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销社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县供销社启动实施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供销社的有力指导下,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开放办社、夯实基础、服务三农"的改革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推进改革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全面落实__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了县委办县政府办出台的《__县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按照目标任务,完成了改革试点工作:讲治供销社创建全国供销总社基层社标杆社建设;__供销社搭建新型农资经营平台建设;天师供销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我县被列为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县。
一是全力推进新型基层社建设。依托供销社社有企业自建、与经济合作组织联建、吸纳社会能人带资带项目共建等形式,联合"新网工程"、社区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及专合社等成员,遵循"政府主导、供销社领办、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机制,依照《公司法》、《章程》及加盟协议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与基层供销社合署办公,推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体制,实行"自主经营、分级核算、自负盈亏",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今年,已完>!
二是积极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围绕蔬菜水果种植、猪鸭鸡养殖等特色农产品,规范发展魔芋、白果种植和为民养殖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引导、扶持、服务,提升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二是天师供销社试点,推动合作社跨区域、同类型产品联合,积极探索"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动水果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成功组建__花果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是推行"基地+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基地+配送中心+零售终端"产销模式,全力开展"农超"、"农贸"对接,在县城、__、讲治新建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点3个,极大地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三是全力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省供销社对庄稼医院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建设和改造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总体发展目标。今年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契机,强化新农村综合体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提升改造__、__、__庄稼医院3个,新改建__镇__社区、__乡__村、__乡__村等幸福美丽新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5个,整合资金150余万元,安置失业人员30余人。累计建设庄稼医院55个、社区综合服务社78个,已覆盖全县20个乡心场镇和70%的村社,广泛开展日用品销售、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可利用垃圾回收等经营服务,同时适时提供文化体育、市场信息、农技培训、病虫害防治等便民服务,为当地农民搭建了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
四是创新搭建新型农资经营服务平台。基层供销社牵头,依托农资公司及连锁配送网点、庄稼医院直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签订农资直供配送、区域联采协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彻底变革农资企业传统经营模式,从过去的单一经销商向现代综合服务商转型,深入开展配方施肥、科学用药、统防统治等"一站式"农技服务,今年已圆满完成__供销社平台搭建试点工作。通过新型农资经营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起集县、乡(镇)、村级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农资超市、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为一体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
五是创建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平台。按照全国供销总社提出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方案》"五个一"要求,我县积极创建省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领办供销社控股的幸福家园商贸有限公司,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路径,在__工业园区一号楼,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三区四中心",即农产品展示区、工业品展示区、电商体验区、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培训中心。创建的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平台,将彰显三大主要功能,一是培育市场主体,由幸福家园商贸有限公司建立"幸福__"(__)综合平台,对接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实现网上交易我县各类产品;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成立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培训中心、__县电子商务协会、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完善全县电子商务创业公益平台;三是实施信息化改造,建设我县、乡(镇)、村电子商务"三级示范"网络服务工程。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号)精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扩大国内需求工作中,要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要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不断开创全市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二、推进网络建设
(一)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快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区域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农村零售终端建设,依法开展日用消费品、图书、药品等连锁经营业务,尽快构建起以县级为主体、乡级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依托供销合作社网络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加快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
(三)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服务网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能力。要鼓励供销合作社发展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依托供销合作社网络,扩大农副产品购销,有效实现“农销对接”。
(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社区和村屯回收网点的建设,实现全市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网络的全覆盖。要通过经营网络、交易市场、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对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强化服务功能
