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约型校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是资源占有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还是传播节能新理念、创造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产品的重要基地。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是学校在办学过程及校园设施建设中遵循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为目标,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1.1健全节约型校园制度
学校成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协调和整合各学院、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审查、运行监管、节约采购、需求管理、节能奖惩、考核评价等制度,不断提高节约型校园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
1.2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
新校区建设和既有校区改造,要依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在编制节约型校园规划中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校园规划;二是设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三是改造既有建筑;四是绿色施工。
1.3节约型校园监管
根据《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楼宇建筑要采取节约专项措施,利用节能智能化监控平台,使节能制度与能耗管理并重、节能教育与考核监控并举、节能设施与师生行为并行,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和奖罚分明的激励作用。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付费”的原则,对水电等能源实行指标化分配,建立学校、学院(部门)和个人合理分摊费用机制,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挖掘水、电、气等资源的使用潜力,充分调动各单位当家理财积极性。
1.4智能化监控平台建设
智能化监控平台不仅具备普通监控平台的功能,而且将“智能视觉”的新概念引入了大型监控平台来,让“智能视觉”从概念和设计进入实际应用。智能化监控平台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地协助管理人员处理电耗、水耗、油耗、气耗情况,进行能耗分析,为实行能耗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1.5推广新技术节能
推广和使用太阳能和绿色照明等新能源、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范围,采用节水节电器具和设备,将非节电灯管更换为高效节电灯管。做好校园中水回收利用工作,建设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蓄水池,全面提高污水处理,提高中水回收利用能力。对校园地下水管网线进行水平衡测试,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地下水管网的运行情况,结合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实现地上地下统筹协调、地下管线统一布局、埋深按照行业规范、质材按标准配置 、排列和走向有序,使地下管线符合住建部规定要求。
1.6落实行为节能
鼓励和支持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能源浪费现象,将广大师生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节约型校园评比,对节能成绩显著者进行奖励,对浪费行为实施处罚。从建设节约型校部机关开始,减少各项日常开支,特别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和维修工程公开招标制度,力求优质低价,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基建设计符合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求,做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基建维修用材选用节能、环保、质优、价廉的材料,保持保量完成基建维修任务。
2.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
2.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总体要求
大学教育不仅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想贯穿在课程体系中,而且还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理念作为师生素质的内涵要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堂将节约思想、节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另一方面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进行节约意识、爱护校园环境和公共物品等方面的教育。各级领导都要把合理配置和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永续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作为学校工作的使命。通过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一粒粮、一分钱的“六个一”工程,将建设节约型校园深入人心,做出贡献。
2.2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内容
第一,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方面的组织、机制、制度的健全落实情况;
第二,校园规划。针对新校园建设及既有校园改造,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考核校园规划中的能源及环境规划;第三,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节能照明技术、暖通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热回收技术、水资源节约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舒适环境控制技术等建设节约型校园;第四,校园建筑设施节能监管。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要求,利用监控平台,实施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第五,节约校园文化建设。开设节能减排相关公共课程、发动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节能宣传周,节水日宣传活动和文明寝室等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等。
3.节约型校园量化指标
3.1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
一是量化校园建筑设施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碳排放指标,纵向以同期对比为主要考核指标,横向与同类高校比较,逐步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与标杆对比进行评价考核;二是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物为考核对象,将其能耗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分摊到所对应的建筑面积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标 (MJ/m2.年),(附录1)。三是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按年度统计、计算;四是分项电耗考核的对象是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设置有空调采暖系统的大型单体建筑、以及大型特殊用电的科研设施及建筑物。
3.2生均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附录2)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MJ/生.年);二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学校年度自来水耗量按人均统计和计算。(t/生.年)。对用水总量、市政自来水耗量、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利用量分别统计。
