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值班要求范文

值班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值班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值班要求

第1篇:值班要求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主任工作;角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46-01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班主任则是班集休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和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同时。也是教学关系的协调者和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成教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无论是年龄、生活阅历、世界观、人生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作为成教班的班主任,一方面要注意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这一转型时期,对成教班的班主任提出了更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班吏任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新审视和进一步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新的角色规范。

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服务意识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又承担着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直接和首要责任、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必须具有明确的管理与服务意识。学生素质的形成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和积淀过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并非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本质上的一种平等互助、互相尊敬、田结合作的关系,班主任更有明确的服务意识。成教生不象本科生那样思想单纯,仅靠强硬的纪律约束是不行的,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服务。因此,在日常班务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客观能动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人,增强为成教生服务的意识。

二、协调意识

素质教育是――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种关系。

首先,要协调好与各任课教师的关系班主任是全体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离不开其他教师的配合与支持。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使各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较好地融入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心理结构、及时沟通各方面的信息,促进学斗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总决策人。因此,在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时,切忌片面性,一定要从全局出发,从有利于整个班级的整体发展入手,注重感情投资,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班主任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学生之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粟。

三、一视同仁意识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在对待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偏心”,更不能搞“等级待遇”。班主任偏心,一方面会强化部分优秀生的自负心理,养成一种喜欢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经受不起挫折的脆弱心理,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这样,既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又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和合理应用班集体工作的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能,严格要求优秀生,热心引导中等生,高度重视后进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督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四、激励意识

激励是激发人的潜能,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对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富有进取心的班集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人如果丧失了竞争意识,那他只能走向堕落的边缘、同时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掌握分寸,注意方法技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参与竞争,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及时表扬、鼓励。表扬是一种兴奋剂,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能使自卑者鼓足勇气,使盲目者找到目标,使优秀者强化自身。因此,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真诚地予以肯定和表扬。

五、完善和发展意识

第2篇:值班要求范文

3.以德服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可以以德服人的人,班主任应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注重言传身教,注意自身形象。凡事身先士卒,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遇事冷静,生活俭朴,工作卖力,有奉献精神等。须知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处世方式。由此老师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一个好学的老师才容易造就一个好学的学生。满口粗话的老师是难以服众的。

4.善于进行角色的转换。在课堂上,是老师。在课外,是朋友,是导师,是父亲,母亲等。只有善于在不同的角色中转换,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5.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首要任务。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未来能否健康地走向社会,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格教育应常抓不懈,并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中。

6.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班主任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向善的可能,都有相差不大的智商,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而不应厚此薄彼。班级管理应该下放到学生中去,老师只需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即可。学生的事由学生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在他不在学校时,班级同样能运转自如。

第3篇:值班要求范文

第一条为了贯彻职称改革精神,规范和完善上海市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审定工作,根据《上海市实施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市出版系列专业技术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设立的本市图书出版社、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期刊社(编辑部)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含办理了《上海市引进人才工作证》1年以上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出版系列实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重点考察申报对象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工作业绩,注重专业技术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第四条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副编审编审。其中:编辑(含美术编辑,下同)专业设副编审、编审;技术编辑、校对专业设副编审。

第五条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学历、资历

一、副编审

l、获博士学位,任职中级(编辑、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下同)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

2、获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学历、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毕业学历,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7年以上。

二、编审

l、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学历,取得副编审任职资格后任职副编审职务5年以上;

2、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取得副编审任职资格后任职副编审职务7年以上。

第七条专业技术条件考试

一、职称外语、古汉语考试

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国家人事部组织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或参加市职改办组织的职称古汉语等级考试(古汉语考试仅适用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等相近、相关专业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的具体要求按市职改办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按市职改办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继续教育

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须至少参加一次编辑出版业务学习培训,取得规定的编辑出版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第三章审定标准

第九条副编审

一、专业技术能力

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能力之一的:

1、参与出版社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2、担任编辑部(室)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3、担任重点、专业性或学术性强的图书的策划、组织。

4、担任书稿的复审或决审及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能解决审稿或编辑中的疑难问题。

5、负责重要图书的形式结构设计,能对形成图书装帧特色、诠释图书内容、提升图书品质起重要作用。

6、负责重要图书的技术编辑或校对工作,能对提高图书质量起关键作用。

7、担任期刊的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期刊的复审工作,或担任重要栏目的责任编辑(主持人)。

