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初中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期来,生物教研组在学校的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生物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全面贯彻课程改革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生物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我们以教研组为中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1.开学初,教研组制定了教育计划,要求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教师的教与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继续开展互听互评课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总结。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比如,第七周科组举行的教学技能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使得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听课,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本学期组织老师到一中、白驹、十中听课。
三、教学常规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配合教研室每个月都有常规检查,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四、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电镀废水内电解生物滤池
1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电镀工业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其规模、产量及产值都已进入世界电镀大国的行列,特别是国外优良电镀添加剂和电镀设备的进入、国外对电镀产品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外资电镀厂家来内地建厂、乡镇企业的急剧发展等,都促进了我国电镀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电镀企业已超过40000个,职工超百万人,较正规的生产线已超过5000条,具有30亿平方米电镀面积的加工能力,表面处理行业年产值数百亿元。
目前,我国电镀企业呈现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分散、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落后的特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有效解决电镀行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各地纷纷筹建电镀工业园区,采取统一规划、集群发展、污染物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区域的配套能力水平,同时,也能彻底解决这个行业的结构型污染的问题。由于集群化发展产生的电镀综合废水成份复杂,传统处理工艺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为此,研究新的废水处理工艺,经济、有效地处理电镀产业群的综合废水,是确保这个行业发展及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
2 电镀废水现状处理工艺情况
传统的单一水质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包括化学沉淀、电解、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炭和硅胶吸附、生物絮凝、生物吸附、植物整治等方法。
电镀综合废水是一种成份复杂的高浓度有机物、高浓度重金属的废水,水质有以下特点:⑴无机酸含量高,腐蚀性强。⑵重金属含量高,种类多、毒性大。目前国内已建工业园普遍将电镀废水分为5类:含氰废水、含铬废水、混排废水、前处理废水和酸碱综合废水,采用氧化―还原、化学絮凝沉淀等处理工艺。这些方法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药剂,处理成本高,工艺操作复杂,产生大量副产物,膜渗析、多效蒸发投资量运行费用高。要达到废水全部回用,吨水处理成本在20元左右,经济上不可行。
3 内电解―生物化学法处理工艺
3.1实验设备及材料
储水槽(80m3),电凝槽(4000ml量筒),中间槽(80m3),计量泵3个(流量40L/h,扬程20m,功率200w),氧化槽2个(20L),沉淀槽2个(q=0.3 m3 /m2.h),活性炭过滤器(4000ml量筒), 风机(流量40/h,压力:1.5Kpa), 曝气头8个,曝气头分线器(8头),高频电源(2kw),溶氧测试仪
硫酸20kg,石灰50kg, 絮凝剂20kg, 活性炭20kg,烧碱10kg,绝缘胶带2卷,生料带5卷,双绞线(1.5m2)20m,单芯铜线(4.0m2)20m,硅藻土40kg,钢筋(¢16 400mm)2根,扁铁(40×4400mm)2根,铝排(40×4400mm)2根,塑料条(10×10×400mm )2根,漏斗(¢100),电热毯电阻丝2个,温度计,菌种100g
3.2工艺流程
3.3工艺分析
3.3.1内电解
内电解技术采用电化学原理,借助外加高电压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经单一内电解工艺即可对废水中的有机或无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凝聚、浮除,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可有效地去除电镀综合废水中的Cr6+、Zn2+、Ni2+、Cu2+、Cd2+等金属离子及CN-、油脂、磷酸盐以及COD、色度。
⑴还原反应,可去除Cr6+、色度
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以氢氧化铬沉淀去除。
⑵可去除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与电解水中的OH-反应,生成金属氢氧化物固态沉淀。
⑶氧化反应可去除COD及CN-
阳极产生活性(O)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去除COD、氧化CN-,将氰根破除:
⑷除硫磷、SS
铁极板受电化学作用析出的Fe2+被氧化成Fe3+和硫酸根、磷酸根生成Fe(OH)3、Fe2(SO4)3、Fe2(PO4)3等沉淀,从而携带大量悬浮物与之共沉淀,减少了Ca2+、Mg2+以及一些重金属对后续生物处理的抑制作用。
3.3.2生物化学
经过内电解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综合电镀废水的可生化能力大大增强,我们根据电镀水特性,运用现代基因技术,定向分离和培育的特性微生物。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滤池,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3.3.3硅藻土技术原理
由于经过电凝、生化技术处理后的上清液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重金属离子如Ni2+、Ca2+等,一般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去除这些重金属,常规的方法是加碱提高废水的PH值至9.5以上,然后再加酸将PH值调至6~9,但如加入硅藻精土处理剂,PH值在7.5左右时,即可获得很高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
3.4中试运行结果
整个系统调试稳定运行后,取样所得监测数据见表1、表2。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内电解-生物化学-硅藻土吸附组合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电镀废水中的各种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在96.38%以上,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4 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⒈采用内电解-生化法-硅藻土吸附组合工艺处理综合电镀废水可行。出水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材;培养方法
虽然说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和总结,但是对历史进行研究与分析却是基于现在的实际情况,为未来的发展打基础。通过研读历史,能够对现实的情况加以比较,以便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悟。所以说,研读历史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并且尊重历史事实,对以往的历史进行诠释和总结,尤其是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方面,更要注重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
一、充分发挥教材和课外教学的作用
历史观的培养要从教材的选择入手,只有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结合一些课外读物,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观。这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需要对课堂有较高的驾驭能力,自身要学识渊博,并且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举个简单的例子,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一段日本的内容,在讲述这一课时,教师不能够有过多的个人感情和观点,要让学生自主思考,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产生过于极端的思想。通过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应该要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学生应该为了让祖国更加强大而努力学习,免得使悲剧重演。老师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学生们要从这件事情中汲取一定的教训,要学习到只有自强自大才能自我保护,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加强学习,让自己的能力更强。
