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体育毕业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毕业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毕业个人总结

第1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2021年的初中毕业生毕业了,就要跟生活与学习了三年的学习说再见了。但是我们在这里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却是一生中无比重要的瑰宝啊。那么现在要写下初中毕业的自我评价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2021初三毕业200字个人评价的内容,欢迎阅读!

2021初三毕业200字个人评价一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2021初三毕业200字个人评价二在初中阶段的三年时间里,我成长了许多。

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爱护公物,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不迟到,不早退。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育的成绩上,经过锻炼有所进步,但还不是很优异.所以还是要加把劲才行.在家里我会帮助家里人做家务,勤劳节俭。

总结三年来失败的经验,以及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和教导,改正自己不足的方面 ,争取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珍贵的三年的初中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初中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第2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策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与学校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就业工作又事关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未来,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连续进行几年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专业局限性较大,目前较其他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一、限制办学规模,减少就业压力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审查力度,对各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应取消其办学资格;控制和停办一些地区设置重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的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审批新的学校设置体育教育专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缓解供需矛盾,减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就业岗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伴随国家经济条件和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已经开始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期望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数是由街道、社区的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锻炼的科学性,亟需一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指导员指导大众的体育运动,这无疑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就业岗位。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体育锻炼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应根据各地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在管理、师资、教学、科研、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优势,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多学习和掌握一些健身、娱乐、康复和生活体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为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有关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道、社区办事处应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活动,配备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计划地、有组织地、科学地开展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机会。

三、挖掘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行业等发展较快,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就业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在专业与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做到既能就业,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四、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工作

毕业生应正确判断自身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念,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随。理性而又客观地评价对自身条件,科学地进行就业定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合理地降低就业的期望值。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去工作,或许更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

畅通的就业信息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主动出击,努力开拓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单位的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实践和面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切实做好毕业生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高校教育的始终,对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总结,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做出动态分析与预测,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和用人单位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求职方向,减少求职的盲目性,缩短求职时间。

六、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院校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科与术科、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学院的专业结构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变化相应较少,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在抓紧体育学院学科结构调整的同时,更需要增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潮流的课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孙成武、刘万芳高等学校应如何面对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J]辽宁教育研究,2003 (4 )

[2]赵祥伦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 (3)

[3]郑建岳,杨水明浙江省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

[4]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第3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职业素质教育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小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师范类高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摇篮,今天的师范生,即是明天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自身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重任,首先必须具有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合格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质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学均不同程度的受过体育文化的熏陶,应该说对体育并不陌生。然而近些年来录取的学生,其体育意识之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对聊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2006级两届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就爱好体育,并立志报考体育专业的占37.5%;而由于理科成绩上不去,到高三再改体育专业的占62.5%;愿意学体育教育专业,并乐于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仅占31%;不愿当体育教师的占近70%;对体育法规根本不知道的占64%,且对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形式也知之甚少;他们大多数都毫不隐讳地认为,通过了体育高考是实现了跳出“龙门”的第一步,但对体育事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当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了紧张的中学阶段而进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只需要经过短暂的观察和交谈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难以安心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体育成绩很好而文化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一反中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不良习气也有所增长,表现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文明言行的养成教育差,不注重在公共场所时的形象;心理品质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不求上进,训练不求提高,对理论学习打不起精神,对当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漠然处之等。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7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人,是2000年的近5倍,而初次就业率仅超过50%。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日益突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大体如此。

调查发现,有89.4%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大中城市,有76.4%选择发达地区县市,只有12.1%的被调查者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创业。对职业类别选择是:有91.9%向往大专院校就业;有57.6%选择党政机关和国家事业单位;只有12.7%选择到中小学。这一情况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多数学生还是把就业选择在条件优越的地区和职业上,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和新的就业领域去创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要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又分为职业行为道德、基础知识修养和体育能力,而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般学校和老师大多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对此本文不再赘述。

(一)职业行为道德的教育

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任何一种职业道德,都首先要求人们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热爱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才能在目前的学习期间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以事业为第一生命,刻苦钻研和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强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意识。使每个学生提高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产生强烈的职业感。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将来到学校中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身心投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体育教育事业中。按照这些标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意识。

