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回顾与展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7年,技术创新、给药途径创新、给药方案创新和包装创新推动了药物新制剂新剂型不断上市。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5月20日我国对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的醋酸兰瑞肽注射用粉针(Somatuline Powder for Injection)给予药品行政保护,2007年8月31日美国FDA批准兰瑞肽储库型控释注射剂(商品名:Somatuline Depot)作为新分子实体(New Molecular Entity,NME)上市。
1 制备技术创新产品
1.1 纳米技术产品
1.1.1 载基因纳米粒注射剂
12月13日,菲律宾食品与药品管理局(BFAD)批准伊佩尤斯生物技术(Epeius Biotechnologies)公司的专利载突变细胞周期控制基因(即抗癌基因)纳米粒注射剂(商品名:Rexin-G)上市,该品静脉输注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肿瘤靶向给药以治疗各种顽固的癌症。Rexin-G对包括靶向生物剂在内的其它药品治疗失败的病例具有极高的疗效。而且, Rexin-G临床案例证明其安全性,实际相当于消除了常规化疗毒性,因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品是全世界范围内首个获准上市的载基因纳米粒药品(2003年美国FDA批准其为治疗胰腺癌的罕用药物),是对人体实际有效的靶向基因释药系统。
每一Rexin-G纳米粒仅100 nm大小,尽管其外形小,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包裹外层、基质、壳体、多种酶和基因物质等成分组成的纳米粒,可释放致命的杀伤部件。此杀伤部件是专门杀灭肿瘤的基因,可选择性杀死癌细胞并阻断其相关的血供而不损伤正常细胞和健康组织。因而减少肿瘤对人体的危害,延长存活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1.2 紫杉醇纳米释药系统
达博制药(Dabur Pharma)公司在印度上市了紫杉醇纳米释药系统(商品名:Nanoxel),用于治疗癌症。紫杉醇纳米级释药系统是印度上市的此类新剂型的第一个。本品是不含表面活性剂cremophor的水溶液制剂,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可安全地治疗晚期乳腺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和卵巢癌。
由于紫杉醇水溶性差,普通注射剂常采用cremophor为表面活性剂增加溶解度,后者有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
1.1.3 纳米结晶银乳膏
银抗感染有悠久的历史。数十年前,医生就曾用银箔包裹大伤口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痊愈。青霉素的问世以及随后其它抗生素药物的不断上市,人们就很少使用银来抗菌。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人员开始重新关注银的抗菌特性。银离子可以多种途径快速杀灭微生物,例如阻滞细胞的呼吸途径、干扰微生物电子转运系统的成分、与DNA结合和抑制DNA复制。
努科利斯特制药(Nucryst Pharmaceuticals)公司采用其纳米结晶银专利技术开发了纳米结晶银外用乳膏(商品名:NPI 32101),可作为广谱抗菌屏障。
NPI 32101乳膏代表了该公司纳米结晶银专利技术的新成果。体外研究显示,本品可作为对包括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细菌形成广谱抗菌屏障。对600多例成人和儿童临床研究也显示其具有很强的安全防护作用。
1.2 新颖佐剂
1.2.1 宫颈癌疫苗
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癌症疫苗Cervarix用于防治10~45岁女性人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和癌症前期的损伤。Cervarix以称为AS04新颖的专利佐剂系统(设计增强免疫反应和延长防护的持续时间)制成制剂。已报道的数据显示,此佐剂制剂较单独使用氢氧化铝佐剂的疫苗,其免疫反应更强,持续作用时间更长。
Cervarix在澳大利亚获准上市是防治宫颈癌历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其是适用于世界各地26岁以上妇女的首个宫颈癌疫苗。此疫苗预示着在预防宫颈癌上的重大科学突破,显示葛兰素史克公司已跨入新颖疫苗研发的行列。此疫苗将成为驱动葛兰素史克公司“未来发展”的动力。
据预测,该疫苗上市后有可能成为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的畅销药品。
1.3 泡沫释药技术产品
1.3.1 丙酸氯倍他索泡沫剂
斯蒂菲尔公司(Stiefel Laboratories)的0.05%丙酸氯倍他索泡沫剂(商品名:Olux-E)已上市,可用于治疗≥12岁患者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有效的炎症和瘙痒、银屑病和湿疹。包装规格:50 g/罐,100 g/罐。
在临床研究中显示本品缓解银屑病和湿疹引起的症状安全有效。患者认为Olux-E使用方便,使用后快速渗透起效,皮肤外表不留残留物,无软膏和乳膏的油腻感。因而,患者喜欢使用泡沫剂胜过凝胶、乳膏、软膏或洗剂。
本品使用含有润湿功能且无刺激的载体,不仅适用于治疗银屑病,也适合治疗湿疹。
2 给药途径创新产品
2.1 阿扎胞苷静脉注射液
法米昂(Pharmion)公司的阿扎胞苷注射液(商品名:Vidaza),增加了静脉注射给药途径。
阿扎胞苷静脉注射给药的剂量与先前批准的皮下给药相同:每4 wk用药7 d,75 mg/ (m2・d)。输注时间为10~40 min
2.2 雌二醇透皮喷雾剂
维福斯(VIVUS)公司的雌二醇定量透皮喷雾剂(商品名:EvaMist),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中度至严重的血管舒缩症状。本品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雌二醇透皮喷雾剂。这种获美国专利的透皮喷雾剂由雌二醇、挥发性溶媒乙醇(溶解药物)和水杨酸乙基己酯(octisalate,一种在一些防晒用品中常用的皮肤渗透促进剂)组成。剂量规格:雌二醇1.53 mg/(90 μL・喷)。
美国FDA批准EvaMist表明维福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产品构思至获准上市不到3年。据预测,本品2008年第一季度在美国上市后年销售峰值将达1.25亿美元。
本品为释放天然雌二醇的定量喷雾剂,每日应于固定的时间使用,喷于清洁、干燥和未破损的前臂至肘和手腕间的皮肤上。按一日1次的给药方案,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流可持续作用24 h。喷雾后在45 sec内干燥形成“看不见的贴片”,但在皮肤上不留痕迹和残留物。临床研究显示,喷雾45 sec后再搓擦和清洗不能去除已喷雾的用药剂量。此种透皮喷雾剂给药剂量较口服片低得多,且对皮肤的刺激性较透皮贴片小。本品的生产成本小,故价格低。
2.3 盐酸利多卡因一水物粉末透皮喷射注射剂
阿内西法(Anesiva)公司的盐酸利多卡因一水物粉末透皮喷射注射剂(商品名:Zingo)提供了快速局部用镇痛的药品,减少3~18岁儿童静脉注射进针或抽血时的刺痛。本品是操作容易、使用简单的无针头释药系统,含无菌利多卡因粉末0.5 mg。它起效快,给药后1~3 min即可进行其它治疗药物的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抽血和静脉插管最易造成住院儿童疼痛。尽管医疗准则推荐在静脉插管前可采用局麻,但是局麻需要20 min以上的起效时间,难以跟上医院快速的工作节奏。美国FDA批准本品上市,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安全有效地处理儿童疼痛的新方法。
2.4 卡巴拉汀透皮控释贴片
诺华公司在全世界范围上市的首个一日1次的卡巴拉汀(rivastigmine)透皮控释贴片(商品名:Exelon Patch),可代替口服胶囊,它通过皮肤给药治疗轻至中度早老性痴呆和轻至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痴呆症状。
Exelon Patch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改善耐受性和愿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较卡巴拉汀胶囊高。使用时,贴于背部、胸部或上臂,通过皮肤可平稳、持续释药24 d。使用透皮贴片可明显降低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据报道,其恶心和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卡巴拉汀胶囊的1/3。
2.5 罗替高停透皮控释贴片
许瓦兹制药(Schwarz Pharma)公司的多巴胺激动剂罗替高停(rotigotine)透皮控释贴片(商品名:Neupro),用于治疗各阶段的帕金森病。剂量规格:2 mg/24 h, 4 mg/24 h, 6 mg/24 h, 8 mg/24 h。本品可用于治疗早期特发性帕金森病的症候和症状,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药治疗各阶段(甚至晚期)帕金森病。
罗替高停透皮贴片一日1次用药可24 h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症状:不仅白天可控制症状,而且夜间也同样如此。对2 000多例早期或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的多国20项临床研究显示罗替高停透皮贴片安全有效。研究还表明,用药后受体作用明显,药物代谢快,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小。
3 给药方案创新产品
3.1 一年1次的唑来膦酸输液
首个和迄今唯一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一年1次的唑来膦酸输液(商品名:Reclast;Aclasta),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途径。剂量规格:唑来膦酸5 mg/100 mL 。
与每日、每周和每月口服的双膦酸盐不同,诺华制药公司的唑来膦酸输液一年只需1次15 min静脉滴注。这意味着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方式可变得极为简单。
3.2 整年连续服药的小剂量复方避孕片
惠氏制药公司的复方左炔诺孕酮/炔雌醇90 μg/20 μ(商品名:Lybrel),用于口服避孕。本品是首个和迄今唯一365 d服药(无服用安慰剂间隔)的小剂量避孕药品。
Lybrel旨在用于希望避孕或希望暂停月经的妇女。本品提供稳定的小剂量激素,使妇女在服药期间可无月经周期。在临床研究中(尤其在最初3~6个月),使用本品的大多数人会发生突破性出血和点滴出血。根据有关研究和分析,Lybre停药后既不延缓生育力也不影响月经的恢复。
全球对2 457例妇女的临床研究显示了Lybrel的有效性,本品的避孕效果可与美国FDA已批准的其它口服避孕药品相媲美。
4 包装创新产品
4.1 头孢替坦葡萄糖输液
比-布朗医药公司(B. Braun Medical Inc)上市了采用杜普雷克斯释药系统(DUPLEX Drug Delivery System)的头孢替坦葡萄糖输液,以独特的设计保证释放准确剂量并可在室温储存抗生素输液的杜普雷克斯释药系统是美国目前唯一可现用的头孢替坦静脉释药系统。
头孢替坦是重要的抗生素产品,采用杜普雷克斯释药系统可减轻药师和护士的工作负担,避免用药错误,有助于医院减少用工费用,并能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杜普雷克斯释药系统系一确保无菌和剂量准确的密闭系统。它是预填充、无胶乳、无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PVC/DEHP)的双室静脉输液袋,两室分别填充准确剂量的药物和稀释剂。本品不附有瓶子或启动装置,不可能释出无药的稀释剂。启用后可室温储存长达12 d,不需进行溶化过程。
4.2 醋酸普兰林肽笔型注射剂
阿米林制药(Amylin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醋酸普兰林肽预填充笔型注射剂(商品名:SymlinPen 60,SymlinPen 120),用于进餐时的血糖控制。本品向患者提供了方便和准确剂量的用药器具。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添加醋酸普兰林肽可增强对血糖的控制。
4.3 单剂过氧苯甲酰微型海绵
皮肤医药(SkinMedica)公司上市了单剂过氧苯甲酰微型海绵(商品名:NeoBenz Micro SD)释药系统,用于治疗轻至中度寻常痤疮。这是首次上市的新颖的单剂皮肤科处方药品,使用方便,可有效治疗痤疮,改善患者的顺应性。本品有两种规格:3.5%和5.5%。
NeoBenz Micro SD采用微型海绵技术制成,对皮肤刺激性小,其包装使携带方便。使用时,患者只要挤压外壳挤出单剂至盖垫上后即可使用,可避免药物直接接触手和脸部正常皮肤。众所周知,过氧苯甲酰会漂白有色织物,故此新颖的给药器具对保护着装特别有意义。过氧苯甲酰包在微型海绵内,可一整天缓慢地将药物释至皮肤。此种控释作用可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而对痤疮作用大,有助于防止形成新的丘疹。
在一对48例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中,治疗4 wk后NeoBenz Micro SD 显示总体、炎症和非炎症损伤记分较原基础值在统计学上可显著减少(分别为-30%,-40%,-22%,P均
4.4 生长激素新电子注射器
默克公司的生长激素(rDNA源)新颖释药系统(商品名:Easypod),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Easypod是此治疗领域中第一个使用电子注射的产品,其设计使患者和保健护理人员可容易使用,给药方便可靠。操作本品仅用3个简单的按键(指令按上针头、注射和拔去针头)即可对儿童和成人进行皮下注射,使注射时的不适和疼痛感减至最小程度。此注射器可预设剂量大小,以减少可能的剂量误算。患者不需每日调节剂量,给药后可确定已注射的剂量,给予患者及其护理人员治疗的信心。本注射器还可记录已使用过的药物剂量,使医生可监测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
Easypod设计充分为患者着想,器具具有符合人类工程学要求的雅致外形,大小如同果汁小盒。Easypod获得2007年医药设计杰出奖金奖,此次评奖是德国总理批准的医药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内容之一。
5 展望
展望2008年,药物制剂将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展:
口服控释制剂发展的方向是一日1次和根据时辰动力学(chronopharmacokinetics)原理定时定量释出有效治疗剂量药物的择时释药。口服复方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一片片剂可同时治疗两种不同症状、双重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糖尿病药、心血管药、中枢神经系统和感冒药复方制剂系列化,个性化给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小剂量复方制剂。
透皮释放肽类、蛋白质和其它大分子药物将迎来严峻挑战。为了促进此类药物透皮吸收,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主动透皮释药技术:如热辅助控释(controlled heat-assisted drug delivery,CHADD)、超声和以速度为基础的喷射给药等。被动透皮释药在结晶储库技术(crystal reservoir technology)、凝胶基质粘附系统(gel matrix adhesive system)、纳米技术应用、微球载体和喷雾透皮释药等技术上将有较大的发展,促进透皮释药新产品不断上市。
