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规划建设概述
我们所说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狭义上讲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顺利的城市必定是受投资者青睐的城市,因为没有一个投资者会拒绝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会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度。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继而,公司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经济总量也随之提高。从反面来看,城市规划建设不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这样不仅不会吸引新的投资者甚至会使已有的投资者纷纷离去,城市产能自然下降。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绿色植物和公园既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的调节剂。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绿色的植物覆盖率,新鲜的空气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都需要靠可持续发展来保证,而这些正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再者,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持续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指在满足我们现在生活需求的同时又给未来留有满足后代需求的自然条件。以往我们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目光短浅,为了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对未来的影响。现在,旧的落后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缺陷已经显露,导致很多补救工作需要实施,如退耕还林等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未来中国留下可用的资源。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非凡。
2、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2.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各级管理部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在有些城市中甚至出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身兼数职,这样如何能够将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又如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2、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广义上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极其的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社区街道的布置,城市绿化景观的位置、面积,市政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被改变,随意性很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地方领导的更换可能使得原来领导的规划方案流产。其次,某些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发展寻求财力支持选择出让土地,土地的出让势必会对城市的原本规划造成影响。第三,城市规划管理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者,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暗中诱导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随意性极强。
2.3、规划缺乏前瞻性
拥挤的交通如今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固然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但缺乏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建设亦难辞其咎。由于城市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使得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你都有机会看到不宽的街道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汽车这样一幅画面。行路难没有出现在陡峭巍峨的山路上却常见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中。如此拥挤的交通环境将会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拆迁现象也都是由于城市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
2.4、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一座城市发展到现在都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的结果。因此,每座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这种文化下所孕育出的大量名胜古迹。但是,目前的很多城市在建设中竟然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大量历史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让人感到惋惜。
3、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3.1、城市建筑和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的进步让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和工程规划师意识到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绿化的低碳思想。通过实际设计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建筑设计与植物绿化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拓展,既丰富了建筑物的绿化景观,又能够实现生态降温,缓解城市发展热岛效应的负面环境影响。建筑群落的植物绿化对周围空气质量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降低环境污染。由此可见,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质量的考核标准之一,其作用和地位会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得以凸显,有关部门已经将城市综合绿化面积列为考核城市规划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此推动城市建设规划生态量度提升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绿色容积率的确定有以下三种方法:
3.1.1、城市规划师可以遵照城市整体规划对绿化效果的要求和期望来进行设计;
3.1.2、依照有地块预设绿化功能的占比大小来确定设计;
3.1.3、依据地块绿地面积大小的未来发展规划指数来确定设计。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的需要,三种设计确定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此保证城市建筑和规划生态量度。
3.2、进行生态城市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除了要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编制以外,生态城市规划的精心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规划发展既能够体现出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格特色、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特征差异,还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化目标的实现。城市住宅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是该基础设计的三大主要内容。住宅区域的科学规划设计可以参照生态建筑原理,让生态建筑的基础设施构成趋于完善,生活环境也能够满足住户需求,整体构建还囊括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在内,形成完整统一的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是城市产业设计规划的平台,逐步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特色、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工业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在教育、文化、信息、物流、房地产、医疗等产业拓展方面有所突破。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的建立能够加快产业生态转型的工作效率,以提升GDP 中生态经济所占比重;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以建筑、园林为主人文景观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建筑景观的设计重点放在了空间天际轮廓下的规划设计方面,此规划设计仍以平面规划为基础,主街沿道建筑景观设计既要顾及到超高层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还要对低层建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布置。园林设计方面要以沿河湖、溪、江等两岸林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主,将城市文化、历史传统、生态环境及现代生活要求融于一体,让整体规划的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得到提高。
4、结语
总之,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追求的不单单只是经济总量的提高更是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最高境界。其实,很多城市成功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表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如果规划合理经济、环保便可得兼。城市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说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还应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如果说人类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则城市便是发展的载体。保护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崇尚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进,陈爽,姚士谋.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06:99-103.
