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第1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表示我们涉及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引用的地方要做个标注,让读者明白这里是引用的别人学术研究。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写作当中借鉴。

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美)约翰.科伊尔/文武译.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罗纳德.H.巴罗/王晓东译.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的规划、组织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张瑞夫.基础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系统研究[J].财贸研究,2006(6).

[5]张迎新.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04(12).

[6]何静,程钧谟,宗传宏.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3).

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李艳军,朱坤萍.河北省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J].中国商贸,2010,4.

[3]《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食品冷冻冷藏加工技术》谢晶主编

[4]《冷冻与冷藏食品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张东生

[5]《货物航空冷链运输规范》(MH/T1058-2014,术语和定义3.8)。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2014年我国潜在冷链物流总额达到3.74万亿元”

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等,(2014)《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中国财富出版社。

[2]《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定义4.20)。

[3]《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定义2.2)。

[4]孙红菊,(2009)“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物流技术》第8期。

[5]吴颂华,(2011)“打开航空冷链运输之门——参观新加坡SATS冷库Coolport感想”,《中国民用航空》第3期。

[6]仲颖,(2012)“从中外对比中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冷’与‘热’”,对外经贸实务》第12期。

[7]陈春霞,王永康,(2012)“我国航空冷链物流现状分析”,《物流技术》第10期,第57-60页。

第2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瓶颈

0 引言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禽蛋、肉类等为代表的生鲜农副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再转入消费者手中,将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以保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能够有力保障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能更好地促进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同时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发展历程

我国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至今已经有大约60年。这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发展。

1.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

2005年我国基本建成贯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2007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执行,既体现了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高度重视,也引导和促进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国家的重视是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前提条件。因此,各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比如中外运和中粮等企业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及其管理体系。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至今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根据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统计,至2010年7月,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2万家,就业人员250万人。

1.3冷链物流设施有了一定基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全国冷冻冷藏能力2010年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t;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 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t,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T冷库,这些都是构成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4亿t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2011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初具规模!顺应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冷库和配送中心等冷链设施设备的建设持续升温,冷链物流建设项目不断涌现!比如,世界五百强的中粮集团,在湖北江夏郑店投资兴建10万t冷库;

2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的冷链设施缺乏,现有设施基本是20世纪50~70年代修建的,设备比较陈旧,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即使采用现有的冷链设施,也会在储藏运输中对易腐食品造成大量的损耗,导致我国食品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2.2食品冷链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食品冷链体系不够完善, 年食品浪费和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其中,由于我国道路建设、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落后,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同时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应超过其总成本的50%。因此,不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给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快速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2.3食品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

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与食品冷链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又缺乏食品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同时还缺乏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宣传,以至于严重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阻碍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4食品冷链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冷链介入很少

我国易腐食品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物流配送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还不够健全,往往延长在运输途中的时间,导致食品品质降低 ,同时又增加了运输成本。

2.5食品冷链物流软件技术落后

食品冷链涉及软件技术包括冷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EDI、GPS、RFID)、物流技术(自动化、智能化ASN、VMI、CRF等)和组织技术(战略联盟)。目前,我国食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不完善,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技术落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物流技术落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导致效率不高;组织技术落后, 没有建立起战略联盟,无法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还是一个消费大国,但不是农产品生产强国!不是农产品生产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缺乏现代化冷链系统!因此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及管理方法,引导农民发展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政府要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大冷链物流基础建设投入,满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需求;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沿着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慧.多级冷链物流网络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6(07)

[2]姜鑫,白璐璐.??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26)

[3]赵帅,李学工.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及标准化体系构建[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第3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低温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断链;冷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19-02

1.低温冷藏药品的定义及概述

低温冷藏药品是指对储存、运输有温度要求的药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全程保证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绝大多数要求是指2~8℃条件下低温、冷藏)。主要是指生物制品,或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品。

冷链管理是指低温冷藏药品在药品流通的整个链条(生产药厂-铁路或航空运输-商业公司-汽车运输-医院药库-药房-临床-患者)中的管理,必须在各个环节都保证冷藏或冷冻效果[4]薄弱现状。

2.我国低温冷藏药品在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2.1全社会医药冷链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全社会对医药冷链管理的意识淡薄。这体现在政府层面,也体现在流通环节各环节、消费者层面。

2.2缺乏冷链管理的行业标准及执行力的监管机制

截止到目前,仅有2008年11月浙江省颁布的《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和2010年5月江苏省的《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实践》,以及2013年国家卫生部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5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取代)(简称新版GSP),两个地方标准和一个国家标准专门对医药冷链管理进行了规范。

