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地方公路养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方公路养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方公路养护

第1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关键词】特殊地区;病害;公路设计;养护

一、特殊地区公路环境特点

盐渍土是指含有一定的溶解盐而造成性质变化的土,公路工程上定义盐渍土为地表1m内含有大于0.3%易溶解的盐的土,铁路工程则为0.5%。我国盐渍土地区主要包括沿海盐渍土地区和内陆盐渍土地区,沿海盐渍土区主要包括辽宁、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属于氯盐渍土,含盐量5%以下,且该地区的水文环境对盐渍土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内陆盐渍土地区主要分布于新疆、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属于硫酸盐盐渍土和氯盐硫酸盐混合型盐渍土。盐渍土中含有易溶盐,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盐类具有胶结和吸湿作用,有利于路基的稳定,一定条件下可利用盐渍土和岩盐修筑路基或铺筑低、中级路面。而在潮湿环境中,由于易溶盐的存在将导致路基的密度减小,承载力下降最终丧失稳定性。而硫酸盐盐渍土会使路基松胀,盐渍土的碱化作用也会增大土的膨胀。

黄土在指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的结构将受到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性质的土,具有明显的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包括:黄色、含盐量较大,含有碳酸钙及其结核,包括硫酸盐型黄土和碳酸盐型黄土。黄土中粉土颗粒含量很高,占55~60%,且黄土具有多孔性和大孔性空隙特点,为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地貌可分为高原地貌和河谷地貌,前者以侵蚀类型为主,后者以堆积类型为主,但在二字之间也存在着过渡类型即侵蚀堆积类型。黄土地区在我国可分为五区,山西诸盆地、豫西山地与阶地、关中平原、陕甘黄土高原、陇西黄土丘陵。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或等于0℃,且含有冰的各类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占全国面积的22.3%。冻土包括瞬时冻土、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瞬时冻土是指冻结状态仅维持数小时的冻土,季节性冻土是指受季节性影响,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土。多年冻土是在自然状态冻土状态能保持3年以上,常存在地面下一定深度,上部接近地表,也易受季节性影响,多年冻土也常伴有季节性冻结。

二、特殊地区公路常见病害

盐渍土地区公路病害主要包括盐胀、溶蚀、冻胀和翻浆。其中盐胀具有累加性,包括路面盐胀和坡面盐胀;溶蚀的主要原因就是盐的溶解。冻胀中氯盐的含量如在一定范围内冰点降低,水分聚流时间长,加重冻胀,但含盐量更多时,不产生冻胀或只产生轻微冻胀,硫酸盐盐渍土对冻胀影响不如氯盐显著。翻浆在盐渍土地区较为普遍,氯盐渍土聚冰多,且液、塑限低,蒸发缓慢,翻浆后不易干燥,造成路面严重破坏,含盐量高时因不冻或少冻而不发生翻浆或者减轻翻浆。硫酸盐渍土在降低冰点方面机理与氯盐类似,另外春融时因结晶硫酸盐脱水可加重翻浆。

黄土地区的黄土具有湿陷、疏松及遇水膨胀、崩解等特性,垂直渗透性远较水平方向大;各向抗剪强度有明显差别;易遭冲刷和冲蚀;干燥状态下粘聚强度较大,可形成较陡边坡。根据调查,在黄土地区公路工程主要病害包括:黄土剥落易造成小型塌方及沟槽陷穴;边坡坡面在多次干湿循环后,出现裂缝。边沟被水流冲深、蚀宽,使路肩和边坡坡脚破坏,边坡土体受水浸润发生滑塌,或在地下水、地面水综合作用下形成泥流侵入路基,导致路基整体的滑动。

冻土地区季节性冻土路基在冰冻季节,路基填料土冻结后体积膨胀,导致路面开裂,解冻后由于汽车碾压,使路基沉陷、路面翻浆,对道路的破坏极大。多年性冻土常有热融沉陷、热融滑坍、冰胀丘破坏,热融沉陷常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使地表下沉而形成凹地或积水凹地,热融滑塌主要是破坏了有厚层地下冰的斜坡的热平衡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坍,冰丘是地下水的冻结膨胀隆起土丘,这些破坏主要导致路基下沉,甚至突陷,路堤基地或路基边坡失去稳定,冰丘膨胀力导致路基变形。

三、特殊地区公路设计及养护方法

盐渍土地区的路线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对于过、强盐渍土,低洼地带、大片盐渍土地区应当予以避开,否则须以最短距离通过;对于一般盐渍土地区,小面积零星或岛状分布的,可以选择有利地形,高地势地带通过,此外应保证通过距离最短,离渗水性土产地最近处通过。一般采用路堤而不用路堑。对于路基设置,应保持0.5%~1%的纵坡加强纵向排水,排水困难地区应加深加宽边沟。必要时可设置横向排水沟,间距不大于500m,沟底最好有向外倾斜2~3%的横坡。养护方面对于翻浆路面应当及时铲除,加固路肩可以用沥青材料封闭或用15cm厚盐壳加固以防路肩水分下渗。对于用盐晶修筑的路基,当其表面覆盖层破坏时,可用砂土混合料覆盖。路肩出现车辙、泥流等,可以铲除浮泥,用碎盐块整平夯实再覆盖砂土混合料。

