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色彩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色彩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色彩课程总结

第1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前在高职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和弊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意识。本文就以高职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色彩构成》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造型基础领域被称为:“三大构成”,它是继素描、色彩基础绘画造型课程之后比较系统、完整的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设计意识,掌握色彩形式美法则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通过自然现象中色彩的物理特征、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一步运用科学的原理,先进的设计思维方法将相对比较复杂的色彩现象进行提炼、归纳、总结成简单元素,再结合色彩规律进行组合重构,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色彩教学培养系统。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学思想“老龄化”:在我国目前的高职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生源质量相对比较差,有的甚至没有美术基础,审美意识和设计理念基本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灌输式、填压式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纯理论式的教学,学生只是一味的效仿老师通过手绘来完成作业,学生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而并非创造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

教学模式“单一化”:由于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作业的临摹和对颜料的调和上,从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色彩构成最终的培养目标——对色彩的认识、审美、综合、概括的创新能力,缺乏了创造性。

教学目标不明确:色彩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专业主干课程打好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高职教育来看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与主干专业课严重脱节,课程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和贯通。以致于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课提供支撑和依托,不能形成系统的学习模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理解为一项服务的提供。所以,学习色彩构成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学会该课程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际运用,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色彩构成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互动的模式,以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色彩设计服务任务贯穿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以任务的实现过程为主线展开教学安排,而整个教学过程便是以具体任务完成为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参与任务分析、设计和实现。这种开放式、创新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融理论知识于实际,促进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于一体。

三、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任务的设计。其基本要求是要能够切实地达到以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第一,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要符合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以课内模拟场景对实际工作进行教学加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第二,任务驱动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以达到夯实基础综合应用的目的。

第三,在任务设置过程中要遵循常规性实际工作和突发性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实际就是任务的构建过程和任务实现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在对应的教学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提出任务驱动设计目标,然后利用任务设计过程,讲解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较快地开展工作,并在操作中学会知识学会方法,最后总结、交流与评价。

在教学案例设计上,注重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在实践课程上,注重同学参与,将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穿行,在实训课程中请同学互相点评,形成良性互动,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教学目的。

〔任务名称〕为舞台设计幕布的色彩

〔任务目标〕了解红色可以增强人们的积极、活力、热情与激情。

〔任务实施〕

1、参与人员:全体学生

2、地点:模拟舞台

3、途径:模拟操作

4、实施步骤:

策划:情景引出--------明确任务-------教师引导分析任务。

实施:事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舞台幕布的最佳色彩,主要介绍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设计任务实施方案,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巩固知识点。

5、总结:

(1)小组互评:紧扣实训目标,总结达标程度。

(2)互动:你学会了这个实训任务,对你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帮助?

四、考核方式与教学效果

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因此,考核方式和考评指标设置有较高的科学性要求。过去色彩构成课程的考核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为以期末笔试(试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色彩构成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要针对该课程任务教学性质和特点,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要求。为此,把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笔试考核和实施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的方式,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40。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实习实训环节方面进行评价;期末笔试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操作性较强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中运用,使本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在“教”与“学”相关的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

[2]张岚 《高职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

第2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色彩基础教学 色彩归纳 改革

一、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大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较之德国等欧洲国家有近100年的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的设计水平已有很大提高,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完善。然而,在设计学院的整体基础教学中,对负责色彩基础教学的教师而言,其色彩基础短暂的三四周的学习课时安排太少,虽然用尽浑身解数施教,却达不到预期和课程安排的要求,有的教师往往也只能竭尽所能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各个专业的教师又会觉得,传统色彩写生教学无法与今后的各个实际设计专业相结合,难以达到设计教学当中打好色彩理论基础的目的。在诸多的色彩教学摸索当中,色彩归纳从概念上更加符合设计专业,因为既结合对象进行写生,描绘过程有感性认识,又不是被动摹写,要求理性概括,训练由浅到深,教学很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色彩的理性认识,其简洁的色彩关系更接近设计色彩理性配色的本质,多样的表现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是一种快速、有效、实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对色彩归纳色彩理论的理解训练,能够提炼出的色彩规律,更适用于现代设计专业的基础色彩教学。

二、归纳与传统写生色彩的异同

色彩归纳,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概括、简练的色彩表现对象的形象和色彩,当然相应的造型及构图都会随之变化,由此创造出统一、和谐的色彩作品。它训练的是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夸张、概括、简化,主要是运用人们对色彩关系的理解表现对象,注重的是创造性思维,与常规色彩写生有很大不同。过去传统色彩基础写生教学是为纯艺术打好写实基础的,如油画、版画和国画等,抓质感、体量感、空间感,注重色彩的真实表现,画家情感的表述也是重点,讲究笔法和技法的运用,色彩变化过多,需要多次、反复、长期、深入训练,才能够达到较高境界。然而,设计专业又无法安排长时间、多层次的训练,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把握色彩关系理论。传统写生不是为设计专业进行的色彩理论教学而设计的,设计专业又大多是在传统纯艺术院校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商业需求而分离出来的专业,即使是新的设计学院,往往教师也受到传统固有观念的影响,专业分出来了,但基础色彩教学模式又没有进行相应符合现代设计专业性需求的改革。对于设计教学体系来说,基础课程都是为各个专业设计课程打基础的,没有相互联系和延续的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必然是失败的。然而,很多学院是将基础与设计内容截然分开,教基础的教师被普遍认为就应当是有坚实造型和色彩基础,学油画专业的,懂不懂设计没有关系,这必然会造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脱节,很多设计专业今后并不涉及写实的绘画创作,因而所学没有实际的应用,专业教师在学生大学二、三年级进入专业设计课程,往往又要再次从专业方面的用色,进行设计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述,这就造成教学时间上的浪费。这种教学体系是不科学的,没有与时俱进,设计出与现代设计专业协调的基础色彩训练方式。

