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研究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位论文;研究生;选题;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9―03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的起点,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对于是否具有应用性,能否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自1960年我国开始自己培养研究生起发展到现在,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人数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但由于各高校对研究生论文题目没有统一的分析,致使研究生在选题时重复选题不断增多。本文对1982―2003年我国部分体育校、院系硕士研究生的996篇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试图从整体上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水平进行分析,从而较客观地反映和总结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学位论文选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选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全国体育校、院(系)1982―2003年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96篇。
1.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年代分布 从统计的历年学位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自1982年到2003年我国所培养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分布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变化(表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数量不均衡,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大项,在我国开展的较为普及,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居各专项的首位;篮球作为普及性、娱乐性较强的集体项目,学生论文研究也较多,数量居第二位;体操专业论文数量位居第三,其涵盖了健美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研究方向,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对来说,我国的水上与冰雪运动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少,研究生论文中涉及冰雪运动中的更是不多见。在近20年中,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研究生论文选题仅有16篇,可能是由于该运动具有地域特点,对场地、气候等有特殊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尚不普遍的原因。
从柱状图(图2)显示出,以每四年作为一个时间阶段,其中以2001―2003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为最多,其次为1986―1989年时间段,以1998―2000年时间段为最少,2000―2003年三年时间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超过了1998―2000年时间段,显示出我国研究生培养力度的不断增大。
近20年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学位论文的数量均呈现波浪式变化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都呈上升趋势(图3)。说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数量均呈现上升势态。
2.2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生论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可信程度和可推广程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大部分着眼于竞技体育,对运动员开展的研究题目数量远远高于普通人。所统计的近20年来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位论文,多以体育院校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而以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研究较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实验条件有限,经费较少,很少有机会能直接接触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直接研究。相信随着更多国际赛事在我国的举行和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大赛,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将会逐渐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在所统计分析的这些研究生论文中,针对普通人开展的研究较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群也会愈加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群众体育也将成为体育事业中的一大发展领域。如何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针对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体育运动,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纳入具体的日程之中。
2.3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统计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中大部分研究中能够做到选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如上表所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为调查访问、文献资料等,多属定性研究。
测量评价法在进行训练、恢复和技术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做到客观、定量分析,但由于测试仪器的配备限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难度,故在学生论文研究中采用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研究采用了数理统计法,这表明研究者在综合研究中力图更科学定量地描述研究成果,揭示各变量之间地数量关系,也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在方法学上的一大进步。一些专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支持。
增加实验法等实证性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可靠性和准确性。虽然目前测量评价及高新技术的科研方法被利用的仍然比较少,但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
2.4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务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及其特点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论文选题领域逐步扩大,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等特点。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分布来看,各专业的研究方向科研选题格局已趋于稳定。选取教学理论与方法、训练与比赛及运动心理方面的课题占50%以上(表3)。表明大多数研究者在选题时会选取和自己专业特长贴近、接触相对较多,相对具有较好研究条件,符合自身知识结构的课题。
在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经研究发现,与运动心理相结合的论文呈现增加趋势。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承受巨大的训练量,承受疲劳、艰苦、单调、枯燥等方面的心理负担,又要克服学习某种技术或动作时产生的恐惧、紧张情绪,还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不利因素,为比赛提供可靠的心理保证,更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地表现出其动作的高、新、难、和其流畅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实现。所以,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论文选题中对心理学的研究保持在10%左右。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上,因为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此外,对运动员智能、认知和反应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研究。
在体操和田径运动中,与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相结合的研究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其百分
比达到40%左右。完成高质量的动作,必须对其动作技术进行深刻、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现代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中,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定律,运用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动作作出有价值、精确的分析,能使运动员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动作的创新。此外,对于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表明对运动技术的分析诊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已成为研究的一中普遍趋势。
在与冰雪运动相关的14篇研究生论文中,关于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有9篇,约占64.28%。这在体现了动作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冰雪运动研究不仅数量较少,其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过于狭小,一些对于训练监控至关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研究较少,涉及到运动损伤的研究也显不足,关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各项运动技术中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社会学问题、体育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高科技探讨运动规律的课题较少,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选题方向 从总体上讲,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能与教学和训练时间紧密结合。但在研究的内容上、方法学的运用上、研究的视角等方面仍缺乏创新,对于一些急需的前瞻性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同时,选题中还存在题目过于宽泛,研究内容的内涵过大、研究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2.5.2 研究水平 1)论文的研究水平不均衡。研究成果总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部分论文的研究结果实用性不强,研究结果难以转化。
2)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知识面狭窄,掌握某些新学科知识不够,难以深入去探索某些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脱离实际。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不敢涉足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的前沿性问题研究。这一状况也反映出我们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的不足。
3)一些论文在探究内容、方法上、观点上没有突破,“小题大做”者有之,“无病”者有之,对很简单的问题“故弄玄虚”者也有之,缺乏创新性思维是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2.5.3 论文的研究方法 从学位论文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等,一些前沿的科研方法应用较少。
1)以调查访问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比重过大。运用这种方法的论文大都以对专家调查的意见作为科学依据。而在使用中往往忽略对专家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与特长的了解,仅以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分析作为科学论据,必然带有许多主观片面性。
