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放存取范文

开放存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存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放存取

第1篇:开放存取范文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共享理念和出版机制,它使人们可以自由获取互联网上经同行评审的科学文献和技术成果,而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开放存取的实现方式包括期刊、图书、机构库、学科库、开放源代码软件等,其实质是对学术信息交流模式、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理念的变革,因此必然会对图书馆的资源收藏和信息服务工作产生影响。

1 开放存取资源的特点

1.1 学术价值高

OA资源是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结晶,与传统出版物一样,须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才能发表,就影响因子和被引用频次而言,OA期刊与传统期刊没有差异,具有同样的学术价值。

1.2 内容丰富多样

OA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语言,涉及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研究报告、软件等多种形式,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类型信息的混合体。

1.3 时效性强

OA资源基于网络进行组稿、编辑、制作,出版和传播几乎没有时滞性,与传统的书刊出版模式相比,能迅速将研究成果并分享,最大限度地实现出版的即时化和零等待。

1.4 交互方便

OA资源存储于网络服务器,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可以免费、无限制、快捷地获取,实现作者、编辑、读者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相互交流,提高信息的广泛传播性和交流效率。

2 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

2.1 开放存取削弱了图书馆的传统职能

开放存取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自由获取所需信息,而不受时间、地点、经济等条件的限制,用户对信息享有较为充分的访问权、获取权与使用权。OA倡导的免费使用、无障碍获取、报道及时等理念,使越来越多原本依赖图书馆查找学术信息的用户,开始渐渐绕开图书馆。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明显弱化。

2.2 开放存取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开放存取的管理和出版模式,为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能使图书馆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挖掘、分类和整理OA资源,按学科专业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列表,详细介绍每种资源的类型、内容、作者等,并提供可直接登录的导航链接,图书馆可拓展自身的资源范围和服务空间,更有效地为用户提供网络资源推介和评估服务。

2.3 开放存取缓解了图书馆的经费压力

开放存取打破了传统学术信息交流体系中的价格障碍和使用权障碍,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免费资源。图书馆搜集整理高质量的OA资源,将其纳入馆藏建设体系,对原来购买的一些纸质文献,就可通过开放存取获得的资源,减少或取消订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文献价格上涨和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压力,节省图书馆的文献购置支出,提高图书馆的资金配置效率。

2.4 开放存取促进了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开放存取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组织形态和交流模式,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免费途径获得资源。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受开馆时间、地点和文献复本等因素的制约,很难适应OA“自由、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进行创新和变革。图书馆开展基于OA资源的虚拟服务,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化与知识化程度,拓展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 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3.1 积极宣传和参与开放存取活动

开放存取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文献信息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开放存取活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网站、网上留言薄、论坛、博客及电子邮件系统宣传OA的基本知识,让所有用户了解、熟悉这一全新的学术出版理念,提高用户的OA意识;开设OA专栏和专题讲座,向用户介绍不同种类开放存取资源的主要特点、学科内容和检索方法,提供相关资源列表和链接地址,调动用户利用OA资源的积极性;鼓励用户将论文、科研报告、课题、学术总结等上传,使更多用户成为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者、出版者、支持者和倡导者,促进和推动开放存取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开放存取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开放存取的发展和资源日益增多,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挖掘、选择和组织OA资源,便于用户获取和使用。利用搜索引擎、研究机构、政府、高校、出版网站和专题博客等,多途径、多渠道地挖掘开放存取资源,保持OA资源的定期更新和适时维护,提高OA资源的使用价值;根据本馆性质特点,对国际上重要的OA期刊和机构仓储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建设OA专题资源知识库,为用户提供OA资源引导和检索的导航服务;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为用户提供质量控制、引文分析、数据库收录、检索功能、全文可用性等方面的参考,将优质的OA资源率先推荐给用户。

3.3 实现开放存取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

开放存取资源广泛分布在互联网上,图书馆应当综合用户的信息需求,对OA资源和本馆资源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导航,形成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型信息资源体系。将网上的开放存取期刊、机构知识库等编制到图书馆期刊目录和相关数据库中,并在主页建立链接,使用户访问图书馆网站时能方便地了解和使用这些免费资源;完善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将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户的OA资源纳入统一检索系统,使用户检索一次即可查询到所需的文献信息,实现开放存取资源与各种馆藏资源的统一检索和动态链接,并在此基础上与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进行整合。

3.4 创新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

开放存取使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图书馆需要变革传统的服务方式,加强OA资源服务的主动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指引性的开放存取推送服务。在图书馆网页中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采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推送读者需要的OA信息;结合用户的个性需求或专业特征主动分析和跟踪其文献需求,利用数据过滤、知识发现等技术对OA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挖掘,向用户提供能够直接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和科学研究的开放存取信息;利用OA资源深化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科研立项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层次的深化。

第2篇:开放存取范文

目前OA期刊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评价方法和创新评价方法。传统评价方法主要是引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创新评价方法包括数据库评价、纳入信息系统检索界面进行评价、纳入网络影响指标评价以及从经济学角度建立评价模型等[11-12]。②评价指标与模型。目前OA期刊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类:一是生产能力指标,如载文量/年、发稿时滞、篇均引文数、著录规范;二是学术影响力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数、影响广度、被引半衰期、期刊h指数;三是网络传播能力指标,如出版周期、检索入口数目、访问量/年、开放的程度、被重要数据库收录、网络影响因子。利用这些指标可构建OA期刊评价模型[13]。期刊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OA期刊的发展前景。可以从稿件提交、出版前期审稿、出版中期格式规范和出版后期的质量评价4个环节建立OA期刊质量控制机制[14]。特别是针对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三个主要环节,可以通过加强主动约稿与提高稿源质量,创新审稿方式与严把质量关,强化编辑加工和提升形式与技术规范等措施来增强OA期刊学术质量控制[15]。此外,还可以从加强OA期刊全面质量控制(包括期刊获取的稳定性、期刊定位的专业性、期刊格式的规范性及期刊价值的学术性)和完善同行评议法(如采用积分回馈法、专刊自荐法和同行评议法同时使用)两个方面来提高OA期刊质量控制[16]。OA资源长期保存OA资源长期保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①保存政策。目前,OA资源的长期保存政策还很不完善,可以借鉴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原则、规范和标准、具体行动计划中有利的部分,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调整完善[17]。②保存模式。开放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通常可分为独立保存模式、分布式合作保存模式、集中合作保存模式、分散合作保存模式。这4种保存模式根据各权益方协作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大类:集中式保存模式、分布式保存模式,而采取合作保存的方式几乎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18]。③保存责任。OA资源长期保存应该是一个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OA期刊、OA文库、国家图书馆、期刊出版社和第三方的数据存档机构等都应负有一定的资源保存责任,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保存和保护中心[19]。④技术规范。OA资源长期保存在技术上要遵循国际标准,解决元数据的标准化、长期保存元数据、永久标识符等问题,建立OA资源长期保存系统。⑤资金支持。OA资源长期保存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做好经费预算并努力争取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的资助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⑥法律保障。OA资源长期保存涉及版权法、合同法、缴送制度等法律问题,需要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缴送制度、建立积极和可靠的合作机制,本着区别对待原则、利益平衡原则、版权激励原则、开放共享原则等解决知识产权问题[20]。OA版权与政策OA版权分为OA期刊版权和OA仓储版权。OA期刊版权模式主要有4种[21]:①出版社拥有版权,作者除授权协议明确规定之外,不能自由使用其作品。②作者保留版权,可以自由使用其作品。③转让商业利用权(如应用“创作共用”协议保留部分权利),作者只要不涉及商业目的就可以自由使用其作品,不需经过出版商的许可。④保留部分权利,作者可以最大范围地传播其作品,读者也可自由使用。为解决OA期刊版权问题,应该加强OA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引导;倡导版权开放观念;编制版权政策指引工具;构建合理的OA期刊版权模式;实施灵活的版权许可协议,并赋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建立国家许可证制度;完善授权制度等。OA仓储版权包括内容资源版权和软件版权。在内容资源版权保护方面,可以应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与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分别签署协议;提高授权协议的规范性;根据资源版权归属情况(作者拥有版权、机构拥有版权、其他权利人拥有版权),采取不同的版权保护措施。在所用软件版权的保护方面,利用开源软件时,只要在网站的显著位置添加软件所有权标识,不需承担任何费用,一般不会引起知识产权纠纷[22]。OA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我国构建OA政策体系的时机已日趋成熟。从结构层次上看,科学合理的国家宏观OA政策体系应该是由国家、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出版机构分别制定的OA政策共同组成;从内容上看,OA政策体系的内容至少应涵盖资金支持政策、版权保护政策、技术支持政策[23]。在制定OA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好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作者、出版机构的利益等。

