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开始崛起,广告、动漫、艺术设计等以美术为基础的行业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有了飞速发展,这些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社会对应用型和创新型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美术专业也成为了高校的热门专业。但是,虽然美术行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但是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后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校的扩招,使得美术专业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参差不齐,再加上不少高校的美术教学还沿用以前的模式和方法,导致美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高。因此,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加快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美术专业人才。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艺术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更多样,以往,高校美术教育以培养美术精英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漫、广告、艺术设计等新兴行业的崛起,社会需要人才已经由精英型转变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因此,深化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首先要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应当确立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首先,高校在制定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要展开深入而详细的调查研究,把握好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不能闭门造车,应当邀请美术等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设计师、工程师等来共同协商和制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规划、教学方案,以及就业指导方案等。同时还应当邀请有深厚文化修养、高超绘画技能、丰富实践经验的美术家、设计师等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者邀请他们来学习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增加他们的经验积累。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使得美术创作和艺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因此,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美术这一艺术形式的现代性,也就是美术的多元化和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进行色彩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绘画技能、色彩运用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先让学生描摹静物,掌握色彩的搭配,之后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对静物写生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改善课程结构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我们还应当根据美术院校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趋势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要实现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就要对以往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人才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时展的步伐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及时调整美术专业的课程,同时要认识到课程调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学科目的调整,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调整,但是各项调整都要有一个立足点,即不能忽视和脱离基础课程,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美术教学的原理,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改革。其次,当前,现代美术正在朝着分化和综合两个方向发展,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美术专业人才。表面上看,分化和综合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事实上,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的。具体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就必须做好课程的分化,让学生通过分科学习深入掌握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但是美术知识是相通的,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这些分科知识掌握主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不断寻找分化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切合点。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做好选修课必修课的结合。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为主要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掌握;选修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同时决不能因为是选修了就降低了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另外,选修课的设置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选修课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在课程设置得到完善之后,教师还要不断做好课堂教学改革,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艺术与文化是相通的,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水平,但是受当前教育制度的影响,艺术生在高考中的文化课分数较低,很多艺术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侧重于绘画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到了大学,他们仍然认为把专业课学好了,以后的就业就不成问题。事实上,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要真正理解这些作品所传达的内涵、思想、意境、精神,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更需要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做后盾和支撑,这样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如果只是掌握了绘画技巧而缺乏文化底蕴,那只能称得上是“匠人”。因此,实现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目标,学校和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他们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总而言之,如果高校美术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那么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将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他们以后的就业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因此,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课程结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才有可能提升高校美术的教学质量。
作者:孙羽田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哲.关于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环球人文地理,2016(10).
【关键词】美术;教学改革;突出问题;对策;分析
近年来,由于广告、动漫和艺术设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具有扎实美术基础的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术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得到广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但是,美术专业学生的数量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学质量和美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却很难得到质的上升。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课堂,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抵触也十分强烈。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不容忽视。
一、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
1.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是一门深奥和具有极大想象创造空间的艺术课程,美术的创造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造力,不仅对学生的绘画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不能一味抄袭和模仿前人的艺术作品,而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意境。而今,由于社会功利和浮夸之风的盛行,尤其是九零年代学生的非主流潮流,导致很多美术专业学生只追求另类和独特,忽略培养扎实的绘画功底,不能体会真正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的内涵。高校美术教师很多时候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对学生的个人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美术是作者心灵的窗口,能反映作者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修养,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人内涵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2.忽视文化课的建设