2.责任感。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职业素质的主要内容。要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自己将要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能在将来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巧妙、恰当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并对事业执着地追求。要教育学生坚信自己以后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同其它教育事业一样,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并任劳任怨,甘心做“蜡烛”,这是做好一个体育教师的重要保证。

4.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勇于献身体育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抛弃个人利益,不怕吃苦,将自己的一生献身体育教学工作。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知识,来源于学校中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实践,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有关社科、人文知识,教育学、哲学、伦理道德、外语、计算机、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学、方法学等方面知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讲尤显重要。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教育科学知识。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育对象由差异较大的人组成,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体育理论、体育方法等教育科学理论,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服务于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

2.应用知识。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练习法、裁判法等,只有掌握并能运用知识,才能具体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生物科学知识。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使他们保持强健的体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锻炼的习惯,将来具有独立科学的锻炼身体的知识和能力,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好生物科学知识,尤其是人体科学知识,以便全面具体地了解掌握人体结构、生长发育及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体育教育实践。

4.横向学科知识。从现实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掌握横向学科知识的体育教师将被淘汰。美国、日本和丹麦等国家提出,对担任中学以上的体育教师,规定必须在两个不同学科取得相应的资格。体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即要求兼通多种学科,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并能在专业上博才。

三、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的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的管理活动是徒劳的。面对新形势、结合新特点,为搞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校政工人员必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育,并做到严格管理与感情交流相结合;又要注重抓干部、抓骨干,做到以点带面,以主干带主流。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管理过程首先要造成强大的道德舆论氛围。道德舆论是实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它能对道德个体施加影响和熏陶,通过舆论氛围,来促使个人接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善恶裁决和准则性命令,从而继续或改变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向路线。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要首先制定学习制度,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并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管理,保证学习的质量。尤其要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严格要求和管理,从而做到以点带面。

2.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集中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和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件,举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健康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及其它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重塑,培养他们的“五爱”精神。如举办纪念“五四”、“一二·九”运动的等征文,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开展教育活动等。

4.利用各种舆论宣传手段报道学生中的先进事迹、积极分子,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二)结合专业技能,大力开展课余文化活动

第一课堂授课形式较为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建设以面对新世纪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包括组织能力、开放思维能力、动手实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创造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特长,引导、支持、鼓励他们自己组织各种活动,如各种技能比赛、学术论坛,邀请专家举行学术讲座、演讲、辩论、动态,编辑手抄报、壁报,到各普通院系辅导体育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定期深入到工厂、农村、机关、中小学和部队,了解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去目睹不同性别的人对科学锻炼身体的渴望;去见识老一辈体育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去领略为人师表的光荣。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巩固专业思想,更加明确体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坚定为体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

(三)加强对特殊学生和学生特殊时期的管理

敏锐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欲望要求、行为特征等各方面的状态和细微变化,掌握规律。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和抓住重点,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教育,把他们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轨道上来。

1.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放手大胆地让学生骨干——学生会、班团干部自己管理自己,组织开展各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2.加强对入校新生的教育,使他们一入校便建立正确的职业素质观念。

3.加强对毕业生的管理。通过教育实习和各种离校教育活动,学生在不同实习点自己当老师,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组织活动能力,使其职业素质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以师德教育为主阵地,把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贯彻于各科教学中

为使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素质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习惯,要以职业道德课为主阵地,使学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老师还要切实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融会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各类实习环节的教育,制订科学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千方百计把学生放入实践中去,加强实习环节,避免纸上谈兵。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更多、更广接触多种体育实践活动。

四、结语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保证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职业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管理规律,面向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运用灵活机动的教育形式,采取有效的管理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R].中办发〔2005〕18号,2005.

[2]教材编写组.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3]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赵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5]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罗锐,景进安.大学生就业危机及应对策略[M].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2005.

