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育学范文

幼儿教育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育学

第1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实践;改革

一、当前我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现状

在分析中职教育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进行探析。两部分分别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师方面,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引导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及专业知识,并应当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与教育方式具有明确的规划。但是当今我国的中职教育教学人员在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方面虽然不存在普遍问题,但是大多数中职教育教学者对教育教学目标及教育方式没有明确的规划与确定。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大多数采取理论灌输的方法,对于教育实践问题不慎重视。另一方便,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依旧对于当今教育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一直认为老师应当作为课堂的中心进行课堂教育,而如今现状以不允许老师依旧以传统的教育思想引导自己进行对课堂的绝对引导。老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c参与性,完美的将老师与学生结合起来,实现课堂上的互动。

在学生方面,一是中职学生相较于高等教育学院的学生自身素质较差,自我约束力及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于学习没有足够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巨大的改革,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及招生范围,形成了全社会的一股高考热,使高考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目标,进入高等教育学院也随之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的最大目标。学习社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中职教育教学的大部分学生也正是在激烈的竞争下淘汰下来的失败者,中职教育教学的主体由此而上。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文化知识欠缺,水平不高,中职学生普遍对于理论学习无法投入自身绝大部分的经历,贪于玩耍,思想不够成熟,造成了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的现象。二是,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专业没有达到充分的认识,认为实际的技能是学习生活的主要部分,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不重视与忽视,造成大多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过关。

二、对于我国当前教育问题对策初步探析

对于我国当前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首先,在学习方面,中职院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从学习的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积极学习,亦或是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老师应对于本专业的本质与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说明,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定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知识与理论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再结合中职院校自身情况,对于自己的学习制定相应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自主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与自控力。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科学的进行科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扩张自己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范围,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将传统教育理念结合现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结合,不断进行教育实践,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完善专业技能知识网络,加强自身对理论及专业技能的了解。

最后是在学生教育教材的选定及教学内容方面,一定要进行教育内容的改革。对于教育教材的选定,一定不可疏忽。教育教材会给学生带来对本学科最基本的了解,也是学生对本学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根本工具,认真选择教材,选择优良教材,根据教材内容,不断整理具体教学内容,整合教育方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三、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初步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中也越来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公立或私立幼儿园,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幼教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巨大需求。如今我国对于幼教这份职业的就职人员,大多数都来自于高等师范教育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而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又占据着主要份额。所以,如今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幼儿教师作为祖国的花朵的第一位园丁,作为祖国的未来的第一位规划者,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确保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水平稳步提升,如何保证每一位中职幼儿教师可以掌握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储备,使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课堂是实现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目的的最根本渠道,所以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处在核心地位。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的为主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应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最大目标。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节消极沉闷的课堂,无法提高学习质量,使得学生无法完全集中精神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表现及精神状态随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抛弃一味的像学生注入理论知识的教课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结合幼儿教学的实际影像资料,是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幼儿教学。

总结

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教学就职需求数量极其大,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需求极大地提升,针对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解决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现阶段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力。通过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与工作进行转变时,能够尽快的适应幼儿教育的工作,适应当代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倩.因子分析法视角下中职生学习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视界,2013,(14).

第2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教育;幼儿教学法。

当前,中职教育中幼儿教学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国家当前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会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未来数年内我国的新生儿数量将会大量增长,幼儿教育在今后几年内将会发展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这种形势下,中职教育者应当把握当前形势,对幼儿教育学的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优秀幼儿教育人才。

一、《幼儿教育学》课程特点

幼儿教育指的是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也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基础性。幼儿教育仅仅衔接“早教”,是教育一个孩子对整个世界最基础的认知之上的浅层次的拓展,其教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和浅显的;

二是辅。在这个阶段,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之后的教育,该阶段的教育并不占据孩子教育的主导地位,而是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辅助,承担家庭教育无法完成的一些教育任务;

