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B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85-01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近年来,更是把焦点放在了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技术上,针对这一需求,有关政府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开发商和施工团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寻找和研发改进电气安全的技术,以及保护措施,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电气安全性能的要求。但是即便如此,电气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极高不下,所以有必要对电气安全的现状以及防护技术作进一步地探讨和分析。
一、电气安全相关理论概述
1.电气安全技术的定义
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最终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主要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又可分为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1]。电气安全技术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对可能发生的因电击引起的财物及生命的损害所采取保护措施的专业技术。由于安全的概念是相对风险而言的,也就是说, 电气安全性取决于人们对电气安全的风险评价和预判。
2.电气安全规范标准
电气安全规范标准,即是依据标准化法,制定负荷国家规范实施的、适用于若干大类产品的通用安全规范,使之成为技术法规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控制电气设备专业产品安全。它反映了安全技术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条件下或在生产者预见的合理的条件下使用时,合法地允许某产品的生产或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只要将危及人员的健康、设备安全等因素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许多相关因素之间达到最佳平衡[2].
3.电气安全的意义
由于电气设备的高危险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事故频发,针对这种行业特性,做好工程的安全预防额相关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施工中,有利于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足够重视,才能使实际措施发挥实效;加强电气安全保护措施,也能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风险预防意识,及时发现电气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隐患,并给予及时的对策解决[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技术方针,通过提高和完善企业中的事故防范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贯彻自己工作的本位,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管力度,能够有效加强事前的预防工作成效,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而不是在惨剧发生后再亡羊补牢。保障电气安全,不仅有效报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其他领域的工程安全问题给与了一定借鉴和启示。
二、电气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电线管安装
在电线管的安装过程中,有些安装人员敷衍了事,偷工减料,没有注意到电线管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给建筑物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设备与材料
在电气工程使用的设备与材料中,由于在购买设备与材料时,其自身质量就有一定问题,或是采购人员以次充好,这就给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带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制约了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3.导线穿管
在导线穿管的连接过程中,要认真参考施工图上的要求,注重包扎时的松紧度,正确安装导线。但是,由于导线穿管的工作较为细碎,工作量也十分庞大,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时常出现疏忽和遗漏,这也给,由于自身的电气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三、电气安全评价因素
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事故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综合影响而导致的偶然事件。在这种理论观点基础上,这些物质、管理、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就成为安全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方面。
1.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因此设备自身的质量问题是电气危险的根源。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也是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首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检测,玩玩不可轻视忽略。
2.电气环境
所谓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前者主要包括雷电、静电等;后者主要包括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一些特殊场所,如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等[4]。由于电气环境是电气工程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因素,因此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在评价企业或工程电气安全现状时,应给以电气环境充分重视,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3.电气安全管理
电气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包括工程技术,也包括组监察。工程技术与组织监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补充、协调。没有严格的组织监察的安排,不可能保证工程技术层面不出差错;没有完善的技术措施,组织监察制度则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对于电气安全管理方面,要给出工程技术和组监察综合措施,提高电气安全管理的效率。
四、电气安全保障技术
1.隔离带电体
隔离带电体是防止人体遭受直接电击事故的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常见的方式就是绝缘。绝缘,就是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构成导流体,借以隔离带电体或不同电位的导体,使电流能按规定好的通路流通。良好的绝缘能够保证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必要条件。绝缘材料也能起到其他作用:散热冷却、机械支撑和固定、储能、灭弧、防潮、防霉以及保护导体等。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医用电气设备;电气安全检测;风险评估;检测周期
0前言
