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

第1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县农林畜牧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攻坚日常工作。并明确一名副职具体分管扶贫攻坚工作。

二、科学规划,周密部署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县农林畜牧局扶贫攻坚专项方案》,明确了扶贫任务,即:完成15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让至少1000户贫困户每亩增收200元;通过养殖业发展,带动1100户、3500多人脱贫;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带动200户、600多人脱贫;大力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年完成培训1200人次;完成普免畜禽400余万只(头),让已养殖和有养殖意向的1500户贫困户获益。并将任务落实到分管领导及责任科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按照制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节点,制定月推进计划,领导小组实行周一例会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确保了扶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大力开展优质粮食产业扶贫工作。我局在项目计划中,优先安排贫困户相对集中的乡镇和村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共在孟岗、樊相、恼里三乡镇完成高标准良田建设15万亩,帮助1258户贫困户受益。其中,孟岗9个村329户贫困户受益;樊相镇13个村376户贫困户受益;恼里镇25个村553户贫困户受益。二是积极开展养殖产业扶贫工作。我们在各种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给帮助贫困户的养殖企业(合作社、专业户),形成项目向企业倾斜、企业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机制。**年我们争取到的各类养殖项目资金1669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畜牧产业类项目600万元向牧原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倾斜扶持,秸秆养畜项目140万元补助三阳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株玉米青储示范项目5万元补助东文养殖专业合作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54万元补助**县丽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认定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免费享受到3年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流水养殖项目资金补助70万元。一、二、三融合试点县项目800万元将向河南**集装箱养鱼、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县晨浩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帮扶贫困户的企业倾斜。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25户贫困户、4850人通过进场务工或者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参与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并受益。其中,孟岗姬永臣专业户吸纳贫困人员1人(养羊)进场务工,**县晨浩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5户贫困户进场务工,河南**集装箱养鱼带动612户贫困户参与分红或务工。三阳畜牧专业合作社采取到户增收的形式为581户贫困户代养肉羊;**县安生养殖专业合作社为12户贫困户代养肉牛;**县万鑫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为7户贫困户代养肉兔;河南省扬硕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18户贫困户代养肉驴;张三寨村支书杜百行安排2个贫困户寄养肉羊;**县丰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虾、螃蟹)采取到户增收、年底分红的形式带动赵堤镇河里韩、小寨村38户贫困户受益;赵堤瓦屋寨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牧原春养殖有限公司合作,由瓦屋寨村为贫困户提供无息贷款,牧原春免费提供养殖场地,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等,养殖肉牛55头,贫困户年底户均增收9700元;河南省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方里)通过小额贷款(每户3万)公司担保、国家贴息、贫困户参与年底分红的形式帮助236户贫困户受益。贫困户通过与企业入股分红、到户增收、联合养殖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达到增收脱贫的目的。三是开展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年我们争取到各类种植项目资金6855.83万元(其中河南省支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重大技术推广补助资金352万元、大型沼气工程3155万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500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00万元、江河农业农业结构调整项目100万元、“一喷三防”355万元,优质苗木培育项目40万,科技兴林10万,科技推广12万、林业生态省工程建设项目21.9万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项目83.93万元、林下种植100万元、林下药材17万元、油料备增奖励扶持项目30万元、**年深耕补贴项目79万元等项目资金将积极向符合条件的扶持帮助贫困户的豫长农业合作社、谷稻香农业合作社、付氏农业、**新行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进行了倾斜)。同时为加快葡萄、冬枣、莲藕产业化发展,实行了贷款贴息、保费补贴、新品牌奖励等优惠政策,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受益脱贫。

全县已有447户贫困户参与特色农业的生产经营,1260人受益。进场务工27人(轩轩农业合作社安排贫困户进场务工2人;**县绿都合作社安排贫困户进场务工6人;**县荣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4户贫困户葡萄种植、**县付氏种植合作社吸纳5户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吕金安(西瓜种植)吸纳2户贫困户进场务工;河南省宏伟农业生态种植有限公司吸纳4户贫困户进行果树栽培;新乡市众和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田园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分别吸纳1人、3人进场打工)。到户增收1233人(河南省光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98户,河南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105户,**新行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到户增收葡萄种植105户,河南牧源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61户、赵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55户,豫长农业合作社祝岗领资助赵堤1名贫困户2个养鱼集装箱和1000元现金)。四是加强种养技术扶贫。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共有357名贫困人员有意愿参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其中,意愿参加蔬菜技能培训38人(满村1人、苗寨3人、佘家3人、武邱29人、赵堤2人)、意愿参加食用菌技能培训18人(满村3人、苗寨1人、佘家1人、武邱12人、赵堤1人)、意愿参加瓜果技能培训42人(满村、孟岗各2人、佘家6人、武邱32人)、意愿参加果树技能培训16人(孟岗、赵堤各1人、武邱14人)、意愿参加花卉技能培训18人(方里7人、孟岗3人、佘家2人、武邱5人、赵堤1人)、意愿参加肉牛养殖技术培训22人(方里1人、武邱18人、赵堤1人)、意愿参加肉羊养殖技术培训210人(方里、满村各9人、苗寨100人、佘家5人、武邱86人、恼里1人)。我们针对贫困人员的需求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截止目前,我们先后在苗寨、常村、孟岗等乡镇开展了种养技术培训,共计培训2419人次,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让所有有受训意愿的贫困人员掌握一定的种养植技能。五是开展疫病防控扶贫。我们组织防疫员对全县444个行政村10800户贫困户进行排查,全县贫困养殖户1641户(其中养牛户31户、养羊户335户、养猪户93户、养禽户1264户)。我们将其登记在案。并对1641贫困养殖户统一安排,实行六个中心站包乡,防疫员包户机制,在今年9月10日开始进行秋季免费防疫,全县1641户贫困养殖户全部完成免费防疫。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局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打好扶贫攻坚战。

1、继续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计划完成5万亩,使300户贫困户每亩增收200元。

2、开展项目建设带动扶贫。依托河南胜雪高新农业哟普限公司、河南融余农业有限公司、河南水投的项目建设,带动350户贫困户脱贫;依托“一喷三防”项目使全县贫困户每亩享受补贴5元。

第2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2014年3月4日,云南东北部的大山深处,气温30℃,海拔1800米。

一群小脸被阳光晒得黑红的孩子,正围着几个精巧的模型盯着看,不时小心翼翼地伸手,碰碰这,掰掰那。这里面既有“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也有金光闪闪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甚至还有几台各色涂装的导弹发射车。

“那是地球仪吗?”头发乱蓬蓬的杨洪涛抬起亮晶晶的黑眼睛,怯生生地向担任讲解员的大哥哥问道。他今年14岁,但个头明显要比大城市的同龄孩子矮一些。“不,那是月球仪,你仔细看,那上面有很多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这是哥白尼,这是祖冲之。”小洪涛腼腆地笑了,转头钻进了孩子堆里,引起更多童真的笑声。

这里是昆明市东川区一个被光秃秃的红色群山环抱的村庄。这个地区年日照量居全国第二,但慷慨的阳光并没有给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这里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地质灾害频发,开车去东川城区要跑两小时盘山路。差不多每两户就有一户贫困的现实就像漫山遍野的剑麻一样,随处可见。

当从航天科工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单丽英的手中接过慰问金时,在杉木小学上三年级的王美兰,竟小声抽泣起来。挤在低矮房门口的一群大人里,也有人悄悄擦了擦眼睛。