OA仓储OA仓储是OA出版的实现方式之一,包括基于学科的OA仓储和基于机构的OA仓储,前者即为学科知识库,后者即为机构知识库。有关机构知识库的内容建设、版权(如前述)、资金、管理维护等方面内容已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机构知识库的内容建设涉及资源类型、资源数量、全文获取率、资源收集策略、资源质量控制等问题。在资源的类型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知识库收录的类型有所区别,大致包括论文、报告、教学资料等;在资源数量和全文获取率方面,要尽可能收集更多资源,提高全文获取率,以丰富机构知识库和保证服务;在资源收集策略上,既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倡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对其学术成果进行自存储,也要制定强制性存储政策和建立协助提交机制,还可以采用作者自行提交、学科馆员或辅助研究人员提交、批量提交等多种提交形式[24-25];在资源质量控制方面,目前机构知识库还是实行“文责自负”的原则,很难确保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资源采取与之相应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创新。目前机构知识库所需的经费来源单一,大部分来自国家和机构的投资,经常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26]。为做好机构知识库的管理维护,需要加强新增内容管理、原有内容更新和内容有效期管理等质量控制工作,同时也需要注意知识库中数据的备份[27]。此外,机构知识库的其他问题,如联盟构建、技术、政策、服务模式等方面也正在引起学者们的关注。OA出版OA出版是基于OA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网络出版模式。目前,OA出版的主要实现方式是OA期刊和OA仓储。OA出版对传统出版机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7]:①OA出版打破了传统商业出版机构垄断学术出版市场的局面,削弱了出版机构对于学术出版的主导地位。②导致各大传统出版机构的期刊发行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年以来学术期刊定价大幅度增长的势头,使传统出版机构的利润下降。③促使传统出版机构参与OA出版并修正相应的版权政策。广大商业出版机构,应该顺应OA运动的大趋势,积极探索新的OA出版方式,重新定位其在新的学术交流体系的功能与角色。目前,大多数出版商均已察觉到OA期刊的威胁,并积极采取新的出版策略,有些出版商开始采取传统期刊出版与OA出版的融合模式,例如,使印刷版期刊向纯电子版期刊过渡以减少出版成本,期刊出版后半年或一年即免费开放,允许作者将其论文开放存档供同行使用,允许作者持有版权,等等;还有部分出版商开始尝试OA出版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OA发展现状与对策目前,OA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OA期刊开始得到传统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如CA、SCI)的认可,成为它们收录的对象,并且收录量迅速增加[28],OA期刊的被引用率和影响因子也在不断提高[29],已经覆盖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领域。全球的OA仓储数量已有一定规模,进入一个发展的相对平缓阶段。

超过一半的OA仓储收录多学科的内容,OA仓储类型以机构仓储居多,软件系统大多采用开源软件,其中使用最多的是Dspace、Eprints。OA仓储收录的文献类型多样,既有常见的论文、图书等正式出版物,也有其他类型的新文献资源,且以英文文献居多,还有一些小语种文献[30]。OA仓储在朝着标准化和合作化的趋势发展。为促进OA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对策:①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对OA的了解和认同。②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发展OA期刊,大力发展自存档[31]。③加强OA论文的质量控制,加强OA相关技术的研究,建立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32],解决知识产权问题。④改革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OA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33]。3.8OA对图书馆的影响OA给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经费使用、读者服务、角色定位、馆员素质等多方面都带来了影响:①OA期刊及OA仓库是图书馆的另一部分宝贵资源,既弥补了图书馆外文期刊资源长期短缺的不足,又使图书馆资源更加多样化,但图书馆需要对OA资源进行加工与处理,如对OA资源进行选择、收集、分类、整合、保存等,这就加大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②OA由于能够提供免费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的压力,但同时图书馆因需要承担一部分OA资源的长期保存责任而相应地需要增加资金投入。③OA扩大了图书馆信息获取的数量与范围,保障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且使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服务内容更为丰富、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但由于各种出版商、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都可提供OA资源,读者也可不依靠图书馆,直接通过互联网使用OA资源,因此,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图书馆的中介作用逐渐被弱化,图书馆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与角色,巩固信息中心的地位。④OA给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图书馆员创新观念、提高素质,掌握OA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技能[34],既要兼具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能力,能够将大量的OA资源加以整合、组织与揭示,为用户提供指导与方便。面对OA运动的挑战,图书馆可以通过宣传与引导读者认识OA,并积极利用OA资源,加强对OA资源的组织与揭示,创建OA知识库或OA资源保存系统,实现OA资源与原有馆藏的整合等措施来促进OA的发展。

第3篇:开放存取范文

[关键词]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资源 知识产权保护

[分类号]D923.41

开放存取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而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则是传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数字环境下的自然延伸,其滞后于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因而成为影响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加强对开放存取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在作者、出版者、用户间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是开放存取运动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1 开放存取资源的版权特点

开放存取是新的学术出版与学术交流模式,其信息资源呈现一些新的版权特点。

1.1 受现行版权法保护

版权所有权由一系列权利组成,作者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但不得背离现行版权法规定的“限制和例外”条款,限制用户合理使用其作品。如《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OAI)并不鼓励违背版权人的意愿或是违反版权法的规定对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进行开放存取,也不倡导突破现有的版权法,而只是在现有的版权法体系内,根据版权人的意愿最大程度地实施开放存取。

1.2 版权保护复杂

开放存取是网络环境下的产物,网络条件给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版权保护更为复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保护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可以主张权利的人和机构增加。传统的版权保护主要是调整作者、出版者和用户间的利益关系,开放存取环境下版权保护的主体增加了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图书馆或学术机构等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者,版权保护要求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

第二,受保护的客体范围不断扩大,作品种类多样。传统版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印刷型文献,而适用于开放存取的文献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电子文档,主要有论文、著作、原始资料、多媒体资料、课程资料等。

第三,开放存取资源的超地域性。地域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而对开放存取资源而言,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用户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免费存取、自由使用,一旦有侵权行为的发生,版权保护起来就十分困难。

1.3 许可协议是版权实现的主要方式

开放存取资源版权保护主要是通过许可协议来调整各方利益关系。作者和版权持有人通过许可协议让渡部分版权给用户,使得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利。作者保留保护作品完整权、署名权等部分权利,用户使用开放存取资源时必须注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和作品出处等版权信息。

2 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

BOAI认为,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有两种:自存档(Self-Archiving)和开放存取期刊(Open-access Journals),这也是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在开放存取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2.1 作者自存档的知识产权保护

2.1.1 自存档作品的保证 作者自存档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版权、商标权、言论自由权、普通法上的权利或其他任何权利,不能含有对第三方进行诽谤、侵犯隐私或其他歪曲事实的内容。如果是合作者,一方行使权利时须与其他合作者达成一致意见。如英国牛津大学机构库Dspace@Cambridge项目规定,当作者向该机构库提交论文时表示作者承认同意这么做,而且,作者有责任确保在向机构库提交资料时不侵犯版权。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会删除非法、有害、、胁迫、骚扰、中伤他人的,诽谤、侵害他人隐私或诋毁他人名誉或商誉的,种族歧视或其他不适当信息,以及与学术讨论无关的内容,对文章不进行学术审核。

2.1.2 自存档作品的版权保护 作者将拥有版权的预印本(preprint)张贴在开放存取仓储中,或存储在个人主页、博客中,不存在任何的版权问题。如果是张贴后印本(postprint),由于出版者为作品提供了增值服务,根据协议应该取得出版者的许可,否则就有侵权的风险。

这里主要有两个服务项目帮助作者保护自存档作品版权:

