一岗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自行构建造血功能,以满足学校紧缺岗位的需要。

学校秋季开学督导自查报告范文(二)

我校认真组织领导班子学习苏教督委(2015)4号文件精神,成立专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到人,责任明确。按照苏教督委(2015)4号文件及2016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重点内容,我校从具体细节抓起,逐项排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校开学条件保障

学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组织教师2与月28日上午返校,准备开学初各项业务工作。学生3月1日上午到校报到,清点人数,收缴各类寒假作业,分发学生书籍簿本,3月2日正式上课。贫困生资助资金已发放到位,学校不存在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学生。学生教材均符合政府要求,学校未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开学初后勤、安保处对学校各类设施、水、电进行了全面检查,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了安全及文明礼仪教育,开学第一天,升好第一次国旗,做好第一次课间操,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第一次作业。

二、学校安全工作

2月28日上午,学校安保处专门对学校的各类设施设备进行了安全隐患的排查,并进行了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安全到校,学校大门及时关闭,外来人员必须做好各类登记,经考察无疑后再准许进入。学校值班室各类安保器材完备,监控到位,且正常运转。学生上下学校门口有教师值班、有安全标志,无非法营运接送学生车辆,学生均由其监护人接送,且每辆车不准超过2人,学校门口暂时未设置减速带。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各班开展了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从不同方面教育学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学校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齐全,学生均参加过各类演练活动,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学校网络建设正常,无任何安全隐患。

三、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学校无乱办班、乱补课现象,学校无乱收费现象,学校收费工作均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学生校服征订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本着自愿原则参与,学校不强行征订,校服质量过关,价格由物价局定。学校均衡编班,对学生的成绩不排名、不公示,学校作息时间合理,保障学生每天在校学习6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1小时,认真开展体艺2+1活动。

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配备不足,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无越级上访事件,通过教代会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五、学校自查、抽查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好此文件精神,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逐项开展活动。

第6篇: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范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整体部署,现就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市民的生活方式。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的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任务要求,必须把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市、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任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任务,作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任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水平,推动教育事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明确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市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的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公益性、开放性、长期性的终身教育体系、机制和平台,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最大限度地让各类人群共享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以上,城乡居民社区教育年参与率分别达80%、60%以上,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现代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衔接,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立交桥”。

——体制改革彰显活力。重大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办学体制多元开放,管理体制有序高效,人才培养方式灵活多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育质量更有保障。形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基本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公平、高效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教育改革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创新强市建设相适应,强化政策咨询、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公众服务,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和科技进步创新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三、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任务

(一)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贯彻落实《省学前教育条例》,坚持学前教育事业以公益性为主、办学体制以公办为主、经费投入以公共投入为主、师资队伍以公办教师为主、管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到2013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办好一所政府举办并达省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0%。到2015年,享受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80%以上,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形成一批优质学前教育集团和早教中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各辖市(区)以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安排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并逐步提高,有条件的地区要达到或超过苏南地区平均水平。市财政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标准。加强幼儿园建设,2011年起,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城镇新办幼儿园均按省级优质园标准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幼儿师范学校,到201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至少有50%的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全市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全市各幼儿园都必须配备男教师。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明确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未经注册登记的一律不得举办。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公益性保育教育服务。积极构建0-3岁早期婴幼儿教育平台,不断优化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加大学前教育帮扶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辖市(区)开展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2012年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达80%以上,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严格控制公办学校学生择校现象,严格禁止捐资助学与入学挂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吸纳比例达90%以上,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学校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每班40人、初中每班45人以内,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市达省现代化标准的学校占比70%以上。推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均衡配置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制度,引导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培育特色内涵,努力实现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引导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家庭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

3.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坚持多样特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高中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布局结构,城区部分四星级高中向开发区等区域迁建,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及班额,到2012年,全市高中均达省优质学校标准。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工程,支持高中创新办学模式,推进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加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不同潜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造平台,促进高中实现“一校一特色”。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创设普通高中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课外创新教育机构。鼓励高中适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探索建立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规定办学,提高高中教育国际化水平,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

