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第1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摘要: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能够填补我国小学教育的空缺,丰富传统德育教育的内涵,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之材。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案例入手,对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案例分析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小学生的鉴别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中,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心理入手,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发掘出小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渴望,为小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将从案例中学习和成长,分析小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一、将学生放在教学主置上

王某是学校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平常成绩较差,并且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在教学中,王某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是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这类学生划分到“坏学生”的范畴中, 对其不闻不问,使得学生更不愿意来到学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学生放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沟通,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用阳光、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更多挑战。因此,教师与王某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并用很多鼓励性的语言,使王某渐渐打开心扉,与教师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教师对王某心理中的担忧和焦虑进行了疏导,并与王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多关注王某的心理变化。慢慢的,王某在教师的关怀下渐渐抛开了阴影,拥有了更多的好朋友,与家长的关系也更好了,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与同学互帮互助,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成为班级中的数学课代表。

二、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对于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敏感,教师的态度和话语将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教师,教学水平较好,是团队中非常优秀的教师,但是却非常不注重自己的口头用语,经常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例如,在他的课堂上曾经有一名女同学由于肚子疼旷课,这名女生的性格比较内向,面对男性教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旷课的原因,在教师询问她的时候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最终这名教师由于生气不由得讲了很多脏话,使女学生心理上非常的害怕,以为教师在骂她,最终回家以后生了一场大病。这位教师本身没有太大的恶意,只是在态度上和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就使一名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损害。由此可见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自己的德育意识,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首先,应提高文化素养,不仅让自己在学科专业上有较强的素养,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应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坚决不说脏话,注重自己的x表和卫生,在品行方面给予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应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在教学空闲时间多多学习额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做好带头表率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多让学生参观些革命烈士纪念馆,沐浴在革命烈士的教育之下,体会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例如,在每年的元旦、清明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等我都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通过板报、手抄报、写感受、表演自编的节目或开辩论会、走出校门体会外界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变化等等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生活、内心充满对生活的一种向往。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风,南天涯,冉旭.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实证研究[J]. 运动,2016,(18):58-59+135.

[2]闫闯,郑航. 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 课程.教材.教法,2015,(10):72-78.

[3]毛云飞,李宇. “立体交叉”:联通和优化儿童德育与心育流程――楚州实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创新研究[J]. 学子(理论版),2015,(08):35.

第2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一)教学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潜能,提高心理素质。促成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1-6年级: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分析、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7-9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的独立人格以及对自我、对外界的评价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二)内容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中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安排到各年级,呈螺旋递进式分布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主题和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1 遵循心理特点,突出层次性。本模块依据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注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在不同时期容易面临的典型问题来编排,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螺旋上升、由浅入深。

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小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内容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本模块内容和活动形式从有利于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学习和活动获得增进自我认识和获得自我调适的能力,

3 教学目标具体,凸显体验性。本模块在编写上体现了教学内容、要求具体化的特点,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引领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出发,采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多种方式学习,促进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4 内容趣味可读,体现反思性。本模块的每一个课题均以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引入,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供学生讨论、选择、思考,提出理由,形成结论,再以正确的观点来分析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激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激励,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5 课程资源丰富,强调拓展性。本模块在编写上合理利用了音像、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丰富的信息。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将活动延伸,鼓励将体验和心理调适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建议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十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2 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本模块提倡活动型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互助、参与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以及班集体的团体动力作用,调动学生相互的分享和反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照心理、思考问题、矫正行为。

4 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灵活选用和改编教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理解和感悟中获得经验。

5 关注学生过程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其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6 引导学生自助助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为。

《控制坏脾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1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 看课件,听故事。(投影1)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天旱了,池水干涸,乌龟要搬家,两只雁儿拿来一根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俩雁儿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孩子们看见,觉得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乌龟大怒,开口责骂。口一张开,乌龟摔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

2 让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 故事结尾,(投影2)雁儿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呵!”

4 教师小结:坏脾气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控制坏脾气》。

5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掌握知识

1 了解情绪。

(1)了解情绪的类型。心理学家把情绪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喜、怒、哀、惧。(投影3)

(2)知识拓展。在我国,与情绪有关的词汇有近千个。你能说出哪些来呢?

