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概念英语范文

新概念英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概念英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2012年12月的六级考试已告一段落,本次考试首次采用“多题多卷”的考查方式,因此这次考试出现的六级作文题目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其中一个是“computer and man”,另一个是“on maintaining trust”。往年的六级作文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个具体话题进行论述,而这次考试的题目话题比较宽泛,算得上是“大话题”。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找不到写作思路,不知如何下笔。

 

对于国内四、六级考试而言,“大话题”的考查算得上是个新鲜玩意儿,尽管无法判断这是否会是未来四、六级考试作文的新趋势,但结合2012年12月四、六级考试的其他作文题(比如这次四级作文新出现了图表题)来看,我们着实应该认识到一点:四、六级作文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广。那么,今后考生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趋势呢?笔者认为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做好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上的准备。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写作思路

要解决“大话题”的写作思路问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的一个有效来源便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的课文。这些课文的话题涉及科技、文化、美学、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六级作文常考的话题。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考生可以对这些话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写作时要找到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问题就不大了。

 

笔者以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来具体说明。从题目可知,这个作文题目的立意是要探讨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可以从许多方面展开,而《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knowledge and progress (《知识和进步》)就为这篇作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思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很能启发考生的写作思路。下面我们来看文中的两句话,它们论述的就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的关系。

 

1. knowledge began to increase as soon as the thoughts of one individual could be communicated to another by means of speech. (人一旦能用语言同别人交流思想,知识的积累便开始了。)

 

2. what is called “modern civilization” is not the result of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ll man’s nature, but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 applied to practical life. (所谓“现代文明”并不是人的天性平衡发展的结果,而是积累起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结果。)

 

这两个例句所阐述的内容为此次六级作文提供了一个写作思路:计算机作为人类文明与技术进步的象征,对知识的积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人类知识进步的角度来论述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如:人类的进步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而计算机极大地促进了这种进程。如果能够从这种角度来落笔的话,考生的文章必然会与众不同。

 

此外,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探讨的是知识的积累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是“双刃剑”。这对考生完成该题目的写作很有启发意义:考生可以从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的角度来写。课文对利与弊的论述可谓精辟,譬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3. as is so often pointed out, 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 it is now being used indifferently for both. (正像人们常常指出的,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于造福,也可以用来为害。人们现在正漫不经心地把知识用于这两个方面。)

 

4. … gunners using science to shatter men’s bodies while, close at hand, surgeons use it to restore them. (……炮兵利用科学毁坏人体,而就在附近,外科医生用科学抢救被炮兵毁坏的人体。)

 

考生在写这次六级作文时可以模仿例句的写作思路:一方面,电脑可以帮助人类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电脑又容易诱使人类在游戏、网络上挥霍大量的时间。这种矛盾正体现出了电脑作为“双刃剑”的特征。

 

以上引述的《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只是《新概念英语》思路应用于六级写作的一个例子而已。事实上,《新概念英语》的课文(特别是第四册课文)提供的素材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写作考试中。同样以本次六级考试出现的作文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为例。考生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44课patterns of culture (《文化的模式》)中“风俗塑造个人行为”的论述来形成写作思路,论证一个信任或不信任他人的社会如何使得其中成员的行为变得更积极或更消极。

 

语言表达

除了写作思路之外,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语言表达的问题。一些考生脑子里有很好的写作思路,但却无法将自己的写作思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考生也可以通过研读《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仍以本次六级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考生如果打算从论述电脑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的角度组织文章的话,就势必面临着如何将写作思路落实在笔头上的问题。比如想表达“电脑有好处也有坏处”,很多考生可能只能写出“computer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这样缺乏感染力的句子。如果考生能借鉴上文提到的句子“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那就很容易把表达变得更生动。考生只需要对这个句子略作修改,便能在作文中写出既有层次又有文采的好句子,如:“computer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doing good or doing harm.”又如,考生如果想表达电脑(或其他什么东西)的变化趋势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51课predicting the future (《预测与未来》)中的一个句子:“computers hav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more and more powerful and cheaper and cheaper.”这样的表达语义清晰又简练流畅。

 

在写本次六级作文的另一个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时,考生同样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里的句型。例如,当考生试图描述信任沦丧的社会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8课patients and doctors (《病人与医生》)里的第一句话:“this is a sceptical age … our faith in many of the things in which our forefathers fervently believed has weakened …”这句话非常切题又达意。

 

小结

英文写作的要求无非分成两个部分:知道写什么(写作思路)与知道怎么写(语言表达)。而《新概念英语》恰巧能帮助考生在这两个方面练好“内功”。那么考生该如何利用《新概念英语》来帮助自己备考四、六级作文呢?

