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前的重要教学阶段,而医院实习质量管理对医学生实习情况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创新医院实习质量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实习效果,从而达到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水平的目的。文章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利用Delphi应用软件和SQLServer数据库软件设计三级医院全科实习质量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窗体结构设计及系统量化考核等功能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数据库软件;全科实习质量管理系统;教学管理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医学生进入迈入工作的重要过程[1]。实习质量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在自己岗位工作的沟通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医学生专业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的重要阶段。一直以来,医院全科实习生信息资料管理作为医院科教科管理的重要部分,结合我院全科实习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直接有效的原则,利用Delphi应用软件的SQLServer数据库软件研究制《医院全科实习管理系统》用于存诸与管理实习生各种资料。因其经济,高效,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全科实习生质量管理系统功能

1.1全科实习生基本资料管理部分

(1)存储全科带教老师所在的科室、职称、特长以及照片姓名等资料信息,并提供这些信息的浏览与修改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批量处理,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单独处理[2]。此外,还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便于浏览、查找。(2)存储全科实习生的专业、年级、院校、姓名、照片等资料信息,并提供这些信息的浏览与修改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批量处理,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单独处理,还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便于浏览、查找。例如可以在搜索栏中输入“男”,就能够显示所有男实习生的信息,输入年级,就可以浏览这一年级的所有实习生,便于统计筛选[3]。此外,系统还提供资料信息的打印服务。

1.2考试考核成绩管理部分

只用把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录入到系统中,就能够与带教老师联系,并且能够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例如计算总分、平均分、方差等)。还提供成绩表打印功能。

1.3量化考评(操行评定)管理部分

在系统中设置考核标准,在学生出现违纪或者嘉奖情况时,按照系统界面的显示选择项目,进行相应的扣分或者加分。此外,还能够对考评结果进行浏览、分析,打印考评结果。

1.4全科实习轮转计划管理部分

用户通过填写计划表直接制定年度实习轮转计划,以后自动显示当天每个科室实习生人员分布情况。打印轮转计划表。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同一带教老师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2应用

在全科实习生来到医院以后,将其信息资料录入到系统中,统一对其制定实习计划。在确定实习计划以后,可以在系统中查询所有实习生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将实习生信息打印出来,供点名使用[4]。若实习生发生违纪行为,也可以记录在系统中,有系统根据医院规定对学生进行量化考评。同样,若实习生表现突出,也可以根据相关制度对学生进行加分奖励。这些量化成绩都是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完成实习工作离院以后,系统自动删除所有实习生的个人信息。录入,带教老师工作水平、专业水平评估数据收集是通过季度考核、每周科室主任评价、集体评议进行收集。重点科室评估收集科室的数据,带教老师对带教对象的熟悉度,是每周检查时必须提问带教老师的问题。全科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反馈意见评分。

3总结

提高实习效果,培养医院需求的高质量医学生,是实习教学的核心。而医院实习质量管理,能够对医学生实习的质量以及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文章基于现代医院实习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利用Delphi应用软件和SQLServer数据库软件设计三级医院全科实习质量管理系统,以实现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提升。医学生从课堂学习进入医院实习后,医院为了能够让医学生更好的进入实习生活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实习培训,让以学生在实习前了解到各自工作质量对患者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如何利用医院资源、设备以及技术等,让医学生能够对工作职责以及范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医学生提供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医院的各项规定规范。在经过比较全面的实习培训后,让医学生能够更加快速适应实习生活[5]。医院需要对实习生进行统一管理,并确定相关负责人,带领医学生进行各科室的实习工作,并对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考勤以及失误做出客观的评价,每周进行一次工作考核与查勤,认真指导医学生进行实习日记的书写,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医学生遵守各项职业操作和规范;定期向学校以及实习管理部门汇报医学生的实现情况,而实习质量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医学生进行一次大查,对实习生的工作情况、专业水平、操作能力、遵守规范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保障医学生的实习质量。医院需要针对实习生的表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实现计划以及标准,让实习生熟悉各科室的理论、操作,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实习教学目标,实现实习生实习质量的提升。通过近些年来医院实习管理的不断创新,医院通过实习质量管理系统对实习生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的专业水平[6]。经过对该系统不断改和功能扩展,目前这套系统管理能日趋完善,在医院全科实习生信息资料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效果好:系统设计合理,对带教老师针对学员个人能力和科室环境结合评估,从中获得带教质量的综合水平;同时带教老师对带教对象的熟悉度评估,使老师带教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此系统的界面设计简单,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由于系统中包含学生的院校、简历、姓名、编号等信息,还有学生实习期间的量化考评情况,有利于实现对实习生的管理;系统成本较低,且与office等办公室常用软件的兼容性好,便于信息输出格式的转换;系统内存储空间大(达到4G),能够实现对其中信息的连接扩展与备份储存,完全能够满足学校的使用需求;用基于SQLServer的管理系统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都可开发使用,成本低效果好,还能够实现升级;能够与网络连接,作为医院的后台数据库,提供实习生信息、成绩在线查询服务。

