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大调查范文

生活大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大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大调查

第1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过去的几年里,每年的高考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大学生也愈来愈多,从过去的大学生是一个稀罕品到如今大学生遍地都是,就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关注点逐渐的放在了大学生上,然而当每一个大学生从一进入大学开始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我该如何读好大学?于是,有的人选择了考研考证,有的人选择了在学生会、社团展现自己的领导魅力,还有的人选择了创业。当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陷入到迷茫中,不知所措,往往在大学四年生活里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上课之余,也会在游戏,恋爱,追剧,睡觉中麻醉自己,直到毕业,才幡然顿悟,追悔莫及。这样的情况在各大学里屡见不鲜,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下一个阶段社会各阶层的接班人,倘若在这宝贵的四年里,没有获得能力的提升与成长,又有何资格来肩负重任?正因如此,社会对大学和大学生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无论处于何种处境,我们都应该以事实来作为依据,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人云亦云。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是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的,我们的想法、观点会影响当下社会,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特别是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贴近社会发展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立体型、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是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同于公办大学,民办高校更注重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实用型人才,那么在民办高校里,大学生究竟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呢?课余生活都在做什么呢?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来了解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安排情况,从而发现弊端,找出其问题所在,从而提出我们的对策,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美好、有规划、有意义。

二、调查方式

本次关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采用在各学院各专业随机抽取部分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第二种是采取从各学院抽出自愿参与的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

调查问卷过程分为问卷设计、打印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6份,回收率为97.6%。其中部分题目的答案无效,未计入统计结果。在统计过程中,采取了数据分析方法。先进行问卷编写和数据录入,再由我们自己进行数据整理,将汇总的调查数据转换成具有项数分布和百分比的数据表,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撰写调查报告。

面对面访谈过程,采取与心理协会合作,我们对各来自不同学院的36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学生课余生活与学习现状,征求他们的困惑与建议,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通过对他们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终根据找出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三、民办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分析

1.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情况

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把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大致分为三类:学习主导型、娱乐主导型和实践主导型,见表2。

学习主导型的同学将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面,但比例并不高,只有22.34%;娱乐主导型的同学则属于一有时间就会想到玩和休闲娱乐的那种,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达到64.96%,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上网玩游戏和网络聊天无疑成为了大学生休闲娱乐的首选。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或参加社会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样的现状,我们了解到,高度自由且充足的课余时间往往会因为部分因素而导致大学生在娱乐中挥霍,那么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又有什么评价呢?

2.大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满意度情况

从表3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评价满意度并不高,很多大学生在大量的课余时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于是对大学生活感到乏味无聊,致使很多大学生就沉迷于游戏、睡觉和恋爱中。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以湖南省为例,大部分公办学校由于课程紧凑,课程任务作业繁重,因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较为单一但充实,而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大学生留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去锻炼实践,但如果自制力不强,引导不好,会有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浑浑噩噩,那么他们真正的困惑在哪呢?

3.影响大学生生活规划的因素

通过影响大学生生活规划因素的调查分析,主要有这样三类学生群体:一类是不善交际且自制力不足型。目前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性格各异,不善交际,往往接触不到良好的朋友圈子及信息渠道来指导自己成长;二类学生是没有目标安于现状或者跟随大众型,特别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这一类学生受寝室、班级人群影响颇深,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过着安逸的大学生活,为了合群,和室友、同学打成一片,最终挥霍时间于娱乐之上,而公办大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作风与习惯,往往是一个寝室一起去图书馆学习阅读,这是值得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和发扬的。第三类是自我主导型。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自制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己,那么这些学生到底在课余时间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和机会充实和锻炼自己呢?我们对他们的机会需求进行了调查。

4.大学生的机会需求

从表5调查的结果显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注重企业的学习实践和创业竞赛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方式来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更显示出民办高校大学生注重的是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公办大学学生更注重的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在访谈中,不少的大学生表达出自己希望能够多接触企业的运作流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好打算,如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校企对接平台,打造一个完善的让学生认识学习企业的绿色通道将有助于大学生成长。

5.课余活动需要得到的指导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规划对大学生的意义重大,什么样的指导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呢?通过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若学校有一个专门服务于本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信息平台将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当然,如果对大学生活充满了迷茫,也应该通过专业的指导老师,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学习来摆脱自身困境。

四、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的建议

我们是当代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并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非常渴望在学习之余全面发展与锻炼自己,希望自己的课余生活质量提高,能够过得充实有意义,尤其是在面对面访谈中,学生都不止一次的表达出希望学校有一个专门为大学生课余生活服务的信息平台,来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余活动,为他们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寻找属于自己的专业信息、社团信息、考证信息、培训信息、就业信息等,这样会进一步丰富大学生课余的生活,提升大学生课余生活与学习的质量。

所以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主流的课余生活在于:考研考证、社团活动、创业竞赛、就业兼职以及阅读交流这五个方面。

因此,我们将研究与设计一个大学生课余生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大学生在考研考证、社团活动、创业竞赛、就业兼职、阅读交流等信息的综合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大学生因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而自甘堕落的现况,为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提供资源整合利用的空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系统的设计,系统内容设计如下:

(1)优课园:分为三个部分:

①学习类:提供在大学校园礼堂、体育馆等大型场合做演讲授课的企业家、名师的课程信息。

②专业类:提供各学院各专业的校内外的培训机构的免费试听信息,报名信息。

③特长类:提供校内外兴趣爱好类的培训机构的信息。

(2)社联园:提供全校各社团的详细信息以及各类活动信息,让同学们全方位了解学校社团的基本情况、参加社团的条件和报名流程。每个社团或活动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会员,同学们也可以在这个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与活动。

(3)竞创园:主要为希望进行创业或竞赛的个人或团队提供人才库服务,由个人或团队在该版块展示自己的信息,并表达期望以及各类竞赛的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和过往的成功案例。

(4)就业园:以兼职、毕业生实习单位、就业咨询为主要内容,通过和校外企业合作,公布招聘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最及时的相关信息,并请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做在线就业指导,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绿色通道。

