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酒店财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财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店财务论文

第1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财务流程的作用,改善企业业绩,如福特汽车公司对财务付款流程的优化,通过精简多余的、重复的原财务付款流程的人员,就将该步骤的成本减少了90%。科学的财务流程再造必须立足于其企业发展的战略,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基于内部控制要求,并跟踪资金流动。只有立足于企业战略,财务流程再造才有根本动力和出发点;只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理理论为基础,局限于狭义的财务流程范围,各部门独立运作,缺乏沟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不能满足信息经济时代下管理的需要和实时控制的需要。

二、酒店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使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控制活动,是由企业管理层设计与执行的以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有效性和对法律法规遵守的政策和程序。为了促使我国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五部委先后颁布了《内控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指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及五项基本要素。在酒店行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声誉和市场可信度,因此受到管理层的高度关注。由于酒店业服务项目多样,价格差异较大,而且客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员工流动性较大,加之季节性差异和时段差异,容易发生舞弊和错误;其次材料浪费严重,成本控制困难,而且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酒店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经常有员工偷食偷拿现象发生。所以,酒店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内部会计制衡和一个单纯的管理过程,也是酒店内部形成的一种文化,以纠错防弊,对整个酒店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制约,保护酒店资产的完整性。

三、内部控制在酒店财务流程再造中的运用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强化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高管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的首重环节,强化环境建设,为流程再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完善风险评估体系:财务流程再造是在原财务流程的基础上除劣存优,并引入新的先进的元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其中任何一个体系的出错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因在财务流程再造的各个环节,增强风险意识,有效的控制风险;再次,全面落实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酒店进行分析评估后所采取的的应对措施控制,加强对关键风险点的有效控制,可以提高流程的运作效率;第四,共享信息、加强沟通:财务流程再造要求流程内部及时的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以满足有的放矢,及时管理的需要,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和问题解决的瞬时性;最后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能很好发现财务流程不足和缺陷,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从而促进财务流程体系的自我改造,保持财务流程的活性。

(二)流程分析及再造。全面梳理和总结原财务流程,诊断和识别问题,寻找再造工作的切入点,清楚不增值流程,简化繁余流程,整合相容流程,实现流程加速和自动化。首先,在酒店客房收入环节:强调客户入住的合法性、房租计价的标准性、房租减免的政策性,建立销售、服务和收款相互独立、相互牵制的控制体系,完善酒店稽核,及时检查和勾对相关数据和服务,与客户退房时进行最终核对,为账款催收提供依据;同时合理设计保证金和定金的财务操作流程,并单独入账;房租的减免必须有公开明示的政策,或者领导的书面授权以备案查询;其次,在酒店采购环节:由于酒店物品质量要求较高,存取周期短,因此采购次数多且持续,容易出现舞弊现象,因此要合理设置该环节的财务流程职位和人员,对相关人员的素质提出明确要求,且赏罚也要明确,在控制中做到请购、报批、发单、验收和付款应该单独进行,同时以授权的有效的单据为业务进行的依据,并留案备查,同时对大宗商品和单价较高商品由管理层集体决议进行;接着,在酒店成本费用控制环节:精简原财务流程下重复和无效职位,标准化相关操纵流程,减少多余或者不需要的人员,建立好完善的成本费用预算体系,定期检查分析成本状况,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审批授权。

第2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摘要】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统筹下,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要求,遵循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本文从财务战略的实施入手,就财务战略实施基础工作、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探讨发电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实现以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战略思维方式、决策及控制活动。

关键词:发电企业集团财务战略

2002年12月29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宣告成立,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的51%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厂网分开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运行近50年的电力垄断体制被打破,发电企业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国有大型独立发电集团成为发电市场的竞争主体。

从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研究探索发电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分析集团公司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现有实力和潜在能力,使其在充分利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成要素组合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经营状况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管理机制先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实施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只有把财务战略贯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去,财务战略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一、做好财务战略实施基础工作

(一)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和标准

为做好财务战略实施,发电企业集团应在强化以财务战略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根据集团公司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坚持把集团公司总部作为整个集团的利润中心、资本运作中心、财务信息中心、资金管理中心、风险控制中心,科学制定财务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使流程有效服务财务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几个原则性问题:设计流程应该始终围绕整体结果或目标,而不是一个人或单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决策制定者应参与决策和执行过程,并加强自我控制力;对于由各部门、各单位具体执行,而结果最终又要整合起来的不同活动,在执行过程中要相互沟通。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遵循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结合集团管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从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和利润分配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成果的预测和考评、经营责任制的考核等诸多方面,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运作标准,不断调整和完善暂行办法,以形成较系统的制度控制体系,引导集团的财务活动规范化,使财务制度能够适合发电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

(三)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一是要提升发电企业集团上下对预算的理性认识,建立利益共同、相互信任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使预算既能体现经营目标又成为实现目标的手段。预算管理的各层次应统一对集团公司合理控制成本、适度利润增长等总体战略目标的认识,努力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形成经营者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相互信任、目标一致、共同努力的预算管理体制。二是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分析方法,根据经营管理实际,逐步建立一套层次分明、概念清晰、内容全面、符合公司特点的预算报告体系,细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为各级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预算管理控制点的前移,逐步实现预算的过程控制。三是要加强预算监督控制和考核。为确保预算在资产经营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生产经营活动应切实围绕确定的预算目标来运行,建立预算监督控制制度、预算分析报告制度,并以资产经营责任考核为手段,强化预算的激励约束作用,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四是要建立科学的预算模型。针对内部各单位的特点,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预算模型,实现预算管理的动态化、科学化。

(四)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信息化建设要以发电集团公司信息化战略为指导,依托集团公司统一的信息资源,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于完善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以优化配置企业整体资源为目标,建设集预算、价格、核算、分析、决策与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地域、跨层次、跨部门,网络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财务信息系统;构筑战略财务管理架构下的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作用,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全面融合,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的信息同步和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在空间上的远程处理、时间上的在线管理、时点上的实时反映和过程上的动态控制。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支持财务决策,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在统一管理框架下实现信息共享;坚持先进性与安全性、经济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坚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持续优化。

(五)加强和改善财务监督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这些风险存在于企业价值运动中,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影响全局。发电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电费回收风险、电价风险、存货风险、资产营运风险等,直接表现有汇率风险、现金流风险、高风险业务投资风险、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误判风险等。加强和改善财务监督,是控制和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六)加强财务专业队伍建设

为了满足集团发展的需要,必须有一批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但要懂财务,还要懂生产、懂法律、懂金融,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依法办事的意识、刻苦学习的态度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做好队伍建设方面,集团公司需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鼓励其参加后续教育和各种培训,参加职称考试,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建设一支适应集团发展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队伍;三是完善优秀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四是建设集团公司财务人员信息库,摸清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状况,为选用人才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抓好存量资源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

