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商业银行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实训总结

第1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拟经营 SWOT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15-03

一、沙盘简介

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假定宏观经济由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监管层组成。在实训中,房地产公司代表产品市场,商业银行(含投资银行功能)代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央行和政府代表监管层。模拟经营分为若干年度的经营周期,每个周期要经历三个阶段(详见图1)。学生将分组经营数家企业和银行,面对虚拟的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以及决策,而每一步决策对整体经营的影响将在沙盘盘面上通过筹码进行直观展现。在这个几近真实的商业大环境中,面对严格执法的监管机构和良莠不齐的客户,学生需要切实地将所学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相关技能付诸于实践以判断具体的经营操作。

二、SWOT分析

(一)优势(S)

1.学生主导。明确了岗位职责的角色扮演使得学生代入感较强,激发学生模拟经营以及深入学习的兴趣,而在模拟经营中教师的引导仅在于规则的讲解、盘面的规范和业务流程的掌控。其不同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互动差的情况,沙盘实训中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每阶段经营结束后,经营小组间的经营结果总结、操作经验分享、业绩指标对比和教师点评则是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启发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团队协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经营策略,不但能够巩固其专业知识基础,还能够有效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内议事规则、决策流程是团队建设时的讨论重点,鲜明的奖惩制度和合理的分工使得组内合作更有效率。经营策略和资金规划的制定由组员提出方案,经小组讨论决定。组员间的密切互动启发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规则、查阅资料或与教师探讨,分析在经营中碰到的各类问题,然后寻求并比较各类解决措施的优势和不足,在综合考量后选取最为有利的策略。

3.体验式教学。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后的一种教学创新。个人角色的明确除了可以很好地分工并进行协作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岗位要求和监管重点来引导学生强化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学习。在任务驱动方式中流程性任务,将学生放在流程岗位中做技能练习,并在发现问题时引导其与小组其他角色进行合作解决。这样,成员间的工作环环相扣,保证了仿真业务顺利运转。而针对切实现实情况的某一知识点的任务驱动模拟,会使得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二)劣势(W)

1.师资力量不足。商业银行模拟经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熟悉商业银行的运营、掌握货币政策制定、了解金融市场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积极查阅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公司金融的相关实践案例,这必然会导致教师备课时间延长。目前,大学教师科研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教学研究时间。大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任教,其虽具有金融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企业工作经历。此外,沙盘教学对教师的课堂互动的有效组织和经营流程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课堂组织散乱、互动流于形式、节奏缓慢,沙盘实训将有可能变成游戏,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2.教材实用性不强。目前,国内开设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越来越多,但是都面临着同一问题:已有的教材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少。虽然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均有商业银行经营学等教材,但是其知识框架和教学逻辑均不同于实训课程,实训任务和岗位职能所需的基础知识没有得到集中归纳、整理。此外,沙盘研发单位提供的教师指导用书仅着重于流程介绍和规则讲解,其提供的教学引导视频仅仅进行会计登账和盘面摆放的相关演示。无论是教科书、指导书还是视频都没有给予学生相关基础理论的梳理和综合知识架构的完善。

3.教学安排与要求冲突。传统教学安排习惯以班级为单位并按照教学周数平均安排教学课时,这与模拟经营的教学要求相冲突。首先,在相互熟悉的同班学生间进行对抗经营时,经常会出现违反规则的联合和内部利益输送,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经营中竞争意识的培养,失去了模拟的意义;其次,沙盘模拟应该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多年度经营并进行经验分享和总结,而现代教学改革要求尽量压缩教学时长,不能够保障可持续性经营的实训时长。学生模拟经营时经常留有遗憾,认为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策略和优势,还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而经营实训已经结束。

(三)机遇(O)

1.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是在西方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实用性学习。但大多数高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满足不了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要求,经管类企业实习更是难以接触到其核心业务。2012年2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亟待改变,应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其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创新创业教育。2012年8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创业实践应予支持鼓励,以全面提升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以沙盘教学为代表的实践课程完全符合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可以在沙盘中进行创业预演。在模拟经营过程中,教师设置各类任务会引发各小组面临的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危机防范意识,还启发其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模拟解决问题,在对各类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预演,培养其危机应对能力。

3.沙盘竞赛。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高校举办相关模拟竞赛持欢迎和支持态度,认为通过模拟教学,学生可以增加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知,培养他们的专业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开拓能力和创造性。竞赛设有的相关奖项和奖励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参赛后学生之间以及其与教师间的交流显著增加。而通过模拟经营,对商业银行管理相关综合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进行必要的阶段总结以融会贯通,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竞赛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与比赛的学生更容易在求职中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挑战(T)

1.跨专业课程定位。目前,多数采用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的高校仅仅将其列入金融专业选修课程。但是实训角色中,不仅有商业银行还有房地产企业,而企业的会计登账、存货管理、广告费投放、财务预算则需要一个由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的模拟经营团队。有了对应的房地产企业团队,其各类业务的开展才会激发出商业银行模拟小组生动的经营环境,这样有利于各专业同学发挥特长、取长补短。因此,该实训课应该定位为跨专业的经管类公共选修课,但它将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企业实践经历提出更高要求。

