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英语职称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职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职称论文

第1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全释”;还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内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种: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和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英语课程设计

(一)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

Posner(1994)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补的能力、已有的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课程情况例如,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细致的有关知识,目前这个课程的开设情况等。擅长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复制、模仿依据以上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做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已经完成的课程标准或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要求通过参考有关著作、论文、同类课程、教材等,与同行交流,收集积累案例或经验等等。

(二)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标准

根据Furey提出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把握下列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评性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自评课程设计的真实效果。

(三)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

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授课的理念。针对英语语言,如果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课程设计就由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构成,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果视语言为交际工具,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是交际的人,交际发生的条件、交际的目的等。英语课程设计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社交的适当性。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更新,教材从最初的纯英文阅读形式的到单独开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车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英语语言智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汽车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汽车英语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在对汽车企业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确定工作任务模块、同时突出语言技能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标准和技能标准。其次,课程体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逻辑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以国际汽车行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汽车英语课程的以训练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汽车构成的4大部分分别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以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和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个任务模块以系统的知识主题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最后,教学手段优化,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互动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多媒体听力、课件加视频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用英语分析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总结

第2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国务院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实施。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此后,教育部多次发文,积极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为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将要求包括英语课程在内的各门课程教学紧跟时代,积极改革。

二、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背景下,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背离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都是为了实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英语课程也不例外。但是,目前我国高职的英语课程不是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组织实施教学的,而是围绕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来进行的。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初衷是想引导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现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却成为了英语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校把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以及考核任课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有些学校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就开始了针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训练,而完全忽视了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是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其次,高职英语教学无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利益相关方都不满意。高职学生来源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少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个别学生的英语基础甚至为零。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都是一刀切,以不变应万变。在组织英语教学时,对所有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要求,不顾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个性化需求,使得教学效果令各利益相关方都不满意。第三,师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对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英语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许多师生对这种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不是很了解,对未来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不清楚,导致大部分师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英语课程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总认为英语课程不如专业课程重要,与其花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不如把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第四,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脱节,缺乏职业性。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都是基础英语,另一种是先学一年基础英语,再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前者的教学内容以普通基础英语为主,与学生所学专业毫无关联,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实用性与职业性不强,起不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后者虽然能具有一定的职业性,但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困难。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跨度很大,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本来就不太好,突然让他们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学生难以记住,其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学生放弃了英语学习。第五,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当前,高职英语教师多是英语专业出身,只具备单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没有行业、企业的实践经历,不了解所教专业领域里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英语知识,以及学生未来的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老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在课程开发、社会沟通与协调以及“产、研”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工学结合对教师能力方面的特殊要求。第六,教学管理与评价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高职教育广泛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英语教学管理与评价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在教学管理上仍然实行单一的学时制,而不是学分制;在评价主体上仍然以老师为主,在评价方式上仍然以书面考试为主。这种管理与评价方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让企业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调研市场需求,明确英语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高职英语已不再是一门传授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独立课程,而是要把高职英语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培养职业英语能力,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在各自岗位上用英语从事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因此,英语教师要与专业教师一起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专业目标就业岗位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明确英语教学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英语教学要为培养符合不同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突出英语教学对专业或专业群的支持服务功能,在区分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对不同专业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与本专业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2.重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推行因“专业”施教

以岗位工作所需英语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英语课程,在认真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推行因“专业”施教,把基础英语和行业(专业)英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英语教学既能满足一般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又能兼顾各专业和行业的不同实际需要,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除要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

3.在英语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日常社交活动和职场业务活动中应用语言的实际能力,既要强调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要重视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把工作过程引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职场活动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的职场活动的实际情况,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英语教学项目。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并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把职业技能融合在英语课程的教学项目中,将专业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4.实施柔性化的英语课程教学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在实施“工学交替”的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这给英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各专业的实习时间安排不同,有的是按企业生产的淡旺季安排,有的是按各行业的展会集中安排,有的是按学校资源统一安排等。总之,各专业出去实习的时间不一致。这使得传统的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没法进行正常的系统化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必须探索柔性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实行灵活的学制管理和学分管理,推行企业课堂,在岗位工作过程中学习英语,确保英语教学计划得以完成。

