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年轻干部履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牵头落实综合考核任务。对接考核办,明确我局考核任务,及时汇报领导。按照考核办要求及时做好沟通,牵头先后3轮向专题汇报争取、对接沟通工作。协调推动相关处室对综合考核半年评估反馈结果开展自查并细化冲刺措施,对全年指标完成情况开展自评。另一方面,统筹协调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工作。
一是明确考核目标。根据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实施细则,梳理确认4个方面32项考核任务,组织自报17项职能履行指标。
二是推动任务落实。认真填报考核任务书,及时报送部分重点工作、职能履行指标任务半年完成情况,根据绩效办反馈,迅速督促提醒相关处室查漏补缺。
三是组织考核迎检。对全局考核任务逐项梳理,制定迎检方案。在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支持下,组织各处室持续跟踪指标任务动态进展,主动做好向上汇报争取工作。根据党组部署,起草印发《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强化对机关干部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同时,按照党组提出的要求,牵头起草机关处室(单位)考核方案,并经多方调研讨论、反复斟酌会商、多次征求意见、党组集体研究等程序,形成《内部考核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加强常规履职指标监测、加减分指标激励,强化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评先评优的关联性,实现内部考核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加强廉政学习培训。开展警示教育,参加专题报告会,定期组织专题学习,撰写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二是开展以“四比四看”为主要内容的“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以“比素质、看境界,比担当、看实效,比服务、看效能,比自律、看形象”为活动载体,增强责任感,落实“一岗双责”。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编办工作流程、服务承诺、行为规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构建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巨野县编办 邬锦 E:WJJ
济宁市编办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6月7日,济宁市编办协调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邀请14位医护专家为汶上县寅寺镇东石楼村的村民免费进行健康查体,共接待群众200余人次。东石楼村是济宁市编办的帮扶村,今年3月份以来,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奔走、多方努力下,已协调资金硬化道路1000米,联系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建了村文化娱乐休闲广场。目前村内主要道路两边的排水管道工程也正在施工建设当中。济宁市编办 李寒 刘峰 E:LQF
苍山县编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开展改进工作作风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按照中央的“八项规定”,切实改进作风,树立机构编制部门良好形象。二是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县编办要求每位党员在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廉洁自律方面作出承诺。单位做好全过程的跟踪督促工作,同时加强群众监督,确保党员承诺事项扎实践行。三是开展“驻村联户惠民生”活动。县编办主要负责人深入到驻点村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四是开展“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县编办任职干部认真开展“进基层送政策、进村居送服务、进田间送技术、进家庭送温暖”的惠民服务活动。县编办会同团县委向50名学生赠送了“爱心书包”,会同农业部门开展了送农业技术下乡等活动。苍山县编办 E:ZY
章丘市编办强化信息调研质量
一是强化信息调研奖惩制度。制定实施《章丘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信息宣传调研考核奖励办法》,完善信息调研奖惩制度,明确信息工作的考评标准,实行按月通报排名,严格激励奖惩,激发和调动全办参与信息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信息调研培训制度。鼓励年轻干部积极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组织信息员参加各类信息写作培训班,建立内部交流学习机制,定期召开信息调研工作会,切实提高信息写作水平。三是强化信息调研创新理念。积极创新信息调研工作理念,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掌握全面情况,提出操作性强的解决办法,为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参考。章丘市编办 E:FQJ
济南市历城区编办发文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近日,济南市历城区编办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类信息宣传工作重点:工作动态类、改革经验类、自身建设类、落实成效类、突发事件类;明确了信息报送、采编、审签流程;完善了信息工作考核激励机制,采用计分制考核办法,作为年终评选信息宣传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并以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彰;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信息通讯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宣传工作组织领导到位、分工责任到位和工作人员到位。崔璨 E:FQJ
金乡县编办“两手抓”强化自身建设
一是以深入开展 “双争活动”为切入点,一手抓学习,一手抓队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二是以全面提升工作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一手抓制度,一手抓创新。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信息调研奖励制等工作制度。三是以夯实县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为目标,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立足当前,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建设、事业法人年检等工作;立足长远,通过工作实践,全面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履职尽责情况。金乡县编办E:LQF
莘县编办开展四项专题调研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同意,由市委组织部召开的。既是动员会,也是为下派干部送行的欢送会。主要是围绕以“四个一”为主体的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深入贯彻落实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对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下面,就如何顺利开展好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圆满完成联系和帮扶任务,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
组织市、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同德抓经济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进行的,对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落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的现实需要。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把宏伟目标和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应该说,建市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不平衡的小康,我市目前的经济基础距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还差得很远,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当前,制约我市小康社会进程的最突出矛盾就是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发达,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说就是工业项目匮乏,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开展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机关干部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宽的优势,帮助所联系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其次,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提高机关干部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该说,我市的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理论素养比较好、政策水平比较高、组织能力比较强。但是,机关干部由于受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真正懂经济的非常少,特别是熟悉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更少。我们这次把市直机关干部选派到工业企业、农村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上去工作,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促使机关干部学经济、抓经济、搞企业,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经济工作知识,提高指导经济工作的才干。
