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研修日志数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修日志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修日志数学

第1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3、深入理解小学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

4、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数与代数教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讨论交流。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四、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 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研讨、上课认真观摩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养。

3、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4、每天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认真完成作业。

5、钻研教学专着,努力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读后反思。

第2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中国大地,各地的课程改革也已轰轰烈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新课改,我们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能行吗?学生如果能探究出结论,要我们教师何用?

通过研修,消除了我的顾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乐学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所以从这一点看来,地理的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同样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考虑不同学生的求知要求,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通过远程研修平台,我们能够和全省的专家们、同行们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快捷和便利的学习方式,也将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的视野更加宽阔,思路更清晰,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迎刃而解,通过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态度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研修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第3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团;校本研修;模式研究

1.校本研修的界定

专家团在本文是指:县进修学校、县教研室、乡镇教研员、各校名师、学科带头人中选出理论水平较高,具有实践能力的、倾情于课改的成员连同聘请的一些全国知名专家(主要负责网上答疑、专家团成员活动策划、指导、理论援助)组成。专家团由进修学校统一组织、管理,定期去全国各省市参观、学习。定期开展交流、讨论。定期到自己所分管的一线指导教师、展开调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是专家团与小学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导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与途径。校本研修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进行”。校本研修的目标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2.国内外校本研修现状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校本培训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模式有:课题带动模式、集体充电模式、师徒结对模式、观摩听课模式、个人自修模式和校际交流模式等。在校本研究方面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最近又出现使用教育网志Blog网络虚似社群开展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和相应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由于校本研修中专业发展的提供者是学校和教师本人,校本发展是独立进行的,很容易陷入反复和重复的状况。目前在我国开展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考虑;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校本培训内容相对集中和单一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综上所述,现有的校本研训模式在中小学中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都表现出比较缺乏专业引领和外部资源支持。

3.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模式

本文作者在总结国内外校本研修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在安阳县二十二个乡镇开展的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提出三种研修模式:咨询诊断模式、项目研修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于开展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的不同阶段。

3.1 咨询诊断模式。咨询诊断模式具有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特点,这种模式不是专家团研究人员以既定的方案手要求手把手要求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而是要求研究者采用提问、咨询和讨论等策略,寻求共同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种模式中专家团研究者扮演了咨询者和诊断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共同研修的实践者。小学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也是共同研修的实践者。一般咨询诊断模式需要专家团的研究小组与小学某位教师就某项研修内容达成一个口头或书面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中要包括合作研究的内容、路线和方法等,合作协议的签署会就研修的目标等取得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这对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实施将起到重要作用。实施咨询诊断模式时,中小学教师需要执行的路线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自我反思,集体研讨,提出新方案,教学设计……”而专家团研究者需要执行的路线是:“参与教学设计,进行课堂观察,完成案例分析,集体研讨,提出新方案,参与教学设计……”其中“集体研讨,提出新方案”环节是专家团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两条路线的交汇处,由于咨询诊断模式的研修,往往是一个研究小组对应一位小学教师,所以我们也称该种模式为“一对一”模式。

3.2 项目研修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研修过程要基于某个具体项目进行,项目研修模式具有独特性、多目标性和生命周期性等三大特点。

在项目研修模式中,所选择的项目一般都是以解决中小学中的某个问题为目的,如“利用电脑技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就是笔者所负责的一所实验校提出的研究项目。在项目研修时,专家团研究者往往需要和小学中的校长或教科研主任一起承担起项目管理者的角色,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项目管理者既要负责设计整个项目的方案,又要在项目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支持项目的正常进行,项目的参与者一般由专家团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一起组成。在很多课堂教学研究中,学生也是项目的参加者。

3.3 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一般由专家团研究者和小学教师共同构成其成员。这种模式强调研修是在网络支持环境下,通过“师传徒受”、“做中学”、“知识表述”、和“深度交谈”四阶段活动,使共同体成员得到提升和发展。在这种模式中,专家团研究者和小学教师没有教导者和被教导者的关系,他们都既是学习者,也是辅导者和助学者。这种模式特别有助于解决专家团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由于这种模式需要比较好的技术条件支持,所以一般由专家团研究者提供相应的网络支撑平台和技术支持,并负责组织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活动。实现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师传徒受,活动中的“师傅”角色并不一定由专家团研究者承担。在笔者实践该模式时发现,这一角色由小学中的专家型教师担任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师传徒受活动中,扮演徒弟的学习者要通过观测、模仿和亲身体验等知识的社会化途径,理解消化师傅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进行“做中学”奠定基础。第二步:“做中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案例式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把师傅展示的案例型、经验型知识,通过归纳性思维实现从示例上升到理论。其次是去创造出新的示例,由此完成在“做中学”的内化知识过程。第三步:“知识表述”活动是学习者把在“做中学”中创造或组织的隐性知识碎片提炼成显性知识,并进行知识梳理的过程。知识表达可以采取撰写研究报告或反思日志等形式完成。第四步:“深度交谈”活动是通过召开网上小型研讨会就知识表述的结果,利用类比、隐喻或假设等手段进行隐性知识表述的过程。由于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往往是多位专家对应多位小学教师,所以我们也称该种模式为“多对多”模式。

4.结语

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关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认识,教师专业的创造性正在被一点点激发出来,专家团研究人员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不仅正在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同时也有利于专家团将教育服务融入一线教育实际,促把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推向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丁钢.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广西教育.2004,(1):18

[2] 施莉,郑东辉.校本培训核心思想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3.

[3] 叶平.走向校本研究[DB/OL].省略/2/xb-gs2.htm.

[4] 施莉.我国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简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1,(2):17-18.

[5] 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2,(11):85-90.