色彩归纳理论是:在造型上要求理性,块面大小的合理分布,块面与块面之间协调的关系都带有一定的创意性;色彩上色块概括,色阶差别较大,这都需要理性处理;构图上理性而带有装饰创意感,相应的理论指导是必要的,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这是一门重理性的教学课程。色彩归纳从字面上看,重在归纳二字,它以客观对象为主,是从客观对象概括、归纳而来,通过感受,运用色彩提取和推移,教学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并总结为以后理性运用色彩,寻求画面的整体统一和谐。

三、色彩归纳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科学性

笔者从1993年第一次采用色彩归纳教学,初次教学探索是学校所安排的“装饰色彩”课程,当时“装饰色彩”还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时尚的课程,然而对于笔者来说,刚毕业不久,在学生时期并没有涉及该课程。没有课本,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和范例,又没有可参考的书籍,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参考的教学理论来源于在清华工艺美术学院所学图案教学体系当中的限色写生、色彩采集运用,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有用的色彩装饰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为今后设计专业的色彩理论打下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和总结,从单色固有色入手,注重固有色的调色训练,到单体两三个色,开始训练光对物体照射时色彩的变化关系,由简单再扩展多色的过渡,寻求色块之间的变化关系,注意环境色和物体质感的表现,最后发展到归纳超写实的研究,这样联系就形成了色彩归纳训练的体系,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教学,从而初步探索出了单色明暗推移表现法、单体固有色表现法、勾线色块法、色彩归纳推晕法、限色归纳法、装饰色彩归纳法、写意色彩归纳法、设计色彩归纳法等训练方法。这一系列的训练法,具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经过短期的训练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够画出视觉效果好、有设计创意感的作品,又能够掌握简单实用的色彩理论。由此可见,色彩归纳的教学,其训练是具科学性和适应现代设计教学的课程。色彩归纳训练内容丰富,有静物、人物、花卉、风景、动物等,可以根据设计不同的专业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例如,服装和动画专业侧重人物归纳训练、平面装潢专业侧重静物归纳训练、环艺专业侧重风景归纳训练、染织专业侧重花卉归纳训练等。这些与专业相适应的色彩归纳训练作品的效果,更加接近各个专业的设计效果图表现,显而易见,明确的专业教学目的,就为各个专业的色彩理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第3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这个月我们上了《色彩静物》课程,课程中我们继续进行绘画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当然之前教素描的老师传授给了我们很多新的观念,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新的专业知识、获得了很多新的启发,对整个绘画感觉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对近期来,《色彩静物》课程的学习心得做一个总结!

在高中时学习绘画是为了应付高考,我的训练中过多的是强调画画经验,将画画模式化,在熟练的掌握画画的模式后,往往应付考试是不会有多大问题。但这不能真实的体现艺术的价值。

我为了应付高考形成了画面语言的模式化处理,而忽视了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体会。

就像背课文,只要我能在考场完完全全的背出来。但现在我感觉处于一个新的环境,正如老师所说应该避免以往训练中所形成的模式化的作画套路,这就要求我必须放弃陈旧的观念,学会正确地观察事物。画的不再是模式,而是事物的特点。把握住特点,我才能更好的表现事物。

以往我们大多同学都到受高考模式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观察,注意观察物体的环境色、固有色、投影、暗部以及反光之间的关系,在观察中发现这些色彩的丰富性与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并用色彩表现出来,而不单单是素描关系,体会如何处理好素描与色彩之间的关系问题。

正如老师所说我们的画面缺乏色感。因为色彩关系不丰富,缺少变化。

我体会到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会真实生动,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避免只能被动地模仿颜色,而对于色彩的观察与理解无从下手。

应该学会按照客观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进行描绘,发现它们在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下形成怎样的色彩关系。

总之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和把握、更好的表现色彩。这样能帮助我们从观察、理解、认识事物特征和运用绘画技巧、语言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我还认识到,调和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了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的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的面貌。每一笔颜色的好坏取决于它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了解到任何技术的学习和训练,都须经过不断反复、千锤百炼方能达到目的,在数量积累后才有可能获得质的飞跃。忽视质量要求的数量是不可取的做法,技术精进,唯有依靠反复的磨练。

基础学习和训练,一般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这是绘画技法学习和训练中无法跨越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成败。所谓“坚持就是胜利”,说明学习中的意志、毅力,与获得成功胜利有着密切关系。如以画速写为例,一天画一二十分钟,在室外画三五张速写是简单易行的事;要是每天都画速写,坚持半年一年,三年五年,以至终生不断,那就是不得了的事。

许多著名的画家和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所以“持之以恒”是走向成功的保证,色彩学习也是如此。以上这些体会对我的影响很大,它让我坚信,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在绘画上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被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所影响,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第4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一、课程体系的调整

