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试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会计实务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级会计实务试题

第1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1.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 )。

A.确认

B.记录

C.报告

D.报账

2.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取得的绪果称为( )。

A.财务状况

B.盈利能力

C.经营业绩

D.财务成果

3. 不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有( )。

A.销僻商品的收入

B.提供劳务的收入

C.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

D.销售固定资产收入

4. 下列关于平行登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汁

B.计人总分类账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C. 总账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D.总账账户的期求余额=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5. 下列关于试算平衡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算平衡表是检查账户记录的唯一方法

B.试算平衡表如果平衡,说明账户记录肯定无错误

C.试算平衡表如果不平衡,说明账户记录有错误

D.试算平衡表通过试算,可以检查账户记录的各种错误( )。

6. 下列账户中,期末结转后无余额的账户有( )。

A.实收资本

B.应付账款

C.固定资产

D.管理费用

7, 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会i十科翻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统一会汁准则的规定

B.会计科目是没置账户的依据

C.企业不可以自行设置会计科目

D.帐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8. 下列经济业务引起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

A.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没备一台价值8万元

B.购人材料一批,价值5万元,货款未付

C.以银行存款归还以前欠货款6万元

D.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费5400元

9. 某企业资产总额为200万元,负债总额为40万元,在将20万元负债转为投入资本后,所有者权益为( )。

A.140万元

B.180万元

C.160万元

D.200万元

10.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利润总额增减变化的是( )。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第2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础;财务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出发点。精细化、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深化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保障,更是实现企业合理、合规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基础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

(一)提供经济管理的会计信息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目标应保持一致,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当前提倡双赢的经营模式下,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要体现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即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兼顾国家、员工、客户、供应商及投资者方方面面的利益。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作用就是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客观过程及结果,向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上。针对企业内部而言,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经营者的决策分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外部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繁发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身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扭曲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大大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更是适应外部资本市场的需求,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

(二)适应企业内部经营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国有企业及大型上市公司一直致力推行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集团企业是多方位、多系统的“经济联合体”。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可以使集团战略规划得到有力的支持,有利于集团全面统一管理规范。建立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应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定价管理、信息化管理、财务人员管理、财务政策管理等方面均纳入体系建设中。成员企业在既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不会偏离企业的方向,有助于保证集团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种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得财务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性转变,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应对外部监管形势的需求

作为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多方面的监管。国资委、审计署、财政部先后组织集中全面的财务专项检查,每年还会组织行业内自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会计基础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经济业务的准确核算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会计基础工作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化解经营风险点,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二、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1.会计科目运用不当,做账随意性强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出:“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时应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同时正确使用会计科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科目运用不健全,会计核算行为不规范。比如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直接列做当期费用;业务招待费列入福利费;资本化利息列入财务费用等。随意使用会计科目严重影响企业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使得同类企业之间的会计数据丧失可比性。

2.会计原始凭证的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会计原始凭证内容必须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具备完整性、合规性。原始凭证不完整、不合规通常表现为发票抬头不准确、会议费没有参会人员名单和会议费支出标准、培训费未附培训通知、职工出差差旅费未标明出差事由和出差以及地方税务局代开的发票不符合单位注册地或劳务发生地的税法规定等。

3.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个别企业有舞弊行为

会计规范明确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现阶段,为达到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个别企业通过捏造会计数据、滥用会计政策、选择不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4.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工作交接手续不全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财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变动时,只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接,没有相关的文字交接材料并加盖印章。例如出纳岗位在进行交接时,只清点一下现金与账面余额核对无误后即交接完毕,整个交接过程既没有上级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的监交,也没有相关的交接支撑材料。会计档案必须完整、齐备,便于日后查阅,相关的交接手续不能仅仅流于口头形式,必须形成资料,归档保管。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原因分析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低下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分析原因发现,会计人员自身责无旁贷,但不能忽视更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会计监督的职能受到人员管理体制制约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会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会计原始资料进行鉴别。对于不真实原始资料应拒绝办理。但现实中,会计人员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由于其人事、前途等命脉掌握在公司领导手中,会计人员会听从上级安排,不具备应有的独立性。在极端情况下,认为会计人员属于后勤管理人员,其工作主要只能是为业务部门服务。会计人员只能唯命是从,否则就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受制于人员管理体制,严重妨碍了会计基本职能的发挥。