黄土地区的路基设计应以预防为主,养护工作应该充分重视,不应等到病害恶化后才采取有效措施。黄土地区设计时应当选择合适路线及设定合适的边坡及坡率,加强排水及加固设计。对于沟间路线,应坚持直、长、纵坡平缓原则,绕开沟头,高差小时填土通过或架设土桥。沟谷路线应注意沿沟两岸的稳定问题,可采取沿沟走的策略,对于沟间和沟谷连接应严格控制上塬和下塬,可利用高架桥高填土跨沟。黄土地区养护应注意排除路基附近的路面水和地下水,加强排水沟、渠的防护,针对路肩的坑凹可以用砂土混合料加固表层以防地表水侵蚀。路基出现凹陷应当查清水的来源、水量及发展趋势,采用排水和导水措施,必要时可以回填夯实、灌砂或泥浆。对于黄土滑坡破坏可以清除滑体,植树稳固,可以设置抗滑挡墙或抗滑桩。

冻土地区的公路设计原则对于冰胀丘采取绕避原则,不能绕避时必须做好排水措施。对于季节性冻土排水条件好的路段,只要设置好路基排水边沟,保证排水顺畅,可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粗颗粒土,将有效解决路基的冻胀翻浆问题。排水条件差,可以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抬高路基高度,采用抗冻性好水稳定性好的填料,必要时可采取隔离层,但需根据路基高度和不同填料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厚度。对于多年冻土,可以采取片石气冷措施以及通风管道措施,保持冻土的冻结稳定状态。

四、结语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环境相比其他地区更加恶劣,工程质量更难以保证。因此在特殊地区公路工程设计与养护都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自的地质及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养护,设计时应以预防为主,同时养护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只有良好的设计和有效养护并行,才能充分保证特殊地区公路工程质量,以免发生公路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昭鸿.我国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地区公路路基设计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3):5-6

[2] 朱凌林.浅析常见特殊地区路基病害及治理措施[J].山西建筑, 2011(10):138-139

[3] 王华.试析冻土路基病害防治技术[J]. 河南科技,2013(04)

第2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关键词:公共政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点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国家公共财政投入较为集中的建设区域[1]。基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除了要在公共财政投入中加大农村公路投资资金比重外,还应重点围绕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这一主线,对制约影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使用及管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并着重解决养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一、公共政策视阈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改革形势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重视,为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农村发展局面、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在2009年推行实施了公共财政资金,即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及国债资金多方投入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措施,以更好地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而我国政府在2008年实施的交通税费改革举措,使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拨付来源上得以拓展,原先以养路费为主要养护资金来源的资金征收及拨付方式改为以燃油税征收为主。而在公路养护资金的审批上也实现了单一的由省级交通部门负责到省级交通部门与省级财政部门协同审批的转变。随着各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各地区逐渐采取了“县道县管、村道村管”、“养护管理承包”等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及补充方向,其实践效果较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趋于规范。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县市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视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热度的增强,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出现注重公路建设,忽视公路养护的问题,一方面导致农村公路寿命周期受损,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后续养护的难度。其次,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较为模糊。具体到农村公路养护实践,存在县市政府、县级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引发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及重叠问题。第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狭窄,资金较为短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上更多地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及公共财政资金划拨,各地区受限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较为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自筹渠道主要依靠农民、社会企业的分散资金投入及捐助,来源不够稳定。

三、公共政策视阈下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水平的相关要点

(一)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区域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

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体系中,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做好农村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需求的资金保障[2]。农村公路在属性上带有极强的公共性,当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形式存在时,需要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通过公共财政体系的保障,提高政府部门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增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能够得到基本保障,最终发挥农村公路这一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价值作用。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在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时,要针对前期养护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在遵循“统一规划,区域负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级基层管理部门各司其责。作为区域交通管理部门,要围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设置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监督机构,辅助乡道养护管理专职人员及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的保障下,各地政府可以针对农村公路养护,设置相应的养护基金管理项目,将日常积累的养护资金加以收集汇聚,用于短期内的养护工程资金投入[3]。

(三)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

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更加广泛,如单纯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不利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稳定供给。因此,在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的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致力于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机制,形成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乡镇基层组织资金自筹、社会资金捐助入股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具体地说,省级相关部门应借助省级财政、公路养路费,燃油税征收等方式划拨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级地方财政应以农村公路养护费收取及县级财政拨付提供养护经费保障;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乡村道的养护经费筹集。以北京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及管理实践为例,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涉及到市级财政,、地方区域政府财政、基层乡镇政府财政等多个环节。其中,针对乡级公路,市财政采取4500元/公里年作为养护资金补助标准,地方区域政府补助标准为2060.5元/公里年,基层乡镇政府则为2060.5元/公里年。针对村级公路,相关补助资金依次为3500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中,通过设置财政专户的方式,落实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被侵占及挪用。

四、结语

在公共财政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愈发凸显其重要性。针对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注重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构建、公路养护资金筹措、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实现养护职责分明,资金高效利用,确保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362.

[2]田楠楠,肖紫薇.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8):131.