如今,很多家长和学生为了应对高考带来的压力而选择了美术专业。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是对艺术生放宽上线分数,艺术生相对于普通考生更容易通过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高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体制的影响下,学生也认为只要学好绘画,在绘画上拿高分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并且找到理想的工作。美术的内涵和精神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才能理解,美术的创造需要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因此只有绘画技巧而没有文化内涵的美术学生不是新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第一步就要提高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高校科学合理的教学体制。
3.实践和理论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
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实践和理论教学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和设备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为应对应试教育而产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实践是扎实绘画功底的唯一来源。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术专业学生必须不断通过实践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因而高校美术教师要调整不合理的教学结构,实行理论与实践相并重,不能单纯给学生介绍各种的绘画方法和画风流派,却缺乏实际操作。
二、针对美术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
1.加强文化课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
文化底蕴是评价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标准。纵观世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一不是凝固着作者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识,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家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没有文化底蕴的作品只是一件没有灵魂和思想的工艺品。文化是支撑一个艺术家终生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艺术家创作优秀作品的支撑,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只是肤浅、空有其形的美术作品。因此,高校加强文化课建设是培养优秀美术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的美术教育不能只着眼于美术技巧的训练,而忽视文化课的建设。
2.加强外出写生实践教学
外出写生是美术专业的一大特色,外出写生是培养学生创作灵感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外出写生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各地的民俗风情、地域特色,还可以作为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和眼界的历练。此外,外出写生为学生带来与课堂沉闷的气氛不一样的创作环境,创作之余还能丰富生活经验,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外出写生既是实践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了解各地文化和祖国秀丽风光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阔了眼界、获得了许多的创作灵感,绘画技巧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好,不仅需要高校教育者的积极探讨,还需要高校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改革自身落后的方面。高校只有积极进行教育革新才能应对社会发展的形式,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空间成为一流的优秀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君.浅谈高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1(05)
[2]范丽.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8)
[3]李文希.绵竹年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S2)
[4] 杨慧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色彩构成教学谈[J]. 魅力中国. 2008(15)
关键词:色彩构成;认识;重要性;训练;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99-1
色彩构成教学是美术专业学科中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同时也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形与色是物象与美术形象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就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施教。
因此色彩构成就需要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学生的教学设置当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很多实用的理论,帮助他们在其他专业课中举一反三。对于色彩构成,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进研究。
一、色彩构成训练
那么我们学习色彩构成到底应该怎么学?什么是科学的适当的训练方法呢?应该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这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呈现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的色彩设计,色彩写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加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特别是对于计算机,CAD等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使用电脑为辅助教学工具,他可以大大节省制作时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色彩构成的兴趣,并起到开拓大脑、活跃思维的作用,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二、色彩欣赏与借鉴
如在训练当中要求高质量的作品那就需要真正提高色彩的审美能力,用心去理解和思考。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过去艺术家艺术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艺术家艺术修养的浓缩。在色彩构成课中我们还可以注重对已有优秀色彩案例的分析和审美,让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以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比如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对色彩表现成功的名作,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受到启发。另外,借鉴传统色彩,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融会起来,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将它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构成理念中去,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那些过去他们曾熟视无睹的色彩搭配,唤起他们对色彩的地域特色的感知,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规律。如在中国传统色彩典范中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以及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等,是今天用以当代设计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它给人们以许多的启迪和广泛的内涵。这些典范凝聚着人类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学习民族风格的极好途径。而民族风格仍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课题,可以提升我国现代色彩设计中的精神内涵特别是今年,民族风引领了时尚界的流行风。这些宝贵的民族精华不仅对教学课程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受益匪浅的。
三、色彩构成与设计思维
我们的高校学生在设计与其他国外学校学生在设计上相比,我们的学生在操作中是占有利地位的,缺乏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学生的设计水平还未跻身于先进行列,虽说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创意上的不足是一个主要的因素。用英国利兹大学教授M?索斯马兹的一句话可以总结:“传统学院式教学的贬值在于它不注重领会和体验,而过于注重仅仅是验证那些理性的即成“事实”……。致使技巧方法变得比创造能力更为重要;问题解决的有教养变得比个人灵感体验和自己探究的能力更为重要。”,目前来看我们高校的教科书多从原理入手来展开色彩训练,注重对色彩原始本质的理性分析,这个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而我们在重视原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始想想在教学中怎样注重对色彩现象创造性的主观分析和开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树立创新意识”是当前我们亟待偏重和重视的教学倾向问题。在色彩的基础设计教学当中,主题性的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是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那么,首先在课堂中老师怎样给学生一个有空间有创意的好课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来自音乐的感受”等主体性设计课题,这类课题可以强调多元化,教师可播放一些古典或现代音乐,一些风景图片,然后师生一起去实现,一起研究与分析,是一种互动的主题性设计教学。这样做,可以在主体性设计课中,把设计观念引入色彩构成课中,使学生在学习色彩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根据感受制作出色彩构成作品,就能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能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也达到了色彩训练的目的,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情感表现力,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
我们应该更多地根据高校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当今社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色彩构成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探究,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华丽的色彩,去体会生活之美。在美术教育中,以颜色的规律性为基础,通过美术活动提示,培养提高学生认知颜色的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色彩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2.
