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厂考察报告范文

电厂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厂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厂考察报告

第1篇:电厂考察报告范文

陈虎点了我的将。好,我就接着他的话往下讲。大家知道,自动化生产是电子计算机、工程控制论、应用数学、通信、测量、远动等多学科协同作战的产物。其中电子计算机是关键。在“明天农场”,同样如此。

那天,技术员小王让我们看看联合耕种机的自动驾驶系统。他领先越过田畴,迎面站在机器行进的路线上,对那个快速向他压过来的庞然大物挥了挥手。“吃”的一声,机组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几乎同时,机器里发出一种轻细的嗡嗡声。小王爬上短梯,对着一个圆孔说:“基地,我在106号耕种机。”里面一个声音问:“发生了什么事故,自动紧急煞车?”“几位同学在这里,我准备停车十分钟,给他们讲一下,可以吗?”“同意。请好好照顾他们。”——每一台自动机发生故障时都会发出无线电信号,向农机基地报警。要不是小王搭话,不一会儿就会有人前来检修。

小小农机驾驶员

小王打开一个盖子,透过密封窗口,可以看见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玩意儿。这是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就是它代替了驾驶员,操纵着这台比它大不知多少倍的复杂机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心脏——一块五毫米见方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上,密密排列着几万个晶体管;元件线条宽度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每秒钟能运算数十万次,比世界上第一台占了几个房间的电子计算机快几十倍

这种貌不惊人的小小器件,在“明天农场”实现自动化过程中却立下很大功劳。本来,计算机控制生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它那么复杂,那昂贵,农业上那里用得起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把这个矛盾解决了。它结构简单(甚至一整的计算机就做在一块晶片上),工作可靠,不怕震动,价格低廉,而且通用性强,换上一块存贮了新的程序的晶片,它马上就能“改行”干另一种工作,正适合“明天”农机一机多用的特点。

就拿这一台数字控制的耕种机来说吧。在它还没有下地以前,计算机“软件”编制人员

早已苦心“耕耘”过一番。他们把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的编译程序,化为由0和1两个数码组成的一系列指令代码,“写”进微型存贮器的晶片里。下地时,还让它“记住”了作业区段的地形图。开机以后,计算机的控制器就会按程序要求,不断从存贮器中取出指令的数据,送给运算器计算。计算结果经过输出、转换、放大,变成或强或弱、或断或续的电流,驱动装在转向器、变速器上的电动液压马达和各种开关、阀门。于是,机组完全按照设计人员的愿望,正确地行驶和工作起来。电子传感器件监视着作业机具的工作状况,出现偏差,就报告“电脑”及时纠正,直到按质按量地种完交代给它的这片土地为止。

另一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着内燃机的工作。它根据坡度、土壤的变化,随时调节汽化器和点火系统,使发动机总是处于最佳状态:给出刚好够用的功率,燃料恰到好处地完全燃烧。所以,内燃机从来不冒黑烟,降低了燃料消耗。

电子导向器和防撞雷达是自动化农机的眼睛,它们和控制计算机紧密相联;刚才我们已经见识过它灵敏的表演了。

庄稼的保姆

在“明天”农场,不但机器用电子计算机来操纵,也给田地装上“电脑”,用来控制大田管理。

一天,我们从一片胡萝卜地里经过,遇见一位头发斑白、对人和气的老人——余工程师。他在地里踱来踱去,摸摸菜苗,捏捏泥土,不时地蹲下去观看什么仪器。他告诉我们,这个耕作区新近装上“电脑”,今天来现场亲自看看。他手搭凉棚,望了望万里无云的天空,说:“该下场雨啦!”说起来准会有人以为是我瞎编:他的话音未落,我就觉得头上挨了好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劈头盖脑地淋下来。这是怎么回事?低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从地里钻出一些短短的喷头,哗哗地喷水浇菜啦;捎带着把我们也浇了个落汤鸡。

我以为,一定是余工程师用喷灌系统的声控开关和我们开玩笑。余老哈哈一笑,说:“巧合而已,巧合而已!”原来这是一套自适应控制系统,浇水的时机,是由它自己决定的。“雨”停以后,喷管又缩进地下去了。余老指给我们看一些插在小胡萝卜根上,贴在叶子上,埋在地里,竖在行间的小巧仪器。就是这些东西,随时测量着植株的电位、张力、叶色、生长量、蒸发量等等,以及田间环境参数的变化。这些抽样测量的数据和由遥感获得的资料一同送进小控制塔的计算机里,它就能对作物的健康状况作出诊断:一切正常?还是渴了,饿了,病了?然后,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动找出最合适的田间管理指标,控制管道系统适时适量地喷水、喷肥、喷药、喷气(空气或二氧化碳)……使作物很快恢复到最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今天喷灌的水量,就恰好够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到星期五——天气预报星期五有小雨。真是精打细算,分厘不差,比《西游记》里那个东海老龙王办事可靠得多了!

