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用药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用药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用药安全论文

第1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用药安全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1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2]。

1.2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2]。

1.3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1.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2]。

1.5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2]。

1.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1]。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2]。

1.7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2]。

1.8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慎用。

1.9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3]。

1.10其他类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2驱肠虫药

2.1阿苯达唑(肠虫清)广谱驱虫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2岁以下儿童禁用,2~12岁用量减半。2.2甲苯咪唑4岁以下用量减半[4]。

2.3哌嗪(驱蛔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3.1解热镇痛类[6](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征,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3.2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7]。

3.3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2]。

3.4抗癫痫药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8]。

4呼吸系统用药

4.1祛痰药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1]。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9]。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4.2平喘药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4.3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5消化系统用药

5.1抗酸药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10]。

5.2胃肠解痉药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1]。

;

5.3助消化药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2]。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用,1岁以下慎用[11]。5.4泻药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必须每天排便而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12]。酚酞片:婴儿(1岁以下)禁用,幼儿(1~3岁)慎用[2]。

5.5止泻药洛哌丁胺(易蒙停)1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小儿不宜使用[2]。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13]。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影响吸收,婴幼儿如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14]。妈咪爱:疗效确切,可用[15]。

6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致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可饭后服用[2]。叶酸不良反应较少,可用[2]。

7抗变态反应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作用,婴幼儿应慎用[16]。

8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反应,因此婴幼儿应慎用[2]。

9维生素类

9.1维生素A长期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停药1~2周可消失。

9.2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婴幼儿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时,应掌握好剂量。

9.3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易于形成。

10外用药由于小儿皮肤、粘膜面积相对较大,吸收功能强,注意剂量。鼻眼净治疗婴儿鼻炎,能引起昏迷、呼吸暂停、体温过低,慎用。皮质激素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身水肿,慎用。阿托品滴眼剂:婴幼儿对此药中毒,滴时应压迫泪囊,以防止进入鼻腔吸收而中毒,慎用。

11其它类

锌制剂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毒性反应。人参蜂王浆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出现儿童发育早熟现象。至宝锭、一捻金等儿科类中成药主要成分中含有朱砂,服用过多易引起服痛、恶心、呕吐等汞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婴幼儿用药应注意如下事项:(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3)注意给药途径及方法的选择,由于孩子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用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剂型。一般若无消化道和其它影响孩子口服的因素,能以口服或局部用药较好,如口服不便可考虑给药或其他。(4)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正确计算合理的给药剂量。剂量不足不仅会延误病情,还易产生抗药性,剂量过大又会引起不良反应。(5)无病时别乱服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的解毒和肾脏的排泄。3岁前的孩子各脏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用药不当,对孩子健康不利。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钱漪,沈时霖.儿科临床药物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8.

3许重远,舒俊芬.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药事,2001,15(5):345.

4张石革,孙定人.肠道寄生虫病与驱肠虫药.中国药房,2001,12(12):767.

5龙.临床药物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646.

6谢惠民.小儿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解热镇痛药.中国药事,1994,8(4):241.

7孙定人,张石革.镇静助眠药.中国药房,2001,12(2):125.

8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646.

9孙定人,张石革.咳嗽与镇咳药.中国药房,2001,12(2):126.

10孙定人,张石革.抗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中国药房,2001,12(4):255.

11张石革,宋菲,沈素.胃动力与促进胃动力药.中国药房,2001,12(9):575.

12张石革,徐小薇,郝红兵.便秘与缓泻药.中国药房,2001,12(10):637.

13惠郁,李琪.思密达治疗婴儿服泻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5):430.

14张石革,彦玲,郝红兵.服泻与止泻药.中国药房,2001,12(8):511.

第2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安全文化要素关系作用

STUDYONTHERELATIONSHIPSANDROLESOFSAFETYCULTUREWITHITSSOMEELEMENTS

WuZongzhi

NationalCenter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WS,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therelationshipsbetweensafetycultureandsafetyidea,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fetyregulationsarebrieflydescribed.Therolesofsafetycultureanditssomeelementsinworksafetyarediscussed.Thesafetyideaisproposedthat“safetyisrelative,hazardiseverlasting,accidentcanbepreventive”.Thecreationandinvention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arethedrivingforceofthedevelopmentofthesafetyculture.Theeffectofsafetyregulationsisdependentonsafetyculture.Thedevelopmentofsafetycultureisaimportantpartoftheestablishmentofthelongtermeffectivemechanismforworksafetyandthewell-offsocietyinChin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和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文化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展望,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安全科技进步,安全法制健全,安全文化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健康的社会。

关于文化的定义众多,经典的是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作的“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按照我国《辞海》的定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也有多种表述。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HSC/ACSNIHumanFactorStudyGrup)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1]。

无论怎样表述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都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要素。本文简要论述安全文化与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法规的关系及其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2.安全观念与安全文化

思想认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安全观念是发展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关于安全的定义众多,在一般辞典中,安全系指没有危险。由于人们主观上对安全的认识不同,判别安全或不安全有多种概念或定义,也有人认为“安全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安全定义为“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风险”是指“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结合”。国际劳工组织将危险定义为“可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坏的固有的潜能”。同样地对事故也有多种概念和定义,通常情况下,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安全总是与危险、风险、事故伴随在一起的。

事故的能量转换理论认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的抵抗力,或是使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由于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关系,物质的危险作用可认为是能量危险作用的一种形式。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能量源)与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故引起的人体伤害可解释为由于能量的转换而造成的机体破坏。机械能的转换可造成外伤,热能、电能、化学能或辐射能可造成烧伤或其他伤害。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里“一定数量”或临界量意味着超过该数量的意外释放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设备、设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扰的能力,从而会导致人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海因利希(H.W.Heinrich)统计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1:29:300法则,又称海因利希法则,分析了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与事故发生起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即严重人身伤害的事故起数总是少于轻微伤害事故起数,轻微伤害事故起数又少于无伤害事故(即未遂事故或称事件)起数。