作者:吴锋 林红妤 赵红莲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科教科

参考文献

[1]黄金银,程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与临床学习环境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6(1):15-18.

[2]周虹.加强医院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3,8(44):381-382.

[3]张羽镝,孙会春,臧兆萍,等.提高急诊内科实习带教质量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4,33(14):289-290.

[4]忻耀群,屈江宁.实习医院实习带教情况调查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1):75,80.

第2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学八年制;临床教学;标准化病人;OSCE考站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缩短医学教育时间,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尖端人才。如何切实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也是检验临床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指标[1]。临床实习是临床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对实习医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切实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对近年来的八年制宗濂班临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改进及优化临床实习的经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现状

医学八年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师,使其成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优秀接班人。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医学院校实行“2+2+4”课程模式,即2年普通基础教学,2年医学基础教学,4年临床专业教学。目前八年制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规范性及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

2八年制医学生规范化实践教学的实施

八年制医学生自身素质较高,自信心强,思维活跃,理解及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我教研室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PBL教学和标准化病人等,进一步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并通过OSCE考站进行效果评价。

2.1翻转课堂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由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3]。八年制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既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也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充分理解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在查房时与教师探讨交流。传统课堂强调的是“教”,而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教”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则是学生主动,教师辅助。将翻转课堂融入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2PBL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以病例为中心,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探索式课堂教学模式可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4]。带教教师围绕病例特点及重点内容备好课,以教学大纲为重点,辅以新进展、新技术,书写教学查房教案,并制作PPT课件。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带教教师通过梳理疾病的基础知识,讲解疾病的诊断及相关的鉴别诊断,逐渐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3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SP指通过对病人或正常人标准化、系统化培训,使他们能够准确表现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从而可用于临床教学与考核工作[5]。在教学查房过程中,SP可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临床信息,有利于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4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进一步评价临床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6]。OSCE是一种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评估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将我校2010级及2011级八年制宗濂班(各29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10级采用传统带教法,2011级采用创新教学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OSCE考站共包括5个部分:病史询问、神经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病例分析和答辩。结果显示,实验组以上5个部分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第3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胜任力; 口腔医学生;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1.026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了中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手段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 胜任力概述

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

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该行业的胜任能力[2]。

2 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便培养出术业有专攻且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易被挖掘与感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种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依靠创新性人才。

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 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

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

3.3 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民

众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 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

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

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同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

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学习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

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 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

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

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华西口腔医学院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 结束语

对于中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

gence” [J]. Am Psychol, 1973, 28(1):1-14.

[2] 胡颍, 徐刚. 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 中国集体经济,

2007(3):179.

Hu Ying, Xu Gang. Competence-based ability cultivation for col-

lege student[J].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2007(3):179.

[3] 贝. 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 30(5):98-101.

Chu Bei. An enlightenment of competence to talent training in col-

leges[J]. J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 Edition, 2008, 30(5):98-

101.

[4] 郭朝晖, 曹欢. 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 合作经

济与科技, 2011(412):102-103.

Guo Chaohui, Cao Hua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llege talents with

competence as the focus[J]. CO-Operative Economy Science, 2011

(412):102-103.

[5] 徐龙.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694.

Xu Long. A probe into th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m-

munity general practioners[J]. Applied J General Practice, 2006,

4(6):694.

[6] 于双成, 金祥雷, 于雅琴. 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三次浪潮的文化背

景及本质特征[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32(12):

11-14.

Yu Shuangcheng, Jin Xianglei, Yu Yaqin. Analyz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me-

dical education reforms in USA[J]. Medicine Philosophy: Huma-

nistic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2011, 32(12):11-14.

[7] 郝福良, 张旭东, 董玉英, 等. 加强医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口腔

医师[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6):821-822.