三是针对性。3-6岁的幼儿大脑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幼儿的大脑开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四是课程的特殊性。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力求直观、形象和生动,以各种类型的活动、游戏为主,并且课程设置相对宽松,也不留任何的作业与考试,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严格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的雏形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开创了“问答式”教学法,其实与后世的案例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教育学中的案例教学法真正诞生于上个世纪初,一战前后,美国的部分大学开始以实例进行教学,正式命名“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案例其实就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其实就是讲教材中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完美统一;二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是教师主动讲述,学生被动听讲,没有形成有机的互动,而案例教学更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案例教学法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探讨式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将案例作为一种辅助教材,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补充来以更加简单明了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扮演式案例教学,这种模式比纯探讨性的案例教学更加直观,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案例中去,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三是模拟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并不是过往的真实案例,而是教师构建出的想要达成的模拟场景,这种模式不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都更高。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上文中提出,案例教学法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于不同教学阶段应当灵活选取不同的教学类型。举例来说,在理论教学初级阶段,就不宜选取模拟式案例教学,因为学生对于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还是一片空白,即便模拟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所以要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在案例的选取上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案例。

其次,要做好真实案例模拟。由于幼儿教育学的教育对象不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而一般人在进行联想和模拟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认为教育对象能够跟得上自己的思维和节奏。所以一定要将学生真正放置到幼儿环境中,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幼儿的思维和活动模式,从而对学生未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产生影响。

最后,要积极地做好对于案例讲述和模拟的总结。某一案例在特定情形下是有效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幼儿的行为模式更是没有一般性的规律,此案例不一定适用于彼案例。所以在案例教学完成以后,要积极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试图从中寻找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律和方法,也让学生都能够做好基本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未来在幼儿教育中更加得心应手,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真正融会贯通。

四、结语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但是各个阶段的教育或多或少地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因为职业教育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受重视,该学科的教学成果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幼儿教育毕业生本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学理念和思想政治素养都有所欠缺,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相对生动的教学方法,它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幼儿教学中的正反面经验和教训灌输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当然,教育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也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论证,也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学整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三维动态实践案例教学法”暨案例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第3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2、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对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运用多种形式的教法,才能规范期行为,提高其兴趣,激发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新颖的艺术启蒙。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科学的引导家长配合教育。

第4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一、美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幼儿教育的内容,教育部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显然,在这五个领域中,艺术乃人类社会之美的高度集中与凝练,属于美育的范畴,而且是美育最主要的内容。不仅如此,《纲要》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内容与要求”上规定,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指导要点”上更是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可见,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的艺术教育实际上已远远超越了艺术形式的范畴,它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融为一体,包容了美育的全部内容。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美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美育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

关于幼儿教育的形式,《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点早已在每一位幼儿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达成共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仅意味着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更意味着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充满着一种游戏的品格。而游戏的品格,就是审美的品格;游戏活动从本质属性而言正是一种审美活动。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一般来说,人有三种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和游戏冲动。如果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在人的身上同时起作用,或者说两者达到了统一时,便出现了一种新的冲动———游戏冲动。席勒进一步解释说,游戏冲动亦即审美冲动,以自由为其精髓。

那么,如何才能让幼儿教育活动不只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本能游戏活动,而成为一种充满自由与创造品性的审美愉悦活动呢?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当我们的幼儿教育借助于艺术这种最高的审美活动形式来实施的时候,它不仅会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教育的既定目标。如蓝猫儿童文化心理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心能美育”幼儿教育系统就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上述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思路。动漫艺术是一种融绘画、音乐、表演、影视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和需要,是当下幼儿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心能美育”幼儿教育系统所谓的“心能”包括“爱、快乐、自信、梦想、创新”等五大能量,与其说是指幼儿的“心理潜能”,不如说是幼儿的“心灵潜能”,它是一个融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美学、伦理学、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而产生的新概念。美育本是一种心灵教育或灵魂教育。“心能美育”即是一种通过美育来开发幼儿心灵潜能的教学策略。它力图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育幼儿的美好心灵,从而不仅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必将为儿童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美育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

美育既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由此让幼儿教育自身立美,让幼儿教育成为美育,培养出美好的人,应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在最高境界的美育中,不仅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美的,而且其教育的过程和结果都是美的。整个教育的过程要富有美感,要充满自由与创造的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美的结果或产品,培养出美好的人。而要使幼儿教育成为美育,我们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切忌专业化和技能化。让幼儿感受与体验艺术之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与爱好,应被确立为艺术领域教学的主要目标;在非艺术领域教育中,不能对美视而不见,而要善于挖掘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审美要素,充分利用幼儿对美的敏感与亲近的自然倾向,让美引领着幼儿愉快地进入这些领域。