该法则表明:尽管事故发生是小概率现象,单起事故伤害程度的大小受偶然因素支配,但从大样本量统计分析,事故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同类轻微伤害事故或事件多次发生,当达到一定的概率后,必然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因此,如果要防止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必须从防止无伤害事件和轻微伤害事故发生做起。换句话说,引发无伤害事件或轻微伤害事故的原因同样可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发生。为了预防事故,必须分析无伤害事件的原因,在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之前,采取预防对策,消除或监控产生伤害的根源[2]。

事故的根源是由于存在危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因失误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生产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环境条件的危险状态等。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将“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定义为事故隐患。

理论研究和大量事故调查的实践表明,事故隐患,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隐患险于明火”。

在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上,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观念,要纠正“经济发展,事故难以避免”的错误观点。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危险设备、设施、场所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增加,隐患也会增加。但只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尤其是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采取正确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监控危险源,防止出现隐患,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和安全水平已是有力的证明。

3.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创新成果是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驱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作为文化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构成因素。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每一重大发现。甚至是仅仅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改变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趋向。当安全科学技术以安全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就会对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与道德的升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安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程度决定着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同时也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安全科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为安全文化建设充实新的内容和提供新方法,安全科学技术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它只有在与安全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整体效应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因为安全科技往往只具有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方法,而缺少安全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性,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导向性。

4.安全法规与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法规的实施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安全法规的生命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对社会、企业和个人来说,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惧怕国家强制力的结果,也不仅是对安全行为后果的期望的结果,而是安全法规能不能为社会接受,融入社会,是安全法规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否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因此,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安全文化的实现。

另一方面,安全法规仅是安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保证安全的充分条件。此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渐进的,对危险的认识也是渐进的,安全法规往往滞后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安全法规是变化和发展的。安全法规既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强制实施,也更需要借助习俗、惯例、伦理、道德规范等安全文化要素来自觉实施,尤其在安全法规不健全或当安全法规在边际上不起作用时,安全文化的约束力就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的符合性与系统性的逻辑必然结果是规范性。文化产生的规范力量使任何与其不一致、不协调的行为或事物都被认为是不适当的,要将其纠正;如果纠正不成功,则将其排斥之[4]。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安全系统能够有效地作用,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安全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5]。

5.结束语

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安全活动就是不断地辨识危险、评价危险和控制危险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安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危险的认识不断加深,危险评价和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为确保安全,必须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采用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安全科学技术方法和防范措施,警钟长鸣,持续改进。所以说安全生产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这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一致的,以人为本要求生产发展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程度,人的可承受程度,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无论怎样理解安全文化的众多定义,必须认识到,安全文化的规范性、系统性及其具有的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版权所有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编,安全文化论文集,第5页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2月。

2.吴宗之,经济要发展事故可预防,中国安全生产报,2003年6月19日。

3.申维辰,科技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人民日报,2003年5月13日。

第3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急性盆腔炎;康妇消炎栓;临床疗效

急性盆腔炎,主要指的是发生在女性患者盆腔生殖器官以及四周的盆腔腹膜、结缔组织等的一系列急性炎症,通常包括盆腔腹膜炎、子宫炎、盆腔结缔组织炎以及输卵管卵巢炎等等[1~4]。急性盆腔炎对患者的[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危害较大,若不及时治疗,极容易转为慢性炎症,不仅加大了治疗的难度,也为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5]。在中医临床理论中,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热伏胞中、毒邪感染,导致患者气血瘀滞,影响到了气血运行的通畅性。本文抽取2009年10月~2013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0例,按照[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分成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妇消炎栓辅助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以通过对比分析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达到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现将结果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0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0例。患者年龄22岁~58岁,平均年龄为(40.6±5.1)岁;发病时间约1d~3d,平均时间为(1.8±0.7)d。根据入院就诊时间将9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患者年龄22岁~53岁,平均年龄为(37.5±4.9)岁;发病时间1d~2.6d,平均时间为(1.3±0.4)d;观察组45例患者,患者年龄27岁~58岁,平均年龄为44.2±4.5岁;发病时间1.2d~3d,平均时间为(3.1±0.2)d。经临床鉴定,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不存在意识障碍、慢性盆腔炎史、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并在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1次/d 200 mL的替硝唑(药品名称: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106;规格:100ml:0.4g)[6];入液静滴2次/d 2g的头孢哌酮钠(药品名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生产企业: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309;规格:1.0g),并在症状全部消失后再用药7d[7]。

1.2.2 观察组 采用康妇消炎栓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康妇消炎栓,是一种鱼雷型、黑褐色的中药栓剂,其主要成份包括:苦参、紫草、穿心莲、地丁、猪胆粉、蒲公英、芦荟、败酱草。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一样)的基础上[8],每天睡前给予患者康妇消炎栓(药品名称:葵花妇康消炎栓;生产企业:伊春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3022143;规格:2.8g/粒)辅助治疗,1粒/次,1次/d,给药,用药时间同对照组相同[9]。

1.3 评价指标[10~12]

1.3.1 痊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不存在异常影像情况,且临床异常体征和症状表现均完全消失;

1.3.2 显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的包块明显缩小,积液量明显出现降低,且临床异常体征和症状表现均出现明显的好转;

1.3.3 有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的包块没有出现明显的缩减,但积液量有所降低,且临床异常体征和症状表现出现部分化的改善;

1.3.4 无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的包块没有出现缩减趋势,其积液量也没有出现降低,且临床异[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常体征和症状表[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现没有出现改善;

