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旧建筑改造范文

旧建筑改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旧建筑改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旧建筑改造

第1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关键词】旧建筑,旧建筑改造设计;实践方法

一、当今旧建筑改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代表着都市文明发展进程的建筑已经千疮百孔。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我们经常看见映入眼帘的“拆”字,证明了它们命运的脆弱。

老建筑伴随着推土机带给我们巨大的轰鸣声在尘土中轰然倒下,变成等待运输的建筑垃圾。目前,这种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影响了地域性建筑符号、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关于旧建筑的改造作为建筑设计师研究的新课题是极富有挑战性的。

二、旧建筑改造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建筑是历史的缩影,是现代文化的体现,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予以完整的保留与守护。

旧建筑改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有些城市因为要进行新的建设,就轻易把些没有历史纪念性的旧建筑拆除了,这样做是对这个城市的不负责,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长远的意义,一些没到年限的旧建筑的消失,不但是这个地区历史的消失,同时也更大的浪费了建筑资源。

三、旧建筑改造的表现形式

1、主体整体结构改造

如“八号桥”以打造设计创意产业为目标,将原上海汽车制动器厂上世纪50-80年代的八栋车间大楼重新规划布局。由于厂房不是保护建筑,所以在改造中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2、旧建筑材料有效利用

旧建筑材料是在建筑拆解中而产生的,应该做到将这些旧材料被回收,经过处理,在旧材料市场出售,以实现再利用。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旧材料市场发展较好。

四、旧建筑改造的结构分类

1、木结构

木结构指竖向承重结构和横向承重结构均为木料的改造形式。它由木柱、木梁、木屋架、木懔条组成骨架,而内外墙可用砖、石、木扳等组成,成为不承重的围护结构。木结构建筑具有自轻重、构造简捷,施工方便等优点。多用于寺庙、宫殿、民居的旧建筑改造。

2、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包括墙承重和框架承重,现浇和预制施工。此结构优点是整体性好、刚度大、耐久、耐火性能较好。多用于多层或高层的住宅或高度在24CM以上的旧建筑改造。

3、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均用型钢制成。它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平面布局灵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因此,目前主要用于大跨度、大空间以及高层旧建筑改造。

4、特种结构

这种结构又称空间结构,它包括悬索、网架、壳体、索—膜等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多用于大跨度的旧公共建筑的改造。大跨度空间结构为30M以上跨度的大型空间结构。

五、旧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

1、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原则

在旧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的功能要求和某些特殊需求(如隔热、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防震等)。给旧建筑改造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在旧建筑改造设计时必须综合有关的技术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便选择经济、合理、美观的旧建筑改造方案。

2、有利于结构安全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中首先考虑建筑的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经久耐用。除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及结构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寸外,对一些部件(如栏杆、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门窗与墙体的结合以及抗震加固等都必须在构造上采取措施,以确保旧建筑改造使用后的安全。

3、满足旧建筑改造经济的综合效益

在旧建筑改造中,应注意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问题,既要注意降低改造成本,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减低运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还要考虑其综合的经济效益。在选用材料上应根据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注意节约用材,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在满足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4、整体性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必须严格遵守整体性原则。这种整体性的要求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除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其自身也应具有整体性。虽然各有特性,但彼此之间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将个性纳入共性的框架之中,体现出一种统一的特质。

六、结语

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对于设计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旧建筑改造设计必将在中国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它将带来一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复建,总体布置 , 环境设计 , 空间设计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DaSanYuan restaurant of reform of the rehabilitation of project practice, facing the complex function requirement and limited, unfavorabl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solving contradic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design. For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general layou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main body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form of and rehabilitation of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 function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ayout,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use function and space design to design and innovation, has protected th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e the national strictly protect arable land and economical use of land, land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old buildings rehabilita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general layout, the environment design,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三元酒家地处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258~266号,创建于1919年,在20年代,与南园、西园、文园合称广州四大酒家,并位居榜首。由于长堤大马路是岭南文化集散地、“十里洋场”商业文化发源地和广州金融发源地,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广州对长堤大马路的街区布局、产业形态进行重新设计与整体规划,还原长堤大马路的岭南建筑风情,挖掘长堤大马路的金融文化底蕴。

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工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由大三元酒家旧建筑改造的“三旧”改造工程之一,也是广州市政府打造的国内首条民间金融街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9160平方米。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原址为大三元酒家所在地,现将在其原址上复建一栋6层高(局部5层)办公及商业综合楼,即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建设项目。此地块东面为广利来宾馆(5层,局部4层),与本项目相隔约1米宽小巷;西面紧贴广州市烟草局越秀分局旧址(4层);南面约为16米宽的长堤大马路,北面紧贴多栋已建两层住宅,场地基本平整。是落实推进市“三旧”改造工作之一。

总体布局

(1)功能布局

结合用地的位置、地形特点及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服务功能区域的特点,将服务中心分为车道区,公共交通区、办公服务区、酒家餐饮区等四个区域。人流量最大的办公服务区设于用地前端,靠近城市主干道,且低层楼层。酒家餐饮区要求相对热闹,同时要有良好的独立区域,为金融街提供环境优美的便利用餐场所,位于高楼层是最佳选择。服务于办公服务区和酒家餐饮区的公共交通区,设于两者之间,位于首层。用地位于老城区,三面建筑紧挨,前面紧挨长堤大马路,为了舒缓停车堵塞交通,特在首层设置一条车道,便于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与城市的缓冲空间。(见下图)

总平面图

(2)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设计成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两个部分,这两个系统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分开。

服务中心内及周边交通流线庞杂,有人流:包括外来人流—办事,咨询、用餐等人流,内部人流—工作人员流线;车流:包括外来办事、用餐车流、内部工作人员上班车流、酒家货物车流、后勤车流等。理顺各种流线关系,使相互之间互不干扰,是在规划设计中比不可少的一环。车行入口:设于南边的长堤大马路上,为避免较大车流量等靠在马路上而使人流车流混杂拥堵住出入口,本方案在首层建筑西侧专门开辟了一条架空车行道;车流从长堤大马路进入西侧架空车道,在大厅西侧入口处接送客人后,由汽车提升电梯入口进入地下车库或调头离开。人行入口:设置了办公服务入口、酒楼客人入口和后勤货运入口。金融服务办公人员和前来办事人员主要是通过架空车道上的主入口和骑楼街上的次入口进入服务中心大楼,再通过扶梯及独立电梯到达各办公服务区。南面骑楼上另有独立电梯厅供酒楼客人直接上下大三元酒家。后勤货物入口位于建筑东北侧,有独立的货梯运送货物到各楼层。停车:设一层地下停车库,地下共有机动车位58个,考虑到项目用地较小,方案采用汽车提升电梯取代传统车行坡道,采用敞开式的机械停车方式,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的停车位,满足就近停车的需求,保证服务中心办公及商业的停车需求,及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且减少停车穿行和干扰。(如下图)