2.教学方式创新。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可以尝试在沙盘教学中采用慕课教学改革,这使得授课教师的技术和信息素养迎来了新技能的挑战。慕课的开展首先需将商业银行管理等相关知识点、实训规则、模拟案例录制成微视频,要求教师掌握必要的视频拍摄、录制、剪辑技术,会使用录屏软件制作课件;而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并在课外与学生实时交流,则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忽略了即时交流只简单的在把慕课视为微视频制作仅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课前学习是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难以达到改革的目的。目前,无论是教师制作视频,还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相关器材如摄影器材、高性能服务器等设备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3.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尽管沙盘实训已经被更多的高校引入实践教学的改革中,但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实验器材的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使得很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适用于常规理论教学,用它来评价实践教学不仅会挫伤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教师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会加剧他们对新型教学法需承担高风险的巨大投入而没有收益的担忧,甚至会担心因为学生的不适应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评价,不利于薪酬和职称评定。因此,适用于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是促进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

三、对策

(一)SO对策(优势机遇对策)

1.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其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关键。沙盘模拟教学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其能通过模拟经营,在短时间内迅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模拟实训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观全局、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不受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的拟定经营策略。学生需在实训中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磨炼其市场观念。在角色扮演中,他们还可以重新检视自己的就业潜力,了解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

2.探索课程优化。在教学组织设计时应明确每轮模拟经营的目标,在教学环节和时间安排上注重师生互动性,积极鼓励经营小组内的合作和探讨,强化反思和评价效果;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在教学方法上将体验式教学与案例教学、专题讲解相结合,根据内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同时还应对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做出相应要求,科研能力高的教师不仅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还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实训态度。

3.深入挖掘沙盘功能。不应将沙盘教学局限在商业银行经营学的实验课时内,可单独开设模拟经营独立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修正经营策略实现最终目标。同时,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还可进行毕业论文的相关设计,让学生在模拟经营中发现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这将更好地发挥沙盘教学的应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此外,还可以深入挖掘沙盘的应用范围,例如为银行新进员工提供岗前培训,为银行高管提供模拟演练,积极鼓励学生成立沙盘协会,参与或举办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竞赛。

(二)WO对策(劣势机遇对策)

1.多渠道师资培养。为适应沙盘教学综合性能力的需求,高校还应多渠道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以便全面掌握相关综合理论知识。最便捷的途径是定期举办或参与沙盘教学培训,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或到其他院校进行经典案例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同时,还应对深入银行和房企体会实际运作过程的老师予以实际奖励,以便更好地将模拟经营与经济生活联系起来。此外,还应加大沙盘教学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教研相长,通过实践教学及其相关科研来培养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

2.n程教学资源整合。为提高沙盘教学效果,需要将各种优势资源整合,形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考虑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沙盘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彼此间的协作,共同开发课程信息资源库,共享案例、课件和微视频。以本地区银行或房企的真实案例为基础,结合境外经典案例,通过市场调研、参与研讨会、访学等方式拓展案例资源,通过比较分析提升案例资源库编写质量。还可以共同深化研究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教学方法,探讨针对实训规则、业务流程、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善措施。

3.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与银行和房企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邀请富有实操经验的银行和房企高管为学生进行真实案例的讲解。由他们设置仿真的沙盘模拟环境、布置任务,通过实施不同的对策,对比各组经营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真正做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模拟和竞争中,学生磨炼出经济社会中必要的生存技能。从外聘导师的经验分享中他们可以丰富实践经验,提前准备好应对各类难题。

(三)ST对策(优势威胁对策)

1.指定学生成绩评定标准。为了使学生自由组合的团队活动与学生成绩评定相联系,教师应明确考核方式和标准。指导教师应跟踪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同时根据规则对经营结果和反思总结进行评定。此外,最终成绩的评定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组内的团队协作如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这需要负责跟踪记录的指导教师和组员间进行共同评定。在分值分布上,应稍稍偏重于反思总结中导致经营结果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阐述。

2.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由于商业银行沙盘实训涵盖财务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内容,上述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跨专业选修商业银行模拟经营实训课程。在跨专业选修课的专业设置上可以预先标明先修课程,并对选修时间和内容予以明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注意按专业组成经营队伍并进行合理分工,不同专业和班级的组员构成可以有效避免同班同学小组间的利益输送和不正当竞争。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随着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除了对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实施和教学效果等环节的监控和评价外,应进一步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的开展。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还应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拉动改革评价并进一步倒逼教学方式的改革。

(四)WT对策(劣势威胁对策)

1.制定规章制度保障沙盘教学。健全激励机制,对沙盘教学改革作出指导性意见,在评奖、考核中适度倾斜以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热情。尽快制定实训教材编写工作量的计算和相应报酬方法,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发教师开展沙盘教学的热情。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的不同性质,通过制度设计在教学时间、教学保障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开展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2.发挥师资团队主观能动性。积极建设跨专业教学团队,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与团队分享教学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承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学指导与点评,应尊重和信任其专业理论知识。在出现分歧时应采取主动商讨的态度,注重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理解对方专业立场并集体讨论解决方案。此外,团队中还可以考虑应加入计算机、新闻、广告等专业教师,结合它们专业知识、设备积极进行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尝试。

3.培养学生预算与决策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促使学生构建战略意识,在阶段经营反思和教学评价中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并拟定适当的策略。学生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认识到每年的经营决策均是建立在预算的基础上,应从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全局去理解预算和决策的关系。此外,在实训岗位技能的磨练中,创新应变、人际交往、执行能力、团队建设、领导决策测试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进取心、主动性、诚信意识以及全局观则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68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2] 宋坤.商业银行经营模拟实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冯用军.“大海峡时代”福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SWOT分析[J].福建省师范大学,2010(4)