加强电源开发前期工作,优化项目开发顺序。按照国家批复项目优先、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优先、电源空白地区优先的原则,对前期项目及拟开工项目进行调整。对于国家已经批复,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预计投产后有较大市场空间、较高投资预期收益的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提前投产;对于投资效益中等,预计投产后市场空间一般的项目,坚持“按基建程序建设”;对于项目预期投资效益较好,但各项建设条件有待于落实的,继续落实各项条件。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形成优质的生产能力。工程项目建设是电源发展的第一生产环节,是奠定公司资产市场竞争力的基础阶段。瞄准国内最高水平,提高包括造价、进度、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建设一流电源工程,实现发电装机规模稳步扩张,确保新投产项目投资省、质量好、见效快,投产后尽快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应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夯实电力安全生产基础,确保电源持续快速发展。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集团实现经营效益的基础,是确保电源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实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优化运行方式,在确保多发、多供的同时使供电煤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向设计值靠拢,向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看齐,努力在生产环节增收节支,提高发电效益,以提高设备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为目的,抓好设备管理。

(二)积极调整电源结构,优化整合存量资产

从发电企业集团的现状来看,在集团系统层面考虑,进行资源整合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将一厂多制的电厂进行公司制改组,彻底改变历史原因形成的管理混乱的局面。对发电集团间交叉持股的电厂,进行股权置换,理顺产权关系。利用目前电力暂时紧张的有利时机,提前整体转让或退出老小电厂。对于效益不佳的机组实施以大带小重建或关停退出。对于没有发电容量的空壳电厂,应进行人员分流安置,妥善退出。通过资产整合,打破原来资产的地域范围和企业界线,对存量资产进行企业间的转移,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将存量资产重组和企业集团在该地区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合理配置该地区的发电资产,优化资产结构。

(三)进行管理流程再造,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大发电企业集团组建时间短,目前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总部管理幅度过大及部门之间、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定位、职能界面、管理流程不顺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理顺内部关系,缩短管理链条,进行管理再造。

管理体制精干化。现有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基层企业的管理机构庞大,人员多,效率低。应精简机构,裁剪多余的,合并类似的。

组织机构扁平化。发电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目前大部分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优化产业链条和价值链出发,根据相关业务和管理环节的特点,推行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实行扁平化管理,缩减管理层次,增大管理幅度。

重新设计管理流程。根据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管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包括工程建设、运行、检修、燃料、物资等管理流程。

完善风险防范和监督控制体系。在财务、法律、审计、纪检、监察等各方面构筑监控体系,并坚持制度和监督相结合,全面监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关口前移的原则,使经济运行和重大经济行为置于可控、受控状态。

(四)优化燃料煤炭供应,实施煤电一体化运作

燃料供应状况对经营影响非常大,燃煤的质量好坏、价格高低和是否足额及时供应,都将对发电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根据我国煤炭供应形势、电力行业发展态势的分析,未来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将持续较长时间。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各集团应及早制订煤炭供应战略方案,保证煤炭供应的优质、优价、及时,以保证集团的长远发展。

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用于发电,70%以上的电能来自于燃煤火电,两个行业的依存度非常高。因此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环境下,煤炭企业关注自身的长期市场,发电企业注重稳定的燃料供应,双方存在着合作的基础,长期合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最重要的保证途径。为获取优质、优价、稳定的煤炭供应,发电企业集团应与煤炭企业在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下签订中长期供需合同,建立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稳定煤价与煤量。

基于电力与煤炭之间的紧密关系及其对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用,煤电一体化经营已经成为国家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为保证煤炭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企业集团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继续坚持向煤炭行业渗透,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通过投资开发新矿,兼并、收购已有煤矿,发挥电办煤的优势,把煤矿建设成为电力企业的联办矿,实现混合经营或者跨行业经营,从源头上控制煤炭资源。二是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利用不同资本融合兼并重组。三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煤电基地,实施煤电一体化运作,一方面延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保证电力企业煤炭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减少了供应环节的风险。

三、全面强化资金管理,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要适应金融全球化浪潮,将资金管理界面拓展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综合考虑筹资风险和成本,比较银行贷款、增资扩股、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选择最佳方案。

(一)发挥财务公司优势,积极有效运作资金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投资创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内部从事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其产业性特点,对集团公司的资金实施集中管理,利用企业集团内部单位资金运动的时间差、空间差和生产环节差,有效聚集资金,运用信贷杠杆功能,灵活调度资金,建立内部资金市场。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有着天然的资本纽带,能够实现信贷结合与产权融合的双重联系,弱化企业集团外在的信贷契约的不稳定性,实现贷款的统一管理,优化融资结构。企业集团间接拥有了财务公司的信用工具,利用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通过国内外金融市场管道,将集团外部资金导入内部生产建设项目上来,使资金流向物流转化,缓解由于资金总量束缚和外在信用制度的牵制对集团造成的压力。

(二)利用资金规模效应,建立银企战略联盟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竞争也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全球范围。为切实提高发电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选择实力雄厚、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并与集团经营关联性大的金融机构组建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达到优势互补、经营“双赢”的目的,并通过建立银企战略联盟的形式,为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

发电企业集团资金需求量巨大,这既需要多家银行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运作提供了广阔市场。随着核心业务的不断扩展,对银行的融资方式和运作机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贷款种类涉及多,需要取得银行综合授信额度;在融资方式上要求较为灵活,以满足下属单位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自主选择贷款时机和期限的要求,应获得银行对资金使用的管制;在融资形式上,不但要得到包括信贷在内的间接融资,而且还要得到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服务;在融资的币种上,为减少资金成本,满足国际化经营要求,需要银行提供多种币种或不同外币买卖服务方式;为打破原来银企之间单纯的资金供求的局限,需要取得银行提供的结算、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保函担保、外汇买卖等业务的配套金融服务。这些方面的需求,需要与合作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协商,一揽子解决。

(三)借助资产密集优势,适时涉足保险市场,投资参股保险经纪公司

应对目前的保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保险专业化管理,通过保险经纪公司把管理和保险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提出控制、转嫁风险的防损建议或管理方案,避免或减少保险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保险管理从事后理赔转化为事前预防,从单纯的保险事务处理转化为对企业的风险防范,从静态的财产保险管理方式转化为对企业的动态业务风险控制。

寻求适当的时机,投资参股保险公司,从整体上提升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关注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主要有企业融资和优化资源配置两大功能。目前,五大发电企业集团都拥有上市公司,远期集团还要实现整体上市,必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直接融资。