(5)遗香园:主要推荐热度高或有价值的书籍,让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留在下面,引发大学生的思维风暴与思考。优化校园的学风建设,提高阅读、读好书的兴趣。

另附其余重要版块:

风云学子:对本校的优秀学长学姐做一个简单介绍,并留下他们的建议和指导,征求学长学姐同意后,留下联系方式,以方便学弟学妹请教和学习。

校内动态新闻:在首页中展示校内的动态新闻、校园微电影视频以及精彩的活动照片。

第2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闲暇生活 闲暇体验 闲暇评价

[作者简介]宋桂支(1982- ),女,河南安阳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90-03

近几年大学生闲暇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这些研究多以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为主,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是研究闲暇生活对大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影响,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同时绝大多数研究者仿效美国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大学生闲暇时间分配、闲暇活动内容以及大学生的闲暇态度等方面,客观分析闲暇生活,主观判断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少从大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对闲暇生活的评价入手去研究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扩展了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集中从大学生的闲暇体验、闲暇评价和学校闲暇重视感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希望借此能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为大学生进行闲暇引导和教育提供帮助。

一、研究工具的编制

在广泛阅读有关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各种文献资料,以及对个别大学生进行非结构化访谈后,整合所有资料选择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项目编制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订最终形成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问卷,共50个题目。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非常不同意记1分”,“不同意记2分”,“说不清记3分”,“同意记4分”,“非常同意记5分”。 随机选取了200名大学生进行初测,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达到90%。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经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等处理,最后形成了19道题三个维度的问卷,此时KMO值为0.733,可以做因素分析。同时问卷进行了Cronbach信度检验,结果为0.758,对剩余19道题目三个因素进行命名,分别为闲暇体验、闲暇评价和学校闲暇重视感,三个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712、0.753、0.712,均在心理测量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内部一致性。

二、正式调查分析及结果讨论

本研究主要内容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三个维度基本状况以及闲暇生活在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

(一)研究被试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不同类型在校大学生600名。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测试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89.7%。具体构成情况为男生212人,占39.4%,女生326人,占60.6%;学生干部122人,占22.7%,非学生干部为416人,占77.3%;本科学校的学生249人,占46.3%,专科学校学生289,占53.7%;理科学生296人,占55%,文科学生242,占45%。

(二)数据分析及讨论

1.大学生闲暇生活基本状况。从统计结果看,大学生总体闲暇生活得分为3.22分,高于中立值3分,这个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三个因素中学校闲暇重视感得分最低,仅为2.6分,这个现象和访谈结果一致,大学生普遍感觉学校很少甚至没有闲暇教育及引导。但是从得分上看,尽管学生对学校不满意,但是对自己的闲暇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三个维度中闲暇评价的得分最高,接近3.78分,其次闲暇体验得分3.11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闲暇方式生活下去,不会有提升闲暇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2.不同性别学生在闲暇生活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及讨论(见表1)。性别二分变量的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生在学校闲暇重视感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3.357**,P

3.是否学生干部在闲暇生活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及讨论(见表2)。学生干部在闲暇体验和学校闲暇重视感两个维度上平均值高于一般学生,但在闲暇评价上差异不大,总体上学生干部的闲暇生活质量高于一般学生。但是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只在闲暇体验维度上有显著差异,T值为2.614**,P

4.不同学校类型在闲暇生活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及讨论(见表3)。本科生在闲暇生活三个维度上平均数均高于专科学生。但进一步T检验的结果表明,本科生和专科生在闲暇体验上有差异但不显著,本专科学生最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闲暇时间的分配上,更多本科学生除课堂作业外还分配大量时间来学习;而专科学生闲暇时间多用来娱乐、聊天、逛街购物等,时间一长就感觉空虚,因此闲暇体验与本科学生有差异,不过除了学习其他也比较相似,因此差异不明显。四所学校的类型虽不一样但基本在这一方面基本无管理,学生闲暇活动内容相似,闲暇认知也一致,所以学生在闲暇评价上差异不大。在学校闲暇重视感和闲暇总均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达到P

5.不同专业在闲暇生活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及讨论(见表4)。理科学生在闲暇生活的三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这可能跟理科学生除了上理论课程,还有更多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机会有关系。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闲暇评价上存在差异但不显著,T值为-2.098*,P

三、提高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建议

通过闲暇生活调查结合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学生本身对闲暇生活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就没有内在的意愿做一些改变,即使有些同学对此有一定的认知但又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提高的方法。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学校闲暇生活重视感维度上得分都不高,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不够重视。因此对于提高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学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学校特提出以下改进的建议:

第一,关注学生闲暇生活,把闲暇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教育目标中。如今的大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以获得毕业后维持生活的职业之外,还应该教授他们闲暇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前者为了生存,后者为了生活。

第二,开展多样化的闲暇生活宣传活动。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广播、板报、宣传栏、网络、校报等,宣传的目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使他们慢慢地认识闲暇,了解闲暇,有意识地去改变和提升自己的闲暇生活质量。

第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会时间管理。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开始引导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闲暇时间,使他们充分认识时间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对闲暇时间的自我规划、自我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

第四,提供合适的闲暇生活参照内容。大学生是未成熟的社会人,闲暇教育的内容应侧重于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及判断决策能力的获得,为大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做准备。因此学校可以多设置一些培养大学生闲暇能力的课程。例如跆拳道、台球等体育课程,速记、公共、食品与营养、时装设计等实用课程;绘画、摄影、表演等艺术课程。既能培养大学生各种有益的闲暇兴趣和爱好,又能训练和加强大学生闲暇活动的能力和技巧。

第五,创办多样的学生社团及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闲暇生活调查问卷中,36.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太少,不愿意参加,25.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没有发挥作用,活动少同时也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学生社团活动应该在学校的规范和管理监督之下开展活动,而不是放任自流。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社团结构,拓展社团类型,增加社团数目,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同学的需求。同时学校要监督社团活动,保证社团活动的经常性、计划性、层次性以及特色性。

第六,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书虫,这就需要大学与社会加强联系,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寻找不同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场所。在满足大学生实践要求的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的闲暇生活,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七,树立大学生闲暇生活成功典范,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的闲暇活动主要方式是和同学朋友一起活动,因此同伴的影响力不能忽视。为大学生树立闲暇生活成功的典范,特别是大学生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有助于发挥榜样模仿带头的作用。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说“在现代社会中同伴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可见选取这样的榜样,将发挥无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明.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3&CurRec=2&recid=&filename=2007097849.nh&db

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

GJhYlN6UGx6VlU0NERlelZUWjZhYUZFRTBxNDByL3VrSmVZLysyZFZoWXVO

K0tGeUhjMQ==&v=MjY0NDNVUkxtZmJ1WnVGeXpsVTdyTFYxMjdHYk94R2R

uSXBw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M=,2007-09-10 .