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医用电气设备进入医院临床诊断、治疗的各个领域,在医疗过程中,医用电气设备会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体,从而存在电击风险。电气安全检测能够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此类安全隐患,在医疗设备电气化程度普遍提高的情形下,其重要性日益突显[1-3]。1978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出IEC60601-1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标准,根据此标准,我国依照国情于1995年制定出GB9706.1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标准[4]。该标准适用于医疗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检测参数多且没有统一的检测周期。为适应日益增多的医疗设备发展的需要,IEC制定了适用于医院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维修后使用的电气安全检测标准IEC62353。其对检测的参数进行了简化,但依然没有统一的检测周期。目前欧美等国家的各级医疗机构已普遍使用该标准。2010年1月,中国卫生部医管司颁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后,国内的很多大中医院已依据GB9706.1开展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但检测的周期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标准的研究,结合国内多年电气安全检测数据的分析及统计,制定出一套较为简洁的符合国际规范的电气安全检测周期评估体系,供业内同行批评指正。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和处理
收集2006~2014年我院各种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数据原始文件(电气安全分析仪生成的.PS文件或经其随带软件直接转换来的.rtf文件),经过自行开发的一个翻译程序转换成.txt,然后统一导入数据库和电子表格来处理。并删除了数千组用序列号做唯一号的不规范数据,剩下7756组由资产号作为唯一号的检测数据用来分析。电气安全检测仪均采用德国SECUTESTPSI,每年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校准。
1.2评估方法
根据我院开展医用电气设备电气安全检测的经验和对7756组数据的分析,在循证检测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一个根据医用电气设备的功能、电气安全等级、故障危害、使用环境、使用频率、历史数据、制造商要求或法律法规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的表格,以确定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周期(表1)。每年通过该评估表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再次进行评估,确保当风险系数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检测周期。在评估表的设计过程中,参考了IEC62353-2014和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841-2011中有关医用电气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周期的建议[5-6]。1.2.1电气安全等级人体各部位对电流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而医用电气设备因功能和原理的不同需与人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因此,对医用电气设备的电击防护程度和要求也不相同。由于直接流过心脏电流>10μA就会引起心室颤动,因此,可以直接用于心脏的CF型设备是对电击防护程度最高的,依次是BF型设备和B型设备。按医用电气设备应用部分类型设定的电气安全等级权重,见表2。1.2.2设备设计设备设计方面的因素主要是设备本身的散热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温度也是影响电介质强度的众多因素之一。按电气设备散热方式设定的设备设计权重,见表3。1.2.3设备功能设备功能主要是从该设备对病人的重要性来评估其风险程度,如风险程度最高的是生命支持设备和急救设备,为有效区分与病人接触的情况,特意将直接电气接触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按电气设备应用类型设计的设备功能权重,见表4。1.2.4设备故障危害设备故障危害主要考虑的是当该设备出现故障时可能给病人带来的伤害程度,伤害程度越大其权重因子就越高。按电气设备故障危害程度设计的故障危害权重,见表5。1.2.5使用环境(1)供电环境。医院中不同的供电环境对测量数据存在较大影响,不同型号设备的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7]。因此,医用电气设备的电气安全要根据医院不同的供电环境来设定权重因子。如使用带隔离电源系统的手术室供电环境较好,电气安全的风险较低,而使用不间断电源(UPS)的设备通常因零地之间存在较高电压导致一定的电气安全风险。(2)使用环境。即使同一台医用电气设备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电气安全检测结果,因为影响电介质强度的因素很多,包括电压、温度、湿度、时间、频率、波形等[8]。按供电和使用环境设计的权重,见表6。(3)溅入或渗入几率。每年都会发生因导电液体溅入而导致的电路故障甚至短路跳闸,因此应该赋予溅入或渗入几率高的设备以较高的风险权重(表7)。(4)设备的使用方式。移动式或便携式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同的震动、碰撞,甚至跌落,使该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下降,因此分值较固定设备高(表8)。1.2.6使用情况同样一台设备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下使用频度越高,它的磨损就越大,机器的温度也相对较高,电气部分的老化程度也越大。因此,使用频度越高,设备的电气安全隐患就会越高(表9)。1.2.7设备故障发生频率设备的电气或电路部分故障通常都是由于外来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瞬间高电压使得电介质被击穿而失去绝缘性能,或因环境温度过高、机器长时间运行产生的热量得不到散发,电介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变性,性能逐渐变差,最终失去绝缘能力。据此,设备的电气或电路部分故障越高,它的电气安全隐患就越高,该部分的权重分配,见表10。1.2.8电气安全检测结果对2006~2014年间记录的7756组电气安全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①选择保护接地电阻、对地漏电流、单一故障漏电流作为电气安全分析的代表项目,分别设为i=1、2、3;②将每年的电气安全数据取平均值(指1年内电气安全检测次数超过1次的设备)dix;③取第二年的数据作为基准值di2,Fix=(dix-di2)/di2,式中Fix为第x年开展的第i个电气安全检测项目的变异系数;④将Fix≥1的电气安全检测数据认为是设备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产生了有意义的改变;⑤将F1x,F2x,F3x中所有≥1的数据里面删除重复部分后相加再除以当年(x)的检测总台数得到变异百分数,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1台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大约第2年达到老化后的稳定,而第5~6年出现1个较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在远低于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因此,将表11中的N设为5年,认为5年内发生电气安全事件的概率很小,但是从第6年起应该关注电气安全性能。1.2.9同类设备事故案例若同类设备中曾发生过电气安全方面的事故,那么作为医学工程人员应该认真分析该类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若与之前的事故设备类似,则应该提高一定的风险意识(表12)。1.2.10法律法规要求若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某类设备需要定期开展电气安全检测,则应赋予一定的权重分值以引起必要的重视(表13)。
2结果
将表2~13的相关基础信息在初始化或评估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周期时录入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可自动计算该设备的评估分值并根据表1设置电气安全检测周期。在电气安全检测和维修医疗设备时,系统将根据检测和维修情况自动调整电气安全的检测周期,突出体现了循证对电气安全检测周期的影响(表14)。对常规的主流设备如呼吸机、麻醉机、电刀、心电图机、监护仪、微量注射泵、内窥镜系统、中频治疗机、血液透析机、电动手术床等32个种类的设备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电气安全的检测周期由原来平均需要10.875月延长到平均19.688月,工作效率提高了81%。
3讨论
采用该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大部分医用电气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周期都得到了延长,不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医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财力,同时引用多年实践的数据进行分析,既有理有据地突出了重点风险安全,又关注了整体的风险因素,还能使检测周期得到及时调节,较好地解决了电气安全风险与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本研究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钱晓凌,陆敢杰,卢盛.医疗设备电气安全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117,119.