第3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作为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但由于其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筹资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一般是合伙投资,资金多是业主家庭自己积累或向亲朋好友借的,这使得企业的资金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些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又不健全,基本上还是非公开,信息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又少,使得的借贷信誉都大打折扣。我国的金融机构也没有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优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又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以贷款形式获得融资成本高,筹资不太容易。这些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扩大发展。

2.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系统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原动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自有资金短缺,筹资困难,对于筹到资金的,又要面临还债的成本风险,企业经营中承受损失的能力有限,这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偏重于短期,他们总是希望尽快的回收投资,利润最大化基本上是中小企业的唯一目标。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缺乏长期规划,追求短期利润形成,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制定。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相对缺乏,而他们为求得尽快收回投资又需要积极地投资,能力的缺乏使得企业投资往往显得很盲目,投资方向把握不准。造成很多企业不但收不回投资,还落得倒闭的结果。

3.财务控制力差,监管力度差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对现资管理方法和资本增值方法了解不多,使得企业资金浪费严重。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的资本增值意识薄弱,经营活动中偏重于用现金交易,提早支取,延后结算,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损失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发生坏账呆账的风险加大。中小企业的竞争激烈,大多企业为了争取客户,采用赊账方式,但在催收措施上不力,造成发生呆坏账的几率加大;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周转缓慢。

4.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业务水平低下

企业管理人员大都还受制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企业的经营者同时又是所有者,企业管理权利集中,这种管理模式势必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绩。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起来,在机构设置上层次不清,权责不明确,财务管理混乱。同样的原因,受限于企业管理者本身管理能力不高,在对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人才聘用和培训上欠缺。财务管理人员还是老套的管理模式,现财方式、管理理念不了解,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高,缺乏创新能力。这些都使得企业内部管理上职责不清,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缺乏创新。

二、解决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对策

(1)增强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提高推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每一项经济活动中,从企业的计划指标到盈亏和奖惩,都应有一套完整、严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内控制度的建设,才能加强企业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才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才能防止和避免生产经营中的偏差及制止营私舞弊行为。

(2)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准

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关,是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条件。

(3)会计工作秩序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必须做到管钱不管账、管支票不管印鉴;现金存量应有限额,切实把好财务关。

(4)充分发挥监督机构作用

要强化企业审计监督职能。反对“一言堂”,除了建立内审机构外,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职代会的监督作用。科学、严密的审查监督制度,是正确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保证。

2.建议

(1)创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环境

企业的运转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符合条件且有发展后劲的中小企业,国家可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给与积极的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要支持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方面的支持系统。缓解和分散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风险,改进企业的筹资条件,使企业更容易筹到发展资金。

(2)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条件的关系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但最终目标的实现要有相关保障条件的配合。良好的财务状况是实现目标的条件和保障。但是良好的财务状况需要企业管理者协调好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规划并实施好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此外,企业在投资前要实事求是的做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调查分析市场情况,确定投资产品的可能产销情况,减少投资盲目性。

(3)改变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管理方法。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上,要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的人员上岗资格,及对财务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在职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更新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人员管理体制,采用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竞争上岗。

第4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及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旅游专业技能,具备旅行社及酒店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本专业能掌握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应用文写作等工具性基本知识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经营管理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能培养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和导游讲解、带队领队、接待服务等工作能力、旅游酒店相关工作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评价分为毕业论文评价、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三个部分。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一)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结合本专业所学的各课程理论知识,结合毕业实践单位或具体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选定某一题目,写一份毕业论文。字数3000~4000字。根据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评分。

(二)岗位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由学生带回学校。

(三)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本考核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从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中,任选一项考核。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方案撰写阶段,每个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在对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进行调查或实际工作、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幻灯片制作,每人的成果经评阅教师评阅计为单项得分。第二:现场考核阶段:以每个人为单位汇报和展示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现场评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相应的现场得分,单项得分加上现场考核得分,即构成了本项目化考核的分数。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1.文档考核评价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 策划方案;应用技能: 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策划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字数1500~2500字。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策划书、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策划书、某一旅游企业或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调查分析报告;应用技能: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估价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游酒店管理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字数1500~2500字。

2.现场考核评价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PPT讲解;应用技能: 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个人基本素养及专业技能的整体表现;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时间为20分钟,每位学生利用幻灯片汇报和展示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一)毕业论文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及评价要素的内涵、分值如下:

1.平时表现:严格遵守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工作努力,态度积极主动,4分;

2.选题:选题符合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能较好地联系社会经济实际和毕业实践单位具体情况,4分;

3.文献综述:掌握本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并有自己的见解。能正确引用相关文献,2分;

4.论文内容:第一,思路清晰,概念清楚,文笔流畅,撰写规范,字数达到要求,6分;第二,善于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全面、正确且有一定深度,6分;第三,论文有创见,且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4分;

5.论文格式:格式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2分;

总计得:30分。

(二)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

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如下:

1.工作作风 5分: 服从领导,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责任心强。(5分)服从领导,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较强。(4分)尚能服从领导,工作表现一般,有一定的责任心。(3分)不服从领导,工作马虎,责任心差。(2分)

2.岗位业绩 10分 :在具体实践岗位上迅速适应,有很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在具体实践岗位较快适应,有较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分)在具体实践岗位适应,有一定的业绩。(6分)不能很好适应岗位、没有工作业绩。(4分)

3.岗位能力 10分 :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独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全面掌握各项技能。(10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一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很好掌握各项技能。(8分)尚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基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掌握一定的技能。(6分)操作能力较差,基本不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4分)

4.组织纪律 5分: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90%以上。(5分)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75%以上。(4分)一般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有时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3分)组织纪律性差,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2分)

综合得分30分。

(三)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价标准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选题、问题把握、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规范要求,合计(20分)。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符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范围。(4分)问题把握: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方案具有建设性、实用性。分析过程正确、合理。(4分)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4分)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6分)规范要求:封面、字体、字号、段落、图表等符合规范要求。(2分)

(2)“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调查分析内容、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调查分析材料、规范要求,五项内容各占4分,合计(20分)。

调查分析内容:调查项目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调查过程全面、方法得当,分析过程科学有理、正确;

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

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

调查分析材料: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施性。

规范要求:方案过程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层次性,封面、字体、字号、段落符合规范要求。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合计(20分)

知识运用:对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的熟练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内容的充实。各占2分共4分;

PPT制作:格式:文字、图片风格统一,格式规范,版式合理。视觉效果:色彩效果、图文比例、动画美观、合理,符合汇报主题。内容:内容精练、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符合汇报时间要求。设计思路:符合陈述思维,导航、超链接清晰合理,过渡恰当。各占1分共4分;