(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1.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和资源共享,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充分彰显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示范辐射特色的国内一流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加快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全面推进殷村职教园建设,创新殷村职教园建设模式,凸显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三位互动、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中国职教园建设新典范和改革示范区。加快建设省技师学院新校区,高水平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全面优化职业学校资源,构建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示范性职业学校为主体的优质职业院校体系,其它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标准。加快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全面实施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完善适应地方产业升级的专业链建设,做强做优职业学校专业,建立合格专业认定制度、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制度和专业滚动发展机制。

2.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工作站,加快组建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建设若干示范性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联盟,积极实行订单式培养方式,健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制度,形成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做合一、知行并进、德技并重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快转变教学模式,推行任务式课程和项目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强职场环境建设,推进引企入校,实施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构建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中心和社会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技能创优、科技创新、就业创业“三创”人才培养计划,健全技能大赛制度,加强省、市技能大赛基地建设和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开展技能大赛项目课程教学试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立创新创业大赛制度,形成课程、实践、大赛、指导服务配套实施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架。继续扶持专科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发展,推动在常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协调发展以及中职与专科高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学制衔接,构建中、高职层次递进、逐级贯通、结构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中、高职衔接试点办法,对接我市“一核八园”产业链发展需求,发挥地方高等学校引领作用,构建“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健全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机制,试行中职毕业生直升高等学校入学办法,创新“专科高级工”、“本科技师”、“技术本科”等培养模式,推进专科高职、五年制高职与本科高等教育衔接,加快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升级需要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服务力。

4.创新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制度,激发学校主动发展动力机制,健全学校发展评价督导体系。职业学校完善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毕业生跟踪、社会满意度测评等反馈机制。注重文化引领,加强学校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加强学生人文教育,营造浓郁人文、科技、艺术、职业等多元融合的学校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先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促进学校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三)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1.提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立在常本科院校校际合作联盟和优势学科建设联盟,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在常高校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到2015年,建设2-4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一流创新条件和创新团队的省级优势学科平台,扶持共建1-2个国家重点学科,大学建设1-2个博士点。搬迁扩建工学院。吸引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落户联合办学。

2.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科教城国家高职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政府统筹促进作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推行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建设一批“校中厂”和“厂中校”,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加的董事会或理事会。重点建设对接“一核八园”产业链需求的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5大专业群。加强科教紧密结合和校企深度合作,加快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共建“信息产业园”“先进制造技术产教园”等产业园区。推进园区内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教材开发、质量评价、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建设20个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完善共享运行机制,加快培养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到201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

3.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推动在常高校围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主题和急需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在人才结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研发攻关等方面前瞻布局,努力使高校成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提升在常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服务能力。鼓励高校与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重点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瞄准国家和省科技专项,对接长三角和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围绕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环节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提高德育实效。坚持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融入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科育人体系,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德育功能。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深化民族精神教育,推进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科技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诚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职业学校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常规活动的设计水平,增强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优秀学生(毕业生)表彰奖励制度,开展学生峰会等品牌团、队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好一批综合性、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各辖市(区)均建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2.深化课程改革。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建设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涵,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提高课程统整水平,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以教学方法的变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建立深化教学改革新机制,加快推进基于现代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思结合、大胆质疑,提高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注重实践育人,增加教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免费开放,建设一批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实施“科研兴教”工程,以科研项目带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3.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学生健康提升工程,拓展教体结合平台,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深化中小学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校建设,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高雅艺术进校园,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推进学校学生会、志愿者和义工组织建设,促进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强化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健康素质。规范开展国防教育。

(五)大力推进继续教育

1.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发挥市终身教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与领导作用,努力建成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格局。紧紧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目标,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示范引领、注重实效的要求,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灵活开放、沟通衔接、质量一流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市民学习圈”,以学历补偿、技能培训、文化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阅读量和读书时间有较大幅度提高。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将开放大学建成社区教育的中心、远程教育的龙头和终身教育的基地。整合各领域优质资源,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建设,逐步形成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职业学校率先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完善“终身教育在线”等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各类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发挥市民卡的终身学习功能,建立公民学分积累、转换、认证和激励制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一批市民自主学习品牌,到2015年,全市建成学习型县(市、区)2-3个,全市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50%以上。

