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月末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产费用分配;仿真实训;教学设计
一、成本核算分配方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难点尤以纷繁复杂的各种计算分配方法为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就一直是成本会计教学活动中探讨的重点和难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讲当月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结存的在产品费用,然后将其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概念抽象、计算步骤复杂,加之分配方法多样,往往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该部分知识,教学效果不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采用仿真实训的教学设计方式,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传统的抽象解题方法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掌握核算方法,贴近实际操作,提升会计工作能力。
二、仿真实训设计
(一)实训目标
对照“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要求,以成本会计中难度较大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为单元进行仿真实训设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仿真实训达到的基本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填写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根据成本计算单及相关单据,正确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深化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月末在产品的特点,会选择应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将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正确分配。
(二)实训时间设计
结合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本单元的仿真实训设计为4课时,具体分配情况见表1。
(三)实训内容安排
1.实训资料准备:考虑到实际工作中成本会计的组织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如加工工厂)的相关信息,并由老师介绍实训项目中的企业资料,导入学习情境。
2.对照岗位分工,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综合学生的理论基础,之前确立的每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实训小组,每组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要求,做到定岗定人,职责分工必须明确。仿真实训岗位职责设置见表 2。
表2成本核算仿真实训岗位职责表
序号分配岗位(角色)职责
1仓管员核实入库产品的规格、数量、单价等并正确填写入库单
2车间成本核算员成本核算相关原始资料数据的采集、原始单据的填制
3总部成本会计用不同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填写产品成本计算单,根据成本计算单及相关单据,正确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
4会计主管成本核算工作的宏观组织管理,单据审核、签字、盖章,成本考核与分析
3.任务工作过程实施
(1)在老师介绍项目导入和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后,实训小组各个岗位的学生应该充分明确实训的目标和要求,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知道各自的工作岗位、任务和流程。
(2)老师引入“知识准备”环节: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这四者间的关系可表达为: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3)实训小组分岗位完成工作任务1:用约当产量法完成产品EOA橱柜的成本核算流程。包括:车间成本核算员填制约当产量计算表(分工序),总部成本会计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会计主管审核签章。产品成本计算单如图1所示。
图1产品成本计算单
(4)老师观察学生凭证传递是否规范,根据实训完成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并穿插“知识加油站1”补充一些例外情况的处理要求。
(5)实训小组分岗位完成工作任务2:用定额比例法完成产品HOB橱柜的成本核算流程。包括:仓管员填制入库单,总部成本会计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会计主管审核签章。除入库单外,其他单据课参照任务1中的单据示范。
(6)老师穿插“知识加油站2”补充一些例外情况的处理要求。
(7)当场完成的单据经由会计主管审核后归档保存,实训小组成果展示汇报。按岗位总结汇报完成情况和成果,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8)老师给出思考题,比较不同的分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布置课后作业。
(四)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有效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必须将考核细分为若干要点才能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要点如下:
1.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独立性、纪律性(10%)
2.小组协作性,单据凭证流转正确性。(15%)
2.单据填写准确。包括日期、大小写、据计算有详细过程等方面。(40%)
3.账务处理完成,要素齐全。包括日期、大小写、摘要、科目、签字等方面。(25%)
4.会选择应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将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正确分配。(10%)
三、实训效果分析
经过仿真实训,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操作法,老师与学生互动增强。以其中1个班级为例,全班共36人,分为9个实训小组,按时完成达到7个小组,另2个小组也完成约70%的工作量,总体效果较好。以任务驱动技能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也克服了传统理论教学中表格看不懂、数据公式枯燥带了的弊端。
四、结束语
实践出真知。会计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作为培养实用性会计人才的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真正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成本会计仿真实训,按照实际的业务环境设置岗位流程,增强了实训环境的立体感,使学生仿佛置身现实中的加工企业,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兴趣,在协作完成工作流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意识,在完成能力目标基础上,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作者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王俊生,黄贤明.成本会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0.
首先给学生分配讨论的主题,在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基础上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其次,解决问题方向定调后让学生自己思索方法,同时给予一些启发性的建议;最后,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出同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得出相应的账务处理程序图。本文以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为例,探讨此种教学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成本会计学课程中较难的一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搞清账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加强对基础概念的理解。现以题目来说明逐步结转分步法知识的教学方法。
题目:企业生产甲产品,顺序经过三个生产步骤,第一步骤投入原材料加工成A半成品,第二步骤对A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成B半成品,第三步骤对B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成甲产成品,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顺序结转,如表1、表2所示,其中,各步骤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试计算出各步骤产品成本项目的数据。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
本题围绕产品加工顺序,让学生讨论甲产品生产的流程中各步骤中半成品的成本项目有哪些,然后再确定这些成本项目的金额,直至最后一步核算出产成品和各步骤在产品成本。将这些讨论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各种可能的结转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两种结转的方法,一种是逐步结转,另一种是平行结转。那么在两者之间如何选择?