(五)提高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能力。供销合作社要广泛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加快组建信用合作、劳动合作、合作担保、土地股份合作、住宅合作、消费合作等新型专业合作社。要按照“政府引导,供销社主办,有关部门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在行政村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要在提供经营的同时,搞好公益。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加强供销合作社行业协会建设,积极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要发挥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决策咨询、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要鼓励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发挥供销合作社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作用,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六)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供销合作社要在坚持合作制的原则下,推进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入社,引导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为农民生产搭建服务平台,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要按照经济区域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重点培育一批基层中心供销合作社,逐步成为农村区域经济服务中心。要通过多种方式,盘活社有资产,提高运营效率,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七)深化社有企业改革。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在确保供销合作社对为农服务骨干龙头企业控制力的基础上,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供销合作社要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社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资产、业务、人力资源重组,着力在农资、果品、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物流配送等领域打造品牌产品,培育龙头企业。要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供销企业集团。
五、加大支持力度
(八)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因行政区划调整而不具备独立组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地区,应由上一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负责管理,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因规划改造需要拆迁、占用供销合作社经营设施和经营场地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基层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级供销合作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依法享有所有者资产收益、处置和重大决策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的权利,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各地区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委托供销合作社做好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烟花爆竹经营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同时,也可将相关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
(九)加快解决政策及经营性财务挂账问题。有关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有关金融机构要依据相关政策,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相关资产管理公司对历史形成的债务允许供销合作社及所属企业折让偿还或优先回购。
(十)着力解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及财政局、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妥善解决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下岗职工享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同等待遇等相关问题。
(十一)妥善解决土地和房产问题。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或依法转让。经批准依法转让的,必须先经过资产评估,并采取公开交易方式。土地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以及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供销合作社的网点、库房等设施,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在原用地范围内进行翻建、改造,用于扩大经营。各地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供销合作社土地使用权,为其办理房屋登记,颁发相关权属证书。对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社有企业,可由企业向税务部门提出减免申请。对供销合作社建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所需土地,有关部门要优先予以提供或调剂。
(十二)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市本级要整合现有扶持资金,各地区要设立扶持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等机构开展工作。对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项目的扶持,由同级农合联推荐和申报。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配合供销合作社申报部门项目。要建立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农资市场稳定。
(十三)加大金融保险扶持力度。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要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解决供销合作社及其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信贷资金需求问题。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工程意识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一般专业未开设大多软件课程,学生不能进行模拟计算,设计效率低;学生缺少查阅工具书意识,且工具书有限,生搬硬抄教材较重,无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指导能力尚需提高;教师指导人数多,学生面临末考压力,影响师生沟通;选题面窄,验证性设计题目多;学生缺乏工程观念,与工厂现状关联少,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完成质量不高;考核简单,多以说明书和图纸为评判依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设计能力。基于以上原因,利用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未能较好达到[3]。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流程改革
现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流程一般是指导教师集中开动员会,下达并讲解任务指导书,课程设计要求,按学号进行分组,后续集中指导交流机会少,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入手难,设计进度缓慢等问题,就此对课程设计指导流程进行了细化改革。
2.1了解学生情况
在课程设计分组前,对学生情况了解非常重要。需对学生进行归类,如组织领导才能、有一定威望、学习成绩好、学习比较欠缺、计算能力较强、办公软件使用熟练、模拟绘图软件熟练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解,此可避免各小组间较大差距,可充分调动小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分工协作进而可减少指导教师工作量。
2.2提前动员准备