1.3.5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总病例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软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当比较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时间为(15.3±3.1)d、不良反应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时间(19.2±5.7d)和不良反应率(13.3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22%),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传统的中医临床医学中,没有盆腔炎的具体概念,而是将其归属于"痛经"、"带下"、"症瘕"等辨证范围中。中医临床理论认为,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热伏胞中、毒邪感染,导致患者气血瘀滞,影响到了气血运行的通畅性。因此采用针对性的中医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临床研究,在急性盆腔炎的诊疗过程中,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因此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康妇消炎栓,是一种鱼雷型、黑褐色的中药栓剂,其主要成份包括:苦参、紫草、穿心莲、地丁、猪胆粉、蒲公 英、芦荟、败酱草。其中,苦参具有良好的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紫草具有良好的燥湿止痒的功效,穿心莲具有消肿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地丁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猪胆粉和蒲公英都具有显著地清热解毒效用,芦荟具有泻下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使湿热自下而走,败酱草具有止痛祛瘀、消痈排脓的作用。将这些中药材按照相应配方进行制备,使其具有杀虫止痒、利湿散结、清热解毒的效用,常[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用来治疗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滴虫性阴道炎以及其他的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显示,本次抽选的9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中,采用康妇消炎栓辅助治疗患者的用药时间为15.3±3.1d,不良反应率为4.44%(2/4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患者(19.2±5.7d,13.33%),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79.3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在急性盆腔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康妇消炎栓进行辅助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缩短用药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治愈率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应当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采用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

第4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3700字(一):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应用融合的中药学教学改革策略论文

摘要:中药学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专业性强,通过中药学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医辨证以及理法方药等内容。随着我国对传统中医重视度的提升,社会对综合性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医学理论教学中也需要结合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需求,做好课程改革工作。本文主要对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应用融合中药学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中医药理论;现代应用;中药学;教学改革

中药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产地和采集、炮制、应用、性能、配伍和用药禁忌及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中西医临床学科以及中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中药学的专业性强,也是中药学与临床应用中的主要联系纽带,而且与多门学科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如果中药学学习成绩不佳,会导致之后的临床和方剂学习受到影响。中药学的教学内容中包括重要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有利于对中医药教学优势和特点的发挥,使中药学能够与临床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当前我国传统中药产业逐渐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知识内涵以及知识结构都不断拓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创新型中药学人才的培养。

一、中药学教学现状分析

中药学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中药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中药知识进行记忆,包括中药的来源、功效应用、性味、归经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存在的难度比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在记忆以后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出现遗忘的现象,导致当前学生在中药学的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照本宣科的硬性灌输方式,没有结合现代中药学实践内容,使得学生在中药学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结合中药学发展的最新进展情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了解中也只能停留在中药学的表面,无法深入到中药的细胞、分子等层面的功效发挥方面进行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必然会导致中药新药的开发受到限制[1]。同时从中药学的实践课程来看,大部分实践课程都只是对中药饮片的辨析,缺乏对中药创新性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将传统中药学与现代中药临床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

二、中药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当前中药教学改革情况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在中药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课程构建体系,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革。还有的学者认为,在中药学的发展中,需要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特点,利用现代化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满足人们的保健需求,而且为了使中药学的影响不断扩大,需要与国际进行接轨。杨新辉等学者提出,为了促进中药学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中药学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中药学研究兴趣。当前各中药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不合理以及课程评价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这些情况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完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专业思辩和学习能力[2]。此外,还有人提出中药学发展中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在原有中药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科发展情况,做好对中药药理理论的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在课程内容中加入药理学以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内容。

通过从当前疾病的发展形式来看,现代的肿瘤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升,大部分中药的使用频率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中药教学必须要迎合社会的变化进行改革促进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屠呦呦女士因为青蒿素的研发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加大人们对中药的研究热情,而要想使中药研究获得更大的进展,必须要做好中药教学改革工作,通过中药学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中医药学人才,并将中药在临床教学中更好的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

通过对我国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情况来看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能够为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和动力。但是在中药学改革过程中中药学理论研究与现代临床间的结合方面比较落后,因此还需要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探索。在中药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中医药学理论以及现代中药学研究的薄弱点,参考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和要求,对二者间的融合度进行分析。

三、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应用融合的改革策略

中药性能、配伍、用药禁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是对我国传统中药用药经验的总结以及哲学思想的概括,具有独创性和原创性的特点,通过与个人化人体的作用和结合形成的一种知识结构体系,也是中药应用的基本原则。随着时展,中药学在研究中开始注重将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中药在临床上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这也是当前中药学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3]。中药学教学中需要结合现代思维和科研模式,对中药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加强对中药基础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促进中西医药学间的互补和融合,培养现代中药学人才,使医学和药学的发展获得更大动力。

(一)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结合的理论分析

通过对传统中药学理论的理解和认知,掌握中药学的使用方法和规律,同时与现代中药临床教学情况进行对比,使传统中药学理论成为现代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依据,并探寻二者间的契合点,为中药教学改革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中药书籍的分析,对中药理论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同时结合现代临床教学指导,对现代疾病机制进行分析,以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为基础,对中药临床应用以及药理特性等进行全面分析,使中药理论与现代临床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促进中药理论的发展。

(二)加强对传统重要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实践的分析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传统中药学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有效结合,完善中药学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同时对古今中药学临床应用的异同点、疾病普遍化规律以及用药频率和疾病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还可以采用实践与案例结合的方式,对中药学中个别的临床异同应用方法进行对比和案例介绍以及实践验证。此外,对理论观念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中药的功效和药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中药理论与临床应用融合的中药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三)完善中药学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对传统中药认知的分析,提出促进传统中药学习能力与现代临床应用融合的课程实践改革方法,促进学生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传统中药学发展赋予现代新的内涵,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提升学生传统中药学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完善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中药学理论与现代中药临床应用结合奠定基础。