闽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原有色彩课程依据艺术类培养方案,与素描课程融合,体现为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部分内容,依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被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完成。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被安排为36学时,课时较少,2014年的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仅能讲授水粉的基础技法,不能较好地掌握水粉的用笔技法、形式感及画面氛围;2015年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对水彩传统技法中的干湿画法掌握不熟练,对撒盐法、涂蜡法及对印法等特殊技法课堂内无法尝试,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在2016年的环境设计培养方案中,通过将绘画造型基础课程拆分为素描和色彩课程,各48学时,同时,在大一下学期的建筑速写课程中安排24学时的色彩课程,可以充分讲授色彩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色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绘画造型的基础知识、造型设计的要素、构思方法、表现技法,并且能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造型设计的构思、美感和表现技术的实践训练。在2014和2015学年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安排较少,对色彩的表现技法讲授不全面,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构思、美感及技术表现训练也较少,学生作品点评次数较少,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熟练程度。通过与讲授建筑速写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师沟通发现学生在画面美感、技法表现及颜料特性掌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2016年的教学大纲中,色彩课程重点讲授色彩基础知识、水彩的表现方法与步骤和水彩课题训练,同时在建筑速写课程中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学生在水彩绘画过程中对水的控制更加熟练,色彩技法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中国当代教育中,无论水粉还是水彩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存在些许弊端,仍需进一步改进。在当代各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水粉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采用临摹与写生的形式进行授课,缺少创作和应用于相关专业的环节,从而导致学生仿佛回到了高考培训班的学习场景:照着画,不用动脑,甚至有学生戴着耳机,边抖边画,每天只是“混日子”罢了,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应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而非埋没好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多抛出问题,使学生发散思维、多动脑,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环境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将水粉改成水彩,由于水粉与水彩颜料的性质不同,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也截然不同。水粉的画面比较粉气,覆盖力强,可以画很厚,水彩画面透气,覆盖力弱。然而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不管是室内方向还是景观方向,设计稿图均不需要厚重感,薄薄一层透气的色彩表达最佳。由于二者的材质不同,教学方法也不能按照之前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首先,针对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的课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对此好奇、感兴趣;其次,在课程安排上需层层递进,依旧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次,教学不要过于强调水彩的技法,应使学生更加注重绘画内涵的表达,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佳,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更顺畅。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

现今各高校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更加重视表现技法的教学探讨,在课上,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水彩颜料的特性,并且根据自己所知的理论知识发现水彩绘画的“新大陆”。事实上,色彩探究的最直接方法莫过于室外写生,不管是色彩的倾向还是色彩的变化都是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的。印象派画家就十分喜爱光色的变化,因此,他们经常背起画箱,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变幻莫测的色彩。比如,印象派画家莫奈在不用时刻、不同季节将同一个教堂、同一个草垛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因此,现在各高校不仅组织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外出写生,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外出写生。闽南理工学院每年组织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外出写生。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无论是室内方向还是景观方向的学生,都需要走到自然中寻找美的、创新的设计稿图,因此,环境设计方向的学生外出写生均以水彩为表现形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在画面中。写生结束后带队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这也是对学生外出实践成果的肯定,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忱,也可以激励下一届外出写生的学生努力画出更好的作品。课程改革需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许多设计类专业教材滞后于实践,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情况脱节,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失衡,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闽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色彩课,该课程在2015年之前均以水粉课的形式讲授,只是一味地传授学生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并未与他们的专业运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就造就了学生认为的“又回到了培训班的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色彩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改革,补充新知识、新技法,同时要使学生知道该课程对他们设计专业课程有所帮助。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他们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使学生亲身感受自己所画的场景,亲身感受自己画面中的每个描绘对象,这样能更直观、有效地辅助教学。

目前,水彩在设计类专业中的使用程度不断提高,并以其优异的表现效果形成逐渐取代水粉的趋势。在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探讨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展开探析,通过合理安排色彩课程,提高教学学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及增加实践训练等形式提高色彩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作用,为探究色彩课程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陆洁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钟尚联.水彩画技法新探[J].艺海,2007,(2):71.

[2]刘媛媛.设计专业中水彩表现技法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1,(24):284-285.

[3]曾毅,吴中师.水彩技法的审美[J].艺海,2012,(8):79-80.

第5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色彩;创新思维

《设计色彩》课程是专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立在绘画性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形态塑造的前提下的一种新的写生方式和表现个人主观感受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图式语言表达、设计的审美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是设计色彩课程的意义所在。长久以来,基于艺术设计的所涵盖面非常广泛,使得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存在许多误区,譬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强调色彩写生中的“写实再现”,而忽视了主观色彩的传达;在纯绘画色彩语言的训练中,坚持强调严谨的造型、色调的和谐、空间层次的丰富,而不尝试进行形态解构、重构,设计的基础造型原理也不能够融入写生实践中,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是拓宽设计视野、丰富表现语汇的根本,因此打破传统色彩观念,从绘画色彩技法和经验承传来一个质的跨越,强调视觉语言解析设计元素,以自然感性的客观物象为本,设计主观意念为目标,让学生对色彩理论重新认识,培养他们全方位纵横并举的创新思维学习方法,最终提升设计色彩表现能力。