交通分析图

(3)环境设计

由于用地是一块老城区地(即是拆迁复原),周边紧挨已有建筑物,寸土寸金,除去建设用地外,是没用绿化用地,为了还原原生态,增添新绿化,在屋顶露台设屋顶花园和绿化平台,营造一个充满野趣的空中花园。屋顶花园不仅可以观赏,更可以进入穿越,内外交融的室内绿化构成了不同层次,全方位的绿化空间,提供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园林式环境,同时低碳环保有更大做,为屋顶降温节能发挥作用。

建筑设计

金融服务中心大楼共有六层(局部5层),服务中心大楼低楼层(即首至三层)为金融服务中心接待、公共交通、办公区及咨询服务。四至六层三层为大三元酒家餐饮功能区。外来办事人流可通过车道次入口和主入口进入到首层大厅,通过大厅电梯和扶梯到达楼层内各部门及相关单位。

使用功能:分公共交通、金融街服务中心综合性办公和大三元酒家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共用首层大厅出入,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通,使外来办事人员可从大厅电梯直接进入二三层办事,同时能直到大三元酒家就餐,通过扶梯能把二、三层服务性办公紧密贯通相连在一起,也可从大门独立电梯厅电梯直接进入大三元酒家。大厅、电梯和扶梯构成了水平和垂直的交通网络,使人流、物流方便快捷地达到金融街服务中心所需每个功能角落,同时可改善水平及垂直交通关系(如下图)。汽车可从首层车道进入机械式升降车梯直接进入地下室车库,减少坡车道,增加停车库停车位。

首层功能为过街骑楼、地下室车道、架空入口及大堂公共交通;二层有三间办公室、10间相当于VIP性质服务区、宽敞公共接待有休息区;三层为三间大办公室、一间120位大会议室,一间小会议室,9间小办公室,豪华气派的中庭;四、五层功能为超大空间餐厅,可以承办重大婚宴、喜宴等宴庆酒席,及配套设备辅助用房;六层为三间大包间,四间小包房,屋顶花园和采光棚。地下室一层功能为机械停车库和配套设备房,共有51个停车位,提供完善的所需使用功能。

空间及造型设计:基于南方建筑的传统表达,以“中西结合、豪华气派、富有岭南古广州特色”为基本原则,设计中从造型风格、建筑材料、使用手法和色彩等方面,针对长堤现有情况,结合老城区布局特征,尊重老广州岭南特色的前提下,提出动静结合,刚柔并挤,体现传统文化及现代特色相结合,与现代高技术手段完美结合,创造出来源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但又具有自身新建特色的融入原来周边建筑群,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高度融合,并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氛围。

项目用地有限,位置繁华,历史背景厚重 ,寸土寸金,尽量发挥老城区建筑群相挨特色,用心设计,使本项目在该老城区成为一道城市的新时代建筑。结合周边岭南特色的风格,采用大方、厚重、虚实对比的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手法,通过丰富的建筑体型变化细部处理,体现近代岭南传统文化底蕴,打造节能、环保低碳型综合性商业办公岭南特色建筑。见下图

立面效果图

历史照片

主体

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考虑旧城区旧建筑“两共”(即共墙、共基础)等紧挨特点,结合现场实际,结构形式采用框架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采用350厚剪力墙,基础采用钻孔、旋挖灌注桩,另如果地址条件较好,采用筏板基础;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思考与启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

历史建筑承载着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地域文化,那“三旧”改造是否会对无形传统形成的破坏呢?

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指出:确保我市“三旧”改造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实现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对旧城区改造的利用而形成的各种空间,体现了落实广州“三旧改造”方针实效性的特点,对进一步提高对“三旧”改造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3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1改造条件

该厂房虽然为两层,但底层层高较小,但在厂房分类上还是偏向于单层厂房。厂房内按水平方向布置生产线。该厂房结构简单,采用大跨度、大进深;利用天窗和高侧窗采光、通风。单层厂房的适应性强,既可用于生产重型产品,又可用于生产轻型产品;既可建成大跨度、大面积的,也可建小跨度、小面积的。

1.1合理布置用房该厂房的辅助用房多沿柱边布置,车间行政管理用房和一些空间不大的生产辅助用房布置在一起,建于厂房北侧,但厂房正南面的住宅楼,作为生活用房来说影响了厂房的采光和通风。

1.2生产环境

1.2.1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该厂房为自然采光,厂房上部大面积的开窗能使厂房内部大部分能够获得良好的采光。

1.2.2有良好的通风该厂房主要采用自然通风,缺少必要的排风通道。

1.2.3控制噪声该基地周边有相对较多的住宅小区,因此厂房应有降噪措施或隔声间。

1.3结构形式该厂房主体采取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屋顶则为钢架结构。施工方便,耐火耐蚀,适应面广,可以预制,也可现场浇注。钢结构则多用在大跨度、大空间或振动较大的生产车间,但要采取防火、防腐蚀措施。

2改造原则

改造主要从艺术、文化以及现代感三个方面考虑,将改造方向确定为:艺术中心、展览馆、商业工厂、流行体验店以及书吧。艺术气息:主要通过艺术中心、展览馆的设置来体现。文化气息:主要通过书吧的设置来体现。现代感:主要为商业工厂和流行体验店。

3改造设计内容

合肥有很多的废弃的工业厂房,且徽文化源远流长,基于安徽省一直都很重视教育文化的方面发展,正好能够创造这种环境供有创意、有想法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交流讨论。

3.1展览馆选定的厂房一层光照条件不是很好,层高也较一般的房子较低,而且交通流线基本上已经定形,所以很适合做展览馆。展览馆设计的三个主要的方面是光照、流线和储藏。展览厅的照明主要以人工照明为主,因此对厂房本身没有太多的要求。而交通流线方面,既要保证人行分流,又要求保持游客能便捷地参观而不重复。另外,展品的储存问题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值得注意。

3.2餐厅、咖啡厅餐厅等饮食类建筑对于建筑本身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真正独特并且具有吸引力的餐厅却存在一定难度。工厂自身的特点,比如说大空间、高层高、独立空间、采光通风良好等,都为餐厅的改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发挥的空间。

3.3书店同样作为文化产业的部分,厂房本身大空间的特征为存放书的书架提供了很好的发挥空间。但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且一层层高较低,采光较差。

3.4商业中心废弃厂房改成商业空间的例子屡见不鲜。合肥热力公司所处的地方距离三孝口商业不远,且其北段也紧邻百大CBD,但就厂房的特点来说,改成商业区的难度较大。综合以上情况,根据厂房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环境,计划将厂房改造成一个综合性质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一层以展览馆、餐厅、户外活动空间为主,二层设置了展览厅、酒吧、书吧等内容,工作人员的区域则统一设置在西边一侧的房间里。

4结论

从社会文化方面看,根据厂房改造的方向,改造后的展览中心以“文化为引领,休闲及亲子娱乐”为特色。展出的展品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外部景观环境及娱乐设施与建筑体相契合,内部通过对比协调的方式,咖啡厅及图书馆与建筑本身的对比等,体现了新时期的相互包容。改造后的展览馆将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与欣赏价值观,体现当代推崇的“精神”。由合肥热力公司改造后的综合展览设计作为博物馆、图书馆、影厅和体验馆四馆合一的文化综合体,这不仅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文化知识容器,同时又是大量公众活动的中心。该艺术中心的建筑建设强调旧厂房的再利用,应该做到城市综合关系得以协调,保证建筑性质得以品质提升,空间组合得以充分实施,技术问题得以次第解决。