3.3校园碳排放、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将能耗指标按国家统一的碳排放系数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附录3)。考核对象为校园各类建筑设施、校区、整个校园的年度碳排放指标;二是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园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和公示[10],生均能耗及水耗、校园能耗总量及水耗总量生均比2005年减少15%[11]。
3.4建立学校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指标
一是考核内容有节能管理、技术进步、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等。二是由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冷)的校园,按单位建筑面积统计供热(冷)量考核热能消耗状况。三是校园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状况,按生均交通燃料消耗量考核。四是纸张消耗指标,按生均纸张消耗量考核用于校园纸质资源消耗状况。五是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指标。考核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率、废纸回用率和再生纸利用率指标。六是校园危险物安全管理率的指标。
4.节约型校园评分标准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实施程度为评价基础,以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为评价内容,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总分值为100分(详见附表),如下:
①制度建设15分;②校园规划8分;③节能监管体系建设17分;④校园能耗指标评价24分;⑤校园资源消耗指标评价10分;⑥校园节能技术应用16分;⑦节能型校园文化建设10分。
5.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保障
5.1加强领导,健全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体制
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织、协调全校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具体责任节约型校园建设。办公室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筹办工作简报。各学院(部)、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5.2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落实各项节约措施
校长与各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把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中层领导班子考核和学校经费预算结合起来,实行问责制度。考核办法应明确年度节能目标,对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经费保障、节能规划计划、宣传活动及人员培训、能耗统计、节能项目实施、节能制度落实、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八项工作制订考核细则。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健全节能激励制度,奖优罚劣,赏罚分明。
5.3以后勤为重点,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营造后勤社会化改革环境。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有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社会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要在社会企业以及后勤实体有序竞争过程中,发展壮大后勤实体,使实体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要逐步减少后勤用工数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运行成本,预防各类风险,率先在创建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取得成绩。
改进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按照“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要求,从餐饮企业准入条件、准入程序、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积极改善菜肴的品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改进供餐方式,推行“半价菜”、“小份菜”制度等,通过对食堂“食物垃圾量”的动态数据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提倡“光盘”活动,改观餐桌浪费现象。
实行学生公寓床上用品集中统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学生公寓床上用品中标生产企业和中标品目,供学校和学生自主选购。降低采购价格,保证质量,防堵“黑心棉”等劣质产品进入校园。
多管齐下,完成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任务。第一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能耗统计、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宣传培训和奖励考核优秀单位。第二开展节能示范项目的遴选和评审。学校除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外,还加大了对其实施情况的检查,以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并能对其它单位的节能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第三开展人员培训和能耗统计培训,专业人员抓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基础性工作,对地下管网普查和能耗数据统计,掌握各单位能耗指标的升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能耗出现上升势头的及时地预警提示。
附表 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考核评分表
附录1:一次能源换算。为对不同的种类的能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需要统一比较的标准。我国采用标准煤计算能耗,将消耗的能源按热值单位除以标准煤含热值(29.308MJ/kg标准煤)得到标准煤的耗量。
一、科学的校园规划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措施
大学校园建设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目标的落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要求校园建设与之相适应。当前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面临着扩大、调整、合并、改建、搬迁、新建等各项任务,全国各地也兴建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大学校园。校园规划是高校校园建设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建设未动,规划设计要先行”。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视角,校园规划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的关键措施[2]。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最重要措施。
