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论文参考文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第1篇: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1]汪雪.基于Web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8-11.

[2]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3]钟淑玲,陈敏莉.健康教育在社区的开展方法方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8):89.

[4]张旭,社区终端战略[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6-17.

[5]卢春华,刘士英.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J].社区学杂志,2009,7(11):80-81.

[6]陆江,林琳.社区健康教育[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3.

[7]王春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6-28.

[8]赵秋芬,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36-37.

[9]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10]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3):190-192.

[11]王国辉,王易编着.JSP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72-75

[12]赛奎春.JSP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93-102

[13]胡皖玲,郑文学.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x):4-6.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14]成湘均.用Sping,Hibernate,Struts2组建轻量级架构[J].框架发展,2006,29(6):43~47.

[15]刘壮.基于Spring+Hibernate的开发方法研究及实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0-42.

[16]陈俊国,王燕,郭华等.建立综合型医院辐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模式的几点思考[C].重庆医学,2008,(1):41-42.

[17]王伟,牟冬梅,曹丹.基于Internet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4):56-58.

[18]陈刚.新形式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学出版社,2007,3:254-260.

参考文献二:

[1]陈龙,张春红等.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

[2]王先勇;移动IP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张晓亚,马慧麟,宋庆峰,弗达.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4]江东,钱永庆等.计费系统现状和下一代计费系统[J].2003年第10期

[5]李连样,刘晓亮.电信计费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计费网.2003年9月10日

[6]魏园园,余颖,杨放春.计费帐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J].世界电信.2004.12:41-43

[7]陈新.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17?146

[8]范淑敏,陆宝华;谈建运营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徐伟强;移动通信网话务量需求的混沌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杨(日韦);福建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11蒋同泽.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4-3

[12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863特稿].通讯世界.2003.12

参考文献三:

[1]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01-05.

[3]刘传正.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J].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4]刘传正.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J].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5]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4):15-21.

[6]黄润秋.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23(6):640-647.

[7]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1-5.

[8]杨德龙,王洪辉,黄凡等.山区高速公路开挖边坡失稳监测预警系统研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5):54-56.

[9]刘传正,张明霞,孟晖.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26):175-179.

第2篇: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关键词】品德;生活德育;德育环境;德育资源

幼儿的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连续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教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正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童年只有一次,让孩子拥有一个人生的最佳开端,是我园一致的最高追求。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为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呢?近年来我园一直进行着这样的研究,如今我园的德育工作已是锦上添花,现谈一下我们的点滴经验。

一、树立“生活德育观念”

“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来自生活,并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中。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德育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幼儿就应该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的自主学习者。“生活德育”思想,即德育教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实践与体验。

(1)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2)抓住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把德育教育容纳到各领域教学之中。

二、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走进社会,在“大课堂”中育德

坚持带幼儿走进社会、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每年春天我园都要安排郊游活动。根据活动需要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超市、邮局等地参观,幼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习得社会规则,了解风土人情,锻炼意志品质,效果远大于课堂上的说教。去年冬天难忘的董村之行“心系小高举一家”是我们从网上获悉后举行的一次活动,我园不仅发动老师给他们资助、捐款,还把小高举请到园里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过六一……让他感受到了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孩子们带给他的快乐,同时也让我园的小朋友知道了得到爱和回报爱同样快乐。08年5.12大地震,我园举行了“心系汶川、情系幼儿”募捐活动,孩子们在父母家人的带领下和全园职工一起向募捐箱里投进了自己真挚的祝福,本次活动全园师生共捐款9137.4元,向灾区人民尽一点微薄之力传递了师生们深深地关怀之情。

(2)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小课堂”中育德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利用环境来进行德育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良好品行也在其中养成。其中“妈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情景十分动人,还被长葛市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合作研究指导家庭德育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的言行、生活中的谦让、尊重等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1.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大力宣传家庭德育方法。

2.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工作职业的内容、特点,孩子们会更加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热爱身边人,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共同研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等课题,请家长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家长、教师在研究中互动,在互动中提高。

