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二级咨询师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二级咨询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二级咨询师论文

第1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点燃心路航灯演绎女警风采

xx,先后任省镇江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科长,女警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二十多年如一日,长期战斗在监管改造第一线,在罪犯心理矫治的园地里播种耕耘,自强超越,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荣记三等功一次,2004—2005年度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巾帼标兵”称号,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罪犯心理矫治先进个人。近几年来,她所在的部门被评为“巾帼标兵岗”,荣记集体三等功,创立的“心理矫治镇江模式”在全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监狱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监狱系统心理咨询师实习基地”,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罪犯心理矫治先进单位。

与时俱进,争当心理矫治的领头雁,致力开拓科学矫正新领域。

镇江监狱是全国最早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监狱单位之一,没有经验可学,也没有模式可循。滕婉芬知难而进,刻苦钻研业务,十分珍惜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南京脑科医院等培训基地学习的机会,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心理测试》等资格证书,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目前开考最高级别),不断厚实了为罪犯“心路引航”的素养。她注重向实践学习,深刻思考理论问题,形成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撰写出《谈咨询员在咨询过程中的现场控制》、《对心理危险性罪犯可以实行预警管理》等20余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受到全国监狱系统同行的好评;她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邀请,在中美心理测试国际研讨会上作重点发言,参与了司法部copa-pi量表的研制工作,是《中国罪犯心理矫治》和全国罪犯教育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编撰者。其研究硕果,不仅对镇江监狱,也对监狱系统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先导作用。滕婉芬身先为范,带领全中心民警学有所专,共同创新实践。组织编写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辅导手册》,在全国监狱系统推广使用;她主持的《罪犯心理咨询现状调查》课题组率先获取了国内监狱有关罪犯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状况的宝贵数据,文章被《中国监狱》杂志刊出,并荣获全省监狱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在全省监狱系统组织的心理矫治个案及论文评比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人人获奖,充分体现了这个学习型团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滕婉芬和她的同事总结出一套“心理评估与狱情预警机制有机结合,心理咨询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有力地发挥心理矫治手段的攻防效能,经验做法多次被省局、司法部以简报的形式推介。她每年开办的团体辅导讲座数列“中心”排行榜之首,并有5个经典咨询个案入选专业书刊。

自强求实,勇为改造质量的促进者,全面增强心理矫治新优势。

面对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教育改造难度加大的狱情态势,她坚持高标杆定位,夯实心理矫治工作基础,不断丰富矫治手段和内涵,尽心尽力拧紧监管“安全阀”。提升层次,实现规范运行。滕婉芬着眼监狱特点,集思广益,组织制定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共计16项,如《罪犯心理矫治考核细则》、《女性心理矫治员人身安全的规定》等,首先填补了系统内制度建设的“空白点”;按照罪犯心理问题的类属,区分功能,改造咨询室,营造不同风格的咨询氛围;扩展咨询渠道,形成日常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网络视频咨询等多维体系,切实增强了心理矫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强化宣教,实现良性互动。针对“罪犯消极接受矫治”的症结,滕婉芬抓根本,巧化解,形式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自办《心理健康之友》小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型图片展,推广心理操,尝试心理剧演出;结合各个时期监管工作特点,定期与不定期地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环境布置突出广告、标语、墙报的渲染作用,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矫治工作氛围。据问卷调查,罪犯对心理矫治工作信任度上升到89.5%,自我调适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攻防兼备,实现效果突破。围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一中心,滕婉芬带领全中心民警创新模式,不断深化心理矫治工作。将心理评估与狱情预警机制有机结合,按照“突出重点,覆盖全面”的原则,加强心理测试工作。在确保罪犯心理测试率达到100%的前提下,以新入监犯、顽危犯、涉毒犯等为重点必测对象,细化心理特征分析与危险程度甄别,为基层监区加强管理与教育提供“第一手依据”。将心理咨询与广泛开展个别教育有机结合,滕婉芬认真落实“两手抓”思路,一手抓心理门诊咨询和重点个案矫治,“中心”每年咨询量均在1000人次以上;一手抓监区个别教育的辅助工作,实行危险预警、危机干预,消除安全隐患,顽危犯矫治转化率达73%,其中滕婉芬直接和参与处理的案件达95%以上。将心理矫治与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有机结合,滕婉芬发挥专业优势,介入省局新收犯分流中心的心理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对象隐藏、掩饰等问题,组织技术攻关,采用心理测量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排除干扰因素,为接收新犯监狱提供了较为全面、准确的危险等级评估等心理基础资料;并运用犯罪学、监管改造学等理论知识,明确心理评估标准,规范改造质量评估结论的格式和内容体系,提升改造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效。在滕婉芬团队的努力下,镇江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呈高效发展态势,为监狱连续八年安全无事故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在2006年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创建验收中,司法部评估组高度评价“镇江监狱的心理矫治工作是他见到的全国心理矫治工作开展得最好的单位”。2007年监狱成立女警中心,她积极参与组建工作,细分职能,带领民警配合各监区突击完成管教信息系统11个新增模块的信息录入工作,全面接手日常内勤事务,参与会见的审核及登记,有效地减轻基层监区的工作压力。