[2]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03).
[3]吴卫,肖晟编著.色彩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一、教学模式概述
在学理论中,教学模式的分类逐渐趋于严密与细致。
(一)根据教学主体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可以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种:学生主动型、教师主动型、师生互动型
在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根椐各自的需要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兴趣、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甚至有的理论认为所谓“主体性学习模式”就仅指此模式[1].但是,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很难规模性开展,原因主要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如学生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资金短缺、教学硬件不能配套、教学机构功能紊乱,以及目前以学历为标准、以集中教学为常规组织形式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顺应目前的教育体制以便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及教育出无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正好能够弥补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此其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推广的。
(二)教学模式也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
因材施教的个别教学和统一集中的集体教学就是一种以组织教学方式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也可以以实施教学的具体方式分为教师讲授型、学生讨论型、问答解疑型、实践型等多种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和教学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也是教育制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三)根据教学媒体的运用程度可分为单一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
单一教学模式即采用传统教育媒体开展的教学模式,常常被狭义地认定为课本、讲义、黑板、粉笔。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媒体的种类也不断地扩大。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就在于:(1)音频、视频技术的应用,可以模拟教学环境,全面刺激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进行创造性学习;(2)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地采取互动型、开放式教学模式;(3)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限制。因此,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法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法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占有同样的比重
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所以理论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此,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型教育模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实践型教学阶段往往和其它教学阶段在时间上相割裂,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和司法机构的设置限制,使其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模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相结合,并且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如何准确地表述案例发生的背景是关键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件采取最合理的操作、对不同裁决结果进行最充分的法学价值判断,才是案例教学期待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充分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基于自己的观点产生的法律后果有足够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在的教学条件下实际上有很大的困难。
(三)教学资源的缺乏是目前困扰法学高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结合相关专业特点,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基础性法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法学专业院校中,师资力量的差距也较大,学术流派各有所重,信息渠道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院校、各学科画地为牢,各自为政,造成了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法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校际同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促进学术发展,保证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跨专业的横向学术合作,教学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纵向合作,都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尽管目前这样的交流合作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基于交流形式和合作基础的限制,还远远不能与现实需要相适应。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目前法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最好办法
多媒体技术是指机实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并超越了过去的多媒体组合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是指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2].从前面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优点正好弥补了目前法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不足。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它所承载传输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的,覆盖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具有全面性和形象性;它提供了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具有多向性和交互性。因此,在法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以最、最直接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如通过,将校园课堂和法院审判庭联接起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收集相关法学资料并参加讨论,实现互动开放式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向智能化、全球化、多样化等多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AI)的开发和应用在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法学教学CAI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1)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照搬,尽管可能实现了教学资源配置,但是没有表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2)课件的开发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质量良莠不齐;(3)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缺少相配套的基础硬件的保证,如校园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配置数量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等。