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实践课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21年度本科教学建设与综合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进一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结合财务处关于经费划拨分配方式调整等实际,决定实施2021年度本科教学与综合改革项目,具体方案设置与经费划拨方式如下。设置方案。
一、基本思路
1. 2021年学校分类发展定额经费继续支持各院系、教学团队、授课教师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投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用于基本保障,二是用于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三是用于标志性成果培育与建设,四是用于开拓创新类工作。
2. 经费的划拨与分配根据学校主导和院系(含没有本科生的教研部、中心,以下略)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学校定向投入与院系自主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所有经费均以项目建设形式投入。
3. 院系教学日常运行开支如用于教学日常基本开支、实习与一般实践基地建设开支、小学期开展的培养方案内教学工作开支等经费由本科生经费解决,原则上不再从分类发展定额经费专门立项。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图书资料购置等项目,依然通过归口职能部处申报。
二、项目设置与经费投入
教学类学校分类发展定额经费投入分为三部分:教务处项目、学校定向投入项目、院系自主项目。
1. 教务处项目
每年由教务处根据学校运行需要设置并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教务处人员。
2. 学校定向投入项目
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有校级及以上建设定位的项目以及北京市级以上(含)专业建设项目配套,由教务处经测算直接将经费划拨至院系教学院长(主任),包括北京市教委以及教育部评审的各类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团队、教改类项目、专业建设项目,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一流建设专业项目的连续支持经费、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市级语言类创新实践基地等)以及市教委2021年由财政专项转入的建设项目等。第二类是经学校评审特别投入的项目,由教务处根据学校评审结果直接将经费划拨至院系教学院长(主任),主要有国家一流课程培育与建设项目、国家精品MOOC课程培育与建设项目、国际慕课培育与建设项目、国家精品教材培育与建设项目、首都基础教育大讲堂项目、首都通识教育大讲堂项目、美育课程建设与综合改革项目、体育体质检测综合改革项目、全英文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拔尖人才计划项目、卓越教师计划项目、高水平个性化创新实践项目以及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咨询项目等综合改革项目等(上述项目稍后组织评审)。
3. 院系自主分配项目
前两类以外的经费以院系为单位计算分配总额,由教务处直接划拨至院系教学院长(主任)。各院系根据学校、院系评审结果确立项目后自行分配项目经费额度。学校制定《2021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类别》(见附件),指导学校、院系确定建设项目。
学校2021年向院系划拨自主分配经费主要依据以下原则:以在职教师数和专业数为基础,以院系学生数、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教授前一年上课比例、通识选修课开课数量、实施大类培养情况、在线课程开课数、小学期开设等因素为增量。对于重点优势学科所在院系和获得重大教学类成果的院系一般应适当予以倾斜,但对于有高额专项经费支持的国家一流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所在专业和院系,学校投入则宜酌情减少,以利建设经费总投入的适当平衡。
4. 项目评审
(1)校级评审项目。由教务处牵头组织评审,一般为有校级及以上建设定位、院系合作建设、院系竞争性的项目,以及需要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校级教材建设委员会把关的项目。除少数项目由学校确定额度定向投入外,其他项目经费额度由院系确定。
(2)院系评审项目。院系首先应根据学校提出的《2021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类别》自由选择除校级评审项目以外的项目类别确定建设项目,其次应根据院系建设的具体需要确定自主建设项目。院系要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预期效果明确、可考核。院系评审项目需要向教务处报备,教务处有权对院系立项项目进行复核,不符合规范、重复投入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院系评审项目的经费额度由院系确定。
三、项目主要内容与具体说明
(一)校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1. 项目目标:支持一流专业建设。
2. 项目建设要求:配合教育部专业“双万计划”,根据“双万计划”要求进行建设。申报专业一般应有较强的学科支撑和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
3. 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周期为3年,已入选“双万计划”者项目终止。
4. 项目结题要求:向教务处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教务处参照“双万计划”建设内容组织验收。已入选“双万计划”的专业免验收。
5. 项目申报提示:2019年已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2020年已申报“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请勿申报本项目,2020年已申报“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如最终获批,则不再延续投入,每个院系限报一个专业。
(二)课程建设项目
课程建设项目分为两类:教育部“双万计划”“金课”(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虚拟仿真教学金课、实践金课)、新开在线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每个院系至少立项2项“金课”建设项目(其中至少1项是线上金课)。应努力支持新在线课程建设。
1. 项目目标:培育和产出一批优质特色共享课程。
2. 项目建设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所有课程建设项目均应确立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教学设计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同时还要求:
(1)“金课”:按教育部“金课”两性一度(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要求进行建设。
(2)教师教育类课程:落实师范专业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体系化、特色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服务培育卓越教师培养。
(3)一般在线课程:促进课程教学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范式转型。项目负责人应具有2年以上从事本课程教学的经验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3. 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周期为1年。
4. 项目结题要求:教务处根据《首都师范大学网络在线课程建设标准(试行)》组织对新在线课程建设的验收;课程建设完成后直接上传到学校在线教学平台。“金课”建设项目、新开教师教育类课程项目须向院系提交建设总结及相关支撑材料,并由院系存档。
(三)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 项目目标:通过开展教改立项,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市级(含)以上的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打下基础。
2. 项目建设要求:实行本科生课堂教学改革(不包含在线课程建设),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或教学管理改革等,反映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方向,符合我校人才培养要求。凡我校在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均可申报,但不得与其他课程建设类、教材建设类项目同时申报。每个院系立项数量至少1项,但不超过2项(不含其他认定教改项目的项目)。
3. 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周期为1年。
4. 项目结题要求:向教务处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教务处组织项目结题验收。
(四)个性化项目
院系可在以上项目之外,根据需求自主设立个性化项目。项目的设计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切合专业发展需求,应重点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教学管理改革以及能为高水平教学成果产出提供支撑的建设项目。
四、项目评审与经费管理
1. 教务处统筹、计算并下达各院系分类发展定额经费额度,学校、院系项目的设置和经费分配接受教务处的指导。
2. 学校、院进行两级项目评审和管理。所有项目均应有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可供评价的绩效目标。
3. 每个院系自主建设项目中必须包含至少1项,但不超过2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至少2项“金课”建设项目(其中至少1项是线上金课)。
4. 经费的使用需符合财务处、国资处的相关文件要求,科学合理高效。