[2]张根荣,沈乐忱,何剑虎,等.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实践与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0):104-106,112.
[3]周鑫,潘克新,徐力,等.我院设备电气安全检测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5):128-129,136.
[4]胡秀枋,邹任玲.医用漏电流自动检测仪的研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7):139-141.
[5]IEC62353Edition2.02014-09.Medicalelectricalequipment-Recurrenttestandtestafterrepairofmedicalelectricalequipment[S].
[6]YY/T0841-2011,医用电气设备周期性测试和修理后测试[S].
[7]严勇,韩宁,应俊.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安全检测数据的分析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0):22-24.
关键词 电气试验;安全技术;操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 TM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41-01
电气试验是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必要环节之一,是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前的重要工作,由于电气试验常常选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而且不同设备的电压等级不同,每次高压电气试验都拥有其自身的未知性和特殊性,这样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给试验人员本身以及设备的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首先要确保高压试验工作的安全,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是电气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以及一线试验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在威胁试验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电器试验中的不确定性还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正常供电。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试验之前,应保证高压试验的安全性。
1 电气试验引入安全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电气设备使用缺乏相应的试验流程,导致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后无法正常地执行程序指令,影响了电气控制系统调控功能的发挥。此外,由于前期缺乏电气试验环节,设备组装及运行后出现了各种漏电、断电等事故,威胁了操作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安全技术运用于电气试验操作,符合了电气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原则,能够提前发现设备潜在的安全故障,提醒检修人员实施故障处理。引入电气安全技术的具体意义:一是掌握性能,无论是高压或低压电气设备,不同规格、型号的装置存在着较大的功能差异,通过前期试验可掌握设备的具体应用性能,使其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二是检测故障,试验是在模拟现实条件下进行的操作,利用测控系统客观地反映出电气设备实际工作状态的情况,可有效地检测出电气设备潜在的故障问题,如图1所示。
2 电气试验安全技术的具体流程
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用电设施功能发挥的高低。未来城市电网改造活动日趋频繁,各种不同的电气设备得到了普及应用,电气试验运用于设备检测与调试是必不可少的。坚持安全原则是试验操作的总指导思想,高压试验、绝缘试验、继电保护试验等是常见的类型,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高压试验。高压设备是电力系统中比较多见的设备之一,处于高压条件下的电气设备易出现功能受损、意外漏电等安全问题。试验人员进行此项操作必须控制电压值的高低,在对设备加压前,工作负责人必须详细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并通知全部人员离开要加压范围方可进行加压,并在加压过程式不许接近被
试物。
2)保护试验。在继电保护试验中,应严格按照线路的流程完成相应的操作,以此保证电气设备功能的稳定发挥。一般情况下,对不熟悉回路和无关的设备禁止乱动,以防止触电或发生事故。在继电保护盘上工作时,对被试盘及邻近的运行设备需要添加相应的标志或隔离,及时调整保护器内外部的接线形式,使保护器的安全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绝缘试验。利用此项试验可以判断线路运行阶段的绝缘能力,如图2,及时调整电气控制工作状态以增强其绝缘性。电缆绝缘耐压试验前,工作负责人必须与值班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确证无人后进行。与架空线联接的电缆,必须与架空线路断开后进行试验。在拆接线前应进行验电放电,并在可能来电的各端没接地线。
4)模拟试验。当所有试验操作完成后,对已经选定的电气安全技术方案还要经过模拟调试,以观察正式运用于电气控制系统后是否会发生异常情况。比较常用的模拟方案,把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操控系统相连接,经过数字模拟信号传输以掌握设备的功能特性,指导技术人员在使用阶段控制好设备的运行。
3 保证电气试验安全的技术措施
由于试验的非凡性,应当在确保落实以上措施后还应当在试验开始前检查试验设备的接地状态,确保各试验设备接地良好,并且在每一个试验项目完成后都应当对被试设备充分放电,既保证参试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为下一个试验项目做好预备。
试验设备假如接地不可靠则可能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如被试品放电时(如电力电缆耐压后放电、电力电容器放电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感应电等通过试验仪器危及人身安全;造成仪器工作不稳定或设备被烧坏。因此,在试验过程中要求必须接地可靠,必须使接地导线与接地导体接触良好,如接地导体附有铁锈、油漆等导致接触不良的杂质,需将其清理干净再接地线。各试验设备所使用的接地导线应定期检查,防止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断线或接触不良等现象影响正常的试验结果和试验人员的人身
安全。
由于试验针对的目标设备的非凡性,在每一个试验项目开始前后都应当对试验对象进行充分的放电。操作人员应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戴好安全帽,穿上绝缘靴,戴上绝缘手套,合上地刀并让被试设备充分放电之后,再对被试设备本体直接连接接地导体放电,以保证其完全放电。例如,在电容器试验前后,必须让电容器对地充分放电,且每个电容器两端都必须放电,以保证其完全放电。在做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时,在降压放电后,操作人员应将所有试验设备的电源断开。方可拆除试验引线。放电所使用的放电棒等试验设备应当定期检查,对其绝缘部分应当按照规程定期试验,保证其安全性;对其分压电阻部分应当在每次试验前测量阻值,确认符合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电气作业安全规定
目的:规范公司电气作业操作,预防电气伤害的发生。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的电气作业。
定义:无
编制依据:
规
定
内
容
1.
