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语文必修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语文必修二

第1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1.已知椭圆x236+y29=1以及椭圆内一点P(4,2),则以P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A.-12

B.12

C.-2

D.2

2.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其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中点的纵坐标为2,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x=1

B.x=-1

C.x=2

D.x=-2

3.若双曲线x2a2-y2b2=1(a>0,b>0)与直线y=3x无交点,则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1,5)

D.(1,5]

4.已知椭圆x216+y24=1,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若AF=3FB,则k=(

)

A.1

B.2

C.3

D.2

5.已知过点M(1,1)作斜率为-12的直线与椭圆C:x2a2+y2b2=1(a>b>0)相交于A,B两点,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6.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右顶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与该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能力达标

7.已知椭圆x216+y24=1,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若AF=3FB,则k=(

)

A.1

B.2

C.3

D.2

8.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离心率为52,过右焦点F的直线与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且AB=BF,则直线AB的斜率为(

)

A.-13或13

B.-16或16

C.2

D.16

9.已知抛物线y2=4x,过其焦点F的直线l与抛物线分别交于A,B两点(A在第一象限内),AF=3FB,过AB的中点且垂直于l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G,则ABG的面积为(

)

A.839

B.1639

C.3239

D.6439

10.(2020浙江高三二模)已知F1,F2是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过右焦点F2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且满足AF2=2F2B,|F1B|=|AB|,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

A.12

B.33

C.32

D.53

11.(多选题)已知B1,B2分别是椭圆x2a2+y2b2=1(a>b>0)的下顶点和上顶点,点P是椭圆上不同于短轴端点的任意一点,点Q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直线PB1与PB2的斜率之积为定值-a2b2

B.PB1·PB2>0

C.PB1B2的外接圆半径的最大值为a2+b22a

D.直线PB1与QB2的交点M的轨迹为双曲线

12.设双曲线x29-y216=1的右顶点为A,右焦点为F.过点F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则ABF的面积为

.

1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2),B(2,2),直线AM,BM交于点M,且直线AM与直线BM的斜率满足:kAM-kBM=-2.

(1)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设直线l交曲线C于P,Q两点,若直线AP与直线AQ的斜率之积等于-2,证明:直线l过定点.

14.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63,且经过点32,-3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点P(0,2)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求OAB(O为原点)面积的最大值.

1.已知椭圆x236+y29=1以及椭圆内一点P(4,2),则以P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A.-12

B.12

C.-2

D.2

答案A

2.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其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中点的纵坐标为2,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x=1

B.x=-1

C.x=2

D.x=-2

答案B

解析抛物线的焦点为Fp2,0,

所以过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为y=x-p2,

即x=y+p2,代入y2=2px消去x,

得y2=2py+p2,即y2-2py-p2=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1+y22=p=2(y1,y2分别为点A,B的纵坐标),

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4x,准线方程为x=-1.

3.若双曲线x2a2-y2b2=1(a>0,b>0)与直线y=3x无交点,则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1,5)

D.(1,5]

答案B

4.已知椭圆x216+y24=1,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若AF=3FB,则k=(

)

A.1

B.2

C.3

D.2

答案B

5.已知过点M(1,1)作斜率为-12的直线与椭圆C:x2a2+y2b2=1(a>b>0)相交于A,B两点,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答案22

解析设A(x1,y1),B(x2,y2),x12a2+y12b2=1,x22a2+y22b2=1,

(x1-x2)(x1+x2)a2+(y1-y2)(y1+y2)b2=0,

y1-y2x1-x2=-b2a2·x1+x2y1+y2.

y1-y2x1-x2=-12,x1+x2=2,y1+y2=2,

-b2a2=-12.

a2=2b2.

又b2=a2-c2,a2=2(a2-c2),a2=2c2,

e=ca=22.

6.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右顶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与该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1,5)

解析由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右顶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与该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两点,可得ba

e=ca=a2+b2a21,

1

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1,5).

能力达标

7.已知椭圆x216+y24=1,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若AF=3FB,则k=(

)

A.1

B.2

C.3

D.2

答案B

解析c2=a2-b2=16-4=12,c=23.

椭圆的右焦点F(23,0).