从建筑学科方面看,建筑结构不变动情况下使用功能发生变化对旧建筑的各种必要的设施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功能发生变化,保留有价值的部分,去除多余的部分。这样,才能使建筑体现历史的韵味与新生的朝气。改造并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环境与室外的一致变化,重在烘托气氛。旧建筑外部环境通常十分单一杂乱且缺乏特色,重置延续原有空间意向。对原有墙面和楼盖面进行粉刷和修补,突出其旧工业化的形象并和周边新的建筑形成对比;而经过整体清理和原设计空间还原,使老建筑本身所呈现的美充分体现出来,从而烘托出老场房建筑本身所具备的艺术气质和氛围。

第4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改造 创新设计

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从北京“798”到上海8号桥见证了这一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风暴。这些旧建筑在改造后散发出了崭新的活力,逐渐从落寞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闪耀出新的光芒。旧工业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社会缩影的载体,依旧难以抵挡时光流逝所造成的“被遗忘”,而改造与创新设计正是使它们经历着一轮新陈代谢,从外观、功能、格局、体量等多方面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审美观,却不失其本身所独有的文化传承及历史意义,这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人文价值是一种延续,如何将旧工业建筑重新发挥光和热,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成为促进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积极因素。

一、旧工业建筑的现有价值

1.1历史文化价值

旧工业建筑是历史、文化、社会缩影的载体,其在历史的长河上曾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见证着一段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崛起与发展,能够激起人们的回忆与憧憬,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创新设计能够重新激发人们对于旧工业建筑乃至一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经济价值

旧工业建筑空间结构大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结构,如若拆除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破坏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建材的损失,在后期环境整治方面更是一笔不晓得开销。当下,旧工业建筑中大部分是功能上无法达成需求,而并非建筑寿命到期或是结构损坏。因此,只要合理利用旧工业建筑宽敞高大的空间进行功能置换,就可以重新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二、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

2.1置换功能

旧工业建筑通常是已经丧失了原本的使用功能,而功能置换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创新设计的首选。改造前后的功能之间可以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也允许毫无关联,最重要的在于新功能与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特点互相匹配。改造是可以将旧工业建筑的整体空间大幅度的改造为现代化生活用途的建筑设施,如大型卖场、奥特莱斯等,而成社区式的或成片的旧工业建筑群,则可以将功能置换为产业园区、博物馆、会展场所、集散中心等。

改造过程首先需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缮,而外观设计本是旧工业建筑的特色,是一种独特的风情,而内饰可针对其置换后功能进行改变。

1980~1990年代,北京“798”工厂(原北京第三无线电器材厂)逐渐走向没落,自2002年开始,由于低廉的租金以及其本身大体为东德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群落。在“798”工厂,空置的厂房被各个艺术家进行充分的改造,保留了裸露着的蒸汽管道、通风管道,而对残破的外墙面则进行重新设计。时代与历史、活泼与宁静,都在建筑空间里穿插与交融。

2.2重组空间

夹层是最为常用的空间重组的手法,一般是在原有空间中添加横板或竖板对空间重新分割,使原先单调的、分割不合理的空间改造为层次丰富、利用率大的新空间。旧工业建筑由于其原先生产性质的特性,而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跨度和进深,建筑中心部分的采光问题是此类旧工业建筑的通病。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其原本的空间形态,因此加入中庭可以更为灵活的使用空间,既可以整合周边不同的功能空间,还可以改善采光条件,又同时满通组织和景观方面的要求。

空间扩充也是空间利用的手法之一,一般是针对新功能所需在原建筑内部或外部进行空间增设的方法,包括垂直加层、水平扩建和发展地下空间等。

2.3艺术设计

1)整旧如旧,对旧建筑墙面进行还原,修整后的新墙面可以采用新型材料的仿真技术进行高度模仿。整旧如旧同时也是保留建筑原貌的方式之一,部分建筑的外貌便是其建筑本身历史文化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原真性和可读性。无论是对建筑结构进行扩充和还是重新规划格局,都需将风格与原先保持一致,形成统一,感觉不出其有新建的痕迹

2)新旧对比。新旧对比是运用当代的新型材料、审美观、结构布局对旧建筑进行全面改造,与原先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这样能使结构更好的适用于当代的功能需求,具有修整工期短、工艺简单成熟的特点。

3)新旧交织。新旧交织一般是指在旧建筑原先风格上增加一些当代元素,两种风格各占一定的比例,这需要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调配与把握。例如可以保留工厂的内饰,保留通风管道、水泥墙面的简约、粗狂风格,而在功能布局上增加典雅风,例如开设咖啡馆、主题餐厅等。将两种风格融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创新。

三、旧工业建筑的创新思考

3.1旧工业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

以旧建筑选址固定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旧工业建筑更好的融入周边环境,是一项难点。与周边环境融合更容易形成产业园区、办公中心等社区式的建筑群,旧工业建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其本身的外观风格以及内部功能,所以在改造与创新设计时,需要更多的考虑周边环境以及周边产业链。

3.2旧工业建筑外部造型改造

新老建筑元素的碰撞,能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巨大反差体现出了历史到现代的变迁。而新老建筑元素的如何交融又是一门学问,是整旧如旧还是新旧对比抑或是新旧交融,这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调研。新旧风格的碰撞,使建筑产生跨时空的美感。

3.3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功能置换一般是向民用建筑的功能进行改造,因而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节能这一需求。设计时可以考虑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同时运用新型的保温材料等。

四、结语

建筑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活史书,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而旧工业建筑则更多的记载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许多工人阶级所无法忘却的记忆。所以,当今社会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创新设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力争建筑所蕴含文化的留存。所以设计者在考虑旧工业建筑的新规划时,需要顾虑的有很多,而政府在其中如何促进与激励,则是广大设计者的共同期盼,是否可以共同开发或者放款规划以及土地管理政策,一切为了旧工业建筑的新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沈洁,浅析旧工业建筑的改造。[j].林业建设,2009,(5):45-46.

[2] 乔堃,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j].山西建筑,2010:41-42.

