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这一过渡阶段常存在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敌视、自卑、焦虑和抑郁心理,网络成瘾、叛逆对抗、厌学逃学、吸烟喝酒等行为问题,个别青少年甚至存在暴力问题、混黑帮等。这些问题有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环境因素等,本调查主要了解学校、家庭和社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以便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探讨有效的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个别访谈等方法。
1.研究对象
金尚中学初二年段学生家长和初二年段学生。家长调查对象为金尚中学初二年段家长500人,收回问卷27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44份。学习生活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初二年段共发放528份,收回有效问卷共493份。其中被测者中初二年段男生共有276人,占了56.0%,女生共有214人,占了43.4%,另外有3份问卷没有填写性别属性,占总共有效问卷的比例为0.6%。
2.研究工具
自编《湖里区初中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有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两种,其中学生问卷56小题,家长问卷46小题。问卷内容均包含三大块:社区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开展心理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和家长对心理教育的认识等。
测量方法:采用集体调查的方法,由研究者进行测试,当场发卷当场收回。所有问卷统一指导语,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对被试者进行测查。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1.社区方面
社区总体环境良好,邻里相处和谐,在社区周围存有一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宜的违法行为。社区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社区服务,但对于居民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且采取的是大众化宣传方式,集体活动组织较少。社区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不大,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健康的内容了解较少。
(1)社区总体环境良好,但社区周围存有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为
不管是学生问卷还是家长问卷,在关于社区方面的问卷结果都表明,大部分学生所居住的社区总体环境良好,邻里相处和谐。42.1%的学生认为社区经常有互助的事情发生,59.9%的学生和44.5%的家长认为社区偶尔发生吵架,此外,社区周围存有一些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违法行为。大部分家长认为学校附近主要存在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情况。但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附近并不存在允许未成年进入网吧的情况。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社区周围较少存在营业性舞厅桑拿按摩等娱乐场所向中学生开放、社区向未成年贩卖香烟和烟酒、封建迷信活动、社区问题青年时常出没、工厂招用童工、敲诈勒索等现象。所以,整治社区周边网吧任重道远。
(2)社区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社区服务,但对于居民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
社区关于心理健康内容的宣传并不普及,只有32.7%的家长和38.7%学生选择了社区“有些”宣传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半以上的学生和家长都选择了“不多”甚至“没有”宣传过。社区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社区服务,但对于居民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且采取的是大众化宣传方式,集体活动组织较少。13%学生和11%家长认为社区经常组织活动,其余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社区偶尔组织或者从不组织活动。
(3)社区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不大。
关于社区是否需要心理卫生服务的,认为具有相当多人需要的家长占9%,学生占3.5%,认为不多的人需要心理服务的,家长占40.8%,学生占40.2%,认为没有人需要心理服务的家长占9.4%,学生占24.8%。整体上看,学生家长都认为需要接受心理服务的不多,但从家长和学生比较上看,家长认为社区需要服务的比例比学生高,学生认为社区不需要心理服务的比例比家长高。认为社区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不大,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健康的内容了解较少。
2.家庭方面
学生所处家庭教育和沟通普遍良好,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长对于子女的希望值普遍较高,使孩子感到压力。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需要加强。
(1)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使孩子感到压力。
58%的家长认为期望应该适当高于孩子现在的水平,让孩子有适当的压力和动力。63.7%的家庭成员都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等问题。家长的最不能容忍孩子的两大缺点是学习不用功和行为习惯不好。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成员很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95.9%的同学认为他们的家长对他们的期望高。49.1%的同学认为家长期望高于自己的期望,结果导致他们中有32.5%的同学有很多压力,但是也有31.9%的同学觉得这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2)学生所处家庭教育和沟通普遍良好。
大部分的家庭都是比较和睦的,家庭成员能够做到相互帮忙、相互支持。成员间经常有情感的交流,偶尔的争吵。当家庭成员的意见产生分歧时,36.7%家长和60.5%学生会选择回避它以保持和气,学生选择回避矛盾的比例远远高于家长。35.5%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时遇到烦恼,会和父母沟通。51.4%的家长会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集中在学习和生活。33.6%的同学认为他们偶尔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的比重最大,并且交流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学业、交友以及情感方面。一半以上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家庭氛围融洽。同时,家长对老师寄予厚望,期待老师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以及纠正其不良行为,但是和老师的沟通较少。
大部分同学认为他们的父母不会随便对他们乱发泄,而43.3%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心情不好时会乱发泄,这种对比反映学生青春期自闭以及不成熟的心理。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都采用说理教育,但一半以上学生认为效果很一般。大部分同学与自己的父母相处时,都感觉很愉快轻松。当同学去家里做客时,76.3%的同学认为他们的父母很热情接待他们的同学。另外,初中生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性教育问题,家长问卷调查表明,35.5%家长从未对孩子开展过任何形式的“青春期性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功能还需要加强。
3.学校方面
学校氛围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和谐。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学生们对自身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接受学校心理老师的服务。但对于学校外的心理健康服务,同学们仍存在一些误区,会将接受心理咨询与精神方面疾病混淆。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压力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暴躁,他们在初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是成绩不理想,学业不顺利。目前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最希望就学习问题接受学校心理老师的服务。家长最希望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帮助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希望最好能够开心理健康课程以及一些讲座及沙龙活动等。
(1)学校氛围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和谐。
超过86.1%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要和谐的。大部分同学认为班主任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班主任不拖堂,再次是班主任衣着整洁。只有12.4%的同学认为班主任给他们的感觉不亲切。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不存在重主科轻副科、重课堂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好的同学轻成绩差的同学的现象。只有5.7%的同学认为老师没有关心学生。但大部分老师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至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则比较少关心。大部分家长认为学校的学习氛围较好,只有少数家长认为学校重主科轻副科、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重考试结果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简单)、重视成绩较好的学生轻视其他学生。43.3%的家长会与学校老师就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沟通。另外,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大部分同学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不会怀疑和嫉妒,他们认为自己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孤独,并且与异往不会心慌紧张。