[4] 黄卫东等.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12(5)

[5]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

[6] 张扬.实验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方式改革的SWOT分析[J].验室科学,2016(2)

[7] 张丽琨.高校ERP沙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耦合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4(1)

[8] 陈烈等.基于SWOT分析方法下的学生创新力培养路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1(2)

[9] 刘文杰,王杜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SWOT分析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1)

[10] 王泽善等.基于SWOT视阈下的教学团队假设发展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5)

第2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拟教学 实验教学 货币银行学 金融 货币符号

一、金融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货币银行》是泉州师范学院金融学院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我院各金融专业会计学、金融工程学等金融类学科作为公共课教授,在我院的课程中举足轻重,涵盖了经济系、会计学、工商管理系等多个专业。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货币银行学多以课堂授课为主,并未开设专业的实验室,对于货币及其货币经济活动的知识的了解,学生也主要来自课本和老师的传授,偶尔会有一些货币币种的实物认知,但了解有限,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本人结核教学实践,结核综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探讨课程内容改革,较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货币银行学综合实验教学法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辅以恰当的多元实验手段,形成合理的实验环节,以模块化为载体构建“分层次、多模块,必修与选修结核,课内与课外结核”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体现“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科特色,并能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中,我总结了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思考。

二、《货币银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注重理论和说教,对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

《货币银行学》内容主要是三大块:货币、银行及金融市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变化。例如:在银行方面,大家一致认为我国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地改革,中国农业银行已经成功改制成为股份制银行,过去的弄讯与诚实信用合作社,现在很大部分改成农村和城市地方性的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分业经营的政策,银行业务仅仅限制在零售业务上,而禁止帮助大企业和银行发行证券、自行买卖证券、买卖外汇或者帮助客户买卖外汇的投资银行业务,这样的银行业务是很不全面的,在国际上也是非常缺乏竞争力的。随着我国金融政策和金融改革由分业经营相混业经营的转变,商业银行也开始向投资银行转型,银行业务就由零售专项批发零售并重。但是,以往的教科书和教学人员并没有随之完成这种转变。

(二)实验教学环境局限于课堂,缺乏对货币实物及交易环境的塑造

货币银行的核心内容是货币供给和需求,更注重行业实训内容、金融工具,例如本票、汇票、支票、股票和货币的交易环节以及由利率的决定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而在现实实验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课堂知识传授,大部分教师的实验教学集中与课堂小实验和理论,往往忽视了这些理论的实践,导致学生只能从叙述当中了解但却从未见过这些实物,更没有实地实践的机会,不知道企业什么时候需要申请汇票,怎么办理汇票结算,中间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加之,市场目前针对货币银行学的专业教学的实训室建设多沿用传统金融实训环境,采用传统授课和货币认知,缺乏实训设备、数据资源、运行机制等创新需求,实习基地和金融模拟实验室的资源不足,缺少货币交易环境等配套的专业环境,无法满足专业教学对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际操作与技能的培养因此,实验实训结果并没有有助于课堂教学,理论也不能联系实践使学生无法掌握岗位技能。

(三)实践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缺乏趣味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课程,其技术型、技能型和趣味性却不浓。教授过程若只以教讲解为中心加部分货币实物教学,并不能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已经对整门课程的了解,在脱离真实金融机构运行环境的条件下,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商业金融机构的真实业务操作,实验显得毫无意义。

三、货币银行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精编实验教材,机动课时,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编制教材

首先,改革传统的刻板教材,以角色带入的方式,通过游戏通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实验课程的编制。融入现代银行、基金、保险、现金业务的流程和特性制定各实验的实验主线,突出实用性,理论的够用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主线阐述货币银行学的一般原理、性能、作用和业务延展,加上自由开放的讨论方式,使得晦涩的课程更具有吸引力。目前,泉州师范学院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包括经济系、会计系等不同专业,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实验教材的兴趣、理解程度不一,既有文科又有工科,所以需要对教材进行现代化的编制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培养阶段上获得相应的教育。将货币认知、货币流转等通融知识作为实物教学类教材,可以制成《货币银行学实物通册》,作为教材人手一份;将货币流通环节作为实验知道类丛书进行策划与精编,并制定《货币银行实验室通用手册》,以现实中货币银行学的经济流通过程为主线进行游戏性拆解和编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通关体验,从而在了解货币流程的整个过程个各种形式以及各个环节。

其次,整个课时的设计以综合实训中心为主,按照单元和故事线进行分部,实行“集体授课+兴趣学习”的方式,相应的,实验课程分为固定场地和自由选择两部分。在集体授课环节,以系为单位进行不同实训室的课时设置;在课余和空壳时间,可将实训室对外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实验。在学院所有担任《货币银行学》里的每个模块―银行、信用与金融市场,教师对每个模块进行讨论及交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前组织老师共同备课。根据各个老师的专业特长,留用30%自主性教学内容供教师自由发挥。根据我院的具体要求及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编制大环节下的分解教材。

(二)推行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借助以虚拟银行为中心的综合实训基地打造实验环境

为了更好的将进行《货币银行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无论从实验课的形式还是软硬件环境都要进行塑造。

1.推行“课训一体化”的生活化实验形式。即在课堂等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课堂等场所,增加实物实验教学的比重,将实验生活化。为了增加授课过程中的趣味性,克服沉闷,将原有的讲授式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实物教学,例如:在货币这章的学习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贝币、布币、刀币、环币、银元、民国纸币、一至五套人民币等,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掌握货币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可以较好的实现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了解货币――货币银行的历史由来、演变以及作用和影响。

