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以说,高中学生要更充分地做好作文备考工作,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同时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博学强记,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写作素材。
有了生活的积累,也就有了写作的源泉。寻到了源头活水,还得设法引来为己所用。但要真正引到“活水”,还得讲究方法。
众所周知,议论文写作一般采用以下的结构方式: ①提出问题――起。(明确观点)如:提出明确的论点(以“良心”为话题):良心是为人之根本;生活中,我们应该守住良心;我们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②分析问题――承(进行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转。(联系现实,深入论证)③解决问题――合。(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提出愿望)有一些同学,他们知道议论文写作在分析问题――“转”时需要联系社会现实,便找了一些社会热点作为例子,胡乱堆砌上去,没有注意扣住话题或论点作深入地分析,这样的论证过程,难免苍白无力,势必难以取得高分。但如果我们在联系现实时能按一定的方法,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文章的论证力度自会大大增强。其实,我们在联系现实进行论证时,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①举现象――概括叙述现象和事实。(举)②析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析)③说影响――揭示问题性质和影响。(说)④谈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谈)
我们有这样一则有关“腐猪尸炸油”事件的新闻素材: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宝安区一个废品回收场附近的非法猪油加工场地,被发现以病死猪及腐烂猪尸炸油。这些黑作坊现场脏臭,环境恶劣,地上摆放大量腐烂猪尸及猪内脏,苍蝇横飞……相关执法人员在现场被刺鼻腥臭熏得呕吐。据估计每月有逾万斤黑心猪油从此流入市面,被民众吃进肚子。
假如我们以“良心”为话题,用“举―析―说―谈”的方法评论“腐猪尸炸油”事件,论证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教师示例:继广州地沟油事件被曝光后,又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发现一起以病死猪及腐烂猪尸炸油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个炸油的黑作坊,环境恶劣,现场脏臭,苍蝇横飞,令人作呕……(举现象)我认为,“腐猪尸炸油”事件比“地沟油”事件性质更恶劣,是一些不法分子被利欲熏黑了良心,不择手段追求金钱所致。(析原因)这种为了金钱而不顾老百姓健康与生死的做法是泯灭良心的,是人性的悲哀,道德的耻辱,百姓的不幸!(揭示性质)试想,如果社会上的人都为了追逐金钱而无所不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何等的黑暗!(说影响)所以说,我们做人得有良心,因为这是为人之根本,立身之所需;而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在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同时,也应当高调呼唤良心,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前提。(谈办法)
再如:同样以“良心”为话题,用“举―析―说―谈”的方法评论“小悦悦事件”。
教师示例:继深圳发生老人跌倒无人扶的事情后,佛山又发生了令人扼腕悲伤的一幕:两岁女童小悦悦在路上先后被两辆汽车碾压,18个路人竟然见死不救!――可怜的小悦悦因伤势过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人们在高声谴责无良司机和冷血路人的同时,也在纷纷叩问社会良心。(举现象)18位路人,面对血肉模糊的女童竟然见死不救!他们为何会如此冷漠?其实,当今社会不是缺少见义勇为的仁人志士,只是当前随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社会现实的矛盾一时之间让太多人没有守护住自己的良心,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析原因)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丢弃良心和逃避责任都是不应该的。试想,一个没有道德,没有良心,没有温情的社会,将是何等的黑暗和恐怖!(说影响)所以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人活于世,得有良心,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呼唤良心,守护良心。(谈办法)
可见,掌握此一方法联系现实并加以论证,论证气势更足,力度更强,效果更好。
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差。许多中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生活的挫折,产生了自卑、抑郁、悲观、嫉妒等不良情感,患心理疾病的越来越多。权威部门曾对全国万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过一项检测,结果显示有1/3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高尚的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在情感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情感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知启智”,更在于“陶情冶性、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心灵、美的思想、美的道德规范。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的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渗透