(2)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基本的正确认识,也有期待,相比较其他心育渠道,学生和家长都比较信任和期待学校开展心理教育。
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偶尔需要或者不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大部分同学不希望接受面对面的,电话的,网络书信的心理咨询,而希望通过学校的教育、朋友之间、媒体、街头广告、报纸等渠道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心理健康服务是什么。大部分同学的住处附近有相应的服务机构。大部分同学都觉得看心理医生是精神有病的表现,但是也相信心理咨询可以提供帮助,觉得如果自己有心理问题的话也会去寻求心理老师和学校的帮助。相比于社区、医院精神科、社会的心理咨询机构,大部分学生会更愿意选择学校服务。大部分同学希望学校目前能多开展一些沙龙游戏,家长对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还是比较支持和重视的。所以总的来说,学校的心理健康的工作还是被接受和认可的。
(3)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压力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暴躁。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是成绩不理想,学业不顺利。大部分同学会在学习问题上寻求老师的帮助。金尚中学中的大部分学生的压力来自学习,并存在考试焦虑,情绪暴躁的现象。在这方面,需要得到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学校心理老师的适时辅导。
四、讨论
1.调查的局限性
首先,家长问卷的调查受现实影响因素比较多,如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作答问卷意愿不高,应付了事不少,甚至发出的问卷经常石沉大海,所以只能等到家长会才能进行调查;其次,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采用不记名调查的形式,结果造成学生调查结果和家长调查结果存在时间差,且无法进行个体对应分析(不清楚家长与学生配对情况),所以调查结果也只能从家长和学生的整体中进行分析,无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再次,由于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主要由我校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既有单选题、多选题、开放题等,也有按照程度不同设计的题目,造成统计上的困难,结果只能用百分比进行计算分析,无法进行更科学精确的分析比较。
2.学生和家长调查结果大部分一致,只有个别问题有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如在关于社区附近是否存在网吧向未成年人开放的问题上有比较大的出入,家长认为主要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大部分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方面,湖里区附近城中村多,正规网吧大部分不会向未成年人开放,但城中村的黑网吧却是来者不拒,加之媒体大量报导一些黑网吧的运营情况,这使家长对自己孩子是否会沉迷网吧感到担心。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也许并没有到网吧去,这就造成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另一方面,虽然是不记名的测试,但是在这个对于学生敏感的话题来看,即使去了网吧,学生也不一定完全会诚实作答,这就存在现实与测验结果的差异。
五、结论
从调查结果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学校的心理教育较为肯定和期待,所以我们可以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主导作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1.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主导作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最大最直接的因素,社区是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实际背景。开展心理教育,家长存在知识上的困难,社区开展文化建设又几乎都面临着人力、物力上的困难,两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有效地铺开。学校在人力、物力、场所等方面有优势,三者相结合可以实现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也是可行的。时间可以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地点可以选在学校,心理老师可以担任教育培训者,甚至还可以由社区与学校合作请一些心理专家来实现对社区居民、家长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从可行性方面而言,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单亲家庭 问题学生成因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48-01
当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导致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大批出现。在这部分学生中,差生比例往往高于完整家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为这些学生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二是由于家庭失去管教,孩子流向社会,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失误。
在这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染上一些恶习,此外还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按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忧郁类: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第二、散漫类: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第三、多疑类: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第四、霸道类: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也使他们更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如何关心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入学门槛低等原因,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此外,此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增强,也增加了教育引导的难度。怎样结合年龄特点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等。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
多给与一份关爱和尊重。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安排班主任、科任老师和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结对子,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他们的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交往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此外,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从而把集体温暖、同学之谊、师生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耐心细致与严格要求并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致自由散慢、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多做、善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首先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认识到父母离婚是迫不得已的事,要学会包容、原谅父母,消除逆反、报复心理。更关键的是要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法码。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把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相结合,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还应向家长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信息,分阶段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此外,多和家长平等地沟通商讨教育孩子方法,通过促膝谈心讲清情理,鼓励家长克服困难,解除隔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残缺家庭的学生在完整
总之,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应尽责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育工作者对这些学生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残缺家庭带来的不良心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大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1-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我国的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留守女中学生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中是否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与孩子是否网络成瘾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农村,留守家中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德育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中能上网、单亲留守、单独留守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育容易使初中学生网络成瘾。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处于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使初中生性格叛逆、自卑、孤僻等。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给留守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研究内容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面对面谈话法。笔者主要负责的是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家庭教育与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部分,共发放问卷73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有效应答率为89.04%,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岁。