 

首先,从写作思路上说,考生在学习《新概念英语》课文特别是第四册课文时,一定要在关注词汇与句型的同时将眼光放在文章的主题思想上。词汇和句型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工具,而它们背后活生生的思想才更加宝贵。由于课文所涉及的话题都是许多作文考试经常出现的热门话题,因此考生通过学习课文中呈现出来的思想能扩宽自己的写作思路,有效解决在考试中无话可说的问题。

第2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自2012年12月起,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作出改革,同一考场开始实施“多题多卷”的新模式。就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来说,虽然目前可查到的已有四套试题,但这几套题之间的难度相差不大,也基本与往年的翻译真题难度持平。

语言学习需要厚积薄发,而翻译的学习更是见于日常的点滴积累。要想做好翻译试题,考生需在平常打好基础。《新概念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经典教材之一,在语法、词汇以及句型的使用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考生若在平时注重学习此类英语教材,定有助于四、六级考试备考。下面本文就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下文简称《新概念3》)中的例句为辅来解析2012年12月六级翻译真题,希望能以点带面,启发考生将教材中所学的词句与考试实战结合起来。

through years of hard work, they ___________ (已经把那片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解析 本题涉及三个考点,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①考查时态的使用。通过括号中的提示词“已经”可知,这句话要使用现在完成时态,即have done结构。

②考查动词词组“turn … into …”(把……变成……)的用法。考生如果熟悉《新概念3》的话,就会发现该册课文中曾多次出现这一词组。例如,第47课too high a price?(《代价太高?》)中的一句话里就出现了这一词组:“there are only four ways you can deal with rubbish: dump it, burn it, turn it into something you can use again, attempt to produce less of it.”(我们只有四种对付垃圾的方法:倾倒、焚烧、把垃圾变成再生材料或试图少产生一些垃圾。)

③考查名词“荒地”和名词词组“肥沃的农田”的英文表达法。“荒地”的表达还是比较常见的,美国诗人t·s·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为the waste land (《荒原》),标题中的waste land就是“荒原、荒地”的意思。第47课中还出现了fertilizer (化肥)一词,该词正是源于形容词fertile (肥沃的);而第56课our neighbor, the river (《河流,我们的邻居》)中也提到了词组farm land,即为“农田”的意思。由此一来,“肥沃的农田”即可翻译为fertile farm land。

参考译文 have turned that waste land into a fertile farm land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是六级翻译常考的时态之一,该时态看似简单,但很多考生对其存在误解,误以为这是一个“表过去”的时态。虽然这一时态表面描写过去的动作,但它强调的并不是动作在过去发生,而是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的影响,或者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持续到现在。所以该时态的落脚点是“现在”,考生要注意这一点。

it was long since i last saw her, and if she had not greeted me first _____________ (我几乎认不出她来).[]

解析 本题考查如下两个考点。

①考查虚拟语气的用法。通过非真实条件句“if she had not greeted me first”,考生可知这句话是对过去事实的一种虚拟,因此空格中的主句应使用“would have done”的结构。

②考查动词recognize (认出)的用法。《新概念3》的课文中多次用过这一动词。例如第2课thirteen equals one (《十三等于一》)中就出现过这一动词:“in the torchlight, he caught sight of a figure whom he immediately recognized as bill wilkins, our local grocer.”(借着电筒光,他看见一个人,马上认出那是本地杂货店主比尔·威尔金斯。)

参考译文 i would not have recognized her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虚拟语气的用法。虚拟语气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对过去事实的虚拟、对现在事实的虚拟和对将来事实的虚拟。