表述:语音:普通话规范,口齿清晰,语音纯正。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语言:语言流畅、准确,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影响力:表达自然,情感得当,富有感染力,具有气氛调动能力。各占1分共4分;

礼仪:形体语言:坐、立、行的姿势优雅得体。服饰:大方、得体、统一。举止:从容、端庄、适度。态度:精神饱满、态度亲切。礼貌:主动、规范、得体、尊重评委。各占1分共5分;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沉着冷静,抓住重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准确无误。共3分 。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

1.毕业训练动员(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公布毕业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2.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一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十周)

3.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第六学期,第一周);第一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第二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4.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一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二)考核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第5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专业特色;旅游管理;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一种办学形式。其特色品牌建设是关系到学院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转型评估的需要。办出特色、树立品牌已经成为独立院校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专业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而特色专业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某独立学院的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探究独立学院专业办学特色建设的过程与措施。

一、树立专业特色意识是专业特色建设的首要问题

1.专业特色内涵

专业特色指专业所具有的特征、特点。反映在办专业的理念、思路和措施上,具体表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专业管理等方面。简单而言:企业的特色品牌主要体现在其产品上,而学校的产品是毕业生,毕业生是否具有同类专业的其他高校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特长即是专业特色。

2.专业特色建设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

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了竞争力。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若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必须追求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学活力,突出办学特色。因此,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这一切的关键是要找准专业特色定位。

二、专业特色定位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

专业特色定位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起点,只有定位明确,才能办出特色。专业特色的定位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发展历史以及资源优势相一致,还应该结合高校所服务面向的区域特点,并与相关行业结合起来。

为使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准确,笔者所在学校采用收发问卷和走访等形式对珠三角20多家知名酒店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知旅游企业尤其酒店管理岗位对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两个极端:一类为进入门槛低,但需求量大,如服务员、前厅接待等;另一类则是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专业背景,而且至少懂得一门外语的高级实用型管理人才,如大堂经理等。经分析造成后者奇缺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虽然综合素质较高,但由于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和行为规范)和职业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低,且好高骛远,企业留不住,不愿录用。

第二,高职及中专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都比较强,但仅具备当服务生所必需的技能,由于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不具备走上管理岗位的后劲力量,难以胜任管理重任。

第三,无论是普通院校旅游院系的毕业生,还是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国际交际能力都不强。原因在于,一是英语口语能力差,二是外国文化风情知识严重缺乏,三是懂得小语种的人才少。

综上所述,结合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笔者所在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和行业规范)和职业能力(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立志扎根于旅游业,具备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和能力;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具备向中高层、向国际发展所需要的资质。

三、促进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措施

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合理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为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本校广泛参阅了兄弟院校旅游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相关旅游企业进行了广泛调查,拟开设的课程均经过企业经理过目,听取他们的意见。聘请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管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专业特色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尽量做到厚基础、宽口径,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选择。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强,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要求行业从业者要具备各科知识,懂旅游、管理、经济、财务、法律、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所以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七个课程模块组成。

(1)旅游学课程模块:旅游学、旅游资源与开发。

(2)经济学课程模块:西方经济学、旅游经济学、会计学等。由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故需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基础知识。

(3)管理学课程模块:管理学原理、饭店管理学、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作为旅游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是由本专业的性质决定的。对于一个即将走上管理岗位的学生,管理学是必备的背景知识。

(4)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模块:主要客源国概况、欧美文化风情和亚非文化风情等。由于国内外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要与外国人沟通良好,必须掌握旅游外语,还必须以广阔的外国文化知识作后盾,才能在语言的实践中运用自如,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

(5)社会交际科学模块:心理学、交际礼仪和公共关系等。由于旅游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学习该模块课程,有利于学生提高服务意识和交际能力。

(6)技术技能课程模块: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英语听说等。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运用网络,能熟练地使用各类管理软件、办公软件。

(7)实践性教学课程模块: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各种具体操作必须经过练习、实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以实验实训条件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它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校内应建立导游酒店模拟实训室,模拟客房等,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资金限制,独立学院不可能把所有的模拟实训室都放在校内建设完成,只有依托行业,旅游管理专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依托企业,通过与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由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验、处理、解决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根据该专业培养学生较强职业意识和过硬的职业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国际交往能力的宗旨,该专业建立了种类齐全、相互配套、科学合理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共有四种:课内实训、课内见习、考证培训、毕业论文写作,重点是课内实训和毕业论文写作。课内实训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从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课内见习指让学生外出参观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大型旅游设施,以增进学生对大型旅游设施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考证培训指通过校内外结合的方式举办各语种的导游证、会计师证、高级营养师证的考前培训班,藉此提高学生的持证率,以增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率。

(2)构建校外实践教学体系。该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共有四种: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课外实训。

专业见习以组织新生到广东省内外著名的景区景点进行现场教学为主,藉此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旅游资源及导游操作的全过程,增加对旅游业的感性认识,坚定专业思想。专业实习指在每年四月的春季广交会期间,安排大二的全体学生到实习基地即珠三角各大酒店参与交易会的接待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意识,了解自身学识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以明确今后在校学习的努力方向。毕业实习,是指在企业、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下,由该专业组织,统一安排四年级的全体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课外实训指根据所在区域旅游机构和企业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类旅游活动或旅游比赛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铸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行业走向国际化道路。为了适应国际化企业的人才需求,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旅游院校应该考虑与国外知名大学签订协议,走联合办学之路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建立海外实习基地等来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经验,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所以实践经验丰富、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关系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大力引进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成功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或者激励现有教师到企业挂职并进行实践锻炼。

三、执行效果

经过几年的专业特色打造,本专业已初步形成毕业生受旅游业欢迎的办学特色。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和统计,本专业本行业最终就业率达41%~56%,高于本科旅游院校全国平均线30%以上;07、08级已有41%~53%的毕业生担任了各级管理工作,学生专业思想不断增强,近三年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增加了一倍。

第6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一、体制创新—酒店创新的核心内容

实施创新变革的管理,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体制创新是保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化格局的形成,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战已经拉开,酒店将从简单的管理或服务变革进化到积极培育“核心的智力资本”,酒店之间的关系将更多地表现为双赢的合作伙伴和理想的战略同盟。为了能够与国内外酒店集团竞争和抗衡,江苏省也必须组建大型的酒店集团,以江苏新世纪大酒店为龙头,将省市电信行业各酒店纳人集团体系中,向省内各市输出优质高效管理,逐步形成联合。这种联合可以试行五统一、三独立的经营模式。五统一:即统一名称、标志,统一管理体制模式,统一管理标准、服务规范,统一市场开发和对外销售,统一设施和用品档次;三独立即所有权独立,财务管理独立,经营管理独立。这种五统一、三独立的运转模式,适合中国现行的饭店所有制形式,对优化酒店资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实现强强合作,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的激烈竞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技术创新—酒店发展的动力