基本要求
1.1
电气作业人员应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非电工严禁从事电气作业;
1.2
电工作业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穿干燥衣服等防护用品,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
1.3
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并定期进行检修,裸露的带电体应安装在碰不着的地方或设置安全围栏和明显的警示标识;
1.4
电工作业前应通知相关方,并在必要处设置安全围栏和明显的警示标识;
1.5
电工作业时至少需要2人同时作业,保证有1人在作业过程中进行监护。
2.0
临时用电作业
2.1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维护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进行;
2.2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电缆截面积应根据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
2.3通常不得在易燃易爆场所架设临时用电线路,若因施工需要必须架设时,应征得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同意;
2.4布设在含有爆炸性气体、粉尘场所的临时用电线路及用电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限制空间内的临时用电线路应采用安全电压。爆炸危险场所内的线路不得有中间接头,并应采用相应防爆类型的接线盒;
2.5临时用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当临时用电线路与施工设施距离过近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围栏或保护网,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2.6临时用电线路应妥善布置,避免在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或导电部分产生破坏作用的腐蚀蒸汽、气体、液体等化学活性介质或有机介质的场所架设临时线路,不得浸在水或油中。横跨通道时须架空或采取防止外界挤压和机械损伤的防护措施;
2.7各类用电工具、照明的电缆应尽可能悬空架设,高度以2米以上为宜。如条件不允许,则须做好标识和防护,同时应避免在走道或逃生通道口布设临时用电线路;
2.8临时用电线路和用电设备附近禁止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2.9电缆应可靠连接、固定、无破损、无摩擦、无过分受力。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
2.10临时用电线路应设置一个总开关,每一分路应设置与负荷相匹配的断路器及漏电保护器;
2.11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应有防雨装置,并采用完整的、带保护线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作电源线,同时应装设漏电保护器;
2.12电缆接长部分、电缆与设备的接线端子应连接紧密、绝缘良好;
2.13插头与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座的保护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单独与保护线可靠连接,
严禁在插头(座)内将保护接地线与工作中性线连接在一起。露天应使用水密插头(座),并应保证其处于完好的状态;
2.14软电缆或软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线;
2.15临时用电设备应接地(零)可靠;
2.1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开关、引线、插头、外壳的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必须良好。如有绝缘损坏、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脱落,以及机械损伤等,应停止使用。破损的电缆应立即修补或更换。对于存在问题的线路应做出明显的标识,未经修复不得使用;
2.17任何临时用电线路和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
2.18使用的电气线路须具有足够的绝缘、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
2.19相关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拆除临时用电线路。
3.0
隔离、锁定
3.1
危险性较大临时供电作业需执行隔离锁定程序;
3.2
隔离锁定必须由授权的人员进行,作业前隔离电气设备并上锁。
4.0
停送电作业
4.1停送电作业严格执行停送电作业许可制度,禁止临时或口头通知停送电;
4.2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停电。但作业许可必须在一小时之内补交;
4.3各作业场所检修低压线路和设备必须停电进行,总闸处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监护人,确认无电,才能工作,防止误合闸;
4.4送电前须有专人测量线路绝缘情况是否良好;检查线路上是否还有人工作,地线是否拆除;检查线路上是否有遗留工具、有无短路处,确认无问题后方可送电;
4.5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停送电工作间。
5.0
其他要求
5.1在产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等作业场所,要使用密闭电气设备。易燃易爆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5.2手提照明灯、使用行灯高度不足2.5米时,危险环境的局部照明和携带式电动工具等,应采用36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等密闭空间,使用手提照明灯或行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5.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根据不同类别、性能和用途使用,不可滥用。电动工具应由专职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测量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使用合格的插头,切勿将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也不能任意调换电源线的插头,拔出插头时,禁止拉扯电线。电动工具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盖等)不得任意拆卸;
5.4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严禁使用水、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6.0
安全检查
6.1各责任单位应对其所辖范围内的电气作业进行经常性电气专项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6.2安全环保部应对电气作业进行抽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6.3各单位严格执行电气设备周检制度,对检查的情况,要有完整的记录。
接口文件: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
隔离锁定安全管理程序
作业许可制度
作业安全分析
编
制
编制时间
审
核
审核时间
批
关键词 住宅 电气 安全
一、安全防范