设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为my=x-23,其中m=1k.

设A(x1,y1),B(x2,y2),

联立my=x-23,x216+y24=1,消去x得到(4+m2)y2+43my-4=0.

y1+y2=-43m4+m2,y1y2=-44+m2.

AF=3FB,-y1=3y2,

把以上三式联立消去y1,y2,得m2=12,1k2=12,即k2=2.

又k>0,k=2.

8.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离心率为52,过右焦点F的直线与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且AB=BF,则直线AB的斜率为(

)

A.-13或13

B.-16或16

C.2

D.16

答案B

9.已知抛物线y2=4x,过其焦点F的直线l与抛物线分别交于A,B两点(A在第一象限内),AF=3FB,过AB的中点且垂直于l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G,则ABG的面积为(

)

A.839

B.1639

C.3239

D.6439

答案C

解析设A(x1,y1),B(x2,y2),因为AF=3FB,

所以y1=-3y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

由y2=4x,x=my+1,消去x得y2-4my-4=0,

y1y2=-4,

y1=23,y2=-233,y1+y2=4m=433,

m=33,x1+x2=103,AB的中点坐标为53,233,过AB中点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方程为y-233=-33x-53,令y=0,可得x=113,SABG=12×113-1×23+233=3239.

10.(2020浙江高三二模)已知F1,F2是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过右焦点F2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且满足AF2=2F2B,|F1B|=|AB|,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

A.12

B.33

C.32

D.53

答案B

11.(多选题)已知B1,B2分别是椭圆x2a2+y2b2=1(a>b>0)的下顶点和上顶点,点P是椭圆上不同于短轴端点的任意一点,点Q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直线PB1与PB2的斜率之积为定值-a2b2

B.PB1·PB2>0

C.PB1B2的外接圆半径的最大值为a2+b22a

D.直线PB1与QB2的交点M的轨迹为双曲线

答案BC

解析设P(x0,y0),x02a2+y02b2=1,则kPB1·kPB2=y0+bx0·y0-bx0=y02-b2x02=-b2a2,因此A不正确;

点P在圆x2+y2=b2外,x02+y02-b2>0,

PB1·PB2=(-x0,-b-y0)·(-x0,b-y0)=x02+y02-b2>0,B正确;

当点P在长轴的顶点上时,∠B1PB2最小且为锐角,设椭圆的右顶点为A,PB1B2的外接圆半径为r,由正弦定理可得2r=2bsin∠B1PB2≤2bsin∠B1AB2=2bsin2∠OAB2=2b2aba2+b2=a2+b2a.

r≤a2+b22a,

PB1B2的外接圆半径的最大值为a2+b22a,C正确;

直线PB1的方程为y+b=y0+bx0x,直线QB2的方程为y-b=y0-b-x0x,两式相乘可得y2-b2=y02-b2-x02x2,

化为y2b2-x2a2=1,由于点P不与B1,B2重合,M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部分,D不正确.

12.设双曲线x29-y216=1的右顶点为A,右焦点为F.过点F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则ABF的面积为

.

答案3215

1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2),B(2,2),直线AM,BM交于点M,且直线AM与直线BM的斜率满足:kAM-kBM=-2.

(1)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设直线l交曲线C于P,Q两点,若直线AP与直线AQ的斜率之积等于-2,证明:直线l过定点.

(1)解设M(x,y),又A(-2,2),B(2,2),

则kAM-kBM=y-2x+2-y-2x-2=8-4yx2-4=-2,

可得x2=2y(x≠±2),

则M的轨迹C的方程为x2=2y(x≠±2).

(2)证明设Pm,m22,Qn,n22,m≠±2,n≠±2,

又A(-2,2),可得kAP·kAQ=m22-2m+2·n22-2n+2=m-22·n-22=-2,

即有mn-2(m+n)=-12,即mn=2(m+n)-12,

直线l的斜率为kPQ=m22-n22m-n=m+n2,

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m22=m+n2(x-m),

化为y=m+n2x-mn2,

可得y-6=m+n2(x-2),

可得直线l恒过定点(2,6).

14.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63,且经过点32,-3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点P(0,2)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求OAB(O为原点)面积的最大值.