2.监督体系不完善,单位领导欠缺法律意识

一方面,会计工作离不开外部力量的监督。当前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审计、财政和税务监督。受制于资源有限,外部监督的力量薄弱,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外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监督的作用,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单位领导欠缺法律意识,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甚至误导财务工作,使得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

3.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财政部于1996年颁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但基础工作仍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更加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传输媒介,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受到冲击。因此,现阶段急需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新形式下的新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另一方面,法律执法力度不够。相关的处罚条例过轻,对相关人员起不到警示和约束。

4.会计机构内部控制不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的提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分工及考核管理。但现阶段,有的企业对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仅仅“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执行。会计岗位之间无法相互牵制,即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在考核过程中,对违规行为一再适用例外原则,一味的进行宽容。因此,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低下。

三、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1.会计人员需具备财务会计知识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财务知识,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公司内部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掌握会计基本原理如记账规则、财务会计分析、财务会计理论。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处理。同时,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用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处理各种新问题。应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接受后续教育,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

2.会计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证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予以登记注册的依据”。各单位不得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严格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和考核工作。同时各单位应当统一对会计人员专业资格信息进行管理,应用财务信息系统及时记载、更新会计人员信息。详细登记会计人员的奖惩情况,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年检和其他检查工作,将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规政策和会计基础规范情况,以及奖罚情况输入个人诚信档案。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的职业品质、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财经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会计人员必须从自律抓起,通过自我剖析,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做好服务、客观公正、保守秘密。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推行制度化建设,强化执行力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一方面需要领导和会计从业人员思想上的重视,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企业制度上的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体系,定期组织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形成制度汇编,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有效健全的制度体系是会计基础工作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障会计基础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牢固树立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制观念、制度观念,以制度来约束行为,使之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不仅辨明是非,还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制度观念的建立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硬约束。

2.加强企业约束机制,提高会计监督力度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经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以及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工作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监督的基本构成包括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1)内部监督。企业内部监督是指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采取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方法。通常包括财务内部岗位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监督部门应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其监督工作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内部监督可以采用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原则,只在提高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

(2)外部监督。加强企业的约束机制,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仅仅靠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外部机构的监督。具体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各单位进行的监督,它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监督,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都是从单位外部开展的,相对于企业内部监督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的开展,可以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的种种不足,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内部监督的一种再监督,对提高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玮. 加强会计监督[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

2.涛. 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加强[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1).

3.孔令柱.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9(2).

4.张龙林.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J].企业管理,2006(4).

5.杨东丽. 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足和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6.吴健. 企业会计规范问题探析[J].上海企业,2006(7).

7.潘军. 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4(11).

第3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Abstract: Actual training on accounting is the improvement and supplement for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for accounting courses. It features on practical and verifiable and operational matters, which is the main course of accounting framework. The works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actual training on accounting from the side of theory on how to boost the teaching of actual training on accounting, and to explain the format and content to the course of actual training on accounting.

关键词: 会计;实训课教学;组织形式;账务处理

Key words: accounting;actual training course;format;account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45-02

0 引言

会计实训是对会计课程理论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具有实践性、可验证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属于会计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加强会计实训课的教学,可以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深奥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1 加强会计实训课教学的意义

1.1 会计实训教学是培养社会所需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更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加强实训教学能使学生毕业后尽快达到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最终达到学生顺利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1.2 会计实训教学是增强学生技能的主要途径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会计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训课的教学,使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加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会计教学任务及培养目标看,如何上好会计实训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2 从实际出发,设计实训课的组织形式