目前,我国电气火灾约占火灾总数30%,居种火灾之首,常见电气火灾起因是短路、过负荷、线路连接不良或设备的布置不当。短路、过负荷一般会引起线路保护电器动作,往往引起电弧性短路或接地故障,线路保护电器如无漏电保护功能则不动作,不能切除事故隐患。为此,《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导线应采用铜线,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特别是“总电源线进断路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反响较大,因漏电保护太灵敏引起供电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漏电引起供电中断而拆除漏电保护的情况也常常出现,因此有不少人对“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提出质凝。其实,该条的主要目的是防电气火灾,采用300mA或500mA甚至可达1A的动作电流是对三相而言的,漏电电流是相量和而不是简单相加,如果采用的产品和线路敷设没有问题,是不会引起误动作的。线路保护或作用于报警或作用于跳闸,对于电气火灾的防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安全配电系统
安全配电系统是电气安全操作与人身安全的基本保障。在住宅楼配电箱设计中,除要标明配电箱内部电气元件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型号,还要明确配电箱本身的类型,所选的配电箱应该适合于住宅楼内的使用。配电箱相对体积较大,内装电气元件 ,又有不少管线敷出,设计时对其位置的确定更要考虑周全。一方面要对照供水专业图,另一方面还要对照煤气安装图,协调好配电箱的安装位置。防止几专业都看中了同一面墙,同一方向位置以防配电箱与消火栓箱和煤气箱位置重叠。
在设计中,通常是将两户及普通多层住宅进户表箱置于楼梯间,而随着每房配电线的增加,必然造成楼梯间管线增多,给施工带来麻烦,因此可以考虑在进户表箱内放置电度表,将每户的分支回路开关置于户内配电箱,并将户内配电箱装于室内易操作的地方。这样做首先是要将集中于楼梯间的管线分散来布置;其次是可以使入户的管线简单,其余的管线则安全在室内布置;再次是为住户的操作带来方便。
一般住宅的安装容量为6kw/户,住户进户开关选择32A或40A,其进户线截面不小于6Φ2铜芯绝缘线,电度表选用与微机抄表系统接口的宽负荷表10(40)A。在电子时代的今日,很难估计会出现什么新的家用电器产品,特别是厨房用电设备。为适应这种难以预料的发展,除了在厨房设置较以往多一些插座外,其供电回路的容量也适当放大,可视住宅面积大小,配电线路选为:BV-3火4111时。对于面积较大的高级住宅,其安装容量按家用电器的设置累计而成,通常10kw以上。单身公寓面积稍小,其用电量为3-4kw/户。
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日,提高用电可靠性、缩小停电范围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有些设计中,应给予厨房用电一个专用回路,其上设置n=30mA的漏电断路器;客厅、餐厅及卧室用插座则由另一回路供电,其上亦设IAn=301llA的漏电断路器;照明、空调用回路不设置RCD,原因是它们可视为固定安装设备(不含插头、床头灯等)不会像电吹风、电熨斗这些时常要拔出插入的设备,使人们有发生间接触电事故的可能。如果照明、空调配电线路发生漏电,当漏电电流达到300mA时,则电流总开关跳闸,防止电气火灾发生的可能。
三、安全接地制式
安全的接地制式是住宅及人身安全保障的重要防范措施。住宅小区一般是成片规划形成的建筑群体,因此,一个住宅小区内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配电系统接地式制式。住宅的接地系统一般分为TN,TT两种基本形式,而TN系统又分为TN-S,TN-C,TN-C-S三种。TN-C系统不适应于住宅小区,因为这种系统没有单独的PE线,只有与中性线合二为一的PEN线,而住宅楼是无专业电工管理的公共建筑,如果维护管理不当,使PEN线中断,将使设备外壳呈现220V对地电压,TN-C-S系统在小区内可以使用,但不推荐使用。因在电源进住宅楼之前,先将PEN线做重复接地后分为PE线与N线而PEN线的工作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流或故障电流)常会使PEN线带电位,不利于安全,也会对一些敏感的家用电器产生干扰。
TN-S系统的PE线与N线从电源侧就始终分开,接地故障电流与PE线为返回电流的通路,短路电流较大,可用熔断器、断路器来切断电源,防止电击事故。但PE线在全系统范围内连通,一旦某住宅出现故障电压,就可能沿PE线传至另外几处住宅楼,如果另外几处楼内未做总电等位联结,则有可能发生电击事故。
TT系统要求每栋住宅楼都有独立的专用接地极和PE线,各栋楼的PE线在电气上无任何联结,故障电压决不会自一栋楼传至另一栋楼,但TT系统以大地为故障电流返回电源的通路,故障电流很小,必须采用对地故障反应灵敏的漏电保护器(RCD)来防止人身电击。必须注意:装有RCD的支路与不装RCD的支路不应使用公共的接地极与PE线,否则当未装RCD的回路发生漏电时,会通过PE线传到装有RCD的设备外壳上,因RCD不动作而造成电击事故。
四、防雷技术
【关键词】电气设备;用电安全;保护
1、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1.1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1.2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电气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电气设备的结构有缺陷,安装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因此,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有以下要求:
(1)对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
(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6)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
(7)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措施'>安全措施。
2、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3、电气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将接地装置拆除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任何电气设备上的标示牌,除原来放置人员或负责的运行值班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准移动。不准靠近或接触任何有电设备的带电部分,特殊许可的工作,应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中的有关规定。湿手不准去摸触电灯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安全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外)。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不完整或带电部分外露时,应立即找电工修好,否则不准使用。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并进行急救。如在高空工作,抢救时必须注意防止高空坠落。
4、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电气火灾通常是因为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接头松动、过载或短路等因素导致过热而引起的。尤其是在易燃易爆场所,上述电气线路隐患危害更大。为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1)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有无电火花发生,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性能是否可靠,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2)合理选用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防爆电器,绝缘导线必须密封敷设于钢管内。应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选用、安装电器设备。
(3)保持安全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是电气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防止电气火花和危险高温引起火灾,凡能产生火花和危险高温的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高温是引起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为控制过大的工作火花和危险高温,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5)通风。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运行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通风,以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其通风系统应符合有关要求。