5. 所有学校评审、院系评审项目一经确定,教务处汇总后统一在全校范围内公示。
附:2021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类别
项目类别
拟立项数
经费
评审主体
备注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
5
10万
学校评审
未入选教育部专业“双万计划”者延续投入
课程建设
院系评审
教学改革研究
院系评审
每个院系立项数不超过2个项目,教改项目应为在线课程建设以外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个性化建设
院系评审
依据充分,支持标志性成果培育
定向投入项目
教务处依相关要求定向投入
【关键词】音乐教学;管理;专业技巧
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一直是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教学方面最为复杂、最为繁琐的难题之一。音乐学院一般以技巧课为主,技巧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优劣。本人多年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实际,对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 专业技巧课与理论课的区别
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一般指声乐、键盘、器乐专业技巧课,它与理论课教学有极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
1.1 上课课时不同。理论课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周、3学时/周、4学时/周等,是集中上课,每小节课50分钟,2学时100分钟。而专业技巧课不同,音乐表演专业2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二次课,一次课40分钟;音乐学专业0.5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一次课,每节课20分钟。
1.2 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不同。理论课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讲是固定的。例如周二3、4节02级音乐表演专业配器课,主讲教师是王阳,地点在418教室,就是说02级音乐表演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王子教师教师讲配器课。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专业技巧课在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相对来说是不固定的。例如 02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声乐课,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时间上课,周一到周五都可能有02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上课,不会固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即使在同一时间上课的学生,也不一定会是同一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例如:02音乐学某些学生周一上午上声乐技巧课,就会有不同的声乐教师,在不同的上课教室,给02音乐学专业分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给一名学生上课。
1.3 上课内容不同。理论课是针对所有学生在相同上课时间内讲授相同内容。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不同的学生程度不同,上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例如键盘学生,同一年级程度好的学生,在大一就可以学习《车尔尼练习曲599》或《车尔尼练习曲849》;而程度不好的学生,在大一可能就只能学《哈农》或《拜厄》。
2 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的特点
由于专业技巧课的特点,对于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2.1 上课时间分散。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同一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不相同的,不能像理论课,只要是同一年级,至少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上同一门课程,另外,教师连续上课时间相对较长,有些教师上课时间从周一8:00至晚上7:30,这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2 上课地点分散。由于专业方向多,我们学院音乐表演就有声乐、器乐、键盘、舞蹈、作曲、指挥、戏剧表演与主持7个方向,因而任课教师也多,教师及学生上课地点分散、不集中,我们学院上课教室多达四十多个。
2.3 任课教师工作量大。由于学生专业方向多,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人数大大多于理论课教师人数,尽管如此,专业技巧课教师的周学时均达到20节以上,远远超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
3 解决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特殊性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难于检查、难于管理,通过对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特点及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使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逐步走上正轨。
3.1 改革技巧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年来,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使用的教案、授课计划同理论课的相同,这给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因为所有的教学授课计划、教案都是针对理论课设计的,它具有通用性,而专业技巧课针对于每一名学生,具有个性特色的特殊性,这样,授课计划及教案应用在专业技巧课上极为不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根据专业技巧课的特点,也根据专业技巧课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及技巧课教案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下:
3.1.1 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专业技巧课教师要将自己的学生不分年级划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授课计划,这项工作在期初完成。
3.1.2 期初不用准备专业技巧课的教案。专业技巧课教案重新制定,专业技巧课教师要给每一名学生书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及格式如下:
(1)填写好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简历。其中包括指导教师情况、所学教材、学习时间、入学考试时演唱、演奏曲目、现有专业水平、存在问题等,此项内容主要是掌握学生专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等。这一项需要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核、检查。
(3)每周记录。其中包括出席情况、教学内容及步骤、小结、上课效果打分。此项根据学期开课的周数及周学时数,按每次上课内容填写。例如:声乐技巧课周学时是2学时,学期开课16周,那就需要记录32次。上课效果打分按学生上课情况给分,分值分别为:18、16、14、12、10、8,对应的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较差。学期累计平均分为该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4)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时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巧课考试组教师(每组5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就是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项还包括提高率、期末总结、假期作业。
通过对技巧课教案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针对每一名学生设置,使教师教学目的明确,真正做到因人而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制定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个别学生行为松散的特点,制定了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内容如下:
3.2.1 连续无故旷课三次(含三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每学期累计旷课五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
3.2.2 学生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按旷课处理。
3.2.3 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表现,确定其平时成绩。
【中图分类号】J70-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16-01
舞蹈课教案是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需要精细的设计和策划。