第三,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不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看我们党的作风,最直观的就是从身边干部的一言一行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开展这次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机关干部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企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中去,就是为了进一步转变作风,倾听群众的声音,体察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心态,关心群众的疾苦,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干部与广大企业职工和农民群众的感情,维护和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根本需要。我们这次选派的市直机关干部,大多是县(处)级后备干部和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基本素质比较好,思想解放,具有较强的知识优势、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但这种优势、能力和水平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这次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为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施展才干搭设舞台,使大家在“急、难、险、重”的条件下接受磨砺和考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实践经验,提高党性觉悟,尽快成熟起来,为担当重任打好基础。
二.讲一讲这次下基层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次从市直机关抽调的100名干部,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联系企业的干部要按照“四个一”活动关于抓好工业经济的总体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协助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平台,利用政策优势开发新产品,搞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是抓好转产替代产品的开发,引进1-2个新产品。二是要加强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系,为企业实现年度预期生产经营目标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要协助企业搞好债权转股权工作,帮助企业处理金融核呆问题,并加强与吉林油田、前郭炼油厂等域内大企业和长春一汽、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等省内外大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强与长春中医学院、通化药业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搞好合作开发;四是要帮助企业搞好内部改革,引导企业用现代的管理手段来改革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新型的机制来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同时抓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文化水平;五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了解金融信息,强化诚信意识,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协助企业招商引资,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生产资金;六是要积极捕捉产品销售信息,帮助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协助企业销售生产产品。
(二)联系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围绕“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捕捉相关项目信息,发挥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作用,搞好政策引导和服务;二是要搞好跟踪调度,分析市场动向,做好市场预测,积极与金融、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省直相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三是要积极与国土资源、电业、环保、水利、公用事业等部门搞好协调,解决水电、土地、环保等外部条件问题;四是要协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论证和可研报告。
(三)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结合“四个一”活动关于扶持贫困村的有关要求,协助当地乡镇党委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制定和落实所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措施;二是要加强对外协调,积极捕捉项目信息,帮助所帮扶的贫困村上一个以上的二、三产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组织签订一定面积的农产品订单,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加强法制、科技、文化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质,年内抓出5户以上脱贫典型户;四是要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举办两次农业科技讲座,一次以上致富技能培训班,一次以上致富经验交流会,组织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殖、养殖技术和生产经验,帮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五是要从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入手,加强与市、县财政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办3件以上顺民心、应民意的好事实事;六是要加强与交通、水利、公用事业、电信、电业等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争取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帮扶,使基本脱贫的24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接近脱贫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00元以上;仍比较贫困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以上。
三.讲几点希望和要求
这次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派干部人数多,任务重,责任大。在这里,我讲几点希望:
一要摆正位置,履职尽责。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不当客人当主人,真正把自己当作所联系的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中的一员,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不能有临时观念,更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与原单位脱钩,帮扶贫困村的干部与原单位不脱钩,但要有三分之一时间工作在农村。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决不能因为与单位不脱钩,借口单位工作忙而影响帮扶工作。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的负责人也不能有“挂名”思想,要身体力行,做好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企业职工和农村干部群众为师,多“留神”、多动脑、多积累、善总结,注意学习基层干部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虚心学习在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要大胆开展工作,敢想敢干、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不能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联系”和“帮扶”工作的实质是搞好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力戒形式主义。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和优势,多提供一些资金、实用科技和信息服务,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方设法,多做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强作为中心任务,不仅要为农民搞好技术、信息、销售、物资等服务,而且要千方百计为村里争取生产建设资金,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把联系和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请示,赢得本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同时,要与联系和帮扶单位搞好配合,做到帮办不包办、支持不干预、参谋不添乱、给予不索取。另外,这次帮扶的42个贫困村,有的是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有的是市直部门和省直上管部门共同帮扶一个村,希望共同的帮扶部门要多沟通、多协调、多配合,搞好分工与协作,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三要遵章守纪,严格要求。按照中央关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廉洁自律,艰苦奋斗,严格约束自己,绝不允许利用“联系”和“帮扶”之机,去吃、拿、卡、要、报,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搞好与基层干部的团结与协调,不能有优越感或搞特殊化,真正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给联系和帮扶单位留下好的印象,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作为重点培养的特殊群体,要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干部培养、人才培育的重点工作来抓。下面小编整理了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根据全xx组织工作大调研活动部署要求,干部监督、考核及人才工作调研组深入xx个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单位,就全xx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现有在职选调生xx人,占全xx党政人才比例的xx%,其中女性干部xx人,占xx%,男性干部xx人,占xx%;按职级划分,xx;按地域划分,xx;按学历划分,xx;按年龄划分,xx。在全xx选调生队伍中,现有xx等重点院校定向选调生xx人xx;近五年来,全xx选调生流失xx人,占原有选调生总量的xx%,其中省内调动xx人,省外流动xx人,辞职攻读博士xx人,辞职另谋职业xx人。
二、全xx选调生队伍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
近年来,全xx各级组织部门和用人主管单位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坚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加快人才战略资源储备、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创新培养方式,积极拓宽锻炼渠道,主动搭建发展平台,让选调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全xx选调生录用、培养、选拔、考核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良好;各级选调生能够立足工作岗位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意志品格、增长才干本领、施展才华抱负,对于进一步改善xx市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xx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好中择优“选”,储备优势人才资源。紧盯录用“进口关”,在选调生录取选用过程中积极主动与省委组织部汇报沟通,紧密结合xx发展实际,择优选择知名院校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类型对口、优势特长突出的优秀年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到xx工作,精心筛选经过基层乡镇锻炼、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选调生队伍。至目前,全xx选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选调生xx人,占比xx%,选用优秀大学生村官考录选调生xx人,占比xx%,新录用选调生与同年度招录的公务员在学历水平、锻炼经历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严格按照选调生分配要求,将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考录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按照市县乡分级分配,在充分考虑各层级各部门发展需求基础上,根据选调生学历层次、专业类型和各自优势特长进行了最优调配,最大程度上确保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为选调生扎根基层锻炼成长提供了最优平台。
(二)坚持多措并举“育”,强化能力素质提升。市县组织部门及用人主管部门能够将选调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各层面统筹将选调生纳入干部培训规划,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积极争取教育培训机遇,采取岗前培训、主题选调培训、常态化教育等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加强选调生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选调生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优秀青年干部培训,定期组织选调生开展市情考察、座谈交流等,帮助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能力才干、拓宽思路视野,全面提升选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近三年来,先后组织选调生培训xx批次,培训选调生xx人次,其中外出培训xx场次,培训选调生xx人次。
(三)坚持严密体系“管”,促进健康成长进步。建立健全帮带、谈心谈话、座谈交流、调查测评等制度,促进选调生管理规范化。一是建立帮带制度,为每名选调生确定xx名组织部领导、xx名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xx名分管领导联系帮带,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促使选调生尽快熟悉适应基层工作。二是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市县组织部分管副部长、选调生所在单位领导定期找选调生谈思想、谈工作、提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选调生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定期座谈会制度,市县组织部坚持每年分片召开选调生座谈会,通过跨部门、跨县市的交流讨论,在更大范围互通有无、凝聚共识、激发活力。四是定期对选调生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测评。通过走访了解、发放调查问卷和电话沟通等方式,全面了解选调生工作的底数情况、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办法,进一步增强了选调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不拘一格“用”,激发内生活力动能。注重实践锻炼,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让选调生在基层实践锻炼的工作要求,选派xx名研究生学历和xx三所高校定向选调生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县直部门副职,安排xx名本科学历定向选调生到社区(村)挂职社区(村)主任助理。分配到乡镇工作和在乡镇挂职的选调生全部安排包村包户任务,切实做到了融入基层、了解农村,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强调优才优用,在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事项需要抽调人力时,优先抽调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素质较高的选调生,让选调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历练考验,有意识的锻炼选调生的大局意识和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xx举办期间,先后从选调生队伍中抽调xx人参与活动筹办。实行优先选用机制,有职位空缺、市直机关缺员、入选后备干部库等调整职务机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工作实绩突出、锻炼成熟的选调生架梯子、搭平台,全xxxx名选调生中目前已有xx名晋升副科级及以上岗位,培养了一大批有理论、业务强、懂基层、善治理的年轻领导干部。