Hao Fuliang, Zhang Xudong, Dong Yuying, et al. Enhancing me-

第4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内科实习时间为12周,需在4个三级亚科的不同病房中进行轮转,更换至少4名以上指导教师。这种轮转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内科不同亚科的相关疾病,但同时也带来了指导教师更换频繁的问题,由此导致师生之间难以充分沟通达到深入了解;而不同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方式,深入了解的缺乏使指导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这时的学习就更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学效果容易受到影响。由于参与教学的教师人数众多,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就难免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少数教师责任感和教学意识不强,使教学效果相差较大。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下,1名主治医师需要同时管理5~8名学生,加上繁重的临床工作,就造成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可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同时也更难以对学生的科研、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关心和指导。

2在八年制医学生内科实习中实施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2.1实习生导师的选择

内科实习阶段导师全部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教研室,要求至少具备主治医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医德高尚、医疗作风严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热爱教学工作,同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导师选聘以个人申请和专科推荐相结合,择优录用,最终经医院教育处审核批准。

2.2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习生导师制由教学院长直接牵头负责、内科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导师进行统一培训,明确教学计划、导师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使导师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导师和学生分别进行总结,评比教学效果。每名实习生导师在每个实习轮次负责指导1名实习医师;而每名学生在内科实习阶段始终由一名导师进行指导。学生每周书写大病历1份,由导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修改。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导师与学生每周至少见面2小时,由导师带学生在床边诊查患者、分析病情。导师着重对学生的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学习方法、科研能力和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辅导,尤其注重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实施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导师制的意义

与本科生不同,八年制医学生有专门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其科研工作。虽然导师制的核心内容都是“因材施教”、“个体化”教学,但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施行的导师制与其在研究生阶段所施行的导师制存在明显不同,实习生导师制并不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目标。八年制医学生的实习生导师制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导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在导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中到达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实习生导师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医疗作风;(2)对刚进入内科实习阶段的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重点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如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基本临床操作等;(4)训练学生规范的临床思维方式,做好从书本到临床、从学生到医生的思维模式转换;(5)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技巧;(6)使学生初步接触科研,培训其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7)可为学生今后选择专业方向提供一定的建议;(8)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不良心理状况及时予以疏导。与传统的八年制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模式相比,导师制具有明显的优势。与传统实习方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实施实习生导师制后,学生虽然仍分散在各个不同临床科室、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实习,但导师可与不同科室带教老师互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全程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并对每名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周固定时间的师生接触,使导师能够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式的个体化指导,这种方式尤其有利于强化对学生临床基本功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相比起八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实习生导师与学生年龄上的差距较小且交流时间较多,因此能够更顺畅地沟通、交流,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实习生导师更容易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加以干预。对导师而言,固定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导师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并能够激励导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对学生而言,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带来的是更强学习主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导师制源于国外的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2-3],但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中的实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未成熟。实习生导师的临床和教学能力如何、教学态度和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师生之间是否能够真正有效沟通、如何对导师进行奖优罚劣等问题都会明显影响实习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实行导师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充分重视下制定合理完备的导师选拔、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从而使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个体化”教学的有益作用。

5总结

第5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1医学生职业认同特点和有关因素分析

1.1医学生职业认同特点 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特点受到专业的影响,总体看来,中医专业的学生对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承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情感维度的调查中,得分情况由低到高的次序分别为口腔、针灸、临床和中医,得分情况依次为3.46、3.53、3.60和3.74;在职业承诺的维度上面得分由低到高的次序依次为口腔、针灸、临床和中医,以上四个专业的得分情况依次为3.40、3.44、3.49和3.67;在职业价值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得分情况的由低至高排序依次为临床、口腔、针灸和中医,以上四个专业的得分情况由低至高分别为3.60、3.60、3.70和3.85。由此可见,中医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的三项调查中的得分均呈现出显著优势。有关人员对不同学历的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结果仍然呈现出显著差异性,结果显示,在职业认知维度方面,博士生的得分最高,由此可见医学博士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该专业;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承诺和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及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调查显示,本科生的得分最高。由此可见,医学生的学历高低与职业承诺的水平呈现相反作用,该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学制的增长愈加增强了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造成职业忠诚度降低的状况。