在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的分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由于舞蹈课不同于体育课单纯的肢体运动,它还涉及艺术审美的感知,以及形体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掌握编写舞蹈课教案的基本方法,综合考虑舞蹈课教学的特殊性,十分重要。
一、舞蹈教案是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阶段性体现
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总结,仅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作概括性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往往缺乏实际的可实施性。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教案,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例如在芭蕾基训的形体课训练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手段,塑造学生的正确身形和优美体态,同时对芭蕾舞的基本动态特征、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基础训练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内容包括:地面热身训练、把杆上的训练、把杆下的训练以及表现力组合训练。在舞蹈教案中就可以将这些课程的训练细节作明确的书写和规划,如将地面热身训练分为具体的腿与脚的练习、上肢和上身的练习以及整体的配合练习等;将把杆上的练习分为基本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小弹腿、单腿蹲、大踢腿的练习等等。
二、舞蹈教案是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后,向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
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必经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通常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四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整体,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只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处理好“教”的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素质状况、及学习舞蹈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才能处理好“学”的环节。再在舞蹈课堂实践中努力实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处理好“教”与“学”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舞蹈教案的设计编写,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在教授民族舞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下形成的特殊的舞蹈语言,将这些“舞蹈理论”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像蒙族舞蹈中有很多的手臂和肩部动作,如常出现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抖肩、柔臂、碎肩的舞姿,是与蒙古族人民常年骑马游牧有关;藏族舞蹈则以松胯、弓腰、曲背、屈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受制于其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和山地环境等多重影响;维族歌舞中以节奏明快的手鼓、忽旋忽跃的舞步、委婉辗转的散板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域舞蹈,歌舞中反映乐天知命、欢快、喜庆的美好愿望,是与其沙漠干涸的居住环境,以及受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影响有关。舞蹈教案要能提出这些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了解动作背后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
三、舞蹈教案体现教师的逻辑组织能力,提高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舞蹈教师要进行教案写作,就必须搜索整理相关资料,包括采风观摩笔记等第一手资料及利用网络、舞蹈类书籍、报刊、舞蹈文献、摘要等第二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归纳总结,对教案进行合理布局。对教学重点、难点作明确的设定并选择好解决方法。而课堂教学要以这些为基础,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案编写的好与坏,体现舞蹈教师的文案写作能力以及逻辑组织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其中教学组织要求教师按照大纲的总体要求,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有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分理条目,选择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切资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求教师对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适时调整。因为在课堂教授针对的是整个集体,教学方法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水平的提高。舞蹈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制定教学方法,因此对于教案而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即在规定的时间和教学范围内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步骤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这就需要教师对时间的安排进行灵活且准确的拿捏。从教案实施的效果来看,有充足准备的教师,即便在教学中有口齿之失,或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却最终能够清晰地讲授整堂课的内容。仅凭经验授课的教师,看似能有一堂生动活泼的舞蹈课,但从整体上看,缺少了稳定性和持久性,终不能创造一流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能比赛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25-0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而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增加。青年教师普遍学历较高,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教学理论和观点更新快,但是他们的教学技能发展也存在不足,因为青年教师大部分教学方法和经验相对薄弱,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传授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如何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尽快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实践表明,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运用技能比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势
(一)技能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能体现青年教师的能力和价值。教师技能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同时也成为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方式。青年教师通过技能比赛这个舞台,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技能有了较深的感悟,对赛后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有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在具体的技能比赛过程中,青年教师“以赛促教”,既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课程教学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的教风教态,又能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和同行们的切磋和竞技,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在比赛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二)技能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契机