第2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ABC理论;高价值信念;积极结果

ABC理论中,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的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ABC理论中的B一般是指不合理的B,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希望得到的C,这些C让我们的生活不愉快或者不顺利。既然B不同,得到C也不同,那我们为什么不把B进行调整,调整到非常合理,调整到非常有智慧、有价值,得到一个积极、阳光的C,让我们拥有智慧、健康、辛福的人生?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借由改变心中的态度来改变人生!”如果我们将ABC理论中的各种不同的B进行巧妙的改变、拓展,我们在生活中将会得到牛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一、对绝对化的要求巧妙调整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我们将绝对化要求调整为绝对化相信:当我们确定一个信念后,不论外在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坚定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曾经认为自己是十分优秀的,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因为我们有时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好,而受到了老师或者家长的严厉批评,甚至是挖苦,我们慢慢的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甚至是否定自己,因为我们的信念不再积极,甚至自卑,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不再令我们满意!宇宙间,有一个深信定律,人如果深信某件事会发生,或者深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自己想要的一定会发生,来的现实世界!受到ABC理论的启发,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要绝对化的要求自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积极、阳光的思考问题,看待自己,那么我们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初,我到北京去考国家二级咨询师,第一次考试,论文答辩成绩69分,虽然因为理论考试没有考过,但是信心很足,但是后来却连考四次都没有过。我跟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劝我别考了,说我也许不是做这事的料。本来我是去朋友那儿寻求安慰的,可是朋友的一句话却泼我一瓢凉水!这一瓢凉水却更让我坚定:我一定再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获得国家二级咨询师的资格证!正是这种坚定的相信,绝对化的要求----自己一定要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我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顺利的通过了!历史上,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虽然历经失败,但是爱迪生绝对化的要求自己一定要发明电灯泡,给世界带来光明,最终发了电灯泡!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有幸存者说:“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就是这个坚定、绝对的信念拯救了他的生命!是的,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对我们命运的修造!在生活中,绝对要求自己想好的事,说好的话,做好事,这是一种新的“完美主义”,关注每一个细节!即使你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崇高的心灵!对自己的现状,绝对化的要求:必须发生改变!那么我们一定会战胜自我!这种好的信念是给自己积攒福报!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活就会越来越和顺!

二、把过分概括的评价的模式积极应用

ABC理论中的过分概括的评价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把这种过分概括化的思维方式积极应用。总之,人们的行为和精神动力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而影响人们情绪的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观念,当我们对事件换一种积极、正向的思考和诠释时,不管是我们自身,还是外在事件都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3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吴江市在教育目标上着力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性教育,面向全体、面向未来,提高全体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策略上,着眼于长远打算和持续发展,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在措施上,着重于校内外并重,团体培训和个别辅导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和针对性;在对象上,着手于师生同参与,助人者更要自助,提高师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性;培训;课题;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记者:陈局长:您好。得知您本人亲临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做了很多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很想了解您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

陈维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作为各种载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创造条件,创造可能,辅助学生成长,犹如土壤、水、温度对于花草一样,于是学生的体力、智力、能力得到提高,心智不断成熟。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讲,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展开的。

从学生角度看,虽然今天我们不得不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学习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状况,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自我认识、处事方式、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如此,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心理特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因为,知识会老化,经验会淡忘,而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示范,或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都会持久、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学生,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效果和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马建青教授说过,“当前这个时代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危机;带来了选择也带来了迷茫;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也有了更多的约束,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选择时的烦恼和冲突,我们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也潜伏着更高的对失败的畏惧和焦虑”。危机、迷茫、压力和焦虑,就像一把把锁,重锤未必能敲开,但小小的钥匙却能轻松打开。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用金钥匙去开启学生内心的一把把锁,体察学生的心路,要理解学生的心结,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心曲。

记者:吴江市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做法是什么?

陈维麟:基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是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1月,吴江市教育局组织了第一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这个培训课时多,任务重,压力大,老师们都是业余学习,其艰辛可想而知。但老师们学习积极性极高,夜以继日地在教室里上课、看书、讨论问题。整整半年,大家几乎未休过一个双休日。2005年到2008年这样的班共组织了三期,有124名中小学老师参加了培训,105人通过了考试。吴江市还有64人拿到NLP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结业证书,有93人拿到苏州市心理教师认证证书,350多名骨干班主任接受了心理健康专题培训,这批人成为吴江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二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配置。根据苏州市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软硬件要求,在用房、设施、人员、制度、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按要求组织验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合格心理咨询室57个,占全市中小学校数的88%。

第三是在市文明办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08年6月成立了“吴江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中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象有老师、学生和家长;二是帮助各类“困难生”,有“学困”“情困”“心困”的青少年求助时,中心的志愿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排忧解难;三是交流经验、培训教师,经常聘请专家作学术报告、经验介绍、案例督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展示活动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成长提供平台。

第四是开展课题研究。吴江市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如江苏省规划课题《当代小学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情感教育的课例诊断与行动改进研究》,苏州市级和吴江市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生“求我养正”教育个案研究》《高中数学考试心理偏常学生的心理疏导及归因研究》《有效沟通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等20多个立项课题,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发现的过程。吴江市还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专门成立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高中校轮流作东,定期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组织心理辅导课的观摩等,并通过网络和期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交流。

