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谈恋爱弊端总结范文

大学生谈恋爱弊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谈恋爱弊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谈恋爱弊端总结

第1篇:大学生谈恋爱弊端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自高职教育扩招以来,每年高职院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其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毕业生个人问题、群体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社会性问题,因此越来越引起国家、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1年升成专科院校以来,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2013年我院有4923名毕业生,是历年来专业数和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做好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至高校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就业存在的问题

1、2013年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甚大。“高职学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定时期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等多方而囚索的制约。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的为社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80万―100万个,可见经济囚索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①。目前,受国际经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其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比重下降,尤其是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人才的高消费带来弊端。我国中高层人才严重匮乏,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科研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呈现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较为抢手,本科生基本保持平衡,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单位出现“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用人单位抬高门槛,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导致高职毕业生相对过剩。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自,有的单位无限制提高进入条件,原本是只需要专科生的职业岗位,现在却上升到录用本科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而把高职生混同于一半的打工者,从而造成了人浪费与专科生人才资源的相对过剩。对我院毕业生就业而言,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部分专业的需求量明显下降。例如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一直是我院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过去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量非常大,学生就业率很高,就业质量也很好。但是近年来,用人单位需求层次提高,许多大型建筑企业都把专业需求层次上调到本科以上学历,高职毕业生的招聘计划锐减,例如2012年我院的“双选会”,中铁、中建等大型国企的招聘人数都教往年减少了很多,这无疑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学生就业缺乏主动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缺乏就业的主动性。由于我院长期以来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也很好,并且一直作为招生宣传的资本,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进入我校之后,往往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进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不愁没有工作,因此在就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的就业信息和平台,而不会主动联系工作。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就业信息主要来自学校招分处的通知和学校就业网上的信息,只有2%的学生通过学校以外的途径,比如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主动联系工作。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等着学院每年一度的招聘会或是用人单位主动到学校招人,以及各系自行联系用人单位组织的招聘。这说明,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对学校的依赖相当严重。

3、自主创业较少。为拓宽就业途径,保证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为此我院就单独为大学生提供专项资金,鼓励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并不多,根据“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示范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自主创业的仅占1.5%”。②

4、地域观念严重,成为阻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就业地区意向的调查中,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留在四川,最愿意去的城市是成都。这就导致了许多省外单位的招聘计划的浪费。在2012年双选会当天,现场上千名学生集中在华西集团、成都建工、中铁二局等位于四川区域的单位招聘,而北京城乡集团、上海宝冶、河南省安装集团、十四冶建设集团等大量省外优质企业的应聘学生较少,导致大量招聘计划的浪费。我院学生不愿出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院80%以上的生源都是川籍学生,他们从小到大都从未远离父母和家庭,即使上了大学,许多学生周末、节假日都要回家,他们习惯了享受家庭和父母的庇护,从心理上对父母有严重的依赖性。二、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很多父母在孩子就业时,就不希望离自己太远,最好就是在自己身边,方便自己照顾。三、四川长期以来悠闲的生活习惯,也使很多学生不愿意到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

5、大学生恋爱关系,也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无庸质疑的。虽然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种种迹象表明,不少在校大学生恋爱似乎是一种时髦,只是一种对恋爱情结的满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实际是在调侃爱情,把恋爱当成打发业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独感的渠道。③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对恋爱投入很多,并且建立了相当稳固的感情,有的甚至双方都见过父母,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会考虑在同一个城市工作,起码是相邻城市。因此在选择工作时受到限制。

二、解决对策

1、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严峻形式,高职院校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目前高校的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只停留在表面,只是把合作单位当作毕业生实习的一个基地,而缺乏实质性的接触。高校应该与合作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以此来拓宽就业的渠道,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2、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目前,各高校都建立起了就业指导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并且从大一新生入学就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但是其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举行讲座、分析会等教学形式上,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为讲座和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一般场数不多,并且是大班讲授,缺乏针对性。其中 内容精彩、指导意义大、影响力强的讲座较少,指导内容多为就业形势的介绍 、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方法指导及求职技巧培训等,对于 如何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从而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方面的工作则或为缺乏。因此,必须深化就业指导工作,改变单一的指导形式,加强个性化指导。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大力宣传优秀高职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扎根基层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激发广大高职毕业生牢固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观念。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毕业生择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④

3、摆正心态,准确定位。面对当前对人才结构重心上移的趋势,必须让高职毕业生清楚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准确定位,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认真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实训,练就一技之长,并积极考取相关资格认证,获取职业资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自考本科、专升本等途径提高自身学历,努力深化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就业与恋爱的关系。在有的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事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祁舒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载于《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2]李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载于《湘潮》,2011(07)。

[3]徐振轩主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姜采英:《分析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加强恋爱观教育和引导》[J],来源于爱问共享资料。

[5]李木新、王秋玉:《摩擦性失业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改革》[J],载于《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2)。

[6]沈锦华:《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载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8)。

[7]吴平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流失的思考》[J],载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8]李树德:《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载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06)。

注解

①祁舒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载于《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②李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载于《湘潮》,2011(07).