2.1 会计实训课组织形式分为个人模拟与团队模拟

个人模拟即个人独自完成模拟任务或完成一个会计循环。个人模拟形式的特点是比较简单灵活,适合每一章节课后模拟,理论与实践随时进行检验。它是一种阶段性模拟,适合会计基础实践实训和实践性技能实训。团队模拟指学生4-6人组成小组划分岗位完成一个会计循环,从建帐开始到完成会计报表。团队模拟形式的特点是划分岗位,进行轮岗,形式比较复杂是一种综合模拟实验。

综合模拟首先要划分岗位,设立虚拟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分为出纳岗位、审核岗位、记帐岗位、资产保管岗位、往来款项等岗位。学生们扮演各种岗位角色,以小组形式定岗定人,各负其责,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会计业务的处理。其次采用轮岗制,各个团队的学生们在有效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后,各人再交换岗位,这样学生们适应了各个岗位的工作,明确了会计的工作流程及处理方式,对企业责权利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账务处理能力。

2.2 会计实训课按记帐形式可分为手工记帐模拟与电算化模拟 会计的一切基础都来源于手工帐,只有将手工帐来龙去脉弄清楚,才能真正明白会计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手工模拟记帐较为原始,是财会专业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此种形式优点是能加强财会人员的“基本功”,但是此种方法不适应未来财会人员工作的要求,不适应网络财会信息时代的潮流。随着我国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工作与国际日益接轨,会计工作必须加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重心转移。手工记帐会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财会电算化会使完成这一职能转变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电算化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两种模拟方式要互相结合,将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一体化,创造合二为一的教学课堂和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结合。

3 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好实训安排,提高账务处理能力

会计实训课应该从实际出发,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索取知识的能力。

3.1 制定会计实训大纲,设置课时目标,做好实训规划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会计实训大纲,制定出的具体教学目标,并按目标设计完成教学程序。制订出课时目标后要向学生交待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模拟中掌握会计核算流程环节中的主要岗位职责与达到的技能要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便保障模拟课的顺利进行。

3.2 开展形象化模拟教学,培养技能训练意识 形象化模拟教学使学生获得形象逼真的感性认识,它运用真实的凭证、帐簿、报表、科目章等物品进行操作,教师辅以指导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教学中涉及到业务操作技能的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讲解,然后结合实物教学法,使学生们从技术上掌握操作要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了训练,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和账务处理能力,起着实习上岗的作用。

3.3 深入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会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真正反映出学习成果,为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定期组织到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学习财会流程,讲解各种票据的使用与传递程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习兴趣,熟悉了工作环境。

4 会计实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好会计实训课,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模拟课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制约,因此要求如下:

4.1 学校实训教学环境企业化 学校应该为实训室的创建创造条件,学生实训时实训室内应仿真企业办公环境,账簿、凭证、单据、印章齐全,计算机、电算化软件配置完整,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必要的资金和经费。

4.2 鼓励教师定期下企业,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对其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为了防止教师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学校应创造条件让教师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或者兼职。

4.3 建立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实训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以实践的最终考试结果为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缺乏与实训教学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会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考核。实训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结果考核评价为主的方式,考核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和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面考核。因此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类实训教学考核体系是今后探索与研究方向。

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训教学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是一项系统化教学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研究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翟娟娟.谈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的应用与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8,06.

第4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在传统的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下,交易过程以纸质原始凭证的形态呈现于会计人员面前,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会计的方式将纸质原始凭证所记载的交易过程再现,呈报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会计处理过程是以取得原始凭证(纸质)作为起点的。同时,企业交易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的判断也常常依赖于纸质原始凭证上的各种签章的存在。因此,在传统会计核算过程中,各类原始凭证的“原件”是进行会计人员从事工作所要求的首要的条件。然而,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却以“无纸贸易”取胜[6],各项会计处理所需的业务数据则是直接记录在电子存储设备上(磁盘或光盘),成为了电子数据。这样,电子商务会计处理过程就面临了两个问题:一、电子数据在法律上能否被认同,成为交易的证据?二、若电子数据得到法律认可,如何实现企业与企业的数据无缝对接,从而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一、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参加交易的各方通过电子数据的的交换表示交易的达成。电子数据代替传统的书面票据证明交易的存在。这些电子数码信息流,作为一种传达民商事主体内在意思表示的介质,其存在依赖于电脑硬盘或磁盘,呈现依赖于电脑显示器,不能直接地被感知。这就使得电子数据不具备传统法中书面数据的各项优点,如易于长久保存,可配合手书签名等。进而也就影响到其对交易当事人订立合同意向以及此种意向性质及订立合同后果的证明能力,即其法律效力[1]。