(3)体验活动。(投影4、5、6,涵盖学习、生活、社会、时事等方面的内容)

①参加英语听力竞赛获得一等奖。你会――

②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时。你会感到――

③亲爱的奶奶生病了,你会感到――

④自己被别人欺骗了――

⑤当我们看到“神舟七号”的航天员顺利地完成了太空行走时,会――

(4)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出面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情绪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投影7)

(5)故事回顾。我们再来看“坏脾气的乌龟”的故事,如果它是“好脾气的乌

龟”,它会摔死吗?(投影8)

(6)生活举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乌龟这样的事例,因为脾气不好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或危害?

2 调控情绪。

(1)问一问。如何来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2)说一说。举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的例子。(注意引导正反两面的例子:积极的情绪,让人身心愉快;消极的情绪,容易引发事端)

(3)学一学。每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学习课本上介绍的四种常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

(4)谈一谈。平时你喜欢用哪些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调控情绪的方法中。哪些比较适合我们小学生?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 议议想想:(投影13出示课本的活动场主题图)你还知道哪些调控情绪的好方法?(开阔心胸、阿Q精神、压力化动力……)

2 读读演演:请学生生动地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情绪。

故事一 一次,富兰克林家中被盗,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回答说:“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并不悲伤,因为一是贼偷走的是我的东西而不是我,二是贼偷的是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我的全部,三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投影14)

故事二有一天。由于牙病,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捡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家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奥斯特瓦尔德说:“幸亏我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投影15)

(四)思维冲浪,享受快乐

1 小小设计师。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心灵小使者”。师:小使者非常善解人意,它能倾听我们的诉说,理解我们的快乐和烦恼。把你每一件快乐和烦恼的事记在小纸条上悄悄交给它。

2 小小阅读王。请同学们阅读“望塔”部分的《钉钉子的故事》,再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可以向大家推荐。

(五)课堂总结,精彩奉送

1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体会?

2 奉送警句:(投影16)

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马卡连柯

第3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同伴交往;家庭教养方式

随着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现代设备的普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根据北京市青少年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占42%,而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占27%。

在小学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生活在不被集体包容的感觉中,他们过分内向、依赖性强,社会交往能力差,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属于“人际交往障碍学生”。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个人情况:小王,男生,10岁,一直以来都是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没有朋友,情绪无常,总和同学打架。

(二)个案背景:小王一直是班中的问题学生,学生成绩很差,各科教师都反应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总和别的同学说话,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等。除此之外,如果别的同学跟他的意见不一致,他就会出现争吵,打架等过分行为。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的答案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在课上就与该同学发生争吵,课后与该同学发生争执,幸好制止及时,不然就会出现打架的事端。

(三)本学期表现:工作方面:不积极,不主动。学习方面:上课走神,精力不集中,不懂的问题也不向教师和同学请教,经常做小动作,学习成绩差。生活方面:不愿与同学交往,交往方式就是争吵或者打架。思想方面:心理负担大,但不愿与老师及同学敞开心扉交流。

(四)家庭情况:经家访,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境不错,父母自己经营小生意。小王上小学开始,父母带忙于生计,减轻生活的负担,因此无暇照顾小王。因为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小王父亲对小王经常是以打骂代替教育。小王最怕的就是他的父亲。小王母亲则是一味的骄纵儿子。

(五)与班主任沟通:小王是班级的特殊学生,一直让各科老师很头痛,是所谓的“问题学生”。由于家庭情况特殊,小王的父亲总是打骂自己的孩子,有时总是带着伤就上学来。让老师看起来都十分心疼。但小王个性倔强,一旦其他同学与他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一定与同学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打架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六)与他的同学沟通:我们都不喜欢小王,他成就很差,上课总捣乱,我们都上不好课。而且他脾气很不好,有的事情就和同学打架,我们都很讨厌他,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

二、问题分析

(一)初步分析:

小王应是心理上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思想和行为上也出现了偏差。引起异常表现的原因可能是:1.学习方法没有找到,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下降,学习上遇到了困难。2.与同学发生严重摩擦,不会与同伴相处,人际交往能力差。3.自我认识不够清楚。4.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问题,打骂代替教育。我曾对小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针对他的异常情况,多次询问他,但他不是回避就是根本沉默不语,但我觉得事情并非他表现出的那样。

(二)具体分析:

根据小王的表现:学生成绩很差,各科教师都反应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总和别的同学说话,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等。除此之外,如果别的同学跟他的意见不一致,他就会出现争吵,打架等过分行为。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的答案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在课上就与该同学发生争吵,课后与该同学发生争执,幸好制止及时,不然就会出现打架的事端。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与不会与同伴交往和家庭教养的方式有关。