第4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 29-0016-03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以参加国培计划(2011)——江西省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学员为对象,他们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中学。

调查以自行设计的“江西省农村中学小骨干教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培训需求情况、困惑与建议四个方面。问卷以集体完成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1份。

二、学员基本情况分析

1. 参训学员成分

以镇中学教师为主,男性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为主。所调查教师中60%来自镇中学,40%来自县(市)中学,;男教师占63%,女教师占37%;25岁以下的教师只占3%,26~30岁占18%,31~35岁占19%,36~40岁占25%,41~45岁占24%,46岁以上的占11%。

2. 参训教师学历

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中级为多。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占73%,专科学历的占25%,另有2%的教师为研究生学历;中教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4%,中教一级的占47%,中教二级的占19%。

3. 参训学员中心理教师的比例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由各学科教师组成。在所调查的教师中,专门从事心理卫生和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比例总计不到14%。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其中由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兼任的为最多,比例都为21%。

4. 参训教师的日常课时量

平时工作比较忙。周课时量以11~15节为多,占44%,其次是6~10节的教师占34%。每周6节以下的教师占18%,16节以上的占4%。

三、参加培训情况分析

1. 参训教师的以往培训经历

大多数教师以往都参加过培训,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最近5年内,有43%的教师参加过市级组织的培训,为最多。参加过省级培训的教师占34%,其中参加2次省培的占15%,3次及以上的占10%。只有7%的教师曾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对于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因为是骨干教师所以相对比较少去参加。对以前参加的培训活动总体上感觉满意的占54%,基本满意的占43%,还有3%的教师感到不满意。可见,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的重视,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多了,不过在培训效果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 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与困难

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很高,但时间问题是学员参加培训最大的困难。调查中,对于参加培训的态度,48%的教师选择了十分渴望,51%的教师认为有必要;45%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是参加培训最大的困难,选择学校经费紧张的占31%,24%的教师认为是领导不重视。这是培训中普遍遇到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教师想参加培训,另一方面又难以出来培训。如何解决,需要送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理安排。

四、培训需求分析

1. 关于培训目的

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多种多样,排列顺序是:更新教育理念(56%),拓展与更新学科专业知识(55%),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术(42%),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34%),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23%),服从上级安排(12%),为了评职称(1%)。可见,现在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而不再是被动应付。

2. 关于培训内容

问及教师急需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时,教师的选择依次是:对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理解(62%),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方面知识(58%),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知识(50%),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知识(42%),心理学方面知识(35%),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应用知识(22%),教学研究方面知识(13%)。

对于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按教师需求程度排序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72%),教育教学评价能力(68%),教学科研能力(54%),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34%),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28%),课程资源开发能力(24%),教学话动的设计能力(14%),教学反思能力(12%)。

在培训内容上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认为要把理念、观念、方法培训,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三者有机结合。

3. 关于培训的形式

在培训方式上,教师比较喜欢的依次是:专题讲座(75%)、互动研讨(67%)、观摩示范(42%)、在职研修(37%)、成果展示(34%)、实践考察(28%)、个人自修(23%)、课题研究(21%)、网络论坛(12%)。 在培训方法上,根据教师的喜爱程度,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专家讲授(61%)、示范观摩(58%)、经验交流(48%)、案例评析(38%)。

4. 关于培训教师教学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学员对培训教师教学的要求首要的是讲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比例占63%。其次是要以问题为中心,这一比例占19%。第三是案例要丰富。

5. 关于培训的组织

对于培训的组织形式,学员们比较赞同的依次是:全员集中培训(62%)、专家进行个别指导(53%)、分学段培训(36%)、远程培训(32%)、校本培训(25%)。可见,学员对全员集中培训和专家进行个别指导的组织形式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68%的学员认为培训班应安排在暑假进行,有28%的学员认为可以放在学期中进行。对于集中培训时间长短问题,没有很明显的区别,选5天之内的占21%,5~10天的占36%,10~15天的占34%,15天以上的占9%。

6. 关于培训的考核

对于培训进行考核应采用什么方式时,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教学案例(32%)、考勤(29%)、设计教案(28%)、平时作业(26%)、试卷考试(23%)、经验论文(7%)、上一堂汇报课(6%)。可见,教师更愿意通过案例、考勤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最不愿以上课、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困惑与问题

对于目前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教育观念陈旧(31%)、知识结构狭窄(20%)、教研意识能力薄弱(18%)、缺乏专家引领(16%)、教学方法单一(13%)、不懂现代信息技术(4%)。

对于这次培训教师们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是:第一,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第二,如何解决学生和子女出现的叛逆行为;第三,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教育学理论、方法、技术。在培训内容上最希望开设的三个专题或内容是:第一,后进生的心理状况;第二,如何对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如何提高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同时,参训学员也提出:培训应带着问题(案例)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培训建议

1. 关于培训目标和课程

培训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应关注广大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从上面的调查发现,参加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学员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一是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二是如何解决学生和子女出现的叛逆行为。因此在培训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2. 关于培训形式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注重几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专题讲座与参与互动相结合。二是听讲座、主题研讨、写反思、参观学校、组织活动、评课程相结合。三是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并使之贯穿始终,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博客、QQ群、公共邮箱等实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结合。四是集中学习、在职研修、专家追踪相结合。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短期集中培训阶段,以专题讲座为主导,以帮组学员更新观念、丰富理论、指点迷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加强互动研讨、观摩示范。在培训中更多的采取“任务驱动”、“观课议课”、“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

3. 关于培训组织

根据调查平时中小学学校和教师任务繁重,周课时十几节,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影响了学员的按时到岗。有些教师即便来了还惦记着学校的事情,不能完全安下心来。因此,培训时间适当安排在寒暑假比较合适。从时间长短看,每期短期集中的培训时间以10天左右为宜。在培训期间加强过程性评估,重视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有序进行。

4. 关于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应该多方选聘师资,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一种专兼结合、能进能出、动态更新的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高水平的大专家,也要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这样的讲学更受学员欢迎。

5. 关于考核方式

培训各个环节均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凡有一个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发结业证书。集中学习阶段严格考勤,要求每位学员每个单位时间到小组长处签到,考勤情况将记录学员考核表并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依据。第二,设计研修日志督促学员每天写反思,并以此作为对学员进行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第三,明确规定学员在三个月的在职研修中应完成的任务,包括上公开课、写日志、做研究方案等。

参考文献:

[1]谢巍等.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5).