2.3医药冷链管理的设备严重不足

根据新版GSP对低温冷藏药品的管理要求,一个冷藏药品批发企业,至少应配备存储设备、运输设备、温湿度检测设备,包括冷库、保温箱、冷藏箱、冷藏车、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报警设备、红外测温枪等,还应配备不间断电源等。这些,是保证低温冷藏药品温度的基础设备。但就是这样的基础配置,我国也严重不足。很多生产企业长途运输低温冷藏药品,采用泡沫箱加冰块或冰排的被动降温方式,箱内温度受路途远近、环境温度高低、在途时间等因素影响,以致很难使低温冷藏药品质量得到保证。

2.4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低

全程冷链管理和实时温控,是摆在低温冷藏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使用单位及监管部门面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2.5缺乏医药冷链运营管理和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医药冷链管理发展所急需的,要促进行业发展,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冷链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也没有一所高校开设这样的专业 。

3.低温冷藏药品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提高全社会对医药冷链管理的关注

药品冷链的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发展健康的医药冷链管理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国应尽快确立发展健康医药冷链管理的全新概念。

首先,政府应重视完善医药冷链管理。制定医药冷链管理的宏观发展战略和政策;

其次,全社会重视医药冷链管理。

再次,监督部门重视冷链法规和知识宣贯。

此外,强化社会监督力。可以由各行各业的人们建立大众监督团,对身边的冷链管理进行监督,一方面弥补政府监督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通过全员参与监督,提高人们对冷链管理的认识。

3.2制定冷链管理的行业标准,加强政府调控力度

政府应当制定冷藏药品冷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和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理推动中国冷藏药品的冷链管理的健康发展。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管理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冷藏药品冷链管理标准,实现从生产要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

3.3改善医药冷链管理的设备

建立冷链流通环节,所有企业的准入门槛。企业应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储运设备、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报警系统,并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包括使用前、中、后的验证等。基础设备的配备,作为冷链企业的准入条件之一。

同时,要做好备用制冷剂、备用设备的准备工作,当出现应急情况时,可以即时调拨使用。

3.4推进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我国应大力推动医药冷链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力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等在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应用,以实现对低温冷藏药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和透明化管理,从而根本上提升我国医药冷链管理水平。

3.5鼓励扶持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1)财政支持。由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前期投入大,回收成本周期长。政府应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以及资金补助政策。

(2)技术指导。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医药冷链物流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政府可以指派专家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业务指导以及人员培训。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

(3)政策引导。政府鼓励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并购规模小、业绩小的冷链物流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4)法律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细化、规范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障合法、规范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法律地位、经营环境。

3.6加强专业冷链人才的培养

可通过医药流通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在社会领域加大医药冷链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提升我国医药冷链整体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冷链管理的作业活动能力,以满足目前医药冷链正在运行的急需第一线人才。

我国高校应积极开设医药冷链管理专业的课程,实施职业技术培训、专科、本科甚至硕士等多层次教育,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科研人才。

总结

而有效的医药冷链管理模式,单靠任何一方都无法有效推动,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及民众合力。有完善的管理模式,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彻底解决冷链“断链”问题。

参考文献:

第4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冷链

1 引言

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由于对物流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的高质量要求,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冷链的各个环节损耗严重。在物流中,这种食品资源的巨大损耗又是非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加之,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追溯技术的兴起,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无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阶段,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有效解决物流追溯问题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Golan E等(2002)通过对美国生鲜农产品、谷类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调查研究发现,三者经食品供应链跟踪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大多数要求召回的食品和农产品都被公布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服务的官方网站上,以便消费者根据食品包装的标识信息来判定有问题的食品和农产品。有些企业则通过使用先进的RSS条码系统和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为具体地揭示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如每种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一旦某种产品出现问题,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欧洲,欧盟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对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踪的研究。通过采用条码、GLN可以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以实现食品跟踪与追溯。

