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

第1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各级调度中心要求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电网及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提高变电站的可控性,进而要求更多地采用远方集中控制、操作、反事故措施等,即采用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基于上述原因,变电站自动化由“热门话题”已转向了实用化阶段,电力行业各有关部门把变电站自动化做为一项新技术革新手段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中来,各大专业厂家亦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做为重点开发项目,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相应地推出各具特色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满足电力系统中的要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1.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

2.数据采集。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3.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台记录。其SOE分辨率一般在1~10ms之间,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对SOE的要求。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4.控制和操作闭锁。操作人员可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5.周期检测和同期合闸。该功能可以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实现。可选择独立的同期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微机保护软件模块实现。

6.电压和无功的就地控制。无功和电压控制一般采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电抗器组,同步调相机等方式实现。操作方式可手动可自动,人工操作可就地控制或远方控制。无功控制可由专门的无功控制设备实现,也可由监控系统根据保护装置测量的电压,无功和变压器抽头信号通过专用软件实现。

7.数据处理和记录。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

8.人机联系。

9.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象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

10.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

根据现场的要求,系统应具有通信通道的备用及切换功能,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应具备同多个调度中心不同方式的通信接口,且各通信口及MO-DEM应相互独立。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可采用独立的通信与调度中心连接,通信规约应适应调度中心的要求,符合国标及IEC标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时,统一时钟的功能,还应具有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11.防火、保安系统。从设计原则而言,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具有防火、保安措施。

几个问题的认识及探讨

1.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自动化是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一种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的范畴包括综合自动化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将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保护、测量、信号、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利用微机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是自动化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博士论文,变电站。其具有以下特征:

(1)功能综合化。是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将二次系统的功能综合考虑,在整个的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以达到协调一致的继电保护及监控系统。博士论文,变电站。博士论文,变电站。“综合”(INTEGRATED)并非指将变电站所要求的功能以“拼凑”的方式组合,而是指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达到整个系统性能指标的最优化。博士论文,变电站。

(2)系统构成的数字化及模块化。博士论文,变电站。保护、控制、测量装置的数字化(即采用微机实现,并具有数字化通信能力),利于把各功能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便于接口功能模块的扩充及信息的共享。

(3)操作监视屏幕化。当变电站有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在当地监控系统的后台机(或主机)上进行,当变电站无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功能在远方的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的主机或工作站上进行,不管那种方式,操作维护人员面对的都是CRT屏幕,操作的工具都是键盘或鼠标。

(4)运行管理智能化。体现在无人值班、人机对话及操作的屏幕化、制表、打印、越限监视和系统信息管理、建立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开关操作及防误操作闭销等方面,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及人无法做到的工作。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站内通信网络的建立。变电站内传送或交换的基本信息有:测量及状态信息;操作信息;参数信息。根据信息传送的性能要求,大致可分两类考虑,一类要求实时响应较高的信息,如事故的检出、告警、事件顺序记录和用于保护动作的信息,要求传送速度较高;另一类是对时间响应要求不高的信息,如用于录波、记录及故障分析的信息,可允许较长的传送时间。对于不同的数据亦有不同的安全性要求,站内通信网联系站内各个智能单元、后台监控及远方通信装置,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3.实际工程设计的考虑。为了使实际工程工作可靠,维护方便,扩展灵活,易于用户操作和管理,在系统不同的层次,需解决不同的问题。

(1)前置智能单元。前置智能单元是系统的基层,执行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如保护、测量、控制等。我们希望这些基层模块尽量不受网络状态的影响,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要求在无网络的状态下能完成保护的基本功能,因此在设计基层装置时,尽量采用自成—体的办法。

为了提高基层功能模块的质量,尽量采用通用化的模块,因此硬件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在基层尤为重要。本着这种思想设计出有限品种的模块,拼装成不同的功能装置,这对模块设计成本的降低、生产的组织等均具有好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基层模块软件对工程的依赖性(即工程有关部分的软件),一种办法将与工程有关的软件改成系统配置文件存于可擦写的存储器内,另一种办法是将与工程有关的(例如通信规约)软件用一个独立的模块来实现。

(2)网络通信层。为了保证网络层的完好,应该注意对网络层的监视,这可以从后台和前置两个层次来实现,在硬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采取两个独立通讯网络工作,或同时工作,或者互为备用。博士论文,变电站。

(3)后台监控。后台监控的操作、管理、维护是系统中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减少用户对厂家的依赖,在后台软件的设计别要注意人机界面的友善性,操作要方便、易学、易懂,功能的开放性,当系统中功能模块的增加和减少或具有不同通信协议规约的设备加入,后台监控系统应能方便的增加及删除,操作也简单明了,不至于遇到上述问题时要修改后台软件。

第2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即将进入数字化新阶段。本文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功能划分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

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一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通常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其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3)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修”。