ROMEO SHERPA/RoMEO数据库是一个可提供检索服务的关于出版者版权政策的指引数据库,分别以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来标注它们对开放存取自存档的政策态度:绿色代表允许作者存档预印本和后印本;蓝色代表允许存档后印本;黄色指可以存档预印本;白色代表没有正式提出支持自存档。根据对414个出版者的统计,有68%的出版者允许某种形式的自存档。利用ROMEO,可以检索作者和出版者的权利分配。

JULIET 许多作者的研究项目都是得到资金资助的,不同的资助者对作者自存档的要求也不一样。为帮助作者了解研究资助者关于开放存取数据存档和开放存取出版的政策,确保研究成果保护与存取的复合环境,SHERPA推出了JULIET服务,作为对RoMEO服务的补充。JULIET便于研究者和其他人清楚了解每一个资助者的要求,简要描述每个资助者的政策,并对照开放存取理念对资助者的政策进行比较和评价。许多研究资助者已规定研究成果必须存放在开放存取仓储中,一些资助者强烈要求存档,或另外提供资金帮助研究成果发表在开放存取期刊或一些出版者建立的混合期刊中。

2.2 机构库与学科库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

学术机构、大学、图书馆等是机构库与学科库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建设开放存取仓储时,应该取得版权持有人的许可,在网页显著位置提供版权声明或免责声明。如著名的学科库“图书情报科学与技术数字图书馆”(DLIST)在其版权政策中声明:DLIST不对版权问题负责,责任应由作者或作品的版权持有人承担。图书馆在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时,应尽到注意的义务,发现涉嫌侵权的内容应及时移除或断开链接,避免因侵权而承担连带责任。

2.3 开放存取期刊的知识产权保护

2.3.1 赋予作者不同的权利 开放存取期刊是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版权问题主要是作者与出版者间利益的协调和平衡问题,要么作者保留版权,要么作者将版权转移给出版者。任何一种情况,版权持有人将同意出版的作品开放存取。JISC-SURF“合伙人版权”计划的报告提到了被确认的四种不同的开放存取期刊版权政策,分别是:署名许可、独占许可、再使用和改变论文形式的权利限制开放存取许可、作者保留所有或大部分权利等。这是四种不同的版权实践模式,四种不同的权利安排。Horrn E等则归纳了A、B、C、D四种新的版权模式,并对每种模式下作者、出版者和其他人的权利进行了探讨。

2.3.2 推行许可协议制度 许可是开放存取发展的障碍之一,是作者、出版者、用户三者问利益平衡的实现方式。由于许可的形式多样、许可的细节材料较难发现和理解、对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机构和环境面临不同的许可障碍等原因,许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它是开放存取期刊版权保护切实可行的制度。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协议提供作者四种许可方式:署名(Attribution)、非商业用途(Noncommercial)、禁止演绎(No Derivative Works)、相同方式共享(Share Alike)。如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和英国生物医学中心(BMC)就使用了知识共享的“署名”许可协议;欧洲地球科学协会(EGU)的期刊采用的是“相同方式共享”许可协议,限制对开放存取出版物的再使用。作者可根据自己的授权意愿,进行自由组合,构成六种CC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aa)、署名-非商业性使用(by-nc)、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aa)、署名(by)。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许可协议。

3 开放存取资源利用的知识产权保护

3.1 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3.1.1 善于利用法律和政策为自己免责 图书馆既是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者,又是开放存取资源的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作为后者,图书馆应该自觉遵守有关版权的国际公约和当地的版权法律、法规,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合法地使用开放存取资源,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善于利用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等有关支持开放存取的政策为自己免责。

2005年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发展议程中有关图书馆的原则》,规定“政府拥有著作权的所有作品都必须在公共范围内传播”,“由政府基金资助研究和出版的所有作品必须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提供免费公共获取”。

2003年12月5日IFLA管理委员会在荷兰海牙通过《IFLA关于学术文献与研究文献开放存取的声明》,要求全球各地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网提供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学术文献,确保这些文献的保存,协助用户发现及使用它们,并提供教育课程以帮助用户进行终身学习。

2007年12月26日,布什总统签署了《2007综合拨款法案(H,R,2764)》,其中规定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强制要求其资助的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之后的12个月之内,将其经过同行评议的原稿电子版存放在美国医学图书馆的开放存取仓储PubMed Central中,通过网络提供开放存取,便于公众获取利用。

《关于申请2008年度博士点基金自然科学类课题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08]16号)第十一条规定:为使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尽快发表和交流,获资助课题负责人结题前,应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2-3篇(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后,允许同时在其他刊物上发表),并认定与其他刊物发表等同。

《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中第五条提出“图书馆不为第三方承担侵权责任”。第三方侵权责任是指图书馆采集的知识信息制品本身存在侵权的,以及图书馆的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发生侵权的。

3.1.2 提醒终端用户 由于开放存取运动的跨国界性,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用户并非都是本地的,为了存取开放存取资源去研读当地的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因此,为了保护开放存取资源,图书馆可在其主页上相关的版权政策,让用户一目了然,知道作品保护的方式、保护的程度,从而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3.1.3 帮助作者管理自己的版权 图书馆要积极宣传开放存取理念,争取作者的支持,帮助作者获得更多的版权。

当作者出版著作或时,出版者往往要求作者签订出版协议转移作品的所有版权,这使得作者失去了对作品版权的控制。当作者使用、再使用或授权其他人使用作品时,就会受到来自出版者的限制。为帮助作者管理好自己的版权,研究机构、图书馆等通过律师等帮助作者与出版者签订版权补遗协议。如由12个世界级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组成的联盟――机构合作委员会(CIC)的教务长于2006年一致签署的出版协议声明及补遗,就是帮助成员大学的作者保留在多种条件下共享作品的权利,包括张贴作品到机构库或学科库中。

由于大多数作者并不非常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作者版权补遗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作者产生PDF格式的版权补遗协议,附在版权协议上,确保作者保留某些权利。

第4篇:开放存取范文

(Librar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摘 要】近年来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因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学术资源的开放性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其质量评价也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对开放存取期刊质量的同行审议评价法、引文分析评价法和网络计量评价法的利弊作了阐述,提出加强和改进评价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ublishing mode of open access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its immediac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openness of academic resources, quality evaluation research on open access has become hot spot field. In this situation,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eer review evaluation, citation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etwork measurement,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work.

Keywords: Open access; Periodicals; Quality; Evaluation

目前,传统学术期刊价格猛涨以及图书馆订阅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期刊危机”。为了缓和或解决这种危机。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和政府有关机构掀起了开放存取(open access, OA)运动,根据《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的定义:开放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简称OAJ)是指那些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免费获取,并且允许用户进行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检索,链接到全文,用于编制索引,作为软件数据使用或者其它合法目的,除需要上网之外,没有其它的经济、法律以及技术障碍。进行分发和复制时的唯一限制和规定是允许文章作者对其作品完整性、以及署名权和引用权进行控制。[1]因此,建立一套适应开放存取期刊特点的科学、有效和易于操作的质量评价方法,就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一)同行审议评价法

同行评议(peer review),亦称同行专家评审,是指同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或同一个研究方向的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术刊物、研究成果、人员、机构等进行的评价活动。同行评议专家应该是该评议领域的专家,具有副高以上的专业职称,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了解本学科国际领域前沿的发展动态,并且具有一定的项目评审经验。同行评议专家除了对所在研究领域保持前瞻性、敏锐度和观察力外,还必须学风严谨,为人正派,评议客观公正,不受人为干扰,一切以学术问题和科学研究作为评议的唯一标准[2]。同行评价制度于17世纪后半叶由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秘书亨利·奥登伯格首创,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其具体方法包括双向开放审稿、单向匿名审稿、双向匿名审稿等。目前国外学界或学者判断学术期刊的质量时,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同行评议。有无、如何执行同行评议,对于学术期刊的质量监控至关重要。因此,国际期刊界通常都定期召开同行评议研讨会[3]。

现在,许多OAJ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同行评审机制。生物医学出版中心(BioMed Central,简,BMC)是英国一个独立的出版商,致力于出版经同行评议的生物医学类期刊的免费访问服务。BMC期刊登载的论文大都经过同行评议,有一些期刊包括医学BMC一系列采用“公开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即要求评审人员在评论上签名。[4]程序是:作者所投稿件经编辑初审后交专家快速评审,然后将拟通过纸质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上载到期刊网站上供同行公开评审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可以对论文不断地修改完善。