1.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以强化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确定校园建设规模,不能一味规模求大,攀比成风,应注重土地的使用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校园建筑宜向“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在不提高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向空中和地下发展,是一个较好的对策。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和教学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3]。按学科功能相近的特点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整体化的建筑群体有利于集中建筑用地,留出更多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便于设施资源的共享使用及管理,具有更大的弹性,适合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例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严格遵循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原则,将全校的教学、居住、餐饮、娱乐等活动分项集中、分区而治,教学区位于校园南侧,生活取位于校园北侧,各组团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拥有资源的共享性。校园规划中集中建筑用地的布置,使得新校区拥有大量的绿地,成为园林化校园的典范。
2.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
校园规划中,应尊重自然,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结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做足生态文章。在水文、土质、气候、植物、动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构筑校园生态系统[4]。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形象环境和行为环境有机结合,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应避免兴建大面积的人工湖,避免过多挖池堆山、制造人工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植被、水系、地形地貌。同时生态化的校园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要考虑校园发展的动态变化,创造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
3.资源共享,注重城市空间互动
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大学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大学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例如杭州在2004年举行的第七届艺术节由于音乐厅等观演性建筑紧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提供了必要的演出场所,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活动设施的利用率。
二、合理的建筑设计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手段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源总消耗的30%,建筑的经济性90%取决于设计阶段,来自于国家权威部门的这两个数据,深刻揭示了建筑设计对于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
大学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应摒弃虚假造作形式,遵循“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原则,校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新观念、新精神融入建筑设计每一个细部。
1.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又要顾及它的教育功能。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少使用玻璃幕墙等耗能材料,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
2.加强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保持合理的照度;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能源管理;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一、引言
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急剧增长的能源供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能源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能源存在着人均拥有量低,分布不均,能源开发难度大等特点。针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目前我国提倡以节约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政策,在现代化及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着重突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希望以此为根本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教育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或能源求得的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意义
1.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
当前社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的对校园进行管理,将高校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能源使用最大化,是目前节约型校园创建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节约为基础,推进自身科学、和谐、快速的发展。自身节约水平的高低是体现校园发展质量的关键。
2.节约的成效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
学校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约型校园能够顺利的建设,所以说,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日常管理的重视度,创建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是实现节约型校园顺利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所在。通过各种管理技术手段实现理念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倡导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确立起节约资源能源的新的价值观,帮助教师及学生自身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及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让他们把资源节约、节能降耗转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在全社会发挥高校的示范作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措施
1.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定期部署节能工作
高校应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规划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学科及用水用电的类型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筹管理、科学定量,注重效率及潜力的提升和挖掘。通过制定相应的水电消耗指标约束各部门及学院,还要在重视责任分担的同时注重差别对待,确保各项教学及科研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制止各种不合理的水电使用行为,努力创建完善规范的节约型校高效管理体系。
2.节能目标责任到人,建立能源考核制度
高校应以节水节能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为方向,以相关部门处为职能考核牵头部门,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个层级的不断完善形成分级管理网络。并且强化节能目标的考核奖惩,将节能目标纳入各部T绩效考核中,并对各责任部门年底进行考核,彻底把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贯彻到各责任部门中。
3.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现能源可视化