二、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角色
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亲身感悟历史人物的一些特点以及他们的这些特点会让故事如何发展。学生通过扮演一些历史人物,能够明白人物的语言思维习惯,同时也明白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人物的心理会决定那些历史人物会做出何种举动,明白这些故事结局的由来。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处于不断发展与更新的阶段中,学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从历史事迹中学习到一定的道理,以此警示未来,督促自身不断学习努力,追求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91-01
古典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古典诗词的鉴赏已经成为中考和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古典诗词的时间距离现在比较久远,且古典诗词或描写山水、或歌物咏志、或凭吊古人、或记事抒情、或揭示生活的哲理,所展现的思想感情不能直达,仅能寄托于景物,需要体验和领悟其中所展现的境界,因此学生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往往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且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也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实,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有其固定的鉴赏方法,要想提高初中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需要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鉴赏技巧,下面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总结一些鉴赏技巧,以供参考。
一、注重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多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把握。因为初中生都没有过和古典诗词作者一样的经历,且没有处于古典诗词作者的环境当中,故教师要理解学生无法对古典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体味和把握。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指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加以准确的理解,如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一些学过的或者常见的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古典诗词所蕴含的一些思想感情,可以为其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使其可以更好地对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快速的把握。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为这几种情况:(1)歌颂祖国的美好河山,气势磅礴,言辞优美,展现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感慨人生,如感慨人生中最常见的几种感情,即爱情、亲情、友情;(3)表现对当前现实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满,表达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情,表达对统治阶层的不满和愤恨之情;(4)表现作者自身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他们的理想抱负,表达他们无法在现实中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愤懑情绪。此外,为了使初中生对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充分的把握,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熟悉作者所处环境的背景等,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和所处环境的背景,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抱负和经历,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才能对作者对生活、社会的态度加以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对古典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把握。再者,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事物的形象或者意象对古典诗词作者的情感世界加以了解。因为古典诗词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或者意象渗透自己的情感,如“落花”意寓着哀愁,以鸿雁和燕鹄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等等,因此,要想对作者的情感加以了解,注重寻找事物的形象或者意象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当学生逐步积累了古典诗词经常展现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识别物象的方法,相信学生就会慢慢学会对古典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有效的把握,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注重把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注重指导学生把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至关重要。在初中古典诗词的鉴赏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总结一些古典诗词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一般情况下,古典诗词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有:(1)在古典诗词中,好多作者都喜欢采用正反对比的表现手法,如有的古典诗词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对比理想和现实的差异性,对比腐败和清廉的差异性,对比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的差异性……以此展现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使读者深刻地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不少作者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借用某种人物或者某种事物来衬托某种事情,以使社会的某种风气得以彰显,以此让读者明白自己想要在这首诗歌或者词中想要表达的主张或者观点。(3)还有的作者喜欢在古典诗词中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朦胧感觉,同时让读者了解作者想要讲述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4)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经常被作者广泛应用,这样表现手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古典诗词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使读者更容易靠近这些作者来感触他们的境界。(5)借助景色描写抒发感情也经常被广泛应用在古典诗词当中。如范仲淹的《岳阳楼》中,作者借岳阳楼的景来表达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壮志。如果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鉴赏教学中,语文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作者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将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鉴赏思路加以理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古典诗词想要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总之,注重提高初中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授给学生一些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古典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古典诗词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以逐步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使初中生在中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部分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 沈 靖.论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J].语文学刊,2014(03)140-141.