2.在原有金融实训室的基础上,打造虚拟银行,创造仿真实训环境。并在实训室内设置银行柜台、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业务模拟教学设施;开通银行仿真工作系统,如:现金结算、外汇、个人网银、企业网银、信用卡等业务实操实验教学;银行个人信贷、公司信贷等业务务实实操实验教学;P2P等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或知识模块实训教学;保险理赔、互联网保险等业务实训教学,虚拟银行配置如下:

(三)推行实地实践+案例教学法

《货币银行学》的课程中有的章节需要学生参与讨论,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等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在介绍完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之后,布置课后作业,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后查找资料,做成PPT,下次课专门进行展示以及讨论。每个组选一个或两个学生上讲台展示他们的成果,展示完毕后,有其他组的学生对他们的PPT进行提问,问题由这一组的成员回答,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发言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去银行等商业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近距离观察货币流、融通以及保险、理财等现实操作,并与商业机构联合举行答疑等环节,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及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调查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结算业务主要是掌握银行结算原则、银行结算纪律、银行结算责任和主要结算方式运作等内容。加深学生对银行货币学知识的了解和观察,并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逐渐进入企业角色。

参考文献

[1]庞景特.谈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0,(9).

[2]杨能生.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J].科学论坛,2007,(6).

[3]李平.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4]孙梅.财会专业课分层教学改革尝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第3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 融资 风险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缺少了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对风险加强管理方面的人才,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众多阻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开展的对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都是比较短的,而且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非常少的。虽然银行在国内贸易融资领域具有很多的人才,但是因为对国际业务不了解,对于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还存在很大困难,大部分的银行内部人员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若想开展较为大型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各方面专业人才的确实,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对国外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无法做出整体性把握,而且也使得整个市场效果并不如预期,尤其是在风险预防和防范方面更是失去了控制力。大部分的银行内部人员都无法做到保证任何一笔业务都是十分了解的,因此,银行对于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业务就变得十分盲目,最终导致融资业务失效,对银行资金安全保障也存在极大隐患。

(二)缺乏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认识。

我国商业银行开设的专门针对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是非常少的,所占比例十分小,而且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也不是十分了解。因为缺乏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以及重视,而且大多错误地理解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并不存在任何风险,而且大部分都认为开展此项业务并不需要挪用过多的资金就能够获得收益。还有很多商业银行比较单纯地认为贸易融资其实就是融资押汇,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还有很多银行对于贸易融资当中的欺诈行为都保持着较低的晶体,总是把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当做是开展国际业务的一种手段,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不十分了解。

(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业务起步非常晚,导致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专门的金融律法对此做出相关的法律界定。而且我国在此方面创建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其实也是非常落后的,还有很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做法以及专业术语在国际金融法律方面并未获得认可。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无法做到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其实也是必然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创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为了尽可能地预防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覆盖所有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及国际结算方面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并且还应该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以及防范。可以通过创建融资贷款前的较为完整的风险分析制度,而且还应该严格审查以及确定贸易融资最高授信额度,对整个过程有可能涉及到的操作风险应该加强控制。尤其是要做到贷款时候的资质审查以及管理,创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之地。还应该做好时候监督以及考核。创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交流,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二)创建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体系。

创建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应该按照决策系统以及执行系统,还有监督反馈系统等不同系统方面的相互制衡这一原则,并且所有的决策者都不能做出任何违反决策程序的行为,包括所有执行者在内,应该严格限制器行为。可以通过调整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在银行内部创建贷款资质审批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由财会部以及信贷部,银行行长等等组成。创建这个委员会的目的在于能够根据信贷部门的意见进行初步审查,而且还应该对贷款客户所具有的资信状况以及财务状况都应该做出综合考核以及评定,对于资信不够的客户则不应该发放贷款。

(三)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对风险防范的能力。

加强对银行内部专门负责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应该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金融知识授课,选拔出优秀员工到境外银行开展实地操作培训。聘请高素质的金融财会人员,创建比较稳定的信贷队伍以及人才管理机制,并且应该极力做到降低人才流失。对于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人才选拔,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加应该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还应该强化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识伪以及防伪的能力,做到努力防范以及化解在国际贸易当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贸易融资风险。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有员工的政治以及业务素质等等。

三、总结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进行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作出重点剖析,并且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M].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3.

第4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拟操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媒体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金融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掌握金融专业相关知识,具备金融理财分析、证券交易操作、保险营销等技能,能够满足银行柜员、保险人、证券投资咨询、金融企业财务人员等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高职院校设置的教学内容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与金融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相脱节,完整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需要突破,没有实现课程改革进课堂。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以教师教授为主,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将来就业方向与岗位职责仍旧一头雾水,应进一步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面对当前金融行业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与不足,需要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高职金融专业教学体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市场对毕业生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素质要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按其地位、内容和学科分设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课程群,以《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实务》、《保险实务》为核心形成周边课程群,以实现基础课和专业的协调、强化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