如果半成品可能对外销售且每月要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随着半成品转移,那么采用逐步结转法。如果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半成品实物向下一步骤转移,它的成本仍留在发生地的成本明细账内,一般采用平行结转。本题中已知条件表明,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顺序结转。故学生讨论的最终落脚点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根据题目要求,或是企业真实情况模拟来设计讨论主题,或者围绕课堂上涉及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本题目讨论后定为逐步结转法后,接下就是如何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它的运用步骤有哪些,会不会还有不同计算方法的选择。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题目中关键点在于每一步骤中得出的半成品的成本金额如何结转。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由于各步骤一般都存在未完工的在产品,这样,为了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还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汇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本题中已知条件表明,步骤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故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时所采用的方法采用约当产量方法分配。将学生讨论后的结果整理如下:
1.第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计算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成本=16800×30/(180+30)=2400(元);在计算在产品加工费用成本时,需要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为约当完工产品产量。然后,再按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加工费用:在产品加工费用成本=390015/(180+15)=300(元),其中在产品约当产量=30×15%=15(件);转出180件A半成品成本计算:原材料成本=16800-2400=14400(元);加工费用成本=3900-300=3600(元)。
2.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计算
原材料(半成品)的约当产量=190+20=210(件);加工费用的约当产量=190+20×50%=200(件);原材料成本=21000×20/(190+20)=2000(元);加工费用成本=6000×10/(190+10)=300(元)。转出B半成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21000-2000=19000(元);加工费用成本=6000-300=5700(元)。
3.第三步骤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原材料(半成品)的约当产量=200+40=240(件);加工费用的约当产量=200+40×50%=220(件);原材料成本=31200×40/(200+40)=5200(元);加工费用成本=2200×20/(200+20)=200(元)。转出甲成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31200-5200=26000(元);加工费用成本=2200-200=2000(元);故第三步骤转出甲产品的制造成本为28000元。
三、图列式教学方法
学生汇总得出上面的解题过程后,就需要总结出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思路。此时可以总结成图表来归纳和概括,运用会计图解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即通过分析与归纳,将会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会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图解进行会计教学,直观形象。本题总结出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过程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这样可以看出,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产成品及其各步骤的半成品。这就为分析和考核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和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提供了资料。同时,还要注意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与其实物的转移完全一致。由于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中包括所耗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从而能全面反映各步骤完工产品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水平,有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当然,这一方法的核算工作也比较复杂,这是该方法的一个弊端。
四、小结
通过对本题目的讲解,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过性做了一次尝试。在授课中,发现多媒体的运用还需要精益求精,需要将成本计算过程与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形象地统一,清晰地显示出各种表格中的数据间关系。与此同时,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应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成本会计学的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学生的实践,以及成绩考核,都要做到符合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方法。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维宾,姚津.《新编会计模拟实习》(工业企业分册、第四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3月
[2] 程明娥.《成本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P216
[3] 乐艳芬.《成本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 ERP; 应收款系统; 忽视
在用友ERP-U8管理系统中,应收款系统属于财务管理中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往来款项。
一、收款单据处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收款单据处理主要是对结算单据(收款单、付款单即红字收款单)进行管理。具体操作时应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一)如何形成预收款
如果预收了一个客户的款项,当时还没有发生销售业务,则可以录入收款单,选择款项类型为预收款,则将该笔款项全部作为预收款。若一笔款项中,既包含了客户支付的应收款,又包含客户提前支付的预收款,则可将此笔业务录入收款单,表体分为两条记录,支付应收款部分款项类型为应收款,支付预收款部分款项类型为预收款。
(二)代付款的形成与处理
如果收到一个单位的一笔款项,但它是为另外一个单位付的款。这时有两种处理方式:将付款单位直接记录为另外一个单位,金额为代付金额(即是正常的收款单)。将付款单位仍然记录为该单位,但通过在表体输入代付客户的功能处理代付款业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可以保留该笔付款业务的原始信息,又可以处理同时代多个单位付款的情况。