农业机器人

离开胡萝卜的“安乐窝”,余工程师陪我们去果园看机器人摘苹果。

我们过去参观过的一些机械化农场,就是采摘水果、移栽菜苗这些农活“化”不了。虽有水果采收机,它的作业方式不过是抓住树枝狠摇,让果子乒乒乓乓掉下来。若要果皮完好无损,那还得用手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越高,对于能完全代替人手的灵巧机器的要求越

突出。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农业机器人在“明天农场”活跃起来啦!

第2篇:电厂考察报告范文

各类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不堪入目,小巷子里到处可见废旧家电被“开膛破肚”。这是几年前美国一家电视台在广东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画面中的城中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脏的村庄”。而如今垃圾难题也正困扰着“美丽中国”的梦想。

“垃圾围城”日益严峻,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占地面积较大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不够用。此前曾引起争议的垃圾焚烧发电,重新受到各界关注。

8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肯定垃圾焚烧发电,提出到2015年,中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要达到每日87万吨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

受政策春风的刺激,今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全国各地密集上马。业界测算,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

“旱涝保收”争补贴

目前,中国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的上马速度正明显加快。但与过去不同,这一轮密集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的地区已不仅限于北上广等大都市,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在加大垃圾焚烧项目的审批和建设。

南宁市投资10.8亿余元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公开招标工作顺利完成;总投资8.13亿元的北京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在大兴区开建;广东四大垃圾焚烧电厂的环评、建设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出现垃圾焚烧项目集中上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垃圾数量快速增长,从长远看,垃圾处理的市场空间较大;另一个原因则是垃圾焚烧属于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想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大小城镇面临“垃圾围城”困境;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对城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内有关专家还指出,垃圾焚烧项目上马快,是因为可以从国家拿到补贴,而且企业投资垃圾焚烧项目的利润稳定。

2012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执行全国统一的每千瓦时0.65元上网电价。”

除了享受电价补贴之外,垃圾焚烧发电厂还能享受到垃圾处理费、优惠信贷等多重政策。据悉,大多数垃圾焚烧厂难以达到满负荷运作,但是,政策补贴还是会按合同发放到位。可以说,垃圾焚烧厂的赢利模式就是靠这些补贴,“旱涝保收”。

然而,巨大的投资冲动面前,垃圾焚烧产业的突破口关键在于技术提升。

《意见》提出,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大力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等,重点推广每日300吨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烟气净化成套装备。

配套法规有局限

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作用,中国的垃圾焚烧工程正提速扩展。

广州是一座被“垃圾围城”困扰的城市,番禺垃圾焚烧厂却曾遭遇争议。2009年,由附近居民发起的反垃圾焚烧运动持续了近3个月之久,项目因此一度搁置。

不过,广州并没有放弃对垃圾焚烧的研究。争议渐渐归于平静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日前,广州市城管委组织专家、媒体赴中国台湾地区考察垃圾焚烧项目。在考察报告中,广州市城建委认为:广州建7座焚烧厂不会过量。

报告还分析认为,以台北市为例,全市人口约262万,建有3个垃圾焚化厂,日处理能力4200吨;推行垃圾分类10多年,成效显著,但每天仍有约1800吨垃圾需无害化焚化处理,也就是说每天人均约有0.7公斤垃圾需要焚化处理。

报告是根据广州目前约1800万人口进行推算,认为广州在若干年后若和台北一样,能实现人均每天只产生0.7公斤的生活垃圾,至少需要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2600吨的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广州规划至2015年建设7座资源热力电厂,处理能力为15000吨,完全符合城市发展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

台北市实施垃圾费按袋计量政策,为保证政策的执行设立了多项重罚措施,比如:伪造专用袋可判7年以下徒刑,往街头行人专用垃圾桶排放家庭垃圾罚款约合人民币1230.6元的措施,等等。

目前,广州虽然制定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因各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口结构不相同等客观原因,以及区、街的推广力度、措施方法等主观原因,虽然98%的人支持垃圾分类,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且相对投放准确的不到30%。

各区、街推行过程中,特别是在法规制定、推行方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广州相对于台北还有很大差距。创新精神不够强,没有很好地探索适应本街道、本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

自主技术待推广

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及各种金属垃圾等互相混杂,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

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 在日本,聚居区每一个门栋前,都摆放着多个垃圾桶,分别贴着可燃、不可燃、可回收、不可回收等标识,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则倒旧报纸、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然而,全球各个城市的垃圾量都与日俱增,仅仅依靠企业来完成垃圾分类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位企业家呼吁,政府要加大对垃圾处理企业的补贴,吸引更多有资质的企业投身其中。他认为,做垃圾处理需要有门槛,一定要做到无害化。