第五是纳入考核评价。吴江市教育局每年对学校有德育百分考核,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对小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吴江市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中都有反映,如情感、态度、技能、创造等方面,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子女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是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我们的社会文化历来关注群体的共同意志,而漠视人个体的感受体验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面对千差万别个体的内心世界,认同其存在的合理性、真实性、必然性非常重要。这不光在学校,还要辐射到社会和家长。二是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如规划、措施、投入、评价、激励、反馈等,这样才能全面较快地推进。三是要有一支专兼职的专业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不光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知识和技能,有经验和积累,所以要从理论上武装和提高,在技能上培训和演练,在实践中磨砺和积累,才能培养出一支胜任工作的队伍。四是要以科研为先导。影响人的成长的因素很多,要实施恰当的、及时的、有针对性而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必须下大力气搞好相关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积累中研究。五是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特别要从班主任做起,搞好相关教师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广量大,复杂而繁琐,需要发动全体教师一起做,才能做得有声势,有氛围,有效果。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陈维麟:上面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事实上无论是内容、形式、实施渠道,还是侧重点,各地、各校都有不同,惟有目标是一致的。就全局而言,我们的工作还是初步的,说到特色和亮点,我觉得可以归纳成以下五点:

第一,着眼于两个积极性的提高。通过宣传和组织,教育局行政部门的积极性与学校师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提高,如吴江市在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兼职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局、校二级承担全部培养费用(考不及格的例外),心理健康教师定期的认证培训和进阶培训的费用也都可以报销。学校在建设咨询室的过程中,虽然用房紧缺,但各校都能克服困难,安排好心理咨询室的用房。

第二,着重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性的引导,面向全体、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如吴江市实验小学提出了“健康、智慧、责任、个性”的育人目标,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健康节; 平望实验小学提出:“顺应天性,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性”的适性教育。又如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只有5年的办学历史,生源基础和周边环境都不太好,他们以本地优势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任务,建立了包括各类模型、室内设计、肥皂工艺、生化标本、漏窗设计、传统糕团、布艺、编织、刺绣、扎染等三十多个工作坊的百工坊,每周两节课。该校所有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和实践其中的项目,学生们都可以在百工坊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增添自信,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尝试成功,认识自我,发现潜能。

第三,着力于长远打算和持续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会一蹴而就,就整体来说,需要形成一种环境,建立一种氛围;从个体看,中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可塑性强,帮助一个人成长不但需要有机制,而且也需要有耐心。很多学校的校长就是这样考虑的,也是这样规划的。黎里小学唐根林校长十多年来坚持“心海探航”,形成了“心海探航”的系列,形成了课程,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校园文化。他们根据校本特点制订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规划》《心育教研组活动规范》等一系列学校的规范,还从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中挖掘养分,以“求健康真我,养天地正气”为他们的心育定位,培育黎里中心小学特有的心育文化。

第四,校内与校外并重,团体培训与个别辅导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校内部一般是在分管校长协调下,统一管理并实施的,一些学校是在校长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领导小组”(黎里小学)或校长室领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高中)的协调下开展工作,覆盖学校所有职能部门,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职能部门到全体教职工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从教师、职工到学生,每个人既是助人者又是受助者;在校外,一方面,通过“家校路路通”和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们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交流亲子教育经验,排除困惑;另一方面,校外教育基地“成长指导中心”根据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结合学生军训活动,开设“心理训练营”,举办“心灵、艺术、科技”探索日活动,与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互补,两年来,“心理训练营”已覆盖小学生1万多人次,高中学生5900多人次,“探索日”心理体验”活动共开展18次,有6100多学生和300多人次的教师参与了活动。“成长指导中心”还组织各校心理老师作为志愿者,为学生做义务咨询,为各高中校学生提供巡回服务。两年来,共组织各校咨询师志愿者异校巡回个体咨询9场,为300多人次的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咨询。

第五,师生同参与,助人又自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最让学生有深刻体验的莫过于他们自己的参与,像市高中由各班学生志愿者组织的“温暖小组”,定期帮助有需求的同学,倾听沟通疏导,解除心理困扰。又如科技中心的“小小咨询师”活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计划培训,让他们从认识“自我”开始,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修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交往模式,激发内在改变力量,并以积极的心态影响他人,在“助人中自助”,在“自助中助人”,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心理剧表演和比赛也独具魅力,较好地发挥了让学生反省自我、感悟人生、激荡心灵的作用。

记者: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不少优势。您觉得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

陈维麟: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不适应”。我们的工作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体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由于认识上和一些条件的限制,学校与学校、学段与学段,甚至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极不平衡。二是师生观念还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如老师过度关注分数,重学习成绩,轻人格塑造;重行为习惯,轻情感态度;重外在表现,轻内心感受。三是专业人才业务能力不够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大部分是近年来培养的,所以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积累不多,处理复杂问题经验不足。四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制度尚不配套。就整个区域内学校而言,我们还没有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规划,也没有形成全覆盖的工作网络,缺少协调的工作机制,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评优课、职称评审还没自成系列,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尚难以评定。五是社会、家长、学生的接纳程度还不高,往往把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联系起来,或者无法坦然面对正常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化宣传和引导。特别是让校长等行政领导的认识深化、内化,促进整个学校系统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同时适当地向社会拓展,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

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专兼职心理教师要高频率、大容量地进行培训。不仅要培训理论还要演练技能,让老师们掌握好相关的基本功,向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进行全员培训,让每位教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同时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