纳米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不断收获:目前已上市采用纳米技术生产的药品有38个,销售额达68亿美元。其中,药物纳米结晶(NanoCrystal)制剂有6种10个商品,造影剂2种几十个规格商品,值得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展,疗效高、毒性小、使用方便的产业化药物纳米结晶新品将不断推上市场。
两原因推高债市
总体而言,2008年是一个债券牛市。债券牛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股市的持续走弱和强烈的降息预期。2008年对股市是一个大熊市,从年头到年末,中间几乎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股市长期走弱,造成各路资金从股市逃出,转而投向相对安全的债券市场,使得债券市场的行情不断走高。
2007年12月21日,央行宣布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3.87%。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央行宣布降息,截至2008年12月23日,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降至2.25%。基准利率降息预期和实质性的降息行为使得债券价格持续走高,是债券牛市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不妨结合中债系列指数和中证基金指数对2008年的中国债券市场进行一个简要回顾。
与债市相关的指数
中证国债指数综合反映国债市场的运行状况。该指数于2008年1月25日推出,推出当日,该指数为111.85点,至2008年12月9日,该指数为127.76点,总体上涨15.91%,远远超过1年期存款的获利。
中证央票指数综合反映央行票据市场的运行状况。该指数于2008年11月11日推出,推出当日,该指数为107.72点,截至2008年12月9日,该指数为108.99点,总体上涨1.18%。普通个人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于央行票据,但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间接投资于央行票据。
中证金融债指数综合反映金融债市场的运行情况。该指数于2008年1月25日,当日,该指数为11442点,至2008年12月9日,该指数为128.48点,总体上涨12.29%。
目前,普通个人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于金融债,但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型基金间接投资于金融债。
中证企业债指数综合反映企业债市场的运行情况。该指数于2008年1月25日推出,当日,该指数为113.21点,至2008年12月9日,该指数为129.29点,总体上涨14.3%。
以06马钢债为例,该债券于2006年11月13日上市,存续期限为5年。2008年1月2日,该债券的价格为82.60元,2008年12月9日,该债券的价格为93元,涨幅为12.91%。
中证债券基金指数在2008年的首个交易日为1544点,至2008年12月9日,该指数为1619.45点,总体上涨4.88%。
中证货币基金指数,2008年1月2日为1053.15点,至2008年12月9日,该指数为1086.84点,总体上涨3.2%。
近期解读总体利好
无论从宏观政策调控还是从市场走向来看,债券市场的近期解读总体利好。
可交换公司债券对债市影响不大
从2008年10月17日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到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可交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债与可转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行人和对股权的稀释效应的不同,前者的发行人是上市公司股东,而后者的发行人是上市公司本身。事实说明这一品种没有得到发行方的追捧,也不会对债券市场带来深刻的影响,其意义主要在于丰富了债券市场的品种上。
央行票据淡出留出广阔空间
国债、金融债、短融债等将会加大短期限品种的发行力度。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公开市场操作转向以正回购、逆回购为主,央行将需要大量的国债、金融债等高等级有价债券作为基础。从目前收益率走势来看,央行票据与1年期国债、金融债之间收益率已经趋于重合。预计央行将主要以逆回购来投放资金,原因是预期2009年国债大规模发行,这将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如果央行以逆回购的方式投放资金,既可以向市场投放资金,又可以减轻国债供大于求的压力。
降息周期短期内不会改变
关键词:中国;拉丁美洲;双边贸易;产品趋同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2-0065-0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以每年超过9%的速度在增长,按照官方汇率核算,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递增,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1980年的不到1%增长到2005年的6.7%,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接收国外直接投资的国家,中国的官方储备在2006年底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到2007年9月底,已达到1.43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贸易地位的不断上升,对世界其他的经济实体必然产生影响,因此,有人危言耸听,散布“中国”。在经济研究领域,很多的研究也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研究中国崛起对其影响,而从拉丁美洲角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贸易的发展,探讨未来双边贸易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入世前与拉丁美洲贸易发展回顾
1975年,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为20亿美元,经历26年的发展,到2001年,双边贸易已经达到140亿美元,年均递增7.7%。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也从贸易盈余转为贸易逆差,如1980年拉美国家的贸易顺差为1.75亿美元,而到2001年作为整体而言却有5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种情况在拉美不同国家之间产生差异。表1列出了拉美9个主要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状况,比如1990年阿根廷和巴西都是贸易顺差。1996~2000年期间均为逆差,2001年转变为顺差,墨西哥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贸易逆差,2001年的逆差较1990年相比增加了20余倍。秘鲁则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也都为逆差。
为考察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本文将双边贸易的产品分为资源型和工业制造品,进而又将工业品分为低、中、高技术含量3个档次。1990~2000期间,拉丁美洲向中国的出口中,初级产品份额先下降后上升。到2000年时已经超过一半,低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含量的产品分别下降4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表2)。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份额从0.24%增加到6.57%。中国向拉丁美洲的出口中,初级产品份额迅速下降,制成品占了绝对多数,而其中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品占了半壁江山,服装类的份额为1/3。考察中拉贸易10年的变迁,发现产业间贸易特征更趋明显。1990年,双方的产业结构比较相似,出口的产品结构也比较相似,但到2000年时,拉丁美洲出口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制成品,而中国则相反的产业间贸易特征已经非常鲜明。
二、中国入世后与拉丁美洲贸易发展现状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庭中一员,贸易发展迅猛,尤其是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贸易总量急剧增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拉贸易急剧增长,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140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02亿美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为38%,有些年份高达50%。2000~2005年间,中国向拉美的出口年增幅达42%,达到216.68亿美元,快于中国向其他任何地区的出口。2001~2005年中国和拉美双边贸易几乎增加了两倍,从2004年至2006年又增加两倍。中国与拉美间的贸易在2003年突破268亿美元,包括中国出口118.8亿美元和进口149.2亿美元。在2006年,贸易达到了7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9.1%,比2002年增长了430%。其中,中国的出口比2005年增长了52.1%,进口增长了27.6%,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8亿美元(表3)。
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拿马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前五大贸易伙伴。2000~2003年间。拉丁美洲向中国的出口大幅增长,如巴西的出口增长了503%,阿根廷增长了363%。智利增长了238%。2004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拉贸易在2005年达到500亿美元,根据美洲国家发展银行的数据,拉丁美洲向中国的出口增长了47%,但一些经济大国如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占全部出口的85%。中国成为拉丁美洲国家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秘鲁和巴西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智利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是阿根廷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对于巴拉圭和乌拉圭来说,中国也是其前十大贸易伙伴。2002-2006年期间,巴西向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3倍多。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2005年达到142亿美元,2006年达163.8亿美元。然而。中巴贸易的产品范围相对较窄,仅限于能源和矿物燃料。
2 贸易的产品为资源性产品和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 中国向拉丁美洲的主要出口产品为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包括服装、面料及纺织制品、鞋类、机械、电视、焦煤及塑胶制品,而进口产品则多为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包括豆类,铜,植物油,钢材,芯片和纸浆,尤其是与南美洲的贸易中更是如此。
中国在南美洲的利益主要表现在对原料、食品和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拉丁美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初级产品的重要供应者。中国从拉丁美洲的进口自2000年起已经平均提高大约50%了。主要的进口商品是铁矿石、基础金属和农产品,特别是大豆。例如中国超过60%的大豆的进口(主要从巴西和阿根廷),80%的鱼粉进口(从秘鲁和智利),接近于60%的食用家禽(从阿根廷和巴西)以及45%的酒和葡萄(从智利)进口(表4)。智利和秘鲁是世界上铜的主要生产者。2004年,他们开采的铜将近640万吨,占世界铜总生产量的44%。同年,在中国对铜的进口中智利和秘鲁就占了50%还要多。巴西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是中国第三大供应者,仅次于印度和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出口的铁矿石占中国总进口的1/4强。另外,巴西是中国的几种产品的主要供应者:鱼粉(占进口总额的81.4%)、酱油(60.7%)、葡萄(60.2%)、糖(49.3%)、铜(39.4%)、镍(35.4%)、铁(20.6%)、木材及纸浆(21.2%)。
3 中国与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贸易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性 墨西哥和中美洲与中国贸
易是不对称的。中国从墨西哥购买的还不到墨西哥总出口的1%,但是却是墨西哥进口的第二大供应者。由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出口到中国的15种产品除铜和铁矿石外主要是制造品,特别是电子产品。与中国的出口结构比较趋同,但产品竞争力却远远低于中国产品,墨西哥和中美洲与中国的贸易赤字日益增加。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部分企业的倒闭和工人的失业。因此,在墨西哥,“中国”甚嚣尘上。
中国与墨西哥、中美洲国家不仅展开了在拉丁美洲的竞争,而且也在第三国市场进行,比如,美国市场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按照承诺在2002年消除29类服装的进口配额。2004年3月,中国的纺织品在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从2002年的9%增加到65%。作为乌拉圭回合的一部分,在《纺织品服装协议》(ATC)下,各国家同意消除《多种纤维协议》(MFA)配额。期间,需要4个阶段以消除全部配额。在2000年,中国使用了这几个项目配额的94%,在2001年消除了那些配额之后,2002年,中国的纺织品贸易比上年增加了794%。2003年,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增加到6400万平米等值,而同期来自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的产品却在下降。
