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候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气候类型判别的重要意义
气候类型判别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蕴含的智力价值较高,在进行气候类型的判别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定性的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的分析,有一些还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判断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气候类型判别题的相关图表
1.各月气温、降水数据表。
2.各月气温、降水点状图。
3.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月份分配柱状图。
4.自然景观图,如典型的植被、动物、土壤等特征。
5.某些国家代表性的建筑。
6.民居建筑的特点。
7.居民的服饰。
三、必要的知识储备
做气候类型的判别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在世界范围的分布规律。
四、气候类型的判别步骤和方法
以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月份分配柱状图为例,判别时,一般采取下列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一:根据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的月份、气温曲线的形状,确定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采取的方法:一般来说,北半球最冷月是一月,最热月是七月,南半球反之。因此,气温曲线呈“山峰”型,则该地位于北半球,而气温曲线呈“山谷”型,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步骤二:以温定带。也就是根据气温的数据,确定该地处于热带、温带(包括亚热带和亚寒带)还是寒带。
采取的方法:一般来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是热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下0℃以上是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也同此例);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且最热月温度大于18℃是温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是寒带。
步骤三:以水定型。也就是根据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最后确定该地属何种气候类型。
采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根据降水月份分配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雨型还是冬雨型,结合步骤二,就可以确定该地是什么气候类型了。
四、气候类型判别典型例题解析
例一、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地理(江苏卷)
第32题:图11是图12中两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反映图12中甲地区气候状况的是图11中的图,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是:。
(2)依据图11中属于乙地区的气候资料,简述影响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以及该地最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发生的月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甲、乙两区域的气候特点、气象灾害等方面的分析。本题的解答思路有两种,其一是首先判断出a与b两幅气候状况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然后判断与甲、乙两区域图的对应关系;其二是首先判断出甲、乙两区域的大致地区,并判断出两个地区的气候类型,然后与a与b两幅气候资源图所反映的气候类型相对应。两图中的纬度数都是向北方逐渐增加,故都处在北半球;经度数均向东逐渐增加,故均为东经度。甲图中的45°N与20°E的交点应在地中海以北附近,故甲区域应在地中海沿岸及其以北地区,以地中海气候为主,与a图相对应;30°E过开罗附近、波斯湾北缘、新德里附近、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40°E介于非洲大陆与印度半岛之间,故乙区域大致在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以北以西一带,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故与b图相对应。区域定位之后,经过联系资料对区域进行分析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1)b为地中海气候;最高温出现在7月,少雨;冬季温凉多雨(冬雨夏干)。(2)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沙尘暴、干旱;发生时间为5(6)―10(9)月。
例二、左图中给出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据图判断回答:(8分)
(1)四地气候类型是:甲 ,乙,丙,丁。
(2)甲地气候特点是。
(3)乙地气候成因是。
(4)模拟该图对气候的表示方法,画出第五种气候的月均温、月降水区间,并标注该气候的名称。
解析:此题颇有新意,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图中获取四地月均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从而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得出其他问题的正确答案。从图可知,丙和丁月平均气温的坐标区间都在20℃以上,故两地均为热带地区。丙地的月降水量坐标区间在10mm以下,为热带全年少雨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丁地的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0mm以上,为热带全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甲地月平均气温坐标区间在-10℃―20℃,为温带气候类型,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mm―240mm之间,且为夏雨型,故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月平均气温坐标区间在5℃―2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mm―120mm之间,且为冬雨型,故为地中海气候。通过分析不难根据第五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画出其月均温和月降水区间。正确答案如下:(1)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2)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3)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4)略。
例三、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如左图所示。则巴伦支海沿岸的气候符合下右图中的()。
解析:根据上图不难看出巴伦支海位于北极圈之内,属极地气候,选C。
例四、下面是一组海峡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经纬度),上述四海峡附近符合下图气候类型(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的海峡是( )。
A.A海峡和B海峡 B.B海峡和C海峡
C.B海峡和D海峡 D.C海峡和D海峡
解析:根据各月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可知该气候类型为北半球亚热带冬雨型气候即地中海气候,根据经纬线和海陆轮廓的特点,可知A海峡为直布罗佗海峡,B为土耳其海峡,C为曼得海峡,D为霍尔木兹海峡。故答案选A。或根据四地纬度的特点也可得出正确的答案,因为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
例五、下图给出临太平洋某地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实线画出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示意图)
(2)该地所处自然带是;
所面临的洋流名称是。
(3)该地所在国家为。
(4)与该地同纬度的大西洋西岸有世界著名的
草原,该草原所在国从农业发展水平上属于。
当上述著名草原正值雨季时,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以
为主要特征。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