在技能比赛过程中,通常各学校、各部门在选派参赛选手时都会先进行选拔、择优推荐参赛,每位青年教师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会和其他教师一起共同切磋、共同交流,这就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教学交流的平台。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学校都会有集体备课、教研室学习等形式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的研讨,但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需要走出自己的所在的学校,需要更多机会与其他兄弟院校、同行前辈多交流多切磋,而教师技能比赛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条和外校同行与前辈之间研讨教学经验和方法技能的桥梁。一般来说,参加技能比赛的教师来自全区甚至全国各个教学单位,参赛人员来源的多样性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教学交流机会。多个教学单位的教师参赛,使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可以呈现百家争鸣之势;比赛过程中,大家同台竞技、互相切磋,赛后结合经验丰富的专家、评委的进行评判与点评,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得到及时反馈。因此,参赛的青年教师既能跟同台比赛的教师相互切磋,又能向专家评委请教,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交流契机。
(三)技能比赛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
教师技能比赛注重的是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的呈现,参赛的青年教师在赛前要做具体的教学准备工作。参加教师技能比赛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青年才俊,经过所在系部推荐、学院评选、全校公开比赛、省级比赛再到全国的环节,在层层筛选、层层竞技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在层层竞技比赛过程中,青年教师会结合比赛要求,通过积累参赛的经验,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途径等。同时,通过比赛,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握、教学过程的整体组织、教学教案的整体设计、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师生的课堂互动等环节会逐步得到提高。比赛还能提升青年教师的人格品行、教学教态、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研究、课堂讲授艺术等方面。
(四)教师技能比赛对青年教师的发展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技能比赛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教师技能比赛,青年教师会无形中形成苦练教学基本功、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技能的状态,在比赛中也会认识到教学水平和技能是体现教师职业价值的重要方面。青年教师意识到在教学技能比赛中能真实反映出自己教学的水平,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教师技能比赛,参赛的选手都是各个学校选派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大家一起同台竞技,既能展示各自的教学水平,又能激发青年教师勇创佳绩的竞技精神,为青年教师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运用技能比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路径
通过参加各类型的教学技能比赛,青年教师可以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并不断增强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参赛中,也能从和其他教师的比赛切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弥补自身的不足,由此通过技能比赛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的教学技能。
(一)运用技能比赛,增强青年教师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程受众的特点要有清晰的认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程受众的特点科学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情境要有较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青年教师在参加教学技能比赛前,会对参赛内容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与规划,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赛前的准备阶段,青年教师会对参赛环节进行不断的研究与练习,通过反复多次练习,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的掌控能力都会逐步得到提高。同时,青年教师在赛前对参赛内容的选择、教学素材的搜集、教学设计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综合教具的采用都会精心进行准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具体参赛时,青年教师通过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在参赛内容上会选择更能体现课程专业性、最能代表专业学术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凸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以具体的教学环节体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在比赛过程中尽可能使得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更能在教学中体现青年教师参赛者的整体教学技能与水平。
(二)运用技能比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结合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各个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形成整体完善的教学方案的过程。青年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可以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完成教学目的为宗旨,逐个解决在参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教学原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在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时首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对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进行具体安排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会发觉教学设计与常规的授课教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设计要避免与授课教案相混淆,它不是简单地在课程的整体授课教案中抽出一部分。虽然教学设计和授课教案均包括了对课程每个学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等,但教学设计相对于教案来说在教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上都高于常规的授课教案设计,尤其在技能比赛时,更要发挥课程的专业特性。在教学设计中,对参赛课时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应该深入挖掘,要体现出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整体把握。青年教师在对参赛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托于教材但高于教材,应综合自身的专业特性和教学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对教学的创新,突出对参赛知识点的创新性把握,充分展现青年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技能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一般的教学技能比赛包括多个环节,例如有现场授课,还有教学设计评比、说课和现场答辩等。这些环节都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很普及。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对多媒体的操作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学会大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学技能比赛,青年教师大多会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知识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参赛时以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可将课程中涉及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以更灵活更直观的方式演示,能够全面展示教学知识点彼此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俗易懂。参赛过程中,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青年教师要明确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同于普通的研究报告、项目总结等,不能简单地将教材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框架中,尤其是参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教学内容、突出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为目的。参赛内容的多媒体设计,应避免一张PPT里有过多的文字,要有效地将文字内容以图表、有声视频演示等方式直观呈现。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不能有了PPT课件就完全放弃传统的板书,应该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课堂板书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因此,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更能熟练地将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不断提高综合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