高校应推进建筑能耗数据在线采集的建设,这样在参考各种类型的建筑合理用能水平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用能标准范围,同时还要创建以能耗监测为基础的监管平台,对校园实际的能耗进行统计、对能源审计、对能效展示、对用能进行定额,实现能源数据化和可视化。
4.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师生节能意识
高校具有“行为示范”的作用,一方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引导他人树立节能意识,能起到推动全社会节水节能工作之作用,因此抓好节能教育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学生是学校能耗使用大户,节能工作大有潜力可挖。以节水为例,如果每人每月节约0.1吨水,一个月节约的水将有千吨之多,一年下来将有万吨之巨。为此,高校应把“强化节约宣传,加强节约教育,增强学生节约意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加以贯彻实施。
四、结语
随着节约资源这项基本国策的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节约型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提高高校师生的节能意识,也凸显了节约型校园在全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对当今形势下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设措施,为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北京:国务院,2006.
[2]向新,陈德j,李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能源战略管理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05-109.
[3]石征锦,王耀成.建设“节能型”高校的措施和途径[J].节能,2006(4):58-59.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50-02
0引言
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了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就是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1]。此后,国务院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了部署[2]。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再一次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到了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3]。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公共努力,高校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也是社会文明行为的楷模,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重要基地,学校应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节约型校园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建设节约型校园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指出建设节约型校园要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的基础上[4]大力开展国情教育,培养提高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5],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也要从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两方面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6],也有学者认为建设节约型校园重点加强能源管理,将节能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技术途径运用到日常工作管理中,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干部和各部门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建立照市场经济规律完善能源收费机制[7],在节水方面以再生水回用为核心,节约用水资源,改善校园水环境,从各方面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8]。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认为节约型校园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校发展模式,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行政、消费和师生生活的各个领域,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管理、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建设校园,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不良的运行模式和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教学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机制使师生提高节能、节水意识,将各项管理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目的,为此,本文通过对制约建设节约型校园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
2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也凸现出来,伴随着资源短缺的一方面是经费投入不足和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是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这些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具体如下:
2.1 意识、教育方面制约因素一是节约意识淡薄。建设节约型校园仍面临学生忧患意识淡薄,在校园中,相当一批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如[9]。二是节约教育缺乏。一部份学生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出现了不顾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阻碍。一部分教师职工也越倾向于物质型消费观念,对于节约型消费行为越不注重。
2.2 体制上的制约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经费拨付体制的影响,再加上一些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突出表现在:一是一些校园园区建设不从实际出发,过分追求高档次高标准,强调美化和景观效应,造成土地和资金浪费;二是资源管理不科学,教室、实验室、体育设施、师资安排不合理,没能发挥其最大效益,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办事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
2.3 机制上的制约因素一是缺乏激励机制。建设节约型校园学校规章制度对节约利用资源激励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备,执行无震慑等问题。二是缺乏科学的核算机制。学校中有部分资金运用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10]。三是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教育部曾指出我国一些学校出现了盲目圈地、扩大规模和校园建设中片面追求高气派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学校银行贷款增加、面临“金融风险”增大,使其今后的发展面临压力[11]。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同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背道而驰,追究其产生的根源,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3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