二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化的新阶段。在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中,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其他自动装置的I/O单元,如A/D变换、光隔离器件、控制操作回路等将割列出来作为智能化一次设备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I/O部分;而在中低压变电站则将保护、监控装置小型化、紧凑化,完整地安装在开关柜上,实现了变电站机电一体化设计。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据IEC6185A通信协议草案定义,这三个层次分别称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是指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过程层的主要功能分三类:(1)电力运行实时的电气量检测;(2)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3)操作控制执行与驱动。间隔层设备的主要功能是:(1)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2)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3)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4)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5)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6)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站控层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2)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3)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4)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5)具有(或备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甚至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6)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7)具有(或备有)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和操作培训功能。

三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网络选型

网络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命脉,它的可靠性与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单套保护装置的信息采集与保护算法的运行一般是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使得同步采样、A/D转换,运算、输出控制命令整个流程快速,简捷,而全数字化的系统中信息的采样、保护算法与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网络上多个CPU协同完成的,如何控制好采样的同步和保护命令的快速输出是一个复杂问题,其最基本的条件是网络的适应性,关键技术是网络通信速度的提高和合适的通信协议的制定。

如果采用通常的现场总线技术可能不能胜任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要求。目前以太网(ethernet)异军突起,已经进入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固化OSI七层协议,速率达到100MHz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与接口芯片已大量出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两级网络全部采用100MHz以太网技术是可行的。

四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三个层次中,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正在自下而上逐步发展。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过程层方面,诸如智能化开关设备、光电互感器、状态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国外已有一定的成熟经验,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厂家都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进行开发研究,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归纳起来,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研究开发过程中专业协作需要加强,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关;(2)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改进;(3)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特别是EMC(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

第3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程度;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0.前言

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应现代化生产要求,其功能不断增强,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同时这也使得系统故障率迅速增加。不论系统运行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了电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针对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背景的分析

随着DCS覆盖机、电、炉运行参数的增加,监控功能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机组运行特点的改变,热工调试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决定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主导因素。电力生产单位在面临市场竞争剧烈和安全考核风险提高的双重压力下,应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以企业的最大利益为优先原则,从提高电厂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依靠性入手,保证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然而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处在一个非理想的状态,而且在受到应用环境、时间等影响后,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基础管理,确保所监控的参数准确、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成为了热工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2.与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有关的因素

2.1控制软硬件不合理以及控制逻辑的漏洞

热工调试自动化设备和控制逻辑的正确与完善,是大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只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保证高质量的软硬件和合理的逻辑控制才能够确保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很多电厂机组跳闸的主要原因就是是控制逻辑的不合理,这严重影响着生产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电厂所采用的机组及逻辑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随各机组的DCS控制系统从国外引进的。虽说其各有特点,但是技术层面上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寻求合理的配备,以保证机组的运行安全和产品的生产质量。

2.2使有效信号的可靠性降低的干扰信号

抗干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与否,提高抗干扰能力是保障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电厂的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并且存在着大量的干扰,严重影响了电工控制系统的测量精度,使控制无法实现,严重时会造成保护误动,损坏设备,甚至致使工厂停产并造成人员伤害。因而必须找到引起干扰的原因,釆取有效措施,提出各种防范对策。

2.3不够完善的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和设备管理制度

各电厂编写的《热控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内容参差不齐,有的内容不能满足故障时的处理需求,起不到指导作用;有的无预案,多数是凭着运行和检修人员的经验处理,结果发生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机组跳闸。同时机组员工的素质也对生产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例如,有很多机组的跳闸是因为员工的实际操作不当引起的,并不是其向上级反映的设备功能不好引起的。有的机组出现异常,运行人员操作手忙脚乱,本可以不停机的停了机,本该停机的未停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生产事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此外,还有很多发电厂在采购设备前,并没有提前对这些设备质量的好坏进行了解,从而采购了很多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设备,大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设备运行的安全。因此电厂必须制定合理的仪表检验周期,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3.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3.1控制软硬件的合理配置和逻辑的优化

热工保护及辅机控制是热工调试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而热控的误动和机组的跳闸大部分是辅机控制逻辑的不完善和不正确造成的。因此必须减少控制系统软硬件的低配置,并且加强对控制逻辑系统的完善。控制逻辑的改进应进行综合比较和整体优化,充分采用容错逻辑设计方法,对运行中容易出现故障的这类设备,从控制逻辑上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预先设置的逻辑措施来降低或避免整个控制逻辑的失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系统性的技术优势,也便于推广。

3.2提高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加强对干扰信号的抑制

抗干扰能力是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干扰轻则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故障或机组跳闸。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抑制干扰信号的重要性,归纳总结电力生产中实际经验,提出各种防范对策,确保电力机组的安全正常运行。在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生产中产生的干扰大多数与工程设计、现场的安装设施和生产维护等因素有关。针对这几种影响因素,实际生产中已有多种抑制干扰的方法被总结了出来,如消除或抑制干扰源、切断引入干扰途径、提高设备本身抗干扰性能等。但就目前而言,抑制干扰、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接地技术, 它可以提高所采集信号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因接地有误引起的热工系统异常也时有发生,而且接地只能抑制干扰的影响,并不能阻止设备向外放出干扰。在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找到抑制干扰的新方法迫在眉睫。