三、样本描述
(一)南泗初中留守女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描述
从表一数据来看,现在大多数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的。但表一也显示有小部分家长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近30%的家长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或需要什么。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不善于与孩子沟通,经常是无法沟通就拳头相向,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把孩子打得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正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我们有责任帮助这部分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只有家长和孩子沟通好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才能做好沟通、教育工作。
(二)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
从表二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家长外出打工,但对于留守的子女使用网络的情况还是很重视的,没有放任不管的态度。但是,表二也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不能及时干预孩子使用电脑、手机上网的时长,这部分家长中有的是真的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是因为力不从心,管不了;有的是因为长期在外打工鞭长莫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留守家中的女儿正是我们需要面对面调查研究的对象。
四、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放任自流型家长
问卷信息反馈显示,我校留守女学生的家长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要么对孩子进行“放羊式”教育,“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还美名其曰“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我校八年级某班韦艳同学(化名),她的父母都在柳州打工,哥哥和妹妹跟着父母在柳州就近读书,她一个人留在老家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问及原因,韦艳说:她在柳州读书时,经常骗父母要钱去网吧玩游戏,长期如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劝阻无效后,无奈只能让她转学回老家读书,相当于随她自生自灭了。像这种情况的家长,他们为了养家糊口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疏于管教。无人管教的韦艳从小学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二)过度溺爱型家长
与“放任自流型”家长截然相反的是“过度溺爱型”家长。我校七年级学生韦春(化名)与母亲留守家中,其父亲在广东打工。为了让心爱的女儿上网查资料、学习,韦春的父亲特意给她买了电脑,拉了网线。一段时间后,韦春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次数和时间,最终导致不想学习,还经常逃课。而当教师就韦春的违纪行为与韦春的母亲沟通时,其母亲都很护短,致使韦春的违纪行为越来越多。
(三)教育型家长
家长是指承担起抚养孩子责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虽然孩子的抚养权不属于他们,但是他们还是担起了这份责任。
初中阶段正是女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他们跟家长一起留守家中,家长极有可能不与她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沟通不及时,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甚至产生难以挽回的结果。比如,八年级某女学生李娇(化名),她和弟弟、奶奶三个人在家生活,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她是外宿生,七年级时成绩很好,平时都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课,可最近她变了,上课没精神,经常趴桌子睡觉。当班主任发现几次此类情况后,找她的同桌问她的情况,她同桌说,李娇的母亲为了方便联系,给她买了部智能手机,她最近晚上经常用手机上网到凌晨一两点钟,甚至通宵上网,所以上课经常没精打采的。像这样的留守女学生,是很容易对网络上瘾的。
(四)打骂教育型家长
这种家长的情况稍微好些,他们本身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乐于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有时候经常用一些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比如,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就把原因归结于孩子不努力,孩子打架了不分青红皂白先责怪自己的孩子,孩子上网了找到就打,等等,这些家长的孩子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七年级某班学生蒙彬(化名)是一个让各科任教师头疼不已的孩子。她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中上,但是课堂纪律性很差,上课不听教师讲,还在周记和QQ空间中说“什么都是我自己学得的,老师有什么用,我自学成才”等。据同学反映,她经常在周末自己骑电动车到街上的网吧上网,有几次在班里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行为后就喊人到厕所打架。班主任找她家长来学校谈话,家长一来就先劈头盖脸地打她。
五、对策与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可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师应帮助留守学生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积极改善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情况。
(一)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学校应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利用网络和电话,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技巧。
1.开展家长会。开家长会首先是要求班主任先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然后大家到操场集合,请心理教育专家给全体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及网络成瘾专题讲座,专讲网络成瘾的危害,教他们防范的办法。
2.利用校讯通。班主任每天利用校讯通告诉家长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表现以及最近的情绪状态,这样有利于家长每天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同时通过校讯通经常向家长发送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及防范网瘾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根据调查,我校目前的学生家长绝大部分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太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报告会,充分利用校讯通,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
1.引导家长学会赏识教育。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干不好的就越想干,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做好、做对,要学会赏识激励孩子,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
【关键词】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现况调查;中学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5-0335-06
“心理控制源 ”概念来自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1],指人们在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影响自己活动及行为结果的各种心理力量的看法,可分为外控型和内控型两种类型。外控型是指个体行为后果受到外部的机遇、运气等控制,不由个人的努力所决定;内控型是指个体行为结果主要取决于自身因素,也就是通过个人努力肯定达到自己的预定结局。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PLOC)从心理控制源的角度评价家长对子女教育结局的态度与看法[2]。
国内有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大多探讨儿童心理或行为问题与父母教育的关系[3-6],大地区的大样本现况描述不多见,针对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研究更为少见。本研究通过分层抽样获取代表性样本,采用PLOC对湖南省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湖南省中学生家长心理控制源现状,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其家庭环境中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首先,依次按照地区类型(参照《2004年湖南省统计年鉴》采用聚类分析,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各随机抽取一个地区;其次,从每类地区随机抽取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各一所;最后,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组成研究单位,共有16个学校的96个班的学生及其家长构成了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共发放5760份问卷,回收5583份,回收率为96.9%,有效问卷4738份,有效率为84.9%。
1.2 方法
1.2.1工具
1.2.1.1 自编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学生性别、年龄,父母亲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家庭经济、家庭结构状况等指标。