一设计色彩课程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设计艺术的唯一社会功能就是在艺术传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因此,对于设计色彩课程,我们更应该关注其主观感受、个性表达和创新性思维的传达,而不应该还站在绘画性色彩的角度和标准来衡量设计色彩表现的优劣。设计色彩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色彩情绪的理解、把握及运用,锻炼学生们敏锐的色彩情绪感受能力,理解色彩感受的普遍性和挖掘个人色彩的个性化,学会色彩对比、协调等关系运用,同时炼就丰富的色彩搭配技巧。色彩,在设计中是一种语言,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语言,进而通过视觉图像传达创意思维。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将特定的物象进行归纳、提炼,再运用夸张、变形、解构重组等艺术手法表现在画面上。在这一质的转换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较系统地讲授设计色彩的构图、造型、色调等更有意义。《朝圣的人》、《欢快的舞蹈》都是通过对静物的组合方式进行解构重组,将抽象的符号和主观的色彩进行融合,体现一种意象的视觉效果。在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提倡对形态的重新塑造,以使得主观强化的色彩得以和主观创造的造型紧密结合,更好地表现情感主题,在装饰化色彩处理中,学会归纳概括表现现实的形态。通过色彩原理及视觉表现的形式规律,让学生直接运用主观色彩进行视觉表现,既刺激受众的视觉又调动其精神心理。没有创新性思维的植入,设计色彩的表现功能和审美价值将流于平庸。

二设计色彩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1从注重描绘性写实的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教学的的转型。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描摹客观物象的造型和色彩关系,而应该倾向于多样性、多元化的表达。色彩归纳、平面装饰转换、意象象征性表现都可以作为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凡•高借助自然运用主观色彩和笔触来抒发个人的情感,这已经不是描绘性色彩,它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装饰与象征手法兼具的特质。同样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曾说:“不要从自然临摹太多东西……借着在自然面前沉溺于梦想而从自然中吸取出艺术,要多考虑创造而少想到结果。”设计色彩课程涵盖色彩基本原理以及画面图式语言传达等知识,教学内容力求趣味性强、画面构思新颖,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富有创新意识,而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主动去创新。2从单一描摹能力的训练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在教学观念的定位上进行革新,分析出具象描绘与抽象表达在设计色彩写生中的内在联系,把隐藏在具象形态中的抽象和新的图式语言抽离出来,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积极性。《静物》对画面结构进行重组,基调色的重构、材料的综合运用成为学生构架新画面的新途径,这些色彩处理方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色彩造型语言,提升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水平能力。

三创新思维与色彩设计审美性的融合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人与社会或自然形成的一种形象的情感的和无功利的和谐关系。色彩设计的审美性其实就是在创造新的色彩组合效果,使受众的视知觉得到刺激。作为设计色彩课程,运用一种富有创意的用色方法以及新颖的画面组合方式,来避免“审美疲劳”,而呈现新的色彩审美价值。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审美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而设计色彩作为设计师必不可少的最强有力表现工具,可以为设计作品的认知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提供最直接的支撑。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和功能,已经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审美范畴,创新性的色彩设计应该凸显设计的功能性和审美价值。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色彩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感知力,以及多元化,交叉性的创意思维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吸收色彩理论知识的兴趣,开阔艺术视野,拓展学生全面的色彩设计意识和审美趣味,以提高全面的色彩素养,适应新时代设计艺术发展的需要。色彩、图形以及文字是视觉艺术必不可少的艺术元素,艺术设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专业艺术门类,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有效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绘画性色彩再现向个性传达、多元化表现转换,符合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弘扬设计主体的创新精神,进而适应新市场、新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色彩》,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

第6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视觉艺术 基础课程 教学实践

在高等院校教育顺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视觉艺术专业已在我国综合院校领域蓬勃发展起来。但视觉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大都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没有体现设计思维的时代性特点,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明确视觉艺术基础课教学目的

既然是视觉艺术,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中要集中体现出视觉艺术语言的平面化表达。笔者认为,教学目的应集中体现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平面化技法的快速表达、视觉抽象形的创意构想等能力的提高方面。

视觉艺术语言的平面化是视觉艺术的基本特征。把一切立体的物体进行平面性的概括和归纳,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而以往的教学侧重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以培养艺术家的形式内容来授课,这使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感觉到与所学的专业课程没有太大的联系,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视觉化的平台。长期以来,使得高年级视觉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感到吃力,在毕业创作上没有太理想的表现。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视觉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根本出发点。何谓创造性思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掌握和运用视觉语言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就在于实践教学中的启发和诱导,如同诱饵一样,使学生闻香而动,体验创造的美妙历程。平面化技法的快速表达,使立体的变为平面的,具体的教学实践就是锻炼学生对黑白灰、色彩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归纳能力,这应该成为视觉专业基础课堂实践的主要内容。视觉抽象形的创意构想,则是对学生提出的较高要求,一方面,学生在掌握黑白灰协调的同时,还要熟知不同色彩的本质,即色彩数理的秩序排列;不同色彩的意象,即色彩所蕴含的心理暗示、哲理意义。另一方面,对于现代美的形式规律要有较透彻的了解,对现代视觉构成的法则如聚散、韵律等要有足够的心理预期的感受能力。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做铺垫,对视觉抽象形的创意构想就很难实现,这也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加强视觉艺术赏析是实践教学的前提