(五)强化宏观指导“督”,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措施。市县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还坚持做好工资待遇落实、生活安置、宣传引导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选调生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采取定向跟踪、与用人单位领导谈话等方式,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博士、硕士研究生转正定级职级待遇,对受职数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科级职务的,要求必须解决相应工资待遇,优化服务保障。将符合条件的选调生纳入人才服务保障范围,通过发放生活补贴、发放服务绿卡,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选调生解决住宿、就医、婚恋等难题,让选调生感受关心温暖。重视宣传引导,在xx人才港设立优秀选调生专栏,借助市县电视台、各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对优秀选调生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关心支持选调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我xx选调生工作情况看,主要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作用,一是摸索出了一条基层培养年轻干部的成功路径。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契合“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的规律,根据发放的选调生调查问卷统计得出,基层实践经历是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本领、树立群众观念、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和宝贵经历。二是充实了领导干部后备队伍。近五年来,全xx共分配选调生xx名,市直部门工作xx人,其余选调生均在各县市区及乡镇工作,获得提拔任用xx个,大部分选调生已成为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部分表现优异的选调生被列为领导干部重点培育对象。三是优化了全xx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选调生具有年纪轻、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等特点,随着选调生队伍不断扩大,对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选调生刚参加工作,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工作思路多,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工作中,搅活了干部思想,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组织培养、选调生自身努力,相关主管部门、责任部门履职尽责通力配合,选调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照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选调生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选调生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速度加快。部分选调生扎根基层实践锻炼意识不强,对在乡镇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扎根基层安心蹲苗,通过工作调动、考试择岗、辞职谋业等多种方式争取外调,选调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据摸底统计,近五年来全xx流失选调生xx人,占原有选调生总量的xx%,其中调往省直部门工作xx人,通过考试调往省外工作xx人,辞职攻读博士xx人,辞职另谋职业xx人,高学历选调生流失速度明显加快,仅xx年通过调动、考试等渠道流失硕士及以上学历选调生xx人,占流失总量的xx%。
2.部分选调生专业特长与工作岗位匹配度不高。选调生的招录面向大学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考录的选调生中与基层工作联系紧密的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旅游开发、金融管理、城建规划、交通建设等专业领域的人数较少,加之受学历层次与就业安排工作要求以及人事编制所限,在实际的分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特长与实际工作不相匹配的问题。在发放的xx份人才调查问卷中,认为本地区、本单位选调生专业特长与所从事工作岗位匹配程度高的xx人,占xx%,匹配程度较高的xx人,占xx%;在发放的xx份选调生调查问卷中,仅有xx%的选调生认为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当前从事工作基本匹配,选调生专业岗位不符、优势特长无法充分发挥问题较为普遍。
3.作用发挥和发展平台搭建上还有差距。部分基层单位对选调生的认识和看法有偏差,认为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并非长久,仅为“镀金”、“捞资本”而已,甚至视选调生为“过客”,对选调生的培养锻炼上不愿投入精力资源,没有搭建有效的作用发挥和发展平台。部分选调生认为自己是经过省市组织部门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面对基层困难环境和琐碎繁杂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有不愿意待、不乐意干的思想,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特别是个别名校和高学历的选调生在解决个人职级问题和工作环境待遇上存在互相攀比,将个人进步较慢、工作成效不显的原因归于平台太低、培养不够,致使单位领导同事对选调生认可度不高,在发放的xx份人才调查问卷中,认为选调生整体素质较高,作用发挥较好的人数为xx人,占xx%,有xx%的人员认为选调生作用发挥一般。
4.选调生培养选拔管理不够系统规范。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统一考录、培训,分配到各市州,后续没有统一的培训管理办法,由各市州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分配后既不能作为特殊群体高看一眼、特殊对待,还要根据其实际表现做好宏观指导和管理工作,整体上缺少有效的培养和管理抓手。在统计的xx条关于加强选调生队伍建设的意见选项中,建议加大培训力度xx人,占xx%,适当交流轮岗xx人,占xx%,注重联系帮带xx人,占xx%,对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选调生培养、交流、选拔、管理等制度办法有较强需求。
5.基层选调生跟踪培养上不到位。由于目前基层干部队伍基数较大,领导职数有限,基层干部晋升渠道较窄,竞争激烈,分配到基层的选调生面临选拔使用机会少、力度小的困境。从全xx实际来看,在基层乡镇、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为xx人,占总体比例的xx%(含乡镇社区工作的xx人),其中县处级xx人,科级xx人,科员xx人,基层选调生发展空间不足,晋升速度缓慢(有xx名选调生工作xx年以上仍未获得晋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长期在基层乡镇工作的选调生,寻求进步提升发展的信心不足,自我要求有所松懈,致使选调生各项表现逐步陷于一般,走向普通。
四、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1.切实提高认识站位,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作为重点培养的特殊群体,要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干部培养、人才培育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选调生分配、教育培训、锻炼培育、管理考核等工作,采取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交流、每年进行一次分析研判等方式,分析解决选调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培养为主,对培养成熟的、特别优秀的选调生,要更压担子、多交任务,多为选调生创造锻炼机会,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