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中,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以保证教学模式顺应化的需要;其次,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在一定教育体制的监督下,制备多种模式的教学课件以供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环节的选择,如课堂教学类CIA、课外活动类CIA、个别授导类CIA、合作学习类CIA、情境模拟类CIA、远程教学类CIA等[3],特别是法学教学课件(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知识的单元,一种课件的半成品)的开发和应用,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灵活性,是目前课件开发的重点内容。第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
[]
[1]萧树兹。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162。
一、影响我国国画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画教育反而日益衰落,其中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生源素质比较低。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艺术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比较低,或者这些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比储备不够,有一些学生之所以上艺术院校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文化课成绩比较落后,不得已才选择学习美术专业,通过短时间内的美术学习和“突击”培训,就能够拿到所谓的合格证书,随着高校门槛的放低,专业录取的分数线也逐步放低,加上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就会使得当前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自身的素质出现滑坡的现状。
(二)我国艺术教育基础薄弱。高校美术专业的国画教育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状况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走形式,这些美术课程的开设也只是一些形式或者是摆设,很多学生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是国画。
(三)我国美术高考内容缺少对国画教育的考察。在我国的高考内容中,尤其是美术专业考试中,往往没有对国画教育的考察,只是对西洋画有相关的考察内容,这样就不知不觉慢慢走向了西洋画教学的途径上,但是对我国的国画教育却缺少足够的重视,从我国最近几年的美术考试内容上来看,很多都是水粉、水彩、速写以及素描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西方绘画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我国的美术教育逐步引向了西洋画的教育轨道上了,继而无疑会对我国的国画教育带来极大的阻碍。
(四)高校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合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对艺术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和合理,很多课程在设置上比较落后以及陈旧,教师在国画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也比较老化,有些教师甚至是习惯于采用西洋画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国画教学,没有国画基础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意识严重脱离实际的,会使得很多学生最终对国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很少有学生会选择国画进行学习。
二、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育改革的措施
从上述对我国国画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必须要加大力度对国画教育进行改革,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一)我国的国画教育要注重基础性教学。对于我国的国画教育来说应当从基础来抓,要从最为基础以及最为底层的教学抓起,国画是我国民族的灵魂之一,学生对文化精髓的热爱应当是从小就应当进行培养,对于那些已经有一些艺术兴趣的小学生,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集中培养,建立一些兴趣班等,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就应当对这样的人才进行挖掘,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挖掘我国中小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特长,同时也能够为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打好基础。
(二)对我国现有的美术高考进行完善。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喊了许多年,也下了很大决心,但任重而道远,在美术高考的过程中加入我国国画的创作或者是临摹,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加强对国画的重视以及学习,因此要呼吁在未来的美术高考内容中,应当将书法或者是国画当成是我国美术高考以及高考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增多有关国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线描的创作或者是临摹,逐步将水粉画以及水彩画弱化下去,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社会以及学生对国画的重视程度,这样无疑有利于我国国画的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三)加强对高校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我国很多高校的美术专业在大一以及大二专业课程设置上完全是水粉、水彩等西洋画的教学,只有到了大二下学期或者是到了大三才开始就专业进行细分,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所掌握的真正的专业知识也只有一两年的储备量。学到最后学生甚至觉得自己学的仅仅是一些皮毛而已。
(四)对高校国画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对国画教学来说,其内容主要是有绘画技法、书法、创作以及构图等方面的教学,但是真正落实到实际中来,很多教师往往就会忽略掉一些教学内容,比如说书法教学,其是我国国画教学过程中十分基础以及入门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使用线条进行造型的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往往对其不够重视。
关键词:数字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编程语言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digital media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cation. But in today’s China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art students in learn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s have obstacles. This paper on the issue of teaching methods to learn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art student.