解(1)根据题意知:离心率e=63,可得ca=63,即c2a2=23,因为c2=a2-b2,所以a2-b2a2=23,整理得a2=3b2,

又由椭圆C经过点32,-32,代入可得(32) 2a2+(-32) 2b2=1,即34a2+34b2=1,

联立a2=3b2,34a2+34b2=1,解得a2=3,b2=1,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x23+y2=1.

(2)由题意,易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

联立y=kx+2,x23+y2=1,消去y得(1+3k2)x2+12kx+9=0,

因为直线AB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

所以Δ=(12k)2-4×9(1+3k2)>0,得k2>1,

设A(x1,y1),B(x2,y2),则x1+x2=-12k1+3k2,x1x2=91+3k2,

所以|AB|=1+k2·(x1+x2)2-4x1x2

=1+k2·(-12k1+3k2) 2-4×91+3k2=61+k2·k2-11+3k2.

点O(0,0)到直线kx-y+2=0的距离d=21+k2,

所以OAB面积SAOB=12|AB|·d=1261+k2·k2-11+3k2·21+k2=6k2-11+3k2.

令k2-1=t,则k2=t2+1(t>0),

所以SOAB=6t4+3t2=64t+3t≤624t×3t=32,

第2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体教学;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79-02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若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比喻为一首乐曲的话,如何让音色、音调、旋律达成和谐是谱曲人或演奏者的追求,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笔者关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系统而又有阶段特色地统一起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一、高一是起步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为高二高三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1.培养兴趣。高一的学生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所接触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与初中课本有很大的不同,往往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与初中老师大相径庭。这些因素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新鲜感,好奇感。那么高一的语文教学就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一语文主要完成必修1——必修4的学习。教师要通过教授课本中精选的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等语文的精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此外,高一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参与这些活动也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反,高二高三的学生在面临小高考、高考两重考试的时候,活动参加的就相应的少了。所以,在高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会为接下来高二高三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高一,其可雕琢性很高。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诸如朗读的习惯,要做到有声朗读、有心朗读、有益朗读;写作的习惯,要做到工整书写、坚持练笔;有效预习等。其他诸如查工具书、记课堂笔记、及时积累纠错等习惯一定要从高一开始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在高二特别是高三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夯实知识基础。这里指的知识大部分是贴近高考的知识,比如字音、成语、默写、文言知识等。这些知识很多是靠记忆朗读培养语感而掌握的。高一阶段学生可利用早读等时间大声的读,加之老师配以相应的题目巩固练习记忆,高一一年下来,等同于高三一轮复习了。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每天利用晚读让学生“消化”25个字音、10个成语、5个名句,有时会读文言实词2个。第二天上课会对头天晚上学生读的知识进行抽测。目前3轮下来学生对常用字音、成语默写掌握得较好。

二、高二是过渡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

1.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对学起来压力并不大的语文也有着较高的兴趣。学生到高二之后因为文理的选择将重新走进一个新的班级,也许接受一个新的语文老师的教诲。加之文理已经明确,学生对语文也不会像高一那样的重视。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语文老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一定要把学生在高一学习语文时培养的良好习惯保持住。

2.注重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高二语文教学主要完成必修5和一些选修课本内容等。这些课本的选编大部分属于板块性质,而高考专题复习也采取的是板块模式。所以在某一阶段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讲解《史记》其实就可以分类讲如何理解文言实词、如何断句、如何理解文意等等。在其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练习高考真题来有效奠基。

三、高三是巩固回归提升

经过高一的积淀、高二的接轨,高三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更高的解题技巧。

1.巩固。巩固的往往是高一高二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笔者所带的几届学生,到高三后往往有一本厚厚的属于自己的摘抄本,纠错本。特别是那些易错的知识,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成为学生主要复习的内容。巩固的是高一、高二阶段积累的基础知识。经过两年的反复积累消化,大部分学生对高考语文涉及到的字音、成语、名句默写等记忆类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2.回归。高三语文复习最大的特点是题海战术,这是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不具备的。但是高三语文复习还应充分开发利用高一、高二的课本。实践证明“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高考复习的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涉及面没有教材更全面,深浅度的把握不比教材更适中。特别是文言文和现代文板块。其实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源于课内,因此高三文言文复习第一轮往往是将五本必修课本的文言知识系统梳理。