教师可将设计题目、设计框架穿插在化工原理理论课教学中,介绍设计思路和实际经验,有意识让学生积累工程素材,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设计题目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文献资料检索和搜集能力,学习CAD绘图等技能,提前做好初步动员,积极引导学生复习和补充设计所需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可合理分配利用时间,解决课程设计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
2.3选题
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始时,结合理论知识的基础,把控好设计的难易程度,也可根据工厂情况涉及各种单元操作与生产一线联合选题,设计与生产实际贴近的合理设计题目,选题符合本科教育要求,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经过努力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2.4分组及选组长
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进行分组,学生可在一定前提下自由组合。学生推举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组长,指导教师与组长交流讨论,组长选择副组长,余下的同学自行选择组长,教师再根据小组成员不同特点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成员最好有专长,如工程计算、CAD绘图或模拟软件使用等,利用各组员长处承担相应设计任务,团队协作完成设计。
2.5设计任务书
正式开始设计前,召开全体学生动员会,集中将设计内容和要求详细阐明,并对设计任务书进行详细讲解。设计任务书是课程设计的方向和依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设计题目、设计参数、设计目的及内容、设计说明书内容、进度计划、考核方法等。设计任务书应详尽具体,让学生对课程设计所有内容一目了然,且难易程度与学生水平应相当。
2.6集中交流与过程考核
开展有效的辅导交流,可加强各小组交流学习,了解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能强加过程考核,并督促把握各小组设计进度,还可很好解决指导教师不足问题。各小组围绕设计思路及进度、存在问题、后期方略开展单独交流。由组长总体介绍,每个组员分管工作介绍,检查学生设计思考情况,指出设计中的不足,以利于以后改进,提出后期工作安排。
2.7正确指导和监督
教师首先对设计思路进行引导,设计过程中确实遇到问题,先由小组内开展讨论分析,确定无法解决后,教师再从旁协助,引导启发,并解决问题。除约定时间集中答疑外,还可通过电话、短信、QQ及微信等手段进行辅导答疑,记录学生提问积极性以用于监督和考核。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设计进度和动态,对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地学生适当加分。
2.8考核与答辩
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定,采取教师审定、小组互评、过程表现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通过答辩,考核学生设计思路和设计态度,设计方法是否掌握,是否有抄袭现象,对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主要考核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3.1精心选题,加强工程实践性
设计题目要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依据实习基地和个人科研项目而选择合适项目,紧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和学科前沿。选题时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给定物系要求、操作条件、设备要求等方面做到多样化,且有一定难度与深度。通过课堂和工厂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使其对单元操作、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有初步认识,而利于设计顺利完成。
3.2改革指导过程,加强监督
辅导答疑坚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从旁协助原则。遇到问题先组内讨论,无法解决时教师再引导启发至解决问题。集中辅导时,教师将设计共性难疑点详细讲解;小组单独交流时,围绕设计思路及进度、存在问题、后期方略交流,还可通过网络等进行实时辅导。指导教师应了解各学生表现,实行阶段性检查,辅导过程以学生为主,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3加大计算机应用,强化软件应用能力
目前,课程设计手工计算较多,耗时费力,准确性不好,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利用Excel、Origin和Matlab等对数据选取、核算和绘图;利用Aspen、ChemCAD等对物性参数、热负荷等选取和计算;利用CAD、ChemCAD等绘制流程图、人流物流等;利用Plant、CADWorx等进行配管、三维图绘制等。对于工艺计算和绘图软件,教师应在课程设计前一学期介绍,学生平时加强自学练习,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精神,提高计算机运用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4]。
3.4提高教师水平,锻炼指导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平与指导教师直接相关,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设计环节教学质量的关键。年轻教师工程实际训练少,教学经验不足,对工艺流程、设备结构、车间布置等不熟悉,故提高青年教师指导水平尤为重要,可利用暑期实践活动到学生实习化工企业进行历练,参加实践基地建设及校企项目合作,精选部分具有企业工作背景或设计经验的教师和优秀校友开展双导师制课程设计,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3.5改革评价体系,体现公正
将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审定相结合,平时讨论表现和答辩相结合,考核贯穿设计过程始终,最终成绩需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及文字组织能力等。采取平时表现(5%)+过程考核(15%)+说明书(15%)+图纸质量(20%)+难度和创新性(5%)+答辩表现(40%)来评定学生成绩。从设计态度、考勤、学习表现、提问释疑情况,交流表现、资料掌握,说明书质量、图纸绘制及软件应用等审定。答辩时要求组员对自己工作做出说明,结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给每位同学评定成绩,做到合理公平。
3.6鼓励参加设计大赛,以赛促教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及化工设计类实践和竞赛,“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及省校级制药、化工类设计大赛,通过参加这些设计大赛,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计算机水平显著提高,工程概念、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显著增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90-02
一、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现今,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已然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向比较,从早期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十几所院校,到如今,国内400余所大学开设工业设计专业量的巨大转变。但只有个别高校成立了独立的工业设计院系,并依据地区优势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而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丝毫没有质的飞跃。横向分析,西方诸国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会根据现有的需求,设立专业、规模较小的学校(比如韩国的产业振兴院,法国的各种文化专业学校),直接回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担负起教学与研究的功能。欧盟在其艺术教育与人才培训的相关计划中指出,重点不在创造一种共同的教育体系,也不拘泥于传统上学生到学校这个场所获取知识的模式。而我国现有工业设计专业与人才培养发展现状与西方横向比较,仍然处于落后水平。究其根本,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的工业水平相对滞后,制造业虽大而不强,长期处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状态。部分企业依靠“贴牌代工(OEM)”生存,一些民营企业急功近利,长期依靠抄袭模仿国外产品维系生命。二是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严重制约了这个新兴专业的发展,工业设计的发展依靠传统专业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而改革的探索依然在尝试阶段。