同行评议并非完美,存在着局限性。例如专家自身的水平与倾向性等主观因素依然影响着各指标权重分配,受人力、物力的限制,专家无法审读所有相应期刊,只能选取部分作为样本,这都不可避免地为选取样本和确定样本量带来了片面性。此外,开放存取期刊的经济保障问题也是制约同行评议高效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5]。因此,同行评议用于开放存取期刊的质量评价并非尽善尽美。

(二)引文分析评价法

引文分析评价法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对科技论文、著作、期刊等评价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情况进行研究,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6]。引文分析法按论文被引用频次来评价科研成果,是研究学术期刊的利用率和相对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同行评议法相比,引文分析法排除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因而其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和可靠。

国内外对开放存取期刊的质量评价大多使用引文分析法及其评价指标。如2004年10月,ISI了OA期刊引证分析报告[7],对比分析了SCI中239种OA期刊与其他8600余种期刊的被引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达到了相应学科期刊的中等水 平。Antelman[8]通过研究多个学科领域的论文引文后发现,发表于同一期刊中OA论文的被引频次明显高于非OA论文,如在哲学类论文中为1.6:1.1;在政治学科中为2.20:1.18;在电子工程学科中为2.36:1.56;在数学学科中为1.60:0.84.我国学者马景娣利用SSCI和JCR,收集了9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开放存取期刊被引用情况和各项影响力指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等),对社会科学OAJ的影响水平进行了研究[9]。

引文分析评价法的受制因素有:其一,影响因子在收录期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反映某些期刊在“来源期刊”范围内的影响[10]。即使是ISI发表的年度JCR,它所选取的开放存取期刊还是由ISI主观所选取的,不够全面、准确,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二,SCI、SSCI等工具对期刊的收录范围带有侧重性,其中美国和西欧地区的期刊数量就占了近90%。其三,由于开放存取期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步伐不一致,将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因子,其偏低的影响因子对发展中国家非英语语种开放存取期刊的评价有失公正。其四,影响因子是对前两年论文被引情况分析的结果,不完全适应OAJ及时出版、快速传播的特点。

(三)网络计量评价法

随着网络计量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文献计量学定量规律在网络环境中同样适用。[11]这为OAJ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或者说网络计量评价法更适合OAJ基于网络环境生存和共享的特性。在网络计量评价法中,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链接评价法,即以网页链接频率指标来评价OAJ网站的网络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网络影响因子已是网站评价的重要指标,此外,访问量、点击率、论文下载率也是网络计量学方法中的重要网络影响指标。

由干开放存取期刊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存储介质的一种特殊出版理念下的电子期刊,因此为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开放存取期刊,引入链接分析法对开放存取期刊的质量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Alastair G Smith在“Citation and Link as a Measure of Effective of Online LIS Journals”一文中[12],采用链接分析法对网上开放获取LIS---电子期刊网站的外部链接数和网站网页进行了统计,然后根据网络影响因子将期刊进行排序。统计分析ISI收录的相同期刊的引证指标(如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通过对比分析揭示网络影响因子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程度以及在开放存取期刊评价中的不同功效。研究发现,“期刊影响因子与期刊网络影响因子之间存在意义相关关系,影响因子高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站会吸引更多的外部链接,其网络影响因子也高”。因此,将开放存取期刊网站的网络影响因子和外部链接数作为评价其网站的指标,网络影响因子的高低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力。

然而,由于现今的网络计量的链接方法仍处于一个相对不是很成熟的阶段,影响网络计量的因子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现今的网页更新速度快、网站和搜索引擎选择的主观性,以及各大搜索引擎对不同学科类型和地域范围搜索到的网页,使得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的质量严重受到了打进。所以,其相关的网络技术人员有必要不断深化对网络链接分析的理论研究,丰富实践活动,尤其是要注重对链接分析工具的开发。

二、关于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的思考

(一)科学选取评价指标

科学选取评价指标有两个含义:一是慎重选择某些指标。比如,对于学科影响指标,如果是在同学科期刊中进行评价,则可以选择,而如果是对不同学科期刊进行评价,则不能选取。[13]二是将孤立的单个指标组织起来形成指标体系,包括技术性指标、效益性指标、标准化指标等。因为,单一指标很难全面、准确地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14]目前,对于期刊评价,一般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而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贡献各不相同,需要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因此,指标权重赋值是期刊评价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用于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如专家评分法、成对比较法、Saaty’s权重法、相关系数法等。为避免人为因素对各指标权重设置干预的弊端,建议成立相关组织,来确定OAJ的评价指标,规范其权重值与所占比值。

(二)建立期刊出版标准

传统期刊的出版都有相应的控制标准,比如我国出台了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等。对于OAJ的出版,目前还没有完备标准。但是,世界上主要的OAJ出版者大都制定有自己的编排规则。比如:PLoS所属OAJ都采用温哥华格式排版,并增加了学术编辑签名、在线出处、收稿日期、接收日期、出版日期、专业名词缩写、意见箱等。篇后附录部分,增加了材料与方法说明、竞争利益的声明、作者的贡献、基金资助等。BMC所属OAJ有文献URL、作者贡献、被数据库收录等项目。与传统期刊不同的是OAJ涉及的编排项目更多,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OAJ在编排规则方面存在着不统一问题。比如:对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就有温哥华格式、The Lancet格式、Science direct格式等,不利于对期刊质量的评价,急需要建立统一的OAJ出版标准。

(三)建立完善的在线提交系统

在线提交系统在国外早已存在且比较常见,国内的期刊出版机构一般都用E-mail来收取稿件,目前各期刊编辑部开始使用上提交系统,促进了在线提交系统在国内的发展。与E-mail相比,在线提交系统更人性化,也具有更多更实用的功能。E-mail属于大众化的联系工具,不能对提交质量进行控制,在线提交系统比较专业,从作者方面来说,能更好地理解出版机构的出版政策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很多提交质量控制过程都交给系统完成,减少人的工作量和增加了提交文件的正确性。在PLoS中,预提交调查可以过滤一部

分极不合格的文章,作者上传的文件都有格式规定,格式不符不能上传,作者也可以将文件分成几个部分上传,这样更能对各部分的格式问题进行控制。在线提交系统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运用“隐性质量控制”机制加强提交的质量控制力度,同时缩短编辑出版时间。

(四)构筑综合评价模型

不同的评价方法既有其特点和优势,亦有其缺点与局限性,建立能够扬长避短的综合评价法是OAJ评价的发展方向。比如,我国学者刘海霞等[15]探讨了双边市场理论在OAJ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期刊质量的一个简单模型,用此模型来分析期刊质量与采取开放存取模式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模型的角度验证开放存取模式是否导致了期刊质量的下降。国外学者Mark J.McCabe[16]等从读者、投稿作者、期刊三方面构建期刊评价模型,从投稿作者获益度、论文随机质量、编辑审稿的能力几个指标建立了OAJ评价模型。从整体上讲,具有实用性的OAJ综合评价模型还没有得到真正建立。

(五)选拔论文评审专家

质量是OAJ的生命线,质量的把关者就是审稿专家。OAJ出版者普遍重视对审稿专家的遴选和相应的制度建设。例如,积极支持开放存取出版战略的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和英国生物医学出版中心(BMC)都严格地定义了开放存取期刊,即其所刊载的论文必须在经过由学院编辑和有经验的专业编辑合作参与的、系统而严密的同行评议过程后才能出版发行。目前,OAJ评审专家的选拔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比如:萨里大学已开发出智能化的期刊管理系统,能根据存储数据如作者和评审者的相关资料、评议结果等提供信息供评审者参考,并按照其评议质量进行排列。

参考文献:

[1]傅蓉.开放存取期刊及其影响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7(4):122-125.

[2]何香香,王家平.关于完善同行评议体系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5(2):112-114.

[3]叶继元.学术期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J].图书馆论坛,2006(6):54-58.

[4]Van Rooyen S·, Godlee F·, Evan S·,etal.Effect of open peer review on quality of reviews and on reviewers recommendations: A randomized trial [J].BMJ.1999 (318):23-27.

[5]李丽,张成笠.开放文档先导及其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4,16(2):66-67.

[6]邱均平.信息计量学.第九讲:文献信息引证规律和引文分析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4(3):236-240.