语文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加以利用和发挥,不用乏味的灌输。在自然生动的人文熏陶中不知不觉的完成良好情感的教育。如通过诵读陶渊明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优美的古典诗词陶冶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心灵;通过诵读苏轼、李白、曹操的诗词学习他们的豁达、自信、和充满豪情壮志的积极情怀;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触龙说赵太后》、《五人墓碑记》等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爱亲人、爱祖国、爱人民的纯洁高尚的感情;学习《我与地坛》、《石钟山记》等课文,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增强他们对困难、对挫折的承受力,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等。
二、 从作文立意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诗言志”,《文心雕龙》中也写到“情动而辞发”,可见文章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情感的表达。“情感的外显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的情感得以巩固、拓展、深化,而且是对认知的深入,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次写作,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就是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就是热情与冷漠、乐观与悲观、自信与自卑、豁达与嫉妒、真诚与虚伪、善良与罪恶的较量,就是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杜瑞在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中写到:“作为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会感激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由于年龄和学业的关系,我们不能给父母物质上的回报,但是我们一句感谢的话,一封深情的感谢信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所以,有空时请给父母写封信,因为大恩也言谢!”王晓慧在作文中写到:“一切源于感恩之心,因为心存感激,才会深爱着身边的人,热衷着自己的事业,热爱着每天的生活。懂得感恩,爱才会无止境的传递下去,爱才会升华,才会增值。”张文娟写到:“自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所有的资源都是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感恩自然。”不再一一举例,这篇篇跳跃的文字,不正闪耀着学生们纯洁的心灵之光吗?作文亦做人,他们在写作的同时,也在自省,他们学会了爱亲人,爱社会,爱自然,而不再一味的抱怨,学会了忍耐,坚强,乐观自信。有了这次的收获,以后我又布置学生写了“宽容”、“诚信”、“自信让我成功”等为话题的作文。可见,作文的立意渗透着对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
三、作文评改疏导学生的不良情感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满,不公平的事等表达出来,其中也会流露出悲观厌世,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情感。语文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不能只评论学生写作上的优劣,还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指导,也许你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句巧妙的点拨会唤起他们的自信,会帮助他们拨开云雾见蓝天,重新看到学生阳光自信的笑脸。王安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到自己不幸的家庭生活(被抱养)和失恋的痛苦,感到自己就要崩溃了,甚至都有了自杀的念头。我在评语中写道:“家庭和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眼光放远生活会更精彩,作为学生志当存高远。”程丽同学因不能承受从重点班被调到普通班的打击,在作文中多次流露出自卑的心理,而且在课堂上不再好好学习表现出自暴自弃的行为。我在评语中写道:“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央视名主持白岩松、张越都自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过程。”如今这两位学生都走过了自己低迷的日子,斗志昂扬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并且成为我管理上的左膀右臂——优秀的班干部。我想:作文本上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点拨功不可没。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评改疏导学生心中的疙瘩。
四、指导学生摘抄格言警句
高中作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经常思考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对作文教学进行专项研究和探讨,以期形成模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
作文;题目;积累;方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精巧而富有新意的题目,如同给自己秀美的“面容”巧施“脂粉”,可以成为文章的第一个亮点,会引起读者的特别关照,能产生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特别是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目的显然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拟出个性光彩的题目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拟题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会拟题,努力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那么,如何拟定一个好的标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积累