无害化、资源化和减容化是垃圾处理的三大目标。垃圾焚烧要做到无害化,才能全面推广。

我国处理垃圾最先进的是大功率等离子体火炬装置,通过电弧产生高达5500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能迅速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裂解气化,经过急冷、提纯等环节后,气体中的二恶英等有害成分会被彻底脱除,最终成为洁净的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暖、制油或制造化工产品;无机成分形成玻璃体态,无重金属渗出,可以回收再利用,加工成建筑材料等。

等离子体气化技术不是传统的焚烧技术。该技术处于国际前沿,其二次污染排放几乎为零,适用于热解生物质、城市固体废弃物、医疗垃圾、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等;熔融飞灰、石棉、电子产品、核废料等各类高危废弃物。

第3篇:电厂考察报告范文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考察报告

×

×享有“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乡镇之星”等荣誉的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镇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另有外来人口万人。改革开放前,小榄镇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小镇,蚕桑、甘蔗、鱼塘是小榄镇经济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小榄镇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全镇工业企业达家,地方生产总值亿元,税收总额亿元;农业总收入亿元,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商业营业额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一、小榄镇的主要做法

×创新资产经营机制。小榄镇为整合资源,搞好镇属集体资产的资本运作,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年镇政府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将镇属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指学校、医院、已购买的用于公益性事业的土地资源等)纳入资产经营公司管理运作。资产经营公司管辖工业总公司、原创:城镇建设发展总公司、旅游总公司、供电所、发电厂、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电视台以及部分民办学校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镇人民政府管理镇属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机构,以出资人的身份出面,主要负责对镇属集体资产的产权管理,对镇属各大公司及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监控和经营效益分析,制定和监督实施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参与组织实施投资项目调研与可行性评估,加强对各大公司和其它直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参与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和协调镇属参股、控股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等工作,并根据各公司的经营情况和镇政府的决定组织好利润收交。年该镇资产经营公司拥有的经营性净资产收益率超,镇政府获得收益近亿元。

×镇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工业总公司、城镇建设发展总公司、旅游总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施开发经营。到年底,工业总公司已拥有参股控股企业家,总资产已超过亿元,年销售额达亿元。城镇建设发展总公司是一家集公用事业、房地产、电子、贸易、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经济实体,拥有直属企业家,总资产已超过亿元,年营业收入近亿元。旅游总公司拥有家酒店和家国际旅行社,其中四星级家、三星级家,拥有固定资产亿元,年营业额近亿元。

×小榄镇镇属资产经营机制的创新,既减轻了镇政府的投资压力和经营风险,又使集体资产每年得到了左右的增值。截至年底,小榄镇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的经营性资产总额达亿元,非经营性资产亿元,净资产亿元。

×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小榄镇在创新土地使用制度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征地时注重了预留地的安排。镇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现已取消),具体负责土地的征用和出让工作。征地时,支付给村每亩~万元征地补偿款。在规划建设区范围内,按征地总面积~的比例以熟地通水、电、路、平整土地返回给所在村使用,村里可以出租,也可以自己实施开发建设,创办物业,使其保值增值,但不得买卖和转让。如永宁社区现有厂房、铺位、宿舍万平方米,工业地万平方米,厂房以每月元、商业用房每月~元、工业用地每月元进行出租,物业出租率达。年,获得租赁收入亿元,租金收款率达,预计今年物业总收入亿元。二是在给农民的补偿时注重了长远收益。在征地时,只补偿农民生产性损失费(指青苗费、农业设施费等),农民从社区居委会土地出租或创办物业获得的收益中享受股份分红。三是在供地时注重了投资强度。工业企业要购买土地,每亩地的年生产销售额必须达到万元以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创新和谐发展环境。

×()全方位的政府服务。小榄镇注重投资环境的“软件”建设,镇政府成立了“一室四中心”,即招商协调办公室、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技术中心、人才交流中心,为企业提供文明、友善、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此外,该镇有一支强大的治安队伍,如永宁社区设立了个治安执勤部,有专职治安巡逻队员近人,做到小时全天候站岗、巡逻执勤,保障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居乐业。

×()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紧紧围绕“三个一”(人人都有一个工作岗位,人人都有一份股权,人人都享受一份福利),搞好社会保障工作。在就业方面,镇、社区都成立了“帮助本镇(社区)群众就业办公室”,负责帮助需要就业的群众采集就业岗位。镇党委、政府分派每个机关部门驻点一个社区居委会,实施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将了解到的就业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报镇就业办,同时协助就业办一起帮助落实工作岗位。年下半年,全镇排出个劳动力需要就业,他们在去年年底前对家庭中“零就业”的人、困难家庭中的人先进行了安置,其它需要安置的人计划在今年月底前安排到位,目前只剩人尚未落实。在社区股份方面,至年底,全镇全面实施了撤村建居工作,均实施了社区股份制改革,农民人人享有一份股权,每股每年分红最低不少于元。如永宁社区在年每股分红利元,年每股分红利元。在福利保障方面,一是实施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符合年龄规定,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民均可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分别为元和元,缴费比例为。市、镇两级财政分别注入一部分资金,镇级财政对参保个人每人每月补贴元到个人帐户。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居委会保险费由单位缴纳,经济条件不具备的社区居委会由个人和单位各承担,按照目前的缴费标准,参保对象到达退休年龄每月可享受约元的收入。二是实施了医疗报销制度。凡本镇户籍的人员,均可参加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每人年缴保费元,市、镇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年元、元补贴,参加合作医疗人员住院的药费、手术费、检验费、检查费、治疗费、床位费和护理费实行分档报销,其中,药费和手术费报销,上不封顶。