2002年,中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市场上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供应者,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为13%,而墨西哥为11.3%。因此,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把失去美国市场进口份额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来自中国的竞争。事实上,中国已经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变化不仅在纺织品和服装而且在像电气设备和电子这样的部门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墨西哥和中美洲来说,中国是他们在美国市场一名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中国与拉丁美洲贸易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关系也将不断扩展。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原料的需求不断扩大,而拉丁美洲是世界大豆、铜、铁矿石、木材、石油的重要出口地,这无疑为双边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GDP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成为一些初级产品的主要买主。据统计,1997~2004年期间,中国对石油、铜和大豆3种产品进口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4.4%、18.4%和20.5%,而同期3种产品世界进口的平均增速仅为2.9%、4.0%和6.9%。200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棉花、铜矿和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以及第四大石油进口国。据预测,中国对初级产品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对铜矿和大豆的需求,其年均增长率高达50%,至于石油,中国需求年均增长20%。
拉丁美洲是世界基础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世界大豆产量的47%、铜矿产量的40%、原油产量的9-3%产于拉美。拉美的4种主要基础产品是:铜矿、石油、大豆和咖啡,它们占拉美初级产品出口的66%。除咖啡以外,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中国所进口。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为拉丁美洲的出口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已经成为一些重要原料的价格决定者。因此。中国的进口增加,无疑带动了这些产品价格的提升。如2000~2004年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中的40%是由中国造成的。自2004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国际石油价格连创其自1983年在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的新高。拉丁美洲主要依赖于初级产品和自然资源,如智利出口中25%为食品,49%为金属,秘鲁出口中35%为食品,39%为金属,委内瑞拉出口的83%为燃料。阿根廷出口中49%为食品,31%为燃料,大豆、钢材和铁矿的出口占巴西全部出口的2/3。国际价格的提高使拉美国家大大受益。如由于对中国的出口猛涨,阿根廷、巴西、智利、委内瑞拉和秘鲁从2004年以来均保持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南美地区自2001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保持贸易顺差。不断累积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和基于资源禀赋的制成品。
1、 射雕
从年初的射雕开始,人们的目光就盯住汰渍和雕牌。毕竟这是外资企业第一次公然宣布与本土品牌叫板。这种情况就连舒蕾红遍中国时都没有发生。
细心的消费者能够发现,在纳爱斯的旁边一定能看到宝洁的产品。“宝洁的产品是被要求放在纳爱斯旁边的。”超市的工作人员称,“会有人监督这种牌面的摆放。”
而实际上,射雕岂止针对纳爱斯,宝洁还推出一款新产品——9.9元的飘柔,它将宝洁的洗发水历史性地拉到了10元以下。这是宝洁改变市场策略的一个信号,在某些品牌上宝洁要实行低价策略了。这个产品最初只在几个城市试点,主要进入二三级城市,上半年几乎没有什么动静。很多人还评价是宝洁的一个失误。然而下半年9.9元的飘柔已经在一些市场的流通领域占据20%的份额,现在更是挺进一级城市,并辅以广告。这给以好迪、拉芳、蒂花之秀为首的广东洗发水军团不小的压力。
“推便宜的产品将是宝洁的一个趋势,宝洁在高端市场已经进入了饱和区,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但中低端市场对宝洁来说是完全空白的市场,进入这个领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也不排除来自竞争品牌的压力。”关注宝洁品牌战略的有关人士称:“‘价格是关键’是宝洁策略转换的起点,以前宝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产品、投放广告方面,但现在,则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降低产品成本上。
2、 涨价
从2003年底开始,特别是2004年5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创下了21年来的新高,而日化行业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的衍生物或加工品,因此日化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
首先是塑料成本增加了60%,这一项成本占液体洗涤剂成本的三分之一。其次,表面活性剂价格不断上扬,纯碱价格也上涨了77%。尤其是今年5月正式实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惩公路货运超限超载,导致日化用品运输成本猛增。严管以前,化妆品运费每吨在220—350元左右,现在化妆品运费每吨价格上涨至450元。其中玻璃瓶装与胶瓶装收费不一样。前者则要高出15%左右。
国产日化企业已经到了咬牙坚守的地步,但是没有一家企业敢轻言涨价。而面对宝洁等外资日化巨头趁势挑起的价格战,以及上游企业对上浮原材料价格的联盟行为,包括浪奇、立白、雕牌、奇强在内的国内四大洗衣粉巨头则形成价格联盟,下半年,包括奥妙、雕牌在内,洗衣粉价格开始微涨。
3、 降价
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却纷纷降价,全面反扑,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资品牌轮番降价,与本土品牌在二、三线的低端市场展开了对攻,同时以巨额投放广告于央视,构筑传播壁垒,采取高空打压、地面低价紧逼的战略全面渗透城乡市场,全方位压制本土品牌。
各大外资企业接二连三的降价攻略,让众多本土企业越来越感到压力巨大。
宝洁公司同时表示,原料与运输成本的上涨对宝洁造成了一些压力,宝洁化解上涨因素的做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规模效应,二是积极寻求可行的替代原料。规模效应方面,因为宝洁同经销商之间存在着长期、大量的供销关系,所以宝洁的成本可以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摊薄。而在寻求替代原料方面,宝洁可以通过原料使用的调整,使用一些相对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较小的原料,从而化解不利因素。
4、 终端
爱也终端,恨也终端。丝宝终端风靡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中国日化行业却再也难以离开终端这一模式。由于前几年所有企业齐上终端,造成终端资源短缺,费用上涨,而产品销量却没有同步增长,企业对终端望而却步。
但是流通衰退,终端为王的时代却是现实环境,终端是企业必须进驻的渠道。
我们看到,2004年有企业在尝试终端,如以流通为主的拉芳、飘影,也有企业在终端逐渐崛起,如李医生、采诗。但很多流通企业的终端还只是交给经销商做,自己对于做不做终端仍旧患得患失。
而采诗从2001年开始发力终端。2002年,采诗完成了第一步的历程,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企业模式:建立达到GMP标准的生产厂房;建立高标准的华南理工研发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销中心。2001年10月成为市政府推介的唯一护肤品牌,市场覆盖率不断扩大。采诗网络先后覆盖了全国各地,进驻了家乐福、沃尔玛、屈臣氏、吉之岛等连锁及本土的大型商场。2001年10月广州市政府向法国家乐福推荐全球供应商中,采诗成为唯一入选护肤品牌。2003年,采诗开始全面的市场整合,由以往的开发型向集约型发展。以提升品牌、产品升级为方向,生产了一系列附加值更强的产品,如激白无添加系列、男士护肤系列。
同样,美日洁宝也在探索终端模式的创新。一部分物流,资金流通过经销商去达成,企业则直接跟所有的零售商发生关系,产品的陈列、导购、终端都由企业自己完成。而销售数据的采集、零售客户的管理都由企业的销售代表去完成。美日洁宝现在管理的零售店有六千多家,在终端获得了教合理的陈列。第二个通路创新方式是强化终端,建立新的导购管理,包括日常的管理和培训。从1997年起,该企业就对所有的目标零售商场实行强化宣传。在1999年,实施“蜘蛛”计划,即数字化营销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异地互联互动。内容包括促销、零售数据、经销商发货数据等等。
此外,连续四年在国内染发市场占据第一的温雅也是终端的楷模。2002年1月,温雅率先在广州建立了第一家“美发店中店”,开创了现场免费染发、护发服务、传递美发资讯的先河。染发用品“美发店中店”,有效的提升了品牌形象,更新了营销的服务理念,让消费者享受到最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温雅“美发店中店”以崭新独特的“美发专家”形象出现,店中装饰设计高档,组合型货架和展台上不仅陈列着温雅主要的染发产品系列,同时还有焗油、营养、定型、洗护产品等一整套的美发系列;消费者安坐着享受免费的染发、护发服务;专业发型师在店中进行现场发型设计及染发指导……与超市中密集的货架陈列相比,形成了独特的“店中店”景象。消费者在这里享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周全服务,更感受到温雅公司专业的发质护理和高档的产品品质。“美发店中店”将染发场所移到商场里,在固定场所进行专业的染发、护发,向消费者当面展示染发、护发过程以及染护后的效果;同时将最新的美发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使其获得时尚美的享受,这种形式可以说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温雅公司为了保证“美发店中店”的高定位,显示“美发专家”的专业水平,还不定期地邀请专业发型师到店中店中现场进行免费染发及推出创意新颖的美发活动。同时,温雅公司要把“美发店中店”概念推广至全国,目前已建成了北京、深圳、福州等地的“店中店”,并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100间“美发店中店”。
终端要如何突破?一是攻克二三级市场。建立区域市场渠道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根据地。对一个想做长期市场的企业来说,建立根据地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要实现渠道专业化与信息化。企业不论是要完善物流建设,还是渠道建设,信息化是企业的命根子。第三就是要建立新型的厂商关系。
另外,建设渠道可以用中国的一句俗话来表述,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要善于发现渠道机会,怎样发现渠道是一种智慧;同时还要会设计渠道;而最难的则是渠道管理,特别是异地管理。
5、 商标
早期是使用一些外国著名品牌如皮尔卡丹、梦特娇、让古戎(丝润),这些行为主要是本着资源共享,能够利用国际品牌的品牌优势迅速建立知名度,但从目前看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
今年授权品牌又掀起一阵热潮,继姗拉娜生产SNOOPY化妆品,美国时代华纳也授权Tom£Jerry(汤姆猫与杰利鼠)在华生产,还有美国迪士尼与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据闻蜘蛛侠等一批著名品牌也将陆续进入。这从另一方面印证儿童市场的升温。
6、 收购
今年年初,一系列的日化收购案来得几乎让人有点招架不住,先是轰动一时的“欧莱雅全面收购小护士”、“欧莱雅收购羽西”;接着是一向走特殊功能化妆品路线的国内品牌“索芙特”收购了南京护肤品牌“金芭蕾”,意在从特殊功能的差异化产品做大到低端护肤类产品,以提升大众护肤品的竞争力;美晨集团兼并杭州牙膏厂成立了美晨集团杭州牙膏厂有限公司;飘影接连收购杭州孔凤春和南京真珠王;广州立白收购桂林汉高与四平汉高;5月上海家化又与COTY集团结成战略联盟,全面接手COTY旗下的adidas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系列,对中国男用化妆品市场寄予厚望……品牌收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布局某一市场战略需要,否则这种收购对企业就毫无意义。如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收购小护士,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中国市场低端化妆品品牌不足。通过收购小护士,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建立了非常稳固的品牌战略金三角。其收购羽西则主要弥补自己在特定细分市场品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国际品牌也正逐渐走上“资本并购”的变革路,宝洁高调送走和记黄浦,开始任意驰骋于中国市场。随后将对成都、北京等分公司进行调整。雅芳与美晨友好分手,走上独资之路。联合利华全球标识统一变脸,展现活力新形象,2005将真正实现独资。摆脱合资樊篱之后他们将更加自主的决定自己的命运。
此外其他资本也涌进这个行业。五粮液集团进军日化行业,成立普什互美日化有限公司,以日化线产品为主,开发功能性产品;北京同仁堂携手屈臣氏,正式进军个人护理用品市场;娃哈哈集团自2003年9月以来,已三次刊登招聘日化研发人员的广告;以轮胎为主导产业的山东永泰化工集团宣布,总投资3个亿,进入日化市场。这些形形的企业都在挥舞资本长袖以不同方式介入化妆品产业,试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尚不能对行业造成大的影响。
7、 儿童
从1995年开始,几乎每种消费品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儿童营销。这些行业有的看重的是儿童作为直接消费者的市场,有的看重的是儿童作为影响着未来消费者的市场,还有的看中了兼而有之的市场。作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其儿童人口的数量也是全世界最多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国0—14岁的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28%。而且这一庞大的群体大约影响了68%的家庭消费,这一数字高于美国的45%的水平。面对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如何正确认识儿童市场,如何正确理解儿童作为消费者的事实,如何认识影响儿童作为消费者的各种社会化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儿童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比如产品、商店和广告等相互关系,如何认识儿童市场营销中存在着的各种成见以及如何改变它们等等,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据调查统计,我国0—4岁的儿童有6897万人,5至9岁的为9015万人,10—14岁的儿童最多,达到了1.25亿人。其所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其中29%为城镇儿童,71%的农村儿童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尽管数量上农村儿童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城镇儿童护肤品市场容量有83亿元,而农村儿童护肤品市场容量只有60.5亿元,消费能力的高低将两者市场容量的差距不断拉开。