第4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一、重在一个“稳”字

所谓“稳”,就是体育的地位要稳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口头上重要,实际上取消;非毕业班重要,毕业班挤掉;有比赛就重要,无比赛就松懈。

要做到“稳”,就必须有具体的措施。第一,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由一名副校长专管。长期以来,我们遵循“无体不成校,办校不离体”的指导思想,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工作计划,每周的行政例会都讨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问题,全学期召开1至2次教工大会专门报告体育工作,期末要总结规划体育工作。从领导组织上保证体育工作的稳定地位。第二,建立体育工作常规。1986年以来,我校制定了体育卫生工作常规:把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全年重大的体育活动安排从制度上固定下来。每学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到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止,均坚持三操两活动及课余体育训练。高中毕业班也必须参加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坚持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直至毕业。第三,制定体育工作导向政策。主要有:

(1)体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即:体育合格率不达标不能评先进班集体;体育课成绩不达75分以上、达标测验总分不在350分以上不能评“三好”和优秀干部。

(2)体育经费预算包干制。每学期把体育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节余归己。近三年还投资50万元新建田径场,扩建篮球场。建造棋类、乒乓球、投掷、跳高、跳远、单双杠、攀爬等体育教学区。

(3)按照《体育尖子招收办法》,每年初、高中招生时各降低总分录取10名体育尖子,以保证体育代表队的后备力量。

以上这些做法,使体育在学校工作的地位从体制、制度、政策上稳定下来,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有生气和活力。

二、关键在一个“活”字

怎样才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能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生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体育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活呢?第一,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第二,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弟和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和兴趣,了解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第三,教师要注重身教,以自己锻炼身体的坚强毅力、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楷模,获得学生的敬仰和信任。我校体育教研组1987年开始采用实验课、比武课、公开课等方式,先后进行了“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体育课”、“教法与学法”、“体育课的目标教学”等课题研究,使体育课的教学有了新发展,受到学生欢迎。

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是学生盼望的活动,必须组织好。关键抓住两条: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参预意识。增加团体项目,如拔河、团体操比赛等,扩大参赛面。改革计分方法,凡参加者可得分,并计入团体总分。将个人努力与团体荣誉结合在一起。二是精神文明评比与田径比赛并重。运动会前一个月就制定精神文明代表队评比条件,包括各班参加运动会的广播宣传、比赛联络、茶水供应、治安保卫、小红十字会等10个小组是否落实;入场的服装、队列的要求;运动会期间好人好事;到场人数、安全保卫、遵守纪律等列入评比的具体内容,提早发到各班学习。抓住这两条,校运动会就会成为学生的盛大节日。

三、立足“实”字

第5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武术专业和吉林体育学院武术与传统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吉林体育学院官网里的中国知网、万方镜像数据库、维普资源平台、体育资讯和学校图书馆综合类图书,查阅了与本次研究相关文献30篇进行了归纳总结。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共准备了250份调查问卷,实际发放228份,实际收回225份,有效问卷182份。其中吉林体育教育学院发行120份,实际收回119份,有效问卷104。吉林体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发行108份,实际收回106份,有效问卷78份。

2.結果与分析

2.1武术专业与就业方向调查结果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自2007年到2013年参加国企人数呈增加状态而所占毕业生比例却呈减小状态,这反映出吉林体育学院扩招现象,扩招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所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时选择了私企和个体。

2.2武术专业社会实践渠道缺少

现如今最常见的高效学生的社会实践途径组要有:依托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进行社会实践、参加重大庆典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体育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的社会实践途径很少有专门与武术专业有关。一个学校所在的那个城市和在城市所在的位置,以及学校所在地的民俗文化也将制约着高效学生的社会实践,例如长春电影制片曾邀约本校学生去参加太极拳的表演,2015年长春市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上有太极拳的表演。这些很少数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却有着很多附近学校学生的争抢,从而形成了“僧多粥少”这种现象。武术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渠道缺少,但非武术专业学生与武术专业学生的共同争抢这些为数不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武术专业学生参加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少。

2.3社会实践与就业方向的关系

对于社会实践与就业方向的关系,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武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就业方向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实践会为武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积累经验,同时,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武术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尤其是专业技能、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武术专业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践上,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武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的确定影响着社会实践的方向和目的,在武术专业学生确立了就业方向后,他们的社会实践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积累就业经验,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又可以让武术专业学生更好的进行就业。所以,社会实践与就业方向两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就业方向引导和加强对武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的重视。