2、按照典型任务来源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岗位实际,以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同步为原则,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在加强理论课程设置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增加“证券投资模拟”、“商业银行业务模拟”、“保险业务模拟”等实践训练,以证券投资模拟为例,我们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不同分配给学生不同的任务,A组负责前台工作,需要帮助客户完成开户、销户、更改密码等业务;B组负责客户服务工作,需要利用电话对开户客户进行回访,解答客户疑难;C组则负责帮助客户进行股票投资分析,制定合理投资方案等工作。在各组熟悉了相应工作流程后交换岗位,引导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合理分工,以任务为导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明确将来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以这种方式授课,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很多学生反映,这种授课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新鲜,很想亲身体验一下。这种以小组完成任务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配合与集体荣誉感,曾经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整个任务中来。另外,很多学生觉得,这并不是在上课,而是已经身处自己的就业岗位上,他们很希望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明确以后就业了他们会做什么,他们有能力做什么。

3、按照典型任务来源于企业岗位实际,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步原则,重构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采取项目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巩固学习效果,完成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学生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用人单位也会相应地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更好的实现工学结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属性,《证券实务》、《外汇实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操作、多实践,《保险实务》需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所以金融专业课程采取以教师精讲为主,讨论、实践、案例研讨为辅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证券交易模拟操作、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操作、保险业务等实训,仿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创新,在教学中我们会尝试将现代化教学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我们在黑板上写,下面学生听得枯燥,甚至有的会睡觉、聊天或者发呆,课堂效果非常不好,教师讲的累,学生听得也累。自从增加了学生计算机、投影、录像等硬件设施,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引进证券高仿真虚拟交易系统、保险核心业务模拟教学系统、商业银行实验室教学系统软件、企业经营管理电子沙盘模拟训练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比重,实现金融专业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很多学生反映,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在面对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时,也会设身处地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胜任金融行业各岗位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我们应以学生为根本,以提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目标,不断思考、探索出新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力求更好更快地发展。

科研立项: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编号:GG0534。

第5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山东省供销社系统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社有企业、参与投资的农村金融机构及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更是发展迅猛,从而对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供销社

本文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3年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于供销系统集团化办学,以服务供销系统人才需求为主导的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X1313)近年来,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等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改革,2014年又配套实施了“六项创新提升工程”,使社有企业得到大力发展,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地更是如火如荼。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投资领域涉及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各类金融机构,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普遍开展资金互助业务;2014年山东省供销社又牵头成立了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76亿元。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尤其是对高职层次本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结果,下面从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确立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做以重点阐述。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参与投资的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及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调研,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将来主要在县市区、乡镇农村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因此该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对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了解;另外,相对于城市,基层县市区、乡镇的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所以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吃苦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描述为:培养对农村经济特征具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具备较强金融业务技能和会计核算技能、具有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各类与农村金融业务相关一线工作岗位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金融职业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专业调研是专业人才目标确定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可以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过程与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是一体的,因此下面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进行介绍。另外,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重点详细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公用基础课程的开发由于与其他专业相差不大,因此将一带而过。

(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及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在刚刚开设本专业时,应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单位,如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部分基层中小企业开展专业调研,详细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核心岗位(群),结合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提炼出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确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而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选择专业核心课程,最终整合出课程体系。待专业开设以后,还应定期(一般一年一次)开展相关的专业调研,及时了解本专业核心岗位(群)的变化情况,结合最新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素质需求,对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调整(从而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及课程体系的开发。

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得出适合高职层次农村金融人才的常见岗位有四个,依次为柜员岗、信贷岗、金融会计核算岗和大堂经理岗。其中,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拟招聘岗位多数为信贷岗、大堂经理岗,也有部分柜员岗有人才需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拟招聘岗位更多为信贷岗,也有少量金融会计核算岗的人才需求;有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招聘需求的更多的是柜员岗、金融会计核算岗;一般基层企业的金融会计核算岗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通过汇总调研结果,总结出了上述四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所需的能力及素质,并进一步推理出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确立人才培养规格,找出支撑的专业核心课程,最终整合出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开发流程如下:柜员岗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储蓄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及中间业务处理。完成这些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有:能够规范办理重要凭证、印章等的出入库,能够正确使用和保管重要空白凭证、印章、机具等,能够具备熟练操作个人储蓄、贷款、结算、、外汇等业务能力。培养以上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有:存贷款业务相关制度、种类、操作流程、利息计算等,结算业务相关操作规程与手续处理,业务种类、基本规定与操作流程,外汇业务种类、操作流程与处理手续,电子银行业务种类,基本规定和操作流程。支撑课程有金融基本技能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信贷岗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授信业务受理、授信业务调查、授信业务审查与审批、贷款合同签订与发放,贷款、授信后管理及贷款收回。完成以上任务需具备的能力有:信息收集和调研分析,财务分析,授信业务受理,贷前调查分析、可行性分析及撰写调查报告,审查审批信贷业务能力,签订授信合同、发放贷款,贷后检查与风险管理。培养以上能力应掌握的知识有:授信业务基本类型,目标市场分析、信贷营销策略,贷款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款环境和借款需求分析,客户财务分析、信用评级,贷款项目评估和贷款担保分析,贷款合同签订与管理,贷后检查等。对应支撑课程有小额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大堂经理岗常见典型工作任务有服务管理、业务咨询及产品推介等三项。完成上述任务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维护大厅秩序并解决一般客户纠纷,能指导客户正确填写各类业务流程单,圆满完成产品营销任务及并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咨询服务。培养以上能力需掌握的知识:基本礼仪规范、大堂经理日常工作流程、金融产品与服务营销卖点分析与技巧及客户投诉处理技巧。支撑课程有金融基本技能、个人理财规划实务、风险管理及保险原理与实务。金融会计核算岗常见典型工作任务有存贷款业务核算、支付结算业务核算、往来业务核算及年终决算。完成以上任务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能够正确使用和审核各种银行业务凭证,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内容和操作流程,能够熟悉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具备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报表填制及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年终决算。培养以上能力需掌握的知识有:各类存款核算手续及存款账务登记方法、结计利息规定、存款利息计算和核算方法,贷款业务核算手续、利息计算与核算方法、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往来核算科目、核算原理和手续,各种结算方式的核算手续、会计科目及核算。相应支撑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农村合作金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该专业人才培养需具备或培养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上述分析已经分岗位详细介绍了所需的能力和知识,而素质由于与岗位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所以没有进行分析,在此进行概括分析:从农村合作金融的专业特性来看,所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及身心素质,还要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尤其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避免职务犯罪。