2)采用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课题,由于疏于对问卷信、效度的质量控制及填写问卷调查对象的认真程度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研究问题采用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研究较为深入的选题较少;定量研究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选题较少;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少;方法学上有所创新的研究选题较少。
4)统计方法的应用有误,在很多论文中,较普遍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有不少论文却忽略了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简单套用,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对统计结果解释时,往往又脱离专业知识经验,使结论绝对化,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3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较广泛,以体育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居多,结合体育实践,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较少。
2)从研究领域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集中在对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各种现象与矛盾的研究上,对国外的训练、比赛、教学中的问题也有涉及。
3)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普遍选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但采用前沿科学技术、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尚需进一步创新。
论文摘要: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利用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护理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它是创新活动的动力系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指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品格。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可以统称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心理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行为创新能力。
二、培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护理学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护理教育过程中,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在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在适度衡量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为适应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必须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⑴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新为主;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⑶教师自身要强化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实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教学中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这三面不断地开拓自己。要广泛地涉取,如: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等多领域的知识,真正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学专家。其次,要提高专业课程的讲授水平,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得到创新意识启迪,最为关键的是授课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在讲课过程中,能够从新的视角,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使问题得以解决,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调动他们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的创新能力还体现为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可以更充分地接受学术前沿知识,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科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灌输,学生疲于记笔记,缺少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应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看成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来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进行自由争辩。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的行为指南,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营造勇于创新、勇于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氛围,使学生将学习中所引发的思考提出来与教师共同探讨,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
5.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课时较多,护理操作技能是学科的特色。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学,注重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践反思讨论法、角色转换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在操作技能的考核中,将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认识到只是完整流畅、机械性的完成操作是不会取得最佳成绩的,也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整体护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
护理专业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对医疗单位的整体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工作是一个辅助医疗对病人实施治疗,使疾病最终得到转归的与多学科相关的专业[1]。护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服务的对象是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重属性的人[1],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求必须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
高质量的临床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以及适宜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建立是有帮助的[2]。但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实习阶段所学习、掌握的实际操作技术。因此,在医院这个实践场所里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学生和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目前,对各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情况调查发现,各实习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与实际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1存在问题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案件相对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各医院多不愿过多承担实习任务,即使勉强接收了,对刚到医院的学生也不敢放手,造成实习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不符,实习学生多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动手操作机会少,实习期内很难掌握临床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护理实习质量。
1.2学生入科后,虽然从形式上也指定了带教老师,但对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缺乏系统的认定和把关,对带教老师的带教结果缺乏质量控制,甚至有一部分素质不高的带教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遇到问题横加指责,严重挫伤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与临床操作脱节。很多医院对实习学生安排的实习内容仅限于输液、打针等技能性工作,没有很好地把学生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为护理工作无非如此,没啥可学,动摇了献身护理事业的决心。
1.4各医院的出科考试方法单一,标准各异,从某种程度上说,考核的结果只能说明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既未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评。由于缺乏规范直观的考核标准,且参评的老师对同一问题认识的不同,看法不一,极易出现印象分、人情分,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成绩,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怪现象。
2应对措施
2.1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实习场所的选择对学生的实习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实习场所要基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在选择实习医院时,硬件和软件要兼顾,硬件是保证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服务对象,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护理实践。所以,医院规模、疾病种类都要考虑,最好选择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2.2选派有能力、高素质的带教老师。临床带教老师是学生实习的榜样,带教老师不仅传授技能,同时也在传授情感。学生最初是通过观察自己老师的工作行为,培养或建立对护理工作的观念。因此,带教老师应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时准确地给学生讲授所在科室的特点和病房情况,结合教材要求,针对不同类别特点的学生分配护理对象,布置计划作业,并选择不同的时间、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临床带教老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带教老师必须接受护理新概念,不断吸取新的多学科知识,才能带出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2.3设立实习管理组织,制定完善的考评体系。常设的实习管理组织和完善的考评体系,不仅对实习学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带教老师也有约束效果。实习医疗单位应每周定时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民主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根据质量控制体系给带教老师打分,并把带教情况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年终评分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2.4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带教老师。实习医疗单位应与学校密切配合,设立一定的带教专项资金用来鼓励带教老师,促进带教老师以最大的热情、发挥最大的优势,培养出最佳的学生。
2.5根据学生现状,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单位与实习医疗单位应合理分配教学与实习的时间,学生的临床、实验室实习与理论讲授时间的比例一般应为1∶1,特别是授课时间不易集中安排,应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用结合。