第5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一、有效组织,有序进行

早在培训开始前,江苏省徐州市就召开了全市2011年国培专题培训会议,对各下级部门和学员阐述了“国培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明了培训的方式和时间、学员及辅导教师的职责等事项。培训启动阶段,我建立了班级QQ群和飞信群以方便与学员沟通,并及时督促学习,交换培训心得。

培训过程中,作为辅导员,我担任起督促学员学习、培训技术指导和作业检查等几项工作。通过班级QQ群、飞信群、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与学员联系,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等培训考核内容。培训期间保证QQ在线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在线给学员们解答疑问,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奥鹏教育中心的老师沟通协调解决。在作业批改方面,尽量多写评语,对优秀作业严格把关,及时把作业中的问题反馈给学员。负责组织管理本班学员线上和线下学习研讨;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回答学员问题,归纳学员疑难问题并反馈给学科专家团队。在此期间,我编写了5期班级简报,以提供给学员学习,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进行典型案例评析,并公布上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以及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同时,按时组织学员进行在线视频教学与答疑,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培训结束阶段,督促未完成培训任务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及作业,将学员作业整合并提交参与互评,认真做好培训总结。

二、收获知识,收获成绩

本次培训由熟悉中小学英语学科教育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成项目专家团队,负责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教学等工作。项目首席专家为王蔷教授,项目绩效评估专家为鲁子问教授,专家团队中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比例为50%。本次培训为参训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设置了4个模块、14个专题、共计88学时(必修60学时+选修28学时)的远程培训课程,为参训的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设置了4个模块、20个专题、共计94学时(必修60学时+选修34学时)的远程培训课程。培训历时一个半月,时间并不宽裕。但是我班所有的老师都能克服自身的困难,在培训结束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培训学习。在此期间,绝大多数学员都是牺牲午休时间、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的。学员们的努力最终收获了成绩。目前,我班学员已经以100%参训、100%优秀率的成绩完成了培训。平均学习时长64小时14分54秒,作业提交率100%,发帖回帖共计4256封,对于这样的成绩,表示十分满意。

三、受益其中,不断进步

这里有着深厚的学术氛围,这里有着热烈的问题讨论和交流合作,这里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这里有太多的精彩讲座等待着我们去聆听,因此,我们学习的脚步无法停歇。于是,我们在这里贪婪地吸收知识的“养分”,用心去学习“专题视频”,积极参与“专题活动和讨论”,认真完成“作业和研修日志”; 我们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精华观点”,慢慢品读“精彩作业”,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探讨与实践还在继续,远程培训是一个学员在线自学、教师在线辅导和师生在线互动有机结合的过程,而教师的培训和成长本身又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理论和方法也需要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检验、理解和巩固。相信这次培训对大家的影响是终身的。

第6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本人自学区中心校成立之时起主持中心校工作,现对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公开述职,敬请批评指正。

一、提炼学校精神是我面临的最为紧迫的工作

学区所处环境偏僻,小学教育基础薄弱,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尤其是中心小学硬件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低,学区内缺少特色学校,龙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亮点少,文明创建水平低;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薄弱学科缺少专业教师;由于各小学在办学规模、条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存在差距,老师们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差异,在适应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进行整合,统一办学理念,明晰发展思路,提炼学校精神是我主持工作后最为紧迫的工作。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诸多困难,中心校行政班子、党支部成员,认真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与目标,落实以中心带全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管理方式,确立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家长向往的学校,育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成长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努力创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对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校风;“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教风;“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的学风;培育品学皆优,身心俱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精神的提炼、丰富,有利于统一思想,端正方向,凝聚力量,规范行为,一致步调,为学校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蒙以养正关系到孩子终身发展与一生幸福。为此,我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追求自主学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出了教学工作“12345,大家起步走”的总要求。

“1”指不放弃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把学生贴上好、差的标签,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2”指转变教学工作方式。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坚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3”指教学任务做到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让学生当堂消化,不吃“夹生饭”。

“4”指课堂结构四部曲——讲,练,评,收。教师讲一讲,学生练一练,师生共同评一评,收齐学生的课堂作业。

“5”指认真抓住教学五环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设计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

为了落实教学工作总要求,使之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与主动追求,中心校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2010】94号文件为抓手,建立了教学质量月查制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学困生辅导制度等八项教学教研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督查,保证教学总要求、总目标的实现。

在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中,我带领班子成员坚持听课评课,与授课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为了及时了解掌握教学情况,中心校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采取教师对调监考,集中阅卷,统一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2009年,我校获得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三等奖。今年毕业班考试成绩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三、保障学生安全是我的第一要务

今年3月份之后,外地少数学校突发严重的不法侵害学生案件,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全体教职工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学生安全,预防不法侵害,优化育人环境。我把保障学生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重点开展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门卫工作。学区内各小学都确定专、兼职门卫,明确门卫职责,建立门卫登记簿,所有外来进入学校的人员、车辆等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在门卫登记簿上签名后才能进入。教学时间,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学校挤出经费,新建两个门岗。计划村小再建两个。

二是加强值班巡查。学校每天安排一名领导、1-2名教师值班,值班人员提前40分钟或1小时到校,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前巡查,组织学生疏散。中午放学后,留守学校值班。我自己也参与校本部、幼儿园值班。

三是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分队。全学区共有7支小分队,25名队员,主要负责突发校园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防与制止不法侵害、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等事件。小分队统一配有警棍、手套等器械。

四是加强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日志》,做到天天查,月月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并以“校安工程”实施为契机,扩建众兴小学。

五是加强校园摊点治理。严禁流动摊点进入学校,封闭了3处沿街门面经营户直通学校院内的后门。

六是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把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做到有教师、有课时、有教案。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并及时上报活动情况。加强学校的晨检、午检,对未到校、早离校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作登记、统计,填入《班级日志》、《晨、午检汇总表》等。还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栏等宣传安全知识。

七是落实岗位责任。与各小学校长签订《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小学校长与班主任也签订了《班级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安全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层层落实,个个负责,人人尽力。一年多来,我校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意外伤害案。

四、带好队伍是学校工作的制胜法宝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核心力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没有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没有学生的素质发展。我始终把依靠全体教师兴教办学作为学校工作的制胜法宝,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与战斗力。

中心校成立后出台的每项制度,都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决定。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分配、职务聘任等方面,必经教师集体表决通过。尽管在讨论过程中有着激烈的争论,但最终都能从公平公正中求得统一。有了群众基础,被广泛认同的制度,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在财务收支方面,也即时公示,接受教师监督。我觉得,只有教师的民得到充分尊重,有了管理学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决策权,整个队伍的主人翁意识才会增强,老师才会积极主动地工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一年多来,我校在事关教师利益、公用经费管理、班子成员廉政等方面没有一起投诉。

知人善任,我未必能做到,但让每个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的确是我心中的渴望。2009年暑期,从配强班主任队伍,推进教师专职化,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出发,经中心校多次讨论研究,调整了10名教师的工作岗位,校本部的班主任通过竞争上岗,安排少数专业教师走教,调配、充实了三所村小的班子。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成效是显著的,不仅充实了村小师资,加强村小班子,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绝大多数教师工作的热情,改变了工作作风,给老师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我始终把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育人团队作为带好队伍的重要抓手。借助课题带动、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开展“有效研修”课题中,我校教师摸索出“四相式”磨课的研修方式,在“相约课前——集体备课、相聚课堂——授课听课、相会在“问题树”下——议课评课、相约上课——二度授课”的流程中,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获取专业经验。我校还通过教学开放周、学习汇报课、集体备课、集体学习、外出考察、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使教师的学习、研究常态化。

