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脱贫攻坚,这是粮食和商务局人的扶贫口号。粮食和商务局党委一直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7月选派局中层干部吕中美同志下派到所包保的贫困村——伊丹镇六家村任第一书记。
一、局党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自第一书记下派以来,局党委大力支持第一书记工作,于2017年初为六家村集体投资3万元,夯实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11月份,为有养殖能力的5户贫困户各提供一头价值一千元左右的育肥猪,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提升自主脱贫内生动力,2018年5月,在多次走访中,发现有一些贫困户,因病、因残疾,每年储粮的时节,搭建存储玉米的蒌子十分困难,都得求亲拜友,费时、费力。在出售玉米的时候,还得拆卸,年年如此,苦不堪言,而且存储玉米的质量还不高,卖不上好的价钱。得之这一难题,粮食和商务局党委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研究,为5户贫困户提供科学储粮仓一套,每套价值4000元,总计2万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一劳永逸。2018年8月为有养殖能力的14户贫困户每户提供鸡雏20只、饲料一袋,帮助补贴家用。
二、发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脱贫攻坚队伍,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8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的开展。动员社会的力量一起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建立了粮食和商务局扶贫工作微信群。同时,每个包保负责人都带动一名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加入,爱心人士自愿奉献一份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并于8月25日局领导王树宝带领班子成员,约请爱心人士寿山福海粮贸公司的白永贵先生,共同走访慰问了伊丹镇六家村贫困户李立强家,通过入户实地走访,了解到贫困户李立强家无房,(现住亲戚家的房屋也属于危房,由于他自己无房,不能享受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妻子精神疾病,女儿上高中,他本人腰间盘突出不能重体力劳动,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爱心人士白永贵当场提出为孩子提供助学金每月400元,直至高中毕业,粮食和商务局党委领导,立即招开现场会议,决定为他家援建一个能够保证基本生活的安全住房,价值约5万元左右,协调企业出资并委托第一书记与他签好用房协议。现在该援建房已经开工,粮食和商务局党委领导多次来村为他协调场地平整、柴草垛安置、门前排水沟下管道等问题,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
三、依靠单位自身特点,成立电商扶贫平台、贫困户粮仓
县粮食和商务局开辟的电商扶贫项目平台,推出第一书记代言活动,我局第一书记吕中美代言的伊通河大米,每月销量200吨左右,全是线上天猫商城销售,并代表四平地区第一个登上新时代e支部,将党建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将所包保村贫困户的信息全部录入电商扶贫项目平台,任意买家在该平台购买任意产品,将有一部分利润存入企业用于帮扶贫困户。成立贫困户粮仓,帮助贫困户解决卖粮问题,粮食按市场价收购后,适时烘干抛售,所得效润按比例返还给贫困户。
四、第一书记发挥自身能力,多方协调资金,助力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吕中美多次与市、县包保单位讨论研究贫困户帮扶措施,根据每户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身体情况、自身诉求等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帮扶方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养殖、外出务工等,让因学致贫的家庭得到助学金,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到政府的各种政策补贴。截止目前,协调市人防办资金5万元,用于夯实村集体经济;自主引进项目,协调包保单位四平人防办为村集体引免耕机一台,价值5万元,承包给一农场主,所得利益全部为贫困户分红,并且贫困户需要使用免耕机种地的,只收成本费用;自主引进待建设项目,协调包保单位四平人防办,为村集体引进小型加工洒厂,项目投资十万元,预计2018年底竣工,项目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并且贫困户中有意愿参加工作的,优先录取。协调县工商联为贫困户岳长启的儿子提供助学金2000元,协调伊丹镇卫生院王健为他儿子提供助学金1000元,协调县慈善总会为他儿子提供助学金1000元。协调省红十字总会,为贫困户许凤林的女儿协调助学金3000元,协调县慈善总会为他女儿提供助学金1000元。协调爱心团队为贫困户李立强、张志臣家分别提供助学金500元及生活用品,协调县慈善总会为李立强家协调助学金500元,张志臣家1000元助学金。并带领社会爱心团队多次走访贫困户、边缘户,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须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关怀。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的扶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的关键时期,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了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云同志为组长的九江市脱贫攻坚业务指导组一行莅临我市,就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工作方法、整改技巧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和有针对性的全方位业务培训。