5.建设一支“三双”型高职英语教学团队

要较好地完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目的,必须要有一支具备“双元、双师、双语”素质的“三双”型教师队伍。“双元”是指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由校企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企业职员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语”要求教师能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新时期的英语教师不仅要英语水平高,口语交际能力强,而且要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要相当了解,熟悉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目标岗位的操作技能,熟知该专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能够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建设一支“三双”型教学团队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英语教学的保障。“三双”型教学团队培养途径主要有:

(1)跟班学习,即英语教师跟班学习所教学生所属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英语教师掌握专业知识,然后运用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2)实施导师制,即给每一位英语教师配备一名专业课程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使英语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有全面的了解。

(3)下企业锻炼,即派出英语教师进入企业,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从事实际业务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英语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提高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到实际工作中哪些方面需要用到英语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用到什么样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4)派出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近年来,国家建设了许多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这些培训基地每年都举办培训项目,专门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

(5)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起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实际工作状况相符。

6.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构建多元化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外,还应邀请企业专家、社会组织、甚至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企业专家和社会组织最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外语要求,学生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让他们参与到英语教学评价中来,能够使教学评价更有效。而且企业专家起到示范作用,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必须与职业岗位对英语的知识、能力要求对接,着重评价学生在工作需要用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而在工作中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是多元的,既需要日常与人交往所用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各岗位所特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以全面评价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工作的能力。

第3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英语某级,电脑某级,专(本)科学历,精通商务管理,有一定的公关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关系和运作程序,有较高的汉语知识和外语水平,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使用网络”等等,这可以说是对当代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专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算机操作,能进行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应用型人才。程同春教授在《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一文中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技能素质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即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外语与国际商务两门学科有机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英语+国际商务。具体而言就是:(1)具有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国际经贸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总体技能素质要求是:(1)能听懂有关国际经贸的英语报道、报告和国外商人的英语洽谈。(2)能用英语讨论国际商务的专业问题,能用英语介绍国内外经贸动态,能进行熟练、流利的涉及对外经贸活动各种环节的商务英语洽谈。(3)能阅读国内外经贸报刊的英语文章、经贸法规、商务文件与外商的来函来电。(4)能用英语撰写正确、地道的商务报告与各种涉外商务函电。(5)能准确、清楚地进行有关国际经贸方面各种题材与各种活动的英汉、汉英口译与笔译。

无论是一般院校制定的粗略的培养目标,还是程同春教授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具体描述,都反映了课程结构应与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结构相适应,使学生达到国际通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

商务英语本身具有跨学科的复杂性,培养的是“英语+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结构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又重视商务专业内容,两个元素缺一不可。英国的尼克·布里格BriegerNick设定的商务英语范围包括三个主要板块:(1)语言知识;(2)沟通技能;(3)专业内容。在专业内容中,对“商务”一词的内容要有所界定。由于“商务”一词包括众多含义,以致许多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懂经济、贸易、法律、营销、金融、财务、管理甚至保险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几年的大学教育要造就这种全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是不现实的。可以参考另外一种提法,将商务英语细分为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与特殊商务用途英语两类。以训练语言或商务技能为主的一般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可以是比较固定的,涉及专业内容的特殊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应该是有限的、动态的。有限即体现“专”字,不能与“商务”沾边的内容都包括,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较系统地精选一至两个方向;动态则是指选择的方向可以有所不同,可以选择国际贸易,可以选择营销,也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各个学校应根据各自具体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侧重点。

课程设置的基本架构与内容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都十分重要。语言与商务两个元素的学习融为一体,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在基于商务内容的语言教学当中,商务专业内容是主线,英语是媒介,教学的目的是融商务学习与语言学习为一体。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突出学科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根据该原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可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建。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与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突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商务英语作为专业英语课程,即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其课程设计可参照PeterStrevens对ESP教学提出的定义,即四个根本特点(absolutecharacteristics)和两个可变特点(variablecharacteristics)。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课程必须在内容(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4)必须与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形成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商务英语写作、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笔译等。经贸知识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企业管理、WTO与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与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与支付、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统计学等。文化背景知识课程主要有英美文化概况、经济地理、公共关系学、文化比较等。这样的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完全按学科与专业设置课程的做法,突出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拓宽了文化与经贸知识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程交叉重复,分化有余、综合不足,缺乏理论依据,未能充分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人才素质观等。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程同春,程欣.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2):1-4.