第3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第二条全市范围内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乡村公路是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等级要求,经省、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核准,纳入全省公路数据库的乡道和村道。

乡道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及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和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一个行政村内拥有两条以上乡道的,选择其中一条作为行政村的主乡道。主乡道须经村、镇、县逐级确认,并报市交通主管部门核准。

村道指直接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不属于乡道及以上公路的建制村(行政村)与建制村之间和建制村与外部联络的主要公路。

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属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所有。

第三条乡村公路坚持建、管、养并重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镇配合”的原则,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本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切实处理好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关系。

第四条乡道、村道、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

从乡道、村道两侧边沟外缘算起5米内为公路建筑控制区。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第五条县区人民政府为本地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交通的县区领导为辖区内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人。

县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大中修、改建及重大水毁修复工作。

第六条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一)负责编制和实施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建议性养护计划(含大中修、改建及重大水毁修复工程)。

(二)筹集和监督养护资金的使用。

(三)监督所属地方公路管理机构履行养护管理工作职责,检查养护质量。

(四)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乡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县区地方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主乡道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履行如下职责:

(一)负责按“五定”措施(即:定人员、定里程、定任务、定考核标准、定奖罚方法)组织对主乡道的日常养护。

(二)负责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考核养护责任人履行主乡道小修保养职责。

(三)负责拟订辖区内主乡道大中修、改建及重大水毁修复工程的建议性计划,并对其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四)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使用和管理乡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投入力量,配合市、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及地方公路管理机构做好主乡道的养护管理工作,设立乡村公路管养工作机构,并配备1名以上公路专?穴兼?雪职干部,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协调及其他相关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一)配合地方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公路沿线群众工作,无偿提供乡村公路养护的取料和堆放场地。

(二)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公路的大中修及改建工作、重大水毁抢修复、危桥加固及改建、道路事故隐患路段整治、安全示警标志、标线等安保工程的完善。

(三)负责做好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四)负责乡村公路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

(五)及时向地方公路管理机构提出关于辖区内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和监管工作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可在本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及养护资金筹集、安全责任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责。

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可根据法律规定或者通过乡规民约、村民大会“一事一议”表决的形式,组织村民为乡村公路养护履行劳动义务,共同做好乡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应想方设法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落实到位。

(一)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省交通主管部门关于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循序渐进,分类管理”的原则下达乡村公路养护补助计划。主乡道水泥路按1500元/年·公里、其他乡道水泥路按1000元/年·公里、沙土路按800元/年·公里的标准给予小修保养补助,重大水毁抢修复、大中修养护工程经依法履行交通基建程序后,给予适当补助;村道水泥路按800元/年·公里、村道沙土路按500元/年·公里的标准给予养护补助。

(二)除省、市补助外,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把乡村公路养护补助经费纳入本级财政正常年度预算,每年应安排不少于500元/公里的养护经费,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乡村公路水毁抢修复、大中修及改建工程配套资金。

(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的检查监督。

第十二条主乡道的养护推向市场实行管养分离体制,依据养护工程和定额核定养护工程量及其费用,将公路小修保养工作按线路或者捆绑招标,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定专业养护队伍或者企业,实行合同管理、工程量清单计量支付。

因条件暂不成熟无法推行市场化养护的地方,可暂由县区地方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的省、县道养护道班就近养护。

无法推行市场化养护又没有设置养护道班的乡镇,应组建专业养护队进行养护。

第十三条主乡道大中修、改建及重大水毁修复工程,由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责任主体进行捆绑招标,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企业实施。

第十四条主乡道以外的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参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组织建设和养护,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委托地方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监管和技术指导。

因条件暂不成熟无法推行市场化养护的乡镇,主乡道以外的乡村公路仍采用乡镇专业队与村委会集体养护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养护。县区人民政府应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乡村公路养护责任书》,将主乡道以外的乡村公路养护责任列入乡镇人民政府岗位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县区地方公路管理机构应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乡村公路养护监管合同》,加强对主乡道以外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通过与所辖村委会签订《乡村公路养护合同》,并由村委会与各路段养护责任人签订《乡村公路养护责任合同》,把主乡道以外的乡村公路养护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

乡镇人民政府应对主乡道以外的乡村公路养护资金实行专帐管理。县区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委托地方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主乡道以外的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

第4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一、我州乡道村道养护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截至底,全州农村公路管养里程共21801.822公里(其中10967.106公里未纳入省统计里程),其中省道68公里、县道3677.67公里、乡道5400.191公里、村道12138.34公里、专用道517.621公里。

(二)现阶段养护方式

1.现行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我州共设置农村公路管养部门一处八段,即文山州地方公路管理处,文山县、砚山县、丘北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广南县、富宁县地方公路管理段。长期以来,我州的农村公路养护一直沿袭以县农村公路管理段为养护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的管养体制。

2.养护补助标准

以前,省下拨养护补助资金一直按云南省交通厅云交计1996135号文件执行(两个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除外)。即省道1400元/年公里;重点县道1200元/年公里;一般县道1000元/年公里;乡道只有905.2公里有养路费,为300元/年公里;村道没有养路费。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后,省补养护标准为:县道7000元/年公里、乡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

3.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和投入使用情况

一直以来,我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为: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地方财政和收缴的拖拉机养路费。由于我州财政困难,地方财政补助极为有限。加之农村公路建设大都属于以工代赈项目,属补质所建,修建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未进行过大中修,抗灾能力弱,导致历年水毁较多,养护成本不断加大,所以长期以来都存在养护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

投入使用情况为:以前,州地方公路管理处给各县的养护补助费是按各县的县道里程和部分乡道里程下达,未下达到具体路线。开始,省公路局把农村公路纳入了考核范围。初云南省公路局与州交通局签订县乡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州交通局与各县交通局签订县乡公路管理责任书,确定养护管理指标,明确责任。按省州县签订责任书的要求,我州县乡公路养护按各县各条线路的交通量、经济地位,分为重点养护、一般养护、突击性养护三个层次进行考核管理。养护补助经费根据划分的三个层次,按线路、里程及工作内容、工程数量下达指标,按季度核拨到各县,实行养护管理工程费用制,并进行考核。

二、现行农村公路管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未落实。养护体制改革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这在责任划分的定位上是一个重大转变,但目前我州机制还未理顺,主体责任还未落实。

