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端午的鸭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此前,我以此了一节全县语文教师参加的公开观摩课,以下是教学札记。
一、设计思路
不能从作家作品到范x分段那样按部就班,也不能从字词句段到思想写法那样面面俱到,只能抓一两个点,深入展开就可以了。
《端午的鸭蛋》取材凡俗,语言平淡。这就是切入点。
它写的不过一些司空见惯的乡间琐事,与我们平时教导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人、要写有意义的事,以致给写作设定了许多条条框框截然不同。《端午的鸭蛋》的启示就是: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可以写好。这就是我要告诉学生的,这就是我的切入点。
这样,本课的关键是:作者是怎样从凡俗平淡写出趣味的?由此展开: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散文的特点。
(1)记叙民俗风物;(2)展露文史才情;
(3)行文雅俗兼备;(4)渗透人文关怀。
2.掌握文化散文的阅读技巧:愈是平淡,愈需读出趣味来。
(1)结构之文趣;(2)才情之雅趣;
(3)内容之情趣;(4)语言之机趣。
3.练习“写凡俗”,学会“写凡俗”。
4.关注人生,热爱生活,感悟真善美。
5.重点是2,难点是2、3。
在这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向度的教学要求均得到充分展现,而又能完美结合。
二、过程描述
以作文导入,打破写作。
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明白:就是这么平常凡俗的事都可以写,都可以写好。引导学生速读、跳读、检读,通过师生的互动,解决课文结构内容。以学生分析探究为主,教师可做精要点拨。
第三个环节:读出趣味来。这是整堂课的核心。
第1段,干脆利落,体会语言的简洁俊隽;读出抑扬顿挫,体会语言的灵动多姿。
七件风俗,顺序、详略与过渡转接均可见出“简洁”。如:“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平淡的一句话,却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不管大人们是否为了祈求平安,也不去琢磨百索子牵系着家长几多的祈愿与祝福,孩子们只是把它当做游戏的道具、美丽的化妆。
语言的灵动多姿,主要表现为句式的灵活多变。长句、短句,陈述、感叹,疑问、反问,文言、白话、甚或方言,多彩多姿的句式穿插跳荡。
第2、3段,从取材体会作者的才学见识,这是雅趣;从行文结构见出腾挪曲折,如写高邮鸭蛋的著名:由鸭种到蛋多,由回答籍贯时的赞叹到上海店铺的商标,由别人的惊奇到自己的不以为然而又不自禁的自豪,最后引出袁枚的菜单,极尽腾挪变幻之能事。这就是情趣。而雅俗兼备、生动幽默的语言又透出一种理趣与机趣。
第4-6段,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一个鸭蛋,带给了孩子们多少的乐趣呀!
文章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我们一般把这个中心思想理解为一种情或一种理。《端午的鸭蛋》却告诉我们: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一种趣,这个趣甚至还可以包含情与理,形成情趣、理趣。
总结:怎样写“凡俗”?写出趣味。怎样有趣味?语言美。怎样语言美?追求简洁俊隽、灵动多姿、雅俗兼备、机趣幽默。
进而总结文化散文的一些特点:记叙民俗风物,展露文史才情,行文雅俗兼备,渗透人文关怀。
三、教学亮点
1.以作文导入,读写结合,切入新颖,有创造性。
2.语言分析深入细致,落到实处,且结合写作实际,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与问题。
3.注重方法的点拨渗透,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学会写作,有实效性。
4.注意探求文章类阅读的规律,注意由实践到理论的总结提升,以利学生举一反三。
5.师生互动、学生语文活动都很充分,有操作性。
6.板书设计科学、新颖,与课堂结合紧密,课堂运用率高。
四、教学效果
一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知能含量大,语文活动量大,思维密度较大而起落有序。学生亦能快乐地接受。
学生活动积极充分,思维活跃有序,收获感强烈。甚至在下课后,有几名学生主动问我一些相关的问题。
听课老师一致好评,在之后的评课中充分给予了肯定。
五、总结评析
坚持以学生为学的主体,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相信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训练中来。我认为阅读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阅读训练过程,是师生互动下、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训练。
坚持以学生为教的主导,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与身心知能情意水平。由于在外校讲课,师生都不熟悉,所以选取作文为切入点,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更容易把握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坚持以教师为教的主体,不放弃教师的职责,不做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而是融入到学生的语文活动中去。在方法的传授点拨,过程的节奏调控,知能的总结提升,情意的熏染渗透等等方面,尽可能地展现教师的地位与价值。