“好好学习,长大了让家里生活更好一点。”单部长握着王美兰的小手鼓励她。王美兰的母亲身体残疾,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父亲在很远的铜矿上打零工,收入微薄。她家是一间小土坯房,屋子里黑得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类似的人家,单丽英带领的扶贫工作组共走访了六户。他们给孩子们送来了慰问金,送来了新校服、新文具、新桌椅,还有即将开始建设的三层楼的新校舍。等到今年8月建成后,这两百多孩子就将彻底告别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临时活动板房校舍,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航天人的扶贫梦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是个山多田少的穷区。经过上千年的伐薪炼铜,东川森林植被稀少,干旱、洪涝、冰雹、凝冻、低温冷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的影响,截至2011年底,东川区有贫困人口近12万人,超过全区人口的1/3。由于贫困面大,东川区自身又十分缺乏教育资金、技术和人才,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东川区6岁以上学龄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的比例为29%,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数的比例为8%。全区具备科学素质人口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制约该区脱贫的重要因素。

按照国家扶贫办的要求,根据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1年~2020年扶贫工作计划的部署,三院从2011年起,对口帮扶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落实中央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对充分发挥航天企业优势,重点从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等方面,为定点扶贫地区提供更多支持的相关要求,充分借鉴2010年5月,集团公司团委组织赴青海湟中县开展“关爱外出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活动经验,经与东川区政府、区团委和相关部门的深入沟通,结合东川区在基础教育和科学文化普及方面的急迫需求,三院团委决定开展“航天文化进东川”志愿活动。

作为三院在东川区扶贫的重点工程之一,航天杉木小学是集团公司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帮扶重点,目前已经成为当地航天形象的代表。

在前期的沟通中,学校表示希望三院以科普的形式,组织一次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和渴望。针对学校课桌椅老旧、文教用品不足、贫困学生增多等情况,三院团委适时向全院青年和职工发出了向东川区贫困学生捐款献爱心的号召。短短3天,就募得爱心捐款30余万元。这些善款将分批投入到当地的扶贫助学活动中去。

把希望种到大山里

3月4日上午,“航天文化进东川”活动在东川区杉木小学操场正式启动。三院党委工作部、院团委领导,东川区副区长威洛斯,团区委、区科协、区教育局等相关领导和200多名航天科工杉木小学师生一同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三院党委工作部领导介绍了本次“航天文化进东川”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和对东川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两部分。三院党工部领导表示,在本次活动后,三院将进一步延展志愿者支教和科普展览两项内容,将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刺激东川区科普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他们还表示,集团公司和三院将竭尽所能,充分利用自身在科技领域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扶贫工程,帮助东川区早日摆脱贫困。

昆明东川区领导表示,十分感谢集团公司和三院长期以来对东川扶贫工作的各种帮助。目前,集团公司和三院启动的三项扶贫工程均进展顺利,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扶贫工程将成为东川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基地。他们还表示,本次“航天文化进东川”活动,是东川区借力航天科技文化品牌,改善东川科普工作局面的重要活动,表示将全力支持活动继续在东川区全境深入开展,造福区内群众。

航天科普活动主要包括航天科普大篷车和航天青年志愿者讲座两项内容。

三院从全院报名的有一定特长的志愿者中挑选两名青年,对航天科工杉木小学学生普及航天知识,用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印证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讲授航天传统文化和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故事,树立爱国奉献的良好品质。

由于航天科工杉木小学师生在普通话掌握和重要程度上均显不足,青年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在学校进行了普通话讲座。主要讲授普通话的用处和重要性,普通话基本要领和典型不正确发音等内容。讲座完成后,三院团委向学校捐赠普通话教材和视频资料,供后续学习辅导使用。

三院团委向东川区科协租借了一辆厢式车,作为“航天科普大篷车”,还组织设计了20块航天科普展板,收集购置10余个航天产品模型和几部航天科普电视片,在东川区中心街道、各山区乡村进行流动科普展览。

为了延展此次活动,三院团委还将继续选派青年志愿者,对口航天科工杉木小学,进行定点支教活动。航天科普大篷车内相关实物在流动展览结束后,交由东川区团委(科协)管理,三院还将根据需要补充各类实物,用于筹建东川区航天科普博物馆,作为该区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使用。

第3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把握重点,抢抓机遇,XX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全年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243个村,总投入达5815万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63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18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805万元实施187个村,市级财政配套540万元实施36个村,区县筹集财政资金290万元实施20个村。截止11月底,省级第一批50个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第二批135个村、市县筹集资金实施的56个村建设任务已完成70,省年底追加的2个重点扶持村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方案。预计今年243个村整村推进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在项目区新建和维修公路40条168km,桥涵52座,人马驿道9条25km;建成输电线路49件125km,配套变压器34台;建成三面光水沟27件101km,人畜饮水管道119件542km,水塘(池、窖)550个8155m3;新建沼气池340口,节柴灶191眼;发展经济林果1.5万亩,特色作物1.16万亩。引进推广优质种畜禽1.26万头(匹、只)。开展科技培训267期1.16万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使13410户56031人受益,新增灌溉面积2202亩,改善灌溉面积11610亩,新增基本农田地3220亩,解决1.9万人、4万头(匹、只)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1005户4169人用电、521户2287人的生活能源,820户3450人通路困难。项目区贫困群众新增粮食361万kg,农民人均增收191元。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一是在三个省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输出质量和效益。XX年度1200人的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XX年度市级、宁蒗、永胜3个基地将培训2200人,每人补助800元,共投入财政资金176万元。目前XX年度培训正在进行中。为提高培训质量,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其中:每个基地6万元,奖补经费2万元,为三个基地开展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确保了培训质量。经过基地培训并取得技能证外出就业人员,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梦。二是认真做好引导性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引导性培训计划5000人,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其中:宁蒗县XX人、40万元,永胜县3000人、60万元。为实施好这一项目,市、县扶贫部门对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负责输出就业工作,两个县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将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三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今年全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输出7200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培育支撑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省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有效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扶贫到户贷款对贫困农户的瞄准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XX年产业扶贫投入达到20865万元:

一是发放小额信贷9000万元,覆盖381个村委会、8113户33309人,扶持农户发展种植业7.2万亩,养殖业4.6万头,扶持加工业24个。二是投放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共8000万元,1000万元以下项目6个共2500万元),集中扶持了××三川火腿有限责任公司、××红土地天然植物油开发有限公司、宁蒗女儿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玉龙县拉市万强综合经营部、华坪县升华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华坪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牛奶有限责任公司、永胜滇峰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永胜雷特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益多乳业有限公司等10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三是继续积极稳妥的抓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发放村级互助资金200万元。其中:永胜100万元,在4个乡7个村小组实施;华坪100万元,在2个乡10个村小组实施。通过无偿投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民管民用、民受益的方式,增加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四是积极争取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XX年度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为350万元,项目批复后,将实施鲁甸乡中药材产业扶贫、宁蒗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等6个项目。