3.1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12]。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但是学校教育资源重复购置、重复建设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各高校应该努力寻求资源获取、分配、利用上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有效整合学校内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性地进行资源管理。
3.1.1 制定整体校园规划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根据学校的财力状况等自身实际情况,从节约型校园角度出发,制定新建、改建及符合学校修缮项目的面积标准,优化设计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资金。
3.1.2 制定合理的资金运用制度建设节约型校园要加强对资金流向和开支幅度的管理,确保把有限的经费都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上,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杜绝超标准招待[11]。成本问题是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如何将学校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首先是建立在成本意识上,其次是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
关键词:维修改造工程工程量变更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TF576文献标识码: A
在学校的建设工程中,按照工程投资对象新旧程度来划分,有新建工程和维修改造工程两种类型。在新校区建设阶段主要是以新建工程项目为主,在新校区建设完成后及老校区的维护使用中,则主要是进行维修和改造,维修改造工程由于投资较小,工期较紧,经常是由高校基建后勤部门自主设计、招标、监理、验收的。往往由于原有资料不全,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工程项目增项、增量较多,对项目的投资控制不利。因此,针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特点,加强维修改造项目的投资控制对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维修改造工程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出现的工程量变更的情况是正常的,但是应该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出现项目决算远超预算的现象,造成年度基本建设经费紧张。维修改造项目投资实际与目标的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由于投资较小,而维修改造项目会同时涉及到土建、装修、安装、采购等方面,则邀请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各个方面进行设计是不现实的。往往由业主方自行设计,对于一些较老旧的建筑,结构、水电的图纸可能已经无法收集齐全,对于已经隐蔽的结构、管道、管线等只能进行估算,设计深度较浅。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够详细,工程任务和范围不明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施工单位要求索赔。二是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没有按照工程清单计价规范要求编制工程量清单或者只叙述了工作内容,要求投标单位自测工程量,这不仅为工程量变更带来了隐患,由于各投标单位所报工程量不一致,无法进行对比,也给评标专家组分析比较投标单位报价带来了不便。三是在自行招标的过程中,因为工期较紧的原因,投标期不够宽裕,投标单位没有充足的时间详细考察现场,复核工程量,分析招标文件,拟定施工计划,报价中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四是在合同签定时没有详细约定合同价款的调整方式。五是出现工程量变更时,没有做好洽商工作,没能做到变更日出日清,业主方技术人员只是确认现场变更情况属实,没有与承包人对变更的“量”和“价”进行沟通确认,给结算审核增加了工作量和一定难度等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慎重签证,逐级审批。了解维修改造工程的特点,转变对维修改造工程的认识。维修改造工程工程量变更属于正常情况,不必畏惧工程量的变更,但对于工程量的变更须以谨慎的态度,可以采用从工程技术人员到分管领导逐级审批的方式进行,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教育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作为学校后勤基建方面的技术人员,应该时刻把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作为工作之余的首要任务。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的学习,还要增加相关专业的知识,尽量做到知识面广一些。比如土建方面的技术人员就要学习一些装饰装修、水、电、设备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因为在学校的维修改造工程中会综合涉及到不同专业的内容。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一个清单常会涉及三四个专业的项目,这就需要学校后勤基建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跨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学校基建后勤部门应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装备,如技术规范、定额等工具书、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另外,在工程造价电算化的今天,还需要购置适当的造价软件,以确保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及编制的标底合理、准确。
四、重视招标项目标底的编制。比如,有的招标单位在开标时设置了拦标价,对超过拦标价报价的投标文件视为废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业主方投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法控制低于成本报价的恶意竞争行为。低于成本标价的投标单位中标后,承包人常会偷工减料或寻找工程量变更以弥补报价的损失。所以,应该编制合理的标底价,采用合理价而不是最低价中标这种评标模式。编制合理的标底价是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努力做好工作。
五、重视现场踏查工作,形成答疑记录。适当使投标期宽裕,让投标单位有充裕的时间详细考察现场,复核工程量,最后形成详细的答疑记录。让投标单位充分考虑增加不可预见风险费等,这一环节,这对于一些没有施工图纸的维修改造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六,招标文件技术要求部分的编制中建议使用工程量清单模式。工程量清单的使用为投标单位的竞争提供了一个平等和共同的基础,工程量清单使所有投标人均是在拟完成的工程项目、相同的工程实体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每一个投标单位所掌握的信息是客观、公正和公平的。同时也便于评标专家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在招标文件技术要求部分中只是简列出工作项目,没有明确项目特征、工程内容或工程量,那在开标时投标文件中的工程量就会各不相同,也存在有的投标单位为了中标,故意漏项减量等等。专家不可能亲临现场进行测量核对,这就增加了施工时出现各种工程量变更的隐患。同时,工程量清单也是建设工程计价、工程款支付结算、工程索赔和现场签证、工程价款调整和竣工结算的依据。
七、在施工合同签定时,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单价或总价合同。单价合同的特点是单价优先,采用单价合同的好处是业主方和承包方都不存在工程量方面的风险,因此对合同双方都比较公平。但对业主方的不足之处是业主方需要安排专门力量来核实已经完成的工程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花费不少精力,协调工作量大。实际工程量可能超过预测的工程量,即实际投资容易超过计划投资,对投资控制不利。总价合同的特点是总价优先,承包总价,双方商讨并确定合同总价,当施工内容和有关条件不发生变化时,业主方付给承包方的价款总额就不发生变化。单价合同与总价合同都分为固定价格与变动价格两种类型,固定价格合同对于业主方来说风险较小,建议采用。不论采用单价还是总价合同,都应该在合同中约定在发生重大工程变更、累计工程变更超过一定幅度时或者其他特殊条件下对合同价格如何调整等。