尽管一级市场的容量多于二、三级市场,但是由于强生这一国际品牌已经先入为主,在一级市场已经占有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因此国内儿童品牌的后起之秀主要进军二三线市场。
根据双飞公司的成功经验,对公司发展不利的渠道体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积极进军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市场,不断抢占城乡日化“士多”店,这才是国内儿童护肤品企业比较合理的扩张之路。从98年开始,漳州梦娇兰公司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网络的建设方面,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在全国70%的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点。在这样一个网络基础上,2001年公司适时推出了“小浣熊”系列产品,借助原有的网络将“小浣熊”作进一步的推广,目前已经建成的网点占全国市场的九成以上,“小浣熊”一跃成为国内知名儿童护肤品牌。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化妆品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产品系列化、多元化。现在几乎所有生产儿童、婴儿化妆品的企业,产品都在向系列化、多元化发展。如强生公司,从生产护肤品开始,不断开发新产品。各种儿童、婴儿用品从润肤露、洁面露、沐浴露、爽身粉到无泪洗发水、香皂,几乎应有尽有。
2、包装设计更趋卡通化、合理化。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已开始注重产品的包装。他们根据儿童、婴儿的心理特点和喜好设计出一整套迎合儿童视觉、手感的产品包装。这些产品以反差鲜明的色彩和形状可爱的外观包装,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儿童消费群。
3、香味水果化。在众多的儿童和婴儿化妆品中,香味的选择也从过去的香料型向水果香等自然香型发展,使用时所散发的阵阵香味使儿童犹如置身于水果世界。
8、 国际
国际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外资进入中国,一是国产品牌开始国际化道路。
2004年 “大宝”突然发力,在推出中档护肤新品“雪肤”系列的同时,上市高档护肤品“雪晶”系列和洗发新品,大宝公司高层表示,“大宝”将坚守护肤品市场中低端,且不排除在护肤品市场高端上与洋品牌正面交锋。家化也在“佰草集”寻求更大突破。
但2004年更多的是国际品牌的动作,对于进入中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知名国际化妆品企业而言,2004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化妆品的市场化进程以来,很少有如此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的进入中国市场。如法国欧莱雅集团的Matrix美奇丝,Shu uemura植村秀;美国雅诗兰黛集团的Creme de La Mer海蓝之谜;美国强生公司的Neutrogena露得清;美国的Z.Bigatti哲.碧卡狄;日本的FANCL无添加;日本资生堂公司的IPSA茵芙莎;日本高丝公司的BEAUTE de KOSE美谛高丝;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INNISFREE 悦诗风吟。
这些品牌的进入主要是出于各企业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一是通过多品牌细分市场,巩固现有份额,提升整体销量;此次被引入的品牌大多是各企业在主要目标市场引入的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品牌。美奇丝,是美国第一大专业美发品牌,也是欧莱雅继欧莱雅、卡尼尔之后引入中国的第三个染发品牌,它对于巩固欧莱雅在染发以及美发领域内的领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露得清是强生公司引入中国的第三个个人护理品品牌,也是目前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一个个人护肤品品牌,它的引入与强生公司既有的可伶可俐形成互补,抢占青少年市场。(这里插一句,我已试用过,相当不错)二是通过对高端品的引入,创造新闻点,提升公司整体知名与形象;此次引入的许多品牌也是各企业在全球范围的高端、专业品牌。如苏菲娜是花王引入中国的第一个高端保养品牌,也是日本三大化妆品品牌之一。美谛高丝是高丝引进中国的高端品牌,对突现高丝的技术优势与专业权威感具有一定帮助。同时各公司围绕新品牌上市也举行了盛大的上市仪式,各种公关活动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曝光度,在消费者中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传播。
当然,国内品牌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2004年元月2日,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成立。这个研究中心由拉芳牵头,联合美国奥麒化工有限公司、IFF国际香料有限公司、道康宁有限公司、ISP国际特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等五家国际性跨国公司与国内一流的化工科研机构合作成立。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的核心研发方向是:如何更好地将国际性的创新技术与中国的市场实际相结合,以实现 国际日化领先科技的应用化;同时进行最具前瞻性的绿色环保科技的研发,以实现绿色环保科技的应用化,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安全、绿色日化科技的需求。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是国内日化行业第一家成立的国际化研究机构,标志着国内日化行业与国际创新科技的深度接轨,预示着国内日化行业的国际化升级;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通过开放性的技术合作使拉芳迅速跟上国际日化科技潮流,不断提升拉芳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实现拉芳产品质量标准国际化,由此引领拉芳集团走向国际化。而年中飘影产品走出国门,雕牌走进美国,亮庄明年也酝酿走出国门,这都预示国内企业将开始反思自己的低端形象,寻求新的发展。 行业篇
一、洗涤类
2004年1至8月,合成洗涤剂产量为282.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2%。洗涤产品总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近10家:浙江纳爱斯、山西南风、上海白猫、安徽全力、广州宝洁、联合利华、广州浪奇、立白、汉高等。
国内洗衣粉市场销售保持持续上升,根据对全国重点零售企业的统计;2004年1—8月洗衣粉销量同比增长24.4%。面对国外品牌、合资产品的重重包围,以雕牌、奇强、立白为代表的国内日化企业,取得一定成效。根据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监测,雕牌、立白和奇强三大国产品牌表现出色,其中雕牌一直名列前茅;立白后劲十足,2002年进入前十之后,排名稳步上升,2004年上半年升至第四位。洗衣皂粉将占据一定市场。前几年,以洛娃为代表的日化企业开发了皂粉产品。和洗衣粉相比,洗衣皂粉具有无刺激性等优点,吸引了部分消费者。今年雕牌利用强大的广告声势做市场宣传,采用大包装低价格的销售策略,再加上“洗护二合一,更适合洗贴身衣物”的口号,使其天然皂粉的知名度一再攀升。随着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洗衣皂粉将平稳发展,并将占据一定市场。
由于液体洗涤产品的迅速发展,皂类产品销售受到影响,销势渐缓。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香皂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6%。纵观洗涤用品市场,洗脸的有洗面奶、洗手的有洗手液、洗澡的是沐浴液、洗衣服的有洗衣液,这些液体洗涤剂以其浓缩、安全、无刺激,含有更多的滋润成份以及精美的包装,受到年轻时尚一族和白领贵族的喜爱,并迅速扩大领地,分流了皂类产品的市场。
洗涤用品市场销售特点则是:
1、销售渠道向超市、大卖场等现代业态拓展。随着国内零售业态的变化发展,洗涤用品等日用必需品和快速消费品由以往单一的传统百货店,向超市和大卖场等现代业态拓展。据对上海调查,50%的消费者在超市和大卖场的花费高于其他购物渠道,80%的消费者每周都光顾。除百货店、超市、大卖场外,其它如专卖店、药店和网络等销售方式也正在发展之中。
2、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由于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洗涤用品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国家统计局近5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洗涤用品的销售额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116.0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59.10亿元,年增幅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00年、2002年和2003年的增幅都超过20%。
3、洗涤用品销售地区间呈不均衡态势。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洗涤用品销售地区间呈不均衡态势,东部发达地区增长较快,西部及一些偏远地区则相对缓慢。据国家统计局2000至2003年的统计显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一直位居洗涤用品销售额的前五位,目前年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广东省排名上升最快,每年均上升一个台阶,从2000年的第四升至2003年的第一。江苏和浙江增幅逐年加大,2003年分别达到48.63%和68.32%。而上海则放慢了增长的脚步,2004年洗涤用品销售额比2003年下降2.44%,排名退居第二位。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洗涤用品销售额相对较低,但近两年也开始加快发展步伐。例如西藏地区洗涤用品销售额虽最低,但增长速度迅猛,2003年增幅高达95.25%,贵州、广西、内蒙等地的市场发展速度也不可小看。由此可见,我国洗涤用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挖掘大中城市的消费潜力外,更要加大力度开发西部偏远地区。
洗涤用品品牌竞争特点:
1、在品牌竞争中,品牌形象越来越重要。在品牌竞争中,越来越多生产商、营销商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在电视、杂志、公共广告牌等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其中电视广告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普遍的方式,虽然投入较高,但是回报明显。特别是近几年,广告内容已不像过去那样空洞的喊口号.而更加注重情感投入,一个小广告就是一段精彩的生活回放,充满了亲情、友情、或爱情,让人看后回味许久。如雕牌的亲情广告,还有舒肤佳,几乎全部广告形象都是一位温柔、和蔼的母亲带着她那或活泼、或可爱、或娇小的宝宝,通过殷殷母爱将产品特有的杀菌、灭菌性能极具说服力的留在了消费者心中。除了广告,也有一些企业将目光转向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比如纳爱斯集团2003年为白血病患儿捐款,2004年7月资助500万元支持举办第五届“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立白集团2004年8月出资组织“光明365”大型医疗扶贫活动,帮助十位患有眼疾的老人重见光明。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同样起到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2、明确深刻的品牌理念是品牌竞争的关键。明确深刻的品牌理念可以反映产品的核心价值,而核心价值是消费者产生购买需求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既达到消费的目的,同时产生精神上或心里上的满足。反之,通过产品的核心价值也可以产生对品牌理念的认知,这种认知具有长期性和准确性,并且根植于心,它是品牌存在的目的与意义。例如宝洁公司的香皂“舒肤佳”从一上市就开始诉求“除菌、抑菌”,先后播出的系列广告全部围绕这一主题,使得舒肤佳成了“除菌、抑菌”的代名词。相比之下,国内企业明确品牌理念的意识还有差距。在众多的洗涤产品广告中,常常可以听到朗朗上口的语句,虽然在感情上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但却体现不出更深的品牌理念,不能使人产生清晰的价值联想,也就很难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
3、品牌之间竞争激烈。由于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洗涤用品行业从产品竞争逐步走向品牌竞争,品牌之间竞争激烈。根据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洗涤用品的品牌监测,2003年合成洗衣粉前十位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总和比2000年下降6.2个百分点;洗发护发品下降19.26个百分点;清洁洗涤剂下降28.8个百分点;香皂下降26.39个百分点。品牌的市场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曾进入前十强的品牌先后退出,如合成洗衣粉中的活力28、熊猫、天津加酶,香皂中的罗兰等,渐渐被一些新品牌取而代之。
二、洗发水
整个二线洗发水从2001年几乎没有新品成功。二线洗发水竞争最激烈的表现在三个方面:1.省级媒体广告竞争,主要是电视广告;2.经销商的网络是否健全;3.终端促销。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中,各厂家占有的市场份额较为均等,没有最大最强,整体状况呈下滑趋势。近几年卖二线洗发水就等于是在赔钱,因为产品送达到下面网点还要承担运输费用、产品售后、县级以下乡镇城管、税务、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等等,在没有利润可图的情况下,都由商出资,无疑加重了商的负担。
所谓“唇亡齿寒”,经销商对市场抱怨连连,也导致许多厂家不好过。“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昔日曾响亮一时的二线品牌,已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也有个别品牌在今年体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就整体而言,整个市场显得有些不景气。
三、化妆品
2004年化妆品预计实现销售总额约为205亿元人民币左右。护肤品行业是日化行业最具市场潜力、利润丰厚的行业之一。而这个行业尚未形成品牌集中的情况,2004年前10位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和大概是在60%左右,销售收入总和约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近半壁江山。目前,国内还没有年销售额突破10亿人民币的强势品牌!