对于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的认定问题,需要从法律规定中寻找依据进行解决。事实上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早于1996年就颁布了一部关于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的法律制度——《电子商业示范法》。该法针对“非书面形式传递具有法律意义的信息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碍及信息法律效力的有效性”提出了“功能等同”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法律对传统书面信息的要求及书面信息可达到的的目的和作用作为应用的前提,即将对书面信息的要求作为标准,若电子商务模式下产生的电子数据达到了这些标准,就可以同书面文件一样享受法律上的认同。

同时我国的《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还对前文提到的书面原始凭证中用于证明交易合理、合法及有效性的各种签章进行了电子数据方面的规定。对于书面信息而言,并非“书面形式”本身即具有法律效力,还必须配合交易当事人的签章及书面原件等条件才能够达到法律的要求,起到证明法律事实的作用[4]。交易当事人的签章不仅是对当事人身份的认定,还表示了当事人在缔约时与合同事项的相关性。然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电子数据信息以信息流的形态存在,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交易当事人在电子合同中进行亲笔签名并加盖印章是不可能的实现的事情,因此我国《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对此做出了规定。《合同法》第11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一章第二条第一款:“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这些规定实际上从正面对电子签名、数据电文以立法的形式对其法律效力进行了肯定。

电子商务模式下,交易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时持有以电子数据密码表示的密钥,他可以在电子商务中,利用密钥对发送的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形成数码形式的字母、数目字或其他符号的值,附着在被加密的电子文件中。它代表了该电子文件的特征。如果有第三人对电子文件进行篡改,但他并不知道发送方的私人密钥,那么在文件发生改变时,电子签名的值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不同的文件得到的是不同的电子签名数码值[2]。

二、电子数据的安全性

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然而处于网络环境的电子数据却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

首先,电子数据的生成过程有伪造的可能。传统业务数据存在于纸质凭证,纸质凭证经由经办人、批示人、签约人亲笔签名才能生效;电子数据在描述业务过程时,也采取同样的模式。但是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表示都是以符号(0,1)进行[5],无法识别某电子签名出自何人之手,使签名丧失了对业务数据的证实作用。业务数据的真实性也就少了一层保障。

其次,电子数据的传输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电子商务交易通过网络完成,则交易各方的数据传递也是在网络环境中完成的。但是由于各交易方的信息处理平台不尽相同,会使数据传输过程不流畅以致拖延传输时间,降低信息时效性。同时也存在数据传输通道堵塞,网络瘫痪的可能性,这对整个交易过程更会造成关键性的影响。例如目前我国各个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就不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业务的互联、互通和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另外,数据传输可能会遭到黑客拦截,致使商业机密泄露。

最后,电子数据的存储过程难以控制。电子数据的存储介质以光盘、磁盘及服务器硬盘为主[3]。但数据存储以后却会遭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光盘磁盘物理外观完好无损,但却无法打开,其中的数据也无法读取,信息遭到破坏。而服务器硬盘一旦被格式化,全部数据则毁于一瞬。