第4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银行员工 心理健康现状 EAP 症状自评量表

银行正处于转型期,行业的变迁,制度的改革,组织的变化,给银行员工带来很大的震荡。为了解某市银行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促进银行员工心理健康,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并分析了相关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测试对象

某市银行在职员工252人,回收调查问卷252份,将总分为90分的问卷删除后所剩下的问卷纳入有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52份,有效问卷比例为100%。男性82人,女性164人,年龄21~55岁。中级职称33人,初级及以下85人;二级分(支)行机关65人,县支行96人,网点型支行81人;机构或部门负责人26人,专业技术岗位54人,业务经办岗位160人;未婚61人,已婚171人,离异8人,丧偶1人;大专以下5人,大专107人,本科128人,研究生4人。有效样本中未注明性别的有6人;未注明职称的有8人;未注明单位性质的有10人;未注明岗位的有12人;未注明婚姻状况的有11人;未注明受教育程度的有8人。

(二)心理测试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单位性质、岗位、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称等,心理健康测量使用的是国内外非常权威、科学的心理测验——SCL-90。本测验共90道题,包括10个因子,反映了强迫、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心理状况。按照1~5级评分,分数越高,问题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筛查阳性内容包括:总分大于160分或总均分(总分/90)等于或大于2以及某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2。

(三)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和心理测验与分析软件WJZ系统。

二、测试结果及分析

(一)银行员工受测人心理健康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

从表1看,银行员工除人际关系敏感性因子比中国常模分更低外,总分和其他因子都比中国常模分更高。这个结果说明银行员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较于普通人来说更差,突出表现在抑郁、躯体化、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即很多员工在工作中都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抑郁、焦虑情绪,对生活悲观,失去兴趣,容易紧张、神经过敏等,进而导致躯体的不适感,比如心血管、肠胃道、呼吸等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疼、背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从而引发了个体容易敌对,好争论,脾气难以控制的现象发生。

(二)银行员工受测人员SCL-90测试筛查结果

从表2来看,银行员工受测人员测试总分处于160分≤X

(三)不同测试群体的结果比较

1.不同性别测试群体结果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参加测试的员工在总分,焦虑、敌对、和恐怖四项内容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有差异。女性员工心理状况相对弱势,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比男性承载更多的压力,这些容易导致女性陷入烦恼与不快中,往往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和问题。此外,女性比较敏感,心理暗示性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够理性,也容易导致女性陷入烦恼和不快中,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和问题。

2.不同单位性质测试群体结果比较。从表4可以看出,参与测试人员主要来自二级分(支)行机关、县支行以及网点型支行,这三类群体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在总分、强迫症状、敌对和恐怖这四项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躯体化、抑郁、焦虑这三项上都存在显示差异。说明银行不同单位性质,员工的压力程度是不同的。网点型支行、分理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其他两个单位最低,基层员工一方面业务多,营销任务重,另一方面要应对上级行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生活的严重超负荷、任务指标的压力,工作时间长,待遇不如意,容易导致精神状态不佳,自我价值追求被社会所忽视,各种坏心情时常困扰着基层的员工,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结论

银行员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较于普通人来说更差,突出表现在抑郁、躯体化、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4.4%的员工严重时应该到比较权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参与此次测试的不同测试群体,包括不同职称(中级、初级及以下),不同婚姻状况(离异、丧偶、已婚和未婚),不同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和本科及以上),不同年龄段(20~30年龄段,30~40年龄段,40以上年龄段)的测试结果,在总分和各因子上得分都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说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但女性员工心理状况相对弱势,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基层员工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建议

(一)从企业来看,银行需“重视心问题,加强心建设”

银行员工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银行要把员工心理健康工作作为生产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内容,加强“心”管理。自觉将维护银行员工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对银行员工的一种责任和福利,纳入银行日常管理中。为了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议要找准银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与切入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建立适合银行的EAP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注重长效性。

1.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心理讲座。在讲座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互动训练,进行当场提问答释,并再次问卷,这好比是现场心理按摩,以此进行初步的疏导、辅导和分享。比如基层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尽可能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搭建平台,要建立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体制,引入竞争机制,为员工在银行内部的合理适度流动创造条件,让员工到能充分发挥其自身聪明才智的岗位上去工作,将使员工在工作之中由得到物质满足而转化为精神享受和乐趣,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银行还应当通过各种企业文化活动的方式,化解员工心理问题。必要时要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举办心理减压训练场。在心理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各个方面的减压训练。以团体辅导为主,通过当场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使员工能基本排解或排解一部分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压力,让员工自己以后在出现心理困扰、情绪紧张时能很快找到适当的应对问题的方法,增强对“应激源”的防御或抵抗能力。同理,这不但让员工学会了做自己的心理管理工作者,也使员工为在自己的企业中能拥有这样的待遇和提升而感到自豪。

3.开辟网上专栏咨询、电子邮件交流、手机短信沟通。其中专栏咨询可以匿名、公开交流,电子邮件交流则隐秘性很好。个案咨询包括突发性、随时性和定期性的,为了保持和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度,对员工除了实行定期咨询,也可提前预约随时咨询,并把这作为制度化的福利措施。这不但可以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和生活模式等,解决员工个人的心理困惑以至治疗心理疾病,也使员工为在自己的企业中能拥有这样的待遇和提升而感到自豪。

(二)从个人来看,员工需加强自我心理保健

建议员工平时多阅读一些自我心理保健方面的书,掌握一定的压力缓解技巧,当自己承受较大心理压力时,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将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如遇一些烦恼的问题时,也请主动与心理咨询师联系,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进行更详尽、确定的诊断,并听从心理咨询师的建议,积极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欧佩芳.某市银行员工健康状况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5):484-485.

