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听课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也“情”,学亦“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首先是人格与尊严的平等,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亲和力有效地调控着课堂教学的节奏,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亲情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求知若渴的目光,课堂教学中随时而至的礼貌用语把“言传身教”展现得淋漓尽致。老师们不仅用语言,更多地是用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在整节课中都是精神焕发,笑容可掬,挥洒自如,能够以美的形象吸引学生,师生之间的对语,使人产生亲切之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庆华蓉老师在教学中用“谢谢你”、“火眼金金”等词语给予学生时时鼓励;张爱萍老师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地表扬学生,使整个过程学生都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体现在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兴致勃勃的朗读讨论,并且还有小组与小组之间pk的激烈场面,使学习气氛非常的活跃和民主。康惠萍老师则以“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等自然,朴实的语言,让学生为自己打气加油,为课堂开始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细雨润物,情意绵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既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人常说,不称职的教师给学生“金子”,而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则是“点金术”。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可以体会到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庆华蓉老师把识字与阅读有效的结合,每晚一个小故事,去生活中认字……教会学生识字方法。而张爱萍老师的导学案高效课堂则让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她执教的《一双手》突破口的切入自然流畅,只设置了两个恰当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筛选重要的语句并对所需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以抓重点句段研读课文,从学习形式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教师导学点拨的形式,从而体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最高主人”的教学原则;从理解内容看,在整体把握基础上,有目标地、快速准确地筛选重要信息,突破了重点;从学习方法看,在这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句去筛选信息,授之以渔,突破了难点。尤其是小组合作更是让我收获颇多,同样是四年级差别太大了,我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那么几个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却显得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小组合作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她们的小组分工明确,一问一答,最后小组长对自己组的发言作总结,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且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也没闲着,邀请他们朗读或帮助解决问题,真是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康惠萍老师的习作教学以“最美妈妈”为题,教会学生在作文中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有价值可言。
三、以情激情,情染情
三位老师每个教学环节过渡都非常的自然,用自己的情去激活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情”也在这串串情境之中生发出来的。用有价值的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碰撞知识的火花,擦出智慧的结晶。从中体会到小鱼的幸福,张迎善的朴实、默默奉献,及母亲对孩子伟大的爱。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极大的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情地去说,展示自我。
四、情为调,以读激情,情更浓
所学内容感情鲜明,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为此,三位老师在教学上采取了步步深入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了情境,抓住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有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老师范读、配动作演读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尤其张爱萍老师指导朗读时,抓住了问号与感叹号让学生读出惊讶的语气来,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还让学生互评,提高了朗读水平。老师重视语感训练,品味语言文字的情境,以读代说,以读促理解,让学生读得声声有色,有滋有味。
五、板书是情,心溢情,情升情
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板书简单、明确,突出重点和难点,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
听课后我就在思考:如果我来上这堂课,我怎么才能像她们上得这样好?就需我从自身找原因。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就是艺术”,我会深研这句话的,在教语文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我想今后我会从以下几点逐渐促进自己:
1.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当中我要有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和孩子交流,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课堂注重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注意美化课堂教学,情景教学。
2.学习优秀老师们的情感教学,把孩子摆到正确的位置上,从心里上来重视孩子,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自然,从而去亲近老师,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使学生愿意去学习,自主的学习。
3.课堂教学要注重教材的重点,教学生不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而是要跟着学生走,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去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突出了个性的发展。
4.敢于进行自我挑战,认真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注重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上的每一堂课都能有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一、分析学情,攻克难点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老师首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谈论在做实验探究题时感到困难的地方,再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学生在做装置连接题时面临的拦路虎,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后,杨会斌老师分享了此次课的设计思路,他说道:“这个问题产生于课堂教学实践,设计此专题的初衷是为了突破学生实验复习中的难点,不管是高三专题复习还是课题研究,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题来源于问题,研究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是啊!我们在上复习课时也一定要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会审题,思维严谨
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装置连接题综合程度高,推理思维过程十分严谨,导致考生的得分率不高。由此可见,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学会审题技巧与解题技巧,在专题训练过程中建立成熟的思维模型,学会规范答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习题讲解课上应该做到:教学生仔细审题,抓关键信息,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要找题干帮助;教学生严谨作答,思考全面,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写出最佳答案;教学生技能方法,举一反三,遇到同种类型的题目可以从容应对。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通过教师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
三、讲练结合,总结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31
在当今这个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信息时代里,英语已经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势在必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效率,给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英语听说课的实践与反思,仅供参考。