针对以上问题,唯有从技术手段上减少系统漏洞进行预防。如,应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访问人群、存取人群加以控制和锁定;亦可对数据进行加密,使数据在日常以密文状态存在,获取授权后再解密为文本状态。应用授权技术对访问数据的内容、数据操作权限进行控制。针对外部访问者,应设计引入防火墙的应用加以限制。对于数据使用者所做的每一次操作诸如修改、查询、删除等,应进行系统审计,由系统详细记录每一用户的过往操作。同时还要设计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防止以外的数据毁损。总之只有全面解决了以上的电子数据安全问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三、结论

第5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一、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变化情况、题型及题量分析

(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印发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的通知》{会考[2008]46号}中规定,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08年度考试大纲,即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对于已经参加过2008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可以使用2008年考试用书进行复习,但需要注意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内容,待2009年度考试用书出版后,及时将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之处予以更正。

(二)题型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9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多项选择题15道题,每题2分,总分30分;判断题10道,每题1分,总分10分,答对得1分,答错倒扣0.5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计算分析题有4道,每题5分,总分20分;综合题共2道,总分20分。考试题型仍然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五种。

(三)题量客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从题型分值来看,单选题在五种考试题型中难度最小,考生能否在单选题中尽可能高地拿到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而多选题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

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复习要点分析

(一)《初级会计实务》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内容仍为7章。初级会计实务内容不多,而且重点突出,每年的考试重分值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2-3章中。分析近三年考试试题,笔者将教材中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第六章财务报表,这三章的考试分值一般占全书的70%左右;第二层次(重要),第一章总论、第三章负债和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三层次(比较重要),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教材中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历年考试命题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该部分内容。考生还应认真分析以前年度的考题,因为综合题部分一般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而且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如2008年同时考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体项目的计算,题型都是先做日常业务,然后计算具体项目的金额,这较以前是个重要变化,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二)《经济法基础》 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内容仍为8章。经济法基础分为税法和经济法(含会计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经济法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八章,第二部分税法内容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7年及2008一年税法内容所占分数为70%左右,经济法知识所占分数为30%左右,这和以前相比是个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多,但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都是主观题的考核内容。

三、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策略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的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目的就是要考试合格,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态度决定一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而不是部分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尝试着去体验考试。

第6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考试经验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33-02

随着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以及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职称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与巨大的报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惊人。结合财政部每年公布的实考相关数据及笔者的观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只需要坚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已通过考试,以下是在复习备考方面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定目标、排时间

中级职称考试包括三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2010年度各们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都有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试大纲和教材。新的大纲和教材对很多章节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一次升级,并且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大有朝CPA考试看齐的趋势。比如《中级会计实务》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等内容。《财务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考试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给老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新考生面对砖头厚的教材、习题册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中级职称考试要求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三门课程,但“长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过。从报名到考试有七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时间,能真正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复习要早做准备,尽量不要等到已经报名了,才开始复习,要早些从心理、时间、考试资讯等方面做准备,协调好工作、家庭与复习备考的关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报名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都具备若干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给自己设定必过、一次性过三门等目标。但能做到始终朝着目标努力,不轻易放弃并不容易。复习备考贯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专门的复习时间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试太难、懒于复习等原因半途而废,甚至缺考。因此,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随便放弃,而是要积极通过网络答疑、向周围人请教等渠道攻克重难点知识。

如何合理安排三门课程复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熟悉的课程应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一般而言,根据难度,安排时间最多的应当是《中级会计实务》,其次是《财务管理》,最少的应当是《经济法》。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心所欲、顾此失彼:简单的内容愿意学,复杂的内容连碰也不愿碰。中级职称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非常广泛,越难的内容越容易出大题。

2 析内容、确难点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时才着手复习,有些为时过晚。尽管有可能赶上考试大纲做调整,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应尽早下手,分析考试内容,明确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用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侧重核算,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等较抽象、较难的内容接触的不多,而且《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财务管理》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欧美会计学者的专著、论文,用到了数列、极限、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是重难点,也是分数聚集点。对《经济法》的复习是最轻松的,既不需要会计核算,又不需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多是需记忆的内容。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内容无论是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还是对复习备考,都是重难点。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努力坚持