始终不放松师德建设。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风”整顿以及“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活动;建立了师德考核机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一年多来,我校教师无一例违纪违法。

从严要求班子。我经常与班子成员交流,希望大家都能“三高”、“三平”、“三爱”:“三高”是待遇荣誉上的高姿态——不与教师争名争利,质量上的高标准——工作要做就做得最好,不敷衍;作风上的高效率——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敢于负责。“三平”是平凡之中有追求,平静之中有热情,平常之中有责任;“三爱”是爱校之志,爱教之情,爱生之心。班子成员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三个三”,这个班子老师就信服,就有感召力。中心校成立一年多来,我校班子全体成员能做到以身作则,平时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

五、让每个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是我的最高追求

我常常想,如何让走进我们校园的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启蒙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幸福快乐的种子,真正把素质教育、新课改理念落实到学校工作中,这是学校的使命,也是我的最高追求。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开展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主要是“两操一舞一戏”——广播操、眼保操、校园集体舞、五禽戏。我们本部二年级的学生也能完整地演练一套“五禽戏”。

培养学生的兴趣。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象棋、阅读、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特长老师进行指导。

开设校本课程——诵读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从中汲取心灵成长的养分。

关爱留守儿童、特困儿童与学困儿童。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联系爱心企业捐资助学(70人获得长效资助),建立了学困生辅导机制。

第7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教育局举办了首届教学科研周活动。122人参加会议,展示了36节观摩课,400多位教师参与科研周活动,达到了全旗教师的25%。本次科研周包括校长论坛、观摩课、说课、评课、区域连片教研、在京挂职锻炼汇报等内容。

年度主题――聚焦课堂!

“科研”固然不能靠“周”或者“年”来一劳永逸,教育科研是长期的、常态的、永恒的主题,但通过集中展示中小学课堂及教研的现状,有助于唤醒教育人的科研意识,从而迈出由经验型教学向科研型教学转型的步伐,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胜利’,那只是‘空洞的胜利’”,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会议上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中的一个重要论断。达喀尔会议明确提出:世界教育的发展目标应从全民教育向全民优质教育转变。

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阿荣旗面临的难题――在基本办学条件实现飞跃之后,下一步如何通过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根本“转型”。

2008年,阿荣旗作为内蒙古地区最后的“两基”达标的旗县,通过了国家验收。这是教育上的里程碑,它意味着:二十多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为使“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国家、自治区及地方政府可谓竭尽全力:一系列的“工程”(危改、寄宿制、一二期义教、两基攻坚),“两免一补”,“免费教育”,半个世纪甚至百年来的历史欠账基本还上了,办学条件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2012年,阿荣旗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28亿元,建成了即使放在京沪等地也属于高档的阿伦中学;阿荣旗第一中学迁址建设项目启动;完成了7所学校风雨场馆建设任务,扭转了高寒地区冬季体育课难上的困局;为5所学校新建了塑胶跑道;完成了乡镇23所学校326套“班班通”建设任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达88%;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前只有大城市才有的少年宫也出现在这片曾叫“屯”的土地上……

一位老校长感慨地说:“过去娶媳妇的梦敢做,可是阿荣旗的学校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梦不敢做。”

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后怎么办?下一步的路子怎么走?中国教育如何与粗放、高耗、低附加值的中国经济一起来个“华丽的转身”?怎么才能把“空洞的胜利”变成“实在的胜利”?使我们的教育,起码是义务教育,实现“既公平又卓越”,追求教育的均衡发展,追求每个孩子人生起跑线的近似,追求人长远、和谐、全面的发展?

“公平且卓越”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追求的目标。“公平”,使每个国民能享受到基本相当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卓越”,使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这是阿荣旗乃至中国教育面临的大课题、大难题。

提升教师、转变模式、聚焦课堂、回归本质:阿荣旗的思路与打法

何为优质教育?不仅仅是校园的豪华,不仅仅是设施的洋气,甚至也不仅仅是升学率的简单提升。2008年“两基”达标之后,阿荣旗就较早提出“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用他们形象的比喻说:先前几十年我们教育是为解决“温饱”而奔波,现在终于有能力为“小康”使劲了。何为教育的“小康”?学界的争论不如老百姓质朴的、直观的、感觉性的理解:有涵养、有品位呗。不仅要吃饱,还要有营养;不仅要追求物质满足,还要有精神归宿。“内涵式发展”说到底就是学校不能仅仅是一个应试的工厂,而应该是一个有品位、有精神追求、有文化向往的、能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家园。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的关系,假如打个比方的话:前者是爱情,后者只是婚姻;前者是家,后者只是房子;前者是睡眠,后者只是一张床;前者只是长寿而已,后者才是生命的质量。二者层次与目标有很大差别。

关于“内涵发展”或者“内涵式发展”的提法,在学界是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内涵是指物质的本质属性,内涵必须与特定的“名词”或者“概念”对应,没有概念,就没有内涵。教育部的文件中出现了“内涵式发展”,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质量”又如何能提升呢?层次、水平可以提升,重物可以提升,质量只能用“提高”。从语法修辞上讲,内涵只能讲“充实”,而不能讲发展!外延只能叫“扩展”。无论如何任何事物的“内容”是无法发展的。

如同“素质教育”的概念一样,学界可以无限期地争辩下去。但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外延式发展侧重于孩子“有学上”,改善学校办学硬件,学校形成一定的规模;而内涵式发展则是在“有学上”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好学”,受优质教育,受有品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以人的终身发展、和谐发展为归属的。

阿荣旗把内涵式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教师、课堂、学生身上。

教师,所有教育要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学生“择校”,说到底是“择师”。阿荣旗清醒地意识到历史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师资问题: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专业化程度低,职业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更是匮乏。抓好的一把扑克牌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只能从永无休止的培训入手。仅2012年阿荣旗全年就培训教师2181人次,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教师713人次;选派一线教师137人参加市级培训,选派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215人到京沪等教育先进地区学习;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584人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举办了爱德中小学英语教师暑期培训班。同时,阿荣旗还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了“共享蓝天计划”,利用教师研修网集中培训教师532人次,实现了“大规模、普及化、低成本、高效益”的培训目标。