这次集中培训课程安排的非常紧凑,学习的内容也很全面,既包括了精准识别、扶贫帮扶等基础性工作,又涵盖了产业扶贫、政策落实等精准施策内容,与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联系的非常的紧密,对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更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这次前来授课的九江市扶贫办的各位领导,都是在脱贫攻坚领域,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可以说,像今天这样规格如此之高、规模如此之大的脱贫攻坚业务培训,在庐山设市之后尚属首次。希望参加培训的同志们要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培训纪律,服从管理、专心致志,真正把心沉静下来,集中精力投入到培训中去。下面,就开展好这次脱贫攻坚业务培训,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这次培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大家一定要克服工学矛盾,利用好这短暂的一天时间,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给自己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充电。所有参加培训的干部在学习培训时,必须要将手机关闭或调整静音状态,不能随意走动或长时间在会场外逗留。除乡镇党委书记今天下午要列席市委常委会之外,其余参加培训的同志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同时,请乡镇党委书记在列席完市委常委会第4个议题之后,要及时赶到这里继续参加培训。
二要注重实效,学有所获。这次培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战性,可以说,只要将这次培训的内容学深学透、熟记于心,按照九江市扶贫办各位领导传授的方法抓好落实,我们的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就一定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和问题。希望大家一定要对授课的内容,进行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进行消化,既要做到入心入脑,又要做到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培训结束之后,市扶贫办要对参加培训的所有干部进行一次业务考试,将考试的成绩及时报告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三要严肃纪律,严明规矩。会风会纪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前不久,省委专门召开了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并将在全省范围开展一场作风之弊大扫除。今天上午,市委中心组将围绕作风建设开展研讨,下午还将召开市委常委会进行传达学习并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在当前狠抓作风建设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一定要严肃会场纪律,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不能迟到、早退和在会场从事与培训无关的行为。请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全天候做好会风会纪督查并记录在案,会后要对这次培训的会风会纪情况,在全市范围进行通报,并作为脱贫攻坚考核的重要依据。
2020年是扶贫攻坚工作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部署要求,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工作中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人员要及时与帮扶对象取得联系,定期走访了解情况,切实开展帮扶工作,在帮扶期间要增加贫困户收入,坚决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结合2019年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20年度扶贫工作计划。
高城村大部分贫困户是因病因残缺资金缺劳动力等造成的。贫困户经济来源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主要经济来源为养殖和政策兜底。
(一)帮扶工作思路及目标
结合县、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20最后一年完美收官,使高城村成为一个民富村强的脱贫示范村。
1.抓住三个环节,进行查缺补漏。
一是建好一户一档,精准识别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建立一份贫困档案,详细记录贫困户致贫原因、发展愿望、家庭收入情况等。
二是做好一户一策,做到因类因人施策,县、镇、村三级干部对每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对贫困户的自身发展意愿进行调查。
开展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发展愿望,为每户制定脱贫规划及计划。
三是评估好一户一动态,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帮扶前、帮扶中、帮扶后各阶段的扶贫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做到及时帮扶。
2.
找准两个切入点,再增收节支保生活。
一是开源增收。
想方设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村财务状况、发展集体保障性产业。依照贫困户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
二是扶贫解困。
对有脱贫能力的对象实施社会帮扶、政策帮扶;对无脱贫能力的对象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生产生活;扩大社会保险面,保障农民权益;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亲情保障,对农村因亲情流失,导致老人无人赡养生活贫困的,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亲情联系,保障老人基本生活。
(二)
以夯实基础为牵引力,提升服务能力
1.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道路交通修建、修复,方便群众出行。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户基本生产生活用水。
2.