二、核销处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核销处理指日常进行的收款核销应收款的工作。系统提供手工核销、自动核销两种方式。举例:12月12日,销售部收到某公司交来转账支票一张,金额78 000元,用以归还前欠货款。这是一笔核销应收款的业务。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一)手工核销
1.手工核销时一次只能显示一个客户的单据记录,且结算单列表根据表体记录明细显示。当结算单有代付处理时,只显示当前所选客户的记录。若需要对代付款进行处理,则需要在过滤条件中输入该代付单位,进行核销。
2.一次只能对一种结算单类型进行核销,即手工核销的情况下需要将收款单和付款单分开核销。
3.手工核销保存时,若结算单列表的本次结算金额合计大于或小于被核销单列表的本次结算金额合计,系统提示用户:结算金额不相等,不能保存。
4.核销的记账日期=处理时注册日期。
5.若发票中同时存在红蓝记录,则核销时先进行单据的内部对冲。
(二)自动核销
1.自动核销可对多个客户进行核销处理,依据核销规则对客户单据进行核销处理。
2.自动核销允许在取消操作中按客户进行分别取消核销处理。
三、转账处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转账处理:在日常处理中,经常会发生以下几种转账处理的情况。应收冲应付:用客户的应收账款冲抵供应商的应付款项。应收冲应收:当一个客户为另一个客户代付款时,发生应收冲应收情况。预收冲应收:处理客户的预收款和该客户应收欠款的转账核销业务。红票对冲:当发生退货时,用红字发票对冲蓝字发票。仅举一例,其他同理。
举例:12月18日,用某公司交来的20 000元订金冲抵其期初应收款项。这是一笔预收冲应收的业务。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第一,每一笔应收款的转账金额不能大于其余额。第二,应收款的转账金额合计应该等于预收款的转账金额合计。第三,在初始设置时,如果将应收科目和预收科目设置为同一科目,将无法通过预收冲应收功能生成凭证。第四,如果是红字预收款和红字应收单进行冲销,要把过滤条件中的“类型”选为“付款单”。第五,如果有一笔预收款也可不冲应收款,待收到此笔货款的剩余款项并进行核销时,再同时使用此笔预收款进行核销。
四、坏账处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坏账处理主要包括坏账计提、坏账发生、坏账收回等。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一)计提坏账准备
系统提供计提坏账的方法。以应收账款百分比法为例。1.初次计提时,首先应在初始设置进行设置。设置内容包括提取比率、坏账准备期初余额。2.应收账款的余额默认值为本会计年度最后一天的所有未结算完的发票和应收单余额之和减去预收款数额。
(二)坏账收回处理
在录入一笔坏账收回的款项时,应该注意不要把该客户其他的收款业务与该笔坏账收回业务录入到同一张收款单中。举例:12月20日,某客户付了一笔货款,同时还付了一笔以前的坏账款项,这时,应录入两张收款单,分别记录收到的货款和收到的坏账款项。另外,坏账收回制单不受系统选项中“方向相反分录是否合并”选项控制。
(三)坏账制单处理
1.制单日期系统默认为当前业务日期。制单日期应大于等于所选单据的最大日期,但小于等于当前系统日期。2.如果同时使用了总账系统,且总账选项要求制单序时,所输入的制单日期应该满足制单日期序时要求:即大于同月同凭证类别的最大日期。
五、取消操作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应收款管理的各个业务处理环节,都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操作失误,为方便修改,系统提供取消操作功能,可将其恢复到操作前的状态。操作步骤:在菜单条上选取〖其他处理〗-〖期末处理〗-〖取消操作〗。取消操作类型包括取消核销、取消坏账处理、取消汇兑损益、取消票据处理、取消并账等几类。取消操作一般受一定条件限制。仅举一例,其他同理。在具体操作时不能取消操作的原因总结如下:如果选择恢复票据处理前状态,第一,如果票据日期在已经结账的月份内,不能被恢复。第二,如果票据在处理后已经制单,应先删除其对应的凭证,再进行恢复。第三,票据转出后所生成的应收单如果已经进行了核销等处理,则不能恢复。第四,票据背书的对象如果是应付账款系统的供应商,且应付账款系统该月份已经结账,则也不能恢复。第五,票据计息和票据结算后,如果又进行了其他处理,例如票据贴现等,则也不能恢复。
六、月末结账处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月末结账:如果确认本月的各项处理已经结束,可以选择执行月末结账功能。当执行了月末结账功能后,该月将不能再进行任何处理。在具体操作时不能进行月末结账的原因总结如下:第一,如果这个月的前一个月没有结账,则本月不能结账。第二,应收款系统与销售系统集成使用,应在销售系统结账后,才能对应收款系统进行结账处理。第三,如果本月的结算单还有未审核的,不能结账。第四,如果当月总账系统已经结账,那么不能执行应收款系统取消结账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造合同; 执行现状; 解决途径
一、建造合同执行意义和有关要求
黄河钻井总公司是一个以钻井工程施工为主,钻前施工、固井作业、套管供井、钻井设备搬迁为辅的综合性专业化公司,在用钻机85台,具有年产值超过45亿元、年钻井1 000口、进尺200万米以上的生产经营能力。市场遍布胜利油区、内蒙、新疆、甘肃等国内市场以及土库曼、沙特、伊朗、墨西哥等海外市场。随着市场和业务量的发展,执行建造合同、规范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显得非常重要。建造合同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集中核算系统上线后,实施一套账核算,为执行建造合同提供了业务支撑和操作平台。笔者认为执行建造合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1.建造合同执行有利于更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体现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要求。
2.建造合同执行可以提高收入确认质量。建造合同执行要求收入的确认必须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甲方的认可才可予以入账;而执行建造合同之前,以业务部门确认的金额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没有得到甲方认可,其风险程度较大,收入确认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
3.建造合同执行迫使我们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需根据项目的概况和项目完工百分比进行确认。这就要求企业从两个方面提高职业判断:一是按时分析复核项目执行情况。当基于建造合同的成本与项目实际成本差异较大时,必须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偏差原因,进而制定相应措施,使项目的收支情况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二是按期进行项目进度的确认。为真实反映项目的期间收支情况,完工进度的确认至关重要,需获取可靠的数据支持(钻机月/钻井进尺)进行完工进度的计算。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造合同执行过程中要求,“工程结算”与“收支确认”实施两条线管理,日常进行单个项目的成本归集和项目结算,月末(年末)按照完工进度及时确认项目收入和支出,反映当期项目毛利。
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当期确认的收入=预计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确认的支出=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费用
当期确认的毛利=当期确认的收入-当期确认的费用
上述公式中的完工进度指累计完工进度。
二、具体业务处理
1.收到甲方单位支付的工程预付款
借:内部存款
贷:预收账款
2.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相关成本
借:钻井作业——XX费用
制造费用——XX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原材料
内部存款等
月末,将“制造费用”分摊到各工程项目中。
借:钻井作业——成本——制造费用——A井
——B井
贷:制造费用——成本费用结转
3.开具发票,收取甲方拨付工程款
借:内部存款
预收账款