早在两年前,新世纪酒店就借助电信优势,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率先开通网上预定项目,随着互联网做媒介的电子商务的普及,使酒店管理系统同宽带网络设备及交换机相连,这样计费机制更加灵活,通信平台的自助式管理特点更为突出。不仅节约了酒店的交易成本,扩大了交易范围,而且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沟通,使酒店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大大增强,为酒店开发国内外客源市场赢来了无限商机。虽然新世纪酒店是电子商务模式运用较早的酒店之一,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不能满足于现状,仍需高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科技创新,继续做好:(1)优化以系统、管理智能一卡通及PDA系统;(2)增大技改投人,拓宽融资渠道;(3)强化酒店内部信息中心的建设;(4)完善酒店内部的技术创新机制。实现宽窄带一体化接人、一体化计费、一体化维护、视频一体化管理等功能。

三、文化创新—酒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一种更高质量的竞争,这就是文化的竞争。(l)创立具有新世纪特色的酒店文化,是推动酒店发展进步的动力。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新世纪酒店的管理人员在管理酒店时,既不能原样不动的照搬西方国家的酒店管理模式,也不能全盘模仿亚洲其他国家的酒店管理方法。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及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有益的借鉴和吸纳,创立具有新世纪特色的酒店文化,才能展现新世纪的风采。(2)酒店文化是酒店无形价值的体现。积极倡导并确定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念,培育先进的精神文化,塑造优美的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酒店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文化支撑,建立真正有创造性的“群体智力”。(3)现代酒店文化注重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强调树立创新的理念。通过整合与改革,在酒店形成一种创新型文化、学习型文化、开放型文化及兼容性文化。超级秘书网

四、服务创新—酒店维护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个性化服务是新世纪大酒店提供的众多服务方法中一项重要的服务方法。就酒店来讲,是指酒店根据自己的设施、星级、酒店文化、酒店意识等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独具个性特点的服务。就客人来说,在一定社会、教育和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并相对稳定的个人特性,根据客人的这种个性来提供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将更加追求个性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因此,酒店要建立起以客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按照所接待的客人需求,逐步完善对客人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来达到客人不同需求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酒店要迅速开展个性化的特色服务。

第7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Abstract: Hotel Cost Control is an obligatory subject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major in hotel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otel cost control subject's characteristic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it also puts up with the strategie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cotourism teaching,tries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成本控制;教学

Key words: hotel management;hotel cost control;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63-03

0 引言

目前,我国酒店成本控制不尽人意,酒店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许多酒店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亏损的主要原因,这决定了酒店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中的战略意义。为了顺应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及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酒店成本控制》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然而,由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酒店成本控制》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也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本文针对当前《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本科阶段的教学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在有限课程教学时间内,让本科学生掌握酒店成本的基本原理并深入学习国际国内饭店成本控制管理发展新趋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互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后,提出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饭店成本控制》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一条路径。

1 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1 课程教学目标

当前的酒店业竞争不再是设备、装修等硬件方面的竞争,而是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经营理念的竞争。而酒店业管理人员要了解和掌握现代酒店业的经营管理和操作领域的知识,而且全面掌握现代酒店业的成本管理和实务运作能力。故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具有酒店财务管理与控制的理念及基本理论,并具有酒店财务管理与控制实践动手能力。具体目标为:①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与结构,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目的、任务和学习的基本内容。②掌握酒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③能综合分析各大星级酒店管理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从整体上能把握饭店成本管理的基本态势,并对成本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出一定的判断和思考。④结合酒店业的发展趋势,使大学生了解酒店成本控制的最新动态和新理念。⑤通过课程学习,对成本控制有所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培养本科生的入住饭店的低碳消费意识,酒店管理的成本控制意识。

1.2 教学内容

《酒店成本控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酒店成本控制的概念、分类;酒店成本控制利用的手段及工具;酒店成本控制的预测与预算;酒店采购、验收、存货的仓储、发放、食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成本控制;酒店饮料、客房、能源、人工、营销等内容的成本控制;酒店成本控制的绩效评价等。

2 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适用教材严重缺乏

当前国内外关于成本控制方面的教材非常多,但是酒店成本控制的教材非常匮乏,教材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适合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非常少。现存教材一类为企业成本控制教材,内容体系多以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企业控制的主要环节,理论性强,具体操作指导性弱。②适合我国酒店业成本控制非常少。与国际酒店相比,我国酒店业数量多、规模小、功能结构比较单一和雷同,单体酒店较多,集团化发展较差。但是在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酒店业及酒店人才提出巨大的需求,也为酒店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但现有的《酒店成本控制》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尤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材较为缺乏。③适合实际操作的教材少。一些教材普遍存在知识体系不够明晰、理论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大多数酒店成本控制教材多偏重餐饮的成本控制,对客房成本、能源成本等方面涉及非常少。另一类教材,虽然以酒店企业为对象,并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性内容,但理论指导太少,很多内容多为操作指南,缺乏系统性。以上教材问题,难以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高质量教学需求。可见,加强酒店管理本科《酒店成本控制》教材建设,是旅游业对酒店管理教育和旅游学科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

2.2 案例教学法缺失

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交织的复杂财务知识和酒店成本控制的实务操作中,由于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往往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多以理论讲述为主,缺乏生动灵活的案例进行深入讲解。案例教学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势:案例教学可以再造现实情境,在老师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可以根据某一理论概念或某一理论要点探索解决酒店成本控制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增强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本科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成为学生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在实际教学中大量开展案例教学法。

2.3 实践教学比较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科学,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酒店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其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酒店从业人员。尽管实践教学力度在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提升,但是该专业的多数学生依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其实践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酒店业发展的需要。对于《酒店成本控制》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普遍存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教学方法方面,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实习实践学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存在不足,进一步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4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酒店成本控制》课程内容就决定了任课教师需同时具备财务知识和酒店管理知识的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有财务管理实践和酒店管理实践的丰富经验。只有在理论与实践能力双结合的情况下,课程教学效果才能彰显。然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老师要不只有酒店管理学科背景,要不就只有财务管理学科背景,同时拥有两者的学科背景的老师非常少,这样的师资力量为《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教学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3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措施