[2]代玉金.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德育[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recid=&filename=2008097227.nh&dbname=

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

N6UGx6VlU0NERlelZUWjZhYUZFRTBxNDByL3VrSmVZLysyZFZoWXVOK0tG

eUhjMQ==&v=MTM0NTJxS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bWZidVp1Rnl6bFVMdlBWMTI3RnJPeEdkUE8=,2008-08-25 .

[3]姜羡萍,巢岑.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教育和引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

[4]罗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5&CurRec=1&recid=&filename=2004085741.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

EvREcwSlJHSldTTGJhYlN6UGx6VlU0NERlelZUWjZhYUZFRTBxNDByL3VrSm

VZLysyZFZoWXVOK0tGeUhjMQ==&v=MDQ5MDdmYnVadUZ5emxWNy9PVjE

yN0dyT3dHOWJJcn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

G0=,2004-04-01.

[5]李庆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J].青年探索,2003(1).

[6]沈馨莉.大学生休闲生活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1&CurRec=3&recid=&filename=2009061128.nh&dbname=CM

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N6

UGx6VlU0NERlelZUWjZhYUZFRTBxNDByL3VrSmVZLysyZFZoWXVOK0tGe

第3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在中国的大学里,学生往往是只学习专业知识,并没有更多地与社会接触。而在国外,如美国,它们的学生同样是采取休学分的制度,可是学校的政策放地更宽,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踏入社会,寻求工作。那样学生可以及时到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现在社会上所需要的什么样的人才。对比之下,国外的大学生总体的竞争实力,就强于我国的大学生。

所以,我国大学生应该走出过去那种单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为综合型复合人才,从而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新世纪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发展的情况下,对人们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的国内或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会不断发生。这些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无一不牵涉着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素材。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当外观视觉上的吸引力降低时,所有问题的焦点,现在转移到了内部。中国高等教育将从数量时期全面进入一个质量时期,将从注重外延发展到打造内涵实质。育人的意义既广大又深远。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问题,会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中产生恶果。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制度的确发生了一些带有全局性的负面影响,我们的优秀人才,正在为他们的优秀付出代价;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也将为此付出代价。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关注。但近几年的大学生表现出低素质.低能力这种种的现象已使大学生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所动摇。

那么,大学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给了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什么?是知识?品质?能力?还是一无所得?

调查目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更是我们该去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况,我调查小组特作此调查!

调查问卷的分析

1调查的对象及范围

2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访问、网上调查为辅,对邯郸市内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大学、邯郸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3调查的结果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里,有的是一年级新生,也有的高年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的期待来到了大学!他们在没上大学的时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设想着自己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的学活是怎样的!但,他们一旦在大学里生活上一个月、一年、几年,他们有的人就会失望的说:现在的大学生活和我当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学生说他们的现在的生活和高中时所期待的不一样。有的抱怨说学校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说学校设施不全,有的抱怨说学校师资水平不够等等,表现出一系列的不满,却他们很少考虑自身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的话,很少去查阅资料,自己解决它们,更有甚者会置之不理。但还是有52.3%学生会向讲师或同学们咨询,来解决。大学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考,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大学的校园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让他们从中汲取着不同的营养,大学的生活已经很接近社会了,被人们称为小社会。在这小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学生都积极的参加学校里的活动,都认为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勇气,还增加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圈也扩大了!但有近21%的学生却对于这些活动不予理会,认为这些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网、谈对象等。

专家建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入学时开始,大学生从大一起就应该思考个人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掌握这门知识,能到哪些行业和企业去,自己是否喜欢未来的这个职业,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安排和教材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在所调查的人群中14.7%有明确的规划,但有61.76%的人想过规划,但都没有做出来,还部分人根本就没规划过。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自觉到去做,不应产生依赖的心理,什么事都地别人帮忙,要学会自立!

第4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1高考补习现象

开始先提供两则新闻:文水中学今年高考取得历史性飞跃。一是达线人数在前年440(文中、二中总和)、原创:去年640的基础上,今年达到724,是孝义全县达线人数的总和。去年全吕梁达线人数比上年增加500人,其中文水中学增加200人,今年全吕梁比上年增加200人,其中文水中学增加84人,均是吕梁增数的80%。二是有两名考生总分为吕梁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并进入全省前五名,为全省第四第五名,这是文水高考成绩的历史性。(中国教育发展网)

文水中学今年高考呈现5大亮点:高考达线总数723人,创历史新高;达线总人数比去年增加83人,增长幅度全吕梁市第一;达重点线295人,比去年增加50人,高分段人数优势明显,理科600分以上17人;尖子生全省榜上有名,学生张佼以666分、郭朝辉以661分的成绩,位居全省理科第四、第五名;文理科双赢,吕梁市理科前20名,文水中学占7名;文科前20名,文水中学占9名突破,填补了吕梁历史上无人进入全省前五名的空白。(《山西日报》)

事实真的那么乐观吗?补习生成为不少学校的高考增长点,极富弹性和活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一般的县城中学,补习班的达线率通常在40%左右,而应届高三一般只有20%左右。多数学校的补习班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极少数“高考大户”更是急剧膨胀,动辄办十几个补习班,上千学生,超过了应届高三的人数。班容量更是惊人,出现了超百人的大型班,老师讲课时需要戴“胸麦”。第三,是名副其实的“高四”。而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高四也是中学的一个正常阶段。补习班的迅速膨胀导致整个高中教学领域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教学重心出现位移,喧宾夺主,主次颠倒,严重影响了应届生的教学质量,并且必然产生“应届不行靠补班”的恶性循环,促使教育周期不自觉地延长。这难道不是高中教育的一个怪圈?大量的达线生选择复读,对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不少省市复读的达线生是以“万”来计算的。据了解,文水中学近年来高考成绩突出,原因何在?一部分应届生当年几乎不走为着考个更好的学校,学校在其中的作用很大,有对学生前途的考虑但就没有一点点私心吗?