Keyword:Digital times;Digital media art;Computer language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技术被运用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如Photoshop软件、Flash软件以及Dreamweaver软件。这些软件在使用中伴随着大量计算机语言的参与,如Flash中的Action语言,Dreamweaver软件中的div+css编码以及Maya中的mel语言。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些计算机语言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扰。因此本文以“数字时代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为题,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分析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基础现状。通过分析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特性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
2.分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必要性。通过就业市场现状分析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必要性以及艺术生做此工作的优势所在,从而根据学生的特性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
3.分析艺术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艺术生在思考问题上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其相应的优点及缺点。
通过分析他们的思维方式,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一、问题来源分析
1.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生源分析
民办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自身特点。
(1)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特点:民办院校艺术生在思维方式上奉行求新、求异、求变的创作观,最忌雷同和保守。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强化和张扬个性方面,有极强的自觉性,思想敏锐,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与学习方式的特点:艺术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相对文、理科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艺术生的基础教育程度。基础教育的残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失衡,一定程度地制约了艺术生的自身素质,存在“贫血”现象,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此外,众所周知,民办高校是学生的最后选择。也就是说民办高校的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是整个上海本科中的最低线。除智力原因之外,他们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绩从一定层面上可以归因于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小学、中学一直持续到大学的学习中。
(3)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特点:艺术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自由性,受情绪支配,强烈直露,努力追随和表现他们心目中的“艺术家风度”,诸如浪漫放达、傲骨脱俗、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等。不喜欢拘泥于常规、平实、规矩、不动声色、风平浪静地“过日子”,喜欢奇思遐想,追求新奇的体验、冒险的经历、一波三折的诗意,追求浪漫的艺术情调。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市场分析
近年来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数字化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近几年中国数字媒体产业迅速发展,但是面对复杂的产业环境,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紧缺。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从业人员的访谈了解到,高等院校数字媒体技术的人才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具备较深厚的媒体艺术素养,用人单位在反馈信息的时候也强调,他们在招聘应届专业毕业生的时候也主要看的是艺术修养的高低,他们认为一些操作设计软件的设计能力可以在工作后很短的时间迅速提高,但是媒体艺术的修养、审美的综合能力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艺术生在从事数字媒体相关工作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其欠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就成了学习该方向的绊脚石。如果可以顺利完成软件相关语言的学习,那么学生将会在毕业后得到很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
3.艺术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分析
由于高考对艺术生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使得学生片面重视艺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文化课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在知识上营养不良,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能力较差,也缺乏合适的学习方法,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课程,如软件学习中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尤其理解接受不了。如在课堂上教师举了一个自认为很简单的例子,结果学生要求老师讲解三遍,有些认真的学生在课后会单独向老师请教,而有些则选择放弃。时间久了,积累的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就选择不再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大致清楚了学生的生源质量、他们的特性和习惯以及未来就业的市场现状。我的教学目的是让艺术生学会抽象思维为主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因此我将根据分析作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第一,艺术生在学习中更加接受图形化的知识。如把抽象思维的代码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颜色代表,会加深艺术生对其的记忆,当熟悉后渐渐加深对其的了解。第二,利用艺术生特殊的性格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他们懒散,但是当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竞赛性学习,则会激发他们桀骜的个性。利用好的学生激发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动力。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这些学生相比以往的学生可能更加现实,他们会对自认为有用的知识,尤其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一特点,我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例包括作业全部采用真实案例或者目前真实的比赛项目,让他们一展身手。让他们真正与未来的工作接轨,体验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更明确目前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第三,利用考试给他们施加压力。考试成绩设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占30%。削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设末位淘汰,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无法在考试中力挽狂澜,打压他们学习的侥幸心理。