总之,各学校、临床实习医疗单位要不段规范实习条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72-02
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农林院校经管专业比较偏,毕业论文质量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已经成为众多教育者很头疼的问题。当然,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除了专业性质特定之外,还有学生、教师、学院等方面的原因。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有必要积极去探析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之道。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在本科教育即将结束之前,需要学生针对于某一专业方向撰写的论文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在于:其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检验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是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其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化的写作技能,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其三,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研究理论,对于其后期的职业规划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二、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实际上,造成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考虑其制约因素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析。通过对于众多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研究,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质方面的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农林院校隶属于专业特色院校,其往往会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农林专业上,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投入上,都偏向于农林类专业。相比之下,经管专业就成为容易被冷遇的专业方向。另外,农林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往往也界定于农林专业方向,不存在专业性不强的经管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管类专业学术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经管研究氛围缺乏,这给此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过论文撰写经验的人都知道,论文理论越多,越加有利于论文选题,而论文选题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此情况下,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2.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通过对于众多院校经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农林院校,还是其他普通院校,其经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都处于低下水平。对于这样共性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将原因归结到学生自己的身上。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毕业期间时间分配不科学,都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工作和考研上,对于毕业论文质量没有清醒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撰写任务会在每年5月或者6月的时间段来开展,此时都是学生去找工作或者考研的忙季,时间本来就很紧张,如果时间安排不合理,势必会出现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其二,经管专业学生忽视毕业论文质量。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往往在没有做设计和实验的前提下,就开展撰写,往往不需要花费太久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一旦树立这样的观念,其撰写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其三,学生写作能力不高,信息整理的能力比较弱,难以将各种资源合理地运用到论文写作过程中去,甚至常常出现口语化问题严重,论文表述组织分布不合理的情况。
3.教师引导方面的因素。本科生进入论文撰写的过程,都会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去引导学生撰写论文,确定论文命题,选择论文方向。可以说,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也会对于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实际上由于高校扩招力度的增强,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此时的教师师资却没有跟上节奏。据调查发现在农林院校中,一名指导教师往往需要负责一个班级的论文引导工作,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引导众多的学生进行论文撰写。教师本身的论文引导能力就不是很理想,又需要面对大量的论文撰写引导任务,势必使得其工作任务量不断增加,此时出现偷懒,或者对于部分学生的引导工作不到位,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越是到了后期,仅仅将论文撰写的目的界定于能够顺利通过毕业就好了,根本不涉及到学术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不是很理想了。
三、提升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综上所述,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由专业性质,学生惰性以及教师引导缺乏所导致的。在明确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便达到提升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对此,我们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形成经管类专业学术氛围。在农林院校开设经管专业,虽然可以表现出其极强的专业性,但是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决定其就业面积广泛,难以形成比较好的就业局面,由此也会对于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归根结底来讲,经管类专业学术氛围不浓,是影响其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甚至严重制约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在相对积极、健康、科学学术氛围中,即使经管类专业在农林院校不占据优势,也会因为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得学生受到很好的感染,由此去开展论文撰写活动,势必会使得论文质量处于相对理想的状态。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师生交流平台的构建,使得经管专业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互动。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辩论活动,将经管专业毕业论文撰写技巧、经验纳入其中,使得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此去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其二,积极构建学院内部的学术团体,科研社团和虚拟研究所等组织机构,发挥其在引导学生撰写论文方面的作用,积极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论文材料,以便其更好地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注重毕业论文过程的管控。严格来讲,经管专业毕业论文的完成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从选题到开题,从检查到定稿,再到最后的答辩,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论文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以管理的视角去实现控制,以保证论文质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具体来讲:其一,调整改善经管方向专业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在实际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合适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第一环节,在此过程中应该保证选题是符合专业特点,能够激发学生撰写积极性的,并且有着比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就要求引导老师要科学地设定选题范围,引导学生做好选题。其二,对于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如关键词、中英文摘要、论文正文、段落间距等,都应该严格依照规定来进行,尤其是论文的抄袭率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也难以起到提高毕业伦论文质量的效果。其三,注重毕业论文撰写环节的管理控制。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涉及到初稿、中稿和定稿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关系到论文的质量。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应该建立早中期的论文审核小组,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学生论文质量。其四,建立健全完善的论文评定标准和规范,依照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从论文质量,学生答辩表现等方面综合测量,从而使得学生高度重视论文质量。
3.不断提高教师论文引导能力。上述已经提及到教师引导论文撰写工作量比较大,部分教师论文撰写引导经验不足,自身专业知识不夯实,难以将各项工作落实下去。对此,应该高度重视教师论文引导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首先,积极针对于教师论文引导能力提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使得教师能够对于论文引导工作任务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确定论文引导方向,保证论文引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二,积极建立健全教师论文引导交流平台,使得教师可以积极针对于论文引导工作开展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论文引导经验和技巧的积累,以便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其三,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引导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论文引导中去,避免出现懈怠的情况,为此将论文引导工作效果纳入到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中去,以此去激发教师参与论文撰写引导工作的积极性;其四,合理分配引导教师的任务量,避免给予其过大的论文引导任务量,使得其处于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下,去做好各项论文引导工作,以此去保证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更加合理的论文撰写意见和建议。
四、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目的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整个高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需要学生的努力、教师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学院的监督。笔者对农林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经管类专业实习学术氛围建设;学院需要规范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教师指导水平。我相信随着在此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将得到不断提高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01):23-24.
[2]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29):45-47.
[3]苏姗.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04):56-58.