×()高标准的配套设施。小榄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形成了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城市。该镇的配套功能齐全,建成了三甲标准的医院、五星级酒店、江滨公园、高标准商住花园,集酒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广场和文化、体育、展览中心,发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目前,全镇有各类中小学所,其中,省一级学校所,市一级学校所。

×二、小榄镇的主要经验

×坚持发展不动摇。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小榄镇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发展是第一要务,不管什么风,咬定发展不动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时,无论是宏观环境宽松还是趋紧时,全心全意谋发展、抓发展,创造出了小榄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勇争一流不停步。小榄镇云集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领导干部,团结拼搏,超越自我,乐于奉献,只有指挥员、战斗员、实干家,没有评论员、研究员、理论家,始终带领全镇人民创大业、建新功。与此同时,不干则已,干则一流,不断制造出全国第一的“产品”。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一直在调整和修正前进的标杆、奋斗的目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满怀激情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创业劲头,勇于争先、抢先、追先,走在时代的前沿、发展的前列、群众的前面。

×开拓创新不松劲。小榄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之所以能突破一种又一种要素制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关键在于广大干部包括群众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创新意识强,敢于和善于打破常规做法、突破习惯思维、冲破条条框框,按照“三个有利于”,把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群众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敢冒、敢闯、敢试,并且在如何办、如何办得更好上动脑筋、下功夫。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小榄镇的考察学习,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在发展镇、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在资产经营上求突破。以资本为纽带,将各镇(街道、区)拥有的集体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整合起来,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后,组建镇级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经营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充分释放镇级集体资产的能量,不断发展和壮大镇级经济。目前可选择—个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地方进行试点,由区委农办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实施。

×在土地使用上求突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中明确的农村集体建设留用地政策。在规划征地面积中,按行政村总耕地面积的的比例留给村作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由各村在镇级规划区内建设标准厂房或打工楼等物业,产权和收益归村所有,原创:农民按股分红。少数经济实力强,工业区已形成规模且发展前景好的行政村可在村工业区内建设标准厂房或打工楼等物业。二是大力提倡实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除了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外,一般应采用非出让方式取得用地许可,办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手续。三是探索自主开发建设物业新途径,有条件的行政村在符合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自主开发建设一些标准厂房或打工楼等物业,但只能租赁,不得买卖,所得收益归村所有,农民按股分红。

第4篇:电厂考察报告范文

一、今年全市重点工作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落实市委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年初“两会”精神,抓主抓重,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开拓进取,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全市共确定抓建各类先进典型(项目)295个,其中新建195个,续建100个;市直53个,县(区)242个。这次督查观摩了56个点以后,大家共同感觉有五个明显特点:一是“多”。各县(区)都在不同领域培育了许多具有示范性的先进典型,亮点较多,观摩以后使人倍受鼓舞。二是“新”。按照新任务、新要求,用新思路、新举措谋划和培育各类典型,老典型有新内容、新发展,新典型有新突破、新成效,看了以后令人耳目一新。三是“高”。一些重点工作和培育的典型立意高、建设层次高,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四是“快”。一些项目和典型从论证立项到建成运行,进度快,质量好,体现了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魄力。五是“实”。所抓的重点工作和典型,普遍感到比较实在,富有实效。从七县(区)的具体工作来看,都有自己的得意之笔和代表之作。崆峒区在坚持抓好旅游商贸和城市经济的同时,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工作,白水镇史家沟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进度快,运行机制活;广播电视数字传输实现了农村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前列;民馨家苑廉租住房可有效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一批通乡油路、综合市场和便民道路的建成,较好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静宁县围绕苹果和教育两大品牌,进一步扩大规模,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今年一次定植果园近10万亩,成功举办了中国苹果之乡.静宁果品展销会,直接出口1万吨,全县果品总收入达2亿元,部分乡镇人均果品收入已达1500元,果品成为名符其实的富民增收产业。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在全市实现了六个第一;职业教育走出了与市场有效对接、教学与实训一体化、高就业率的办学新路子,静宁教育已成为全市一张叫得响的名片。庄浪县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发展劳务经济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桥两园三治六路八配套”县城美化工程成效明显。以“三清五改四化”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以“梯田人”劳务商标品牌为主的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今年输出劳务10.9万人,其中境外输出65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人均3000多元,在全市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华亭县在加强地企合作服务、着力推动发展转型、推进煤电化一体化的同时,在通村等级公路、人饮工程、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全县自来水化、通村道路农一级化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企地联手、部门帮扶、干部一线指导等有效机制,收到了较好效果。以秦皇祭天广场、南汭河风情线和莲花台旅游专线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崇信县在抓好崇信电厂前期和新安煤矿建设等工业项目的同时,以农村特色产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黄花乡高庄子村、柏树乡党洼村整村推进、村容整治的典型特色明显;人饮工程进度快、受益面广;特别是龙泉寺山前公园及橡胶坝工程,体现了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县城的工作魄力。灵台县城镇化建设持之以恒,稳步推进,迈出了新的步伐;农宅建设普遍起点高,规模大,规划合理,配套齐全,而且示范点多,覆盖面广。尤其在皇甫谧文化产业开发上,成功举办了(国际)针灸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以古商周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荆山公园建设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在挖掘开发并打造皇甫谧这一文化品牌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泾川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超前谋划、创新思路,积极实践,形成的成功模式得到了各级的关注、支持和肯定,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链条延伸,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展较快,恒兴果汁、旭康食品等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实施的以北大路为重点的“八路两桥”等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道路交通条件。