1.2医学生职业认同相关因素分析 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男女医学生在其职业的未来期望中体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男性职业的得分为3.75,女性职业的行业得分为3.57;职业期望维度的调查中显示,男生得分为3.73,女生得分为3.57,男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对医学生的职业情感有显著影响,有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的医学生职业情感得分为3.62,非独生子女的得分为3.48,独生子女的职业情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同时医学生是否为学生干部对其职业认同感具有影响,学生干部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2]。

2医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观体验

2.1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内容 医学生对于职业认同的内容主要包含对从医环境的认识和期待、对医生职业特性的认识、学医过程感想、对当前心态的描述、对未来的期待几方面。诸多医学生在其医疗环境的描述中体现出对未来从医环境的重视和期待,同时希望能够改善当前的医患关系。诸多医学生在职业特性认知的调查中表达个人的观点,例如,医学专业的选择,是一种社会责任的选择,诸多医学生将医生的职业特性理解为奉献和责任。部分同学认为医生职业不具有优势。诸多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医过程的总结通常为苦和累。部分学生在学医角度表达了对过程的感悟:医生的职业特性要求我们需具备耐心和坚持的毅力,体现出对于医学的正能量认识[3]。部分学生表达出学医的后悔心态,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学医表现出积极的应对态度。

2.2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的障碍

2.2.1"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政策 通常国外发生医疗事故的理赔由保险公司来承担,医生不会由于医疗事故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在该方面的政策要求医疗事故发生之后,医生证明自己无错的方式仅有两种,即患者证明或者自己证明。我国有关"患者为中心"的法律法规造成医生无形中形成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由此便会产生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的状况,由此不断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对诸多医学生形成误导。

2.2.2医疗人事制度充满挑战 医学生的学习过于苦累且学生课程繁杂、考试较多,毕业从业之后仍然面临诸多专业考试。当前我国上海市试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政策,将医疗人事的发展不断推进,该种情况造成医生三年基地医院培养后进行二次择业的选择,打破了医学生毕业后待在固定医院的模式,医生面临三年住院培养后的二次择业[4]。诸多医学生认为医学专业的压力过大,职业的未知性较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3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

3.1营造和谐环境 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需要从五方面进行加强,即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力度,争取将我国的医生和教师待遇平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保障医生的利益,任何改革均需照顾医患双方的利益,由此来提高医疗水平;媒体应当在医患沟通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公众需加强对医生的理解、医院需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3.2积极进行医学教育 医学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具备正面的职业认同感,由此各大医院需要在招生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医科院校的学生。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目标教育。同时高校需要改革课程,使医学生能够提早临床实习。

第6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临床技能

[作者简介]王朝辉(1971- ),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神经病学;刘岩峰(1978- ),男,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医学部实验实习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颅脑损伤;温春阳(1962- ),男,北华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部部长,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培训模式改革。(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61-01

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正逐步深入推进。《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件)的实施,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关于培养卓越医生目标的论述,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医学理论教育缺乏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单一且分散,阻碍了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的培养。特别是临床医学作为一门针对性强、实践难度大的学科,对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临床医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教学平台的建设,才能保证医学生具备合格的临床操作技能,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一、目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与医疗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1.教学模式不合理。现行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主要由外科学总论、实验诊断学等课程组成。根据教学计划,各临床专科技能教学分散在医学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各系统疾病理论知识不能和相应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并且医学生由于不能在早期学习阶段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校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等进入到课间实习和临床实习阶段,鉴于各教学医院医疗条件和教学水平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完成既定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造成其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缺失。

2.临床实践资源相对不足。目前,多数教学医院存在着指导医生教师不足、医院床位数不够、病人配合教学意愿低、医疗风险增加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单纯依靠医院见习和实习带教的传统临床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学需求,学生实际操作和接触患者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风险和责任,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在降低,相当一部分临床实践教学浮于形式和过程。

3.临床技能操作及考核形式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和考核标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完全凭借个人习惯和经验,导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严格、规范。另外,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以及考研、就业的冲击,许多教师和学生对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操作不严谨,考核走形式。同时,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缺乏严格和规范的管理,易受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组织纪律涣散,很难达到考核和技能培养的目标。