村“两委”班子建设
一是提升素质,强化履职能力。
提升村“两委”班子在创先争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党员、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建设、民政、人口计生等方面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二是制度化管理,规范班子运行。
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目标考核管理、村务公开、激励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
和“四定两监督”,确保村“两委”班子决策的民主、科学、公开。
三是强作风建设,树立服务理念。
不断强化村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管理,加大村党务、财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三)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
一是配合村“两委”深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参合率”达到100%,贫困对象基本实现就医保障。
二是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难,缺医少药现象。
三是鼓励支持未入住土坯房改造的贫困户进行入住,积极帮助和引导。
四是切实关心贫困户生产生活,适时对贫困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并给予一定的资金物资救济和帮助。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刚才,李公乐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分别从工业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两区”建设、经济运行等四个方面讲了非常好的意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对过去一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四项重点工作、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单位进行了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县区和部门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经济工作
前段时间,我和李公乐、史根治、江文玉同志分别随四个组参加了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在路上聆听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同时,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对产业集聚区和一季度的经济工作进行了点评,对下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结束后,我们通过与兄弟市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共同的感受是:有欣喜、有感触、有收获。
所谓有欣喜,就是要看到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基本向好,同去年一季度相比略有提升,经济运行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相关指标也比较匹配。二是“三区”建设始终处于全省前列,我市连续7年获黄淮四市片区第一名,3个产业集聚区获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9个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1个服务业“两区”获得全省“十强”服务业“两区”,1个服务业“两区”被评为二星级服务业“两区”。三是产业集聚度比较高,各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非常鲜明,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弥足珍贵。这充分说明,我们近年来选择的发展思路路径是正确的,采取的发展重点举措是有效的,理解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到位的,务必倍加珍惜,坚定不移往前推进。同时,这些优势也奠定了商丘长远发展的基础。相信我们只要沿着这条正确的路子走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商丘的发展大有前途。
所谓有感触,就是要看清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发展紧迫感。差距在哪?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市没有进入2015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先进省辖市行列,综合指标位次在全省后移。二是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黄淮四市排名后移,去年生产总值总量、增速在黄淮四市排名靠后。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特别是工业项目投资、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投资下降。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对商丘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四是县域经济整体综合实力还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在全省创造新鲜经验,但同先进地区、先进市相比,综合实力还是不强,在全省位次比较靠后。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清醒认识,加压奋进,全力以赴,迎头赶上。
所谓有收获,就是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通过观摩学习,确实学到了兄弟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找到了标杆,明确了方向。比如郑州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洛阳的创新产业发展等,再比如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言单位的经验做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郑州、洛阳的发展层次、发展水平,我们可能一时半会达不到,但要下定决心朝着这个方向、这个层次而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注重总结,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进一步把我们的工作做好做实。
关于经济工作,公乐同志都讲得很全面、很具体了。这里,我再着重强调四点:
第一,要全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从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生产总值增长8.3%,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8.5%的预期目标,而且10县区中有5个没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仅有4个县区超过、1个县区持平,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目标任务的压力很大。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作为关系全局的突出任务来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总引领,以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双轮驱动”为主要动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大干第二季度,全力以赴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挖掘消费潜力、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
第二,要推动“三区”建设全面升级。“三区” 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明确目标,就是要争星晋位。明年产业集聚区要消灭空白点,全部进入星级行列,具备条件的力争进入二星行列,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推动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活力、最有竞争力、最有带动力的平台载体。这方面,民权县、虞城县、梁园区、夏邑县产业集聚区条件逐步成熟,要找准薄弱点,合力攻坚,争取早日进入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行列。同时,服务业“两区”也要争取更多进入一星级、二星级服务业“两区”行列。其次,要下定决心二次创业,就是要转型升级。当前,我市“三区”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具备一定的优势,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努努力,往前冲一冲,就能破茧化蝶、实现蜕变;松一松、缓一缓,就可能“一蒿松劲退千寻”,被超越过去。因此,全市上下特别是各个县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以二次创业的精神状态,寻求突破。那么突破点在哪里呢?陈润儿省长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产业集聚一个是纵向产业链完整,一个是横向供应链完整。在纵向产业链上,我们还有一些差距,怎么把产业链做完整。比如,夏邑产业集聚区在这次观摩中虽然获得片区第一,也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成衣的完整产业链,但印染、成衣环节比较薄弱,如果把这个环节做大做强,那么进入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也就指日可待。在横向供应链上,就是要提供从研发到销售整体的服务,在“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定基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延展提升。转型升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主导产业的拓展