2.畅通双向选择渠道,提升选调生分配匹配度。积极向省委组织部门建议,在选调规模上争取增加xx选调生的分配名额。在选调对象上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党政人才需求,注重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培育、工程技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金融等专业选调生的招录。在选调层次上逐步提升选调生准入门槛,加大高精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招录力度,提升生源质量,面向基层招录的选调生更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市县组织部门在严格遵照选调生分配工作规定基础上,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导向与选调生自身专业特长加强意见协商,畅通双向选择通道,最大限度的确保选调生人岗相适、发挥所长,针对性解决选调生专业特长与工作岗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加强教育培训,主动破解思想束缚障碍。根据调研征求到的意见建议,xx%的选调生对加强培训需求强烈,在选调生的培养上,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选调生培训机制,根据选调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梯次的制定培养计划,建立培训档案,有目的、有意识地让选调生参加各类、各层级的培训,经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教育,促进选调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重点加强选调生扎根基层锻炼成才的专题教育,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采取岗前培训、分管组织部长季度谈心谈话、半年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帮助选调生更好适应岗位开展工作。健全完善选调生沟通交流机制,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搭建微信即时通讯平台等方式,加强选调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相互分享经验,促进成长,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注重动态管理,加强选调生锻炼培养。进一步健全完善选调生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完善选调生工作档案,对选调生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培养为重,探索实施“基层—上级机关”的纵向挂职交流以及“基层—基层”的横向轮岗交流机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选调生到核心重要部门和“三线一岗”进行历练,多岗位培养选调生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能力和统筹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经过基层蹲苗锻炼的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能开创新局面的选调生进行跟踪培养、重点培育,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重用,让他们有为有位。
5.健全完善机制,做好选调生服务保障工作。在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和广泛借鉴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选调生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深度激发选调生人才资源活力,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在对选调生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加大培养力度,对放松自我管理、不能适应工作或其他不良表现的选调生,及时谈话教育,尤其要遵循渐进成才规律,做好选调生适应阶段的培养与关怀,有效解决选调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为选调生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机制环境。
【关键词】 电力公司; 财务集约化; 两个融合; 三个重点; 五个提高
一、坚持“三思三晋”工作方式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
2011年以来,公司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坚持“三思三晋”工作方式和发展战略,按照公司确定的目标任务,以11项重大引领工作为抓手,加快电网建设,确保安全稳定,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公司和电网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生产经营主要指标显著提升。
(一)强化组织实施,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扎实推进
一是在全面学习国家电网公司深化应用方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制定下发了公司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实施细则,明确了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工作目标、原则、重点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细化分解了53项工作子任务,落实到4个专业组、9个部门、29个基层单位,同步细化重点工作里程碑计划115项。二是制定了公司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分类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各专业、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和督导,抓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寻找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定期跟踪进展情况,确保了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完善财务标准,基础信息管理有序规范
一是建立会计政策平台,实现了重要会计政策的在线管理,强化对会计科目的管控力度,会计科目变更报批率达到100%。二是推广实施财务主数据标准,加强主数据平台建设,促进财务信息统一规范,清理虚拟供应商客户1 653个,完成61 748个物资供应商及员工信息银行代码的切换,税率代码等各类主数据的系统配置全部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已的主数据统一率达到100%。三是按照“分类合理、覆盖全面、步骤严谨、控制完善、运转高效”的原则,梳理完善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对应关系912个,统一规范预算管理流程17个、会计核算流程23个,推动财务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控制方法的高度统一,切实增强了财务管控能力。四是完善标准成本体系,制定完成配网检修标准成本34项、高损台区治理项目标准成本64项;拓宽生产运营标准成本管控范围,按照作业成本法制定了用电计量、信息运维等成本标准,标准成本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五是组织编写了《山西省电力公司财务应用系统操作手册》(五卷160万字),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尚属首例。手册紧密联系公司财务实际,以财务与业务的集成融合为重点,对资产、工程、物资、修理、薪酬等15类业务、2 000余条会计科目进行了详细梳理,明确集成规则、操作流程、会计分录,对年度结账、辅助转资等13类专项操作进行了规范,同时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固化了会计处理模板,为公司财务会计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化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基础管理进一步夯实
一是面对公司系统管理链条长、会计主体多、业务类型复杂的情况,仔细研究、勇于尝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开发内部协同平台,连续六个月财务集团对账率达到99%以上,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名列前茅。二是运用集中报账平台进行新增开发,实现所有会计业务通过单据传递方式集成,大大提高了会计凭证集成率和准确率。公司系统全口径单位实现财务快报和月度报表“一键式”生成,在国家电网公司快报与月报准确率考核中处于领先水平。三是加强会计决算管理,优化决算编报体系,细化审核内容,加强在线审核与现场审核,提高了决算编制与审核效率。四是积极运用集约化成果,研究开发完成财务辅助决策系统,建立分析模型,实现了公司系统财务决策分析、风险预警、同业对标多维度信息的实时生成,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信息,为推动公司系统资产经营对标提供了平台。
(四)推进资金集中管理,资金保障、结算效率明显提升
一是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加强沟通并合理调配,从国家电网公司、中电财、英大信托公司解决内部融资59亿元,与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签署20亿元《循环贷款合同》,为省公司发展和电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二是积极拓展电费归集途径,在吕梁分公司开展信用社电费资金归集试点,统一在供电分公司开设一个账户,撤销了54个供电所账户,运用“四级编码”树状结构资金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电费缴存、清单对账、实时划转的准确率,保障了资金安全。三是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行资金“电子支付”,通过在线审批,截至2011年11月底,公司系统108个预算编制单位成功实现电子支付875笔,金额32.79亿元,电子结算完成率86%,实现了公司系统资金支付管理的电子化、规范化,保障了资金支付的高效、快捷、安全。
(五)加快主辅分离改革,资产质量明显好转
