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餐饮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餐饮企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餐饮企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餐饮企业调查报告

第1篇:餐饮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2012年1月4日《武汉晨报》报道,两岁的小刚家住武昌水果湖,近几天气温骤降,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卡通图案的小口罩,可戴了才3天,就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确诊为哮喘。据了解,在武汉街头,随处可见戴着各种时尚口罩的年轻人,也有些老年人和小孩为防病戴上口罩。

本刊提醒:

对于抵抗力较低的老年人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冬季使用口罩可以有效抵御寒风侵袭口腔和咽喉部位,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但对口罩的选择有一定的讲究,最好选用医用口罩和质量有保障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口罩,并注意每天清洗消毒,以确保卫生。

时下流行的一些个性口罩、卡通口罩采用劣质化纤面料,涂上了各种鲜艳的色彩,容易使过敏体质者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此外,若不注意定期清洗、更换口罩,口罩外侧会携带很多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染物,内里也会沾上自己呼出的气体和唾液等,容易滋生病菌,反而容易使人患病。连续戴口罩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口罩最好每天清洗并用开水消毒,并且经常更换。

专业协会调查:部分密胺餐具甲醛超标

2012年1月3日《新京报》报道,1月2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对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密胺餐具的调查报告显示,批发市场销售的密胺餐具信息不全,部分产品甲醛超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北京、广东、浙江的10家超市、10家批发市场及北京20家餐饮企业使用的密胺餐具进行调查,购买28种样品送至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

结果显示,从批发市场上购买的部分产品严重超标,比如丰台区岳各庄批发市场酒店用品城二层5号销售的一款“祥和”牌密胺碗,甲醛检测值为14.5mg/dm,超标近5倍,有严重致癌隐患。

此外,对北京20家餐饮企业调查发现,5家使用的是生产企业不详的密胺餐具。

本刊提醒:

目前很多地方将非食品用的“置物盘”经常会与食品用的密胺餐具放置在一起销售,让消费者误将非食品用的“置物盘”当作可以盛装食品的餐具购买。因生产非食品用“置物盘”的材质为尿素甲醛树脂,在高温下(80℃以上)会挥发高毒性的致癌甲醛气体甚至炸裂。

餐饮企业从生产厂家或市场直接采购时应主动索取生产厂家生产许可、产品检测报告等。不论是从厂家、市场还是超市采购,都要索取发票,确保自身利益不被侵害。而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密胺餐具时要看清包装上是否有生产厂家、“QS”标志和编号等产品信息。尽量不要使用颜色鲜艳的仿瓷餐具,尤其是给儿童购买餐具,更应选择浅色或里侧无图案的餐具。此外,不要将密胺餐具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使用。

爷爷亲吻致孙子病毒感染身亡 专家称须改此习惯

2012年1月4日《长沙晚报》报道,近日,一条微博被迅速传开:一名注册为张思莱医师的微博称: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新生儿因金葡感染引起败血症后死亡的病例。这个新生儿是三代单传的独生子,每天爷爷都要不停地亲吻着孩子。孩子住院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在追问病史时,母亲含着泪告诉我,孩子的爷爷下巴长了一个小小的脓包。孩子死后全家捶胸顿足地哭泣,可是已经晚了。

微博发出后,立即引来众人围观。明星马伊也转发了微博并表示:“疱疹病毒致疱疹性咽颊炎和手口足,若入侵脑部或肺部易致命。国外也有新生儿被母亲吻后感染疱疹病毒死亡病例。妈妈们有责任保护宝宝摒弃陋习啊!”

不少市民看到微博内容后,对于亲朋好友亲、抱孩子的行为开始有点抗拒。但也有市民对此不以为然,亲吻、拥抱不都是表达对孩子喜爱的老习惯嘛,不能因为某些个例,断了表达亲情和喜爱的念头。

本刊提醒:

金葡实际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致病菌,如果感染局限(脓疱疹)尚不构成危险,但要积极处理。如果感染扩散,尤其是形成败血症,就非常危险了,直接后果是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弱,感染几率本来就较高,感染途径也很多,可能来自所在的周边环境,也有可能来自与大人的接触。一般而言,其通过皮肤途径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当与婴幼儿接触时,大人最好要注意一下手部、脸部的卫生。如果大人存在皮肤性的明显病变,特别是存在化脓、疖子等情况时,最好不要亲或抱宝宝,避免宝宝被病菌感染。

误开紫外线消毒灯

让多名儿童和家长眼部灼伤

2011年12月31日“西部网”报道,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的一位吴女士和三岁多的宝宝到临潼妇幼保健院留观室打吊针,当时,室内紫外线灯亮着,他们也没注意大概待了两个钟头,结果,吴女士到睡觉的时候就感觉眼睛不行了,好像眼睛钻了沙子那种感觉,刺痛的那种,孩子就是哭闹。吴女士意识到很有可能被医院的紫外线消毒灯灼伤了。