①对过去事实的虚拟: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式,而主句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have +过去分词”的形式。《新概念3》的课文中也多次出现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例如第25课the cutty sark (《“卡帝萨克”号帆船》)中的一个句子:“there is no doubt that if she had not lost her rudder she would have won the race easily.”(毫无疑问,如果中途没有失去舵,“卡帝萨克”号肯定能在比赛中轻易夺冠。)在这句话中,发生在过去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但作者想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慨,于是对发生在过去的这个故事使用了虚拟语气。

②对现在事实的虚拟: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式,而主句的谓语动词则常用“would/could/might/should +动词原形”的形式。第17课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长的吊桥》)中有这样一句话:“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if the bridge were packed with cars, it would still only be carrying a third of its total capacity.”(据估计,若桥上摆满了汽车,也只不过是桥的总承载力的1/3。)我们当然知道一座桥不会摆满汽车,但这里作者为了表达该桥的承载能力,使用了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③对将来事实的虚拟: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可以用过去式、“should +动词原形”形式或“were to +动词原形”形式,而主句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动词原形”形式。

此外,虚拟条件句还有一种变式叫含蓄条件句:在特定的上下文或一目了然的情况下,可以省略if条件句,或使用介词短语、副词或非谓语动词等形式代替if条件句来实现虚拟的目的。我们来看第60课 too early and too late (《太早和太晚》)中的一句话:“without it, nothing

could ever be brought to a conclusion; everything would be in state of chaos.”(不准时将一事无成,事事都会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 实际上,这句话里without it就是一个含蓄的虚拟条件句,它可以表达为“if there were no punctuality”。

our defense at the court hearing finally ________________ (使法官确信我们是清白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如何用英文表达“确信”和“清白”。关于“确信”的表达法,我们在第1课a puma at large (《逃遁的美洲狮》)中就遇到过:“the experts were now fully convinced that the animal was a puma, but where had it come from?”(专家们如今已经完全确信那只动物就是美洲狮,但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中的convince一词表达的就是“(使)确信”的意思。第35课justice was done (《伸张正义》)主要探讨了“伸张正义”的话题,其中有这样一句话:“we might say that justice has been done when a man’s innocence or guilt has been proved beyond doubt.”(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无罪或有罪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说正义得到了伸张。)这句话中的innocence一词正是guilt (有罪)的反义词,表示“清白、无罪”的意思。此外,第35课中也出现了“法官”的英文表达法:“judges, however wise or eminent, are human and can make mistakes.”(法官无论如何聪明与有名,毕竟也是人,也会出差错的。)

参考译文 convinced the judge of our innocence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多样化表达。大多数考生看到“使法官确信我们是清白的”时的第一反应便是将之译为“convinced the judge that we were innocent”。之所以有这种反应,是因为考生太容易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不用从句,而是简单地表达为“convinced the judge of our innocence”。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多样化的英文表达,避免用语单调、呆板。我们来看第9课flying cats (《飞猫》)中的一个句子:“apparently, there is a good deal of truth in this idea. a cat’s ability to survive falls is based on fact.”(显然,这种说法有些道理。猫在跌落时能够大难不死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这句话中突出显示的句子巧妙地用there be句型和名词结构取代了“this idea is probably true”这一老套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 (你可以放心) we will fulfill our task ahead of time.

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如下两个考点。

①考查“放心”一词的英文表达法。英文中的assure或reassure都可以表达“使……放心”的意思。

②考查宾语从句引导词的用法。这一考点比较隐晦。若考生仔细分析整个句子,会发现这句话是一个主从复合句,题目中给出的英文部分是宾语从句,又因为该宾语从句与主句谓语动词之间被代词you分开,所以考生在填答案的时候最好加上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以免造成语义混乱。

参考译文 we can assure/reassure you that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动词对句子结构的影响。在英文中,一个简单句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如果出现第二个或者更多的谓语动词,就要使用从句或非谓语动词结构等来处理。大多数考生对从句用法的掌握还不错,但非谓语动词结构是一大难点。我们来看第53课in the public interest (《为了公众的利益》)中的一个句子:“a foreigner living in a swedish village wrote to the ombudsman complaining that he had been ill-treated by the police, simply because he was a foreigner.”(一个住在瑞典乡村的外国人写信给司法特派员,抱怨说他受到警察的虐待,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个外国人。)这句话中包含三个“动词”:live、write和complain。但谓语动词只有一个,那就是write。live和complain都是以非谓语动词(-ing分词)的形式出现的,在句中分别做定语和状语。理清了动词的问题,就解决了句子结构的问题。所以,考生在做翻译题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动词,先理清句子结构,再动笔翻译。

man shoul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______________ (试图征服它是不明智的).