二、专业理论水平

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独立撰写2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重点图书的选题报告或审读意见,或2篇有较高水平的总结技术编辑、校对专业工作的工作报告,并在论(译)著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在省市(部)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为主(第一作者,下同)发表2篇论文,或在省市(部)级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独立或为主发表、宣读2篇论文。

2、在全国专业性科普图书评奖、省市(部)级科普图书评奖中有1种获奖的本人著作,或在省市(部)级专业性科普图书评奖中有2种获奖的本人著作。

3、正式出版5万字以上(技术编辑、校对专业人员3万字以上)的学术论著或7万字以上(技术编辑、校对专业人员5万字以上)的译著。

三、专业工作业绩

1、能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在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成绩优异,经考察表明,能履行副编审职责。

2、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在编辑出版专业岗位上成绩突出,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

(1)主要参与策划或组织市级以上重点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有1部获国家图书奖(含提名奖)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或2部获全国专项优秀图书奖(一、二等奖)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二等奖)。

(2)主要参与策划、组织编辑的期刊获市级及以上优秀期刊奖;或策划、组织编辑的期刊(专栏)已形成明显的自身特色和风格,并获专家认可。

(3)主要参与策划或组织出版的多种图书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文献资料价值,并获专家认可。

(4)书刊装帧作品或美术作品有l项获全国书刊装帧艺术奖或全国美术作品奖,或2项获上海市优秀书刊装帧设计奖(一、二等奖);或多种书刊装帧设计在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并获专家认可。

(5)能研究解决技术编辑或校对中的重大技术疑难问题,在提高图书质量和指导培养技术编辑、校对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第十条编审

一、专业技术能力

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能力之一的:

1、担任出版社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2、负责编辑部(室)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3、负责重点、专业性与学术性强的图书的策划、组织。

4、担任重要书稿的决审,能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5、负责重要图书的形式结构设计,能对形成图书装帧特色,诠释图书内容,提升图书品质起决定作用。

6、担任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有重大影响的期刊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期刊的决审工作。

二、专业理论水平

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独立撰写2篇有较高学术水平、观点论证有深度的市级及以上重点图书的选题报告或审读意见,并在论(译)著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l、在省市(部)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为主发表2篇论文,或在国际(地区)、全国性相关专业学术会议上独立或为主发表、宣读2篇论文。

2、在全国性优秀科普图书评奖中有1种获奖的本人著作,或在全国专业性优秀科普图书评奖中有2种获奖的本人著作。

3、正式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论著或10万字以上的译著。

三、专业工作业绩

1、能正确地履行副编审职责,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在任职副编审专业技术人员中,成绩优异,经考察表明,能履行编审职责。

2、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在编辑专业岗位上成绩显著,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

(1)策划或组织市级及以上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并有1部获国家图书奖(含提名奖)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或2部获全国专项优秀图书奖(一等奖)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2)策划或组织编辑的期刊获1次国家优秀期刊奖或2次省市(部)级优秀期刊奖。

(3)策划或组织出版的多种书刊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文献资料价值,并获专家公认。

(4)书刊装帧作品或独立创作的美术作品有2项获全国书刊装帧艺术奖或全国美术作品奖,或2项以上获上海市优秀书刊装帧设计奖(一等奖);或多种书刊装帧设计在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并获专家认可。

第四章审定组织

第十一条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上海市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简称“出版高审委”)审定。

第十二条“出版高审委”下设文学、社科、科技、美术4个专业学科组,负责对申报对象按专业学科进行审议,对申报对象提交的学术论文(著)等进行评议鉴定,并按需要组织业务答辩。

技术编辑、校对专业的申报对象按所在单位和本人工作的性质,列入相关专业学科组进行审议。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未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申报对象,须通过学科组业务答辩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四条出版系列一般不越级审定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对未达到大专毕业学历或规定任职资历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再进行审定,极少数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或特殊人才),须经系列主管部门并经上级职改部门同意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五条近两年内严重违反出版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直接责任者,或正在查办中涉及的人员,暂不受理申报。

第十六条在申报过程中,伪造学历、资历等弄虚作假者,或隐瞒第十五条情况者,将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或取消申报资格,对已审定通过的,将取消其相应的任职资格。

第4篇:值班要求范文

在使用WORD过程中,对于排版格式,发现如下问题:

1)页码:按本模板设置要求排版,总页数不超过6页。

如何插入页码?

2)图、表: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号;有中英文对照的标题;图表中的变量用中文或变量符号表示,单位使用国际制单位;图面中坐标刻度设置为在坐标轴内侧,多条曲线者用不同图例的黑色线表示;曲线图尽量使用excell或origin软件做图,照片或截图要保证图片的分辨率在300以上;最好插入能在word文档中打开编辑的图;表格使用三线式表格。

如何保证图表的格式规范?