第三,我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社会由农耕经济直接跨入到了工业经济,国人对工业社会、工业设计缺乏根本的认识,特别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差距非一日之寒。传统设计教育长期脱离实践、纸上谈兵,青年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实际设计经验,以致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成为教学重点,造成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差,培养出的设计人员不具备实际的设计能力。当大学教育成为大众教育,脱离象牙塔回归到生产实践中时,传统学院式的设计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工业设计专业顺应时代要求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靠拢,教学实践的改革也成为必然。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针对现在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既是国家政策要求,更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已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我院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指导思想,突出“人格+能力”的培养模式,工业设计教育探索势在必行。通过对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现状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工业设计教育与十年前相比的不同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探索,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下,在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和其他一些实践课程已开设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以学校现有资源基础,整合大学校院艺术及设计相关系人才养成环境,加强与产业生产、市场销售之间合作与互动机制,整合重量级师资资源、实践型设计人才及校际教学资源,统筹产学合作教学之交流管道,发展、整合及推广产学结合教学资源,加强跨领域人才培育。开设与设计相关科系毕业生“职前训练课程”,并结合职业规划、经管专业、艺术专业等相关实务课程,完成文化创意产业“学校培训机制”。
三、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改革实践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针下,工业设计专业应注重学生基础理论课培养的同时,积极探讨在不同的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如包装设计、家具设计、材料及模型制作等课程中,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制作出完整的作品,而不只是将设计作品停留在效果图阶段。实施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教学效果也十分好。工业设计的教育重点是在“软件建设”上,学生做实验、搞研究并不主张用精密的快速成型设备,而是需要在半自动化甚至手工式的加工作坊中去进行手工操作,通过“揣摩形态、感受真实、反复试验”来训练学生良好的设计感觉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其他工业设计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我们加大了学生对实习实训的重视。从大一到大四分年级进行不同的就业前景分析,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针对每个年级开设的不同课程进行模拟演练,将工作中的流程带入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专业知识的运用。通过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设计经验,增加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由实践带来的支撑和引导,代替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改变教学重点。改造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将动脑与动手能力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模式的研究,以及发展趋势的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下,在我专业工作室和其他一些实践课程已开设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推广至工业设计领域其他课程的改革中,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下,在我专业工作室和其他一些实践课程已开设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十年前,我们聚焦在产品创新上,而现在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制作产品,而在于设计出好的全方位用户体验,服务和生态系统。和十年前比工业设计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年轻的设计师们要多才多艺,善于合作,有同理心,能够向前看。有很多新的因素影响着设计过程,比如说商业模式,生产能力,原材料采购,文化契合度,情感连接等等。一个设计师如果不能认识到设计包括越来越多的复杂性是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所以现在除了传统技巧包括绘画,形式的建立和CAD工具应用,我们还教学生去提问,从而得到答案。学生通过设计产品雏形,测试,改进原型,经历很多失败去发展思维能力,创造出好的作品。当然,团队合作也很重要,学生在成为独立设计师的过程中,他要理解自己将来的角色是大团队中的一员,这个团队里面有社会研究人员,工程师,市场人员等。他要学会交流,倾听反馈,寻找机会。跨专业合作是我们项目的核心元素。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形成面向实际设计应用教学体系依据设计发展现状,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总体上来说,设计不分家,设计艺术不分家,文艺不分家。课程综合机械、艺术、材料、力学等基础性学科,捆绑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和业务素养。2.教学方法的呈现除去常规的理论教学方式,课程可以主要以案例分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小组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课程效果采用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共同评价的评价方法。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业设计的教育重点是在“软件建设”上,学生做实验、搞研究并不主张用精密的快速成型设备,而是需要在半自动化甚至手工式的加工作坊中去进行手工操作,通过“揣摩形态、感受真实、反复试验”来训练学生良好的设计感觉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与用有效结合,加大产学研结合,提高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整合师资资源、实践型设计人才交流及校际教学资源,统筹产学合作教学之交流管道,发展、整合及推广产学结合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市场实际项目,加强跨领域人才培育,注重应用型人才输出。
四、结语
面对这么大的变化,今天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中最大的挑战是,在四年中,要传授多少重要的核心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强大的思考能力,跨专业能力,和设计技能的要求。但也许设计教育最大的变化来自对设计本身的全新认识:设计可以最终被大众理解并以更社会化的,合作的,透明的方式重塑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技术还是哲学的角度看,都需要敏捷地应对这些变化。设计教育也要意识到,当世界非常需要设计时,它绝对是一种很重要的参与性活动,随时准备着发挥它的伟大作用。我们要从基础和变化两方面看工业设计教育,除了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随着未来技术,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增多,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视觉认识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应用才能,发挥天赋。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工业设计蓝皮书: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1.