解析 本题涉及如下两个考点。

①考查“it is + adj. + to do/that …”这一结构的用法。考生若按括号中中文的语序来组织英文语序,句子结构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所以,建议考生在这里使用“it is + adj. + to do …”结构,用it作形式主语,把句子的真正主语“试图征服它”放在句末。

②考查“征服”一词的英文表达法。“征服”对应的英文是conquer。

参考译文 it is not wise to try/attempt to conquer it

考点攻略 这里主要讲讲形式主语it。it作为形式主语可以用来指代不定式、动名词或名词性从句,避免句子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以达到句子整体结构的平衡。《新概念3》的课文中多次出现it作形式主语的情况,例如第1课中的句子:“it is disturbing to think that a dangerous wild animal is still at large in the quiet countryside.”(想到在宁静的乡村里有一头危险的野兽继续逍遥流窜,真令人担心。)这句话中it作形式主语,指代置于句末的名词性从句。

第3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1)零起点的英语学习者。

(2)小学高年级学生或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3)欲在短期内掌握英语基础的学习者。

(4)英语入门级培训班的学员。

第4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一、新课改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课改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改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教师走进新课改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全面关注学生发展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新课改强调面向每位学生既是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课程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应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

三、新课改的基本价值

这次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为了每一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种着眼于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使学校的课程目标表现出以下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三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是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五是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六是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四、新课改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首先要改变课程功能的单一化。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目标,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有了可能。

第5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一、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1.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

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不仅是掌握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二、构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三、对教材处理的观念更新——由“死”到“活”

1.在教材的教授顺序上应加大灵活性

以往的英语教材把音标学习安排得较晚,由于学生不懂音标,因而造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不便,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材的整体处理上,借鉴汉语拼音提前教学的思想,把国际音标教学适当提前到字母教学阶段,把音标、字母和单词结合起来教,解决学生拼读问题,便于他们自学,强化他们学习的方法、信心和热情。

2.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应增强艺术性

课堂要有表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新教材每单元都是以几组对话开始的,这些对话生活气息浓,可操作性强,应该叫学生熟读并能表演。做游戏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表演方式,在教学第四单元时,我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面对黑板,我藏起一个文具,再让这个学生转过身来,其他学生用“Where is the...?”提问。那位学生用一般疑问句猜测,其他学生作肯定或否定回答,在欢乐中掌握了知识。

四、对课堂管理的观念更新——由“静”到“动”

把一个班分成四个英语小组。在每个小组中,不同外语程度的学生合理搭配。在小组内部实行陶行知曾经倡导过的“小先生制”。课堂教学也要注意发挥小组的集体参与作用。在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经常开展听、说、读、写方面的竞赛活动。

五、对教育途径的观念更新——由“窄”到“宽”

1.激活学生寻找学英语途径的内在动力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英语,必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清: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外语在完成各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基石。中学生是学习外语相当关键的时期,只有多接触外语知识,多途径大范围地进行交流,才能学好英语,用好英语。从而使学生产生需要心理,萌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在各种场合留意英语并对英语发生广泛的兴趣。

2.在学生已有的兴趣领域中开发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有发生迁移的特点。根据兴趣的这一特点,在学生已经发生兴趣的事物中开发学英语的途径是个好办法。

3.在日常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创造途径

听力,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讲是最大的弱项,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英语听力训练也是学生们最头疼的。那么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也是在目前再教学中的头等大事,为学生们的中考、高考以及大学打好基础,从现在抓起,要求老师和学生们每天必须有听力课,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们的口语和听力阅读的能力。