(四)实施易地开发扶贫,解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一是切实抓好XX年度1200人易地开发扶贫项目的扫尾工作和验收。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XX年XX人易地扶贫开发项目。XX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开发项目XX人,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其中:宁蒗县1000人500万元,永胜县175人87.5万元,玉龙县230人115万元,华坪县445人222.5万元,古城区150人75万元。各区县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可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部完成。项目实施结束后,将建成安居房400套3.3万m2;新建公路3条2.8km,维修公路8条29km;人畜饮水工程22件,饮水管道40km,配套水池26个248m3;建成输电线路10件17km;建成基本农田3100亩;新建节柴灶251眼;发展经济林果1600亩;举办科技培训20期1500人次。易地安置的XX人年总收入可达3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实现1300元,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及时与各挂钩扶贫单位签订了挂钩扶贫责任书。中央、省级机关10个部门继续挂钩3个重点县,全市102个市级单位、390个区县单位挂钩帮扶到村。今年全市社会扶贫投入1159万元。其中,市级各部门挂钩配套159万元;其他各级各部门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约70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项目10个,投入300万元。在贫困地区建成一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解决了贫困地区实际困难,帮助贫困地区增强了发展能力。

(六)加强革命老区建设,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XX年,省级财政投入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资金100万元(古城、华坪各50万元),县级配套1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28.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85万元,社会帮扶5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3万元(从小额信贷资金中安排),总共投入624.5万元。分别在古城区金山乡贵峰村、华坪县中心镇龙洞唐家营实施。目前,两个项目进展顺利。1.金山乡项目将建设“开南研习所”红色教育基地一个,安居房5户,沼气池50口,公路10公里,发展经济林果1500亩,科技培训12期600人次,项目建成后覆盖老区1962户农户8007人;2.龙洞村唐家营项目,将种植核桃500亩,改建公路1件1.5km,建人畜饮水工程管道6km、5m3水窖40口,建陈列室1个,砖混结构学校一所,房屋改造29户、新建安居房4户,沼气池15口,改厕、改厩33户,标志碑1块,小额信贷51户。建成后使唐家营片区2个村民小组共51户224人基本解决温饱,人均纯收入1200元以上。

(七)集中力量,开展整乡推进试点

今年,我市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总投资7422.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0万元,地方配套整合资金6822.8万元,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实施时间从XX年4月至XX年4月。目前,省财政已下达资金300万元。市县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组织力量编制上报规划,严格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顺利开展:睦科至松坪沥青硬化路面工程全线施工;完成生态树种植任务;永红、米厘和撒坝子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已完成;睦科至松坪35kv并网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并完成了变电站选址征地工作;完成四个村委会70km人饮管线的铺设及部分配套水池建设;完成XX0亩核桃种植打塘工作;完成花椒种植的地块落实,正组织群众进行栽种;种植魔芋1514亩;完成中药材种植2019亩;建成生猪养殖合作社;松坪乡生态鸡示范养殖场,完成三通一平和主体房屋建设等工程;圆满完成1161户村村通电视播放器农户接收器安装工作;沼气池建设已全面动工。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松坪乡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农业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松坪乡经济社会将得到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历史性跨越。

(八)实施安居工程,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XX年度投入财政资金12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200户,每户补助6000元。其中,宁蒗、永胜各100户6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九)加大扶贫宣传和统计力度,营造扶贫开发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宣传了扶贫开发成绩,报道了扶贫先进经验,树立了扶贫先进典型,反映了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确保扶贫宣传的内容既真实准确,又富有时效性。全年由市、县电视台播出扶贫开发新闻、专题9次,编撰××扶贫开发信息16期,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投稿并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共10多篇,营造了良好的扶贫宣传工作氛围,进一步扩大扶贫的声势和影响。

同时,继续开展好扶贫资金项目统计、财政扶贫资金监测统计、贫困村监测统计、灾情统计等统计工作。

(十)加强自身建设,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政治任务和历史机遇,注重思想武装,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研和案例分析,重视检查剖析,找准并解决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全办干部职工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与扶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领导班子领导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抓机遇、重民生、谋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全体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建立和完善了学习、项目资金检查监督管理等15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约束权力、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强化了监督管理。

四是严格开展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树立了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严格按要求开展了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全年公示、通报有关事项20余条。

五是按要求开展了纠风工作,对扶贫资金进行了严格监管,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参加了政风行风热线,认真解答了群众提出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及时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扶贫办主任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现场会和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市今年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加快扶贫进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切实强化管理,实行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各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签订了XX年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考核责任状,与市直挂钩扶贫牵头单位签订了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责任状,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扶贫项目和挂钩扶贫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各区县扶贫办领导分工落实到乡镇或项目上,做到件件项目有人抓,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三)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监管。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我办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制度,严格实施《××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市扶贫安居工程管理办法》等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就位资金。县、乡都设立了扶贫专户,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加强扶贫资金的中期管理,保证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认真执行扶贫资金回补报账制度,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完成后,协调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了扶贫资金的规范管理;实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对扶贫项目和资金分配计划、项目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都进行公告公示。项目实施竣工后又在项目实施地建永久性标志牌,标示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效益,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与市财政、各区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的沟通,对各区、县在资金拨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协调,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就位和专款专用。

(四)以思路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树立大扶贫理念,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以培育稳定增收产业为核心,以村委会为项目区域,集中连片开发,逐村逐乡推进。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扶贫思路、扶贫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扶贫开发任务艰巨。XX年国家已将扶贫标准调整为1196元,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低保政策。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我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绝大部分贫困村生存现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在扶贫难度加大,成本上升的前提下,要实现到202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投入的力度与扶贫任务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与扶贫开发的总体需求差距太大,要真正实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自我发展一个村”的目标,投资标准明显偏低,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是返贫现象突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已解决温饱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基础不牢固、收入不稳定,因灾、因病、因学致贫和返贫现象非常突出。

四是产业扶贫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还未根本打破,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因地制宜培育支撑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依然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个别地方和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认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贫困问题已缓解,大扶贫格局已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已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已不太重要。有少数干部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四、XX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根据当前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XX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

XX年全市计划实施整村推进250个村,其中:积极争取省级整村推进计划200个村,市、县安排实施50个村。一要尽早做好村级规划,编制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围绕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的综合效益,打牢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经济发展两个基础。

(二)加大力度,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

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形势好转的良机,充分发挥3个培训基地的作用,把开展对贫困农民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XX年3个基地计划培训2500人,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引导性培训5000人,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三)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

第4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镇位于流域最下游,地处青土湖边缘,距县城73公里,北与内蒙古阿左旗、阿右旗接壤,西南同县内西渠镇、收成乡相邻,风大沙多,碱大水苦,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是全县贫困状况比较典型的乡镇之一。全镇辖25个村、163个社、3856户、种地人口18215人,总面积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万亩,年实际播种面积不足5万亩,人均2.7亩左右。全镇共有乡村主干通道4条,输水主渠道4条,现有中学1所,高小1所,小学14所,中心卫生院一所,片卫生院两所,但医疗设备简陋落后,医药品种不全,大部分群众小病对付治、大病到外地,卫生保健工作普及面不广,就医困难,各村社之间道路状况差,一遇雨雪天,行走更加艰难。近年来,由于大气环境变化、祁连山雪线上升、上游来水锐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全镇水质矿化度逐年升高,种植品种单一,群众收入增长缓慢。截止年,参照新的贫困线标准,全镇共有贫困人口1.29万人,贫困面高达85.2%,而且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层次低、不平衡、不稳定,因灾、因病极易返贫。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攻坚破难、狠抓落实,调动了群众固守家园的信心,全镇经济步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关井压田、水权配置等各项重点治理工作的落实,农民在传统产业中的收入比重将会降低,加之新的替代产业还未形成规模,调整产业桔构,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已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底子薄,投入不足,致使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干旱缺水,文化科技落后,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比率低,制约了全镇经济发展。因此,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实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的必由之路,是安定民心、疏导民意、化解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政府威信,体现执政能力造福一方百姓的根本所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