一、公共交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荆州市是湖北省首批公交示范试点城市,所以笔者以荆州为例对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公共交通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荆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于1955年,经过60年的发展,荆州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城乡公交、城区公交、村镇公交等多层次交通体系。截至2015年底,荆州拥有各类公交车辆1020标台,公交线路66条,公交线路长度1120公里,年客运总量1.6亿人次,形成东到丫角抵潜江,西至万城抵枝江,北到枣林抵荆门,南跨长江到公安,覆盖城、乡、村的公交运营格局。中心城区万人拥有公交12台,公交进场率88.6%,中心城区公交站台500米覆盖率92%,城市周边20公里城乡公交化80%以上,机动车化分担了达60%以上。
尽管近几年来,荆州加快了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速度,配合城市发展不断增加、调整线路,将老旧的公共汽车更换为空调车、新能源客车,但荆州城市结构的限制和整体交通发展规划的滞后,导致公共交通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这些情况阻碍了荆州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中发挥的作用。
1.价格因素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末荆州即在全省率先引进豪华空调公交车,票价为开空调时1.5元,不开空调时1元。投入运行后客流惨淡,坚持2年无奈停开。直至2011年,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重新引进空调车投入101路试运行,此后陆续将104路、49路等13条线路更换为空调车。寒暑季12月-2月和6月-9月间执行空调票价2元,其他时间票价1元。据荆州公交总公司统计数据,执行2元票价期间客流下滑40%,导致空调车“吃不饱”、普通车“装不下”。同时由于滴滴出行等打车软件的出现,分流了一部分追求舒适的乘客,使得公交的出行分担率下降,增加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
2.古城墙和城市结构的限制
荆州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古城墙是留给世间的瑰宝,本应该完善保护,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古城内承担了过多的城市职能,学校、医院、党政机关和居民混杂期间,形成庞大的出行需求,不得不开行大量公交线路。但是在古城内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道路没有经过科学规划,路面狭窄,而且断头路多,导致大部分线路在城内运行线路完全一致,城内公交路线曲线度高、重复率高,造成车辆运输效率的下降;同时因为断头路多,又产生大量的出行盲区,拉低了公交站台500米覆盖率,也降低了公交的出行分担率。
此外,荆州城区地域东西向狭长带状的城市结构使得公共交通运力集中于主要干道,造成主干道路上公交线路重复率高,次干道坐车难的现象。比如101路与103路,全长18km,竟然有13km是重合的。这种情况导致城市公交线网密度低、非重合区段发车间隔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市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高达4.8,曲线系数超过1.5。
3.交通体系规划滞后
建国后荆州(沙市)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城市的发展有所停滞,所以部分城市服务的架构还停留在30年前的水平。如城区公交主干线路,很多开线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此后直到今天都没有调整过。随着城市区域的拓展,当年的次干道沿线出现了很多新兴居民区或工厂等有出行需求的地方,配套的公共交通却没有完善,只是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把原先为其他地区开行的线路调整过去。既没有考虑到原有线路沿途的替补,也没有调查新兴区域乘客的出行方向,其结果是原有沿线的乘客抱怨出行不便,新兴地区的乘客也觉得线路单一,不能满足日常出行。
荆州公交场站建设也相对落后,缺少适合停靠的首末站和停保场,对线路的设计规划造成制约,出现线路长度过长、重复系数过高、驾驶员缺乏休息室等现象。
二、对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以《荆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3-2020)》提出的目标为例:至2020年,中心建成区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规划不小于3.0km/km2,主城区域达到2.0km/km2以上;公共交通线网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建成区公共交通线路网重复系数降到3.6以下。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对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加快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网
公交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成为公交示范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快公交枢纽站、换乘站、BRT、停保场的建设,协调交管部门划设公交专用道,配合城市扩张适时调整公交线路走向。以前线路规划的重点是覆盖盲区,要逐步调整为梳理优化现有线路,构建“快、干、微”的城市公交新局面,根据枢纽站的建设,将线路重新划分为枢纽间的干线,满足出行需求大的区域之间的BRT快速公交,以枢纽站为中心向四周居民区、工业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发散出微循环线路,配合出台免费换乘政策,降低主干线要深入人口密集区内满足不同方向出行需求的任务,减少主干道路上线路的重复系数,增加发车密度,减少候车时间。有调查显示,市民乘公交车出行,所能承受的最长等车时间是15至20分钟,候车时间过长也会造成部分市民不愿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2.提高公交系统的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海安东部产业新城;战略;规划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对铁路和高铁的投资建设;新建和扩建的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输港铁路将海安与全国铁路网无缝对接,同时,海安地处两条国道、两条高速、两条运河的交界处,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这里成为苏中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面临空前发展机遇,随着城市铁路枢纽的确立、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海安城市格局将会因经济发展发生一个突破性的改变。
1.发展条件
1.1优劣势:海安东部产业新城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三角,位于海安县东部,处于通泰盐城镇群三大中心城市的中心节点,是三大城市的连接枢纽,以及苏中、苏北、豫皖地区的出海入江路陆通道。劣势则有海安东部产业新城现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差、产业发展层次低等现实条件成为制约本地发展的劣势条件。
1.2机遇: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研发部门和区域总部开始向发展中国家高级人才密集的区域中心城市转移,形成跨国公司中级决策中心,国际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转移态势日趋明显。
2.战略定位
2.1规划愿景:长三角西北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商贸新城,一个国际化、生态化、创新型产业新城。⑴中国中部沿海地带重要的枢纽好中转基地。⑵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业集聚区。⑶一个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提供高品位配套服务的活力新城
2.2功能构成:⑴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枢纽及长江流域出海新通道。⑵多式联运物流中心。⑶苏中地区商贸中心。⑷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及生产业集聚区。
3.空间布局
3.1海安远景城市结构判研:远景海安将形成“两心、两区、六区、七新镇”的城市结构,人口规模120万。两区:未来海安将形成老城区和海安东部产业新城两个城市分区,以铁路为界,西部65万人,东部55万人。两心:远景海安将形成老城区的城市中心区和海安东部产业新城的城市副中心,分工各有不同,特色差异发展。
3.2海安东部产业新城发展条件分析
⑴优势分析:基地内有铁路及场站、高速公路出入口、航道、省道、国道等交通设施,形成非常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
⑵靠近老城区:与老城区已经建立一定的交通联系,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基地平整,有大量的为开发用地劣势分析,已有部分建设,但是标准不高,有高速公路、高压线从基地穿过,分割用地,铁路场站的建设阻碍了东西向的交通联系。茶运河由于其航道净高要求,阻碍了基地南北向的交通联系,现有产业用地布局分散。