4.给予充裕的时空环境

第6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其它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地联系,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如何有效地规范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布置作业,使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

1、明确任务目的,确保作业的针对性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语言是基础,运用语言是目的。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让知识转化为技能。所以英语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巩固新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说作业要练习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又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在上My New Teachers 这一模块时,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一个作业: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criteria of a good teacher? 通过这一个作业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从而适当调整自己;也能让他们在完成作业后觉得学有所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把握能力差异,确保作业的层次性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即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

一般说来,中下学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作业练习训练,他们是不可能全面和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因此要给他们充分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练习当中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慢慢学着会用。而中上学生则侧重于他们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练习当中能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语言是鲜活的,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这一模块的对话课中,讲这一课的目的是:improve the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and let them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doctors when seeing a doctor .所以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基础差的学生要能够熟练记住那些看病用的phrases和医生的答语,而对那些基础还可以的学生要能够根据对话进行pair work and act it out. 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则make a similar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se phrases and act it out.

3、运用任务变式,确保作业的趣味性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厌倦,学生更是如此。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作业的形式也要注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创造性,也就是说作业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动口说的,也要有动手操作的。

一般英语作业就是让学生背背单词、对话、课文中比较精彩的片段、或者是一两篇阅读理解,学生普遍都比较厌烦。这时不妨试试换用另一种形式。比如在上Adventur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inema这一模块的阅读The Steamboat时,我就让学生课后自己分组把这一课表演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志愿者的表演。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时不仅锻炼了口语,而且在表演中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而在上festival这一模块时,可让他们提前预习,一组学生归纳出中国的festivals,另外的一组归纳出外国的festivals,并且让两组进行PK,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听课的兴趣。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趣味性浓。完成这类作业,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和合作学习,使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落实“勤”、“情”策略,促成作业的有效反馈功能

首先,作业批改要“勤”。每天的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们及时纠正错误,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作业批改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积极的情感也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在作业的批改中使用得当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一般说来,学生都有一种被尊重、被认可、被表扬的强烈的需要。在写作业过程当中,实际就是他们需要得到认可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①正确的使用对号和错号:通常说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能会简单的使用对号或错号来区别正误。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翻开作业本首先应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冷冰冰的错号,久而久之就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在批改作业时讲究这样一点艺术:学生对了那就划上大大的对号,如果学生错了就轻轻作一个小标记,学生能够看出就好,等到他们订正过来的时候,再打上对号,就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因此就可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第7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优越,一年级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第8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一、居民概念

新企业所得税法首次引入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对纳税人加以区分。税法第2条规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居民企业要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而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只就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纳税。这一概念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国税务机关可以运用国际税收实践中广泛运用的“管理和控制”测试来决定公司的税收居民地。今后凡在我国境外注册成立,但其实际管理和控制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将被认定为中国税收居民,并被要求就其来源于全球范围的所得在我国交纳所得税。

新税法这一规定对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内资企业而言,如果中国股东想在境外注册公司进行经营,就要充分考虑中国和公司注册地两方面对税收居民判定的规定。这一规定同时意味着将通过在海外避税港设立公司运作国内业务,从而将境内所得转移到境外的税收规划行为纳入监管,在香港上市但主要在大陆经营的红筹股公司以及其他类似的海外上市公司将难免受到影响。对外资企业,特别是已经或准备将亚太地区管理机构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必须关注中国税法的税收居民判定规则,及时检查自身的经营情况,考虑投资决策是否在中国构成居民企业以及相应可能的纳税义务。

二、资本弱化与一般反避税规则

资本弱化指企业投资者为少纳税或实现其他目的,在所投资企业的资本中降低权益资本比重、提高债务资本比重,以贷款方式替代募股方式进行的投资或融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的债权性融资作出了限制,第46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现行税法体系下,对内资企业而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已有资本弱化的相关规定和明确的负债权益要求,即如果纳税人从关联方企业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而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其外债和权益比例仅受外汇管制规定的限制用法中并未作相关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资本弱化作出了统一规定,不过在进一步明确借款和权益具体比例的实施细则出台前,这一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影响尚不确定。如果新所得税法关于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规定不如现行税法要求严格,那么新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而对内资企业而言,负债权益比例是否发生改变影响重大。企业和投资者应当关注这一变化的具体实施,并确定是否需要对自身的融资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或选择新的融资方式。