(二)管养分离不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后,对养护机构及职能进行了调整,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只承担管理职能,而不具体实施养护。以前的管理养护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职能要求,所以必须顺应改革发展需要,探寻新的管养方式,真正落实“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责任主体。

(三)未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养护方式单一,养护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依靠地方公路管理段来实施养护这一单一方式,不仅增加养护成本,还存在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管理上难以面面俱到,造成管理“盲区”。同时“一刀切”的养护资金拨付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养护积极性,并容易造成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养护资金虽然投入但养护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四)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导致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实施有效养护。虽然养护体制改革明确的“县道7000元/年公里、乡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养护资金省补标准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不能从其他渠道筹措小修保养资金,省补资金就难以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从而影响到我州农村公路改造进程和路况质量,不能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同时由于我州有11250.718公里的村道没有纳入省统计里程,没有省补养路费(“7,3.5,1”工程以省统计里程为准),造成养护资金缺口较大。

(五)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对农村公路养护自我意识缺乏。县乡两级政府未认真理解“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真正含义,总认为公路的管养是交通部门的事,当地政府只是配合而已。加之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调动群众养护参与性,导致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较差,这对乡道、村道的养护极为不利。

三、深化农村公路管养的几点思考

面对我州农村公路管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落实地方政府管养主体责任,把养护引入激励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标考核机制和管养激励机制,以及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以充分调动政府、行业(来源:文秘站 )主管部门和社会参与诸多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投入农村公路管养中,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规范,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难题,我认为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真正落实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能,是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的前提。《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都明确了“县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参与、协助交通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管、养工作及农村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但是,在现实的农村公路管养中,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能尚未落到实处,养护资金筹措基本为零,整个管养工作依然如故。基本上都是由县级交通部门地方公路管理段承担,乡(镇)交通管理所的职责不明晰、不统一,五花八门,且作用发展不明显。因此,全州各县、乡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的管养应引起高度重视,把抓农村公路的管养与抓其他经济工作并驾齐驱,确保人、财、物的投入,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路必管、管必规范,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目标。另外,在乡(镇)交通管理所的职责、职能规范上,经调研后认为,应主要涵盖的内容是:一是宣传交通政策、法规;二是制定辖区交通规划;三是负责辖区道路交通建、管、养、绿、安的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管;四是维护路产路权;五是抢险保通;六是发动群众;七是信息采集报送;八是交通站点建设。通过对乡(镇)交通管理所职责职能规范明确,并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推行一个责任目标考核长效机制是确保农村公路管养的内在动力。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是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的内在需要。至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后,各县在落实县乡养护主体责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大多是表现在形式上、面上,以责任目标考核落实下来的很少。这次我们在对广南的调研中了解到,广南县对农村交通工作高度重视,与其他经济工作并重,在全州率先把乡(镇)交通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综合考核范围,县乡(镇)签订了交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年末进行百分量化考核,公路养护、公路建设、客运站点建设分别占40分、40分和20分,年末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广南县的这一做法,初步实现了县乡养护责任主体的落实,显现了交通工作与其他经济工作有机结合,为推动实现“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按照国务院和省州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并进行目标考核是农村公路建管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若各县都能把交通工作责任目标量化考核推行到县、乡(镇)、村,农村公路管养的责任落实就能覆盖全州,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深化,有路必养才会得到落实。

(三)建立稳定的管养资金来源渠道是确保农村公路管养的保障。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制,形成一个高效的机制,是办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条件,而其能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看有无适量的资本投入,农村公路管养也不例外。对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保障,国家和省已明确了县道7000元/年公里、乡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定额补助标准,而州县两级的管养资金补助,在州人民政府印发的《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是这样明确的:“州人民政府应随着本级财政预算收入的逐年增加而适当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负责筹措解决日常小修保养和水毁工程等专项经费”。但从我州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的情况看,全州养护资金补助实给几乎为零,这就形成了农村公路长期带病运行的现状,特别是乡道、村道养护资金严重匮缺,养护“盲区”大量存在,晴通雨阻、断桥断路普遍发生,安全隐患十分突出。这些问题要得以逐步解决,仅靠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是无济于事的,而治理良药只能是州、县、乡三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州人民政府《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文政发〔〕69号)中所明确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要求,适当给予养护资金补助,加上省上的定额补助资金和社会参与成分,逐年投入到全州农村公路养护中,只有这样上述提到的疑难问题才会得到真正的破解。

(四)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管养激励机制,是深化农村公路管养的有效途径。针对落实管养责任主体,转变地方公路管养机构职能,发挥乡(镇)交通管理所作用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有效整合农村公路养护资源等的工作要求,通过调研,我认为在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特别是乡村公路管养上,应一改长期以来县级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完全包揽农村公路管养的单一方式,遵循“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新的管养原则,除县道由县公路养护机构管养外,乡、村公路拟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进行管养,真正把权、责落实到乡、到村、到人。

1.“以奖代补”主要内容:“以奖代补”,顾名思义就是把现有的定额补助变为灵活的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利用公路沿线劳动力资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组、自然人及社会其他力量)投入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规范养护模式,以多层次、多元化的养护方式代替单一的一家包揽的养护模式,充分发挥乡(镇)、村及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效率,确保管养目标的实现。

2.运行方式:

(1)资金来源:主要以省补资金和县人民政府配套资金为主。省补资金为“7,3.5,1”工程的20%,县财政配套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元。仅依靠省补小修保养资金难以运作“以奖代补”方式,加之还要填补未纳入养护里程10967.106公里村道的养护资金缺口。因此财政配套资金对“以奖代补”方式的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资金使用管理:县地方公路管理段以纳入省统计管养里程的乡道村道里程为标准,按“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安排“以奖代补”资金,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年终根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以奖代补”资金划拨到乡(镇)交通管理所。

