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联网+ 广播 新闻策划 引导舆论 协调运作 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庞大的网络用户和移动互联网规模使传统广播面临边缘化的生存压力,加快媒体转型是顺应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必然要求。传统广播如何在冶炼中“浴火重生”?本文尝试以新闻策划为突破口,探析传统广播如何成功实现媒体转型,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顺势而为、远航。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指狭义的新闻策划,即对新闻报道进行前瞻性的、有创意的、构思巧妙的谋划与设计。新闻策划的意义在于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互联网+”时代,新闻策划的传统优势依然保留:助力媒体绕开同质化,展示独家优势,提升自身品牌。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新闻策划的内涵有所发展,它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转变传播理念,重塑生产流程,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有效满足受众读、看、听于一体的需求体验。未来,新闻策划有望成为传统媒体开疆拓土、成功转型的一个利器。
一、用户思维――新闻策划助力广播在互动、分享与搜索中引导舆论
用户思维是广播媒体转型的关键。高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媒体与受众的交流变得快捷又多样,新闻策划作为新闻报道的精魂与引导,要始终树立用户思维,即用户至上,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用户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提供,用户没想到的,要替他考虑到。新闻策划之初,便要致力于保证策划方案的每个环节中用户的“不二”地位,并紧紧围绕满足用户的互动功能、共享功能、搜索功能展开报道,在互动、分享、搜索中实施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一)借力互动功能深化与受众沟通
1.发挥便捷互动的先天优势
广播与听众的互动是广播媒介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从早期的书信互动,到电话热线、手机短信、微博直至如今的微信,广播互动方式的变化,见证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也使得广播别具吸引力。广播也借助与听众的互动,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的某期《神州夜航》节目,主持人向菲通过电话和手机短信与犯罪嫌疑人交流沟通,先后成功劝说两名杀人嫌疑人投案自首,就是典型的例子。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与听众沟通的过程中,化解了对立、拉近了距离、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实现了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2.不断发掘新的互动方式
互联网时代,广播在凸显便捷互动这一优势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发掘新的互动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例如,2014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一个名为iWonder的品牌,这个横跨三屏的数字内容品牌由原创视频和音频、图片、文字组成,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三类终端上,并针对每一个主题配有多个交互指南,供用户深度互动。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和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与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让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能力,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群。社交媒体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①现阶段的社交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是互联网时展最为迅速的一股力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通过社交媒体来接收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加强广播与更广范围用户的互动、沟通,是广播发展壮大用户群体的一剂良方。由于广播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互补优势,也正在吸引双方有意无意的合作。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一些重大的、独家的报道,越来越注重与新浪、腾讯等社交媒体的合作推广,并设置相关的互动专区。这样的合作为彼此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借力分享功能丰富新闻资源
互联网清除了公众表达个体意见的束缚与障碍,同时也向主流媒体的传播发出挑战。今天,新闻不需要完全借助媒体便可以闯入公众的视野。分享理念强调的是受众的高度参与性与内容的交互性。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传统广播的优势何在?新闻策划该如何着手?变挑战为机遇,立潮头顺势而行,如果我们在新闻策划阶段便把“用户生产内容”化为媒体新闻来源的一部分,就会发现我们的“记者”“编辑”“主持人”无处不在,一切信息资源为我所用,瞬间海阔天空。
新兴网络电台荔枝FM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不仅抢占了市场和广告份额,而且赢得越来越多听众的认可,靠的便是“人人都是主播”的经营理念。荔枝FM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创建传统网络电台的繁琐准备和操作过程,将创建电台的门槛从专业主播延伸到了普通用户人群,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创建专属于自己的电台通道,十分轻便。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开设自己的电台,人人都可以做主播。
在新闻策划阶段,树立用户思维和分享理念,不仅体现出媒体的开放心态,更可以轻松将用户参与分享的内容化为新闻选题、节目内容的宝库。当然,在用户内容分享的过程中,对内容真实性的核实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专业媒体的信息核实和信息整合能力的优势也因此更加凸显。
(三)借力搜索功能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数字浪潮袭来、网络信息淤塞的今天,广播媒体变身数字化管家,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搜索服务,这是吸引用户的一大法宝。
英国广播公司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BBC积极开发其在线检索功能,开放了超过40万小时的节目库,并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搜索服务,让受众得以便捷地从正在播出的和库存的节目中找到自己想看的音视频节目和资讯,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自己最需要的内容,并建立个性化的频道。