第3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关键词: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缘起

“怎么出这样的题目?文言文才两道选择题,竟然还有断句?”“这个命题者是不是根本不知道高考方向?”“真不知道这个命题者到底是怎么想的。”……高一语文(201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刚考完,办公室里就一片哗然,声声不绝,此起彼伏……乍一看题目,我也有同感,当我沉静下来,细细研究,并与高二语文试卷和往年试卷进行对比,我发现从去年开始,高一的语文试卷文言文就是两道选择题,一道问答题和一道断句题,阅读也是两篇。而高二的试题文言文三道选择题。现把高一、高二文言文相应题目对比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一把高二关于文本理解的选择题变成问答题,并且增加了断句,表面上看好像难度加大,其实正体现命题者的一个意图: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应该更好地理解文本,应该把文言文像现代文一样细读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不应该仅仅止于“言”。

二、文本细读在高中文言文中的实践

1.潜心静读,培养语感,领会细节的别样魅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只有静心品读,才能有所感悟。尤其是与我们现代有较大差别的文言文,更需要多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潜心静读,反复吟诵为文本研习做足了准备,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课堂的引导下掌握结合语境推测词义、通过词性推敲词类活用、根据翻译推测文言句式的方法。目标性更强,让学生学有所获,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而使自己的心灵飞翔于文学作品那充满灵性的世界,达到文我同一的境界。

2.静心研读,追本溯源,领悟汉字的深厚底蕴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只不过因为时代久远,语言的演变,很多字词语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我们现在阅读出现了障碍。但是这也正体现了文言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汉字作为文言文的书写形式,证实这种深厚文化底蕴的显示。苏教版(2014新修订版)必修三第一专题“汉字的王国”的添加正体现了编者对祖国汉字的重视。

3.精心组织,激发兴趣,体悟文言的精妙深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教材设计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总结归纳,从而实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一讲到底”“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动脑,勤动手,会思考。

4.用心评点,悟出自我,体验情感的自然流露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学习,最终是为我所用,学习文言文,最终也是要古为今用。文本细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我的解读,于无形处体验情感的自然流露。“评点法”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可以实现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编者、读者与其他读者的多重对话。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重点就是让学生运用评点法解读文本。而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文言文。例如《离骚》,可以充分利用对话栏,实现学生自我与文本,最终实现自我与自我的交流对话。

三、思考与体会

基于文本细读来教学文言文,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但同时也需要老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太过功利化,而应该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为高考而教授文本。其次,老师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而且要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最后,老师要大胆放手,相信学生。即便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有老师给他们机会,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雷.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D].河南大学,2011.

[2]张洁琪.文言文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的误用与正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第4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关键词]高考语文改革 学科地位 区分度 混乱局面 改革试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45-01

这些年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显示素质教育的气势不凡。但是我想说,只要高考存在,一切素质教育依然要围绕高考转。不过,今天我不想说高考的坏话,我仅仅想谈谈对2017年高考语文180分的一些想法。

首先,这是个好事,有利于语文学科地位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育历来是个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在北方,备受夹击,左右不能逢源。在理科班,语文地位比不上物化生;在文科班,地位比不上政史地。君不见补课大军一批批,唯独无人补语文。君不见自习课上写作业,挤来挤去挤掉语文作业。我们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呼喊了多年,可惜除了几个国学大师在百家讲坛上热热闹闹地讲了讲,还有谁来关注国学,还有谁来真正关心语文。这话听起来酸酸的,蛮有吃醋的味道。的确是,从事语文教育十几年,一直看着我心爱的语文被打在冷宫,心里颇为寥落。自从听说高考改革的春风吹绿了语文这片园地,我的心扉也轻轻荡漾了一把。从2017年,高考语文分数提高到180分,语文加分,英语减分,数学分数不变。总体来看,这种大形势于语文有利,可以刺激学生提高对语文的重视性。相对以前,学生应该增加对语文学科时间的投入。这样,语文教学就更有施展的空间,而语文老师应该不会再憋屈地忍受语文课上学生偷偷摸摸前仆后继地与数理化题单亲密接触的情况。