二、加快推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进行课程体系优化重组,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根据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我校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非常注重技能培训。集中表现在:对外科学总论、诊断学等课程减少理论讲授,增加实践操作训练;按照外科学、内科学等专科临床操作内容,修订实验课程大纲,随课程进度阶段性培训实验项目;按照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的规模和标准,参考国内外实践教学中心的成功经验,做到了教学内容规范化,操作标准国际化,并购置了大量新型数字化模拟教学模型,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合理布局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实效,有机调整,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实训、考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按照懂临床、实践强、素质高、擅沟通、重人文的思路,建立相互衔接的模块式教学,并将各教学模块分为基础教学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注重职业品德培养,设立多站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综合运用标准评价方式,形成了“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协调地发展,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地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在实践中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开设临床技能课程,与临床理论紧密衔接;拓展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模拟教学,建立手术室、病房等仿真医疗环境,应用数字化模块及教学模型,整合各专科的实践操作内容,进行模拟训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通过实际病例视频讲解操作流程,将理论知识直观融入实践操作中,为下一步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人际沟通,构建医学生职业品德素质培养模式。据调查,80%以上的医疗纠纷案例中,事发原因均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为此,我校开设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在加强医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法律法规意识、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学生反映良好,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临床技能考核中应使用标准化题库,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我校为例,由于以往技能考核内容较为单一、主观性较强等因素,我校尝试将客观结构临床技能考试(OSCE)引入学期末的操作考核。学生进站考核,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第二站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第三站辅助检查,分为心脏听诊、胸部听诊、心电图和X线片阅读四部分。通过对现行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学时的调整,围绕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行考、教分离,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适当在部分临床学科引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以临床病例为主导,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全过程实践讲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临床课程的同时,回顾前期基础课程,使学生充分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创建临床技能多重强化培训与考核系统,进而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

4.加强临床技能平台建设,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进一步加大实践技能中心开放力度,规范实验室开放程序和提高实验室开放服务的水平,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搭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平台,走临床技能教学与优势临床学科结合发展的道路;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多点融合,开展临床技术创新性设计,实验由指导教师设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验项目中的科研思维,引入动物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实践总结

临床医学专业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操作和实训,保证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医疗环境,培养医学生独立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进而促进临床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卉,金延安,张文,等.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和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及其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5).

[2]孟卫东,杜庆锋,谭剑,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实践的总结[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3]史京萍,黄华兴,沈历宗,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基础外科学课程考试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于春燕,王云东,董志恒,等.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体系构建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5]余结根,刘文艳,王丽,等.我校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2009,12(6).

第7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1.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1.1 人文素质教育

在培养医学人才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导向是职业情感。从职业道德入手,构建具有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发展等教育内容的教育体系。对理论教学加以深化,适当增加实践学时,持续五年不间断的学习,达到实践教学和日常活动、医学职业道德和学生实际表现的有效结合。比如高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提高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珍惜大学学习生活,提升新境界”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与道德,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从能力、知识和修养方面强化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之间的融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 培?B专业素质

在培养一些医学学生的专业素质时,其导向是执业能力。为了更好地融合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让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与实践技能,以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依托,建立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自然科学、科学方法、培养实践技能与毕业实习等课程群。重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系统化整合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形成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模块。构建将培养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实习方式结合选修和必修,必修课大概是44周。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慢病随访、免费体检、预防体检、预防接种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在社区实习服务两周。学生还能依据个人兴趣、就业方向进行六周的临床选修实习,培养学生个性。借助计算机交互模型、训练局部功能的模型、模拟人等设备,结合模拟仿真、实际操作和临床标准示范,以综合技能、专科技能和基本技能等内容,通过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实施OSCA考核,鼓励学生做科研助理,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对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临川思维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化培养[1]。

1.3 培养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的培养导向是社会适应,为了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且尊重生命的医生,应该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学、生命教育、体育和军事等丰富内容的课程。另外,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心理健康辅导、训练和讲座等,培养出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良好的医学生。

2.“三导向”模式下培养医学人才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培养医学人才科学思维能力中,一个重要能力就是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在复杂情境中,个体可以灵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选择、辨别和架设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反思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取舍与合理判断的高级思维形式和方法。对国家来说,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非常重要。为了有效培养批判性思维,要有效防范几个思维定势:经验性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性思维、习惯性思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具有心理定势[2]。心理定势在体现和反映到思维水平上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主要指过往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会让大脑处于自我准备的状态中,从而对准备要观察和处理的问题产生趋向性与倾向性。(1)习惯定势。若一定时间对相似或同类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思维就会构成定型框架,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套入思维框架来解决。(2)权威定势。虽然权威言论是行业风向标,不过也不能一味遵从,而应该用辩证态度看待权威科研理论和研究成果。比如维萨里和哈维敢于质疑西方的医圣盖伦,在解剖学领域有了重大发现。(3)从众定势。虽然从众思维定势是出于善意来保护人,以免个体被攻击和孤立,更好地和众人融合,但是也容易人在不知不觉中盲目从众。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假如盲目从众,在科研中就无法创新,对临床医学发展不利。(4)经验思维定势。在长时间生产实践中,经过探索,归纳和总结出经验,能够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不过,经验是实践中初步概括和总结出的表观认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经验思维对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般难题有利,对创新思维不利。

