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德育渗透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第1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存在不足 发展方向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学开展存在的不足及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也是对学生基本道德素质进行不断提高的主要教学科目。通过语文德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道德观念存在的不足,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行为意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达到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目的。这一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以上观点论述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在。

二、传统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内容与教学实际相脱离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德育渗透过程很多教师具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得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过程显得尤为被动。这样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同时广大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从内心对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排斥感。这就充分说明德育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脱离对学生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方面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关键学科。教学中应立足于小学学生阶段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对其德育教育发展新方向展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光辉. 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9).

[2]陈梅.拨动语文教学的生命之弦――浅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焦苇,计琳.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上海德育“十一五”改革发展纪实[J].上海教育,2010(18).

[4]李兴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

第2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德育教学是与素质教育教学的理念是相适应的,通过德育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简要分析。

一、建立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评判教学的唯一标准,这严重与德育教学的理念相悖。德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渗透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来推动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而通过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以下就是笔者的建议:(1)因为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故而在语文评价体系中需要面向全体的学生,要综合评价班上的每一个学生。(2)在评价中,除了要将学生的语文成绩纳入评价中,还要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等也都纳入评价体系中去。(3)语文评价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故而教师应在评价中鼓励与表扬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信心,进行以后的语文学习。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的评价体系为例,教师就应先对学生本学期的语文成绩进行以此总结,然后还要考虑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对语文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进行夸奖,对于语文成绩有所下降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鼓励他们下次努力。并且,教师还需要找到一些其他方面突出的学生,比如对记古诗词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等等,也要提出表扬与鼓励。

二、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学生今后语文的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故而通过德育教学对小学语文的渗透,能够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与有效性。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德育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主要是诗词与课文,故而教师应对这些诗词与课文进行设计,通过思想感情等来熏陶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认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比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青蛙和乌鸦谁说的是真的?如果他们都没有撒谎,那是为什么呢?”借此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带学生深入分析青蛙和乌鸦的语言与观点,从而揭示课文的主题与主旨。

第3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活动;学生;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64-01

人格对一个人来说属于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格,便谈不上做人做事,因为人格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是一个人的灵魂。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教学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语文是培养学生的最关键的一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融合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一步。人格是陪伴人一生的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对于高中生未来的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信息潮流化和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学生容易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渗透和影响,通过进行德育活动,推动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好的人格的途径

1、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高中语文课本里字里行间都带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或者是强烈的民族情怀,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能够被这些优秀的文化和民族情怀所感染,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又能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自身的情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这些优秀的课文来融合德育。同时,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只是看重喜剧的结局,悲剧的故事更能够刺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悲剧带给心灵的冲击,就像《纪念刘和珍君》《窦娥冤》等文章,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就是人格培养的过程,因为所有的悲剧最终都会讲述一个道理,参照这些故事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就像找到了一面镜子。所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时读出文章要表达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时建立正确的、健康的人格[2]。

2、带领学生多读古诗词,从古人的诗词中读取能够建完善人格的有益内容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不仅需要讲明白诗词的意思和个别字词的用法,更重要的是要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明白讲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伟大情怀。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要感受诗人的豁达的情怀和想要报效国家的心情;学习杜甫的《蜀相》中“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让学生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的惆怅等。不同时期的诗人,不同境遇的诗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情怀,就如读的诗词就会被他的伟大的胸襟感染,不知不觉地就会崇拜老一辈的革命家,同时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古诗词中包含的许多坚忍不拔、报效国家的高尚品格一定会对当代的高中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对学生的人格完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并且读好书

读书的过程也是人格建立的过程。在高中语文德育活动中,学生仅仅依靠课本中的课文是不能够开阔视野的,一定要增加课外书的阅读量,在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高中生有着比较强的理解力,又处在渴求知识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如果高中生不能够甄别书籍的好坏,也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语文教师要重点对学生课外书的阅读进行引导,推荐给学生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尤其是一些能够帮助高中生完善人格的课外书。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就具有坚韧不拔、积极向上、乐观的品质,是高中生学习的榜样。另外,学生所读的课外书可以涉及多个方面,比如除了文学类书籍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技类的图书,这样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最终让学生在优秀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完善人格,在阅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3]。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人格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不成熟,需要有益的、健康的、优秀的、正确的思想来促使其思想走向成熟。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进一步的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高中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有着强烈的关联,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同时进行德育,以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借助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丽颖.如何在高中语文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J].新校园(中旬),2015,06:22.