以上就是本人对数字媒体艺术生学习特点的分析以及针对分析作出的相应教学设计,并且已经在教学中实施并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是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地方院校生源的专业基础相对于美院、省级的艺术院系而言是薄弱的。美术专业院校是以培养优秀的美术创作、美术研究人才为宗旨,但地方院校则是以为当地输送美术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旅游大省”和经济建设十大支柱产业中“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建设目标,结合地方院校具备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将“大力开发具有地域优势的旅游产品”作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方向教学改革”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学改革方案。具体而言,学校教学针对当地旅游产品文化品位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以及全国旅游产品一条街等诸多现实问题,结合学校教育以及跨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进行当地原生态旅游产品的区域意识和经济价值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对美术人才的实际需要,首先,必须根据所处区域经济建设及地域资源特点、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调整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围绕相关企业及地方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革。因为用人单位是高校人才的“消费者”,毕业生质量的优劣,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学校经常召开用人单位与各教学系交流会,征求用人单位(如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普通高中以及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等)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大幅调整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及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古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以及丰厚的民族美术的文化资源。各地相继开设有“民间艺术文化产业”、“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等相关公司。但由于缺乏美术专业的设计人才,公司只能照搬民族民间美术的原有纹样,产品设计缺乏新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变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多数设计人员对原生态的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了解,只能依样画葫芦,产品的文化品位只能停留在低端的民间工艺品的水平。其经济价值和文化品位难以达到新的高度。介于此,美术专业将“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最具地域特设的美术课程,在保证其教学时数[(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为每周2学时的基础上,增设“外国民间美术”、“地域美术与文化”、“民间工艺美术制作(蜡染工艺制作、刺绣工艺制作、银饰工艺制作、泥塑工艺制作)”等选修课程。着眼于多元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关注本学科专业的发展与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提供给学生个体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改革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整合美术教学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实习的学时数,并灵活调整实习时间。美术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总学时数在120左右,实习时间8周,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但是,毕业生求职也集中在这一时段,学生实习和找工作难以兼顾,实习效果较差。考虑学生的实习跟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设计相结合,灵活安排在第6学期(大三下学期)、第7学期(大四的上学期)教学时段,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专业流程和兴趣所在,从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市场意识、商业意识。要改变“学院化”教学模式,使设计教育和社会项目、企业产品开发结合。美术专业成立不同的设计小组,主动去当地的企业或设计公司联系一些有具体要求的命题设计来做,寻求美术专业设计与生产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公司搞设计、做项目,企业给学生真正的设计实践,让设计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商品。让设计活动在实践中创造价值,才可以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这样不仅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的创意、决策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适应与客户实际沟通的能力。全面塑造作为设计师的素质。而且,企业或广告公司也愿意出钱来购买学校设计的优秀作品,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为地方、企业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创业人才。
抓住地方经济规划与学校教学改革的契合点,学校教育服务于地方建设,既解决了地方企业设计人才资源匮乏的困难,也适当补充了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的不足。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必然变革,也是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巨大市场。
2 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
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资源设备优势,使校企双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美术教育的改革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积极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解决我省长期以来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匮乏,以及学校美术教学没有教学实践平台的现状。目前,我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建立校企合作项目2项,教学实践基地3个、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推广实践合作学校3个。即美术专业与沿河 土家酒厂、松桃苗族工艺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如今,美术专业已成功为沿河土家苦荞酒厂设计了“蛮王”系列包装产品,使企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院校合作的意识。
美术专业教学面向社会、面向民族地区的文化市场,从设计小型商标、广告到大型的环艺、企业形象设计等现已初见成效。目前,正积极与当地“大明边城”旅游企业联合,为其提供旅游市场的定位论证和旅游文化品牌的策划。
学校把企业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地方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包装设计、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经费供美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学校利用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拓展和强化美术专业学科发展的方向,同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并作为美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学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提供平台。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实际制作[(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得到提高。
只有重新认识高校美术教学的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安排方面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体系,才能契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到民族工艺研究所,为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的图案设计、后期包装设计等提供技术指导,部分教师还提供创作的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作品作为民间工艺产品的制作蓝本,全面提升苗绣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区域品牌的经济价值。只有通过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学校才有可能在地方和企业联合建立具有活力的教学基地。