第8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1.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医学伦理学学科组织建设和教育目标达不到临床实践要求

受医疗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医学伦理学在我国才开始被重视,但其教育教学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要求,明晰的学科定位和评价体系没有形成,课程内容也与临床实践脱离严重。有调查显示,81家高等医药院校中,15家高校设置有3个?5个人文医学教研室;48家高校只设置有1个2个人文医学教研室,还有18家医药院校没有设置人文医学教研室,教学组织设置不健全。课程基本上由公共教学部来承担,其主要任务和目标也被定为提升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这种模糊的学科定位和教育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学生不明确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精髓,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临床实践的需求,使得医学伦理学教育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1.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理想

医学院校的人文底蕴和综合性大学相比还很薄弱,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学历背景比较单一,既有伦理学专业背景,又有医学专业背景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匮乏,参加过相关培训的较少。课程往往由公共教学部或社会科学部的教师担任,教师的专业领域不是医学,对医学发展前沿和医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以把握,因此难免陷人空泛、枯燥的教学模式。

1.3课程建设不规范,未充分结合临床实践

作为核心人文医学课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比较规范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有调査显示,不是所有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伦理学列为专业必修课,开课率和课时量距离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在33家接受调查的综合性大学中,医学伦理学平均学时只有27学时,部分高校在20学时以下,个别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距离理想目标太远,还不到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医学伦理学学时总数的1/5。要系统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原则及范畴、医患关系、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临床科研、医疗新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比较紧张,教师只能参照教材予以泛泛讲解,无法充分结合临床实践及医疗热点,更谈不上提供实践机会。

1.4忽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伦理学教学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伦理学“贯穿在医学教育整个阶段、有一定间隔并反复进行”。在基础课学习阶段、临床实习前期、临床实习中都融人了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医学伦理学知识和临床技巧,大大提高了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实际性,教育效果良好。我国的医学伦理学基本安排在第5学期?第6学期,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在其他临床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中,较少涉及伦理学的内容,甚至某些技术应用中十分尖锐的伦理问题也未有任何涉及。”学生没有接触到临床实践就学习医学伦理学犹如纸上谈兵,味同嚼蜡,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2.加强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的探索

医学院校必须将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社会实践各方面结合起来,完善医学生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性教育模式,才能丰富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育内涵。

2.1明确学科定位和教育目标,提高学生临床伦理素养

“医学伦理学是人文医学教学的主轴,它贯穿于医学实践各方面的始终,医学的宗旨和医疗职业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无不是医学伦理理念的凝化,医学伦理也是医生的必备品质。”所以应明确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地位,这是医学伦理学的恰当学科定位。应厘清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用医学伦理学的方法去解决、分析、评价临床中的问题,这也是其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内容:理解并践行“医乃仁术”的医学精髓;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解决医学伦理及法律、社会问题;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用伦理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重视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着力打造一支既有伦理学专业背景,又有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和培训,以提高专业素养。可以聘请德才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教师以及社会知名学者作为外聘教师,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元化,打破原有的僵化、单调的教学模式。聘请附属医院遴选相对稳定的、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临床医师作为兼职教师队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临床伦理价值决策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扩大教学内容的外延,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医学伦理学基本原理和规范,医生职业道德和从业要求、临床伦理原则、沟通技能;在此基础上增加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伦理问题、医疗实践中的实际伦理问题,如器官伦理、生殖遗传伦理、死亡伦理、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除了基本理论内容外,中国传统医德文化、国外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医院管理伦理学等外围教学内容可以供学生选修或作为教学参考。具体方法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加人现代医学大家和古代名医的生平纪事和学习、求学经历,或者以影片、纪录片形式播放相关视频,组织讨论、情景模拟等,在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学生受到传统医德和职业操守、大家风范的影响,比单纯灌输效果要好。在解剖课程上,形成对尸体捐献者默哀的教学惯例,提倡对生命致以尊重和逝者致以哀思。