3.1 加大教材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的典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既是生产用品也是一种消费品,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具有无形性、生产与销售同时性、产品质量具有不可逆性。其成本发生具有无形性、分散性以及可控难度大等特点。直接套用其他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理念及模式根本不适用酒店业,所以对当前教材进行加大修订力度,结合酒店业的业务特征,酒店生产、加工、提供服务等流程环节,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酒店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教材建设应注意的原则:①系统性原则。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酒店管理理论为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以星级酒店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象为主要内容,以国际国内酒店成本控制先进的案例模式为补充,重新架构酒店成本控制教学内容。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建设中,不仅有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考虑融入大量的案例、课后习题。案例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媒介,习题是一种实践的模拟练习,建议每一章都设计导入案例,情景案例,课后案例分析题。③易操作性原则。涉及客房、餐饮等部门的酒店成本控制内容,教材设计需要详细,具体操作写明步骤和要求,能真正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能学以致用,在学完《酒店成本控制》课程,如果定岗实习或是上班后就能熟练运用方面和技能进行成本管理。

3.2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3.2.1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试以“授之以渔”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和平台,展开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具体方式可以采取:①课堂讨论法:老师根据酒店成本控制某一问题,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撰写课堂现场汇报总结,然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进行现场演示汇报,并设计现场同学提问及老师提问环节,让学生作答。这种课前准备,课下学生准备材料,课上汇报讨论的授课模式,打破“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便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②角色模拟法。让学生与教师交换角色,遴选难度不大、内容比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如客房、餐饮等成本管理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模拟教师角色,根据老师事前布置的教学内容备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内容组织、PPT制作,现场授课,集体答疑等分工合作。

3.2.2 采用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充分备课,收集大量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及模式,指导学生站在酒店业发展的前沿。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契合教学内容,事前收集有关视频、图片、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料,通过教学软件制作成精美的PPT,以便在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创造一些酒店管理情境,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把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把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把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后,师生之间利用网络等进行网路教学和课后交流,特别是对课后习题和案例辅导,老师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增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内的教学效果。

3.2.3 加强案例教学

酒店成本控制需要大量的会计、财务基础理论,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欠缺,大量的成本管理方法、财务评价法,酒店成本控制基本手段需要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认知、理解及掌握。案例是课程内容导入、核心内容重点提示、难点问题分析的最佳媒介。以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再现星级酒店很多现实、灵活的各种状况,有利于情景教学,有利于老师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剖析,提高对酒店成本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3.2.4 实施课题研究进入课堂的教学尝试

教学时,提出酒店成本控制中思辨性问题,热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针对某一问题,积极提出问题,以保持“问题意识”分析看待当前现代酒店成本管理问题,做到在“干中学”、“边学边干”,能在研究型学习中提高自身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让老师在研究型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重要地也同时促进了教师本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3.2.5 加大实践教学

推动实施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深化教学与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旅游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酒店成本控制》课程设计中适当地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见习,课程实习,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酒店服务管理技能。

3.3 加强校企交流合作

①走出去。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深入酒店企业进行课程观摩,见习,获取感性认识。或者成立以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承接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的各项酒店项目,如酒店人力资源培训、酒店技能大赛等,发挥旅游科研机构为地方企业服务的作用。②引进来。任课教师可以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旅游企业专业人士或是在星级酒店任职的学长们到课堂与本科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让学生了解酒店业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要求,了解酒店管理国际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中,根据酒店业当前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如目前能源成本控制,绿色酒店管理等问题,请来酒店业企业相关人员作专题报告。

3.4 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建设

有理论、懂技术、熟悉行业业务的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是《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在人才建设中的作用,推进旅游院校的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为旅游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创造条件,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从业外引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酒店成本控制讲学工作,或推进旅游院校的教师到旅游企业内挂职,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起静.酒店成本控制[M].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4.

第8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第一部分:酒店成本管理概述。这一部分是论文得以展开的理论基础。酒店成本主要是指酒店的运营成本,即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不包括前期的酒店建造成本和后期的酒店终结成本等成本。它不仅包括在酒店实体内部发生的成本,还包括上游成本和下游成本。

第二部分: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第一是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第二是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第三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第四是成本核算工作有待提高。

第三部分: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第一是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第二是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了成本降低;第三是缺乏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第四是财务人员地位低,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

第四部分:改进我国酒店成本管理的建议。这一部分是论文的重点,要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抓酒店外部运营环境与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一起着手。通过多管齐下,不断理顺酒店运行环境,提升管理水平。第一是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经营成本;第二是人工成本管理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重;第三是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酒店采购成本;第四是全面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酒店;成本管理;方法;建议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旅游企业正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跨国经营和国际标准管理将全面参与中国酒店业的市场竞争,我国酒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这将对中国酒店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促进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向国际标准靠拢。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酒店业只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才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酒店成本管理概述

(一)酒店成本

酒店成本主要是指酒店的运营成本,即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不包括前期的酒店建造成本和后期的酒店终结成本等成本。它不仅包括在酒店实体内部发生的成本,还包括上游成本和下游成本。酒店是个特殊的企业,其成本构成较为复杂。 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就是酒店在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从酒店价值链角度来看,即价值活动中的基本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上、下游成本包括采购成本、技术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信息化成本等等。

(二)酒店成本管理

酒店成本管理,就是对酒店成本进行的管理。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成本管理不等同于单纯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不停的降低、降低再降低。成本管理关注是企业整体的效益和长远的发展。

成本管理在本质上并不是关注成本本身,而是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其一、全局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部门成本,更关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长远效益,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管理,涉及到企业价值活动的任何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产品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管理定义为对产品成本的管理,缩小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制了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也是对成本管理对象的片面理解。

其二、综合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财务信息,更需要利用非财务指标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其三、管理性。成本管理不仅是一项控制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需要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进行操作。

(三)成本管理的一般原则

企业在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时,为了发挥好成本管理的作用,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应遵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互相协调原则。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系统能及时反映成本管理过程中实际发生与管理标准之间的偏差,使之能及时消除偏差,恢复正常。当成本管理系统中出现偏差而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时,间隔越长,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因此,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偏差,以减少失控期间的损失。

节约性原则。实施成本管理一般会产生一些费用,如人员工资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一般称为管理成本。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在花费一定支出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如果管理成本超出管理收益,则该项管理活动是不可行的。实施成本管理一定要符合节约性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调动企业内部各单位积极性,许多企业都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就要同企业所实行的责任会计制度相结合,对于成本管理的结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奖惩措施,才能促进成本管理和责任会计制度的加强,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

互相协调的原则。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职工。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仅靠成本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实现目标。

二、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国酒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人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员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管理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真正能对成本控制起作用的管理群体,成效当然不会明显。没有全员性的参与,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只是空谈。某宾馆属典型的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基本维持过去的一套,在岗位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科学经营的需要,甚至对因人设岗,在人员使用上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是能者上,而是看你有无关系、有无背景,整个酒店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靠山,形成许多派系。这里为了照顾各级领导的关系,安排了大量关系人员,而许多关系人员能力不行,干活不积极,却要指定位子、待遇。许多人有后台有关系可以不干、少干,但待遇却比在岗的人还好。对于有关系的人员自然要供着、养着,而对于没有关系的一般员工,表现不称职却不能解职,因他们都是正式工,谁都不服谁,否则就撒泼、耍赖,可以闹翻天。该酒店对一位不称职的洗衣房副经理降职调离原岗位,结果此人大闹总经理办公室,向上级各部门写信、上访,闹得满城风雨,影响了酒店正常经营。[ Www.]