第5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关键词:现代材料;旧建筑;改造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旧建筑中现代材料的运用必要性

时代特性的融合

建筑是一部石头砌成的历史书,本身就反映着既往社会生活的种种,那么新的建筑必然承载着新的历史信息和社会印记,在与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发展相一致的同时,作为新时代的精神,不断寻求一种相对于以往建筑形式更为开放,包容的建筑语言,这也是世界城市面貌不断变化,并与过往建筑对比鲜明的原因,也是建筑本身体现的最直观的价值。

对于旧建筑的衰败破旧我们不应该抱以消极的态度,而应该通过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中的运用,为旧建筑注入时代的精神和生命力,使现代材料与旧建筑以往形式中相互融合体现时代特性。

新物质功能的创造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旧建筑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高速改变的生活需求,慢慢被人摒弃,直至破败衰亡无人问津。而作为现代建筑的设计语言—空间,自然将对旧建筑进行一番全新的演绎,让重新组合生成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共同升华再生废朽的旧建筑。

这些依托于现代材料创造出来的功能空间在设计师奇思妙想般的安排下“随意”地出现在旧建筑当中,完成想象力十足的改造,甚至创造出无法想象的新的空间形态,常常从根本上完全改变了旧建筑的内部以及外部构成,现代材料以压倒性的优势体现出了比旧时材料优越很多的可塑性和力学性能,成为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经常运用的材料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旧建筑中运用现代材料的意义

经济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现代材料以其物理消耗小,施工周期快,工程性能出色的优点克服了旧建筑改造的不利因素,加上旧建筑主体结构的利用往往能省去大部分资金,基地内的基础设施也可以继续利用,对于资源的节约也是不小的,另外现代材料对旧建筑改造所创造的商业利益也是极具经济价值的后期回报,对于一些优秀的历史建筑经改造转化为观光旅游地点,其带来的经济回报更是不菲,因此旧建筑中现代材料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社会文化方面

城市中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建筑的总和构成了城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特定的场所内涵,它们记录了城市进程的足迹,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特色,它们反映着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越来越发现它们的重要性,在人们不断的关注和重视下旧建筑重新活跃于我们面前,它们在设计者的规划设计中重生,通过取其精华去之糟粕的策略在现代材料的配合运用中旧建筑成功回归,大放异彩。而新旧材料的强烈对比使得旧建筑原有的社会文化内涵被不断凸显放大,厚重的历史与玻璃的轻盈纯净,沉淀的文化与钢材的纯粹干练,一轻一重,一繁一简,共存的恰到好处意味深长,新材料仿佛促使旧建筑发酵了一般,酝酿出了旧建筑那历久弥新的韵味。

环境方面

首先场地内原有建筑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开发利用,这相对于推倒重来,改造再利用的方式可以减少大量附加的建筑材料运输和拆装成本,同时缓解施工工程中造成的交通以及能耗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对于现代材料的使用则可以在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当中对环境产生最小程度的污染,因此现在材料在自身的生态优势下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并且通过适当运用阻止了旧建筑拆除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因此旧建筑改造自身就具有实际意义,运用现代材料进行改造则更加有益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现代材料运用原则

尊重历史内容,体现文化内涵

历史旧建筑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传承着历史的文脉,记录着城市的生活点滴,丰富着城市的景观,展现着城市的魅力,在北京,上海,大连,或是香港,台北,汉城,甚至纽约,芝加哥等等许多城市都失去个性,彼此十分相似的时候,历史旧建筑以无与伦比的独特身姿担当起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延续着城市残喘的历史文脉。这些城市的“活”文明在现代材料的介入中,重新延续着往日的风采,让人着迷,但这些风采则需要现代材料的节制性运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完全尊重。

强调新旧元素之间的逻辑性

改造之所谓改造就是修补旧的,增建新的,在旧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动和建造,它不同于重建就是因为改造自身就蕴含着新旧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些老的,经历风雨后甚至残缺的旧房子与全新的,现代的建筑语汇和材料相互穿插并置,能产生出一种莫名的美感,这时时间的维度在新旧的对比和反衬中得以延伸,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寓意和艺术的价值。诚然新旧的结合独具美感,但是美感的产生则需要新旧之间的完美配合,它们的相互联系必定依托于新旧元素自身的内在规律,才能使其结合自然,因此改造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逻辑思维抽象的过程,通过挖掘旧建筑结构的逻辑,形式的逻辑,环境的逻辑,完成与新元素的完美整合。

体现时代特性,注重生态持续

现代材料运用于旧建筑在体现满足旧建筑原真性的同时,也将整个构建过程提升到了技术层面,而也正是由于技术的有力支撑,使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能在更高层次的思路上得以展开,并在体现时代特性中使人们享受到技术带来的舒适与实用。如今改造再利用项目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现象,吸引了无数的建筑师甚至赫赫有名的建筑大师的参与,他们通过现代材料和技术挖掘出了旧建筑无限的潜能,正是这样的热情将现代材料推至于风头浪尖之上,成为旧建筑改造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即现代材料生态化可持续性的使用。

小结

通过积极有效的改造再利用,旧建筑蕴藏的巨大资源价值在社会、经济、环保等领域逐渐彰显出来,它们如今不再只是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毫无活力的“化石”,而是积极参与到城市更新中的活跃份子,它们在资源经济方面,社会文化方面以及环境方面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财富”,如同为城市注入的一股新鲜血液,为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同的景致,并发挥着它独特的功用。

参考文献

肯尼斯·鲍威尔著,旧建筑改建与重建(Arhitecture Rebom:The Conversion andReeonstluction of old Buildings),于馨、杨智敏、司洋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常青著,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一一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l。

王建国著,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布昂德、玛尔代拉著,传统与现代:意大利在建筑和城市修复中的经验,南京博物院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6。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斯、塔内尔·厄奇著,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张玫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

褚智勇著,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6。

第6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关键词:工业建筑;低能耗;节能改造;围护结构;自然采光;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热潮,出现了各种相关案例。其中,如何降低改造后的建筑能耗是工业建筑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建筑师对此进行了富于创造性的尝试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即试图对上述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改造围护结构

建筑护结构的散热是建筑使用期间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3,因此,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降低工业建筑能耗的关键所在[1]。

1.1墙体改造

由于建造年代相对久远,旧工业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普遍较差,其墙体改造的重点即为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消除墙体的冷热桥以及防止墙体结露,并维护室内气候平稳,具体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替换墙体材料、增加保温层等。近年来,随着墙体技术的发展,保温材料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真空隔热保温板是一种新型的隔热板。真空绝热板通过提高内部真空度来隔绝热传导,达到保温、节能的目的。它的结构主要由芯部的隔热材料、气体吸附材料和封闭的隔气薄膜三部分组成(见图1),由于这种材料新的特性,对于各种不同破损程度的墙体都可以有较高的效果。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一种包含相变储能技术的保温涂料Micronal被采用在其墙体中,这种保温材料内部有可以蓄热的石蜡。每当室外的气温高于室内,热量向室内传播时,石蜡会吸收热量而熔融,令室内的温度变化缓慢;每当室外的气温低于室内,热量向外传播时,熔融的石蜡向室内释放热量。这种材料可使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均衡。除了上述常规的做法外,一些优秀建筑师在一些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中打破传统,通过自己的思考,应用蓄热墙体以及双层玻璃幕墙等,大大改善了原有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效果。在此以托马斯•赫尔佐格设计的仓库改造为工作室的项目为例,业主希望将仓库改造成一个设计工作室。业主要求在改造费用最低的情况下同时降低建筑能耗。设计师将外墙作为保护层,附加一个双层薄膜结构,提高建筑的热工性能(见图3)。首先这个半透明的空间围合体没有遮挡外表面,其次还起到了隔离冷空气和保温的作用,改变了建筑内部的空气温度。薄膜间形成的空气层起到了保温和热缓冲作用,使建筑物围护体的热工性能获得了相当大的改善。