[2]童慧明.工业设计教育新机遇[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 绩效工资 设计
一、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的现状
长期以来,国家对公立医院人员的绩效工资分配没有统一的标准,医院基本上也采用收减支的核算方法来进行分配,此方式无疑导致各科室的医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逐利倾向,这既背离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有悖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精神,也不能较好地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岗位风险大小等之间的差距,其后果是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束缚了医院业务水平技术的提升和医院整体的发展。
公立医院在相关部门无明确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背景下,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维护其自身公益性的前提下又怎样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顺应医改精神,打破传统,主动改革。
二、设计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
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精神,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政策,将绩效分配与医务人员的服务数量、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劳动强度以及服务的质量、效率、成本等因素紧密联系设计出包含社会效益、服务提供、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四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通过系列考核,实现绩效改革达到如下总的目标:保证大部分员工的现有收入不减少,但又适当拉开差距,向重点人才和骨干员工倾斜,这有利于降低绩效改革的阻力,维护医院的和谐,同时增强医院的凝聚力,以达到促进医院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优化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层面
(一)客观科学的价值评价
包括科室和岗位两个方面的价值评价。由于各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管理的复杂性,医疗服务是协作性非常强的工作,需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人员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但在这个过程中各科室各岗位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绩效分配过程中要按价值大小确定分配系数,通过系数来反映各科室、各岗位的贡献大小。
对科室价值评价充分考虑以下四个维度:一是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成长维度,其中财务维度主要体现经济效益,通过人均有效收入、药占比、每百元有效收入消耗成本三项指标的考核来实现。二是患者维度,即患者满意度,通过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门诊次均费用 及出院患者次均费用的控制情况三项指标的考核来实现。三是内部流程维度,主要反映劳动强度、科室效率、质量安全和科室风险,主要考核指标是门诊人次、占用床日、平均住院日、甲级病案率、综合质量、等级护理、危重病人抢救数等。四是学习成长维度,主要体现学科技术、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主要考核指标是开展新技术项目、外埠患者占比、学术论文数、承办及参加学术会议等。
对岗位价值评价充分考虑以下五个因素:知识技能、岗位责任、岗位风险、负荷压力、创新变革,其中知识技能从学历、职称、任职年限三方面考核;岗位责任从监督指导、内外部的沟通协调、资产控制、业绩指标承担大小等几方面考核;岗位风险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发生的后果、所承担的责任、职业危害程度等几方面考核;负荷压力从工作承受的精神强度、工作的紧张程度、作息时间的不规律等方面考核;创新变革从工作的灵活性、需具备的创新能力两方面考核。
(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收支结余,在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医院人力成本大幅提升,控制好人力和物化成本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科室成本核算要由以前的部分成本变为可控的全部成本,再逐步过度到医院全成本,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低值易耗品费、培训费、差旅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科室其他直接支出的日常公用经费,要将成本控制的意识传达到每位职工,并落实责任。制定科室成本消耗比例,通过历史数据结合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情况,测算出每百元业务收入需消耗的成本标准,用来考核科室成本控制的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分配的奖惩,从而实现医院结余的增加,为医院业务的民菜打下经济基础。
(三)完善科室二次分配
各科室要成立绩效考核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职工代表组成,对各职级的医务人员实现价值排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院部考核科室的上述各项指标逐一落实到各医疗组、各医务人员,并结合科室实际,提取一定比例的主任基金,用于科室公共事务等完成的考核,真正做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实现科室的发展壮大。
四、绩效改革的结果
通过绩效改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鼓励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励为导向,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就诊量,公平体现科室、个人的绩效和价值,确保绩效工资水平和效益同步增长、向医院核心人才和业务骨干倾斜,实现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进行收入分配,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张航.医院绩效分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学. 2016(18)
[2]刘和涛.医院绩效审计工作的评价指标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20)
[3]李卉.医院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0(06)
关键词 改革创新 高校工会 建设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高校日益改革和竞争激烈的客观形势,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职工队伍,高校工会工作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以新的视野和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是摆在工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工会机关存在的问题
从工会组织自身来看,其改革和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不少高校反映目前工会机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工会动员和组织教职工的能力不足。当前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工会的活动参与面不够,大多局限于少数积极分子参加,广大教职工主体参与普遍不足。
2、“工会无限,配合无边”,也就是说,工会组织的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工会负责同志整天忙得团团转。但独立完成的工作不多,效果不明显,所以不能真正体现出工会的地位和作用。
3、高校工会工作,因为其工作群体的特殊性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更需要我们选择特殊的工作方法。可是高校工会在实际工作方法的使用上,不仅因为传统体制和思维方式的沿袭,使工会工作本身缺少了时代性,而且因为缺少对高校教职工群体特性的深入了解与研究,使工会工作失去了针对性。
4、高校工会的活动内容形式化,性质体现不充分。在工会实际工作当中却把大部分工作活动用于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和生活福利活动,如爬山、拔河比赛、发大米、发电影票等。虽然近几年随着高校发展对工会提出的要求日益增高,工会也开始组织一些教学技能比赛、学校治安维护等活动,然而这很难体现出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群体利益的代表着和维护者。
二、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工会建设
高校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应根据高校工会工作的特点和具体实际,努力探索高校工会工作的规律,进一步理清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加强工会工作建设。
(一)把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作为加强工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工会工作要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充分发挥开展活动群众性强、参与面广、贴近群众、宜于营造气氛的特点和优势,适时开展弘扬校园主旋律、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思想文化活动。把活动的开展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凝聚师资队伍、激励教职工上进和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真正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目的。