[2]陈瑞敏.员工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670-672.

[3]陈玉芳,施剑萍,吴洁芝,贺文.某银行员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26-27.

第5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辅导员在工作岗位、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通过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做好周到的心理服务、建立快速有效的心理障碍应急机制等措施,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也引起了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资料显示,平均有3.07%的高职生存在心理异常,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但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任教师人数少、力量薄弱,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机制和干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倾诉对象的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障碍干预体系一般采取四级模式,即心理健康中心为第一级,分院、系的辅导员为第二级,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社团为第三级,学生个体为第四级。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心理健康中心,其取向以所有人群、特别是健康的正常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而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发展和潜能开发为宗旨,强调发展和教育。

但是,这种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有效运转起来。心理健康中心除了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并没有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障碍干预措施。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同层级之间出现脱节。学生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主动向辅导员诉说或寻求心理健康中心的帮助。本课题组曾做过一项“假如你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首先向谁求助”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人选择向知心朋友和同学求助,只有11%的人选择向家人求助,5%的人选择向辅导员求助,3%的人选择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求助。由此可见,辅导员并不是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首选的倾诉对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发挥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优势,没有确立合理的参与方法与策略。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优势

1.“第一线”优势。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体系中,高校辅导员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一级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最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与大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区,并且通过班会、学生活动、早操、晚辅导等与学生接触密切。加之学生干部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无论是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第一线”优势。

2.“同龄人”优势。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大都是高校毕业,无论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比较接近,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同辈群体归属感,从而使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畅通无阻。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时,一般是先与辅导员进行沟通或咨询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3.“知识”优势。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从四五年后转岗考虑,并不要求辅导员一定是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但是,在辅导员岗前培训中,他们不同层次地进行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匾乏的状况下,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指导学生的学业、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任务。实际工作中,许多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通过业务学习与进修,已经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基本具备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的“知识”优势。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方式

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发展优化、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断与治疗等多种干预方法的综合干预系统。就高职院校而言,辅导员应主动采取措施,及时预防、发现大学生面临心理障碍的状况,成为有效消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佳切人点。不能把心理障碍单纯地判定为消极现象,对有心理障碍倾向和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合理引导,努力争取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则应与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人员配合进行治疗与干预。

1.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等措施,提高学生心理障碍的自我消解能力。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辅导员承担,这非常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开展一些课余活动,比如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团体活动,或定期开展一些趣味游戏,等等,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彼此的信任,也能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采取周到的心理服务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心理测查、建立心理档案。新生人学不久,辅导员应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对全体新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查,应根据反馈名单中的学生状况及时建立心理档案,与咨询中心共同探讨辅导方案,进行重点干预。二是利用网络手段了解学生动态。“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目前,许多辅导员已经具备利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BBS、电子邮箱、博客及贴吧等网络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建立快速有效的心理障碍应急机制。尽管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只有3%左右,但对学生个体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制定并实施一套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在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以化解危机,防止事态恶化。与此同时,加强对周围人群的心理疏导,化解紧张氛围,防止连锁反应。

第6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革,对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巨大变革,进行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和探索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创新应用推进策略

(一)完善信息技术条件,搭建信息技术平台

湖南省资兴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校园面积121328.4平方米、教学班54个、学生3418人的规模大校,学校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校管理,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先后投入资金306.5408万元,实现了百兆光纤进校园,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校园网络系统,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建有2个网络计算机教室和教学观摩用的多功能报告厅、阶梯教室,4个学生计算机室,1个教师集中备课室,1个校园监控室,所有教师办公室都配置了办公电脑,开发了1个校园网站、1个教师微信平台、1个教师qq群和若干个学生qq群。同时整合有关资源,组建了力量强大的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配置了优越的办公条件,为学校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

(二)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职工现

代信息技术素养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关键在应用,应用的关键又在于教职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为提高教职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借助于上级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有计划、分批次安排组织教职工全员参与培训,为保证教职工培训时间提供便利,培训费、办证费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校制订鼓励措施,对培训合格人员进行奖励,对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的教师,学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用技术,同时学校经常举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教学比武,不断锤炼、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目前,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已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电教媒体的使用率高达90%,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过关率为98%,青年教师计算机中级考试合格率为100%。

(三)全方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

1.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行政管理办公无纸化、管理规范化、工作高效化

学校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校园网站,开辟有文件收发处理、工作安排、即时通知、信息流转、教学动态、德育之窗、教研园地、家校互联、新生网上报名、学籍管理等栏目,学校及时将文件处理、工作安排、即时通知、教育教学动态、招生考试信息、各种考核评价结果等信息及时,教职工通过办公电脑、手机等登录校园网站,即可获取全部信息,同时将反馈信息及时上传,实现了学校工作布置及时、反馈迅速、处理准确,学校行政管理规范化、高效化的目的。