。比如民权产业集聚区,原来只是电冰箱、冰柜生产,现在拓展到冷冻车、集装箱等方面。还如,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原来主要是钢卷尺产业,现在往五金工具、厨具方面拓展,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我们要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进一步聚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提升。第三,要提质增效,就是要在壮大规模的同时,追求更好效益、更好质量。和先进产业集聚区相比,和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的标准相比,我们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差距体现在税收收入上。我们要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进一步突出集群集聚发展,优化要素配置,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三城五基地”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将速度优势、规模优势转换为质量优势、效益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集聚区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第三,要切实抓住主要矛盾。当前影响经济稳增长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乏力,特别是工业项目投资乏力。工业经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支柱,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工业项目投资不足,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后劲不足,这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同时,各个县区发展也不平衡,部分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少,甚至有两个县区是两位数的负增长,拖了全市的后腿。希望有关县区要认真对照查摆,对症下药,尽早补齐短板,为全市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抓投资,关键是招商引资,这是关键一招。实践证明,通过开放招商推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这是根本出路。一要超前谋划。要重点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三城五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的中心城区要“依托大交通、构建大物流、发展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枢纽经济战略,进行谋划,精准招商,不断提升招商质量和效率。二要注重创新。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引进项目质量,有选择性地进行招商,着力引进能够提升品位、符合产业政策和方向的创新性项目,不能“剜到篮里都是菜”。三要用好政策。要积极对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认真谋划一批事关商丘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真正把政策红利放大,尽早产生效益。比如,黄河故道流经我市3个县,市里总体牵头,3个县怎么呼应包装项目,开放招商。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盘子的,只要项目包装的好,招商并不难。四要招才引智。招才引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落实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的关于人才工作《实施意见》,把各项扶持政策兑现到位,真正形成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氛围。
第四,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最近,有不少领导同志向我反映,有人写信反映某某领导的问题,组织上找他谈话了,感觉有些委屈、受不了,要撂挑子,不敢作为。对此,我强调三点:首先,自己要正确对待。新常态之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之下,有信件反映一些问题,组织上进行核查,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也是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心里没有鬼,不要怕鬼敲门”。自己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现在培养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心理测试。去年,我们已经将此作为后备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一点定力都没有,心理素质太差,这说明你不具备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同时,要继续坚持原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的作为回应不实的诬告。反之,如果因此而泄气,不敢坚持原则,不敢作为了,或者从此萎靡不振,这不正中了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的阴谋了吗?其次,组织上要旗帜鲜明保护干事创业的好干部,为他们撑腰鼓劲。只要出于公心,不谋私利,要宽容失误,允许试错。纪检监察部门也要旗帜鲜明履行职责,既要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也要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对于恶意诬告、诽谤的,对于不实之词,要认真核查,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诬告者的责任,以此树立良好风气,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第三,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对此,市委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就是要选敢于作为的人,用敢于担当的人,让那些有锐气、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有用武之地,让那些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的人该挪位的挪位,该查办的查办,以此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让大家放心大胆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关于脱贫攻坚
中央和省委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的安排部署。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之后,省委立即召开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工作动员会议,对做到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市扶贫工作会议之后,全市上下行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一些进展。但是,我们也不能估计过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形势不容乐观。最近,市委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督导,同时也按照第三方进行抽查的模式对近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普查,反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从识别情况看,不精准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建档立卡看,相关数字不全、不实、不真的情况还存在;从驻村帮扶看,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正视不足,补齐短板,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主动担起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合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一是认识要再提升。脱贫攻坚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是我们必须承担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从省委脱贫攻坚督导反馈的问题看,我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十分突出,市委高度重视,县里一般重视,乡镇、村基本不重视;有的还停留在送钱、送物的层面上,对中央和省委扶贫攻坚举措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省委省政府向中央递交了责任状,市委市政府向省委递交了责任状,县委县政府也向市委递交了责任状。“军中无戏言”,不脱贫就脱“帽”,这不是小事,不可掉以轻心,这点毫不含糊。各级党委政府要有基本的敏感性、政治觉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直面问题,勇挑重任,克难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理解要再深化。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现在我市脱贫攻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精准。我们要反复领会,精准精准再精准,进一步深化对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理解,加快由“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向“定点滴灌”的精准式扶贫转变,真正实现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户的精准性扶持,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基础要再打牢。信息识别是扶贫攻坚的基础,必须细之又细、一丝不苟,决不可大而化之。刚才我讲到,尽管我市投入很大力量、做了很多工作,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建档立卡信息还不够准确,精准扶贫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各县区要进一步把建档立卡做扎实、做细致,定期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动态核查,把致贫原因分析清楚,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要切实发挥好驻村第一