第4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新一轮课改以来,国家和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为此国家也在不断呼吁重视德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小学语文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对学生的评判,不再是单纯的看成绩,而更多的是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在语文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一方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

(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不仅在于学生的先天条件,更在于后天培养。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

(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涵。语文,是一种社科类的课程。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对于渗透德育有着先天优势。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于做好小学德育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对于做好德育工作,有自己的体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将试着总结一下这段时期内,对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措施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一方面要结合语文教育的自身特点,在课堂中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做。另一方面要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在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努力使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配套,相适应。只有有了正确,良好的考核机制,才会有正确的德育方案,才能激励学生在这方面下功夫。第三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语文教育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老师填鸭式的过程,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相长,教学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第四就是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要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来设计德育。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特点,语文是一门社会性学科,是一门沟通性较强的学科。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文本。在认识文本的过程中,深化德育的内涵。在字词句中,把握文本表达出的内涵;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的崇高气节;在课堂情景中融入德育。“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这首《示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字词句上,诗句精炼。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陆游那种渴望家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在烘托出爱国的气氛下,此时正是激励学生爱国精神的,最合适的机会。在教学过程实现德育,使我们必须学会。

(二)要设计一个正确良好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这个机制不仅仅应针对学生,更应针对教学的主导者――老师。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在一个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下,尽管有健康的教学机制也会被扭曲或者是被异化。语文教育工作,也适应这个道理。做好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必须有一个健康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德育。可以把语文成绩按百分比分成纸面成绩与德育成绩两部分来进行综合评判。

(三)要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德育是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单独的,一个人的德育即便是做的很好,也是无用的。因为道德只有在与人互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学相长,教学结合。教学实际上就是两个部分,一是教,二是学,两者缺一不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他们说的对,我们要敢于接受;他们说的不对,我们更要找出他们不对的根源,然后帮助他们改正。不能“不教而诛”。

第5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一、中专语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的人,每个阶段的外在环境都对其进行着德育教育。从家庭对其进行的对与错的教育与影响到小学、初中阶段的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从升入大学、参加工作到成家立业,单位、社会对其思想道德的诸多要求,我们不难看出道德教育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果没有合乎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素质,那他将会寸步难行。中专生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处于可塑性很强的状态,很多同学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美与丑、对与错方面与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鉴于此,中专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学校管理者与教学实施者的面前了。

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说,中专生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学生,也不同于大学生。现在的初中、高中学生,他们对语文的认识,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种外在的压力———升学。因此,不管怎样,他们对语文知识及其思想内容都要无选择地加以接受。大学生年龄较大,所受的教育时间也相对较长,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而处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专生,尤其是理工科学校的中专生,他们许多是从初中直接进入中专学校的,既不担心升学的问题,也缺乏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他们认为语文是基础课,可学可不学,尤其认为语文中的思想因素意义不大,这样,要使他们接受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接受语文中的德育因素,教师的作用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各个学科中都蕴涵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坚持文道结合原则,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就品德说品德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范文,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语文学科内容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要使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篇章里体会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再通过中国历代文人笔下的荷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追求高洁人格的情感。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通过讲解四大发明,使同学们了解中国在历史上的伟大之所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其努力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从而使伟大的祖国更加强盛。

(二)注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人格在社会上指人品,在心理学上指人的个性。人格和能力是人的心理特征的两个基本属性,我们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和综合性。语文既是人们进行思维和实际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的思想的体现者,因此语文教学既体现其工具性,又体现其超越工具的人文性,只有这样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引导他们学习教材内容,陶冶情操,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进而培养优良的品格,塑造健康人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学生智能的开发,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自信心和意志进行培养,把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寓于语言教学之中,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分析、评论、挑剔,有较高的自信心和自制力,这些都属于学生的人格品质。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从理解语言文字、结构中体验语文内在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可以透过语言材料的学习将知识性、工具性和文化性相统一,挖掘其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三)形式自然,方法灵活

语文课的德育和智育应当是水融、相辅相成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点是在“潜”字和“润”字。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德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只要一有可能就立刻实施教育,形式上也不拘一格,如讨论、写读后感,或用讲授式、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法都可行。但有一条可参考的经验,那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情动情,如讲解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其写作意图是借写梅雨潭的“绿”来抒发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之情。此文德育的渗透点是使学生体会梅雨潭的美丽,同时体会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在讲解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用饱含激情的语调朗读全篇文章,能使学生体会到梅雨潭的绿真是太美了,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先为学生创设了美丽的心理环境,然后学生带着这种心理状态进入学习境界,祖国河山之美就全深深地铭刻在学生心中,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凡是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任何方法都是可行的。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利用语文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还存在两种错误做法。

第6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教学 德育功能 对策

所谓的德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高中阶段的德育是学生成长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的关键时期,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将德育放在首位,并将其作为中学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以知识教育为主,而语文知识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因素、道德精神,对德育有很大的帮助,为此,需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本人结合自身的经验,阐述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意义,并提出对策。