平复一下喜悦的心情,就会发现,改革当中也有一些问题让人担心。

第一,语文分数虽然提高了,但是高考语文一直存在的问题还会影响人们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语文学科平时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人就会说中国话,是中国人就会写中国字,何必学呢?就连判卷老师都会觉得,主观题写了很多字不管怎么说也该给一点。判卷老师还会有一种趋同给分的心理,那就是避免与别人给分分差过大,免得被怀疑给分有问题。这样,类似于作文判卷,大多数老师往往就给一个“差不多”的分数。这样语文最后的分数就没有“阶梯型”的分差。分差小就意味着这学科不必投入过多时间,因为大家分数差不了多少。辽宁语文卷中作文分数基本上都是40多分,好一点的46、47分,一般的43、44分,偏题一点的38、39分,作文分数根本没什么大的差距。尽管语文总分提到180分,但是如果大家基本上都是120分,130分,那么还是激不起大家的学习热情。

所以,高考语文试卷也应该改革,那就是分数一定要有明显的区分度。每道题分值设置的时候就应该拉大分差,并且判卷的时候没有踩分点就应该不给分,不能因为似是而非就给一些分。然后,出题的时候设置一部分难题,给那些基础好的同学一个施展的空间。基础好资质好的同学自然就能得高分,和基础差投入少的同学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分度。我还建议判作文给分的时候一定要有梯度,结构好、文辞好的好文章就应该大胆给高分,从55―60分,都可以的;作文满篇错字,连文辞都不通的就应该大胆给低分,比如说30分;跑题跑得远的就应该果断低分,比如25分。这样才能体现高考的根本宗旨:以试取才。也能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给那些奋力拼搏了十几年的少年一个交代,让这些年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散发香甜的味道。

第二,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带来更加混乱的局面,从而不利于语文教学。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这样改革的极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语文数学课时减少,其他学科增加课时,高一期间疯狂学完理化生史地政必修教材;高二确定主攻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英语开始冲击A级考试;高三开始上午4节数学,下午4节语文,一年努力冲击高考语文数学高分。

这样的局面更加不利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高一高二仍然是被忽略,而这个过程正是夯实基础最重要的阶段。打基础的阶段却少有人问津,可是到了高三却又大肆疯狂地赶进度做题单,学生在没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进入高三复习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直接复习相当于揠苗助长,重新授课却又担心时间紧张。而且每天都只能上语文和数学课,大密度的语文数学授课也会让人崩溃。再说高一高二的会考是多次考试,最后按照分数最高的那一次计算,导致学生不停参加考试,不拿到最高级别的分数就不会停止,势必影响语文数学的学习。而且这种会考或者社会性考试不会像高考那样严格,这期间会不会出现特权现象也很难说。整个高一高二会在忙碌和混乱中度过,学生不可能静下心来仔细听语文课。总之一句话,这种改革可能导致教学设置上的极端化,从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5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一、阅读积累

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读过几本有价值的书,语言的积累学习仅限于课本当中,所以在考试当中会大大的失分,后面的阅读题要么是词不搭句,要么干脆不答,作文就寥寥数语,可怜的连字数都凑不够,这让我意识到,没有宽厚的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积累,所以我们教师把现代文阅读教学和日常阅读、积累相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不仅能够把教师讲得知识化零为整,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生命。另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在日常阅读时,将优美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了。比如说在教《林教头风雪三神庙》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水浒传》的重要章节,摘抄好句子,背诵课文里的“风雪描写”。

二、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对于情感丰富的文章,学生在扫清字词的障碍后应该能读懂,但他们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并不能深层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从情感上熏陶感染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大声读出来,让他们在这种情感氛围中体会,那他们对课文的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在学习高一语文课本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时,我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大声读,最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写下自己组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誓言,然后齐声宣誓,这样学生不仅课文的理解更深了,而且在情感及能力方面都有与时代相符的现实收获。

三、质疑解疑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品课文,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出质疑,然后在把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整理,从中选出含金量高的问题交给学生一并讨论分析。