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坚持识别标准,创新识别方法,逐家调研、逐户核对,既要敢于较真碰硬,又要深入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把不应成为贫困户的识别出去,把真正的贫困户识别进来,做到应扶尽扶。四是措施要再务实。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精准施策做实做精准。要坚持一户一策,根据进村入户“识贫”的结果分类扶贫,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不能大水漫灌,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五是领导要再加强。首先,县委书记、县长要亲自挂帅,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对脱贫攻坚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落实,扎实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其次,派驻第一书记和包户责任人必须要称职。在这次抽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第一书记不称职,一个月在村里待不了几天;包户责任人不负责,对包户情况掌握不全、不准。对于不称职的第一书记和包户责任人,要尽早调整;对于不按要求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在对本人问责的同时,还要追究派出单位领导的责任。其三,要加强基层“两委”建设。在抽查中了解到,一些基层“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当不了带头人,更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的还空缺。组织部门要抓紧了解情况,尽快充实加强,选好配强带头人,更好地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一条致富路子。其四,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整肃不作为。加强督察问责,特别是“四个不为”专项治理要从脱贫攻坚具体的事项中抓典型,把导向立起来、严起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方要进行责任追究,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县区和乡镇,要视情况约谈批评、公开通报,问题突出的要进行组织调整。要将扶贫第一线作为历练干部的战场,鼓励有作为,整肃不作为,真正凝聚起攻坚脱贫、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三、关于社会大局稳定
2016年,我区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推出了一系列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法治举措,为“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当好中部跨越排头兵”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提供了坚实保障。现将2016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以责任清单为重点,抓改革任务清单
区委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改革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专题研究部署。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听取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安排部署改革工作任务。区委常委会先后8次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审议出台了涉及改革文件32件。二是细化明确责任。完善《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2015-2020年改革任务清单》,制定《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逐项分解我区承接中央、省、市改革重要任务132项,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全部完成预定目标。三是集中专项督导。各专项小组组长定期集中督导检查下属各专题组工作推进情况,研究改进工作,切实解决问题,改革任务真正落实。
二、以目标考核为重点,抓改革责任落实
推进改革,关键在人,核心在“关键少数”,围绕怎样激发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调整考核主体。制定《2016年度各单位(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考核评价的实施意见》,将原来对单位的考核调整为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促使单位主要负责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二是提高考核比重。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增加了依法治区考核项目,提高了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比重,两项百分制占比党群部门25分,政府工作部门6分,镇街10分。三是强化督查推进。以责任清单为抓手,不定期开展改革事项落实情况督查,并列入台账,纳入目标考核。
三、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抓产业结构调整
立足红花岗区发展进入以城市经济为重点的新阶段区情实际和一产小、二产弱、三产不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矛盾,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转型升级。一是以打造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整治、生态产业和脱贫攻坚,建成无公害菜园3万亩、精品果园1.8万亩。二是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建成投产8家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38家二级配套企业,实现整车制造企业下线,获省政府批复并挂牌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以打造现代山水园林都市区为抓手,大力推进消费升级。培育形成万里路、南宫山、东欣大道等新商圈,开业运营了一批大型综合市场、专业市场、购物商场和物流园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货运周转量增长40%以上。
四、以城市建管为重点,抓改革补短板
依托“发展进入以城市经济为重点的新阶段”基本判断,以打造“安全稳定、秩序规范、方便舒适、生态优美、文明和谐”城市环境为目标,全力补齐“宜居城市”短板。一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服务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以明确“区、街(镇)、社区”三级城市管理服务职能为核心,以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为重点,有序下放相关职能,探索建立区级统筹、街(镇)管理、社区服务的“三位一体”城市管理服务体制。二是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抢抓国家“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计划”机遇,争取棚改实施指标23493户,完成1.7万户房屋征收,拆除城市老旧危楼9.7万平方米,应急搬迁1487户,拆除“两违”建筑60余万平方米。与此同时,结合化解房地产库存,创新提出建购并举解决政府性工程还房问题,购置商品房44万平方米用于还房安置。三是提速交通动脉。忠庄立交、万里路下拉槽等建成通车,37条小微循环全面完工,凤新快线兑付拆迁补偿23亿元,完成83%的房屋征收,拆除房屋8.8万平方米。城区交通的“主动脉”和“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集中整治X现场会和全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全县上下再鼓干劲、再接再厉,全力打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促进全县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刚才,XX等单位和乡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听了之后,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充分体现了我们X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向前主席宣读了《X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这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去年X月X号我县全面启动“五城联创”工作以来,全县上下从去年X月X号至今年X月X号,开展了为期X天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紧接着X月X号,市里又召开了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再次开展了为期X天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期间,为了迎接全市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X推进会、“全域旅游晋都行—X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月”和省市领导的调研以及市里的交叉检查,县委、县政府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多次进行安排,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落实,先后出动人力达到X万余人次,机械X万余台次,共清理垃圾X万余方,治理流动摊点X处、店外经营X余处,清理小广告X处,治理道路沿线环境卫生X余公里。