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共识。找到厌学原因,如何帮助厌学者克服厌学情绪,寻找到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
近几年,我国学生学习情绪不容乐观,厌学情绪有由原来高学段化向现在的低学段化蔓延的趋势,有厌学情绪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农村学生有厌学情绪的比例不断上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严峻。如何认清看待我国转型过程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成因,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也就成为当前教育者研究的迫切问题。
本人此次确定这个研究课题,是想凭借自己在教学一线的便利条件,针对厌学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况,总结出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呈现出来的新趋势。探究其厌学情绪的成因,重点分析学校和教师在其不良情绪形成中的消极作用,从而提醒我们的学校、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残害”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总结出相应的厌学情绪矫正策略,应用于实践,对教育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意义。
2、选题的依据(理论依据、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夫兰德森(A.N.Frandsen)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发现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而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势必就会影响学习效果。长期厌学易使学生出现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多思、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另一方面,这些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厌学的影响源和催化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寻找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归因理论对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意识,寻找切中“要害”的对策。
3、与选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对于学生厌学,这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各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层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我国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大多还是停留在经验理论性的层面上,实证性的研究偏少,文章的共同特点是理论分析少,多集中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主观感受。所以,在对厌学心理的定义、表现特征、影响因素、预防矫正等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结果的同时,今后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中学生厌学心理在心理学界的界定问题的研究,作出理论及实证性的深入探究。
(2)在中学生厌学心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该加强实证性研究,以得出更有说服力和信效度较高的研究成果。
(3)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干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建议把经验中得出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干预措施,让更多的厌学学生摆脱厌学心理的困扰。
(4)采取针对性更强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以使对厌学的界定和影响因素有更准确地把握。
(5)心理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学者应共同参与研究,通过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境来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影响厌学心理的内外部因素都能有效地改变,达到预防及改善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目的。
4、主要研究内容
一、关于学生厌学研究的现状
二、厌学问题概述
(一)厌学的涵义
(二)厌学的表现及特征
(三)厌学的类型
(四)当前学生厌学情况呈现的特点及趋势
三、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把精力与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动机的缺失,产生厌学情绪。
4.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二)客观因素
1、学习活动本身的特殊性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3、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
(1)厌学从“厌校”开始
(2)“厌师”加重厌学
4、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
(1)家庭问题的增多,势必造成更多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有厌学心理。
(3)父母偏颇的理想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消除矫正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国家和全社会应营造出“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良好氛围。
1、要在信息时代消除和预防学生的厌学情绪,国家应多重视教育工作,增加教育投资,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正面的思想宣传工作,并进行理想教育,从大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2、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并进行有力的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于走进学校,乐于走进课堂,乐于走进书本。
3、要净化社会环境,端正社会风气,特别是电影电视和音像制品宣传作品应该积极向上。
坚持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理想观和价值观,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二)学校和教师要担起消除矫正学生厌学情绪的重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
1、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科学合理。
(1)明确办学方针,不光是要“教学”,更是要“育人”。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3)教育教学要注重实率性,摈除“靠量”“靠时”的不科学思想。
2、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1)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倾注教师的爱心,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4)全方位评价学生,激励上进。
(三)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身边“老师”。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刚到家的温暖。
2、增加家庭文化气息,让孩子在书香的熏陶下作采撷知识的蜂蜜。
3、父母应以自身正确的言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生应发挥自身“内力”,抗御厌学不良情绪。
1、明确“学习”的特殊性,消除“厌倦”情绪。
2、树立大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成功体验次数,减少遇挫不良体会。
4、增强遇挫能力,细心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5、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阶段: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目前学生厌学状况及表象。
第二阶段:利用对照法,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不同学段学生厌学的不同情况,分析学生厌学趋势;对较早厌学数据与近几年厌学数据进行比照,总结分析学生厌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对城市、农村的学生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分析造成厌学的不同原因及对策;对乐学与厌学者进行比照,总结其不同表象。
第三阶段:利用反馈法、观察法,把矫正厌学的相应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变化,检验策略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6、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和措施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2) 由于地域(本省与外省、城市与农村)的问题,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3) 如何深入的对课题进行挖掘,提出可行性的教育对策。
解决方法和措施: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论证,不臆断。
7、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
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用时大约2个月。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2)设计调查问卷,汇总调查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收集有关的论据。
第二阶段:研究资料,用时大约1个月。 (1)确定题目。(2)草写绪论,确定基本思路。
第三阶段: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用时大约2个月。
(1)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
(2)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第四阶段:修改定稿,用时大约1个月。
预期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访谈调查报告
8、已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陈静,张珊云.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原因分析.职业与健康,2019年第8期,66-67.
[3]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13期, 43-46.
[4]方双虎.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J].江西教育科研, 1997(3): 56-58.
[5]黄伟奇.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19: 171-172.
[6]杨惠.我区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西藏科技,2019年第7期,47-48.
[7]李开学.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其转化的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2):89-90.
[8]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 J].教育科学研究, 2019(7): 53-55.
[9]王毓珣,韩仁生.论影响学生归因过程的因素和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学刊, 1996(2).