2、可行性

镇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担负着扼守风沙侵袭严重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耕地沙化侵蚀十分严重,水质恶化,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导致群众返贫现象严重,返贫户增加。加之我镇地域广阔,适宜各种乔灌木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富裕劳动力多,用工环境相当宽松,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形成了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各界关心,农民积极投工投劳的良好政策氛围和建设风气,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按照减少贫困人口、增加群众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探索创新“生态扶贫”模式,以生态治理为基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项目实施为手段,以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增收产业为重点,以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为模式,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点、线、面结合,县、乡(镇)、村联动,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投入机制,推动整乡推进示范区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的原则,在抓好经济发展项目的同时,搞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兼顾,使全镇基础条件、经济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之路,强基固本,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按照“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先行、基础优先”的扶贫开发思路和建设以高效种养、生态产业为主的整乡推进示范区的产业定位,整合要素,整合资源,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种、养、加上下功夫,加强以水利、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充分挖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源能力,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到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7元,贫困面下降到29%,群众生存条件有所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贫困面貌得到改观。

四、主要建设内容

随着扶贫开发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的不断提出,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为镇群众脱贫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扶贫开发规划要全面解决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项目,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群众满意、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扩大受益面。结合我镇实际,将全镇扶贫规划分类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乡村道路建设

按照民交发()50号文件精神和镇“”通村油路建设编制规划,-年完成通村油路41.6公里,共需资金665.6万元,其中交通局项目投资507.52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58.08万元,实现全镇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2、水利电力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主要以人畜饮水入户工程、节水设施工程为主,全面解决中支、外岔11个村67个社、1195户自来水入户工程,共需资金47.8万元,完成衬砌外岔支渠7.3公里,共需资金146万元,机井沟衬砌4公里,共需资金5.2万元。

(二)社会公益事业

1、教育体系建设。按照“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调整教育布局,同时认真谋划扩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年内完成布局调整工作,由原来8所小学调整到1所小学,扩大寄宿制面。

2、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镇中心卫生院仪器配备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完成14个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共需投资资金56万元。

3、文化体系建设。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和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完成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新建村级阵地、农家书屋15个,需投资资金300万元。

4、社会保障事业。倾斜低保政策,扩大低保覆盖面,重点向贫困户倾斜,截止年6月底,全镇低保户仅为1221户,3170人,占总人口的15%。通过重点支持,到年,全镇低保户覆盖面达到35%,同时,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3年内完成危房改造500户,需投资资金300万元。

(三)产业结构调整

1、养殖业建设:依据全镇农业资源条件,坚持将草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重点抓好退耕还草、品种改良、青贮氨化饲料和饲料精细化加工配制等工作。按照“五良”的养殖标准,建立和完善畜禽防疫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力度,为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在养殖小区和整村、整社推进的村投资引进公种羊1500只,共需资金750万元,配备铡草机3000台,共需资金120万元,修建青贮氨化池596个,共需资金298万元。实行科学养殖,提高出栏率。

2、种植业建设:紧紧围绕节水增收入户六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投资少、见效快、低耗水、无公害的订单农业。主要发展以西辰村无公害茴香订单种植业为产业链条,带动周边村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无公害茴香种植;以洪圣、暑适等村为重点,大力推广一膜两用甚至三用的土壤免耕节水模式;建设以上润村为重点的新品种引进。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年分别在三个片各建一个节水综合示范点和农资专业合作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一膜两用免耕技术推广控制1.5万亩左右,农民技能培训人数达到3千人次,以增强农民实用技术能力。年扩大节水综合示范点6个,按照“三扩、三压、三稳定”的思路,挖掘一村一品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压缩籽瓜、玉米等高耗水作物,扩大一膜两用、三用土壤免耕技术和无公害农业种植面积,稳定茴香种植面积,示验推广葵花种植,实行三年三区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变种植品种单一局面。结合农民培训学校,继续加强培训力度,使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户均1人掌握1-2项技术。

年在农区绿洲内16个村扶持建设规模较大的无公害优势农产品基地,完善服务机制。修建12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民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高产集成技术、配方施肥等技术。普及推广成熟、先进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用科技促增收。

(四)生态保护建设

按照“恢复生态、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要求,推广扩大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模式,依托“三北”四期防护林项目,扩大农田防护林,达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

(五)社会帮扶工作

加强与省、市、县直部门的联络,主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帮扶部门的帮扶作用,并把争取到的各类资金管理好,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劳务输出要根据扶贫办劳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挥镇劳务站“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年度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培训。鼓励他们走出土地、走出家园,实现二次创业。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镇三年扶贫规划,总投资估算3748.1万元,其中依托项目的投资资金3271.96万元,需群众投工投劳476.14万元。

由于扶贫项目属社会公益性事业,镇是最贫困的乡镇,自身无力筹资建设,各项目的实施必须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和群众的投工投劳才能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为了如期实现我镇整乡扶贫开发推进,镇上成立扶贫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落实工作,各扶贫项目建设单位都要与项目领导小组签订项目建设合同,实行双向、双轨管理,形成分工负责,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各自责任。

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请扶贫办、发改局牵头。对每个扶贫建设项目,都要有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工作小组负责实施。道路建设以交通局为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统一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完成全镇46.1公里村级道路建设。水利局要对我镇外岔支渠空流段长、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立项解决外岔支渠7.3公里衬砌。电力局针对我镇低压线路老化问题,从农网改造上给予大力倾斜。确保各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运行,真正使每个项目建设发挥效益。卫生局要加大对村卫生所修建的支持力度;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试点寄宿制的投入支持;财政局在生态建设上给以项目支持、完成年度生态建设。

(三)紧紧依靠科技,抓好典型示范。

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算帐对比、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形式,进一步统一群众思想认识,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扶贫规划的建设中来。农牧局要结合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项目区户有1人掌握一定的技能。畜牧局要依托项目,以“五良”养殖为目标,从品种的引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

第5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主要工作

(一)突出项目开发重点,扎实抓好2014年度项目的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及迎验工作。以实施2014年项目为重点,积极抓好2014年度项目的开工实施任务。一是项目开工情况。2014年度子项目总共32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0个,产业化项目2个。现已基本完成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实施已完成。2015年度土地治理正在财政预审中,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二是资金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年度项目累计完成资金使用640万元(财政资金350万元),占计划总资金1410万元的45.4%,其中财政资金投资到位350万元,占计划财政资金的33.33%。

(二)切实开展2015年度计划项目的前期准备

1、坚持项目计划的科学编报。通过充分调研,初步明确落实开发主体,结合全县秀丽乡村建设工作,调整开发思路和重点,于年初认真编制了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项目计划,并已通过上级农发部门审查。

2、积极开展相关前期准备。坚持“早计划、早准备”原则,进一步落实开发主体,签定开发协议,积极开展2015年度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抓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