从护肤类产品销售总额来看,膏霜、乳液等占主体地位,其次则是洗面用品和沐浴露。护肤品市场由于起点较低,国产品牌中的大宝、小护士、隆力奇等都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但是也只限于中低档产品层面,档次有待提高。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批强势品牌脱颖而出,如玉兰油、大宝、小护士、旁氏、碧柔、可伶可俐、高丝、欧珀莱、采诗、羽西、资生堂、强生、丁家宜、李医生等。这些品牌分别在洗面奶、面霜、面膜市场崭露头角,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但是近两年来,外资品牌纷纷降价,进入中低档市场。
再看2004年的广东区域的行业销售来看,以采诗、李医生、丁家宜、雅嘉、雅倩、小护士、隆力奇等品牌占据相应市场份额!采诗仅仅广州市场就直冲3000万销售,在广东区域堪称一哥!采诗产品的卖点:祛痘,加特价的两片装面贴膜几乎把市场上所有竞争对手都抛在背后!终端的围追堵截,占据了一个又一个至高点,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单店单品销售的奇迹,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李医生凭借其专业皮肤护理专家的身份和不俗的包装,也卖出了很好的市场份额和许多的回头客源。
护肤品牌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欧莱雅集团: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薇姿、理肤泉、 卡诗、羽西、阿迪达斯、小护士等。宝洁公司:玉兰油。 联合利华:夏士莲、旁氏。资生堂的欧珀莱、资生堂。雅芳化妆品公司:雅芳。安利公司:雅姿。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的郑明明。自然美(NB)集团的自然美。妮唯雅公司:妮唯雅等。
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上海家化:六神、清妃、美加净、佰草集。恒安丽人堂:美媛春。北京三露厂:大宝。丝宝公司:柏兰。南京珈侬公司:丁家宜。 珠海姗拉娜化妆品公司:姗拉娜品牌、喜肤。四川可采:可采眼贴膜。江苏隆力奇:隆力奇。广东雅倩化妆品有限公司雅倩、清逸、佳雪、玉丽。广东雅嘉:雅嘉。西婷公司:李医生。广州倩影:采诗等等。
从目前化妆品业态的状况来看,小厂的化妆产品没有后向整合能力和研发能力,主要是靠低价格优势在批发市场或小商品市场销售。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信誉度不高,品牌产品很少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出售,其主要的流向是广大农村市场,所以我们在农村可以看到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
2004年化妆品业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1、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面积大,客流大,批零兼营。品牌多、价格低、产品信誉差,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从厂家进货。
2、批发:无店铺,进货成本较低。从厂家进货。
3、百货商场:地理位置好,客流大,化妆品部一般设在首层,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综合经营各类化妆品,一般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信誉好。在化妆品销售终端中占主导地位。从批发商或厂家直接进货。
4、综合性连锁:连锁经营的大超市或大卖场。一般设在居住区,客流稳定。经营面积大,经营品种多,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以中低档、基础性化妆品居多。批零兼营。从批发商或厂家直接进货。
5、化妆品连锁店:以连锁经营形式拥有多家门市店。专业从事化妆品销售,价格优势明显。不同门店统一从厂家直接进货(化妆品连锁店的规模还比较小)。
6、品牌专卖店:店铺独立,由厂家投资开办,或由厂家特许经营,全面展示品牌产品,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直接从品牌厂家进货。
7、药店:以销售药品为主的零售商店。在药店承租柜台出售健康用化妆品。从厂家直接进货。欧莱雅公司旗下的薇姿(Vichy)品牌是世界第一个进入药房销售的化妆品。1996年进入中国,也开辟了我国化妆品在药店销售的先河,并已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成功,2002年薇姿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化妆品品牌第三位。
8、电子商务:无店铺。通过网络传递信息,降低信息交互成本。从批发商或厂商直接进货。
目前的化妆品行业主要以1、2、3、4、5、6四种业态形式为主,批发(第2种业态形式)仍是我国化妆品的主要通路之一,特别是针对广大的农村市场。零售终端现在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在化妆品行业里清洁、滋润化妆品,是发展较早的化妆品,就如市场上可以看到的几大品牌(丁家宜、碧柔、采诗等)。市场已经相对基本饱和,主要生产厂家在市场中占据相对稳定份额,产品竞争已经是以品牌的竞争为主,产品的分类更加细化。该类产品已经处在成长期的后期,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因特殊用途的化妆品(祛斑、祛痘、抗衰老、防晒等),在技术上要求比较高,同时又要接受特殊的审批程序,所以它的发展相对比较慢。目前该类产品的品种较少,产量较低,新产品开发风险相对比较大,因此该类产品目前还处在相对幼稚期发展阶段。
化妆品行业2005年预估:由于化妆品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小、市场细分明显、产品多样化的特点,使规模效益在生产成本上表现得不显著。新企业的资本进入壁垒较低,特别是在广东区域的化妆品的很多小工厂。开办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只需50—100万元,企业可以直接投资,还可以以OEM 的方式切入,但进入行业之后,资本规模直接影响企业在销售和研发上的投入,而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所以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太多的品牌在这个行业里陨落。
销售上的高投入可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研发上的高投入可提高产品差别性,提升产品外延或附加值,因此,产品的价格较高,市场占有率也较高,市场上看见的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而资本规模若太小,则不免在研发经费及营销管理支出等方面捉襟见肘,导致产品价格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竞争劣势。国内很多的小企业现在一年的全年销售还没有外资一些企业的研发费用多。 展望篇
一、 趋势
2005年的日化市场将存在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行业整合在2005年将显端倪。一个新的日化时代在明年将形成雏形,以宝洁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和以家化、隆力奇、纳爱斯等为代表国内日化企业,两派阵营将各自集中化,企业数量将急剧减少;
2、细分市场特性更加明显。整个大众日化行业将裂变成更多、更细的专业化分工市场,而这些市场的开拓和挖掘,将使得众多日化企业得以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3、市场资源的争夺加剧。以广告、终端、渠道商为主的争夺日益加剧,相关成本也一并提高;
4、市场重心重新回到农村市场。中心城市仍是跨国企业绝对优势的市场,但竞争的焦点将转向广大的农村市场。
5、是有部分国内日化品牌开始转向彩妆市场。
二、优劣对比
国际日化企业的优势:品牌创研力强;人才集中;产业经验丰富;管理规范。劣势:本土化程度不够;受到国外总部的压力;市场反应迟缓;人力及管理成本偏高。本土日化企业的优势:熟悉本土情况;人力及管理成本较低;市场反应快;经营自主不受制擎。劣势:管理相对落后;优秀人才匮乏;产业拓展经验不足;公司治理机制不足。
2004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国内大多品牌乏善可陈,国内品牌同时出现销售增长的停顿期,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信号。
首先是产品开始老化。宝洁、欧莱雅等巨头将自己的产品价格线逼近中国的本土企业,使得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中国的护肤品品牌大宝、六神、丁家宜、美加净等基本上都在50元以下。例如大宝,2003年在润肤品行业中,大宝的市场份额是17.79%,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但是价格在12~22元之间,现阶段的消费者主要是蓝领男性及年龄偏大的女性消费者。曾经非常有力带动市场的大宝SOD蜜,如今并不受年轻女性青睐,品牌开始老化。大宝出现和小护士同样的问题,产品缺乏创新,竞争力下降,开始走下坡路。大部分的本土护肤品品牌都在走中低端路线,可是向高端发展的路都在外国品牌控制之内,研发能力无法与之抗衡。例如欧莱雅号称拥有60年的专业护肤经验,本土品牌如何能比。
国内主要护肤品价格:
大宝
12~22元
小护士 14~68元
丁家宜 15~55元
旁氏
16~142元
玉兰油 39~199元
欧莱雅 65~180元
欧珀莱 90~190元
1999——2003年欧莱雅的研发费用(单位:百万欧元)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 专利项目数量
1999 325
3.0%
2000 383
3.0%
2001 432
3.2%
493
2002 469
3.3%
501
2003 480
3.4%
515
更重要的是,本土企业的现金流容易出现困难,与宝洁、欧莱雅这些跨国企业相比,严重缺乏资金支持。
我们对宝洁、欧莱雅以及上海家化的现金流比率作一个比较,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包含利息与税负)比资产总额分别为26.55%、15.4%和9.92%。在上海家化2003年的年报中,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8.23%,远高于两大国际品牌,但是,现金流对比资产总额的比例却很低。研发费用在上海家化的年报中没有反映,但是,上海家化的年报中反映出集团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相当多。
许多本土企业最需要的正是现金,没钱如何做广告和产品研发,品牌又开始老化,越缺乏创新产品和营销,产品销售越难增长,终于陷入又一恶性循环。企业都想寻求机会上市、对外投资和搞资本运作,要冒的风险更大,被分去了不少精力。
证券分析员认为:本土日化企业能上市的不多,即使上市也不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行业,就算上了市投资者首先要看的也是主营业务的表现;如果靠多方面投资,一不小心也会碰个头破血流。因此,剩下来最可行的,还是收起急功近利的心态,镇静应对市场压力,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3年后能留下来的必定是另一番天地。
三、展望
首先,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特点迫使我们本土企业不断去学习与创新,熟悉国际游戏规则,并且从观念、人员、行为上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并且在某些品类上把握制高点,努力成为规则的制订者。
其次,实施品牌引力工程。利用我们中国东方文化的独特性与历史性,给品牌注入文化元素,创新传播途径与手段,全面提高品牌的亲和力、凝聚力与感召力,实施品牌引力工程,它区别于消费拉力,也不同于广告推力,它引导消费于无形,它无处不在,贯穿于企业的每个员工与每个环节中,它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最优化,它重视细节,注重消费者的点滴需求。它使消费者和品牌之间有更多的“联络点”或“接触点”,它使品牌与消费者形成无障碍的互动沟通。
最后,日化本土品牌的希望在哪,就是要比宝洁更加关注消费者,比宝洁更到位的服务,更贴心的呵护,这方面我们有本土的优势,就是要全面地关心消费者。当代的消费者的概念更为复杂,多角度地关心消费者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顾客满意变顾客忠诚,最终达到抢夺消费客户资源的目的。品牌与消费者间的心心相印,是一种情感的维系,文化的绵延,这样,本土品牌才能不断引导消费、激发潜在需求,营销不仅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更应该是引领消费者观念的过程。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销售策略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用心去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专业进取,纵向开拓,瞅准市场空白点,有效地细分市场,精耕细作,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拥有最大潜在利润的消费群体,这也是每个企业的目标利益之所在。
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年底统计,全国桑园面积11240.9万亩,同比增长1.8%;去年蚕茧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2.6%;桑蚕茧收购均价1697.6元/担,同比增长11.9%;生丝产量10.8万吨,同比增长8.7%;绢纺丝 2.8万吨,增长1%;蚕丝被2046万条,同比增长19.3%。
总体来看,2011年的特点是出口形势不是很好,但内需有很大成效。从商务部的市场监测体系的监测数据显示,所监测的48家国内品牌企业,去年的销售额是18.6亿元,同比增长42.5%,说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2012年茧丝绸行业预测
从2012年分析看,我国茧丝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方面:一是世界核心经济体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从公共财政预算向银行体系扩散,在拖累金融系统的同时也打击了市场信心;二是传统市场外部需求持续减弱,使得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缓慢;三是个别国家为转移民众视线和国内矛盾,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倾向日益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再次抬头。另外我国丝绸主导市场——印度的新财年预算尚未出炉,生丝进口关税是否再次调整依然悬而未决。国内方面,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据调查,2011年丝绸企业一线操作工人工资年平均增长幅度普遍达到15%~20%、 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企业利润增长空间不断挤压。
但排除上述不利因素,我国茧丝绸行业也面临很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家扶持“三农”和扩大消费者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将为茧丝绸行业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着材料像蚕丝等天然纤维的回归成为趋势,茧丝绸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以及丝绸制品天然舒适的特征将进一步满足新型消费需求,相信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指导下,在稳定的外贸政策支持下,经过各部门的大力配合,2012年我国茧丝绸将继续较快平稳地发展。
对于公证检验的建议
2009年IT和互联网与上一年的高歌猛进、百花齐放相比,呈现出发展顺利,改革曲折的特点。
一、软件业向软件服务业升级,中国IT产业结构将出现重大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位是产品制造业。这种情况从2010年开始到“十二五”期间,将随着中国软件业调整为软件服务业,服务业比重在软件服务业中占一半以上,而发生业态上的重大变化。