1.2.1.2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PLOC)[2] 包含47个条目分为5个因子。因子1:教育成效(10个条目);因子2:父母的责任(10个条目);因子3: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7个条目);因子4: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10个条目);因子5: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10个条目)。每个条目都被划分为很不赞成、不同意、不肯定、同意、很同意5个等级,分别记1-5分。得分越高,表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越趋向于外控,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就越多。中文版PLOC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6]
1.2.2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将问卷统一发放给学生,由其带给家长填写,然后将问卷上交班主任,由调查员统一收回。问卷均不要求填写姓名,调查于2005年9月-12月之间完成。
1.2.3 质量控制 采用学生编号和家长调查问卷编号一一对应的方法,家长调查问卷上的编号与学生编号相对应,保证了调查的匿名性,消除家长顾虑的同时也避免他人知道答卷内容。在分析之前对每份问卷进行仔细核对,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经双人双份录入,一致性核查后最终锁定可靠数据库。
1.2.4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 果
2.1 PLOC得分情况
PLOC总得分及5个因子得分分别为126.8±11.2、24.5±3.9、29.5±4.3、17.2±3.2、27.9±4.7和28.2±4.5(表1)。
2.2不同地区学生家长PLOC得分比较
表2显示不同地区PLOC总分及5个因子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2.3 不同年级学生家长的PLOC得分比较
表3显示PLOC总分及因子1、因子2、因子4得分在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二年级学生家长得分高于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家长得分(P
2.4 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学生家长的PLOC得分比较
表4显示非重点学校学生家长PLOC总分、因子1、因子2和因子5得分均高于重点学校学生家长得分(P
2.5 PLOC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PLOC总分及5个因子得分作因变量,家庭一般情况中的26个影响因素作自变量(变量赋值说明见表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对于总分和因子1,其影响因素相同,均为X16、X23、X24和X26(P
3 讨论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教育态度、责任感、信念以及与孩子相互的控制力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往研究资料表明,PLOC聚合效度显示教育子女方面有问题的父母,在教育成效、子女控制和父母控制因子上得分较高,并且量表得分的高低与教育子女方面是否有问题有显著的相关性 [7,8]。
本次针对湖南省中学生家长PLOC调查得到的各因子得分与张天亮对济南市1667名初中生的研究结果相近[9],但因子1、因子2、因子3略低于魏宝玉等人对小学和初中生的研究结果[10];PLOC总分的第90百分位数为141,略高于薛新力等人对莆田市中小学生家长的研究结果 [3]。总体上看,湖南省中学生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状况与已有报道接近,出现轻微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研究对象年龄不同以及样本含量相差悬殊造成。由于本研究覆盖地区广,抽样方法较科学,样本含量较大,因此抽样样本更具有代表性,结果能真实反映湖南省中学生家长的PLOC现状。
对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类型及不同性别学生家长的控制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中等城市的家长PLOC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得分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的家长,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年级之间,因子1、因子2、因子4及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年级家长的心理控制源相对呈外控型,提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家长在子女教育上更容易出现问题[3]。具体表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应有的成效,没有很好地履行家长必要的引导、帮助、鼓励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更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好坏;在不同类型学校之间,非重点学校学生家长的因子1、因子2、因子5及总分均高于重点学校学生家长得分。非重点学校学生家长心理控制源相对呈外控型。提示成绩较差学生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效果、教育责任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多问题。一方面如果家长对待家庭教育态度积极,家庭功能状态良好可以促进学习成绩 [11-13],另一方面部分成绩较差学生的家长因孩子成绩一般而对其关注不够,甚至丧失对家庭教育的信心[3];在不同性别之间,男生家长的因子3和因子5得分均高于女生家长。男生家长心理控制源相对呈外控型。青春期的男生大多比女生好动调皮 [14-16],提示家长在教育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男生方面办法不多、效果不好,常常因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或被孩子影响自己的生活而感到无奈,从而导致对家庭教育失去信心。
在PLOC影响因素方面,综合总分及5个因子的结果可以发现:家里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有无酗酒、吸烟、赌博、吸毒等陋习,最近半年家中是否遭遇不幸事件,父母亲受教育程度5个变量进入PLOC总分以及大部分因子的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如果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父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成员没有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和最近半年家庭没有遭遇不幸事件,家庭教育的内控性就越强,就越有可能在子女教育上取得更大的成效,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学生教育就越可能持积极态度,使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上扮演重要角色。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有无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两个因素在各因子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优越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成员健康的行为有可能引导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国外一些研究学者也表示[17],环境对个人的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印证Rotter的个体心理控制源期望形成的理论:心理控制源期望是个人受到过去的经历,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的共同影响而逐步形成,逐步稳定下来 [18]。本次调查的结果提示,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技术支持应该提供给那些家庭教育不力(外控性较强)的家庭。要弥补此类家庭教育不力的现状,一方面可通过对此类家长进行专门培训从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可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关怀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从而尽可能地为每个中学生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Rotter JB.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A case history of a variable.Am Psychol,1990,45:489-493.
2 于欣.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见: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94-296.
3 薛新力,郑建盛,林志萍.家长心理控制源与子女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205-207.
4 程红,刘筱娴, 石淑华,等.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4~ 5 岁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研究.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2000, 4 (8) : 78.
5 吴静,周爱琴,石淑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4,19(5):87-89.
6 裴秀英,肖祖芬.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对独生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92.
7 李永慧,郑名.儿童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研究.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2,3(3):227.
8 姚树桥.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概论.见: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1.
9 张天亮,翟静,王成美,等.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844-846.
10 魏宝玉,金正勇,苏林雁.ADHD儿童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问题的相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699-701.
11 李燕芬,李廷杰,邹宇华,等.父母教育方式与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01-202.
12 张磊,肖旭东,霍金芝,等.家庭教育功能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征和学生成绩的影响.中国校医,2006,20(2):135-137.