一. 教学实践。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都需要得到认同、支持与鼓励,这样他们才会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激情。因此,在初中英语听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通常害怕展示自己,因为初中生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他们害怕自己出错误后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说”的环境,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
例如:有的同学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有的同学英语的语法掌握不够准确,还有些同学不愿意在课堂上朗诵英语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告诉他们“ Very 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这样在鼓励中,学生才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学习的劲头更足。在这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
2.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使得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同学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然学生运用一定的英语语言来完成教学情境的设置,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这节课时,就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利用1.What do you do? 2.Where do you work? 3.What does he do? 4. Where does he work? 5.What do you want to be ? 6.What does he want to be? 等问题创设一个求职的场景,假设自己是某个公司的招聘者,在讲台上举办招聘会,与扮演求职者的学生生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英语语境应用的体会。这样的自由的对话,充分调动了大家说英语的积极性。同学们创意性的展示自己设计的英语对话,既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又使的英语成为了真正的交流工具。
3. 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制造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同学们可以在声情并茂的短片或者电影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感受英语带来的美,从而使得学生能在英语美的海洋中自由邀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 这节课时,课堂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同学们熟悉的食物的图片,如:apple, orange, meat, rice 等,然后通过用“What’s this in English ?” 句型问学生这些食物的英文名称。通过这样的方法复习前面学过的句型以及让学生通过直观回忆以前所学过的食物名称,为本课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听力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
接着,我又让学生看P31—1b的对话,听录音, 跟读对话,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对话。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操练:Do you like … ? Yes, I do. / No, I don’t.学生可以更改有关的食物名词,编出自己的对话。这样学生在练习对话的过程中,不但练习了英语的口语,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这节英语的听说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场景及句型的训练,然后让学生听相关的听力材料,这样在提高学生“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英语“听”的效率。
4.利用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合作学习就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努力,沟通交流来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学习。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和任务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话语权,不搞一言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尽量避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尖子生个人表演的舞台。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 教学反思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在说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听的质量。我会尽量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教学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中,不能很完整的说出英语句子。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批评学生,而是应当适当降低说的难度,创设一定的情境,允许他们说出一些简单的英语词组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讲话,是交际运用的最有效方法,学生可根据所学的内容编小对话,扮演警察,医生,摸拟记者采访等。学生对这种活动往往很感兴趣,课堂中都能积极参与。这样他们学会了语言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语言,并且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
2. 在英语的听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够纯正,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进行英语的听说训练,在课堂之外就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了。但是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就听说留些适当的回家作业,比如: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同时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材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 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 , 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
3. 知识类课要靠讲授,技能类课一定要靠练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性科学,需要大量的练习方能掌握。所以需要大量的科学的练习。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学习语言就是实践,再实践,其它方法是没有用处的。因此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策略的薄弱,怎样让学生运用好英语听力的相关策略——听力前预测,听力中猜测,边听边速记等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练习。
4. 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某些关健词和一些中心句, 因为关健词、中心句正是反映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只要很好的把握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中心句,学生就能较快较好的理解听力材料。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并对所听信息进行适当的恰当的,从而提高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信息的能力。
总之,英语听说教学当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英语听力教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骆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谈[J]-考试周刊2011(68)
关键词 中职英语听力 小组合作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中职生英语听力学习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的英语听力基础较差,掌握的词汇量不够,语音、语调本身不标准,音变知识掌握不足,对英语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理解听力对话里面的内容,难以真正听懂其中的内容。同时不少中职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动力,对英语听力学习没兴趣,上课精力不集中。本来中职英语听力课时就不多,学生本应加强课后听力练习,却少有学生能坚持课后听磁带、进行模仿和复述练习,这样要提高听力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死板的听力教学模式,在英语听力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愿意听、愿意学,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听力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2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又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的教学形式。笔者在中职英语听力《乐聆英语听力》1的Unit1First day教学中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将学生分组。全班共有28位学生,将他们分成7组,每组有4个组员(组员太多不方便讨论问题,4个最为合适)。让组员之间先将要学习的内容先练习一下,用2分钟去完成Unit中的Activity1 What’s going on ?这部分是看图片完成表格,让学生先熟悉单元新词。