[2]Brieger,N.TeachingBusinessEnglishHandbook[M].York:YorkAssociates,1997.

[3]Dudley-Evans,T.&StJohn.M.J.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第4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一、土木工程中的边坡支护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比较多,例举比较常见的边坡支护技术。如:《”锚杆支护,其在边坡支护中较为常见,利用水泥土墙做为辅助支护,有利于边坡的侧向稳定,锚杆支护在土木工程中,适用于高度低于6米的基坑,提供足够的支护力;(2)开槽施工,先根据边坡支护的情况,在基坑周围开挖内槽,利用内部支撑的方式,形成边坡的挡体,支挡土木工程边坡内的土体结构,由此保障边坡的稳定度;(3)土钉支护,此类边坡支护方式的稳定性较高,但是其对土木工程的环境有要求,只能适用在特性土质内,而且土质内的水位不能太高,在边坡基坑低于12米的工程内较为常见;(4)逆作拱墙,结合土木工程基坑的实际情况,设计拱墙支护,通过拱墙提供支护的能力,一般边坡支护中的逆作拱墙分为全封和局部两种,需根据边坡支护的需求确定拱墙类型。

二、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

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三项,支撑土木工程的边坡施工,对其做如下分析:

1、边坡支护方案

根据土木工程的需求,制定边坡支护的方案,保障其在土木工程中的顺利施工。以某土木工程为例,分析边坡支护技术的方案川。第一该工程采取土钉支护的方式,根据方案要求,在土钉支护的过程中,要保障支护的强度达到工程标准,方案中规定了土钉的深度,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深度执行支护;第二标记成孔的位置和编号,便于边坡支护时识别;第三设计拉拔试验,检查土钉打入的效果,此部分需交由第三方完成,确保土钉具备充足的强度;第四规定注桨的比例,规范外加剂的用量,该工程方案中规定采用重力灌注的情况,适当情况下可以采取补桨处理。

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是土木工程边坡支护的重要环节,因为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导致土层或地质结构出现破坏,增加开挖的难度,尤其是在开挖后期,很容易出现变形、位移,所以基坑开挖中需要遵循分区原则,确保分区基坑平衡开挖后,才能进行下一分区的基坑作业izl。例如:某土木工程在基坑开挖中,开槽后立即进行支撑,支撑完成后紧接着进行开挖,而且还要遵循分区的原则,避免超过基坑原本的设计量,该工程基坑开挖到距离支护边坡约8米的时候,进行分段开挖,以25米为分段的标准,为提高基坑开挖的速度,该工程在分段基坑内选择了跳挖的方式。

3、地质监测

地质监测应用在边坡支护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排除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地质影响,保障土地工程处于稳定的状态,以免发生变形。边坡支护中的地质监测,稳定土木工程的施工环境,规避地质环境引发的风险,尤其是基坑施工部分,更是要强化地质监测,根据地质监测的数据,安排边坡支护的施工。边坡支护施工技术中的地质监测,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施工人员观察测点的地质变化,对施工方案提出改进意见,以此来提升边坡支护的水平,促使其更加适应土木工程的环境。地质监测中能够约束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及时发现土木工程地质条件的临界值,准确控制边坡支护,以免土木工程的边坡结构受到地质影响。

三、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的质量控制

第5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B-SLIM;文化输入;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61-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

宋慧洁(1978-),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应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广西 南宁/530003)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重听说轻语法”的交际教学法逐渐盛行。观察发现,高职英语教学在弱化语法突出实用性强化技能的同时也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输入。B-SLIM语言教学模式的理论深刻揭示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笔者于2009年参加广西西部人才培养项目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系统学习该模式,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探究高职英语教改完善之路。