四、拓展创新

很多时候,我们在解疑答惑完了总结一下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就算讲完了。其实如果我们能利用当前的一些新语言表现形式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就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和主题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学生觉得大堰河是母爱的使者,我们就可以和学生把大堰河评为“感动中国――最没妈妈”,让学生给大堰河写一段颁奖辞,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拓展创新。

第6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利用教什么怎么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26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材使用方面,首先应具有一个基A的认识――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我们翻开语文教材准备教学内容时,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多元的价值取向,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这样才能成就高效课堂。那么,我们“教什么”,拿什么奉献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研读文本,从文本中挖掘价值,也就是要精选内容,找准切入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后围绕精选内容,综合考虑,做好教学设计,落实“怎么教”。下面以苏教版必修二《听听那冷雨》为例,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找准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依据此目标,我们可以明确本文任务:

1.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诵读那些描写浓浓乡情的沁入人心的经典语句,如“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味语言美、意境美。阅读《听听那冷雨》,让人感受最大的特点是文章的语言本身及其意境的极致美,不仅让人动心爽口,而且让人感受于形,乐悦于耳。如“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清清爽爽新新”,“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充分利用汉字的声韵和奇妙的叠字组合,雨的形、意、神均被描绘出来,品味起来有一种情意缠绵之韵味,入情入意,情景交融。

二、了解当前学情,抓准能力提升点

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选择和设计都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为基础。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第一依据。

高一的学生对于诗化的语言和汉民族语言及文化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文章的意蕴丰富,要体会文本的妙处难度较大。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从余光中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风格切入。余光中生于大陆,羁旅台湾,几十年来,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课文始终贯穿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诗人眼中、心里,祖国的一草一花、一砖一瓦、一字一词、一诗一文都是美丽可感的,值得永远品味珍藏的。为了使学生对诗的意境、情感有更深的体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中涉及的中国文化进行圈画、诵读、品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在此过程中,笔者触摸到了学生柔软敏感的内心世界,听到了学生语言与思想拔节的声音。

三、扣住文本特点开拓、感悟、迁移

语文阅读教学,学的就是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它呈现出来的最显著的个性特色。每一个经典文本,总是有其鲜明的个性,或者在立意上,或者在选材上,或者在构思上,或者在表达方式上,或者在语言运用上……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表现、感悟、模仿的过程。《听听那冷雨》的个性在哪里呢?最显著的特性是文章通过诗意的语言,句式的灵活变换,叠词的繁复使用,写景方法的灵活运用,比喻修辞等的恰当使用,来表现文本的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情感美。因此依据这一文本个性,我们确定这是指向表达的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如下:

1.寻找一个语言训练点为教学重点。

2.将该语言现象进行重点品读,激发感悟。

3.引导学生迁移到生活实际中进行仿写。

第7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在学校任职以来,这学期是个人巡课、听评课次数最少的一个学期,尤其是半期考以后的巡课和听评课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也是参加和组织教研、备课活动次数最少的一个学期,也是开展过程性教学常规、教研和备课工作检查次数最少的一个学期,也是对课堂教学了解和监管最不到位的一个学期,也是对文印、实验、图书、网站建设等各项事务性工作管理最稀松的一个学期。多项计划中的工作未开展,借此述职报告场合,谨表歉意,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私事扑面而来,占用了部分时间,加之工作水平本就有限,以至未能在教学、教务、教研和备课等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深感有愧于教务主任这个职位。

教务工作

三位新员工用很短的时间熟悉了业务,迅速上手,各项工作大体有序开展,这一方面得益于员工自身的素养和品德,另一方面得益于处室内部频繁的带有培训性质的短会。

教务工作有的看得见,比如巡课,每天至少3节,雷打不动;有的看不见,比如教务处管理的对上负责的系统就有省初中新课程管理系统、省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市中招网、市中学学籍管理系统、省会考网、市会考网、省高招在线、市高招网、市质检成绩统计系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这是老师们看不见的,任一个系统报送的数据出问题,都是事故。

这学期教务工作,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经常开小会,带有培训性质的,既有工作方法和程序规范方面的内容,也有统一的作风和纪律教育等内容。