第5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重心

幼儿期的语言习得源于听说,也就是口语交流,而读写能力则需要幼儿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在听说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第二语言习得也不例外。幼儿期作为语音发展的关键阶段,使其更容易获得第二语言觉知。如果这一时期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听说训练,不仅有益于培养其语音意识,也将成为其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其中“说”不仪反映了幼儿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幼儿外语信息加工水平,同时也是幼儿运用外语的主要形式,体现了语用价值。因此,对幼儿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重心,也是衡量幼儿英语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交流能力是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

充足的运用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基础,相关研究认为幼儿的英语学习必须在运用中进行。由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日常生活整合,因此在生活中进行英语会话练习是幼儿英语语言习得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加强以听说为基础的幼儿英语语用能力也就是交流能力,这也是幼儿英语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多元文化意识和知识是幼儿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

通过幼儿英语教育,丰富幼儿的多元文化知识,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是学前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对异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解,逐步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开放和兼容性格,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此外多元文化教育也是对外语教育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其脱离英语作为单纯的语言工具的狭隘范围,从而使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具有更为广泛的价值。

二、幼儿外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教师在幼儿外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儿童时,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

(一)心理素质

首先,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幼儿的表情和以及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及时准确的捕捉,并依据这些变化对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并将其思维时刻引向教学活动的中心。其次,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富于感染力性格魅力。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像演员一样富有感染力,通过综合调动语言、体态、表情等各种要素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对儿童有一颗爱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心灵来感受和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依此为情感基础,真正与儿童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以情感体验为纽带使儿童获得学习知识的快乐感。

(二)语言素质

首先是英语知识。任何语言都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一种符号系统,并由二者的相互关系构成语言系统。因此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英语学习,都不可避免地要去结识相应的语言规则,同时还需要学习和掌握构成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项基本要素,因此英语知识是一个幼儿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其次是英语技能。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其中的听说能力对于学前英语教师更为重要,毕竟听说能力开发是学前英语教育的重心;最后是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运用能力是幼儿英语水平的重要的标志。而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英语基本技能还需要了解英语母语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相应的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三)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还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首先幼儿英语教师要具备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以及学前组织管理学等知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能根据儿童智能发展特点和外语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例如,幼儿英语教师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舞蹈知识,在教学方面要具有边弹边唱、伴奏、编舞的能力和音乐教学的技能技巧。

三、幼儿外语教师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英语教师的幼教化

1.培养思路

幼儿英语师资问题是影响着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鉴于社会上闲置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大,可以作为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师资来源。但她们绝大多数不是幼儿师范毕业,甚至不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这一群体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缺点是不熟悉幼儿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此类闲置的英语人才经过适当的培训后充实到幼儿英语教师队伍中去。

2.培养方法

一是聘请幼儿英语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培养重点放在幼儿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上。二是组织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创新设计和实验。

3.培养目标和要求

首先,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力求简明、实用。如:基本知识以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为主;其次是双基训练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培训活动尽量放在课堂上,通过授课教师与培训学员教学互动,促进学员感知和领悟所学知识;最后是学员在工作中提高的能力,例如如何多向其他教师学习、观摩,这是学员上岗之后逐步成熟的又一捷径。

(二)学前教师英教化

1.培养思路

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幼儿园英语课程的普及,幼儿英语师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每所幼儿园都配备专职的英语教师并不现实,解决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对部分在职年轻的教师进行英语技能培训,也就是“学前教师英教化”。这种方式为解决幼儿英语教师短缺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进行英语交流。

2.培养要求和方法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基本性,实践上坚持速成性。我国的幼儿教师多为幼师毕业,通过系统培训,胜任幼儿英语教学不存在任何问题。唯一的欠缺就是英语语音基础和英语教学方法。因此,具体培训内容应以此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和实用性。其次在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上,要考虑幼儿园的工作特点,采用节假日培训、邀请专家上门培训以及到先进幼儿园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三)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

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是最终解决幼儿英语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部分大学已经开设了“学前英语师资专业”。这些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不仅注重幼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对英语课程学习进行重点强化。在课堂教学上较多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在设置内容丰富、贴近幼儿英语教学实际的校内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经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毕业后完全能胜任幼儿英语教学工作。