(四)运用技能比赛,增强青年教师的个人修养
举行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的目的和意义除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之外,也在于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发扬教师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精神,让青年教师能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以赛促教,让青年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会有效地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引发互动和共鸣。就学生方面而言,个人修养高、有人格魅力、有涵养的教师更能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人格来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比赛时,教态是参赛者给评委的第一主观印象。青年教师技能比赛不仅仅是对教学技能的比拼,在规定的参赛时间内,青年教师除了要全面展示自身所具备的教学技能,更要体现自己的整体教学素养。教学技能比赛不是一场演讲比赛,亦非个人能力表演,技能比赛体现的是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个人涵养与人格魅力。青年教师在比赛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应该精神饱满,说课时要落落大方,教态应该亲和大方,避免频繁出现不必要的手势,语言表述尽量精练和准确,少用或不使用口头禅,不要频繁走动,肢体语言运用要合理恰当,着装整洁得体。同时,要加强对教学现场的掌控能力,通过语言、眼神与听众及时互动,依据现场反映及时调整参赛的各环节。通过参加教学基本技能比赛,青年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个人修养。
教师技能比赛是一个平台,比赛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比赛“以赛促教”,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在各学校积极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阶段,以教师技能比赛为依托,借助技能比赛的大平台,既能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也可以推动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最终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丹.“以赛促教”激励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以“学术特长型”青年教师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8)
[2]颜研.讲课比赛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3]熊志勇.讲课比赛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新形势下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广西为例”(2015C486)
三语备课组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
我们三语组共有十位教师,在方主席的领导下,他们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组员关系和谐一致。张主任领导工作繁忙,张主席年岁已高,但她们从来都是宁可自己累一点,组内的事也从不少做一份,同时为年轻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得到了组员的敬重;唐敏、钱小平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把经验贡献给大家,束艳、刘雅、高岚、顾中华、王丽、凌星华等几位教师在工作中能虚心请教,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总之,三语组成员干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都有一颗敬业爱岗之心。我们三年级共有学生五百多人,他们个个勤奋好学,天真活泼和我们的教师共同组成三年级充满朝气的群体。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我们三语备课组工作搞出特色,首先积极完成学校的各项语文教学常规工作,每周
二、周四的备课、教研活动,组员们要准时参加,充分准备,积极讨论,完善教案,及时打印,修改,上交教案。平时能结合常规考核,大家互相听课,评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演练场听课,评课正常有序,要以迎接“六认真”工作检查时的要求,严格检查作业、教案等力求达到学校的高标准,落实“六认真”的新的要求。另外作文竞赛、古诗背诵、单元测试、参观访问各项活动组织要秩序井然,充分深入提高、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意见,以学校办学目标为指针,以”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兴趣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着力于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加强语文教学流程管理,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健全质量调控机制,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继续抓好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创设浓郁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2.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增强教师自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争创优秀学科组。三、具体措施
1.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准时、认真,真正达到提高成员的上课水平。
2.组织学习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各种小语教学杂志,提高组员的理论水平。
3.聘请学校的语文教学专家、领导作上课、理论研究的指导,切实有效地更新组员语文教学的旧思路、旧方法。
4.积极报名、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在赛场上磨练教师的水平。
5.积极报名、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教学研究的理论总结,参加拾教海探航”的论文竞赛。并积极投稿。
6.合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阵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7.开展“提优补差”课题研究,从上课、作业、辅导几方面找方法。
8.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春游、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各班开展自己的特色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
9.抓好各项学生在校的语文学习常规,如早读课、写字课。
10.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的写字竞赛、读写竞赛,力争在大赛中展示我们的学生。
11.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严格把握作业的质量,控制数量,及时批改,及时调控教学。
12.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好学校组织编写的《日记精逊、《古诗文诵读》、《课外阅读指南》,本学期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测试和调研,并组织展示。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编写要求一、每课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几部分,最后在括号中注明教案设计者的姓名。二、课题采用三号仿宋体加粗,每部分的名称采用小四号黑体,每部分的具体内容采用五号仿宋体打樱三、每部分的名称前不加序号,具体内容可分四级,序号分别为:“
一、
二、三……”“⒈⒉⒊……”“⑴⑵⑶……”“①②③……”。一级序号后加顿号,二级序号后加小圆点,三级、四级序号后不加标点,也不空格。
3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的伟大历史意义。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地句子。
课时分配两课时
课前准备一、教学挂图;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三、让学生预习课文,要求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边读一边想,读的过程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找出意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1.明确要求:
⑴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
作业设计
……
板书设计
关键词: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31-05