八、重视工程变更洽商工作。可以由承包方在接到变更洽商通知后14天内,按甲乙双方约定的计价办法,提出变更预算书经业主方确认后进行调整。14天内没有提出来的,由承包方承担相关费用。变更预算书及签证必须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防止有些信誉差的承包人修改预算书及签证等,最后以高出合同价数倍的惊爆价格决算,给审计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必须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后勤管理现状;节约型校园建设思路;对策与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节约建设走可持续型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有利于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它的进与退决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好坏,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一、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化的发展,直接推进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高校已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进入学校,校园内商业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然而,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直接导致了经营与管理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虽然高校后勤服务的旧体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后勤服务提供的规模、质量、水平都不断扩大和提高,但后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资源难以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后勤服务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从节约型校园创建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剥离不彻底,后勤实体管理权利缺失。
(二)后勤资源配置和管理并未完全依照市场规律。
(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
(四)基础设施陈旧,损耗浪费严重。
(五)后勤管理部门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还有待强化。
(六)后勤服务市场没有开放并融入社会监督体系。
(七)急需一种创新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
二、节约型校园创建的基本思路
设计上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造一个功能齐全、设计合理,又具文化品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育人场所,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改造和新建项目要经过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避免建完再拆、拆完再建这样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实施中要体现全员节约的理念。节约型校园不单单是建设一个节约型的后勤,而是体现在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后勤管理部门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将节约型校园的宣传理念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去。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介,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反馈,以更快的速度发现问题,以更高的效率解决问题。管理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一流的管理水平是保证后勤管理高效率运转的必要条件,后勤工作错综庞杂,更要深入实际,注重微观管理和精细管理,正所谓“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加强对后勤服务的监督检查,实现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要建设好并充分利用后勤管理网站,使其发挥后勤与广大师生、员工联系的“纽带”作用,成为宣传节约型校园理念的“阵地”,接受投诉和反馈信息的一面“镜子”。高校后勤作为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也要注重实现自身在更高层次的规范运作,落实经济目标责任制,积极谋求和开展各项质量认证体系,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和企业化。
三、后勤在创建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对策与措施
树立长远规划观念,提高决策效益。学校的发展战略对后勤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事业发展决策是后勤决策的前提,后勤需要从总体要求出发,以适应学校发展方向和中长期奋斗目标的要求,拟定符合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发展思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指导思想的决策方面,要克服脱离校情、超越校力和后勤实力、要求过高、发展过快的思想倾向,坚持从校情出发,从后勤的实际出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后勤管理的决策者实行约束和监督,对后勤员工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要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审,检验任期内的业绩与不足,并将员工待遇与业绩考核相结合。后勤实体转制为社会企业后,直接纳入到了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体系中,通过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市场准入和社会舆论监督,形成了多层次的重重检验。
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大高新科技产品与技术的应用。高校是高新技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地之一,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场所,高校后勤管理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提高后勤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节约意识,形成节约行为,用高科技手段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高校后勤在科技开发上,要注重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勤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后勤的发展,为学校的后勤保障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在利用人力资源上,可以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通过建立相关节约型校园研究课题,组织师生进行专题研究,利用高校科研的综合条件研究探讨资源节约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低值易耗品 定点采购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36-02
一、引 言
为进一步节约办学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本文以新形势下构建节约型校园理念为指导,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采购及管理状况,结合经验,研究了如何加强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的定点采购管理。
二、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理念
高等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节约型校园、提高高校管理效益是高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节约型校园理念就是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以高校管理的服务性、公开性、效率效益性等原则为基础,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树立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本要求是想方设法节约各种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的状况,探讨如何秉承服务、公开、效率、效益等管理原则,加强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管理,对于践行节约型校园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管理,合理安排与监控,提高低值易耗品的利用水平,可以缓解实验经费需求量大与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矛盾。这些都是高校履行自身社会责任,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实验室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的现状