1.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
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很强,有的规律看似很平常,但是实际上都是通过大多数生物学家经无数次实验证实总结而来。实验是生物学科发展的基础,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也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吸收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问题时,有水、空气、阳光等条件,但是具体的关系并不明确,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情境,选择三粒完好的玉米粒,然后分别用细线将其绑在三根相等长度的木棍上,选取三个不同的部位,将木棍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玻璃杯中,使玉米粒分别处于未淹没、半淹没、淹没状态。然后将它们放置在相同外界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三粒玉米粒的发芽情况,同时应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条件,总结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通过实验,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仍然偏向于形象思维,因此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事物,而且初中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任何有趣的现象和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趣味性较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生态瓶,并且指导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在这个生态瓶中各种物质(包括非生物物质以及生物物质)的变化,最后做出自己的总结。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性,养成独特的学习习惯。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边学边实验。
所谓边学边实验,主要是指在实验室里,由学生自主实验,而教师在一旁指导。这种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并且享受探究出实验结果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如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在正式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洋葱表皮细胞的获取方法。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旁巡视、观察,一旦发现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出面指导,帮助解决,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通过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实验参与兴趣,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生物中到处都有实验,在教材课本上列举出来的实验仅仅是生物学习中的一小部分,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实验素材,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作业,让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当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发明一些小实验,自己设计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不管学生的实验是否可行,或者最终实验是否成功,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允许学生做的实验失败,协助学生共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且鼓励他们再次实验,一直到实验成功,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严谨性,养成乐于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实验目的,进行实验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总结,这样才可以确保实验的效果。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鼠妇,并且密切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总结鼠妇的生活环境特点。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学生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无法保证最终的实验结果能够成功,但是整个实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在错误中反思、总结,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肯定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三、结语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 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简易逻辑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 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新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慨念。 中国论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 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关键词:初中 物理课 有效 学习对策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物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有效学习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初中生物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温故而知新”――做好预习工作
对于物理课来说,虽然难度系数较大,但是也有自身的学习规律,只要学生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再进行有效的总结,势必会大大促进物理课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熟知学习的新课内容就会感觉轻松,容易理解,由此可见,预习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新知识,学生要结合以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在预习后,要结合一定的例题,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还要学会总结,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做题方法的联系。教师对预习工作也要加以重视,进行一定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以及奖惩制度,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强调探究过程,努力发展探究能力
探究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求证上,不要忙于得出结论。要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就必须把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推测与验证。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节时,让学生提出像与物的关系的猜想,可列举出“像小于物,像大于物,像等于物;像距小于物距,像距大于物距,像距等于物距”等等的假设,学生各持己见,相互争议,表明他们对此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节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值,比较分析后,得出自己总结的正确结论,学生既有成就感,又在探究中获得了各种能力。探究过程的教学应循序渐进,可采用“先牵着鼻子走,后放手走”的教学步骤,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既要思考别人的意见,又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既要独立完成探究方案,又要认识到在科学探究中必须要有合作精神。查缺补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或都采取完整的探究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运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结合实际多加练习
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一定要把课堂练习与反馈看做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课堂练习与反馈的意识。反馈训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和要素,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习即时反馈,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认识到并可以有意识地去解决,起到强化、督促、纠正学生学习的作用。这种即时反馈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过易或过难的题目适当地进行修正,根据收集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成为一个流程通畅的回路。如在讲解“平面镜”时,可以让学生做以下这道题,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如图所示,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这样当堂检验自己,及时查漏补缺,必然会促进自身的学习。
■
四、总结规律,掌握记忆诀窍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辅导资料中绘制的框架去帮助记忆和理解。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综合;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做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有理解了知识点,才能真正掌握其内涵,才能记忆深刻。其次,为了提高知识的记忆效果,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谐音记忆、分组记忆和相同点记忆等。对于个别应用不多、暂时不好理解的知识,可以采取机械记忆。如用“顺口溜记忆法”记忆“电与磁”相关知识:“磁体周围有磁场,北出南回磁感向,场外北极也一样;闭导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就出现。改变动向流向变,机械能向电能转。电磁感应来发电,法拉第贡献不一般。判断螺线用安培,右手紧握螺线管。电流方向四指指,N极指向拇指端。”又如,用“谐音记忆法”记忆公式“W=UIt”,记作“大不了,又挨踢”。
总之,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活动策略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寻找适用性更强,教学效果更显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都是当前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初中物理课的学习,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何云昌.浅谈初中物理有效学习的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
一、借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化学非常奇妙、非常“好玩”,学生初次接触化学非常感兴趣,但当要从表象去理解本质的时候,不少学生又觉得很难,不容易理解许多化学知识中的奥妙,觉得化学知识很抽象很不可思议.但是如果借助实验演示化学现象,抽象的知识就会变得直观易理解,同时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所以教师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避免由于知识抽象而学生无法理解,尽量将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比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先把一张纸撕碎之后再用火点燃,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便可得出纸撕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纸燃烧成了纸灰,称之为化学变化.再比如讲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教师通过演示改变温度和溶剂量后溶液中溶质的变化,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化学概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构化学概念
教学化学基本概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在教师“教”概念中归纳总结、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的方法,走向自主学习、自主理解概念.教师如果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将完整的化学概念解构成几个要素,渗透进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来解析这种情景,总结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概念,同时也能熟练解析概念的方法,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找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化学概念作铺垫.