3)参考文献:按照所引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号,正文中出现的标号用上标表示,一般性文

章参考文献不超过15条,综述性文章不超过35条,需有半数以上对译为英文。具体书写格式参见我刊《投稿须知》。

4)如何进行分栏?保证文章开头的中文摘要为一栏,中间的正文为两栏,结尾的英文摘要为一栏?

第5篇:值班要求范文

【关键词】现浇梁板模板;施工要求;质量控制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内建筑行业的进步,房建工程规模逐步扩大、数量增多。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基础上,现代房屋建筑还要考虑美观性、舒适度、经济性等多种因素。作为房建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板的作用不容忽视,常见的模板有预制和现浇两种。因预制模板需要寻找制造空间,且运输、吊运时很有可能磨损,所以当前的房建工程,使用现浇梁板模板者居多。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荷载和施工压力骤增,对模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极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1、模板概述

1.1 模板选择

模板是结合混凝土结构,按照工程提出的几何尺寸而设计制作的模型板,组合较为自由,且竣工后可拆卸,以作重复使用,是房建施工不可或缺的部分。按照材料不同,可将模板划分为木质模板、竹胶木板、钢质模板、钢木模板等。在传统的房屋建筑中,木模板占据了很大比例,考虑到承载力和强度,多选择杨木和松木。木模板使用较方便,但需消耗大量木材,且难以重复使用。自上世纪70年代起,钢模板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钢模板不但有足够的承载力,而且可重复利用。为节约土地资源,高层建筑迅速兴起,过去房屋的砖混结构也逐渐被混凝土结构所取代,钢模板在其中有着广泛应用。

从近些年的趋势来看,建筑模板多为混合材料,如钢木模板、钢竹模板等,各有优势。在实际建设中,除了考虑模板的性能优劣、是否经济等因素,还应结合施工设备考虑,如起重机的重量、性能等对模板规格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模板选择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浇筑水平以及房屋质量,因此结合具体状况,选择较为适宜的模板及相应的技术。

1.2 现浇梁板模板

梁和板是房屋的重要构件,梁用以支撑板。通常有预制、现浇两种模式,预制板是在别处制造好后,再运至现场,然后吊运到梁上。现浇板则是先搭设模板,再安装钢筋,然后和梁一起浇筑,最后将模板拆除。当前的房建施工中,大都采用现浇梁板模板。

2、现浇梁板模板在房建施工中的要求

在当前的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体系较为常用,由于施工过程涉及诸多方面,必须有一定的要求限制,才能保证施工安全稳定的进行,并且尽量节省模板用量。

①混凝土结构整体要协调,各个部件的大小、位置、标高等因素在设计时务必要精确,符合图纸要求,将与实际工程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②鉴于模板在房建工程的重要作用,其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必须有良好的保障,如此才能承受现浇混凝土的荷载,否则,一旦出现逼近承载极限的状况,势必会影响到建筑质量。为提高模板强度,须做好相应的振捣工作,只有经过严格的振捣,才能提升其密实度,进而增强承载力;

③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现代房屋建筑的施工工艺有了很大变化,也更加注重轻巧、实用,所以,模板的结构不能太过复杂,安装拆卸要方便快捷,降低模板施工对各种资源的消耗;

④模板表面需保持光滑平整,没有损坏和划痕。在安装时,避免相邻模板之间出现较大的空隙,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遇此情况,务必要及时处理;浇筑前,应保持模板有一定的湿润度,并将内部杂物彻底清理掉,模板内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3、现浇梁板模板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3.1 工程实例

2013年4月,某建设单位拟建一大型综合楼,占地面积约为12500m2,高100m,共32层。设有两层地下室,另有两副电梯,一为客用。一为消防。楼梯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最大跨为15m,最大截面为320*950,柱最大截面为450*450,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

3.2 施工准备

梁板均采用现浇模板技术,施工单位提前做好了调查工作,结合工程要求制定可行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混凝土按照适合的比例进行配置。该楼楼层较多,荷载较大,加上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对支架的承载力和强度提出了严格要求。支架性能合格,与模板连接处均做了加固处理;在梁板模板配置方面,结合楼层结构等因素依次进行了设计,模板的规格性能均符合规定要求;建设材料及施工设备是工程的基础部分,因工程关系重大,一律采用高质材料和设备,且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做好了技术交底工作,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小规模的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水平。