第2篇:大学生谈恋爱弊端总结范文

何晓晨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责任和使命。进行科研活动是研究生区别于其他层次学生的本质特征。本文以对高校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分析为理论基础,总结了当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同时也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浅析。

关键词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功利性;惰性

1 硕士研究生的功利性

功利一词基本解释为功名利禄,多含贬义。当今的中国社会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狭隘功利主义有持续蔓延的趋势,这一问题从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和科研动机上也反映出来。研究生以功利性目标而展开学习、科研活动的趋向日益明显,成因主要在于社会和学术大环境皆充斥着功利性思想和现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本身也存在不少弊端;研究生个人价值的取向偏重功利化,且毕业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近年来,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甚至生活中出现日益明显的功利化倾向,需要及时的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疏导和行为纠正。

1.1 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多趋向于功利性。关于读研目的,在问卷中对学术型研究生读研目的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研究生读研目的呈现以功利性为主的个人发展导向:研究生选择读研的目的虽主要集中在“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继续深造”及“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和对知识的追求”两方面,但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而读研一项所占的比例就高达57.81%, 后两者的合计比例为42.19%。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者仅仅为获取更高学历而选择攻读研究生学位,许多就业单位也基本不关注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只以文凭衡量研究生的能力,这就使得大部分研究生读研期间学习和科研的动力减弱,目标锁定只要毕业拿到文凭即可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因此迫于就业压力是造成研究生读研目的功利化日益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学习和科研呈现功利化。以笔者的观察和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亲身体验来看,功利性的思想已经浸入校园的方方面面,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活动中都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当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仍以设置相关课程为主,考查也大多是以考试的形式,只要考试分数达到规定分值即可修满学分,修满学分方可达到毕业答辩的标准。所以很多研究生上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而是保证出勤率从而保证获得学分,他们对课程本身兴趣不强,却热衷于追逐成绩,漂亮的学业成绩单不但可以换来足够的学分而顺利毕业也能在未来就业单位存档的培养档案中留下利好的记录,所以研究生学习功利性明显也不足为奇。

在科研活动中,硕士研究生表现出来的功利性更为突出。就像本科期间,学生必须要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学位证一样,在攻读硕士期间,研究生必须将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才能被授予学位,这种硬性条件必须达标的要求使得很多研究生并非出于兴趣而进行科学研究,仅仅是为了能而科研。在研究生中普遍的观点认为,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代表科研成果越丰厚,因此很多研究生不惜东拼西凑、“搭便车”或更有甚者是雇用来实现数量上的增加。

2 惰性与从众性

所谓“惰性”是指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是一个带有一定负面意义的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表现为做事拖沓、爱找借口、虚度光阴、碌碌无为,最后计划、理想、报复都在拖延和失控中成为泡影。“从众”是指由于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个人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的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淤。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偏向于正确的,所以“少数服从多数”,一般是不会错的,但作为以创新力为基本科研素养的学术型研究生来讲如果一味的“盲目从众”,独立性不强,自我意志薄弱,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就会随波逐流在生活、学习直至科研中失去个性的魅力,这是极不可取的。惰性和从众性以常见的心理现象出现在当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并给研究生的科研带来消极影响。

2.1 生活中的惰性与从众性。调查研究中发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是三点一线的,即宿舍—教室或工作室—食堂。在本次问卷发放的过程中,受访对象基本是在研究生宿舍进行取样的,可明显发现在没有课程和实验安排的情况下,很多研究生选择的生活方式是睡觉和娱乐。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男性受访者中打游戏者居多,女性受访者中追连续剧者居多,其他也不乏网购、在社交网站上聊天,煲电话粥、谈恋爱等。大部分受访对象也大方承认,研一、研二期间没有课程也没有考试的情况下生活过得还是非常悠闲的,不用为了学分突击学习的日子一般都能睡到自然醒起床时已经接近中午,下午便用来安排娱乐活动,上网、逛街、社交甚至旅游成为打发时间的重要途径,晚上不熬过凌晨是不会休息的。作为研究生这样的生活状态不得不说让人瞠目结舌,但却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倦怠慵懒的生活泯灭了很多研究生当初走进学术科研这条路时的一腔热情,也消磨了他们追求科研真理的意志,更耗费了正值繁茂年华的一身强健体魄。

多数研究生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因为这就是多数研究生的状态,是从众心理的驱使。当研究生发现自己的行为、意见与其他大多数同学不一致,或与同学中的大多数有分歧时,会感到一种压力而不是动力,促使他趋向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研究生生活中的消极从众行为,也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惰性行为。如果个体的意志力又不够强大、缺乏主见就更容易受到暗示:比如早晨即便已经起床想去图书馆看书学习但看见其他同学还在睡觉就会直接选择遵从“群体行为”,躺下继续睡觉;看见其他同学都有自己的手提电脑,即便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会想方设法打工赚钱去买;如果被其他同学邀请去逛街、K 歌即便不愿意也同意前往;甚至穿衣打扮上也没有研究生的个性气质,不过是“跟风随潮”,这些都是跟从群体的倾向表现。于研究生教育培养中,体育课程的完全缺失和对学生体质几乎零度的关注也成为研究生惰性心理和行为趋向越来越明显的一个因素。