2.4武术专业人才的流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而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得人才的流动不断的增大,武术专业人才也随经济高度发展而高度的流动,同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也使得很多武术专业的学生为了生存而迫使改行,导致了武术专业人才的流失,而武术专业人才的转行,是武术专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武术专业的社会实践平台的缺少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减少,武术专业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社会实践机会。

3.1.2武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过低,让武术专业学生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3.1.3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人才的高度流动对武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产生影响,武术专业人才的流失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全国武术教育推广的进程速度。

3.2建议

3.2.1对于武术社会实践平台的缺少,学校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武术专业的社会实践平台或组织;并设立各个部门为平台筹集经费、联系社会上需要武术专业的企业和组织,鼓励武术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武术专业社会实践平台当中,引导学生的实践方向积累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经验。

3.2.2武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来源于学校的课程学习和专项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完善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武术的专项提高应摆脱制度化的学习模式和西式武术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条件来制定专项提高的内容。

3.2.3学校和社会方面应做好武术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武术专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引导武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开展就业辅导改变武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政府应建设武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加强武术专业学生与专业相符的用人单位的接触;根本上解决武术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从而改变武术专业学生的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

作者:孙成岩

    参考文献: 

[1]吉洪林等.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12):91-97. 

[2]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第6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在学校,我能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端正,遵守社会公德,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学习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学习效率高。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多次参加校运动会

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喜欢绘画,常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绘画,并多次为班级板报绘制刊头。我热爱劳动,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卫生工作,不怕脏,不怕累,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

第7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育专业 毕业生就业 培养模式

一、前言

近年来,对体育专业办学现状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以往研究的角度和层面主要集中在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难这些既成事实方面的调查论证,对于如何在既成事实的前提下,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河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新型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从社会需求的调查入手,重点在于探索体育专业新的培养模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课题组调查,河北省内开办的体育类专业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属于单独招生专业,只有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省体育学院可以开办,其他专业各院校很少开办)同时开办这两个专业的院校有河北体育学院、河北师大体育学院、燕山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邯郸学院6所院校。课题组以这6所院校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在校学生、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小学学生和中小学学生家长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仅限于同时开办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6所院校。

(二)研究方法

1.对6所院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6所院校所在地的第一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2.回访分析:对调查统计结果,再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填写意见的原因,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总结。

3.专家会诊提出应对策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体育院系院长、系主任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6所院校的院长和两个专业的系主任共18人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的依据、培养模式的倾向、目前影响办学效果的主要问题3个方面。

调查结果如下:

1.课程设置的依据。对6所院校的18位院系领导关于课程设置的依据调查,课题组给出了“教育部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意见、院系师资情况、院系办学条件、社会调查需要”4个选项,结果见表1。

表1 院校领导进行课程设置的依据调查表 n=18

回访调查:总结院系主任的意见是:按照教育部对专业课程设置意见进行课程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前提,按社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只能在办学条件允许和具备相应师资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有些社会需要的热门项目,我们不是不想开设,而是开不了课。调查结果反映出,院校领导普遍具有应该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的意识和愿望,但限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目前难以做到。

2.培养模式的倾向。国内目前传统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1-2年级普修课,3-4年级开始分专项培养,4年级有6-8周时间的教育实习,这是比较传统的培养模式。二是近些年来,由于对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重要性认识的不同,有些院系开始实行入学即分专项培养,4年级进行实习的模式;三是近几年国内一些院系尝试的新模式,即1年级普修,2年级开始专选,3-4年级分多次实习的培养模式。对此,河北省体育院校领导的调查结果是:见表2。

表2 院校领导对培养模式的倾向性调查表 n=18

回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9%的院系领导倾向于1年级普修,2年级分专选,3-4年级分多次实习的培养模式。他们的理由是“经过1年级普修和2年级专选的学生,具备了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4年级的多次实习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学到在校园内学不到的东西”,问道大多数领导倾向于多次实习模式,但为什么不积极实施这种模式呢?领导们的分析是:“目前除河北体育学院在有些专业实施了入学即按专项培养加实习模式或3-4年级开始多次实习培模式,其它院校在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绝大多数还是实习传统培养模式,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它院校实习时间要由学校统一规定,院系一级办学单位缺乏办学自的问题”。