(6)接地。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接地比一般场所要求高。不论其电压高低,正常不带电装置均应按有关规定可靠接地。
关键词:电气系统 安全分析 安全控制
在正常运行时也要准备好出现事故,对电气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预先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处理的对策,即所谓“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为了保证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在正常情况下有关的运行参数应满足运行界限的要求,其中包括备用容量以及按静态和暂态稳定确定的一些安全界限等,并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一、电力系统的安全分析
安全分析的功能就是评估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安全。需要时提出使系统保持安全运行的校正、调节和控制的措施。安全分析中的预想事故是根据短时间内出现故障的概率及其对电气系统安全性的影响来确定,一般包括断开输电线路或变压器、断开发电机组、单相接地、相间或三相短路故障等。
安全分析分为静态安全分析和动态安全分析两大类。静态安全分析用来校验事故后稳态电气系统运行方式的安全性;动态安全分析是分析系统故障后的动态转移过程,判断是否失去稳定。在线安全分析贵在及时,对于分析计算首先要满足快速性的要求,在计算精度上可以不像正常离线计算那样高。
1、电气系统的静态安全分析:电气系统的静态安全分析是对一组可能发生的预想事故进行在线计算分析,校核事故后电气系统稳态运行方式的安全性。在预想事故的状态下,如出现有功功率不平衡、系统解列,则应校核频率变化是否超出允许值。静态安全分析需对预想事故下系统元件过载及节点电压偏移等情况进行校核。
计算电网潮流的有功—无功分解法,简称P-Q分解法,是在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法的基础上,考虑了电气系统的特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抗远大于电阻,系统中的有功功率主要与各节点电压的相位角有关,而无功功率主要受各节点电压幅值的影响,从而对潮流计算式作了适当简化。迭代计算时节点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只用于修正节点电压的相位角,而节点的无功功率不平衡量只用于修正节点电压的幅值。
2、电气系统的动态安全分析:动态安全分析的任务是校核预想事故后系统是否仍能保持稳定。由于常规的稳定计算工作量很大,难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快速的、能适应实时性要求的稳定性判别方法。目前取得初步成果的有模式识别法和李雅普诺夫法等。
模式识别法事先对电气系统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各种预想事故进行大量离线模拟计算,得到系统稳定与否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选取几个表征电气系统运行特征的状态变量,一般选节点的电压和相位角,构成一个稳定判别式。将表征电气系统特征的状态变量代入稳定判别式,所得系统稳定与否的结论与离线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在线应用时计算机只需将实时测得的系统有关特征状态变量代入稳定判别式,即可判定系统是否稳定,十分快捷。
3、电气系统状态变量电压相量的动态监测:电气系统中各主要节点的电压相量是电气系统运行的重要状态变量,若能实时动态测得这些相量,则对监视和分析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特别是有关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的判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系统中的正弦量电量信号用相量表征,其幅值的测量虽不十分困难,但相位角的测定却取决于全系统统一的基准时间参考点,系统中各节点都必须依据同一时间参考点同步地进行测量。基准时间如相差lms,对于50Hz的工频正弦波,就会有18°相位角误差。
为使全系统各个相量测量点能在同一时刻获得足够精确的同步脉冲,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发出的授时脉冲信号。GPS全天候24小时工作,向地球发送高精度的时间信息,覆盖全球。GPS接收装置从收到的GPS信息中可以提取到两种信号,一是每隔1s的脉冲信号1PPS,它和国际标准时间同步误差不超过1μs;二是从串行口输出的与1PPS脉冲前沿对应的国际标准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即1PPS的“时间标记”。
二、电气系统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指在电气系统各种运行状态下,为保证电气系统安全运行所进行的调节、校正和控制,主要包括预防控制、紧急控制和恢复控制。
1、预防控制:正常运行状态下系统中发电和用电的功率保持平衡,电压、频率和各种电力设备都在规定的限值内运行,同时还具有相当的裕度,但为了防患于未然,针对安全分析中发现的隐患,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安全控制措施,如调整电网的结构和线路潮流、改变机组出力、切换负荷等,以避免预想事故出现时造成严重后果。
2、紧急控制:当电气系统因遭受重大扰动而进入紧急状态后,系统的电压、频率和某些线路的潮流等可能严重超限,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系统可能失去稳定。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安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抑制事故及电气系统异常状态的发展和扩大。尽量缩短事故的延续时间,减少对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的影响,使电气系统能维持和恢复到一个合理的运行水平。紧急状态安全控制首先是依靠继电保护快速地切除故障。为了防止事故扩大、保持系统稳定,可以采用的紧急控制措施有: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调整同步补偿机和电容器,事故低频自动减负荷等。
经过紧急控制之后,电气系统有可能恢复到一个合理的运行水平。但在紧急状态下,如果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或初始时的干扰及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十分严重,则系统也有可能失去稳定,解列成几个子系统。
3、恢复控制: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后,通过紧急状态的安全控制,由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运行人员的操作将事故隔离,电气系统就处于恢复状态。面临的任务是将解列的子系统重新并列,并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将它恢复到正常警戒或正常安全状态。
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恢复应是一个有次序的协调过程,一般是先使各个子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恢复正常,消除各元件的过负荷状态,然后再将解列的子系统重新并列,在恢复过程中,要防止因操作而引起某些元件发生过负荷。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气设备;安全用电;电气事故;接地;防火灭火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15-03
1 电气设备分类
照明设备(电光源)。
弱电设备(电话、手机、音响、网络、报警设备等)。
空调与通风设备(脑制冷、温湿度控制装
置等)。
运输设备(运输电梯等)。