[7]McVeigh, M.E.Open access journals in the ISI citation databases: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and citation patterns.[2011-06-18].WWW.省略/isihome/media/oresentrep/essayspdf/openaccesscitations2.pdf.

[8]Antelman, K.Do open-access articles have a greater citation impact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4, 65(5):372-382.

[9]马景娣.社会科学开放访问期刊及其学术影响力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5(2):47-49.

[10]徐兴余,陈志强.影响因子(IF)在中文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局限性[J].情报资料工作,2005(3):98-110.

[11]庞景安.网络环境中的文献计量学经典定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2):46-49.

[12]Smith AG. Citations and links as a measure of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LIS journal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Institution IFLA Journal, 2005, 31(l):76-84.

[13]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取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9(3):

75-77,100.

[14]周晓雁.试析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J].情报资料工作,2009(1):96-98.

[15]刘海霞,孙振球,胡德华等.开放存取期刊质量的双边市场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7(6):

118-121.

第5篇:开放存取范文

[关键词]开放存取知识供应链理性缔约

[分类号]G255

1引言

开放存取(open acess,OA)运动自2004年被引入我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相关主体对OA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比较低、OA作品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的现实情况。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主体参与不够,如何让更多的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到OA运动中来是我国目前OA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

在OA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多个相关主体在不同的环节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共同构成了OA知识供应链,OA资源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相关主体相互之间通过缔结合约形成OA知识供应链的过程。为此,本文通过分析OA资源与OA知识供应链的关系、OA知识供应链形成过程巾符链节相关主体行为方式和动因,揭示OA知识供应链合理生成的机理,探究各相关主体在OA知识供应链上合理追逐个体利益的缔约行为,即本文所谓的理性缔约,从微观个体、管理休制、立法与司法三个层面探索让更多的相关主体能够“理性缔约”到OA知识供应链中来的行为举措和改革趋势这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OA发展“主体参与不够”的现实问题,从而推动OA的深入发展。

2OA资源的形成与0A知识供应链

目前,OA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OA期刊和OA仓储。这两种不同形式的OA资源其形成路径也是不同的。对于OA期刊而言,和传统期刊出版一样,作者将作品投递给期刊编辑部,编辑部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后在网络上发表。一般而言,作者选择何种刊物发表作品除了考虑刊物栏目设置情况,更多的是参照作者所属机构对刊物的学术认可程度,或科研资助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术刊物的政策规定。对OA仓储而言,一般是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等建立仓储平台,作者自行上传作品,经审核合格后予以发表。OA仓储有学术团体、科研人员为加快学术交流自发建立的,如奇迹文库;而更多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仓储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科研资助机构建立的,通过强制的政策规定保障OA作品的来源,如美国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法案强制要求全部或部分受NIH资助的研究成果经过同行评议并修改后上传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MC)的在线数字化图书馆供公众免费使用;我国教育部规定高校博士基金项目必须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A仓储发表两篇论文,并将此作为结题条件之一。

由此可知,不管是OA期刊还是OA仓储,OA资源的形成不仅仅只依赖于作者和出版者,其他相关主体的行为都将影响到OA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如政府相关部门、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传媒、软件研发者、用户等。政府相关部门、科研资助机构是OA政策的制定者和主要推动者,通过制定政策激励或强制作者将作品以OA的方式发表,保证OA作品的来源,推动OA发展;研究机构、大学、图书馆是OA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们通过建立OA仓储、创立OA期刊、搭建OA出版平台,部分地担当起了OA出版者的责任;传媒、软件研发者可称为OA的服务者,为OA提供传播渠道和技术支持;用户是OA资源的最终检验者和反馈者,用户规模大小和使用效率表征了OA资源发展水平的高低。这些机构、个人和作者、出版者一起构成了OA资源的产生、形成、提供、传播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能动性主体。

与其他资源供应链(如旅游、矿产等资源供应链)的形成类似,上述多个相关主体围绕OA作品,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参与,共同开发OA作品价值,形成了OA资源供应链。与其他资源供应链所不同的是,OA资源供应链上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资源:OA作品从本质上讲是知识,OA作品从创作、传播到使用的供应链实际上是上述相关主体围绕“知识”的生产、递送形成的供应链。而所谓知识供应链(knowledge-supply-chain)是指围绕某一核心事物,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流的活动将知识的创作者一供应者一使用者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与整体优化目标的功能链节结构模式。OA相关主体围绕OA作品这一核心事物,通过OA作品的传播即知识的传播将作者、出版者、政府相关部门、科研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大学、图书馆、传媒、软件研发者、用户等连接起来,共同形成了OA知识供应链,实现OA资源的价值。因此,OA资源的形成过程就是OA知识供应链的形成过程。

3OA知识供应链的生成与OA相关主体的理性缔约

OA知识供应链承载着各链节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而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则是通过缔约而建立的。因此,OA知识供应链的生成过程也是相关主体理性缔约的过程。这样,我们将进一步分析OA知识供应链相关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动因,以期从知识供应链稳定生成的角度揭示OA相关主体的理性缔约本质。

3.1OA知识供应链相关主体行为方式和动因分析

作者、出版者(包括商业出版机构和充当出版角色的部分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等)、政府相关部门、科研资助机构、传媒及软件研发者、用户等在OA知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充当了能动性的主体,其行为方式和动因决定着供应链能否稳定生成。因此,对相关主体行为方式和动因的考察是探究OA知识供应链合理生成机理的前提。

3.1.1作者作者是OA知识供应链上OA作品的创作者,大多在一定的政策指引、激励乃至强制要求下,将作品通过OA的方式发表。如在科研资助机构的强制要求下,为获得经费支持,将作品以OA方式发表;或OA期刊或OA仓储被学术评价机构认可,作者出于评职称、申报奖项等方面的考虑,也会将作品以OA方式发表;或为了让作品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将作品以OA方式发表。在这里,我们用V(ma)表示作者利益,F(ma)表示作品所获得的资助经费,R表示作品所获得的奖酬回报,E(mw)表示作品的影响力,c(ma)表示支付的出版费,作者发表作品的利益函数V(ma)可表示如下:

v(ma)=F(ma)+r+E(mw)-ca

与传统出版方式相比,OA发表方式可以让作品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广泛的影响力E(mw);对某些科研项目而言,OA发表是获得资助F(ma)的必要条件;但OA发表往往要支付更高的出版费用c(ma)(对OA期刊而

言)。为此,作者是否选择OA出版方式取决于OA出版利益V(ma)与传统出版利益V(ma)的大小比较。

3.1.2出版者对于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这样的OA出版者而言,搭建OA出版平台的起因主要是为了加快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当然,某些OA出版平台可以获得财政资助;对于商业出版者而言,追逐利润是其行为的出发点。在这里,我们将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商业出版者统称出版者,用V(mp)表示出版者利益,c(ma)仍然表示作者支付的出版费,c(mu)表示用户支付的使用费,F(ma)表示财政资助,s(mg)表示学科发展,I(mp)表示广告收入,E(mj)表示刊物影响力,C(mp)表示出版成本,那么出版者的利益函数V(mp)可以表述为:

v(mp)=C(ma)+C(mu)+F(ms)+s(mg)+l(mp)+E(mj)-C(mp)

与传统出版方式相比,商业的OA出版者不拥有作品版权,用户免费使用,失去了用户支付的使用费c(mu)不过,出版者往往会收取作者更高的出版费c(ma)另外,通过OA的方式出版,刊物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有助于提高刊物的影响力E(mj),促进权威学术评价系统的收录和认可,进而有助于收取作者更高的出版费c(ma)、广告费I(mp)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等OA出版者通过对OA出版的积极参与,加速学科的发展s(mg),同时有望获得财政支持F(ms)。

OA运动刚一出现,就受到传统商业出版者的强烈抵制,认为这将削弱版权,使出版商的投资得不到回报。爱思唯尔的总裁Davis先生曾严厉批评OA出版“纯属扯淡”(absolute rubbish),作为商业模式则更是无稽之谈,毫无可行性。但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存取的优势逐渐显现,在某些学科OA期刊的影响因子位居前列,OA论文的被引频次明显高于非OA论文,传统出版者不得不理性地面对OA的发展趋势,开始接纳OA并参与到OA运动中来,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知名传统出版商都推出了“OpenChoice"供作者自主选择。