第5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化改造也在加快实施。由于大批量公路相继的进行开工建设,施工车辆的频繁过往,给支路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公路支路产生沉陷、翻浆以及车辙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给支路造成了致命性的破坏,以此给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沉重的压力。

一、公路支路损坏形成的原因

1.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高等级公路铺筑施工中所运用的筑路材料通常都是从外地运输及采购而来,例如:路基土、砂、石等材料,具有相对较远的调运距离。在高等级公路平面设计的选线及定线中,为了使测量运行能力得到提升,避免公路形成街道化现象,和城镇之间有一定距离存在,最终导致一部分公路辐射区域内,直线公路主要发挥着施工过程中通行便道的作用,运用较大吨位的载重车辆及施工机械设备,通过反复长期的碾压作用,使得公路施工区域内的直线公路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

2.支线公路自身条件造成的影响

由于修建的大多数支线公路的时间都位于解放初期或时期,其类型都属于低标准且低等级砂石路,在20世纪80~90年代,交通主管部门通过民办资助或多方合资的方式对一小部分道路进行了简要改造,构成了简易化的柏油路,能够承受较低荷载及当量轴次的累计,无法有效地对大批量重载测量产生的反复碾压进行承受,必然引发道路损坏现象。

3.支线公路受到工程施工的影响

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减低运输车辆成本,出现普遍的超载问题,导致砂石和简易柏油路受到较大破坏。在一些支线公路上有随意性履带式施工机械走动的现象,导致路面形成破坏问题。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将作业中产生的弃土、钻渣以及废料等在支路公路路肩实施随意倾倒,导致路肩排水困难,引发路面有大面积坑塘及翻浆问题,为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4.养护费用不足,无法及时进行修补处理

由于地方财政投入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长期无法对支线公路养护费用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公路养护部门要想对大面积的坑塘病害等问题采用仅有的养护费用进行修复,存在较大难度。因此,由于公路施工过程中引发的支线公路损坏问题,进行修补恢复路况极为困难。必将导致公路建设中支路公路由于不及时且不到位的养护处理,引发断路问题出现,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公路支路的养护对策

1.将公路施工中影响支线公路的因素划分至工程项目中,运用统一的管理及规定,在公路开工之前,建设指挥部门应对施工车辆的运输路线实施规定并对圈定的施工便道支线公路拨出专款进行区域的划分,对沿线的桥梁、涵洞以及路面实施加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工程建设指挥部门和地方公路养护单位进行自动沟通,对施工车辆通过的支路运用出资或出力的方法进行维护。当工程项目完工之后,交通主管部门需要对其进行经费的批复,与地方资金相结合,运用修复改造的方法对出现严重损坏的支线路线进行处理,有效维护了地方的交通安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公路管理机构应加大对连接公路施工区域的支线公路的执法力度。现阶段,各级政府都对“要想富、先修路”的道路进行了深刻地认识,因此在公路及干线公路具有较高的网络化工程施工积极性,一些地方还对较多便于施工的优惠政策实施制定,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操作。所以,在实施公路施工时,公路管理机构的路政执法部门需要加大连接施工区域的支路公路的路政管理力度,有效维护路产和路权,避免有侵害现象及无人管理的现象出现。

(1)路政管理部门应主动对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相关政策及法规内容的普及。

(2)对于支线公路的路产及路权的检查力度进行加大,设置专人对支线公路进行巡查。

(3)处罚力度的提升。结合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对存在的车辆超载、施工机械的违规调动以及随意对垃圾倾倒等问题实施处理。

3.积极主动的对公路实施养护及协调

目前,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部门的现状仍处于不明确的体制改革阶段,各级部门都在实施减员增效,运用分级养护的方法对干、支公路进行操作。虽然国干、省干线支路及支线公路养护费用属于包干使用,但支线公路仍有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由于支线公路的养护费用有限,要想对任何等级维修计划进行安排,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公路养护部门需要将消极思想得到消除,采用主动协调和积极养护的方法对公路建设中引发支线公路损坏的问题进行改善。通过积极有效地与公路指挥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促使资金筹集达到多渠道化的效果,有效加强了施工区域的支线公路养护,对支线公路存在的坑塘病害问题实施及时修补,避免失养及弃养的现象出现,防止交通事故产生,对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得到自觉维护。

4.要求各级部门应对支线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视力度提升

在公路管理过程中,要求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实施统筹规划,避免有重建轻养的现象出现,对由于公路施工导致支线公路损坏的问题应采用制定养护规划的方式,通过采取合理的方法及资金对支线公路的维修及改造进行应用。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不能有重干线轻支线的现象出现,充分发挥公路管理机构自身的职能,运用主动工作的方式,使得支线公路的管养处于及时且准确的效果。

结束语:

根据支路损坏存在的原因,结合目前有限的养护费用,在公路支路破损的处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公路施工中,只有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按照施工流程的进行作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公路支路损坏的问题,以此确保公路支路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对策

0.前言

农村公路发展,可以改善 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寻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新路子,已成为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1.1技术标准低

农村公路是沟通城乡连接村与村,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农村客货,物资流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因此,农村公路设计一般是针对流量低,运输工具载小,故设计标准低,一般设计四级甚至等外即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投资小,在社会上形成了农村公路“技术简单”的错误认识,一些地方公路建设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制定建设项目随意性大,这给工程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1.2农村公路工程分散,管理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工程项目面广且比较分散,而且项目规模小,投资少,对按照国家有关公路工程管理方法,对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