在教学方法上,在完善已开展的“案例讨论”、“共同参与式教学”、“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以小组为中心的教学和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等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是国外目前经常采用的,但不宜照搬,而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选择地借鉴。着重使用案例教学手段,结合正反案例,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崇尚科学、谦虚博爱的职业精神,反对缺乏仁爱、唯利是图、麻木不仁的医德沦丧的行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对前沿的医学伦理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和研究,这样全方位、全覆盖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使学生“人耳、人脑、人心'

在教学设计上,贯彻伦理情境引人,主要选择具有医学伦理意义的临床情景素材进行教学: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摒弃原有的按教科书讲解理论知识的形式,而要创设具体的医疗情境,把握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引入、分析和回归过程,将医疗情境和教师的分析总结相结合;二是引入临床具体医疗病例,培养学生职业伦理素质;三是恰当把握情境教学的“度”,在引人临床情境时,如何使学生面对真实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对其揭示和分析的度的把握,既不给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又能促进学生尽早体验真实医疗情况,逐步适应医疗环境,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精神的崇敬。

2.4拓展学习阶段和评价形式,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理论学习阶段和临床阶段的重要衔接环节,通过亲身的诊疗和耐心的沟通,逐步适应医疗环境,体会医学真谛,培养沟通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临床医学伦理通过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和培训,将医学伦理学的价值理论转化为临床伦理规范,对临床实践发挥导向作用和对不道德的医疗进行警示与惩戒,其目的是确保和增进疗效,提高治愈率,以圆满完成救治患者的使命。”

和理论学习的阶段不同,临床实习阶段医学伦理学学习有以下特点:教学场所由单一的课堂转为鲜活生动的医院各科室,教材由传统的课本和幻灯片转为患者和病例,教学方式由教师单纯讲授转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接触患者和病例,在实际诊疗中进行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提出的对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只有在临床阶段才能得到真正的践行和检验。我国学者提出:临床教学别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将医学伦理学的自主、知情同意、不伤害、最优化等原则贯穿于临床各科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伦理抉择。

笔者建议,学校和医院科教部门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临床实习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作为实习阶段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要求和大纲。二是丰富和拓展医学伦理实习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医院制度与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解决医学伦理相关的法律、社会、医患关系问题;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临床伦理思维决策与价值判断能力。三是结合实习生实习中的科室轮转具体情况,要求学生结合各科室的特点,深人了解并领会涉及的不同伦理思想和要求,并完成医学伦理体验每日小结和出科总结。要求学生了解临床问诊、检体、应用辅助检査和药物、手术治疗等过程中的伦理问题,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完成临床诊治病例伦理总结。四是临床实习中的医学伦理师资问题。临床带教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可以由临床带教教师和医学伦理学科教师共同组成,基于医疗情境共同制定伦理实习计划。其中临床带教教师负责选择教学案例,并规定实习生完成伦理体验总结。医学伦理学教师分出一部分教学课时进科,结合理论指导实习生的临床实践,并完成实习生伦理实习作业的评阅。

重视并加强临床实习的管理与监督,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临床实习的管理和约束。主要方式有:以学生的自我改进完善为目的,注重学生学习经历的评价;通过实习考核手册、床边考核、网上自测等,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及时反馈不足,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5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在医疗实践中检验医学伦理学教育成果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和医疗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只有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发展现实和科技发展现状,才能利用伦理学知识更好地指导医疗实践。传统医学伦理学的主要核心内涵是医德修养,是经过历代社会的医学实践逐渐沉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中国医学独特思想的传统社会医者的职业道德。由此可见,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基础也是医疗实践。除了医德修养外,当代医学伦理学更涉及到医患关系、医疗科技、生命科学、卫生保健、人类生态等更为广泛的领域。所以,医学伦理学教学应追求知识活化率最大化,加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对实践的应用和指导,强化对医学生伦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指导并感化学生始终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己任,本着“医者父母心”的职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积极送医送药;关爱弱势群体,竭力助残助幼;进行医疗常识普及,提升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社会调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知识奉献社会的同时深刻理解医学伦理的人文内涵,提高其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

第9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学生;实习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50-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1,2]。为保证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开展实习前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笔者将近几年来我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教育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实习前教育的必要性

1.实习前教育是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医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生活环境由学校变为医院,学习环境由课堂变为病房,学习对象由书本变为病人,学生既心存向往,又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医院的概况和规章制度。