为了鼓励用户随时随地在任何终端上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并积极参与其中,BBC通过iPlay等先进的全媒体平台,使用户能轻松下载所有节目,为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增加用户黏性。BBC用“Play”而不是“Use”来表述这个理念也正是其注重用户体验的表现,比起简单的“使用”,BBC更希望用户能够“乐在其中”。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信息消费者和信息生产者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想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对于提供信息的生产者而言,要想让自己生产的信息脱颖而出,被消费者关注,同样不太容易。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出现的搜索引擎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实现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赢。
二、焦点思维――以新闻策划为焦点,实现多部门放射状协调运作
互联网时代,媒体竞争的焦点不仅仅是信息的多寡,更在于创意的高下。在媒体转型的变革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相比于缺钱,多年来惯有的内容产品经营与生产的僵化理念与模式是我们思想深处最难以打破的枷锁,必须改变现有的理念与模式,重塑一个以策划部门为核心、多部门放射状协同运作的崭新模式。
从欧美媒体先行的改革经验来看,不论是重新建造媒体大楼,还是对媒体大楼进行装修改造,空间布局的重塑都是媒体转型的重要一步。
以英国《每日电讯报》为例,它的空间布局便呈现出中心化、大平台的特点。和传统的办公区分布不同的是,这里处于显著位置的是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具有策划决策权的主编处于核心位置,及时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员工座位呈放射状错落于主编的周围,他们有问题及时沟通。如下图所示:
办公室空间变化的背后是工作效率的提升。以新闻策划部门为焦点,一些好的新闻策划和创意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符合数字化需求的新闻表现形式也在讨论中敲定。
目前,作为中国广播业的龙头老大,中央电台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央广网为龙头,以手机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视为支柱,围绕手机、电脑、电视三大终端,开展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版权服务四大业务的新媒体业务布局。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台统一的运营中枢,增强整体策划和议题设置能力迫在眉睫。中央电台可以组建以策划为核心,集采访、编辑、主持、制作、发送等一体化的运作格局。
空间布局的改变是有形的,广播内容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的突破是无形的、至关重要的。在全新传播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垂直式、连环式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媒体需求,以“新闻策划”为焦点的放射状的工作模式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媒体运行。通过改革组织架构,创新运作模式,可以有效保证新闻策划的创意与思路在各个环节得以落实、呈现;建立科学有效的生产流程,各部门、各工种的人员协调也会更为高效,新闻生产成本可得以进一步削减。
三、终端思维――新闻策划保障后期成品多样态、全媒体、总覆盖
互联网时代,媒体生产模式正在从过去的“一次采集、一次生产、一次利用”的传统模式,向“一次采集、多次生产、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生产模式转型。
(一)终端内容保障
与传统媒体相比,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所需的报道内容和风格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记者、编辑该写文字的写文字,能出图像的出图像,需要解说的现场要有解说,需要抢时间的通过手机快速将核心内容上传给网络编辑。将同一个新闻事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多层次开发。音频和文字可以发传统广播,这些内容再加视频信息可以连接到网络上,通过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数字化。每个记者还可以借助节目的微博、微信,传播现场花絮,从而实现对新闻的全方位、立体化,让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加全面、生动的信息,使新闻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多视角、快节奏的阅读需求。
面对这样多种形态、各类媒介形式的不同需求,新闻策划的龙头地位更加凸显。策划方案需要提前综合各方需求,制定周密又可行的运作流程,及时提示一线记者的报道方式、可能要采用的传播载体,同时及时组织相关的背景报道和评论分析,最终形成内容丰满、层次鲜明的立体化的报道态势。
(二)终端平台保障
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是以内容数据库为中心,将内容向多元媒体渠道、融合媒体终端分发,从而实现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可上网的设备来全方位、立体化地消费媒体的内容。
近年来BBC提出了“360度”的概念。所谓“360 度”,就是指BBC的人员在策划阶段以及节目制作中,都必须做到“360度”,即同时考虑到广播、电视和网站各个平台的需求,以及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需要。
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经验是2008年初,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的“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这是一个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互动、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媒体内部的统一管理,实现了信息的集约、安全、海量和一站式的存储和。这一系统通过 “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内容管理、统一线索管理、统一选题管理、统一任务管理、统一数据库管理”,为资源共享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
四、总结
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媒体转型不是简单地将各种资源作单纯的物理叠加,而是要实现真正的化学融合,甚至是生物基因的相互修补,形成新闻生产的集约化,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以新闻策划为突破口,强化智力支持,全面布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才能避免虎头蛇尾,实现整体工程有效运转、首尾相应。
近年来,市场营销被赋予了新一层涵义:开发并滋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从市场营销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是从工业经济中以生产为主导的年代,发展到服务经济以市场营销为引导的年代。在以生产为主导的年代,人们更强调市场营销中销售的角色。但现如今,市场营销决不单单是销售或是做广告那么片面。
很多中国公司保留着一些老观念,比如,由于劳动力低廉,中国制造就意味着便宜。其实,在全球市场中有个来源国效应,而中国产品所产生的来源国效应,就是“低质量”和“低价格”。所以,中国公司的管理层需要认识如何去建立一个品牌,一个人们信任的品牌。
在一些特殊领域中,有些中国品牌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像“上海滩”,它利用了文化审美上的一些优势,在奢侈品市场上诠释出什么是美,什么是时尚,成功地占据一席之地。确实,有一些中国公司已经通过努力发展出全球品牌,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建立一个品牌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投入很多资源,然而毁掉一个品牌只需要一个晚上。这是所有中国公司需要牢记的。