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平台

我校教师课务量普遍偏重,学生人数多,作业批改量大,加之校园面积大,各年级组教师办公室相距较远,传统的现场集体教研活动受制于时空限制,举步维艰。为破解教科研瓶颈,我校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初始阶段,我们利用校园网的教研园地,建立教学资源库,如试题库、教案库、课件库、图片库、视频音像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将校园网与外网联通,各教研组经常组织本组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网络搜索、网络答疑、网络论坛等学习和研究活动。为克服校园网互动不足的缺点,我们建立了教师QQ群、教师微信群,巧用QQ平台、微信平台构建网上教研室,为教师教研活动开辟互动的空间,解决了集体学习与讨论的时差问题,提高了教研的效率。2013年,我校以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市”为契机,开始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质资源共享与应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随着校园网络教学“班班通”工程、“堂堂网”在线资源平台的建设成功,我们将网络教研与网络教学对接起来,在课堂上,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随时打开网络、实现在线教学、在线编辑;学生们能利用网络查找资源、在线练习、在线作业。2014年,我们乘湖南省教育厅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东风,积极推进优质课堂空间建设,通过分学科遴选首席教师、骨干教师、骨干技术员,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开展网络空间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将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微课、课堂实录、多媒体资源、论文等上传空间,个性化资源,共享研究成果,首席教师组织空间成员定期召开视频工作会议,开展在线交流。我校物理教师谢东海建设的空间已被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遴选为“湖南省中小学首批‘优质课堂空间’建设备选项目”。

3.应用信息技术,做“实”、做“活”、做“亮”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更关乎民族的兴盛祖国的希望。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德育工作的僵化性、说教性和时空限制性,把德育工作做“实”、做“活”、做“亮”,让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一是建立网上心灵对话室、心理咨询室。我校建有两间心理咨询室、配有两名具备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门教师,长期为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但有部分学生对有些问题不愿面对面交流,为此,学校德育处专门建设了网上心灵对话室、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网上心灵对话室主要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提供自由、轻松对话平台,什么话题都可以说,可倾诉、可发泄;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门心理教师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供咨询、答疑、点拨和疏导。由于网络咨询具有沟通轻松平等、咨询保密性强、操作方便快捷的优势,倍受师生欢迎。二是建设了亲情视频室。由于资兴市部分资源枯竭企业破产重组和煤矿沉陷区搬迁、棚户区改造、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实施,我校留守学生大量增加,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需要亲情的滋润。为此,我们开辟了两间亲情视频室,课间、午间、课后休息时,供学生和父母进行亲情视频对话,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常规德育工作。我们利用节假日、重大活动、时事政策等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等。如我校团委组织的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活动、德育处组织的文明用语的网上大比拼活动、教研室组织的网上新环保法知识竞赛活动等,既切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克服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单一呆板模式,还实现了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目的。四是借助家校互动性平台,实现家校一体化沟通。网络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借助家校互动平台的运行,实现家校近距离沟通。校讯通,是沟通家校的最好的平台。为了更快捷、更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及时将学生情况反馈到家长,学校应大力倡导家长使用“校讯通”。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我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广“校讯通”的应用,力争有更广的普及率。学校与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告知学校的有关安排,提醒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项。学校门户网在家校联系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家校互动”栏目,家长通过班级网页,对小孩、对班情的了解更直接,更具针对性。我校每学期还举办一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开放日,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也将“教育信息化”的知识辐射到社会。

4.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素质教育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信息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它是现代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已经渗透到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各方面。那么怎样开展信息课教学以使其更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在硬件设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如何能尽快地从研究型、示范性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的整合的突破口在哪里?这些问题促使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开展了“引导中小学生文明上网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强大优势和无限魅力逐渐呈现出来。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第一,老师劳动的创造性增强;第二,各种知识信息的整合性突出;第三,整个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第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创造信息、传递信息方面的显示出了特别的优势,它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限,既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极大的影响,它将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学校硬件环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设备设施逐年得到改造和升级。同时,学校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库,包括各种来源的音像资料和网络数字化资源。全体教师都将“湖南省基础教育在线”“堂堂网”“资兴教育资源网”“资兴三中校园网”收集在电脑网页收藏夹中,从中下载有效材料,充分享受外来优质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阔了师生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备课速度日益加快,课堂信息量加大,学习兴趣提高,利用课件解决课堂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方便快捷,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成绩上升,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斐然。2011年以来,我校教师的课题、论文、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或获奖,共计894人次,其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65人次,荣获省级荣誉309人次,荣获地市县级达420人次。2011年,葛志荣老师等人被郴州市电化教育馆授予“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子课题研究优秀个人;黄艳香老师被评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优秀学员;2012年3月,我校被湖南省教科院授予“快乐作文网络大赛优秀团队组织奖”;谭永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荣获国家级论文二等奖;袁跃龙老师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予“艺术教育特殊贡献奖“”优秀园丁”光荣称号;2013年,方知行等人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新课程英语语言能力竞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09—2013年,我校初中生毕业学业考试考入省示范性高中分别为206人、218人、309人、337人、462人,成绩稳步提高,不断刷新纪录。学校荣获“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美德学校”“湖南省红旗团委”“郴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奖”等众多荣誉。

5.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防火墙

我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防火墙。结合高考监控室建设,我们建立了覆盖所有教室、活动室、功能室、实验室、财产保管室等教学场所和师生活动场所的学校安全管理监控室,对教学活动安全财产保管安全实行全方位监控,在学校主要通道、楼梯口、校门等处安装高清摄像头,安装一键式报警器并且全部联网至校警值班室,值班校警打开电脑,整个学校的安全状况一览无遗。