视觉艺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要得到充足的体现,就应该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思。多看,能让学生明确和规范视觉平面语言的表达形式;多想,能让学生体会创意的奥秘;多思,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触及创意思维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具有形式美感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这是目前大多数综合类大学视觉艺术基础课程设计中所欠缺的。笔者于2012年的5月分别到天津、北京两地的综合类大学进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讨,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内,都在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部分院校对传统的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课程进行了名称与教学内容上的改变,有的称为“视觉基础科目”,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全因素光影素描、色彩的写生与临摹,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形式美感构成的视觉语言的训练。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教授本课程之前,教师给学生推荐大量的设计书籍来阅读,包括设计的发展史、视觉语言的构成形式、国内外设计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大家、流派、设计风格、代表作品等,让学生对视觉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再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出学习心得体会在课堂上进行阐述,教师进行条理性的课堂总结、归纳,从而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欣赏水平,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开拓思路,储蓄力量。

三、合理安排调整授课内容

如何更好地讲授视觉艺术的“基础”课程,笔者下面以素描与色彩教学为例来说明。

(一)素描教学实践

1.黑白表现手法的概括与提炼是视觉平面化基础训练的首要科目之一,与传统素描教学的区别在于视觉语言的平面化;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视觉语言的造型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以人物形象为主,避免概括时对形象的造型流于形式。主要由以下三点组成:(1)石膏人物黑白分析训练,摒弃灰调,以黑白概括对象,以明暗展现形象,石膏像作为绘画训练的基本内容,初学者对其都较为熟悉,大家对其造型特征也比较明了,用它作为训练的内容,可以较好地把握其内外轮廓的特征,为进一步概括提炼对象的特征提供有利形式,同时石膏的质感也有利于黑白形的提练,建议给石膏像打上灯光,这样更有利于黑白形的概括。(2)灰层次的平面化训练,笔者建议选用老年头像写生(中老年男性或女性)的形式,选取中老年形象作为训练的对象,能够使画面层次丰富且分明,面部的沧桑感能给学生带来岁月的印痕,使视觉语言更加丰富。对人物平面视觉化处理时,要突出人物个性,适当夸张变形,使其个性特征更加形象化。(3)人物半身像或全身像,以青年男女作为研究对象来强化肢体动态平面化语言的表现。视觉平面化的结果是为了更好运用到今后的设计当中去,而对于人物的形象化概括又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因此对人物肢体语言的概括与提炼是授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可适当增加课时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学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作品分析(名作赏析):强化平面语言的表现,突出视觉的平整性(展示优秀的课堂习作与大师设计图稿)。(2)材料与技法的演习实践:黑色水粉颜料加水调和。(3)完成作业:四开,留边,强调视觉化语言的协调性适合展示风格。 (转第页)(接第页)

3.教学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四点:(1)黑白形的获取:受光与背光。(2)造型的准确性与概括性。(3)黑白的聚散对比。(4)画面的形式感与抽象意味。

(二)色彩教学实践

加强色调训练,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界物体的写生,用限色的方式进行色彩的概括与提练,强化对色彩的归纳能力,削弱类似色的比较。对色彩的控制能力训练,教学中主要分为红色控制区域、黄色控制区域、蓝色控制区域、绿色控制区域训练等。每一种色彩控制区域,主体的色调一般占到70%—80%,临近色占到50%—60%,补色占到10%—15%。色彩控制区域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归纳出色域的空间,临近色的组织和排列能够使设计的画面更加趋于和谐,有效地集中体现设计的主题思想,传达出色彩所蕴含的哲理。这一阶段的训练是下一阶段色彩意象表现训练的基础。教学中在对色彩的本质把握方面,要突出色彩秩序性的数理排列,因为这种排列不因人的意志变化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色彩的本质出发,充分认识立体的构成形式规律,掌握并领悟不同色彩所蕴含的心理暗示和所富含的哲理,为意象色彩的分类训练打下基础。在色彩意象教学方面,对色彩的属性进行分解、不同色彩之间进行重构,使其形成具有新的色彩寓意的组合,把富含相同或类似的心理暗示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使其心理暗示或心理导向更加明确、寓意更加显著,从而形成色彩的意象。我们把具有浪漫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浪漫色彩;把具有华丽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华丽色彩;把具有厚重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厚重色彩;把具有快乐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快乐色彩;把具有动感寓意的色彩形态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动感色彩等。这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学生才能够很好地与视觉专业其他课目的设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大量的设计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领悟色彩意象的真谛,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色彩、把握色彩、运用色彩,体会色彩平面化视觉语言的魅力,更好服务于今后要学的其他学科。

教学实践中的黑白稿、小色稿的训练应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要求学生做得多么细致,应强调学生对黑白的理解、对色彩的感知。课堂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能以组为单位进行分项训练,也可进行小组讨论,同时还能进行草稿的会看。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对知识掌握的深化。经过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笔者感觉到这样的调整是成功的,从教学的形式上基本克服了旧有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4年的视觉专业课程形成了有秩的联系。