13 武丽杰.学校恐怖症的心理成因与防治.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7-609.
14 林琳,林国桢,倪莉红.广州市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71-773.
15 张建军,李杭建,董永超,等.高中生吸烟行为特征及与其他危险行为关系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289-292.
16 吴浩生,张春和,黄一燕,等.深圳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711-1712.
17 Endler NS, Magnusson D. Toward an Interactional 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Psychol Bull, 1976,83:956-979.
【关键词】良好;家风家规;根植;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133-02
家风家规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很大,笔者对于农村中学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生活勤俭、学习刻苦、尊敬师长,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身上缺点较多,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口出脏话。让良好的家风家规根植学生的心灵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行为准则进行规范,使得学生可以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良好家风家规教育现状分析
有一句话为“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是因为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对于家风家规教育十分重视。农村初中学生从小就受到众多家规的约束。例如,某一名学生,他的父母对他管教很严。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孩子需要为客人倒茶。吃饭的时候只能父母陪同,孩子只有在客人吃饭走后才可以吃,这些被家长认为是孩子最基本的礼貌。孩子在吃饭时,胳膊不可以支在餐桌上,需要将饭碗里面的饭都吃掉,不可以有饭粒残留。这些家风家规教育过于严厉,但是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却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庭对于家风家规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减弱,还有一些农村初中学生对于家风家规认知程度较差,将做家务和保持个人卫生也看作是家风家规。对于家庭教育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家风家规都过于残缺、片面,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需要深入考虑如何让良好家风家规根植学生的心灵中,从而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
二、家风家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初中学生对于家风家规的认知程度较差
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绩只是对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或者是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但并不是教育成效的最终体现。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已经成为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学生家风家规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逐渐减弱,甚至对其采取了忽略的态度。在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眼中,家风家规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家风家规只是封建落后的思想体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实际需求,显然对于家风家规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些不良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家长对于家风家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明确良好家风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正是因为学生家庭家风家规教育缺失,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家风家规教育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
2. 良好家风家规的德育功能被忽视
我国在古代对于家风家规教育就非常重视,“孔融让梨”可以说是古代家风家规教育的代表,家风家规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家风家规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可以引导人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促进学校德育教育改革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无论是在家庭德育教育中还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家风家规具有的德育教育功能都被忽视了。本文作者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显示有5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3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从调查数据中可以了解到农村初中家风家规教育内容不够具体化,很多学生也希望父母可以对家风家规教育进行完善。家庭教育中父母利用家风家规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却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最终导致家风家规教育力度较差。
3. 农村初中学生对于家风家规的履行程度较差
在没有进行教育改革之前,农村初中都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弱化了良好家风家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用,最终导致农村初中学生对于家风家规的履行程度较差。一些学生认为家风家规过于苛刻、严格,自己没有办法实现就当它不存在好了。学生的错误思想主要是因为家风家规在制定过程中不够合理化、科学化,不能满足学生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求,学校也忽视了良好家风家规的教育作用,致使初中学生对于家风家规的履行程度较差。
三、让良好家风家规根植学生心灵的有效对策
1. 召开良好家风家规主题班会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家长文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家风家规教育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学校可以召开家风家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家风家规教育。班会召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演讲、辩论赛等形式,将农村初中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班会中对家风家规教育体会进行交流,对家风交规教育内容进行分享,从而促进学生对于不良家风家规的辨识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良好家风家规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提升农村初中学生对于良好家风家规的认知程度,使得学生明确良好家风家规教育的重要性。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利用规矩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得人人懂得辨识对错,这样才能避免人误入歧途。
2. 开展家风家规手抄报活动
开展家风家规手抄报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深入了解家风家规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也越来越为便利。学生可以互联网找寻古代家风家规经典教育典故,或者是一些具有价值句子。学生可以发现《论语》《三字经》《礼记》《朱子家训》等中很多句子都与家风家规教育有着非常密切联系,使得名家的家风家规对学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将学生制作较为优异的手抄报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并且对认真完成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利用班级微信群、微博平台等资源,分享优秀的家风、家规,为家风家规教育落实提供良好环境基础。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家风家规与遵守校风校纪、国家法纪教育有机结合,与入学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契合,促进学生自觉做到在家守规,在学校守纪,在社会上守法,让良好家规成为触动学生心灵的旋律。
3. 开展家风征文活动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礼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等都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好的家风家规,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征文要求学生内容:以家风、家规、家教等为主题,围绕传统风范,紧扣时代要求,针对社会问题,结合家庭实际,叙事论理,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和激励。要求必须是自己家庭发生的真实故事和感受,杜绝抄袭。通过这个活动,让良好的家风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受到美好的熏陶,并在生活实际中去践行,从而真正地让良好家风家规根植学生的心灵。
4. 开展“弘扬良好家风,恪守正确家规”签名活动
在签名活动仪式上,首先请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为学生作动员报告,要求学生庄重地在横幅或展板上签上自己名字,弘扬家风家规之正气。学校可将签名学生的视频制作成课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和主题班会中展示出来。活动中还可让学生代表宣读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和名家的家风家规,通过家风树正风、促学风,清校风。同时,让学生写下签名时的感受,感受深刻透彻的文章可出集子或在晨会上作交流,将良好的家风家规植根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晓禾.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继往开来的新阶段――“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分析,2014,(6).