1.同伴关系: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建立起来的某种比较稳定的心理联系,它反映了个人或者群体寻求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而同伴关系是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一种。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儿童除父母、教师以及亲属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情绪发展、安全感和归属感、以及社会认知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它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 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Bauinrind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 (l)专制型:用一套行为标准去要求和改变孩子。这样的父母崇尚服从,相信惩罚可以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孩子对行为标准的正确性有所怀疑。(2)权威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也相信孩子应该依规矩行事,但允许合理的讨论,他们愿意与孩子交流思想与意见,并且相信自己也有错。(3)放纵型:这种父母不为孩子设立行为准则,也不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认为孩子本身就是规则。而小王的父亲是专制型的父亲。

三、辅导策略:

加强与教师、家长的沟通,通过与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观察,我了解到小王不会与同学相处,他认为打架争吵就是与同学相处的方式。因此,由于小王自身以及他家庭的特殊性,对小王的心理辅导需要从多方面。

解决方法:

(一)改善父母与孩子的溺爱关系。

小王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小王的父母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因为这个孩子成绩较差,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他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不在惯他,什么都任由他。再慢慢往学习、习惯上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狠狠的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二)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我还特意在班队会上为心心打造了一次和同学沟通的良。首先他诚心诚意的向同学们道歉,并保证以后努力改掉不打骂同学的坏习惯,请同学们帮助和监督。当他不在因为小事而骂同学,不注意碰到人家,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的时候,有的同学不好意思,有的同学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这个曾经为同学们讨厌、老师头痛的心心能做出如此的举动,真的很意外。我也备受感动,就趁热打铁,真诚的呼吁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让同学们明白了“错误难以改变,但可贵的是知错能改”的道理,希望心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现。有几个热心的同学提出愿意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学习,真是求之不得!相信这些同学一定能以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他,让他慢慢走出心灵的阴影地带。

(三)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小王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由于成绩差,所以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以为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心里产生孤立,缺乏自信。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险的。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首先对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欢,告诉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差就不喜欢你,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其次,把孩子的优点罗列一下,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如:数学特别优秀,说明你很聪明,其他学科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的。第三,生活中和学习上需要什么东西,跟家长讲明,家长一定会满足你,不能再拿别人的东西。

四、个案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学期的具体辅导工作,他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转变。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小王的父亲没有再打骂过孩子,而是与他多多沟通,小王对父亲也不再是过分的害怕,现在很愿意与父亲在一起。2.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每天都能按完成作业,新学的知识掌握的也不错。最近,小王正忙着向目标冲刺呢,再也没有时间去想打骂同学了。3.同伴关系有了改善,交到了新朋友,班里的同学也不再那么讨厌小王了,而且愿意和小王一起玩。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学生不可能齐步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问题学生”。理论家们研究的多是带有普遍性规律的东西,但对实践者――教师来说,最棘手的却是“特殊性”。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因为他也是未来社会中的一员,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入了解“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又要针对原因找准突围策略。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04(03):62-63

第4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有效性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

《教育大辞典》一书中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最早使用可见《史记》、《春秋》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往往会凭借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在国外,案例教学法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采用讨论和启发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问题的结论。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产婆术”即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编辑成书。在书中,作者要阐述的事理是以一个个故事为媒介的,这就是西方案例教学法使用的先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其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全国高校中已体现出普及化的趋势。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却还存在教法单一、课程实施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就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冯・格拉塞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理论为其理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参与者、探究者,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使师生在探究中实现自我的提升。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与作用

(一)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大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教师所提供的与学生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相联系的一个个有思维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这主要是针对课堂讨论这一重要环节。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点拨的情境,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在学生阐述观点时,应尽可能留给学生问题的空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如发现学生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探究。从课堂学习的过程来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已关注了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训练,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三)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以布兰斯福德(Bransford)为首的旺达比尔特认知技术小组曾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王文静等,2002)。这种教学将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相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和这种抛锚式教学一样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中,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解,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在提高大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四)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见解,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对话。这种讨论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了解、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和氛围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五)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知识覆盖面较广且具有不同时空背景和学科背景。渗透在案例中的知识包括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等学科知识,教师需充分挖掘蕴涵在案例之中的理论知识并能将之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所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体性知识、案例教学中驾驭教学所需的情景性知识、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有效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和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关注的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元素。(1)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将学生理论学习升华为能力的目的。(2)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世界相贴近。这样才能激起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热情,从而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3)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都会随之而改变。所以,教师选择的案例具有时代性就会更具有说服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4)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具有丰富性。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差异。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恋爱与性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是不平衡的,既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又因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关注到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通过丰富的案例教会学生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梳理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案例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案例时应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方式,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要求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出系统性和方法性。教师的引导应关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的准备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探究和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对案例的延伸等方面。案例教学法对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的准备程度影响到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取得。因此,教师的引导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之前的对所学知识的准备。学生应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关系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引导,要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果断性、独特性。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要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引导还应关注对案例的延伸。具体的引导方法是教师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案例提出不同的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对假设的论证,分析案例中主体的心理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案例材料中没有谈及的原因,以此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总结。