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发展对策,如曹锋杰(2003)、刘宏伟(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张建华等(2005)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RFID技术,给出了基于RFID的现代食品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子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GIS和GPS等无线通讯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技术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为冷链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维条码系统一般包括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码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一维条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能够准确地将信息识别、编译、最终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特点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对简单,与之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打印和印刷设备也相对成熟。在冷链各环节中,针对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胶、PVC条码绑带标签或防盗扣等标签,实现流通阶段个体识别,仓储时采用手持条码读取设备辅助作业;在超市POS则进一步发挥了条码标签的作用,特殊条码标签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维条码技术是开发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中最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但是,一维技术的信息容量较小,码制占据的面积较大,低温、潮湿、多霜等复杂环境对标签要求较高,追溯信息标识到追溯单元上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同时受识别设备的影响,其实时性也不是很强。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来源广泛、加密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更好的弥补一维技术的不足。近年来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内置的解码软件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维码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实时读取冷藏食品二维标签的信息,获取各环节追溯信息,在预置二维条码软件的手机普及的不久将来,将会非常有效的解决条码识读设备携带不便、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等冷链物流追溯问题。

3.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发射机(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输以读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使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效率,对食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达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猪肉供应链为例,为了实现全程的跟踪和监控,追溯体系需要在商品猪肉供应链的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场、市境道口、屠宰场、批发市场——设置控制点,使用RFID标签记录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数据库技术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物流追溯实现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必须借助信息数据库。要实现食品冷链质量的可追溯,从食品的源头信息获取到最终交付顾客手中的信息存储,建立数据库是重要的支撑。在食品冷链物流追

溯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2R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结合标签技术,与厂家数据中心相连的PC端上的小标签初始化装置读取小标签的UID号,从厂家中心数据库获取相关产品信息及PID号并写入,绑定信息传入厂家中心数据库,每一环节信息写入后,终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冷链物流全过程跟踪了。

4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设计

4.1 系统模型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食品的可追溯总体技术路线遵循着“供应——生产——销售——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供应链,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实现低温环境。以肉制品为例,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装有电子标签的耳标,建立每一头牲畜的养殖档案,通过标签阅读器将数据汇总至中心数据库;在屠宰场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并将各种数据传送至中央服务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便携式条码标签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溯系统,以此详细记录分割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并汇总到中央服务器;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以此建立牲畜养殖及肉制品生产、销售全套管理系统。 转贴于

4.2 功能及流程设计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对各类食品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更新和维护,最终方便各节点、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追溯查询。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查询系统、标签管理、车辆定位、安全检测等。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食品冷链中各节点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详细记录食品的进货和出货以及中间加工过程的信息,并严格实行食品的批号管理,追溯系统必须记录食品从生产基地(或农户)发货直到消费者收货为止的整个过程的产品批号,以此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可追溯的连续性。

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设计为:利用RFID数据采集技术,将食品产地信息、车辆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写入RFID标签,获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加工食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食品的车辆、收费站、港口、码头、仓库、货场等不同站点,阅读器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途经的RFID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信息通过信息通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启用GIS,一方面将各类信息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食品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可以通过GPS/GSM远程控制执行指令到载有GPS/GSM接收器的车辆,通知司机调整行动计划,同时改变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号量值,监控中心通过机站检测到该增量信号时发出警报,在电子地图上突出运输车辆的方位以及运输物品信息。在终端消费者层面,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保鲜食品的生产模式,以及保鲜食品的质量,可以开发集成免费电话、短信、互联网网络、手机二维条码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能确保保鲜食品厂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费者对厂家的信赖。

4.3 开发建议

4.3.1 系统中标签形式的选择

在生产阶段,电子标签上主要记录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如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而且这些信息要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在各个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在加工环节,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食品在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这些信息和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询。加工企业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RFID读写设备。在运输环节,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这些信息和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在仓储环节,可以主要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条码标签,结合关联数据库,标签内关联原来食品信息,并且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仓库内部在叉车或者工作人员身上佩带RFID电子标签,内有员工或叉车的ID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仓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销售环节,配送车辆实现GPS定位,相关食品的标签亦可以条码标签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贴电子标签,而在一些廉价的食品上则采用条码,两者信息相互关联,以方便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及时识读。

4.3.2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各节点独立的信息系统运行。统一各节点数据格式、建立共同的单证标准、开发兼容的数据库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这样为各方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建立各方参与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消费者权益。数据共享的结果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包括产地环境,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并可以追溯食品的质量问题;食品管理者、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获取有关食品生产、质量及食品运输状态的信息(如食品品种、数量、食品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食品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政府监管部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证最终使优质安全食品经透明的供应链达到消费终端,优质优价,让从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获利,促进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5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几年乳制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对乳制品有很高的重视。乳制品这一产品有特殊性,对运输工具、运输温度、运输时间有着很高的要求,乳制品冷链物流也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关于乳制品冷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乳制品企业空间布局及分销体系方面的研究[1,2];交通运输对乳制品发展的影响及提出了相应的乳制品运输政策[3,4];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对乳制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的优化[5,6]。在乳制品冷链物流中有很多环节,其中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就是重要一个,其运输成本约占50%的比例[6]。因此本文主要是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对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对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进行优化。