受报名条件所限,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多为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况且还需面对三门课程。建议可采用“零碎时间+大块时间”的学习模式。由于《经济法》各章之间没有太大联系,知识点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遗忘是正常的,对于数字较多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的召开条件等,要多重复背诵,不要混淆。《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适合利用晚上、双休日、小长假等大块时间进行学习。这两门的知识是块状的,并且各章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复习,贵在坚持,高得惊人的缺考率即印证了这一点。

3.2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切忌搞题海战术。每门课程配备一本教材和一本练习册即可,一般不需额外的资料,也免得给自身增加太大的负担。

第7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关键词:非企业单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必须充分理解辅导教材的内容

辅导教材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写的,而考试题目是根据辅导教材出的,因此考生必须充分理解其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参加考前面授培训班学习。除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外,初级、中级考试已举办多年,各地已经总结了非常宝贵的考前培训经验,授课教师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考生能参加考前培训班的学习,可加速、加深对辅导教材内容的理解,少走弯路。第二,参加网上举办的考前培训班学习。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有条件上网的考生可以参加计算机网络上举办的各种考前培训班,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华会计网校等举办的各种考前培训班。参加网络上的考前培训班的优点是费用低,可以多次听课,教师经验丰富,教学重点突出,通俗易懂。第三,购买好的辅导材料并结合辅导教材认真研读。认准教材上的“知识点”是理解其内容的前提,好的辅导材料往往已经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只要结合辅导教材认真研读,可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购买辅导材料的时候应货比三家,这样才能买到好的辅导材料。

二、必须认真研究往年的考试题目,并做一定量的练习

通过对往年考试题目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的考试题目虽然不一样,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一条题目总是考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特定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出题(即题目很灵活)、题目的覆盖面比较广泛。作为对策,考生必须做一定量的练习:第一,重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练习。在初级、中级考试中,这三种题型所占分数比重往往达到50%左右,例如,最近几年《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上述三种量型占48%,而《财务管理》课程,上述三种题型占53%。但是辅导教材上并没有有关这些题型的例子,因此,考生必须在辅导教材以外,购买好的配套练习或模拟练习册,做有关这些题型的练习。第二,重视业务题(包括计算题、分析题、综合题)的练习。辅导教材上有关业务题的例子往往较多,考生应举一反地掌握。但是,光掌握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是不够的,其原因之一是这些业务题与考试时的业务题不太一样,考试时的业务题有明确的资料和要求回答的要点,而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的资料和要求回答的要点不是很明确;原因之二是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缺少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考生还应在辅导教材以外,多做有关业务题的练习。第三,对于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应做一定量的案例分析题的练习,因为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只考案例分析题。做案例分析题练习时应理解题目中的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三、必须进行自测,以便检查学习效果

第8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一、答题书写的规定地方与顺序号问题

各科的主观题试题试卷上,都采取的是预留空白地方给考生答题。因此,建议考生应注意要在相应的题目下答题,如果确实出现写错位置的情况,可采取先在答案前面明确标明“第几大题、第几小题”的顺序号,再在正确答题的位置标明答案在第几页,但切记不要写无关的客气、道歉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考生不要在卷面上书写与试题无关的任何文字、图案,在阅卷复核时这会作为违纪标记处理,在各科主观试题中,都是在大题下包括了很多的小题,考生答题时往往出现不书写顺序号,或者自编顺序号,并且很多都没有文字说明,个别情况下考生为抓紧时间都是选择会做的先做,打乱了题目列示的顺序,这样使评卷人员不易判断考生回答是针对哪一问。这些现象在《财务管理》科目的计算题、《会计实务》的会计分录、《经济法》的简答题中比较普遍,建议考生答题时,应按照题目要求书写顺序号,所做的答案应尽量写在相应的题目顺序号下。