通过综合整治,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整洁、更加有序、更加靓丽。对于大家前一阶段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广大群众也是充分认可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还有个别单位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突击整治,仍然存在“整治一阵风、过后就轻松”的侥幸心理,还没有形成持续性、常态化抓环境整治的意识和理念。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在工作进度、工作标准、工作成效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平衡问题,城区明显比乡镇动作大,国省要道、各大景区周边村比其他村行动快、效果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县整体整治工作的推进。三是整治标准不高。个别地方整治工作仍然存在做表面文章,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存在一些环境卫生死角和盲区。对于市创卫办反馈的X多条问题,部分单位就问题改问题,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常抓不懈。
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前一段时间,永慧同志专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县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目前,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对于这项工作,下一步要抓紧落实,尽快拿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办法,为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提供机制保障,彻底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五是全民整治氛围不浓。一些地方对群众宣传引导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基本上是流于了形式,实际效果不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全民参与、人人监督的共同整治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这个月开始到X月底,要开展为期X个月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县上下要以此次行动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客观对待成绩,认真研究问题,切实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好打胜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明确目标,精准发力
刚才,X主席宣读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任务。会后,大家要立即上手,迅速行动,全面掀起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新热潮。
一是要真正在“治”字上下功夫。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首要工作在治,要切实通过大治、狠治、严治,有效解决城区、镇村、道路沿线、厂矿企业和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问题。
一要大力推进“治违工程”。要治违搭违建。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构筑物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遏制乱搭乱建现象势头蔓延。要治违占违停。从城区来看,县城主次干道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各乡镇来看,当前正值秋收季节,群众在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上打粮晒粮的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车辆和行人通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此,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大上路、上街整治力度,全力保证交通顺畅有序。要治违标违设。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对“五道”沿线各类交通标志牌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缺失的要尽快补上,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拆除或维修更换。
二要大力推进“治乱工程”。要抓好公共场所卫生。特别是主次干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车站、集贸市场、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要加大保洁力度,全方位展示城乡文明形象。要抓好沿街门店整治。通过开展法规宣传、实行“门前三包”、组织联合执法、压实监管责任,强力推进沿街门店整治,确保其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根本改善、长久保持。要抓好厂矿企业治理。各类厂矿企业要对其厂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重点清理多年无序倾倒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等,全面改善厂容厂貌。要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坚决消除卫生“死角”。
三要大力推进“治污工程”。要化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提前上手,持续狠抓大气污染防治。要积极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按照臭氧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切实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臭氧污染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要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好县境内主要河流沿线的污水直排问题,相关乡镇和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对污水直排口进行摸排,建立台账,逐个制定整治方案,尽快启动治理工作;要积极做好黑臭水体排查巡查工作,对多年来生活污水排放形成的臭水沟、臭水坑、臭水池,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整治,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切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把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治理畜禽粪污、病死动物及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等废弃物乱丢乱埋和秸杆乱烧现象,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二是要真正在“管”字上下功夫。做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既要立足于“治”,更要着眼于“管”。
一要从源头上管。加快推进“XX”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农业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有序引导和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从源头上减少工业企业因布局分散、污染治理手段滞后对城乡环境带来的影响;加大城乡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力度,防止垃圾污水“二次污染”;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推广清洁能源,改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二要从过程上管。要对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开展治理。在垃圾处理上,要强化垃圾清扫、转运、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监管,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围村的问题。在污水处理上,要在村庄密度较高、人口较多的区域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要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积极实施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加工饲料和秸秆发电,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三要从机制上管。要建立党政定期会商机制,实现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要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彻底改变部门“单打独斗”、乡镇“闭门整治”的现象。要建立网格监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与“五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实施,形成综合效应。要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农村节能减排“种子”资金;采取PPP合作模式,充分盘活市场资源,推动市场主体加大对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投入,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三赢”。