医院门诊部设有四五个注射留观室,每间留观室内都装有紫外线消毒灯,但并没有开启。这些灯的外形和日光灯很相似,但灯的开关都单独安在距离地面1米八左右的高处,和其他的开关分开,并且贴有明显的警示语。一位患者家属向记者证实,昨天患者在这里输液的时候,这些紫光灯的确是打开的,好几名儿童和家长眼部被灼伤。

本刊提醒: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外线消毒灯,大多数是利用汞灯发出的254nm的短波紫外线来实现消毒的。这种UVC紫外线波长较短,携带的能量较大。但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短波紫外线灯,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1、人的眼睛与皮肤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线下3分钟以上,就有可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所制订的人体安全界限;2、如果直接照射15分钟后,就会使眼角膜损伤导致电光性眼炎,双眼突然剧烈疼痛,有异物感,畏光、流泪或眼睑痉挛等;3、长期照射会损害眼睛及皮肤,导致眼部创伤及皮肤严重灼伤,并可能导致皮肤癌。

针对紫外线灯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和消费者的认识误区,中国消费者协会特郑重发出消费警示:1、树立安全意识,慎重使用紫外线灯。鉴于短波紫外线辐射可能影响健康,除非具有专业防护能力和操作水平,普通消费者不宜将紫外线灯用作家居用途,来对居室环境进行消毒,更不可作照明之用。2、消费者可以选择多种途径的安全消毒灭菌方式,不要迷信短波紫外线灯的万能消毒作用。紫外线灯的杀菌功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暴露时间、距离、尘埃或微粒和灯光强度。短波紫外线也不能穿透实物,大部分会被塑胶和普通玻璃吸收 。3在必须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操作人员一定要配戴防护装备,如利用多功能防护眼镜对眼睛进行保护,千万不可直接被照射;同时也应避免皮肤接触到紫外线辐射。在公共场所进行紫外线消毒时,无关人员应该避开,特别要防范老人和孩子误入紫外线灯工作区。

女子网购祛斑面膜致面部生黑毛

2011年12月27日《大连日报》报道,23岁王女士两个月前在某购物网站看中一款祛斑美白面膜,也不是什么大品牌的,卖家说效果会立竿见影,看评价不错,购买的人也很多,王女士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用了两天后,效果果然明显,脸上的斑淡了,皮肤也变白了。但是,两个月后效果就不明显了,好像疾病一样,脸上的斑也复发了,而且斑越来越大,渐渐地长出了黑毛。

本刊提醒: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妆品皮炎的患者,有的出现红疹等严重过敏反应,有的会出现大面积黑斑、毛细血管扩张,像王女士这样长出黑毛的女性也时有发现。一问病史,大多是使用了一些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后发生的症状,网络购买的化妆品更多见。患者使用的这些化妆品大多是添加了过量的汞、铅等重金属或者是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

汞是一种皮肤脱色剂,汞化合物会破坏表皮层的酵素活动,使黑色素无法形成,而铅的氧化物具有一定遮盖作用,也可用于美白。但是,按照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规定,化妆品中汞的最高允许量为1毫克/公斤,但目前以汞化合物为祛斑有效物的添加量通常是3%~5%,甚至更高,也就是每公斤化妆品含汞化合物30克~50克,其实,也只有这样的添加量,才能看到如此强效的祛斑、美白效果。但是,如果化妆品中含有的汞超过一定标准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汞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使人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等症状,严重的还能造成肾脏的损害。

因此,在购买化妆品时要留神,尽量选择一些大品牌、信誉好的化妆品使用,对于那些宣称“速效美白、祛斑”的化妆品购买时要留个心眼,如果使用时一旦发现有副作用的发生,应立刻停止使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年终演出多致“化妆病”猛增

2012年1月4日《武汉晚报》报道,28岁的苏茜(化名)是某外企的一名白领。公司年终晚会,她和同事们一起排练舞蹈。当天正式演出时,公司特意请来了几位化妆师为员工统一化妆。苏茜发现,化妆师们的化妆容器明显破旧,粉扑、眉笔、唇笔也都是大家共用,她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勉强接受。

演出结束当晚,苏茜赶回家中卸妆。临睡前,她感觉两个内眼角发痒,点眼药水也无法缓解。第二天早上,苏茜来到医院眼科,被诊断为“沙眼”。接诊医生仔细问诊后怀疑,化妆师使用的不洁眼部化妆工具应该是罪魁祸首。最近这类“化妆品病”患者猛增。

本刊提醒:

年节时分市民特别注意形象,很多人会选择化妆、染发,但不合格化妆品、不洁化妆用具等反而会带来健康危害。建议市民:购买化妆品一定要到正规场所;使用化妆品、染发剂等之前,要提前在前臂或耳后做好过敏测试;在化妆店、影楼发现不洁化妆用具,一定要拒绝使用,保护自己。

近九成网友自认患“搜索依赖症”

2012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80后员工小杨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离不开搜索引擎了。面对一个提问、一部电影、一位刚刚认识的朋友,甚至路边一只猫是什么品种,他都要上网搜索一番。如果搜索引擎一时打不开,他甚至会茫然好一阵子。“我真希望在脑子里安装一个搜索引擎。上次在家找一本书,怎么也想不起书的位置,脑子里只浮现出关键词。要是输入书名就能知道书在哪里该多好。”

像小杨这种凡事喜欢“征求”搜索引擎意见的习惯,被好多网友戏称为“搜索依赖症”。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175人的在线调查显示,81.4%的受访者感觉很多人患上了“搜索依赖症”;89.8%的人承认自己就有“搜索依赖症”,其中20.0%的人感觉症状“非常严重”。受访者中,70后占37.2%,80后占35.4%,90后占2.9%。调查中,78.6%的受访者遇到问题首先“上网搜索答案”,只有8.0%的人会“自己思考”,7.4%的人“翻书或查字典”,5.4%的人“请教他人”。

本刊提醒:

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并且获得大量的信息,但过度的依赖,容易养成一种惰性。甚至有人感叹,用惯了键盘,写出来的字越看越不像。

尽管搜索引擎是个好东西,但如果对搜索引擎过分依赖,让太多网民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不记、不想、不争”将成为普遍的互联网行为。以前人们觉得自己的大脑应该是知识的蓄水库,然而现在年轻人的大脑却像抽水马桶一样,一切知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丧失了基本的积累。

搜索引擎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只是个工具,怎么用,全在于人。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帮助人们事半功倍,当然,如果只是一味的依赖,那搜索引擎就是一剂慢性毒药,害人害己。

女子贴身穿化纤衣物患皮炎

2011年12月31日《大洋网》报道,天气寒冷,市民纷纷选购保暖衣物,市民孙女士为了抵御严寒,她在商店购买了一套保暖内衣,衣服的内侧有一层柔软的绒毛,手感很舒服,穿着也挺暖和。没想到穿了半个月,她发现身上皮屑增多,并且多处瘙痒,她怀疑自己患上了皮肤病。她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是皮肤受到内衣上化学纤维的刺激,患上了接触性皮炎。

本刊提醒:

保暖内衣中的化学纤维等成分可能造成皮肤过敏。时下流行的保暖内衣通常含有化学成分甲醛,在穿着过程中,部分游离甲醛会释放出来,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采用复合夹层材料制成的保暖内衣,有的是在内侧做成暖绒,通过阻挡皮肤与外界热交换而达到御寒的效果。这种内衣透气性差,出汗后,汗液中的尿素、盐类等都会附着在体表,不及时清除会引起皮肤瘙痒,造成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疾病。同时,冷却的汗水易使人受凉感冒。另外,在冬天,这些纤维极易使人体产生静电,导致皮肤干燥、皮屑增多,很容易诱发或加剧皮肤瘙痒,严重者还会引发接触性皮炎,皮肤敏感、有过敏史的人穿着这类内衣时极易引发过敏。直接接触皮肤的衣物,最好还是选择棉质的。

2岁女孩喝生水致支气管里长蚂蝗

2011年12月2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2岁女孩婷婷(化名)来自四川遂宁,因当地有从山里流下来的溪水,许多人都爱从溪里直接取水喝,婷婷一家也不例外。婷婷父亲彭先生说,他们家里做饭用的水、洗漱用的水都是从小溪里直接打来用的,因为溪水清澈无污染、口感好,家里常常不煮沸就直接饮用。

可是,半个月前,婷婷说话声音就变了,沙哑得像喊破了嗓子。婷婷家人以为她感冒了,当地医院也将婷婷的症状当成扁桃体炎医治。半个月过去了,婷婷的病情不仅没起色,反而精神越来越不好,还时常出现无法呼吸的情况。12月中旬,婷婷父母把孩子送到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就医。该院医生为婷婷行支气管镜检,发现婷婷气道内较多炎性分泌物,局部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有一个异物位于气管内。在后来的手术中,医生发现婷婷气管处有一个黑色的异物影子,正当医生准备取出异物时,竟然发现“异物”还在动。异物取出后清楚地看到,造成婷婷病症的原因竟是盘踞在气管中的一条长约2厘米的活蚂蝗。

本刊提醒: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