3.3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的原则:⑴充分建立与老城区的交通联系,形成“十纵七横”主干道交通网络。⑵产业、居住的布局充分考虑建设时序,就地平衡。⑶核心区周边发展居住和商业,发展工业,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⑷形成城市副中心-分区中心-邻里中心三级中心体系。⑸道路等级明确,可达性强。
4.规划思考
4.1经实践证明本规划成功几点经验有以下几条:
⑴确定前瞻性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规划成功的前提:概念规划对海安提出“两区、两心”城市远景结构,其中一区是指海安城东新区,一心指城东新区中心,也就是海安城市副中心,海安城东新区以此为宏观城市结构,组织商业、居住、产业等用地,同时兼顾近期建设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大框架下有序的指导城市建设发展,避免出现城市建设的“短视”现象。
⑵预留足够的交通通道、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网络;城东新区与海安老城区之间有铁路走廊分割,成为新城向东发展的门槛,如何与老城区建立交通连接成为规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城市道路跨越铁路基础设施投入高,且会遇到部门之前协调难等问题,以后随着铁路线路的增加,这种会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城市要跨越铁路发展就必须建立足够的交通通道(交通专家预测需要单向24车道),才能与老城一体化发展,避免以后出现交通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规划确定布局东西向8条交通性主干道,按照建设时序分期实施。
⑶适度超前,并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的衔接;宏观规划需要有长远的战略远光,动态的看待城市建设发展,对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边界的判断也需预留足够的弹性,在城市功能结构、交通系统等方面要预留城市生长的空间;现在《海安东部产业新城扩区概念规划》就是将西场镇纳入开发区后的一体化发展规划,由于前轮概念规划对此做了充分的考虑和预留,西场镇就很容易纳入开发区空间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发展。
⑷充分考虑开发时序,争取开发资金平衡;
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包括城市建设时序平衡、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平衡、政府开发主体资金平衡等方面,规划要统筹兼顾这些问题,才能使新区的开发良性、健康的循环发展。
4.2本规划也有如下几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较大调整:
⑴北部集中工业区规模过大,同时对动迁安置的考虑不足:概念规划在当时产业相对低端的前提下,采用明确的功能分区做法,使居住和产业分开布局;但由于北部工业区面积过大,南北距离超过8公里,使通勤距离过大,后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北部结合现状布局一些动迁安置点,成为工业区的生活配套,既解决了动迁问题,又解决了一部分通勤距离过长的问题。
⑵干道交通系统过分关注远期结构,对近期动态实施考虑不足:概念规划将S211和G204的对外交通外绕,形成海安的大外环,以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的穿越,从长远看,这个外环的选线是合理的和理想的,但是在近期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外环外绕过远,近期很多道路都无法对接,还使省道和国道对城市的服务不够便捷;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先组织了S211的小外环,以实现其对近期的服务,同时预留大外环的线位,以满足远期外绕的需要。
5.结语
《海安东部产业新城扩区概念规划》已经开始编制,新规划将充分继承上轮概念规划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经营城市等方面的优势,深度挖掘海安自然历史特色、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宏观政策优势,打造出一个可以指导海安东部产业新城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动态蓝本。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时代要求,跟上时展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成绩喜人,成就巨大,但是客观的讲,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相关部门的工作者我们不应该逃避困难,反而应该迎难而上,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出谋划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笔者通过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现状,而后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不足之处还望见谅,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意见。
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及时总结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正视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十分必要。笔者总结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的随意性,缺少前瞻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过分的追求规划和建设速度。
1.规划的随意性,缺少前瞻性
要想做好城市建设工作,规划要走在前头。城市合理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在实际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却常常因为各种因素而被改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如果不及时调整对于城市建设十分不利。同时还存在城市规划缺少前瞻性,不能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交通问题,现在在很多城市已经显现出来,就是当时的规划没有前瞻性而导致的后果。
2.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标签,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有的城市规划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反而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发展。所以城市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冲击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3.过分的追求规划和建设速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些城市化建设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过分的注重建设速度而忽视了建设质量,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不能为了早出政绩而忽视了客观规律,要以城市发展为大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对策及趋势
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展需求,笔者认为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合理规划,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做好人文关怀,注重生态建设;保证城市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规划速度,建议强化城市法制化进程。
1.合理规划,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特有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所以城市规划要合理,要经过反复推敲后才能开始建设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的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同时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要追求人性化规划理念和和谐发展理念。
2.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做好人文关怀,注重生态建设