三、视德育工作为系统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同心协力的施教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1.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作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现在做起。如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你比昨天有进步”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等。孩子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自信传递快乐、由于宽容收获喜悦。

2.以幼儿同伴为资源促进幼儿良好品行主动形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

3.以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进行德育的积极性

我园德育工作在师德培训的基础上,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要求教师们围绕园德育总目标,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有效地、渗透性的德育教育,并要求老师平时注意积累经验,最好形成文字材料,针对骨干教师鼓励她们撰写经验报告或论文,年终评出“文明班级”和“优秀德育标兵”,还可为老师年终考核双倍加分,这样既可参加上级论文评比活动,也为我园德育教育工作积累了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近两年我园张晓红、王雪敏的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德育标兵”;崔巧红等评为许昌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曹媛媛、李娜、赵惠荣等10多名教师的德育论文在许昌市论文比赛中荣获特、一、二等奖;樊书艳、王桂金、宁彩虹等多名教师的德育论文在长葛市论文比赛中荣获特、一、二等奖。胡晴、燕南轩等十多名幼儿被评为市“品德优秀学生”;贾一诺、赵海波等被评为市“美德少年”;史松冉、郭林然等被评为许昌市“文明学生”;我园也多次获得许昌市教育先进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许昌市示范幼儿园、德育示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园已形成“园内处处有德育,教师人人抓德育”的氛围和“德育研究促师德修养,崇高师德促全面质量”的良好循环。我园有好孩子进步栏、有升旗仪式、有品德行为挂图、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两周更换一次的家长园地等。基本形成“尊师爱幼、文明守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园风。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难免存在有不足之处:部分隔代家长德育观念差,导致了教育的不一致;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不断吸取教训,总结教育经验,探讨幼儿德育教育新路子,为幼教改革作出新贡献,也让德育教育这朵文明之花在我园争奇斗艳,成为我园素质教育道路上的一颗奇葩。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昆体良论儿童道德教育[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

[2]邹英.幼儿德育――直面与超越[J].贵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第3篇: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论文关键词:北京私家园林,海绵城市,理水,风景园林

经实地考察与历史资料汇总,总结了北京西郊八处私家园林的历史演变和水系的景观结构。

1.1 北京市西郊私家园林历史演变

承泽园,始建于雍正三年(1725),没落于(1911),为清果亲王允礼的园林;蔚秀园,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为载为道光十六年(1836),没落于咸丰十年(I860),为清定郡王载铨的园林;淑春园,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没落于咸丰十年(1860),为清大臣和珅的宅园;鸣鹤园,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载为嘉庆七年(1802),于咸丰十年(1860)没落,是清惠亲王愉的宅园;镜春园,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载为嘉庆七年(1802),于咸丰十年(1860)没落,属清庄静公主;朗润园,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载为嘉庆年间(1795)民国初年(1912)改建,属清庆郡王瑶;勺园,始建于万历40年(1612)至42年(1614)年间,咸牟十年(1860)没落,属明官员米万钟;治贝子园,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载为光绪中叶(1871-1908),宣统八年(1916)没落,属淸贝子载治。

1.2 北京市西郊私家园林水系结构

承泽园在昆明湖二龙闸出水口和万泉河的汇合之处,园内从西向东有两条河纵贯全园。蔚秀园从南引万泉河水入园,全园湖面约十余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形成回环水系。淑春园属原永定河的古河道,以“水”为脉,全园都分局着分散的水面,水景变化多端。鸣鹤园的水面富于变化,东侧较规则有序,西侧相较更为自由活泼,显示了传统园林的多层次变化。镜春园建筑位于中央,四周湖水围绕,全园观景以静观为主,动观辅之。朗润园布局则为曲水和土山环绕全园,中心形成一岛,建筑集中修剪于岛上,四面临水。勺园景观以水景为主,水面或堤桥分隔,或环水而筑,形成许多不同水景空间。治贝子园设置辘车卢转井,通过这种工程向石槽注水,形成“曲水流觞”之美景。