1.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要降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首先要了解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与一般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有相似的,但由于乳制品本身的特性导致其运输成本影响因素有着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品特性影响因素

(1)产品种类:乳制品是人们日常所需的食品和消费品,其运输对运输时间和运输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乳制品的运输成本会比较大。

(2)产品的装载性能:对于乳制品产品而言,通常是以袋装或盒装进行包装,然后以纸箱整体运输,最后用冷藏车进行运输。

(3)产品的风险性:乳制品在其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用合适的运输设备在一定低温条件下短时间内送达客户就会使其变质,增加冷链物流运输成本。

1.2 运输特征影响因素

(1)运输方式:由于乳制品的特殊性,导致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地主要集中在生产地附近,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但不管哪种运输方式都得采用冷藏设备,这就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运输距离: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的地方比较多,遍布各个地方,这就要求其在保证乳

制品质量的前提下,需求最短的运输距离,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增加收益。

(3)运输量:在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运输量也是由运输工具的尺寸及其装载性能而决定的。所以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提高乳制品的装载性能就能增加其运输量,降低其运输成本。

(4)运输时间: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如果不能按时运输,不仅会导致乳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降低客户满意度,还会在运输过程中增加了其冷链物流运输成本。

(5)运输环节:在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中,由于产品有易变质的特点,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增加一个环节,就会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搬运等,增加了其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所以尽量采取直达运输,不使用中转,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由生产地直接运到需求地点。

(6)运输费用:对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运费在其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其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乳制品冷链物流的竞争力。实际上,运费主要其中在燃油费,过路费,运输工作人员的工资等。所以,运费的降低,对乳制品需求者和其物流运输企业都是一个降低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目标。

1.3 市场影响因素

(1)市场的竞争性:目前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很多,其之间必然存在竞争,既包括同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和包括不同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也包括由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竞争等。这些竞争性也会对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高低有影响。

(2)市场的流通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采用各种政策平衡乳制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如果出现不平衡状况,如供大于需和供小于需,就要采取合适的方法确定运输量,这对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2.基于层次分析法[7]对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萨迪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

(1)建立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

根据前面的介绍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2)建立各阶层的判断矩阵

式中表示要素i与要素j相比的重要性标度,标度定义表如表1所示。

(3)权重计算

求解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准则)的归一化重要度即权重,计算公式为:,。

(4)一致性检验

根据AHP的原理,采用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其中是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是矩阵的阶数。值越大,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反之越接近完全一致。所以随着n的增大判断误差就会增大,因此判断一致性时应考虑n的影响,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这是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比值,即。平均一致性指标如表2所示。

当或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不可以接受的,这是需要调整和修改判断矩阵,使其满足,达到满意的一致性。

专家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乳制品的基本情况,得出了以下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对对其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其过程和结果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3.基于AHP的结果分析

由表7综合权重计算表知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的具体的影响因素按权重大小由高到低依次是乳制品的市场的流通性、运输时间、运输量、运输距离、乳制品的装载性能、市场的竞争性、运输环节、运输方式、运输费用、乳制品运输的风险性、产品种类。所以在降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时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控制也因有主次之分。

乳制品市场的流通性、市场的竞争性直接影响到其运输量,运输时间、运输环节与运输方式和运输距离有直接的关系,乳制品的装载性能、风险性及产品种类直接制约着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费用与运输方式、运输量、运输距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对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优化主要从运输方式、运输量、运输距离三方面展开。

关于运输方式的优化可以根据不同乳制品的要求运用关系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关于运输量的优化可以根据每一个时期内乳制品的供需情况运用表上作业法针对供需平衡、不平衡建立合适的模型确定合理的运输量;

关于运输距离的优化可以根据选择的运输方式和确定的运输量运用线性规划法、遗传算法、节约里程法等方法选择最优的运输路线。

4.结论

乳制品如今也已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结合乳制品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出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模型有针对性地进行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优化,降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刘扬.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的区位因子分析[J].中国乳品工业,2008(36):14-24.

[2]胡麒星.哇哈哈产品杭州地区分销体系及物流运输优化方案[J].科技信息,2008(34):389-390.

[3]于晓萍.交通运输对黑龙江省乳制品业的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4]张立永,杨辰海.河北省乳制品运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8):82-85.

[5]于海龙,李秉龙.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14-24.