坚持以教师为学的主导,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论是知能的升华,方法的指点,还是教学节奏的把握。
深入解析教材,透彻分析课文,从中发现并梳理出规律性的东西,如语言美的方法,文化散文的特点等等。充分而全面地掌握教学资源也是成功的关键。
蒜泥苋菜
苋菜是端午节的时令鲜蔬,是五月人家餐桌上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清炒。老人说:“端午节吃苋菜最当时,过了这个时间苋菜就会有老的感觉,涩的味道。”
原料:苋菜;
配料:盐、蒜、花生油、鸡粉。
做法:1、将苋菜从尖顶往下折成小节,撕去筋,弃掉质老部分,洗净;2、大蒜去皮洗净,切成蒜泥;3、锅烧热倒冷油下蒜泥炒香,爆炒;4、再放苋菜一起炒,等菜变软就可加盐、鸡粉调味即可。
红烧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原料:黄鳝;
配料:洋葱、蒜、姜;
调料:糖、盐、料酒、胡椒粉。
做法:1、将鳝鱼宰杀,剖腹去肠,剁去头,洗净切成段,放开水锅中氽一下捞出,沥干水分;2、洋葱切段,蒜头去皮洗净待用;3、炒锅注油烧热,放入蒜头煸香,再放入姜片、葱段及鳝鱼煸炒几下,加入料酒、适量清水,稍加焖烧;4、再加入酱油、白糖,用小火烧至汤汁浓厚,用水淀粉勾芡,撒上胡椒粉,淋上香油,装盘即成。
麻辣小龙虾
端午前后小龙虾肉结实丰满,正是龙虾味美之时,又适逢小长假,此时邀朋唤友啖龙虾、喝啤酒、侃大山,相信别有一番滋味。
原料:小龙虾;
配料:姜、蒜、大葱、干辣椒、花椒、八角一个、甜面酱或豆瓣酱一袋。
做法:1、小龙虾先浸泡,然后换水洗至水清为止;姜切片,蒜剥皮,大葱切段,开小火,放油,加入葱、姜、蒜;2、放入干辣椒、花椒、八角,翻炒;3、放入盐,因为小龙虾有壳,比较难入味,所以放得较多。加入甜面酱或豆瓣酱;4、开大火,倒入小龙虾和佐料炒匀。注意:如果虾多的话,就分几次倒入,先烫死前面的再继续倒;5、加入酒、少量白醋和适量白糖,再翻炒;6、倒入水,大概半锅即可;7、盖上锅盖煮30~40分钟,还是用大火。期间可以试一下味道,如果味道不蛟侔凑崭鋈讼埠媒行添加;8、时间到以后开盖看汤汁,如果比较多,就开盖再煮一会儿,等汁收得差不多了就放鸡精炒匀即可启锅。
鸭蛋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原料:鸭蛋;
配料:塑料袋;
调料:高度酒、细盐。
做法:1、新鲜的鸭蛋洗净、晾干;2、高度酒一大碗,将鸭蛋放入浸湿;3、均匀地裹上细盐;4、装入塑料袋;5、装满后扎紧口袋,二十天后就能吃到不太咸又出油的咸鸭蛋。
烤鸭
原料:仔鸭;
配料:葱、姜;
端午,会令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赛龙舟。吃咸鸭蛋。包粽子……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除春节外最喜欢的节日。
在端午节前几天,我迫不及待的地往外婆家赶,争取当第一个包粽子的人。一想到长长的、宽宽的粽叶,用两手握住,往里一拐,做成漏斗状,放入糯米……我就无比兴奋。
端午这天,无疑是最兴奋的日子。一大早,我便抓起老早就就编好的蛋袋,挂在脖子上,拾一颗淡绿色的咸鸭蛋,空着肚子,在河边和伙伴们抢个好位置,等待龙舟……
我们的兴趣自然不在龙舟上,来是为了随手摘朵蔷薇,将一片片花瓣抛入水中……
没过多久,肚子便饿了,掏出还存留着一丝温气的咸鸭蛋,剥开蛋壳,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用牙齿一点一点地啃——一半是因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一半是因为太咸了。咽下咸咸的蛋清,就是粉粉的、微甜的、油光闪闪的蛋黄了。用舌尖一点一点地舔着,享受着小小的金黄色的快乐与幸福,就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呷着一盅上等好酒似的。
咸鸭蛋吃完了,人也看累了,便回家吃粽子。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粽叶,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里漾开……
方法/步骤1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粽子,几乎是每个地方过端午节必备的食品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纷纷上市,一定有一款适合你。
2打糕。打糕非常可口,是吉林地区朝鲜族人们过端午节非常喜欢的食品,适合喜欢吃甜食的朋友。
3茶叶蛋,大蒜蛋。很多地区有端午节吃茶叶蛋,大蒜蛋的习惯;端午节气候炎热,吃茶叶蛋比较爽口。
4臊子面。臊子面是陕西地区老百姓非常喜欢的食物之一,端午节,吃一碗臊子面,胃很舒适。
5绿豆糕。解暑的佳品,绿豆糕具有通肠胃,排便,缓解高血压的作用。
6鸭蛋。端午节喝小米粥,吃鸭蛋,解暑的佳品。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五味草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栀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粽子和赛龙舟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能欣赏更多优秀作品,乃至自己动手创作
的学生!