(四)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将药物实体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展现不同的切面,这是实际教学中难以达到的。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应用中药植物标本,通过这种感性认知方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库以及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将书本上、黑板上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知识形式。随着专业技能的发展,中药在具体辨别、认知以及使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因此在中药学理论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课堂教学的内容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药药材标本以及饮片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提升中药学教学理论质量。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单位时间的知识容量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有利于对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掌握中药学学习内容。比如在讲解人参中药知识的过程中,在对人参性能以及功效等方面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参的视频和图片,包括药材全貌、生长环境以及饮片性状等,还可以通过对圖片的放大对人参表皮的颜色、环纹、点状树脂道以及放射性纹理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此外,还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对人参为主要药材的生产现状进行展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中药学教学必然面临改革,传统中药学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讲解和传授,教学方式单一。随着时展以及中药学的崛起,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中药学的发展需求,使得中药学教学中呈现出一定的弊端。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国家、学校以及技术等不同的层面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提升中药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药学知识内容。通过传统中药学理论与现代应用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中药学知识进行重新架构,对中西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我国中药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赖利平(1976-),女,汉族,湖南浏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学。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西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处方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以2630份西药处方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存在问题的164份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结果:通过对以往西药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给药方案不佳、重复用药、药物剂量过高、超说明书用药,导致用药安全性、合理性不高,其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对此,应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结论:为确保西药处方内容的可靠性,在为患者配药过程中,药师与医师之间应加强沟通,认真核对处方内容,降低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概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西药处方;药学服务;处方分析;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前言:西医是当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一种治病方式,主要以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在治疗前,患者需要到检验科中接受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在医生对患者所患疾病完全确诊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具药。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用药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药房中必须要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每一具药方进行分析,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使患者可以早日摆脱病魔的折磨。通常情况下,在为患者开具药物前,临床药师要对患者所持药方进行详细的分析,观察其中是否存在着用药错误,如存在错误可及时更改或与主治医生相探讨。本文围绕西药药学服务中处方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164份以往开具的西药处方为主,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通过对西药处方进行分类、规整,分析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1]。

1.2方法对所选取的164份中药处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通过对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来进行改进方案的制定。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用于本次实验数据整理,计數单位用%来表示,在x2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通过对以往西药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给药方案不佳、重复用药、药物剂量过高、超说明书用药等,详细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3.1用药的剂量不适宜

医生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药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病症的具体情况来斟酌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量,不仅让药物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还能够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确保药房的合理性[1]但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过去处方分析的效率较高,能够有效找出每一份药方中存在的不足,如表一可以看到,用药不计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常见,对患者身体的康复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药物使用剂量应严格按照相关用药规范及患者情况来确定,如对患有前列腺炎的患者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进行治疗,若服用剂量未能达到400mg,剂量较小,那么不仅并不会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还极有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耐药。

3.2给药方案不合理

当前时代背景下,药物类型不再向过去一样过于单一化,而是不断朝着多样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且各类疑难杂症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正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需要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用药方案。药房临床药师在拿药前,会对用药方案详细斟酌,主要是因药物较多,不合理的给药方案极有可能降低药物效果甚至是产生反作用[2]。如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给予头孢呋静脉滴注治疗,适当剂量为每天0.75g,但医生在给药前在并未能够合理的判断给药方案是否存在不足,要知道,头孢呋辛是头孢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在使用前,在使用前必须要按照在按照小剂量的多次给药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3.3重复用药

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处方分析在判断是否存在重复用药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患者的每天用药中,每一种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用一次,重复使用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前文中提到过,当前我国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几位迅速,药物类型多种多样。但在多种药物中,由于其生产厂家不同,其药物名称也不相同,但归根结底其药物成分相同,如在对患者使用维C银翘片时,药物中含有着大量的乙酰氨基酚,若未进行处方分析,那么患者回因摄入了过多的乙酰氨基酚而影响肾脏或者造血功能。

3.4药物选择不合理由于当前药物种类较之过去更加多样,因此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药物选择比较困难。据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医生想要更快、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但疗效较好的药物价格必然高昂,反之较低,若药物选择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也可能会给其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医院西药房临床药师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家庭情况,避免给在其家庭造成负担。此外,药物选择还要根据所针对疾病来进行选择,如在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所选择的药物必须要具有针对性,若临床药师在处方分析时发现用药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及时与患者主治医生联系,商讨最佳用药方案。

3.5溶媒或溶媒剂量不合理

第5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药物经济学论文范文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

白内障手术是眼科常见手术,依照眼科手术切口分类方法,该切口属于Ⅰ类(清洁)切口,需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手术本身造成的眼内组织细胞损伤,血-房水屏障的破坏,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等导致术后炎症反应的发生,需给予药物治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单方制剂)、左氧氟沙星联合氟米龙滴眼液(复方制剂)已成为白内障术后常用抗炎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文章评价上述2种药物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有效性、安全性,但药物经济学评价较少,故进行此研究,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临床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3例(133眼)。排除全身疾病和其他眼部疾病;排除术前1周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方组66例(66眼)和复方组67例(67眼)。单方组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19~71岁,平均(32.258.35)岁;复方组男性30例,女性37例,年龄21~58岁,平均(26.5210.23)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全部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前常规散瞳,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出,注意吸净皮质,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0mg和地塞米松2mg。

1.2.2给药单方组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爱尔康公司)2周,第1周6次/d,第2周3次/d。复方组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和0.1%氟米龙滴眼液(参天制药)2周,第1周各4次/d,第2周各3次/d。每次1滴,滴入结膜囊内,术后24h开始滴药。