其次,开始听力练习。Activity2是听六个小的独白选择正确的答案。材料让学生听三遍,要求每个组员尽量写下所听到的内容,听完之后,给学生2分钟讨论一下各自听到的内容,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复述听到的内容并说出题目的答案。接着,进行Activity3到Activity6的对话练习。难度较大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听四遍,听对话的时候可以叫组员之间分任务,两个组员负责听写A部分的内容,另外两个组员负责听写B部分的内容,听完之后有3分钟给4个组员将自己听的内容重新组合,并设法较好地将对话复述出来。回答教师问题时需要两个组员合作复述对话并回答课本的问题。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堂上所听过的录音文本。
笔者原以为以上的课堂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留给了学生更多自由讨论的空间: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局限于沉闷又死板的听力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还使他们同时提高了听力能力与语言表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中职英语听力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也存在着有待提高之处。
3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3.1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员在活动中表现机会不均等。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致,各个小组中英语水平较好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成为了主角,其它的组员练习的机会就较少。这使得大部分同学缺乏足够的语言训练量,导致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分化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长期以来习惯了做学习活动的旁观者,另外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怕说错怕丢脸,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不大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少数的优秀学生则在教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百增,他们就十分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导致每次都是那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唱“独角戏”。因此教师要经常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鼓励并及时帮助解决小组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碰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尽量多地提问这些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帮助其消除自卑的心理。
(2)学生对听力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存在抵触心理。在听力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对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是个挑战。除了要听到相关的答案,还要求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复述,这不但要求他们听力要过关,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得不够到位,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固有的英语听力水平,没能设计出有一定层次,难易适度的任务:另外,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了解不深,活动之前没有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听力内容,无法顺利进行小组讨论。
3.2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完善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的反思,笔者对听力课堂作了适当的调整。在课堂上尽量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上课期间可以加入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或喜爱看的外语节目,如美国之音(Voice)等等;这些课外内容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放松,又可以提高他们上听力课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有快乐的体验。另外,笔者对听力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也作了适当的调整:
首先,合理安排和组织学习小组,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对各组内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次回答问题的组员不能是同一个人,要求每个组员都要有锻炼的机会。其次,加强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上网、查字典等方式预先搜集与将要学习的单元相关的内容。再次,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水平,还要对教材要十分熟悉,对一些比较难的听力教材事先要进行一些详细的解说,比如可能碰到的生词,如学习《乐聆英语听力1》的Unit11 Let’s eat的Activity 6时, side dish是指正菜以外的配菜; side salad是指与正菜搭配的小份的沙拉,或者一些文化背景如在中国是没给小费的习惯的,有些美国餐厅在账单中加入了小费,称之为service charge;而在另一些美国餐厅,顾客会在离开前把小费留在餐桌上。小费通常用于表示对于餐厅服务的满意度,但现在很多美国餐厅都需要给小费,因为这是餐厅服务人员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不多,导致听不明白service charge是什么意思,令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通过讲解就可以大大降低听力难度,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成功的体验。
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调动学习困难生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对他们应坚持引导、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信心,逐渐接受小组合作模式,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改变他们当“听众”的角色;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明确对学生指出合作要求,如讨论时应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殷莉.对中职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的反思.职教创新,2012.2.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导致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但受的伤是最重的,很多孩子都会走进中职院校,那考虑到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用什么行动来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正是我们急需考虑的。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看过很多相关题目的文章,但还是决定写,就因为自己身在职业学校,就因为自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就因为遇到过很多让人痛心的事,不得不让人好好去思考。同时由于中职学校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而社会上对中职学校中这一现象的研究却很少,在这里仅想以一名中职学校老师的身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期望能为具体帮助离异家庭的子女走出心障出一份力。
社会是家庭的组合,家庭是爱情的组合,孩子是家庭的延续,反过来思考,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是否平稳发展,而孩子的教育起点在于父母,学校是其教育的延续和走向社会的起点,所以家庭和学校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为社会一份子,肯定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和睦融洽,父母享受子女带给的充实,子女享受父母给予的关怀。但现实是变化的,爱情很多时候也在变,不管是感情的淡漠;不管是责任心的减弱;不管是受外届的诱惑,离婚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裂,就意味着把孩子带到了悲惨的境地。也许离异双方可以重新组合家庭,也许孩子依然会有人照顾,但这就可以了吗,走进孩子的内心,养育他们的人可曾想过他们的决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又可曾想过这种伤害引起的副作用足以把一个健康的孩子给毁了,他们可曾注意到当孩子在情绪上易怒暴躁、性格上孤僻自卑、行为上任性妄为时,是什么致使他们这样呢,是对父母的失望,是对家的渴望和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中职学校,长久以来给民众的观念就是不好好读书,调皮搞蛋分子的集中营,他们使家长失望,被社会看轻。是的,作为老师也必须承认:中职学校的学生是调皮些,是学习差些,但这就是全部的理解吗,他们中就没有优秀的人才吗,我想只是我们未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好好发掘吧。而他们中的特殊群体—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境地更特殊,可我们又有谁去真正关注过他们了呢?