1.3建设资金缺乏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想抓住国家扶农政策机遇尽快发展本地经济,多争取农村建设项目,一方面,又苦于没有配套资金,致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很难筹措到位,这样造成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难以实现“纯“合同管理。

1.4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机制

2.1农村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多年来,这种体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

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全县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养护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对养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保证农村公路的及时养护。

2.3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资金收入

地方各级交通,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工作,要充分体现“逐步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的要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省,地(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要逐步增加。

3.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3.1提高人员素质,搞好人员培训,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

提高人员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公路养护标准和养护机构技术性能的提高,对养护机械的管理者和使用乾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岗位培训,实行持证择优上岗。

3.2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必须改革原有的养护管理体制。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将养护公司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实行资质认证。

3.3坚决遏制超载肿瘤

车辆超载对公路路面桥梁损坏仍为严重,危害性之在,因此,治超载限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呼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超吨位车辆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超载车辆。

3.4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

4.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的路政管理

4.1公路养护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路政管理,突出依法治路,确保公路畅通,在路政管理上,加强了目标责任管理,市,县,乡都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从而加强了政府和部门对路政的管理,由于他们重视路政管理,加强公路养护,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从而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长期稳定的保持良好状态,确保了农村公路畅通无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4.2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工程前期管理工作

(1)农村公路项目实施前,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政府协调各部门制定统一发展长期规划,避免多部门,多单位各自为政重复,盲目上报项目,按照规划,结合自身经济条件,科学安排年度工程计划,保证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2)项目实施前要积极发动沿线群众,宣传政策,充分调动其修路热情,合理解决征地,拆迁工作,避免强制执行引发政府与群众干群关系。(3)项目建设要量力而行,战线不要拉的太长,要根据地方政府财力情况,项目不要盲目上马,避免劳民伤财搞成马拉松式工程。

4.3严格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1)农村公路严把市场准入制,一是严把设计质量关,保证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二是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县道,乡道项目宜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施工单位,认真做好各环节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剔除没有施工力量借用资质搞招投标现象,招投标不要一味走形式,要认真落实,保证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对于规模小,项目多的“村村通“农村公路工程,宜结合实际采用划快进行招投标,也可采用简易实效公开透明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由交通部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方式严把施工队伍准入关。

(2)要树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并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由交通质量监督部门对县乡公路建设负责质量监督,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丙级以上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任务。要认真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管理制度。要加强完善工程质量鉴定制,质量举报制和公示制。要把工程质量重于泰山,落实到每个参与工程人员身上,要让群众都参与到质量监督过程中。

5.结束语

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用不了几年,好路也变成坏路,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从建养并重的角度,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无人管养或不科学管养,都会造成农村公路的路况质量下降,服务水平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功能,使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也势必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刘胜文,毛兴信.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103-104.

第7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原因;建议

济南市长清区的10个街镇62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公路畅通,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道、乡道为主脉,村道为辐射的公路网络。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其通行质量影响着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1]。因此,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任重道远,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长清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现状

2008年长清区人民政府印发了《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意见的通知》和长清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印发济南市长清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的通知》,下达了长清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正式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也陆续成立了农村公路管养部门,并划分农村公路责任路段,定岗定责,确保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做法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区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指导、督促、月季考核、计划、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各街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所辖范围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督促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搞好养护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县乡道和村道的养护、路政管理协调工作,组织协调各行政村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2)严格考核,管理、使用养护资金。省市级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按县道每年每公里1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7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其中50%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小修工程),实行切块包干的管理方式。50%主要用于日常养护。区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完善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审计部门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3)适度推进养护市场化,实行管养分离。现在我区大部分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以充分调动乡镇、村委会和沿线村民保护公路的积极性,保证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适度推进养护市场化,鼓励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跨地区参与公路养护工程竞争,择优选择养护施工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集约化、规模化、制度化进行农村公路养护。(4)定期不定期由技术人员到各条线路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评分、查验,并拨给小修保养经费,确保公路养护好路率逐年上升,使各条线路完好、畅通。

三、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加大了养护工作量。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于中央、省、市下拨的计划资金、县级的配套补助资金和乡村的自筹资金,而县配套资金因地方财政困难,无法配套或配套较少,导致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较为突出。由于农村公路修建时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普遍缺桥少涵、没有路肩、防护及排水设施,使农村公路防洪抗灾能力差,遇有大雨,公路水毁时有发生,使之养护工作量加大。(2)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少,养护工作全面开展困难。现在,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省交通运输厅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只有省级配套资金能到位,而县级配套资金却由于财政困难,配套较少,导致部分农村公路失养失修,尚未完全实现有路必养。其次,农村公路修建的路面狭窄且等级不高,并且由于养护资金不到位,专项养护资金缺乏,损坏日趋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3)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不健全,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清区10个街镇成立了公路管养部门,并挂牌和制度上墙。其次,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的思想较严重。

四、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建议

(1)省市增加投资、地方多方筹集,推进养护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必须加大补助力度。二是确保地方养护资金的投入。(2)落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健全养护管理体制。一是真正落实街镇农村公路的管理责任,做到履职厉责,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职责,维护农路交通环境。二是建立稳定的养路队伍。三是探索新思路,建立和完善公路养护和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四是加强和完善各种渠道的监督和检查。农村公路是农村社会公益通基础设施。当前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已步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并确定了“更安全、更畅通、更和谐、更高效”的工作要求,这些,都今后的农村养护管理中,我们应以“真诚服务、服务农村”为目标,努力提高长清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筑路铺桥。