将来考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何时从产品业向服务业升级,将追溯到2009年。在12月3日-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全国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第一次明确了加快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9年l至10月,中国软件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769l亿元,全年预计可达9000亿元。20lO年将成为软件服务业的定位之年。软件服务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目前软件服务业中,软件产品收入占35%,软件技术服务占21.6%,按照服务收入超过产品收入的努力方向来看,软件服务将比软件产品以更快的速度(6%左右的增速)发展。
事实上,在未来世界软件服务业格局中,中国与印度的战略位势,到此初现端倪。大致态势是,印度将由BPO转向KPO,继续占据行业高端,以离岸业务为主;中国将大规模进入BPO,占据行业中低端,离岸与在岸并重发展。中国软件服务业规模将远远超过印度,做大可以肯定,做强还有待观察。
2010年还将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将是全国性的外包服务热,在商务部和工信部推动下,将重现当年软件园热那样的挂牌热,要防止当年投机商借用政策搞房地产现象重现。
二、网购成为新的潮流,电子商务开始冲击传统商业体制
根据CNNIC11月的统计,截止2009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为8788万,年增幅达38.9%。另据阿里巴巴的统计,2009年,已有43%网民在网上购物(CNNIC对上半年的统计是26%)。
阿里巴巴打出新商业文明旗帜,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矛头直指以暴利、复杂为特点的传统商业体制。其实力背景是网商、网货、网规。2009年,中国网商规模已突破6000万人,占网民数量的18.8%;2009年中国零售类网货交易规模将达到约2350亿元;到2010年,将增长至4640亿元。网货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2009年在2%左右,2010年将达到3%以上。
2010年,将是传统商业体制受到网商、网货、网规空前冲击的一年。将有上亿的网民,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和物理商场为基础的传统商业渠道之外,涌向网购。而6000万网商,已达到2003年网民总数规模,已成了大势。2010年的看点在于,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将全面转入内销,以互联网方式建立出口时期忽视的内销渠道,冲击传统商业体制多层批发的商业渠道;消除传统商业体制下的暴利,将形成各行各业“打土豪分田地”(降低不合理交易费用)的突破口;网货将向产品品牌化、服务差异化,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3G布局轮廓初现:路径选择决定中国道路
2009年和2010年是3G布局年和定向年。
布局是指圈地。三大运营商开始圈地运动,三大运营商暂时将利润指标放下,以争夺相对份额为目标,不计代价地争夺用户,是2009年的特点。TD目前暂时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我国3G用户总数为超过1000万,其中中国移动TD用户占40%(10月为394万)。2010年,这种优势还会继续扩大,因为网上调查显示,47.6%的用户将在三家3G中选择TD。此前许多电信专家不看好TD,看来这些观点并不客观。事实表明TD将成为3G大赢家。TD赢了,中国“以市场立标准”的道路也就赢了。
定向是指确定路线。中移动走相对开放路线,上升势头显著。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正式,正如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指出的:“与以往的网络运用不同,移动应用商场一个最大特点是开放性。”UCWEB(如年初预期)异军突起,过去3年,其用户增长近50倍,目前已达8000多万。说明开放路线深得人心。展望2010年,谁更开放,谁的优势就会更大。网上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60%的用户愿意为手机应用程序付费。谁应用程序多,谁占上风。中移动在世界上第一个作为运营商提供在线软件开发平台,目前上架软件5000多款,在测软件5000多款,其优势将由于开放而进一步加大。联通与封闭路线的代表苹果合作,虽然现在3G市场份额比中电信略强,但前景从战略上看淡。联想回购移动业务,起了大早,赶上晚集。目前正与展讯、中移动合作推出OPhone。其成败与否,关键也在于看他是否走开放路线。
四,生产方式出现拐点,中国互联网经验隐然成形
第一,互联网引领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标志是阿里巴巴网货形势出现拐点,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导致的价格战打到底点后,借助网络的力量,开始依次向服务差异化、品种多样化、产品定制化方向上升(如图1所示)。这是中国经济由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的信号,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型的先声。2010年,将成为这种转变的拐点。
图1从同质化到差异化的拐点
第二,免费成为2009年互联网商业模式第一主题,2010年中国免费模式会引领国际潮流。2009年,开心网在中国大受欢迎。开心网用户规模超过六七千万,但只做活了“叫好”这一只眼;直到开发出狗食收费等增值功能后,才算做活了“叫座”这只眼。免费的本意是基础业务(叫好)与增值(叫座)业务分离,双边市场交叉补贴。但互联网入门者90%以上误解成“叫好”业务,结果将免费模式串种成打折模式,导致大量出局。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则普遍因免费模式大获成功。20lO年,免费模式将在中国进一步开花结果,并将吸引国际的目光。
五、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文化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随着互联网上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内容与管道的矛盾,引发文化多元性与技术管理集中性的深层矛盾,在2009年已经有所显现,2010年将更加引人关注。
第一,内容和管道矛盾引发三网融合后的主导权之争。
2009年另一组足以改变产业格局的事,是随着三网融合的逼近,广电、邮电、电子争夺三网融合主导权的竞争加剧。以扫黄为突破口,手机视频、BT视频遇到清理。wAP、BT等管道纷纷被关。在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三网融合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关闭管道无助于内容问题的解决,要警惕广电、电信部门利益之争。2010年,三网融合后部门协调问题将进一步浮出水面。互联网的内容属性和管道属性关系如何处理,谁将主导融合后的网络,将成 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2009年,版权成为视频领域热词。政企不分、垄断经营的内容部门走向产业后,以传统思维预设了“产品卖大钱”这样一个虚拟的前提,误导视频产业商业模式走向低端,不利于这一产业从产品业向服务业升级。2010年,视频业面临小众化、服务化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文化与IT产业融合引起规范与发展之争。
随着动漫、网游形成产业迅速发展,新闻出版、文化与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纷纷介入管理。2009年围绕《魔兽争霸》审批权之争,暴露出网游产业属性界定方面存在的问题。12月21日工信部明确提出2010年要“加快网络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发展”。2010年文化信息产业和信息文化产业将在发展与规范之间曲折前行。
第三,开放与监管的矛盾带来治理挑战。
互联网的高度离散化特征,对治理提出始料未及的空前挑战。2009年在网瘾、绿坝和内容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尊重网民的多元化主体价值选择与加强对负面因素的监管治理之间的矛盾。2010年,这一矛盾将继续存在下去,直到政府、社会和网民共同参与治理,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六、新三网融合将启动
2009年物联网成为最火的新概念之一。2010年,将开启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三网融合进程。国家将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发展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及服务。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七、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转向信息化企业建设
关键词;关系营销导向;测量;企业绩效
关系营销导向是对关系营销理念的执行[1-2],它强调企业要与其交易伙伴以及其他重要的相关群体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相互信赖、相互忠诚、共同成长、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是一种独特的营销理念,被认为是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的战略导向,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是国内外营销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1-3]。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关系营销导向的概念、测量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对企业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结论。在我国,关系营销导向虽然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但对其研究才刚刚起步,仅限于较浅层次,缺乏对关系营销导向理论框架的系统阐述。本文将从关系营销导向的内涵、关系营销导向的测量、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全面回顾,据此来明确今后研究关系营销导向的主要方向。
一、关系营销导向的涵义
在早期,尽管有很多学者对关系营销导向进行了诸多的理论探索,但都局限于一般性的讨论,而没有将关系营销导向的概念具体化,明晰其具体的构成[3]。直到21世纪,Yau&Sin等(2000; 2005)和Camarero(2007)才分别从组织文化和关系投资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关系营销导向定义。
(一)组织文化角度
Yau等(2000)和Sin 等(2005)认为,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这种价值观和文化将买卖者之间的关系看成企业战略或运营的核心,具体包括信任(trust)、联结(bonding)、理解(empathy)和互惠(reciprocity)、沟通(communication)和价值观共享(shared value)等六个维度[1][2]。每个维度的具体内涵为:(1)信任是指能决定一方对另一方承诺的依赖程度的商业关系。(2)联结是指买卖双方之间为了达到期望目标而采取合作行为的一种商业关系。(3)沟通是指买卖双方以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形式,交换和共享有意义的、及时的信息。(4)价值观共享是指买卖双方在行为、目标、政策等是否重要、是否合适、是否正确方面具有相同的信念。(5)理解是指能使买卖双方站在对方的观点和立场看问题的一种商业关系。(6)互惠是指能使买卖的任何一方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随后对方又以同等的支持和帮助作为回报的一种商业关系。
(二)关系投资角度
Camarero(2007)在Chaston(1998)和Wulf(2001)研究基础上,将关系营销导向定义为企业对顾客的关系投资[4],并认为关系营销导向由沟通(communication),定制化(customization),个性化/优惠待遇(personalization /preferential treatment)和私人关系(personal relationships)等四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的具体含义为:(1)沟通是指公司与顾客之间以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交换和共享有意义的、及时的信息。(2)定制化是指公司把每一位顾客看作具有独特需求的独立个体,并对服务和传递方式做适当修改以迎合每位顾客独特的需求。即利用与顾客进行沟通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合适的产品和服务。(3)个性化是指公司能以某些方式对部分顾客的独特需求进行优先传达和考虑;优惠待遇是指公司对待老顾客比新顾客要好。(4)私人关系是指企业员工与顾客之间在服务和产品传递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两种定义都只关注了企业与其下游顾客的关系。但关系营销应当关注“整个营销流程中参与价值交换的各个成员”,不应当局限于企业—顾客之间的双边关系。关系营销的市场不止一个,包括顾客市场、供应者市场、内部市场、相关市场、影响者市场和就业市场六大市场。企业的核心市场不一定总是顾客市场。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市场是供应商市场;对于某些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市场则可能是影响者市场(如政府部门)或是相关市场(如银行);另外,当企业处于产生、成长、成熟、老化与消亡的不同阶段时,企业的核心市场也会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现有学者对关系营销导向的定义和运用范围还比较狭窄,有待进一步扩充。
二、关系营销导向的测量
关系营销导向的测量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讨论最早出现在1995年的营销国际学术会议上。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关系营销导向的测量量表,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代表性的关系营销导向量表有以下两类:
(一) Yau&Sin测量量表
Yau和Sin等不仅从组织文化角度对关系营销导向进行了定义,还发展出了与其定义相一致的测量量表。量表包括信任、联结、沟通、价值观共享、理解和互惠等六个维度,采用likert7级量表形式。庄贵军等(2007)认为,Yau和Sin等设计的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缺乏表面效度。因为关系营销导向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一种倾向或意识,而不是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状态,可在Yau和Sin等发展的量表中,却有很多是测量企业认识或评价合作关系状态的题项[5]。据此,他们对Yau&Sin量表的表达方式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将描述合作状态的语句改为表达观念或行为的语句。Yau和Sin等虽然认为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组织文化,但他们的量表主要是对关系强度和状态的测量,而没有对组织倾向于建立有效关系的文化进行测量。而一个企业与其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度与状态是这个企业与这个相关群体互动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意愿或努力程度[5]。因此运用描述关系强度和状态的语句来测量关系营销导向是不科学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庄贵军修改后的量表更加科学,是对Yau和Sin等人发展的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的改进。
(二)Camarero测量量表