二、一题多答与“多多益善”的问题

以往在试卷中发现,某些考题是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条件下,作出判断或业务处理,不同条件下其结果不同,而考题只要求考生对一种给定条件进行处理,但往往由于考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或者对题目要求理解不透,而将每一种条件下的处理都列示出来,这种做法会被视同无效答案。建议考生应尽量理解题意、看清楚所问的问题,把握好答题的方式。很多的考生以及辅导班的辅导教师都有种观点,答题时多多益善,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这种做法对于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考生是“锦上添花”,但对于本来心里就没有底考生则是“画蛇添足”,起到了适得其反作用。在会计实务中,往往多做的分录抵消或冲销了正确分录;在经济法中,对理由的叙述,往往前后矛盾,得到相反的结论。建议考生答题时,切记不要随意发挥,职称考试的评判标准是非常严格,不存在某些考试中写的多,就可酌情考虑加分的情况。

三、各科目各类题型的具体要求

在各科目主观题各类题型前面,都列示了本类题型的一些具体要求。阅卷中,老师可以发现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过于关注具体题目中的要求,而很少对大题前面的要求关注,这样容易造成未按照基本要求答题。要求列计算过程的,没有计算过程;要求保留小数点以后两位的,没有按要求保留;会计分录没有按照要求写一级、明细科目。因此,建议考生在具体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每类题型有哪些基本要求,不要急于做题。

四、《会计实务》科目(初、中级)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初级、中级会计实务,主要有两类题型,即“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考生应特别注意:一是计算题应有计算过程。一般实务中涉及计算题,都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由于会计上计算非常简单,多为加、减,因此很多考生忽略了计算过程,直接得出结果。如果只有结果而没有计算过程,并且计算错误,没有任何分数,但如果有过程并方法正确,只是数字错误,考生可以得到过程的相应分数。建议考生对于题中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的计算题,一定要列示计算过程。二是编制会计分录应注意方面。会计分录“三要素”,即方向、科目名称、金额必须全部具备、正确。原则上缺少一项,或一项不正确,即该会计分录就不正确。允许“错位”表示方向,允许用“Dr”、“Cr”表示借贷方向;题目中要求写明细科目、专栏的,必须精确到并细科目或专栏;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很多同类业务可以采用编制一个复合会计分录即可,也可以采用编制多个简单会计分录完成,在答题时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但由于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的合并,一个复合会计分录的分数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分数的总和,如果错了,则一分没有,而如果编制简单会计分录,对几个就给几分,得分率就提高了,建议考生答题时能够用简单会计分录表示,不要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五、《经济法》科目(初、中级)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简答题”中对判断的表述。《经济法》科目中“简答题”,是考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主要有:“笼统”判断。考生判断几个问题结果为均对或均错情况下,往往笼统回答为“全对”或“全错”。“含糊”判断。考生出于对答案把握不是很确定情况下,采取了含糊的表述方式,如“不全对”或“不全错”;也有的是因为题目中有两问,正好一“对”,一“错”,考生判断时也采取了上述表述方式。以上无论哪种表述方式都是不规范的。建议考生答题时应遵循逐问判断,逐问说明理由,明确给出每一问的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切记不可出现模棱两可的判断,标准答案中只有“正确”和“错误”的两种结果。二是判断和理由的表述应界限明确。在简答题、综合题中,题目中基本上都要求考生先判明事项,然后说明理由,而有相当部分考生表述的内容,让人难以分清是属于“判断”部分,还是在“理由”部分,而在评分中往往判断的分值和理由的分值是不同的。建议考生原则应先作出明确判断,再进一步阐述理由。

第9篇:初级会计实务试题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 工作过程 系统化 课程体系

一、引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岗位需要的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即能在企事业单位,尤其能在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中从事会计核算、财税协管、统计、仓管、财经文员以及收银等相关岗位的操作性工作。但目前中职会计教育实践性培养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实施的是以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为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