一、B-SLIM模式的文化理论

B-SLIM( Bilash Ws Success-guided Language Instructional Mod-el,简称B-SLIM)教学模式,是由加拿大第二语言教育专家 Olenka Bilash创建的。该模式以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英语教学法和教育理论及Bilash本人多年的二语教学经验形成,其目的在于帮助语言学习者完成语言学习,提高语言各方面的能力并学以致用;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其学习语言并通过语言来学习,做成功的语言学习者。Dr. Bilash 认为,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听、说、读、写技能之外,语言学习者还需要意识到如何在一个与自己本土文化不同的新的文化领域内使用目的语言进行交际。许多课程,包括阿尔伯塔省内的各院校课程,把文化纳入学生语言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入,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文化(culture)”

美国国家文化能力中心把“文化”定义为:“人类行为的综合模式,包括思想、沟通、语言、惯例、信仰、价值观、习俗、礼节、礼仪、礼貌的互动和角色关系,种族、民族、宗教和社会群体的预期行为以及迁移和传承能力。”(Goode, Sockalingam, Brown, & Jones, 2000)

2.文化的分类

Dr. Bilash把culture分为“Big C”和“Little c”,即“大C文化”和“小C文化”。大C文化指的是显而易见的形式包括节假日、艺术、流行文化、文学和食物。当学习一种新的文化,大C文化首先被发现,他们是文化最明显的形式。相反,小C文化指的是更多的与地域、人群、语言相关的无形的文化类型,如沟通风格、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文化规范如何表现以及神话传说等。

3.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Dr.Bilash认为,文化是二语课堂必不可少的部分。没有规律的结合文化输入,学生缺乏语言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理解一种语言以及它的细微差别和适当的使用,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语言的词汇、语法规则,文化提供了背景素材,是语言学习中给予学生全面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着语言。英语作为外语的使用者在使用英语时习惯使用他们母语文化思维。例如,中国人请客到家中,面对满桌丰盛的食物,客人忍不住赞叹感谢,而主人往往客气地回应“没什么菜啊,随意随意”!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对话不胜枚举,之所以会如此回应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逊理念分不开的,英语对话也应是依附英语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者缺乏对所学语言的文化了解,在日常交际应用中往往会引发尴尬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后果。Mike Byram (1997)写道:“[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批判的文化意识进行跨文化沟通。”跨文化知识指的是自己的文化和第二语言的文化。这意味着学生需要获得所学语言的国家的许多相关文化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与目的语言相关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和互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二、文化输入对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1.高职生校内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缺乏自信等;高职的英语教学是实用技能操练的阵地,也是英语文化沙漠。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弱化语法规则,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课文缺乏文化内涵;在评价方式上仍然以考试笔试为主,反复操练做题讲评还是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英语文化知识鲜有输入,高职的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抬头PPT,低头看手机”的现象。

2.文化输入对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我们学习外国语言时会发现,没有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多语言词汇就无法真正理解。例如英语里有许多与狗有关的词汇和句子,“hot dog”“lucky dog”“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Love me love my dog”等,西方人爱狗,狗在英语里多指好意;而狗在中国人的眼里自古是贬义,“走狗”“狼心狗肺”等。我院的高职生绝大部分来自广西各市县乡镇,吃狗肉尤其是玉林、贵港地区更是每年有吃狗肉的习俗。对于来自该地区的高职生,让他们理解西方人爱狗的情结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里关于狗的言词。再比如英语句子里的倒装现象,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最后修饰。汉语则相反。西方人性格外放而中国人内敛,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一个直接说出结果,一个含蓄表达意思。由于高职英语课堂注重在实用技能训练,高职生会套说套写但课外独立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较少,由于长期缺乏英语文化内涵的输入,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水平不高,文科高职生尚且在日常交际中往往遭遇到语音很好、口语流利、敢说想说却不知说什么的尴尬,更别提工科高职生。观察发现,高职学生日常疲于英语交际操练和应试,课堂缺乏生气。其实学生对于异域人文怀有好奇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堂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给学生适时传输相关文化,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提起一定的兴趣关注,一旦激发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喜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B-SLIM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和需求,通过文化输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因为喜爱英语文化而促使其努力学习英语并最终实现梦想的事例并不少见。因此,英语文化对于高职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输入文化

1.文化的获得和认知

Dale’s Cone of Experience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会记住他们说过并做过事情的90%,融合的感官刺激越多,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持久。Dr.Bilash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文化知识和文化体验获得有关文化信息。英语文化知识可以不离开英语课堂获得,而不可替代的个人文化体验需要教师借助工具和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景。