近年兴起的社交媒体给更多梦想打入全球市场的企业家以更多机会。例如:一些中国公司就利用linkedin、facebook 和twitter,把生意逐渐渗透到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这证明,从整体上看,各类公司对于社交媒体的应用正在大幅度进步。
从消费者角度观察,消费者实际花费在新媒体上和传统媒体上的时间,之间的平衡点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但从公司层面观察,公司划拨到新媒体上的预算相较于投放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杂志上的预算仍有很大差距。再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公司花在新媒体上的钱主要是用来直接带动销售的。很多公司并没有用足够多的钱到社交媒体上去建立产品品牌和公司声誉。
在如何评估社交媒体的效果上,目前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媒体的评估侧重于到达率和频率,而新媒体的评估侧重于效率,两者评估分属于两套不同的语言体系。如何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放到同一个体系中衡量和评估,是媒体行业亟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相较于顾客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的发展速度来看,新媒体的研发仍然太慢,媒体评估的研究目前大大落后于实践。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无论是大公司的管理层还是小公司的创业者,在使用新媒体时通常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而新媒体投放都没有经过大型广告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整合策划和循序推进。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一批大型4A级广告公司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整合营销策划部门,他们在内部调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以避免以前新媒体的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给客户品牌的一致性所带来的伤害。要知道,仅仅在facebook上开一个企业站点和掌握好社交媒体的运用,其中的能力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我们把传统媒体定义为付费媒体,你付费了,你就能得到你所想要的。但是,目前的社交媒体是自有媒体,只有当你的信息被人们认为有用时,人们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受众必须喜欢,无论是信息、娱乐还是社区,人们必须看到价值。公司不能强迫观众喜欢。所以,社交媒体是不能被控制的!以前的那种靠广告俘虏观众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在应用社交媒体时,需要特别注意营造一个透明的环境,并建立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信任。千万不能让顾客觉得他们的个人信息会被用于其他地方。不同的顾客也许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些顾客在乎经济,有些顾客在乎信息,对另外一些顾客,价值就意味着遇到“臭味相投”的人等等。所以广告主需要知道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给什么类型的客户。
与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新媒体而新媒体不同,我们现在的整个生产、服务、营销等流程已经与社交媒体完全整合在了一起,很难剥离。
肖三乐
戴尔大中华区市场部执行总监
与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新媒体而新媒体不同,我们现在的整个生产、服务、营销等流程已经与社交媒体完全整合在了一起,很难剥离。
在2012年,戴尔继续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创新。比如我们基于社会化媒体特点,推出了“存钱罐”活动,这一活动将游戏的两个特点,即黏性和覆盖性很好地运用,在内容上与社交平台进行结合,运用游戏对于用户的吸引,获得了人人平台好友的广泛参与,至今已经超过35万人成为其好友,有效地推动了品牌的传播。
社交媒体营销是戴尔品牌非常重视的一块,作为涉足SNS媒体时间较早的品牌,戴尔从2006开始至2012年,已经具有6年的经验。迄今为止,戴尔人人网账户的好友超过100万名,除此外,戴尔在中国社会化媒体里还拥有一个更大的圈子,即一个官方博客和两大微博(即新浪、腾讯)阵营。其中,官博主要是2007年开通至今仍保持旺盛人气的戴尔直通车,目前访问量超过43万;截至2012年6月,“戴尔中国”新浪官微粉丝超过16万人,“戴尔促销”粉丝超过6万人。此外,在腾讯微博上,仅“戴尔中国”账号就拥有106万多粉丝。据不完全统计,戴尔中国的社会媒体粉丝总量已经突破250万人。
对社交媒体营销,戴尔的理念是,首先要了解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做什么,为什么愿意与品牌互动及分享。从他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出发,制定的营销活动才能顺理成章吸引他们参与,因此早在2010年,戴尔就成立了社交媒体聆听中心,这套社交媒体舆情监测系统就像无形的耳朵和眼睛,通过关键字段技术关注社交媒体上有关品牌的一言一行。其次,在社交营销过程中,需要保持非常清晰的思路。品牌需要先聚集好友或者粉丝,建立人脉资源;然后通过策划好的项目活动,将这种“关系”转化为实际销量。
在具体运营上,一个社交营销项目实际上是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在合作,包括了市场部、企业传播部、技术支持部、客户服务部和销售部等。同时,与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新媒体而新媒体不同,我们现在的整个生产、服务、营销等流程已经与社交媒体完全整合在了一起,很难剥离,而在2013年,戴尔将会继续对这一体系进行摸索,预防社交媒体中快速而多变的不可预测因素。
同时,在社交时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连接点不再只是产品,品牌根据消费者的所需提供主营业务之外的延伸服务和产品,这种与主营产品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建设品牌资产,注入品牌个性并提供额外优势。在2013年,我们将在坚持社交媒体营销基础上,结合需求建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与相关延伸产品或服务领域合作伙伴联合营销,补足短板。
我观点
对于品牌来说,将更注重业务的运营。和现实生活中崇拜明星的“粉丝”相比,社交媒体网络里的粉丝更多了几分理性和复杂性。他们并非一味接受品牌企业的信息和服务,为企业贡献销量,他们也有让企业头大的时候,因而在未来的社交营销过程中,品牌在进行营销宣传的同时,将会更注重产品的品质,为消费者带去乐于接受的服务。
我挑战
戴尔的B2B业务。虽然戴尔的业务转型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B2C不同,B2B在社交媒体上是否成功,不能用粉丝、转发量衡量,而是要看获得了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客户,而这点需要我们花费大力气来做品牌重塑和推广,告诉市场戴尔在企业级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
Q&A
对于一位社会化媒体经理来说,每天或多或少都要与社交网站打交道,从一个跳转到另一个,分析数据、提早筹划内容,完成着五花八门的任务。作为社会化媒体经理,你的工作量、工作流程是否与别人相仿?大家是否做着一样的任务?书写着类似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做同样的任务时,是否都会花费相同的时间?
社会化媒体经理的每日工作安排
社会化媒体工具Socialcast,对经理人的时间表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有趣的信息图表。显然,社交媒体经理每日的工作,可以把一天装得满满当当。
早晨:
-查看电子邮件。
-回复、转发推文。
-在社交网站上发帖。
-博客文章。
-策划内容。
-与内部团队交流。
下午:
-写博文、创建新内容。
-提示团队社会化媒体、工具的重要性。
-再次浏览社交媒体网站及跟贴。
晚间:
-回顾一天的统计结果。
-注册聊天、网络会议及活动。
-准备隔夜、次日清晨的社会化媒体信息。
-再次查阅电子邮件。
这些待办事项列表和你的像不像?