[10]庄全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排除厌学心理障碍.教学与管理,1999(9).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理论 高职 文秘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37-02
中国文秘教育发展30余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秘书人才培养经验,关于如何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受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职业能力是秘书的核心竞争力,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秘书是应用型人才,无论是本科还是中高职层次的秘书人才培养,都应自觉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本文以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接待能力为例,阐述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设计教学项目“秘书的接待工作”的方法及教学实施过程,以说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对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意义。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指导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性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源自职业教育成熟的德国,它以培养人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秘书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的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辅助工作,从事这类岗位的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并且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这类岗位上得到长足的发展。秘书人才素质及技能的要求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目标定位是一致的。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学、知道了从哪里去学、掌握了怎样去学”。该理论有可借鉴的被成功运用于课程教学的经验。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文秘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所培养的学生能为未来工作”的特点,这是文秘专业办学的社会责任和理想诉求。
二、高职文秘专业“秘书的接待工作”教学项目设计
接待工作是秘书重要的日常事务之一,也是秘书作为单位形象的重要窗口。文秘人员热情、礼貌、耐心、细致的接待会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留下美好的印象。从接待对象来分,接待包括日常接待、团体及重要宾客接待。本文将以团体接待为教学内容,阐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设计“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教学项目的内容及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
高职文秘专业所培养的是中级秘书人才,主要服务于需要综合型秘书的中小企业。该类企业对秘书接待能力的要求较全面,从接待方案策划到落实接待细节,秘书都要参与其中。为此,把“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教学项目学习目标设定为:熟悉团体接待的准备工作,掌握团体接待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团体接待计划的拟订工作,熟悉团体接待过程中突况的处理方法。
(二)设计职业情境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组成,包括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其核心是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融合。要培养学生的接待能力,不能仅限于接待礼仪、接待程序等碎片化内容,就“接待”讲“接待”,而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职业情境,让他们参与接待,直接体会接待工作的特点、难点,并综合运用秘书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设计“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职业情境关键是要给出一个接待对象合理、接待工作量充足、接待过程可操作性强的驱动任务。本文以所组织的一次实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真实的被接待对象是秘书接待工作职业情境真实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对学生接待能力的培养。笔者围绕“秘书的接待工作(团体接待)”设计的驱动任务是“学生接待涉外文秘教学团队参观校园”。学生接待的对象是涉外文秘教学团队,由该专业7名任课教师组成,他们熟悉秘书接待的基本知识及职业能力要求,既作为接待对象,又能在学生实施驱动任务后的评价及反馈中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设计突破了由学生模拟被接待对象而造成随意性的局限,学生会自主激发紧张感,像接待初次见面的客人一样去做相应的正式沟通准备:与接待对象确认时间、地点及相关信息。
设计职业情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有充足的接待工作量。如果只是让学生模拟一次简单的日常接待,例如在门口迎接客人、引领客人到会客室、奉茶、送客,这样仅达到了培养初级秘书的要求,是不能完成培养高职文秘学生接待能力的目标的。围绕所设定的教学项目学习目标,该项目运用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接待任务,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而且都有收获。该项目接待对象参观的具体地点是学校办学成果展厅、学校新建成的综合实训楼,两个参观地点之间距离约800米,而且涉外文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确实是初次集体参观。学生在接受驱动任务后,组织会议讨论并向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汇报接待计划,确认要完成的接待任务:拟订团体接待工作计划,学校办学成果展厅讲解,两个参观点途中的“一对一”陪同安排,综合实训楼讲解,准备接待工作总结会议,应急工作方案等。这是这个教学项目按行动回路设计的主要环节――学生与教师融合进工作过程,学生是接待工作人员,教师是接待工作组领导,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教学特点。
三、高职文秘专业“秘书的接待工作”教学项目的实施
(一)实施接待过程
学生按照确认后的接待计划实施,但要根据临时遇到的问题灵活调整。教师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引导他们树立“为未来而工作”的学习理念。
该教学项目实施的总体过程是:学生根据接待任务成立两个接待小组,分别负责学校办学成果展厅及“一对一”陪同接待、综合实训楼接待及接待总结会议。第一个小组的具体任务是提前10分钟到学校办学成果展厅迎接涉外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带领客人参观,并陪同客人步行800米到综合实训楼3楼;第二个小组的具体任务是在综合实训楼3楼楼梯口迎接客人,带领客人参观实验室,并做好接待总结会议的工作。
在接待过程中,涉外文秘教学团队成员和普通的被接待对象一样,对学生的表现不予任何评价,但按照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布置,认真观察每一个接待环节和每一个接待人员,为下一阶段的接待总结会议发言做好准备。
(二)接待质量评价与反馈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设计的教学项目,并非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某种或某几种具体技能上,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设计了具体的教学项目质量评价与反馈方式。第一,由学生通过会议的方式自行总结。学生对接待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接待过程中主要环节的衔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印象深刻的细节及各自承担的任务完成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认为他们在“一对一”陪同时的沟通不够积极、在参观时的讲解不够生动等。第二,由涉外文秘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在被接待过程中的感受及发现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除肯定学生礼貌、热情、细致的接待态度外,希望学生能更加自信、更加自然地做好接待工作。第三,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点评,就接待计划实施效果、临场应变能力表现等发表意见。肯定了学生的时间控制能力,保证接待计划顺利进行;表扬学生贴心地奉上温度适宜的热茶、给客人准备了因大雨需擦拭衣服的毛巾等。同时,也对因大雨而学生未能提前致电客人确认抵达时间及方式、学生在步行及上下楼途中的接待礼仪不够规范等提出了批评。最后,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发放“接待质量评价表”,教师与学生从接待计划、接待程序、接待礼仪、沟通成效、讲解服务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总之,无论是政务秘书还是商务秘书,用人单位对其职业能力都有很高要求。这些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办学专业用前瞻的理论针对岗位职责设计课程体系,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倡导“以生为本,以学论教”的教学观,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秘书职业能力,应吸收“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观点,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就是在未来岗位上适用的。
【参考文献】
[1]代潇.高职英语通过“行动导向法”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6)
[2]藏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 2011(12)
[3]张发明,姚一雯,贾惠英.基于行动导向理论重构汽车营销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18)
[4]李楠.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5]刘松林,谢利民.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论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个别调查法和座谈法,对本校05级教育技术学生的信息能力作了一个初步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目前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知识的转化速度加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信息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需要具有对信息的查找和创新能力。
1信息能力的含义
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信息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获取信息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能够利用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批判、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其中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信息批判能力尤其重要。在信息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围绕同一目的,在多种多样的信息交合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信息的终极目的。信息交流就是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纳人统一的、正规的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准确的判断能力是关键。
2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2.1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该次主要是针对陕西理工学院05级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71位学生展开的一项小范围调查。通过座谈法,访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目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的能力分散到该专业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程序编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力上。