2.2 学习和科研中的惰性与从众性。研究生生活中消极的从众性行为和明显的惰性心理也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研究生考入理想的高校怀着高涨的热情学习、搞科研,同门学长和宿舍同学的学习科研态度和方法,科研时间及业余时间的安排都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的“参照物”。如果不能及时的形成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特点,就很容易在方方面面较大程度上与多数学长和同学无意识的保持一致:进出实验室(工作室)的时间早晚;阅读书籍的多寡和选择;学习和科研的途径方法等等,似乎“前辈”和“人多”成为一种说服力的证明,影响和约束着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行为。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习惯于自动与其他同学“找平”:大家都没意见那么我也对所有老师的观点不假思索的认同;大家都不爱回答问题那么我也对老师的提问躲躲闪闪;大家都不思考问题那么我也惰于反思和质疑。对待科研任务时也是如此,以其他同学的表现为标准,其他同学的学术报告平均写了5000 字那么我也要凑够字数;其他同学的实验完成到某一阶段老师没有催促那么这个就是科研进度;其他同学那么我也需要发表,如此尔尔。并不是说遵循大多数同学的行为一定不好,但是缺乏独立意识单纯的沿着其他人的轨迹行走也只能是行走,开拓和创新的可能性很小。若是一个学院、一个宿舍学风良好,学术环境纯净,那么必然对每个成员形成积极的鞭策力,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反之,整体懒散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则容易抑制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信心和热情,窒息研究生个体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很难促发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产生。

3 产生功利性与惰性问题的原因浅析

3.1 研究生个人价值取向是造成功利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上充斥的“利润最大化”思想,使利益倾向性原则同样冲击着高校的道德价值观念,功利主义盛行,不良观念的影响及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使得部分研究生治学精神涣散,浮躁情绪滋长,急功近利倾向严重,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以个人经济利益为中心的高薪工作,而将治学视为捷径、文化视为商品,无兴趣、志向、理想可言。由此,原本纯净的“象牙塔”内被一股浊秽之气污染,原本尊严的治学之道被藐视,原本高贵的学位桂冠被蒙羞。盂这种追名逐利式的科研活动不仅对研究生自身的科研能力没有任何帮助也污染了整个学术环境,是造成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3.2 高校对研究生学业评估存在的局限性促发了功利性。追寻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功利性取向日趋明显的原因,一直以来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其教育质量的把关、科研水平的评估上存在的较大局限性是主要外部影响因素。高校始终关注的是学位点建设和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把关上,对研究生来讲,一纸论文定乾坤。其实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高低和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寡取决于多方面、多环节的因素,因而在评价指标上,应从研究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出发经行综合评估,应该从综合能力评价、科研精神和科研态度、创新性思想及科研实操性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以攻读硕士期间全程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为评估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指标,既能在内部动机中较大程度上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也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研究生只为论文而科研的功利化学术现象。

3.3 产生从众性的内部因素。沙莲香先生认为,个体的智力、自信心、自尊心及社会赞誉需要等个性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榆心理学者研究发现,那些自信心、自尊心强的人,往往自我评价很高,从众性表现很低,自信心越强,自我评价越高,个体从众性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从内部原因上讲,研究生的从众性行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生自我独立意识的弱化导致从众行为的普遍性。很多研究生从小娇生惯养,在家依赖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社会经验少,自我意识很弱,独立性非常差。进入研究生阶段,自我支配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增多,使很多研究生突然间手足无措,对所在团体的依赖感愈发强烈,觉得“跟着大家走,没错”,最后可能导致迷失自我,三年中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就像“抬头看星星”的现象。二是是自信心对研究生的从众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信程度会影响学生的个体意识从众性行为,自信心越强,自我评价越高,盲目从众的行为就越少;自我评价越低,自信心越弱,越容易产生盲目从众行为。虞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走上来的研究生,长期处于以老师、家长、同学的评价来定位自己的状态下,相对于相信自己他们往往更愿意相信别人,并且用别人的判断调整自己,这就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怪圈。三是虚荣心和攀比心所引发的从众心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非常严重的攀比心理,这在有条件打工赚钱的研究生中更为普遍,盲目地追求品牌、高消费,虚荣心作祟,不仅在穿衣打扮上、日常用品上,甚至连谈恋爱、交朋友和就业都存在攀比现象。这种盲目攀比和目标不端的虚荣所引发的从众行为必然影响研究生的学习也会污染研究生的学术环境。

注释:

①殷明,朱昌平:从众心理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年第7 期。

②刘晓晖: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年第12 期。

③张铸,海歆,钟锐,张继萍:研究生功利性学习倾向及教育对策研究,决策管理,2010 年第1 期,第44-45 页。

④刘晓晖: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年第12 期。

⑤刘晓晖: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年第12 期。

参考文献:

[1]刘文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2]于立.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探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周立伟.科学研究的途径[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战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平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王亚青.当前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刘志跃,李志军,牛广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1).

[7]王葳,李曾,王秀彦.高校研究生科研活动发展现状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

[8]周莲英,陈书会.关于解决研究生科研起步难的几点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9]孙梦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