3.3 具体施工

①梁模板的安装。首先测量支柱标高,并加以调整。其次,应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框架柱上设置轴线,梁和楼层顶板上设置水平控制线,并做好相关标记。而后安置梁底模板。同时做好找平工作,若底模倾斜度过大,必将影响到整体质量。底模安装结束后,可安装梁侧模,注意将梁高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若超出范围值,必须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②楼面模板的安装。安装楼面模板时,常采用拉线的方法对其标高加以调节。为提高模板的平整度,应按照排列图合理设置木龙骨,然后铺设楼面模板,并在中心位置收口。铺设时需保证荷载的均匀传递,使梁两侧承受均衡的压力。

③安装模板支撑。模板需要有支撑物,安装工作十分关键。跨边与其紧邻的第一排支撑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250mm以内。另外,支柱是梁板的基础支撑,安装之前,应综合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如楼层高度、顶板厚度、模板设计要求等。然后从房间开始依次展开安装工作。支柱间距也尤为重要,设计时尽量使其承受的荷载比较均匀,因此需保持间距的精确度。梁板支柱间距和楼板支柱间距有所不同,前者多设计为1000×600,后者则多设计为1200×900。水平拉杆同样要根据支柱高度设计。若在地面平行设置地杆,为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也应纵向设置标杆。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时需仔细检查支撑物,保证其牢固性。

④模板支设。模板支设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应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如针对支设过程中留下的杂质和木屑,应及时予以清理,因此,施工人员在梁根预留有清扫口;模板质量应符合规定标准,具体要求为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出现破损痕迹或凹凸,一经返现,应及时处理;因高层建筑自身较重,荷载大,进行模板与模板的连接时,需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其稳定性,尽量不要出现裂缝。安装应遵循应有的程序,每结束一步,均要测量标高和垂直度,并适当调整。支设工作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测试。

⑤模板浇筑及拆除。建筑之前,应保持模板表面有一定的湿润性,但要对水量加以控制,防止大量水分深入模板。同时,也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如何运输、振捣工具等。在一切工作就绪,且各方面都符合要求时,可开展浇筑工作。浇筑和振捣同时进行,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振捣时要把握好力度,使其密实度合格。大约在浇筑后2―3d,混凝土强度会达到设计值的97%,此时可将模板拆除。也应按照规定程序,且不能损坏模板。在拆除顶板的模板时,尽量保留后浇带模板,直至后浇带模板浇筑达到预计强度时,再拆除模板和支撑。须做好养护工作,如涂抹隔离剂,避免混凝土和模板之间粘结。

⑥其他注意事项。模板质量与浇筑结果有着密切关系,必须加强相应的质量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除了材料性能,关键在于施工人员。其技术水平、工作态度都极为重要。因此,首先应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使其在施工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每一项操作,减少失误率。其次,应端正其工作态度,培养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6篇:值班要求范文

【关键词】基础知识 人文性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多、更大。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全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英语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各国交流,融入大地球村。在我国英语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受到非常的重视,初中英语在整个英语教育体系中,肩负着奠基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学的载体英语教材的编写,更是格外受到关注。教材的编写理念,基础知识的设定,语法修辞的确定都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时代的发展,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就已经有过几次改革了。最近一次的改革是2012年,之前的2003年~2011年的初中英语教材在2002年又做了一次更新。下面,笔者就结合这次更改,谈谈对七年级上册新旧版本教材基础知识的安排的理解和思考。

一、正确认识教材版本更新的意义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蓝本,是师生用于教学实践相互沟通的纽带。教材作为教学的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都和教材设计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认真研究新旧版本教材的不同点,对于教师掌握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新旧版本英语教材的对照,可以明了英语教材在设计和编写时所体现的优劣,并能够在教学中尽量完善和弥补,发扬优势弥补不足。通过比较新旧版本的教材在教法上的不同,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进,从而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对教材的对照、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高屋建瓴地进行教学的总体构思,树立大英语教育观。

二、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新旧两版教材基础知识的共同点

英语和语文都是语言学习的学科,属于工具型课程。但是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外来语教学,与所有学科都有本质的区别。这是一个新兴学科,是前人没有教学经验的学科,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学科。因此新旧版本的教材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安排,注重了跨语境学习的特点。注重了英语以词内部形态的变化来体现语法的特点。新旧版本的教材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另外,对于中国的教育而言,复员辽阔的国土面积,使得很多学校处在农村,这里的师资薄弱,小学虽有开设英语,但是基本属于不规范阶段,初中英语才可以算作基础教学。因此,新旧版本的英语教材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安排和教学设计。不管是词汇、修辞、语法都比较适中,都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三、新教材的内容更加注意人文性