3.3完善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和设备管理制度

电厂预案故障应急预案和设备管理制度或多或少都有些,但是不完整,不同的电厂之间缺乏交流故无法得到统一。为减少机组的误停机次数,应统一编写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方案,当生产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要启动紧急预案,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的安全,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以及提高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其次,电厂应该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购进设备的质量检验,确定合理的检验周期,确保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最后,应加强对机组员工的操作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热工调试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演练,加强电厂之间的交流,可定期举办交流论坛会,实现各电厂专业人员的互动,从而更加完善电厂的生产系统,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4.结语

提高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纵观制约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种种因素,热工调试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革新亟待进行。本论文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能够引起行业同仁们的关注和重视,以期减少电厂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隐患。希望各电力能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开展深入的技术研究工作,使机组的安全经济地运行。 [科]

【参考文献】

[1]车朝瑞.浅谈大型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第4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建成的教学用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结构、功能、特点、实践项目。使用表明,该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完善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远程监控技术,该变电所可作为目前铁路牵引变电所技术改造的参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学有部分直接服务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专业,其中“铁道电气化”专业作为教育部、铁道部的重点特色专业而一直受到重视。

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的枢纽。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事牵引变电所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同时对其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区建成一座集教学、实习、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

1模拟变电所简介

我校模拟变电所分为两期建成:

I期是与实际变电所相同的开关控制屏柜和继电保护屏柜、中央控制盘、交直流电源盘、以及自行设计的模拟负载电量和故障盘。如图1所示。

Ⅱ期是模拟一段地方电力网或电气化铁路的环境下,一个调度中心使用远动监控系统控制的五个变电所,图2是这五个模拟变电所的一次接线图。该项目综合了地方与铁路、不同主变、不同接线类型的各种变电所,且负载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调节,其中S”模拟变电所采用了WBH-891型电铁主变微机保护装置、WKH-891型电铁馈线微机保护装置、DQWC-03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测试系统。

模拟变电所中被监控设备的位置状态信号、保护动作信号、预告信号、事故信号等遥信信号通过电缆与RTU (Remote Terminal Unit远方终端)的开关量输人/输出模块相连接,电流、电压等遥测信号将通过信号变送器柜,输人RTU的模拟量输人模块;控制中心下发的遥控命令,通过以太网传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的功能。远动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电气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块式结构的Momentum,其编程软件Con-cept是一个基于Microsoft Windows环境的编程软件套件,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扩展性;主站组态软件iFix支持工业标准,具有开放性、可组态性、兼容性及可开发性。

为了比较和研究,我系的教师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其目标是在模拟变电所二次系统中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管理,其结构图如图4。

2教学实践基地的开发

1)校内学生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可对照变电所各种屏柜,提高阅读二次系统接线图、安装施工图的能力,通过开闭操作、设置故障等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现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一次设备的故障范围的判断、二次系统的故障判断、查找和处理。

2)变电所基本电器及二次接线方面实训项目n个。如断路器结构、原理;断路器参数的测量与调整;变电所二次接线、电缆的数字编号法以及“相对标志法”的识别;二次接线盘后安装图及实际安装技术;变压器控制、保护盘结构、接线、检测、调试及整套保护联动实验(包括整定计算);在以上各盘设置不同故障(可达几百种)练习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运动系统遥测、遥信信号源接线的校正及采集的遥测量的精度实验。

4)利用便携式计算机对遥控设备进行合、分实验,让学生了解远动系统是如何驱动被控设备动作。转贴于

5)利用一般的浏览器访问各RTU中PLC的网页,实时了解该PLC的运行、通信等状态的实验。

6)上位机各种功能的校核实验。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iFix软件的各种功能的使用,从而对远动系统有更深层的了解。

7)利用组态软件Concept对PLC进行配置,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号及设计要求对PLC进行配置;利用Concept对PLC遥控、遥信和遥测功能的编程,使学生熟练掌握Concept编程方法。

8)自动化组态软件iFix系统的安装,熟悉掌握iFix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安装过程。

9)通过在iFix系统新增6#模拟变电所的实验,使学生了解iFix系统的可组态性及可扩展性。

10)进行继电保护单体测试及数据管理。

11)进行继电保护盘上测试及数据管理。

12)微机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特性实验。

3实践意义

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连续培训了五届毕业生和一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经总结,其实践意义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与场所。能完成供变电工程、继电保护、变电所二次接线、微机监控技术等几乎全部专业课程的大量综合性实验,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检修调试技术、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实际训练。而且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学科优势,以模拟变电所为基地,配合学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发如电工理论、电气装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讯等领域的多个应用性、研究性实验;同时由于人员和设备的集中,能够按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尽可能使学生参与以教师为主导的科研活动。