3.院系领导认为目前影响办学效果的主要问题。只有解决了主要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为此,调查组会同专家访谈的意见,提出了设施条件、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实习和社会实践和办学自这样5个问题供院系领导选择。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院校领导对办学中存在最主要问题的调查表 n=18

回访调查:所有被回访者都首先提到了目前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是学校不想调整教学内容,而是缺乏相应师资和设施条件,加之目前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大部分是在中小学进行,能够深入到社会体育部门的较少,到社区实习的更是微乎其微,使学校的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至于办学自为题,多数领导认为不是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二)对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他们经历过的培养模式的感受,课题组从6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中各抽取四年级男女各10名学生,共计120人,以“您认为哪些教育教学活动对您未来就业帮助最大?”为题,列出了理论课教学、技术科教学、各课程的考试、毕业论文、实习和社会实践,其他这样6项内容供学生选择,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您认为哪些教育教学活动对您未来就业帮助最大学生调查表 n=120

回访调查:在回访调查中,绝大多数认为理论课使他们认识体育、了解体育、掌握了人体基本结构和生理生化特点,没有这些理论课基本上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体育工作。但问到为什么有些人觉得技术科教学对就业影响评价不高的问题时,学生大致意见是一致的,他们认为“现在学的就业时不一定用得到,就业用到什么再学什么也来得及”。在问到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实习和社会实践对就业帮助很大这个问题时,学生的主要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觉得通过实习或社会实践,确实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知道了努力方向,二是遇到了在学校不可能遇到的问题,锻炼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学到了在学校难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从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了解作为中小学体育工作最为重要的工作是什么,这些实际需要应该是我们将来进行课程设置和确定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内容,课题组对6所院校所在地的第一中学或相当于第一中学的6所中学的体育部负责人和各校体育教师男女各一人共12人,以“中小学最被重视的体育工作是什么”、列出了体育课;课外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和3项内容供被调查者选择,同时还以“中小学体育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是什么”为题,列出了“多能一专能力、一专多能能力、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组织能力、健康知识宣传讲解能力、提供针对个体锻炼方法的能力、与学生一起活动的沟通能力共8种能力供被调查者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46%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最受重视的工作,其次是课余运动训练,而我们一贯认为学校体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体育课”却排在了最后。在回访调查结果时了解到,体育课是排入课表的正式课程,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教师,不用督促,按计划上课就可以了。但课外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却是关乎到学校精神面貌的问题,因此,两项工作备受学校领导关注。我们且不管这样的安排合理不合理,但这种现状告诉我们,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中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

从中学体育教师对能力选择排序的结果来看,组织能力被高度重视,排在第1位,对这样的结果回访中学体育教师得到的意见可以归纳为:开展课间操、举办运动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身体素质测验、体育课以及运动队训练体育工作,都必须通过对人的组织才能实施,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这些工作将很难开展。

(四)对中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学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应该是我们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着力点。调查中,向学生给出了10项选择进行排序,经统计排序的结果是:1.能提供适合本人的锻炼方法;2.能变换各种方法让我们玩得高兴;3.经常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4.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5.通晓多种体育技能;6.课上示范漂亮;7.专项技术精湛;8.课上对动作讲的清楚;9.能让我们学到运动技术法;10.能让我们明白锻炼的方法。从排在前3项的内容反映出,中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希望是个性化指导,能够从运动中得到快乐并从中学到科学锻炼的知识。看来,在体育教学中一味地严格要求和刻苦锻炼不再应该是体育教师的工作特色。