新人教版英语教材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更加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承载着使用者的文化。英语教材中的人文性贯穿在每个单元,这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没有人文性的语言学习将会是没有意义的。新教材更加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助人为乐等品质的培养。在文章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这方面的。比如:七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在这个单元学习中,教材首先是注重了基础知识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单词和句型等基本知识,而且还着重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热爱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同时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开阔视野、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增强祖国意识。比如Unit 2 This is my sister.通过谈论人物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句型,以及单词语法,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等人文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具有的文化习俗。培养学生尊重不同习俗的习惯,使学生形成更多的良好兴趣。这就是新版教材的优势,注重基础知识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教育。

四、单词量的差别

新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很多的小版块,设计了很多学生的活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新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单词,这是以往没有过的,突破了以往的临界状态,生词量大使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有些难度。但是可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积累丰富的词汇。比如Section A和Section B中的阅读材料,其语言结构相对复杂,但是语言使用起来则显得很灵活,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表面看似不够规范,但是这些看似难点的教学恰恰是英语语言的本质特点,即口语性、交际性、工具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同时这样编排教材内容也反映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多学、多记、多积累,只有大量的词汇积累,才可能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大量的语音、词汇、结构和话语材料等的积累是学习英语的最基础的内容。旧版教材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文思想教育这方面,不如新教材的力度大,单词量也不如新教材多,这是一个创新。

五、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能力的体现

基础知识的内容改革,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强化单词的记忆,让学生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另外新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大量的任务型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基础知识的安排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更加注意运用已经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能够用英语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新版英语教材具有前瞻性。比如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学的是用介词谈论物品的位置, Unit5 和Unit6主讲一般现在时,而 Unit 7到Unit 8 则延伸和扩展。Unit 9 当中的Section A主要是学习和操练与话题有关的基本词汇和句型,活动形式以听说为主。Section B部分主要是学习和操练与话题相关的扩展词汇和句型,活动形式有听、说、读、写。

总之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各有优势,但是新版教材的优势更大一些,更加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是新教材的侧重点,大量的单词强化积累也是一个主要的特点。所以把握好新教材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教师的一个备课内容。

参考文献

[1] 杨婷. 两套小学英语教材比较分析及其调查研究[D]. 赣南师范学院 2010

第7篇:值班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办公室 秘书 信息素质

高校办公室工作是一个协助领导总揽全局、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为师生员工服务的部门,它在高校内起到枢纽和桥梁的作用。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迈向数字化时代,面对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高校办公室秘书承受着日愈强烈的冲击,在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高校办公室秘书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如何在工作思路、方式,以及个人素养等方面积极调整,做到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学校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高效运转,因此办公室秘书就必须重视和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培养。

一、高校办公室秘书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1.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出路。高校办公室秘书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才能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信息是资源”的信息价值观念,正确认识抓信息工作与抓发展、抓信息工作与抓执政服务能力的关系,切实把本职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信息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一种追求。

2.增强敏锐的信息意识。

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才能够从大量零散的看上去带有偶然性、苗头性、动态性的信息中,捕捉到必然性、倾向性、规律性的东西,为学校领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都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养成职业习惯,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随时发现和捕捉信息的状态。

3.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科学劳动中搜集、加工、传递、吸收和利用信息的一种潜在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素质的核心。掌握和运用信息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公室秘书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办公室秘书的信息能力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工作之中。②信息选择能力:熟悉检索知识,熟练使用采集、发送、存储工具和信息检索软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源,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③信息处理能力:从高校办公室的需求角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组织、加工、重组,使之有序化、专业化、系统化,并用适当方式分类存储,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提取并加以利用。④信息运用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最终都是为了信息的利用。作为高校办公室秘书,要善于利用各种有用信息为领导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解决办公室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为领导、为师生员工服务。

4.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以及使用者的行为规范。信息道德主要包括: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准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等。高校办公室秘书在信息活动中,要树立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公正、平等、真实的原则,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反映情况。

二、高校办公室秘书提高信息素质的措施

1.建立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

会务管理是高校办公室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和程序是:负责草拟下周会议活动安排表,报校长审定后下发;按每周会议安排表准备好会议室;征集会议议题,拟好会议议程,开会前一天呈送会议主持人;提醒会议承办者提前半小时到达会议室(会场),按时清点到会人数,及时催请未到者;做好会议记录;校长办公会、校务会及部分专题会议会后要整理会议纪要;会议材料、会议纪要等及时归档。传统的会务管理都由办公室秘书一一按部就班地去安排组织落实,手工操作性强,工作繁杂琐碎耗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智能化会务管理的模式,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会议计划和会议纪要的统一安排和管理,提供会议计划、安排、人员、时间、场地、会议通知、议题征集、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管理归档的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为安排会议等繁琐、易出错的特点,使得组织者可以根据不同规模的会议,按照自己定义的会议规则安排组织会议,极大地方便了会务组织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