(三)组织2016年项目的编审上报工作

我办对应上级开发部门的要求,积极组织骨干业务人员开展调研、筛选和计划编制。

(四)统筹推进各项中心工作

1、按照“三严三实”活动要求,扎实开展“三送”工作。严格按照市、县三送工作要求,选派得力干部深入鹅公镇大风村抓好“三送”工作,建立单位与村、干部与村民结对帮扶机制,全单位联系大风村重点户205户,其中:驻点干部每人50户联系结对,不驻点干部10-25户不等。坚持做好民情日记,实名注册民情网。各种制度上墙,工作计划、内容进行公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一年里,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切实帮助当地村民解决道路、耕地、果园的基础设施项目5个,慰问困难群众和儿童,

2、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3月开始,按照县委“5432”干部结对要求,我办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鹅公镇大凤村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全办共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7户,并按照结对农户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以养鸡、养鸭为主的产业扶贫,帮助农户结合家庭生产资源等情况,选准产业、筹集项目启动资金,启动项目。截止目前,有6户群众开展的养鸭、养鸡、养蜂等项目已验、拨付补助金。其他结对农户的产业项目仍在筹备中。

3、积极开展大风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活动。根据县委安排,我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点为鹅公镇大风村。前期重点整治大风村公路沿线和陈年垃圾堆放点,之后完善了大风村保洁组织、制度和措施。一是创立了大风村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理事会,负责大风村生活环境治理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是完善制度,制定了垃圾治理方案,垃圾分级投放、定期运输、定点投放、常年保洁的相关措施;三是积极开展整治运动。9月之前,开展了陈年垃圾整治,重点在大风村主要公路沿线、村民居住重点区域的陈年垃圾展开集中清理,拉到制定地点堆放、焚烧;10月进行常态化保洁,从9月底开始,我办在每个月底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大风村开展为期2-3天的农村卫生保洁活动,现身引导村民搞好农村生活环境。

4、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完成县里下达的年度招商任务,我办成立“招商工作小组”。半年来,通过广交朋友,积极做好工作。11月12日引进深圳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与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

5、抓好争资争项工作。今年上半年上报土地治理计划1个,实施小流域治理1万亩,总投资1260万元,其中可争取上级财政投资806.4万元。目前,正在跟踪争取中。

(五)认真开展“三单一网”工作

3月以来,我办认真按照县“三单一网”办要求,积极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对照要求开展了行政权力清理情况登记,绘制了各项行政权力工作流程图;10月中旬根据工作实际,认真编报了责任清单,报县“三单一网”办审核。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各方配合

在年初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把农业综合开发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当作引导我县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积极配合我办抓好项目实施,能够利用下镇村调研等机会,深入农业开发项目点指导开发。各项目镇指定具体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抓难点、抓关键。

(二)加大宣传,进一步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好脐橙主导产业开发的氛围

坚持平时汇报与重点汇报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积极利用短信平台、电视媒体等加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派员深入项目镇、村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开发政策,激发群众开发的热情。

(三)规范管理,经常化、制度化抓好年度项目前期工作

坚持年度调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按照“早计划、早准备”原则,落实开发主体,签定开发协议,采取招标制,完成项目的扩初设计和项目实施方案等项目前期工作,坚持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完善各项管理程序,始终把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

(四)加强监督,严格管理

1、勤于监督,严格质量进度管理。一是坚决执行严格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对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执行公开招投标制、监理制;二是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为使开发办干部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加强对挂点干部工作情况的了解,督促开发进度和工程质量;三是实行群众义务监督机制;四是通过扣留工程保证金,督促项目施工队增强质量意识,以确保工程质量。

2、坚持按程序办,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对资金管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要求,实行严格的县级报账制度,坚持财务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四专”管理,资金拨付坚持资金申请、审核、审批的拨付手续,做到一环扣一环,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到工程上。

(五)统筹兼顾,平衡各项工作进度

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开展县里安排的各项工作。坚持“多手抓、同推进”,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项目业务、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争资争项等有机结合,用弹钢琴手法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第6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运行

2016年12月28日,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作为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该系统整合汇聚贵州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实时音视频数据,通过建立多维度分析模型,还原并捕捉陪标、围标、串标等违规痕迹,让交易过程更透明。来自全国的25110个投标企业、2359个机构、3678个委托人、4469个竞买人活跃在贵州各级交易平台,日均交易额达7亿余元。

“贵州”手机APP正式开通

2016年12月28日,贵州省手机正式开通,“互联网+”再添新成员。“贵州”手机APP,包含注册、登录、须知、政策法规、投诉、人民建议征集、查询和满意度评价等功能模块,覆盖全省市(州)、各县(市、区)工作机构和全省各类经济开发区以及管委会工作机构,群众可以按问题属地直接向所在地提出投诉请求,真正开启阳光全覆盖模式。

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正式通车

横跨云贵两省的北盘江大桥2016年12月29日正式通车,云南与贵州之间又一条高速公路实现贯通。

北盘江大桥是杭瑞高速毕都段的控制性工程,横跨贵州省六盘水市都格镇和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交界处的北盘江,由云贵两省合作共建。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该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以东部杭州为起点,贯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至云南瑞丽口岸全程3404公里的杭瑞高速(G56)在贵州境内的路段全线贯通。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5小时左右缩短为1小时左右。

2017年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计划出台

2017年1月8日,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省政府计划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并按照国定标准实现20个贫困县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90个贫困乡(镇)按省定标准摘帽,全省66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2017年,贵州省将以重点区域、重点群体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聚合资源、改进方法、突出重点、集中攻坚。

贵州旅游2017年_局飘红

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2日,贵州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3.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39亿元,与2016年元旦小长假相比分别增长30.94%和36.11%。元旦期间,贵州各地打出“山地公园+冬季旅游”组合拳,推出山地滑雪、温泉养生、乡村体验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山地户外休闲和康体养生度假新需求。

贵州成立勘研中心发展天然气产业

为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贵州省2016年12月30日成立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并由贵州天然气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100亿元的天然气发展基金。中心将以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等为主要任务,重点解决贵州省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中高效钻井与完井、多薄储层改造、多储层合采等难题。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2017年1月1日起,《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自贵州建省以来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条例,对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等违法行为,最高处以50万元罚款。

《条例》突出水资源保护改革创新,实现“三个全国率先”:率先在地方性法规中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率先在地方性法规中要求提高中水回用率;率先要求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河流的合理流量、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

贵州首批普通高中名校长出炉

2017年1月3日,贵州省教育厅公布首批贵州省名校长,来自贵州省各个市州的25人被列入其中。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名校长培养计划”的通知》,“名校长培养计划”人选以两年为一个周期,目前已完成培养培训研修的全部内容。经各级教育局、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省教师发展与质量监测中心考核,省教育厅审核通过,认定贵阳二中段丽英等25人为贵州省名校长。

第7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首届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精神,使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无形文化创造有形价值,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特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条:经过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两年内建立起公司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公司的企业文化成为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合乎文化发展规律的先进企业文化;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企业文化;成为个有行业特征和公司特色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第二条:构建企业理念、企业行为、企业视觉三大识别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完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逐步形成规范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

第三条:本办法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公司企业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

第二章实施步骤

第一条:从现在起至2005年底,公司党委参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围绕“1135”工程,全力培育11种理念,搞好3项建设,实现5个目标。完成本公司的企业理念、企业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出台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三大识别系统的文字表述方案、制度文本和视觉标识,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编写、征集、整理、论证、提炼、综合等方式汇集完成,并印制发行到员工手中,广泛宣传。