(五)对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向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家长作为社区和家庭体育的参加者,了解社区体育的需求。课题组委托被调查的6所中学的体育教师,每校选定男女各10名家长,以“在体育方面您最需要哪些服务?”为题,列出了“提供锻炼内容;锻炼指导;组织工作;体育表演;运动伤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个体锻炼内容;锻炼效果评价;锻炼或陪练这样8个方面的内容供被调查的120位家长进行选择。调查结果是:组织工作;提供个体锻炼内容;运动伤病预防和治疗排在了前三位。通过回访调查了解到,家长认为:社区不同于学校有专人以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固定的组织形式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体育锻炼。而社区中的厂矿机关、部队医院、企事业单位以及自谋职业者和离退休人员则没有专人,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能让这部分人参加有指导的体育锻炼。这部分人的体育锻炼几乎全凭自觉。这种自发组织的活动,往往因为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问题造成“扰民”“意见不统一”“组织者没有权威性”等问题引发矛盾,甚至激烈的冲突。所以,组织工作是社区的体育锻炼最为重要的问题,强烈呼吁为社区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交谈,家长们心目中的“体育指导员”应该像一名“保健医生”,他能够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提供不同的锻炼内容并给与指导,能够对锻炼中容易出现伤病给予预防和处置,至于私人教练和陪练以及锻炼效果评价应该是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了,可以设立相应机构,收费服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河北省6所体育院系领导的问卷调查来看,体育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社会需要依据,培养模式实践性环节时间不足,教师队伍缺乏社会新兴项目的教学能力,学校设施不能适应社会需求项目的教学需要。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中学体育教师、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组织能力和个性化服务是当今社会对体育服务的新要求。实习和社会实践对培养体育专业毕业生这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目前,我们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基本局限在学校和健身场所,缺失了社区服务这个广阔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加以补充。

(二)建议

根据调查,组织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体育服务提出的最突出的新特点,而这些能力只有通过与社会的紧密接触和大量实践才有可能获得,建议体育院系应该积极的与学校、社会健身场所、社区的机关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建立相对牢固的合作关系,使社会成为体育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利用社会体育资源解决学校设施不足问题;同时必须痛下决心,淘汰陈旧课程和教学内容,督促教师进修,重新适应社会需求;可以根据师资特长,深入到学校、社区,建立体育服务和健康指导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方面的服务机构。此举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同时还能够消化因课程设置变化而相对剩余的教师,这将对减少改革阵痛,推动体育专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模式上,建议采用1-2年级基础教育,3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分段实习,总学时在12周以上,实习空间应该包括学校、健身场所以及社区的居民和机关团体,形成突出实践教学,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的新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翁荣,胡永南,胡惕,何飞.影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

[2]庹权.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兼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J].体育学刊,2010(7).

[3]燕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

[4]舒宗礼,夏贵霞,杨斌等.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探索――以湖[1]南城市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

[5]刘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6]陈国强,翟丹.我国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反思――参照美国大学教育目标[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第8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体育 俱乐部 资金募措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B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是以新制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体育教学俱乐部为中心和主线,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溶体育课内与课外活动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并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主体育能力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俱乐部资金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财力资源,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多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仅依赖学校的教育投入来发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生对健身、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强,单一的学校行政拨款已难于满足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需要,此时积极主动地筹措体育俱乐部资金,就显得十分必要。

1 筹措体育俱乐部资金的原则和要求

(1)合法守法,依法筹资方式和筹资手段都有相应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体育教学俱乐部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这些规定。遵守国家法令、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依法筹资是体育教学俱乐部资金筹集的基本前提。

(2)立足学校,积极探索,稳妥推进。体育俱乐部收费是一个热点和敏感性问题。能否面向学生收费、采取何种形式收费、收费项目能包括哪些、标准如何制定等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具体的解答,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

(3)面向社会,积极主动,广辟财源。高校体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社会性、地域性很强的事业,具有多元辐射功能。体育教学俱乐部应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辟多种资金渠道。

(4)满足需要,减少占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数量与占用时间,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提出的支付要求和报酬不同。所以,为减少支付成本,体育教学俱乐部应遵循“满足需要,减少占用”的要求,合理确定筹资数量,科学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尽量提高筹资效益。

2 筹措体育俱乐部资金的途径与渠道

(1)积极寻求学校支持,筹集俱乐部发展资金。一直以来,我院都十分重视体育教育事业,先后投资近亿元,兴建了高水准的体育场地设施。这为体育俱乐部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但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仍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继续投入。所以,在筹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资金时,必须取得学校的支持。

