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比尾巴》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生a托着小鱼缸上台: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昨晚在电视栏目《动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我把它画了下来。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生c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39-0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内外的实践证实,合理的利用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他人经验与教训中开展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情景导入模式

情景导入是案例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需要巧妙的挖掘出教材与生活中的资源,创设好相应的情景来引出案例,再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案例教学情景:

1、逼真情景创设法。逼真情景创设法即在逼真的环境中引入教学案例,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环境,并充分的挖掘出该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从实际情景出发,提前的预想到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设计出不同的思考方式。

2、情感情景创设法。创设情感情景的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来领悟作品中的情感,为了创设出适当的情景,教师必须要从作者的角度为出发点,从这一角度来表达情感,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沟通。

3、影像情景创设法。影像情景创设法即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模式,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该种模式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也是现阶段下使用较多的一种情景创设方法。

例如,在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寥寥的几十个字很难让他们感受到诗中的意境,此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播放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和图片,此时,学生的兴趣便能够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完成之后,教师在使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庐山瀑布的意境之中,这样便能够很好的优化教学效果了。

二、用案例充实文本,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通过一些案例来呈现,但实际上,将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阐述课文,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案例材料,将文本魅力发挥至最大化,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模式。在导入文本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整合。在导入文本时,必须将文本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故事、场景以及情节来深入的理解其中的词语,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同时深刻理会到重点词语的意思。

2、注重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化。在小学语文中,抽象词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化,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例如,关于“军国主义”一词,这一词语抽象性较高,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小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很难理解军国主义的含义,如果直接告知学生这一词语的概念,虽然学生能够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但是依然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此时,就能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日军侵华的视频,并让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电影、电视与课外书,唤起学生生活的积累,然后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军国主义”的意思,那么在此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就是一个非常具体、清晰的形象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情景来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开展讨论,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思考能力。

三、注重反馈,优化教学

无论是多么严谨的教学计划都会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反馈与分析,才能够根据其中的不足找出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并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寻找出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优点与缺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有价值的见解,教师则记录好,同时,还需要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总而言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宜使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教学方式,以便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界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教训,以便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本理念;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眼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又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新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并已被本校语文教师所认可,生本化教学日益引起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恰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和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应用语文教学资源课件,有利于全面优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而科学有效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发展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现状

我校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尤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究,语文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近年来广大语文教师自觉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适时解决了仍存在的一些学生语文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语文老师教学犯难等问题。本课题组将研究出知识性较系统的、对性较强的、操作性较易的融合课件成果,校本化推行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现状。

我校语文信息化与生本化教学案例研究,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将小学语文零散的课程资源素材加工整合实践的一种定性式研究实践,是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融合实践案例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生本化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理性的反思过程。研究中先须进入一种实践情境,来理性解释其融合资源的价值,并不是抽象地思考问题,来无依据地作出结论。具体内涵: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像实验室研究那样通过人为控制产生的结论;二是真实客观的思考,而不是一种想象的意念;三是案例研究法在讲究语文课程融合情境性的同时,又非常重视语文课程融合的过程性实践,即要对小学语文课程融合情境变化进行分析反馈,以了解课堂生本化教学效果变化的状态和趋势,从而把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价值产生的整个变化过程。以使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既重视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又关注语文生本化教学课堂的有效建构,让小学语文课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优质高效,凸显特色。

二、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意义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融合实践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学生兴趣培养和自主探究,也有助于语文个性化学习和小语课程资源互动。为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将教师和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互动空间,使小学语文现代网络课件成果转化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教师能创造性的教,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从而展示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推动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有利于开放式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的建构。也能实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应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语文教学的校本特色。

其实践体现在: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环境,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设计整合课件,通过校园专题网站为师生搭建一个语文资源互动平台。构建一种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功能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的相关理论和规律,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全面融合。引导学生语文创造性学习,改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师教研整体水平,转化陈腐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健康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和合作互动。自主解决语文学习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力;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研究目标。融合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力求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终身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和方法;推进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发展特色。通过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实践,彻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教师角色改变、学生角色改变、教师备课、上课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同时,继续深化语文教材改革和语文课程结构改革,推动我校小学语文教改,向纵深发展。

三、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实践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课教学实效探讨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提高数学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三部曲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谈情境中的资源生成策略

“三位一体”,提高拼音教学实效

对比: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浅谈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数学要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案例

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创建高效优质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加强说话训练引导快乐表达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之我见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也谈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家园共育,为孩子托起希望的明天

"创"出精彩语文,"新"出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演体验

浅谈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引发小学语文“阅读期待”的三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精讲点拨的策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重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阅读打开明亮的窗口

漫谈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设计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谈实现语文课堂生命的回归

注重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关于学生思考力的一点思考

小数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作文创新的有效方法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语文;以人为本

我国近些年来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提倡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本质上是要求打破传统教学的枷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往往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较不成熟,不需要以小学生为本,教师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学生下达“指令”即可,这种教育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也难以真正的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乃至是大学生,教师都应该从学生本位出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学生的本质特征