供配电设备(变压器、发电设备等)。
动力设备(吊车、搅拌机、水泵、电梯等)。
2 电气设备常见的几种事故形式
近年来,电气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设备事故、爆炸事故、人身事故、电气火灾事故等;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电和静电事故、射频伤害、电路故障,而这4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不管哪一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压、电磁场的能量有误而释放或转移造成的。
3 电气事故产生的原因
电的发明不但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欢乐,而且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但如果用电不当或违章用电,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和不幸。从电气产生的事故来看,电气事故可分为电流击伤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雷电伤害事故、静电事故和电气设备事故。
3.1 电流击伤事故
电流击伤事故一般指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未按正确的操作程序操作,导致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亡的事故。在高压触电事故中,当人体与带电体达到一定距离时,就开始击穿放电,让距离内的人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3.2 电磁场伤害事故
电磁场伤害是指在强电磁场的长期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而受到的不同程度伤害。高频电磁伤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比如会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记忆衰退等,同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严重影响。
3.3 雷电伤害事故
雷电事故是不可阻拦的自然现象,我们只能减少在雷电中引起的事故。如果不提前做好防范,很有可能发生雷击导致电气设备爆炸,那样对人畜伤害的威力不可想象。
3.4 静电放电事故
静电事故一般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防范未处理好,导致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很有可能产生放电或点击引起爆炸。
4 电气操作注意事项
人身触电事故是电气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维修不彻底、设备不合格、违反操作规则、操作人员无经验或缺乏相应的电气安全知识等。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用电事故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所以有必要在此进行探讨引起广大群众的警觉。而对电气设备操作的工作人员,应该熟记并履行以下各项职责:无电气设备操作上岗证的不准上岗操作;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有关安全制度,不得违章作业;对所管辖区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要负责,保证正常作业;认真做好巡视、检查,第一时间消除隐患;制止一些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的指挥。
除此之外,在技术方面也有所要求:(1)对祼露于地面或外面,对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其他带电部分的物体应该保持一定安全距离。(3)易产生电压的电气设备,应装有避雷针或避雷器等保护装置。(4)低压的电力系统应该提前装备接地、接零的保护装置。
5 电气设备的防火事项及灭火常识
再好的预防措施也不能完全消除用电引起的多种事故,而一旦出现事故一般都是电气短路占的比例重,电气火灾通常又是因为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接头松动而发生短路等原因引起的,这种事故在易燃易爆的地方危害更大。为防止电气火灾事故问题的严重扩大,务必掌握一定的防火措施。
5.1 要时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
如接头是否松动,有无电火花发生,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5.2 要合理选用电气方面的设备
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防爆电器、绝缘导线用钢管密封。
选择安全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是电气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防止电气事故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3 日常运行
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电气设备。
5.4 通风
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为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在运行电气设备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电气事故引起的火灾一旦发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电气设备一旦发生火灾时,着火的电器、线路都有可能带电,为防止慌中逃生或灭火时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
如在紧急生产或运行中不能停电,或其他特殊的原因不允许断电,灭火时应必须选择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使用二氧化碳、二氟二溴甲烷灭火器等进行灭火。救火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必须穿着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
了解灭火时的最佳距离。用不导电灭火剂时:10kV电压时,喷嘴与带电体距离应不小于0.4m;35kV电压时,喷嘴与带电体距离不小于0.6m;若用水灭火,如果电压在110kV以上,出水口与带电体必须保持3m以上的距离;220kV及以上距离应该不小于5m。
6 改良电气设备,确保安全用电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对电气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做好接地、绝缘、间距等这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外,随着自动化元件和电子元件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对漏电、触电等用电装置的改进。再者电气安全人员得益于电子学、电磁学及控制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设备的安全用电也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要求,市场用三种安全产品作为标志面世。
6.1 电气自动安全隐患探测与自动警告型(澳大利亚Xtralis ICAM为代表的吸入式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
现在一些新型的电气产品不仅能及早地发现电气安全隐患,并以多重告警来提示其严重程度,帮助电气维护人员第一时间检查出问题。
6.2 电气问题智能识别以及自动恢复型(意大利GEWISS公司的自动重合闸低压开关系统)
一些特殊环境采用无人值守工作环境,一旦设备出现电气安全问题,此产品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恢复的电气干扰进行检测识别,并自动将负载设备从分断状态切回到工作状态中,这不仅能节省电气维护人员的操作时间,而且减少了人员的危险系数。
6.3 侵袭电气安全消除型(德国OBO公司的雷电及浪涌过电压保护系统)