走进中职学校的离异家庭的孩子,从我这几年的观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因为父母离异家庭困难的:因为父母都不想照顾而送到学校想学校开着的;因为父母离异饱受打击,在初中成绩实在太差的。而在学校中,很多孩子会性格孤僻,厌恶学习,不尊重老师同学,喜欢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有些会走上犯罪道路。
现状是另人担忧的,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一方面,作为学生,因为受社会普遍舆论的影响和当前我国教育布局的现状,孩子自身很多时候也会把走进中职院校当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者是对自己前途的一种否定,而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更会自卑、抑郁,并对周围的一切漠然和对自己的放纵。
另一方面,作为中职学校,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辅导的重任,同时,由于大部分孩子都是寄宿在学校的,所以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真正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还是教他们的老师,他们第一可信任的肯定是班主任,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这三年的教育方法、方式对他们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这里,我只想从中职教师的身份出发,从中职学校教育出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真正了解这一群体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情感理想等方面。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初中时,他们的父母就离异了,而到中职学校就读,成绩肯定是不怎么理想的,那我想他们在初中时就会遇到这几种情况:父母要离婚时,家庭如战场的氛围:父母离异后失去家的痛心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及同学之间可能出现的嘲笑、讥讽。而这些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打击是何其大,那最直接的影响,我想就是孩子性格的改变和成绩的下滑吧。而这直接导致他们因为成绩差而进不了重点高中只能到中职学校求学。这对他们的信心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很多人不是报着来求学的心态而是来玩玩的心态进学校的,这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进学校后,相对于重点高中,中职学校的学习气氛是没那么浓厚,学习氛围是没那么好,加上班级里的调皮搞蛋分子增多,所以很容易走到一起而更不想学习,加上中职学校的管理相对松散,所以很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学生还会暴露出孤僻、冷漠、敏感、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后,我想我们必须就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始行动了:
1.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从起点就抓好
学校要争对本校离异家庭数量的现状,指派学生处专门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档案,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录。并要选派在中职学校从教多年,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负责心理疏导,同时对班主任也要进行针对性培训,考虑到中职院校管理相对松散,对学生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在这里必须克服缺点,老师自身就要改变,要以他们亲人的身份去走进他们,找他们谈心。
2.正确引导,走出心理误区
前面我己经谈到了,孩子在初中就因为父母离异而导致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来到中职院校,他们可以说长大了很多,但这个年龄阶段却更是让人担心的阶段,他们处于僧懂阶段,处于产生自我强烈意识阶段,但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走上弯路,同时,由于他们是带着某种颓废的心态进学校的,所以老师从一开始就要了解情况,寻找时机,及时与这些同学深度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发挥集体效力,化友情为亲情
在这点上,我觉得对整个转化,影响特别大.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于重点高中的学生,那种集体意思、爱心意识、学习意识是有些弱,而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却是最长的,受同学氛围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不要好的同学带坏,或者由于他们本身有些自暴自弃和心里充满不满,反过来会影响整个班级.面对这个复杂情况,我想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强管理教育力度,选派作风好,纪律性强的学生当班干部,积极去引导形成友好互助的班氛围,相互照顾支持,不要讽刺、取笑离异家庭学生,对调皮搞蛋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另一方面,动员热情、有同情心的同学主动与离异家庭学生交往,相互促进.同时对思想已经产生偏差的离异家庭的学生不能以斥骂为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耐心、细致的进行沟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离异家庭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感受到充满阳光的生活,投身于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并也在班级良好的氛围下,潜移默化中转变自己的不好习性,淡化亲情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走上积极的求学之路。
4.创造活动环境,发挥个性特长,用鼓励和认可消除自卑。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初中就因为父母离异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心里对自己的能力和作为持否定态度,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心态。要精心组织并积极鼓励离异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并组织一系列展现个性的比赛,借助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并在活动中发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有意识的把一些组织活动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要严肃纪律,防止别的学生打击、讽刺他们,为他们构筑一个重塑信心的舞台。
5.耐心和严格并举,原则和宽容并存
一、同伴互助听课的内涵