通过典型培育,有效地带动促进了面上工作,全市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用“五个更加注重”来概括:

(一)更加注重项目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上下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兴产业,形成了项目支撑产业、产业促进发展的良好格局。据统计,全市共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586项,概算总投资18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3亿元,增长7%。煤电产业在加快项目建设中快速推进。华亭电厂一期年底可投产发电,大柳煤矿即将开工,新安煤矿完成投资1亿多元,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一期、750kv超高压输供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较好。草畜产业在龙头项目带动下不断提升。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个,年加工肉食12万吨,牛羊皮革100多万标张,工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牛饲养量达到83.9万头,出栏29.8万头,更新种草面积12.54万亩。果菜产业在品牌战略实施中明显突破。全市新植果树经济林18.81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10.39万亩,注册果品出口基地5.87万亩,创建绿色果品生产基地20万亩,果品总产量预计达到50万吨,出口总量增加。“平凉金果”集团成功组建运营,带动了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在加快基础项目配套中快速发展。全市实施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项目8项,总投资达1.2亿元,完成投资9358万元,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接受了国家终审验收。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居全省前列,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有了提高。通过大力度的项目建设和规模化的产业开发,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11.8%。止10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63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32.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27亿元,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6亿元,增长13.7%;农民现金收入达到1720元,同比增长21.6%。

(二)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与开放开发相促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级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措施得力,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一是国有企业在改革攻坚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全市列入改革改制的341户县以上国有(集体)企业,累计完成改革改制329户,正在进行的9户,累计安置职工34676人,组建股份制企业21户,民营化程度达到98.5%,改制企业共开发新产品30项,实现利税2.71亿元,同比增长15.3%。二是县域经济在扩权试点等改革中增强了发展实力。实现了乡镇减人、村组合并、基层放权,降低了行政成本,推进了职能转变,调动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涉农领域在深化改革中为农民发展生产增添了动力。市上对各县(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资金总额今年新增了8607万元,比较好的解决了一些长期影响和约束乡村发展的问题;通过落实减负增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激发了农民增加投入、改善基础条件的积极性。四是开放开发在全方位推进中提升了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团参加了“西洽会”、“津洽会”等全国性经贸节会,成功举办了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崆峒文化旅游节、皇甫谧文化节、静宁果品展销会等节会赛事,建立了院地企银四方合作共建机制和市内中小企业联手发展机制,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华能等大集团的交流合作,加大对平凉优势资源、产业、产品和品牌的宣传促销和开发力度,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3项,到位资金13.9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出口创汇330万美元,同比增长0.3%。

(三)更加注重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配套,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实施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全市发展的“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共实施交通项目9项,完成投资11.79亿元。平定高速建设工程、西平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华庄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全市共实施各类城镇化建设项目468项,完成投资16.1亿元,同比增长13.8%。平凉中心城市五大工程建设进展较快,滨河风情大道、柳湖公园东扩等重点工程基本建成。6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入区项目9项,实现利税1214万元。各级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等活动,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全市发展的“软环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1.5%。

(四)更加注重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相统筹,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注重协调发展,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在教育事业方面,全市共实施各类教育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4亿元,新改建校舍21.8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2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医疗卫生方面,狠抓乡村两级卫生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市平均参合率达到86.68%,为11.46万群众报销药费1515.94万元,人均报销130多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建成了8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7.11万人的饮水困难。平凉电视台节目通达全市所有乡镇,建成电话村通工程11处,启动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建成通乡油路171.2公里,44.6%的村实现了通等级公路。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6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3.65%。劳务经济迅速壮大,输出劳务46.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的输出1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3亿元。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发放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1.5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了100%;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的人数分别达到4.68万人和1596人,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障工作的覆盖率。在惠农增收方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建安置点18处,重点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项目,使1.3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4.58万人稳定解决温饱。新增支农贷款3.61亿元,同比增长15.8%。市、县(区)财政直接投入农业的资金4.7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247.6元。全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协调推进。