一是顺利完成主辅分离改革。按照国资委和国家电网公司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全面清理上报了辅业单位资产负债、垫支款项、担保、资产占用以及影响分离改革实施的重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和信职工股收购工作,圆满完成了和辅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协议的签订,突出了电网主营业务,优化了公司资产结构,提高了公司资产质量,降低了公司经营风险。二是资产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整体产权级次、固定资产与设备联动率、重点低值易耗品在线管理完成率等9项指标在国家电网公司考核中名列前茅,重点低值易耗品实现在线管理,资产信息标准进一步统一,为资产管理辅助决策分析夯实了基础。三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化解了资金短缺、政策障碍、人员安置等困难,完成了晋能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晋能钢结构有限公司清算,山西捷益热能设备有限公司划转辅业单位,清理了低效无效投资,有效缩短了产权级次和管理链条。四是深入开展资产清查。在2010年完成110kV及以上资产清查的基础上,2011年完成了35kV及以下电网资产清查。同时,加强农电资产管理,在临汾公司试点开发完成农电资产可视化管理系统,农电资产管理创新取得突破,目前已初步具备推广应用条件。
(六)加强预算集约调控,预算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深化项目预算管理,建立完善公司11类项目子库,基本实现了对基建、技改、大修、科信、固定资产零购等项目的全口径储备管理,并推动各专业项目储备库实用化、常态化运行。二是强化购售电、人工、大修、营销、科技、固定资产投入及专项成本需求对财务预算的支撑作用。加强项目安排与预算衔接,促进了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协同。三是做好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和作业预算的衔接,切实做到了“项目服从预算”。把项目对应到具体作业,费用的消耗对应到最底层资产,切实做到了作业预算与标准成本的衔接,科学确定材料、人工、机械台班的消耗水平,将标准成本落到实处。四是加强预算执行控制,深化预算闭环管理。在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运用预算、控制功能,实现预算与SAP及资金支付模块集成应用,提高了预算执行控制能力。五是加强成本精益管理,进一步防范经营风险。细化成本科目、支出标准和核算规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对因公出国、公务用车等六项费用分类核算要求,加强分项考核,提高成本管控的精细度和针对性。
(七)拓展系统集成应用,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优化财务管控模块功能,提高系统稳定性,实现了ERP、财务管控、凭证协同、员工报销等业务系统与企业门户等基础平台的一体化应用。二是完善财务管控、成熟套装及项目储备库之间的集成平台,实现了项目预算全部由项目储备库自动,将项目储备与标准成本建设成果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了“五库合一”的应用。三是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持续深化,完成财务信息平台会计凭证双向实时传递、预算控制等集成接口的开发,优化财务与人资、经法、营销等集成接口,完成了财务管控系统与物资模块集成,实现现金流预算按旬编制,物资采购付款信息自动生成。年度预算编制实现了从综合计划、项目储备、交易、ERP、经法等各个系统中集成的管理目标,提高了财务与业务信息的关联性、一致性和及时性。四是深化系统应用。完成近400项业务需求及功能差异分析,近1 800个功能点的开发部署,“一键式”报表、电子支付、月度预算等模块均得到了全面应用,实现了物资、设备、资产“三码合一”,实现了现场设备与ERP设备、财务模块的实时联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八)积极争取电价政策,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准备充分、工作扎实,争取电价政策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两次电价调整中,在国家解决煤电价格矛盾、不考虑电网电价问题的情况下,积极汇报沟通,充分利用电源基地建设基金空间,疏导电网电价每千瓦时2厘钱;在基金政策衔接上,争取到从2011年年初将基金并入电价;采取“事前疏导”的措施,对煤层气发电补贴、提黄灌溉电量优惠、脱硝试点加价等超前予以疏导,间接提高了输配电价水平,为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务支撑。二是规范自备机组管理,以太钢自备机组为契机,取得了自备机组“按全部受电变压器容量收取基本电费”的重大政策突破,采取自发自用电量“先上网再销售”模式,规范了自备电厂管理,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三是积极沟通、拓宽电网建设资金渠道,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电设施取得突破。太原、运城、阳泉分公司获批收费政策,为规范售电市场管理、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创造了条件。四是积极稳妥开展输配电价研究测算,参与了电网输配电价参数的合理取值问题研究,为下一步争取有利于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电价政策,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
(九)增强工程“两算”管控,基建财务管理成效明显
一是全面推广应用基建辅助转资系统,提高工程业务信息与财务业务的集成率,当年新开工工程转资应用率为100%。二是积极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标准成本体系,细化各阶段财务管理重点,为基建标准成本的全面推行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实施“两算”里程碑计划管理,对公司电网工程、2010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开展重点跟踪,定期通报、专项督导,实现工程建设进度与财务进度“两轮”驱动。四是积极参与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审查,从业务源头规范流程、控制工程成本造价。通过“找短板、强基础、抓深化、重应用”,基建财务管理基础不断巩固,管理理念不断深化,管理内涵不断拓展,工程财务管控力成效明显。
(十)强化财会队伍建设,依法从严治企水平得到提高
一是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编制完成《山西省电力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二是先后组织了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治企财务专项督查、依法治企审计等各项检查,按照财务专项检查整改要求,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细化整改内容、落实整改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三是扩大在线稽核范围,优化在线稽核功能,完善稽核规则,公司在线稽核覆盖率超过70%,风险诊断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公司在举办两期财务管控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建功十二五、奉献在岗位”财务集约化协同技术技能比武竞赛,注重培养、强化训练、公平选拔,为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展才释能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广大财会人员的学习热情。在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财务调考中,公司有两名同志分别获得基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个人前十名,受到国家电网公司表彰,为公司争得了荣誉。实现了财会队伍素质和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水平“双提升”。
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化平台得到优化提升,财务与业务进一步融合,财务管控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依法从严治企进一步加强。
二、财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公司经营和财务工作总体态势良好,经营效益稳步增长,财务状况保持稳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宏观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公司内部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财务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宏观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目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莫测,央行对新增贷款规模仍然控制较严,存款准备金率虽有所下调,但货币政策尚未发生方向性变化,资金供给仍然紧张,公司融资面临较大难度,融资成本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二是电量增长趋缓,增量效益减少。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2011年1—11月份公司售电量增速呈现下滑趋势,电量增长对效益的贡献度有所下降。三是电价矛盾仍较突出。当前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建立,在煤电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电网环节积累的电价矛盾难以疏导,公司发展仍然缺乏电价机制保障。目前公司垫付脱硫加价补贴资金日益增加,加之可再生能源及燃气机组大规模投产,电价矛盾持续累积趋势明显。四是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日趋严格,依法从严治企压力加大。