2.实习前教育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医疗过程中碰到的纠纷越来越多,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3,4]。然而,实习生临床经验不足、对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更加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3.实习前教育是正确处理实习与就业、专升本考试关系的需要。就业与专升本考试是目前影响专科生临床实习的两个最主要因素。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的医学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此外,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历,不少学生参加了专升本考试。而目前就业招聘时间和专升本考试时间都在临床实习的中后期,找工作、复习迎考占用了大量的实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

4.实习前教育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需要。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半年就完成了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实习前学生对以往所学的基本技能生疏,到了医院后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实习前技能培训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有效保证。

二、实习前教育的内容

1.专业思想教育。首先强调临床实习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要性,明确实习的作用、目的和要求。学习实习计划和实纲,教育学生在实习中要做到“三心”与“六勤”。“三心”,一是虚心: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向老师求教,这样才能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二是细心:医疗操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三是要热心:待人要热心,与医院带教老师、患者和睦相处,便于开展实习。“六勤”,即眼勤、耳勤、脑勤、口勤、手勤、腿勤。实习期间学生要多看、多听、多思、多问、多动手、多跑腿,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并将老师的解疑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才能丰富临床经验。此外,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书写管理规定》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一些医生及实习生在行医过程中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临床实习的中后期,学生面临就业和专升本考试等压力,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或复习迎考,无心顾及临床实习。因此,在实习前教育中,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和《实习生守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圆满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在实习时通过临床病例来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临床实习对参加专升本考试和就业考试也是大有益处的。在实习中后期,我校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把学生四处求职变为集中有序的求职,客观上保证了学生有效的实习时间。另外,我校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进行考前指导,减少学生自己复习的盲目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临床实习上。

2.强化临床技能培训[5]。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在实习前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临床医生的体验,缩小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培训内容如下:①我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临床实训基地,内有先进的实验模型和仿真教具,如急救复苏模拟人、心肺听诊电子模型、综合模拟人及模拟手术室等。在实训基地,老师利用实验模型先进行示教,然后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老师根据训练情况进行纠错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②收集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病例,制作成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③实习之前进行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6]。第一站是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病史采集是给学生一个简要病史,如“男性,71岁,进行性排尿困难3年,加重2天”。要求学生围绕以上主诉,按住院病历要求将如何询问病人病史的内容写在答卷上。病例分析是给学生一份病史摘要,要求学生完成病历书写,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生育史、月经史、家族史,并做出初步诊断,写出诊断依据。第二站是基本技能操作,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的各项基本技能操作,如胸腔穿刺术,心电图操作,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常用手术器械识别及使用,手术基本操作,伤口换药、拆线,心肺复苏,等等。第三站是体格检查,包括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检查头颈部、锁骨上淋巴结,鼻腔、扁桃体、甲状腺的检查,心、肺、胸廓、腹部的体格检查,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检查,等等。第四站是辅助检查结果的判断。通过多媒体显示x线拍片、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要求学生做出初步判断,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给予学生一个总成绩。对成绩不合格者,需再次强化训练,补考通过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三、实习前教育的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前教育后,立刻进入临床实习。从医院带教老师反馈的信息来看,实习前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实习前教育,(1)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医院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做到有事书面请假,便于医院和学校掌握学生动向,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2)学生注重与实习带教老师、病人的关系,听从老师的指导与安排,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赢得了带教老师的信任,取得了病人的配合,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了实习质量。在3届浙江省大学生医学竞赛中,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共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第三届大学生医学竞赛的临床技能考核环节,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2支参赛队伍在全省本、专科学校的3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取得第一和第四名的好成绩;(3)学生能够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树立了医疗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防止各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4)学生临床技能掌握较好,到医院后带教老师比较放手,学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明显增多;(5)提高了临床实习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近三年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4.67%、98.66%、96.26%;(6)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每一批学生到医院实习,医院领导和带教老师都将本届学生与历届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例如从医德医风、行为规范、法律修养到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实习质量,而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

总之,实习前教育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是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赖亚宁,姚巡,卿平,陈锦.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8-11.

[2]高卉,金延安,张文,余英宏,白育庭.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和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及其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2):99-100.

[3]徐敏,赵玮,李淼晶.医学生医患纠纷防患意识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117-1118.

[4]闻国平,吴玲,王福美,蔡荣.加强实习前系列教育,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4):340-342.

[5]戴玉英,郑磊,沈颖.临床实习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