参考文献:

第8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养护 体制 改革

近些年来,我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全区所有的通行政村的道路全部都以硬化,这对当地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使广大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我区的农村公路点多线长,由于专业的公路养护人员不足,使得对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就我段近几年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作法和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一、日常养护与管理

1、地方公路管理段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实施,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承担县道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的保护,指导好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和路政管理及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主要开展好以下工作:

(1)共签定养护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合同(一年一签);(2)管理养护承包经费:按各合同段完成工作和好路率情况相结合进行检查,实行按月计量支付给承包人,对农村公路站的管理,养护承包经费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按完成工作和好路率情况相结合进行检查,按季度计量拨付给农村公路站,万元;(3)要求县道各合同段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水毁坍方10立方米以下自行清理,10立方米以上由地方公路管理段组织机械进行清理;针对农村公路管理站管理的乡、村道路水毁坍方10立方米以上至1000立方米以下,经地方公路管理段核量、确认,由农村公路站牵头组织机械或公路沿线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清理,经地方公路管理段组织验收合格后,每立方米给以土方2.5元、石方6.5元的补助;(4)分片、分点组织举办管理人员和养护承包人现场培训。

2、农村公路站具体承担乡道、村道管理养护和路政管理及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负责收集相关材料,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并上报地方公路管理段备案。

二、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

为避免养护大中修资金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造成资金重复投资或资金浪费的局面。确保我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健康、有序进行,2011年养护大中修重点处理县道公路基础设施(桥涵、挡墙等)工程,以增强道路抗灾能力,主要以固将路、固西路为重点,兼顾其他线路危险地段的修复工程。为确保养护大中修工程顺利进行,我段将大中修工程作为全年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和《原州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进行监督管理,专门成立养护大中修工程领导小组,于11月底对养护大中修工程以竞争性合同谈判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技术、资金和机械实力的施工企业负责施工,计划总投资221万元,工程涉及五个乡镇,现正施工,工程计划于2012年2月底全部完工。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将有限资金合理用到项目上,我段实施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在工程实施中,指挥部与施工单位签定《廉政合同书》。同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坚决按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实行计量支付做到杜绝超付、私付现象发生,既保证了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又增强了资金运作的透明度。

三、坚持养护改革的实效,以改革的实效为群众服务

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群众出行,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区坚持两手一齐抓“一方面抓着养护改革,一方面抓养护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积极探索管理养护的新思想、新途径、新办法,认真抓好日常养护和抢险救灾保通工作,做到改革、养护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态势。通过管理养护改革,我区农村公路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提高。一是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投入,增强了日常管理养护力度,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显著提高。2011年县道306.587公里,好路率75%(229.94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6%;乡道610.385公里,好路率达46%(280.78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5%;村社道路1530.557公里,好路率为11%(168.36公里),与去年相比明显提高;二是管理逐步规范化,建立健全区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充实了地方公路管理工程技术力量,既解决人员问题,又完善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和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具体承担,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协同配合,各合同段农民工具体实施,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养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过去受资金、人员等条件限制,乡村公路、村组道的养护基本是靠义务护路,“晴通雨阻”普遍存在,大部分公路处于失管、失养的状态。实行合同管理后,通过采取公路的通行质量与养护资金补助相挂钩的措施,充分调动沿线群众参与公路管理养护的积极性,失管、失养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民工收入明显增加,养护“比、学、赶、帮、超”活动空前高涨。同时,农村公路通行质量的提高,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又降低生活生产成本,加快了农产品和农村商品的流通,活跃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四是沿线群众经济收入的明显提高,公路沿线村民通过参与承包农村公路和参加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入;五是通过改革明确了公路的产权范围,为以后公路改扩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侵蚀路产路权的行为得到遏制,农民群众对路政管理、路产路权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六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和交通部门的信任度明显提高,进一步拉近了人民群众与交通部门的感情,群众对政府得满意度不断提升。实践说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确是一项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是一项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的德政工程。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第9篇:地方公路养护范文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建设农村公路的良好机遇,不仅加速了国、省干道的建设步伐,而且争取实施完成了黄瓜园—江边、江边—姜驿、老城—羊街等通乡水泥路和油路工程,同时启动了一大批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新项目,延伸了通乡公路,使元谋交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干线公路路面等级逐步提高、县乡公路油路化步伐明显加快、村组通达能力逐渐改善、县域客货运流量大幅度增长。截止4月底止,我县地方段共有在职工11人、临时工4人。列管县道10条207.647公里,乡道44条379.967公里,村道161条422.519公里,公路大中小桥梁27座1309.38延米,涵洞417道,列养的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010.14公里。全县除凉山公路正在进行部颁四级公路路基升级改造外,其余乡镇都通一条油路(或水泥路),县乡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全县78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达76个,通达率达97.4%,全县共有20户以上的自然村649个,公路里程2358.71公里,已通达494个村1565.2公里,还有117个村793.5公里未通达。在已通达的农村公路中:水泥砼路面117公里(其中:县道58公里、乡道13公里、村道46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99公里(全部是县道:元大路29公里、姜驿路26公里、老城--羊街—花同44公里),简易铺筑路面(含弹石路面)164公里(其中:县道54公里、乡道76公里、村道34公里),未铺筑路面633.4公里(其中:乡道290.9公里、村道342.5里)。铺筑路面公路里程合计380公里,占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的38%。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管养路段公路养护质量逐年提高,公路路容路貌逐年改善,得到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沿线群众的好评。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建立符合元谋县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在县人民政府成立元谋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局又成立了由县交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地方公路管理段、路政股、财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元谋县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机构,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由于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长效养护机制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根据《元谋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局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11月22日—24日,州交通局组织对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查评后,11月30日至12月3日,我局又组织了由县交通局分管领导、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路政人员为成员的考核组,对全县十个乡(镇)管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考核,考核按照日常养护、公路养护机构及体制建立、机制运行、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通过检查考核,各乡(镇)能按照《责任书》的要求逐一落实,从行业层面层层签订责任书、合同书,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明确管理养护的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在具体工作中,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逐级签订责任书,村委会与养路员签订合同书,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和奖惩,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落到实处。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养护质量较上年度有明显改善。基本树立了“人民公路人民养、养好公路为人民”的思想,元谋县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养护措施,从而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失管失养问题,确保我县1010.14公里的农村公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