(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重复

以传统学科为中心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中多数主干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税收基础》与《税务会计》之间都存在知识重复交叉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深化,普遍中职学校都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实践教学提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程度。但很多学校的做法都是,学期前十几周理论教学,后面几周为专业实训周,人为地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割裂。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传授会计知识,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缺乏教学情境设计,没有向学生提供企业最关注的工作过程基本工作经验、方法和岗位技能,课堂上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担任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学习兴趣性和主动性不高,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造成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差,分析问题的能力差,缺乏会计职业操作技能,就业上岗时遇到实际会计问题,就无从下手,解决不了。这大大有悖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的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三、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构建思路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笔者所在的学校建立了由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人员、企业财务总监、课改专家和会计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到会计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研讨,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致提出:要依据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教学,要以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计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基础、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安排

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情境转换——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全面打破原有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以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以财务核算与管理岗位真实业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新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总分为四个模块分为:技能认知模块,技能训练模块、技能证书模块和技能综合模块,如图1所示,具体专业课程安排如下表。

(二)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技能课程体系

1.《认识会计》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从具体工作任务出发,介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将原有《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进行重新分解、整合为十个教学项目模块:认知会计岗位、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编制会计报表和装订与保管会计档案。

2.《会计基本技能》课程

本课程以活动为引领,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以技能训练为主,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会计数字书写、珠算、简易心算、点钞技术、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小键盘录入和账表盲打等。

3.《企业创立与沙盘》课程

本课程以完成创立企业的实际工作为载体,分设筹备工作、企业创立、处理经济业务和事项、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四个单元。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创立办理流程(如工商注册、税务注册、银行开户等),并且结合实物沙盘模拟企业经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有更深刻的理解。

4.《收银员工作》课程

本课程结合收银员日常工作过程,分为收银设备认识、服务礼仪、零钱兑换、伪钞识别、收银设备使用、收银登记、收银交接以及门店协助等模块内容。

5.《会计岗位技能实务》课程

本课程是中职会计技能课程的核心课程,它以企业会计典型工作岗位任务情境为课程项目载体,以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依据,以会计岗位工作技能标准为项目标准,分为3门子课程《小规模商业企业会计》、《小规模工业企业会计》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会计》。这三门课程分别以小规模商业企业、小规模工业企业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连续3个月的模拟经济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及开展学生实训操作。其中每门课程又细分为十个模块课程:《出纳员工作》、《费用会计核算工作》、《往来会计核算工作》、《财产物资核算工作》、《存货保管与收发工作》、《职工薪酬核算工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税费计缴与申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工作》和《电算化核算工作》。

6.《EXCEL与财务管理》课程

本课程是结合大量财会工作实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Excel的凭证设计与应用、Excel的账簿设计与应用、Excel的常用财务报表设计与应用、Excel日常管理统计表设计与应用、Excel常用财务分析和Excel的常用财务决策等。

7.《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工作》课程

本课程结合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方法,内容分为认识统计、企业信息统计的组织和基础工作、企业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企业劳动统计与分析、企业生产统计与分析、企业销售和库存统计与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统计与分析以及企业能源统计与分析等八个项目模块。

8.《企业会计实务(综合)》课程

本课程主要分为小规模商业企业会计实操、小规模工业企业会计实操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会计实操三部分,这三部分实操应分别涵盖三种企业从创立试运行直至正常营业的三个会计期间(10月、11月、12月)经济业务,让学生仿真连贯地模拟三类企业3个月不同经营情况的账务处理。

9.《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习完《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和《电算化核算工作》两门课程后开设的,是结合《企业会计实务(综合)》实操内容在用友、金蝶等常用财务软件下进行电算化实操处理,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企业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会计从业证书考试科目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简称会计证),要取得会计证必须通过考试。目前会计证考试目前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方式,达到60分即合格通过。笔者认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必要条件,当前考试题目以客观题为主,知识点内容也基本上以识记为主,因此会计证考证科目即《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建议在第四学期专门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门课程,以帮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学生通过考试即获得该门课程学分。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与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新课程体系相比较,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以典型工作岗位任务情境为载体,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岗位工作技能要求为标准,以企业实际案例、项目课程为主的技能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强化学生会计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小课堂与就业岗位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