这一批学生自动放弃录取。这样,学校一部分招生名额就浪费了。也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升学机会,而他们对应届学生的冲击更大,我们的高考秩序发生了混乱,也使得部分学校盲目跟风“专升本”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很多问题得不到保证导致整个教育领域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

2高考后经济现象高考前后与考试相关的商品都很热销,什么健脑丸、营养品都成了抢手货,这种现象被称为“高考经济”。现在高考过了好一段时间了,“后高考经济”又来了,学生们喜欢的it、数码产品出现了热销。家长对寒窗苦读的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本无可厚非。但是,奖励什么家长们还是应该好好思考一番。在掏腰包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跟风。而作为考上大学的学子们,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在物质上少些攀比和奢侈。但也有许多考生却为上学费用而担忧。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批国有企业工人下岗,这批人的子女大多正处就读初高中和大学年龄段。下岗职工和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家庭,每月拿到的生活费只够维持日常基本生活开销,如果他们的就业和再就业失败,他们的子女也都面临着无力缴纳学费的难题。这是人大代表提出的一个失学原因,那么处于农村的贫困孩子他们的情况会好吗?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居民收入的日益增加,中学生消费中“攀比现象”、“浪费现象”很普遍。为了帮助中学生克服盲目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山东文登市埠口中学各班级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合理消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进网吧”、“穿名牌”、“同学间互赠贵重礼物”等现象进行讨论,很多同学在谈话中表示:中学生花父母的钱不能心安理得,今后应该变追逐时髦消费为合理消费,中学生还应该继续发扬勤俭节约传统,不随波逐流、盲目攀比。

3非法中介服务教育部强调,严禁在录取工作中对考生进行同录取与否挂钩的任何收费行为。严禁任何教育部门为普通高校在计划外招收学生;严禁以“扩招费”、“赞助费”、“定向费”、“跨地区建设费”等名义向学生乱收费。严禁任何高校委托“中介机构”招生。全国高招工作仅由各地省级招办和招生的高校组织实施,任何所谓的“中介机构”的参与都是违规的。保守招生工作秘密,不准擅自以任何形式向外界泄露属于工作秘密的情况,严禁以索取报酬为目的向考生或任何中介人透露录取过程中的信息。对违反招生政策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查处以索取报酬为目的的“中介人”,并按其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教育部早就对招生工作中的保密和严肃性作了规定但还有人以各种名义表示可以让考生上满意的院校。就此有关部门做出了措施:一是严禁任何高校委托中介或个人进行招生乱收费,严禁高校以调整计划为由向考生乱收费;二是坚决禁止并严厉打击体制外的招生录取,原创:严禁未经广西招生考试院批准擅自组织生源和擅自寄发录取通知书,严禁高校和定向单位利用定向就业招生政策指定生源录取;三是治理中介诈骗活动,严禁任何高校委托“中介”进行招生活动,高校将协同公安部门查处中介人员以招生为名的诈骗活动。如此防范还有人顶风冒险,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参与招生录取。凡以高校招生委托、定向培养单位等名义进行的所谓代办、代录、计划外招生行为,都是非法的、无效的。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成人高校的招生都要经过省招办,而自学考试则只要报名就可考试。中介有自己的利益驱使,而家长学生也有他们的想法,用钱买学可是“望子成龙”的下策。只有真真实实的上一旦才后悔莫急。

4高考后教师走穴跳槽现象

教师是高考之后的又一热门焦点,他们为考生作了铺路石但也为他们提供了高升的途径。教师作为功臣被各民办中学请去代课,或调到条件好的学校,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也使的教育出现了漏洞:个别学校师资短缺,个别学校学生流失......

教师走穴之风请停止吧!

总结

第5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为了引导我班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十七大重要思想,丰富我班大学生的暑假业余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系团总支的要求,我团支部积极动员,号召全班青年团员在暑假期间深入农村、工厂、社区等地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

现总结如下:

我班共有51个同学参加此次活动,其上交的暑期社会调查报告率为100%。在这51份寒假社会调查报告中,我团支部评出了15份优秀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上报系团总支,上报率不少于30%。

2010年2月开学,我团支部便收集了学生的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从此次暑期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的同学是非常认真,负责的。首先,他们不畏艰辛深入社会基层调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反映出来,通过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发表个人独特的看法。其次,他们所选的题材新颖,具有典型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真正做到了材料与观点统一,对现今的社会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某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从此次调查报告的选题来看,我班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依次为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农村改革问题、暑假打工活动调查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再次,他们能够结合十七大的重要思想,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各个角度进行整体性研究和对比研究,努力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最后,此次活动也存在某些不足。主要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总体水平不高,少部分同学对此事不够重视,不够负责,没有下到基层真正了解事情的本质,到处抄袭他人成果。

总之,通过这次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使我班学生接近自然和社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印证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思路。这次活动也为我班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他们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了解人民、了解社会,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法规意识、公德意识和培养社会责任感,并为将来能够较快地融入现实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班学生从实践出发,以分析研究事实入手,探索事物存在的源泉,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见解,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06机电(8)班团支部2010年2月27日