第二条:从2006年初至年底,要根据企业实践,全面开展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1、建立企业文化宣传、培训制度。充分运用会议、报刊、广播、板报、音像等各种宣传方式,深入广泛地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要求,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规范、典型案例、英模人物,动员员工积极参与,使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认同。

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必须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方法,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骨干进行重点培训,每年安排一定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2、建设亲民、爱民、富民干部队伍。领导干部要带头更新观念干事业,克服困难求突破,审时度势谋发展,为员工致富出主意、找项目、办实事,兴一方经济、建一方文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在思想上以培育“四有”新人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进行“三观”、“三德”教育和热爱垦区、建设家乡的主题教育;在行为上组织员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垦区员工行为规范》、《垦区员工基本礼仪规范》,教育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打造一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工作积极、奋发向上的员工队伍。

4、加强基层生产单位民主管理,搞好队务公开,建立生产队队长员工民主对话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民主管理办法,搞好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员工群众的工作,构建和谐垦区。

5、按照“全党抓小康、重点抓经济、突出抓环境”的总体要求,开展以“环境治理、修路治脏”为突破口的美化家园活动。围绕增加员工收入,引导员工走好五条致富路,继续加强小康建设。

6、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分别制定领导干部,普通员工的学习培训计划、奖惩措施,灌输学习理念,形成学习氛围;利用“科技之冬”学习培训的平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道德规范“五进队区”活动。版权所有

7、开展党员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开展党员责任区中心户建设活动,搞好“双培工程”,建设过硬党支部,造就能致富的党员,培养致富能人入党。

8、以“绿色家园”为主题,结合节庆纪念日,开展环保活动、三化(净化、绿化、美化)活动、美在农家、文明队区创建等主题活动,打造“绿色家园”品牌。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队区、文明示范岗等文明竞赛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9、营造文化氛围。利用文学、摄影、书法、音乐、体育活动等形式,举办各类展览、比赛,提高人文素质,陶冶员工情操;建立宣传橱窗和板报,定时定期播出、展出,加强阵地建设。培育广场文化。结合单位实际,为员工群众创造文化活动场所(广场或多功能活动室),开展激情广场大家唱、青年歌舞键身,老年舞美秧歌,员工体操等全民键身运动,丰富公司员工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10、以人为本扶贫帮困。开展领导干部、科室“一帮一、一助一”帮扶、节日送温暖、贫困家庭扶贫项目致富、特困家庭助学四项帮扶体系,把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制度化,确保困难职工得到温暖。

第三章职责分工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党、政、工、团四个渠道齐抓共管的方式进行。

第一条:党委政工部制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年度工作计划;策划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组织采写、提炼、展示典型案例、授课安排并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通报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确定三大识别系统的表述及释义,编制《企业文化指导手册》;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通过对外形象宣传,打造企业品牌,塑造企业形象。

第二条:工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员工文化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陶冶员工精神情操,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征集制作场歌、场微、企业标识,2006年5月30日前完成;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

第三条:共青团要结合团员青年的特点,广泛开展弘扬企业文化、提高青年素质、加强青年学习、增强团队建设的各类文体活动,将企业文化的宣传贯穿于工作,落实到青年工作的各项实际当中去。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

定期研究部署企业文化建设重大事项,审定企业文化三大识别系统方案和规范;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统筹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第二条: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工部。

第三条:公司所属各单位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第四条:保障活动经费。企业文化建设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专款专用;各单位应列出专门预算,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所需资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资金,年初由党委政工部提出预算,交财务部门审核上报,经公司批准执行。

第五条:树立先进典型,深入挖掘我公司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案例,用生动事例铸魂育人;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第六条:强化形象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的经营业绩;以统一、规范的方式展示企业标识系统。

第五章考评奖惩

各单位要积极参与公司企业文化三大识别系统的构建,并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在本单位的推进和落实工作。

第一条:孝评标准

1、机构健全。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

2、工作到位。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到重要日程,纳入年工作计划;

3、资金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所拨付资金,专款专用,开支合理;

4、措施落实。每年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有先进典型和经验交流等。

第二条:孝评方法

1、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每年对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孝评两次,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双文明考核范畴。

第8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以来,当雄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抓好各项本职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当雄县总户数10172户,总人数50474人,其中牧业总户数9919户,总人数49683人。截止第三季度各类牲畜存栏53.853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32.0156万头、绵羊15.7742万只、山羊5.6147万只、马4586匹;牲畜出栏3323(头/只),其中,牦牛2394头、绵羊798只、山羊131只;幼畜出生74818(头/只/匹);幼畜成活74257(头/只/匹),成活率99.25%;牲畜死亡8214(头/只/匹),死亡率1.73%;奶产量6789.20(吨);肉产量365.96(吨);山羊绒产量4.55(吨);皮张3761(张)。第二季度当雄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35元,增速为10.1%(国家统计局拉萨市调查队反馈数据)。

二、重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截止2020年6月,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登记的各类农牧民专合作组织共有179家,注册资金共计19.65亿元,成员人数1806人,带动农户3473人,带动贫困1358人。2017年至2019年当雄县共计10家合作社被授予“拉萨市级示范社”称号,获得奖励资金为50万元。2019年10家合作社被评为“2018年度拉萨市两创百家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奖励资金为50万元;1家合作社获得绩效奖励资金10万元;6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自营产品销售实体店扶持资金14.8万元。2020年,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已申报8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申报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2020年度市级示范社”目前正在审核中。

2、改革步伐扎实迈进。截至目前,一是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各乡(镇)在2017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开展2018、2019年清产核资工作,现处于报表填报阶段并于5月14日下发《当雄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当政发〔2020〕29号文件,为按时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奠定基础。二是全面开展草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当曲卡镇当曲、曲登村已解决草场纠纷问题;宁中乡曲才与当曲卡镇曲登村因草场纠纷问题目前正在协调中。三是扎实推进郭庆村牧业改革试点工作。郭庆村通过牦牛入股、草场流转和借资保底形式加入到净土牧场,加快牦牛养殖业发展。截止目前,当雄县郭庆村全村共有牧户274户,其中无畜户和卖断户共计36户,牲畜已入股净土牧场的有158户,入股家庭劳动力共计339人(161人留守放牧,98人外出打工,4人受聘于净土公司,闲置劳动力76人),入股牲畜为1804头,尚未入股的有80户。已实现户均增收66182元,人均增收4135元。郭庆村共流转13万亩草场给净土牧场,每亩以2元标准,年底实现返利26万元。

3、安全监管扎实强化。 一是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由局检疫站牵头,组织相关部门、6乡2镇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45余人(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店、饮食摊点、食品生产厂家、小作坊130家(次),排点产品 400 余批次。在检查同时,对动物防疫法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督促经营者做好索证、索票的管理和规范进货台账。二是推进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为推进当雄县“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由检疫站赴净土牧场和家庭牧场进行“三品一标”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引导我县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产品认证工作。三是加强检疫电子出证监管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共289张,其中动物A证3证、产品A证204张、动物B证49张、产品B证33张。四是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检疫站联合羊八井公安一级民警设卡检查,严防严控,切实承担起内防外堵的职责,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做好对过往运载畜禽及产品车辆的监督检查及消毒工作。出动执法人员57人次,共检查过往车辆1289车次,检查动物 541847万头(只、匹):其中生猪0头、牛1235头、羊26349只、活鸡514263只;冻猪肉8823.4吨、猪副产品684.09吨、冻牛肉8892.03吨、鸡鸭肉378.51吨、鸡鸭副产品595.81吨、羊肉90.96吨,共计消毒运载车辆1289车台。