当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高校低值易耗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低值易耗品本身的特有属性,使得其采购管理薄弱、浪费现象严重。如低值易耗品采购计划不严谨、采购预算的制订仍然单纯采用经验加估计的方法,即根据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适当考虑课程及实验项目的变化,确定各院系的年度经费预算数额。这种管理的结果是:到了年底,个别院系发现预算内的经费没用完,就突击随意采购,而个别院系却又捉襟见肘,这些都导致了经费的浪费。此外,很多高校仍然采用分散采购的方式,各院系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购买,一方面增加了人力成本,而且由于购买量小且杂,失去了批量采购的规模效应优势,难以享受到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采购的低值易耗品质量良莠不齐,加上监控不到位、节约意识淡薄、购买随意,使得浪费损耗现象严重,采购成本不断增大。而且,由于低值易耗品单价低、所需品种数量繁杂,很多院校不愿花钱进行信息化改造,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单机管理模式,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库存等信息统计查询困难,信息不畅,使得审核、决策等缺乏科学的依据,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及效率效益低下。因此,以构建节约型校园理念为出发点,研究如何提高高校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效益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的对策
虽然,在每年的教学成本中,低值易耗品采购所占比例不大,但如果长期疏于管理,也会增加办学成本,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效果以及节约型校园的构建。因此,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勿以善小而不为,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必须引起重视。作为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本要求,针对低值易耗品采购分散随意、管理效益低下等造成浪费的现象,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一)科学编制实验室低值易耗品采购计划及采购预算
作为学校办学资金收支的预先安排,预算的编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详细周密的低值易耗品采购计划,可以使采购预算分配更加具有科学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实践教学课程的要求,根据实际使用数量的多少制订不同的低值易耗品采购计划。各院系要以实验室为单位制订计划, 根据实验课程安排,依照实验项目、课时及实验人数的实际需要确定所需物品的品种、档次、 数量等。各院系要严格统计库存,针对各实验室上报的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实验室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严格实地核查,确定采购计划,并将采购计划详细分类整理上报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根据程序安排预算。
(二)实行定点供应商供货
为进一步解决各院系分散采购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应采用定点供应、集中采购的方式。根据国家政府采购法规及地方学校相关文件的规定,委托招标机构,按政府采购操作流程组织公开招标,遴选资质合格的供应商作为定点供应商,负责低值易耗品的供应。公开招标的评标标准主要有:供应商必须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承诺保证产品质量;承诺产品按市场价为基础的优惠率;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等。具体的公开招标操作流程是:首先根据每年学校所需的低值易耗品类型进行具体分类,如生化医学实验用的玻璃器皿、药品试剂类,电子机械实验用的电子元器件类,电脑配件类等;然后,把每个类型的低值易耗品作为一个分标,依据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流程及评标标准,遴选出3个定点供应商。
(三)加强定点采购流程控制
实行定点供应,为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供应提供快速的通道。加强对定点采购流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采购的低值易耗品能够满足实验要求。提高透明度,接受监督,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把入围的定点供应商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向全校实验人员公开,定点供应商随时接受他们的询价及监督,无论是整体计划中的批量低值易耗品供应还是在学期过程中,因实验调整或者其他具体原因,急需增添的低值易耗品都应按照采购流程进行,由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控制。
采购计划制订是否科学是厉行节约的重要保证,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根据使用数量制订不同的低值易耗品采购计划。经过实验室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并批准后的采购计划,应根据不同种类转给相应的定点供应商,由定点供应商对产品进行报价。对于计划中规格等不详的品种应与各实验室直接联系,核实后再报价, 以免造成错误供货。不同类别的低值易耗品的定点供应商在规定时间把价格上报之后,应将各供应商所报价格向全校公开,接受各方的监督。实验室管理部门根据所报价格和产品情况,选取价格最低者作为该批低值易耗品的供应商。同时,为保证物品能够及时供应,实验室管理部门须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在物品验收时更要与院系相关老师一起严格根据采购计划要求对物品实行验收,并做好相应的入库手续。
(四)借助信息化手段参与低值易耗品定点采购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已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根据低值易耗品的整个管理工作流程, 构建低值易耗品信息化管理系统,让信息化管理贯穿于整个采购流程――各院系采购计划制订、申报,相关部门对采购信息审核、自动分类、需求,定点供应商报价,价格及物品信息比对,面向中标产品供应商的订单,物品入库以及领用申请、审批、出库登记,库存、领用情况,报价、供货信息等资料的汇总打印、对比分析等。
五、定点采购效益分析
经过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实行定点采购,各方严格按照招标要求进行,整个采购过程处于透明状态,有利于接受各方的监督,规范采购行为,减少腐败。通过定点供应商的产品比价以及承诺的折扣优惠,选取同等产品的最低价者作为供应商,加强了竞争,有利于降低低值易耗品的价格。凭借信息化管理系统,摒弃了原来的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手工或者单机工作的方式,从计划制订、审核、报价、订单生成及库存统计查询等整个过程都在网上完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可以使采购渠道更加畅通,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对于各院系急用的物品,可以随时保证供应,尽可能减少库存及损耗,提高采购效率效益。系统的统计查询、信息储存等功能可以为各级领导提供动态的、全面的、客观的低值易耗品库存与领用等各类信息,使审批、决策更加科学,提高了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及效益。
[ 参 考 文 献 ]
[1] 喻雪春.普通高校节约型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137.
[2] 王静,丁跃,张波,等.影响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10,(46):206.
[3] 王承明.低值易耗品网络化管理的研究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08,(6):161.