培训的效果是明显的,在科研周期间,记者在听课、评课、观看集体备课及校长的发言时发现,今天教育倡导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在不少教师、校长那里是烂熟于心的,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但能分清现行教育的是与非,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例如,不少老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但评课时,仍然不由自主地退回原点:“你讲解的重点突出,学生配合得很好”……

区域联合教研也是阿荣旗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大思路。他们把全旗的中小学按地理相近和强弱搭配的原则分为五个区域,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联合教研,共享智慧。为了防止集体备课中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里,仍然凭经验上课;二是全盘照搬集体备课的教案不再进行个性化设计),他们采用“二分三合”的模式,要求个人复备的教案返回教研协作组。从王杰小学副校长刘慧梅的一份总结报告中可以看到打破校际区域界限连片教研的收获: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

校本教研有长足发展。学校是为了挂铜牌子而教研,还是为解决本校问题、个人问题、身边问题而教研,这是两种教育观的反映。从科研周可以发现,很少有校长、教师标榜本校有多少国家级课题、自治区级课题。材料交流的、日志记载的更多的是身边的问题、身边的小现象:怎么防止“生活味”取代“数学味”?当学生发现教材上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矛盾的时候;当家庭压力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内涵式发展:几代教育人的历史使命

科研周活动结束时,沈为聪副局长的一段讲话颇为耐人寻味。他说:以“运动”的方式搞教研肯定是有悖于科学精神的,但它是教育科研的助推器,“科研周”可以理解为“破冰之旅”。课堂是一条扁担,一头连着课程,一头连着学生的人生,所以要“聚焦课堂”。课堂不改变,其他的花样翻新,算不上学校内涵式发展。因此,“聚焦课堂”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课堂效率高,学生才不厌学,过重的学业负担才能减下来,学生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其他活动,才能有时间读书、参加社会实践。

他指出了当前教师和课堂教学亟待改变的问题:不少教师仍然不备“课标”和学生,只备教材;课堂上老师仍然是牵着学生走,而不是引导学生往前走;不少老师只教教材,不教如何学习,不大关注哪些学生学会了、哪些还没有学会……

本次科研周的主题是“聚焦课堂”。今天的校长,对课堂教学有话语权者有几?话语权的有无,取决于你是教育家还是社会活动家,取决于你是行政化的还是学者化的,取决于你是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还是琢磨教育深层问题的专家型校长。

第8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一、学者型的领导,是学校发展的指航灯

踏入惠安实小学校大门,便有一股清新的、充满活力的感觉沁入心怀。校园内舞台、旗台、花圃、洁净而错落有次;一个弟子规墙和孔子塑像让人止步望行。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惠安实小在一个学者型的领导班子带领导下正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特别一个分管教育教学的林副校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负责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国学教育研究。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都有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时间。一个环境优美、书香浓郁、人情和谐、贡献卓著的师生家园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高瞻远瞩的具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定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科研型的教师,是学校前进的发动机

一个月的跟班学习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印象之一惠安实小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责任。从校领导到各科教师,他们工作始终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备课到上课,从班级日常管理到学校日常活动,他们从没有半点儿的马虎与懈慢,尤其在教学研究上体现尤其明显。跟班学习期间参加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他们要求每一个教师做到。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促进自身提高。

1、读书、反思提升,以教师自我反思为主,同伴互助为辅,坚持读书,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学校将把读书活动列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及常规检查中,主要检查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教学反思等。

2、专业引领成长通过在职学历进修,“走出去、请进来”、外出观摩学习和请专家、名师来校引领指导,以会代训,以研代培,以赛促长,多途径地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推出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研究性、创新型教师。一是对五年内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鼓励青年教师乐于学习、勤于研讨,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对于五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建梯队、抓重点、压担子的方法,不断为骨干教师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加快成长脚步,争取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结合市、县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活动,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优秀课例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与完善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规范课题管理,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学校现有三个省级立项课题, 两个市级立项课题, 六个县级立项课题。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对立项的省、市、县科研课题进行整体部署,加强规范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1、所有课题组成员开学初要根据本学期的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制订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研讨。

2、课题组集中活动每学期不少于5次,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验课研讨、阶段研究讨论等,每个课题组要上好课题研讨课,开展好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期末撰写课题阶段总结及课题经验论文。

(三)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在开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结合开展“高效课堂”活动。根据学期初各教研组拟定的课例研究主题,由同一学科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商讨,在集体备课中交流与研究,利用公开课或教研课汇报研究成果。

1、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为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为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时间。)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认真备课,提前2---3天研究处理教材,备出一节高质量的教案或导学案,其他教师要补充发言,共同备好的教案任课教师要进行第二次加工即复备,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批注,备好课之后必须按要求进行上课。【每学期每人至少2次成为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负责学期规划(定课题内容、定主备人、定时间和地点、定记录人),提交教科室备案,以便下段行政参与和视导。】

2、两周一次教研活动. 主要围绕高效课堂方面的经验及困惑。在打造高效课堂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考试等环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组内进行研讨交流,使大家形成共识。(语数教研组每双周星期一晚上8:00—9:00网上研修活动, 技能常识科教研组每周星期一上午第一节为集体备课时间,每双周星期一上午第二节为教研活动时间。)

3、除学校安排的一些主题研讨课、同课异构课、汇报交流课,各备课组要结合“教育质量月” 活动开展学习《课程标准(2011版)》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校每一位教师一学期内都要上一节以上的研讨课,课后还要进行充分的评课和反思,评教学思路设计、评教学方法使用、评三维目标的突破,反思教前准备,反思教学中得与失等等,整个活动氛围既严肃又融洽,其中的实在与认真让你不得不身受触动,身受感染,身受启迪。我想,像惠安实小教师这种“求新、求实、求活”治教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三、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学校凝聚力的基础

在惠安实小无论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是班级的主题班会课;无论学校和行政会议,还是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教研主任、班主任、值周教师乃至领导工作都在按步就班地展开着。无论是班级日志,还是代课记录;无论是家访活动,还是安全教育,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的各项工作已经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难怪每一位师生都洋溢着青春的笑脸。作为教师,在惠安实小他们很忙很辛苦,但从他们的脸上,我们却看不到一丝的怠慢与敷衍,始终充满着活力。是什么让教师们如此的热忱?我从龚校长的讲话中领悟到了真谛。首先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教职员工,龚校长知识渊博,管理专业,领导才华超著,他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在老师面前树起了一面永远矗立于时代先锋的旗帜。

四、自身感悟小结

短短的一个月,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跟班学习期间,惠安实小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以致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我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

这次组织的跟班学习,对我非常有意义,因为我经历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一个月学习有些短暂,但非常宝贵,内容涉及很多:公开课,平实的一般课堂,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专题讨论等等。

通过听课学习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时我懂得了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新时代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关于教科研的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教书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们要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参与一个大的课题比较难,但是科研意识却不能忘记,它应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为这种实践加理论的科学方法可以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例如,我们的教后感。把每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困惑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我们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当然,不足要通过教育专著或者向专家、老教师请教解决。

第9篇:研修日志数学范文

【关注视角】

几乎每所学校都把教师发展作为重点而常抓不懈,但为什么很多校长都为其教师队伍现状和后劲感到忧虑?