(二)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忽视潜在的损失,尚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目前,许多酒店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企业内存在大量冗员,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相对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如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相对不足,劳动强度较大,而薪酬却最低;而二线的人员如管理人员中却存在大量闲置人员,而薪酬标准却很高。作为酒店这种劳动密集性的服务性企业,服务质量好坏取决于一线服务人员的质素、服务意识,而一般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却与此相抵触。同时,不少酒店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如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导致员工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或者任由人力资源流失与浪费,如对人员安排学非所用,对人力外流重视不够,这些情况导致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严重。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

首先,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成为只求形式的一种摆设,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有些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报领制度的三无企业。这种花架子式的管理,其结果自然是管而无效的。

其次,过分依赖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无法适应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导致成本管理目的成为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无法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无法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反映不了各个环节的发生的后果关系,结果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现有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料、客户、销售市场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

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大。具体表现在:考核只是企业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只考核到部门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对于考核结果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搞平均主义;奖惩措施力度不够,起不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对酒店内部业绩的考核只是粗略的以部门为单位,但由于下达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基本上只是在上年实际发生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即成为下一年度指标,且在运行过程中也不会随实际市场情况变化如按季或按半年作相应调整,考核指标往往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起不到真正考核的作用。

(四)成本核算工作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外很多酒店企业成本计量与核算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这些计量与核算还并没有贯穿酒店企业所有的成本管理中。

在成本管理理论中,把成本视为可用货币表示的一种成本。如果把信誉损失、社会损失等也列入成本,则成本面则不是单一的货币计量形式所能表示的成本。还要兼用其它计量形式,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度反映酒店成本的内在属性。即使是按传统的成本范畴进行统计核算,得到的也只是一个近似数据。因为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因企业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数据的来源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别是有些成本是属于隐性的,它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如:酒店会大量采购肉类食品,而且大都使用冷冻车运输,如果运输人员在肉上洒水,经过冷冻后就可以增加肉的重量,而运输人员就可以把多出来的货物据为已有,这种情况在实务中很常见,验收人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尽快查明肉上形成冰块的原因,并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

三、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在我国酒店企业中,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酒店多达酒店企业总量的90%。这些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很短,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未能实现脱胎换骨,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观念。对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任命甚至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些人通过种种非正常方式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后,个人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使成本管理起不到应有作用。这些人在经营中的决策不是经过科学严格的可行性论证,而是盲目地“拍脑门、拍胸脯”就可敲定,草率的决策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企业领导将职权作为谋私手段,不择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导致企业员工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二)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了成本降低

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影响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为了改进成本,企业管理者还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高科技的应用现已成为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和酒店的管理相结合可形成新的生产力。由于许多国企管理者流动性强,对短期内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的高科技投入缺乏积极性,只注重任期内企业利润的高低,不注重长期投入,影响了企业对高科技的应用,结果设备老化、陈旧,无法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

酒店企业普遍未能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制度,也缺乏成本管理的内部制约机制。管理者为了不正当目的,可较容易对成本资料进行人为调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资料,对这类企业的评价也是不真实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激励也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四)财务人员地位低,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普遍只是事后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对企业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许多管理者只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开源”的重要性,而意识不到“节流”对于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由于财务人员面临上述窘境,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许多高素质的财务专才不愿从事这一行地位较卑微的工作,纷纷改行,导致目前企业财务战线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

四、改进我国酒店成本管理的建议

要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抓酒店外部运营环境与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一起着手。通过多管齐下,不断理顺酒店运行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我国酒店的成本管理水平便有望得到长足的提高。

(一)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经营成本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酒店是最敏感的产业,应该最先体察客人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跟上时代步伐,利用高科技来提高酒店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营运效率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既及时满足了客人的需求,又加强了企业成本管理,提升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1、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酒店竞争水平

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用于前厅接待、收银、问询、客房预订、销售、餐饮、保安、报表、门锁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更新,旅游酒店管理也应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酒店管理系统上建立一个高效、互动、实时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原有组织结构打破部门界限,使用跨部门的团组,把决策权放到最基层。从而饭店的整个服务过程,可以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能够了解整个服务过程,了解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个饭店的绩效。

2、重视新技术运用,降低能源成本

由于酒店能源具有易耗性、不易察觉性、分散性等特点,管理起来较其他成本要困难些,但通过引进先进的中央能源管理系统,就可大幅降低酒店能源成本。该系统科技含量高,通过中央电脑控制器及各房间分控制器,可自动探测房间有无客人并自动关启电源开关。采用该系统后,酒店客房部只需配备一名操作人员,工程部不用派专人值班监控,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又能使能源成本管理效果好。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二)人工成本管理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重

针对酒店作为服务性企业的特点,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酒店的成本管理是需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的。许多服务性企业的经验表明:员工的满意感和忠诚感会影响服务的消费价值,进而影响顾客的满意感和忠诚感,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优秀的员工是服务性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要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发挥员工参与管理和主观能动性,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前途,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也能减少员工跳槽率,减少员工培训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酒店采购成本

虽然采购本身的成本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成本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在采购环节就已确定下来的所采购物品的价格和质量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成本和经营业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酒店采购管理工作是强化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相关部门配合,确定最优采购批量

采购成本与采购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在采购批量和储存成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了使企业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需要在采购部门与仓储部门之间确定一个最优的经济订货量。这个经济订货量虽然不能使采购成本或储存成本中的任何一方达到最小,但却可使二者之和达到最小。经济订货量模型应该根据存货的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建立,最优订货批量是使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的订货量。通过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量后,可以很容易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经济订货批量模式适合于在不同阶段使用,数量比较平稳,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事先能够预测出基本数量的产品,如餐具、客房用品、饮料等。

2、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为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以监督整个采购过程,并建立奖惩制度,激励采购人员进行合法、高效率的采购。这是实行有效采购成本管理的前提。