同伴互助听课实质是基于合作基础上的听课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教师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两人以上的教师共同开展制定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该井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的指导活动,不含有上对下的考核成分,而是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听课后,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问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以此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同伴互助听课的具体内涵如下:
首先,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强带哦互动和配合。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间的专业探讨;配合是指教师间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性和积极的相互帮助,没有这样的配合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其次,教师之间能够信息资源共享。教师之间的教龄、庭背景、求学历程、认知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信仰、态度、价值观等等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教师间通过听课、对话与交流,分享经验,澄清认识,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
最后,同伴互助听课的结果是能达到共同提高。通过教师间、教师与教研员或业务领导间积极地思维互动,达到互相丰富彼此的思想,提高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同事在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每位参与者在此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同伴互助听课的实施过程
首先是听课前的准备。一要确定听课的重点,如果说在学期的初期我们已经确定了听课的主题,那么具体到某一堂课的主题,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重点,内容更为详细和具体。重点可能是听课者很想借鉴的教学方法和双方都很感兴趣或困惑的其他教学问题。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确定听课的重点。听课的重点可以依据被听课者的意见或听课者的意见来确定。二要确定听课表,听课的表格在课堂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下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于数据,同事也给教师留下了课后自我提高和自我反思的材料。最后是分配任务。
其次是课堂上的听课过程。听课者作为课堂的介入者,必将对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听课者应在上课前进入教室,坐在教室的后面,尽量不要坐在中间或前面,以免影响课堂教学。在听课过程中,避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另外应将手机关掉,并避免进出以及早退。在做到上述基本要求后,课堂观察正式开始,听课人员根据分工运用观察表进行观察并做好课堂记录,包括课堂实录和教学点评。
再次是听课后的讨论。课后评价是听课与评课的重要环节,课后应及时安排研讨活。通过研讨,一方面,为上课的教师提供“言出心声”和理清思路的机会。回顾行动和事件本身,就是审视其起因、掂量其后果的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另一方面,基于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丰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丰富和全面,课后研讨主要包括反馈听课记录,开展自我评价、检查教学目标、发现优缺点和制定改善措施。
最后是及时反思,形成案例。评课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活动的结束,。执教教师应及时整理教案和反思,以及互助组对这节课的整体评价,形成一份案例。撰写案例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反思和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同伴互助听课时主题鲜明,且是连环跟进的系列活动,因此在案例撰写时应体现其过程性,我们在撰写时可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的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
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事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将教学行为提升为理论,。此外,这一案例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数据,同事也给教师自己和同伴提供了自我挺高和反思的材料。教师可据这些显性化知识,对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需加强的领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自身制定或专业发展的计划。
三、同伴互助听课的反思
同伴互助听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增进教师间的合作。同事间的合作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的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互相了解,学校中的所有教师都处于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面对同样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因此,尽管教师间存在差异,但这些教师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合作学习对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仅只是学习到书本或理论的知识,更在于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个别自学无法实现的。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有了研究意识后才逐步产生对理论的需求。在没绕主题的同伴互助听课过程中,专业理论与他人经验使得教师的经验世界受到冲击,教师切身体会到自身个人实践理论的不合理之处,从而产生更新它的欲望与动机。教师的思考意识在增强,研究意识也随之增强,当教师持续地思考某个问题,自然地,他会对杂志或书本上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产生共鸣,此时,理论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自觉。教师的理论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增进教师的专业自信心。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作为成年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个体特长的差异性以及自身实践经验的丰富性,忽略了教师自主性的发挥以及教师创造潜能的挖掘。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师教育很难让教师形成积极主动参与自身发展的态势,不利于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中获得自我效能感。而同伴互助听课强调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它通过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每位教师发挥个人的资源优势提供各种展示平台,使他们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平等的交流者,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体体验以及在事业上的成就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信。