1.2.3临床评价术前1d和术后1、3、7、14d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前房闪光值检查,询问症状,观察体征。全部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由同一位医师完成,该医师不知患者术后用药情况。评分项目包括症状(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和眼痒)与体征(球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睫状充血、纤维素样瞳孔膜和虹膜后粘连)。症状和体征的评分依据其程度以0~4分表示。对每次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分为各项症状和体征的评分乘以权数后相加所得出的分数。不同的权数反映不同症状和体征在炎症评价中的重要性。对于白内障术后患者,前房闪辉和细胞反应的权数为2,其他各项症状和体征的权数为1。有效率=(术后3d总评分-术后14d总评分)/术后3d总评分。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方法。

1.2.4药物经济学分析采用成本效果比(C/E,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分析治疗成本和效果,在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有的方案可能花费的成本很多而产生的效果也很好,而增加效果需要增加患者支出,这时就要考虑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即增长的成本效果比(C/E),它代表了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比较而得到的结果。成本(C)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它不仅指药物的成本,还包括检查成本、给药成本、治疗成本、时间成本等。除药费成本外,其他成本几乎相同,故采用药费成本效果分析。每例药品费用(元)=疗程用药量药品单价(元)。所有费用均按2012年的价格计算,2组疗程均为2周。单方组:前1周每天6滴,需42滴,后1周每天3滴,需21滴,合计需要63滴。复方组:前1周每天各4滴,各需28滴,后1周每天各3滴,各需21滴,合计各需49滴。根据1mL液体大约滴20滴,5mL瓶装滴眼液,完成上述治疗,单方组需要1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复方组需1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1瓶氟米龙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单价37元,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单价35元,氟米龙滴眼液单价22元,故单方组成本是37元,复方组成本是57元。3种进口药品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价格波动较小,可不考虑敏感度分析。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眼部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比较

2组术后第3天眼部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最高,第7、14天明显降低;单方组下降明显,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眼压比较

2组术后第3天眼压较手术前升高,术后第7、14天降低;单方组下降明显,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安全性单方组有4例患者诉轻度眼痒、异物感,2例患者诉轻度眼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5%;复方组有6例患者诉滴药时有一过性刺激感,8例诉轻度眼痒、异物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96%。单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复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10,P=0.048)。以上不适症状均较轻,未对症处理,术后14d访视时,不良事件消失。2.4药物经济学以临床总有效率计,单方组、复方组的C/E分别为48.826元和76.139元,复方组治疗成本高,增长的成本效果比(C/E)是27.313元,即单方组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比复方组多花27.313元。

3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设备、技术的进步使得术后并发症及眼内炎症的反应有所减少,但是物理刺激、超声作用、黏弹剂与灌注液的使用,以及人工晶状体的异物反应,仍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发生,需要控制。上述因素会产生导致炎症反应的前列腺素,从而使房水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并诱发眼前房充血,使蛋白及一些炎症细胞进入房水及房水闪辉与房水细胞反应,还可导致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及虹膜粘连等,阻断前列腺素的产生是目前白内障术后用药的焦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是一种复合型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是眼科的常用抗炎药。妥布霉素属氨基糖苷类,抗菌谱广;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磷脂酶A2产生花生四烯酸,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产生而表现较强的抗炎作用,其还能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诱导细胞凋亡。氟米龙与地塞米松均为皮质类固醇激素,但氟米龙是一合成的氟化皮质类固醇,与其他类固醇激素相比,激素性免疫反应较轻;氟米龙为中效激素,无明显的体内蓄积效果,而地塞米松是长效激素,半衰期长,药效持久,易产生蓄积作用。本研究通过评估术后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了单方、复方制剂在白内障术后的抗炎效果,结果显示,单方组在术后眼部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复方组,单方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复方组,说明单方组在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复方组。同时发现,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低于术前,可能与植入人工晶体镜片的厚度低于正常人晶状体有关,但不能排除测量误差、眼压本身的波动性等因素,具体原因待于进一步研究。临床实际中,通常将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三者结合起来评价,以求真正为临床合理治疗和用药的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从成本-效果分析寻求的治疗方案看,本研究单方组的成本-效果更具优势,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易记、方便,更值得临床推广。

药物经济学论文范文二:二次文献药物经济学论文

1二次文献研究方法介绍

1.1概念及特点

PE范畴内的二次文献研究,主要是指利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不同药物及治疗方案进行系统的药物经济学综述分析。在模型法研究中,可通过二次文献研究方法对临床试验中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其分析结果是模型中假设参数的主要来源。二次文献研究的特点是研究时间快,研究成本小,但必须基于充足的现有文献,以及不同研究文献的可比性等假设条件。

1.2二次文献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在国内仍然是一门新兴发展的学科。笔者经文献检索发现,自1999-2000年起,每2年为一跨度,至2009-2010年,国内有关PE研究的文献数量基本呈逐步上升趋势(见图1),文献的主要撰写者为医技人员和药师,选用的评价方法以成本效果分析为主。部分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在PE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方面发展较早(70年代初),同一阶段其对PE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更多(主要是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对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操作也更为成熟。单以成本-效用实例论文为例,其在1998-2001年的数量为305篇,比1976-1997年22年间发行的数量高出77篇;同时在PE评价内容上也更为全面和规范,主要体现在明确了研究角度、成本和效用的贴现分析、成本效用的增量分析等评价内容。这些高质量的外文文献也可作为二次文献研究中的数据和方法来源,服务于我国医疗机构的药事决策和管理。

1.3方法及步骤

1.3.1文献检索提供临床研究论文的国内外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等。国外研究者发现,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包含10%~87%的RCT研究论文。检索词主要有研究设计的类型、干预措施、评价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等。除此之外,还可向有关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索要已发表或尚未发表的临床信息,供本机构使用。