1.2门窗改造

在建筑物的四大围护结构中,能量损失率排在首位的是门窗。从门窗这一围护结构上消耗的能量约占建筑使用总能耗的50%,其能耗是墙体的4倍、屋顶的5倍、地面的20多倍。旧工业建筑的门窗大多窗墙面积比值也比较大,所以在工业建筑的能耗中,门窗能耗占很大一部分。一般来说,减少传热量、减少渗透量和减少太阳辐射是门窗节能的三个重要方式。以德国东部电厂改造为帕利萨德文化宫的项目为例,其底层拱形大门及大部分外窗保存完好,但由于年久失修,窗户的气密性目前已经到了较差的程度,在改造过程中,运用镶嵌了三层保温玻璃并且相同材质的大门进行更换(见图4),对于二、三层的木窗加设保温玻璃窗,提高窗户的保温性。经过上述措施后,整个建筑的气密性及保温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建筑仍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1.3屋顶改造

受气候影响最大的部分是工业建筑的屋顶,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被屋顶吸收,并直接影响于工业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大部分的工业建筑屋顶存在着结构老化、保温能力差以及采光通风不良等问题,在低能耗方面无法满足现行要求。一般意义上的改造方法着眼于提高屋顶部分的保温能力,即通过各种保温材料的应用提高屋顶的热阻以阻止热量的传递。此外,通过架空屋面以及种植屋面的设置可以改善屋面部分的微气候,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热工效果。在实践中,也有很多建筑师将屋顶部分的改造融入旧工业建筑更新的整体工作之中,将生态节能与屋顶形式结合考虑,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德国梅克伦堡州魏斯玛市的一个幼儿园的改造中,改造的屋顶(见图5)采用的是新的节能材料,它可以将阳光引入室内,还能保温防热。在冬季,通过充足的阳光,利用屋顶向室内传导热量,减少室内的热量损失。在夏季,屋顶和墙壁上的木制隔板也会吸收一部分热量,降低室内温度[5]。

2组织自然采光与通风

2.1自然采光

采光和通风在生产车间、仓库等工业建筑中占的比重比较低,大部分厂房建筑采用大跨度的连续框架的大进深结构[6],其采光条件和民用建筑的要求是不相符的。除了调整工业建筑的窗地比外,一般可以通过增设导光管以及反光板的方法来改善建筑的自然采光能力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导光管由集光器、管体部分(传输光)以及散光部分(室内分布的管光线)三部分组成。特别适合白天采光不足、房间进深大的场所。反射板是利用光线反射原理,改善室内光环境的一种装置。一般采用铝、镜面、浅色涂料等一些反射系数较高的材料作为反射面,反光板的安装方式根据现场情况的不同,以及采光口的位置、朝向和光线入射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摆放方法。以奥雅纳集团爱丁堡的办公室为例(见图6),设计师PatrickElsdale的照明设计理念便是尽可能减少电力照明设备的使用来获取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因此,他在整个办公区域设计了84套导光管日光照明系统(见图7),如此一来,基本能够满足日间的照明需求,并减少了90%的电力照明时间。通过这一设计,爱丁堡办公室的光线不仅自然、明亮,而且也为前来咨询的客户提供一个舒适的洽谈环境。

2.2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人类历史上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它具有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机械通风装置的能耗,因此也是工业建筑节能改造必须重视的方面。自然通风主要依靠风压、热压、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等方式得以实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应采取有效的设计手段以促进风压及热压的产生[7]。例如在恰当的位置设置中庭空间,除了可以改善建筑的采光能力外,还可以通过中庭烟囱的空气循环来改善通风条件,由于室内外空气有一定的热压差,在竖向上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冷空气从中庭底部不断进入,室内较热的空气从中庭顶部排出,进而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的通风条件,节约了能源。同时,利用场地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以确保建筑可以在自然通风的同时能够改变室内的小气候也是工业建筑低能耗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8]。以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为例,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策略通风,同时还可以降低改造的成本,对其原有的结构进行重组,利用原有建筑的现有条件对建筑内部的通风进行更好的设计(见图8)。利用两层建筑之间的高侧窗,增加进出风量,将航站楼内部的气流流动带动起来(见图9)。

2.3可调节遮阳

在德国,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可调节式遮阳由于设计方便,并且可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使用者的要求自由调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要求。可调节遮阳以自身的不断变化来调节通过建筑表皮的太阳光,其主要有3种基本形式,即遮阳百叶、遮阳卷帘、遮阳板。德国很多双层玻璃幕墙建筑的空腔内都设置了可调节遮阳装置,其可调节遮阳外窗的活页轴中间固定装有活页,两头插装在上、下横梁的活页轴孔里。光跟踪控制器和变速传动装置通过固定安装在活页轴上的摆动齿轮、活页轴拐以及轴拐套、摆条带动和调节活页的开度和角度,实现人为控制阳光进入室内的程度。经过多年发展,德国的可调节遮阳装置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已经成为建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很多建筑依靠可调节遮阳装置取得变化的建筑立面效果,例如卡塞尔城市住宅的活动折叠百叶遮阳板由落叶松原木制成,住户可以通过室内的手柄对其随意控制,使得住宅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立面效果(见图10)。而慕尼黑某住宅的滑动遮阳板则采用了颜色材质与墙面相近的滑动遮阳板,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效果[9](见图11)。

3可再生能源利用

结合建筑自身条件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是降低工业建筑能耗的最直接方式。目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地热能等,且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各种能源的利用方式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例,目前其利用手段已摆脱了简单地设置太阳能板的方式而更强调在最初的设计中就将太阳能收集装置一并考虑进去,使其在外立面的建筑效果上与建筑融为一体[10]。德国科堡市的太阳能房(见图12、13),南向外墙的窗下墙里的管道系统具有收集热量的功能,并在其两侧增加了保温层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大大提高吸收太阳能的效率,阳光透过南立面的大块玻璃使得其后的墙体也拥有了蓄热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反映了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建筑的同时考虑太阳能技术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4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经历着“退二进三”的转型,大量的工业建筑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因此,强调工业建筑低能耗改造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认真地学习各种经验,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推动我国低能耗建筑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炜.中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生态设计策略[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2):81-82.

[2]郝莹.建筑节能:来自巴斯夫的启示———德国“3升房”探访侧记[J].中国勘察设计,2011,(4):28-30.

[3]沈芳亮.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叶雁冰.我国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研究[J].工业建筑,2006,(1):5-7.

[5]潘波.德国建筑改造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建筑节能,2007,(1):62-64.

[6]刘宏梅.重塑内部空间———探析工业建筑遗产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更新策略[J].工业建筑,2009,(1):60-64.

[7]杨珊.基于生态技术的旧厂房办公类改造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

[8]翟燕.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自然通风优化改造技术探索与实践[J].建筑科学,2017,(8):149-155.

[9]李振宇,邓丰.欧洲生态节能住宅的表皮设计[J].建筑学报,2010,(1):56-59.