贷:钻井物探劳务结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月末确认收入和支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劳务
钻井物探劳务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劳务
5.工程竣工结算完毕,进行工程结转
借:钻井物探劳务结算
贷:钻井物探劳务毛利
钻井作业——成本费用结转
三、建造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执行建造合同过程中边学习,边操作,并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核算方式,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项目总收入和总成本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准确地确认总收入和总成本是核算建造合同的前提,但是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企业面临如下情况严重影响了收入和成本的确认:(1)有的项目发生设计变更,合同总价变动较大;有的项目成本受市价影响较大,难以准确预计项目的总成本。这些问题给公司实施建造合同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2)目前总公司采取的是预算控制下的会计核算,根据全面预算要求,需根据年度预算指标确定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在收入能够按照进度确认的前提下,项目成本的确认环节显得形同虚设。(3)新的建造合同准则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目前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项目收入和成本的确认。
2.月末业务量繁重,月结时间相对滞后。建造合同的标的物一般都具有金额大、时间长的特点,通常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分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但是钻井公司实际作业过程中,单井项目多,施工周期短,月末处理业务量大。同时,每月项目结算的结束时点不确定,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是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晚,导致迟迟不能上线结算,按照目前业务处理流程,月末最后一天下午5点前必须处理完所有业务,然后项目组准时关闭交易平台,因此经常出现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发起确认项目收入的现象,进而影响了整个公司的结账进度。
3.无法确认竣工结算时间。沿袭多年的结算传统造成了成本费用归集不及时,如技术服务费、修理费等,经常在二季度以后才开始进行结算,导致项目不断累积,给建造合同的执行造成很大的困难,无法及时核准具体项目的竣工结算时点,进而不能及时关闭单个项目,为单个项目最终的成本结转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也为存货明细的查询制造了困难。
4.对公司纳税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建造合同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时间和确认金额与现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计税依据不同,不仅造成应纳税额的争议,而且形成纳税时间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增值税的影响上,按照税法规定,增值税额取决于甲乙双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而建造合同准则规定的收入是施工企业按照完工进度确认的收入,不一定取得相关的收入凭证,二者存在时间和金额上的差异,后者按照配比原则应计提的“应交税费”金额,不能反映纳税的现实义务,造成实际工作上的不方便和误解。
四、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在严格遵循会计手册要求的基础上,以单个项目的施工结果可以可靠估计为前提,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1.项目收入和成本确认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1)公司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和报告制度,对项目收入和成本的预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2)充分利用好单井预算信息系统,细化单个项目的收支明细,使项目收支确认金额有据可依;(3)不定期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建造合同执行流程,以此加深对建造合同的理解,同时相互交流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相互促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2.月末业务量繁重,月结时间相对滞后问题。针对钻井行业的特点,一方面与各职能部门配合,及时发起项目信息申请,提前掌握当月与各采油厂的项目结算情况;另一方面在集中核算交易平台采取“结算一口,发起一口,完井未结和正钻井最后一天上午全部发起完毕”的方法,尽量避开业务处理的高峰期,防止出现系统关闭无法发起业务的情况。
3.无法确认竣工结算时间问题。成本费用归集不及时以至不能关闭项目的情况,从以下方面解决:(1)以完工结算井为基础,在单井结算的当月底进行结算井的成本结转,结转前首先核对成本加毛利是否等于钻井物探劳务结算,如不相等,通过毛利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成本结转;(2)对于已结算井以后月份发生的成本费用,费用发生的当月月末通过钻井物探劳务毛利科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以此达到逐步还原毛利的目的;(3)每年年末集中关闭当年项目(跨年项目除外)。
4.影响公司纳税问题。公司存在的增值税时间及金额上的差异,是收入确认与工程结算分开带来的问题。纳税时间性差异会随着项目进度的完成逐渐消失,纳税金额差异应慎重对待,合理筹划。对于建造合同的执行与税务上的差异,应该说公司的主动权很少,只能尽量避免,更多是寻求有关部门的协调,减少会计与税务方面的差异,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五、结束语
建造合同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上下相关业务部门的通力协作,需要业务操作人员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拓展,更需要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建造合同在公司应用的时间较短,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对于公司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与困惑,认真研究,认真对待,为建造合同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总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二、活动时间:2012年3月
三、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也充分展示团总支成员吃苦耐劳,为同学服务的精神,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活动内容
三月是传统的学雷锋月,3月又有许多重要纪念日: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3月的最后一周为全国安全教育周等节日、纪念日,为此,建议各班在三月份四周内策划开展以下活动,请各辅导员认真组织 。
第一周:(3月3日至11日)宣传发动,“春天,与雷锋相约在一起。”
(1)以学校团委为主营造氛围:
利用黑板报、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海报条幅等形式发动团员重读雷锋日记;讲演雷锋故事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团员开展“雷锋来到我们中间”活动!