1.3.2文献筛选文献筛选的主要方法是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剔除不符合要求的PE评价报告,以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内容上,除了必须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角度、评价方法、研究设计、干预措施、成本产出计算、贴现分析、计算结果及敏感性分析等项目外,在文献质量上,以上各项目也应符合PE评价的标准和规范,针对此步骤,SANCHEZ制定了一项PE研究资料评估标准表(表1),供研究人员剔除和筛选PE文献。而后Rijdt等也发明了一种得分卡(scorecard)的工具来判断文献的质量,结果以分数高低来决定纳入的PE评价文献。另外,Ofman等则利用名为QualityofHealthEconom-icStudies(QHES)的工具,识别出较高质量的成本-效果分析数据。除了上述对PE评价资料进行系统检查的工具,也有筛选工具是针对PE评价中的某一项内容而设立的。值得注意的是,多数PE评价报告易忽略对其临床和经济数据的外推性的讨论,二次研究时仍须借助其他途径或工具,对文献的外推性进行评价和判断,Heyland(1996)、Welte(2004)、Drummond和Antonanzas(2009)等为得出某PE评价结果外推的可能性,提出了相关的方法,这些方法多是将判断外推性的标准以列表的形式呈现,推断其研究或者系统综述的结果能够外推于本医疗机构的程度。受篇幅影响,具经筛选所得文献水平,直接影响到下一步骤的实施,即利用统计学工具来处理或应用文献中的数据。

2文献分析及利用方法

通过文献研读笔者发现,在PE领域中,共有三种分析方法:即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经济学模型分析,可用于临床治疗方案筛选、处方集遴选等药事决策。

2.1Meta分析Meta分析是用统计学方法对收

集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其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Meta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通过Meta分析,可避免不同研究资料带来的偏倚,更精确地评估各种健康产出指标,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判断。通过Meta分析,可综合相同研究设计但样本量较小的系统的PE评价报告。运用Meta分析工具确定治疗方案,Garg和Yusuf运用了此方法,结合几个样本量较小的PE研究资料,重新评估了两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和经济价值,通过Meta分析图表,可以显著反映抑制剂A和B在临床疗效和消耗成本方面的不同,最终遴选出了针对不同患者类型的适用药物。此外,利用Meta分析中的发表偏倚,可以判断所得文献是否过分强调了阳性结果,并隐瞒了部分或所有的阴性结果。目前发表偏倚的结果多以漏斗图来表现,分析方法简单,可视化结果利于观察者做出结论。但也有人认为该方法主观性较强,不同观察者在查看漏斗图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鉴于此,人们提出了更科学的统计学方法来检验发表偏倚。目前应用最多的是Eggers检验,用来判定小样本研究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更大的效用量,即是否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临床产出。其他检验方法,如Beggs检验和Macaskills检验也陆续被开发应用于分析发表偏倚,但目前尚未有学术研究阐明各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

2.2敏感性分析

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中,某些参数所用的数据并不是实际测量的数据,而是借用过去或现在已经发生的样本数据或建立在合理假设基础之上的数据,也就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由于受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预测数据与实际发生的数据之间很可能存在偏差,可能导致评价结论偏倚甚至错误。因此,必须通过变化这些参数来检验结果的敏感性。敏感性分析的方法有:单纯法(根据不确定性因素每次变动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阈度法、极端分析法、排序稳定性分析(ROSA)、概率分析法(如MonteCarlo)。符合要求的PE评价均应对各种不确定参数建立可信区间,然后使参数取其上限和下限来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文献中的敏感性分析,二次文献研究人员可以将所有研究结果应用到本机构拟解决的问题中。特别是当文献作者改变的变量值为本机构临床中的参数时,其重新评估的结果可为本机构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第6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腹泻作为一种广泛的流行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腹泻的致死率高居各种疾病第四位,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之后。九十年代中国七省一市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每年的腹泻患者达到8.36亿人次,并且儿童的比重很大,占2.93亿人次,每年的洪涝灾害更是滋生、蔓延腹泻的温床。而长年以来,由于历史及资金等种种问题,腹泻这种常见的流行疾病在中国还并未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腹泻可根据其病因、病情、病程作出诊断。在发病机理上,急性腹泻可划分为分泌性、吸收不良和侵袭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多由产毒型致病菌(如产毒型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引起,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进入肠细胞后,刺激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过量分泌电解质。如果感染了侵袭性病原菌(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式菌、空肠弯曲菌),可直接破坏肠粘膜细胞,造成坏死、脱落、临床表现为脓血便。在大部分病毒性肠炎中。由于轮状病毒感染破坏了成熟的带刷状缘的绒毛上皮细胞,不成熟无刷状缘的立方上皮细胞由隐窝底部上升至顶端以代替之,而这些不成熟的细胞不含双糖酶,葡萄糖协同促钠转运动功能也受影响,从而使小肠吸收葡萄糖及Na离子的能力下降也影响了CI-的吸收,使水份大量积聚在肠腔内,引起水样腹泻。故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障碍不在肠道分泌功能,而在肠道吸收功能。

腹泻直接的病发症是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营养吸收障碍,治疗时应注意补液、提倡适宜地继续饮食。但是单纯补液不能治疗腹泻的病因,也不能明显缩短腹泻病程或减少腹泻次数、腹泻量,因此,还需要合理用药,WHO专门对腹泻的治疗药物制定了六条标准,但目前中国治疗腹泻的药物中能够达到这六条标准的少之又少。WHO对腹泻用药规定的用药六条标准是:(1)高效;(2)可口服;(3)可与ORS合用;(4)不被肠道吸收;(5)不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尤其是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6)可抵御一系列肠道病原。这就限制了一些乱用抗生素现象,而且与《中国腹泻病诊断与治疗方案》中合理用药的原则是一致的。而在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已经成立了许多关于腹泻流行病的专业研究、治疗及控制机构,积累了许多治疗与控制腹泻的成功经验。此次研讨会适逢法国博福—益普生集团及其著名的腹泻治疗药品思密达进入中国市场十周年纪念,目前思密达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治疗腹泻的主要用药,并且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