[6]曹玮.乳制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第6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产品 冷链质量 评估指标 构建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水产品贸易额逐年递增,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日益攀升。2011年,中国水产品的消费量达到了5636.91万吨,同比增长了3.98%(吴春丽,2012)。由于水产品品种繁多,水产品质量安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冷链能够对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水产品质量上的新鲜度,避免出现较大的变质、腐败。

水产品冷链质量概述

水产品作为消费者需求量最大的食品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如何保障其质量安全、降低水产品的腐损率、加强质量控制,又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研究的课题。毋庸置疑,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其易腐性,因此如果从水产品的捕捞、流通加工、储运,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之中,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水产品变质和污染,从而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目前,我国水产品冷链质量研究还属于初期阶段。在我国水产品进入冷链流通领域的比重只占全部水产品的23%左右,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低近70%。很多水产品由于在物流过程中没有或未完全进行冷冻冷藏处理甚至没有使用冷藏设备,不但损耗严重,而且造成水产品保鲜成本加大,进而增加了整体成本投入。进一步来讲,我国水产品冷链行业到现在为止未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一些不合格、资质不达标的企业趁虚而入,进入到冷链行业当中,甚至有的企业为节约资金,采用简单、简易的方法储存水产品,造成水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致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只有从各个环节上对水产品进行冷链质量管理,才能整体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进而使消费者放心购买、食用水产品。

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指标分析

(一)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指标的建立

冷链作为保证水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最先进的物流方式,能够解决食品特别是生鲜食品的质量问题,提供最好的品质保证。现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冷链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冷链发展起步较晚,缺少规范、完善的冷链标准,冷链的应用推进不广泛,尤其是许多地方区域没有统一、科学、客观合理的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体系,导致其在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水产品冷链质量的评估指标进行分析:

第一,从现有的评估指标当中提炼。我国在食品及农副产品领域中均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企业结合这些标准和体系制订了属于自身的评估指标。通过不断的实践修正、完善,各项评估指标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体系可参考借鉴。

第二,先整体再局部的角度出发。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指标的考虑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从水产品的评估出发,还需要从冷链质量管理角度进行补充性评估。通过整体考虑,再从局部入手,对水产品冷链质量的许多方面建立子评估体系,可以从侧面反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冷链质量水平以及消费者接纳度,甚至能够反映出水产品冷链质量的发展走向和前景。

第三,评估指标选取必须科学。水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自身的鲜度决定它的质量品质。因此,水产品的冷链质量评估指标必须结合我国冷链标准,对水产品冷链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及评估。指标的选取必须以科学为依据,不但内容充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需有科学、规范的计算方法。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水产品冷链质量指标评估系统应力求达到层次清晰、指标精炼、方法简洁,使之具有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赵英霞,2007)。为此,选取的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应含义明确且易于被理解,指标量化所需资料收集方便,能够用现有方法和模型求解。

(二)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指标的设置

低温是水产品保存的关键条件,特别是对低温要求更严格的深水鱼类、贝类等,其冷链要求更高。因此,评估指标的设置既要充分反映水产品冷链的特点,又应以指标的科学性、统一性、实用性为原则。选取的指标要符合水产品冷链质量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影响水产品质量的因素有诸多方面,本文基于综合考虑,选取从水产品整体性、特殊性的角度出发,即对水产品从捕捞环节开始即要进行低温冷藏处理,直到销售终端环节的全过程进行指标分析,如图1所示。

通过对图1已有参考文献的研究,进行实证分析后选取所用的评估指标。以水产品冷链质量为总目标,以一级评估指标中的捕捞指标、运输指标、加工指标、储运指标、销售指标为准则层,并对该五个指标进行分解,通过对每个指标综合分析,设置各指标下的重要子评估指标即二级评估指标,以及对二级指标的细化三级评估指标。以此总结归纳出一套以冷链质量评估为核心的水产品评估指标体系。它包括5个一级评估指标(捕捞指标、运输指标、加工指标、储运指标、销售指标)和9个二级评估指标。同时为使指标更细化,本文设置了三级评估指标55个。具体指标设置如表1所示。

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指标的设置,能够反映出水产品企业在冷链方面的质量品质,与地方、企业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提供了对地方、企业经营的检验标准和尺度,有利于提高水产品流通行业整体水平(胡求光,2009)。

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分析

对于水产品的冷链质量评估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我国对于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正处于初期阶段。因此,选择评估方法必须科学合理,考虑到水产品质量的特殊性、冷链的重要性,为使质量评估结果有效,本文所选取的评估指标较多,并且每级评估指标的因素互不相同,对此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 AHP)和模糊评价法(简称FCE)对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构建分析(刘琳等,2012)。