关键词: 中学生 理想观 原因探究
关于中学生理想肤浅的原因探究,可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个方面浅析中学生理想肤浅的原因。
1.家庭教育误导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独生子女政策和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家庭教育很容易趋于功利化。由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非常集中,家庭期望值也非常高,在这个几乎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体系中,家长很容易担心孩子分心而扼杀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家庭教育比比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好工作,才能有好生活”的家庭教育直接导致学生的理想肤浅化、功利化。
再者,家长强制灌输自己的意愿“引导”孩子。父母有意引导孩子朝自身职业方向发展的情况屡见不鲜。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和生活的圈子所形成的人脉关系网络和既得利益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笔宝贵财富,希望他们可以继承从而少走弯路。理想“绑架”在父母为孩子选择就读学校和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干预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孩子的学校选择几乎都由父母包办,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塞进“名校”,浑然不顾孩子的意愿。在和同龄人学习能力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迷失,更无谓个人理想。
2.应试教育束缚
其一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理想和目标几乎统统变成了考高分、考名校,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判标准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更不用说追求理想,树立正确的理想观。虽然说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占评判标准的绝大部分,教师为了实现升学目标,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为应试教育,小学的思想政治课几乎被抢占无遗,不是考试的内容就不会列入学习的内容,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重成绩、轻素质。
其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针的不合理。全面发展是一种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智力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不顾现实情况强调“全面发展”只能培养“庸才”。动手能力不强的非要培养“劳”,不擅长体育的硬要“体”,语数英文综理综不要“偏科”,很多偏科的“怪才”被心仪的学校拒之门外,才能被埋没。如果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筛下一批“偏才”“怪才”,他们永远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著名画家陈丹青因不能容忍研究生招生在外语和政治科目上重重设卡将专业优秀的学生挡在校门外,又不能适应“学术行政化”的体制,愤而请辞清华大学教授的事件,引起相当轰动。这些刻板的规定着实让很多考生无奈,考研时的政治和英语与专业能力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却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3.社会舆论影响
受当代社会思想的影响,“理想等于幻想”的消极观念开始波及中学生群体,社会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等流行语对中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官化教育和GDP主义对学生的影响不浅。在尝到了初步富裕果实之后,一些人马上接受了以金钱为核心的“利益”概念,中国社会的基础很快就从道德转移到了利益。官方的很多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最明显的就是“GDP主义”,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经济的增长成为衡量各级官员的唯一重要的指标。GDP主义已经高度制度化,尽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努力扭转单向面的GDP主义,但成效并不大,可见某些官员的金钱主义概念根深蒂固。改革开放后,难以承受“贫穷”的一代开始了致富的过程。金钱很快就取代了往日的道德作为人们价值的坐标,金钱主义毫无困难地盛行起来。钱几乎可以和任何东西交易,“金钱万能”。于是乎,人们有了金钱崇拜。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下一辈不产生权力崇拜的心理实在是非常之难的。历史上,中国的政府不仅是负责治理的,而且承担着教化的功能。一名广州一名六岁小学生在谈论理想时,一脸淡定地表示:“我长大以后要当官。”这样稚嫩的回答引人深思。“官化”教育集中反映了社会对权力的盲目崇拜,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世之人多以官为贵,在无孔不入的负面引导效应之下,“官化”教育将会使尚缺乏足够判断力的学生“官本位”思想更加固化。中学生的理想观价值观情况堪忧,如何从根本有效解决仍是一个棘手难题。
参考文献:
[1]李朝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苗源.中学生自立意识的培养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袁春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思想性成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素质 党的教育方针 瓦房店市 学校工作 整体构建 教育内容 创新认识
一、贯穿“一条主线”
我们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父母与孩子有着血肉的关系、亲情的联系,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和谐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有的家庭还延用祖辈传统的教育观念,缺乏科学性;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缺乏系统性,经常表现出的形式有包办型、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缺失错位等等。抓住了症结,为我们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创造了条件。
我们开展了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为主题的专题性家教指导,改变了以往单纯为家长搞讲座的形式,让孩子与父母手拉手、肩并肩走进教室,听取培训指导,进行互动交流。一场场以和谐亲子关系为主题的指导培训应运而生,譬如,《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播撒心中的爱,让教育因爱而美丽》、《无悔的青春应当这样度过》、《怀着一颗平常的心为孩子减压,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父母争光》、《德商培养先过家庭这一关》等。几年来,大连市、瓦房店市的现代家庭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培训家长和学生共计百余场,受教育达8万多人次。
二、抓住“两个关键”
抓住“两个关键”就是要抓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和初中学生家长的指导与培训。
我们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作为指导与培训的关键,其原因在于,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说明,早期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这一时期进行科学地家庭教育,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若干个主题对家长进行培训与指导,如“观念决定成长”、“好父母,好孩子”、“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等。
对初中学生家长的培训更加关键,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青春期的学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困惑和疑虑,面对孩子身心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对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许多家长显得束手无策。面对这种现状,几年来,我们潜心研究初中生青春期的成长规律,针对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做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认识青春期的知识,让家长和学生懂得处理好几个关系对顺利度过青春期的重要作用,即处理好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同伴间的关系,进而让家长帮助孩子在和谐、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度过青春期,奠定人生坚实的基础。
三、落实“四个侧重”
一是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培训,侧重于学龄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学会谦让、学会尊重。
二是小学阶段的家长培训,侧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自立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卫生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文明的习惯等。
三是初中生家长的培训。面对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意识强、成人化行为倾向等,侧重让家长学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四是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的培训。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本趋于成熟,渴望并憧憬美好的生活,有与之俱来的学习动力和生活动力,并有为之去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信心和热情。侧重要求家长对高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四、采取“五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针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和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家长,我们采取与家长面对面培训指导的方式。
第二种形式:小学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培训与指导。因为这几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培训指导,便于家长与孩子及时沟通,有利于产生共鸣和认同感,产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第三种形式: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我们发挥家教专家的引领作用,教育局组织的讲师团从宏观上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与指导;家长学校根据家长和学生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讲师团的培训指导和家长学校工作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为一体,形成宏观和微观的家庭教育格局。