“生平有阅历,胸中有丘壑”,只有见得多了,积累多了,才能轻而易举地拟题。因此,平时让学生准备一个专用本,摘录一些好的语段的同时,注意积累各种文题的好标题,如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平时多看,这样一来,在拟题的时候便会心有灵犀,既省时,又漂亮,何乐而不为呢?在积累时,注意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就会形成一套好的拟题材料。
笔者把《孝心无价》《母爱如歌》《永远的祝福》《故国风情》《珍视亲情》《母亲,你并不了解我》《沟通才是最好的馈赠》《生日的馈赠》等表现人性光辉的标题归结为人间真情类;把《寂寞》《生活真快乐》《学会拒绝》《学会放弃》《接受自己》《小虫毁树的警示》《不怕失败就是英雄》《感谢生活》《幸福,在一起》《生命需要赞美》《失败也是一首歌》《感动》《感悟落差》等体现人生哲理的标题总结为人生感悟类;把《给后代一个美丽的家园》《为子孙留一片绿色》《伸出你的手,爱护我们的家》《斜阳影里话尘埃》《地球上的最后一夜》《地球的哭泣》等展现地球生态类的标题归并为环保类;把《未来畅想》《21世纪,我自信》《西部的大车把我拉》《战胜脆弱》《世纪新曲》《追梦》《永不绝望》《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等阐扬人生追求的标题概括为志向理想类;把《忠诚是生命的帆》《红色冰凌花》《玻璃心》等揭示优秀人格的标题化归为美德类;把《戏说书生》《我真想有病》《走进互联网时代》《网恋》《孩子吃“苦”太多了》《学会像你那样思维》《耐得住平淡》等呈现社会生活、个人学习的标题归类为学习生活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归纳,大脑中有了各方面的标题,在拟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很容易拟出好的标题来。
二、注意方法
要想拟定引人入胜的标题,仅有大量的积累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明了拟题方法的种类和技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拟题方法的指导过程中,可以按照“拟题的特点系统归类”和根据”具体的材料或话题”进行讲解。
笔者所说的系统归类法是指把使用特殊表现手法拟写的标题规整为一类的分类方法。笔者把这种分类法概括为十一种情况。
巧用比喻、拟人、对偶、顶针、夸张、借代等修辞格来拟定题目,就使得标题形象传神,增添色彩。如比喻式:《我心如雪》《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生命如夏花》《往事如歌》《心灵马车》;对偶式:《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无愧于天,无愧于心》;拟人式:《诚信出走》《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落泪的风铃》《阳光很活泼》;顶针式:《读书乐,乐读书》;回环式:《“假治”怎能“治假”》等标题,是为第一种情况“巧用修辞增色彩”。
精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文句、名言、歌词、熟语、广告语等做标题,不仅可以使读者“一见钟情”,还醒目、上口,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起来也会韵味无穷。如引用诗文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感时花溅泪》《近水楼台先得月》《淡妆浓抹总相宜》;名言警句式:《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满招损,谦受益》《有钱难买幼时贫》;引用歌词式:《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问世间情为何物》《让我轻轻地告诉你》《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引用俗语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条条大路通罗马》等标题,是为第二种情况“精妙引用韵无穷”。
使用“嫁接”手法,也就是把本属于甲的东西嫁接到乙上,从而产生一种错位效应,这样拟出的标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如《美丽的分歧》《警惕精神“滑坡”》《不要让精神“断层”》《风景的“零售”与“批发”》《校园“经济危机”二三事》《筑心灵的“马其诺防线”》《对公款吃喝挂“黄牌”》《青春畅想曲》等标题,是为第三种情况“大胆嫁接趣味生”。
对现成的大家都熟悉的名言警句,歌词、广告、民间俗语等稍加改造,推陈出新,或增删或变换个别词语,翻出新意,这样拟题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譬如《老虎屁股也摸得》《破罐子也不能破摔》《若为人故,诚信不可抛》《爱是怎样炼成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近墨者未必黑》《顺境也能成才》等标题,是为第四种情况“推陈出新有新意”。
有些文章的内容常常涉及其中因素的关系,这时,我们可以借用数学上的公式拟题,将有关意义上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类拟题醒目别致,能使读者产生新颖感。如《1+2≠3》《7-1=0》《家长+老师=天罗地网》《课堂+作业=泰山》《记忆≠智慧》《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弦》等文章标题,是为第五种情况“借用公式醒人耳目”。
把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或是把前后矛盾相对的事物连在一起拟题,这类拟题引人深思,留有悬念。如《吝啬鬼“慷慨解囊”》《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富有的乞丐》《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有“理”也会“寸步难行”》《痛苦也只是一种精神》《感谢对手》等标题,是为第六种情况“正反并用留悬念”。