(四)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

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相关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及时了解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多彩,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四、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是幼儿园理想的英语教师,也就是幼儿教师英语化,英语教师幼儿教育化。而打破单一的教师培训体系,实行幼儿教师培训一体化,将幼儿教师的职前与在职双语教师培训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建立多样化的幼儿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为幼儿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师资保证。持证上岗是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的明确要求,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及时出台“幼儿园英语教师任职资格”方面的文件,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师资规范问题进行界定。

(二)将培训与研究结合

相关教育研究的进步,是幼儿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保障,因此在幼儿英语师资培训中要力求推广相关的研究成果,把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师资培训的内容。幼儿英语教育科研与师资培训的整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同步进行,通过研究活动达到培训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异步进行,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在职幼儿教师能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完善;培训主讲教师的要能通过在职教师的教学经验反馈,积极捕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五、结语

第6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当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幼儿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进行教育,很多孩子失去了作为幼儿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幼儿园没有认真贯彻执行《3―6岁儿童发展指南》。另一方面是当前的素质教育还不成熟,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考核模式。还有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区分,中学、高中更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向学前教育延伸。还有家长方面的原因:当前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不均衡,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就读家长使出各种浑身解数找熟人、花重金,加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进程。虽然各种媒体关注到此现像,但是每当有这方面的新闻采访家长时都是一句话:这也是无奈之举,别人都这样,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教育专家认为此种现像是“跟风现像”。

当然对于上述现像我没有权力作出任何评论,毕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出发点都是好的。对于学前教育,我个人认识是比较浅薄的,不深入,但是对于此种现象,我还是想发表我的个人看法:我认为不能把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等同起来,更不能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我将从二者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育性质不同,目的不同

学前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入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义务教育(中小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家建设者。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二、教育内容不同

学前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对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如“奇妙的影子”、””各种各样的车”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绕口令锻炼幼儿准确发音能力,看图说话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三、教育方法不同

学前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教师提问:“3比2多几?”“2比3少几?”“2比l多几?”“1比2少几?”“4比3多几?”“3比4少几?” 让幼儿在反复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前边的一个数多1后边的数少1这个规律,而不要由教师灌输给幼儿这个结论。  

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四、生活与学习环境的不同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 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

第7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

幼儿教育心理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以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现如今,鉴于早期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幼儿教学心理学是中专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所以,学好这门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让学生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含义,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及发展历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关于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互相交叉的学科,不仅强调较高的理论知识,还注重理论知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手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

一、重视课本理论知识,重视课外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专院校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教会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做到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到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共存。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还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为学生很难运用抽象、形象的思维来理解这门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一些死记理论知识的学生又无法做到用理论知识联系和指导实际,所以,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学无所用的错误想法。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责任和目标。只有建立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好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盲目灌输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途径进行展现,改变生硬的知识为灵活生动的图片、动画、影片等。通过对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死板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探知和求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参阅已集成的资源库,借鉴和创新,实现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资源的互通与共享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模式,推动着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优化过程。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借鉴优秀教学的案例,吸取他人教学模式的经验,通过网络的共享与利用,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丰富性。

四、创设真实情景,充分运用情景模式加强学生的深刻记忆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论、方法,通过研究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设计指导幼儿活动,从而有效地实施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综合性与交叉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学内容,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真实的互动教学情景,通过各种情景的互动模拟,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度,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他人心理的能力。通过各种实际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记忆,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各种先进教育手段为媒介,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准则,通过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8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科学游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幼儿学前教育面临着过早重视课本教学,过快实行“小学化”的尴尬局面,以至于游戏教学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缺失。幼儿的智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过早“小学化”现象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过早接触繁重难懂的教学使幼儿难以吸收,并且易造成以后厌学、弃学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要对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深思,鼓励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实行科学游戏式的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知识,逐渐成长起来。

一、科学活动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实行中,教育与游戏之间通常是紧密相连并互相影响的,然而将二者从基本概念中区别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要充分认知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正确认识科学活动的教育作用。

幼儿学前教育不同于基础的义务教育,它具备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目标的不同导致教育性质的不同,幼儿教育的受益群体主要是低年龄的幼儿,因此,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幼儿时期应当以游戏为主,所以游戏也是幼儿时期普遍的、正常的学习知识的途径。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可自行分配自己的时间,完全自主分配自己的活动方式。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享受童真的快乐,同时也是学习和吸收新事物最佳的时机,并且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加强了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重复锻炼自身的行为,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和思考。