4、高原山地气候: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气候: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关键词:气候类型;特殊分布;成因分析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有几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存在着气候类型的模式图中无法解释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存在不规律的地方,或者说存在着特殊分布。本文就图中明显的几种气候类型特殊分布的成因做出比较合理的、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解释。
一、五处热带雨林气候特殊分布的成因分析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其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成因是位于赤道附近,终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所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但在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沿海和一些岛屿上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1)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2)澳大利亚东北部沿岸;(3)属于大洋洲的回归线附近各岛屿;(4)中美地峡的东北部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海地岛北部沿海等;(5)南美洲巴西东南沿海狭长地带。
它们的成因有以下共同特征:(1)纬度低,气温高;(2)位于沿海,东北或东南信风带来暖湿气流;(3)受到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4)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上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析
东非高原指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赞比西河以北的高原地区,少部分分布在赤道以北,大部分分布在赤道以南。东非高原一方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空气的上升运动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海拔较高,来自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到达较少;再者,非洲大陆上赤道低气压带的东段在一年中北进南退的过程中使东非高原形成了干湿季交替的降水状况,植被也很自然发育成热带稀树草原。所以,东非高原上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大陆上赤道低气压带的西段,在北半球夏季北移至北回归线南侧,冬季南移至几内亚湾北岸,使几内亚湾北岸终年被西南风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北部在赤道附近,这里一年中有两个湿季,两个干季。每年3~5月左右,赤低东段北移至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北部盛行上升气流,吸引海洋水汽到达,降水较多,形成湿季。每年6~8月左右,赤低东段北移至北回归线南侧,这时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虽然盛行东南信风,但由于赤道以南的非洲大陆上正处于冬季,存在一个冷高压,东南信风受到抑制,势力较弱,带来的海洋水汽不足,降水稀少,形成干季。这时,东非高原北部也顺理成章地形成干季。每年9~11月左右,赤低东段南移至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北部又一次盛行上升气流,吸引海洋水汽到达,降水较多,形成第二个湿季。每年12月~次年2月左右,赤低东段南移至东非高原南部,这时东非高原北部盛行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从亚欧大陆吹向非洲大陆,从印度洋上携带的水汽不足,降水稀少,形成第二个干季。但是,东非高原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吸引海洋水汽到达,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南非高原也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东南信风强劲,海洋水汽充足,降水丰富,也形成湿季。
三、尤卡坦半岛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析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终年盛行东北信风,但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还是有所不同。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尤卡坦半岛被高压控制,于是从亚速尔高压中心吹向尤卡坦半岛的东北信风受到抑制,携带大西洋水汽的能力大为减弱。同时,尤卡坦半岛北部由于地势低平,大西洋水汽得不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稀少,进入干季;但此时尤卡坦半岛南部和中美地峡东北部由于地势逐渐上升,地形雨丰富,仍然表现为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尤卡坦半岛和中美地峡被低压控制,于是从亚速尔高压中心吹向尤卡坦半岛和中美地峡的东北信风势力强大,携带大西洋水汽的能力大为增强。这时,尤卡坦半岛北部降水增多,进入湿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气候类型判读仍然是命题的热点,此类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就题目呈现形式来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而且图形多变,图示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就气候类型的判读来讲,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气候类型判读的一般步骤,了解了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及明确了各气候类型的成因,此类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就考查的能力来看,此类试题多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各类图示解读
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下图)
以①图为例:首先读图,横坐标为月份,纵坐标左为气温、右为降水量;其次根据气候类型判读的步骤读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高(该地为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该地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后看降水柱状图,夏季降水最多(该地为夏雨型)。因此,①图所示气候类型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同理可知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
2.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如下图)
图中给出了12个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其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量,图中每个点的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的值是该段时间的气温值,每个点的水平线与纵坐标的交点的值则是该段时间的降水量。图中8月份气温最高,该地为北半球;最冷月份(1月)气温在0℃~15℃之间,该地是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份(1月)降水较多,该地为冬雨型。据此判断图示地区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3.气温和降水折线图
折线图实际上是点状图的一种,不同的是,折线图是将表示各月数据的点用折线连接起来。在判断时,考生可将此类图示当作一幅点状图来看待,读出每个月的气温、降水数据。下图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如下图)
将表示某一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也可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都位于图中的封闭曲线之内。其判断方法与点状图相似,先选取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范围,判断所属温度带,再依据降水季节分配判断所属气候类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气候类型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5.三维坐标图(如下图)