要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城市规划不能忽视人文关怀,要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染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然环境减少了,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界遭到了破坏,于是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并注重环境的保护,他们提出,不能牺牲下代人的利益来维持今天的奢侈。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要注重借鉴并加以吸收,在城市建设中要节约保护水资源,加大环保力度,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3.保证城市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规划速度,建议强化城市法制化进程
保证城市建设质量是一种严肃性的要求,不能一味的寻求速度和忽视了城市建设的质量。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进程,包括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都要注重法律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规划的严肃性,这与城市规划的性质分不开,法制建设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1989年国家出台《城市规划法》,该项法律的实施真正将我国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目前地方性法规仍然需要完善。因此,要避免规划失效,使城市朝着人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执法进程,完善执法措施,强化对规划主体和客体的约束机制。
三、结束语
我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时期,正在经历着质的飞跃与发展,所以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必然要因时代的变化而改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新时期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十分必要,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晋平 单位:吉林省和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倪刚.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如何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33.
[2]刘艳芳.浅谈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及其发展[J].商,2015(,24):26.
[3]穆林.浅谈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安全防范问题[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2-113.
关键词: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规划;建设
1 发展背景
1.1规划背景
2012年9月,三塘镇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也是南宁市内唯一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的城镇,这是三塘镇在新形势下获取自身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根据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发展契机,三塘镇应结合自身城镇发展特点,在城镇建设发展方向、产业用地格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试先行,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探索又好又快发展新途径,走出一条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新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综上所述,结合多方各类因素,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三塘镇进行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规划进行研究分析,以适应城镇未来发展需求。
1.2地理位置
三塘镇位于南宁市东北部,东与兴宁区五塘镇毗邻,南与青秀区长塘镇交界,西接南宁市中心区,北与武鸣相接。全镇总面积236km2,其中农用地207km2。镇中心距南宁市中心约15km,距市区快速环道约5km,金桥客运站处于昆仑大道与快速环路交叉口附近,交通十分便利。(图1)
2 总体思路
2.1功能定位
以生态居住、旅游休闲为主,集物流工业、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南宁市RBD新区。
2.2发展目标
2.2.1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重点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与合理安排,以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三塘镇的土地资源优势。
2.2.2准确定位主导功能
确定三塘镇应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完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以较高竞争力的商贸商务、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工业物流为支撑,突出生态居住,建成一流的人居环境。
2.2.3和谐社会建设跃上新水平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镇区内城乡居民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大有改善。
3 空间布局
3.1镇域空间发展布局
随着南宁城市东拓,乡镇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特别是三塘作为南宁市东北部重要功能片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必将促使三塘镇经济结构有较大改变,农业比重减少,而非农业职能、服务职能将大为增强。三塘镇区将起到更大的规模聚集效应,带动整个镇域镇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镇村的地位作用以及镇域范围内的相对独立片区,规划镇域镇村体系按“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组团或独立片区组团――农村居民点”三个层次结构布局。(图2)
3.2镇区空间发展布局
镇区规划发展布局根据城镇建设用地分类及道路结构形成了“一轴五心,多带六片”的功能结构。
(1)“一轴”:规划以昆仑大道为发展轴的总体结构不变,镇区沿昆仑大道向两侧展开,城镇各级中心主要沿昆仑大道两侧分布。
(2)“五心”:三塘主中心、北部片区副中心、九曲湾新城副中心、南部片区副中心及四塘小区副中心。
(3)“多带”:为保护生态环境与山水格局,沿水系、主要山体、纵向快速路形成多条生态隔离带。
(4)“六片”:规划建设用地可划分为六个主要片区。分别是仓储物流片区、工业综合片区、镇北生态居住片区、镇南综合居住片区、九曲湾片区、四塘片区。(图3)
4 产业发展
4.1借势区域。错位发展
未来三塘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都市工业、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上。应该根据三塘的区域比较优势,与南宁市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错位发展,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三塘有多种特色农业资源,但目前只局限于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和粗加工,未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加工业的相应发展。因此,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三塘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相关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多种经营并重,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发展绿色产品,以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促进三塘镇工业的持续发展。
在面临着城市相同区位区域同构竞争的威胁下,对商贸区功能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三塘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未来的三塘只有抓住先机、创新特色、做好环境,并在功能定位上与周边片区错位,才能立稳脚跟,求得发展。
4.2商贸休闲。强化三产
三塘优越的区位条件已经吸引了大型区域商贸物流项目选址落户,有助形成南宁郊区购物中心和综合休闲游憩区,服务南宁、周边市县以及参加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商务旅游人群。旅游业的发展与开发,涉及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通信等众多行业,故能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生拉动作用。三塘镇可以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休闲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为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4.3绿色产业。结构调整