把性质或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并列使用标题,显得整齐有力,使读者感到一种内在的气势。如《智者愚者》《那山那月那人》《亲情友情故乡情》《圆形生活思维》《我的祈愿,我的爱》《一毛钱与诚信》《你的岁月,我的记忆》《孝心爱心》等标题,是为第七种情况“多项并列增气势”。
用虚幻法把世上不存在的事物用在标题上,这样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应,引发读者的思考。如《与死神对话》《行走的风景》《梦中的约会》《爱因斯坦复活之后》等标题,是为第八种情况“虚幻生奇引思索”。
以设问或反问的形式拟题,这类标题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容易引发读者思考。如《诚信是什么?》《什么是美?》《这个世界怎么了?》《告别痛苦,行吗?》《我是谁?》等题目,是为第九种“巧出问题孕哲理”。
用一句能表明观点的话来充当标题,有统率全文的作用,这是议论文的一种拟题方法。如《黄河需要诚信》《宽容是阳光》《语言,沟通的基石》《多思出智慧》《“礼”尚往来,弊大于利》等题目,是为第十种“明确观点总领全篇”。
有些文章抒情性较强,那么创设标题时就应该多使用既质朴又动情的语言,深刻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让读者产生共鸣。如《妈妈,我选择你》《祖国啊,亲爱的妈妈》《老师,我多想对您说……》等标题,是为第十一种“深情呼唤真情”。综合来看系统归类法的好处是学生易于模仿或创新,使所拟标题亮丽醒目。
拟题方法指导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就具体材料或话题来巧拟题目。下面结合示例,来加以分析和解释。
材料:有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子的罐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子,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罐口卡住了。他就不愿放弃榛子,又不能把手收回来,不禁哭了起来。一个旁观者对他说:“如果你只拿一小半,你的手就很容易地拿出来。”
贪是大多数人共有的毛病。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我们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不安、甚至毁灭。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一些人变得越来越贪,什么都不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联系实际进行作文。
要求:1.主题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不难以理解,而且话题已给,主题很容易确定。那如何来写标题呢,以这篇话题作文为例,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拟题。
方法一,借用式即直接借用话题“放弃”。这种方式很简单,也很便捷,但不能展现个性特征。方法二,添加式即在话题前后添加词语,把话题包装起来。这样,既能使题目的意向更加明确,也可以使题目的内涵更加丰富。如前添加式,《学会放弃》《善于放弃》《人生需要放弃》《有一种智慧叫放弃》等题目。如后添加式,《放弃之后》《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放弃是豁达》等标题。如前后添加式,《在需要放弃的时候》《关于放弃的思考》《也许放弃就是机遇》《不把放弃当做怯懦》等。方法三,隐含式即不用话题,而将话题的含义加以阐发、引申、拓展,已构成隐含话题的题目。采用这种方式拟题,难度虽然很大,但比较自由灵活,更能体现创意。如《请松开你的手》《不要害怕失去》《学会摆脱困境》《抓住的并非都是幸福》等。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拟题,都要力求准确、鲜明、醒目,使文章拟题具有魅力,这是拟写文章题目的标准和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更应该教会学生拟写题目的方法,强调积累也更应该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挖掘、去创新。只有用功在平时,临场发挥才从容。
[参 考 文 献]
[1]王爱娣.对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冷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由于新课改,语文课时进一步减少,要达到上述要求,必然要在写作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拓展,以使写作成为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习惯性行为,成为他们生活必需的部分。而周记,是最具活力与个性的写作体验。下面,本人就如何进行周记个性化训练谈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体悟生活
课标“实施建议”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写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是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周记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写作材料都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要尽力唤醒学生生活的需要,激发他们写周记的兴趣。特别要注意引导他们亲近生活,注意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从而触于目,感于心。这样,贴近生活,更贴近自我,学生才能在真处看,细处察,无处找。才能主动地去探求并挖掘生活中的独特感受。而“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越强烈,越能引发写作欲望;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越深刻,写的东西就越刻骨铭心、生动逼真。”( 陈建伟主编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渐地养成习惯,真正走入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从如下几点入手,激发学生有个性地感悟生活。
1.从日常见闻入手