高校办公室秘书的文件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收文和拟文发文。收发文管理的程序繁杂,收文管理包括收文登记、领导批阅、运转、承办、催办、立卷、归档、查阅;发文管理是一个单位对具有约束能力文件形成过程的一种管理,包括发文拟稿、核稿、会签、签发、文书打印、归档查阅等管理工作,整个流程和收文一样繁复。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提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让文件、上级通知或学校通告等直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拟稿登记、传递、保存,使文件的送阅审核、批复传送和贯彻落实完全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所有的送交批阅痕迹、修改痕迹、落实意见、操作时间和操作人都被详细保留,同时,还提供全文检索、条件检索等功能。因此,建立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既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文件精神传达贯彻的效率,还规范了办公制度,增强了办公的透明度;实现信息、文档资源的统一管理,方便了领导决策;同时,各基层单位之间能方便、快速地进行公文的传送和共享,密切了各基层单位办公人员之间的协调、协同工作,为改进办公模式、减少人力资源和设备费用,最终实现文档一体化和逐渐向无纸办公过渡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这些转变,我们高校办公室的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应该看到,目前现有的秘书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部分人员的知识面还不够宽,从事着单一的事务性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种状况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加大对高校秘书人员信息素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以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创造出更多的业绩来。

参考文献:

[1]朱培东.新时期秘书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654.

[2]陈颖青.对高校办公室秘书信息素质的思考[J].中国信息科技,2006,(11):179-180.

第8篇:值班要求范文

关键词:复合钢板 压力容器 制造工艺 工艺要求

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较长使用到的一种工业设备,目前压力容器的制造经常选择复合钢板为主要材料,这主要是由于复合钢板以某种钢作为基层,以另一种钢或有色金属为复层,能够满足压力容器使用中经常需要面对重大危险环境的秀,在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压力的情况下避免腐蚀作用较强物质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石油化工等产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在使用负荷钢板制造压力容器过程中伴随着不少问题,加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更好的提升其制造工艺具有积极作用。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生产流程为:下料—>成型—>焊接—>无损检测—>组对、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耐压实验[1],下面我们对这些流程工艺和制造要求进行分析。

压力容器的设计要以标准体系为依据,进行设计计算,在制造、检验、验收环节加强监管,从而降低问题发生率。以通常设计时使用的标准体系GB150、NB/T47003.1为例,其主要是一种出于经济考虑而诞生的设计标准,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是确定设计载荷、选用设计公式、曲线或图表,取材料安全应力,最终得出容器基本厚度,然后根据相关构造细则与制造标准进行设计、制造[2]。

准备阶段,复合钢板基层与复层的材料要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压力容器使用材料则要根据具体用途综合考虑各方面性能因素,诸如温度、压力、介质腐蚀性、介质对材料的脆化作用及其是否易燃、易爆、有毒等,从而根据需求设计经济合理的方案,在确保其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物理性能等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保证经济效益。以复合钢板的选材为例,其必须保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板面平整,无外观缺陷,尤其是基层与复层之间,结合面积至少要超过95%以上,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满足应用标准,在探伤试验中不出现有害的分层现象[3]。压力容器的选材至少要满足四项基本原则,压力材料在强度、可塑性、韧性和稳定性上必须满足设计需求;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是进行技术处理的保障;由于经常需要涉及到腐蚀材料,所以优越的抗腐蚀性也不可或缺;高温状态下拥有优越的热稳定性,低下状态下韧性则必须过关。通常,我们较常使用的压力容器种类有不锈钢、碳钢、哈氏合金、低合金钢等,常使用的复合钢板材料为16MnR+0Gr18Ni9。