三塘位于南宁东北门户,而南宁北部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同时由于这一区域处于南宁市的上风上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因此三塘未来的产业发展,应该突出“生态、环保”的绿色理念,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加以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未来三塘产业发展将主要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支撑、三产为龙头”。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三大产业比例结构中,减少第一产业的比重,巩固第二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分配,提高效率。三塘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重点是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新型建筑材料、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等高技术高附加型的、无污染或低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应加大对企业“三废”排放的严格控制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
4.4产业关联。良性互动
三塘镇产业发展时,应注重各产业之间的互补、合作与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这些产业间既是独立的经济支撑点,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成为联动和聚集发展的整体。
5 民生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规范办学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网络,巩固“扫盲”成果。提高“双语”教育,提高劳动者从业素质,构建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在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推进集中办学,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重点推进九曲湾中学扩建及三塘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建设。
5.2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公益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积极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确保每村有1所卫生室,健全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衔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5.3加快发展科技事业
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以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科技水平和逐步应用高新技术培育开发利用特色资源为重点,以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为支撑,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5.4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设施配套,重点建设镇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逐步形成镇区有文化广播站、图书室,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或农村书屋的文化网络,为城乡居民广泛参与文化活动搭建平台。
5.5推进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完成村级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镇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计划生育装备服务水平和质量,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逐步普及村级人口计生信息建设,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开展优生咨询与优质服务,保障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
6 项目建设
鉴于三塘的产业基础和现状,本次规划确定三塘的主导产业为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商贸物流、都市工业和商务办公,其中重点发展那些区域内市场、资源和要素较好的产业。
6.1现代农业
依托三塘镇作为广西重点镇的总体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农业,强化福禄无公害蔬菜基地、同仁超级稻示范基地;巩固三塘山地鸡、罗非鱼等品牌;做大路东花卉苗木基地,形成花卉产业带;引入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发展连片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走现代农业之路。
6.2休闲产业
依托三塘镇毗邻南宁中心城区的优势区位,镇域资源丰富,继续巩固嘉和城温泉、九曲湾温泉、高尔夫球场、乡村大世界、凤凰谷等休闲旅游项目,深入挖掘特色休闲资源,打造“三塘―九曲湾―天堂岭”休闲游憩带,使休闲产业成为提升三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城镇名片。
6.3商贸物流
按照兴宁区“三区一带”的总体部署,沿昆仑大道经济带形成新兴商圈,新建一批综合批零市场,专业市场、商业网点和连锁店,完善商贸服务业体系;推进金桥物流园、利华远东物流园、盛大农产品加工中心、玉柴物流、川桂物流基地、青岛海尔物流园、新疆广汇汽车城的建设,从而带动全镇的经济发展。
6.4都市工业
都市工业主要布局在三塘工业集中区,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思路,做强工业集中区,近期以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等产业起步,集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坚持无污染、环保、循环利用,实行清洁生产;逐步淘汰砖厂、水泥厂等污染企业。
6.5商务办公
结合物流园、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沿南部次要发展轴发展总部经济,并充分利用优良自然环境与休闲旅游功能,设置高档商务办公区,与物流、工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互相促进。
7 保障措施
作为全国试点小城镇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当地镇政府能够按照战略规划中既定的目标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能否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其中,既包括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也包括三塘为规划建立的机制保障。
7.1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成立三塘镇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规划实施的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政府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行政合力。
7.2增强人才智力支撑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形成以业绩为主要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的实施办法,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机制,畅通党政人才“出口”。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步伐,实行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机制。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建立政府宏观政策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共同承担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推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实施;违法建设
一、城市规划发展与违法建设之间的博弈