1、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凝聚教职工的力量。寓教于乐是工会开展教职工思想工作和凝聚力量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优势。通过开展寓教于乐活动,把教职工的思想教育融于学校文化活动之中,引导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校如家、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使教职工在各类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增进了解,提高觉悟,培育和塑造教职工团结进取、改革创新的文化内涵。
2、积极开展各种推先评优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会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坚持在教职工中树立正气、弘扬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诸如评选双十佳师德标兵活动、文明家庭、优秀女职工、明星岗位、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向心力,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焕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
3、以职工活动中心为载体,开拓文化建设新阵地。充分发挥职工活动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增加教职工学习、娱乐活动的机会;二是充实教职工教育的内容,让时事政治、政策法规更加贴近职工群众;三是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职工群众的情操;四是激发教职工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4、充分利用职工活动协会,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以教职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提高教职工文化素养,增强教职工的团结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一是成立教职工自己喜欢的体育协会,组织教职工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体育生活,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教职工喜欢的艺术团体。通过艺术团体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艺术素养。通过这这些活动的开展,凝聚人心,稳定队伍,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工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组织文化,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人格化灵魂或者精神支柱,它是由一个组织在长期的运行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倡导和可以打造而形成的一种支配组织成员的主导意识,它能够体现组织的软实力,能够凝聚全体成员的追求目标,使员工自觉将自己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组织文化之所以是高校工会实施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是因为组织文化强调组织的个性特征。
高校工会作为校园中存在的一个组织,有了较好的组织文化才能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积极建设组织文化:
1、着力培养高校内的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政治观念、政策法规相协调;
2、着力培养高校的人本精神,集中全体职工的能量与智慧,将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3、着力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促进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着力提高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共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4、通过文化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等思路,塑造核心价值理念,培育高校组织文化,营造改革创新组织文化氛围,增强组织文化自信,构筑多文化载体,提升组织文化形象。
工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块主要由素描、色彩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素描部分含有写实素描、设计素描、速写等课程,色彩部分含有写实色彩、设计色彩、风景写生等课程。具体到实际教学,特别是工科院校中的设计专业,两大矛盾日益突显出来,一是学生入学时的美术基础与大学艺术课程基础要求有差别;二是现有的基础类课程之间的衔接越来越弱。
(一)学生入学时的美术基础较弱,达不到现有的教学要求
随着高校扩招,艺术设计专业的门槛日益降低,学生入学时的美术基础与专业艺术院校录取新生的美术基础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笔者近两年的基础课教学中,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静物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所有的基础课程中无论写实色彩还是结构素描等基础课程的教学,都需要通过“写生”作为基础的教学手段,而“静物”更是最简单和基础的写生对象。然而,近年入学的新生中,绝大部分在入校之前没有画过静物写生。绝大部分学生在美术考前班学习期间,受到的是完完全全的应试教育,一切学习是针对考试过关而设计,他们所有的美术学习是通过画照片、临摹,而不是“写生”获得的,所以他们的观察方法、思维模式,都是应试的,而不是应有的、正确的观察方法与艺术思维。这为具体的基础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与矛盾。一方面学生受到之前考前训练先入为主的影响,并不能很顺利的接受和建立正确的观察方式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正确的美术教育,学生的美术基础、造型基础非法薄弱。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使得学生不但不能快速的融入到大学美术教育中,而且之前所受的应试训练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干扰和负作用。
(二)现有的基础课程之间衔接较弱
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部分,素描、色彩是课程的两大组成。合理的教学安排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由难到易的原则。比如,在素描部分中,结构素描应该排在写实素描前面,这样才有易于学生在理解形体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明暗调子等的塑造。而意象素描,除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外,更需要学生能够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并且能够灵活表达与运用,所以这门课应该安排在最后。而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所有的课程前面,应该有一门基础中的基础课程——《透视》,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透视方法,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之后的结构素描、写实素描以及速写中提高造型的准确度以及观察的正确性。
二、改革及创新基础课程的方法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有效的基础课程模块
比如在入学阶段的第一门课程,不再直接安排素描或色彩等传统课程,而是增加一门新的课程,目的就是直接解决新生的考前训练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该课程将写生方法、观察方法、造型基础、色彩原理、透视等课程相揉合,从而在开学之初帮学生有效建立起正确的观察方法与艺术思维。
(二)“一课一赛”,或“以赛代课”
良好的竞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在课程内建立小范围的竞赛模式,以年级为单位,所有的基础课老师参与评定等级,学生有了一个相对大一些的展示平台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往往会更努力一些。还有一种比赛方式,可以是任课老师为指导老师,直接指导学生参加全对全省、全国等社会性质的比赛,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竞争机制,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三)“一课一展”
“一课一展”,可以给学生争取尽量多的展示舞台,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珍惜自己的作品,也会更好地把握每一个展示的机会。而作业的公开展出,会让学生认真对待课堂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一课一展”模式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延展到兄弟院校甚至是校外公共或商业空间,为学校起到良好的宣传与教学成果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实践以及后期展览提供多种可能和艺术道路后续发展的空间。