(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相协调,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继续坚持求实进步的工作导向,突出节育措施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提高。不断强化节能降耗、生态环保意识,与县(区)和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责任书,新上砚北煤矿600万吨选煤厂、恒达公司3万吨再生纸污水治理、平凉城区管道燃气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启动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了一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造林绿化、废水污水治理项目,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力整治和规范土地、矿产、食品药品等市场秩序,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促进了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一年来的发展实践,我们体会最深的有五点:一是思路决定出路。同志们在工作实践中普遍感到,我们确定的“十一五”发展思路和建设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的总体目标以及建设十大过10亿元工程、四大基地等工作重点,符合市情,切合实际,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点工作突破上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二是为民赢得支持。所抓的重点工作之所以富有成效,都是因为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干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忧,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三是务实推动发展。只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求实效,促发展,就会使党群干群关系更趋和谐,发展步伐也会大大加快。四是机制催生活力。在任务重、要求高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工作有活力、有动力,才能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也才能使确定的重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五是团结激发干劲。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在全市大事较多、面临换届的特殊时期,各级都能够讲政治、树正气、顾大局,不计得失,互相补位,形成了团结鼓劲、务实奋进的良好氛围,从而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这次集中督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在重点工作和抓建典型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够、两个缺乏”:一是总体工作不够平衡。一些县(区)和行业在抓项目、抓重点、树典型上思路不够宽,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太明显,常规性工作多,突破性工作少。二是抓建机制还不够灵活。特别在投融资机制、帮建机制、管理机制、市场融入机制上创新不够。三是一些典型缺乏示范性。一些县(区)在典型的抓建、提高、巩固上下的功夫不大、办法不多,部分典型的层次低、规模小、没有说服力和典型性,缺乏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工作上缺乏连续性。一些典型有人建、没人管,甚至去年建、今年停,成了“半拉子”工程,在工作的衔接和稳定性、连续性上考虑的不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事关“三农”和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我市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近一年来,总体进展较快,成效比较明显,也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新农村建设研讨班精神,认真借鉴赣州经验,紧密结合平凉实际,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走出具有平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一)客观总结并准确把握我市的成功做法,促使新农村建设不断创新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围绕“百村试点”和“三清五改”示范村建设,在建设模式、发展路子和投资机制等方面各级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初步创出了梯次推进的“三条路子”。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和产业特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实力型”村子,开始走出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的路子;已稳定脱贫、具备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村子,初步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建设的路子;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和尚未脱贫的“待哺型”村子,摸索走出投资启动、扶贫开发的路子,全市基本形成了抓点带面、分层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是初步探索出了“五种建设模式”。各县(区)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托各自优势和产业开发特点,选准突破口,大胆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劳务带动型、资源开发型、项目拉动型、城郊经济型五种切合各自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建成了泾川县丁寨、灵台县蔡家塬、华亭县安丰、崆峒区泾滩、崇信县高庄子、庄浪县杜家村等一批典型,在全市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方面,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以往资金使用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发,从而激发了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了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

四是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市上分别召开座谈会,出台了整合项目、部门帮建、劳动力培训及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和举措。全市共有154个部门(企业)与102个村结成了共建对子,共提供扶助资金1270万元,形成了部门帮建、企地联建、全社会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在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模式、机制等方面都还有许多好的做法,需要我们在今后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提高。

(二)认真学习并准确把握赣州的典型经验,促使新农村建设整体提升水平。从江西省赣州市的发展基础、立地条件等现状看,许多方面都与我市有着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如何学习赣州的经验,志勋同志的讲话和奋民同志的报告中,都讲得很具体、也很有针对性。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第一,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讲实际、办实事、重实效,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推进。赣州市坚持量力而行,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把“三清三改”这一实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创造性地组建了村民理事会,组织农民自我投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贪大求快,不急于求成,真抓实干建设新农村,既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又使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学习赣州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切入点,抓住办实事这个关键,在注重实效中扎实推进。

第二,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抓点示范与增点扩面相结合、城镇建设与村庄整治相协调、单项工作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循序渐进、整体联动、有条不紊地推进。赣州市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办点示范与面上推进、村庄整治与城镇建设、“三清三改”与“五新一好”的关系,点面结合,加快增点扩面的步伐,形成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群落。在集中开展村庄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的同时,切实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科学管理,逐步推进“五新一好”,使新农村建设步入良性、健康、全面的发展轨道。学习赣州就是要统筹谋划,以群众得实惠为前提,以扩大覆盖面、受益面为抓手,注重工作的梯次提升,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有序地展开。