我的工作经验之一就是,要让工作顺利开展,事前培训动员一定要充分。

三位新任工作人员从对教务工作不熟悉到迅速上手,到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人感动,也让人欣慰。

教学工作

我在高中前后教了六年书,一直呆在高一年段,其间兼过初中思品、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教学,这学期第一次上高二。高二第一学段结束后,必修模块全部完成教学,开始选修模块的教学。高一教材的难度已经比初中跨跃了一个台阶,选修模块教学的难度又比必修模块提升了一个层次,为数不少的篇目甚至是我们当年在大学里学习的内容,备课的难度绝非高一备课可同日而语。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学习之辛苦。

半期考后,我接手高一7班语文教学任务。虽说课程相当熟悉,但准备一节课,没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把握的,尤其是7班优生相当多,宝贝也相当多,很象一个不平衡的生态系统,教学难度很大,教育难度更大。

第15周左右,个人感觉到已经无法兼顾跨年段教学、备课组长、教务处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系列琐事了,一度有过请假甚至请辞的想法,但因为接手高一7班之时,曾许下诺言,起码保证本学期内语文科不再换老师。权衡再三,暂辞备课组长一职,由卢人立老师接任。备课组长是我做得最心应手的一份工作,内心里是很不想放弃的。

教研和备课工作

教务处的多数工作,都由工作人员具体经办,我把关,但对教研和备课工作,我始终是自己在经办,工作人员帮着我做。每一周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巡查记录、各学科每周提交的教研内容和集体备课主备方案,我起码都会大致翻阅;对每个学科每周按计划要开展的教研和备课活动,我基本都能提前了解或者同步了解。

简而言之,推动教研和备课工作规范开展,继而有特色地开展,始终是我最优先考虑和保证的重点工作,始终是我在挖空心思琢磨的工作。

这学期,为更有效地提高各学科教研和备课工作的质量,教务处推出了两项新措施,一是每周末公布下一周次各学科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安排,二是巡查教研和备课活动时现场查收活动内容。从全学期各学科的实际工作看,两项措施相当有效地纠正了之前部分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随意、前后拖拉的毛病,提高了各学科开展教研和备课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说穿了,就是希望教研组和备课组提高计划意识,提高执行规定和落实计划的意识。

按惯例,印发了五期教研和备课学习材料。一学期五份学习材料,至今已是35期,有些不急不躁、细水长流的意思。重新翻阅这五期学习材料,多数文章是很有质量的,《台州书生中学关于教研和备课工作的资料》、《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如何开展集体备课》、《解放“学习力”上、下》等文章对我校的教学和管理肯定是有借鉴或启发意义的。

和名师工作室的交流研讨,7个学科,7位领衔教师,20余位成员,我们收获颇丰。

和十八中的校际交流,关注毕业班,关注一线教学,面对面交流,更直接有效。

面向师生的讲座,省教育学院教授鲍道宏,主讲学校发展中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及成果推广,老师们给予了好评;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人称“辫子姐姐”,面向初一学生,交流阅读与成才,初一学生掌声阵阵。这学期的讲座少了,下学期会努力多安排。

闽清天儒中学60余位教师前来观摩,我们没有专门大张旗鼓地布置,常态课,正常的教学进度,显示我们的常规工作是过硬的。

历史学科的教研和备课工作非常扎实,赢得市教育学院好评,继主办面向市区的市级教研活动以后,黄鹤鸣和艾振斌老师又应邀参编《福建教育史》一书。逐渐走向名师,就是这样自己为自己争取着机会,学校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

高一语文承担全市期末模块统考命题任务。意义大,在于市教育学院信任我校老师;责任也大,在于这份试卷要经得起全市高一师生的检验。

初一、初二思品承担八所民办学校联考命题任务,启动迅速,布置细致,工作有力,政治组表现出了很强的工作能力。主办学科命题备考会等,做得有声有色。

公派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代表外出参加高质量的教学或管理观摩研讨会。

师大附中的公开周,我校约有40余位教师前往观摩教学和讲座。

凡此总总,教研和备课工作的些微进步都让人欣喜:

1.各学科备课组普遍具备了比较强的计划意识,能够按计划安排开展集备活动,能够把计划的活动落实到工作中,这是本学期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进步之处。

2.组长们模范地遵守了学校关于教研和备课工作的规定与要求,并将这些规定和要求贯彻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善于落实制度与要求正是我校办学规范的一个表现,也是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障。

3.学校关于教研和备课工作的规定与要求得到了良好的贯彻与实施,这历来是我校的教研和备课工作的长处所在。教务处进一步要求各学科将这些规定与要求内化成为自觉的行为,而且要求各学科能够在这些规定与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我校各学科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才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第8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7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个必要因素而并非只是“辅助”,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没有真正理解和很好地运用,致使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两个方面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之中,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问题,然后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自主探索、互动协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要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

1.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精心设计任务

设计课堂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作为设计任务的资源。当然在整合时要注意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本,把学习信息技术作为设计任务的根本目的。例如学习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由于学生正在学习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中的《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名篇,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小组,搜集了大量的经典名篇,如《论语》《诗经》等,还有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这些搜集到的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同时还使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扩展了视野,教师希望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和学习的成果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此任务中隐含着本节的五个知识点:⑴版面设计;⑵美化文档;⑶图文混排;⑷页眉页脚;⑸输出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五个知识点设计在课堂教学任务中。同样各个知识点也可以进行相互整合,如我们可以把⑴和⑵整合成一个大任务:格式化文档,其中隐含三个小知识点,即:①页面格式化;②文字格式化;③段落格式化。分别设计三个小任务将这三个知识点隐含其中。教师在设计每一个任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来进行统筹安排。

第9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范文

[关键词]课堂 目标 自主 对话 能力 创新

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首先紧密必须围绕整个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改变从知识技能单一维度设定教学目标,而课程内容,也应强调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以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获得相应的发展。其次,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课程中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班级整体与学生个体的有机统一,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分层思考、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另外,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化和思想性,合理挖掘蕴含于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德育在语文学科各个教育环节中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德行,培养情感,形成其应有的价值观。为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人手,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一、多元化目标让课堂亮起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由此可见,注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即人的身体、知识、情感、意志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培养“整体的人”,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我以单元教学为一个整体,努力实现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对于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分为三个方面:1、知识的获得;2、能力的培养;3、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在知识层面,从文言基础出发,设定了以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的掌握与积累,并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了解文赋的文体特点;在能力培养方面,结合本篇语言自由疏放,灵动有致,典雅生动、富含情感的特点,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感受文章情感与思想的能力;德育则是从《赤壁赋》的景、情、理出发,走进苏轼内心世界,感受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坎坷,笑傲人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多样化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得内容得到了一定拓展和延伸,对学生培养的触发点也相应增舔了许多。这样,教学跳出了单纯知识积累的枯燥乏味的泥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对文本本身的收获,还有对苏轼个性、胸怀和精神的感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力培养的的收获与喜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途径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对话和交流让课堂活起来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注重学生与文本、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在课堂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里,教师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掌控者,也不仅仅是答案的提供者,他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质疑、合作、探究和表现的练武场。他还应该是一位演员,进入课堂演练的角色,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相互激励、共同生发,以“平等中的首席”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使课堂进入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教学佳境,即便会出现问题和干扰,但通过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观点和解释的碰撞、消解、转化,最终会使我们的课堂走向融合和升华,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学高一语文第一册《小狗包弟》(人教版)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转换角色,从作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体验如果自己是作者,和小狗包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面对小狗包弟的命运,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最后请同学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下来,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先后引导学生分别同文本、作者、同学、老师交流和对话,在不断地交流与对话中,生成认识,并予以修正,最终,百川灌河,大家思想的源流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汇集,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指向文章的主旨:1、在特殊的环境下,人性的自私软弱;2、强权对人性的损害,对生命的虐杀;3、要勇于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4、每个人都应竖起一面反思的镜子,来警醒自己;5、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对生命的热爱;等等。可以说,在自主的学习体验中,在真诚的讨论交流下,学生的思想的火花始终在不断地闪现,照亮了课堂的每个角落,也映射着每一颗跃动的心灵。

三、关注能力培养让课堂动起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