1.学生的经验是以系统学习为主。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具有极强的特征性,根据教学活动的任务多少,教学使得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另外,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想要通过直接经验来实现是机会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通过教师这个“媒介”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学生再通过系统的学习间接经验,可以缩短知识获取的时间,使得发展的过程更为顺利和便捷。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处于主动地位,即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首先,学生具有独立性。任何一个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独立特点,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认学生的独立性,其实就是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途性、以及发展结果的多样性等,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先决条件。其次,学生具有自我意识性。小学教师往往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不成熟,其思想也不构成意识形态,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根据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的教育理论观点认为: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思想意识往往正在不断发展,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所产生的变化。笔者认为即使是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状态、地位、作用和情感等有一定的自我认知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忽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阐述到部分的小学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往往认为小学生不具备“自我意识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只按照自己课前的教案进行授课,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也会因为“时间有限”等问题,忽视对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很少有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还能耐心的和学生进行交流,认真聆听学生的建议。

2.缺乏公平公正的教学。

在一项教育调查中,有一个有趣的教学案例:一个小学生开始较为听话乖巧,后来由于家庭原因学习成绩下滑的较为严重,于是他开始成为了所有教师眼中的“坏学生”,上课破坏课堂纪律、作业不按时完成…于是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调查最后得出:该学生并非天性顽劣,只是在学生成绩下滑以后,自我认识到授课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不再像从前那样,于是开始以“捣乱”的方式从新吸引授课教师的注意。这个教学案例值得所有教师进行反思。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教师往往更加关注优等生,忽视差等生,这中教育现象应该被杜绝。

三、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1.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法治国家,因此处处强调民主和平等,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也应该这样。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生的性别、民族和家庭就对学生“另眼看待”,更不能歧视的诋毁身心有缺陷的学生。

2.尊重学生。

任何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小学生也不例外,教育公平教师要求教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袒爱护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厌恶成绩较差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保护学生的隐私和秘密。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符合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正确教育观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积极的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娟.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在文化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旧课程交替、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学生最喜欢的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中

学习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他们已不满足于在单一的情境中学习,他们需要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体验成长,而学校、社会、

家庭也为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利用的丰富资源。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实际进行分析,根据案例,提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为提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学生 教师

一、问题提出

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深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深化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情境教学的选择也就成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关键。

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通俗地说,就是“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情境教学要促进主动建构,其内在含义就是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生成新的认识,要看怎么样去理解情境。图片的运用是情境,多媒体的介入是情境,一个小小的举例也是情境。

它可以是一席话语,一段文字,一个动作,一张图片,一曲音乐,或是多媒体的组合。都可以用音像将学生带入另一个时空,可以用图片唤起学生的某种想象和思考,可以一个举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发探讨。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语言与形、情、意统一训练的语文教学规律,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愉悦性。情境教学研究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一)利用动画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为一体,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学习创设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内容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此种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经常运用。

教学案例:《草原》

《草原》一课的导入部分。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谁来说一说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

生:唱的是美丽草原是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在那一碧千里的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养的草原身生活是多么的快乐与幸福!今天我们就和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看一看草原的美丽景色,感受一下蒙古人民的生活?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草原》!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播放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范围(即情境),教师以此教学手段为教学契机与学生亲切交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教师让学生亲临现场,在田间、野外、养殖场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小学语文开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选择此种情境教学类型,学生非常喜欢。

教学案例:《小动物过冬》

教师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多的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先查阅资料,找出一些小动物的相关过冬资料,并按照方式的不同把他们分类。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喜鹊”、“鸽子”与课文中所讲动物过冬方式不同,又继续查资料,把找到的所有课文中没有涉及的动物的过冬方式整理出来,录制成音频资料,准备展示给同学们。当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时,他忽然想起:农民伯伯家中养的羊、猪、狗……它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呢?便亲自走近学生去问,他们也知道的寥寥无几,于是,教师和学生亲自到生活中去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下来。

第二天上课,结合学习拓展时,在录音情境中,同学们通过读文、听音,联系生活知识,说得头头是道。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预设,所以这一节课上得很成功,孩子们也在问、读、想、说、听、辩、记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知识。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教师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已经进入他们的认识领域,成为他们的经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案例:《新型玻璃》

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教师改变了过去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会”:学生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假设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现在你如何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整堂课学生学得其乐融融,有效地避免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毛病,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结论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张扬学生的个性,其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巧妙设计情境,能较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评委给予批评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田学亮.小学语文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J].学周刊,2012,14.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在教学方面具有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适应小学语文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的高素质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长、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是积累知识,而且包括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引导学生认知语文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建构多元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一个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语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非常宽广和全面的知识修养,广泛学习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力求实现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儿童生活的全面覆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具有自主创新意识

新课程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也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要具有自主参与意识,善于创新,并将其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小学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在实践中探究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4.形成课程文化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要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程对儿童发展的多元意义,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学生情况、教育条件等,选择、利用、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与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不佳的原因如下。