第7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废弃的工业建筑面临着推倒重建的窘境,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萌芽发展又急需大量适合自身特征的建筑空间。此时将工业废弃建筑改造成创意园区的做法既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又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西方Loft文化的传入对于废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二、目前国内的工业遗产改造模式

我国对工业遗产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型再利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著名建筑师崔恺将外研社旧印刷厂改造为办公楼,张永和将国棉第三纺织厂旧厂房更新成为远洋艺术中心等实践,都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常识和探索。

目前,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和艺术家投身到这个领域中来, 艺术家们在上海的苏州河边改造旧仓库, 使之成为时尚的工作室, 北大土人景观设计院所设计的中山歧江公园使昔日的旧造船厂成为城市中美丽迷人的公共游憩空间, 并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2002 年度荣誉设计奖。

三、N18loft小院项目

N18Loft小院(以下简称N18)创意产业园是一个老厂房改造项目,项目前身为重庆印刷5厂,已经破产。建筑物及设备设施毁损严重、环境破败不堪,已无法与城市发展相谐相容并满足经营的基本需要。本项目改造的思路是在保证原建筑物主体结构不破坏的前提下,通过重新的规划、定位、设计、改造、招商、运营,赋予其新的视觉形式和新的商业模式,将项目地改造成为综合性创意园。

项目的产权方为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开发运营方为重庆飞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南岸区南坪东路18号,占地11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502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10栋。项目总体定位为:N18Loft小院,一个集休闲、创意、设计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园。功能定位包括:设计师办公楼、设计师孵化基地(创业基地)、文化餐饮及休闲、设计酒店、展厅。设计风格为:Loft、自由、艺术、时尚。

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工程改造,首批客户已经入驻园区。招商已经完成11家创意公司、2家酒店、3家文化类餐饮、书吧、JEEP俱乐部、手工创意集市的签约,签约面积14500平方米,招商率96%。项目运行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被评为重庆市创意基地、重庆市都市楼宇工业、南岸区重点项目,并被重庆市政府官方微博、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南岸区电视台、南岸报等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被誉为“渝派创意产业园”。

四、Loft文化在室内改造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模式,Loft社区吸引了开发商的进驻。由于资金、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原因,推倒重建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不再适用,低成本的整理、改造逐渐成为主流。必须看到因为有着整体规划的宏观把控,Loft社区的整体空间氛围和环境品质都有很大提高。下面笔者将结合N18Loft小院这一实际案例对Loft空间的特点作简要论述。

在这一文化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Loft在保留个性、多元等特质的同时也慢慢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美学体系和高识别度的空间特质,这些特质罗列如下:

(一)高大开敞的内部空间

高大开敞的空间是Loft的灵魂,因为大多为废旧厂房改造而来,其层高大都在4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六七米(图1),平面宽敞且有着大面积的玻璃窗。这种采光良好的大空间赋予了人们一种超越常规范式的自由空间,充满个性化、浪漫性,在拥挤的城市中开辟出了一个毫无束缚的场所(图2)。但另一方面,这种高大宽敞的空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私密性较弱且空间略压抑。在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办公空间中这一矛盾还不太明显,而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酒店则不同,因此在酒店的室内设计中可以看到设计者采用了空间同质化、形态多样化的手法来弱化矛盾。客房多为单间、标间,主要提供给情侣、朋友这样同质化的人群使用,而这几类群体对私密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三口之家则不太适合入住(图3)。另外为了缓解高大狭长空间带来的压抑感,客房局部夹层挑出,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图4)。

(二)真实自然的工业美学

为了体现生产所需的“效率优化”原则,厂房最初都是以“非建筑”的形式被建构起来的。时光流转,现在厂房已经失去了原初的功用,但为了保留住这种以数学、物理等现代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建构的理性工业美学,在室内改造的过程中设计者对结构、原有建筑材料并未做彻底变动(图5、图6),而是很好地遵循了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中的原真性原则,值得借鉴。

(三)灵活多变的室内布置

N18Loft小院的设计者通过可滑动的隔断、转轴门和灵活多变的平面布置赋予了空间复合性的特质,空间的功能、大小不再固定不变,而是充满了灵活多样性。这一系列的手法为其中使用者的需求创造了诸多的可能性。

办公空间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隔断、屏风(图7、图8),当它们开启时所有的空间都可以相互贯通,而关闭时则会形成独立的工作区域、会客区域,这就很好地满足了会客时私密性的要求。

(四)浪漫个性化的室内设计

除了满足使用功能外,室内空间也需回应使用者诸如审美等方面的精神诉求。在Loft居住者的观念之中,空间不仅是一种景观,它还是一种精神状态,象征着思想自由、创作自由,是充满个性、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大家可以将它作为城市沙漠中的精神避难所。同样的空间,你可以有很多种改造方式,开敞灵活的办公区、自在舒适的工作室、安静优雅的展览厅抑或热烈明快的个性酒店,内部风格或中式、或现代、或古典。Loft就像是一张空白画布,任由使用者发挥布置,创造出体现自身独特气质的多样空间。通过对N18Loft小院室内的分析可以看出,内部空间灵活多变,融合了居住、办公、商业、展览、观演等多种功能。灵活分隔的轻质隔断、竖向的通高玻璃窗以及保留下来的工业时代的结构体系,都使得这些平常的使用功能在废旧厂房中得到了另类独特的全新阐释。

五、结语

第8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loft空间;改建策略;原真性;城市更新

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引发了社会发展的新一次浪潮,城市复兴、产业结构调整,新艺术形式的出现等都为LOFT的产生及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LOFT反映了西方后现代思想为主体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思潮,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给予了LOFT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及更迅捷的传播途径。由于当今LOFT在建筑领域处于发展的初期,且处于非主流的边缘状态,目前国内对于LOFT的理论研究较少。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工业发展历史进程,旧工业建筑改造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

1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流失,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方面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的破坏, 另一方面是对工业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

旧工业建筑遗产中的特殊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通常指在工业生产的活动中起到辅助生产的作用, 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功能但是并非是生产空间主体的构筑物, 这些构筑物往往是工业建筑的标志。 比如厂区内高耸的烟囱、形体特异的水塔等构筑物。

另外, 对于工业建筑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是我国工业建筑改造实践活动中更加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建筑空间大都高大开敞, 这样的空间特征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是往往在改为民用建筑时空间显得浪费。 为了达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开发者往往会破坏原有空间特征, 使改造后的建筑空间和原有空间之间失去联系。

2 loft空间为旧工业建筑有机更新提供思路

2.1 loft空间和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关联

Loft文化发源于纽约的旧工业建筑区―――苏荷 (soho)区 ,从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loft空间成立之初就是源自于一种妥协和无奈。 高昂的租金使生活潦倒的先锋艺术家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空间。 而由于旧工业建筑廉价的租金,艺术家纷至沓来,将其改造为集居住、创作甚至是销售一体的空间形式。 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力度相当有限, 这种无奈恰恰完好地保存了一些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件和工业建筑空间特征, 使得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留。