第三,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力推进。赣州各地在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既坚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又千方百计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费用减免、以奖代补、自主申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学习赣州就是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在整合资源项目中,以“四两拨千斤”的有效机制,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赣州市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新要求、新特点,积极探索制度保障、长效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了部门帮扶机制、领导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民主管理机制、资金筹措机制、干部指导机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学习赣州就是要在完善机制、创新机制上狠下功夫,不断激发各个层面抓建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活力。

第五,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各级干部的思想、行动高度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推进。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高度重视、认识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制定出台配套的政策性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并坚持现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评比,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学习赣州就是要不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凝聚各方面的合力,不断提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三)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五个方面的关系,促使全市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上研讨班精神,对照赣州经验,针对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全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先导。必须做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配套,近期规划和中、远期规划相结合,把前瞻性、操作性和尽快启动实施有机统一起来。在规划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急有缓,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绝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把好事办砸,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既有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在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切实增加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做到社会事业同步配套,统筹到位,和谐发展。二者舍其一,都将不是名符其实的新农村。

三是基础建设与文明提升的关系。也就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要注重基础设施、村庄整治等硬件建设,更要注重文明新风的培育、农民素质的提高等软件建设;既要从水、电、路等群众要求迫切的实事好事入手,给农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又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教育、培训、引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建设的新农村永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是没有生命力的;政府是主导,但不能包揽一切,越俎代庖,更不能搞强迫命令,搞“一刀切”。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充分履行好政府宣传、引导、支持、组织、服务等职能,注意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上。把政府的组织实施与尊重群众实践和首创精神有机联接起来,坚持把群众的事交由群众来决策,让农民群众放心办自己的事情,实现农民建设热情和积极性的最大激发和调动。

五是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抓点带面是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有效工作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不能就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必须科学统筹,注意做好以点促面、以面带整体的工作。特别要善于找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产业化的结合点,找准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产业增加收入、城乡互补联动、工农互促共进,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三、关于明年工作的初步考虑

关于明年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市上还要召开有关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根据这次督查调研的情况和省上有关会议精神的要求,明年全市工作的初步考虑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为统揽,以建设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为目标,继续坚持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事业并举,继续坚持“四大产业”开发,继续坚持实干攻坚抓突破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基本思路是:强化“六个观念”,推进“两大创新”,突出“三大建设”,努力实现“三个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六个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决定工作魄力。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持和发挥好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进一步强化这么六个观念:

一是和谐发展观念。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就我市来讲就是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贯彻到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在具体实践中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维护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二是加快发展观念。就是要把平凉置身于全国、全省大局中正确认识我们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和发展成效,纵向总结经验,横向寻找差距,坚决克服骄傲自满、坐井观天,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进取心不强的不良倾向,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我加压,发奋工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以人为本观念。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统筹谋划工作、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时,始终注意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点,真正把以人为本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谋利益、促发展、快致富、奔小康上。

四是市场法则观念。就是要自觉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施政行为的要求,按市场规律办事,按政策要求办事,按法律法规办事,坚决反对损害群众利益、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要自觉适应群众市场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的现实,在抓工作、促发展中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驾驭工作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五是开放开发观念。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围绕我市相对丰富的矿产、劳动力、土地、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最大限度地盘活优化各类资源,吸引聚集各类市场要素,形成多机制、多形式开发优势,提高开放开发水平。

六是务实创业观念。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谋实事、想实招、出实绩、求实效。特别要讲实话、报实数,踏踏实实干事,实实在在做人,真正体现求真务实、开拓创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风貌。

(二)推进“两大创新”

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要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思路、办法、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创新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在全力抓好9户正在改制企业的同时,对已改革改制企业来一次“回头看”,逐个梳理排查,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探索企业提质增效的各类有效机制,激活内力、焕发活力、增强动力,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益。二要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税费改革成果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有效的保障体系。三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采取委托受理、信托投资、工程保险、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形式融通资金,有效缓解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四要创新工作推行机制。不断强化以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各个层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继续抓好各类典型培育,探索促进重大决策落实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科学反映工作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五要按照市县乡换届后的新体制,积极探索党政机构的良好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六要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按照新要求尽快研究拿出对县(区)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力求切合实际,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实绩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真正把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推进科技创新。就是要按照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质量兴市工作会议精神,依托科技项目建设、四大产业开发,多形式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拓展创新领域,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各类有效机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全方位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和有力的科技支撑。各级各部门都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积极参与、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整体联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促使科技创新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突出“三大建设”