(2)针对"学雷锋月"开展主题班会: (3月7日)
各班由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对三月份学雷锋活动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如:雷锋有哪些精神、雷锋有哪些感人故事、我们应该如何学雷锋、你认为现代的雷锋精神是什么等。让同学们认识到雷锋精神处处可体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处处学习、体现雷锋精神。
(3)以班级为主,辐射浓厚气氛:
各班出好一期有关雷锋的板报。要求:板报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切合班里的实际,大力宣传班中的好人好事,找出最有代表性、最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来做典型。由各班宣传委员负责组织出好这一期板报。(3月11日进行评比)
第二周:(3月12日至17日)实施阶段,“学雷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1)班级自主管理方案的实施——班级卫生角管理;
(2)校内做好事可写成简短的书面材料及时上交,校外做好事应有证明信或感谢信。
(3)做好事分为个人做好事和集体做好事两种。收集的各种好人好事报团委及校广播站予以表扬。
实行“绿色每一班,低碳环保我做起”
在班级添上一盘花或一棵绿色植物,形成自主管理绿化带;校团委不定时检查。
第四周:(3月25日至31日)总结阶段,“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1)组织团员评选“学雷锋先进”、“学雷锋标兵”。
(2)组织评选“学雷锋先进班集体”用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同学,展现新一代团员的精神风貌。
(3)先进集体评选办法:
a、每班基础分为100分,个人做好事按情况加1-3分,特殊情况可酌情加分;集体做好事加5-10分。
b、纪律及卫生评分标准执行值周评比标准。
c、本次活动评出“学雷锋先进集体”2个,评出“学雷锋先进个人”6人。
经了解多家企业成本核算现状,本文对适合中小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探索,分析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为行之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企业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核算方法的选择
中小型工业企业一般资产规模较小、管理人员相对精简,管理结构通常是垂直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带来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
1.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1.2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
1.3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
1.4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
中小型工业企业大多采用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中小型工业企业,无论其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标准如何,最终目标大多都是要按照产品品种计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
2. 产品成本项目
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工业企业一般可设置四个成本项目,即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将产品成本划分为若干成本项目,按照生产费用用途可以考核各项生产费用定额或计划执行情况,并对不同期间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生产费用支出是否节约、合理。
3. 成本核算的程序
3.1 对各项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进行分配,归集为成本和费用。
3.2 正确分配、归集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将计入本月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各种产品成本。
3.3 正确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4. 基本科目设置和成本核算思路
4.1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大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设原材料、动力费用、工资薪金、折旧、制造费用等几个三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4.2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4.3中小企业因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全,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车间设明细账,只好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而无法确定是车间费用还是办公费用而往往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内,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在已销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统一分配。
4.4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4.5设立低值易耗品科目或不设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 。
4.6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麻烦。
4.7对于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一般采用实地盘存制,以存记耗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5. 日常核算工作及成本数据资料的取得
5.1日常成本数据的归集
5.1.1日常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这就需要企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
5.1.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计划通知单、原材料入库单、产品生产领料单、成品入库单等单据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5.1.3根据领料单、退料单等凭证,按用途编制“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归入相应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5.1.4根据动力费用支出凭证编制外购动力费分配表,归记入相应成本科目或制造费用科目。
5.2 月末
5.2.1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对材料入库、领用及结余与财务帐对比。
5.2.2 计提折旧,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记入相应科目。
5.2.3 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编制“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
5.2.4 分配制造费用到生产成本科目,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5.2.5 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分摊成本。
5.2.6 登记“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6. 成本费用分配原则及方法
6.1 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工艺流程,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6.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关联,并且容易取得。
6.3 能辨别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不能明确辨别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6.4 不是直接成本费用可选择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进行分配,无材料及工时定额的,可选择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7. 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缺点
7.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也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但不够精确。
7.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
8. 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8.1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保证相关单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材料入库单、生产领料单、月末退料单、产品入库单等单据要全面、真实反映实际业务情况,缺一不可;相关单据格式设计要满足成本计算需要,填写信息要全面。
8.2 成本会计的核心是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的原因,为决策做好材料依据。
8.3 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销售各部门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有价值,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不断改善,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数据及客观的评价,仅靠财务部门独立思考有时难以发现问题。