依据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Dr.Bilash告诉我们文化的辨识认知需要经历4个阶段:完全认同略有不同大不相同完全不同,根据这一认知规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时应引导学生学会用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对一种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全盘接受或排斥。

2.英语文化输入可用的教学资源

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可用与介绍英语文化的教学资源有艺术品、商业广告、影视作品、视频音像、新闻、录音设备、地图、节日、歌曲、轶事、插图、文学、故事等。英语教师不缺乏教学资源,缺乏的是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文化输入的方法。

3.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传输文化

(1)教师因素。Dr.Bilash对于语言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深刻阐述: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关键力量。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文化素养。要授之于“鱼”,须要自己有“鱼”;要授之于“渔”,先要自己会“渔”。

(2)适时适量文化输入。Dr.Bilash告诉我们,为了能更好的辨识外来文化与本族文化之迥异,教师应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投身于真实材料中体验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学资料摆在学生面前。一支英文歌曲的播放只是给学生调整心情,并非真正的文化输入。针对歌曲而开展诸如讨论或与该歌曲的文化背景材料相关的课堂活动来推动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才是有意义的文化输入。某些教学资源对于文化输入具有快捷、直观的效果也有局限性,如图片和照片难以立体有效地反映出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异,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字说明。

四、结语

国际交流频繁,全民学英语的时代,英语文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教改浪潮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不可迷失方向,在强调实用技能操练的同时勿忘英语文化的输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要遵循科学的理论和规律,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高职英语文化的沙漠是可以转变成绿洲的。

参考文献:

[1]Bilash, O. Success-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Model, retrieved from http://ualberta.ca/~jerrya/apt/files /Files%20from%20dr.%20B/468%2006%20BSLIM.doc on September 10,2002.

[2]Byram, M.et al. Teaching-and-Learning-and-Cultur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O’Sullivan, K. Understanding Ways: Communicating between Cultures [M]. Sydney: Hale&Iremonger,1994.

第6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关键词: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英语专业;教学方法

比较文学作为全球化时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被定为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高校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1]。大批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对比较文学作为中文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对于外语专业选修课程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探讨者甚微。即使有相关学者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也止于探讨将比较文学的思路与理念融贯于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中,如张喜华博士的《论英语专业课程与比较文学课程的融合》等。本文试图立足于英语本科专业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对这一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必要性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认知,并探讨相关对策。

一、英语专业开设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必要性

什么是比较文学?尽管世界各国学者对之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都不否认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与“人们的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相关联的学科,具有着跨越民族界限与学科界限的特点。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对英语专业学生拓展理论视野和知识领域,调整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提高研究能力、思辨能力,发展个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比较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专业发展迅猛,但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着一个最明显的问题:知识面过窄。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把英语学习当作是英语单词和语法的简单记忆,没有把语言当作一门工具去学习和运用。因而,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宽阔的知识视野,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甚至于有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做本科毕业生论文文学方向的选题时,局限于一个人物形象的简单分析,苦于找不到更好的视角切入。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不能靠几节比较文学的选修课解决问题,但比较文学以其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必然会引领学生进入世界文学这个万花齐放的大花园中,去品味世界文学的纷繁复杂似而不似的独特魅力。不仅如此,作为英语专业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有思辨能力。英语专业本科生思辨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缺乏支撑较强思辨能力生成的知识背景,这里指的是“学生知识构成较为单一,人文底蕴较为薄弱,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较为欠缺,难以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不易形成批判性思维”[3]。而比较文学采取的就是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法,“把文学放在各种关系之中,从各个层面来加以考察”。无疑,比较文学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拓。钱中文先生,曾谈到掌握外语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发展中的著名学者,朱光潜、钱钟书、季羡林等等,无一不是精通外语的。“比较文学要在英语界有所突破,就得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做准备,来培养一支英语研究队伍参与到比较文学研究中来。”[4]由此可见,比较文学选修课程的开设,让英语专业学生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英语专业开设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问题