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垄断行业,国资委、电监会、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对公司的监管将更加全面深入,公司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依法从严治企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集约化与“五大”体系建设需要协同推进。“三集五大”是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2012年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启动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检修、大运行、大营销”体系建设,公司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经济关系、管控模式等都发生重大变革。财务集约化如何支持“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价值链和业务链紧密融合、协同运作,提升财务对业务的服务和管控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二是电网发展对财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2012年电网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电网主业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电网发展,公司资产负债率远远超过国资委75%的警戒线,财务保障能力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公司经营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公司历史沿革复杂、法人层级多、管理链条长、经营摊子大,从财务专项检查情况看,存在着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有章不循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利益驱动导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单位在电量抄收、工程建设、物资管理、成本使用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多经、集体企业关联交易不尽规范,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公司财务监管体制机制尚待完善。部分业务单元没有完全按财务规则开展活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单位法制观念淡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国家法律法规贯彻不彻底,对公司规章制度执行不坚决。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责,各级分管财务的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对上级单位正确履职履责的机制尚不完善,基层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现象比较明显。经营中的违章违纪事件仍有发生,依法理财、规范经营的任务依然较重。
三、把握一条主线、加强两个融合、抓住三个重点、推动五个提高
结合内外部经营形势和公司党组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公司财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主线,持续加强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财务集约化与“五大”体系建设的融合,紧紧抓住财务集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深化细化的重点,全力推动公司财务资源调控水平、战略引领水平、精益管控水平、保障支撑水平、风险防控水平的提高,助力公司整体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概括起来讲就是“把握一条主线、加强两个融合、抓住三个重点、推动五个提高。
(一)以“战略引领、强化考核”为目标,不断强化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一是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及时调整年度预算目标,提高预算对战略的适应性。在公司投资决策、预算安排中坚持价值创造导向和经济效益优先原则,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强化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综合平衡作用,增强公司管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开展滚动预算编制,在所属供电公司及子公司开展按季(月)滚动预算编制,将年度预算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年度战略目标“落地”。三是进一步加强成本精益化管理,结合物价变动、生产经营业务变化等情况,修订完善各类单位费用分类和支出标准,扩大标准成本的覆盖面、适应性;在试点基础上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提升一线成本管理精益化水平;加大对专项成本需求调研和审核力度,提升预算对企业资源的调控能力。四是深化项目预算管理,夯实项目管理基础,确保入库项目规模适度、评级科学。提高项目申报与标准作业库集成应用范围,构建标准作业、项目成本、作业工单之间的“强关联”模型,为项目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奠定基础。五是动态跟踪各类成本入账,及时了解掌握各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业务预算分析和通报制度,从源头上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突出预算的“全面性、协同性、严肃性”。六是优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按照“导向清晰、责任明确、计分科学、易于操作”的原则,修订完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前移考核责任关口,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二)以“集团管控、优化流程”为基础,全面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资金管控平台,继续强化集团账户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实时监控功能,满足各单位对集团账户实时查询、分析和监控。统一规范集团账户会计处理标准,以每日汇总形式全过程反映集团账户内资金运动,确保资金安全、核算规范。二是严格银行账户管控,进一步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实现银行账户信息与主数据平台的无缝衔接,确保银行账户变动审批与会计科目的变更实现集成联动,杜绝表外账户“体外循环”。进一步优化资金支付路径,提高操作的实用性、便捷性、安全性,确保资金收支顺畅、安全高效。三是搭建公司统一“票据池”,实现票据在线集中管理。细化财务管控系统与营销系统、中电财票据系统、银行票据系统的集成,实现银行汇票信息的自动获取和在线处理,提高票据业务的流转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四是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支付与统一结算。出台《山西省电力公司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实施细则》,优化资金结算平台功能,拓宽集中支付覆盖面,完善流程审批及内部岗位牵制制度,推进集中支付与现金流量预算的有机衔接,确保公司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安全可靠。五是加强资金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资金安全检查、现金盘点及银行账户未达账项抽查,建立营销现金收费信息与银行现金缴费核查机制,严格不相容岗位分离,落实资金支付密钥定期更换制度,健全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公司资金安全。
(三)以“优化整合、规范有序”为依据,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标准化、精益化水平
一是加大力度清理非核心业务资产和低效无效投资,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效益。二是深化资产精益管理,积极利用资产清查成果,修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健全资产设备联动管理机制。规范资产设备对应关系,推动资产设备全过程统一联动,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不断提升资产信息对经营决策的支撑能力。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权属和房屋权证清理规范工作,完善权证手续。加强无形资产权属保护,推进知识产权统一管控,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四是加强用户资产接收管理,规范接收程序,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接收依法合规,努力提升电网有效资产比重。五是积极稳妥做好主多分开、多经资产收购整合财务工作,严格按规范程序开展审计、清算、评估、备案等工作,确保主多分开工作规范有序。六是扎实做好主辅分离国有产权划转移交及后续担保转移工作。在担保转移前,及时督促跟踪辅业单位财务状况,确保由省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银行借款按期偿还,严格控制或有风险。七是推进账销案存资产追索和销案工作。按照国资委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规则,加大对账销案存资产的管理力度,严格追索,对追索无望的资产依法收集证据,中介机构审核后,按内部管理程序审批后销案,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精益化水平。