当然,社会化媒体管理得方式仁者见仁。菲诺拉·霍华德(Finola Howard)在LinkedIn上,分享了自己日常的社交媒体时间表,每天只需要1个小时:
-使用SocialOomph审查新增的Twitter粉丝。订阅合适的,忽略其他。
-衡量工作。将反映较好的帖子在电子表格或其他文件中备案记录,日后完善内容的时候即可引用。
-准备一天的推文、帖子。
-为每一个社交媒体渠道准备好各自独特的内容——Facebook、Twitter、LinkedIn、Google+。
-回复、参与。一个小时中,有15分钟要拨给它。也可以考虑在午餐或者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完成这一工作。
-检测粉丝、订阅者的参与水平。
尼尔·帕特尔(Neil Patel)介绍了一种流线型社会化媒体攻略。简单快捷,能够节省每天泡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使用社会化媒体工具管理帖子。
-在社交媒体上花费30分钟,比如,去查找适合在网上分享的好内容。
-将客户服务请求分配给客户服务团队。
-每周一次数据分析(或每两天一次)。
-使用社交媒体管理工具进行分析。
图2:摘自Intersection Consulting公司Mark Smiciklas绘制的信息图。面面俱到,几乎涵盖社会化媒体经理的全部要素。
从不同的时间表中能够了解到什么?
上述社会化媒体经理的时间表大相径庭。有些人从早到晚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有些却只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时间表?
上文涉及了两类不同的时间安排,分别出自全职、兼职社会化媒体经理人。全职社会化媒体经理——需要负责撰写博文,兼职经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社交。不过,通常人们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一阵营——以社会化媒体营销为生,每周工作40小时?还是仅仅是在其他工作之外,客串一把社会化管理的角色?
社会化媒体经理的12项任务:
1.阅读、选择内容(Curating)
这可能会在处理内容更新的时候扮演起重要角色。经理人需要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以供阅读,有足够的时间读完它们。
2.精雕细磨(Crafting)
一旦找到了想要分享的内容,就该去思考如何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磨社会化媒体内容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对拟标题、强有力的文字表达等有所经验,就能归纳出理想的方式,轻车熟路。
3.发帖(Posting)
这一点上,社会化媒体管理工具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起需要在几个不同的渠道中反复登录,一个管理工具账号搞定全部跨平台,显然更快捷轻松。
4.调度(Scheduling)
提前写好用于更新的内容,准备好在任何不便更新的时间段(如晚间、周末)进行。
5.统计评估(Measuring)
更新后,需要围绕每个帖子挖掘数据。每篇文章有多少次点击?参与度如何?哪些统计对你来说最重要?
6.分析(Analyzing)
有了统计数据,就能够进行分析并制定未来策略。在分析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改变时间会有益处,或决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某种内容之上。不断的统计、分析,可以挖掘出潜在的机遇。
7.回复(Responding)
有时读者会在内容下进行回复或直接与你取得联系。社会化媒体经理人的一天中,总要有一些时间留给回复、点赞。
8.监听(Listening)
除了回应,耳朵也要灵敏——通过监听或优化搜索工具,获得有关你及品牌的相关对话内容提醒。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可能会错过不少内容。
9.参与(Engaging)
除回复外,还要参与社区及其他活动。通过聊天、评论、活动等与其他人接触,或订阅、交友、点赞、转发内容。
10.助人(Helping)
人们可能会找你探讨问题,有时这也要归入社会化媒体经理的工作范畴,需要尽可能处理好(也可以将这一问题转发给客户支持团队)。
11.规划(Planning)
未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路线图是怎样?每隔一段时间,经理人们都需要跳出自己细碎的工作,规划未来的蓝图。
12.实验(Experimenting)
策划新的想法来进行尝试,评测结果、分析数据、规划时间、细微调整、起草文案、。
社会化媒体经理的日常工作清单
社交媒体经理人日程安排有异,工作事项清单也不同。以下涉的清单中,哪些可以放到你自己的每日待办事项列表之上?
一、Mindbrew Creative的每日清单:
1.浏览社交媒体的最新消息、热门话题。
2.在Twitter推文。
3.向Facebook内容。
4.更新LinkedIn的个人或公司页面。
5.到Google+个人页面及圈子中。
6.到Google+公司介绍。
7.为最新的成果拍照。分享至Pinterest、Instagram、Facebook、Tumblr。
8.与粉丝、有影响力的人进行沟通。
二、Hootsuite的每日清单
1.张开耳朵,了解用户在谈论哪些有关你家品牌的话题。
2.掌控数据——参与数据、新粉丝、网站点击率(CTR)、广告投资回报(ROI)等。
3.注意背后——跟踪竞争者。
4.建立新的联系。
5.每日至少分享一个“满意客户”的案例故事。
6.了解客户查询的内容。
7.建立自己的内容流水线。
三、Business 2 Community的每日清单
1.每个账户至少更新一次。
2.为之前一天所发帖子所获的所有评论点赞。
3.每个网站至少回复五次。
4.至少与一个新人取得联系。
5.至少转发一次别人的内容。
6.回复自己收到的所有有价值的消息。
社会化媒体团队
上文提到,社会化媒体经理人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全职、兼职。是否还存在着第三种?