综上,不难得出本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以下专业课程:金融基本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农村合作金融会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个人理财规划实务、风险管理及保险原理与实务等。此外,公共基础课程应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财经应用文写作、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形式,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索学习,我院总结出农村合作金融专业适合实施“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优势;“能力递进”主要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层能力培养逐步递进。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可描述如下:第一个阶段(第1、2学期),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利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通过开设综合素质课、品德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开设金融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第二个阶段(第3、4学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利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开设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柜面服务、信贷服务、金融营销服务等岗位业务的专业核心能力;第三个阶段(第5、6学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第5学期,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重点学习专业拓展课,并开展金融业务综合实训;第6学期,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开展校内校外“轮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看,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较好实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8%,毕业生受到供销系统内单位一致好评。

作者:张清亮 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第6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实训课评价体系

一、实训教学的组成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训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可包含课内实训、专向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课内实训,一般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以实务操作、案例方式的形式进行或设计单一的实践内容进行训练。以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为例,讲到信用工具中票据相关内容,可以和学生一起填制本票、汇票的内容,讲到通货膨胀可以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证券交易、期货期权、保险学等课程设置配套的实训课程;专项实训是面向某一岗位设计完整实训内容。以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为例,模拟整个银行业务,按照模块分别联系,最后集中考核。课程综合实训是综合多门课程的内容开始实训项目,比如金融的股票、外汇、期货三合一模拟操作,将三种投资品种利用一个交易软件进行模拟交易;顶岗实习是学生到企业体验企业具体的岗位要求,金融专业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

二、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实训内容设置上的评价

实训内容一般从能否体现课程技能、理论和联系是否合理、整体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体现连续性、整体性。金融学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都是和专业课匹配的,比如《国际金融》配有外汇交易实训,《期货与期权》配有期货实训等等。所以在内容设置上考核所教内容是否合理,就可以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以《国际金融》为例,外汇交易在理论上讲授了套汇、套利、远期交易,那么在实训课上就安排利用工商银行系统注册模拟账号进行套汇、套利的模拟交易,给学生介绍银行远期交易的业务流程,展示相关的文件,这种内容安排就是合理的内容设置。而有的教师在实训课上仍然讲授交易计算,这样就和理论的内容重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所谓的理论和实训也没有严格的区分,比如讲期货与期权实务或者证券投资学的课程,就可以把技术分析内容纳入到实训课程当中边讲授边操作,把独立的实训内容融合到理论教学当中,另外有的实训内容流程也可以在理论课上先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将来独立做操作的时候更容易有一些,所以也不能单纯的将二者割裂开,应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来考量.

(二)实训讲授过程的评价

实训教学的过程应该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生两方面入手进行考评,教学方面要看教师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指导书或任务书是否符合实际要求。上课前应该提前将实验指导书发到学生手里,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如果需要分组讨论要提前拟订学生实验分组名单,教师应该能够认真准备教案和讲稿,明确实验项目教学目标和实验组织方式,对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应有预见和应对措施;对每一个实训环节进行具体示范,说明操作要领,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在学生实训操作前,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核,考核合格后,再进行独立操作。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模拟演示、实训方案分析、实训方法指导、关键问题提示、现场问题指导、实训总结。教师应该能够认真指导学生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充分,操作示范熟练、正确、明了。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学习过程主要有学生理解教师演示、讨论比较实训方案、能够独立的动手操作。以外汇交易实训为例,教师自行准备教学日历、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手册、项目卡片等内容。授课时会给学生演示交易流程,告诉学生外汇买卖过程中如何确定买卖点,如何下单,指导学生将交易记录按正确格式填报。实训过程中,需经常巡回指导学生,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及时纠正,具体指导、解答学生实训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标准则是能否独立进行操作,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设置止盈、止损点,会填制交易记录。

(三)对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训效果反馈也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反馈,教师评价学生对实训技能、实训方法的掌握程度、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训态度、对实训项目的兴趣度。学生对实训效果的反馈包括教师讲解是否清晰明白、指导过程,是否到位、实训项目掌握程度自评、受益度自评、兴趣度自评、实训项目好的部分、存在不足需改进的部分。对于企业顶岗实习,效果反馈还包括企业的反馈信息。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技能评价、知识水平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工作实绩评价等。以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为例,教师会通过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交易状况,实习报告书的书写状况来看学生学习状况,利用模拟交易排名、交易频次检验学生主动操作情况。而学生自身通过实训的学习能否独立进行股票操作,能够选择买点、卖点,判断市场的走势,能否具备这些技能成为评价学习是否有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顶岗实习则通过企业对学生的鉴定意见,反馈信息,来评判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状况的反馈,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两方面进行,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是学生是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有耐心,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是否具备了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较好地沟通协调能力。我们会根据企业单位的反馈来调整具体的实习方式,将来准备将毕业实习拿出一部分学分、课时,放在课程实习里,实行分散化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实训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金融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学生能够利用模拟系统、模拟银行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比如今年指导学生参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非.高校教师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