(四)以“标准成本、全程管控”为抓手,切实发挥基建财务管理过程管控职能
一是全面应用基建标准成本体系,切实发挥标准成本功能,抓好关键环节管控,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进一步落实工程竣工决算分级审批制度,把好决算转资收口关。二是深入推进工程财务全过程管理,从工程“前期规划与设计”成本控制管理为源头,完善项目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招标采购、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等关键环节的基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工程财务在项目投资及资产价值形成全过程中的管控作用。三是加强工程财务经济效益分析,完善基建财务管理报表体系和财务专项分析制度,实施项目立项与工程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管理,进一步提高财务的决策控制能力。四是进一步完善结算与决算基础业务信息,以强化竣工决算审核与批复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编制质量与时效。五是强化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项目资金支付、成本入账及竣工决算管理,确保中央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六是加强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健全制度,优化流程,完善方法,建立工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切实防范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
(五)以“完善标准、加强融合”为核心,继续拓展会计集中核算广度深度
一是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新修订的会计基础规范,紧密联系公司实际,系统梳理会计基础业务,修订《山西省电力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山西省电力公司财务应用手册》互为补充,形成公司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操作指南,为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标准流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省公司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流程规范化水平。三是继续深化会计集中管理,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强化集团对账考核,优化结账程序,加强账表一致性审核,严控报表质量,将决算审核由年度集中汇审分解到月度在线审核,将对账工作由会计期末管理转入日常管理,将会计政策由年度一次上报审批改为实时在线审核,切实提升财务报表的时效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四是按照“五大体系”建设进程,紧密结合业务前端的组织体系变化,及时调整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界面,优化财务应用系统,为五大体系建设提供坚强财务保障。
(六)以“深化细化、业务集成”为支撑,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升、优化系统功能。全面完成财务主数据实施,优化业务流程和系统实现路径,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从“功能导向”向“业务导向”、“用户导向”转变,开展系统易用化研究,改进系统实现方式,统筹推进成熟套装软件、财务管控、员工报销、协同平台的模块融合,提升信息平台实用性。通过深化细化财务信息集成应用,达到“操作处理规范、业务流程标准、应用集成通用、信息反映多维、系统功能实用”的目标。二是结合“三集五大”建设要求,系统分析“五大”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变化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梳理集成需求,加强流程衔接,推动管理融合,促进协同运作。三是拓展财务分析主题,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经营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细化成本分类,集成业务数据,拓展经营分析的广度、深度、细度,通过对财务指标分析的追本溯源,开展业务数据源头治理,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异常情况,让数据“说话”,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提升财务对公司经营决策的支持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会计决算管理,改革决算审核方式,坚持在线审核与现场审核并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现场审核主要关注重大经济事项、重要业务处理和重点风险隐患,切实使年度决算编制成为总结经营发展状况、能够有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决算信息的分析利用,建立健全评估模型,对各单位财务经营情况进行测评诊断,增强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服务能力。
(七)以“主动沟通、积极筹划”为前提,千方百计争取电价财税政策支持
一是配合省物价局做好有关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成本监审和听证、舆论宣传工作,与营销部门及早研究阶梯电价执行中有关计量、免费用电处理等后续工作,快速推进居民阶梯电价实施。二是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研究跨区送电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电动汽车充换电价格机制、两部制电价执行范围扩大政策、居民生活用电峰谷电价政策等存在突出矛盾和适应改革方向的热点内容。三是做好价格收费政策争取和实施工作。争取推广居民住宅小区收费政策和供电服务收费政策,及时研究制定有关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配套管理办法;争取完善自备电厂有关收费政策,规范电量结算行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配合价格主管部门稳妥推进输配电成本监审和输配电价测算工作,跟踪国家有关电力市场改革动向,及早研究有关电价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是加强财税筹划,争取政策支持。编制完善公司税务工作手册,固化纳税工作流程,促进税务管理标准化,夯实纳税基础工作,保证依法规范纳税。开展税务筹划,合理合法减轻公司税负。加强对重大财税问题的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争取工作主动。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开展纳税管理考核评价。健全纳税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纳税分析,防控财税重大风险。
(八)以“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为根本,全面加强依法从严治企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要建立健全“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在线稽核、事后检查整改”三道防线,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夯实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依法从严治企。二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稽核管理制度和在线稽核应用指南,规范在线稽核工作方式,完善稽核规则,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特殊开支项目进行专项稽核。紧密结合财务岗位职责,开展日常稽核,不断提升在线稽核水平。三是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评价体系,搭建财务风险预警平台,跟踪分析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风险点,对异常情况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实现风险实时监控。四是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检查,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规范会计行为。对历次审计、财务检查出的问题,全面梳理、举一反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环节控制,落实岗位责任、强化业绩考核,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五是落实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按照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要求,必须定期报告相关情况,对重大财务收支、职工保障、外部检查等事项,必须及时报告,确保上下信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