一、赏析阅读教学的定义
首先,自主欣赏。对于给定的作品,作为读者的学生自主品味,这样的阅读是不带任何先见的,到底是不是佳作,有没有亮点――吸引你眼球的地方;其次,合作分析。将阅读上升到理性的、更高一层的文化内涵上,当然,这种分析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颠覆最初的阅读感受。而在此期间教师的参与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以至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拓展阅读与创作冲动。这样的教学,我称之为“赏析阅读教学”。
二、赏析阅读教学的过程
自主欣赏的环节侧重对文本的最初体验,通过视线扫描和听觉冲击,学生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汲取了什么信息?你喜不喜欢这样的文章?
欣赏的方式有很多,但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默读文章,听范读,自由大声地朗读,各有千秋。我更倾向于自由大声地朗读,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讲授“阅读鲁迅”时曾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为例,对文章内容的解读并不难,学生能汲取到的信息点有:家乡的习俗――独特,家乡的鸭蛋――有名,端午的鸭蛋――情趣。文章的趣味盎然,从容散淡完全取决于作者对语言的讲究,那么本文欣赏的重点当然放在品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魅力上。哪些语句是你欣赏的,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方式需要建立在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上,才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性。而对汪氏语言特色的归纳也水到渠成,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在兴致勃勃地选读自己喜欢的文句。
合作分析环节是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探究,包括写作目的、写作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只有深入地理性分析了这些,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也才能真正“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读,便是体验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从现实社会中抽象出的生活,也是在联系并感受着我们自己的生活。”而这也恰恰成为我们分析作品的切入口。
同样以《端午的鸭蛋》为例,文章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义吗?参考答案说是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而当我联系到今年的端午节会让每个中国人感到尴尬,韩国“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发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倘若被联合国认定成别国的文化遗产,不得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那么,一个小小的咸鸭蛋牵动的仅仅是作者的思乡情怀吗?它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还能再被下一代忽视、淡忘吗?有了这样理性的分析,学生学到的会更多!也许这在当时是作者没法预料的,但又何妨呢?文学与现实的结合,不正体现了分析阅读的价值吗?
三、赏析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赏析阅读教学对于激发学生阅读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作为初次实验难免遇到不小的阻力,毕竟教学过程是个互动的环节,现将问题提出来期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1.既是完全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就特别强调学生的配合。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仍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2.大部分同学的赏与析能不谋而合,学生的思维相差也不会太大,但问题在于不知用什么样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每次学生都会无奈地说:“我知道意思,但不会说。”能赏析出作品的味道,说不出来,或许能成为另一个研究课题。
3.合作分析环节,怎样防止走走过场,让学生真正在交流中获
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也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这个节日今年正式被作为法定休假日提到议程上来并以全票通过。感觉很久没有过端午节了,只是匆匆忙忙地虚度着是光阴,这个节日对我们来说似乎已经很陌生了。早上我独自在宿舍,和煦的阳光撩开了童年的画面,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小时候,我和妹妹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可以穿新衣服,穿上让每个女孩都心弛神往的裙子,可以吃到喷香的粽子,有肉粽、米粽、红豆的、蚕豆的……哎,口水都流出来了!妈妈的特制的红鸭蛋加上手工编织的小网袋,可以听到伙伴的笑声,还有那又大又红得发黑的诱人的杨梅,那人见人爱的杨梅只有在这期间才真正扫去了它的酸味,余下的全是甜,直甜到心窝窝,让每个见了的人不可抗拒地想多吃几颗。
稍大一点的时候,我开始感受到端午节那特有的暖暖的午后是如此的悠闲。中午的一餐团圆饭后,大家开始了各自的打算:爷爷奶奶们用打牌来打发这闲暇的午后时光;妈妈和她的那帮婆姨们边织着毛衣边聊着各自的家长里短;弟弟妹妹们则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巷子,不时传来他们的嬉笑声,给这个安静的似乎要凝固的午后以一线生机,让人不致沉闷;而此时正是期末考试紧张复习的时候,今天我也抛开了考试,捧着图书管借来的《智慧的灯》读着,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悠然。
原来,这个节日,除了喷香的粽子,妈妈的红鸭蛋,伙伴们嬉闹……更是一个让我们在忙碌一段日子后的停顿,是一个可以悠闲自得的节日,一个可以尽情享受自由时光的午后。我们惊奇于古人的智慧,这个用于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叫我们记住他那诗一样美丽人生的同时,难道不是暗示我们热爱生活,别用自己的聪明掩饰了本应属于灵魂的那片宁静吗?
南京“五红”指的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在南京,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红”,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端午节吃五红,除了传说因素外,主要是这五种食品都是初夏季节的时令佳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