三维坐标图是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变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变化,柱状方块表示降水量的变化。上图表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6.风向标图(如下面甲、乙两图)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作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处的每一横道表示的风力为4米/秒,即风力为2级;二横道风尾,表示风力为4级;三横道风尾,表示风力为6级……
问:若上面甲图和乙图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那么应如何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
答:该地在纬度40°附近,不同季节风向发生改变(甲图中为西北风,乙图显示该地区被高气压中心控制),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30°~40°之间,位于南半球,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该地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如下图)
由月平均气温及年降水总量判断气候类型,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因为考生比较熟悉据各月的降水及气温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各种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多雨型(季节
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
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5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
雨,夏季干旱)年降水量
300~1000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
年少雨)年降水量
温带大陆性气
候、极地气候据上表分析,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经典回放
例1(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1图2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①甲B.①丙
C.②乙D.②丁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雷达图的判读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分布。根据图2中①②两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地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多雨,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进而分析图1:甲地位于欧洲西部的英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丙两地位于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AD
例2(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问题。
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表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海拔5m)。
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
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
(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地理表格的分析能力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通过分析表格可知,该地最冷月为6、7月份,地处南半球,且最低气温在15℃以上,因此其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通过分析该地降水资料可知该地为夏雨型。由此可知该地要么是热带季风气候,要么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在1500mm以上;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要少一些,多在750~1000mm之间。综上,该地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当然,本题最为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南半球并没有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四、强化训练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仅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分布区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分布区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分布区夏季均高温少雨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热带沙漠气候,乙――热带雨林气候
B.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沙漠气候
C.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季风气候
D.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草原气候
6.下图中能表示甲地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沿某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各气候类型。读图回答7~8题。
7.在同一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①和⑧B.②和⑤
C.③和⑥D.④和⑦
8.气候类型②③④所在大陆为()
A.澳大利亚大陆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D.非洲大陆
9.读某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气候类型是气候。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等地区。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角度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下面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夏季气温偏,冬季气温偏,全年降水较。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本题以创新的图形提供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成因,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对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读图可知,①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③④两地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而在副高和信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通常是干旱的,故两地可能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2.B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少雨,降水季节变化小;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3.A图中①气候类型七月份均温为20~30℃,一月份均温在0℃以下,属温带气候;七月份降水量大,一月份降水量较小。故①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4.B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它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②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③是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牧草的生长,但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①②气候类型分布区夏季高温多雨,③气候类型分布区全年温和多雨。
5.D依据经纬网、河流和陆地轮廓定位,甲地位于南美洲东岸,受从海洋上吹来的东南信风、地形抬升及巴西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6.B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均较小。