1—4月,我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共采备养护料3858立方,清理疏通公路侧沟110公里,铲除路肩边坡杂草32500平方米,备弹石380立方米,修补弹石路路面360平方米。投入小修保养资金19.05万元,出动养护机械86台班,运输车辆238车次,投入人工891个工日。今年3月份,按照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安排,地方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排查出的危险路段作调查设计,选定位置组织施工,利用养护大中修结余资金在尹羊公路危险路段设置安全防护墩374个,总投资达7.1万元。全年计划投入水毁大中修工程资金131.86万元,现已完成92.3万元,预计在今年雨季前工程可全部结束。

今年“2&8226;25”地震发生后,我局立即进入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抢险保通灾区农村公路,并按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抢修平安村委会至寨子山村3.5公里的通村公路,以保障救灾物资的运送。

县地方公路管理段组织工程机械于3月1日进场施工,3月13日完工,历时13天抢修通了寨子山小村的公路,及时解决了当地灾民恢复重建中运送物资困难。此次抢险救灾中,共投入挖机一台、50装载机一台、农用运输车一辆,皮卡车一辆,人员128人次,投入资金10万元,其中:灾区公路保通投入资金1.9万元,抢通寨子山小村公路投入资金8.1万元。元大公路由于受“7.09”、“8.30”地震灾害的影响,加之近年来车流量和超限车辆增多,导致部分路段路基、路面和附属设施受损严重。在州交通局和县际油路指挥部的关心、支持,于3月28日,由县地方公路管理段投入资金34.17万元,对元大公路部分路段路基、路面和附属设施进行修复完善,预计5月28日工程可全部结束。

1—4月,我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定期组织对生产、生活用房、机械、车辆,公路养护进行安全检查,安全宣传、教育、学习好,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公路安全标志度施齐全,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四、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管理

随着公路使用年限增长、车流量增大及雨季水毁等众多因素,我县辖区农村公路出现不同程度损坏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我局安排技术人员对需要大中修的农村公路进行实地测量,并根据设计预算结果,报州交通局审批后组织实施。我县上报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大中修建议计划68个,建议计划投资224.4153万元,3月26日,州局以楚交路()4号《关于下达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下达我县大中修计划资金131.8629万元,其中:县道60.7369万元,乡道58.5001万元,村道12.6259万元。

计划下达后,我局严格按照《省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规定(试行)》和《省交通厅关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严格执行养护技术规范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在工程监管中,认真落实《州交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监管的通知》(楚交路5号)精神,切实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同时根据《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省补资金应全部用于养护工程,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之规定,我局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委托审计局对拨入的省补资金进行审计,省补资金没有发生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做到了专款专用。

五、认真筹划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点”和“示范路”创建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根据《州交通局转发省公路局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点和示范路指导意见的通知》(楚交路〔〕8号),精神,我局拟从6月开始,在全县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示范点”和“示范路”创建活动,单独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同时,突出管养亮点,正在研究制定《元谋县农村公路(县乡村道)示范点、示范路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选择农村公路重点路段,每年完成10—20公里“示范点、示范路”的创建任务,山区乡镇要完成5—10公里“安保工程”的创建任务。以“示范点、示范路”活动为载体,检查督促管养工作,使农村公路的面貌焕然一新,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六、加强公路产权管理

为维护公路路产路权不受侵犯,路政执法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农村公路进行巡查,对占用、利用、破坏公路等行为依法处理,全年累计公路巡查905公里,38人次,发放《公路法》、《路政管理条例》宣传材料300余份,立案查处路政案件10件,结案10件,索回公路赔、补偿费2880元,依法收取公路占用费9752元,签订开设岔口协议书3份,收取开设岔口赔、补偿费9800元,有效维护了公路路容路貌及路产路权的完整。

七、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尽管我县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州的要求和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乡(镇)对道路的需求认识不一。山区迫切希望尽快将道路修建好,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养护积极性高,而坝区由于道路条件相对优越,养护积极性相对较差。

二是农民爱路护路意识差,乡村修路、建房时随意在公路上开口取砂石料,损坏路基边坡问题时有发生,农机具损坏路面问题大量存在。在公路上堆放建筑材料及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路容路貌脏、乱、差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许多损害路产的问题由于得不到举报而不能得到补赔,有些乡村甚至隐匿路政事件。

三是对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建设轻管养的思想依然十分严重。没有树立起“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只想着要求交通部门多修路,没有考虑如何管理和维护修好的道路,导致对农村公路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主动性不强。

四是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认识不清。认为修路、管路、养路都是交通部门的事,没有认真学习《元谋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元谋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责任书》,不明确乡镇和行政村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责任,导致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主动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