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改之前,我们对体育课教学方法的认识较为固定,即传统教科书中的讲解法、直观法、语言法、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预防纠错法、游戏与竞赛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自新课改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以来,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开始出现“一分为二”现象:“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体育课教学方法同样开始“一分为二”: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并出现了教师活动(教法)、学生活动(学法)不同的编写栏目,从而导致了很多具体内容的错误与偏差:有的老师只写了教法、不写学法;有的老师写的教法与学法是不对称的;还有的老师不知道怎么写教法与学法,乱写一通;等等。
把体育教学方法分割为“教法与学法”并非体育课程特有的现象,它是新世纪教育学科改革的产物,对于这个新生事物,我们采用拒绝与否定的态度是不明智的,接纳与深化研究才是正确的选择,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明确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作用与价值;体育教法的种类、体育学法的种类;体育教法与学法预设的规范性;等等,这就构成了本文的研究问题。
一、再次认识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意义
体育教学方法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似乎问的有些多余,因为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着形形的方法,但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不多问个为什么,那么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往往会迷惑我们行进的方向,体育教学方法也是如此。从词义角度来理解,“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我们从上述概念中不难发现,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是“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换而言之,体育教学方法因体育教学目标预设而立,因体育教学目标达成而亡。结合本年度体育教学质量的讨论选题,笔者把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构图为图1所示。
如上所述,体育课教学方法存在的意义在于:体育课教学方法为体育课教学目标服务,进而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预设的体育课目标是配置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前期;体育课目标的达成是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终结;体育课教学方法选择需与体育课教学目标相一致。
二、体育教学方法划分与种类回顾
规范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所需,也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急需,但其难度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中有关教学方法的提法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因此,教育学有关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参考价值有限;二是前期有关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较为匮乏,划分体系不够科学与完善;三是,体育学科不同于教育其他学科,是一门以操作性为主要特征的特殊学科,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相对不足。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国外有关的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根据人的活动特点,把教学方法划分为三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把教学方法归为四类:呈现的方法、实践的方法、发现的方法、强化的方法。
威斯顿和格兰顿根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1)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2)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3)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4)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I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其次,我们回顾国内对教学方法的表述。
李秉德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教学方法分为五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黄甫全教授提出了层次构成分类模式,把教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1)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2)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3)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的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再次,我们回顾各类教材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划分种类(表1)。
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理论对教学方法的划分由于其依据不同而呈现了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学校体育学》教材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划分因其依据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种类:有的按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划分: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方法、发展体能的方法、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方法;有的按教法与学法进行划分:教师指导的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有的把学法特指为学生练习法;等等。总之,以上划分依据很不统一、种类差别较大,对于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设计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并形成了现有大量体育课教案中教学方法非常混乱的现象。
三、体育课教学方法重新划分
以矛盾论视角分析,“教法”和“学法”是构成教学方法这一矛盾的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教法”和“学法”具有不同的主体,“教法”的主体是教师、“学法”的主体是学生,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如教师在做动作示范时,学生则在现场观看教师示范的动作);再次,在不同的阶段,两者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教学初期,教师“教法”是主要方面;教学后期,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学会所学内容,即体育课教学目标达成,“教法”随之告终)。
总之,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与新颖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而学法的主要核心在于是主动地学还是接受式地学、是个人自主地学还是团体合作地学,这就涉及了传统教学方法改革与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变革,根据前期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方法相关性的认识,结合学生学法核心内容,针对体育课教案中“教学方法”描述较为混乱的现象,我们把体育课教学方法一分为二:“体育课教法”+“体育课学法”:体育课教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实施的方法、体育课学法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方式为主实施的方法,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所示,从“教法”角度而言,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关运动技术理论知识的教法。虽然运动理论知识并非体育课教学的本质内容,但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有关运动技术概念、原理、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把运动理论知识的教法总结为:讲解法、启发法、提问法、对比法、讨论法等。
第二,运动技术是体育课教学的本体,其教法为:动作示范法、实物演示法(图片、展板、模型等)、媒体辅助法、动作分解法、动作完整法、口令指挥法、保护帮助法、动作纠错法、反馈评价法、重复训练法、游戏竞赛法、情景设置法等。
第三,把课改之前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修改为“发展学生心理与社会适应”方法,结合十提出的“教书育人”基本精神,本文把“发展学生心理与社会适应”的方法调整为“育人”方法,具体为:榜样法、鼓励法、奖惩法等。