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的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评小结,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小结包括: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心理学家布朗指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的活动的产物。由此可见,学生的经验世界对他们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经验世界(知识、智慧、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不同,导致学生在思考案例时会依据自身的经验世界,如此学生探讨问题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将教学总结的中心放在分析案例所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整个课堂教学小结可以说是对教师教学驾驭能力的一个考验。所以说,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总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钻研,提高综合业务素养,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方.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

【中图分类号】G710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分析案例,独立完成"思考与训练"。

(三)觉悟目标: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培养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做一个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

二、学材及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设计职业生涯,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一)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二)难点:关注职业生涯设计的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化解方法:

(一)例举钟南山院士成功的案例(永不放弃、团队合作),并结合运用美国职业全景图进行边讲边画讲解,向学生讲述其成功的历程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

(二)利用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让学生审视自己。

(三)自我管理。

四、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7分钟)

1.同学们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吗?

2.可是怎样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设计你们的职业生涯呢?这不仅提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动力。

(二)案例分析(13分钟)

我们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在医学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板书:钟南山例子(永不放弃、团队合作)-是这个团队发现了这个病毒,市民的福音,他先提出,造就了他的成功,我们可看到钟南山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现在的学术权威,我们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结合职业全景图(全球经济产业模式下的产物)进行讲解(边讲边画)。

(三)演绎学习(20分钟)

提出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引出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职业生涯准备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组内讨论,组间抢答。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道理,我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给予讲解,共同探讨。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师生互动(20分钟)

所谓"凡事预则立",对于刚进校的新生同学来说,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目标,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现在我跟同学们来玩个游戏。(授课重点)-请学生回答

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我们可以采用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在入学之初,让新生用这种方式来审视一下自己。即: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首先,我们是要识别自己,认清"我是谁?",应该让新生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会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毅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等。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什么?"也就是我的支持点是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家庭经济状况、院校环境,自我实践机会等;主观方面包括同学关系、导师态度、亲情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触动:建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

(五)角色表演(18分钟)

我校优秀毕业生赵广军到我校看望同学们,让一位同学到讲台扮演赵广军,其他同学就以下问题向赵广军提问。可叫一两位同学轮流扮演赵广军。

1.您在母校上学时是怎样设计您的职业生涯的?

2.结合您自己的创业经历谈一下您是怎样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您的职业理想的?

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过渡:我们常听到"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个名人的目标达成,pdca的管理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过渡: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处在16岁左右的阶段,心理变化大,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进行自我规划,结合个人的能力,人生的规划,必须考虑工作、生活、环境的溶入匹配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布置作业(3分钟)

以"我的职业理想"为题,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写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职业理想,在小组里演讲,选出代表到全班演讲。可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在网上查找。

(七)板书设计

黑板的正上方为本节课的标题,下方左面是本节课的结构框架图,下方中间是我让学生讨论和回答的问题,下方右面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五、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1、考评方法:检查法

2、考评材料: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六、学习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学习环境:活跃

(二)准备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红线,通过分组探讨、演绎讲解,紧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进行有效合作,信息处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6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心理认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诱因的影响,此类心理认知偏差定会引起个人行为失范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问题及诱导因素所致。可见,若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定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学生的个人心理较为阴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坏处想,且生活及学习中也不善与人交往;某些学生性格孤僻且自闭,对待问题的心态较为消极,如此情况皆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

(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过程,学校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或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会激发学生的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节笔者试图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成绩,但心里不健康,则定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学校方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优化,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条件。

2加强文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由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致,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个性培养及潜质开发。换而言之,我国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潜质的开发尚待加强,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

(1).传统的教育知识论仅把教育过程看作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如此直接忽略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及人的道德的培养。此外,应试教育仅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及纯粹客体,且获取的目标结果具有某种狭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过程。