一、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意义

为了对语文教学德育功能进行研究,需要明确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促进德育工作开展

高中是德育开展最为紧要的阶段,面临高考以及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学生需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习惯,养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勇于开拓进取,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而语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名家作品、时代散文、诗词歌赋等都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这也是德育开展的重要感性资料,从这个角度来看,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全方位、多角度发挥语文德育功能,是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客观需要。

2.完善德育手段

立志成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尊老爱幼等基本道德准则,是高中德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理论教育为主,致使教育抽象化、工具化,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语文学科具有感性化的特点,富有思辨色彩,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完善德育手段,提升德育实际效果。

3.肩负语文教学使命

语文教学并非只是简单的学科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太多的“密码”蕴含其中,不但传授知识,还传承文化。语文教学既是一个锻炼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应试教育和升学高考的严峻背景下,语文教学功利化色彩较为浓重,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成为主要目标,而在情感教育、价值培养等方面并不是十分到位。为此,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是语文教学应该肩负的重要使命,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

二、新课程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需要提出发挥德育功能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巧妙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积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心中爱国的种子滋长发芽。在正式学习文本之前,教师要善用作者简介这个环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诸如在教授《祝福》正文之前,教师就可以把鲁迅弃医从文之路对学生进行简短的介绍,并将其以文学解放民众的爱国之情与学生们分享,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语文教材中有诸多描绘大好河山的写景抒情片段,这些文字描绘了山川的秀美,反复诵读这样的文章,能够陶冶学生的心性,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满怀自豪感。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诸多的中华文明,不但包括艺术、绘画、建筑,还包括雕刻、印刷等,我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文明史十分耀眼,教师可以设置问答、讨论、分享等环节,使学生加强对祖国灿烂文明的了解,这样也可以使其心生骄傲。

2.灵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内容在很大程度和语文教学的内容重合,两者都建立在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基础之上,只不过语文教材包罗更广,着重于文章的审美、知识的传授,而德育则将思想品德教育、价值教育、习惯培养等作为重点。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善用富于感情的语言,语文教学带有很强的感性色彩,为了达到教化人心的目的,教师要用有感情的语言教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将感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中讲述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这样不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其对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解。诸如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饱满的感情,将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立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其二,善用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直接影响。新课程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要和蔼,采用鼓励型教学策略,多对学生加以表扬,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批评,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多以道理辨是非,而不是单纯的惩罚。只有通过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人、尊重自己,学会接人待物,与人相处,学生的思想品质才得以巩固提高。其三,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教师要善于规范自己的行为,正所谓其身不正,其令不行。教师在课堂上弘扬的思想道德精神,自己要亲身实践,诸如孝敬父母、树立远大理想等,只有通过身体力行,才能提升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3.合理选用道德教育方法

思想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接合面,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教育方法。具体来说,要采取如下方法:其一,情感共鸣法。情感是没有界限的,人的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情景体验、情感分享等都会促进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感情,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入文章描述的情境,加深对价值、情怀、思想的理解,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其二,委婉突破法。思想认识、政治立场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势必会涉及,如果平铺直叙地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解读文章,不但丧失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美感,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为了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师要善于抓住突破口,加强对文章深层的挖掘,寻找和思想教育内容联系的点,以此深入,切不可全面大论政治、思想,应该不露痕迹、不着声色,如此才能将思想教育渗透其中。其三,组合教学法。语文教学的形式多样,为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诸如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等,通过活泼的气氛,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思想道德品质的领悟。教师要善于从语言表达入手,将作品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解读深层次内涵,并对其加以精彩、到位的点评,逐层深入、步步为营,如此才能更好地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4.着力提升教师德育素质

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求真求善,教师就需要具备过硬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为此,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激发其聪明才智;其二,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新课程的重要支撑,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其需要,考虑怎么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素质;其三,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接受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明确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开展创新型教学,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5.注重加强德育实效

新课程标准丰富了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为此,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要发挥出来,就需要植根教材,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寻找准确切入点,为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更多德育内容,就需要结合当前的国情,选择那些名言警句,由此深入,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通过这样的佳句深入,非但不会觉得生硬,反而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启发。其二,注重自我教育,为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就需要调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辩证地接受语文知识,汲取其中的营养,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总结

语文教学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蕴含了大量传统故事、名言警句,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功能发挥出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不仅是促进德育工作、丰富德育手段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育人使命的重要承载。高中阶段对学生至关重要,德育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未来发展的前途,只有进一步提升高中德育效果,才能深化新课程改革,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全面地发展。而语文教学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与德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是必然的选择。本文对发挥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下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凌希明.多种阅读训练法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文学教育(中),2010(1)

[2] 凌希明.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文学教育(中),2010(2)

[3] 赵霞.谈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职教论坛,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