准备阶段材料选材结束之后,要进行下料、拼接,下料的工具最常使用的几种工具以气割、等离子切割、剪扳机、锯管机、滚板机为主,对于规格不同的复层材料要做好拼接。压力容器对椭圆度的要求,其中内压容器为椭圆度≤1%D且≤25㎜;换热器DN≤1200㎜,椭圆度≤0.5%DN且≤5㎜;多层包扎内筒椭圆度≤0.5%D且≤6㎜。对直线度的要求其中一般容器L≤30000㎜,塔器L≤15000㎜,换热器L≤6000㎜。复合钢板的拼接要注意焊透磨平,确保渗漏无损,板面平整。排版时注意选择顺时针方向展开,标出具体接管孔位置和孔径。焊接工作要确保焊接环境以及焊前准备充足,选择相对湿度≤60%的干燥区域进行焊接,准备相关防护措施,不选择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手工焊和气体保护焊。在环境和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评定压力容器所需要的焊接工艺,目前多以JB4708为标准,确保A、B类焊接焊缝的余高不超过GB150的有关规定。

焊缝部位可能存在夹渣、气孔、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缺陷,焊接加热过程中,对焊缝两侧的热影响产生许多不利因素,如焊接热影响区被淬硬,塑性下降、焊接内应力的产生等,都会使焊缝金属或母材的机械性能降低。对于焊缝表面有问题的工作进行返修,但是同一部位返修不超过两次,如超过要做好记录。对于在焊后需要进行热处理的容器要在处理前进行返修,如果热处理后需要返修,则在返修后再次进行热处理。

探伤是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在确保其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对于物理性质、虎穴性质、内部结构以及机械性能进行全面检测以保证其功能和质量的重要检验措施,目前多使用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等方式,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质量,改进工艺具有积极作用,一般习惯以无损检测与破坏性试验相结合。超声波利用声波传播反射的回波情况来判断容器具体缺陷情况;磁粉探伤利用铁磁性材料检测缺陷位置和表面长度;渗透探伤利用渗透液的清洗、回渗情况检测缺陷情况[4]。

探伤之后是压力容器的热处理,分为正火、调质处理、固溶处理、焊后热处理四个环节。正火是将零件放入加热炉中加热,以消除冷作硬化,便于切割加工。淬火和高温回火的调质处理能够显著提升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固溶处理主要是针对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将碳化物固定在奥氏体中达到提升其强度、高塑性和耐蚀性的目的。焊后热处理是为了消除应力,改善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防止产生焊接裂纹。

最后是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确保压力容器能够生产应用需求,全面检测产品的整体强度和致密性。压力试验包括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通过短时超压环节局部区域峰值压力,降低或消除残余应力,使其分布趋于均匀。气密性试验是为了检测器致密性,确保其不存在危险泄漏,尤其是压力容器上的可拆的连接部位和焊接接头。

复合钢板的压力容器制造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制造工艺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以便获得提升,促进复合钢板压力容器制造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得胜.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

[2]陈慧媛.压力容器发生膨胀气体爆炸破坏机制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3]李跃辉.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的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03).

第9篇:值班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教师 办学模式 素质

近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发生变革。其中,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并稳定提高大众化的程度是最为深远的变化。当高等教育的数量需求被满足之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的需求就日益增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多地参与国内外的竞争,将从外延扩大的发展转为重在内涵建设与优化的发展。这些将从各个方面考验高等学校,其中最突出的则是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1.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变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1.1多样化高等学校办学类型

我国针对国家在地区间的文化、人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考虑现有高校在办学层次、水平上差异较大的现状,通过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将高校办成既有面向全国的,又有面向大经济区的,也有面向本省(区)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多科性的,也有单科性的;既有教学科研型的,又有本科教学为主的,也有专科层次的;既有承担研究生教育的,也有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既有国家公办的,也有私办的或国家与企业、集团乃至个人合办的,还有中外合作、合资兴办的。

1.2多元化的办学主体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引起政治、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在呼唤多元化的教育格局。另一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庞大的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政府力量之间的矛盾一直阻碍着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投资多元化。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样一个竞争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特征,也就是建设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在教育格局需要多元化、教育投资多元化、建设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下,我国集中统一的办学体制不得不向多元化的办学体制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在办学主体上有两点比较引人瞩目的举措:一是中心城市举办高等学校,二是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发展。

1.3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教育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中一直以政府单一办学为主,因而经费来源也体现出单一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这就使得政府办高等教育陷入了一种困境,而且,今天的社会要求高等教育不断地发展,如果现存的高教系统都无法维持,那么发展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所以,单一的经费来源对于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无疑已成为发展的一种阻碍。实际上,经费短缺并不是我国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世界高等教育在发展中都遇到了这一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拓宽经费来源和渠道,使办高等教育成为全社会的事情。这一经验已经为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实践所证实。我国政府已经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要改变原来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旧模式,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发展高等教育,建立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教育格局。从近年来的办学实践可以看出,这多种形式和途径主要有: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社会集资和私人办学;吸引外资;收取学费;高校自己创收。