参考文献:
1、卞东华评课:《怎样听课》 《教学与理论 》 2002年
11月。
2、侯爱民:《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 《教育探索》 2003年1月。
关键词:听课;评课;专业成长;课堂观察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寻求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最佳课堂教学效益,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创新,学校都很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研究,规定了每学期听课次数,有些学校甚至组织全员教学大展示,公开开展教学评比活动。
然而,通过听课笔记的检查工作,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听课、反思、评课流于形式,听课笔记记录的仅仅是上课老师在黑板上留下的板书,听课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听课未能作为校本教研对教学的有效载体,同样,也未必能对教师专业的水平的提高产生迁移。这样教师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专业素养的愿景趋于淡漠,甚至造成校内顶级的公开示范的盛宴也少有人问津。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层次高的公开课听一下,只要关注一下环节而已;一般的公开课随便听听,授课老师上课,听课者做自己的事,谈不上进行多纬度的听课观察,主要是收集资料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评课涉及的问题不集中,随意性大,多凭印象和经验,致使课堂研究针对性较弱,实效性不高。[1]
(3)教师之间的评课经常缺乏正确的舆论引领,正面的、积极的、礼节性的评价多,客观、务实、建设性的意见少,不能将单一课堂引向多元的思考,也不能将单向授课变为互动研究,削弱了听课、评课作为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平台的作用。
二、听课是课堂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听课要关注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听课关注学生学习的维度,如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听课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学生自主探究,目标达成;二是教师的教学维度,如教学环节,教学呈现,师生对话,学习指导,教学生成;三是课程性质的维度,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资源运用;四是课堂文化的难度,如师生的思考,民主氛围,创新意识,关爱程度,教学品质。因此,可以说课堂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堂的研究是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研究,揭示课堂事实和规律,听课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通过听课发现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的起点,至少是今后教学中可以借鉴的,完善课堂教学行为的地方。
三、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听课常作为校本教研,被用于教师培训,尤其是新任教师,一方面新教师通过听课,吸收别的老师的长处,不断改进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通过有经验的老师或教学管理人员对新任教师的听课,找出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快速有效地帮助新教师掌握教学技能,顺利地开始其专业化的教学生涯。其次,听课是教师参与研究的有效研究模式,课堂教学研究是有意义的专业发展活动,是一个不断改善并变得更自主的专业判断的过程。
我们不妨听听两种课:听自己的课,现在许多学校都有微格教学设备,至少有录音机,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进程,教师通过听自己的课,增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了解,促进其系统地、批判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如录音回放,把一次性不可重复的课堂活动变成了可以反复研究的资料,可根据需要就某一方面(如话语质量)进行研究,有效促进教师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一个教师在看完自己的录像课以后曾感慨地说:“以前听课是拿着放大镜照别人,课后反思浮皮潦草,现在拿起放大镜照照自己,自己的优缺点就昭然了,听后反思深刻多了,今后无论是教学还是专业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自己心中就有数了。”
听公开课,现在各级公开课都会在每年定期组织,有名师送教,有教师优质课评比课,公开课是“面子课”,许多学校都很重视,把公开课等同于一个学校的英语整体水平。开课前,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商讨教学设计,这样的公开课既有授课教师的独立思考和原创思想,又有同行的集体智慧,有时还要通过反复的试教演示。每一次的试讲试教,在教法和学法上都有所改进和突破,通过授课者与听课老师充分讨论,已经挖掘出了亮点、失误及原因,并运用了调控措施,使课越磨越新,成为了可供学习的精品课。开展这样的活动后,参与者对英语学习本质和英语教学本质有了渐进的理解,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具备了对习以为常的教学理念和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进行质疑和创新的主体性专业发展心理。[2]
四、评课的支持方式
(1)议课。听课后的评课一般只是针对授课教师本人,所谓“议课”,就是指参与者相互提供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3]议课中,评课参与者可以通过追问、释疑、质疑,了解授课者的教学思想,授课者通过对教情、学情的介绍、解释,使听课人对课的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清晰,通过讨论,各自对课的认识逐渐深入,问题解决的方案也逐渐浮出水面。[4]①议课中要了解、倾听对课程性质难度的介绍和说明,了解授课者真实的想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②针对教师教学纬度挖掘出他们的好做法,使议课在充分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授课者获得自信和成就,更愿意主动交流;③再现学生学习纬度,再现教学过程真实情境,以观察到事实,通过质疑,激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帮助教师梳理思路,引发他们自主地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④提出有助于引发教师思考和尝试的建议,使授课者通过反思构建新经验,内化新理念,这一过程是教师将外在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自身教育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