上述对OA出版者行为动因的分析以及传统出版者选择OA的历史过程表明,商业出版者是否选择OA出版方式的动因是基于OA出版利益V(mp)与传统出版利益V(mp)的大小比较,而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等新兴的OA出版者参与OA出版的动因是基于出版收入C(ma)+F(ms)+S(mg)+I(mp)+E(mj)与出版成本c(mp)的大小比较。

3.1.3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资助机构等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如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和科研资助机构(如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一方面为了促进科学文化的快速交流.方便科研人员获取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为了让其资助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且及时有效的运用,提高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往往是OA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同时利用自身的行政权利和经费管理权利,还是OA政策的制定者。这些部门和机构通过制定包含了OA出版方式的学术质量认可标准指引作者作品的OA去向,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果(主要是学术论文)强制OA方式发表的政策规定保障了OA作品的来源,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或给予专项经费支持OA出版平台的搭建。在这里,我们用V(mg)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上述行为的政策利益,u表示OA作品数量,S表示实施范围,N表示参与人数(作者、出版者、用户数),Q表示0A作品质量,T表示时滞期,c(mg)表示制定并实施OA支持政策所付出的成本,那么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上述行为的政策利益函数V(mg).可表述为:

V(mg)=(U×S×N×Q)/T-C(mG)

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是否制定并实施支持OA政策的行为动因是基于OA政策收入U×S×N×Q/T与OA政策成本C(mG)的大小比较。

3.1.4传媒及软件研发者等这里的传媒主要是指

网络传播服务商,软件研发者主要指为OA期刊和OA仓储提供编辑、上传、检索、下载、存储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软件服务商,他们虽然不直接提供作品,但却为OA资源的形成和传播提供渠道和技术保障,是OA知识供应链上不可缺失的主体之一。作为OA的服务者,传媒及软件研发者为OA出版方提供物质支撑、技术支持以及服务,收取费用。在这里,我们用v(ms)表示服务者利益,F(mP)表示由出版者支付的服务费用,c、表示服务成本,那么服务者的利益函数V(ms)可以表述为:

V(mS)=F(mP)-C

只要(mS)大于零,传媒及软件研发者等OA服务提供者都有参与OA的行为动因。

3.1.5用户无疑是OA的最大受益者

相比传统出版方式下的用户,他们不需要支付费用即可轻松获得信息资源。当然,学术科研信息资源用户往往也是学术科研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他们对OA资源建没的参与程度决定了OA的发展进程。在这里,我们用V(mu)表示用户的利益,E(mu)表示用户对OA的参与度,仍然用u表示OA作品数量,Q表示OA作品质量,T表示时滞期,那么用户的利益函数V(mu)可以表述为:

v(mu)=(u×Q)/T×E(mu)

只要OA作品具有一定质量,时滞期不超过作品的生命周期,用户都有参与的行为动因。

3.2 OA知识供应链合理生成机理

从上述OA知识供应链上主要相关主体的行为方

①为了便于表达和比较,本文将学科发展s(mu)、刊物影响力E(mj)均笼统地看作可以量化的出版者收入的一部分,在本文其他儿个公

式中也作了类似的处弹。式和动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主体在各自不同的动因驱使下,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和资源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但都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共同特征。正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逐促使相关主体围绕OA资源建立了OA知识供应链,共同实现了oA资源的价值增值,并在增值的过程中让自身利益获得最大化。由此可知,oA资源总价值V只有包容各相关主体的合理利益诉求,供应链才能稳定生成,这就是oA知识供应链合理生成的机理。即:

V=(ma)+(mP)+(mG)+(mS)+(mU)

3.3理性缔约的本质

在公式(1)-(6)中,作者支付的出版费c(ma)是出版者的收入;出版者支付的服务费F(mp)来自其成本c(mp),是传媒及软件研发者的收入;作者、出版者和用户对OA的参与人数N影响着政策利益V(mg)的大小;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的政策行为决定着作者所获资助经费F(ma)出版者所获财政资助F(ms)、作品奖酬R的大小,如此相互影响的诸多利益关系客观存在于0A知识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由此可知,在0A资源总价值V既定的情况下,各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了针对价值V的利益博弈关系。这种利益博弈关系集中体现在0A知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缔约行为中,比如:作者和出版者之间、作者与科研资助机构之间、出版者与传媒及软件研发者之间都会缔结协议。虽然协议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是围绕0A资源总价值进行利益博弈。因而,理性的“缔约”应建立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客观考察其他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从有利于0A知识供应链生成的角度,即从整体利益实现的角度,为OA资源价值总额V合理分配给各链节上的相关利益主体制定行为准则。

理性的缔约需要实现0A资源总价值V在相关主体间的合理分配,而价值合理分配是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这必然取决于相关主体是否有权以及有多大的权利去角逐其合理的利益。因而,开放存取相关主体理性缔约本质上就是OA知识供应链各链节上的主体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围绕相关权利的缔约。

4基于理性缔约本质的OA深入发展启示

根据OA理性缔约的本质,相关主体能否缔约成OA知识供应链的关键,在于各主体之间是否建立了合理的权责关系、实现了OA资源总价值的合理分配。因此,OA深入发展,须以权责关系的建立和OA资源价值的实现并合理分配为基础。同时,嵌套于特定社会背景中的OA知识供应链,其形成和发展不仅仅与其中的微观个体息息相关,还受相应的管理体制、立法司法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应从微观个体、管理体制、立法与司法三个层面共同调整相关主体的权责关系、推动0A资源价值的实现并合理分配。

4.1微观层面:理性订立相互权责关系

在微观层面上,OA知识供应链上相关主体的缔约调整的是缔约双方的利益关系,而利益分配依据权责关系,所以OA相关主体相互间理性的缔约行为应立足于0A知识供应链关系的合理生成、立足于整体利益的实现去订立各类行为主体合理的权责关系。

4.2管理层面:推动0A资源价值的实现并最大化

0A知识供应链上相关主体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围绕0A资源结成利益博弈关系,由(6)式可知,只有0A资源的总价值V顺利实现并最大化,相关主体才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0A知识供应链才可以稳定地生成。因此,一切有利于OA资源总价值实现并最大化的措施均将有利于OA的整体发展。作为0A知识供应链主体之一的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资助机构等同时还是0A资源的管理者,应首当其冲地担当OA价值开发的发起者,根据所拥有的权利和职责所在,通过制定政策吸引和激励其他相关主体参与到OA行动中来,形成0A资源稳定、有效的供给,同时通过政策合理调整0A资源合理的价值分配。比如科研资助机构强制规定0A出版作为结题条件之一;新闻出版总署推出0A出版的优惠政策,扶持创办0A期刊;教育部、科技部乃至大学科研管理部门制定包含0A出版的学术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0A资源总价值的形成创造条件,在实现管理层面相关主体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给链条上的其他主体留下了利益空间,使0A资源价值有了实现并最大化的可能。

4.3立法与司法层面:创新界定0A主体权责关系

开放存取资源价值在OA知识供应链各链节的分配,实则依据各主体的权责关系,合理的权责关系是利益合理分配的基础。传统出版中,出版巨头利用垄断地位强制获得作者的著作权(主要是其中的物质权利),收取用户(甚至作者)高昂的使用费,获取超额利润。这些出版作品中很大部分是由纳税人的钱资助完成的科研成果,出版巨头们将此作为牟利的工具。正如英国惠康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所言:“科研成果的出版并不符合科学家和公众的利益,反而被意欲增强市场地位的商业市场所主宰”,这是典型的权利决定利益分配的例子在oA出版中,至少应该实现纳税人的钱资助完成的科研成果属于纳税人及作者。这必然依赖于对纳税人、作者、出版者权责的合理界定。在现行的著作权法中,缺少对此类情况的规定,而仅有对职务作品著作权的规定。因而,在立法与司法层面上,开放存取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就相关主体利益的合理分配进行权责关系的合理界定,比如著作权法的立法创新等。

参考文献:

[1]张发亮.国内开放存取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7,25(9):1436-1440.

[2]方东权.吴天吉.王琼国内开放存取研究进展及主要问题探析[J].图书锕沦坛,2011.31(2):48-50.87.