2 北京市西郊私家园林的理水艺术

杨鸿勋先生在《江南园林论》中总结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有池塘、湖泊、溪流、江河、濠濮、泉水等类型[1]。北京私家园林的水景可归入以上类型之中。

2.1 池塘型水系

池塘型水系是简单的水池,多为长方形,显出人工气息和静谧氛围。如半亩园早先的方池,寸园内形如砚台的小池“砚沼”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再如鸣鹤园和蔚秀园中都设有独立的金鱼池。另外,许多的京城宅园的设计中常在庭院内设一“月牙河”,形状似弯月,如崇礼宅园、马家花园等。

2.2 湖泊型水系

湖泊型的水系在北京私园中也经常出现,其大小各不相等。但无论大小,其岸大多都是曲折蜿蜒,且多为叠石形成驳岸。湖泊型的水系经常做源头和尾流以及水湾等部位,同时在端头架设小桥,形成更丰富的层次,如可园、那家花园、莲园等。大湖当中还要设置岛屿、长堤、水滩,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景深,小学德育论文如淑春园、鸣鹤园,都是富有自然流转之意的。同时,与中国自然地形的呼应,北京园林的水系流向也经常是以西北为源头,流向东南的。

2.3 溪流型水系

溪流即蜿蜒的较狭窄的河道,许多花园都用它绕假山、亭榭,增加趣味。如藏园东部就有溪流潺潺而下,再如意园内也有小溪曲折萦绕。清华园、达园均设长溪流经全园,以此彰显水脉漫长,源源不尽。

2.4 濠濮型水系

濠濮型的水系可概括为两侧山峦叠石夹一水的形态。京郊规模较大的私家园林,如勺园、清华园、自怡园、朗润园、蔚秀园等,拥有变化繁复的水景,可泛舟游览。园中之水与人工假山通常互相倚靠,相辅相成。山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山与水彼此独立,叠石位于水池的尽头,山体走势与水的流向垂直,并与主建筑遥遥相对,形成“远山”的效果,如张伯驹的似园。另一种是山水彼此平行展开,咫尺相望,似有无尽之感,如清代西郊清华园北部山池、 民国礼士胡同李家花园后院石池等[2]。

3 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3.1 功能完善的水系统

小水系联合形成大水系,大水系之间再联合形成更大的水网。在整个体系中,每一个私家园林就像是组织,其中的各个水面就像是细胞,而三山五园地区就像是器官,整个城市就像是个体。细胞组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器官又组成人体。由此可见,要实现海绵城市,就要一步一步细化,将整个城市的“吸水”落实到每一个雨水花园细胞的“吸水”。完整的水网结构建立之后,还要求水体有完善的功能。城市的低洼地,可以学习古典园林,就近收集滞留雨水。同时人工修建的排水沟渠是地面上的排水系统,保证雨水就近排放。城外的自然大河可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与大海相连的,则可以调控整个城市的水量。在整个过程中,暗沟主要用于人口密集的区域,大多在雨洪排放的起始段设置,路边的排水沟渠相互勾连,引导雨水进入城内的排水河道。这些河道应具有较强的蓄水作用,足以抵御暴雨径流所带来的威胁。

3.2 富有诗意的景观

在中国传营造中,雨水基设施的功能、形式与文化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表现[3]。北京西郊的私家园林,是园林,也是水网系统,担任着北京市水源地这一角色,其主要功能在于蓄水,大到城市当中的主要蓄水区,小到一个雨水花园的蓄水区,都可以在进行借鉴。在满足工程目的的同时,融入设计师的思考,使海绵城市上升一个层次,成为山水城市。同时不应盲目的挖湖堆山,大兴土木,违背园林的初衷。