当一些电气安全产品对使用的电气产品产生干扰时,它可以进行自动识别并加以排除。
7 结语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现在更多的额发电厂加强了对电气设备的管理,但是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为了提高电厂经济效益,就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所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从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以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着手,争取不断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发电厂的进一步发展。
一、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必要性
电气设备是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果直接关系着电厂的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效益。发电厂一般电气设备数量都比较多,并且规格型号各不相同,设备构造复杂,在运行时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确定管理措施,争取能够以最为合适的方式来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另外,发电厂电气设备选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以及报废整个过程管理工作量巨大,为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就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并从管理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总结,不断完善管理方案,争取能够提高设备用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保证设备的性能以及精度,实现生产的现代化[1]。同时,电气设备性能的优化,对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电气设备安全接地
1.工作接地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可以将电路中某一点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进行可靠性接地处理,例如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某一点接地等,能够有效降低人体接触电阻。
2.保护接地
对发电厂电气设备进行保护接地处理,即在正常情况下将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进行可靠性接地。如果没有对电气设备进行接地处理,一旦绝缘损坏、电流经人体电阻Rr、大地与线路对地绝缘电阻Rj构成回路,在此种情况下若是线路绝缘电阻损坏,电阻Rj变小,则流经人体的电流增大发生触电事故[2]。而将电气设备进行保护接地处理后,虽然有一相电源碰壳,但是因为人体电阻要远大于接地电阻,因为经过人体的电流实际上很小,而接地装置流经的电流则很大,避免了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
3.保护接零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等部位与零线进行可靠性连接,可以起到保护人身以及设备安全的作用。在发生一项绝缘损坏碰壳时,因为设备外壳与零线相连,就会造成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会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及时动作,通过切断电源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3]。另外,对于没有进行接零保护处理的设备,对地短路电流不一定可以使线路中保护装置动作,能够起到的保护作用得不到保证,由此也就容易影响到接地系统的性能,并产生故障,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必须要明确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必要性,并且从实际出发,结合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完善设备安全运行技术管理措施,争取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首先,应建立电气设备登记制度,对所有投入运行以及闲置的设备进行详细的记录,根据不同设备运行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其运行疲劳程度,进而才能安排有效的维修养护管理。其次,应建立完善班组管理平台,以班组为单位,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提交、分析,通过多方讨论来确定最为有效的管理措施,去除设备安全运行的威胁。最后,以先进技术进行管理,即积极引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实现资料共享,通过技术平台来了解不同型号、种类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以及具体解决措施,通过各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争取不断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加强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第一,在电气设备日常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合上电流时,必须要先合隔离开关,然后再合负荷开关;在分断电流时,需要先断开负荷开关,然后再断开隔离开关。第二,避免电气设备受潮,如果设备使用环境相对潮湿,必须要采取防潮处理措施。并且,因为设备运行时发热严重,还应做好通风散热处理,周围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保证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性。第三,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接地,完善设备安全运行所需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等。其中,对于可能遭受雷击的设备,必须要做好防雷措施,对于存在运行故障的设备,必须要及时进行检修,避免带病运行。
3.加强运行人员管理
设备操作人员也是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专业能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以及出现故障后能否有效处理。一方面,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职前培训,使其具有维持设备安全运行的能力,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以班组为单位应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将日常管理维护责任落实到人,从设备运行安全隐患入手,制定安全管理方案。
四、结束语
电气设备是影响发电厂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以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效率,增加电厂经济效益为目的,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争取能够推进发电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君.发电厂班组安全管理浅析[J].技术与市场.2012(08):59-60
[2]张春阳,徐刚,李世龙.龙滩水力发电厂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经验浅析[J].红水河.2012(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