(注:本文为天津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靳埭强.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中义,许江. 从素描走向设计[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第7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设计专业针对色彩能力的要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写实造型能力,设计本身的专业特点,意味着对色彩的应用更多在于强调色彩的构成和创造,抽象的色彩形式语言就成为了课堂训练的主要内容。传统的色彩学习方法依赖于写生训练,如何结合写生的手段来贯穿色彩形式语言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描绘、提炼与形式处理,从而对色彩的认识由客观感知提升到主观表现上去,是整个课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尝试在大一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课程中,把写生色彩训练与抽象色彩形式语言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加以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色彩训练与设计的关系,强调主观的色彩感受与提炼,鼓励学生将色彩感受明确的用主观设计的方式加以表达,并以此为教学宗旨。由此,我们把色彩教学的主干分为技巧课程和思维课程两部分构成:一般的具象写生训练是进入色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视为技巧训练课程;抽象的形式语言训练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设计思维的塑立和培养,强调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的改变,可视为思维训练课程。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设计中,这两个部分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与互为补充的关系。以下是具体教学环节的阐述:

一、设计专业色彩表达能力训练实践

1.色彩的感知和表现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前期理论讲解和写生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色彩原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掌握和表现对色彩的直观感受。教学方法上以速写式的色彩写生训练为主,强调通过景物的观察和感受,用直觉的方式把感受到的整体色彩的第一印象快速的表现出来,要求在作画的时候不要进行深入刻画,而要留心对象的色调、色相和基本形体,并以概括大的色块和把握整体色调为目的。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去发现、感受和提取同时,并能以开放的、简练和快速的作画方式,来掌握调子大关系和色块搭配。通过实际的作业训练,学生一般能够理解到光色组合的变化,并用简练的方式对感受到的色彩进行整体处理。

2.对色彩的分析与归纳

在前阶段注重整体色彩感受和大色块表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去主动领悟色彩的丰富性,在画面上去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将物像的各种色彩因素进行分割,在大的色块里面寻求更加丰富的渐进色变化、微弱的对比色变化、平衡的色彩冷暖变化。通过细化的处理,在色调的主导趋势中探寻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度的阶梯变化,并能够形成一个关系明确的色彩结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更多的引用后期印象派大使的一些作品,尤其以色彩分解和点彩为主的一些作品,比如以波纳尔、修拉和西涅克的绘画为主,进行讲解引导。

3.平面化与形式化处理

与上一阶段追求画面色彩细微变化和大色块概括归纳训练不同,本阶段要求在画面归纳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更进一步的抽象和化平面化表现,以追求一种富有形式感的画面为目标。具体的教学要求是:不再要求画面的具体形象和细节表达,强调对物像进行平面化的图形归纳;也不再要求色彩去表现立体的明暗关系,强调色块之间的明度、冷暖和灰度对比关系的变化要尽量微妙和协调,对于色彩的概括要更加主动,对色彩本身的表现要大于对立体关系和细节的表现;画面要呈现出明确的平面化处理特点,色彩与形体的结合要更加紧密,要突出画面的形式感和抽象化,在选用理论授课内容上,我们以后期印象派、抽象主义绘画和奥地利分离派绘画作品为范例进行讲解,对克利姆特、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米罗等人作品的产生和风格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在训练过程中能有效加以借鉴。作业的方式也改为以一张现成的写生作业为蓝本,对画面进行平面归纳、简化处理和色调的重新设计,最终做到不受现成物象的影响来发挥色彩想象力,创作一个平面的、富有形式感的全新画面。

4.色彩的情绪感受表达训练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对色彩造型技巧和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外,如何利灵活用色彩的各种属性来传达主观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色彩的心理暗示,色彩的情绪表达,色彩引起的联想,以及色彩的冷暖、膨胀与收缩等属性,都在设计相关的色彩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阶段的段学习,主要是强调利用色彩的自然属性来进行心理暗示表现,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色彩搭配来呈现不同效果的心理作用和感彩表达。在理论讲授中,我们通常以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现代绘画中的色彩运用为例进行讲解,并针对课程设置了不同感彩主题的作业,让同学在不依赖于写生的情况下,进行主观画面设计和色彩搭配,意图通过画面传递设计意图和感受表达。

二、后期教学经验总结与思考

1.注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的针对式教学

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点,从中去发现每个人的喜好与个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进行具体指导教学,提醒学生不要被以往的教条所束缚,要尊重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地主观去试验各种色彩的表达,寻找自己独特的色彩感受和色彩语言特点。在强调色彩的通识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不同气质的表现,力图实现“因材施教”。在一般技术训练技术上,注重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引导,引导学生从对绘画的认识过渡到对设计的认识上来。这个阶段教师很少批评学生的作业,对不同的思路和完成情况,以尊重和鼓励为主。

2.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色彩表现能力训练课程由于总体课时的限制,课程环节和教学内容相比而言较多,每一环节训练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必须要保持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堂讲授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明确目标清晰,准确地选择相关现代主义与设计的色彩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包括在具体教学方法上,选择讲授、作品欣赏和相关影视与纪录片观摩等方式相结合来丰富学生地课堂学习,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了解色彩由客观到主观、由室内到室外、由再现到表现地发展历程,以快速地促进其审美表现到设计意识地整体进步。

3.课程环节设置合理,内容承上启下

设计专业对色彩能力的要求与传统的美术学专业有明显的不同,对于设计专业来说,对色彩的具象写实能力需求就不那么重要了,如何利用色彩的形式语言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情感和审美取向才是关键。把传统的色彩写生训练方法与色彩的形式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色彩认识和审美意识由具象过渡抽象、由再现过渡到表现、由客观描绘过渡到主观设计才是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结合了写生色彩和抽象色彩构成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和训练方法上加以贯穿融合,有效的弥补了以往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后期设计课程之间的脱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四个训练环节的设置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被证明是合理有效和稳妥可行的。