在社会化媒体工具Buffer团队中,社交媒体经理的工作由一组员工协力扮演:1人负责更新,1人负责参与,1团队进行支持、回复、满意度相关工作,1人负责博客、其他网站的内容、杂项公告等,1人负责更新、每周主持一次Twitter聊天、每天进行评论、回复。客户满意度团队每天都需要花时间在Twitter上答疑解惑、回复。多达10位员工,需要涉足社会化媒体的管理工作。
扩宽传播通路实现有效到达
谈及《让爱成为永远》这部微电影,吴勇男表示,“我在大学期间修读的就是文学专业,对于编剧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次执导微电影可谓水到渠成。微电影自两年前进入大众视线,受到众多广告主青睐,但想把微电影拍好也绝非易事。《让爱成为永远》这部微电影的故事取材于舒蕾员工的真实经历,希望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打动消费者,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广告主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体,从最初的单向硬广投放,到现在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了广告主品牌传播意识的提升。微电影这一传播形式依托微博、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媒体形式,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在讲故事的同时,向消费者传达品牌精神,寓产品于无形。
回顾舒蕾十几年的品牌传播策略,不难发现这一年轻的品牌在品牌策略上同样朝气蓬勃。从1999年开始,舒蕾举办的“舒蕾世纪星”选秀活动可谓开创了国内选秀节目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的第三届“舒蕾世纪星”全国电视评选活动中,冠军正是现在炙手可热的当红艺人唐嫣。2004-2005年,舒蕾又与知名音乐频道channel[v]联合举办“舒蕾[v]亲爱的,爱就要表白”大型活动;2006年,舒蕾与湖南卫视联合举办“舒蕾超级歌会”;2007年,由贾樟柯担任顾问的“舒蕾十年,健康最美风尚秀”活动盛大启动,活动邀请10位新锐导演拍摄10部纪录舒蕾十年历程的影片。其中,由MV教父林锦和执导的影片更是邀请到当年的“舒蕾世纪星”冠军唐嫣参演。
一路走来,舒蕾始终在传播方式上探索与消费者更为有效的途径,以消费者为导向,成功传达舒蕾的品牌个性。
利用社会化媒体架起舒蕾与消费者有效互动
社交媒体的普及不仅仅改变了信息和媒体世界,也改变了人的生活。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接受并传达信息,他们可以掌控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并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交际网络。
如今,仅仅依靠现存的传统媒体向受众进行广告诉求的力度已经远远不够了。而利用社交媒体与广告组合,则能策划出更有效果的传播活动。反之,如果置社交媒体于不顾,对媒体和传播活动的推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广告行业运用好社交媒体,可以与广告客户共享传播领域的课题,成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切入口。
通过有效利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媒体,建立消费者之间的“对话”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策划与其它媒体有效配合的传播计划,如果能够成功的把大众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果相乘,这样的传播效应将是非常可观的。
吴勇男在谈到舒蕾品牌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时,表示舒蕾对于社会化媒体非常重视。“在10月份舒蕾举办了‘让乡村教师更美’这一慈善活动,我们组织舒蕾员工深入恩施自治州的贫困小学,通过向留守儿童和乡村教师捐赠电教设备的方式,为贫困地区师生献上微薄之力。这次的活动我们就是通过舒蕾官方微博,借助35万名粉丝进行传播,取得不错的效果。”
坚持创新成就舒蕾辉煌
如今中国市场的洗护品牌非常丰富,面对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公司的竞争,吴勇男坦言竞争确实是激烈的,但机会同样巨大。“从企业本身来说,一直以来,本土企业不论是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对于本土消费者的调研上力度都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造成一个本土品牌不被国民所接受的错误观念。但反观其他企业,如国际饮品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中国扎根多年,知名度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而王老吉的出现同样依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甚至对可口可乐这些大品牌产生威胁、冲击。究其原因,无外乎就是王老吉更能适应消费者对于自身健康的需求。本土品牌并不‘土’,同样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多年的奋斗造就了舒蕾在市场中的地位,成为国内屈指可数能够与飘柔、海飞丝、潘婷这些百年品牌分庭抗礼的本土品牌。
2015年除夕夜,一边看春晚,一边拼命摇手机抢企业红包,成为许多中国人迎接羊年春节的一种新方式。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有关红包的几组数据:
2015年从除夕到大年初五(共6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除夕当日收发总数为10.1亿次;
微信“摇一摇”功能在春晚受到热捧后,初一当天,有7500万用户通过“摇一摇”领取了3.78亿张商家优惠礼券,价值30亿元;
2015年从除夕到大年初三(共4天),全国共有1亿多用户使用了支付宝红包,红包的平均金额为59元,仅除夕当天,就有6.8亿人次参与了支付宝的红包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红包大战”比2014年热闹了许多,微信公众号、服务号都可以向粉丝派发现金红包,支付宝、微信、手机QQ也都引入商家参与红包大战――“商家冠名现金红包+商家优惠券”,在阿里、腾讯两大派系累计发放的40多亿元红包中,有35亿元卡券红包来自商家。甚至春节过后,百度还在PC端通过抽红包赠送代金券的方式,为糯米、百度外卖、去哪儿等百度系电商获取新用户和移动导流。
从2014年1月开始流行以来,微信红包这一互联网产品迅速受到追捧,大大影响着企业各类产品的营销设计和传播方式。
对于参加红包大战的商家而言,派发红包会对顾客心智产生影响吗?
派发红包这种新的营销手段无疑会影响一些顾客,但不一定会影响所有的顾客,这取决于品牌的定位和这些品牌相应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一个新品牌,如果它的市场占比很小,只要没有牺牲赢利,或许能利用红包战略取得优势。另一方面,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既有品牌,如果市场份额很大,就会发现它们通过红包派发的优惠券最终都到了目前的顾客手中,这些顾客其实早已是这些品牌的购买者,因此他们就会使用优惠券以折扣价格买到这些品牌。
通常来说,一个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它就越不可能从折扣销售中获取利润,这里当然包括红包折扣。
商家通过红包把广告直接抵达受众,形式上是把给广告渠道的总费用分拆成给每一位具体受众的补贴,如何评价这种广告投放方式?
从理论上说,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企业可以针对每个具体的目标群体来传达不同的广告信息,但这并不会奏效。
要建立一个品牌,企业需要持续传达一个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定位。如果企业针对每个目标群体传播不同的信息,就会让潜在顾客感到困惑。
消费者会不断地互相交流,所以企业不能假设每个目标群体都能与其他目标群体保持分立。当企业有一个持续传播且信息一致的定位时,这个定位就会被口碑强化。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语言或邮件等方式互相交流。
一个更好的战略是发展一个持续一致的定位,并将这个定位渗透到企业所做的所有事情中,包括红包广告。
春节属于偶发性场景,发红包带来的用户黏性不容乐观。企业发完红包后,还需要做哪些功课?