6.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校务公开透明化、及时化

第7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 George Barden 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第8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中职教师;胜任力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由于诸多因素,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不断加强,给现阶段的中职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2006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标志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将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新时期,中职教师如何面对危机,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呢?怎样做才可以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中职教师呢?本文基于对中职教师现状的分析,从职业胜任力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以珠三角地区的中职学校为观察和研究的平台,从多维角度强调要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中职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社会公关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这四种最基本能力。

思考一:教书育人能力是根本

中职生处于16~20岁的年龄阶段,从成长心理上看,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这几年,随着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了中职学校。中职教师普遍感到近年来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举步维艰。

教育是一个改变受教育者的过程,教师岗位工作赋予了中职教师强烈而又沉重的社会责任感。职业技术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中职教师最大的诉求。从这一点上来说,中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所有问题解决的根本。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至少是“双师型”教师,即一方面是讲师,另一方面还要是技师。例如在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商务秘书岗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肯定要有实际的操作过程和实务评价。我校在这个专业的师资中,不但有文秘讲师、中文讲师,还有二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是最高级别),强调专业操作实务和能力,用操作性的教材,上操作性的实训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快乐和满足,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换一个角度看,学生在学习上用的时间越多、越有质量,他们犯错误的时间和可能性就越少,在日常生活领域和自我管理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就会从根本上大大降低。

思考二:心理抗压能力很重要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停产、减员,某些订单撤回,直接冲击企业的用工,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整体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面临很多危机,包括经济危机、就业危机和思想文化危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态多种多样,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民心工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生活中,面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环境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中职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社会和家长满意,从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这里首先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心理素质要过硬,具体说就是心理抗压能力要强。

据报道,广东省惠州市教育局近期要求全市职业学校的教师都要具备“四维师资”资格,即具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师职业资格,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指导师资格,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指导师资格,以及由劳动部门认可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在这里,我们关注到心理咨询师这个师资职能。在学生群体当中,有挫折和心事的实在太多了,无聊想打架或是找刺激的人也不少,而学校是一个教育场所,是一个培养人和完善人的地方,肯定不能允许有人胡作非为。有人说,“管好了学生骂你,管不好领导骂你”这句话很实在。同时,中职学校大多实行寄宿制,随时出现问题的机会实在太多,在现行的班主任负责制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至比较健康的水平,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开展工作,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要追求什么样的工作效果,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中职教师妥善处理。

情绪调节是一个心理抗压的方法,也是一个过程。在遇到工作困难和困惑的时候,我们能否理性对待,有条理地解决?因为中职教育的服务管理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学生在课堂内外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夹生饼干,对领导、对学生都要做工作,都要负责。单纯的教书功能已不能涵盖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内涵。

思考三:社会公关能力须重视

中职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家庭教育不成功。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对中职教育都存在很多干扰因素。不难发现,在中职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时,不但要面向学生,对学校负责,还要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现阶段中职教育的责任是无限大的,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保证教育效果的深入和持久。实践证明,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这一代人,还要教育学生和学生家长这两代人,甚至三代人。

在这一点上,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中职教师而言,工作手段确实是须好好筹划的,工作技巧一定要提升。在复杂的教育人际关系中,中职教师要培养出社会公关能力,要学会直面家长,学会跟家长打交道,掌握原则,注意策略,在最大限度上争取家长对中职教育的支持。例如,在现实中,一些男生因为打架,牵连甚广,可能会面临纪律处分和经济赔偿,双方家长都会比较激动和紧张。在这种场合下,教师作为教育管理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要治病救人,另一方面还要主持事故的处理。如何公正、公开、公平地处理因学生打架所引发的各种矛盾是考验中职教师智慧的一个课题。显然,工作耐心和工作策略是社会公关过程中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

思考四:危机处理能力要培养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多困惑和难题。如何确保校园平安?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是摆在所有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第9篇: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那时,观察星座被视作一门严肃的科学。转眼几千年过去了,各种现代科学纷纷建立起来,而星座这门古老的学问,仍然屹立不倒,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星座风靡至今也不无道理,只要在网站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多星座性格的解析文字,对着自己的出生日期,查到相应的星座,读上那么一两段,大多数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段描述和我太像了吧!”

不过,按照现代的科学研究来看,人们目前能看到的宇宙中各个行星发出的光亮,是几千甚至几万年前它们发射出来,经过漫长的时间旅途,至今才到达地球的。那么,这些古老的光亮组成的星座图像,真的能够预示今天某个人的性格,甚至于他的情感归宿么?

星座运势到底潜藏了什么秘密,能通过一些描述让人们相信,“这说的就是我”?