2)对于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阅读二次回路图纸、熟练地掌握接线、配线工艺,能查找和处理运行故障和设计缺陷。通过实地培训,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读图、判断、查找、处理故障的能力。该基地于2000年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和考核职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区铁路已完全实现电气化,全区拥有牵引变电所200多座,其中大都为上世纪70~80年代所建,技术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建成,对其技术改造具有借鉴的意义,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进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第5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图书馆,管理模式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并能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三大特征: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集成性指将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做到“图、文、声”的信息一体化,由于多媒体技术采用了数字信号,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并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化。免费论文,图书馆。。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在多媒体技术下,信息以超媒体结构进行组织,可以方便地实现人机交互。换言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选择和接受信息,拟定采纳信息的内容和路径,实现了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例如在播放多媒体影视信息时,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控制信息的播放过程,并截取有用的相关信息;数字化是指多种媒体信息都是以数字方式存贮的,只有以数字化方式才能使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使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存贮起来,实现人、机交互,使计算机朝着人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方式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它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我们跨入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发展

传统的文献信息的处理技术主要以印刷为主,因此传统的图书馆大部分都以纸质典藏为主,纸质典藏方便携带,能够满足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并且随着印刷和版面设计技术的发展,纸质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纸质的印刷品还将长期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信息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数量和信息分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纸质典藏信息量小、体积庞大、不便于交换、不便于检索等弊端逐渐显现,对于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数字化典藏的地位正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典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将以数字化信息馆藏为主要服务产品。通过多媒体检索系统、多媒体导读系统、多媒体阅览室等将电子书、数字报和各种专业信息网络服务提供给客户,满足客户的数字化服务需求,让人们可以体验形式多变的信息获取感受。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己有三十多万种,网络杂志用户规模4000万,用手机进行文字阅读的用户超过三千万。据微软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将同时采用电子和纸张的方式发行,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数字化信息形式多样、易储存、易分类、易检索、不易变质成为现代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不仅仅要求对传统纸质信息实现数字信息的转换,还应该不断增加典藏电子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以更好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免费论文,图书馆。。通过购买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实现典藏电子信息数量的增加和读者服务的增值。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主要依靠人管理,而不是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管理,因此人员数量较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管理上除了要处理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技术问题,还要进行大量的人员关系的协调,因此管理者能够管理的幅度有限,这造成了图书馆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层级较高。较高的金字塔结构反过来有导致了组织内部信息的沟通障碍,加深了人际关系的矛盾,从而影响了组织运行的效率。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更加关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随着多媒体技术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大部分传统的服务项目由前台转向后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也更加简单,同时由于管理者的管理也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因此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能力,使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加宽,从而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3.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典藏和人工服务为主导,因此图书馆配备的人员数量较多,在工作职能上更多的呈现出“工勤化”的特点,上书倒架、搬运图书、人工排序等工作占用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大量繁重的工勤工作占用了主要的工作时间,影响了服务质量,也严重的制约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很多图书馆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在传统图书馆中也都成为“搬运工”而荒废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是在一定的电子技术平台上进行的,大部分服务都将在多媒体技术平台上进行管理和操作,这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人员的专业化还体现在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以及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为基础的图书信息情报学的研究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使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这将有助于我国图书馆专业领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人专业化的发展。免费论文,图书馆。。免费论文,图书馆。。

4.服务形式后台化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基本上是由人工完成的,主要包括借还书、索引和流通等环节。人工服务有助于加强服务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直接交流,使服务人员更好的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但同时也容易增加读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人际矛盾,经常由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或者是服务质量等问题,引起争执。随着图书馆的管藏数量增加,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这更容易引起服务人员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读者数量增加,读者的各种个性化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读者数量的增加,也要求服务人员的数量大量增加,否则难以满足人工“前台化”服务对服务人员独占的要求。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后台化”转变。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各种新的智能系统的引进,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如现代图书馆管理中,门禁系统实现了人员出入管理的自动化,电子扫描系统实现了图书编目的自动化,编码识别系统实现了借还系统的自动化,电子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管藏索引的自动化,文字识别系统实现了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的互换,因特网实现了网际资源的互换和交流……,服务自动化不仅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并且将服务人员由前台服务转向了后台服务。另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后台化”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服务需求。服务人员通过电脑、网络等技术平台,获得顾客的需求信息,并按照顾客的要求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向系统化、多元化的方面发展,读者在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享受到传统图书馆的全部功能,还能实现预约服务、自助服务、专业化建议、个性化服务等等。通过各种多元化服务的提供和完善,不断提升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咨询服务中心。免费论文,图书馆。。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不仅仅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简单的硬件设施的补充),同时还需要对现代图书馆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管理理念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完善和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免费论文,图书馆。。否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能成为摆设,并最终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产生冲突,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第6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型材;万能轧机;调整