7.AO点为极点且位于大陆(南极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地球上的低气压带包括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而在图示范围内没有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A、B均位于赤道上,其附近的①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8.A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区域定位。根据南半球的三个大陆南北所跨的纬度多少可排除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所以A选项正确。
9.(1)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关键词: 世界气候类型 分布 判断
一、世界陆地气候分布模式图
气候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其中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对全球性气候带的形成起决定作用,而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对区域性气候的形成来说,往往起重要作用。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根据热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2.大气环流
一方面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不同。(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2)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3.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以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为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地形
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山地气侯―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
5.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几处特殊的气候类型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都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应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是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原因是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和雨影区,降水稀少。
三、关于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
1.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以及所属温度带;再从海陆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大陆东岸还是西岸;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3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气候(3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类型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例: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气候;6―9月盛行西南风,10―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热带季风气候。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
四、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都属于夏雨型气候和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不同点:①从降水总量上看,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750―1000m)少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1500―2000mm)。②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降水集中在6―9月,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大致在5―10月,降水是渐变过程。③降水最多月的雨量不同,热带季风气候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400mm。④前者月降水量大于200mm的月数不足3个月,后者有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前者某些月份会出现滴水不降的情况,而后者则没有这种现象。⑤景观上: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草原枯黄,其干旱情况类似沙漠,而热带季风气候区就不显著,仍有一些常绿植物存在。
2.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同点:都属于温带气候,降水从总量和分配看,比较类似。
不同点:①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冬夏温差小;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冬夏温差大。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都不多,但各月降水差别很小;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集中于夏季,且内部气候差异显著,降水不均。③从成因上看,温带海洋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干旱少雨。④从分布上看,温带海洋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的西岸,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的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较为典型。
3.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不同点:①最冷月均温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冬季温暖);温带季风气候却在0℃以下(冬季寒冷)。②降雨量多少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000mm(或>8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000mm(或>800mm)。③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一般5―9月;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一般7―8月。
参考文献: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
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二、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三、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关键词: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学习方法
所谓“气候类型”,指的就是某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是由地理位置分布、海陆面积大小、阳光强弱等因素而产生的,各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按照热量来分全球可以大致分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极地气候以及高山高原气候这五种气候。而在这五种当中,每一种气候又可以再一次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像热带气候,又分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除了这些气候类型,还有很多气候类型我还没有提及到。总之,气候类型非常多,需要学生掌握的也比较多,想要很好地去掌握好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除了基本的记忆以外,还需要一些方法去更好的学习掌握这些气候类型。
如何更好的去学习这些气候类型呢?其实方法很简单,简单地说就是,气候类型虽然多,但是放在一起看,就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因为,我们学习一个气候类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从这个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分布地区、植物特点等方面去认识它,从这几个方面去归纳好每一种气候类型,然后将其深深地记到自己的脑袋中,接着再将多个气候类型放在一起,找它们的共性。