从狭义来看,违法建设其实就是指没有获得城市相关规划部门的审批所进行的建设,或者其建设违反城市规划部门所审批规定的相关要求。违法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违法建筑与违法用地,所谓违法用地未按照《城乡规划法》与《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来进行土地的应用,包括非法占用土地、非法转让土地以及非法审批土地等;而违法建筑则是指未按照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法规所实施的建筑建设活动。城市规划发展与违法建设之间的博弈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其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这种社会情况,城市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由于政府在城市房屋建设过程中予以了相应的规定,致使城市房屋建筑和基地审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第二,招商引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时,建设项目的依法申报和建设行为的规范化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在未通过规划和审批以后就开始进行建设,在没有通过施工许可以后就开始施工,最终使得城市规划发展与违法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大。除此之外,因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自身缺乏合理且科学的制约制度,造成部门中的相关管理人员不正当或者不正确地应用手中的规划许可权,最终造成违法建设现象的出现。
第三,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就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监管部门对于城市非重点位置的监督力度较低,其监管工作没有做到位,相关责任没有落实,造成在查处阶段,一些违法的建设仍旧在继续施工,当下达处罚决定的时候,其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执法的成本,加大了依法处置的难度。
第四,管理方式与手段较为单一、滞后。在现行的这些法律法规中,规划管理部门所拥有的权利仅仅只有责令停工建设权,缺乏一些具体的制止措施,而这也表明其在管理权上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白天停建和夜晚施工等现象,造成这些违法的建筑得不到及时地拆除。此外,还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部分公众对于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认识还较为浅,尤其是审批程序和申报程序这两方面的内容,更是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自身的利益,随意进行房屋建筑的建设和改造。
二、城市规划发展中违法建设的整治措施
(一)基于《城乡规划法》,构建更为完善的规划管理法律法规
国家进行《城乡规划法》的制定,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法律自身的权威性与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来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确保其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此建设和谐社会城市,推动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鉴于此,在政治城市规划发展中的违法建设时,首先应该基于《城乡规划法》,完善其规划管理制度。
第一,对《城乡规划法》中的相关法律责任重新进行界定。在该法中补充被许可人相关违法行为以及其法定义务的界定,在被许可人自身法定义务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行政许可方面的申请、如实提交材料给规划管理部门、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查,在行政许可规定的范围来开展相应的活动。而在违法行为上,除了包含原有的这些规定要求以外,同时还包括了非法进行转让获得规划许可、在提交相关材料时隐瞒或者虚报、对规划许可的相关证件进行涂改或者将证件出租和出借、利用一些失效证件来实施建设等。
第二,在规划许可中,撤回、注销以及撤销为常用的三种处理方式,鉴于此,在该法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应该予以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应该添加关于经济利益上的相关内容,将违法建设和经济性后果有效地连接,通过经济处罚这种方式来提高人们的违法建设意识。
第三,加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体现其规划管理的公正性与公平性,使其规划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及意志,确保其法规的时效性以及公平性,合理安排规划许可中的办事程序,对于每一环节在时间上均应做出明确的要求,从而确保对各种信息可做出及时且正确的反馈,使其下达的行政命令更为准确,确保其建设工作的正常实施。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审批程序
为了使城市规划管理满足城市的发展情况以及其规划建设规律,就必须要按照合理且科学的审批程序来执行。简而言之就是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使用以及各建设活动的实施均因根据《城乡规划法》中的相关规定来执行,通过申请和审查,向相关部门进行意见的征询,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性文件的报批、核发以及批后管理等系统化程序来执行,避免在审批工作中发生越权或者问题。对此,必须要对其审批程序进行认真地审核,一旦发现其存在着不合理且不科学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改,将其固化,这样才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制约作用。
(三)加大违法建设打击的力度与法律宣传的力度
在进行违法建设的整治时,着重强调的是预防,加大监管力度,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违法建设,就应立即制止,对于不接受处罚或者影响较为恶劣的,可加大其处罚的力度。在执法过程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等,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及违法必究。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还可采取教育与惩罚结合的方式,在进行违法行为纠正或者进行处罚前,应加大其法律教育的宣传,使人们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法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采取讲道理的方式,使违法者能够真正从其内心深处来接受教育和处罚。此外,在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时,应该由相应的执法部门来实施,若条件允许可赋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相应的强制性执行权。
(四)构建健全的监管制度,增强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
基于城市建设发展自身所具备的长期性特点,为了确保其规划发展工作得以顺利且正常的实施,必须要做好其监管工作。首先应该构建健全的监管制度,对于土地的使用以及其建设活动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加强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构建相应的反馈机制与处理机制,确保这些活动可严格按照城市的规划发展需求实施建设。在监管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者偏差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以此提高其规划管理水平,有效避免或者降低因违法建设所带来的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了有效消除这些问题以及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文章就城市规划发展与违法建设之间的博弈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违法建设政治的相关措施,望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可为今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设依据,确保城市的健康发展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慧,陈曦,刘庆文等.天津市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2] 王东波.丰台区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设计
1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1 . 1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400亿元。
1.2大气质量恶化严重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
质量严重恶化。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