2.大力发展面向全民的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支持普通高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具有初、高中学力劳动者开展学历、技能双提升教育,鼓励支持农业职业院校面向退伍军人、村镇干部以及具有初、高中学力的中青年农民开展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和培训,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居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重点开展以稳定和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大力发展社会化、行业化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努力提高继续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3.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居(村)民学校四级网络。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和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全部转为社区教育中心,建成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居民(村民)学校100所。到2015年,全市50%以上的县(市)和50%的乡镇(街道)达到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城乡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实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开发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形成要学、有学、优学、乐学的社会风尚。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探索建设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机构,到2015年,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参加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0%以上。

4.促进和规范社会办学。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新技术和高技能培训。鼓励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拓宽办学思路,引入或与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合作,创建一批非学历教育品牌机构。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依法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审批、评估和资质认证。健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完善属地管理水平和年检制度,深入推进分等级评估,全市A级以上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到2012年占比达15%,2015年占比达20%。

(六)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改善民办教育办学环境。坚持把民办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全面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培育有内涵、有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民办学校以及各类紧缺性、实用性的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探索建立民办教育奖励制度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依法实行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政策,对办学业绩突出的组织、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民办教师待遇,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2.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加强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探索实行民办学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和督导评估,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质量监控和等级评估体系,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资产和财务管理,建立民办教育风险防范机制和民办学校准入退出机制。

(七)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1.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人格学识魅力。建立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激励机制,建立教育拔尖人才选聘“绿色通道”和专项奖励机制,设立“市教师终身成就奖”,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若干教育家、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2.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校长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水平,提高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比例并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强省“333高层次人才”和市“831高层次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每年资助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提高“五级阶梯”教师建设标准。

3.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知识更新工程,在国内外建好一批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五年一周期的市级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校本研训。培育智慧型教师,鼓励教师广泛开展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创新。提升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建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激励机制,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和团队。加快班主任专业化进程,创新班主任培养、选拔和评价机制,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班主任。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培训并重、教师职称和非教师系列职称(职业资格)并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制度,打造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专兼互补的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一批技术能手、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和职业教育专家。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加大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立校长专业发展导师制,创新校长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加强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八)加强教育对外开放

1.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资源的力度,依托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完善吸引海外学者来从事教学和合作研究的相关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杰出人才和学科团队,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引进国际优质课程、教育项目和管理机制等资源并与现有资源有机融合,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职业教育借鉴和引进国际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办学模式和考核标准。

2.着力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对外合作项目评估机制,创办天合国际学校,在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国际部,开设一批国际课程班,为在常外籍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建设境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推进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鼓励在常高校以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载体,构建接受海外留学生平台,鼓励职业院校为海外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招收留学生,促进高中教育、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做优做强AFS等传统项目,办好“汉风龙韵”、中美学生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让更多学生获得海外学习、实习的经历。

(九)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实施数字教育工程,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发展整体战略,依托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省、市、县(区)、校四级教育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形成教育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体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为教师、学生、市民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集散、分析处理和应用服务,到2015年,建成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设施标准化配置,各级各类学校高标准实现“班班通”和网络全覆盖,开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标准的技术实验,开展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建省“e学习”项目实验区,培育“e学习”课程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鲜活的“e学习”课程体系与支撑环境。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过程和方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新形态的生成。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张扬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展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能力。

四、大力提升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保障水平

(一)强化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实施到位。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党委、政府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的制度,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至少专题听取一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一个教育机构,每年至少到所联系的教育机构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机构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加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检查。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规划纲要,扎实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等各项改革试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逐步形成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办学格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依法办学、权责分明、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管理框架。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健全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学校办学质量多元评价机制,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性督导制度,推进中小学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招考分离、分类考试、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