4 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应先分析自然水文变化过程,通过对水系的完整规划整理,保证水系网络完整性和水体功能的完善度。在满足水域的面积,河网的密度的同时营造兼有游赏和调蓄雨洪双重功能的城市空间。城市园林绿地应在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的同时形成富有诗意的绿地景观,构建山水城市特色人居环境。孟兆祯院士说,园林建设是“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4]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借鉴古代北京城市水系规划与建设的优秀经验,变管网排水系统为综合治理。增加水道、湿地的面积,恢复河网的生态功能。建设以水定城,注重景观,水与绿相互结合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第4篇: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关键词:辩证思维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4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大批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厦门二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运用辩证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坚持内外因结合,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事物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厦门二中位于美丽的鼓浪屿岛上,有着110多年的办学历史,曾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6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殷承宗、陈佐煌等音乐家。近些年来,由于诸多的原因,学校的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学校的办学质量下滑。教师超编、年龄老化,老师们心态犹如恬静的鼓浪屿,平和淡定,钻研拼搏意识相对不足,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都不够,学校发展受到影响。

2006年,福建省实施高中新课程,2007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做了重大调整,2008年学校高中部整体搬迁到五缘湾,办学规模扩大,一批新教师加盟,这些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宁静。利用高中新课程推进的有利契机,学校领导积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因,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对于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在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前,很多教师不清晰也不思考自己处于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采用怎样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希望外界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怎样的帮助等问题。因此,表现在工作上,常常是被动地听领导安排,以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当工作不满意或遇到挫折时,往往归咎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力。结合教师状况和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学校从四个方面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我是谁?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梳理、盘点。第二,我在哪里?客观环境的分析,包括学校的变化、高中新课程的要求等多方面。第三,我要去哪里?确定自己努力发展的目标,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第四,我如何去那里?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并落实到行动中。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的过程,它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教师心中有了明晰的奋斗目标,理性思考自己的发展,有了成长的紧迫感,有了成长的目标与不断进取的动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包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从外部支持的角度,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利的发展平台来帮助教师提高职业素质的过程,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因,是必要条件。

厦门二中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实行教师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尊重;搭建学习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空间;积极为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给骨干教师成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搭建最稳固的平台,力求教师主体式发展。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关心教师生活,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在时间、资源等各方面保障教师专业成长,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提高。

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等,增强了教师的自我意识,克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现象”,为教师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教师把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积极主动参与、自主谋求发展,实现自主成长。在厦门市举办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各项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量的积累,着力打造名师、培养青年教师,分阶段实现教师发展规划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为抓住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机遇,重振厦门二中的雄风,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制定了《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07~2011年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建成一支具有较强事业心,良好师德修养,有先进教育理念,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合理的师资结构的一流师资队伍,提出新的五年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258”名师目标:即两名特级教师、五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或培养对象、八名市学科带头人或市级骨干教师。学校创新骨干培养机制,建立骨干教师承担课堂教学示范、青年教师导师、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或案例研究的责任制度,让他们在示范与指导中提高课堂教学与反思能力、通过课程开发提高课程执行与开发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的培训和进修,以落实、实现名师培养目标。一批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厦门市乃至福建省享有一定的声誉。我校现有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组成员6人,市教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3人,厦门市名师讲学团成员3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还有一批在培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获得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集体,5位老师被评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个人,语文组被评为先进教研组等等。

随着高初中分设,二中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近两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加盟,给二中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对新教师实行“双师制”培养,即给每名新教师配备2名指导教师,1名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和1名德育工作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在教学、教育方面迅速提高,做合格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新教师指导方案》,在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班主任工作,新课程专题,教学基本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让新上岗的中、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材、胜任新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与竞赛制度、加大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力度,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缩短成长周期,加快成长步伐。定期进行新教师培养经验交流会、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交流学习,鼓励、帮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新教师成长迅速,在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频频获奖:在厦门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八个;在厦门市德育论文评选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6项,在班会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实验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对于学校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分阶段逐步实现。

按照学校五年规划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确定了五年教师专业成长要达到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确定每一年度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措施与途径以及检查落实的具体办法。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依据学校规划和自身实际制定职业生涯的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扎扎实实地积累、锻炼、提高。比如,对于新教师,我们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帮助,新教师见习一年期满后,教育教学上要达到“入门”, 教龄满三年后,要达到“胜任”, 教龄满六年要达到“成熟”,在此基础上,再向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

事物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正不断探寻其中的规律,力求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N].新华网,2010年02月28日.

[2]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N].新华网,2009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