Camarero(2007)从企业对顾客的关系投资角度开发出测量关系营销导向程度的量表。该量表包括沟通、定制化、个性化(优惠待遇)和私人关系四个维度,由15个问题组成,采用likert7级量表形式。关系投资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和加强与主要顾客的关系而付出的资源、努力和关注度[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企业的关系营销导向程度,但是否能完全代表企业的关系营销导向程度还应进一步研究。此外,在Camarero(2007)的研究中,关系营销导向四个维度和具体指标没有依照严格精确的研究程序进行选取,样本仅局限于金融与保险行业,样本的规模也较小,这些都可能使研究结论难以推广。
上述两类量表都是对关系营销导向程度的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水平,是研究关系营销导向有效的测量工具,在相关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运用。但这些量表都仅针对企业与其主要顾客或主要分销商的关系,调查对象都为企业的营销主管或经理。事实上,关系营销导向不应仅仅关注企业与其顾客市场的关系,还应关注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调查对象也不能仅为营销主管或经理,还可将企业的普通员工、顾客、渠道中间商或其他合作伙伴作为调查对象[2]。 三、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关系营销导向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许多学者围绕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使得人们对于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作用机制的理解更为深入。迄今为止,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系营销导向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多数学者的研究发现,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如,Heidi & Andrew(2006)以英国企业为样本,对关系营销导向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关系营销导向对供应商的企业绩效和企业自身的绩效有正向影响[3];Photis M. Panayides(2007)采用Yau和Sin等开发的量表,以香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样本,对关系营销导向、物流服务传递效率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关系营销导向能够提高物流服务传递的效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Camarero (2007) 采用其开发的量表,以西班牙的金融和保险行业为样本,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再次证实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正向关系[4]。
(二)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
有学者指出关系投资的回报尚不明(Gummeson,2004),关系营销并不适合所有的客户,也不适合所有的交易,在某些情况下关系营销导向可能会对企业绩效造成负面影响。如De Wulf(2001)的研究发现,在某种条件下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6]。
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解释是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战略导向,以保留顾客为主,实施关系营销导向的企业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弃短期收益,而关注长期收益。因此,关系营销导向可能会对企业的短期利益形成负面影响,加之现有研究的调查数据都是截面数据,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实证结果。
(三)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受到调节变量的影响
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结论不一致情况的出现,促使学者们探求其中的原因。学者们推测,可能存在调节变量调节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如Yau、McFetridge、Chow等(2000)以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企业为样本,将产业类型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产业类型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哪个产业,关系营销导向都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于制造业,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1]。Tse、Sin等(2004)的研究显示,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的大小随着企业的市场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8]。Sin等(2005)的研究发现,经济意识形态和产业类型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9]。
(四)现有研究的评价
现有研究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但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还没有就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是否存在中介变量进行研究。虽然有很多研究表明,关系营销与企业绩效之间主要存在关系信任、关系承诺、关系满意、关系质量、关系强度等中介变量[10],但还没有研究将这些中介变量纳入到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中去。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中介变量一般是从顾客或企业其他关系市场来获取数据,而关系营销导向和企业绩效则是从企业方面来获取数据,他们针对的不是同一调查对象,放在同一框架中研究会大大增加研究的难度和费用。除了上述中介变量外,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合适的中介变量,还需进一步探讨。
2.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的研究还不全面。以往学者只研究了产业类型、市场地位和经济意识形态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还没有就市场动荡、竞争强度、技术变化、产权特性和交易类型等环境变量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所有的营销概念及其范式都是在各自有关消费文化的“公理性”假设中运行的,这就决定了它们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关系营销导向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环境。因此,在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中,应当加入环境调节变量,以进一步明确两者间关系。
3.企业绩效指标的选取缺乏科学性。关系营销以保留顾客为主,注重长期导向,具有非及时回报性。实施关系营销导向的企业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弃短期收益,而关注长期收益,因此其短期利益可能不理想。现有研究对企业绩效的测量一般是采用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指标,而没有对关系绩效和长期绩效指标进行考察,调查的数据大都是横截面数据,这样可能会使研究结论出现偏差,且其因果关系的推断也会存在逻辑问题。
四、关系营销导向研究的展望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关系的国度,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资源,同时大量的企业关系营销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我国开展关系营销导向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上述研究文献的梳理,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一)关系营销导向内涵的丰富
内涵和定义问题是理论发展的首要问题,所有的研究都是以定义为研究基石。现有的关系营销导向定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应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炼出关系营销导向定义的要素,进一步丰富关系营销导向的概念内涵。
(二)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的发展
有效和可信的测量工具是验证理论假设的基本前提,是测量企业关系营销导向水平、分析改进关系营销导向着眼点,及评价关系营销导向水平改进结果的必要工具,目前主流的关系营销导向测量量表都存在一些问题。另外,中国的关系营销是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基础之上,与西方的关系营销有着不同的文化起源。因此,发展与内涵相符合、信度和效度水平高、适应性较强、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和关系市场、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关系营销测量表,是今后进行关系营销导向研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关系营销导向前因变量的探讨
前因变量的研究能明确关系营销导向的推动和阻碍因素,帮助企业有效地执行关系营销导向,这是创建更具实践意义的关系营销导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只有极少数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如Photis M. Panayides(2007)将组织学习作为关系营销导向的前因变量,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组织学习能正向影响关系营销导向[7]; H.J.C. van Zyl , B. Mathur-Helm(2007)以南非小的旅游观光企业为研究样本,提出企业家领导行为会对关系营销导向形成影响的理论假设,但只进行了理论推演,没有进行实证研究[11]。因此,未来研究必须对关系营销导向的前因变量进行深入的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以找到关系营销导向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我国企业实施关系营销导向提供理论指导。
(四)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的重构
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是企业进行关系营销实践的动力,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研究范围还比较窄,研究内容不够充实,研究结论存在分歧。今后的研究应当在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框架中加入关系质量、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等中介变量,以及市场动荡、竞争强度、技术变化、产权特性等新的调节变量,以进一步揭示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
(五)关系营销导向实施的研究
此领域的研究应该是关系营销导向研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探讨。因此,未来除了要对关系营销导向的内涵、测量、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进行研究,更要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关系营销导向实施机制和程序,这将是未来我们进行关系营销导向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Oliver H.M. Yau, Peter R. McRetridge, Raymond P. M.,Chow, et al. Is Relationship Marketing for Everyone?[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 34(9/10): 1111-1127.
[2] Leo Y.M. Sin, Alan C.B. Tse, Oliver H.M. Yau, et.al.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rientation: scale 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58):185-194.
[3] Heidi Winklhofer, Andrew Pressey and Nikolaos Tzokas.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Using Organisational Culture to Support a Supply Rlationship Orient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22):169-194.
[4] Camarero, C.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or service quality? What is the trigger of performance in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serv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 2007,25(6): 406-426.
[5] 庄贵军, 周筱莲, 徐文.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的重新设计与检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91(9):42-48.
[6] De Wulf, K., G. Odekerken-Schrder, and D. Iacobucci. Investments in Consumer Relationships: A Cross-Country and Cross-Industry Explor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65(4):33-50.
[7] Photis M. Panayides.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 logistics service effectiveness and performance[J].Industry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7(36):68-80.
[8] Tse A C B, Sin LYM, Yau OHM, Lee J SY, Chow R PM. A Firm’s Role in the Marketplace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rient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4,38(9):1158-1172.
[9] Leo Y.M. Sin, Alan C.B. Tse, Oliver H.M. Yau, et.al. Market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rien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conomic Ideology and Industry Typ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2005,13(1):36-57.