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3固体废物、垃圾成堆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1.4噪声扰民现象严重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2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2.1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
环境资料、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生态
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 .2大气污染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肖 4 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 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3水污染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
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
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 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最终达到有效保
护水资源的目的。
2.4固体废物整治规划
固体废物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者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2.5建设生态型园林
2.5.1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①调节小气候。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②改善环境质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菌作用:衰减噪声③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 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2.5 .2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①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美学原则,强调意与形的统一。②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③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④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⑤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⑥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经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然而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它在加剧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又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与物流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优化城市交通与物流系统。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物流 交通生成量 影响分析 发展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其负面效应总是存在的。为满足商业销售、企业生产、家庭消费,主城区内分布着各种货运业务受理点,货运车辆需要高频率地进出主城区,保障物资供应和废物清理,并因此导致诸多的城市问题:主城区交通负担日益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货物装卸对人行道甚至交通主干道的占用、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出行困难、城区居民日益增加的不满……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了城市发展的头号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城市交通将陷入瘫痪,阻碍城市发展。这种现象会日趋严峻,据预测,2030年将达到顶峰。
二、城市交通与物流影响关系
1.物流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1)物流加剧城市交通问题
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因此在物流的运输过程中必然生成大量的交通量,特别是城市物流园区所生成的交通量。城市物流活动的交通生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大致可以分为城市物流服务站和城市物流园区的交通生成量。
城市物流服务站(LogisticsImplant,LI)是在城市中为有物流需要,但需求量未达到设立物流园区的规模而设立的物流设施,可以承担单一的物流功能或单一物资品种的物流功能,也可以是承担多品种、小批量的物流配送功能。设立LI主要是为满足城市内部随机、适时、点多、面广的物流需求,与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LP)相比,LI更靠近市区,有的甚至就设在城市内部,会对城市交通特别是LI周边的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既定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物流服务站的交通生成量主要是绝对交通量;城市物流园区的交通生成量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有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绝对交通量;二是诱增交通量 。
(2)物流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道路建设、扩大道路容量的方法,永远不能满通需求持续增长的需要,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现代物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注重服务、人员、技术、信息与管理的综合集成,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物流领域的体现。因此,现代物流发展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城市物流的任务是为处在城市里的零售商、工商企业和家庭,以城市可以承受的方式,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物流结点,达到经济高效地进行物资供应,减轻城市的交通。
2.城市交通对物流的影响
据统计,运输费用占商品销售收入的2.88%(Davis-HDyumm,1996),它是物流运费中所占费用比例最大的部分,约占整个物流费用的40%。因此运输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的合理化,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建设又是运输合理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加速社会物资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物流网点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物资企业大多需要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高水平的城市区域交通系统,使散置在各地的仓库能迅速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会有所扩大,服务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三、城市交通与物流发展对策
1.利用城市轨道交通,使之与物流发展相互促进
物流是“物”的物理性流动。这种运动既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又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则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因此,运输也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进入21世纪,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城市中普遍关注,除北京、上海、广州计划每年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合计约100公里外,天津、南京、武汉、重庆、长春、大连、深圳、成都、苏州、杭州、哈尔滨等20多个城市也将先后开工建设或着力进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准备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的标志之一,其沿线地段多为商业中心,配送中心,交通枢纽,城市主干道交汇,市区与市郊分界处,这里客流、物流相对集中,同时就物流而言,城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往往设在铁路干线附近和公路交会处,以便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集散。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又具有运输成本低、方便、快捷、准时、运输量大、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不会产生拥堵现象等特点,将成为配送运输的理想选择。