2.2现状分析
2.2.1基于计算机机基础的应用能力现状
在计算机的基础能力掌握方面,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主要涉及到的是计算机基本技能(Word,ExceI,PPT)的掌握,该项能力是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只不过是要求我专业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教技学生的能力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应用。
通过对40个学生(其中男20,女20)进行小范围调查,统计发现,对于WORD的应用,20位女生中,有19人能够基本掌握,1人对此根本不熟悉,其中13人能够熟练掌握;20个男生中,全部学牛都能够基本掌握该项能力.16人对此应用特别熟练。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大部分认为只需要会打字,会进行简单的排版就可以了。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文本的编辑和处理能力是较打字能力重要的多。文字的编辑能力应该包括文字的录人,排版,编辑以及图文处理。在这个模块中,文字的录人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图文的综合处理方面,女生的能力则较男生次之。
对于EXCEL的应用,主要对20个男生和30个女生进行了小范围的访谈,通过谈话,我从中了解到,有18个男生能够基本掌握该能力,12人达到熟练,2人不熟悉;在30位女生中有21名基本掌握,15人达到熟练,其他9人基本不接触。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明显低于对WORD的掌握要低得多,这项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就是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如对数字做进一步的计算,排序,以及插入图表图片等。
对于PPT的应用现状,主要是通过观察法来调查实现的。通过整体的浏览和观察发现,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够基板掌握该项技能,能够作出比较简单的少页数量的作品。但是若要完成比较复杂或者连贯的多页数的作品,则没有多数人能够顺利的完成。并且从完成作品的质量上来看,大多数人存在页面设计不合理、缺少实质性的内容等问题。
综合上面三种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在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方面,男生有明显的强势。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文字信息,图文图像信息上,这一点在文字编辑和PPT制作方面体现的较多,这也就要求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普通的文字和图片图像处理能力,还必许具有过硬的图文处理能力,这也就是说我们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在生成信息的能力:数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用与EXCEL中基本信息的得到,基本信息的获得有利于后期的再利用,体现在该项目上主要就是数据的处理。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实际也是在进行某些信息的处理和在加工。
2.2.2程序编写能力的现状分析
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而言,我们学习程序的编写主要应用与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上,不是单纯的对其进行掌握和了解后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并能够通过对所获的基本信息进行生成和创新,开发设计一些教学辅助软件。
在该项调查中,主要是对20个男生和10个女生的C语言及VB语言的应用现状进行的。通过访谈得到如下数据,从数据中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学生能力的不足
从这两个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这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能力的获取和应用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下,更谈不上信息的生成,创新和交流。基于这种情况,通过与学生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反应听不懂或者是原本有信心后来却力不从心等等。总结起来,更多的问题还是在学生自己的身上。不能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说明信息的获取能力较差,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不能将已有的信息资源转化为一种动力,不能理解消化信息,不能生成新的信息,对信息的利用意识不够。
2.2.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的现状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体现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应用上主要是能够熟练的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适合个科教学实用的教学课件。那么,我校该专业05级学生是否能达到熟练制作出优秀的课件呢?通过调查发现,实际的现状并不能达到要求。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在应用发面的能力微微优于男生的发展。在该项软件的应用实际上主要体现学生生成信息和再创造的能力,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课件不光需要文字的录人,同时需要配有相关的图片,图像,动画以及其它有助于教学进行的各种媒体,不单单要求具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制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课件制作的比较具有人情味儿。在这一点上,刚好发挥了女生比较感性的优势,由此,女生将注意力投人的比男生多,所取得的成果也较男生显著。
3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对策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信息能力的获得较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我们应从国家、学校、老师和学生四个角度着手考虑。
国家在政策上应该向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予以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这些地区信息渠道畅通,信息软硬件资源充足。陕西理工学院地处经济不发达的陕西,且位居秦巴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缓慢,信息资源不足,硬件基础不够完善,不利于在校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能依旧如高中教学那样,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提供充足的软硬件资源供在校学生使用。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李良碧(1971-),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船舶制造工艺力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23-02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增长很快,除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更是增长显著。如何既达成培养目标,又能满足不同生源的需求,同时在培养质量上又有保证,[1]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质量问题目前已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区别的。[2]
国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开展得颇为广泛。美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其办学规模和专业分布也不断扩展。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至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全部硕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55%以上,而且涉及众多专业领域。[3]国际上专业学位硕士数量远多于学术型硕士数量,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在数量上仍处于劣势,与国际上75%的格局仍有不小的差距。[1]段丹等[4]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具有职业指向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程式和个性化职业指导体系以提升培养质量。许长青[5]以华南地区研究型大学为例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作了相关评估。
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社会急需大批高质量和实践能力强的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文将从生源、导师、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论文阶段检查和答辩阶段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原因,探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数是由于分数达不到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而选择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不是太了解,学习的动力较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足。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1.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的筛选
在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时,首先应严格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把好初试和复试关。除了应达到初试成绩外,对其进行面试时应着重关注学生对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体系是否了解,对自己的定位是否合适,是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因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带来今后就业及继续攻读更高层次学历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定心理上的准备。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行硕士论文阶段工作时,论文研究内容一般会与相关企业需求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一年级读完相应的课程后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在二年级时进入相关船企进行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论文研究,学生有较长的时间是在相关企业里度过的。
2.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宣传工作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向考生宣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实践环节培养上的优势。其中一些优秀的学生可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以积极的态度来报考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考生一般都能在今后的课程学习、实践培养、与企业进行合作项目及学位论文方面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好相关课程、较好地完成相关实践任务、做好毕业论文。
所以,积极提高生源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质量的保障
导师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除了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一般是以校内学术型导师为主,这样使得他们在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还是按照学术型研究生原有的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些只是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略微偏向于工程实践的课题或者根本就没有区别。因此,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关注导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问题。