1 CCS万能轧机的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身处一线的生产者也要跟上时代先进的步伐,把最优秀的设备运用到轧钢企业的设备上去,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为我们生产与服务,从而减少我们的生产的劳动强度与节省过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让自动控制精度比较高的设备为我们生产出自量合格与形状美观的产品。

使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最重要作用是确保产出商品的品质,由于人工无法渗透生产经过进行有效干预,产出商品的品质仅仅依赖于线上检测品质的设施以及仪器,对商品品质对应参数进行实时监视,供给控制装置精准测定数据和所处状态。过去很长时间, PLC一直处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核心范畴,为多样专业设施提供相当可靠的应用效果。其中主因是PLC为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提供可靠、完善而且相当安全的解决办法,适于当下工业产出类企业在自动化方面的需要。

本文重点讲述与分析的是当代轧钢工业当中型材轧制的主要设备单体某轨梁厂的CCS万能轧机中关于液压控制方面AGC的控制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万能轧机设备的液合低持AGC控制部分。文章通过讲述轨梁厂的工艺去决定轨梁厂需要的生产设备。从生产设备中选择所要分析的CCS万能轧机。先讲述CCS轧机的AGC液压伺服系统的原理。再到万能轧机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液压AGC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而确立CCS万能轧机的控制策略。利用仿真技术去分析该控制策略的优略。文章的最后章节简单的介绍了模糊PID控制在CCS万能轧机的液压AGC中应用。以下是本文具体完成的工作。

我国大量企业历经数年努力,工业过程控制范畴导入继电器设备,应用PLC,集中监控的集中化,在工业企业中针对现场操作广泛使用总线、一体化两大效率较高的控制系统,为我国企业商品产出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奠定较好基础。①现今,工业企业的现代化改造的主要方向是自动生产的信息控制,近代工业企业实现全面自动化的最重要特定是综合运用自控、物流、信息等多种不同技术。为迎合企业所需品质优化、耗损降低、加工精细化、品种多、数量大、新品研发及管控融合等多种最新要求,工业自控技术变得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并有逐步往在线实时进行与品质相关的参数数据的自动检测、采集,并对故障进行自动诊断、调试和管理不断发展的趋势。

所以我们更加有必要去深入了解我们现场已有的先进设备,用本次论文的契机去立体剖析轨梁厂从外国引进的西马克CCS万能轧机,而电气设备主要引进的是西门子,现场常用的软件是S7200、S7300、S7400等。我们从机械本体到液压桥梁再到自动化的PLC控制,多角度的解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现场的实际应用,这样可以让我们今后使用进口设备更加有利。

2 辊缝调整的原理

辊缝控制主要是控制轧机里面各个轧辊的液压缸动作。为了更好地理解该过程。要讲述轧机中液压部分的构造。整个系统的辊缝控制由四个辊构成,共有把八个液压缸分别控制。对于单个液压的控制来说在硬件上主要有伺服阀、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构成的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也称为液压随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输出量(如位移、速度、力等)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响应物理量的期望值或给定值)而变化,与此同时,输出功率被大幅度地放大。液压伺服系统是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液压油作为电力传输和指控中,权力相比,虽然有许多缺点和局限性和更加昂贵,但它的优点是很好的响应速度,功率重量比和大型承载刚度等等。因此,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电液伺服系统的出现,使液压伺服系统的应用更为广泛。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电液伺服阀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电气和液压转换。它可以使用低功耗电子信号来控制大功率液压动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电子技术和液压技术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以在高精度、高功率控制的占有独特的优势。冶金行业、机械设备的工作是非常大的,所以传输和控制的力量也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冶金机械和设备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控制质量要求也不断上升。可以看到,冶金行业已成为液压伺服系统,一个最大的用户。目前,电液伺服系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电动机械辊压控制系统在现代高速和高精度连续轧钢机。在各种高速管生产线,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产品、液压伺服系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设备的一部分。

输入元素,添加一个给定值的输入系统,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反馈测量元件,测量系统的输出并将其转换为一个反馈信号。也是各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元素和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通常用作反馈测量元素。比较器,比较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产生一个错误的信号。放大器和能量转换组件――误差信号放大,和各种形式的信号为高功率液压能源。电气伺服放大器和各种类型的机液、电液伺服阀是如此常见的组件。执行机构――结果调整措施应用于控制对象,如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对象――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和仪器控制的物理量。

3 辊缝调整的实现

确保轧制过程保持相同的辊缝。架变形:所谓的机架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是由于轧制力,齿条的力量会产生变形。由于框架的变形有偏差的准确性在轧制过程中辊缝控制系统。因此,为了保证轧制过程保持相同的辊缝,通过AGC控制得到补偿。每个液压缸的补偿是独立的。为了获得准确的补偿价值,有必要测量变形曲线校准的辊缝,但压力测量的压力值的观点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长度。