第6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业余生活;适应性;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世界学习中文的热潮逐渐兴起,中国的留学教育事业日益发展。自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现象愈发普遍。大连作为东部沿海重要城市,并因与韩国相距较近,吸引了更多韩国留学生来到这里。为了更好地了解韩国留学生,并为留学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我们针对大连开发区的韩国留学生的生活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及分析,并从中总结了经验及不足。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均为15至16年来大连开发区留学的韩国学生,年龄为19到22岁,其中男性留学生年龄较长,其原因为来大连开发区的韩国男性留学生大多已服完兵役。这些韩国留学生中有一部分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有在中国其他城市学习过的,也有短期旅游过的。

二、韩国留学生生活情况分析

据问卷调查,在大连开发区学习的韩国留学生大多对中文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也有一部分认为中国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学习中文。他们在学习中文时主要学习课本,交中国朋友以及看中文影视作品。在留学期间他们每周一到周五上午在教室上课,下午一般不设课程。韩国留学生的自主学习多为与中国学生交流学习,和中国学生在咖啡店进行交流,提高口语能力,还有观看中国影视作品,通过电影电视剧练习听力能力。在学习生活以外韩国留学生的业余生活主要为逛街和健身。他们的逛街地点主要为开发区商业区,偶尔会到市区购物。他们的健身地点主要在学校体育馆以及学校附近的健身中心。在生活中最让韩国留学生感到难适应的是中国的饮食,许多韩国留学生认为中国饮食过于油腻,不符合口味。

三、多方面不足之处的分析

1.学校方面:

(1)为韩国留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从问卷调查中得知,学校里有较大一部分韩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不多。学校为韩国留学生提供的和中国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达不到提高中文水平的目的。这样一来,当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应用,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会对语言学习有不好的影响。

(2)缺乏奖励机制。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每学年学校会颁发奖学金,旨在奖励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种奖励不仅代表着荣誉,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留学生中不乏有刻苦学习的代表,但对于这样的学生不以某种形式表扬和奖励,会多多少少使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减退。

2.社会方面:

(1)缺乏为留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场所。许多韩国留学生来学习的同时,也想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因为在韩国,大学生都会自己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勤工助学不仅能锻炼能力,也能增长见识,提高中文水平,但是社会上能为他们提供这样机会的场所少之又少,这些也都是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对韩国留学生来说也算是失去了一项很好的体验中国社会、增长经验的机会。

(2)为韩国留学生提供的娱乐活动较少。娱乐生活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因为文化不同,因此生活方式与娱乐方式也大不相同,如果一味地让他们适应不同的娱乐方式,会产生不适的心理感受。针对以上所述现象,应该实施一些对策。

四、针对问题的对策

1.学校方面:

(1)多为韩国留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交流的机会,多设置一些活动,这不仅能使他们的中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还能使他们感受到中国学生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培养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韩国留学生与学校里韩语系的学生交流,学校可以组织成立小组,组内成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一起活动。这样一来,两国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水平,也能帮助韩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2)在学校内设立专门对于留学生的奖学金机制。向那些刻苦学习、表现优异的留学生颁发奖学金。奖励其在中国留学期间的刻苦努力,这也能提高他们学习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社会方面:

(1)尽可能地为韩国留学生提供可以勤工助学的场所。为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可以使其更好地体验与了解中国的社会,增长在中国工作的经验,这也对汉语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2)增加为韩国留学生提供的符合韩国风情文化的娱乐活动,如:可以举办大连开发区韩国留学生交流活动,包括组织韩国人喜爱的登山运动,或者做传统的韩国料理与有特色的中国菜肴;也可以组织有国家特色风情的比赛,内容可包括中韩传统歌舞、中国剪纸文化、韩国假面文化等等,通过多样的活动使他们更加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并且在活动中加入的汉元素也可以让韩国留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五、探究韩国留学生来中国的适应情况

(1)对中国的饮食的适应情况

大部分刚来到中国的韩国留学生,对于中国食物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韩国食物的料理方法多为腌制、炖煮,而中国的烹饪方法中多是炒,与韩国食物相比较为油腻。而且中国很少有鲲鱼等一些韩国人喜爱的食材。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刚来中国的韩国留学生由于对中国食物很不适应,只去韩式餐厅或者让父母从韩国邮寄韩国的速食,这会使他们的留学生活很不便利,因此在学校食堂或者是许多的餐厅可以尝试提供一些口味改良的服务,或者在学校留学生宿舍里安置公共厨房,这样在饮食方面,就会减少一些不便。学校也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中韩料理活动,不仅能促进中韩学生的友谊,也可以让韩国留学生有机会尝到有特色的中国料理。

(2)对中国网速的适应情况

在首尔,去很多地方都会有wiFi。首尔不仅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免费无线上网,而且其网速非常快,但这对于国土面积大的中国来说,免费无线上网仍然是建设中的项目。这一问题仍有待解决,而作为学校,应尽力提高校园网络的质量。

(3)生活习惯的适应程度

韩国人最喜欢去的场所是咖啡厅。据调查,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就是咖啡,其次才是智能手机。韩国本土不产一粒咖啡豆,但韩国的咖啡饮用量却位居世界前列。对韩国人来说,咖啡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然而在中国,咖啡并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所以国内的咖啡厅也不是特别多。针对这一点,学校、公共场所可以多设置一些自动咖啡贩卖机,来满足韩国留学生的生活需求。

(4)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情况

由于历史上韩国受汉文化影响的时间很长、程度很深,所以汉文化元素已经深刻地印在了韩国人的心里,而且现在依然出现在韩国社会的许多方面。汉文化对古代朝鲜民族的文明开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韩国人已经无法舍弃汉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多创造中韩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关怀。

第7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关键词 广州地区 大学生 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志愿者活动在我国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在广州,随着2010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行,志愿者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越来越为人们熟悉,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而大学生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备受关注。

广州地区大学生在“后亚运时代”,有否将志愿者活动进行到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值得进一步跟进、了解和研究。为此,笔者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在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其中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个别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47份,占收回问卷的99.3%。为表述方便,下文中的大学生特指本次调查的被试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乐于参与志愿者活动,但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现状的分析