(一)评估指标U和评语集W

首先,确定评估指标集U即因素集,其中评估指标集U={U1,U2,…,Un}是评估因素Ui(i=1,2,…,n)所组成的集合,Ui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层级来列入。Ui={ui1,ui2,…,uim},其中 uij(j=1,2,…,m)表示为第 i 级评估指标中的第 j 个评估指标。

其次,设定评语集W。为使评估结果便捷,在此采用优、良、中、不合格四个等级作为评估结果,分别用W1、W2、W3、W4表示。在综合考虑评估指标的各方面因素后,所构成的评语集为W={W1,W2,W3,W4}。

(二)采用AHP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

首先,通过对指标建立判断矩阵。本文用A记为判断矩阵,分别对各层级建立判断矩阵。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抽样获得的元素用aij表示,其中i=(1,2,…,n),j=(1,2,…,m),所构成的矩阵通式为:

然后,运用AHP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值。对判断矩阵每行的全部元素采用近似计算法求得几何平均值vi,其中,,i=(1,2,…,n),j=(1,2,…,m),求出v=(v1,v2,…,vn)T。

其次,对vi进行归一化计算(李峰平等,2006),即为所计算的权重vi,得出,i=(1,2,…,n),所求得的特征向量即权重向量v=(v1,v2,…,vn)T。在此设最大特征值为λmax,并对判断矩阵的λmax进行计算,其公式为:

最后,对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进行计算。首先进行一致性比率,,其中RI为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I为一致性指标。CI越小,表明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程度越高。一般来说,CR≤10%则表明可以接受,进而得出各个权重。本文假设评估指标集对水产品冷链总质量的权重为C=(c1,c2,…,c5),,ci≥0,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ci=(ci1,ci2,…,cij),cij表示 uij 在 Ui 中所占的比重,且∑cij=1,cij≥0。

(三)对模糊矩阵构建并计算

本文的主评估指标集即一级指标为Ui(i=1,2,3,4,5),对此构建模糊评估矩阵。所得到的模糊评估集用Di表示,i=1,2,3,4,5。对Ui(i=1,2,3,4,5)下的指标Uij进行考虑,判断隶属它的第x个评语 Wx(x=1,2,…,4)的程度为 Wijx,那么相对Ui的模糊矩阵Ri(i=1,2,3,4)就为:

其中,n为层级中分类评估指标数目,即二级指标,i=(1,2,3,4,5)为层级评估指标数目,也就是U1,U2,U3,U4,U5。由通过Di=ci·Ri得出评估指标层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合,即Di=(di1,di2,…,di4),其中,。计算评估对象的模糊评价矩阵为:,其中,,对D作归一化计算处理。最后通过FCE分布法即可对水产品冷链质量作出评估。

综上所述,本文以水产品冷链质量的整体环节考虑为基础,对影响水产品冷链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提取分析,作为质量评估的参考指标,通过水产品冷链模型的建立,明确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的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产品冷链质量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水产品企业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实际的数据需通过相关应用进行提取。鉴于我国现行的冷链质量标准,未明确规定水产品所使用的质量评估指标,因此本文评估指标的选取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实际的应用中难免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使用过程中建立更科学、更标准的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吴春丽.2012年中国水产业及远洋渔业市场供需分析[EB/OL].[2012-08-09] .

2.赵英霞.中国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7(1)

3.欧盟委员会.欧盟海产品质量要求[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8)

4.肖静.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胡求光.基于供应链的水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第7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应链模式下的航空物流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流。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10]谢泗薪,郑燕磊:航空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及路径选择. 空运商务,2012(18):32-40

第8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商贸物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圈;交易市场;物流园

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城市的商贸物流产业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效、安全、通畅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繁荣;有利于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垫江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重要接点,川渝东部的陆上交通枢纽,川渝合作新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为了充分发挥商贸物流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作用,垫江县提出加快建设渝川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决定,并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垫江县商贸物流发展规划》,通过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的格局,形成渝川东部地区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辐射中心,促进垫江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联动发展,推动渝川东部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

一、现状基础与发展环境条件

近年来垫江县商贸经济发展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在渝东北地区名列前茅,相对于渝东北地区其它10个主要区、县,2014年垫江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列第三位,仅位于万州、开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列第二位,仅次于万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列第四位。