第7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1.1考试设计理念的变革

以往我们的考试过分重视对“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使得教师教学形成了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考试设计忠实于课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本主义、教科书主义的倾向.对教学的评价更多侧重对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效果评价.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应该把期末考试的功能定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把改革的指导方针定为“能力考核为主,理论够用为度”,考试目的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实践与思维意识的培育,使考试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本,以学会、学懂、会用、巩固为目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1.2考试内容的变革

(1)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课程考试改革经常都是弱化笔试部分考核.通过何种方式来核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考试科目的改革细分成几类,从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覆盖面、重难点是否突出等角度制定相应的考试试题质量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多层次的评定方式.课程考核可以由多种考试形式按比例构成,包括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实习考核、口试等.

(2)强调考试试题的情境性和应用性.现在的考试方式忽视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应加强考试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考试不仅要重视学生最终的成绩,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建立考试结果分析体系,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让考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4)强调加强考务管理工作.健全课程大纲建设,加强各类考试试题库的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科目的题库建设,逐步实行教考分离,突出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实施方案探讨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省内其他几所有财经类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黑龙江财经学院的办学特色,将考试改革方式优化为以下五大类型:

2.1平时全程考核加期末随堂答题或随堂测验

这类科目强调平时全程考核的成绩认定,不以一次考试判断学生的所有学习情况,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以“金融英语”这门课为例,将课程考核方案改革如下:

(1)课堂纪律考勤(10%).

(2)课堂参与程度(30%).考核办法为:一是组织几次两人组的小组情景对话,要求达脱稿并能流畅表达,此口语训练占10%;二是根据其上课学习状态给予其平时表现分,此分数也占10%;三是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次课前的五分钟的英语报告,此报告也可以采取编排英语情景剧(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工商企业的业务开展为内容)的多人员的形式进行.

(3)平时测验考核(30%).考核主要方法为:对商务专有名词进行听写,一共进行四次听写,每次听写占10分,最后取其中较高的三次分数加到一起即为平时测验分数.

(4)口语考试(10%).考核主要方法为: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口语测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来进行打分.

(5)平时作业(20%).这种考核方式突出“内容综合化,结果全程化”,把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考核内容.像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职业礼仪这类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课程可以尝试使用此类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程设置不同的参与模块,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这种方式难点在于对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的掌控,这样才能对所有的学生有一个区分度.

2.2平时成绩加期末写相关专业论文或报告

这种考试方式核心在于论文分值的给定,这里以“投资银行学”、“金融监管学”两门专业选修课为例,把论文进行分解,每部分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论文分数给定方面细化为:①题目自拟(5分)②报告概述(10分)③正文内容及结构(60分):a内容包括:问题提出(5分)、分析过程(20分)、建议或办法(15分);b结构包括:标题设计(5分)段落设计(10分);字号与标点使用(5分).④参考资料(3~5个,近两年的资料)(10分)⑤字数:2000~2300字左右(10分)⑥结论(5分).还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演化成相关的形式,比如农村金融学、房地产金融学、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金融理财等课程,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五一、十一假期作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期末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撰写调查报告、理财规划书,锻炼学生数据的分析、整理、提炼能力,也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种考核方式的重点就在于一定要明确给分的细则,否则会给学生留下老师完全凭借个人喜好评判的印象.

2.3平时成绩加期末试卷考核

这种方式和传统考试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内容上有很大不同.这类课程改革侧重出题方式变化,减少名词、简答这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案例分析、论述这些考核学生分析能力的内容.以“财政学”为例,试卷70%的分值侧重于考核所得税的计算、关于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欧债问题的分析等内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这种考核方式适合理论性强的课程,如果在这类课程上还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变化不一定适合.但是在具体内容上还是可以根据课程本身性质多增加一些和现实联系的问题,加大理论的应用性,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平时成绩加小组讨论

这种方式适合内容本身和现实联系紧密,操作性强而授课学生人数少、学生比较活跃的课程.以“期货学”这门课为例,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组讨论发言,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选择一种期货品种(黄金、豆粕、铜、铝、股指等).对该期货品种进行讨论,分析其近期的基本面情况,结合基本面的情况,预测未来走势.整个内容形成文字材料并做成PPT,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演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情况和最后的文字材料及PPT制作情况综合给出成绩.另一部分是在期末的时候进行答辩,准备30个左右的问题.将问题分为基础内容(课程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现实分析部分(根据基础知识联系现实问题分析),让学生在两类问题中各抽出一个进行回答,教师也会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深入发问,最后根据整个答辩状况给出分数.结合两部分的表现和平时成绩给出最后的总分数.