1.重理论,轻实践。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地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偏重学术的阐释。这种线性单向的封闭理论体系,远离了丰富的教学实践,不能及时吸纳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同时,由于教育实践知识的缺失,学生很难将显性教育知识转化为缄默教育知识。

2.重传授,轻反思。

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专业知识培养的“理智取向”。今天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已经由“理智取向”转向了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实践―反思取向”和关注教师成长文化背景的“生态取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偏重教学技能训练,实习主要是感受性、模仿性的实践,忽视了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反思习惯的养成是其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动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我们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为基本准则,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与研究活动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

1.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应以固有的、封闭的理论形态而存在,而应在丰富的、动态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生成。教师必须有前瞻的意识和眼光,具有鉴别选择的能力,不断吸纳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我们应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体系,用这个动态发展的体系来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我们采取的措施有:组织师生定期走访教育实习基地校,深入小学课堂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况;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有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相关教育现象进行讨论和思考。

2.评析教学案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

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小学语文教学有关实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论课堂,通过直观感受学习间接经验.加强理论同实际的联系。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体验。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它能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体验和认识。同时,案例本身具有的生动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教法的改变彻底改变了学法。

3.完善实践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成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建构与生成,促进职前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机融合目前,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国防、科技、军事等等,教育更不例外。要想提高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促进教育体制的转变。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信息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现代化的元素,如多媒体软件中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些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清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小学语文中《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网络信息量极大,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各种资料以及语文教育的前沿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资料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语文知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相关案例,在案例讲解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地标注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如将一些重点词汇、修辞手法、优美的句子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表示出来,让学生明确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价值挖掘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忽视了教材的地位。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国家教育部门严格审核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教材中的很多经典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追求教W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提炼

在互联网急剧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程形式,使语文课堂向带有美术性和音乐性的课堂转变,课堂趣味性确实有所增加,但是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被大大降低了,带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学被打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网络信息技术的措施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学常识,使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以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还要通过网络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如搜索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知,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量。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师还要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层次。网络信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建立气氛轻松、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3.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教学

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提高的舞台,如微信群、QQ群、语文教学论坛等。教师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定期文学常识、优质文章,为学生推荐经典著作和优质书籍,为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提供大量支撑。教师还可以定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生生和师生关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网络信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选择性地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各学科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备课

随着减负呼声的日益高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量数据显示,造成课堂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备课不认真,而是他们对备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握备课的有效方法。只有抓住备课的根本,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备好课呢,下面让我们为自己的备课好好把把关吧。

一、小学教师当前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象一,许多教师看重教参,因为教参还提供教学案例,可以直接用来教学;有的老师重考纲分析,考试指挥棒的功能体现更为明显。其实不然,我们教师最应该依据的是课标、教材。他们才是进行备课才是基本点。对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对教学过程只是做出简单的知识罗列,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备课流于形式。

现象二,背课代替备课,有些课堂上,教师讲的滔滔不绝,似乎功底很深,其实这种课堂教师成了演讲者,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这反映出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是备课而是背课,完全曲解了备课的含义。

现象三,学案代替教案。有些教师不注重写教案,而把重点放在了学案上,学案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的学习方案,而教案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既要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活动的设计,又要分析学生,设计学生活动。备课的结果是形成教案而不能用学案代替。

现象四,重预设,轻生成。有些教师的教案过于详细,甚至把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了出来,然后照本宣科的去表演,这样的课堂太过于僵化,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了课堂动态的生成。教案应多角度预设应对方案,简单地说,备课应该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

现象五,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同一化教案。集体备课已经成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其效果也常常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表现是,资源共享导致统一化的教案,教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不同,这种备课不备人的做法当然会导致教学设计的模式化。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现象六,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备课。备课就是做好课前的准备,这是许多老师普遍想法,其实,针对一节课的研究应该延伸到课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课后反思,我们称之为反思备课,它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有一个著名的结论是教师的实践加上反思等于教育名家。在这个方面教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题目叫“咂摸教学”。即“反思式”教研。把反思做好,把反思三年的老师称作入格,再反思三年,就可能成为合格,再反思三年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要想培养教师要注意“三格”----入格、合格、风格。最后培养学习型的教师。

二、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新特点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础牢靠,剔除不必要的环节,才能由此生成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教师要备好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教材,全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安排,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依三维目标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备课前应通读教材,整体备课。

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拿到新书以后,教师要结合语文课标、教材说明及时阅读全册教材,目的是对学段三维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2、钻研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面广量大,增加了备课难度,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更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备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对教材的特点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此,过去那种个人独立备课的形式已经适应不了课改的继续深入,集中教师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当取而代之。集体备课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备课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改前教师备课多采用以课文为单位逐篇进行,导致教师缺乏对整本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了解,费时低效。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品读教材,感悟文本备课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要求,要落实这一维度的目标,就需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细品读教材,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第三要“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因此,只有教师品读教材,感悟文本,经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备课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4、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

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备课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是要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补充学生学习的资源。二是要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布置搜集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三是要挖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