三是要真正在“育”字上下功夫。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不仅要在“治”“管”上下功夫,还要在“育”上做文章。要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进行强劲造势,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积极性,引导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使推进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要强化法制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环境整治不仅要靠“人治”,还要靠“法治”。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卫生管理难题。要深入做好普法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要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组织和个人实施处罚,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法律刚性,提升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要强化道德教育,提升居民文明意识。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通过“点对点”教育,找差距、改陋习、树新风,群策群力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XX书记和我亲自担任组长,XX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担任副组长。各位领导同志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各乡镇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抓好本乡镇、本部门的环境集中整治,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以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科学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集中整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是要从严督查考核。为了确保这次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县上成立了由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组长的5个督查组,抽调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住建、环保、交通、农林委、卫计委等部门的业务骨干,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联合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严格监督问题整改。县委、县政府将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列入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部门和干部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干部要通报批评。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奖助理念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016-03
从2014年秋季起,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培养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开始全面实施奖助学金和收费制度改革,对所有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建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制度,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实施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入学“绿色通道”等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配套资助措施。目前,研究生奖助体系日益建立并完善,为研究生培养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实施过程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全国实施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如何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减轻经济和心理负担,促进其顺利成长成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现有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奖助界限模糊,受助主体不明。在现有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中,奖助界限比较模糊,有些奖助措施很难区分是奖励优秀学生还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本科生国家助学金仅用于资助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助学”性质十分明确,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覆盖每一位全日制研究生,带有普惠性质,两者有本质区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是否真正“助学”值得推敲。与此同时,在现有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中,部分政策受助主体不是十分明确,很难加以区分和对待。如国家助学贷款是现有高校资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本科生而言,一般是经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是帮助其解决经济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对于研究生而言,申请条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笼统规定为“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实行贷款人在校期间由政府贴息和垫付风险补偿金,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资源宝贵、资金有限,而研究生申请无明确条件,容易导致部分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他们或将贷款用于其他用途,或用于超前消费,既浪费了国家有限资源,又容易导致申请人背负经济负担,为后来工作、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重视学业奖励,忽视困难资助。在目前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主要注重考察学生科研成果、学习成绩、综合表现等。其中,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人,博士研究生每人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共计奖励金额10亿元;学业奖学金因地域和学校而异,分为不同等级和标准,覆盖面也各不相同。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0元,涵盖所有在校全日制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和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则是只要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对家庭和个人经济状况并无特殊要求。至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专项资助,仅在配套政策措施里面提及,“高等学校要综合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高校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入学“绿色通道”等涉及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资金规模较小,受惠学生人数较少,作用发挥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经济需求。
(三)組织机构不全,工作机制不顺。我国本科生奖助工作起步较早,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十分重视,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目前各级政府和高校普遍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统筹指导和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资助工作。研究生奖助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组织机构不全,工作机制不顺。如目前部分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开展研究生奖助工作,部分高校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处)负责开展,还有部分高校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研究生院(研究生处)共同开展研究生奖助工作,其中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侧重于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等“助学”工作,研究生院(研究生处)负责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奖学”工作。由于多头管理和职责不清,导致研究生奖助工作多有重复交叉,甚至存在信息不畅、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影响研究生奖助工作的开展。