例如:在学习完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之后,就可以将这三种季风气候放在一起,找它们的共性。简单地说,这三种气候的形成原因都与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都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而且都是雨热同期,夏天高温多雨,冬天温和湿润等等。而它们的差别就是在温度、降水、纬度位置等方面的不同。像这样来掌握气候类型,不仅节约了很多时间,使得学生对这些气候类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学习这些气候类型。
上面讲的这种方法,其实也就是说,要学会将多种气候类型放在一起找它们的共性以及各自独特的特点。下面就是一些具体能使学生自己更好的学习气候类型的方法了。
一、夯实气候类型方面的基础
无论学习哪一个学科,打好学科基础是最基本的前提,而像地理这种文史类的学科,就更需要打好基础了。我们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时候,由于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单纯的靠记忆是远远行不通的,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去打好这个基础。也就是说,学习气候类型的时候,要懂得分模块,也就是在学习某一种气候类型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期望用一句话去将它概括完,而是要从它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分布地区、植被特点等方面去记忆、去阐述,这样分模块记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这个气候类型,还可以加深记忆、夯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地中海气候的时候,它的形成原因就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它的气候特征就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它的分布地区是:南北纬30°― 40°的大陆西岸;它的代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从这几个方面去学习气候类型,不仅一目了然,而且方便记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气候类型。也就是说,只有像这样去把握每一种气候类型,不断积累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才能打好这方面的基础,为后面更好的掌握学习气候类型打好基础。
二、学会找“同”和“异”
这里的“同”指的就是多种气候类型的相同点;“异”指的就是多种气候放在一起后,其中的一些不同点。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时候,因为气候类型种类比较多,所以我们经常将多种气候类型放在一起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它们的一些异同点,从而不光可以更好的去区分它,也可以更好的去认识这些不同的气候。简单地说就是,从多种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分布地区等方面去找一些异同点,然后来更好的认识这些气候类型。当然,要把多种气候放在一起,可以是按照热量来划分,也可以是按照分布地区来分等等,无论怎样,以方便自己记忆为基准去找多种气候的共同点。比如说,可以将热带的气候类型放在一起讨论,也可以将季风气候放在一起讨论等等,反正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区分这些气候类型,所以,在找异同点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记忆习惯去划分。
三、学会读气候图
气候图,就是表示气候特征及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气压、风等)时空分布的图件,它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气候图可分为平面图、剖面图和单站图三类。而我们学习气候,不仅要熟记每一种气候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读图运用。如果,学生在气候类型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但不会读气候图,那在考试中是很吃亏的,而且既然学会了基础的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但是不会读图,那就只能证明自己掌握的其实并不是很好。
(2009年浙江文综,4~5)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简要点评】
本题颠覆了传统的气温与降水资料的呈现方式,变“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为“降水曲线、气温柱状图”,是一大创新点,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但在本题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疑问:
①同为“温带夏雨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同为“热带夏雨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还是热带季风气候;
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是地中海气候。
下面,对这几种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的方法与技巧予以说明。
二、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技巧
1.参考资料:下图是10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者的气温变化区别很小,而降水量差别却很大。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极少,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即使是同属此种气候类型但降水量稍多的纽约与莫斯科。而温带季风气候则不同,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降水要多一些,就单月来讲,一般会有一或两个月降水接近或超过2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接近或超过200mm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基本在100mm以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就上题来讲,①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二者的气温差异仍然很小,就降水的总体特征而言,都有明显的干季与雨季之分。但就降水总量及单月降水量而言,差别却是极大。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大,且单月降水量可达到或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总量要小一些,且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也远远小于6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600mm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较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就上题来讲,②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应该说两种气候类型的年降水总量差别不大,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当然地中海气候区有时单月降水会稍多于100mm。但就降水类型来讲,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年雨型”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气候类型。可以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在气温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0℃以下,而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亚热带,最热月气温可达27℃左右。
关键词:传统民居;地理气候;气候适应性;聚落环境