2.2 loft空间特征

2.2.1 高大开敞

空间,是建筑之灵魂。 而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形式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空间高大开敞的特征。 这一空间特征的由来主要是因为loft多为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 而对旧工业建筑这一空间特征的保护转化成了loft空间的主要特征。

2.2.2 自然而真实、保留工业美学

工业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态非常真实的反映着工艺生产的流程,是一种完全真实和理性的空间。 内部空间不加藻饰,简洁真实,空间内梁、柱等结构构件清晰可见,非常理性地表达出建筑的营建逻辑。 Loft空间继承了工业建筑的这种美学。

2.2.3 模糊性

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大多是在单一空间内布置生活起居、工作、艺术品展示等诸多功能的空间。 因此卧室、厨房、工作室等功能板块就不可能像传统民用建筑那样有明确的界定和隔断,传统的套型模式被打乱,loft空间展现出模糊性。

2.2.4 灵活性、可变性

loft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租赁 , 因此使用者对其内部空间的改造大都是临时的, 这些非固定的空间隔断随着租客的变更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loft空间灵活可变的原因。

2.2.5 浪漫化、个性化

传统的居住空间或是办公空间中, 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划分并作为商品销售给其使用者, 建筑空间是一种既定的形态。 而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的空间划分和装修来尽情地发挥,创造浪漫的、个性十足的空间。

3 LOFT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

不同的建筑设计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有不同的改造理念,不同的理念直接影响到改造以后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如果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单纯自发的进行,难免无序化,不便于城市整体面貌的更新与复苏。因此需要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进行整体把控,如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改造的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级别的改造或更新思路;开发商需具有更加成熟理性的头脑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与复苏的活动;建筑师要积极的发挥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力。由于这种统一实施改造模式具有综合性,必须确立一种能够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3.1整体性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风格、结构等错综复杂,对其改造所采用的设计手法也就多样化。如果LOFT式旧工业建筑改造没有确立一个基本统一的原则,那么改造可能陷入盲目与随意化,可能导致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改造原则,把这种建筑的改造活动纳入理性化、规范化的轨道上。

3.1.1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加快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活动应当建立在对该建筑本身及环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工业性质,其不可避免残留有污染物,另外旧工业建筑大多被荒弃,本身留存了很多废弃物,加之在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必须把生态原则放在重要的地位。

3.1.2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价值,需要用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发展就是对旧工业建筑寿命的有机延续,要做到既对建筑进行保护,同时又对旧建筑进行更新,保护与发展要同时兼顾。保护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制约机制,改变大拆大建的做法,在改造风格的选择中,需针对旧工业建筑的文化、历史及艺术价值仔细加以分析和利用,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在保护与发展的选择中,应当以保护为主。

3.1.3促进区域复兴的原则

在现实情况下,一次性改造大片旧工业区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开发商的投资风险极大。因此开发商往往采用非一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即采用置换与填充的规划思路。先对旧工业建筑部分可利用结构进行整理并改造成与LOFT类似的艺术空间,同时在其间可利用的空间中添加一些具有展新功能的地块或者建筑,提升整个地区的档次并赋予其新的活力。而当土地价值在运作过程中被提升到一定程度,先前未改造部分的地块或厂房建筑就置换出来再依前述方式填充进新的地块或建筑,最终全部被改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通过这种分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社区的底蕴,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同时大大减轻了投资者的决策难度和投资困难及风险。

4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建策略研究

4.1 内部空间改造策略

4.1.1 通高空间的融入

工业建筑相对于传统的民用建筑往往具备更加高大的空间, 而最早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艺术家们由于受制于有限的资金, 往往会对旧工业建筑空间进行较为简单和局部的处理,虽然在空间内做了简单的隔断和划分,但是室内空间中往往都会保留一部分原有工业建筑空间的样貌。 并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空间, 而这些空间的融入也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和普通旧建筑改造空间的标志性差别,Loft中的通高空间可以充当展示空间 、 商业空间等 , 适用于大型厂房改造项目;而在艺术家工作室、个人画廊等小型厂房改造中, 高大开敞的通高空间则通常作为起居室和创作展示合一的功能空间。

4.1.2 loft空间分隔

依据loft空间内不同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需求, 可将分隔的类型划分为:弹性分隔、意向分隔、局部分隔和封闭分隔。loft空间分隔的方式主要为阁楼和屋中屋这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是loft空间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内部分隔的重要因素, 因为在时间上,阁楼和屋中屋的建造时间都晚于建筑主体,是附属于旧工业建筑的建筑构件。 其次,作为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旧建筑改造的手段,阁楼和屋中屋通常都是非完全的划分,会预留出通高空间,这种局部的分隔也是loft空间的显著特征。

(1) 阁楼

阁楼本意指房屋中的上部空间或工、 商业建筑内无隔断的较大空间。 阁楼在结构上大都依附于原有的旧工业建筑,这也是它和屋中屋这种分隔形式的主要区别。 阁楼在营造之时通常在内侧设柱子加以支撑, 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通常搭接在旧工业建筑的吊车轨道或是牛腿柱之上, 节省了建造的材料,实现了较为经济的改造。

(2) 屋中屋

屋中屋与阁楼利用旧工业建筑本体的结构体系有所不同,其与原有旧工业建筑联系不强,改建后的屋中屋拥有一套独立结构体系,因此屋中屋具备了以下优势。 首先,屋中屋的营造对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未造成任何的改动, 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其次,当需要对内部分隔进行重建时,只需拆除屋中屋的部分即可,不会对旧工业建筑带来二次破坏;再次,屋中屋的形式相当于建筑拥有了双层皮,而屋中屋内部通常是较多人员停留和使用的功能空间, 需要空调和暖气等温度调节措施, 屋中屋和旧工业建筑之间的空间就成了过渡空间, 这层空间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降低了能耗。

4.1.3 loft空间衔接

和loft分隔相对立的是, 有了不同的分隔手法所产生的若干功能板块,就必然存在着各种空间之间的衔接。

(1) 竖向衔接

竖向衔接多见于loft空间的水平分割, 在高大开敞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内通过水平分割的手法创造出夹层空间, 就必然需要竖向交通来联系。 竖向衔接通常表现为楼梯,坡道等。 这些新增的楼梯和坡道大都采用钢材和玻璃等轻盈的材质,使楼梯看起来轻巧简洁,大气时尚。 这些通透的楼梯还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弹性分隔手段,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和装点了loft室内空间。

(2) 横向衔接

Loft空间的横向衔接多见于垂直分隔 ,其主要表现为空中连廊。 特别是在功能上存在联系的两个空间分别处于非首层的位置上时,就需要二者之间施以空中连廊。 上海八号桥在设计时就成功的运用了连廊这一建筑元素,将8栋旧工业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八号桥这一名称的由来。 空中连廊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室外的相连,廊道在不同的建筑内外都有穿插,人们通过这些连廊就可以顺畅地漫步于旧工业建筑区之间。连廊起到了室内外空间的串联,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4.2 外立面改造策略