企业发完红包并不代表抢到了用户。对于类似央视春晚那些发现金的赞助企业而言,发红包的意义和价值与投放硬广几乎无本质区别,唯一的区别也许仅仅在于这是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对于那些派发优惠券或者折扣券的企业而言,如何让消费者进一步行动则是关键。因此,采用红包营销的企业,以下几个问题值得事先思考:
第一,你是用于新品牌的推广,还是用于老品牌的巩固?通常,对于新品牌的推广,红包的意义要大于那些已经具有认知的老品牌。
第二,你传递的差异化定位是什么?仅仅派发红包并不代表抢到了顾客,要进入顾客心智才代表抢到了顾客,通过红包,你传递给潜在顾客的关键定位信息是什么?抑或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名字?只有品牌名的红包和高速公路上只有品牌名信息的户外广告一样,很难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打下烙印。
第三,让你的体验活动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感。最有效的传播,就是让潜在的顾客进行体验,但要设计好体验活动,确保题目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感。
美国市场的企业品牌是如何通过多平台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广告传播的?
在美国,几乎每个主流品牌都会在社交媒体包括网站和邮件策划中大量投入费用。除此之外,它们针对印刷媒体(杂志和报纸)或电视几乎都有一个最主要的营销策划。其中,印刷广告或电视广告集中传播品牌的定位;社交媒体包括网站和邮件,辅助将定位信息扩散到品牌的目标受众群体中。
印刷广告或电视广告为品牌的社交媒体营销提供了信任度。如果在印刷媒体或电视媒体中缺乏主要的营销策划,就很难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品牌。
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时代,品牌方对渠道的掌控力变得非常微弱,传播变成一件难度很高的工作,于是勤奋的营销人纷纷想各种办法来加强传播力度,于是我们越发频繁地看到一些奇怪的营销现象——
借势营销:范冰冰和李晨在一起了,瞬间无数个品牌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品牌PS到人家的合影上,然后再牵强地想一句不知所云的话。类似的群体性模仿事件今年我们看到的不要太多,以至于当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发表声明说我们不借势灾难题材做营销竟然成了一种高姿态。难道本来不就应该是如此的吗?自黑营销:在自黑方面,神州专车几乎堪称经典。我不相信神州专车的营销团队预料不到“我怕黑专车”这一轮广告出去会引发舆论的哗然,从而损伤品牌的美誉度,但他们依然选择这么做了。在权衡“到底是要传播广度还是要品牌美誉度”这个问题时,他们选择了前者而放弃了后者,这样做真的值得吗?效颦营销:有些营销人,看到别人的逗逼文章火了,于是就学着也整个逗逼的文章,看到别人用H5工具了,自己赶紧也赶时髦弄个H5页面。鲁迅先生不是做营销的,可是他都知道“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这个道理。事实上,在大众媒体时代我们能更多地看到出色的策划,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出色的策划反而在变少。这是因为在大众媒体时代,策划的归策划,媒介的归媒介,策划人可以专注于内容而不用去操心传播。
而到了社交媒体时代,所有人都知道传播效果取决于内容,于是传播量成了目标,内容成了达成传播量的一种手段,策划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点击量挂帅”的工作模式当中。在这样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内容,传播量也许是有了,然而对品牌又有何贡献价值呢?如果对品牌没有增益,那传播又有什么卵用呢?
我所说的“八分传播、二分策划”,并非是说在工作时间上的二八分,而是在重视程度上的二八分。今天的营销人相比过去的营销人,花在创意方面的时间肯定是更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进行内容营销。然而,这并不代表大家更重视策划了,随着传播难度的增加,“面向传播的策划”逐步替代了“面向品牌的策划”。传播本来是为品牌服务的,它不应该成为目的本身,品牌才是目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唱卡拉OK是好嗓子重要还是好音响重要?肯定是好嗓子更重要,如果嗓子不好,越好的音响越会放大嗓子的缺点。
洋洋洒洒批评了一大通,其实也是在批评我自己,这些错误我基本上也都犯过一遍。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该怎么改,我的答案是“八分策划、二分传播”。
那么到底什么是策划呢?我的理解是策划着力于回答如下重要而基础的问题——
你是谁?
你的客户是谁?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对你的客户来说,你的核心价值点是什么?
如何进行创意创作?
你是谁?
一个人的DNA是改不了的,它限定了你的边界。如果你生了一张赵本山的脸,但你非要去演谢霆锋的戏,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每个品牌也有自己的基因,它往往来自于创始人、创始团队的性格,这种基因其实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品牌的边界。假设你是一个高冷的美女,可是经纪人跟你说现在观众喜欢看萌妹子,于是你就扭曲自己的天性去扮演萌妹子,结果一定是东施效颦。
你的客户是谁?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是谁以后,就能知道什么样的人和自己气味最相投,然后我们从这些类型的人当中,挑选一类或几类作为我们的目标客户,这就是定位。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企业不能简单地从自己的愿望出发来定位客户。如果抛开自己的基因和资源禀赋,单纯从“哪个市场最大”“哪些客户最有钱”这样的愿望出发去定位,其实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
当年沃尔玛创立的时候,凯玛特超市在大城市如日中天,如果沃尔玛给自己的定位是去争夺大城市的消费者,估计它根本就发展不起来,然而沃尔玛在初创时选择了小城镇的消费者,这就避开了和凯玛特的竞争,也符合它自身的资源禀赋。
想做,不代表能做,更不代表擅长做。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有些男孩子不会泡妞,花了很多钱,挖空心思做了很多浪漫的事情,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为什么?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摸清楚女孩子的第一需求——安全感。如果你没法给她安全感,再帅、再有钱、再幽默,女孩子都不会嫁给你,而如果你给了她安全感,她可能会忍受你的不幽默、不浪漫、不帅。
做品牌最终是为了达成销售,所以营销人一定要对客户的需求有极其明确的认识,这是核心当中的核心。我曾经看过一幅四格漫画,说一对学生情侣去开房,跟旅馆老板说他们是去学习的,于是勤奋的旅馆老板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搬走了双人床,把房间改造成了书房,期待着更多“学习”的学生客户来开房,然后自那以后就没有学生来他家开房了……这属于典型的没有摸清真正的客户需求啊!