1.4相对开放办学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文件的颁布实施,如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学术界、实践界对相对封闭办学危害的认识深化,我国相对封闭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开始向相对开放的办学模式转变。具体表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向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求学者开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才培养规格上,高等教育开始抛弃只重理论型学科型人才的传统人才观,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任务区分重点地培养多规格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我国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

1.5向市场导向为主办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已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主战场”。作为各个高等学校的领导,在市场业已成为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主要杠杆的新形势下,其主要任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家、管理家、指挥家,而从校内转向社会、从管理转向经营、从指挥走向谋划,切实研究并解决好高校办学中的四大新问题。第一,重视竞争法则,解决好生源市场。第二,强化竞争观念,解决好学生就业市场。第三,导入竞争机制,解决好师资培育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才的自由流动和跨国界使用。第四,把握竞争机遇,解决好资金来源。“不找政府找市场”已经成为许多我国高等学校的新的办学理念,一种新型的以市场为主的办学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以计划导向为主的办学模式。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变革取得的成就还表现在从条块分割办学开始转向条块有机结合办学,从产学研相对分离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转变。

2.新办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变革的进一步深入,对高校教师的身心素质、业务能力、价值观及师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高校教师身心素质

身心和谐统一发展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特征。身心发展统一在协调与平衡的过程之中,如果两者发展失衡,就会失去人的完整性,人自身发展的稳定结构就会发生缺损,最终导致人的发展出现“病态”。

(1)避免“过劳”现象的产生

过度劳累,简称为“过劳”,它是一种下意识的疲劳感,既不能迅速消除,又不易得到缓解。“过劳”往往是疾病的前奏,轻则使人疲惫不堪,重则使人疾病缠身,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教师可以说是最容易产生“过劳”现象的群体之一。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校教师应该适度调整,避免“过劳”现象的产生。

(2)克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培养正在发展中的青年人和发展人类的科学与文化,较其他职业人群而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更深刻、更长远,不仅影响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影响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2.2高校教师专业素质

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1)高校教师应增加知识储备

由于文化传媒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是网络的发展,高校学生从各种渠道摄取大量的知识与信息,思想活跃,知识需求面扩大,需求量增加。而时下,部分高校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更新速度慢,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育学的原理指明:学生接受社会历史遗产的影响越强烈,受教育越充分,接受的知识量越大、越精深,那么学生的智力就会加速得到开发。人的思想空虚与知识贫乏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智慧、觉悟又总是与知识水平紧密相关。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必然严重影响传授知识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

(2)高校教师应科研和教学并举

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实践能使教师对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为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知识与理论的帮助。科学研究活动是保证高校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文化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必要条件。科研使教学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有利于其从事研究型教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能有力地提升学校校园文化,维持教学和科研的相长应该是所有高校教师不懈努力的专业发展方向。

2.3高校教师的价值观

(1)高校教师的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相一致

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主体价值两个基本方面。社会价值是教师职业对社会、对服务对象的外在价值,它表现为一种工具价值,是教师职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高校教师的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等。主体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对教师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它表现为一种内在价值,包括:从事教育劳动并通过劳动交换而获得一定的报酬,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维持生计的实用价值;促进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和人的发展而获得社会的尊重,满足教师的社会性需要,实现一种精神价值;释放个体的智慧和情感,在自己的职业中独立地进行劳动,获得一种内在尊严和欢乐的生命价值。保持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主体价值之间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是十分关键的。

(2)高校教师应克服行为的“失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理应做到教书育人、率先垂范。但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教师的失范行为并不鲜见。教师的失范行为可以理解为在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尤其是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和手段。如追逐名利,以教谋私、学术上的弄虚作假、不专注本职的教学科研工作,不尊重学生的人格,随意释放个人的消极思想等。高校教师是一个专门以教化青年学生成为合格社会成员为己任的职业,他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标准,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规范行为品格,塑造价值观,把现行社会的各种要求,通过教化,引导和激励学生内化的过程,使青年学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因此,高校教师职业是促成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职业,而高校教师自身的社会化则是个体取得社会化的前提和保证。在当今社会急速变革中,其意义超过他所从事的教化工作的本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教师职业角色,特别是师德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一般认为,教师应具有完美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献身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银爱.谈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2).

[2]袁振国.教师的发展[J].科学中国人,2004,(4).

[3]杨德广,张兴.建立一主多元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J].决策参考,2001,(2).

[4]张健,徐文龙等著.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展望[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