生活永远是鲜活的,如果老师和学生能有心于生活,从日常之中发现独特见解、非凡心境,学生训练的热情是会不断提高的。开学一个星期了,我看到校门口总有一位小女孩在卖零食,颇有感触。一次课上,我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注意此人此事,并激发他们试着去了解调查其背后的东西。第二周,在周记检查批阅时,我发现此话题的周记不但内容丰富,感情真实,而且思维深度增加了不少,很多学生能从小女孩、家长、社会等方面探求原因和并提出了种种对策。虽然有些稚嫩,但感染力绝对超过一般的习作。更为可贵的是,此后,不少学生能关注生活,用心体悟,对生活中的诸如拾垃圾的老人、校门口的小商贩、街头的流浪汉等人与事能有意识地观察、思考,并记入周记。这样,在第一单元作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训练中,不少学生就将这些真实的人和事融入其中,描写的对象更是个性鲜明,形象生动,作文自然也鲜活起来了。
2.关注社会热点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里的每一点变化,都是生活原汁原味之所在,每一个视点都是关于人的思考,是最“人本”“人文”的东西,从孩子的视觉来看,都是周记的触发点与内驱力所在。我们学校虽没有班级电视和多媒体教室,但每班都订有一份《福建日报》,校广播室每天也会播放国际国内时事及校内要闻,无论是黎以冲突、巴以和谈、倒扁事件,还是身边的校园生活、个人观感,都是学生周记关注的对象。特别是进入高中,学生视野宽了,更注重事件纵深的信息,我们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引导他们及时感受、探究并诉之于周记。
3.注重课堂的延展写作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思路的探究、人物的分析、语言的鉴赏等等方面常有着争议,课堂上由于时间等原因不能深广地探究,我们就可让学生将课上的未尽之言诉诸周记。如果引导得好,成效是很明显的。如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后,我即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反思自己对母亲认识。情绪激发后,再要求他们将自己与母亲的情和事记入周记,这样的练习学生是比较欢迎的。
二、创设环境,深入思考
为什么学生作文总缺少个性,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敢自由地抒写心志。文前,他们总在有意无意地先想着结果:这种想法正确吗?老师看了会怎么想?同学知道了会给我难堪吗?如此等等。毕竟,这个年龄的学生,都特别希望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有极强的敏感性和自尊心。在作文训练中,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同学、老师中的“形象”,不愿也不敢敞开胸怀表达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想法。而且“遇到和自我模式不一样的生活,她不是丰富、修改她的自我模式,而是修改生活”(孙绍振《从贴近生活到贴近自我》)。长此以往,不单歪曲了生活,更将扭曲了学生的心灵。故而,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坦然地面对自我,个性地思考,畅快地倾诉。
1.引导学生敢于思考
周记,是个体内在思想的外化,因而,在训练中,老师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彻底脱离因袭的模式,并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大胆地表现自我。让学生知道,周记是自我表达与交流的需要,而不是为老师或别的什么而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从而使观察、想象、创造的天才得自由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些有争辩性的话题,让学生思考表述。对于一些和我们或者和社会一般看法不一致的,我们也不要用简单机械的“道”去否定学生的“文”,而应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去疏导。
2.努力创设宽松环境
要让学生在周记中畅所欲言,教师还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宽容各种思想。徐特立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非要惩罚不可吗》一文中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教国民,不是教顺民” , 要“反对无理的服从及自己没有了解的盲从”。我对于在周记中敢对老师或世俗观点提出质疑甚至批评的学生常给予鼓励和褒扬,使生在释然之中又有所感悟。
其次,要宽容学生的写作质量。
在以往教学中,我们总是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一律以特长生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位学生。人为地制造了写作的,严重打击甚至扼杀着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在此种情境下,他们怎能心情舒畅地进行个性表达呢!相反,我们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言语表达的潜能,承认他们高低参差的个性差异,把学生从关注他人评价转到关注自身感受上来,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使之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体会成功,并从周记中找回自信。
三、突出个性,学会表述
1.教会学生写自己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学生作文,“往往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膊跳动的声音,成为一种扭曲地反映现实的虚拟现实”(谢志礼、苏玉春《个性化作文写作浅析》)。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精髓应是展现个性,也就是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而要探寻个性的内容,就得去除这种种陈思陋见,远离空话套话,用质疑和判断的眼光重新去审视,这样的求索是很苦痛的。当然,也正因为有苦痛,才有发现的畅快,才有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2.引导学生展现个性化的语言
现在太多的学生习惯于用华丽的词藻掩饰空疏,用机械的套话来填补思维的浅薄。而新课标下的作文,呼唤的是个性化的语言。个性生动的语言从何而来呢?