2003科技大事回顾与展望“猎兔犬”2号与“火星快车”通讯示意图
编者的话 2003年是世界科技界不平静的一年:“哥伦比亚”号不幸失事,非典病毒让人类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能源危机席卷全球,电脑病毒和垃圾邮件的泛滥为虚拟世界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 科技的进步就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年里,航天航空、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能源技术四大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中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梦想,科学家成功研发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芯片,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取得重大突破。 2004年,人类又将取得哪些新的科技成果,哪些难题有望得以解决?本报特邀科技领域专家,在回顾一年来大事的同时,展望科技界前景。 “机遇”号探矿,“勇气”号找水,“猎兔犬”寻找生命痕迹 明年,揭开更多火星秘密(科技年终评点之航天航空篇) 庞之浩 2003年是人类飞行100周年。百年来,冲破地心引力的束缚,向遥远的太空探索既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也是充满危险的征程。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途中解体,7名宇航员蒙难,给世界航天业投下了厚重的阴影。8月22日,巴西VLS型运载火箭在发射前的最后检修测试过程中爆炸,20多人付出了生命,2 颗科研卫星被毁,发射平台倒塌。11月29日,日本H2A运载火箭起飞后出现故障,地面控制中心被迫发出自毁指令,价值数亿美元的运载火箭及两颗侦察卫星在数分钟内香销玉殒。 中国成功发射“一船六星” 灾难和失败无法阻止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就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第二天,俄罗斯“进步M—47”飞船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并在两天后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4月26日,俄罗斯“联盟TMA—2”载人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完成了“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8日,“联盟TMA—3”载人飞船又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第八长期考察组的两名成员和一名短期考察员。 今年,日本和巴西都试验了自己的运载火箭。韩国建设了独立的航天发射基地。印度、尼日利亚等也借助别国的火箭把自己的卫星送入轨道。日本、印度等国都在为研制新型载人航天器作技术准备,甚至计划探测月球和火星。“哥伦比亚”号的意外失事,使美国加快了研制轨道空天飞机的进度。在经历了20多年的研发和多次推迟之后,价值7亿美元的美国空间红外望远镜也在8月25日由火箭带入太空,它发回的观测结果将为了解宇宙中生命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今年对于中国航空航天业来说更是标志性的一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21小时23分之后返回地面,在世界航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新篇章。12月30日,中国又把“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成为中国发射卫星最多的一年,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向世人表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火星探索成为热点 2003年,火星到地球的距离是近6万年来最近的,火星探测在这一年里成为航天领域的热点。 目前,美国“火星环球勘测者”号和“奥德赛”号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6月2日,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该探测器由1个方形轨道器和1个名叫“猎兔犬”2号的着陆器组成,拉开了新一轮火星探测的热潮。6月10日,载有美国“勇气”号火星车的飞行器发射升空。7月7日,“机遇”号火星车又成功升空。美国宇航局助理局长韦勒说,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对另外一颗行星发起的最密集的探测行动。 按原定计划,“猎兔犬”2号应于12月25日进入火星大气层,并借助降落伞和气囊垫的缓冲降落于火星表面,它的使命是寻找 火星上生命的痕迹。预计“勇气”号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1月3日晚到达火星表面,而“机遇”号也会在明年初到达。“机遇”号着陆后将对火星矿物质进行勘察,以证实火星形成早期曾存有高温热水的设想;“勇气”号则用于对火星水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 人类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火星素有“航天器坟场”之称。40多年来各国筹划了30多次火星探测,20多次以失败告终。12月9日,日本宣布,由于主发动机停止工作,“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无法进入预定轨道,探索火星的使命就此终结。而欧洲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猎兔犬”2号在登陆后一直保持沉默,科学家29日说,这个全球关注的探测器有可能落入火星火山口。很多科学家仍存一线希望,欧洲航天局一位负责人称:“在这场游戏中我们尚未打完手中所有的牌。我们希望,淘气的小猎免犬能够对妈妈的呼唤作出回应。” 到目前为止,在所有被探索和研究的星球中,火星是最适合人类移居的地方。明年,探测器将为人类揭开更多火星的秘密。 (作者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芯片尺寸越来越小通信网络更新换代 信息技术产业将飞速发展(科技年终评点之信息技术篇) 沙踪 2003年,信息技术产业获得巨大发展。在这一年里,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已经从130纳米进一步缩小到90纳米,65纳米的芯片也即将面世;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芯片成为新亮点,日本和美国开发出化验肝功能和修补大脑内海马部位的芯片,为患者带来福音;通信领域,第三代移动通信已进入应用阶段,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在开发;我国继美国、日本之后,迈入能够生产10万亿次以上巨型计算机的国家行列。在今后几年,信息产业和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微电子技术:冲破摩尔定律 1965年,戈登·摩尔根据经验预言,硅晶元每平方英寸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2个月将增加一倍。这一预言被称为“摩尔定律”。多年来,微电子基本上按照“摩尔定律”发展。 未来,集成电路继续向“芯片尺寸更小、晶元尺寸更大、功耗更低”的方向发展,12英寸晶元和90纳米芯片将投入批量生产。硅材料的物理极限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限制:芯片的特征尺寸已经远远小于光波的波长,光刻技术已经不能使用;一块芯片上集成愈来愈多的晶体管,散热也成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导线愈来愈小,已不能足够快地传输信号。科学家正在积极寻找新的替代材料和替代技术,推动芯片向更高水平发展。预计摩尔定律还将继续一段时间,但是也许已经到了不再按它发展的时候。 网格技术:整合分散资源 网格技术进一步完善,将充分整合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资源,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及时天气预报、地球环境模拟等过去由于运算能力所限而无法解决的难题将迎刃而解。在电子商务、教育、娱乐等领域,网格技术也有广泛的用途。 数字化将最复杂的事物和图像简化为二值码,任何事物只要具有两种可以控制的状态存在,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信息的储存器和运算器。新近国际上发展迅速的传感器网络技术,就是利用许多结构简单,
具有信号感知、通信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组成网络,达到测量、跟踪的目的。 消费电子:家电功能更多 今年,电脑病毒和垃圾邮件的泛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未来的网络将在速度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大改进。在不远的将来,电视网、通信网、计算机网将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新的网络将更快、更能干、更安全。随着蓝牙技术的普及,近距离(10米左右)的家庭网络成为新的热点。 在近三五年内,随着消费类电子的发展,家电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电视机将具备计算机的大部分功能,上网、购物、打游戏都可以在电视机上进行,电视节目也可由用户自行选择。家用电器将联成家庭网,在办公室、汽车里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已经可以实现。 智能化计算:模拟人脑规则 现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很快,但却不怎么聪明:虽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即将超过每秒100万亿次,但是下棋它还是要输给国际象棋大师;一个3岁的小孩,可以迅速认出他的母亲,计算机识别则不那么容易。 这些说明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的算法存在缺陷,人工神经网络就是要模仿人脑的计算规则,找出一种新的算法,更好地解决图像识别、语言识别等问题。遗传算法、分形几何、智能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门新的智能计算学,它试图发展一些新的算法,更好地模拟人脑的运行机制、社会的发展规律、经济的运行法则。 未来,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肯定会出现使人类的脑力和体力空前解放的机器助手,这些智能计算机的智商或许比不上一名5岁的儿童,但其专业知识却会超过该领域的专家。 (作者为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环球时报》 2003年12月31日 第二十版“猎兔犬”2号登陆火星模拟图
关键词:组织认同;团队认同;社会认同;认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4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限制人才流动的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废止,人员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越来越频繁,组织的人员构成也日益复杂。如何将这些背景各异的员工“捏合”在一起,使他们共同为组织目标努力,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组织认同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避免团队冲突和偏见,从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对现有的组织认同研究做一简单回顾,并指出后续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组织认同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组织认同的概念及维度。早在1950年,学者们就已经注意到了组织认同这一概念,但该领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Ashforth & Mael(1989)认为,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特殊形式,是个体感知到的与组织的一致感或归属感。Rousseau(1998)认为,组织认同是指个体将自身视为组织一部分的心理状态。徐玮伶等(2003)认为,组织认同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通过与组织的联结实现了自我定义。通过对以上几个典型定义的回顾,可以发现,组织认同更多的是站在个体角度审视自身与组织的关系,当个体的价值观、认知模式与组织契合时,员工就会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并由此完成自身的定义与确认。
关于组织认同构念究竟包含几个维度,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Ashforth & Mael(1989)将组织认同视为单维度构念,他们认为组织认同是指个体感知到的与组织的一致感与归属感,应将其当作一个整体。Smidts等(2001)认为组织认同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认知和情感。Karasawa(1991)也将组织认同视为二维度构念,但他所提出的两个维度则是员工对自我身份及同事身份的认同。此外,还有学者识别了组织认同的三维度结构、四维度结构。笔者认为,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切入来研究组织认同较为合适。认知维度反映了个体理性的一面,员工经过仔细的考量,认为组织的目标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加入这个组织也有助于自身目标的实现,由此对组织产生认同;情感维度反映了个体感性的一面,员工对组织产生认同,也可能是因为组织内部气氛融洽和谐,或是感知到了组织的关怀和理解。
(二)组织认同的缘起与理论基础。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经典论断提示我们,与其他生物相比,社会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有生物学方面的依据。在远古时代,与险恶的自然环境相比,人类自身的力量非常微弱。那些愿意融入群体,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保护或支持的个体会有更大的生存概率,这种倾向也会通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成为人天性的一部分。除了上述的演化心理学方面的解释,社会认同理论被认为是组织认同的直接理论基础。Tajfel(1978)认为,所谓社会认同,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属于特定的群体,这种群体成员的身份不仅能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定义,更有可能使他在情感或其他方面获得支持。具体到组织行为领域,当特定的群体被定义为一个组织时,社会认同也就演变为组织认同。
二、组织认同对绩效的作用路径
实践经验及多项研究均表明,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与组织绩效正相关。经过系统的文献梳理,笔者认为组织认同对绩效的作用很可能沿着以下两条路径展开:
(一)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在这条路径上,组织认同发挥的作用较为积极主动。组织总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每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目标,比如获得更多的报酬、闲暇时间,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等等。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往往不一致,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会相互矛盾,由此就产生了经典的委托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设计科学、有效的激励方案,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统一起来。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复杂,设计并监督实施这样的方案变得十分困难。此外,经济学理论在解决委托问题时主要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物质回报是个体的唯一利益诉求,这一假设明显与事实不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组织认同作为一个典型的管理学构念,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员工的组织认同水平较高时,他会将自身视为组织的一分子。此时,组织的荣辱成败就变得与个体休戚相关。员工会发自内心的认为,个人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的失败也就是个人的失败。换言之,高度的组织认同促使员工将组织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与经济学的解决方案相比,管理学的思路更高效,实施成本也更低。
(二)避免组织内部的冲突或矛盾。与上述路径相比,组织认同此时以一种较为被动的方式发挥作用。如前所述,组织认同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将自己归入某个特定的群体,从而获得安全感及归属感。当个体认为自己属于某个群体时,他会对“圈内人”持正面态度,而对“圈外人”抱有戒心。即使在同一个组织内部,由于性别、籍贯、年资、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员工们也很容易分化成若干个亚群体。这些亚群体之间有可能因为刻板印象而产生矛盾,比如女生比男生细心、北方人比南方人豪爽就是常见的刻板印象,也可能因为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冲突很容易对组织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员工的组织认同水平比较高,那么他们很可能会顾全大局,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搁置个人争议,从而避免了矛盾冲突对组织的伤害。
三、组织认同研究仍需关注的问题
(一)组织认同:从自发到自觉。组织认同的二维结构提示我们,员工对组织产生认同,有可能是因为情感因素,也可能是因为认知因素。前者往往比较浅层、表面,对员工的激发作用也很有限,可将其视为一种自发的认同;后者则比较深刻,能够激发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可将其视为一种自觉的认同。员工在加入组织之初,对组织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等往往没有深刻的理解,此时的认同大多为自发性质,如何引导员工的组织认同从自发走向自觉,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就组织认同的内容而言,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高阶的认同,比如认同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而不是对某些具体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认同。对工作细节的认同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组织效率,但长远看来有可能使组织陷入僵化,抑制创新。
(二)组织认同与团队认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企业的科层制组织形式表现出许多弊端,比如反应迟缓、等,团队逐渐成为主流的工作组织形式。团队的规模大小不一,人员构成也比较多样,可以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但团队制的工作模式也并非完美,当团队成员对所在团队的认同超越了对组织的认同时,团队制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此时团队成员会为了自己团队的利益而与其他团队展开竞争,组织的使命、目标则被忽视。类似的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比如胶卷行业的巨头柯达公司很早就获得了有关数码相机的技术专利,但强势的胶卷部门为了避免对自身的冲击,限制了对数码相机业务的投入,最终导致整个公司陷入困境;再比如中国移动的飞信软件,这款软件刚推出时深受客户欢迎,但中国移动为了保住传统通信业务的利润,不愿意大力发展飞信等数据服务,最终导致飞信软件销声匿迹,后推出的微信反而成为行业霸主。组织规模的快速膨胀使得员工对组织的印象越来越淡漠,反而对自己工作的具体部门或团队产生认同。当团队认同超越组织认同,团队利益成为第一优先考虑,认同就很可能导致组织内部的竞争和内耗,从而降低组织绩效。
(三)组织认同的黑暗面。演化心理学认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亲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人的天性。这种渴望融入群体,在群体之中定义自我、获得支持的倾向会驱使员工对所在的组织产生认同。但渴望融入群体、被群体接纳的反面就是害怕被逐出群体、被他人孤立。因此,组织认同也可能是个体被迫的选择,员工为了留在群体内部,不敢或不愿对组织的某些价值观、工作流程等提出异议,而只是违心的表示认同。如果这样的员工很多,那么组织就失去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结语
正如同志所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组织认同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弥合可能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将组织打造成一个高效率的整体。本文简单回顾了已有的研究,归纳总结了组织认同的典型定义及理论基础。组织认同有积极的一面,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已得到了充分关注。但组织认同也有其消极一面,当团队认同超越组织认同,或者员工因为害怕被逐出群体而违心的表示认同时,组织认同很可能会起到负作用,如何消除组织认同的负面影响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Ashforth B E,Mael F.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the organ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