如果在城市轨道线网规划时,同步考虑城市物流发展规划,对于城市交通与物流系统双方都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2.进行物流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对物流园区的研究以宏观的规划研究为主。更深层次的运作模式、内部设施规划及融资模式等研究很少,而且更多关注于物流园区带来的正面影响,尤其对物流园区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缓解城市交通压、优化城市布局、对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等过分关注。当物流同区规模及业务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周边路网产生影响。降低路网的服务水平。因此在物流发展中,分析其对城市交通局部路网的影响程度,对促进城市交通和物流的发展将有积极的意义。
3.加强物流活动的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指在城市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对内外的人流、车流、停车场及出人口进行规划设计,城市物流园区的交通组织一方面要保证物流园区内外通道的效率,尤其是配送通道网络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降低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对周边路网的影响程度。这样既保证物流的流通效率,同时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畅通。
【关键词】:新型化城镇,农业资源,城镇建设,农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城镇仍然是城镇向城市过渡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水平,提高新型城镇的建设能力,必须将城镇建设作为当前建设的重点,依托于城镇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建立新型化的城镇形态,从而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与城市相比,城镇在现代化建设层面相对落后,但是,城镇有广阔的发展资源和巨大的潜力,这些对于创建新型化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根据当前农业、农民、城镇的基状况,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谈论新型化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为社会整体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思路。
2 新型化城镇建设发展创新思路
农业、城镇、农民是新型化城镇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发展的主要动力。要保证新型化城镇适合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必须保证新型化的概念符合基本元素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从这一层面上分析,将针对新型化“三农”建设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完善的新型化城镇发展结构。
2.1 新型化城镇规划建设的基础
与城镇本体相比,农业和农民是城镇存在的基本概念,也是推动新型化城镇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要保证新型化城镇规划建设的成果,必须要首先对农业产业经济以及农民素质等层面进行良好的规划和建设,为整体新型化城镇建设打下基础。
农业是农民生存的根本,也是我国工业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原始动力,要提高当前城镇建设的水平,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平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在新型化城镇建设过程中,依托城镇资源,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是发展的根本方向。
农民是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建立新型化城镇,必须要将切实提高农民的现代化应用能力。实际中,要突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举办诸如中药种植、果树栽培、农业经纪人等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技能、科技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素质。
2.2 新型化城镇的规划及发展的主要模式
城镇建设是新型化城镇规划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际中,要从城镇发展的基本特点出发,突出城镇建设的成果,重点关注城镇建设的过程,加快新型化城镇建设的步伐。在实际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将新型化城镇转变为“一个中心,五条主线,多个社区”的发展模式。
(1)一个中心:区域中心村的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布局体系,按照“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向中心镇集中、中心镇向中心城市集中”的思路,结合“迁移高山村、撤并行政村、做大中心村、建设示范村”的导向,合理规划村庄布局,促进村级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带动力较强、配套较好、人居环境佳的中心村。
(2)五条主线:交通、生活配套、自然保护、医疗条件、体育文化五个层面的基础建设。新型化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实际的建设中,要从这五个层面开展工作。实际中,要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推广,加强城镇交通、供电、供水、通讯信息、环境保护等设施建设,扶持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公益设施,为城镇新社区建设营造良好基础。
(3)多个社区。将城镇化进行平面划分,以社区的形式发展城镇。在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实现便民利民服务网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并鼓励和扶持连锁超市、农资供应社等在城镇新社区设点。
2.3 新型化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确立了基本的发展模式基础上,新型化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重点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交通是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新型化城镇规划建设时要将交通网络的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例如,积极的改善农村土路,将城镇与城市交通网络扩展,并积极实现“白变黑”等建设工程,最终做到城镇中心与各个区域中心村交通连接保障;其次,居民住房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居民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城镇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中,应当将居民住宅进行集中性的社区规划,同时,要将水、电、娱乐生活等场所进行良好的规划及配备,保证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园区的规划建设。产业经济发展是新型化城镇经济崛起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依托,在实际中,除了要根据农业产业经济特色之外,还必须积极拓展发展思路,建立系统的商业经济园区,进行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态。
3 结语
新型化城镇建设是当前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工作不仅能够有效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将农业、农民、城镇三个因素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融合,从整体化的角度开展工作才能最终实现新型化城镇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封颖,孙津.论城镇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形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