诸多一线教师的研究中,认为比较文学作为相对于中文专业其他课程比较年轻的课程,教材版本多,学科问题未定性定位,学科理论性强等,导致学生对比较文学这门课程产生从兴趣到畏惧的心理,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作为英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开设的难度之大,问题之多,可见一斑。这不仅涉及到学科教材、学生的问题,对老师的教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比较文学的教材层出不穷,但基本上找不到一本针对英语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的教材。比较文学学科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大了教学的难度。比较文学这门课程的展开,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但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于中文专业的学生,前期没有开设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没有这些必备的基础课的学习,完全凭学生平时的课外视野,要很好地展开互动式的比较文学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比较文学作为选修课,学生不可能也很难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也不够。这就给老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英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教学对教师水平要求甚高,教师不仅要求有中文专业的素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以便顺利地开展教学。三、英语专业开设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对策英语专业比较文学选修课程的开设困难重重,但其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突破英语专业比较文学选修课程开设的困境,找到一条适合英语专业学生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特色之路,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找准课程定位

英语专业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是一门选修课,因而在授课难度和深度上应不同于中文专业的比较文学课程。另外,其教学目的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在教学中,这一课程的定位应是重在导入而不是研究。正如,钱伟长先生所说,“虽然我们不可能向学生传授全部的学问,却可以在他们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将这个学科专业最根本的东西教给他们,用这些作为媒介和载体,来掌握科学方法。”[5]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是让学生对世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以一种宏观、开阔的视野、思路、观念、方法来欣赏、研究文学,形成比较的意识,从而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基本素养。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比较文学概论这一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师的引导认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拘于视野的狭窄,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课程;部分学生纯粹是抱着来混学分的心理来上课。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造成学生不重视、上课磨时间的教学局面。比如,在开课之初,可以对比较文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介绍,引导学生重视这门新兴的学科;对此门课程的整体课程规划作一安排,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将学习的内容、方式等。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可以例举一系列中西文学中类似的文学现象的例子,比如,相似的“二母争子”,相似的“灰姑娘型的故事”等;也可列举中外文学中的不同现象的例子,比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短诗《我心雀跃》和辛弃疾的《丑奴儿》中不同儿童观的表达等。思想工作前行,文学现象前行,学生的观念得以正确树立,兴趣得以激发,这是课程教学展开的重要前提。

(三)慎选课程内容

比较文学学科知识庞杂丰富,但英语专业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谨慎选择。要在有限的选修课课时当中,解决比较文学学科中诸多重大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而比较文学理论的枯燥势必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选择授课的内容和顺序至关重要。针对英语专业语言学习的特点,可以将比较文学中的美国学派作一重点介绍,或可以选用一些与比较文学学科相关的英语文章或书介绍给学生阅读;在媒介研究中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翻译研究等,从而使比较文学课程教学与学生英语专业的学习相结合。在可比性问题的探讨时,可以置后教学,以便学生在大量的实例及理论中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应灵活多变。这门课程的教学既需要讲授式教学,以引导学生进入比较文学学科世界;又需要研讨式教学,带领学生参与到学科的讨论和研究当中。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插入双语教学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完全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是值得商榷的,毕竟学生的知识面无法达到用外语较好理解这门学科的程度。此外,实践式教学可以在学生当中个别引导。部分学生因为对比较文学的某个方面感兴趣,可以指导其直接运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中。比如,英语专业12级学生在上完比较文学选修课程后深受启发,毕业论文对《到灯塔去》中绘画特色进行了研究。不仅如此,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可以用关键词的方法来概述理论,同时尽量淡化理论教学,通过具体的比较文学实例,尤其是与英语文学相关的实例来阐释深奥的比较文学理论,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挑选有一定质量的比较文学论文进行课堂研读等。比较文学学科研究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参与,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在比较文学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核心,教师的自我激励与提升是关键,英语专业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

[2]陈,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仇云龙,高瑛,张绍杰.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综观反思前瞻[J].外语教学,2016(1).

[4]张喜华,刘雅倩.论英语专业课程与比较文学课程的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

第7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毕业范围包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医学论文、职称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工作总结等。我们的服务宗旨是: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写您所想,急您所急,以打造完美论文服务为目的,为您提供毕业一条龙服务,解决您的燃眉之急!