确保轧制过程保持相同的辊缝。架变形:所谓的机架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是由于轧制力,AGC的力量分为动态AGC和静态AGC。静态AGC是每个轧制变形补偿的开始。静态AGC框架的变形进行了计算和补偿根据每个滚动之前预期的轧制力。静态AGC赔偿在轧制过程中轧制力的变化不会改变。

动态自动增益控制是基于轧制时轧制力做闭环调整。按照动态自动增益控制轧制过程的轧制力辊缝做相应的不同补偿,实际辊缝来实现所需的值。

通过控制HGC静态AGC和动态AGC,辊缝控制可以实现高的响应速度、控制精度高和稳定的控制系统。辊缝,在轧制过程中轧制力可以通过EDAS软件监控和调整在轧制过程。EDAS软件可以自由添加和删除监测信号,而且根据触发信号存储监测数据对未来的分析和研究。确保轧制产品的质量。

注释

①林二妹.基于PLC控制的带式运输机控制系统设计[J].机电技术,2012,03:12-14.

参考文献

[1]李东君.皮带运输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5,06:79-80.

第7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火力发电厂作为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实现了工艺设备和工艺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员和生产设备的安全。但是仪表自动化系统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以下我们以煤粉锅炉火电厂为例对仪表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

1 火电厂仪表自动化设施安全可靠性分析

仪表自动化设备的防雷和接地安全。仪表自动化系统雷电防护主要采用外部雷电防护和内部雷电防护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外部雷电防护措施,包括现场仪表防雷保护器、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及控制室屏蔽;内部雷电防护措施有信号线路的防护和供电线路的防护,包括电线电缆的屏蔽,机柜的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配备雷电电涌防护器(SPD)以及提高仪表系统的抗干扰度等。

仪表自动化系统接地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接地包括控制室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仪表系统工作接地、屏蔽接地、电涌防护接地等,应共用接地装置;室外接地包括现场仪表箱柜、仪表电缆槽、仪表保护管及36V以上的仪表外壳的保护接地。

仪表自动化设备的防爆安全。由于主厂房的设备处于容易爆炸的煤粉环境中,当粉尘浓度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或有火花时,能引起爆炸及火灾,因此,锅炉、磨煤系统宜采用安全防爆型仪表和设备。

仪表自动化设备的防火安全。仪表自动化设备引起火灾的主要因素有电缆引起的火灾和断路器连接部分发热、闪弧、对地短路,引起的火灾等。

电缆遇外来火源、热源或电缆短路很容易引起电缆着火,引起电缆着火的主要原因如下:

电缆制造时存在缺陷或长期过负荷、过热运行等原因使电缆老化,绝缘强度降低,电缆击穿短路。

电缆敷设的曲率半径过小等原因可能使电缆绝缘损坏,而机械损伤、潮湿环境或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都有可能使电缆的绝缘强度降低,从而使电缆因绝缘被击穿而发生短路。

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是电缆绝缘的薄弱环节,如果接头盒密封不良,水、潮气进入或灌注的绝缘剂不符合要求,内部留有气孔,均可使绝缘强度降低,导致绝缘击穿短路。

敷设在汽轮机油系统附近的电缆,在油系统着火后很有可能被引燃。

输煤或制粉设备周围的电缆上,常有煤粉沉积,可能因煤粉自燃而引起电缆着火。

焊接作业时有焊渣落到电缆上,引起电缆着火。

在挖掘施工中,疏于现场管理,野蛮施工等使电缆受到外界损坏,由于电缆绝缘损坏造成短路引燃电缆起火。

避免电缆引起的火灾采取的措施:合理布线;采用阻燃电缆;电缆桥架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均应实施阻火封堵;电缆桥架每隔100m需做防火封堵;仪表线路敷设应严格按爆炸性粉尘环境敷设。

仪表自动化设备电源的安全。机组或主厂房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机组保护回路、火焰检测装置等的供电电源应有两路电源供电。其中一路采用不间断电源,一路采用厂用电,两路电源宜设自动电源切换装置,切投时间应确保不影响控制系统的运行,中断正常电源UPS应能维持30min的用电量。

每组仪表和控制交流动力电源配电箱、交流电源盘应各有两路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分别引自厂用低压母线的不同段。

控制盘应有两路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分别引自厂用低压母线的不同段,控制盘需要直流电源时,应有两路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均引自电气两组独立的蓄电池组。

控制室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安全。仪表自动化系统和设备,应选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设备和元件,并设置独立于DCS的常规操作手段。

主要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装置。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和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的控制器必须单独冗余配置,同时FSSS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手动点火和全部逻辑的试验功能。

控制系统运行环境要求设置空调设施,房间封闭。做好机房防静电工作,机房设置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做好防静电接地工作。