4、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全县春季已完成免疫注射牲畜481421头(只),其中牦牛291708头、黄牛8385头(含社会牲畜)、绵羊129365只、山羊51963只。二是包虫病犬类投药工作开展情况。截止目前,当雄县已完成犬驱虫投药8轮,共计投4.0750万犬只,犬粪无害化处理共61125斤。三是开展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完善工作。当雄县兽医站储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98万,下发给乡(镇)药物和器械资金约60万。四是兽医站已兑现到第三季度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工资372.2430万元。

5、坚决落实涉农民生是工程项目、资金。一是不断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在建及续建项目共计5个,项目总投2068.56万元。其中,当雄县牧繁农育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639.5万元(下达资金874.56万元);当雄县3个村级兽医室,投资75万元;当雄县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170万元;当雄县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投资500万元;当雄县2018年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449万元。截至目前,3个村级兽医室、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库、5个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乌玛塘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牧繁农育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二是积极落实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草补)。截止目前,已完成2020年度平衡户、超载户、存栏、出栏、全县基本情况,待上级验收通过后兑现2020年度草补资金。正在开展县级初验及信息录入工作。三是积极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前,群众正在自主择机中。

6、扎实做好畜牧业防抗灾工作。一是截至目前,我县乡(镇)及易灾村(居)库存剩余691吨抗灾饲料;县级库存剩余572.52吨抗灾饲料。2020年我局计划分配给8个乡(镇)810吨饲料(先从库存572.52吨饲料里调拨,剩余的从2020年专项抗灾物资资金150万元资金购买饲料后补充)。二是我局科技人员积极开展15场余次的进乡村及学校送科普活动,并于9月1日起利用9天的时间踏遍了当雄各个乡(镇),据统计,本次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向学生和牧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余份,受益牧民群众400余人,学生7530余人。

二、扶贫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当雄县“十三五”期间2016年-2019年共精准扶贫产业项目30个,共计投资13.35亿元,开工率为100%。截至目前,在建项目5个,已完工项目25个,其中项目运营较好10个,运营一般7个、运营不佳的5个、未运营1个、入股项目2个。按照《当雄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我县“十三五”已运营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累计分红1380.67万元,共计带动建档立卡群众13590人次,年人均增收700元;累计实现就业464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6人,建档立卡群众159人,平均月工资达3500元以上;2020年计划实施4个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4个,其中唐纳石膏项目已在格尔木藏青园投产运营。。

2、产业项目运营情况。截至目前,10个运营较好项目为:当雄县民营砂石场整合项目、当雄县时代建筑施工专业合作社商砼站建设项目、羊八井镇鲁登罗桑搅拌站、当雄县布珠农牧民服装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岗嘎卓姆民族服装缝纫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西藏当雄县宁中乡牧场特色产品专业合作社民族服装加工扩建项目、宁中乡糌粑加工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游然朵民族特色酒店建设项目、龙仁乡搅拌站、西藏国际地热大本营;7个运营一般项目为:净土牧场郭庆点、康玛温泉度假村开发项目、纳木措圣水厂房建设项目、高原蓝牦牛产业加工厂建设项目、甲多昂汪温泉开发项目、羊八井镇桑巴萨娱乐中心扩建项目、牦牛主题餐厅建设项目;5个运营不佳项目为:当雄县高原畜产品经销合作社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于6月13日已签订项目转型协议,现全部变更手续及移交工作已完成,于7月15日已运营)、乌玛塘乡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区党委第一巡视组反馈意见中该项目12间门面房闲置,此问题已整改完毕)、天湖四季牧歌(此剧场正在打造升级中,营销工作也正在稳步宣推阶段,观看剧目游客较少)、恰玛利民洗衣店项目(多渠道宣传,吸引顾客)、行者黑帐篷拉多点(多渠道宣传,吸引游客);1个未运营项目为:当雄县羌塘牧人汽车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个入股项目为:蓝色天国资产收益型项目及羌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5个在建项目为:生物水开发项目、姆蓝雪山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7100模具设备提升改造项目、购置7100苏打水系列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廓琼岗日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3、收益分配情况。一是按照《当雄县产业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产业项目实施单位将分红资金存入县产业组临时账户,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根据全县实际情况统筹使用。根据目前我县产业资金拨付情况、各产业项目投入运行情况,2017年、2018年、2019年上缴分红1380.74万元。

2017年13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了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由于8个乡(镇)产业项目分布不均匀,同时为了鼓励积极申报项目的乡(镇),将上缴的分红资金430.49万元(其中包括2015年县级扶持的12家专业合作社的帮扶资金72万元)的8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剩余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并按照我县户均不低于3000元、人均不低于700元的原则,共计发放了分红资金430.49万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3308人、间接带动边缘户3303人实现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大型产业项目1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2个、民营企业项目1个,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64.8万元。其中7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395.36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12.96万元;预留10%作为扶贫基金共计50.78万元,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同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337户(6082人)、边缘户468户(2263人)兑现产业分红资金514.02万元(395.36万元为建档立卡户产业分红资金、112.96万元为产业项目所在乡镇分红资金)。

2019年14个产业项目实施单位上缴分红资金,其中“短、平、快”产业项目11个、大型产业项目3个,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共计上缴分红资金545.29万元,其中50%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安排给全县建档立卡户,共计272.645万元;10%根据《拉萨市关于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拉脱贫指[2019]26号)文件要求,分配至已就业的贫困人口,共计54.529万元;20%分配至产业项目所在乡(镇)(乌玛乡、龙仁乡、当曲卡镇、宁中乡、羊八井镇、格达乡)共计109.0578万元;预留20%作为扶贫基金,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村集体经济或者农牧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共计109.0578万元。并为全县建档立卡户1003户(4200人)、低收入群体267户(1180人)、就业1203户(1972人)兑现分红资金共计436.231万元。

三、牦牛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做好优质品系牦牛细管冻精生产、推广工作。当雄县牦牛冻精站从1月份开始加强种公牛饲养管理(进行补饲和驯化),为下一步冻精生产工作做准备。为了防止重大疾病的发生,保证细管冻精质量安全,对45头种牦牛进行春季免疫注射,免疫率达到了100%。5月开始生产牦牛细管冻精,生产优良品系牦牛(四个品系:斯布、嘉黎娘亚、帕里、当雄)优良细管冻精共4818支。8月在我站龙仁乡夏季牧场选择了20头体格高大、膘情良好、无生殖疾患的应繁母牦牛,经过药物诱导和同期处理,使牦牛集中时间,将后的20头牦牛分成AB两组(A组和B组平均各10头牦牛),A组使用传统的直肠把握法输精,B组使用先进的可视化输精枪进行输精,通过使用不同的输精方式对牦牛受胎率和产犊率的影响,对比选择出最佳的输精方法,进一步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技术。