8.4 成本会计实务应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导,但要理论联系实际,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最科学合理核算出成本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有力的服务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每一个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管理任务,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从而服务于企业管理与决策。
参考文献
[1] 李惠主编,《成本会计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年1月
[2] 胡玉明,罗其安编,《成本会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
摘要:采取灰色模型控制质押货物的风险对促进动态货值融资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动态货值”的基础,以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灰色模型在预测中的准确性,同时对 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发现了钢材价格在未来两年仍将呈下滑的趋势。
关键词 :灰色模型;动态货值融资模式;预测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200-02
作者简介:黄绮琪(通讯作者)(1995-),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校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余伟(1994-),男,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校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徐超(1993-),男,广东东莞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在校生,研究方向为物流金融。
0 引言
动态货值融资即以“动态货值”为基准融资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这一模式一改传统的“仓单质押”静态监管的融资模式,全面推行全流程管理下,以“动态货值”为基准的融资模式,做到“库存动态货值+监管保证账户余额≥银行融资额”的实时动态平衡,确保资金安全可控。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预测货值,直接关系到动态货值融资模式的风险大小与否。
目前对于动态货值融资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使用数学模型对质押物的风险进行控制。陈宝峰,冯耕中等(2007)[1]在动态控制存货价值量下限的质押方式下,考虑市场的有效流通速度,持仓量以及物流企业变现能力对变现时间的影响构建变现时间模型,提出度量价值风险模型;艾灵志(2012)[2]提出用博弈论来控制存货质押融资中的风险;何娟,蒋祥林等(2012)[3]使用碰撞序列函数控制货值风险。
本文基于动态货值融资模式的独特视角,根据市场历史价格,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可以计算市场未来价格,预测月末价格,从而达到动态的监控,有效掌握货值的变化规律,降低融资风险,对促进动态货值融资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1 灰色理论介绍
灰色理论是一种研究信息部分清楚和部分不清楚, 并建立起一个灰色系统的控制理论[4]。其中,部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目前,灰色理论已被广泛应用至预测分析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5]。这里我们以传统仓单质押中典型的质押物——钢材为例,进行预测分析。
2 GM(1,1)灰色模型的建立
取2012-2013年每月月末的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作为数据建模,具体建模过程如下:
3 GM(1,1)灰色模型的检验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当T=2013,2014时,预测2013,
2014年的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计算其残值,检验模型是否可行。可得到表2的预测值以及残值[6]。
计算出平均相对误差为1.68,这一精度是相当理想的。
4 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
根据已得模型对2015年数据进行预测如表3所示。
5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根据市场历史价格,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可以预测2015年的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在动态货值融资模式进行的时候,质押物价格下跌到一定比例(如90%)时,则要求融资企业及时补充货物或还贷,否则银行将对质押物进行处置(如拍卖)。本文将以此方法有效的掌握货值的变化规律,为降低融资风险以及促进“动态货值融资”这一新兴物流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宝峰,冯耕中,李毅学.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价值风险度量[J].系统工程,2007(10):21-26.
[2]艾灵志.存货质押融资的动态博弈模型和质押率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何娟,蒋祥林,朱道立,等.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钢材质押贷款动态质押率设定的VaR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12(03):129-135.
[4]丁尚.基于GM(1,1)模型的物流人才需求量预测分析[J].价值工程,2015(11):190-191.
[关键词]债务融资;资本结构;并购;公司价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66
2015年12月21日,General Electric Company(以下简称“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以下简称“通用电气家电”)出售招标开始,次年1月14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签署了《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根据上述协议,青岛海尔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向通用电气购买其家电业务相关资产,协议交易金额为54亿美元,其中债务融资占比60%。同年6月,青岛海尔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的交易完成。此举可以看作中国家电企业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深远。
作为一起具有典型的跨国、举债特点的并购业务,此举无疑对青岛海尔的资本成本产生影响。从未来现金流来看,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效益并不可观,这使得并购后的青岛海尔短期利润摊薄;从合并财务报表后差异体现出的短期内周转率、毛益率、收益率的显著下降;以及鉴于市场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并购行为做出反应的状态,因而从短期来看,此次并购对青岛海尔的影响表现负面;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特别是青岛海尔股价在当年6月末第一波牛市之后的次年3月又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且预期依旧能够保持长期向上态势,至目前我们能够得出观点,即此次并购应当能够作为继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又一项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
1青岛海尔并购前后的市场反应与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11利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并购前后短期、长期市场反应分析
111每次公告后时间点上的市场反应
第一个时间段:2015年10月到2016年2月。这一期间青岛海尔即开始回购股份并提出欲对通用电气家电进行并购的公告。具体事件为,截至当年9月30日,回购公司股份37748万股;次月15日,因拟筹划重大事项于当月19日起停牌,之后提出拟以54亿美元购通用电气及其子公司所持家电业务资产的公告,此举直接导致了股价在达到1010这一新高度后骤然跌至8左右且持续低迷,反映出市场对海尔提出并购之举的风险考量。与之相反,管理层依旧持续进行股份回购。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499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8%。
第二个时间段:2016年1月16日,海尔公布要签约收购报告书――《青岛海尔重大资产购买预案》,同时再一次做出了股票暂不复牌的提示性公告,并在复牌后继续进行股份回购。这一系列举动使得青岛海尔在2月整体的股价再一次大幅下跌,并于当月29号再破新低,对此,海尔管理层在举债并购的情况下依旧继续其股份回购行为。
第三个时间段:2015年2月末至5月末,在此期间青岛海尔在继续宣布收购股份外,又分别了重大资产购买相关交易通过美国反垄断审查、股东大会通过重大资产购买方案以及核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等公告。市场此时明显处于继续观望状态,股价依旧低迷,维系在9之下。
第四个时间段:2016年6月无疑是青岛海尔股价的转折点。在长达半年的并购项目实施之后,股价在6月24日达到又一低点之后突然上涨,成交量多次放量。在6月末大幅上涨之后,股价和交易量至今一直呈现出较为健康的发展趋势,且之后股价再未跌破9。这足以充分说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反应期后,市场已经认可青岛海尔的并购行为,并认为此举会给青岛海尔未来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12整体并购后的长期市场反应
