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国二卷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 思辩 命题 结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92
2014年,我的高2017级学生进入高中,我们的作文训练就与高考的材料作文挂钩了。2015年,我们得知,从2016年开始,重庆高考将采用全国二卷。细研2015年的全国卷,语文老师感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作文的变化――任务驱动型作文来了! 从高二开始,我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正式启动。我也以此为课题,针对学生的学习、写作状况作研究和记录。为期两学年的训练,我从计划四个方面进行:讲审题、明任务,析例题、明结构,巧命题、学写法,精讲评、懂改进。以下是我在训练中的做法及感受。
一、讲审题、明任务
(一)要让学生懂得审题
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学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为了避免学生的随意和偏离,命题者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
(二)明确写作的任务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
任务型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中间需要“阐述你的看法,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谓“阐述”,就是一五一十、条分缕析、有头有尾、入情入理、深入浅出、浅入深出地论证你前面针对某一方力量所陈述的观点。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就是要抓取整个事件,分析、细细理解核心事实。在选取一方力量进行阐述时,其它的几方力量也应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讲述其他人是为了把我们选取的那个力量讲清楚、讲到位。
二、析例题、明结构
在高二上期学校组织的月考和期末试卷上,我读到的学生作文,始终还有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情况,完全抛开指定的任务。于是,我在课堂上,再次用2015年作文题作例子,详细讲任务型作文的解读方式。做这种作文题,无非是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务。具体到结构上,应该是:
1.拟一个明确又准确的观点型标题;2.开头简洁明了又举轻若重地转述材料,亮明观点。切记是有目的地转述材料而不是摘抄材料;3.主体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述;4.结尾部分要回扣材料并升华主题,牢记从材料出发回到材料;5.努力在文章中至少落实“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中的某一项要求;6.行文不要随意拓展延伸,切忌天马行空,努力恪守“就事论事”的黄金法则。
三、巧命题、学写法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模样了,我再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做命题人,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模式,自己出一道作文题。每周的作文课上,请二三个同学分享自己的命题,全班同学在这二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感觉的,或者觉得最容易写的,当堂作文。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让学生命题,可以促使他们去认真揣摩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设题方式:题目本身多是中国大地上的时事、实事,又非常强的争议性,本身就是充满多解性的。
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针对性强,作文导向清晰。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让同学去权衡,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形成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另一方面,让学生选择题目写作,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让大家愿意动笔。每周一练坚持下来,学生的思辩与表达能力在不断提高,整个写作水平上去了,何惧考试呢?
四、精讲评、懂改进
从开始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学年加半学期,学生的写作渐渐步入了正轨,还产生了一些佳作。我把三十五分及以下的作文和五十分及以上的作文,都做成电子稿存档,在讲评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加投影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对作文进行“品头论足”,在评论中,学生自然会明得失,作改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训练贯穿进去。大致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