2、扎实做好牦牛育肥工作。2020年我县牦牛短期育肥任务是6700头,分别由净土牧场、19个家庭牧场和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和高原蓝完成(其中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5户898人)。截止8月底已完成育肥出栏1436头(分别是净土牧场1015头、19个家庭牧场242头、3家育肥专业合作社完成179头),惠及群众981户3100余人,实现总收入1306.1万元,实现户均收入6780元,实现人均收入1350元。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局各类工作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乡村振兴工作。一是部分领导侧重于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有所忽视,部分工作人员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配合方面有所欠缺。二是基层乡村振兴专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对于乡村振兴不了解。三是乡村振兴工作所需的人才匮乏。2、产业项目。一是大型产业项目因周期长,见效慢,二是因当地贫困群众文化水平有限,受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胜任更多的岗位。三是受疫情影响文化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项目建设。一是项目前置手续办理中耗费时间长,加之我县海拔高工期短存在当年无法完成。二是前置手续完成的项目,资金落实慢,存在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工程质量。三是项目实施完成后交接给当地乡镇村组,存在后续管理不到位现象。四是个别项目原材料及设备无法在区内完成采购,加之生产工艺复杂,种类较多,数量较少等客观原因致使采购进度较慢,影响了建设工期。4、动物检疫工作。我县检疫站担负着北大门及羊八井镇检疫点的农畜产品检疫工作。因在检疫点没有齐全的检疫设备、检疫执法车、业务用房等硬件设施,为检疫工作带了不少困难,同时目前县检疫站没有编制,望上级领导部门予以帮助解决。5、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各乡(镇)兽防所专技人员分配比例严重失衡。例如:纳木湖乡牲畜较多,防疫工作任务重,而纳木湖乡兽防所目前只有2名工作人员。二是针对专技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太少、经验不足、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治疗当中。三是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水平不够,面对突发牲畜疫病均处置不到位。四是县兽医站人员编制缺少。6、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牧民合作组织的运作规范化程度低。全县的绝大多数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经济利益不明显,多属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二是合作社成立门槛低、出资额度小,出现量高质低、实力偏弱,甚至部分合作社成为徒有虚名的“空壳合作社”。三是农牧民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多数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制度不落实,内部控制机直薄弱,“内部控权”问题严重,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

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乡村振兴。一是持续推进当雄县“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制定“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整村推进工作方案并下发至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定稿。已完成桑巴萨居委会、郭庆村、巴嘎村3个示范村(居)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正在讨论研究阶段,计划充分结合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内容修改完善可研报告。二是尽快完成《当雄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实施方案(2018-2022)》(下文简称《实施方案》)评审工作。目前,当雄县委农办正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负责同志对接,计划9月底完成《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工作。2、产业项目。一是已起草《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资产运营和收益分配长效机制建设指导意见(草案)》,经当雄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2020年第4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与各项目单位从“十四五”开始签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目标责任书。二是计划当雄县2020年涉农统筹整合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3、项目建设。一是羊八井镇彩渠塘村文化旅游纪念品手工编制建设项目,总投资440万元;目前基建工程全部完成。正在开展产品研发及生产及技能培训。计划9月份全部完工。二是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施工进场,计划2021年6月份全部完工。三是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数字牧区区块链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1383.13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目前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待评审。四是当雄县防抗灾物资储备库4个(地点:当雄县纳木湖乡达布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当雄县纳木湖乡纳木措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乌玛塘乡巴嘎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格达乡羊易村防抗灾物资储备库),涉及资金:691.18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五是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项目4个(乌玛塘乡郝如村、纳木湖乡恰嘎村、羊八井镇桑巴萨村、格达乡羊易村),涉及资金:16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六是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项目3个(当雄县县级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当雄县羊八井镇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涉及资金800万元;正在申请国家资金。4、畜产品的抗灾保供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及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把关及屠宰场的监管工作;二是开展九种疫病监测采样及小反刍兽疫苗注射、秋防疫苗注射工作。三是积极落实第四批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并录入群众实际购买机具的信息,及时兑现购机补贴资金;加快招投标购买抗灾饲草料进度,发放到易灾乡镇及村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开展科技特派员培训及选聘工作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四是建设当雄牦牛科学养殖示范项目,抓紧抓实2020年牦牛育肥出栏工作,实现牧民增收,加大牲畜出栏力度,为应对疫情保证市场牛肉的有效供给,净土公司今年囤1000头牦牛、125吨牦牛肉。争取牲畜出栏量增加至牦牛5500头、羊9650只,按时兑现出栏补贴资金267.48万元(区级补贴资金60%指标文件已下发)待市级补贴资金40%指标下达后立即执行。5、农牧民增收工作。一是抓好示范村和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样板点的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工作。二是抓好畜产品流通、打造畜产品品牌工作,促进畜产品销售实现农牧民增收。三是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营造农牧民增收氛围。重点宣传“三农”政策和我县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典型,为农牧民增收营造良好氛围。 

 

第9篇:公司科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抓好高企和高产培育申报

按照高企申报要件和高产入库条件,提早谋划高企高产培育工作,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摸排和筛选,并进行对标对表、分类指导,上半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其中于6月10日前完成2020年第一批申报,并被市科技局推荐至省高新企业认定管理办公室。同时,积极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兑现工作,奖补资金为160万元,其中市级110万元,区级50万元。

4家企业已纳入高产企业,全区纳入高产企业共计19家。1-5月高产增加值增速-11.8%。

(二)促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注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高校封闭,为更好服务企业,我局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成立线上产学研交流微信群。定期高校技术成果清单,征求企业技术需求,推进企业与高校实现需求与供给信息的对称,明确合作标的,提升产学研的力度和深度。在科宝生物、、华星选矿等分别与中科大、华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积极促成市锂动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中煤远大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与师范大学建筑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三)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

开展辖区内优质企业的走访、分类指导工作,积极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及时组织辖区内企业有效地进行科技型中小企申报备案工作,培育壮大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力争在2019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的基础上争取有数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四)抓项目申报促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宣传并落实科技相关优惠政策,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科技重大项目、研发仪器设备补助等项目,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热情高涨。

持续推进技术合同及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吸纳和输出技术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引导企业及时进行备案登记工作。1-6月份,我区技术合同交易额为2010万元,科技成果登记数15个。

(五)推进绿金科创大走廊建设

积极配合做好市科创办要求的相关工作,及时制定出台2020年工作要点,成立专栏宣传区绿金科创达走廊工作,每月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为全力保障大走廊项目建设进展,建立“招”“落”分离和“融”“建”分离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全程解决项目落地、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厚,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从政府层面看,县区、乡镇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普遍存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的现象;从企业层面看,多数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极低,企业重生产、轻改造,重效益、轻研发。

2.科技与工业、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和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平台较少。高新企业数量依然偏少。2019年,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只有5家,在全市高新企业占比中依旧很低。

3.科技与农业的融合的有待推进。农业农村生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较为薄弱,农业科技推广、科技示范、科技应用、科技扶贫等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与农业大学合力共建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试验站“石榴产业试验站”,目前正在建设阶段,还未投入使用。农村科技进步和乡镇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滞后。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切实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精准分析我区科技在发展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及突出短板,研究对策措施,积极争取主要领导支持,凝聚各相关单位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科技工作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科技工作尽快上水平、上台阶。

(二)深化产学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辖区内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创新模式,完善机制,推动我区企业尽快实现质量及数量上的新突破。

(三)强化政策支持,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指导、帮助企业申报省、市扶持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全面提升研发投入占比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时,力争高企和高产工作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有新进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