第四种形式:家长走进学校,教师走进家庭。我们每所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尤其是让家长参加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节假日,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学困学生家庭、单亲学生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细致了解家庭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第五种形式:通过艺术教育表现形式,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我们以家庭教育为素材,自编诗歌、创作歌词、自己谱曲、制作MIDI、排演剧目等,在全市学校和社区中巡回演出,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增强家庭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五、体现“六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忧虑,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工作。针对部分孩子缺少感恩意识,我们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如创作歌曲《父爱如天》、《不尽的母爱》,在学生中作为校园歌曲传唱;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亲情,缺少母爱,缺少父爱,我们创编了歌曲《呼唤》,在家长中流传,使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
瓦房店市共有206所学校,中小学生10余万人。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家庭教育现状,我们对上万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整理出来自900多个家庭出现的教育个案问题,筛选出来120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为了有针对性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大连市级、瓦房店市级现代家庭研究会会员和讲师团成员的作用,大连市现代家庭教育研究会5人成员中,瓦房店市有1人,大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10人中,瓦房店市有2人,瓦房店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10人,我们把这些问题分发给每个成员,作为家庭教育研究、培训、指导的课题。也就是说,家长和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培训指导,满足了家长“订单式”家教需求。指导者高屋建瓴、驾轻就熟,每一次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都是心灵的对白、心灵的震撼。指导者以家长的身份、学生的心理、自身的经历,以通俗易懂的哲理、感人至深的例子、震撼心扉的交流,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贴近家长的心理,引起家长和学生强烈的共鸣。
学校的网站开辟了“家庭教育绿色通道”,开通了“教师博客”,家长通过与“教师博客”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和解决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二是感动性:感动是什么?感动是我们自身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最理性的心理活动。没有感动,就没有教育;教育一旦有了感动,受教育者就会变成另外一种理性的人、真诚的人、会爱的人。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始终贯穿着感恩教育,体现着感动的情结。在对家长的培训中,我们不仅整理并引用大量的国内外经典家教案例,而且发掘了身边更多的家教案例,通过案例揭示家庭教育的内涵、方法和规律,体现感动性,提高实效性。共计整理出20大类型、500多个家教案例,并出版《瓦房店市家庭教育经典案例选》。
我们把艺术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通过诗歌、歌曲、课本剧、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感染着家长和学生。我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青春是什么”、“父母的心声”、“孩子的心声”、“单亲孩子的呼唤”、“不尽的母爱”、“父爱如天”等。我们采取不同的艺术教育形式,搭起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理解的桥梁,父母和孩子在感动中,拉近了距离,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为培养中小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我们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孝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孝心体验中学会感动、学会孝敬,丰富传统美德内涵。我们也要求家长每天至少有一次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我们给孩子留道德家庭作业,每周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一个月给父母写封信,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和对父母的感受;父母的生日,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生日礼物。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父母工作、生活的辛劳,唤起了学生的亲情,培养了学生尊重、感恩、孝敬亲人的情感,增加了家庭的亲和力,学生从关心最亲近的人开始,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每一次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关于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讲座后,讲座者要求所有的孩子面对父母说一声感恩、感激的话,讲座者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异口同声、发自心底地喊出“妈妈、爸爸,我爱你!妈妈、爸爸,辛苦了!”孩子们和父母拥抱在一起,泪水交织在一起,场面十分感人;有的孩子十几岁,从没有说过“妈妈、爸爸我爱你”,当父母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孩子从心底间流淌出的真情时,在座的所有父母都泪流满面;没有相邻而坐的孩子和父母,离开会场后,都情不自禁地手挽手、肩并肩地相拥而去……
三是实效性:家庭教育的最终归宿是体现在实效性上。培训和指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更新家长家庭教育的理念,创新了家教思维,使家长系统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化为家长自觉的家教意识和家教行为,并付诸于实践。
我们利用重大事件和传统的节假日,在家庭教育中融进道德教育。2008年清明节,我们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了解家族历史,传承优良家风”主题教育活动。我们要求家长向孩子介绍家庭的变迁与发展的历史,从而再现了民族的复兴史。在家长的配合下,通过调查报告、主题班(队)会等形式,进行健康文明的民俗教育,倡导文明祭祀、环保祭祀,学生用文明健康的方式缅怀先烈和前辈。我们通过评选“十大孝星”和“优秀家长”活动,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指导父母要做合格的家长。这些做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教育》、“人民城市网”和“民心网”纷纷刊发了我市的做法。
四是一致性:教育的一致性原则要求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统一。家长要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要理解、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学校和老师也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家校协同,共同架起和谐亲子关系的桥梁。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座谈会、家长接待日、家长进课堂、开放班会、问卷调查、致家长一封信、老师校长家访、成立瓦房店市家长委员会、创编家教小报、家长讲坛等,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
五是系统性:我们针对不同年级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系统地开展家庭教育。组织编写了家庭教育参考资料,主要有四部分内容,即做父母的修养、父母教育孩子的任务、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案例精选。
关键词 初中生 厌学问题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生厌学问题的成因
1.1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对学习节奏和方法的不适应导致失败感。在小学阶段,由于功课少,内容浅显,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而升入初中后,课程急剧增多,内容不断加深,教学的节奏也相应加快,加上新课程改革后,许多知识并不能靠识记就能很好地掌握,大量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学会概括、理解、分析才能将知识消化。于是部分在小学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则会显得无法适应,穷于应付。再加上中学竞争激烈,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无法正确调整心态、寻找原因,从而使成绩一落千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1.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生活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尽管要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是,初等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现象屡见不鲜,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思想仍然很有市场。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而所谓的考试就是一套厚厚的试卷,或者说试题的集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不围绕考试,这种单调的校园生活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1.3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皮亚杰指出:“人作为主体都具有可塑性,青少年尤甚,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能够在很多方面产生影响。今天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大误区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教养方式不当,一切唯分数论,造成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厌学情绪。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是勿庸置疑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正确地关心孩子。家庭教育存在的第二大误区是关注物质精神,忽视身体,忽略心理。有些父母单纯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而忽略孩子的精神要求,缺少与孩子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从不试着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让孩子的一些不正确的、不健康的思想放任自流,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再加上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弱,于是很容易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走上厌学、弃学的道路。