第四,把传统体育课的“体能”教法简化为:负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并把之前的“练习”改为“训练”,因为“练习”主要是从学生角度而言,“训练”则可从教师角度而言。
另外,从“学法”角度而言,其划分的依据是:一是学法与教法基本相对应,如教师实施了动作示范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观察法等;二是学法主要以学生“主动或被动”“个人或合作”的方式为核心。因此,“学法”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运动技能的习得是学生个人的事,只看不练是不能达成掌握运动技能目标的,所以,涉及学生个人的学法有:如观察法、聆听法、探究法、反省法、模仿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动作纠正法、负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持续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2)由于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长期以来体育课教学主要的教学形式,因此,学生的集体学法可采用全班集中学法、分组合作学法的形式,分组合作学法又有:两人一组、三人一组、五人一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
四、体育课教案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法规范性建议
篮球:体前变相换手运球教案
1.指导思想(略)
2.教材分析(略)
3.学情分析(略)
4.教学步骤(略)
5.具体教案(表2)
(一)以上教案主要的亮点
(1)给学生分发学习卡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2)球性练习内容较为丰富,包含了众多的练习形式:两手弹拨球,球绕环:绕头、绕腰、绕膝、绕腿,双手拨地滚球,持球左右转体探肩,胯下绕“8”字,抛接球:击掌或转体;(3)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形式循序渐进:由原地三个练习转向绕“障碍”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步骤等方面的问题
因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与本文选题关联度不大,因此,我们将在另文中具体阐述,本文只对具体教案中与教学方法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体育课教学目标方面的问题
(1)体育课教学目标陈述格式不够到位。该目标表述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教育学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其主要的缺点在于:首先,技能目标中的“技能”并非特指运动技能,与体育学科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次,缺失体育课中有关“身体”方面的目标。
(2)体育课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首先,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好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含糊不清,不够具体,不具有课后评价的操作性。其次,一方面技能目标之一“使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技术完成练习,一半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大部分能连续运用此技术在游戏、比赛中有所体现”不够具体,没有说明具体的运动技术核心内容,缺乏评价的操作性;另一方面,该课是新授课,也是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一半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能实现吗?显然不能!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只学了一节新课就基本掌握了“篮球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那么这个老师真是神了。技能目标之二“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快速移动能力”并非是运动技能目标;再次,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同伴合作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课中实施路径与操作的可行性。
(3)领域目标与教学目标相互混淆。“领域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上位目标,在具体的教案中再次表述领域目标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没有必要。其次“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领域目标吗?是什么领域的目标?
3.教学单元学时不明确
该教案虽说明了是新授课,但没有说明总学时(在教材分析部分也没有说明),这就容易导致该课教学目标盲目化,因为同样是新授课,总学时为3的新授课与总学时为6的新授课,其教学进度是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也是不一样的。
4.动作讲解要领缺失
该课的主体教学内容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但在整个教案中却没有该动作的技术要领,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讲什么”的模糊性,设想一下,体育教师连主体教学内容的技术要领都不熟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精讲多练”呢?
查询《篮球》相关教材发现,教科书对该动作技术的描述也是不够准确的,如《篮球》教材之一的表述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以由右向左做体前变向换手为例:变向时,右手拍按球的右后上方,把球从自己的右侧拍按到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用肩保护球,然后换手运球,加速前进。
该表述存在的问题是:(1)左右方向没有明确交代是以进攻队员还是以防守队员为参照的。(2)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与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的动作不是“同时”关系,而是先后关系。
查询另一本《篮球》教材发现,其表述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队员从对手右侧突破时,先向对手左侧运球,当对手向左侧移动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使球经自己体前右侧反弹至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右肩挡住对手,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从对手的右侧运球超越对手。”
该表述存在的问题是:(1)左右方向一般以进攻队员为参照体,而该表述是以“对手右侧”中的对手为参照体的。(2)文中的左右指向有矛盾:最先的“右侧”是指“对手”右侧,之后的“右脚”又指“运球队员”。(3)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与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的动作不是“同时”关系,而是先后关系。
观察图3“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经本文修改后的技术要领为:“以进攻队员由右向左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进攻队员先向右侧运球,当防守队员向右侧移动时,进攻队员突然移动身体重心至左侧,同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从体前右侧反弹至左侧前方,随后,右脚迅速向左前方跨出,并用右肩挡住对手,然后换手运球,加速前进。”
若有口诀则使讲解更为简练:“左侧变向佯攻右、重心迅速向左移、右手拍球反弹前、右脚跨左并探肩、摆脱防守换手行。”
5.“运球抢球游戏”安排不合理
该教案在课的基本部分后期安排了一个“运球抢球游戏”,要求学生在练习中体现所学的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笔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设想一下,八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课就能实践运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吗?显然不能,既然如此,安排此类竞赛游戏的作用是什么?是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还是巩固所学内容?如此安排不仅会牺牲前期所学内容的成果,而且更有可能会对所学内容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改进建议
1.理顺体育课时计划(教案)的结构
综合以往体育课时计划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笔者把体育课时计划(教案)总结为7个部分的内容:(1)设计理念;(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6)教学步骤;(7)具体流程(表格式)。
2.表格式具体流程的规范性建议
建议把之前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放在教案的第三部分到第六部分表述;把教师活动的具体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教的步骤与教法;学生活动的具体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学的步骤与学法。