Abstract: when 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ill find the traditional residence has a strong adaptability to the local climate, to create a relatively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local climat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modern build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In order to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ouses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space weather, must first to traditional folk external climate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i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ry from dwellings of climate adaptability of China's residential external geographical climate classific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dwellings; climate; climate adaptability; settlemen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113.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气候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久远的,在农耕时代处理农业与气候关系前,原始人就必须面对和解决居所和气候的关系问题。建筑的原始功能本来就是给人类提供一个“遮风雨,避寒暑”的庇护所,从原始的穴居,巢居发展的到今天的建筑“空间”。传统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祖先在传统建筑适应气候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与方法。传统建筑的形式是不断适应自然气候与地形的结果,如利用岩石土壤热稳定性很高及其不稳定传热性能来抵御寒署剧烈变化,即利用地方材料土木营造“屋顶”及“墙”来抵御风雪寒暑变化,在南方,利用通透、遮阳求荫、引风兜风、深窄巷道或天井、前塘后林、朝主导风向、山水庭园铺地等保证换气与防暑。
1.气候尺度的研究现状
在研究建筑与气候的关系过程中,气候对建筑的影响范围一直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1927年德国人Geiger发表了《近地面气候》,气候从尺度上才明确的划分出大气候、局地气候、小气候三个层次。随后各国的研究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地理气候的空间尺度进行了研究; 1953年,Thornthwaite把“地形气候学”引入气候领域,将气候划分为大气候、中气候、地形气候、小气候四个类型;日本学者Yoshino在1961年将气候划分为大气候,中气候,局地气候,和小气候四个类型;Boyko在1962年根据植物学的观点将气候划分为:大气候、生态气候和小气候。这些对地理气候的分类都是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划分的。同样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同样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的。在杨柳编著的《建筑气候学》中从气候对建筑的影响范围的角度将气候划分为全球风带气候,地区气候,局地气候和微气候四类。
2.我国传统民居的地理气候分类
庭院是我国传统民居的核心,庭院的组合形成民居建筑群,民居建筑群与其周围的地理气候环境共同组成民居聚落,众多的民居聚落分布在我国各种复杂的地形之中,共同构成了我过传统民居的版图。当我们在研究某一种传统民居类型的外部地理气候特点时,还要考虑到我国整个大的气候背景。
通过地理气候对我国传统民居的影响,根据气候的空间差异,气候的影响范围,按照地理、地域、地形三个层级相应的将我国传统民居外部空间环境划分为地理大气候、地域气候、聚落环境三个类型。
地理大气候是指我国宏观的地理气候特点,地域气候是根据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将地理大气候进行地域性的划分,按照我国建筑热工分区划分为严寒气候区,寒冷气候区,夏热冬冷气候区,夏热冬暖气候区和温和气候区五个区,而聚落环境则最小的民居外部气候环境单位,以地理大气候和地域气候为背景,是以地形因素作为分类标准的。
3.传统民居外部聚落环境
3.1聚落环境的分类
传统民居作为民居聚落的基本组成单元,民居的空间形态受到聚落环境小气候的直接影响。同一个地域气候区内凹凸地形的气候特点是不同的,同时传统民居的营建形态与地形的凹凸变化是直接关系的,例如山地民居多依山而建,局部架空以寻求平整的建筑空间,形成高地错落的民居聚落形态。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常态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不同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的改变也是不同的,结合我国传统民居的营建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将聚落环境划分为:平地型、靠山型、沟谷型和坡地型四种聚落环境类型(图 1a)。
平地型是指传统民居的营建地形相对平坦,民居的营建基本不受地形限制;靠山型是指传统民居选址在凸起地形的底布平坦区域,倚靠凸起地形,可以分为背山面水,两面靠山和三面环山;沟谷型是指凹下地形的底部平坦地区,可分为谷地和峡谷型;坡地型是指民居聚落错落的布置在凸起地形的斜坡之上(图 1b)。
3.2聚落环境的小气候特征分析
聚落环境的小气候特征,是宏观地理地形因素和微观地形因素共同决定的。宏观地理地形因素主要影响的是地理大气候和地域气候,是聚落环境的小气候的背景条件,而微观地形因素则主要影响聚落环境小气候。小谷地、小盆地、小山丘或凸起的小地形等地形形态称为微观地形因素。
1.凸出地形的小气候特征
凸出地形小气候是指在同一地域气候背景下,由于地面呈凸出形状而形成的特殊小气候特征。凸出地形包括山丘、梁地、山岗的顶部等。靠山型和坡地型聚落可以看作是凸出地形的不同位置。
(1)气流的变化
凸出地形对气流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形成了气流的本身的流动状况,还影响到空气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气流遇到凸起地形后,被迫抬升越过凸起地形或者向两侧绕过凸起地形,并且会在局部形成漩涡区。在迎风面上部、山顶和两侧,由于气流横断面的收缩,风速增大,而背风面和迎风面的下部,则往往由于漩涡的产生而使风向絮乱、风速减弱。由于凸起地形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因此坡地型传统民居的选址一般选择在背风面(图 2ab)。
(2)谷风和山风
在凸出地形和凹进地形毗邻的地区,白天凸出地形近地表空气增温多,比同高度凹下地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于是凸出地形近地表暖空气因密度较小而不断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同时,由于坡地上暖空气堆积和同高度凹下地形上空冷空气密度大下沉,而形成水平气压差,从而形成由山顶水平流向凹下地形上空,而凹下地形上空冷空气下沉到谷地的反谷风。夜间情况相反,对大气而言,凸出地形是冷源,其近地表空气降温多于同高度凹下上方空气,密度大,沿坡下滑形成山风;同时,形成水平方向气压差,导致同高度凹下地形上空暖空气来补充凸出地形上流失的空气,形成反山风(图 2cd)。上述作用可在凸出地形和凹下地形各个部位间形成许多小热力环流。
2.凹下地形的小气候特征
凹下地形小气候是指在同一地域气候背景下,由于地面凹下而形成的特殊小气候特征。凹下地形可包括洼地、谷地、盆地、沟地等。沟谷型聚落可以看作为凹下地形的底部平整区域。
(1)冷湖与暖带
夜间在凹地四周坡地降温快,温度低,形成的冷空气向下堆积,并因为凹下地形的封闭性,冷空气向下堆积产生逆温层,从而形成类似于湖泊的冷空气层,称为“冷湖”。在凹下地和凸起地形相连的坡面上,由于位于冷湖面之上,形成温度相对高的带状区域。称之为“暖带”(图 3)。所以民居聚落的选址一般在坡地的暖带区域,沟谷的民居特别注重夜间的防寒与防潮。
(2)狭管效应
同凸出地形一样,凹下地形中的气流状况与同样是由温度差和热力差影响形成的。但是在狭长的凹下地形中(如河谷、峡谷),若风向与凹地的走向平行,将会因气流压缩,流线密集,风速反而比平地加强,产生 “狭管效应”,凹地越深越窄,“狭管效应”越明显,风速增强越多。
4总结
要研究我国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空间形态,就要先对民居的外部气候进行研究和系统的分类,研究其气候特点及其发生模式。所以本文就我国传统民居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首先将影响传统民居的外部地理气候环境进行系统的分类,按照气候的影响范围总结为地理大气候、地域气候和聚落环境三个层层级,其次分析三个层级的气候特点并将地域气候和聚落环境进一步进行分类,地域气候划分为严寒气候、寒冷气候、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气候区五个气候区;将聚落环境划分为靠山型、沟谷型、平地型、坡地型四种聚落类型。最终形成由地理大气候——地域气候——聚落环境的三个层级关系(图 1a),这样便于我们系统的研究我国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钟阳和.农业小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2] 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上卷)[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飞。沈粤.基于地理_气候适应性的中国传统民居研究[C]. 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2007
[4] 沙晓冬.杨维菊.中国传统民居对地形顺应的生态策略[C]. 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2007
[5] 刘森林.中华民居——传统住宅建筑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