三、结语

第8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设计色彩;教学方法;内容;创新

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

1.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熟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研究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时也不例外。通过分析课程开设对象特点,针对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手段,这样研究出来的教学方法手段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根据自己5年多的从教经历,感到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不敢勇于面对困难的心理特点。在针对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时应该多考虑鼓励、尊重学生,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摆脱自卑感。不肯勇敢面对困难这个心理特点不仅在高职学生中存在,在当代的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但在高职高专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缺乏自信,致使不敢去大胆尝试创新,害怕再次失败遭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积极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引导学生,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鼓励学生,使其在学习中重拾自信,大胆创新,不怕面对困难。

1.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特点,该类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的学生占70%以上,学生专业底子差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该方面因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循序渐进施教,避免教学内容设计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主动性不高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学生在长期的文化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获得好的学习成效,致使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更加不会主动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可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在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方法运用上,应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引导自主创新,鼓励大胆表现自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促进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升。

2 关于设计色彩课程

2.1 设计色彩课程性质

设计色彩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在学习设计素描造型基础上,构建起色彩调控、色彩塑造,色彩表现的把握能力。通过设计构图、学习表现技法、完成色彩空间搭配、实现设计色彩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设计色彩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色彩搭配和色彩调控,完成色彩设计和色彩塑造,训练色彩创新意识,更好的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准备。

2.2 把握传统色彩与设计色彩课程不同

设计色彩教学要与传统课程教学区分开,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发展的理念对待传统色彩课程。传统色彩教学更加注重真实表现对象,通常是教师摆静物,学生根据传统绘画技法真实再现对象。这种色彩训练方式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色彩造型能力,但却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设计色彩学是真实表现对象,这种误区阻碍设计创新意识形成。设计色彩作为一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真实表现对象的单一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色彩设计创新能力。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色彩和设计色彩课程区别,用继承发展的方式设计课程教学。

3 设计色彩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

3.1 理论学习法和绘画实践法紧密结合

设计色彩教学方法运用上采用理论学习和绘画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利用一部分时间来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色彩原理、色彩搭配、色彩形成等知识,学习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理论的理解,发表各自见解,激发思考,以组为单位进行绘画实践训练,通过两年多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色彩理论水平,强化色彩表现技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3.2 鼓励法和激励法相结合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设计色彩课程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进行相应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表达主观看法。在表明看法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赞许,我们会发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大大提升,学习成效也得到很大提高。激励法在设计色彩教学活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分别给两个同年级班级上课时,对其中一个班级学生提出“作品上90 分可以颁发学院留校证书”另外一个班级未提及,经过一个月观察,其中有提出激励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气氛、学习积极性、成效等大大提高,另外班级均没有改善。

3.3 分组学习法与项目驱动法相结合

分组学习法是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教师下发命题任务后,组内根据个人专长进行分工合作,遇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直到完成任务。该方法有助于让每个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培养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激发个人展示欲望,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项目驱动法主要是指运用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提升实践能力,设计色彩课程运用该教学方法,其目的是结合分组学习来共同完成真实项目,增加学习实践性。例如:在课堂上以“为白色T恤设计色彩”为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创意,每组完成一件T恤设计,完成后进行讨论,组织评价,这个教学过程有效调动了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根据各自特长分工,有的设计构思,有的绘制,有的调色等,最后协作完成作品,每个学生都得到自身价值体现。

4 设计色彩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模块

设计色彩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设计,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摆脱传统色彩课程的单一再现能力培养,加强培养设计创新意识。

(1)写生创意表现模块。在传统写生技法的基础上,课程内容设计上更多引导学生采用多方面的表现技法,例如运用点彩表现法、扭曲变形法、添加丰富法、概括装饰法等多种技法表现同一个对象,鼓励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技法呈现设计色彩,呈现设计美感。完成作品后针对每幅创意作品,要求每个学生对作品做出诠释。这种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在训练传统色彩造型能力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创意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在同样的作品中表现不同的色彩语言。

(2)材料创新表现模块。设计色彩在研究色彩造型的同时也注重色彩搭配,色彩塑造等能力培养。该教学模块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发掘材料,以不同材料为媒介,根据不同对象选择相应材料进行设计色彩表现,例如在该内容模块设计中,设置运用高丽宣纸材料作画环节,该材料可透水性好,柔韧性强,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肌理效果。针对其特点,学生能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不同技法表现效果,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创新,以此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通过该模块学习,丰富学生对材料了解,进一步培养色彩创新搭配,更好运用肌理表现色彩。

(3)命题创作表现模块。命题创作表现主要创新点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师摆静物,学生写生”的色彩教学内容设计,该模块的突出特点是学生可以不受作画对象造型、色彩、构图等多方面因素束缚,根据教师拟定命题,结合个人生活的经历、命题理解、自身表现技法运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创作,以此达到设计和创新目的。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拟定“童年”为创作命题,材料、技法、表现手段均不限定,该教学内容设计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提升设计创新意识。