星座没有统计学依据

“19世纪,占星是一门科学,当年的科学家花了很多工夫研究。但是到了今天,主流科学家已经不再认为它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了。所以在专业的学术性研究上,几乎没有人会去研究星座、占星。”任孝鹏告诉记者。

虽然如今的科学家已经不惜得去花时间研究星座,但是仍然有凤毛麟角的研究者,愿意为这件有意思的事情投入点精力。

目前能查到最权威的,也是最著名的关于星座的研究,是1985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教授Shawn Carlson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标题为《关于星座的双盲测试》的论文。其结论指出星象学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比一般的猜测更高。2003年由加拿大学者I.W. Kelly发表在《意识研究杂志》的论文,更是对2000个在几乎同一时间(精确到分钟)的星象学“双胞胎”在认知、行为、外型等其他参数上做对比,其结果也并没有观测到天体运行对人类的这些特征有任何影响。

虽然星座预测的科学性被目前的主流科学家所不屑,同时一些刊登在权威科学期刊的论文也显示了星座预测“并不靠谱”。但是,星座有时候真的能说对你的性格这件事,很多人都有体会,而这也可能是星座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星座为什么能这么准确地说出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还八九不离十呢?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稀奇,无非是模棱两可的语言和巧妙利用的人类的几个心理而已。

模棱两可是一大法宝

不可否认,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是他们的一大法宝。

是不是觉得各个星座的描述语言,虽然似是而非,但是看下来,总觉得12星座其实是说的一回事?国外一个好事的网站(information is beautiful),就专门将这种怀疑进行了分析。

他们搜集了流行的星座预测站点上的2万多个相关词条进行分析,试图用数据反驳那些不靠谱的星座预测。

他们发现每个星座预测里面的高频词大多是相互覆盖的,而各个星座特有的高频词却只占很小部分。而且在十二星座预测的词汇里,各自之间90%以上是相同的。所以,所谓的星座预测其实说得都差不多,相同的一些高频词汇拼拼凑凑成模糊不清的话语,再加之读者的对号入座就成了“准确”的预测。

但是除了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外,星座还利用了一些人类的心理。

心理一: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在星座心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任孝鹏说。

这个效应是1948年一名叫巴纳姆·弗尔(Bertram R. Forer)的教授发现的。他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份性格测试问卷,同学们填完问卷后,巴纳姆告诉大家,老师会对各位同学的问卷进行分析,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针对自己的性格的分析结果。第二天,巴纳姆教授准备了一堆一模一样的性格分析报告来到教室,发给同学们人手一份,然后让同学们对这份山寨的性格分析报告与自己性格的相符程度打分。结果显示,平均符合程度竟然高达85%。

上述实验只是巴纳姆教授所做的大量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巴纳姆教授的研究发现,面对一个模糊的描述,人们往往会将它与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然后就觉得很准。这种倾向被叫做“巴纳姆效应”。心理学家认为,“巴纳姆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伪科学信以为真,比如星座、塔罗牌、心理测试游戏等等。

能够提高这个效应的几个因素包括:首先人们认定这个分析仅适用于他们;而且人们相信该分析或进行分析的人的权威性;同时,分析主要列举正面的特征。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的意思是,当你认为有一条观点是专门来描述你本人的时候,你就很有可能会接受这一观点。

星座运势基本上讲的都是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于是,我们就会将星座运势与自己的实际经历联系起来。这样一看,星座运势上说的,还真的挺准。这一切,正是主观验证在起作用。

那些星座运势就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容易受主观验证影响的天性。星座专家们根本不用动脑筋,他们只要随便信口开河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你们的大脑便会自动通过主观验证将这些话与自己的生活细节联系起来。

心理二: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巴纳姆效应起作用后,也就是你相信了星座对你性格的描述后,另外一种心理学效应就接过了赛跑的接力棒,继续强化星座的描述对你性格的塑造。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任孝鹏说,这个效应对人的行为方式是有一定影响的。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的国王,善于雕刻。他不喜欢凡间女子,于是用他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热情都赋予了这座雕像。时间一久,他竟慢慢爱上了这座雕像。最后,在爱神阿芙洛狄忒的帮助下,这座雕像被赋予了生命,并和皮格马利翁结为夫妻。

所以,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指人的感情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受意识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自己或他人的影响和暗示。也就是说,不管是好还是坏,你或者他人期望什么,你就会按照这种期望行事,并最终得到这个结果。

发现和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有一个重要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有“塑形”能力,人们会不自觉地向着别人期待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包括了认知、行为和强化等一系列心理内容。

在人们相信星座这个问题上,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起着相同的“塑形”作用。在一次次地比对星座应有的性格特征后,深信星座的人们,就会按照“星座指南”的性格去发展自己。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像星座说的那样。

如果星座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长盛不衰,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个效应借用到生活中呢?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自己报以充满正能量的期许,比如坚强、自信、勇敢等等,那么,很可能我们最终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心理三:好奇心趋使

除了很多复杂的心理学现象,人类与生俱来的强烈好奇心竟然也是人们相信星座运势的一大驱动力。

“人们内心一直有一个想要了解自己的声音。而星座运势给了人们这个窗口。”任孝鹏告诉记者,了解自己的渴望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可以很好地剖析自己,所以人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想要了解自己,而星座运势恰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且在一些心理作用的“帮助”下,星座还能说得八九不离十,人们自然对它趋之若鹜。

星座是某些人的心理安慰剂

不得不说,如今的社会复杂到已经对人产生了一种倾轧感。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对社会的把控力度非常弱,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人们缺少安全感。所以即便是再自信的人也会渴望一点宿命论的支持,因为这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控制和安全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孔令雪告诉记者,对星座运势的热衷,恰恰就体现了人们对这种不安全感的对抗。人们寄希望于星座运势,将它视为一种心理安慰剂或者自我调节的手段。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