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国专家魏承毓向各位医学界的代表介绍了中国腹泻流行病的现状及控制系统、中国腹泻流行病的治疗与研究做了发言。而来自法国的流行病学家Jean-MarieCohen则向中国同行介绍了法国腹泻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参加研讨的专家积极就多年来各自治疗、研究腹泻的心得与经验发表看法,中外学者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现状,在检测、治疗、研究与控制腹泻这种为害甚广的流行性疾病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中法合资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思密达是胃肠道疾病用药,其原料是由天然矿物质中提取的,由于其结构的特殊,能够在胃肠道形成粘膜保护层,固定和清除病原,从而治疗儿童及成人急、慢性腹泻、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目前,思密达是唯一的以商品名形式进入《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药品,同时,思密达还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疗保险用药目录》、34个省市的公费医疗目录及第二版《国家非处方药物目录》。思密达具有消化道病原清除和粘膜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高效抗腹泻新药,符合WHO的上述标准。Auget等用思密达治疗3073例腹泻患儿,其中急性2082例迁延性991例,有效率为92.5%。Hermier用思密达联合ORS治疗36例婴幼儿腹泻,全部病例3天治愈,而对照组则需要5天才能治愈。为比较思密达与氯苯哌酰胺的疗效,Lopez等将129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思密达组的有效率97%,氯苯哌酰胺组为86%,思密达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国内也有近千家医院对思密达在各种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反映良好,另外,思密达还明显缩短病毒性肠炎的病程和恢复时间,其中对病毒性肠炎三天内有效率为88.6%—100%。

在研讨会上,博福—益普生集团还宣布,为奖励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激励青年卫生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教兴国事业,促进中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和中华医学会联合成立“博福—益普生优秀儿科青年医师论文奖”和“博福—益普生优秀消化青年医师论文奖”,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每年将投资人民币50万元,奖励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学者。双方将共同邀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每年发放一次。

第7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1材料和方法

以我国的“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资源,以1995-2011年10月31日为年限检索,将“药学服务”、“药学监护”和“药学保健”作为篇名进行期刊精确检索,剔除重复发表和少部分实际内容离题的论文,获得药学服务相关有效文献1840篇。对检索出的每篇文献按照论文年度发表量、发表文献出处的区域分布和研究内容、覆盖的疾病种类及药品类型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发表文献的数量年度变化情况1995-1999年药学服务相关文献年度发表量相对较少,2000年开始迅速增加。药学服务相关文献的阶段发表量与构成见表1。

2.2作者机构分布情况按文献第一作者的所在机构对对1840篇药学服务文献的出处进行汇总分析,见下表2。排名前五位与后五位文献出处机构的省际分布表,见表3。从表2可见,我国的医疗机构是非常重视药学服务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占总发表文献量的88.9%,高等院校及研究所是开展药学服务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同时,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也开始重视药学服务的管理和法律问题。从表3可见,总体上,17年间经济发达地区对药学服务的关注度远远高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药学服务的研究关注度最高的为北京,最低的为,发展最快的为江苏省。

2.3研究领域分类情况药学服务文献研究主题内容归为3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其他类。其中,理论研究包括介绍药学服务相关概念、理论、准则、方法、分析模型和管理等但不涉及具体疾病或药物分析的文献;而将药学服务在医院、疾病、药品和社会药房、社区和卫生应急事件中应用的实践经验分析以及药师职责转变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文献列入应用研究类;将对国外文献的翻译和教学实践等文献归为其他类。从表4可见,我国目前药学服务理论概念研究文献占32.6%,应用研究文献占65.3%,其他类占2.1%。在理论概念研究中,我国学者将引入价值链管理、6σ管理、品管圈、质量管理、象形图示等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药学服务研究中,不断丰富了人们对药学服务的内涵和层次的理解和药学服务质量评价的手段[5-11],具体见表5。药学服务应用研究的主体为医院,文献报道涉及综合性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院、儿童医院、军队医院等多层次医疗机构,覆盖面较广。尽管社会药房和社区药学服务实践文献占总文献量的4.5%,但近两年人们对社区药学服务研究关注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与我国人口的老年化和慢性病问题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在药学服务实践中的应用从开始的医院信息、病案信息系统的引入发展到自主软件的设计[12]。其次,我国学者也对美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药学服务模式、服务体系、临床实践和高等药学教育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与报道。

2.4我国药学服务文献覆盖的疾病和药品类型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对哪些疾病和药品开展了药学服务实践活动呢?表6和表7对文献中覆盖的疾病种类和药品类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表6、表7显示,医务工作者对呼吸系统、重症感染、心脑血管的药物治疗问题和抗菌药、中药的合理使用及药品的不良事件重视程度更高。

2.5我国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知情况对医务人员、患者和社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认知状况社会调查文献共计48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3-24]:

(1)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开展的主要药学服务工作包括处方点评、药师参与查房、药物信息服务、用药咨询、药品不良反应收集、监测血药浓度,设计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2)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是药学服务,药师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药学服务,大部分调查的医院、临床医生、患者支持药学人员开展药学服务;

(3)医师最希望从临床药师处得到的药学信息为药品的适应征、正确使用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新药的信息、同类药物比较、特殊人群用药调整等方面;

(4)患者最希望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系信息为用药选择、用法用量、用药咨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用药宣教、药物贮存方法、药物的价格、药品报销范围;

(5)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目前最欠缺的知识体系为:疾病知识、临床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和联合用药知识缺乏。