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部门内部合理的职责分工,使责任落实到每个采购人员;采购单的批准和下达方式;采购范围的划分;询价、确定供应商和签订采购合同的操作程序,监督到货、质检入库、采购统计的规定等等。在采购制度中,建立所有采购物品的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估体系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价格超过档案,应该仔细分析。当然,由于酒店的某些饮食具有一定时令性,价格波动也很正常。故酒店建立的价格档案应考虑这一波动性的特点。为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应建立采购人员业绩考核制度。鼓励采购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以最低价格买到符合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的产品。同时,对不能以标准采购价格或高于档案价格完成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如无特殊原因,则应该给予惩罚。

3、提高酒店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立现代采购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利用互联网可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信息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采购。企业可根据需要采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这对酒店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酒店采购产品的易损性决定了酒店不能有过多的积压库存,酒店应该根据经营需要实施实时采购。因此,提高酒店信息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是酒店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酒店中,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实时采购的还很少,这说明我国酒店在提高信息化方面还需引起重视、加快步伐。

(四)全面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是强化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它将丰富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开拓成本管理的视野,提升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水平。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确保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整个酒店的全面发展。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是对酒店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酒店物资流程和产品(服务)价值流程相结合的管理,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在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突破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现状,把重心转向酒店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内部物资流程、外部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的成本分析,有利于酒店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酒店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酒店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我国酒店正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必须激活这些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提升竞争力水平的内在动力,调动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积极性。通过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强化采购货物管理措施,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提高酒店运营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以上措施,酒店成本管理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恩,秦书华,陈林:《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罗音:《餐饮服务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杜玉海,杨飞:《成功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5]祁述宏 ,钱军:《如何运用成本管理法经营酒店》,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2期。

[6]王秀荣,卢锡慧:《酒店服务业产品成本分析与管理对策》,载《经济论坛》,2005年第12期。

[7]孙一鸣:《预控与实控相结合的酒店餐饮成本管理》,载《经济师》,2005年第7期。

[8]张易:《浅析酒店餐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22期。

[9]屠红卫:《高星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13期。

[10]鲍平平:《基于酒店人力成本费用的酒店经营管理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7期。

第9篇:酒店财务论文范文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以及工作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公司绩效的效果。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绩效管理已经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绩效管理理论已逐渐完善和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内酒店企业开始接受和认可绩效管理的理念和重要性,并逐渐在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引入绩效管理。但是由于酒店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受限,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很多酒店企业的绩效管理活动流于形式,特别是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着脱离企业实际、指标设立不合理、难以量化、主观性强等问题。

鉴于此,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设立可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应用做了说明,为酒店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酒店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平衡计分卡基本思想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一种绩效衡量工具,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在1992年共同开发的绩效考核方法,它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角度,还包括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和学习与发展角度,如图1所示。

图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

(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是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分解,从中提炼关键绩效指标,采用财务和其他能够有效量化的指标,来进行绩效评价。

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参考有关理论研究,结合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的四个维度建立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为二级指标,建立起酒店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酒店企业关键绩效指标

三、酒店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应用

酒店企业在应用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考评时,对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绩效指标的权重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指标权重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下面,将以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考核为例: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提出,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为了计算方便,以下计算均应用层次分析法专用软件yaahp.v.0.5.3。

(1)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根据酒店人力资源经理的岗位要求和职责,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各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按照1——9标度方法,形成判断矩阵,如表2、3所示。

表2 一级指标层判断矩阵

KPI A1 A2 A3 A4

A1 1 5 1/3 3

A2 1/5 1 1/7 1/2

A3 3 7 1 5

A4 1/3 2 1/5 1

表3 二级指标层判断矩阵

A1 A11 A12 A2 A21 A22 A3 A31 A32 A4 A41 A42

A11 1 2 A21 1 1/2 A31 1 3 A41 1 1/3

A12 1/2 1 A22 2 1 A32 1/3 1 A42 3 1

(2)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为 ,AW= W中的W经归一化后即为该层次的权重向量。通过计算CI=( -n)/(n-1)(n为阶数)得到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率CR=CI/RI(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KPI矩阵:W=(0.2648,0.0612,0.5669,0.1070),?姿=4.0684,CR=0.0256

A1矩阵:W=(0.6667,0.3333),?姿=2.0000,CR=0.0000

A2矩阵:W=(0.3333,0.6667),?姿=2.0000,CR=0.0000

A3矩阵:W=(0.7500,0.2500),?姿=2.0000,CR=0.0000

A4矩阵:W=(0.2500,0.7500),?姿=2.0000,CR=0.0000

以上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其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3)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及一致性检验:同层全部元素对总目标相对重要性排序权重,称为层次总排序。各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各级指标权重

经计算,CR

(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运用

酒店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经理进行绩效考评时,可依据上述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量化打分评价。例如,财务类酒店营业收入指标,考核人员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和企业要求,按照营业收入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处理。最后,各个关键绩效指标分数乘以相应权重,算出人力资源经理的最终得分,再根据企业制定的相关标准来对人力资源经理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当然,绩效考评和管理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激励人力资源经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经理绩效,使其工作活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因此,在完成绩效考评之后,需要及时与人力资源经理进行绩效反馈面谈,对绩效考评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及时纠正,从而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和产出效率。

四、说明及建议

(一)几点说明

(1)关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为论述方便,对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发展四大类一级指标仅做了简单的分解,二级指标相对较少。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酒店企业可依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对一级指标进行合适的分解和细化,确保绩效考评指标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2)关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应用,本文为论述方便,选择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作为考评的例子。虽然不能代表整个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的考评,但其应用的方法却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值得注意的是,酒店企业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时,对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员,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需要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相关领域的资深的员工进行综合打分,确保绩效考评的针对性、特殊性和准确性,防止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总之,本文虽然以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考评为例,但其思路和方法仍然不失其一般性和通用性,酒店企业各部门各人员考评,甚至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均可以借鉴和采用。但要注意一点,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才进行绩效管理,切忌盲目照搬。

(二)相关建议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模块,也是企业提高效率、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1)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要加深对绩效管理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宣传绩效管理的理念,让其思想深入人心,减少绩效管理阻力。切忌让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要落到实处。

(2)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需要各层级、各部门人员的配合和协作。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相应权重,并有效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建立起一整套绩效激励机制。

(3)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不宜将绩效管理单独分割,而应与企业员工培训、薪酬管理、员工晋升、奖惩、员工发展等方面挂钩,做到各方面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企业效率提高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基梅.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职教学院系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网络财富,2009(23).

[2]丁岩晓.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关键绩效指标考评体系[J].航天工业管理,2008(11).

[3]韩玮.民营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4]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