三、结语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工科院校中的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应该认识并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持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作者:孙春鹂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姚勇.论当代艺术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J].西部大开发,2011(6).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理工类院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英语也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如何使该课程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大学新生英语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定位,满足学生加速的信息、文化、专业等需求,已成为大学英语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先后对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是针对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这种课程设置并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所提供信息类型的要求是和文科类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对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时,要根据其自身特点,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知识的需要,又要尽量为其提供各类语言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英语从单纯的语言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过渡为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等集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
一、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确定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研究社会问题,能运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并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理工类大学是国家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英语则是大学教育众多课程当中,最能开拓学生知识领域,连接国内外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与义务。
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传统上往往满足于最基础的语言教育。然而事实证明,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校本专业的有限空间,他们把学习的触角伸向的国外各所著名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在互联网上收看国外高校对外开放的专业课程视频;越来越多的在读学生能够参加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或者干脆转学到国外高校就读;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应该不仅局限于一般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提高上,而是应强化科技、文化等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能力。这也是一个大学办出特色和水平,走国际化办学的大循环,提高大学国际竞争能力所必需的。
二、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
据各类调查,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赞成大学期间继续学习语言知识的约占30%,支持进一步学习人文知识的约占60%,而理工类院校比例更高。比例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1)可以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国外的各类人文历史知识,弥补理工科的不足;(2)以应用为前提学习外语,比起只学习读写教程要更生动有趣,能够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3)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一门外语,而不是永远把它只当成是四六级的通关之路。
和学生相比,大学英语教师在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方面也有着相似的需求。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师队伍素质已经大幅度地提高,过半数的教师都已取得硕士学位,博士的比例也在迅速增长。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们非常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教授学生们本专业所学到的人文历史类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专业教学领域实现更高的目标和发展。
再看各个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现在大多数已基本实现分级教学,这为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其它大学英语选修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级别,开设不同的大学英语选修课,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关于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建议
从2003年起,全国许多高校已陆续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开设的总课程种类近20门,大致可分为两种:语言技能类和语言文化类。其共同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先完成最基础类的语言学习,考查合格后允许学生选修其他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针对理工类院校学生欠缺人文历史知识、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必修是指保证学生完成其所需要的语言学习时间,英语基础要首先达到大学英语的基本能力要求,才能有资格选择继续学习其他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无法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话言基础,就不能保证其它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因此,可以在大二的AB级学生中以及编入A级的大一学生中,实行大学英语选修课办法。
2 课堂面授与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相结合
大学英语的总学时毕竟有限,现在大多数院校仍然是仅能保证每周有4学时的大学英语的课堂学习时间。因此,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参与是毋庸置疑的。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课堂面授的知识量,提高课堂面授的效率。
3 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目前,学生学学英语的目的基本上分为兴趣型、实用型、应试型三种。因此,在设置具体课程的同时,应考虑以上三种类型,开设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圣经故事、希腊罗马神话、影视赏析等语言文化类课程;高级英语、英语阅读、演讲与辩论、英语写作、旅游英语、中高级口译、专业英语等语言技能类课程;四六级英语、考研英语等应试类课程。
4 处理好专业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有的学校将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完全分开,专业英语由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教授;有的学校则鼓励大学英语老师积极参与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去。如何合理应用英语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教学资源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综合地看,两者可以实现联合教学,这样可以各取所长,以最合理的配置达到最好的效果。
摘要 医学免疫学是与临床和应用结合紧密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务必学习和掌握一门科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工科院校因为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医学免疫学内容的选择和讲授必须符合自身院校的特点。本文从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两方面来探讨在工科院校如何进行医学免疫学的教授和学习。
关键词 工科院校 生物工程专业 医学免疫学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与免疫学基础理论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变的一门过渡课程。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其向医学免疫学的不断渗透,也使后者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研究方法上不断得到改进、发展和完善,这给医学免疫学的的讲授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工科院校由于任务重、课时少等现实特点,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不断更新的医学免疫学知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是作者对工科院校医学免疫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一点初步思考。
一、课程设置