[3]秦珂开放存取背景下国际期刊版权政策的调整[J].情报科学,2007,25(10):1466-1471

[4]张宏胜美国开放存取运动中的政策博弈[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54-57

[5]贺红权,张婉君,刘伟旅游产业价值链解读[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46 48

[6]蔡翔,易海强知识供应链:概念・特征・主体[J].科学管理研究.2000,18(6):12-14.

[7]李武.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上)[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5(11):35-40.

第6篇:开放存取范文

摘要:开放存取资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基础。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整合、信息服务模式和信息服务技术的创新策略,从而促进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05-02

Research on Innovation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by Libraries

Zhai Jin\|jin

(Fuzhou University Library,Fuzhou Fujian350108,China)

Key words:Open Acess Resources;University Library ; Information Services

Abstract:Open access resources provides a resource base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n the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digital resource integration、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by libra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pen access resources by libraries.

2003年张晓林博士参加“开放存取与促进学术出版”国际研讨会议之后,2005年50多所高校图书馆馆长在“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签署“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从此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开始积极参与学术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学术界对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以下简称OA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等探讨还很少。鉴于此,本文从建设和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角度讨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创新策略,从而促进学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放存取概述

开放存取运动基于“自由、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模式\[1\]。在这种出版模式下,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即时地获得他人的学术成果,从而实现学术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传播。概括起来,开放存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术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免费即时获取,打破了收费障碍;二是学术信息资源的易获得性,打破了使用权限障碍。其目的是加快学术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使全世界研究人员都能平等、自由获取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

2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利用OA资源的创新策略

2.1建立与OAIS兼容的机构知识库,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开放存取资源存档和获取的途径主要有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期刊和个人网站。机构知识库主要保存本机构产生的数字学术信息资源,并向世界所有科研人员免费提供。2002年,Dspace系统的成功开发为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机构知识库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要力量。目前,机构知识库还没有统一的定义,Clifford A.Lynch从大学的角度为机构知识库做了如下定义,他认为:“大学中的机构知识库是大学为其员工提供的一套服务,用于管理和传播大学的各个部门及其成员创作的数字化产品。”\[2\]1995年,清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超大型知识信息资源库。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第一家推出并提供开放存取的高校机构知识库是厦大学术典藏库。

高校作为科研性的教育机构,蕴藏着大量优质的学术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学术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主体,在搜集和组织学术信息资源的同时,应担负起建设与OAIS兼容的机构知识库的重任,用来存储本校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信息资源,如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科研课题申请书、研究调查报告、工作方案、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等信息资源\[3\],促进国内外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此机构知识库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对学术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揭示,系统应用界面友好简洁支持浏览和检索操作,做好资源导航,让更多的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到机构知识库中存储的学术信息资源,以促进高校学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开放存取。

2.2建立OA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共享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主体,集中了教学与研究需要的主要学术信息资源。我国各高校图书馆之间互相协作建立OA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共享平台,以文献信息的联合保障体系建设和资源共享为主要任务,整合各馆OA资源,发挥联合优势,采用分散建设、后期整合的工作模式,即通过该平台将各高校图书馆建设好的各种类型的OA资源数据库整合统一,建成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数据库,实现分散于各地的图书馆OA资源之间的全文检索。

同时,OA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共享平台依托百链平台建成了开放存取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在保持原有数据库权限的基础上能实现OA资源的检索,在检索结果中直接提供给用户全文链接,能与高校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调度链接,实现各馆信息资源的统一揭示,真正实现OA 资源的“分散建设、分布存储、统一检索、资源共享”。

2.3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整合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整合,整合的网络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和各种文献资源,多以研究室的形式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和共享式学习。2005年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在“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学术报告上指出: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潮流\[4\],从此触发了国内图书馆界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热潮。

IC集成了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和服务,以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促进用户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IC能为在校师生提供在线阅览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学科导航服务、多媒体播放服务以及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等。IC配备的图书馆员充当了信息资源导航员的角色,他们将创建定制知识环境和信息门户,组织信息服务培训,加强和用户的联系,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4利用云计算技术,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整合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式。将软件、应用平台和基础设施整合建立一个系统,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各种软件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各种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计算为组织和传递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挑战。云计算的本质是计算共享,这与高校图书馆一直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一致。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云计算提供的软件和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将自身的信息资源分布在网络上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面向用户提供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以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整合。2009年,OCLC首次将云计算服务引入到图书馆界,基于云的图书馆集成系统进入早期应用阶段。

云计算给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2010年,CALIS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5\]。这个平台由4个组成部分,即国家云服务中心平台、图书馆共享域云服务平台、图书馆本地服务平台和云联邦服务平台,实现了国家中心与成员馆的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了我国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主体,在开放存取环境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和利用开放存取资源来创新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盛慧,余克萍.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情报探索,2008(6):6-8.

\[2\]蔡屏.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促进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0(23):84-88.

\[3\]刘敏榕,翟金金.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实践与启示―以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杂志,2009(12):167-170.

\[4\]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3):7-10.

第7篇:开放存取范文

2015年12月18~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地产去库存化被作为2016年五大主要任务之一加以讨论,并提出了一套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化的组合拳。对此,市场反应热烈,以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又有救了。

当前,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化存在一个普遍的论调:作为不动产,房地产是一个完全分化的市场,因此,各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化的压力不同。按照这种论调,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根本不存在大的阻碍,只有一些三四城市会面临一些问题。反之,在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2014年政府推出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之后,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出困境,步入了发展及繁荣阶段,房价又会上涨。但是,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

2015年年底的2016年《社会蓝皮书》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就家庭住房自有率来看,受访家庭居民自有率为95.4%,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为91.2%;从拥有住房套数来看,2015年的调查显示,19.7%的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从人均建筑面积和房产估值来看,2015年的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而2013年调查的数据为47.3平方米,这些数据均较2014年出现一定程度增长。所以,在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化后,中国居民所持有的住房自住率的比例会更高。

更为重要的是,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商品住房总库存预计达到39.96亿平方米。其中现房库存约4.26亿平方米,去化周期23个月;期房库存约35.7亿平方米,需要4.5年来消化。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万平方米。2015年前11个月,我国新开工房屋140569万平方米。这意味着,不仅现有的住房要消化,而且新房仍将源源不断涌向市场。在未来几年,这些住房都需要居民来消化。农民市民化就成了化解当前住房库存的重要的途径。

但是农民愿意进入那些没有就业机会的三四线城市吗?这些都是农民居住地方的周边城市,不仅就业机会少,而且离他们的老家不远,自己老家农村都有大量的住房空着,这些农民很可能没有愿意进入这些城市购买住房或市民化。所以,中国三四线房地产去库存化相当不容易。即使有地方政府补助居民80万元去购买住房,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地方政府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也就是说,这些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化仅是开始。

第8篇:开放存取范文

【关键词】开发区;规划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开发区的建设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城镇的建设都是建立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建设投资,对于投资的规模也能够有效的设定。而开发区的建设则是为了适应改革需要,以某个城市作为依托而建设的招商引资的窗口,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当地的工业经济,与此同时还要依赖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开发区的项目投资方面不是十分明朗,容易产生盲目性,进而导致片面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现象。因此,开发区规划管理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够使其与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想结合,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开发区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开发区规划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有着一定的区别,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开发区规划的现状来说,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在适应性以及满足开发区要求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区规划缺乏市场适应性。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只是经济体制的转变,更是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同时也需要从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都进行调整,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在这个背景下,城市规划不断的被调整,却始终难以与经济建设相适应,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城市规划的外部条件还不够完善,城市规划的技术和策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适应性。这种弊端在开发区规划建设方面尤为突出,开发区规划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发区规划工作无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和特点等进行有效的把握,难以对开发区规划的布局和土地开发等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这也是影响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2.忽略对土地效益的研究。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规划建设的首要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的数额等问题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开发区进行有效规划与管理的重要评价指标。出了总量指标,其他的与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有的地区领导迫于招商引资的压力,往往忽略了对土地开发效益等问题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在相关的政策方面的制约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免费奉送土地来换取外资的投入,这样则造成了开发商大量占用土地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人均用地指标和用地结构不合理。