除资本弱化条款外,新企业所得税法还包含了一般反避税规则(GAAR)。税法第47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对此,现行税法体系下已有类似规定,企业及税务机关理解并不困难。

三、转让定价与成本分摊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关联公司的转让定价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可以预见未来税务当局对关联方交易审查会更为严格。新税法第41条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第43条规定,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就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附送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税务机关在进行关联业务调查时,企业及其关联方,以及与关联业务调查有关的其他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资料。第44条规定,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虽然新税法并未对关联交易的资料准备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但估计新税法实施细则或国税总局将会要求企业在进行年度申报时就关联企业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等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备资料。如果真如此,那么新所得税法对关联公司转让定价的规定将是各国此类规则中最严格的,其他大多数国家仅要求企业保留这些信息,在税务机关提出要求时提交。

新税法第41条除对转让定价作了规定以外,对成本分摊也作了相应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这一规定为关联企业间合作开发无形资产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和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合理的成本分摊及在关联企业间进行合作开发等活动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无形资产的合作开发也有利于带动我国进行技术升级。

四、受控外国公司

新企业所得税法引入了受控外国公司概念。在满足相应条件时,我国将对海外公司未分配利润中应归属居民企业的部分征收所得税。第45条规定,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本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人。

新规定加强了对企业境外投资取得利润的税收管理,但并未对“实际税负明显低于”作出明确界定,预计实施细则会提供相应的指导。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新税法只针对企业,因此对上述情况下未分配利润是否需要并入个人股东的应税收入未作规定,预计今后可能在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中包含相关内容。

第9篇:新概念英语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任务驱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情景 评价手段

新一轮课程对目前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要求,更加倡导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展开一系列语言交际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就教材进行单纯学习的教学模式,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将原本枯燥的英语学习寓于丰富的生活之中,真正将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呢?

一、运用任务驱动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任务驱动法是学习英语一个重要手段,是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寓于一个或多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媒介,只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工具与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英语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运用中提高英语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任务驱动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激情,使学生能够更多地说英语、用英语。

第一步,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任务是为目标服务的,只有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任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具体可用的内容,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具体的任务顺利展开,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步,学生自主参与,推动任务展开。此活动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线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中来完成,其关键在于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能动性,使学生展开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

第三步,恰当精准评价,提升学习动力。恰当评价可以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可以产生激励与导向作用。相反,失当的评价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会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因此,恰当科学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解决方案与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的评价。教师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进而以更大的学习动力参与到后面任务的完成中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现代化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机遇。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粉笔加黑板加教材的单调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介质的飞跃。运用多媒体来激活课堂,改革教学模式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集中展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料,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反应灵敏、视听结合、音形兼具的特点,在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愉悦感、亲切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My New Room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形象逼真的画面,带领学生一起来“visit new room”,直观的画面、动态的效果、动听的声音使学生很快熟悉了房间的摆设,顺利地掌握了相关单词,并对in、on、behind、near、under、over 等介词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与掌握。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景,体现英语学科特色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有着独特的规律。外界的直接传授学生永远掌握不了语言的核心,这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感知语言,在交际的过程中领会语言的真谛,掌握语言的本质,这样才是学习英语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将之与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避免枯燥的讲解,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与运用能力。如在学习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这一内容时,我并不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一起认单词、学对话,而是用英语加以辅的动作、简笔画等来让学生描述大家一起聚餐的情景,这样便会唤起学生头脑中会餐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教学。这样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避免枯燥呆板的灌输,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引导学生一起来运用本节所学句型“What do you like for lunch?”等来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对话,使得学生真正将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用生活来辅助英语学习,用英语来充实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与实践性,展现了英语作为语言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阳光雨露,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领会新课标,实践新课改,落实新课标,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落实于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我进行了长期的学习与实践,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但这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更大的动力与信心来践行新课改,渗透新课标,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春艳.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小学,2010(5).

[2]赵会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理念.小学时代:教师,2011(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