1.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选拔
为保证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资格的选拔也非常重要。在校内导师选拔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职称的年轻导师一般建议有一年工厂的实习经历。我校船海学院年轻教师到校参加工作后一般都安排他们进入船厂或海工企业实践一年或半年以上。所以,当他们获得导师资格后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中年指导教师们一般选择有横向在研项目的或有相关企业经历背景的教师。同时积极鼓励指导教师走进企业,全面提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
2.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与校外导师
同时可聘请校外老师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指导。校外导师除了必须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经验,还必须有指导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校外导师应参与教学实践、项目研究和论文指导等多个教学和实践环节。校内导师承担部分教学工作,不仅教给学生们理论知识,而且要传授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我校船海学院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要求所有校内外专业学位硕士导师既有硕士人才培养的经验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程实践经验。
3.加强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指导
加强导师对论文的指导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导师。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论文质量的高低。将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水平。
随着近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增加,导师所带学生也大量增加,校内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往往承担者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及部分行政工作;校外导师不但要充分保证在企业的工作时间,还要顾及对学生的指导;这些势必造成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偏短,常常导致论文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应明确指导责任,预留足够时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及时和适量的指导,同时管理部门可下达阶段考核点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跟踪。并且管理部门也可以定期与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交流座谈,解决学生在各阶段遇到的困难,及时与导师沟通或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4.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
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来弥补一些年轻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上的不足。在校内,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指导教师由于一般都是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走出来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在导师团队有经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年轻的指导教师能很快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因此,组建导师团队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极其有益的。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保障
课程质量的保障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师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意识以及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1.组建多层次课程教学平台
组建好多层次课程教学平台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构建基础理论教学平台。一些数学等基础课程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其次是专业基础课,例如我校船海专业所开设的高等结构力学和高等流体力学等,学好这些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专业的前提。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针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学生可选择相关课程进行选修,为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做好必要的准备。
2.注重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工程项目教学、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任课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当前工程界热点问题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的实际案例,增设补充教材,开展学科前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以及实践课程,及时对不合理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的。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质量的保障
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中很大一部分主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而直接解决企业生产实际的课题比较少。他们习惯于指导学术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以选题一般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常常将专业型研究生当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6]因此,研究生导师应通过承担横向课题或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手段来对专业型研究生的论文进行合理选题。
1.论文选题的实践性
论文的选题首先应强调实践性。选题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在选题时应依据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导师在研的横向科研项目为背景写学位论文,确保所选题目很好地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注重将实践和理论提升并结合,因此论文的成果对生产实践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与科研项目相关联的论文选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把好论文开题关,对选题的工程实践意义进行审核,对于实用价值差的论文必须重新选题和开题。
2.论文选题的创新性
论文的选题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某一问题的解决除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外,同时还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而且方法创新的研究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总体水平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创新性的要求可以较学术型研究生有所降低。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学位论文题目是高质量学位论文是否能完成的前提。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阶段质量的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后,除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检查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保障上也非常重要。选题后首先要进行开题阶段汇报,此时相关学位论文评审教师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题目及内容进行评审。这个环节是学生是否能顺利开展论文的前提。
1.论文开题
学生在论文开题之后一般就可以开展论文工作。在论文进行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其论文进展外,学生们之间也可开展定期的小型学术交流,这样可获得他人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一些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在开题后一般自发组织定期的小规模学术交流活动,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不同学科之间有时可以产生新的思路和观点,这对高质量完成研究生论文是有非常有帮助的。
2.中期检查
对论文开展过程中的中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关注在开题阶段出现问题的研究生。同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位论文进行评估。中期论文检查小组与论文开题小组的评审教师基本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和完成质量。
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在各重要阶段进行论文检查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保障之一。
六、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阶段质量的保障
学生经过论文的开题及中期检查,最后到达学位论文的答辩阶段。这也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和最重要的阶段。
1.论文答辩前
在论文答辩前,研究生所完成的论文一般须由两名同行专家评阅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所申请的学位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都已采用外审匿名评审制度,这种方法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非常有效的。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上,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匿名评审制度。它们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两个内审匿名评审;有的是一个外审匿名评审,一个内审匿名评审;还有的两个都是外审匿名评审。因此,要很好地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评审制度逐步过渡到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样,都采用外审匿名评审制度是比较关键的途径。
2.论文答辩及评价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小组的成员应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区别。特别是一些在企业完成论文学生的答辩小组成员应至少有两名以上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参加。其论文质量应以应用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优劣作为其评价标准,论文的创新性可作为次要评价目标,这也是与学术型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的区别之一。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论文的最后阶段严格按要求把关和采用合适的评价体系,这对提高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君,高世乐.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2):10-11.