(一)确立教学目标。在工科院校,医学免疫学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独立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与免疫相关的问题。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人类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②掌握机体免疫应答的种类、过程和特点;③了解一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爱滋病、自身免疫病等。④了解免疫学防治的相关知识;⑤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免疫学技术,熟悉免疫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情况。根据工科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医学免疫学本身的发展特点确定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等内容;②临床免疫:变态反应、肿瘤免疫、移植免疫、艾滋病等内容;③免疫学防治;④免疫技术。
(三)重视实验课开设。实验课的开设是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优良科研作风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验证所学习的基础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开发创新意识,培植学生创新能力。目前,一些工科院校由于课程设置将医学免疫学定为选修课、实验条件较差等原因限制了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开设,这需要工科院校主管领导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重视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开设实验课,重新设置课程类别和实验内容,优化实验资源,唯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培养新世纪生物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比如免疫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细胞的分离纯化、T细胞表面的CD2和绵羊红细胞结合、免疫技术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切片的制作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知识讲授后马上接着开设免疫细胞形态学观察、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分离纯化、玫瑰花环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制作等实验,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验的开设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意识。
二、教学改革
(一)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优化组织选择。工科院校学制为四年,开设的专业课程比较多,理论的教学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又不断地深化和丰富。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具有课程重、授课时间短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校内学习阶段让学生掌握大量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不断发展完善的新观点、新知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讲课之前认真组织安排授课内容,精心选择授课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触并领会、记忆丰富的理论知识。①授课内容的组织:根据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的基本框架可以将医学免疫学分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临床免疫和免疫技术等六大模块。前一模块的知识内容是后一模块知识内容的基础和铺垫,理解和熟悉前一模块内容可以易化对后一模块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按照如此顺序依次进行讲授,符合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此外,还有医学免疫学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最新进展与以上六个内容的模块没有冲突之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完善着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理论知识;②授课方式的选择:授课方式的选择也就是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课堂讲授内容重点难点易混点等来选择讲授、自学、讨论、见习、实验操作、电化教育等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最大化的理解吸收课堂知识,如对最新研究进展的讲授可以和与此有关的理论知识穿行。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二)加强学校、医院和企业的联系。医学免疫学是医学基础学科更是一门临床学科,至少也是基础和临床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过渡学科。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等多方面原因,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大大增高,特别是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在对各种免疫性疾病讲授过程中,通过电化教学手段以影视的方式将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过程完完全全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免疫病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还要深入到理论层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市内医院联系,带领学生到一些相关科室特别是免疫科亲自接触一些免疫病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了解诊断过程。通过电教和临床实习的结合,使学生达到对一些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学生除了对一些临床常见病例有浓厚的兴趣外,还格外关注免疫学技术在一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免疫学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学对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灵感,使他们能把这些意识和灵感带到即将或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之中[2]。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科研领域中经常用到的免疫学技术外,还要联系相关企业带领学生下厂参观、实习。实践证明,加强与临床和企业的结合很受学生欢迎,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学术讲座和课外兴趣小组。医学免疫学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不断扩展它的深度和广度,生命科学的每一步进展都补充和完善着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了解和熟悉这些新的知识更新点,但工科院校由于课时少,如医学免疫学的课时一般都在30节左右,授课内容多等这些特点使授课老师在课堂讲授中不能过多地给学生传授这些新的进展情况,这样容易造成学习的知识和一些实践的脱节,因此,通过以下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知识的脱节。①鼓励开展学术讲座活动:选择合适时间,学校鼓励任课教师或邀请一些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一方面任课教师根据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的最新进展给学生进行补充和传授;另一方面,和本领域的专家近距离接触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了解该学科发展的动态;②组建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组建“自身免疫病研究兴趣小组”、“单克隆抗体制作研究小组”或:“疫苗制作研究小组”,有专职教师带领,定期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有关医学免疫学的活动,如医学免疫学知识竞赛活动、自身免疫病的调查和分析、参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改进和完善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试卷测试,成绩的评价要整体上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就决定成绩的高低不能不能仅凭试卷考试,可以通过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动手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将各项成绩加权后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可以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结论
医学免疫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与临床和应用结合紧密的学科,这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且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迅速,作为任课教师不能只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略相关技术的传授,也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忽略最新研究进展的传递,因此,任课教师思想上要重视医学免疫学培养目标和讲授内容的改变,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有意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和重视实验课的开设,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即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验能力的新型生物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