对你的客户来说,你的核心价值点是什么?
营销人切忌抛开客户需求自卖自夸。还是举上面那个泡妞的例子,有的男生喜欢在女孩子面前卖弄自己曾经做过的牛逼事情,炫耀自己多么多么有钱,其实越这样做可能越会引起女孩子的反感,为啥?因为你牛逼和我没关系。我们看到不少品牌都会说自己的生产工艺多么先进、集团的实力多么雄厚、产品的功能如何如何强大,然而客户听了没有任何感觉,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和客户没关系。
所谓核心价值点,不是指你产品的优点,而是指你的产品对于客户有何价值。打个比方说,高级手表的价值点是而不是耐用和精确,有机食品的价值点是健康而不是营养成分含量高,软件的价值点是有用而不是代码的优美。
如何进行创意创作?
创意并非信马由缰,它更像是放风筝,风筝自由飞翔的半径是线的长度。那么什么是线呢?就是前面说到的品牌基因、客户定位、客户需求和核心价值点。初阶的营销人做创意,往往会脱离这四个品牌要素,只考虑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陷入到我所说的“八分传播、二分策划”的陷阱。
我对创意的理解是,它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点的翻译,是把你希望传达给客户的信息用客户最能够理解、最容容易传播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里我举一个杜蕾斯父亲节广告的例子,它要传递的核心价值点是“安全、不会漏”,它的创意是“祝所有那些使用我们竞争对手产品的男人父亲节快乐”。这个创意紧紧围绕核心价值点,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这比直截了当说“杜蕾斯是最安全的”更有温度,也更能传递这个品牌的基因,让人感觉它很有人情味、很幽默。
关于创意的书和文章很多,我也不是什么创意高手,这个话题我就点到为止吧。
在我国新时代社会媒体中,人们生活的环境处处都充满着互联网的身影,传媒形式从传统的单一到现在的多元化转变,其中在最早期出现的网站是中华网,到后来的搜索引擎百度的出现,再到现如今的微信、微博等诸多社交网站平台,社会中各大企业单位也开始运用新媒体来宣传自身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等,运用名人效应带动营销逐渐和消费者建立互相取利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扩宽企业单位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社会化媒体是基于互联网Web技术与移动技术的运用将两者沟通形式转变为互动传播的新形式的媒体。社会媒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又被覆盖上一层新的定义那就是社交网站,为了能满足广大的网络用户来分享自己所见所闻或者学习知识等,社交网站所承载的就是大众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平台。现如今被大众所熟知的社交媒体主要有微信、微博、博客、知乎、论坛等一系列社交媒体。跟随者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而后又出现以视觉为主的社交媒体主要有优酷、腾讯、爱奇艺等诸多视觉社交媒体,这些新交流媒体的出现深受大众的喜爱。在互联网品牌传播的时代,社会媒体的形式主要是为了满足网络用户传播、创造知识等,用此来形成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广泛流动性。社会化媒体的开放性是指大多数网站平台针对用户都是开放的,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其操作是相对简单的,适合网络用户去使用。与此同时,开放性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其内容也都是积极的,增加网络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分享自身的所见所闻,还有就是开放性所传播社交信息的渠道也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所创建的社交媒体网站上使网络用户能积极参与,自发的去分享所见所闻,并在分享过程中取得大众群体的认识,甚至会出现被很多大众人群所熟知从而变为名人,若自身有足够的粉丝量,那么其影响力都不会低于小型的社交媒体平台,社会化媒体时效性具体表现在新闻资讯传播等方面,因为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下的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时代,我国所占有的智能化手机设备比2016年提升了30%,因此,社会化媒体自身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了,网络用户可以不受限制的分享和创新视觉等社交内容。从而使得社会化媒体的实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现。社会化媒体的关联性优质具体表现为其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传播,还可以在传统传媒之间相互影响传播,这样会有效扩宽了社交媒体的传播区域。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的网络用户还可以运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对自身周边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关联,比如,自己朋友的亲人,朋友的知己等人群进行规范的关联,这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媒体社交圈的扩大,可以有效增加网络用户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加社会化媒体在实际中的使用效果。
2 企业品牌传播理论
企业品牌传播指的是企业用自身的品牌价值为传播基础,在品牌种类整体架构下,与社会现状发展相结合,运用社交网络进行传播的方式,将企业自身品牌进行推广,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认知,以此来达到树立品牌的影响力,扩宽企业产品售货渠道,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都是以自身品牌传播为销售核心,企业品牌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可,从心理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增加企业品牌形象,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传统的企业品牌传播方式是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宣传,是当时主要传播的途径,然而在互联网不断发展今天,媒体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繁多,越来越独特,企业为了结合更多的新形式,都不是以直接传播为企业品牌主要目的,而在运用有效的手法,挖掘自身品牌的潜在消费者,用现如今最火爆的社交平台作为传播载体,对消费者做到随时宣传的效果,这样就能快速提高企业品牌的形象以及其影响力,增加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的公众信力。