基于loft文化的旧工业建筑往往采用新旧冲突的手法来引入新元素, 这种新旧冲突的设计手法来源于loft文化中的拼贴理念,20世纪中叶的拼贴艺术深远地影响着loft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其影响下,loft空间及其外立面逐渐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和编辑的状态,各个时期的材质都会拼贴在外立面上,显示着旧工业建筑的历史和改造进程。

新材料的引入不但没有可以的和旧材料相仿, 反而刻意的制造冲突。 通过这种新旧材料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新材料体现出建筑空间的新颖和时尚, 而旧工业建筑表皮则体现着怀旧气息,从而形成了商业建筑空间的亮点。

5结语

旧工业厂区以及厂区内的旧工业建筑是城市的宝贵遗产,他承载着人类对于工业时代的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轨迹。我国一些艺术家积极引入国外LOFT改造的理念,利用旧工业建筑进行LOFT改造,是对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种积极的启蒙探索,他们吹响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第一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提供了我们对于LOFT在国内改造的研究的范本。由于其很多在没有经过社会系统规划的情况下,其改造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发性,缺乏统一的理论和规划,其经济价值往往局限于其本身的场所,而没有上升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上来,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其间我们也分析出许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发展遇到旧工业建筑这些地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经过我们的论述,我们的主张是不要一味的都“大拆大建”,对于有旧工业建筑的地块,我们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其改造和保留的程度,依据程度的轻重,划分为大量保存旧工业建筑并进行改造利用或者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其余旧工业建筑拆除的方式。对于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的方式,拆除腾让出的用地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用地,保留的旧工业建筑节点可以作为该地块的公共中心和标志或者社区广场,并对保留旧工业建筑进行有效的LOFT改造利用。这样的理论就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保存”,而是根据其评估的价值,即保留了地块的历史痕迹又发展了该地区的经济。具体到操作层面,需要建立学术机构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市场资本自由发挥的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学术机构的前瞻性,政府主管部门的督察性和推动性,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性,最终形成发展了城市经济又保留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城市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天兵.西方现代艺术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陆地著.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 韩妤齐,张松主编.东方的塞纳左岸DD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4

第9篇:旧建筑改造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旧建筑;改造

一、可持续理论对旧建筑改造的影响

可持续理论在建筑领域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国际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人们不断在建筑实践中对可持续理论做出运用尝试和研究,从早期的绿色建筑观、生态建筑观,到现在被国际建筑业推崇的可持续建筑观,都是国际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人们对可持续理论的一种积极回应和探索。这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最终形成一系列关于可持续理论运用于建筑领域的理论成果,并对旧建筑改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是建筑领域对可持续理论的早期探索成果。麦克哈格在书中提出把可持续的生态学的观念应用于建筑设计。

可持续理论在这些设计原则中被充分体现。前人研究揭示了运用生态学原理求解其共生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 5 点生态设计原则:1)设计结果应来自环境本身;这个原则要求生态设计应当首先从了解建筑场地环境及其周围环境开始,设计者们应当考虑环境能够承载什么,即允许我们做什么,这样才能保证设计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2)评价设计的标准——生态支出;在生态设计中必须对设计进行评估,应当认真考虑建筑对于生态在能源、材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此来评估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生态设计的可行性。3)设计结合自然;生态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同时还应该要通过结合自然,以满足其他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的需要。4)公众参与设计;反对建筑设计的“精英主义”,生态设计应调动公众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其中,使公众意愿得到表达和实现。5)为自然增辉。生态设计可以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使人类关注和爱护自己所生存的地球。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的提出进一步发展了可持续理论在建筑领域中的运用研究,同时为旧建筑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原则,使旧建筑改造进入了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可持续理论与旧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的关系

节省城市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由于旧建筑是城市历史记忆的主要承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或历史价值,因此对旧建筑进行一味的拆除重建,不仅是对城市历史记忆的一种破坏,还是对城市资源的一种浪费和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污染。在这种情形下,将可持续理论应用于旧建筑改造,提倡对城市中的旧建筑尽可能地进行合理保留和改造,使建筑重新获得生命力,从而减少了因对旧建筑大规模拆除重建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城市资源的浪费。

使旧建筑改造形成全社会的一项长期工作。缺乏可持续理论指导的旧建筑改造不能很好地维持建筑改造后的成效,并有可能会对旧建筑产生重复伤害,如重庆市在召开第三届 AAPP 会前期开展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旧建筑改造活动,仅在两年后,重庆市又在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前期开展了一次同等规模的城市旧建筑改造活动。由此可见,重庆的两次大规模旧建筑改造活动成效的维持时间较短,不仅对良好城市建筑风貌的塑造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建筑的质量问题,对旧建筑形成重复性伤害。因此,将可持续理论应用于旧建筑改造活动,通过对可持续理论的借鉴,对旧建筑改造进行改造前、改造中及改造后的系规划和管理,从而增加旧建筑改造后风貌的持久性,对塑造良好城市保持旧区的固有特色。

1)集中资源对市区优先重建区域进行整治

对优先重建区域的划定需要以规划署、屋宇署、消防处、民政事务总署及土地发展公司的楼宇楼龄及状况资料为准,先对区域建筑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确定重建的需要。

再进一步研究地区及策略规划、运输、社会人口以及环境等因素,藉以划定市区重建地盘。并且,许多优先重建地盘集中在旧区的局部范围,对此可以采取以目标区为本的方法,将优先重建地盘集中的部划为目标区,然后以整个地区为基础着手解决市区重建的问题。

2)制定市区旧建筑的系统整治

市重建局通过重建策略研究,认识到市区旧建筑老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同时,也认识到如果建筑没有妥善保养,建筑物残破失修的问题将会迅速恶化,单靠拆卸重建最终难以解决建筑的老化问题。因此,对于市区旧建筑的修复成为了市区重建工作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而对于市区旧建筑的风貌整治工作,市区重建局也制定了一套贯穿旧建筑整治全过程的策略,即在修复前,由建筑业主或通过重建局邀请建筑专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或机构来对市区旧建筑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建筑整治工作的等级;在修复实施过程中,市重建局首先联合香港屋宇署推行了一项公众自愿参与的楼房安全检验计划,并辅助实施了一项改善楼房安

全问题的贷款计划,从而鼓励业主主动地对其建筑质素进行维护和改善,避免建筑结构及其它部分过早出现老化的情形;在修复后,鼓励业主对建筑进行定期的安全、节能检测,保证改造后的旧建筑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具备良好的建筑状况。

总结:

建筑风貌能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建筑的更新是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城市的有机更新必须依靠建筑的有机更新与发展。我国在早期的城市更新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念引导,对城市中旧建筑总是采取拆除重建的更新方式,忽视了旧建筑作为城市资源的重要性,使城市更新建设进入了机械更新的阶段,对旧建筑进行大拆大建的短期更新行为严重破坏了城市文脉的维系,浪费了建筑资源。当人们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以旧建筑拆除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更新时代已难以为继,必须寻找一个科学的理论来引导旧建筑改造活动,推动建筑更新的有机发展,可持续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旧建筑改造活动中,通过对可持续理论的指导,可以使旧建筑改造活动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城市有新更新过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支文军. 对策:中国大型建筑设计院[J]. 时代建筑. 2004(0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