首先,它来自于生活。我们要指导学生去捕捉、积累生活中不同人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心境的个性语言。词汇丰富了,表述起来就得心应手,充满灵气。农村中,有不少丰富厚实的如同活化石似的俗话谚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多用心,努力积累并用好那些生动而个性的语句。在我们客家农村,就有着很多表现力极强的乡土语言,如“船到滩头自然直”,“没娘的鸡子儿团团转”、“三两的鸭子四两的嘴”等等,多么生动活泼呀,用在作文中,那是很有感染力的。
我们要力避机械陈述,力避陈词滥调。其实我们在周记批改中,经常是被那么一二个生活味极浓的语句或词儿所感动。这些激活句段的语言,就是最具个性的语言。如,一个学生在周记里叙述假期六岁的小侄儿在厦门一商场与自己走丢后,自个儿找到保安求助,哭着说的第一句是:我的叔叔走丢了。这句从孩子口中端出的话语多鲜活啊。还有一位学生,写暑假第一次坐火车的感受,将其比作是一条长而慢的蚯蚓,结合他当时的急于出行的心境,真是绝了。可总有部分学生,文笔老是凝重得怕人。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生活使然,其实,周记并不等同于生活。我们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用活泼的文笔来表达朴实的感情,反映平淡的生活。
其次,生动的个性语言还来自于清晰的思维活动。常说文从字顺,其实,倒过来,思维顺了,文句自然就顺。可不少学生到了高中,作文仍显得内容混乱、语句不通。我想在大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他们语文知识与积累的欠缺,而往往是由于他们思维还不严密,感悟还不深切。所以在周记评改中,我不过分苛求语句上的顺畅严密,而常关注学生行文时思路是否顺达,情感上是否真切。新课标就在“表达与交流”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四、搭建平台,加强交流
心理学上认为,了解自己活动的进展情况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新课标亦要求学生“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我们应积极创造机会,设置习作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尽可能地让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劳动的情况和成就。
1.注重师生间的交流
学生写的周记,无论字数多少,文采好坏,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还要有针对性地作反馈和评点。
首先,要由衷地赞赏。无论是优美的文句,还是心灵的独白,抑或是瞬间的感悟,哪怕只是一个独特的想法,一个偶然的好词妙句,一点闪光的思想,这些生命流动之中的点点滴滴,只要倾之于周记,都是最真的,故而也是最美的。我们都应该真心地欣赏并由衷地赞美,以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使其获得自信、胆识、正直、激情、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周记的热情。
同时,现在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伴有自卑、迷茫、悲观、闭锁的而又烦躁的心理状态,在周记中往往表现为郁闷、孤寂,甚至是愤慨、偏激的。其实,他们是在倾吐心声,寻求帮助。他们渴望有人能给予重视、理解。教师这时就不能视而不见,而要担当起朋友的角色来倾听,与他们交流,去疏导和抚慰他们。积极指导他们学习、生活和做人,使他们尽快走出阴影,脱离困境。而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会有不少感悟,同样要勤于笔耕,形成文字,并拿到班上和同学们交流、探究,相互促进提高。
2.搭建学生间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