2014年垫江县商贸流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73亿元,同比增长14%。

表2 垫江县社零分行业比重

垫江大型商业网点持续推进建设,新世纪百货、重庆百货、国美电器、永辉超市、重客隆超市、苏宁电器顺利营业,县城核心商圈逐步形成;拥有现代化设备、科技含量高的商业网点逐渐增加,电子收款机、计算机、自动消防、电动扶梯等在综合商场及超市得到运用,现代商业理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技术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企业,商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温州商贸城入驻商家累计达500多家,12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另外渝东建材市场、澄溪木材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以及正在建设的渝东汽摩城、渝东粮食仓储物流园区,为打造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用地规模来看,截止到2014年,垫江县共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4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4%,人均用地面积约为1.8O/人。物流仓储用地8.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73%。商贸物流发展用地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分布较为零散。现状商业设施多以底层商业的形式布局于居住地块而未单独占地,因此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量偏小。

图1 垫江县城商贸物流用地现状分布图

二、发展思路

垫江县的商贸物流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为构建集批发、零售、休闲消费、农产品流通、物流仓储、及其他相关服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包括六方面内容:

1、交易市场(批发与零售):专业市场、综合市场;

2、商圈(零售):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区、社区便民商圈、镇级商贸中心等;

3、休闲消费:休闲消费园、农家乐;

4、农产品流通:县城、乡镇、县外销售中心

5、物流仓储: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配送网点;

6、相关服务:会展、住宿餐饮、电子商务。

三、规划目标

垫江县商贸物流体系的总体目标为:依托地处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以转变商贸物流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区域聚集辐射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商贸物流一体化、集群化、特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强化区域性商贸物流平台建设,着力建设大商圈、培育大市场、发展大物流、做强大企业,努力打造渝川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域。具体包括:

1、建成县城核心商圈,形成以核心商圈为龙头、社区便民商圈和乡镇商圈为基础,与城镇协调发展的商业新格局。

2、建成专业市场集群,形成以特色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新格局。

3、建设渝川东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物流仓储基地;建成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以综合物流园区为基础、专业物流园区与产业配套仓储区为补充的物流新格局。

4、建成餐饮休闲消费产业集群,形成以品牌餐饮企业、特色美食街、休闲消费园、地方特色招牌菜品为支撑的餐饮休闲消费新格局。

5、建成农村流通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以综合批发市场为主体、产地集散市场为补充、冷链物流为支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规模预测

2014年垫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04亿元,商品销售总额为95.22亿元。其中西欧商圈(老城中心商圈)交易额达到18亿元。预测垫江未来商贸物流业发展规模如下: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到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20年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2%;远景到2030年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1%。

2、商品销售总额

到2017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0%;到2020年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远景到2030年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1%。

3、住宿和餐饮业

到2017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0亿元;到2020年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9%;远景到2030年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

4、物流业

到2017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2020年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9%;2030年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6%。

五、商贸物流业体系构建

图2垫江县商贸物流体系构建示意图

六、商贸业总体布局

县域商贸业由县城商贸业、镇乡商贸业、休闲消费产业及农产品流通体系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县城商圈、特色商业街、社区便民商圈、交易市场和现代服务业均属于县城商贸业范畴;镇乡商贸业包含镇乡商圈(商贸中心)及农村便民商业;休闲消费产业包括休闲消费园和农家乐;农产品流通体系包含县城、乡镇及线外销售中心三个部分。

县域商圈布局方面,县城商圈采用“1+N”布局方式,形成“一主三副”布局模式;镇级商圈统称为镇级商贸中心,并分级布置,分为市级商贸百强镇(3个)、县级商贸重镇(3个)、一般镇乡商贸中心(14个)三个层级。

图3垫江县域商圈布局规划图

七、物流也总体布局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垫江县的区域交通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构筑起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公共配送中心为支撑,以物流配送网点为基础的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尽快形成以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物流基地,逐步建设成为渝川东部区域性物流枢纽。

图4垫江县物流总体布局规划图

八、结论

商贸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在带动农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解决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贸物流规划是加快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合理布局,完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务部,商贸发〔2011〕67号)

[2] 高敬、雷敏.商务部:六项举措促商贸物流发展[J] .珠江水运;2013年22期

[3] 张建国.抢抓机遇 加快省会城镇化进程[J].济南政报 2010年02期

[4] 张晓洪.构筑商贸物流中心的策略思考[A] ;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5]卢扬.辽宁省各城市商贸物流发展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殷东宝、姚志明.加快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构想[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第9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

据统计,由于物流原因我国2007年丢弃腐烂食品(主要为生鲜农产品)而造成的损失达到了700亿元,占食品生产总值的20%之多。研究和推动生鲜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的含义