3 社会化媒体企业品牌传播现状
3.1 企业品牌缺少创新方式
企业品牌的创新方案是一个企业品牌传播的重点,优质的品牌不仅能带给企业自身的营销额还能有效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是,从现阶段来看,企业品牌在进行创新方案策划时,并没有将产品诸多特点以及消费者心理作为重点,我国较大部分企业在宣传品牌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盲目跟风,其主要是想跟随时代潮流并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营销额,企业品牌宣传缺少实用性的内容,没有亮点,这样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长时间这样那么在消费者心理就会产生对企业品牌的信耐感降低,减少其购买欲望,在新时代的社会化媒体中凝聚着诸多社交网络形式,随着这些火爆社交平台的发展,其市场有大批的年轻大众,他们自身的性格开放,思想靠前,没有什么拘束。因此,企业品牌想要得到更好的效益就必须要针对这些社交平台展开有效的策划方案,要抓住这批年轻群众,要让企业品牌吸引到他们的关注。
3.2 企业品牌宣传缺少互动,太过形式化
社会化媒体只是一个网络用户交流的平台,有大多数企业只依靠社会媒体来吸引人群,来增强企业品牌支持率,排除不利于企业品牌的负面影响等,并没有从中发挥出品牌宣传所带来的实质性价值,我国目前大多企业在品牌宣传上都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把关注度放在营销和利益上面,没有一个有效的方式和消费者建立交流形式,社会化媒体营销若只是单一的为了销售产品,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自身利益,那么企业品牌就很难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容易使消费者忽略企业品牌宣传的最终目的。
3.3 企业品牌线上线下脱节情况较严重
我国有很多企业品牌宣传在运用社会化媒体宣传营销时都会遭受很多的问题,在品牌宣传中只有宣传产品内容,却不知道怎样从基础来增加企业品牌产品的营销额。因此,对这种情况,社会企业都在传言网络销售的空洞以及很多负面言论,让大众对网络营销产生很多误解。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并不是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或者网络销售方式没有对企业品牌宣传作用,而是企业自身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自己葬送了产品线上线下的有关促销活动,没有将两者相结合,有很多的企业重视线上活动却忽略了线下活动,想运用线上活动来带领线下活动增加宣传效果,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想要企业品牌得到发展,就必须要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并不是只关注其中一方面。
4 企业品牌粉丝代言策略
目前有很多企业都会运用到的营销策略就是利用粉丝去代言品牌产品的方式,鼓励粉丝主要以企业品牌的口碑去进行宣传传播,企业自身要做的就是为支持企业品牌和关注企业品牌的人群提供帮助。企业品牌代言对于粉丝自身而言,自己所支持代言的企业品牌成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标签,他们对于品牌产品的服务,质量都会表示认同,可以简单的说这样就和追星差不多了,对企业品牌有一颗认定的心。所以,粉丝会自主的在社交网络以及媒体平台企业一些关于企业品牌的正面言论。这样就让企业品牌得到了有效的宣传,增加了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和企业请名人来代言完全是两回事,这样利用粉丝来代言企业品牌会降低成本,宣传效果不一定比名人代言差,利用企业品牌粉丝来进行品牌宣传,可以有效增加大众人群的关注亮点,让每一位喜欢企业品牌的人群都能获得为品牌代言的时机。通过这样的策略,可以有效促使企业品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社交媒体的兴起完全打破了比赛只能观看的单一限定,让球迷看比赛同时还能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侃比赛。而在海量数据量面前,球迷不再是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比赛内容产出量最大的群体。
在这一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挖掘新的播报与商业模式,成为互联网厂商与拥有重大体育赛事独播权的传统媒体――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本届世界杯的报道上,腾讯就与IBM合作,利用IBM的社交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针对社交网络上球迷关于世界杯的广泛评论、观点、声音进行实时分析,并获得对球迷关注话题、球迷性格特点、球迷独特观点的实时掌握。
“利用社交大数据分析并结合个人性格分析模型,不同球星的典型球迷就被清晰地勾勒出来。球迷画像功能让看球的人之间可以互相了解。”IBM中国研究院信息分析研究部研发总监苏中说。不仅是球迷的兴趣爱好,连性格特点与行为方式都刻画得十分详细。与球迷画像进行比对,鉴定自己的真球迷“含金量”已经成为腾讯网上球迷众多热门话题之一。
除此之外,大数据还让球迷的声音得到实时释放。不同于传统调研,利用IBM的语义分析技术,系统可以对社交网络上海量的球迷声音进行分析,判定其对不同球队或球星的态度,从而实时呈现社交网络上真实的球迷支持率。虽然没有投票,但每一个球迷的观点都已经被听到、被展现。“这是一种实时的支持率的分析,在赛事报道期间我们也熬过夜,但是却没有看过一场比赛,为了保持大数据分析的实时、顺利运行,别人在熬夜看球,我们在看看球的人。”苏中说。
大数据分析技术让球迷在网络传播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的同时,也让新闻传播更具针对性。通过IBM的社交大数据分析,腾讯对球迷关注热词、热点话题、关联话题进行分析,可以让编辑实时掌握球迷关注方向,并在报道的第一时间制作有针对性的内容。不仅改变了报道内容上的传统单向式的传播,实现了与受众的良好内容互动,也解决非体育专业媒体在解读过程中缺乏深度、专家点评不靠谱等现象。
而以球迷画像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特定球迷群体的分析让腾讯网可以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受众的需求与特点。这种受众群的细分为腾讯网当前与未来针对不同受众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内容策划与营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