控制柜应可靠接地,箱门和柜体均应与接地体连接。

仪表自动化对锅炉炉膛安全的保护。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是保护炉膛不爆炸的关键监控系统,能保证锅炉燃烧系统中各设备按规定的操作顺序和条件安全启停、投切,并能在危急工况下,跳闸相关设备或迅速切断进入炉膛的全部燃料(包括点火燃料),防止发生爆燃、爆炸等破坏性事故的安全保护和顺序控制装置。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总燃料跳闸(MFT),一旦出现危及锅炉安全的危险工况时,由人工操作或保护信号指令动作快速切断所有入炉燃料,包括点火器的燃料,它是炉膛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的一部分;燃油跳闸(OFT),由人工操作或保护信号指令动作,快速关闭点火主燃油跳闸阀,切断进入锅炉炉膛的燃烧用油;炉膛吹扫,将炉膛和烟道中可能集聚的可燃性混合物清除掉,防止点火时引起的炉膛爆燃;燃烧器各入口自动点火控制;检漏试验。

FSSS系统除对锅炉炉膛安全的自动监控保护外,在控制盘(台)上还应设置独立并可直接动作(可经确认或加避免误动的保护罩)的MFT紧急按钮,其回路应独立于FSSS系统的控制器及模件,并由硬接线实现。

仪表自动化对锅炉汽包安全的保护。锅炉汽包应至少配置两台彼此独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计和两台远传汽包水位计。水位计的配置应采用两种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以保证在任何运行工况下锅炉汽包水位的正确监视。汽包水位测量系统,应采取正确的保温、伴热及防冻措施,以保证汽包水位测量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正确性。

锅炉汽包水位高、低保护应采用独立测量的二取一的逻辑判断方式。

锅炉汽包水位保护在锅炉启动前和停炉前应进行实际传动校检。

仪表自动化对汽轮发电机安全的保护。利用数字电液式控制系统(DEH)、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和汽轮机监视仪表(TSI)等设备对汽轮发电机的运行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

在汽轮机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时ETS系统能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并在异常情况继续发展到危及设备时,能采取断然措施,停止汽轮机运行。

当机组或主厂房控制系统发生全局性或重大故障时,为确保机组紧急安全停机,在操作台上应设置停止汽轮机和解列发电机的跳闸按钮,跳闸按钮应不通过逻辑直接接至停汽轮机的驱动回路。

2 维护、修理措施安全可靠性分析

在仪表安装时要保证维护空间和安全空间,不能安装在高于离地2米的高空,必要时设置检修平台;

(作者单位: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陈晨(1985)、男(汉族)、河北省唐山市、本科、中级工程师、仪表自动化专业。

第8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在线式五防系统;后台监控系统;逻辑判断;测控屏;操作箱

1.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发展,五防技术不断更新。变电站技术逐渐向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一体化共享模式发展。结合数字化变电站的新理论、新技术,在线式五防系统实现了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信息互动化的智能化,简化了自动化系统和一次设备之间的接口,减少了辅助触点和连线,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未来智能化变电站重要构成部分。

2.在线式五防系统概述

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使得数字化变电站从理论变为现实。数字化变电站3个主要的特征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符合IEC61850标准”,即数字化变电站内的信息全部做到数字化,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通信模型达到标准化,使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

在线式五防系统应采用与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模式,指在逻辑意义上防误闭锁软件与自动化系统融为一体,具体指:(1)防误闭锁软件与自动化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库,五防模块与自动化系统的其他应用模块一样从同一个实时库获得数据;(2)防误闭锁软件与自动化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库组态,五防数据直接从自动化系统数据中挑选测点,编辑五防属性,如合分规则,操作术语等。(3)防误闭锁软件与自动化系统具有统一的画面编辑,可以直接采用自动化系统的画面作为五防的画面,不用重新制作。其服务进程如图1所示。

3.在线式五防系统实现方式

3.1 后台监控系统五防

嵌入五防系统后的后台监控系统,实时从监控系统获取当前全站的遥信状态。正常情况下任何操作都需要操作票顺序判断后由后台系统独立完成。针对每一步的操作序列,通过G00SE将对应操作序列信息点置位。只有当相应的操作正确动作并有触点返回后,才确认该操作完成,将操作序列信息点复归并进入到下一步操作或操作结束。

后台经过五防开具操作票,通过G00SE将五防联锁的运算结果即每个操作对象的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发送给对应的包含该操作对象的测控单元。

后台的遥控操作在操作之前,必须经过自己的一体五防逻辑判断是否允许当前操作。遥控令到达测控装置后,测控装置仅校验测控装置本身的间隔测控联锁虚触点,而不再校验该操作序列是否允许。