 

本团队的论文服务

服务一:本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

服务二:职称论文及研究生发表,并推荐发表。

服务三:演讲稿、宣传稿、工作总结、社会调查报告等。

服务四:提供英语论文写作和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服务。

 

本团队的论文承诺

在您接受本团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负责给您提供服务直至您满意通过为止。不泄漏您的任何信息和联系方式,论文的所有权归您!论文通过后,我们会立即删除原稿,确保您的利益。

 

本团队的论文优势

第8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吸收了现代语言的教学思想, 强调语言功能、意念、结构、话题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现代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模式, 曾一度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中的交流化, 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致使英语教学中语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

【关键词】现行高中英语教材 吸收了现代语言的教学思想 强调语言功能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一、前言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吸收了现代语言的教学思想, 强调语言功能、意念、结构、话题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现代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模式, 曾一度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中的交流化, 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致使英语教学中语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放在了课程目标结构的中心位置, 并从“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各方面明确了高中英语实施的目标。但是, 很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面对教材和高考还是困惑和无所适从: 现在究竟要不要教语法?教授过程中该如何教授语法?学生该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语法知识? 从狭义来看,“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科学。”“学语法是为了掌握语言, 不能为学语法而学语法”,“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的全面实践。”这是我国公认的英语语法界权威张道真老师的论述。这里我们一定能得到一些启示, 其实, 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是对语法教学的误解。笔者作为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的英语教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语法结构模糊, 写作中语法错误百出, 阅读中不能正确理解等等。而且国内外语言教学界都形成了语法必教的共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打基础的。语法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手段, 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运用能力。因此, 高中英语的语法教学是很必要的。关键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看语法、教语法。

二、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误区实施新教材的几年来, 大部分高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不重视或根本不讲语法,使学生丧失了最基本的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曲折附加成份的能力,在言语交际中,遇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张口就来,十分流利,稍加变换便错漏百出,在书写练习和测试中,动笔就错,语言的逻辑和规范性及变通能力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概有如下几点:

( 一) 片面理解大纲精神,轻视语法教学。教学法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多年来,“淡化语法教学”的口号喊得很响。新大纲对语法项目的要求降低了,强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许多教师把语法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语法尽管失去了以前的中心地位,并没有丧失应有的功能。《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基本的语法和句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发挥好工具的作用,必须掌握其基础语法知识。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9篇: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此前高中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重视英美文化忽视中国文化的问题。诚然,英语教学应当以英美文化为烘托,但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不能丢的。新课程标准将“熟知我国社会生活的一般话题;可以使用英语介绍我国的风俗、节日、礼仪”等内容作为教学情感目标,并在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一)设置教材相关问题。如今使用的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很多,教师应当对其深入探索,适度拓展,设置一些适合高中生能力的探究问题。比如Reading 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深入探索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如下问题:What color is Chinese national flag?/How many stars are there on 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What do the stars symbolize?对于这些难度不大却兴趣盎然的问题,学生乐意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不仅得到了一次接受中国文化熏陶机会,同时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安排汉英翻译练习。英语习题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比如提供一些翻译练习给学生:长江三峡景色优美,世界上很多人都想来看一看;毕■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非常闻名等。有些专有名词高中生可能还没有接触,教师可以事先给出提示,方便学生理解。在阅读题中同样可以安排一些翻译练习,比如在这部分Amazing people,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郑和下西洋相关材料让学生自由阅读,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三)开展英语拓展活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与班级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开展一些阅读竞赛、辩论赛、演情景剧等活动,并在其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Can we agree forbid the fireworks in cities in China就可以用这样的论题当作辩论赛的题目,从学生熟悉的文化辩题入手,在提升口语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

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并不认同英语学科渗透科学思维的做法,认为这样做会分散英语知识输出的集中度。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谓科学思维,不仅能够应用到理科学习,同样可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灵活应用,理应是英语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只要方法恰当,是无碍于英语知识自身传授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主要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三方面的锻炼。

(一)布置发散型任务。发散思维基本等同于迁移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越强,创新能力越强,创造力也就越大。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环节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比如进行词汇教学时涉及词汇与词形的拓展,句型教学时涉及句型的同类延伸,语法教学时涉及语法点的举一反三,文本教学时涉及情节的发散预测等等。在讲解这篇文章时:Reading Home alone,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这样的任务:想象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出现(what will the story happen in the next act),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并尝试用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