开发区是城市建设中得一个新区域,一般情况下开发区的各种条件都是城市建设中较为先进的,但是按照国际相关的规定与标准来看,在开发区的土地规划方面还不够合理。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开发区,将大量的土地用来进行工业生产,特别是在一些人口规模有限的中小城市中,工业用地的人均指标更是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开发区规划管理中,工业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与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有关,也与城市用地指标的规划不符合经济发展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4.规划和建筑设计市场管理不完善

主要的表现是,开发区的空间和建筑景观常常缺乏和城市的整体协调,有的开发区工业建筑风格过于标新立异。开发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不仅是产业开发的先导区,也是承载和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城市品位、城市景观的重要区域,漠视这一前提,开发区就可能成为城市文化的空白区和城市文脉的断裂带。

二、加强开发区规划管理的解决方案

1.加强开发区的规划与审批制约。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制定开发区中长期规划与发展计划方面,要组织相关的专家结合实际的功能规划进行制定。新设立的开发区应当从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同时以当地的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具体的产业聚集和发展的特征,经过严密的、系统的论证之后,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制度进行审批。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现有的开发区的宏观指导,组织各个开发区之间进行必要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开发区特色,促进土地收益的不断提高,为开发区的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

开发区规划建设中,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需要不断的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将土地的数量与投资的密度以及科技含量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将土地开发方式由粗放外延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内涵型,始终坚持开发与利用并重的思想,使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提高,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土地管理问题的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区之间土地指导价格进行科学的了解,以此来加强土地价格的合理性。在国有土地资产的收购、储备等方面,要制定出多方面都能够接受的、符合市场运作机制的土地配置政策,积极的鼓励战略投资者参与到土地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吸引更多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参与到开发区建设中,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促进开发区企业集群形成产业化规模

开发区经济发展要从粗放型生产为主转向以集约型生产为主,从以总量增加为主转向以结构优化为主,从关注发展速度为主转向关注发展效益为主转变。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产业关联度较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加快企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尽快形成特色突出、品牌知名、规模效益好的产业集群。

4.逐步实现开发区建设生态化

对于优化开发区域内的园区要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环保标准,大幅度减少污染排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对化工园区、工业集中区及综合性开发区中的化工片区进行全面清理确认,加快化工生产企业集中进区步伐。总之,通过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开发区。

结束语: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发区规划工作的不断进步。然而,开发区规划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误区,在实际的工作中,城市规划的管理权被等同于其他可以下放的经济管理,却对城市规划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全局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开发区规划管理权限的下放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开发区规划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大鹏.搞好开发区规划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开发,2004(12).

[2] 叶大华.关于开发区规划管理思路的探索[J].城市,2003(03).

[3] 王娟.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4(04).

[4] 王智,蒋明康,秦卫华.对"禁止开发区"规划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04).

第9篇:开放存取范文

〔关键词〕开放存取;开放存取期刊;DOAJ;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072-04

学术期刊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图书馆经费的短缺导致了“学术期刊危机”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放存取运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迅速地发展起来[1]。

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之一是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期刊就是指无需用户本人或其所属机构支付使用费用,可以通过Internet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取、利用的网络期刊,用户可以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检索和链接到全文,从而进行任何出于合法目的的活动[2]。

开放存取期刊不仅促进了学术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科研与教学活动,而且对学术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DOAJ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现状,对推动我国的开放存取运动、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优化资源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DOAJ介绍与统计分析

1.1 DOAJ简介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设立于2003年5月,是由瑞典的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并由OSI、SPARC、EBSCO和瑞典图书馆学会等机构支持或协办的OA期刊目录系统。会员有:个人、图书馆、大学、研究院、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学会、集成商和其它服务供应商等[3]。

DOAJ除通过链接到其收录期刊的网站获取OA全文外,还建有自己的全文数据库,DOAJ收录的均为学术性、研究性的同行评审期刊,具有免费、全文、高质量的特点[4]。截至2012年3月13日,该系统已经收录7 558种期刊,768 543篇OA论文,涵盖农业与食品科学、生物与生命科学、化学、历史与考古学、物理与天文学等17个学科领域,许多学科领域又包含数个子学科。

1.2 DOAJ收录期刊的数量统计

从2002-2011年,DOAJ收录期刊种数的每年增长量如图1所示,DOAJ收录期刊种数的每年总量如图2所示[5]。

图1 DOAJ收录期刊数每年增长量变化趋势

图2 DOAJ收录期刊数每年的总量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2003-2007年,DOAJ收录的期刊数每年都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稳定的增长态势,大约在550种左右;2008年和2009年增长幅度有所提高,达到800种左右;2010年和2011年增长更加明显,达到了1 500种左右。从图2也可以清晰地看到DOAJ收录的期刊总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OA期刊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其中包括新创办的OA期刊和由传统期刊转变而来的OA期刊。这与各国开放存取政策的制定以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科研基金资助单位和科研人员对于开放存取的重视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6]。

1.3 DOAJ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

图3 DOAJ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

DOAJ目录系统包括以下学科:(1)农业与食品科学,(2)艺术与建筑学,(3)生物与生命科学,(4)商业与经济学,(5)化学,(6)地球与环境科学,(7)一般工程,(8)健康科学,(9)历史与考古学,(10)语言与文学,(11)法律与政治学,(12)数学与统计学,(13)哲学与宗教,(14)物理与天文学,(15)综合科学,(16)社会科学,(17)技术与工程[7]。

DOAJ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如图3所示。从图示可以看到,社会科学、技术与工程类学科期刊最多,主要是因为这2个学科包含的子学科较多。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教育、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等10个子学科,技术与工程学科包含了计算机科学、材料、冶金、军事科学和水利工程等16个子学科。

除了社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以外,健康科学类期刊最多,该类包含了牙科、医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4个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而言,医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更为迅速,相关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的时效性比其他研究者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些领域对OA期刊的需求和支持也最大[4]。化学、物理与天文学这类专门学科被收录的期刊则相对较少。

1.4 DOAJ收录期刊的国家分布

截至2012年2月3日,DOAJ收录的OA期刊共7 558种,涉及117个国家,形成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出版期刊种数在1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如表1所示,占期刊总数的97.5%[5]。

从表1可以看出,开放存取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进程有很大差别,开放存取期刊发展较好的国家都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国际开放存取政策,如美国、巴西、英国、印度、德国等。

从DOAJ收录的OA期刊来看,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有1 363种,占18%;其次是巴西,有680种,占9%;英国、西班牙、印度、德国、加拿大紧随其后。在OA期刊出版中,发达国家,如北美、西欧等国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信息交流和传播速度的加快,发达国家OA出版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正在改变。少数发展中国家,例如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发展也非常迅速,其活跃程度甚至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8]。

2 中国的开放存取期刊实践

2.1 DOAJ收录的中国开放存取期刊

截至2012年2月3日,在DOAJ的统计中,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有32种,香港出版的有22种,台湾出版的有16种[9]。其中源于大陆的是:生态学报;动物学报;生物多样性;动物学研究;植物生态学报;中国肺癌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环球不动产评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电子科技学刊;老年心脏病学杂志;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无机材料学报;中西医结合学报;Current Zo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Scientia Magna;Synergies Chine;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y;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从上述期刊列表可以看出,除了无机材料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和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等少数期刊外,绝大多数期刊为医学类或生物、生态类期刊。这说明国内生物、医学类学科研究人员在推动开放存取运动方面、在向世界展示技术与科研实力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

2.2 国内其它开放存取期刊实践

近几年来,国内的开放存取运动有了较快发展,许多机构、部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OA期刊数量也显著增加。

首席医学网(,2012-03-05.

[11]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关于平台[EB].http:∥/cn/firstmenu.aspx?parentid=20110907145348001,2012-03-05.

[12]开放阅读期刊联盟.网站简介[EB].http:∥/oajs/,2012-03-05.

[13]Socolar.平台介绍[EB].http:∥/js.aspx?#P1,2012-03-13.

[14]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系统简介[EB].http:∥.cn:8080/NSTLOAJ/,2012-03-06.

[15]叶新明,陈益君.我国开放存取中文科技期刊与全文数据库期刊的时效性比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31-35.

[16]秦小川,刘雪立.我国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85-492.

[17]郎筠,韩亮.通向自由的艰难之路——我国开放存取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7):1-5.

[18]胡德华,尹加帮,陶雯,等.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存取期刊研究[J].情报杂志,2007,26(2):140-14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