第9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色彩 探索 动漫游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动漫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动漫人才的需求日渐加大。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学生达到动漫游戏企业就业岗位的要求,具有与此相关的职业技术能力,能够完成动漫游戏企业指定的工作,这对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动漫游戏专业对色彩能力的要求

众所周知,动漫游戏作品虽然都是虚拟的,它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因此创作者在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提炼生活并具有良好的创意表现能力以及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这几点是动漫游戏企业人才需求当中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的教学要达到动漫游戏企业就业岗位的要求,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及表现能力,以便更好的完成动漫游戏企业指定的工作。因此,基础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其中色彩能力的锻炼是高职动漫游戏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重中之重。

2 色彩课程在动漫游戏专业所处的现状

2.1 学生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学生现状来看,专业基础弱、学生想象力和创作能力不强等现象较为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扩招使得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许多通过考前班强化突击后考进大学的学生专业基础较差,针对这一现象不少高校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都开设了《色彩》课程,力求提高学生色彩能力,加快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这一举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2 色彩课程传统上课方式的优势与劣势

通过《色彩》课程的学习,学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不少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的时候,色彩的表现能力远远不如基础课上突出,出现了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处理好色彩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从事《色彩》课程教学的多为绘画专业教师,他们的造型功底扎实,对写生对象色彩的观察敏锐,对色彩造型方法理解较为深透,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般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一般为静物写生,要求学生注重物体的型体、整体关系、空间感等。这种方式对学生在提高型体的塑造、整体关系的处理、画面空间感的处理方面上都能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若一直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的绘画思路容易被固定。在《色彩》课程学习当中,他们也许表现出众,但是到了后续的一些课程当中,对色彩的表现力却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学生如果对此门课程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高考前,会失去上课的兴趣;教师如果一味的强制学生去学习,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厌学等情绪。

因此,基础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衔接不紧密成为主要劣势。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加强由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引导力度,加强学生主观色彩表现和色彩应用训练,使色彩教学与动漫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色彩》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独立的色彩设计能力。

3 色彩课程改革方法与实践的探索

3.1 区别大学与高考对色彩课程的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上《色彩》课程的兴趣,改变上述学生错误的观念,成为笔者在用传统方式上课时遭遇的最主要问题。经过反复总结,反复研究,区别对比大学与高中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改变了授课的方式。

第一,明确高职动漫游戏专业《色彩》课程在整个高职动漫游戏课程当中的培养目标。强调在高考前《色彩》课程是以应试为目的的,而大学的《色彩》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同样是静物写生,在进行写生的同时,要求学生严格尊重事实,不能随便改变静物的色相。

第二,扭转学生在高考前养成的错误的观察方法。为了应付高考,学生掌握了太多取巧的技术,甚至养成了完全抛弃观察对象,默写静物的习惯。进入大学后,要摆脱之前的“恶习”,则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因此在上课时,笔者常常要求学生放下画笔,口头陈述物体的色相,物体与物体之间如何区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讲述的时候动脑筋,否则,学生很容易在画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放弃观察物体,使画面最终呈现概念化的效果。

第三,加强锻炼学生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在中后期写生过程中,除了学生用色彩的观察方法去观察物体外,还要求学生在表现的同时适当提炼观察到的色彩偏向并做相应的主观处理。不仅要求学生画得“像”物体,还要求学生主观的去处理画面气氛,把握氛围。以前是多观察,讲求写实,现在要求的是注重画面效果,要求主观处理画面,协调画面氛围。

第四,强调《色彩》课程对后续课程以及整个动漫游戏专业的重要性。动漫游戏专业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电脑软件类专业课程学习比专业基础课程要更为重要。这种错误的认识,极大的阻碍了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色彩应用能力等的提高。因此,在讲解学生作业的时候,将学生作品与动画或影视场景结合起来讲解,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与专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也清楚专业基础在动漫游戏专业课程当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便后期更好的引导学生向专业课程方向发展。

3.2 理清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设计从静物写生到场景设计“五步曲”

第一步,静物写生。要求学生进行静物写生训练,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及习作观念。

第二步,给静物一个“大环境”。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静物写生训练并取得显著进步后,要求学生不再掬泥于静物摆放的空间,可以拉开空间,将静物周围的环境都作为习作对象。

第三步,画室一角写生,突出画面情境。在动漫游戏作品中,所有的元素都是虚拟的,同时又是非常生活化的,学生在基础课程阶段就应该多观察生活。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不用再画静物,随意的将画室任何一个角落画出,学生的反应极其积极,进步也非常明显。优秀作品也不段的涌现出来。

第四步,风景写生,练习“大场景”。带领学生走出画室,在室外进行风景写生练习,要求学生不光能够描绘出写生对象,还要整体观察画面,学会主观调整画面,力求达到协调统一的画面效果。

第五步,与专业课程《场景设计》相结合,主观设计画面氛围。教师需要结合动画影片当中的场景以及学生作业给学生们讲解一些主观色彩的提炼方法,示范如何把握整体氛围。事实证明,在这种授课形式下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通过这种方式,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学生绘制出了很好的色彩作品,对《色彩》课程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色彩课程作为学生进入动漫游戏行业领域当中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整个专业课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动漫游戏专业《色彩》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有意识有目标的进行训练,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真正达到驾驭色彩的目的,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色彩表现与创造性思维均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展现。

参考文献

[1] 文颂阳.浅论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