(一)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生对参与志愿者活动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对此,92.2%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其中,28.6%的大学生更表示“经常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经把参与志愿者活动当成常态工作来对待;当问到“是否愿意继续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时,依然有92.2%的大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调查中,被问及“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时,13.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72.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14.1%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必要”,选择“完全没必要”的比率为0,没有一名大学生否定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必要性;对“参与志愿者活动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的回答,89.5%的大学生认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正向的影响”,持积极的、正向的态度,显示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大多数大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还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面对“如果志愿者活动与自己的私事相冲突,你会怎么选择?”的提问,71.8%的大学生选择“继续进行志愿者活动”,13.4%的大学生是“看情况而定”,2.7%的大学生“无法选择”,只有12.1%的大学生“放下正在做的志愿者工作,去做自己的事情”。

(二)获得的赞誉度较多。

在人们印象中,参与志愿者活动是没有回报的,但是,68.9%的大学生却认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赞誉这种隐形的回报”,显现社会大众普遍对大学生志愿者是赞赏的;当被问及“大学生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是否得到人们的配合?”,回答“非常配合”的占12.8%,“比较配合”占79.6%,“基本配合”占7.6%,“不配合”的比率为0(见表1),反映出大众对大学生志愿者是信任和配合的,对其工作是认可和赞赏的。

表1 大学生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是否得到人们的配合(%)

对“你觉得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评价高吗?”的回答,86.4%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评价普遍较高”;“你感觉人们是怎样看待志愿者活动的?”,49.7%的大学生选择“是提倡社会公益的好办法”,24.8%的大学生选择“是提倡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好机制”,22.3%的大学生选择“倡导了互帮互助的精神”,仅3.2%的大学生认为“纯粹在搞宣传、走形式”,可见96.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对志愿者活动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能够从中获得尊重、肯定和鼓励。

(三)参加的目的性不一。

大学生普遍热衷参与志愿者活动,但是,他们参与的初衷却各不相同:出于回报社会之需,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发挥自我专长,实现自己的社会和自我价值;学习新的技能,提高自我竞争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为将来就业积累资本;拓宽社交圈子,积累人际资源;提高组织能力,为走上社会做充足的准备;从众心理使然,赶潮流、追时尚,满足好奇心等,参与的目的不一,不易一言概之。

其中,显现出功利性的目的不容小觑。对“你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44.5%的大学生基于“能锻炼自己,提升自身能力”,35.8%的大学生为了“积累经验,有利于就业”,10.5%的大学生源于“充实课余生活”,选择“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只有区区9.2%的大学生(见表2),相比之下,站在个人立场考虑问题的大学生要比站在社会立场的考虑问题的大学生多得多,如此悬殊的反差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出发点何落脚点,不能从社会需要出发,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功利色彩浓重;对“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对将来就业有何影响”,35.3%的大学生肯定地回答“十分有利于将来就业”,57%的大学生觉得“有一定好处”,只有7.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没有一名大学生认为“与就业无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并非完全出于志愿者活动是服务他人的初衷。

(四)表现的解困力不强。

志愿服务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碰到困难、阻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谈到“目前志愿者活动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尽管66%的大学生觉得是“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达到学生”,但是,其中却少有同学会主动留意相关的信息, “等靠要”的心理较严重,不会主动解决面临的困难;对“参与志愿者活动遇到过的最大阻碍是什么?”的排序,列前三位的依次为“与学习时间相冲突”(64.2%)、“经济上的开销较大”(21.9%)、“个人能力不很足够”(11.9%),六成多的大学生困惑于不能妥善处理好志愿者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对进一步问及的“参与志愿者活动会否影响学习?”,94.2%的大学生认为“多少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其中更有74.3%的大学生表示“在上课时间收到过志愿服务的任务”。对于“志愿者活动与学习发生冲突时,你如何处理?”12.1%的大学生选择“以学习为主”,8.7%的大学生选择“以志愿者活动为重”,48.3%的大学生“同时兼顾学习和志愿者活动”,但是,也有30.9%的同学“拿不定主意,随大流”,表明相当部分同学面对矛盾和困惑时没什么主见。

值得注意的是,89.7%的大学生表示事先没料到志愿者会碰到这么多阻碍,所以,面对困难和阻碍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心理难免有些失落,不知如何调试和解决,表现出解决困难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是否有必要专门为志愿者活动立法”的回答,48.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34.2%的大学生认为“必要性不大”,15.2%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2.1%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显示大学生没意识到要积极保护志愿者的权益不受损害,主动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不强。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现状的成因

(一)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会生动、具体和深刻。学校和社会非常重视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走向群众,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

志愿者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桥梁,学校大力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们也意识到要挑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梁,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接受社会的洗礼,跨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鸿沟。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二)良好素养的尽情释放。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为人处事热情积极,志愿服务尽职到位,是众多志愿者群体中能传播无穷正能量的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专业素质较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能自觉、主动、有效地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较高;他们素养良好,有助于理解志愿服务的内容要求,有利于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志愿服务效果较好。大学生志愿者还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服从指挥和安排,工作积极认真,勤思考、乐奉献,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因而,大学生志愿者大多令服务对象满意,受认可度较高,获得的赞誉度较多。

(三)价值取向的多元影响。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开放环境的信息万变,东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接连不断地对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形成一股股的冲击波,更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体个性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不断产生、引进并被接纳,新的价值体系正在整合之中。

在这个新旧价值体系交替的过程中,传统和现代的价值观念并存,单一的价值取向向多元的价值取向发展,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个体本位取向与群体本位取向并存就是这种多元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大学生受其影响,在价值判断和选择时呈现多元务实的倾向。例如,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多样,超过九成的大学生出于个人因素的考虑选择参与志愿者活动,并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究其原因是受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影响较深。