突出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要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抓点带面、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抓点示范,扎实稳妥地推进。根据当前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要着力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一要着力解决产业配套的问题。针对一些地方重农宅建设、轻产业开发的倾向,要注意把兴产业、促增收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新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同步,真正使新农村建设体现安居乐业的特色。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老示范点,都要下功夫进行产业定位,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贸业、劳务业等都可以,但必须定位准确,必须全力扶持发展、培育壮大,在促增收中加快建设步伐,在建设新村中提升产业开发水平,尽快纠正把新农村简单化为新村建设的片面认识,形成居住改善与产业发展有机配套、相得益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二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优先配套的问题。关键是要强化政府统筹,把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各级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机切入点,在加大争取各方面资金的同时,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优先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在强化政府引导中,不断调动和激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三要着力解决社会事业配套的问题。核心是要在做规划、定措施、抓实施中,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增强创业发展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在广大农村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四要着力解决新老典型整体推进的问题。就是老典型要巩固完善,发展提高,扩大典型的覆盖面,同时按照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新建的典型,绝不能一任一个“腔”,一年一个“调”。新的示范点要抓,但已开建的示范点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保持连续性中实现新老示范点的统筹兼顾,实现点面结合的整体推进。五要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覆盖面、受益面不广的问题。这个问题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限制,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注意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惠农政策体现在大多数农民群众身上。就是既抓示范点,又要按照规划要求抓好面上的覆盖,既抓较高档次的新村建设与产业配套,又抓贫困村整合项目、移民搬迁等。同时,要注意广泛开展以“三清五改”为重点的旧村改造,尽可能多的让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惠和利益。六要着力解决社会合力帮建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紧落实金融服务、对口帮扶、劳动力培训、整合项目资金四个座谈会确定的扶持政策,细化措施,尽快在今冬明春新农村建设中见到实效。另一方面,要尽快研究全社会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包括企业帮扶、社会捐资、干部指导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机制措施,务求在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突出项目建设。以项目为“纲”是我们加快发展始终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在不断强化项目带动意识的前提下,注意坚持做到这么六点:一个是要坚持经济项目与社会事业项目统筹,防止一头重、一头轻,尤其是要抢抓各类有利机遇,加大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力度。第二个是要坚持抓争取与抓招商引资并举,努力提高招商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和成功率,坚决反对有项目、无资金、落不实的问题。第三个是要坚持抓环境与抓规范并重,在狠抓软、硬环境改善的同时,把好项目准入关,防止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进入我市。第四个是要坚持抓效益与树形象同步,注意在项目抓建过程中树立项目建设的良好形象,形成以项目引项目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五个是要坚持抓大与抓小并进,切实把我们既抓顶天立地、又抓铺天盖地的思路一以贯之地落到实处。第六个是要坚持合力抓项目、争项目的有效做法,特别在重大项目的争取上,不断强化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多机制运作、多形式突破的有效措施,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直至落点建设,以项目建设的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我市的硬件环境。持续推进以平凉城区和六县县城为主的城镇化建设,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步伐、做精做细做优做美上狠下功夫,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以通乡、通村为主的公路交通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省上关于环保、节能有关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环评、能评意识,落实各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力实施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六小”工程和沼气能源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城区面山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实现三个“再上新台阶”

一是在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上再上新台阶。要按照建设煤电化运基地的要求,加快华亭电厂、大柳煤田、崇信电厂、750kv超高压输供电工程、煤制甲醇、平凉电厂二期的建设进度和前期到位,不断强化具有我市特色的工业发展优势。要在坚持不懈抓好煤田开发和电力项目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研究煤化工的问题,尽快在煤电产业的深度开发上实现突破。要高度重视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机制完善和环境创设工作,真正把集中区打造成构建工业主导型格局的有效载体。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除华亭、崇信外,其他各县(区)如何构建工业主导型格局?靠什么突破?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起色。特别要注意拓宽工业发展的视野,在农副产品加工上做大文章、做深文章、做好文章,在全市形成以煤电化运为支撑、农副产品加工为拉动、其他各类工业项目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格局。

二是在培强做大“四大基地”上再上新台阶。要在做好以煤电化运为主的煤电产业的同时,全面加快草畜、果菜、旅游产业的升级增效。要以“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两大集团的组建和商标注册成功、品牌战略实施、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全面起步为契机,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按照市场规则,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要加快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步伐,强化与景兴、西开、凯沣、百兴、旭康等龙头企业配套,下功夫解决企业“吃不饱”的问题;要全面推行果园标准化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认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搭建多种宣传推介平台,巩固扩大周边市场、拓宽延伸国内市场、有效突破国际市场,实现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的新突破,把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三是在改善民生上再上新台阶。把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首位,从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入手,统筹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要按照职教会议要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搞好劳务输转,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率;进一步规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机制,扩大覆盖面,提高参合率;围绕解决群众急需的一些问题,抓紧实施一批安全饮水、通乡油路、通村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通村、户户通电等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争取和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扩大项目规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高度重视抓好养老金、低保金、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大力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认真安排好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伤残户等城乡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宗教和谐。要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抓好煤矿、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各级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以安全保稳定、促发展。要深入扎实地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平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