(2)面向学生收取体育俱乐部活动周转资金。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主体是全体在校学生。因此,有必要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活动周转资金,但对这部分资金一定要用之于学生,在学生毕业时退还给学生。据此,我们拟定,新生入学时,每人交50元作为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周转资金,毕业时退还本金。如以平均每年招新生5 000名计,4年时间可收取活动周转资金100万元,除去学生大四毕业时退还25万元本金外,可实际用于周转的资金为75万元。

(3)充分利用体育场地设施,适当收取场地维护费用。我院既有的体育场地设施首先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在此前提下,适当向学生和社会人员收取场地维护费。收取场地维护费一要建立在自主、自愿、自立的基础上,二是只能在课余时间,对部分场馆进行收费。目前,我院仅对网球场地实行收费。

(4)主动走向社会,广泛吸纳个人,社会团体赞助。目前我院具备了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拥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来看,我院具备向社会公众开发部分场地设施的硬件条件和人文条件;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我院具有开拓市场的前景。所以,只要我们能主动走向社会,就有可能得到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关注与支持,进而获得其赞助。

3 体育俱乐部资金的使用

体育俱乐部资金的使用即体育俱乐部资金的支出管理。所谓支出,是指为实现体育俱乐部的计划,进行培训和维护场地机械以及开展业务活动所支付的费用。根据我院体育教学部的实际情况,所筹措来的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支付场地维修费;②购置体育机械(主要用于购买易耗的体育用品);③支付外聘人员的劳务费(包括外聘的勤杂人员、教师、专家等);④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业务费;⑤支付体育宣传费用(包括对校内、校外宣传两个部分)。对以上支出的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计划额和开支标准办理支出。在使用资金时,应做到专款专用,精打细算,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 效果分析

第9篇:体育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专;体育教学;现状;发展方向

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得天独厚优越条件。在校园里培养出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那么,他们到了职场上就能体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下边笔者谈谈中专体育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缺乏针对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针对的是初中毕业生,而初中生的文化基础和体育基础都与普通的中学生有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后,我们要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情况,提出一些要求,包括对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在专业方向确定之后,我们在逐渐的增加体育教学难度,这是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但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2.忽视群体性教学。

体育是带有竞争意识的特殊学科,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任务,对于学校来说,培养体育人才也是非常关键的,并且有许多的学校都很重视体育竞赛中的奖项,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学校的体育的培养力度还是很大的,但是这也同时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失衡,重点培养体育人才会严重影响的一个学校的整体体育水平,而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仅仅是进行一些讲解和示范,并没有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没有给学生提供发挥、思考的空间,这样的体育教育的意义是不大的,不仅没有突出体育的趣味性和与类型,同时也没有发挥体育对职业的巩固作用。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对于学校中的师资队伍结构,许多学校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和操作,近些年来,随着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学校的教师人数严重不足,为减少学校的负担,而很多的学校并不愿意扩大师资,这就引起学校师资结构的不合理。近些年来青年教师的数量逐渐升多,但是各个学校在职称评定的工作上并不认真,影响了青年教师的队伍稳定性,同时体育教育也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虽然我国高校也在大力的提倡教育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但也一直是口头上的宣扬,并没有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中。很多学校都更愿意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一些理论文化课的教学上,这反而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使得学生们的体能状况下降。虽然一些学习也有设置一些体育课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不是必修的,学生可以上也可以不上,这样也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这也使得一些学校的体育教育成为了空谈。

二、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1.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一方面具有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的共性,另一面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中学,使其体育教学必须具备个性,为职业教育的特点服务。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体育健身的基本常识,并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进行有选择的锻炼;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健康第一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2.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理论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总结而得来。其中,体育理论,也是可以从实践活动中完善总结而来,并且,通过学习体育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体育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原理以及对人体的作用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在了解了体育的理论之后,更能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无论将来干什么事业,拥有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再有,通过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掌握一种学习的技能,书本上的知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步淘汰,但是学习的技能和能力是可以持久的。

3.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