从2015年年末宣告对通用电气家电的并购业务起,直至2016年6月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市场短期的消极反应。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此次并购是一次成功的并购。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出,市场后来出现的短期停滞上涨很可能也是一种假象。截至2017年3月,青岛海尔已推出两期核心员工持股计划,两期合计相对现价仅有9%的安全边际,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从未来发展的前景预测,青岛海尔正处在经营改善的拐点上,未来业绩将持续向好。
12并购前后青岛海尔的资本结构分析
121非正常收益率测算
本文采用非正常收益率来分析事件对海尔的影响,市场模型采用线性模型,对于任何股票都有Rit=αi+βiRim+εit
其中,Rit、Rim分别为股票和市场在t时期的收益,αi、βi槭谐∧P筒问,εit为随机扰动项。数据采集主要为事件发生至今的每周的收盘价和上证指数,共62个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参数,εit即为非正常收益率AR,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使用累计非正常收益率CARt,如图5所示。
图5累计非正常收益率CARt
总体上看,在2016年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变动幅度较大,而后呈平稳上升趋势。
122FCFF估值―贴现自由现金流模型
在预测未来财务绩效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假设和推演,包括销售额的增长、营运成本的增长、资本支出、经营性营运资本等。
本文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查询2017年国债发行时间表和票面利率,以532%作为无风险利率。从纽约大学教授Aswath Damodaran 的个人网站上查询到中国的市场风险溢价是665%。
从Wind咨询找到万达信息的5年beta系数为074,则万达信息的股权成本可得(532%+074×665%=10%)。
13从并购后的市场反应和企业资产结构分析中看――并购对海尔有长期积极影响
从市场反应所释放出的信号来看,资本市场对海尔未来的企业价值表现出良好的预期;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也得出了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论证。抛开短期负面的影响不谈,企业的发展原本便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并购对于青岛海尔长期的影响是积极的。
2青岛海尔并购后合并财务报表差异
21并购前后合并财务报表周转率、毛利率、收益率的测算
为了比较合并前后的合并财务报表变化,我们采用的是青岛海尔2015年年报、2016年半年报以及2016年年报各项数据指标作为参照(下同)。各项指标驱动因素走势如图6所示(见下页)。
22从并购后合并财务报表差异中看――并购对于海尔短期的负面影响
从对周转率、毛利率、收益率整体的财务比率来看,在2016年前两个年度,由于并购导致的资产骤然增多,利润摊薄,使得阶段性财务比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短期表现出的企业风险加大,使得市场陷入恐慌和观望状态;这一趋势在2016年下半年之后得到了明显的调整,且各项指标呈现出比并购之前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表现出并购对于青岛海尔长期发展的积极影响。
3资本结构与公司管理层选择
31管理层对资本结构的选择――以青岛海尔与珠海格力收购业务为例
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中,企业融资方式不外乎两种――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通过对海尔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股东和管理层构成等因素的分析,推测海尔采用现金并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图6各项指标驱动因素走势
(1)并购方股东和管理层的要求对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海尔股东关心的是保持控制权和增加每股收益。采用股权支付方式则改变了企业的股权结构,若并购后海尔的业绩没有得到相应幅度的增长,那么就会摊薄每股收益;若并购使得海尔的业绩得到提升,分散的股权不但对于上市公司有相应被并购的威胁,大股东也自然不希望其利益受到分割。因此,即便现金支付在短时间内对公司现金流会产生不利影响,海尔依旧偏向了举债并方式。
(2)海尔具有独吞GE的野心和信心,不愿意将这块“肥肉”与他人分享。
(3)被并购方股东和管理层的意图对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被并购方股东同样会考虑采取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若海尔支付的并购交易价格高于GE家电的实际价值,则GE会以转手的方式变现,以免分担并购方由于“支付过多”而可能导致的风险;且通用电气适时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剥离金融版块,向核心工业版块倾斜,需要充足的现金流供应,因此更愿意选择现金支付方式。
其他因素诸如税收安排、资本市场和并购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对并购支付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之对应,格力电器在同年3月份也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新能源汽车公司,但这桩收购案最终提案未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从相关报表中可知,格力电器有充足的现金流,但最终选择了股权融资,借此进行股权的回收,这自然会造成一部分股东的恐慌,且并购后的风险难以控制,因而这项股权融资并购提案被否决也在情理之中。
32从公司资本结构选择中看――青岛海尔管理层对于本次并购的信心
并购方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对其支付方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海尔拥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和稳定的现金流,且股票在前期被市场低估,海尔也由此得以回购大量股份,因此采取现金并购是最佳方式。在市场反应对海尔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海尔在选择了举债并购的同时大量进行股份回购,防止股权分散,并不断进行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可见管理层实际上是非常看好这一项目,且与格力多元化并购不同,海尔的同业并购明显可控,管理层宁可承担前期股价低迷的压力,也不愿与他人共享这块“肥肉”,由此体现出管理层对于并购项目的极大信心。
4案例总结与启示
(1)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公司应当结合本公司内部的具体情况审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融资方式。
(2)在如今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大环境下,一个企业想要真正不断成长需要将眼光放长,要积极“走出去”,而并购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失为打开外国市场的便利渠道。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货币供应量 滞后期效应
一、相关简介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拔=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二、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的传导机制
从传统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可以看出,在货币流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制度变量,短时间内变化不大),货币供应量速度变化与价格水平变化具有下列关系:dm/M=dp/P+dy/Y。其中dm/M、dp/P、dy/Y分别代表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产出的变化。从直观上来看,在社会商品生产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加会直接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从传导机制来看,货币供应量增加从三方面对CPI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一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会使实际利率降低,刺激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增大会使上游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涨过快,从而导致下游的CPI面临上涨的压力,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这种现象较为明显;二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居民通胀预期增强和财富效应显现,社会消费需求增大,直接对CPI上升产生直接推动力;三是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使本国货币有贬值趋势,从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影响国内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从CPI的构成来看,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服、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类与居民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商品,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不同商品的影响有所区别。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CPI影响可能有一个时滞,即潜在购买力的货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时间跨度,因为决定这个时滞的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从总体来看,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化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居民会提前消费,那么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价格水平变化影响时滞较短,反之则较长;另一方面是社会消费结构情况,如果整个社会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影响则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滞。