二、我国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不够重视,认识不够到位。目前我国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从政府到学校制定了一整套资助体系,既有经济帮扶,也有精神激励,还有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展、提升计划等,大大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解除了其后顾之忧。但是,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普遍缺乏关注,有些人的观念要么仍然停留在研究生公费制度阶段,认为研究生不用收取学费,没有多少经济负担,要么认为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一般直接工作,不会攻读硕士学位,学校不会存在多少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由于认识不够到位,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忽视。
(二)政策存在偏差,资金分配失衡。目前各高校十分注重科研奖励,追求科研成果,而研究生作为重要科研力量,学校往往将其科研和学业成绩直接挂钩。为了激励研究生勤于学业、积极科研、勇于创新,高校往往在学业学习、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设立奖学金,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导致奖助资金的分配比例出现失衡,出现重奖励而轻资助的现象,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受到的资助十分有限。以福建省属某高校为例,其中研究生学费的63.5%用于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研奖励金等,只有6%的学费收入用于助教、助管岗位津贴,4.5%的学费收入用于特别困难研究生减免学费及各类补助,1%的学费收入用于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不难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经费比例仅为奖励金额的六分之一,学校用于研究生的奖励经费大大超过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经费,奖助经费分配比例严重失调。
(三)认定办法缺失,助学资金不足。教育部为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出台了一整套健全的认定办法和流程,为后续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尚未有完善的认定办法和制度,导致相应措施无法落实到位。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办法,但多数是定性表述,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导致资助目的无法达到。如没有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申请表,没有严格的认定程序,一般仅仅采取班级投票、学院推荐等方式选取受助对象,导致助学对象的选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法进行精确资助。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助学资金不足,尚未有较大覆盖面、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措施。虽然设有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但是其无差别地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助学”资金的发挥,其所起到的作用相对本科生国家助学金来说十分有限。
(四)工作不够到位,队伍有待加强。目前各级政府和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宣传上,普遍存在注重本专科学生而较少关注研究生的现象,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得不到及时了解和帮助。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经验不足,还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影响了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队伍有待加强,或为兼职,或者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影响了具体工作的开展和执行。
三、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奖助理念。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不够健全,一个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助学理念尚未转变。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其存在的困难以及需要的帮助,让各级政府和部门充分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此同时,要加大力度宣传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励志典型,充分展示其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良好风貌,充分体现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只有经过大力宣传和充分认识、了解,才能转变研究生奖助理念,才能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奖轻助”的工作现状,实现向“奖助并重”转变。只有思想上和认识上发生根本改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力度,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专项资助经费,改变目前忽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不利局面。
(二)开展认定工作,做好专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础,认定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后续工作开展的成效。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可以借鉴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认定办法和流程,由学生根据自身家庭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构成、生源地经济等方面情况进行申请,经班级民主评议、二级学院和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最终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数据库,并随时动态更新。相关资助部门要不定期开展审核、检查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助学档案。同时,要落实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专项资助政策,除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资助措施由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专享外,助管、助教理应也和本科生勤工助学一样,专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申请。此外,还可以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金额,将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国家助学金提高一个等级和标准,按照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其提高至每年每人1万元。
(三)增加经费投入,扩大资金来源。目前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助经费不足,资助资金来源单一。目前国家政府财政无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与此同时,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经费也投入较少,如以福建某高校为例,学费收入中仅有4.5%用于特别困难研究生减免学费及各类补助,1%用于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这和高达60%以上的学费收入用于各类奖学金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专门设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政府奖学金或助学金,起到示范带头和抛砖引玉的作用。其次,学校要加大配套资金支持力度,增加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国家助学金金额,增设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助管、助教岗位,加大学费减免力度,不断减轻其经济压力。再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社会资助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各类社会奖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