地方院校美术专业的介入必将促进民族地区艺术市场向着正规化、体制化的方向迈进,以全新的姿态探索出“产”、“学”、“研”相互促进,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另外,结合地方经济,把好的规划方案与设想推荐给政府,力争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学校与政府之间协调互助,产业与教育结合,产业与科技结合,这一切必将促进民族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与美术相关的地域产业文化品位的提升。近十年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充分证明了美术教育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丰富和繁荣了地方艺术市场。在具体实践或者项目中,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目标,拓展美术专业学生的视野,这不只局限于美术专业的深度,还力求具有整体文化的广度。训练把握艺术品质与市场效用的平衡力。
3 重视地方美术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
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学不仅肩负着为地方培养美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为当地基础教育培养教师队伍的责任。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通过走出去,准确把握当代美术教育学科前沿信息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研究水平。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讲学,使学生能够分享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其次,将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请进课堂,向学生传授民间艺术的制作技术,将民间艺术作坊、民间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我校现有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基地2个,每学期邀请本地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来我校进行民间艺术的技法演示。例如,学校先后邀请傩面具雕刻艺人、民间泥雕艺人为学生传授苗族傩面具的手工制作工艺和民间泥塑的塑造流程。使学生认识到本土美术的文化价值,培养其对本土艺术热爱和文化认同;自觉地参与到地域美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去。
再次,依托美术系培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大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教育体系,为民间艺术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例如,与地方中小学建立了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合作关系。将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资源和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纳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地方院校美术专业教师在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小学一线的美术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推广。反过来,中小学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研究者,以修订和完善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高校美术专业不仅注重教学团队自身梯队的建设,还应致力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系统化建设。
面对当代广阔的艺术市场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综合性高校还是地方院校,因其所处的地域环境、资源优势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些不同的优势与特色,能满足各种类型美术人才的不同要求,甚至特殊要求,所以应提倡多元化办学模式。
当然,地方院校的美术专业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美感和情操教育力求,在教学中渗入美学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研究和健全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真正发挥美术专业的创造力,使之转[(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最终落实为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知觉和美的创造力,构建跨学科的新型课程体系。从当代教育的宏观视角,深度挖掘的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拓展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空间、将民间工艺转化为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强化本土地域文化的符号特征,开发具有贵州区域特色的美术文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少数民族原生态视觉艺术图形文化的地域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商品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为推动区域性经济建设和发展“旅游大省”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4 结语
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首先厘清科目的针对性,不能不负责地任盲目扩大专业的涵盖范围。其次,课程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单门课程的结果,也不是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课程选择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既要体现教育主体的目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在当今市场化、商业化越来越浓的社会中,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逃避“时效性”。因此,地方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当地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来实现;针对学生需要去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打造一个可发展的基础。在教学安排中能充分关注学生特点,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发挥师、生、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改变现状。探索具体的、可实际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威廉F.派纳(美),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藤守尧.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道一,廉小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5] 林钰源.课堂教学延伸模式探索[J].高校艺术教育,
2003(1).
[6] 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1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高校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将传统的美术教育与工艺教育相融合而产生的,其发展路线是沿着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式不断向前推进。内地的艺术教育过于强调技艺,将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然而,艺术这门学科充斥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学生如果缺乏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即使技艺如何精湛,也无法成为合格的艺术大师。然而,现实环境的变化,诸多因素对当前的艺术设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变得更加的功利与乏味。由于市场经济对艺术本身的巨大冲击,导致那些本属于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人文精神、美与学术等等都被排斥在外。这是完全违背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的。作为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艺术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艺术学科教育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震撼。因此,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也只有这样的优秀设计人员的作品才能够创造出完美,将生活的真谛通过作品传递下去,带给人美的享受。因此,对于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2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2.1认知过程的配合