一种具有说服力的回答是:诉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快速见效的技术拿来和经验移栽,缺乏教师发展质量诉求,必然丧失教师发展的根本力量。

视教师发展质量为学校发展生命力,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十余年探索,既赢得了教师发展的本质力量,又聚生释放了学校快速崛起的鲜活力量。

作为农村县域学校求解教师发展质量,挑战前所未有。金华希望学校的实践研究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迪:聚生教师发展质量就是回归教师发展的本质,唤起教师生命的价值觉醒……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存在大量的突围空间和希望地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2-0052-06

现代学校校长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抓教学质量,还是教师发展?

现实中的常规回答显然是:学校既以教学为中心,校长必须着重抓好教学质量。可令人遗憾和不安的是:这个回答是错误的。

但回答也有例外。在部分犀利的校长眼里,校长的工作重心应是教师队伍建设,核心是抓教师发展质量。因为:依托教育教学实践递进的教师发展质量,天然与学校教育质量相伴而行。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

13年前,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创建时,仅有一幢教学楼、一块土操场和从乡镇考调进来人均年龄只有26岁的19名教师,老师们专业程度不高、能力结构偏弱、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学校新招的280名学生多为农村留守儿童、小商小贩和进城农民工子女,多数孩子心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存在严重问题。

可如今,这所起步艰难的农村县城九年一贯制薄弱学校,已然崛起为县域优质教育的典型:办学规模近4000人,教育质量连年走在全县前列,成为南充市首批校本教研基地及其示范学校、西华师大实验基地、四川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教育科学论坛》等多家媒体报道跟踪,各地考察团队纷至沓来。

从白手起家到大步跨越,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之路,写下这不凡业绩的,当属业已壮大到117人的教师团队。他们中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2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省市骨干教师20多人、县级星级教师65人,200多人次夺取全国、省、市、县级教学竞技比赛次一等奖,50多人获得县级以上课件和教具制作比赛一等奖。更为重要的是,大批教师内生了主动发展、岗位创造、功立业的强劲力量。

触摸学校优质发展的轨迹,清晰跳跃着组织诉求教师发展质量的动感脉搏,而其盎然跳动的则是学校快速崛起的鲜活力量。

一、战略重心指向教师发展质量

伴随西部开发的战略跃进,发掘培养和用好用活人才,已是各行各业的兴旺之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学校的根本性力量,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赢得可期的学校教育质量。

作为浙江金华市对口援建学校,办学初期,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在教育资源薄弱、社会信任匮乏、强势学校合围的校情背后,背负的却是持续上扬的优质教育期盼、主理部门的教育高标准、落实素质教育的高要求。靠什么力量站稳脚跟,赢得学校可持续的优化发展?绝不能靠等、靠要,金华希望学校决意把崛起的力量源泉指向教师,指向教师队伍的优质发展及其力量释放。

然而不容乐观的现实是:几乎每所学校都把教师发展作为重点而常抓不懈,可为什么很多校长都在担忧其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和后劲?稍加观察便会发现:诉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形式多样,以及吹糠见米的技术拿来、经验移栽,缺失了教师发展的质量诉求,必然丧失教师发展的根本力量。

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师,诉求教师发展质量不仅需要社会助力和教师觉醒,更需要作为教师发展主环境、主阵地、主推力的学校倾其所能,身处教育薄弱环节的农村县域学校更当竭尽全力。

在金华希望学校看来,所谓教师发展质量,诉求的就是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丰厚文化素养的能力,即有质量的教师发展,其基本内涵是:具有清晰的发展方向、持续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发展路径、丰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实践成效。

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教师发展的本质规律,视教师发展质量为学校发展生命力,把提升教师发展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金华希望学校十余年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充满主体意识、具有创造精神、富有个性风格、研修发展统合的教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聚生释放了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品质提升无可阻遏的团队力量。

二、校本探索教师发展路径

如果说金华希望学校走上求解教师发展质量之路,是在处境不利情势下只得去“啃”教师发展这块硬骨头,并充满了过程艰辛,那么上苍的不负回报则是:这一“啃”竟然啃出了味道,硬是闯出了一条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并赢得学校发展质量的校本之路。

(一)走“顶层设计”的教师发展之路

对教师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就是学校引导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建树发展目标,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路径和持续动力。为此,金华希望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引导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行为风格、教学优势和短板,以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路线。学校为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发展规划、研训情况、工作成果等,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质成长档案。

二是组织评估,明确目标。学校组建了教师发展质量研究指导团队,将教师发展界定为“新教师-合格教师-教学能手-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教师申报自己所处阶段并制定发展规划,专家团队诊断教师发展现状,助其找准发展目标和路径。

三是勾勒专业成长范式。学校建立“名师培养工作室”,以“名师培养实验先行,普通教师跟进”的方式,将部分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编制名师发展路线图,建树发展标杆以引领全体教师发展。

四是当好参谋。学校将教师成长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指导教师付诸行动并记录行进过程,包括阶段性成果和过程性困难,引导教师诊断目标达成情况,并动态调整行动计划。

顶层设计教师发展由是赢得了老师们的普遍认同,虽有个别教师感到“自己好像被边缘化了”“在同生共长中压力很大”,但更多教师从中找到了方向和路径,激发了工作的热情和发展的动力。

(二)走“以师为本”的管理之路

取向“以师为本”的管理,金华希望学校确立起以教师发展引动学校发展的理念,根据教师生存发展状态,助力教师找准发展点、规避盲点,优化教师发展的环境、空间和路径。

学校创设条件,让老师们课余到学校阅览室学习、到教工俱乐部锻炼,舒缓工作疲劳和紧张心态;举办“希望人论坛”“教师自由沙龙”“体验式培训”,搭建平台让老师们扩展眼界、砥砺智慧、共生共长。