三、我国CPI与货币供应量的情况
2012年中国CPI指数:
2012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2012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
2012年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
2012年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2%。
201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
伴随着CPI同比开始进入回落通道,预计下半年通胀将重回2时代。相应地,在目前的形势下,今年的货币政策将由名义上的“稳健”转变为实质性的“宽松”,6月降息政策或将启动。(以下图表来自东方财富网)
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2010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比上月末低1.46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9.7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幅比上月末上涨1.97个百分点,但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9.4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7270.24亿元,同比增长10.27%,增幅比上月末下降9.03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1.71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7.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
根据在国家统计局和东方财富网收集到了从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的CPI和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数据,我用表格作了相应统计,以便帮助我对数据的分析以及模型的构建。
四、模型构建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M0、M1 和M2。我国将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所以我选择我国2008 年1月至2012 年4月的M2和CPI的月度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以M2和CPI来表示,并且对数据取对数,是为了消除模型的数据出现异方差,用(LN+变量)来表示,并且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为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先对数据做平稳性检验,再做协整检验来分析变量间存在的关系,然后便可以建立模型分析M2变化对CPI影响的时滞。
笔者先对此数据做了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可由该模型看出,解释变量X(即货币供应量)对Y(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解释能力不太好,X对Y的相伴概率高于5%,拟合优度很低,DW检验相距2也是挺远的,F统计量也很低,其相伴概率也超过了5%,看上去模型基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是,当我们看其实际值,拟合值和残差的图像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图:
从图中可看出实际值和拟合值的波动幅度以及波动步调基本一致,可就是差了一个区间,所以从图像我猜想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有了这个猜想后,我先检验M2与CPI的平稳性。
笔者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它的平稳性,以保证分序列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我运用Eviews5.0 进行ADF 的检验,检验结果如下面表1 所示:
根据判断标准,该序列Y是符合平稳标准的,所以可以使用。
同样的方法检测序列X,如图:
从结果可以判断序列X有单位根,所以对序列X进行一阶差分序列平稳性检验,如下图:
根据判断标准,此时该序列X是是符合平稳标准的,所以可以使用。
笔者用EGNR法对M2和CPI进行协整检验。笔者先用CPI对M2进行回归,然后对其残差做ADF 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在1%水平、5%水平和10%水平的显著水平下,t 检验统计量值均小于相应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该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说明M2和C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从结果可判断序列e无单位根,序列X与序列Y协整。
既然M2和CP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考察M2对CPI的影响,我选择用M2的月增长量M2Z作为解释变量,以CPI月度同比指数CPIZ为被解释变量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估计回归模型:CPIZ=α+βoM2Z+U,结果见表3。从回归结果来看,M2Z的t 统计量值为-1.64相对于常数项C 的t 统计量值175.67不显著,表明当期M2的变化对当期CPI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
为了分析M2变化对CPI的滞后性影响,我对6个月的分布滞后模型进行验证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回归结果来看,M2Z各滞后期的系数逐步增加表明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显现,但各滞后期的系数的t统计量值不显著,因此还不能据此判断滞后期究竟有多长。所以我再做12个月的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得知,由M2Z至M2Z(-9)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异于零,而M2Z(-10)的回归t 的统计量值为1.89E-05,在5%水平的显著水平下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这是我用分布滞后12个月的模型进行分析总结所得出的结果。这可以说明,当期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是在10个月之后才明显表现出来的。
为了研究M2对CPI影响的持续性,观察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得知,t 统计量值显著是从滞后10个月开始的,一直到滞后12个月为止;通过回归系数也可了解到广义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在滞后12个月达到了最大值。
五、结论分析
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了解到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大约为10个月,且有持续的滞后影响,持续的长度大约为3个月,其影响力度先递增然后递减。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注重合理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以求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流通效率,重视流动性疏导;而且也要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预测研究,保证其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在考虑到时效性的情况下,在执行经济政策的过程中要多加谨慎,并加强对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各个经济领域发展状况作出提前分析和判断。要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关的有效政策,以保证政策的有效、顺利的执行,以促使我国经济有效、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国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理论讨论,2005(1)
[2]牛筱颖.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之间关系的检验[J].统计观察,2005(11)
[3]王学青.关注货币政策的“时滞”效果[N].上海证券报,2009.4.10
[4]黄小雄. 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反常规关系问题研究[ D] .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黄凤忖. 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依存度分析[ J] . 经济纵横, 2004, ( 10) : 95-96.
[6]任立民.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的协整研究[ J ] .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 3) : 91-92.
[7]袁晋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6(2)
[8]李子奈, 潘文卿. 计量经济学[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2000: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