(2).教育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功利化与工具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教育的重点应为适应性教育,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超越性教育。

3重视生命与心灵的教育

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环境充斥着更多的压力及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生命与心灵的教育,由此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培养更强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4整合资源及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第7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1.1 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1.2 自主互助学习的研究目的与具体目标: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实施自主互助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燃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启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学生制定的自我激励目标越明确,其可教育性越大。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激励卡中的的目标细化为激励目标、挑战目标、超越目标。这些自主互助学习目标既可以是学生心理,也可以是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1)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自主互助学习教学目标:

①学会自主互助学习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②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

③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

④学会自主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⑤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⑥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⑦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2)下面是部分同学设计的自我激励卡的内容:

①激励目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眼里有世界,心中有他人!干要脚踏实地,想要壮志凌云!

②挑战目标:克制自己,不要乱化一分钱;本周严格控制说闲话时间,让心思集中到学习上来;要做鸿鹄志高远,莫做麻雀檐下飞!

③超越目标:本周内争取每天浪费时间不超过10分钟;英语成绩要优秀。“小目标,大问题”,透过一句句朴实的话题,可以看出学生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勇气。学生的心理也在自我定位中逐渐走向成熟!

1.3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培养:

①通过教学本单元课文,让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学会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理解性格与健康、自信心与健康的关系并掌握其知识。

②通过教学本单元课文,让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真正学会怎样正确对待竞争与挫折。

③通过教学本单元课文,让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理解并真正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

④通过教学本单元课文,让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真正学会培养健全的人格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能力培养:自主互助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自主互助学习教学,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自主互助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竞争力、创新能力!

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自主互助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果断的判断能力、超前的预见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能力!

(3)情感体验:

①对学生进行自主互助学习系统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使之具有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的重要措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源泉,因此,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感,产生共鸣!

②在心理健康教学时,注重到了它的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并依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辨别真假、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

2 教学构思设想

2.1 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①理解性格与健康、自信心与健康的关系并掌握其知识。

②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正确对待竞争与挫折。

③让学生真正学会培养健全的人格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难点: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

(3)疑点: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②是否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2.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互助、合作、探究型。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幻灯片、信息图片、挂图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师生互助、合作、共同探究,通过读、讲、和议结合的方法,优化课堂、提高效果!同时选播优秀影视片的有关片断或者自己制作多媒体CAI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2)教学思路:①找出问题――确认问题;②选择班级――分析问题;③收集信息资料――调查研究;④编制方案――实施方案;⑤考察报告――总结经验;⑥反思学习――拓展延伸。

(3)多媒体技术路线:①录像播放(观图生情,产生共鸣);②播放录音(激发兴趣);③师生合作,共同探究(互助、合作、求知);④播放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显示知识结构);⑤座谈、讨论(自主练习);⑥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2.3 设计自主互助学习研究方案

(1) 全体动员,全员参与。老师针对自己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选择教材内容,开展组内研究。

(2) 根据年龄段,选择切入点。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就各个相同。因此,我们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导向教材为依托,我们选择了初、三年级:(1)九年级《人际关系》;(2)《性格与健康》;(3)《正确对待竞争》;(4)《正确对待挫折》;(5)《情绪的自我调节》;(6)《培养健全人格》;(7)《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几课书进行了全校的专题研究。

3 媒体平台

3.1 教具学具准备:(1)科学家图象。(2)师生合作图片。(3)名人名言资料卡片。(4)自己制作的投影片。

如:投影片之一、《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①正确认识自己。②自尊与尊重他人。③学会与别人沟通。④愿意帮助别人和为别人着想。⑤有同情心。⑥讲究文明礼貌。

投影片之二、《培养健康性格的方法》

①面对现实。②培养独立性。③与周围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④乐于接受他人的友谊和帮助。⑤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⑥有长远的考虑。⑦善于学习。⑧做事有毅力。⑨对他人宽容和理解。⑩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投影片之三、《培养正确的竞争心理》

①要敢于竞争。②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③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④要善于竞争。⑤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⑥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

投影片之四、《战胜挫折的科学方法》

①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②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③提高应变能力。④学习他人对待挫折的有益经验。⑤努力锻炼自己的意志。⑥努力锻炼身体。

投影片之五、《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

第8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设计思路:

“风雨同舟”作为经典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不仅从感性,更从切身体验上认识到团队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在团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体验。在分享环节,教师更引导学生将活动体验延伸到学习与生活中,则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懂得生活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辅导目标:

1.认识团队中分工与合作的方法和意义。

2.提高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在团队中如何分工,提高合作效率。

教学准备: 1.分组 2.道具:报纸若干

教学过程:

1.规则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发到四张报纸,要求全组人同时站在用报纸围成的区域内,并保持三秒钟,则表示挑战成功。然后抽掉一张报纸,继续挑战(挑战三张报纸)。再抽掉一张报纸,继续挑战(挑战两张报纸)。再抽掉一张报纸,继续挑战(挑战一张报纸)。剩一张报纸的时候如果已经挑战成功,则将报纸对折,接着进行挑战,以此类推,直到折成的区域在规定时间内小组无法完成,则挑战结束。

2.人员安排:

l  每个小组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练习、挑战、组内分享) l 每个小组一个监督员(负责维持每个小组的秩序以及监督小组完成任务是否犯规)

3.小组进行挑战(15分钟),师巡视指导。

4.教师组织小组进行分享:

1) 你们最后的成绩如何?

2) 你们是如何分配任务的?分配任务的根据是什么?

3) 单靠个人力量能成功完成任务吗?最后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4) 你在整个过程中做出了什么贡献?发现了什么问题?

第9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送你一把开心的钥匙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调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找到化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型:

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

三、教法设计:

情境设计、集体讨论、问卷调查,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趣引题。

1.成语接龙游戏:分组比赛,每组第一个同学说一

条成语,后一个同学接前一个同学说的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续说一条成语(可以是谐音);30秒内接不上者,全组同学唱歌结束。

2.教师导课:刚才的游戏活动,大家一定感到很开

心是吧?可是,想想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不是每一天都像现在这样开心呢?下面,请欣赏小品《王小毛的一天》。

(二)情境设计,引出问题。

1.(小品)王小毛的一天:王小毛正迷迷糊糊地睡着,

爸爸摇醒他催他上学。王小毛一看表“哎呀,又要迟到!”顾不上吃早饭急急忙忙去学校。老师:“王小毛,你又迟到了,扣你们组得分。”组长批评:“王小毛,你经常迟到、不交作业,害得我们组得不上优胜红旗!”王小毛气呼呼地坐在教室里。

2.集体讨论:王小毛的这一天过得怎样?造成这个问

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帮助王小毛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小结:

王小毛因迟到、未交作业,受到老师、组长的批评,心情不好,非常烦躁,上课情绪很坏,没心思学习,会影响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这些问题都是王小毛迟到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①王小毛设计定时闹钟提醒他按时作息;②让王小毛的父母催他按时作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问卷调查,自诉烦恼。

1.师:同学们最近有什么不顺心或烦恼的事情,这些

事情解决了没有,怎么解决的,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怎样,请你写出来。

2.收集资料,归类整理。

3.择其典型宣读,总结解决途径。

(四)角色扮演,亲身体验。

1.情境1:荣荣的同学过生日,要好的几个同学前

去祝贺,荣荣也想去,跟爸爸要钱买生日礼物。爸爸:“小孩子过什么生日?老子长这么大了,还没过过什么生日!”荣荣非常生气。妈妈知道后,劝解荣荣:“你爸爸对你发脾气,是他的错。可你要理解你爸爸不同意你给同学祝贺生日的原因:一是咱家庭经济不很宽裕,你们现在还小,没有经济能力,买礼品会增加家长负担;二是学生互相讲排场祝贺生日,会助长不良风气。我看表达祝贺生日的方式不一定非得买礼品撮一桌,你打电话祝贺、自做生日贺卡也挺有意义。”

2.情境2:小明做完家庭作业,预习了课程后,打

开电视看甲a联赛。爸爸制止道:“你初中课程那么紧张,还有闲心看电视。”小明说:“爸,我已做完了家庭作业,也预习了课程,我现在头昏脑胀,想放松一会儿。爸,就让看一阵子球赛放松一下吧!”爸爸:“那你就看一会儿,早点休息吧!”

3.讨论分析:

情境1荣荣听了爸爸的话后心情怎样?(非常生气、

烦恼);听了妈妈的话后心情怎样?(理解,心情好些)假如你是荣荣你的感受怎样?(心情很坏经过分析理解)

情境2小明想看电视遭爸爸反对后心情怎样?后来

怎么解决的?(开始不顺心向爸爸讲明原因求得爸爸理解支持小明)

(五)总结归纳,寻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