一、转变理财观念
转变理财观念是打造节约型学校的基础。中小学公用经费都实行校长“一支笔”,学校的每笔开支,都由经办人签字后,校长签字核销。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央财政直接划拨后,学校的经费开支不再是捉襟见肘,于是,有的学校出现了大吃大喝等铺张浪费的现象,“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加之今春省级、地级和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加上不少学校学生人数的减少,学校的公用经费显得很“吃紧”。这样,校长必须更新经费开支观念,纠正过去“大把”开支的不良作风,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办校的新理念。一是对学校的公用经费要科学规划,教育教学和基础建设开支要做到科学预算,列出开支项目和开支细目,确保每一元钱都花在“正点”上,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要确保教育教学的需要,把教学经费开支、教科研经费开支,按照学校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单列出来。三是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学校公用经费有结余的情况下,进行学校建设和改善办公条件。四是严格控制生活招待开支、购买奢侈品开支、中小考奖励开支等。五是加强学校用电、用水、电话费等方面的管理,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开始,大力构建节约型学校。
二、强化制度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中小学校经费开支制度建设,这是打造节约型学校的关键,让制度约束校长的开支行为,用制度管好每一元钱。一是实行学校经费开支校长负责制,学校小额开支处室须写出书面报告,校长在报告审批后,方能开支。大额经费开支,学校必须向教育局写出书面报告,待分管领导签字审批后,学校方可纳入开支预算。这样做到学校每笔开支都有据可查。二是建立学校开支准许制度,哪些方面可以开支,哪些方面不能开支,都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如,中小学校一律不得核销在外就餐生活招待费,确因工作需要,领导到校检查工作一律在学校食堂就餐等。再如,禁止学校用公用经费发钱发物,购买奖品等。三是继续实行“校财局管”制。学校的每笔开支校长签字后,学校报账员每月到教育局进行财务开支审核,符合开支管理规定准予的核销,否则,一律不予核销,谁开支谁负责,乱开支自掏“腰包”。
三、加大审查力度
关键词:园林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1 节约型园林的内涵
我们指的节约型园林,应该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一是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和环境效益;二是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三是能够大力节约自然资源和各种能源;四是能够全面提高综合效益。相比之下,只追求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无视资源和能源浪费,只强调改善局部环境,而无视整体环境破坏,只注重视觉景观效果,而无视自然演变能力等园林,均不能称之为节约型园林。
2 节约型园林有效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建设节地型园林
如今,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相当紧缺,因此建设节地型园林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可以有效缓解用地矛盾,改善气候环境,大力节约资源和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园林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有效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实现其生态功能与环境效益。
2.2 建设节土型园林
针对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种植土壤和回填土壤,绝大部分从山地和农田而来,如果园林土方工程过大,就会威胁到山区和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为了视觉效果而堆砌人造景观,园林建设成本和养护费用极高,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水土资源。所以,有效建设节土型园林应该着眼从适宜植物生长和丰富植物多样性的角度,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壤资源,尽力不影响农林业的正常生产。具体操作时,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要尽力保持,且土方要就地平衡。再有要防止大规模改造地形,尽力将原有的表土加填作为种植土使用。
2.3 建设节水型园林
节水型园林的建设既需要“开源”又需要“节流”。 “开源”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水源总量,例如回收雨水、中水利用等;“节流”方面要降低水资源消耗。要尽力降低水运输和灌溉等损失,例如地膜覆盖使水分蒸发变少、应用土工布使水分渗透降低等,还应选择耐干旱的植物,确保水分送到植物关键部位,例如,使用微喷或滴灌等节水设施。以上措施无需太多资金,然而却能有效节约水资源,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2.4 建设节能型园林
随着城市里的大型广场、音乐喷泉、景观大道等诸多城市形象工程建设,使得园林建设和运营能耗大幅度提升,加剧了其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个别地区的夜景照明并非突出园林景观,单纯是追求夜景效果。种种问题都给经济和能源造成了极大浪费。所以,作为城市园林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制定和出台相关措施以有效解决各种能源消耗现象。例如可以使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完成园林建设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2.5 建设节材型园林
有效建设节约型园林应该合理利用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并实现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从而避免或降低各种废弃物染污环境的问题。要发挥地方材料与地方工艺的优势,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体现地方特色内容。具体实施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方法,制作一些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例如可以利用搅拌机余料制造“假山石”,使用剩余石块和砾石铺设地面,死树枯干制造园林景观等。另外,许多植物的枯枝落叶等,如果大量焚烧或当作生活垃圾,都可能破坏环境和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能够回收利用、作为生物肥使用以及园林建设材料,都能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
2.6 建设节约型园林
有效建设节约型园林还应该符合便于养护管理的要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运营过程要尽力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西方发达国家,每10年的养护费用就与园林建设费用基本持平,使其成了政府的巨大负担之一。而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迅速提高,养护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重视养护管理,防止其成为地方政府的巨大负担,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是农业大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乡村景观丧失了原本面目,同时大批失地农民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群体。所以,园林规划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与保护乡村景观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收益,创造更优美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