(2)问题跟踪。听课后发现的问题通过议课,教师在感性上都有一定的认识,如果要深入,就不能停留于这种阶段性的研究活动,应持续跟踪,直至问题解决,使优化方案固化。这至少体现了变浅尝辄止为教科研发展反思,实现认知的突破,使议课活动成为问题探讨和问题的解决,实现集体智慧的软着陆,使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惠及小组成员。
(3)课题研究。对听课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可以组织对某一共性问题比较关注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这符合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增进教师的教研意识,更新教学理念和行为机制,帮助教师审视自我、质疑自我、发展自我。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质疑到发展,不断重构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方式,形成有效的后续力量,提升对学科教学问题的认知水平,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2]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研究授课内容
对授课内容要有一定的研究。除了熟悉教学的基本内容外,还要自己设计一个预案,进而确立听课的研究课题。虽然听课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宽泛,但应该围绕换位(假设自己是执教者)角度来确立研究课题,比如这课常规教学最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教学中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突破重难内容,突破重难点问题是否有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如王勃《滕王阁序》这么优美的骈文,课文注释字句清楚详细,怎样处理疏通文意这环节?如果跳过疏通文意这环节而直接进入课文思想内容分析行不行?……总之,课前要有选择、针对性确定听课课题。如果课前做了这些准备,那么,听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预案则使研究有了参照,这对于分析评价执教者的优劣得失,借鉴他人的教法都是大有裨益的。只有这样,听评课才是有效的,而那些随意、盲目的听课都会大大降低听课的收效,课后的评课也往往是缺乏针对性、深度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这种听评课是无效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2.准确的学情分析
除了课前充分准备的研究预案外,还要对所授课班级学生学情有大致的了解研究。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通过学生课堂反应及师生互动情况来观照分析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把握的尺度,从而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广度是否适合,是否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对象是处于什么年龄阶段,这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其能力及该科目的基础如何?对这些问题都应该了如指掌,准确地把握。如拿《诗经·氓》去教初中生,如果去大谈人生爱恨情仇的情感体验就离谱了。因为初中生无论是年龄阶段还是知识认识,都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情感体验的。魏书生曾说过:“讲课时,教师尽可能把自己假设为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哪些知识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知识是考试用的;哪些是有长期储存价值的……这样一来,要讲的内容就少了。”这里的“少”就是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命中问题要害的精讲。这也只有在准确的学情分析基础上才能做到的。
二、以两种身份参与听课
1.学生身份
在特定课堂情境氛围下,如果有意识把自己当做学生参与听课,就更容易分辨教学思路是清晰还是模糊,更可贵的是你的思维行进是与学生同步的,因而更容易辨别课堂的“真假”。时下,不少的公开课,优质竞赛课无形中演绎成表演课、作秀课,有些教师为了使“表演”收到最佳效果,课前进行多次的操练,把问题及答案预先告知学生,甚至安排好“内线”作答。下课的时间准确到以秒钟来计算,这种课堂往往是“假课堂”。如果以学生身份参与听课,就易于甄别课堂的真伪,从而为评价和借鉴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2.评判者身份
只有以评判者的身份参与听课,才能跳出执教者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框架,才会有“旁观者清”的优势,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执教者的教学,更容易发现执教者教学的优劣得失。
三、听课过程的全实录与细节并重
听课中不但做好课堂的全实录,而且要注重课堂细节的记录。听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记录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教师引入新课手法,师生的互动过程效果,教学中媒体的使用,知识点的过渡,练习难易的梯度,各个环节时间的分配等等。
同时,更要注重细节的记录。在执教者有条理地授课过程中,听者偶尔的灵感思维火花会不时闪现,而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思维火花又难以捕捉、再现。因而,在点评一栏内及时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的教学机智艺术常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之中,可能是一个巧妙的设问;也可能是抛砖引玉的问答;还可能是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总之,把这些细节实录下来,这使课后深入思考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是学知识、长经验的有效途径。那些只有静态的大框架大环节的反映,并且表述语言大都是放之任何一门学科都可说的“骑墙派”语言,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善于引导、教态自然等等,这样既大而虚又缺乏针对性的课堂实录意义是不大的。
四、课后对比反思互评借鉴
1.课后对比反思
听完课后,听者要及时做好对比反思。能否做好对比反思,这与课前是否充分准备有关。当你把课堂实录与自己的听课预案进行对比反思时,就不难发现别人和自己教学的优劣得失。这对于自觉整改自己的教学和有理有据评教都是大有益处的。对比反思必须观照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执教者是否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因为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它必将贯穿整个教学中;二是是否有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三是是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因为培养学生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2.课后互评借鉴