因此,科学活动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也有利于幼儿以后在学习的道路上,乃至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实施

幼儿学前教育应当牢牢围绕“游戏”来进行,并且教师应当注重游戏的选择和质量,让幼儿进行科学游戏而不是盲目游戏。因此,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实施应具有科学性的安排,并形成系统的幼儿教育理念,弥补我国幼儿教育体制中的不足,完善学前教育体系,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受益,在教育学习中能够游戏,达到自我吸收、自我认知的效果。

1.游戏设计应具备科学性、严谨性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引领者,因此,好的教育离不开具备优秀素质的教师。幼儿教师在安排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时候应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并科学制订新的游戏方式,那么一定要把握游戏的科学性、严谨性,根据幼儿智力发展的情况安排与学生自身能力相符合的,难易相当的游戏内容。不能让幼儿一味地玩,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导致科学游戏教育的真正意义的缺失。与此同时,还要将科学理念蕴含在游戏过程中,不能称之为“教学”。例如,“画出太阳、花草树木以及周围的生活环境”这个游戏是让幼儿观察生活并且能自我思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不脱离实际生活。“小动物的叫声是什么样子的?”“兔子、大象长什么样子?”“猴子喜欢吃什么呀?”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涉及动物知识,这种方式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知识,但是不能直截了当地教给幼儿,应当让他们在游戏中思考,幼儿教师负责指引他们思考的方向,而不是硬把知识贯彻到他们的思想中。

2.游戏内容应生动有趣

游戏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欢,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和实行游戏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趣味性,枯燥机械的游戏不能让幼儿产生兴趣并全身心地投入。例如,设计竞猜类游戏,幼儿会感到愉悦并能够踊跃的参与,因为它具有生动的趣味性,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能量。

3.游戏具备可活动性

幼儿正处于好动的时期,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更好地求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身体的活动和脑力的活动,身体与脑力的融合符合幼儿时期的成长特点,同时又可以做到科学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十分受欢迎,游戏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身份,能够机智灵活地躲避危机,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活动身体,并且开动脑筋,让幼儿享受科学游戏的乐趣。

三、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幼儿是科学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幼儿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科学游戏中,成为科学游戏活动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不断发掘幼儿自身的潜能,开拓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并且让幼儿能够体会到科学游戏中的乐趣,在乐趣中成长,在成长中领悟。

第9篇:幼儿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反思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40-01

目前出现的“小学化”倾向是指部分幼儿园将小学的教育理念提前应用于幼儿教育,以应试为目标,导致幼儿的身心发展过于压抑和模式化,不利于其今后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为了应试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手段。针对这一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①由此,我们需要综合的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而采取相应策略。

一、在幼儿教育阶段就提倡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本意。“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③由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总之,我们需要分别对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以不同的教育理念做为指导思想。在幼儿的启蒙阶段,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才能更加科学的培养幼儿的身心发育。

二、遵循幼儿的教育规律

任何教育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有顺序和阶段的进行培养的教育。通俗的讲,什么年龄我们传授什么知识,培养相应的习惯。而事实证明,拔苗助长的行为会严重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有可能一时在应试上初显成效,但从长远来讲无疑是极为负面的。也会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压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从中深刻的反思。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

普遍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都没有从应试的狭隘思维中走出。实际上也是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或社会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为了迎合社会上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错误观念,幼儿教育机构也被迫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记诵英语单词等。家长中间也存在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错误的思想,一些教育机构便开始了拔苗助长的行为,生搬硬套小学的教育模式和课程。

《规程》是“我国幼儿园管理的重要行政法规,是管理幼儿园的基本依据。”⑤《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的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⑥幼儿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准备教育的办园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总而言之,幼儿园应当“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⑦通过“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8}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家庭的配合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所在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样极为重要。幼儿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较普遍的出现在国内家庭。这种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使作用。“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希望家长提高教育能力。”⑨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也要积极与幼儿家庭沟通。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注释:

①③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03]13号.

②⑦⑨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20号.

④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DB/OL].kc.省略/dispbbs.asp?boardid=23,200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