(四)实践能力的普遍缺乏。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革新,职业变更的频繁,只有知识储备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社会化呈单调性,书本理论知识较多,实际动手能力较弱,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才能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大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的深入了解相当有限,实践能力较弱,工作起来常感到力不从心。大学生往往带着满腔热情参与志愿者活动,但对复杂的社会状况、流动的服务对象、多变的工作环境、超强的工作负荷等估计不足,当他们碰到错综复杂的情况时,却因自身解决困难的能力不足,往往心中无数,莫衷一是,甚至束手无策。例如大学生不能处理好志愿服务与学习的冲突,不善解决志愿者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不懂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就是缺乏实践能力的最好佐证。

三、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是外界条件对行为主体的客观要求,是对人的行为的外在约束和规范。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要有知识水平、职业能力、社会责任这三张合格证书。社会责任成为21世纪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不少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进行考量的首要素质。

责任是我们每个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内心的一种需要,没有它人生就像气球一样空虚,轻飘而不踏实。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勿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意识到将自己所学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他人,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大学生明确参与志愿者活动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一朝一夕就了之事,而是历经深思熟虑、持之以恒坚持之事,应坚持不懈地从事志愿者活动,身体力行地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二)着力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特征是志愿和无偿。志愿精神是一种基于道德的不图回报的精神,是一种出于自愿的奉献社会的精神。

在我国,志愿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反映了和谐社会关怀扶助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着力培育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使大学生坚持在志愿者活动这个更大的平台成长,超越小我,投身大我,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眼光不囿于个人的狭小空间,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用爱心去诠释、用行动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减少短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功利目的,做好长期从事志愿者活动的思想准备,将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到底,在奉献中达到自身和社会的“双赢”。

(三)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培植。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乘着改革开放快车进入我国的各种文化观念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各种思想观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面对光怪陆离、瞬息万变的各种思潮,他们可能还来不及分析、判断、选择就加以接受了,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利的。

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加强“三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培植。教育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为国家创造财富,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在志愿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发扬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无私帮助他人、为他人创造幸福,使自己也得到幸福,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夯实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

大学生对“志愿者”的概念、组织、服务内容、活动范围、工作领域等了解程度如何,关系到他们能否较好地理解和开展志愿者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志愿者”的相关内容和知识,20.8%的大学生“不了解”,30.2%的大学生“不太了解”,46.8%的大学生“大概了解”,只有2.2%的大学生表示“了解”,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97.8%)对“志愿者”似懂非懂,了解不全面、不深入;而排在前三位的了解途径是学校宣传(87.5%)、同学介绍(78.1%)、社会传单(33.8%)。

由于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相关了解不深,不利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推广拓展,制约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深化开展。而他们了解的途径比较单一,以学校宣传和同学介绍为主,因此,学校要夯实志愿服务的培训,给予大学生清晰明确而有效的辅导。学校及志愿者协会等机构,应开设相关讲座和课程,请专业人士对大学生加以专业辅导和培训,帮助大学生深入系统地了解志愿者的基本理念、责任和权利,志愿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团队合作等内容,提高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会参与志愿者活动后的心理调试等等。

当前,我国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志愿者队伍的生力军,是志愿者活动的中坚者,是志愿者精神的传播者。如何让志愿者活动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丰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容,拓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范围,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能力,以及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和奖惩机制等问题,值得相关部门和工作者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注释:

《思想道德修养》第51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

《志愿服务精神》百度百科.

第8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关键词:余暇体育 急性损伤 挫伤

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体育活动是大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娱乐身心的主要内容。但是,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是大学生碰到的又一实际问题,学生在运动中受了伤,不仅损害学生健康,挫伤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因此,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余暇体育活动在高校顺利开展,本文对部分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机器制造专科学校等部分在学院校大学生,时间1995年3月至1996年6月。

1.2 研究方法

1.2.1 与在余暇体育活动中有过损伤的学生进行交谈与问卷,了解损伤性质、部位、原 因与专项特点。

1.2.2 查阅部分病历,详细了解有关病例,充实调查原资料,共计68例,其男生48例,女生22例。然后查阅大量运动医学方面的资料,运用运动医学方面知识,对各专项损伤特点,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

2.大学生余暇体育运动授伤特点

2.1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是急性损伤,慢性损伤病例很少,在68例中急性损伤65例占95%,慢性损伤3例,占4%

表一各专项运动损伤人数统计

项目

足球

篮球

排球

中长跑

跳跃

投掷

跨栏

体育舞蹈

网球

例数

22

14

13

6

5

4

3

2

1

2.2 专项损伤

从表一统计结果看,对抗性越强的项目,损伤的人数越多,这跟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运用不合理,违反规则,动作粗野有着很大关系。同时说明:对抗性,娱乐性强的三大球,在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竞技性越强的田径项目,由于参加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所以损伤人数也较少,个人项目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虽然娱乐性较强,学生也很喜欢,参加人数也较多,但没有身体的直接对抗,且运动量容易控制,损伤几乎没有。

2.3 损伤分类

表二 运动损伤分类

运动

项目

软组织挫伤

皮肤

擦裂

腰背

肌伤

小腿胫骨劳损

肌肉

拉伤

胫骨

骨折

踝关节

膝关节

指关节

腕关节

肩关节

足球

9

6

5

1

篮球

3

2

2

3

4

排球

3

5

1

2

中长跑

2

1

跳跃

2

2

1

投掷

1

3

跨栏

1

1

1

体育舞蹈

2

网球

1

合计

18

11

8

3

5

9

5

3

4

1

由表二可知,所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三大球,以软组织的挫伤发生率最高,挫伤中,又是踝关节的损伤最多,其次是膝关节的损伤。在68例损伤者中,下肢与上肢发生率相比有很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由于下肢,特别是踝关节担负着全身重量,同时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驰,两侧副韧带牵拉过紧,当足受到内翻或外翻强大暴力时,即可发生损伤。另外,皮肤擦伤、裂伤发生率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转贴于  3.大学生余暇体育损伤的原因分析

3.1 从调查中发现,损伤中因技术动作不正确,造成的运动损伤占第一位,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正确的专项技术。