2.5平时成绩加校外实训加期末考核

第8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技术支持

金融系目前开设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三个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更需加强实践教学。在构建金融系特色实验教学体系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符合从业实际情况。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应符合银行、保险、证券实际,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强调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突出实验课程体系的代表性。在课程中选择最具代表性课程构建特色实验课程体系。

经过努力,我们对多门实验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二是个别实验课教学方法不明确,缺乏完整的实验方案等问题。

一、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三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子系统。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包括:银行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金融期货与期权学和网络金融实务;保险学专业包括保险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学;投资学专业包括期货与期权交易、证券投资技术、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学。

鉴于实验课程对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各门独立实验课均已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另外,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组织资深教师讨论和审核各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方案以及教学的模式、方法,避免重复和遗漏。形成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环节。

二、形成特色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金融系三个专业实验实训课程自身的特点,实验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符合金融学、保险学和投资学实验教学的特色教学方法。

1.开放式教学法。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聘请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专家走入学校,介绍实践中的案例,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校企合作基地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切身体会,了解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模拟仿真教学法。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网络开展模拟教学,如模拟证券市场交易、模拟网上银行业务、模拟电子货币支付结算。

3.经典案例教学法。通过对金融、保险、投资专业领域中的经典案例的分析,既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对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分析案例时既需要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又需要教师动员和总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特色实验教学技术支持平台

1.加强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专、兼职实验教师政策倾斜,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以保证实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支持实验教师牵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中;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和考察活动的机会;不断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2.加强对金融实验实训中心的软硬件支持。硬件方面,通过卫星接收器与外界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应用服务器安装各类应用服务软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储存行情数据;PC机供学生实验使用;其它硬件还包括防火墙、交换机、电子显示屏、投影机等。软件方面应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专业软件、自主开发软件四部分。目前已经安装使用的软件有商业银行业务软件、保险公司业务软件和证券投资分析软件。自主开发软件,目前正在开发证券投资模拟账户软件。数据库资源,目前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已实现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购买专业数据库,如Wind等;自主开发数据库,把搜集到的金融数据、金融项目以及学生写的金融类论文等都放到数据库系统中,形成特色数据库资源。

3.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实验教师为学生开展各类金融社团活动提供支持。比如支持证券协会、理财协会、期货投资协会等展开金融活动;举行一些金融学论坛、辩论赛、模拟炒股等的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

4.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长安期货、招商银行、银河证券、巨丰投资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实际金融部门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系实验中心也可以成为金融机构员工的培训基地,从而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9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learning model applications in the financi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tegrate different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philosophy, finance course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ervice innovation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take feasible approach to reflect in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 金融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Key words: finance teaching;teaching model;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68-02

0 引言

金融课程泛指金融类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到金融行业各个层面,是金融业务知识的理论总结,在实践过程中指导金融业务的开展。面对社会上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拥有实践能力的金融人才,是金融专业教师肩负的重任。重视和探讨金融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变得迫在眉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采取有效的实践金融教学模式,培养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 目前高校金融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融合,使金融的内涵不断扩大。电子银行、网上理财、互联网金融等新产品、新业务出现,丰富了金融专业内容。这要求金融专业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具有动态性和前瞻性。但是目前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着陈旧的现象,金融课程内容僵化、落后。对于新兴金融产品的发展,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2 教学实践环节疲软 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现在认知实习、教学实习、上机实习方面,根据实习的内容不同选择不同实习地点。实习本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各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在进行着深度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即使学生有了实习的机会,其实习内容、方式都显得模式化、僵硬化、形式化。此外,部分高校为金融专业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内容软件更新不足,实操内容缺乏对社会上最新金融业务的补充。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过去式的模式和方法。这种状况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实习缺乏新意、缺乏实用性、缺乏实效性、缺乏创新性。

1.3 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金融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设计偏多。在课时限制的情况下,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够充分。学生在这种理论课的学习中难免会感到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学习活动的单调和无聊。加上学生们长期形成的在课堂上过度依赖于教师传统教学的讲授,置身为被动式的知识接受者角色,依赖性学习的惯性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也不被重视,教学中的沟通较少。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基于人才培养下的金融课程改革的实践

2.1 教学内容创新,大力提倡精品课程 对金融理论的深入学习,能构建起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金融专业精品课程可围绕金融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应结合课程的关键内容和关键问题在教学上给以落实。主讲教师必须作深入细致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是实现精品课程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探究而深化了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讲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阅读教材文本以及相关的资料,通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质疑问难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形成知识的图示,建构在自己的大脑中。

2.2 教学方式转变,突出应用性教学互动 教学方式决定教学效果。发展应用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提高金融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采取应用性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突破。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新地应用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这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开拓性的教学胆识,灵活应用教学大纲,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用型教学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多参与教学互动,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而后又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2.3 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专业素养的提升 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方向而设置的,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办学目标。专业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决定了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实践教学,以实训方式转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有效将学校教学工作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学生最后是要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实际工作的,这才是他们应用理论知识的机会,也是体现价值的场所。实训教学可以采取我国商业银行业成熟的系统软件进行仿真操作。使学生熟悉了解金融业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

3 金融学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3.1 课程培养方案的优化 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案应该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理念,注重职业规划的引导与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实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是教学优化的策略。学生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之后,拥有了知识的支撑,为其将来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金融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也是金融实践教学的目的所在。而实践教学必须建立在课程培养方案之内。当今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加强金融教学的培养方案优化是关键。

3.2 教师素质的优化 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教师的厚度就是教学的厚度,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生产力。主讲教师要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金融新内容、新知识的发展了如指掌,随时将金融新问题融合到教学中,增加这部分知识的权重比例,进一步创新金融理论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此外,当今金融专业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向微观金融作纵深推进,主讲教师善于运用数理逻辑和数学分析的传统学习方式,结合数学工具,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应该成为教学实践研究的代表。

3.3 课程活动的优化 金融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具有力量。课程活动的优化是教学优化的另一因素。而课程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实战过程,是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热身阶段,重视课程活动,就是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热身阶段,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是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理论知识才会具有无穷的力量。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金融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参考文献:

[1]金虎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以郑州大学升达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