2初中生厌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学生方面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从而改变自己无能的自我认识。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尤其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2.2学校方面
必须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评价制度,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努力落实教学改革以新课程为指导更新教学观,抛开应试的枷锁和束缚,树立敢于创新的思想,逐步建立新的教学观;以课堂为阵地推动新课程,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角色,由原来单一的传授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者,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传统的课堂讲练模式也将随之而改变。教师要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改进教育方法,给学生以平等的关怀。以课外广阔天地为拓展,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去探索。这样,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时落实教学改革。
2.3家庭方面
规范自身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要求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有空也可以坐下来看看书、读读报,或者在休息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也是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符合时展的需求。增强两代人对话。加强家校联系:第一,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多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参加学校建立的“学校――家长短信平台”,及时了解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好出现的问题。其次,父母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形成一种认真、坚强的品质,更好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只关注孩子单方面的观点,要多听听学校的声音。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思索,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查、总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心理方面。
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乐观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导致缺乏学习的信心,从而影响对物理的学习。
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畏惧,特别是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再加上教师没有加以正确引导,或学生有失败的体验,于是这部分学生就产生了畏惧物理的心理。
1.学习中的茫然心态
在学习物理时,部分学生表现出茫然的心态,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物理的逻辑性没有数学那么强,学生在开始接触时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因而,他们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切中要害、正确应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和兴趣。
2.“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这种心理在农村初中学生中存在的比例较大。这是因为在农村初中,学生自身的基础,所处的环境和学校教师的结构,都给这部分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创造了环境。农村初中生源窄,加之实施“普九”之后,凡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小学教育压力减小,学生也随之丧失竞争意识。“反正我都要读初中,我不去他们还要来请我”这种懒散的思想逐渐在部分学生中形成。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其压力也随之增强,再加上受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这些学生由此产生了不思进取的心理。
(二)家庭教育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广大的农村,学生家长由于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不懂正确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认为“黄荆条儿出好人,棍棒下面出孝子”,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一旦做错了事,家长先是一顿暴打,然后一顿臭骂,使得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恐惧”,再也不敢大胆地去做任何事情,即使是对家长的吩咐,也是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例如:有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善学好动,勤于动手,并善于思考,但其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有一次,这个孩子在煮饭时,误将糯米当成了大米,结果让家长在客人面前丢脸。待客人走后,家长臭骂了孩子一顿,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便寡言少语,一改以往的天真活泼、勤学好动,成绩也不如以前。这个例子说明家族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长的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宣传、贯彻,农村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一切都包办代替,从来不让孩子做事,结果使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产生了依赖思想。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缺乏动手的实验,理论将失去支撑,知识也无法得到应用。像这部分娇生惯养的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差,依赖思想强,总是希望别人去做实验,严重阻碍了对物理的学习,也包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学校教育方面
农村中学的教育方式落后,部分教师教育艺术性不高,采用“填鸭式”“授之以鱼”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导致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参与意识差,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另外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注重关心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不关心相关学科的进步,摆资格,吃老本,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不齐备,或陈旧,实验不能完全开展,实行“普九”后,虽然新添了设备,但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用好这些设备,这也是阻碍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解决措施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学生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我在长期的实践中,针对上述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了以下措施,效果较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新课程改革这一重大举措要有较深刻的理解、认识、体会,要从一个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这次课程改革。对待这次改革,教师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去贯彻课改精神,体现课改宗旨,落实课改目的,以培育新时代的人才为已任,来推动整个物理教育向前进步。
(二)提高授课的艺术性。
课堂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正因为课堂的存在,才有了教师的存在。教师应该思考,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提高授课的艺术性,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各种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初三物理《发电机》一节时,将两节课调到一起,带学生去一个小型扬水站参观,让学生实地观察发电机,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学效果远大于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讲授,因为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提高课堂的艺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愉快地完成教育任务,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三)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
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式单一化,家长学校应充分发挥作用,召开家长会,宣讲一些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介绍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使家长转变观念,从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学校在每学期
开2―3次家长会,并尽可能多地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