3.2 场地设备不良引起的伤害事故。在调查中,运动场地不平整而导致的损伤17例,占损伤的25%。运动场地不平坦,设备器材不良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3.3 饭后,中午进行体育活动引起的伤害事故。因学校场地少(特别是三大球,而参加人又多,学生往往利用课后,午休时间占领场地进行活动,由于不注意生理卫生,面导致损伤。

3.4 准备活动不足或没有进行准备活动,尤其是冬季与夏初季节,肌肉活动能力降低,关节活动能力下降造成的损伤。

3.5 所有的运动损伤中,无教师组织61例,占损伤的29%,有教师组织的7例,仅占10%左右,无教师组织三大球类占损伤的66%。

表三 运动损伤原因分类表 序号

原因

人次

百分比

1

技术动作不正确

24

35

2

场地设备不良

17

25

3

不注意锻炼卫生

13

19

4

准备活动不充分

9

13

5

动作粗野、违反规则

5

7

4.结论

4.1 大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损伤,多数为急性损伤,只有极少数劳损性慢性损伤。

4.2 各种损伤中,以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最高,皮肤擦裂伤次之。

4.3 损伤发生在学生余暇时间内,其中,无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三大球,最易发生伤害事故。

4.4 因场地、设备不良,不注意锻炼卫生而造成的损伤,占据了很大比例。

5.建议

5.1 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和医务部门,应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医务监督方面知识的教育,并将这些内容纳入理论教材。

5.2 体育教师在三大球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专项技术,了解规则,减少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因技术不规范,不了解规则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5.3 学校应有计划地新建场地,维修场地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检查场地、器材、设备安全程度,改善运动卫生条件。

第9篇:生活大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人格;自我调控

一、 社会调研简述

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的群体, 手机的普及给他们的学习 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具体把握手机给大学生人格塑造所带来的影响有着关键性的作用。①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程度。据此找出影响大学生依赖手机的原因,重点依据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分析手机对于塑造大学生人格包括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理想目标与人生观确立的能力的影响。据分析结果争取找出减少手机对于大学生负面影响的途径。

二、数据分析

(一)现状描述

1、手机的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手机提供了必要条件。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手机在大学生这个人群中已经十分普及,每人一台手机几乎可以实现,这也为大学生使用手机提供了物质基础。

2、手机的功能及用途的多样性增加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也在不停的更新换代,由原来只能打电话的黑白手机变成了如今的智能多用途手机,小小的一部手机集打电话、娱乐、网络、拍照等功能于一身,这功能的广泛性无疑增加了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吸引力,这其中最吸引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原来还主要在于网络、游戏、消磨时间和打电话联系他人。

对于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我们也做了相关调查,其中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qq、微博等社交软件,占到了82.65%,这种网络上的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次,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通讯功能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看电影、听音乐也是大学生使用手机时偏爱的功能。相比较之下,对于电子词典、浏览新闻这样能够对大学生更多产生正面帮助的功能却没有获得大部分学生的青睐。

3、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普遍偏长,对手机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平均时间低于2小时的仅占12.75%,而使用手机四小时以上的占到了51.04%,其中使用5小时以上的人数更是占了很大比例。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间总体看来是比较长的,这样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势必会对大学生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二)影响分析

1、对学习的影响

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场所使用手机的学生占到97.76%。虽然使用手机查找需要的相关资料十分便利,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同学会不自觉的不当使用手机,有44.9%的学生使用手机只是习惯性的想玩。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等等行为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计划,更严重的甚至沉迷于手机以至于荒废学业。对于高校来讲,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保证 的,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手机短信也给高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带来了极大冲击②。

2、对生活的影响

我们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做了分类统计,发现休息的时间仍旧使用手机大学生非常多,四个年级的学生都快达到100%,在校期间没有家长的督促,在宿舍玩手机也十分方便,所以在熄灯后继续玩手机的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学生身上,这样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导致生物钟混乱,影响学习,同样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发现大学生更喜欢在宿舍玩手机而不愿意去户外运动。有74.49%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使户外运动减少。但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因为手机而影响户外运动的现状亟待改善。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越来越沉溺于网络上的虚拟交往,而形成了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有75%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导致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在一些朋友、家庭聚会中,也都在玩手机,交流很少,都成为了“低头一族”。

虽然有42.35%的同学认为手机生活有利于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但认为过度使用手机不利于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的同学却超过了半数,手机虽然是一个以真实身份为基础的交流平台,但与现实交往相比,仍缺乏直接互动,依赖于手机进行交流的大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手机为原点向外发散讯息,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会导致该学生团队意识的淡薄,与他人直接沟通的能力也会减弱, 不利于大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③

4、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有87.24%的学生认为手机是大学的必需品,仅11%的同学认为手机不是必需品。调查还显示,有85.2%的学生表示会不自主的拿出来手机看看,只有14.8%的同学只是有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不小的依赖性。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如果忘记带手机会焦虑不安,也容易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不能使用手机时会觉得无所事事。这些都是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康状态。

三、基本结论

很多同学的自我调控能力不高,比如在学习场所不自觉地使用手机,无法控制自己全神贯注的学习,又或是在本该休息的时间无法抵制住手机的诱惑,依旧不恰当地使用手机,都是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足的体现,足以说明大学生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方面存在缺陷。

大学生使用手机也对其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影响,很多大学生宁愿在宿舍玩手机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到户外去运动,变得沉默寡言。另外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大学生普遍依赖于网络上的聊天工具,不习惯和同学、朋友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淡薄生疏,这些都会对大学生未来在社会立足产生阻碍。

过渡或不当使用手机是大学生在实现理想目标和人生观确立的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同学对手机的依赖性很高,认为会影响到自己理想与目标的实现,但是一个乐观的趋势是大部分学生愿意克制自己,减少使用手机,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使用手机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不恰当地使用手机会造称大学生的性格孤僻,自制力下降,甚至是造成心理不健康,无法实现理想目标等负面影响,但如果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途径,正确引导大学生,发挥手机的正向功能,也会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创造许多便利,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燕山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级.项目编号:CXXL2014054.

注解:

① 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