[2]李扬.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5):16-17.
[3]郭长义,王凤玉,欧桃英.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6):112-116.
[4]段丹,林洪.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体系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50-52.
关键词:学位论文;电子版;TPI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78-03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文献信息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高校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社会信息化浪潮的前沿,担负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则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标尺,是反映图书馆馆藏特色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我馆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建设的重要性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而完成的一种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开拓性,其专业性强、信息量大、情报价值高,是一种集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于一体的科技文献。
研究生论文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反映出高校自身的学术特点,更是高校中独一无二的特殊、珍贵资源。
二、我馆学位论文收集与使用现状
我馆的研究生纸本学位论文收取工作已经持续多年,但学位论文电子版的收集工作2003年才开始试运行,2004年全面展开。图书馆采用清华同方公司的TPI系统完成学位论文电子版的收缴、加工工作,2003~2011年累计收集论文电子版2269篇,2003~2011年论文收集率均达到98%以上。读者不但可以查阅纸质版学位论文,还可通过访问我馆网站,查看电子版的学位论文。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收集,不但大大提高了学位论文的利用率,而且更重要地是对全校师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学位论文提交过程、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TPI系统论文提交、加工流程(如图1)
2.提交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TPI在线提交功能使得论文资料收集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与数字化。但是,由于毕业生初次使用TPI系统,对提交流程不熟悉,有些学生甚至表现出不理解、嫌麻烦的态度。还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在外地工作,我馆系统只能在校园网上提交,收集这部分论文难度加大。另外,在学位论文提交集中时期,提交论文数量突然剧增,网速会相应下降,系统也开始不稳定,登录不上,上传论文不成功甚至死机现象经常发生。针对这些问题,为了保障学生能够顺利提交论文,我馆采取了如下措施。
(1)我馆规定毕业学生只有在提交学位论文后,才能在学校的离校通知单上加盖图书馆印章,否者不予离校。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利用汇文系统将没有提交论文的学生做了标记,从而确保毕业学生论文提交到本馆学位论文数据库中。
(2)图书馆与研究生部网页同时提交通知并附提交说明。
(3)创建专题网站。在首页上,通过学位论文库提交流程的网上演示,使文本型的学位论文说明变为一个动态演示过程,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展示论文提交流程。。
(4)在提交前给部分学生干部代表作专题培训,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5)开通网络咨询服务。
3.TPI系统审核、接收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TPI系统上传论文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及论文信息,一部分是上传论文的word及pdf格式。审核论文首先是提交的个人信息。其次是学位论文的格式、内容。在工作中总结问题如下:
(1)提交的个人信息、论文信息不全。
(2)提交的论文具体内容不全。提交内容包括:封面、学位论文任务书、独创声明、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很多学生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不是无摘要、参考文献,就是没有学位论文任务书、独创声明、中英文摘要,等等。
(3)提交的文件没有合并。
(4)带图表论文上传后出现大面积空白或乱码。
(5)提交的学位论文格式不对。我馆要求word和pdf格式有的学生只提交一种。
学生上传论文格式达不到要求,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生自己都带来诸多不便,双方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这些问题,我馆采取如下措施:①与研究生部协调合作,加大干预力度。②提交的个人信息增加通讯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问题。③在相关网站上提供转换软件,提供技术支持。④面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实行绿色快速通道。
4.论文和检索
论文后,在图书馆学位上,毕业学生可以复核自己的论文信息。读者可以通过复合式检索或单项检索,用论文题目、所在学院、作者姓名、学科名称、学号、导师姓名、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摘要等基本信息查询。
5.利用TPI数据,建汇文论文数据库
TPI数据库在论文提交方面是方便、快捷的。但是,由于是单独的数据库,服务的广度受到限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将TPI数据导入图书馆首页汇文系统的办法,有效实现读者范围的最大化。具体操作是第一步:利用TPI转换工具,将数据转换成汇文通用的marc数据。如图2所示,第二步:将marc数据导入汇文系统。
6.论文编目
编目是对审核符合要求的论文进行分类、数据加工。我馆馆藏号由学科代码、学位授予年号和流水号组成。采用这样的编目方法,可以把同一专业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学位授予年号可以区分相同专业中不同年份的学位论文,同时采用流水号来反映每一专业的学位论文数量。
以上是笔者从事研究生论文提交工作以来的的一些总结。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相关专业或有关课题的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资源,图书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收集和管理也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细化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保障学位论文交流平台的顺畅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