比如,在学习氧化物这一知识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将学过的化学式进行整理.例如“NO、SO2、CO2、CaO、Fe3O4”等等这些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式写出化学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钙、四氧化三铁”这些化学名称,让学生寻找这些化合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都是“氧化”这样的字眼,所以,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引进氧化物这个名称.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总结:像氧化某或者几氧化某以及几氧化几某都可以将其称作为“氧化物”.教师接下来又让学生归纳这几个氧化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看到,每个化学式当中都有“O”这个字母,而且基本都是在化学式的后边.这样总结之后,学生对于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化学概念和知识点,最后理解化学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提升了.以后再遇到化学概念就可以自己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借生活实际来理解概念,来印证概念,是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师不妨教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化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就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在我们生活的空气当中,存在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等的气体,因此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构成的,是一种混合物;海水的成分有水还有盐,也是混合物;我们经常喝的自来水中也有很多矿物质离子存在,在自来水烧开之后,锅底会有水垢,因此自来水也是混合物.但是冰水不同,虽然是冰也是水,但是属于一种物质,所以说这是纯净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习化学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
四、总结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彼此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为了使初中生学习时不混淆,指导学生对概念总结对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一、倡导自主学习
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始终供不应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综合•探索”教学模式,初中美术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渠道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倡导初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尝试,鼓励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美术七年级教材《走进美术》为课例,某教师在课前收集了一系列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譬如动物图、山水画及中国画等,要求学生以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为背景,选择不同的绘画方式或风格,大胆发挥,将所想、所感用画笔呈现出来,自由创作出一幅作品。该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一旁监督学生创作,对偏离绘画主题的元素给予针对性的提醒或纠正,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教师还鼓励学生对绘画中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大胆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感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开展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主张让初中学生围绕现实生活,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内容。教师可创设学习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即为学生自主探索各类专业性问题,并通过反复的信息收集、调查及互相交流,获取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的过程。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探索”教学,旨在跨越突破教学范围,紧扣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深入发掘校内外的新课程资源,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初中学生在切身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提高其实践能力。某教师在讲授教材《你、我、他》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画一张人物肖像,且不限表现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漫画、素描、国画、油画、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肖像画的创作。该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特长来选择绘画方式;当学生画好肖像画后,教师让学生就肖像画中的主要特征进行完整地描述,让另外的学生说出自己在看到这幅肖像时的第一印象;此时,教师拿出了一张课前准备好的人物照片,要求学生传阅后,说出该人物较为明显的面部特征;最后,教师鼓励全班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艺术作品,有学生认为《蒙娜丽莎》《凡•高自画像》及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等堪称杰作,还有学生认为《现代版蒙娜•丽莎》与《蒙娜•丽莎》相比,做出了巨大的改变,该教师提出了:“同一人物的肖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一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便于初中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人物肖像画中的明显特征,有助于初中学生准确掌握人体比例(坐五、立七)及人体结构(骨骼图),帮助学生打开了人物肖像绘画的新思路,为后期教学打下基础。
三、鼓励合作学习
“综合•探索”教学鼓励初中学生相互协作,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性及群体差异性,提高初中美术合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体意识。且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初中学生享受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例如,在教材《你、我、他》这一课的学习中,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三人为一组,让学生互相观察后,说出对方的显著特征;鉴于初中学生对认识人物面部特征的局限性,该教师出示了几种常见脸型的照片,譬如圆脸、国字脸、方脸、瓜子脸等,进而让学生找出与组内成员相符合的脸型;然后,该教师开展了一场《大家来做鬼脸》的活动,鼓励各学生上台做出各种表情(喜、怒、哀、乐),并让学生带着“大家在做表情时,五官变化最大的是?”这一问题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后,将印象深刻的表情以素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说出最为主要的表情特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张人物肖像画来临摹,并详细刻画其特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应合理分工,不定期开展互评、自评等考评机制,构建各学习小组的竞争机制,确保初中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