2.6药学服务干预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在345篇关于药学服务干预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文献报道中,以医务作者的个案的药学服务干预报道居多,而对照性干预评价报道偏少。在药学服务评价指标的选取中以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对药物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偏多,综合性的评价偏少[25-27]。国外学者在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评价上,对照研究较多,评价指标既包括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包括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认识、药物不良事件和药疗错误的发生率、合理用药状况、干预措施被医师接受的程度、抗生素使用频度等客观指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患者满意度等主观指标[28]。

第8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药物在鱼体内大量富集残留和病原体的抗药性等问题,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既危害了人类健康,又污染了环境。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鱼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药性不显著、资源丰富以及多样化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中,除了兼有药性和营养性外,还具有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高的功效。为贯彻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绿色无公害安全水产养殖生产,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草药的作用

1、抗菌、抗病害

如大黄、黄柏、黄岑有抗菌功效,能够抑菌;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

2、增加机体免疫力

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力功能,中草药可以对其起调节作用。

3、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配伍,提高饲料转化率

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的作用。

二、中草药的特点

1、资源广、成本低

我国地域辽阔药学论文,中草药资源丰富,易种易收,且使用简便。

2、在动物体内无药物残留无公害

中草药是天然物质,保持了各种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的也能顺利排出体外,在体外细菌分解,不会污染水环境。而一般的化学药物成分会积累在动物体内或残留于水体中。

3、毒副作用小,在动物体内不产生抗药性

通过中草药组方配伍,利用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防病治病的功效,减弱或消减了毒副作用。有毒的中草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加工后,毒性会降低或消失,此外至今医学研究还未发现中草药有抗药性的问题。

三、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大黄 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抗菌的作用最好,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瘤的作用。用以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嘴病等。

2、乌柏 又名柏树、木蜡树,其叶含生物碱、黄酮类、鞣质、有机酸、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不酚酸尖物质,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可以用来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3、五倍子 含鞣酸,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粘膜、溃疡等局部蛋白质凝固,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达到止血效果;能沉淀生物碱,对生物碱中毒,有解毒作用,抗菌范围广,用于水产动物细菌疾病的外用药。

4、辣蓼 鞣质,黄铜类,蒽醌衍生物及蓼酸,用于防治细菌肠炎病。

5、黄芩 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入药,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解毒功效,可防治烂鳃病、打印病、败血病、肠炎病。

6、黄连 双名鸡爪连,川连,味连,上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学论文,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7、穿心莲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穿心莲内脂及黄酮化合物等,有解毒、消肿止痛、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药用全草,防治细菌性肠炎病。

8、黄柏 又名案木,聚皮,无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血病站。

9、大蒜 药用鳞茎,其有效成分大蒜辣素,有止痢、杀菌、驱虫及健胃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类病。

四、存在的问题

1、水产用中草药基础研究落后,目前水产养殖用中草药不论是单方或复方制剂,其作用大多借鉴中医药历史资料记载、临床用药经验的累积来确定。但传统中草药理论缺乏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像西医那样做药敏试验和解剖实验,对临床反应和临床实验数据等有关详细记录。要从药理方面逐一进行试验研究,尚缺乏相应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应用过程当中要注意配伍禁忌问题。

2、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受到了重视,但产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在免疫增强剂尤其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上的研究开发较多。但总体而言,我国中草药产业基础研究与开发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工程化水平低,中药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状况,即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及自动化生产水平低。此外,中药剂型落后。而国家投入到中草药研究中和资金也少的可怜。目前养殖用中草药行业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3、剂型混乱,消化吸收存在着障碍,严重影响了药效。目前在水产病害防治过程中应用的中草药,剂型呈现多样性,基本包括了粉剂和水剂。其中粉剂有普通粉碎剂和超微粉碎剂;水剂有水煎水剂、化学萃取水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水剂。而这其中大多数剂型是以普通粉剂形式存在。中草药大部分品种成分组成基本以粗纤维和几丁质为主药学论文,而水产动物特殊的消化结构又决定了它们对几丁质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所以普通散剂由于水产动物对它有着消化吸收障碍而显效果差显效慢,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1、加强中草药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有关水产养殖用中草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和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上,许多中草药及其复方中草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提取、有效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毒理学等药理学方面均缺乏对水生动物的促生长、疾病防治、诱食、改善水产品品质等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其特征、作用机理,以期筛出效果良好的水产品用中草药。

2、形成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的中草药研究机制。食物源性的农药、兽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疾病,尤其是动物疾病的防治转向中草药的研究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形成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3、结合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原理,在剂型上给矛改变,如超微粉碎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其消化利用率,从提高了疗效。

4、统一质量标准,严格把握好原料的质量关、产地关,同时避免原料的污染,使组方更合理与科学。

5、中、西药结合,弥补中药某些药理显效慢的不足,使组方药更快、更好。

第9篇:用药安全论文范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和领会医院职代会精神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随着2月份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我科通过将中心药房与急诊药房合并、岗位人员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了急诊流程的正常运作。5月份,医院为站所的医保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挂号看病交费后再前往门诊药房取药,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门诊部间来回奔波,我科主动将站所病人取药的工作任务改由急诊药房承担,让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坚决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并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通知至临床科室,保证了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了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在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每月28日全科召开质控会议,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质控小组成员督促整改。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根据广州市药监局发关于《广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从而有效保证了我院药品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减少了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五、做好每月药品盘点,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每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药品盘点,为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盘点工作尽量安排在临近下班时间及班后。为保证信息系统药品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三番四次地与信息中心、财务部、软件公司等沟通,力求完善信息系统,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年3月,我科在实行门诊处方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新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每周定期委派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病例讨论等,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有效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七、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我科及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网报工作。

八、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开展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