相对而言,课前预案、课堂实录及课后对比反思是一种较为间接的信息,要真正了解执教者意图,还要近距离的交流。听完课后,要趁热打铁进行评教活动,因为此时课堂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欲言之辞,欲解之难,特别是课堂细节处理艺术仍然浮现于眼前,此时的评课所获得的信息应该丰富全面、真实有效,这对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互相借鉴教学闪光点,避免以后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纰漏都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时过境迁之后才来评课将会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在评教中,要本着互相学习的原则,要有尊重科学的精神和敢于说真话的勇气,体现教研宗旨和还原教研本质;反之,争做老好人,在客气虚假的赞美声中评教,对人对己都是毫无意义的。
五、撰写教学反思
评教过后要及时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及自己感受收获记录下来,进入个人反思层面,这环节平时常常被忽视,许多人认为评完课后就大事完结。实际上这环节恰是听评课关键性环节之一,因为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对于自觉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探索新思路,提高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摘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对教师职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以其他教师为镜、鼓励学生反馈三种方法,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具体而言,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即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性的反思,从而促成自身的职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这不仅包括教师个人对教育理论经典的研读和思索,还包括教师带着反思中遇到的困惑与同事、专家进行交流。其次,教学反思能开拓教师思维。有教学反思习惯的教师比一般教师更爱“琢磨”。最后,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对教师成长总结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意思就是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加上有意识、经常性的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当今的高校教师易陷于这样一种困境:忙科研,轻教学;忙单干,轻交流。对他们而言,科研似乎比教学更关乎个人前途和利益,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自觉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终身受益于这种利校、利己的好习惯。
一、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记录教师的教育实践和独特感受。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写作。教学反思日记注重“有感而发”,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教师可以忠实、客观地描述刚发生过的教学事件,或反思课堂,提出问题,抑或更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只要教师能够抓住教学反思日记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探究性”,写自己感受到的困惑,写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等,教师就能轻松掌握这一改进教学的有用工具。
二、以其他教师为镜
听课是“以其他教师为镜”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经常进行学习性的听课,特别是听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可以使自己有意识地与他人对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邀请同事来听自己的课,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效改进教学。另外,评课是必要的补充。面对面的评课有助于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此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往往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被听课人以后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在的院校非常重视听课与评课,每学期都举办相关的活动。通过系层面每个教师说课,专家与教师评课,再到学院层面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笔者学习到了同行与专家们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也感受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三、鼓励学生反馈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学生的发展情况也因此成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尺。我们鼓励学生反馈,实际上也是促使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为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学院每次期中考试后会组织师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再传达给各个任课教师。学期末学院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网上评教。通过细化的课堂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门课程及教师,而教师也能从评价结果中汲取意见和建议。
除了学院统一组织的评教活动,笔者自己也十分注重学生反馈。在教英语专业国际外贸函电课时,我要求学生在期中考试后无记名写出自己的课程反思。根据反馈,笔者积极调整后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最终在学期末的评教中发现学生的满意率有所提高。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在反思中做到勤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改变目前高校教师中某些差强人意的现状,才有可能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实现自身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