以网络研修拓展发展空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以保证网络研修,80%的教师通过网络参加了“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农村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培训”。所有教师都能独立下载、上传资料,掌握了网络文档编辑、课件制作等技能,半数教师开通了博客。老师们制作的科学DV获得了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影像比赛三等奖。

放大激励力量。学校推行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和更大的自由度,拓宽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以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展动力;运行“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教育教学奖惩方案”等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做到评优、评职公正公开,保障激活了教师发展动力。

一味弹压逼不出优秀教师,学校管理者不能只让教师对学生放手,更要学会对教师放手。践行“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金华希望学校为教师发展注入了催化剂并催生了教师发展能量。

(三)走校本教研驱动之路

金华希望学校理解的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研究为核心的群体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研究活动和教师发展的有机整合,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发展质量为目标诉求。为达成这样的诉求,学校动作不断。

一是自我反思驱动教师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全面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日志、教学个案,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成效和水平,找准问题、主因和应对之策。

二是同伴互助驱动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协作、对话、帮助三途径,实现教师互相学习、协调合作、分享经验: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促进教师关注和改进教学;通过专题讨论、课改沙龙、经验交流,帮助教师获得建设性意见;通过“青蓝工程”“结对互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是专业引领驱动教师发展。求得教学思想与实践重建,学校与省市县教育科研部门建立伙伴关系,与西华师大、南充教院附中结成对口支援学校,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等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聘请省市专家到校举办学术讲座、指导教学现场、提升教师发展质量。

四是文化浸润驱动教师发展。打造校园文化,学校通过“雪龙号”将校旗插上南极大陆,聘请曲词作家创作校歌“希望之歌”,校园建树孔子塑像,铭刻“希望赋”诠释学校发展历程。打上学校文化烙印的老师们,都以自己是“希望人”而感到幸福、自豪。

(四)走教育科研引领之路

以点带面,培育研究意识。建校初期,金华希望学校教育科研从“点”上突破,展开《中学生学习策略训练研究》《中小学英语视听导学策略研究》《学生问题心理调适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些获奖课题既引领了教学改革,又破除了教师的科研神秘感,锻炼了一支敢于并乐于研究的教师队伍。

全面铺开,植入研究意识。课题研究聚生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展开了“课堂教学建模”研究,聘请省市专家评估教师发展质量、进行课题指导。学校将课题分解为多个微型课题,尽力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获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微型课题《初中文言文背诵策略和方法研究》《作文评语改革》《初中数学思维训练研究》分获市级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

聚焦问题,聚生引动力量。践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金华希望学校力求把教学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各种赛课、磨课、评课活动都力求做到:“问题”比“课题”更重要,“赛课”让“磨课”更有效。学校还通过“送课下乡”“县内展示”“市内参赛”“省内献课”“全国研讨”等方式搭建平台,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教育科研在学校已成“井喷”之势,老师们在研究过程和成果共享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普遍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发展紧迫感;课题研究在助力一批组织能力较强、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优化成长的同时,更为教师队伍注入了历久弥新的发展活力。

(五)走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之路

遵循教师发展的正确方向,突出教师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着力体现教师个体差异,金华希望学校以探索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发展质量。

一是基于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着重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和运用效度;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师生互动是否有效、评价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做到了既关注学科又关注学生、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既重知识传授又重学科育人等,以此引导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基于教师个人素质的评价。通过观察教师课堂表现、征集同行和家长意见、访谈学生,评价教师个人素质。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具有准确判断、处理课堂生成变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情势和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把握教育时机的智慧;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水准和敬业精神;是否落实教育方针、勇于担当教育责任等,以此促动、导引教师素质发展。

三是基于学生表现评价教师。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形式从学生眼中评价教师,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习惯是否养成,思维、品行、心理状态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责任意识;是否端正学习和劳动态度等,以此促进教师尊重关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赢得自我发展基于服务对象的认同和反哺力量。

发展性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的一种形成性评价,金华希望学校主要采用多元主体交互式评价,既有学校组织、学科领域的同行意见,又有教师自我、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使评价更具全面准确性和助力教师发展的导向性。

校本提升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设计、管理、研究、评价多路推进,唤起了教师发展方向、路径和动力觉醒,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性实践研究中发现了自我、释放了潜能。

三、校本应对教师发展面临的挑战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民族复兴,教育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发展教育靠教师,发展教师靠质量。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学校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关键在于勇敢正视和正确应对,变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力量。

(一)提升教师发展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全新挑战。按照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应该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不能只为升学考试服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服务服从于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课程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反思者。农村教师尤其要勇于克服环境局限,破除传统教学模式,自主构建新型课堂;同时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学生诊断、心理疏导等多种能力。

二是复杂教育对象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留守、空巢儿童不断递增,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偏差。农村“单亲家庭”不断增多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冲击,“单亲家庭”孩子大多存在性格偏差、受挫力差、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目前学校教育已悄无声息地走入“三独”时代,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和独生子女家长“会师”学校:“独一代”家长与“独一代”教师容易发生摩擦,“独二代”不服“独一代”管教的现象时有发生;“独一代”家长学识往往不逊于“独一代”教师,甚至对“独一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怀疑态度。

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和空巢儿童,身处不容乐观的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向农村教育提出了全方位挑战。提速优化农村教师发展质量,已成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必须求解的前提性战略难题。

三是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网络信息化轻松推倒了学校“围墙”,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通过网络快捷获取信息,网络浸泡过的学生视野和知识结构,往往超出墨守成规的教师。网络在带来知识快捷获取力量的同时,也设置了一些危险陷阱,来自网络的负面信息极易腐蚀学生心灵,异化、矮化、窄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知识更新提速,教师原有知识急趋陈旧、老化、报废,教师必须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补充更新知识,否则就谈不上“学为人师”,更谈不上“行为世范”的教书育人。

四是打破教师终身制带来的挑战。

教师长期存在资格终身制的惯性心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教师终身制正在变成现实。教师终身制直接制约了教师发展质量:部分教师心存惰性,忽视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更新提高。打破教师终身制,显然对教师职业带来了挑战和压力,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锐意进取、提高素质,才能保持教师职业生命的长青不衰。

(二)应对提升教师发展质量挑战的校本策略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面对提升教师发展质量的各种挑战,金华希望学校思考提出了校本应对策略。