3.具体流程中的“教法与学法”表述建议(表3)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 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 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 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 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能够转化为或服务于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优质课程资源,是创新化学教学设计、顺利达成化学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条件。
怎样才能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来创新化学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可以从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这三方面对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一、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角,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创新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色彩,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特长、优势,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驾驭课堂,展示自我风采。
1.加强学习,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
教师的知识应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新课程理论,在学习中提高完善自我,创造条件,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可以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校讲座,也可以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同时,教师应对已有的教学设计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自我创新。
2.扬长避短,凝聚教师个体的教育合力进行创新
教师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创新能力也是有限的。创新教学设计应该集思广益,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利用团体的力量进行创新。如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创新教学设计。每位教师将自己的备课教案在全组进行交流、商榷和探讨,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确定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再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教案修改使用。
二、合理整合学生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应树立新的学生观,为学生而设计、为学习而设计是创新设计的基点。学生是课堂设计水平高低的真正评判者,创新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创新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2.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兴趣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善于创设良好的情景,挑起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探知欲望形成强烈的期待,激活学生思维;再瞄准学生求知点,发展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创新教学设计可将信息技术做为认知工具,为学生深层次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提供支持。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充分、更有效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等各种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知识产生的“真实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如果能再现“真实的环境”,并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数量,减慢知识记忆的衰退,学习更多的知识。学生在各种虚拟的“真实”环境中,既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学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开展尝试猜想、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利用网络建立信息资源库和教师备课系统
资源库包括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图书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这样就减轻了教师备课的难度,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高三数学复习课,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备好一节复习课远比备好一节新课难。因为在复习课中,要强调和突出重点,解决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落实,要进行知识的巩固、完善、综合和提高。
备课首先要备大纲。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就是高三数学复习的指路灯。作为高三复习课,要从整体上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解答及评分标准,还有试题评价报告。《高考考试说明》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针对性,试题解答和评分标准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力武器,是指导本年度复习的风向标。
其次,要分清重点和难点。二者不尽相同,有些重点不一定难,各类学生必须全部掌握;相应的,有些较难的知识点又不一定是重点,仅供全体了解和中等以上的学生掌握。并且,课堂上要给学生指明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要注意撰写教案。一定要摒弃“毕业班老师勿需写教案”的错误观点。只不过教案的内容和新课教案有所区别而已:不仅追求完美的形式,更要注重实用的内容。可以把发现的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等都写入教案,这样的教案,不仅实用,而且还有珍藏的价值。
二、课堂教学要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者。在新课标中,数学教材体系的调整较大,新教材在知识处理上有较大变化:呈现方式趣味化、图形化、简单化,做到“入口浅,寓意深”。为此,所有高中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应把课堂作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主阵地,把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高考改革不断走向深入,题型方法创新越来越突出的今天,高三数学复习课,一定不能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中实现创新、突破,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规范化意识和计算能力。
现在高考实行网上阅卷,数学试卷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三复习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解题书写的训练,更要避免因缺少步骤而失分的现象。要求学生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来看待,认真对待每一题、每一步的书写,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高考数学对运算能力的考查正在发生变化:以往考查的重点是“正确、迅速地进行数与式的运算、变形的能力”,近几年提高到了“在懂得基本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运算策略的选择、估算意识以及对运算结果的反思、演算的自觉意识”的高度。所以,近几年高考试卷的运算量都很大。因而,高三数学复习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计算上麻烦但又有一定运算技巧的代表性题目,让学生现场演板。还一定要学生彻底戒除对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依赖,在作业和考试过程中只用笔算和心算,不断提高其独立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程度。
四、讲究试卷的评讲方法和技巧。
高三数学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考试多,所以如何高效地讲评每次试卷就显的尤为重要。
1.贵在方法,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在试卷的讲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化归或分解,做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找到最佳的解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照顾一般,突出重点。常规试题不讲或略讲,对那些涉及知识点较多的题目要重点分析与讲解;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反复训练。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讲评前心中有数,才能做到讲评时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