后台需具有临时解锁功能,解除后台的开票,允许后台紧急单步操作。

3.2 测控屏的实现

在测控屏柜设计两个把手:一个为远方就地把手(QK),“远方”模式对应调度以及后台的遥控,“就地”模式对应就地操作;另一个为五防把手,1代表“在线五防”投入;0代表“在线五防”退出(间隔测控联锁依然运行);增加一个开关的操作把手(KK),该把手在QK打到就地时,可经过KK把手对开关进行分合。测控屏上不需要增加解锁钥匙。解锁操作全部在就地端子箱操作。

正常情况下:“在线五防”投入,QK把手处于“远方”:此时,测控装置最终的测控五防闭锁触点通过间隔测控联锁的判断后输出。即远方遥控情况下,后台与调度发送的遥控令只经过间隔测控联锁连个虚触点。后台的顺序操作仅由后台一体五防逻辑来保证。当“在线五防”投入,QK把手处于“就地”:此时,测控装置闭锁远方操作,仅可以在测控屏上进行操作;此时测控装置最终的测控五防联锁触点通过:后台五防逻辑、间隔测控联锁、后台五防操作序列允许的“与”逻辑后输出,即就地操作必须经过后台的操作票序列允许,该操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就地操作时走错间隔而产生误操作。当“在线五防”退出时,测控装置的测控五防闭锁触点仅经过测控装置的问隔联锁逻辑输出。

3.3 智能操作箱的实现

智能操作箱可以与测控单元进行GOOSE信号的收发联系。智能操作箱一方面采集本间隔的开关、刀闸等位置信息上送给测控单元,另一方面接收测控单元发送的操作允许的GOOSE信息。测控单元对应的智能操作箱针对每一个可操作对象应提供分合各一副闭锁触点串入操作回路。当操作箱收到测控装置发送的所对应对象的测控五防联锁触点开放GOOSE信号后,则该操作对象可以进行操作。同时智能操作箱提供一副紧急解锁的万能钥匙,以应对当GOOSE断链无法获取联锁结果而闭锁联锁触点时,运行人员到就地紧急操作时能够通过把手从外回路将联锁触点隔开,进行就地紧急控制。同时在就地端子箱上应具有“远方/就地”的QK把手,该把手打到就地后,仅允许在端子箱内就地操作。同时该远方就地把手信号需要送到测控装置中,从而保证端子箱内就地操作时能通过操作票序列的校验。

3.4 锁具的实现

选用一种可以实时触点返回的锁具。在运行人员现场操作完毕,且刀闸操作到位后,提供返回的触点通过硬接线给智能操作箱或测控装置,从而实现该操作的反馈。

4.结束语

在线式防误操作系统由于其“实时、在线”的本身技术特征,加上未来不断成熟的“顺控”技术,将完全可以取消人工现场操作环节,只需单人在监控主机开票或选择操作模式即可自动实现整个操作流程,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在线式防误操作系统可以配合监视系统的远程实时监视功能,从而满足未来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远程技术指导、监督的办公模式,同时也为变电站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运行管理模式的进步,IEC61850标准在国内的不断推广应用,在线式防误操作技术,将成为变电站防误操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炯聪,高新华.变电站五防技术研究与应用[A].2009电力自动化创新论坛论文集[C].

[2]周俊礼,傅吉俊.简单实用的数字远动通道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通信,2005,26(7).

[3]周俊礼,刘东,总文琴.网络远动通道测试方法[J].电力系统通信,2006,27(5).

[4]段新辉,高新华.变电站在线式五防技术与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5]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第9篇:信号专业自动化论文范文

1、思想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书、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和企业文化,工作中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在这一年,我本着“把调试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在调试工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调试技能,并在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并尝试用新的方法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试验,并归纳成文字资料在全分公司进行推广。经本人总结的几种试验方法对高压试验时的精度有所提高,并大大缩短了试验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在平时的工作中,把所掌握的调试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来的员工,做到了一名老员工应尽的责任。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领导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工作认真、投入,在工作中遵守纪律,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由于本人工作努力,技术成熟,能够服从组织的领导,在工作中团结同事,协调能力强,现已成为分公司的“游击队员”、“救火队员”、“突击队员”。哪个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有技术难题,哪个工程就有我的身影。

本人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调试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调试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调试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调试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创新和QC活动方面

年机电公司和清华大学机械系合作开发了2万吨液压机项目,该工程是中冶京唐第一次制造重型液压机,公司把2万吨液压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任务交给我,本人利用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根据2万吨液压机工艺完成了PLC程序的编制和组态画面的编制。在本人的努力下,2万吨液压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2万吨液压机。在月份,该2万吨液压机正式投产,运行稳定,工作效率高,节能显著。该2万吨液压机的开发系统申报了部级创新开发和专利。2万吨液压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成功应用,为中冶京唐今后液压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冶京唐重型设备制造市场打开了新的局面。

本人为了响应机电公司和自动化分公司的创新型企业的号召,现正在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式模拟信号发生器”和“热处理温度控制系统”。前者应于与现场仪表的调试和PLC模拟信号的给定,后者将应用于现场机械设备安装的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