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生鲜初级产品,我们习惯将其称为“生鲜三品”(果蔬、肉类、水产),易腐易损性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鲜活程度是决定这些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本文中的生鲜农产品主要是指生鲜果蔬类初级产品。生鲜农产品物流活动具有储运、保鲜技术要求严格;资产的专用性程度高;物流增值服务空间较大等特点。

2.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物流专用资产投资严重不足。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专用资产的应用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5年,中国冷藏车销售创造了2500台的历史新高,但与市场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同年,韩国的冷藏车需求量早已稳定在了10000台左右,冷藏运输率仅为15%~20%。我国农产品物流专用资产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物流主体规模都不大,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缺少对专用资产投资的激励。

(2)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偏高,物流价值流失严重。大部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要经过以下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市场―消费者,物流环节繁多增加了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价值在物流过程中流失严重。美国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我国果蔬每年损失率为25%~30%。全国每年果品腐烂坏损约1200万吨,蔬菜1.3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

3.生鲜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日本已普遍采用生鲜农产品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流通方式,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目前日本农产品加工比例在6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至少可增加2倍~3倍。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生鲜农产品分类与包装、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配送、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等增值服务水平较低。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模式选择

1.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模式种类

农产品的物流模式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区域分为东亚模式、西欧模式和北美模式(黄勇,2007),或是分为自营物流模式、农业中介组织主导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等(赵勤,2006)。如果以实现物流功能的组织方式和发展方向为标准,则有批发市场模式、中心市场模式、中介组织联动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和电子虚拟供应链模式等。

2.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模式的选择

在我国,以家庭组织为主体自主生产的生鲜农产品,首先汇聚到产地市场,产地市场经主渠道物流到销地市场,销地市场再经过分销物流到消费者,是一种典型的批发市场模式。这种物流模式的物流环节多,每一次物流的转换都伴随着运输工具的转换、包装的转换、物流组织的转换、产品的装卸、存储等等,转换效率低和转换成本更高。

考虑到我国目前没有强大的采购和物流系统支撑,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落后的具体情况,我们不能对发达国家如美国中心市场进行简单的仿效。

笔者建议对现有的物流模式进行改进,改进模式见下图。

我国应逐步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组织程度,如由分散的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农户组建合作组织、农协等,提高参与物流活动的能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并将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渗透到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此外要注重采用新的交易手段、物流方式的采用。

三、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

1.先进的物流技术应用

生鲜农产品物流中技术的应用和支持至关重要。生鲜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物流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技术保证的问题。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建议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动力存储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延长其贮藏保鲜期。建立条形码技术追踪系统,使企业知道自已的物流流出状况,而且还能对供应链上游流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回溯,从而使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提高。建议有条件的主体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

2.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程度

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主体发育不完全。农民合作组织在改善生鲜农产品物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组织容易实现农产品集中采摘―预冷―冷库―冷藏运输等一系列低温物流,并与其他企业配合真正实现生鲜农产品全程冷链管理,更容易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可以为农户及时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减少由于不必要或不准确的物流而发生的损耗。

政府应从政策和法律方面支持及规范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其进入现代生鲜食品零售领域。可以组建起中国式的农协流通组织机构,如农民合作组织,也可以由批发市场协调组织农户成立流通组织协会,或者是由批发市场直接参与流通组织协会。通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能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

3.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生鲜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激励物流环节专用性资产的投入,改善目前物流专用资产投资不足的情况。第三方物流的逐步发展和壮大使使分散的物流业务得到集中,物流的规模效益将日渐显现。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落后,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我们应通过加强其协调、控制和管理的能力,使其成为推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主力军。

在我国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将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成为承担生鲜食品加工、配送的物流企业。还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将超市自办的加工配送部分相对独立出来,形成生鲜加工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4.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5.选择适宜的配送模式

物流配送体系是供应链上协调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功能、提高供应链效率、做到快速市场响应的重要环节。目前有自办物流、生鲜食品生产者及其联合体兴办物流、第三方物流几种形式来完成物流配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以销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从长期角度来看,当我国全面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要建立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它将成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的主要模式。

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形成的不仅仅是货源组织化程度和销售组织化程度两个因素,还包括其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组织交易费用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各种模式的形成和运行。我们应根据我国各地的不同情况,选择建立适合自身条件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强段玉权: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与主要做法经验[J]. 2007(2):89~91

[2]乔颖丽:中国城市生鲜食品超市业态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6