其一,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要求,更好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只有树立和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素质,才能应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挑战。学校促进教师学习,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理念先导,强化机制保障。倡导竞争意识,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知识在学习中,学习在创新中”的理念;学校要制定建设学习型队伍规划,构建学习动力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学习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学习动力,培养教师学习能力。

二是个人与组织结合,推进互动学习。其一,在校本教研中互动,通过组内交流协作、互通信息、分享经验、提升智慧。其二,在校际组织中互动。参加校际组织,在校际互动交流中分享经验与方法,获得优秀教师引领,激发发展活力。其三,在网络研修中互动。教师在网络支持下打破时空和地域局限,与优秀教师和专家群体建立联系,通过交流协作改进教学实践、优化专业发展。

三是在做中学,促进研究反思。首先,实践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教师才能将所获知识、成果、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既要“岸上观摩”,也要“下水操作”。第二,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策略和思想,积极影响后继行为。教学反思要做到“课前做好教学审视和问题预设,课中对生成性问题做出快速反应,课后展开批判性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价值。

其二,在规划中定向,在实践中定位

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必须顶层设计教师发展,并将个人设计与组织设计、个人需求与组织需要统一起来,才能引动教师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同生共长。

一是加强自我认识与反思。学校犹如“磁场”,教师不被“磁化”就会被“析出”。教师要强化对学校的认同,加强自我角色特点和性质的理解、自身能力和价值追求的判断,从而在规划职业生涯中找准方向和路径。

二是个人设计发展路径。找准自我发展定位,教师必须综合分析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职业倾向,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特点确定奋斗目标、做出行动安排。教师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定位:在观念上,树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情感统一的理念,从课程执行者、使用者转向课程研究者、开发者和参与者;在素质上,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学习研究,做知识的终身学习者和创新者;在方法上,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剖析和解决问题,做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与合作者;在态度上,以平等的人格、真挚的情感,智慧地走进学生心灵,维护积极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在行动上,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有效的活动和学习方式,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是组织设计教师发展路径。学校充分了解每个教师的职业规划,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发展速度、质量层次,把握教师所处发展阶段,提供路径和资源支持,以增强教师发展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资源,放大教师发展价值。

其三,以他动力强化原动力

教师发展动力源自两线:一是由内部认知、情感、动机产生的原动力,主要源自教师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达成需要,并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教师作为自然人,有其赖以生存的物质需要;作为社会人,有其提升自我的精神需要;作为发展中的人,则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拓宽学科知识、优化教学行为的需要等。二是由外部环境、任务、职责等产生的他动力,激发培养他动力可采取三条路径: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唤起教师发展的内动力;通过营造氛围和有效激励,让教师找到职业幸福感;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机会、创新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原动力是提高教师发展质量的根本,以他动力正强化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对教师发展动力的培育,更是提高教师发展质量的关键。

其四,拓展教师发展内涵

关注教师发展质量,必须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值得重视。

一是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正所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影响源,教师拥有健康丰盈的心理,才能有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开办心理讲座、心理体验活动等优化教师心理环境,影响教师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赢得共生共享的发展能量。学校还要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感恩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是助力教师从“知识讲授者”转向“信息资源掌控者”。其一,参加网络研修,让每位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先进理念,丰富文化素养,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其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每位教师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系统、制作教学软件课件。其三,渗透网络教育,课堂教学渗透信息技能教育,训练学生主动通过网络软件搜集和获取信息、辨别和筛选信息。

其五,优化教师发展质量评价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创新精神。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应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评价原则三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既看工作量更看工作质量;全体参与和信息反馈、民主化与保密化相结合,增加评价标准、程序方法、评价要求的透明度,增大个体评价材料的保密度。二是评价内容层次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合作共事、计划执行与反思等实施素质评价,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学习环境的营造和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以社会评价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师生评价树立良好的校内导向,以业务评价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以发展潜力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构建和提质发展。

四、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实践探索的启示

探索研究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从现实需要、实践路径和问题研究、策略应对等进行了纵深探索,观察其行为研究,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教育认知和实践启迪。

(一)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是回归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发展质量追求的是有质量的教师发展,是教师不断认识、完善、超越自我和享受职业成功幸福的过程。金华希望学校追求“清晰的发展方向、持续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发展路径、丰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实践成效”的教师发展质量,触及了教师发展的灵魂、校本标准和可行性路径。许多学校就没有找到这些核心力量,其深刻原因在于: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容易追求表象形式、技术移植和短期效应,功利心理作祟,深入不了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仅把教师作为职业,上升不到事业的高度,只能处于被发展的尴尬状态。多数校长是按行政部门评价办学,追求短期功利效应,难以顾及教育发展的本质,更认识不到教师发展质量蕴藏着学校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求解教师发展质量,需要教育的理想和使命担当、改革的勇气和智慧、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而具备这些追求和素质的校长还是凤毛麟角。

二是唤起教师生命的价值觉醒。诉求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找到了教师发展的本质路径和核心力量,老师们经历了一个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能量聚生释放的过程,唤起了发展力量的觉醒,并由此筑起教师生命发展的高度、扬起了持续澎湃的活力。

三是赢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并非经得起实践检验。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不假,但绝非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具备了发展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金华希望学校聚焦教师发展质量,正是站在“顶层设计”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聚生了教师发展引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有力诠释了“教师发展质量就是学校发展质量”的时代命题。

四是赢得学生优化成长的本质力量。教师发展质量的觉醒实质是人的发展力量觉醒,其意蕴在于:顺应生命的成长天性,着力唤起每个生命的发展动力,助力每个生命明晰发展的方向、找准发展的路径、丰富发展的内涵、开发发展的潜能,就能培育起生命实现自我发展的本质力量。金华希望学校可圈可点的教师质量发展背后,正是学生生命的优化成长。

(二)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应采取有力的校本策略

一是需要“顶层设计”,将教师发展设计与学校发展设计统一起来,让教师找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二是取向“以师为本”的管理,优化教师发展的环境、空间和路径,助力教师找准发展点、规避盲点,放大激励力量。三是校本教研驱动,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有机整合,聚生教师发展力量。四是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问题,课题研究聚生教师发展质量。五是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对教师课程实施、个人素质、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唤起了教师发展方向、路径和动力觉醒。六是营造人本进取的学校文化环境。金华希望学校创建了激扬生命的学校文化,着力为教师发展把脉方向、提供平台和智力支持,让教师在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体验中,激发发展的潜力。以校园文化培育教师对学校文化认同感,在校生活的成功感、快乐感、幸福感,放大教师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激发力。

(三)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存在较大的突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