在高校美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将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直接观察与感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所感通过作业设计表现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从观察认识到模仿创造,是认知的一个渐变过程。这种直接与间接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模仿性与创造性的配合
在训练学生的写实能力时,模仿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为基础的艺术表现方式。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其观察力、思考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灵与学识的全面提高。然而,单纯的临摹对学生的创造力会产生阻碍。因此,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创造性也是最佳的导向,是学生训练的主要项目一直。美术教学只有将模仿与创造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的能力,满足艺术创作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艺术人才。
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
3.1课堂教学将随意画与示范画相互结合
将随意画与示范画充分结合,要经历从学生点老师画到学生自己点自己画,在到最后的老师任意点,学生立刻画的阶段。然而一定不要忽视学生的个性,不用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欲求。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多启发、多鼓励,从而能够促进学生自己突破内心的障碍。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绘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2各学科教学之间的配合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需要各学科教学之间加强配合,特别是对其知识和能力方面。学科的交叉配合可以极大程度上对于学生在德、智上全面发展,从而避免出现对于专业精通,而常规知识的匮乏。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需要在个学科中进行交叉,从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于艺术设计提供生活灵感。
3.3课外写生与实体仿做的相互结合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美术教学,在与课外的活动环节没有直接联系,其教学的特点是:第一,在授课方式上,实行课堂上“临摹教学”和课外“写生活动”,使用文化差异分班教学;第二,在作业设计上,学生的艺术产品往往较为普通,不具备创造性和创新性,较为陈旧。因此,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而言,需要积极的将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中,从而发挥出更关键的作用,例如从开设课外写真等户外实践体验活动,直接培养学生对于例题空间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各种材料,例如3D摄像,四维技术等,培养学生创造力。
3.4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核
考核是为了促使个人行为得到正面的最大的提高和促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而言,需要建立的相应考核体系,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完成。例如,对于老师而言,需要设定考核标准在课程设计和安排方面,从而促进老师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对于学分进行值班设定,例如确定某些课程为其必修课,从而督促其学习;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建立长期稳定了考核体系,例如开展多种校园活动,如艺术展等等,从而对其奖励,正面引导。
3.5艺术设计项目研发的建设
现今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生多,但是课时有限,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缺失,实习基地提供也较少。如何有效的运用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改变教学模式,形成连贯性和创造性知识学习。而达成这样的母的,加强对于艺术设计项目研发的建设就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活动,直接参与设计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天地。
4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设想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当前注重:自由化。直接表现为,在一堂课程中,纪要对知识进行讲解,又要对于心理进行训练,达成最新的完整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注重对于现代人文景观的深度挖掘,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研究;第二,成立相应的设计研究协会,从而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构建;第三,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吸取精华,不断完善办学理念,从而使得设计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对于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而言,其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单一的培训其设计基础知识,更要求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其具备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景欣.艺术设计教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3(02).
[2]李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4).
[3]刘艳萍,刘明生.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1).
[4]朱函兵.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15).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些电子版教材不断补充进来,教学软件的质量和数量在不断提升,但还是满足不了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随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加之学分制的实行,学校要开设大量选修课,这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教材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空间立体构成课程不仅涉及三大构成,还包括力学、材料学等知识,没有较为合适的教材供选择。中外美术欣赏课程可选的书籍有皮道坚、邵宏编写的《中外美术简史》,此书是按照类别而不是历史沿革阐述的,在时间和知识上有重复之处。设计软件的更新度很快,名目繁多,软件课程难以找到合适的、较为统一的教材实施教学。
二、基础教学教材改革的新思考
1.规范教材选用办法
根据设计基础教学的实际需要,要以“最优化”作为选教材的重要标准。近三年出版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优秀教材作为优先选择的教材,许多国家规划教材也作为选材的重要依据。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特点,如软件课程和中外美术欣赏课程就需要引进一定数量的影印版教材并添加一些外文原版教材。高校应将教材管理列入教改的范畴,指定教师负责教材的选用、审查、指导乃至评估工作。教材经教师讨论、审议通过方可使用,教师要及时反馈教材使用后的评价信息,为完善并落实优秀教材的选用提供依据。
2.加大自编教材的力度
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教材的自编工作,并及时补充新的教学改革成果,这样教材改革才能和教学改革同步。针对艺术设计基础重点核心课程——素描构成表现、色彩构成表现,高校在选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应加大自编教材的力度,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同时应鼓励教师研究开发辅助教材教参、实验指导书、视听教材、CAI课件等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建设内涵,促进教材建设。
3.建立基础网络教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